TWM478964U - 可攜式輸入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輸入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8964U
TWM478964U TW102221927U TW102221927U TWM478964U TW M478964 U TWM478964 U TW M478964U TW 102221927 U TW102221927 U TW 102221927U TW 102221927 U TW102221927 U TW 102221927U TW M478964 U TWM478964 U TW M47896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device
portable input
light
housing
illumin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219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sung-Jen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Cablesoft Tech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blesoft Tech Inc filed Critical Cablesoft Tech Inc
Priority to TW1022219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8964U/zh
Publication of TWM478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8964U/zh

Links

Description

可攜式輸入裝置
本新型系關於一種輸入裝置,特別是關於一種可攜式輸入裝置。
目前,使用者可以利用多種不同的輸入裝置以命令或控制電子裝置,使電子裝置執行或處理各種使用者所需的資料或資訊。舉例來說,輸入裝置是一無線遙控器,使用者運用無線遙控器發射一紅外線至一電子裝置(例如一電視),以使電子裝置執行特定程式。
隨著科技的進步,電視與電腦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小。也就是說,除了觀看電視節目或影片外,電視可執行多種多媒體程式於一作業系統上,使用者藉由操縱無線遙控器以控制電視上的各種多媒體功能程式。舉例來說,作業系統是一圖形化介面,使用者操縱無線遙控器以控制圖形化介面上的一游標移動至使用者預期的位置。接著,使用者按壓無線遙控器上的按鍵,以對電視的作業系統發出命令。其中,無線遙控器可運用多個按鍵以數位化的方式控制游標的移動,或是運用搖桿以類比化的方式控制游標。
然而,上述各種操縱游標移動的方式,皆無法準確且平順地控制游標的移動,造成操控的不靈敏,進而不利於使用。
鑒於以上的問題,本新型揭露一種可攜式輸入裝置,藉以解決習知技術中可攜式輸入裝置操控不靈敏的問題。
本新型的一實施例揭露一種可攜式輸入裝置,包含一殼體、一光機模組以及一主機板。殼體包含一反射件。光機模組以可移動的方式設置於反射件上並外露於殼體。光機模組包含一發光件以及一感應件,發光件以及感應件分別面對反射件。發光件用以發射一光線至反射件,感應件用以接收反射件所反射的光線並傳送一感應訊號。主機板設置於殼體並電性連接光機模組,主機板用以處理感應訊號,以計算出光機模組相對於反射件移動時的一位移量。
根據本新型所揭露的可攜式輸入裝置,藉由光機模組以可移動的方式設置於殼體的反射件上並外露於殼體,使用者可以操縱光機模組相對於殼體移動,感應件可以準確地偵測發光件所發射光線所形成光斑的移動。如此的感測方式,提升了可攜式輸入裝置的靈敏度。
以上之關於本新型內容之說明及以下之實施方式之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新型之原理,並且提供本新型之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之解釋。
1、2、3‧‧‧可攜式輸入裝置
10‧‧‧殼體
11‧‧‧上殼
12‧‧‧下殼
13‧‧‧反射件
131‧‧‧反射面
14‧‧‧容置空間
15‧‧‧穿孔
16‧‧‧感應按鍵
20‧‧‧光機模組
21‧‧‧發光件
211‧‧‧發光通道
212‧‧‧第一透鏡
22‧‧‧感應件
221‧‧‧取像通道
222‧‧‧第二透鏡
223、224‧‧‧光圈件
23‧‧‧本體
231‧‧‧入射孔
232‧‧‧出射孔
233‧‧‧透光孔
24‧‧‧位移件
241‧‧‧突起
25‧‧‧壓制件
26‧‧‧固定板
27‧‧‧固定件
30‧‧‧主機板
40、41‧‧‧彈性復位件
