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2542U - 帶扣裝置 - Google Patents

帶扣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2542U
TWM472542U TW102219859U TW102219859U TWM472542U TW M472542 U TWM472542 U TW M472542U TW 102219859 U TW102219859 U TW 102219859U TW 102219859 U TW102219859 U TW 102219859U TW M472542 U TWM472542 U TW M47254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base
headband
button
pie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198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an-Ting Guo
Original Assignee
Shine Ball Entp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e Ball Entp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ne Ball Entpr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2198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2542U/zh
Publication of TWM4725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2542U/zh

Links

Landscapes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Description

帶扣裝置
本新型所涉及的是一種頭帶套戴長度的帶扣調整裝置的結構,主要是該帶扣包括一基座上含合住一其後端可以浮擺的押扣片,並在押扣片的背面裝設一具有兩凸伸出於基座外的按鈕部的操作鈕,且令該兩按鈕部之間設有拱狀而抵於押扣片背面的一拱彈部,使透過兩手指相對向內短距離的輕壓,就可以讓拱彈部將押扣片的後端向外推出,令原本互抵的押扣片後端的扣齒部與頭帶的齒部,兩者輕鬆的脫離開來。
一般無論是游泳、浮潛或潛水者,下水時都會穿戴泳鏡、蛙鏡或潛水鏡,除了保護眼睛並可讓游者能夠看清楚水中的景物,同時為了讓泳鏡、蛙鏡或潛水鏡能與穿戴者的臉部完全密合而不進水,若以潛水鏡為例:須選擇適合自己臉型的面鏡,即將面鏡貼著臉,由鼻孔吸入空氣,即使手放掉,潛水鏡仍能緊貼著臉部者為最佳,且目前潛水鏡的貼合面材質大多是由矽膠所製成,較早期的橡膠產品更為舒適耐用。
另外,要讓臉上的泳鏡、蛙鏡或潛水鏡不會掉脫下來,完全必須藉助由穿戴在後腦杓的頭帶,將泳鏡、蛙鏡或潛水鏡的兩端向後緊拉,才能令其不會掉脫、且又可以增加其與臉部之間的密合度,同時調整頭帶到適當的長度(鬆緊度),除了左、右二邊的頭帶必須等長,並大約以兩根 指頭伸入頭帶與泳者頭部之間,手指仍能感覺稍微保有緊度與舒適度為佳,否則太鬆時,泳鏡、蛙鏡或潛水鏡容易滑脫;太緊時,又容易造成頭部或眼部的疼痛。
不過,上述頭帶鬆緊度調整的方式、及其便利性,會因不同廠商設計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例如美國的US8407820專利,其泳鏡與頭帶之間是透過一帶扣進行結合,同時頭帶又可透過帶扣進行長度(鬆緊度)的調整,其手法是:一可供頭帶穿繞的基座與一押扣片的前端結合,並令該押扣片後端呈自由狀而具彈性彎曲能力,且在押扣片的基座內容設一操作鈕,並令操作鈕兩端的按鈕部凸伸出於基座的兩側外,同時在兩按鈕部之間形成有拱形部,並又令兩按鈕部相對的內側端處設有呈對應的抵推部,而對應處的押扣片背面則設有可與之互抵的對應斜抵面;另外,在押扣片的後端背面設有扣齒部能與頭帶上的任一齒部嚙合扣抵,讓頭帶被定位住。
故當欲頭帶可以進行調整時,必須以手指壓迫操作鈕兩端的按鈕部,退縮入基座內,令其抵推部對押扣片背面的斜抵面產生向外抵推的作用,使得押扣片後端的扣齒部脫離開來與頭帶的齒部之間的扣合,進而讓頭帶能夠進行所而長度的調整;反之,若手指釋放掉對操作鈕的按壓,並以手指壓迫押扣片而令其扣齒部又復位而與頭帶上的齒部扣合,即讓調整好長度的頭帶又被固定住。
上述的操作手法固然容易、且及其構造簡單,但利用操作鈕與押扣片兩者之間的抵推部與斜抵面的兩斜面之間的相互抵推而位移的作用,造成手指的施力也較為耗力,且按壓的距離也必須較長,才能讓押扣 片的扣齒部脫離於頭帶的齒部上,讓操作時多少帶來一些不確定感。
此外,操作扭與押扣片兩者之間的抵推部與斜抵面的互抵摩擦,在長期使用後,一定都會造成磨損,而當磨損發生時,前述的操作鈕按壓操作的距離勢必更會增長,不但會造成操作上的困難,同時也會造成操作上的施力更為費勁。
緣是,為了改善上述已知帶扣調整時,可能較為費力、按壓操作距離較長等問題,本新型即提供一種更容易操作的帶扣裝置,主要是該容設在基座內的操作鈕兩端的兩按鈕部之間,設有抵住該押扣片背面的拱彈部,使只要稍為按壓操作鈕兩端的按鈕部,就可令拱彈部產生較大的變形位移距離,進而令押扣片的扣齒部脫離於頭帶的齒部上,讓帶扣釋放的操作更為輕易、且無磨損影響操作的問題。
本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是一供具有間隔連續齒部的頭帶穿繞定位的帶扣裝置,該帶扣裝置包括一可供頭帶穿繞、且其內容納有一押扣片與一操作鈕的基座,其中該殼狀的基座後端設一可供頭帶穿繞的軸部,且其兩側設有對應的開口;該押扣片是含住於基座內、而其側面外露,並令其後端背面設有可與頭帶上的任一齒部扣合的扣齒部;該操作鈕兩端設有容納於基座兩側所設的開口中、並凸伸露出於外的兩相對按鈕部,且在兩按鈕部之間形成一抵住於押扣片背面的拱狀的拱彈部。
