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8572U - 棘輪扳手換向結構 - Google Patents

棘輪扳手換向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8572U
TWM478572U TW103201437U TW103201437U TWM478572U TW M478572 U TWM478572 U TW M478572U TW 103201437 U TW103201437 U TW 103201437U TW 103201437 U TW103201437 U TW 103201437U TW M478572 U TWM478572 U TW M47857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tchet
block
structure according
ratchet wrench
h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14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ong-chang Cai
Original Assignee
Jo Lum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 Lum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 Lum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2014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8572U/zh
Publication of TWM4785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8572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Description

棘輪扳手換向結構
本新型係提供一種換向靈敏之棘輪扳手,尤指換向施力更為順暢及穩定之特別技術。
按,棘輪扳手係為家庭、工廠必備的手工用具,傳統棘輪扳手換向結構便如我國申請第097117949號「雙向棘輪扳手結構改良」專利前案所示般。
這種棘輪扳手是利用一個樞設於頭座的撥鈕來進行換向的動作,該撥鈕能自轉的帶動一具彈性之抵件,用以切換一棘塊之位置,使棘塊能控制棘輪施力轉動之方向。
然而,該種連動結構,其餘隙相當之大,此乃肇因於抵件在帶動該單一棘塊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位移時,其移動距離(角度)根本無法有效縮小,故而吾人在轉動撥鈕時,其作動不甚靈敏,難謂精品。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換向動作更靈敏,且令換向施力更為順暢穩定之棘輪扳手,當為市場所殷切企盼,而本創作人有鑑於現有之結構設計不夠完善,乃精心加以研究改良,經多年從事於此一行業之經驗,於是創作出本新型。
本新型係提供一種棘輪扳手換向結構,其包括有:一頭座,其具有貫穿上下之置入孔,該置入孔壁面凹設有一卡掣室,卡掣室左、右側具有對稱之第一掣動面;而此頭座頂面則凹設有一平行置入孔之轉孔,該轉孔係接通於卡掣室中央位置;一棘輪,其係樞設於置入孔,且具有一驅動部、一環設於外周之外齒部;二棘塊,其係呈左、右對稱的置設於卡掣室左、右側,該二棘塊分別設有能嚙合棘輪外齒部之卡齒,且具有與第一掣動面匹配之第二掣動面;一撥鈕,其具有樞設於轉孔之軸部,更設有接通卡掣室左、右側之組裝槽;以及一圈狀彈簧,其中段係插合於組裝槽中,至於左端則是聯結左棘塊、右端則是聯結右棘塊,令撥鈕能自轉的帶動圈狀彈簧左右擺動,用以切換左、右棘塊卡齒離合相應之外齒部,以及切換左、右棘塊第二掣動面離合相應第一掣動面,進而控制棘輪施力轉動方向。
是以,此種將棘塊一分為二,並以圈狀彈簧中介其間之設計,確能改善棘輪扳手餘隙過大之缺點,更重要的是,本新型撥鈕透過圈狀彈簧而帶動二棘塊之配置,令圈狀彈簧緩衝二棘塊離合外齒部,使撥鈕操控相當順暢穩定,不會有卡卡的手 感,據此賦予極佳之產業利用價值與高精密質感。