第1圖係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的可攜式輸入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第2圖係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的可攜式輸入裝置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3圖係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的可攜式輸入裝置的下殼體、反射件、光機模組以及彈性復位件組合的上視示意圖。
第4圖係為第1圖沿著線段4-4的剖面示意圖。
第5圖係為根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的可攜式輸入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第6圖係為根據本新型又一實施例的可攜式輸入裝置的下殼體、反射件、光機模組以及彈性復位件組合的上視示意圖。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新型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了解本新型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新型相關之目的及優點。以下之實施例係進一步詳細說明本新型之觀點,但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新型之範疇。
本新型提供一種可攜式輸入裝置,其用以有線或無線的方式電性連接一電子裝置。使用者藉由手持操作可攜 式輸入裝置,以控制或操縱電子裝置,進而使電子裝置執行或處理特定之命令或程式。舉例來說,可攜式輸入裝置能控制電子裝置的一顯示器的一游標,以使游標於顯示器畫面上移動。電子裝置可以是一電腦、一數位機上盒、一電視、一音響、一照明裝置、一風扇或一通信裝置等。然而,上述之舉例非用以限定本新型。
以下介紹一實施例的快拆輸入裝置。請同時參照『第1圖』、『第2圖』。其中,『第1圖』係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的可攜式輸入裝置的立體示意圖,『第2圖』係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的可攜式輸入裝置的立體分解示意圖。本實施例揭露一種可攜式輸入裝置1,其包含一殼體10、一光機模組20以及一主機板30。光機模組20以可移動的方式設置於殼體10內,但光機模組20的一部分自殼體10外露。主機板30設置於殼體10內,且光機模組20電性連接主機板30。其中,光機模組20可相對於殼體10移動而產生一位移量,並傳送感應訊號給主機板30。主機板30計算並處理感應訊號,再將具有光機模組20產生的位移量的另一訊號傳送給一電子裝置。如此,電子裝置中顯示畫面上的一游標得以根據光機模組20的位移量而隨之移動。然而,上述游標的移動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在其他實施例中,可攜式輸入裝置1藉由光機模組20的位移量而控制電子裝置的程式運作。
以下詳細殼體10的詳細結構。在本實施例中, 殼體10包含一上殼11、一下殼12以及一反射件13。上殼11以及下殼12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間14,主機板30固定設置於上殼11上。再者,反射件13固定設置於下殼12上並位於容置空間14內。反射件13具有一反射面131,反射面131面對上殼11。在本實施例中,反射面131是一平面,但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在其他實施例中,反射面131是一弧形。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殼體10更具有一穿孔15以及多個感應按鍵16。穿孔15貫穿上殼11,且穿孔15的位置對應於反射件13的反射面131。再者,感應按鍵16位於上殼11上並電性連接主機板30。使用者可觸發感應按鍵16,以自主機板30傳送指令給電子裝置。
以下介紹光機模組20的詳細結構。請共同參照『第2圖』、『第3圖』以及『第4圖』,其中『第3圖』係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的可攜式輸入裝置的下殼體、反射件、光機模組以及彈性復位件組合的上視示意圖。『第4圖』係為『第1圖』沿著線段4-4的剖面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光機模組20以可移動的方式設置於殼體10的反射件13上,且經由穿孔15而部份外露於殼體10。光機模組20包含一發光件21、一感應件22以及一本體23,發光件21以及感應件22分別設置於本體23的相對兩側,且發光件21以及感應件22分別面對反射件13。發光件21用以發射一光線至反射件13而形成一光斑,感應件22用以接收反射件13所反射的光線並 傳送一感應訊號。在本實施例中,發光件21是一垂直腔表面發光雷射(Vertical-Cavity-Surface-Emitting Laser,簡稱VCSEL),感應件22是互補式金氧半導體感應器(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簡稱CMOS Sensor),但上述發光件21以及感應件22的類型非用以限定本新型。