上述方案中,該押扣片前端背面垂直伸出於基座外的一扣掛部。
上述方案中,該基座的底部開設一槽道,而該操作鈕兩端緊鄰兩按鈕部的內側分別設有可扣滑於該槽道的滑扣部。
上述方案中,該基座前端內側凸設一凸合部、以及稍前端兩內側設有對應的扣槽,而該押扣片前端凹設一能與該凸合部嵌合的凹合部、以及其稍前端兩側設有可扣合入該兩扣槽內的兩相對扣勾。
因此,透過上述本新型的操作鈕的兩按鈕部之間的拱彈部,是垂直施力於押扣片的背面上,讓使用者的兩手指按壓力道可以更為省力、且無磨損影響操作的問題外,更因該兩按鈕部只要短距離的按壓操作,該拱彈部就會有較大距離的拱起位移,故讓操作的手感更佳,更易於進行頭帶鬆緊度的調整。
1‧‧‧潛水鏡
11‧‧‧耳部
12‧‧‧扣孔
2‧‧‧頭帶
21‧‧‧齒部
3‧‧‧帶扣
31‧‧‧基座
311‧‧‧軸部
312‧‧‧開口
313‧‧‧槽道
314‧‧‧扣槽
315‧‧‧凸合部
32‧‧‧押扣片
321‧‧‧扣掛部
322‧‧‧凹合部
323‧‧‧扣齒部
324‧‧‧扣勾
33‧‧‧操作鈕
331‧‧‧按鈕部
332‧‧‧拱彈部
333‧‧‧滑扣部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新型帶扣與潛水鏡結合後的示意圖。
圖2是本新型帶扣與潛水鏡之間分離後的示意圖。
圖3是本新型帶扣與頭帶之間的分解示意圖一。
圖4是本新型帶扣與頭帶之間的分解示意圖二。
圖5是本新型帶扣與頭帶之間的俯視剖面示意圖。
圖6是本新型頭帶末端向後拉動時的押扣片作動示意圖。
圖7是本新型帶扣的操作鈕處的後視剖面示意圖。
圖8是本新型帶扣的操作鈕受按壓後的側面示意圖。
圖9是本新型帶扣的操作鈕按壓後抵推押扣片的後視剖面示意圖。
圖10是本新型帶扣釋開後的頭帶調整示意圖。
請參閱圖1或圖2所示,本新型以潛水鏡為例,該潛水鏡1的兩側設有相對的具有扣孔12的耳部11,而頭帶2的兩端則分別穿設於一帶扣3上,且該帶扣3的詳細構造、以及與頭帶2之間的結合情形,容後詳述,而該帶扣3上具有一扣掛部321可以穿過上述的扣孔12後,與潛水鏡1連結在一起。
而該帶扣3、及其與頭帶2之間的構造,請參閱圖3至圖5、圖7所示,其中該頭帶2的各末端一側面設有連續間隔排列的齒部21,該帶扣3則是包括一殼狀而其外側面為開放狀的基座31,並在基座31開放處含合住一可以一端擺動的押扣片32,且在押扣片32背面的基座內裝設一可對其抵推的操作鈕33,其中該基座31的後端設一可供頭帶2穿繞的軸部311,且基座31的稍中間處底部開設一槽道313,同時位於該槽道313兩端對應處的基座31兩側開設有相對的開口312,復基座31稍前端兩相對內側處又設有扣槽314,並且基座31的前端內側中間凸設一凸合部315。
又,上述該押扣片32的前端背面垂直伸設一可以穿過上述基座31外、而穿扣於與上述潛水鏡1任一側耳部11的扣孔12的該扣掛部321,並在押扣片32的前端中間凹設一可與上述基座31上所設的凸合部315嵌合的凹合部322,且又在押扣片32稍前端兩側設有可以扣勾於基座31上所設的扣槽314的兩相對扣勾324,讓押扣片32透過其凹合部322與兩扣勾324容設於基座31上而不會掉出,並令押扣片32的前端能以基座31的凸合部315處為支點,讓押扣片32可以在基座1上浮起或回縮的來回擺動,同時進而又在押扣片32的後側背面設一扣齒部323,令該扣齒部323可與頭帶2的任一齒部21 卡合在一起。
另,上述該操作鈕33的兩端設有相對應的按鈕部331,並令兩按鈕部331容設於基座31兩側的開口312中而凸伸出來,同時在該兩按鈕部331之間設一呈拱狀而能抵在押扣片32背面的拱彈部332,且又令兩按鈕部311的內側相對處設有兩滑扣部333,使該兩滑扣部333可以滑扣於基座1上所設的槽道313上而不會向外掉出,同時可藉由該拱彈部332本身兩端向外彈出移動的作用,讓兩按鈕部331保持在基座31的開口312處向外凸露出來,或者兩按鈕部331在受到相對的壓迫時,該拱彈部332則會更為向外凸出拱起。
因此,如圖5所示,該頭帶2穿繞過基座31後端的軸部311後,扣帶3的押扣片32後端扣齒部323會抵住頭帶2對應處的任一齒部21,在頭帶2穿戴於使用者的頭上時所產生的拉掣力量,讓頭帶2被定位住而與帶扣3之間保持緊密的結合;但若頭帶2太鬆時,如圖6所示,使用者可將頭帶2的外側端向後拉動,讓頭帶2上的齒部21的齒背直接頂開而滑過押扣片32後端的扣齒部323,直到將頭帶2調整至合適的鬆緊度後而鬆手後,在以押扣片32的凹合部322處為支點,同時頭帶2因緊繃而緊拉基座31的作用下,令押扣片32的扣掛部321處的抵止反作用下,讓押扣片32的後端會向自動擺回,令使其扣齒部323再度與對應處頭帶2上的齒部21相互抵扣住。
但若頭帶2過緊時,則可如圖8至圖10所示,使用者以兩手指同時相對按壓操作鈕33的兩按鈕部331,讓兩按鈕部331相對向內退縮入基座31內,使得兩按鈕部331之間的拱彈部332更為向外凸出拱起來,進而抵推押扣片32後側端向外浮擺,令其後端的扣齒部323脫離於頭帶2的齒部21 上,即令頭帶2得以在軸部331上任意的向內或向外調整移動,直到調整頭帶2至合適的鬆緊度後,放鬆對頭帶2的拉掣,同時在以押扣片32的凹合部322處為支點,同時頭帶2因緊繃而緊拉基座31的作用下,令押扣片32的扣掛部321處的抵止反作用下,使得押扣片32的後端會向內容自動擺回,令使其扣齒部323再度與對應處頭帶2上的齒部21相互抵扣住。
是以,透過帶扣3的基座31內所設的操作鈕33上的拱彈部332,在其兩端按鈕部331稍為短距離的按壓時,就可以令該拱彈部332向外做較大距離的拱起凸出位移,讓受抵推的押扣片32的扣齒部323輕易脫離出於頭帶2的齒部21上,令使用者的操作手感更佳,同時兩手指相對向內按壓操作鈕33的兩按鈕部331時,該拱彈部332提幾乎呈垂直的施力抵推押扣片32,所以能讓操作的手勁力道更輕,進而讓操作更加得心應手,同時更不會有磨損而影響操作的問題。
1‧‧‧潛水鏡
11‧‧‧耳部
12‧‧‧扣孔
2‧‧‧頭帶
21‧‧‧齒部
3‧‧‧帶扣
31‧‧‧基座
311‧‧‧軸部
314‧‧‧扣槽
315‧‧‧凸合部
32‧‧‧押扣片
321‧‧‧扣掛部
322‧‧‧凹合部
323‧‧‧扣齒部
324‧‧‧扣勾
33‧‧‧操作鈕
332‧‧‧拱彈部
333‧‧‧滑扣部