10‧‧‧頭座
11‧‧‧柄
12‧‧‧置入孔
13‧‧‧卡掣室
131、132‧‧‧第一掣動面
14‧‧‧轉孔
15‧‧‧定位孔
16‧‧‧扣槽
17‧‧‧導槽
171‧‧‧第一凹部
172‧‧‧第二凹部
20‧‧‧棘輪
21‧‧‧外齒部
22‧‧‧驅動部
23‧‧‧扣環
24‧‧‧環槽
30A、30B‧‧‧棘塊
31‧‧‧卡齒
32‧‧‧第二掣動面
33‧‧‧連結部
40‧‧‧撥鈕
41‧‧‧軸部
42‧‧‧連動塊
43‧‧‧組裝槽
431‧‧‧缺口
44‧‧‧扳動部
45‧‧‧卡塊
46‧‧‧梢孔
47‧‧‧插梢
48‧‧‧第二扳動部
481‧‧‧嵌槽
51‧‧‧彈性元件
52‧‧‧抵塊
60‧‧‧圈狀彈簧
61‧‧‧中段
62‧‧‧左端
63‧‧‧右端
第一圖係本新型之分解示意圖。
第二A圖係本新型頭座剖面示意圖。
第二B圖係本新型棘塊之俯視示意圖。
第二C圖係本新型撥鈕之正視示意圖。
第二D圖係本新型圈狀彈簧之正視示意圖。
第三圖係本新型之組合俯視示意圖。
第四圖係本新型之組合正視示意圖。
第五圖係本新型撥鈕順時針轉至定點時之結構示意圖。
第五A圖係第五圖之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六圖係本新型撥鈕逆時針轉至定點時之結構示意圖。
第七圖係本新型撥鈕第二實施例示意圖。
第八、八A、八B圖係本新型頭座與撥鈕之另一實施例示意圖。
第九、九A圖係本新型頭座與撥鈕之又一實施例示意圖。
第十、十A圖係本新型撥鈕與圈狀彈簧之另一實施例示意圖。
第十一、十一A圖係本新型撥鈕之最後實施例示意圖。
為使 貴審查委員能進一步瞭解本新型之結構,特徵及其他目的,玆附以較佳實施例之圖式詳細說明如後:請參看第一~六圖,本新型係至少包括有: 一頭座10,其水平外接有一能施力扭力之柄11,更具有一縱向貫穿上下之置入孔12,頭座10於置入孔12壁面凹設有一卡掣室13,該卡掣室13左、右側具有對稱之第一掣動面131、132,而此頭座10頂面另凹設有一平行置入孔12之轉孔14,該轉孔14係接通於卡掣室13中央位置,且於該中央位置水平的凹設有一定位孔15,另外,置入孔12頂緣環設有扣槽16;一棘輪20,其外周環設有一能對合於置入孔12中之外齒部21,該棘輪20中心則設有貫穿式之驅動部22,以使該驅動部22能供套筒、螺栓或螺帽對合,此棘輪20頂緣環設有一能供扣環23安裝之環槽24,而此扣環23係能對應組接於頭座10之扣槽16,以使此棘輪20能繞置入孔12的自轉,且不會隨便脫出;二棘塊30A、30B,其係呈左、右對稱的置設於卡掣室13左、右側,該二棘塊30A、30B分別設有能嚙合棘輪20外齒部21之卡齒31,且具有與第一掣動面131、132匹配之第二掣動面32,二棘塊30A、30B更相向的設有鳩尾槽狀之連結部33;一撥鈕40,其具有樞設於轉孔14之軸部41,該軸部41底部左、右兩側更對稱凹設有削平面,用以形成一方栓狀之連動塊42,此連動塊42更貫設有一對應接通卡掣室13左、右側之組裝槽43,該組裝槽43更具有連通內外之缺口 431,此缺口431係與定位孔15相對,而撥鈕40更在軸部42頂端接出有一扳動部44,此扳動部44係沿頭座10頂面延伸,使之可放大吾人施加轉動軸部41自轉之扭力;一節點結構,其係安裝於定位孔15,用以提供一份定位作用予撥鈕40之軸部41,其主要在定位孔15內容置設有一彈性元件51,該彈性元件51係能推動一抵塊52進出轉孔14,用以在撥鈕40自轉時,此抵塊52在與連動塊42兩側削平面相對卡抵時,能達到一份定位撥鈕40之手感;以及一圈狀彈簧60,其外徑係呈中段61較小,而此外徑係朝左端62、右端63的漸擴,使該中段61能由缺口431而插合於組裝槽43中,至於左端62則是卡合於左棘塊30A之連結部33、右端63則是卡合右棘塊30B之連結部33,令該二棘塊30A、30B能透過該圈狀彈簧60而聯動,吾人只須轉動撥鈕40自轉,即可以帶動圈狀彈簧60左、右擺動,用以切換二棘塊30A、30B卡齒31離合相應之外齒部21,以及切換二棘塊30A、30B第二掣動面32離合相應之第一掣動面131、132,進而控制棘輪20施力轉動方向。