以下介紹本體23的詳細結構。在本實施例以及部分其他的實施例中,本體23係直接接觸於反射件13的反射面131,且可受一外力而於反射面131上自由移動。其中,本體23具有一入射孔231、一出射孔232以及一透光孔233。透光孔233直接面對反射件13的反射面131,且透光孔233的相對兩側分別連通於出射孔232以及透光孔233的一端。此外,出射孔232的另一端面對感應件22,且入射孔232的另一端面對發光件21。在本實施例以及部分其他的實施例中,本體23更包含一固定板26以及四固定件27,固定板26介於透光孔233以及穿孔15之間,固定件27分別設置於固定板26上。在本實施例中,固定件27是一螺絲,以鎖固的方式固定於固定板26上。
以下介紹發光件21以及感應件22的詳細結構。在本實施例以及部分其他的實施例中,發光件21更包含一發光通道211以及一第一透鏡212。第一透鏡212位於發光通道211中,第一透鏡212用以集中光線。發光件21所發射的光 線經由發光通道211而射至透光孔233。光線再自透光孔233穿出光機模組20而射至反射件13的反射面131,且反射面131反射發光件21所發射的光線回到本體23。感應件22更包含一取像通道221、一第二透鏡222以及二光圈件223、224。第二透鏡222以及光圈件223、224並排位於取像通道221內,且第二透鏡222介於二光圈件223、224之間。光圈件223、224用以限制光線所能進入感應件22的區域,排除雜散光。第二透鏡222用以集中光線,使光程路徑變短,並使整體光機模組20的體積縮小。其中,反射件13所反射的光線經由取像通道221射至感應件22,並藉由第二透鏡222以及光圈件223、224的集中光線並排除雜散光。感應件22接收並轉換光線成一感應訊號,再傳送此感應訊號至主機板30。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發光通道211與反射面131以及取像通道221與反射面131各具有一交角。此二交角可相同或相異。
在本實施例以及部分其他的實施例中,光機模組20更包含一位移件24,位移件24位於殼體10外,且位移件24貫穿穿孔15以連接本體23。使用者可觸碰位移件24以帶動整體光機模組20位移於反射件13上。再者,位移件24的中央具有一突起241,突起241利於使用者施力於位移件24。
在本實施例以及其他的部分實施例中,可攜式輸入裝置1更包含四彈性復位件40,彈性復位件40的相對兩端分別連接反射件13以及光機模組20。在本實施例中,彈性復 位件40分別固定於光機模組20的固定件27上。如此,彈性復位件40提供光機模組20朝向反射件13的一拉力;當光機模組20於反射件13上移動時,彈性復位件40提供光機模組20一彈性復位力,以使光機模組20復位。由於本實施例的四彈性復位件40平均設置於光機模組20的四側,如此可穩定地提供光機模組20來自於四方的復位力量。此外,彈性復位件40是一拉伸彈簧,但上述彈性復位件40的數量以及類型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在其他實施利中,可攜式輸入裝置1包含至少一彈性復位件40,即可達到使光機模組20復位的功效。
請參照『第5圖』,其係為根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的可攜式輸入裝置的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的結構與上述實施例的結構類似,故相同標號代表相似結構。本實施例與上述的實施例的差異在於,可攜式輸入裝置2更包含一壓制件25,壓制件25的一端連接本體23,壓制件25的相反另一端連接反射件13。壓制件25用以提供一推力給本體23,以使本體23緊靠於反射件13的反射面131,進而提升可攜式輸入裝置2相對於反射件13移動時的穩定。在本實施例中,壓制件25是一壓縮彈簧,但非用以限定本新型。
然而,上述彈性復位件40的相對兩端分別連接反射件13以及光機模組20的設置方式非用以限定本新型。請參照『第6圖』,其係為根據本新型又一實施例的可攜式輸入裝置的下殼體、反射件、光機模組以及彈性復位件組合的 上視示意圖。本實施例的結構與上述實施例的結構類似,故相同標號代表相似結構。本實施例與上述的實施例的差異在於,可攜式輸入裝置3更包含彈性復位件41,其相對兩端分別連接殼體10以及光機模組20。如此,藉由彈性復位件41分別提供朝向殼體10之拉力亦可使光機模組20復位。
綜合上述,根據本新型所揭露的可攜式輸入裝置,藉由光機模組以可移動的方式設置於殼體的反射件上並外露於殼體,使用者可以操縱光機模組相對於殼體移動,感應件可以準確地偵測發光件所發射光線所形成光斑的移動。如此的感測方式,提升了可攜式輸入裝置的靈敏度。
雖然本新型以前述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可攜式輸入裝置
11‧‧‧上殼
12‧‧‧下殼
13‧‧‧反射件
131‧‧‧反射面
14‧‧‧容置空間
15‧‧‧穿孔
16‧‧‧感應按鍵
20‧‧‧光機模組
21‧‧‧發光件
22‧‧‧感應件
23‧‧‧本體
24‧‧‧位移件
241‧‧‧突起
26‧‧‧固定板
27‧‧‧固定件
30‧‧‧主機板
40‧‧‧彈性復位件