請配合第五、五A圖觀之,當撥鈕40順時針轉動而使抵塊52卡制於連動塊42右側角落時,撥鈕40便呈一定位狀態,在此同時,撥鈕40連動塊42便扭動圈狀彈簧60,使其右端63拉動右側棘塊30B,用以使此右側棘塊30B卡齒31離開棘輪20外齒部21,至於其左端62則推動左側棘 塊30A,用以使此左側棘塊30A卡齒31嚙合棘輪20外齒部21、第二掣動面32卡抵第一掣動面131,以利於頭座10能透過柄11之施力,用以帶動棘輪20驅動部22逆時針的旋鬆套筒、螺栓或螺帽。至於第六圖則是說明撥鈕40逆時針轉動,而使抵塊52卡制於連動塊42左側角落時,撥鈕40便同步扭動圈狀彈簧60,使其左端62拉動左側棘塊30A,用以使此左側棘塊30A卡齒31離開棘輪20外齒部21,至於其右端63則推動右側棘塊30B,用以使此右側棘塊30B卡齒31嚙合棘輪20外齒部21、第二掣動面32卡抵第一掣動面132,以利於頭座10能透過柄11之施力,用以帶動棘輪20驅動部22順時針的旋緊套筒、螺栓或螺帽。
由上述之結構及動作說明得知,本新型以圈狀彈簧 60中介二棘塊30A、30B之設計,確能改善傳統棘輪扳手餘隙過大之缺點,更重要的是,本新型撥鈕40透過圈狀彈簧60而帶動二棘塊30A、30B離合棘輪20外齒部21之配置,可令圈狀彈簧40有效緩衝二棘塊30A、30B離合棘輪20外齒部21之應力,使撥鈕40在操控相當順暢且穩定,不會有卡卡的手感。
煩請參看第七圖,其係說明撥鈕40之組裝槽43 形狀可以任意幾何變化,只須能安裝圈狀彈簧60中段61即可,如能呈倒勾設置為最佳,如此才不會使圈狀彈簧60中段61有隨便脫出之可能;此外,該圖更進一步說明連動塊42係能 設置於軸部41兩端之間,令軸部41上下兩端皆能提供樞設支撐,用以使該撥鈕40使用壽命能更長。
請參看第八、八A及八B圖,其係說明撥鈕40於 扳動部44自由端底面突設有一圓弧狀卡塊45,至於頭座10頂面則凹設有一以轉孔14為中心的導槽17,該導槽17一端更凹設有與卡塊45匹配之第一凹部171、另端亦設有與卡塊45匹配之第二凹部172,以便吾人在轉動撥鈕40時,令卡塊45能沿導槽17限位滑動,待定位於棘輪20驅動部22能逆時針施力位置時,卡塊45係定位於第二凹部172,相同的道理,當撥鈕40定位於棘輪20驅動部22能順時針施力位置時,卡塊45係定位於第一凹部171。至於第九及九A圖則是進一步說明第八圖撥鈕40之組裝槽43係呈倒勾設置,且連動塊42係設置於軸部41兩端之間。
請參看第十、十A圖,其係說明撥鈕40貫設有一 連通組裝槽43之梢孔46,此梢孔46係專供一插梢47安裝,使此插梢47能將圈狀彈簧60中段61確實固定於組裝槽43,而不會有鬆脫之可能。
請參看第十一及十一A圖,其係說明撥鈕40頂端 接出有一扳動部44,底端則接出與扳動部44對稱之第二扳動部48,此第二扳動部48係沿頭座10底面延伸,且令扳動部44及第二扳動部48分別具有能樞合於轉孔14之軸部41,更於扳動部44之軸部41接設有連動塊42,至於第二扳 動部48則於軸部41凹設有一嵌槽481,該嵌槽481係專供連動塊42同軸嵌固,用以使該扳動部44及第二扳動部48能供吾人選擇操作,用以達到無須翻轉頭座10之操作方便性。
綜上所述,本新型之整體結構,業已完全突破改革習用缺點,是一技術理念上的高度創作,應符專利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一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之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新型涵蓋之範圍內。
10‧‧‧頭座
11‧‧‧柄
12‧‧‧置入孔
13‧‧‧卡掣室
131‧‧‧第一掣動面
14‧‧‧轉孔
16‧‧‧扣槽
20‧‧‧棘輪
21‧‧‧外齒部
22‧‧‧驅動部
23‧‧‧扣環
24‧‧‧環槽
30A、30B‧‧‧棘塊
31‧‧‧卡齒
32‧‧‧第二掣動面
33‧‧‧連結部
40‧‧‧撥鈕
41‧‧‧軸部
42‧‧‧連動塊
43‧‧‧組裝槽
44‧‧‧扳動部
51‧‧‧彈性元件
52‧‧‧抵塊
60‧‧‧圈狀彈簧
61‧‧‧中段
62‧‧‧左端
63‧‧‧右端

Claims (14)

  1. 一種棘輪扳手換向結構,其包括有:一頭座,其具有貫穿上下之置入孔,該置入孔壁面凹設有一卡掣室,卡掣室左、右側具有對稱之第一掣動面;而此頭座頂面則凹設有一平行置入孔之轉孔,該轉孔係接通於卡掣室中央位置;一棘輪,其係樞設於置入孔,且具有一驅動部、一環設於外周之外齒部;二棘塊,其係呈左、右對稱的置設於卡掣室左、右側,該二棘塊分別設有能嚙合棘輪外齒部之卡齒,且具有與第一掣動面匹配之第二掣動面;一撥鈕,其具有樞設於轉孔之軸部,更設有接通卡掣室左、右側之組裝槽;以及一圈狀彈簧,其中段係插合於組裝槽中,至於左端則是聯結左棘塊、右端則是聯結右棘塊,令撥鈕能自轉的帶動圈狀彈簧左右擺動,用以切換左、右棘塊卡齒離合相應之外齒部,以及切換左、右棘塊第二掣動面離合相應第一掣動面,進而控制棘輪施力轉動方向。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換向結構,其撥鈕在軸部左、右兩側對稱凹設有削平面,用以形成一方栓狀之連動塊,此連動塊更貫設有接通卡掣室左、右側之組裝槽,該組裝槽具有連通內外之缺口。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棘輪扳手換向結構,其圈狀彈簧外徑係呈中段較小,而此外徑係朝左端、右端的漸擴,該中段能由缺口而插合於組裝槽中。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棘輪扳手換向結構,其連動塊係設置於軸部兩端之間。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棘輪扳手換向結構,其撥鈕貫設有一連通組裝槽之梢孔,此梢孔係供一插梢安裝,使此插梢能將圈狀彈簧中段確實固定於組裝槽。
  6. 如請求項2所述之棘輪扳手換向結構,其組裝槽係呈倒勾設置。
  7.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棘輪扳手換向結構,其二棘塊相向的設有槽狀連結部,圈狀彈簧左端是卡合於左棘塊之連結部、右端則是卡合右棘塊之連結部。
  8.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棘輪扳手換向結構,其頭座於轉孔接通卡掣室中央位置,水平的凹設有定位孔,此定位孔內容置設有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係能推動一抵塊進出轉孔,用以在撥鈕自轉時,此抵塊在與連動塊兩側削平面相對卡抵時,能達到一份定位撥鈕之手感。
  9.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棘輪扳手換向結構,其置入孔環設有扣槽,而棘輪環設有能供扣環安裝之環槽,而此扣環係能對應組接於頭座之扣槽。
  10.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棘輪扳手換向結構,其撥鈕在軸部頂端接出有一扳動部,此扳動部係沿頭座頂面延伸。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棘輪扳手換向結構,其扳動部自由端底面突設有一圓弧狀卡塊,至於頭座頂面則凹設有以轉孔為中心之導槽,導槽一端更凹設有與卡塊匹配之第一凹部、另端亦設有與卡塊匹配之第二凹部,令卡塊能沿導槽限位滑動,待定位於棘輪 驅動部能逆時針施力位置時,卡塊係定位於第二凹部,但當撥鈕定位於棘輪驅動部能順時針施力位置時,卡塊係定位於第一凹部。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棘輪扳手換向結構,其組裝槽係呈倒勾設置。
  13.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棘輪扳手換向結構,其撥鈕底端另接出有第二扳動部,此第二扳動部係沿頭座底面延伸。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棘輪扳手換向結構,其扳動部及第二扳動部分別具有能樞合於轉孔之軸部,更於扳動部之軸部接設有連動塊,至於第二扳動部則於軸部凹設有嵌槽,該嵌槽係專供連動塊同軸嵌固。
TW103201437U 2014-01-23 2014-01-23 棘輪扳手換向結構 TWM4785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1437U TWM478572U (zh) 2014-01-23 2014-01-23 棘輪扳手換向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1437U TWM478572U (zh) 2014-01-23 2014-01-23 棘輪扳手換向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8572U true TWM478572U (zh) 2014-05-21