Claims (10)

  1. 一種可攜式輸入裝置,包含:一殼體,包含一反射件;一光機模組,以可移動的方式設置於該反射件上並外露於該殼體,該光機模組包含一發光件以及一感應件,該發光件以及該感應件分別面對該反射件,該發光件用以發射一光線至該反射件,該感應件用以接收該反射件所反射的該光線並傳送一感應訊號;以及一主機板,設置於該殼體並電性連接該光機模組,該主機板用以處理該感應訊號,以計算出該光機模組相對於該反射件移動時的一位移量。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攜式輸入裝置,其中該光機模組包含一本體,該發光件以及該感應件分別設置於該本體的相對兩側。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可攜式輸入裝置,其中該本體具有一透光孔、一入射孔以及一出射孔,該透光孔面對該反射件,該入射孔的相對兩端面對該透光孔的一側以及該發光件,且該出射孔的相對兩端面對該透光孔的另一側以及該感應件。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可攜式輸入裝置,其中該光機模組更包含一位移件,該殼體具有一穿孔,該位移件位於該殼體外並藉由貫穿該穿孔而連接該本體。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可攜式輸入裝置,其中該光機模組更包含一壓制件,該壓制件的一端連接該本體,該壓制件的相 反另一端連接該反射件,該壓制件用以提供一推力給該本體。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可攜式輸入裝置,更包含多個彈性復位件,該些彈性復位件的相對兩端分別連接該反射件以及該光機模組。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攜式輸入裝置,更包含多個彈性復位件,該些彈性復位件的相對兩端分別連接該殼體以及該光機模組。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攜式輸入裝置,其中該發光件更包含一發光通道以及一第一透鏡,該光線穿透該發光通道,且該第一透鏡位於該發光通道。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攜式輸入裝置,其中該感應件更包含一取像通道、一第二透鏡以及一光圈件,該反射的光線穿透該取像通道,且該第二透鏡以及該光圈件並排位於該取像通道。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攜式輸入裝置,其中該殼體包含多個感應按鍵,電性連接該主機板。
TW102221927U 2013-11-22 2013-11-22 可攜式輸入裝置 TWM478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21927U TWM478964U (zh) 2013-11-22 2013-11-22 可攜式輸入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21927U TWM478964U (zh) 2013-11-22 2013-11-22 可攜式輸入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8964U true TWM478964U (zh) 2014-05-21

Family

ID=51296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21927U TWM478964U (zh) 2013-11-22 2013-11-22 可攜式輸入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789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3079B (zh) 輸入裝置、操作方法及光學反射板模組
TWI423096B (zh) 具可觸控投影畫面之投影系統
US9696853B2 (en) Optical touch apparatus capable of detecting displacement and optical touch method thereof
US20140145954A1 (en) Mouse device operable in sound mode or silent mode
US10691264B2 (en)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JP2010534367A (ja) 漏れ全内部反射に基づいたタッチスクリーン
US8957849B2 (en) Optical scrolling module and optical control module
JP3132194U (ja) 押圧可能なタッチモジュール及びタッチ入力装置
US10310635B2 (en) Mouse device
TW201349029A (zh) 具光點辨識之互動投影系統以及控制方法
TW201421322A (zh) 混合式指向裝置
US20090289177A1 (en) Optical trace detecting module
US9092074B2 (en) Mouse device
US20120218185A1 (en) Non-directional mouse
KR101430334B1 (ko) 표시 시스템
TWM485448U (zh) 影像式虛擬互動裝置
TWI439906B (zh) 感測系統
TWI607343B (zh) 資訊科技裝置輸入系統及相關方法
US9329707B2 (en) Input device
TWM478964U (zh) 可攜式輸入裝置
US9116554B2 (en) Portable input device
KR101110753B1 (ko) 터치 지점 및 압력 검출이 가능한 입력모듈, 인식모듈 및 이들을 포함하는 스크린 입력장치
CN203573264U (zh) 可携式输入装置
TWI464630B (zh) 影像互動系統及其操控裝置
US20140354542A1 (en) Interactive display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