Family

ID=51295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1437U TWM478572U (zh) 2014-01-23 2014-01-23 棘輪扳手換向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78572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11845B (zh) * 2014-08-01 2015-12-11
TWI556918B (zh) * 2015-09-09 2016-11-11 Ratchet wrench reversing device
TWI613045B (zh) * 2015-08-28 2018-02-01 施耐寶公司 棘輪扳手和棘爪機構
TWI750959B (zh) * 2020-12-17 2021-12-21 陳家佑 棘輪扳手之限位結構
TWI752758B (zh) * 2020-12-17 2022-01-11 陳家佑 棘輪扳手之抵止結構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11845B (zh) * 2014-08-01 2015-12-11
TWI613045B (zh) * 2015-08-28 2018-02-01 施耐寶公司 棘輪扳手和棘爪機構
TWI556918B (zh) * 2015-09-09 2016-11-11 Ratchet wrench reversing device
TWI750959B (zh) * 2020-12-17 2021-12-21 陳家佑 棘輪扳手之限位結構
TWI752758B (zh) * 2020-12-17 2022-01-11 陳家佑 棘輪扳手之抵止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78572U (zh) 棘輪扳手換向結構
US2201827A (en) Ratchet mechanism
US6575060B1 (en) Reversible ratchet wrench
TWI332884B (zh)
TWI714886B (zh) 可逆式棘輪裝置
US9278445B2 (en) Drive tool device having connectable arms
US8549961B2 (en) Adjustable wrench
US2657604A (en) Ratchet wrench
US9505110B2 (en) Torque wrench with double drive ends
EP2851155A3 (de) Ratsche mit Feinverzahnung
TWI565563B (zh) 具有層疊掣子換向機構的棘輪工具
TW201529240A (zh) 棘輪扳手制動結構
JP3183139U (ja) 2つのばねを備える往復式自在スパナ
TW201900349A (zh) 換向棘輪扳手
US9114511B1 (en) Ratchet connector
US4762032A (en) Socket release assembly for ratchet drive
US973779A (en) Ratchet-wrench.
TWI719680B (zh) 具有管彈簧的棘輪扳手
TWI473688B (zh) 雙向棘輪結構、扳手及換向方法
US8720309B2 (en) Ratchet wrench having easily assembling structure
TW202128360A (zh) 具有良好驅動力之扳手
US2706424A (en) Reversible ratchet wrench
US870014A (en) Tool.
US9868190B2 (en) Ratchet wrench
US1199084A (en) Valve-repair too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