Claims (4)

  1. 一種帶扣裝置,是一供具有間隔連續齒部的頭帶穿合、且能扣住於潛水鏡上的帶扣裝置,該帶扣裝置包括一可供頭帶穿繞、且其內容納有一押扣片與一操作鈕的基座,其中:該基座,呈殼體狀而其後端設一可供頭帶穿繞的軸部,且其兩側設有對應的開口;該押扣片,是含住於基座內、且其側面外露,並令其後端背面設有可與頭帶上的任一齒部扣合的扣齒部;該操作鈕,其兩端設有容納於基座兩側的開口中、並凸伸出於外的兩相對按鈕部,且在兩按鈕部之間形成一抵住在押扣片背面的凸拱狀的拱彈部。
  2. 依請求項1所述的帶扣裝置,其中該押扣片前端背側垂直設一伸出於基座外的扣掛部。
  3. 依請求項1所述的帶扣裝置,其中該基座的底部開設一槽道,而該操作鈕兩端緊鄰兩按鈕部的內側分別設有可扣滑於該槽道的滑扣部。
  4. 依請求項1所述的帶扣裝置,其中該基座前端內側凸設一凸合部、以及稍前端兩內側設有對應的扣槽,而該押扣片前端凹設一能與該凸合部嵌合的凹合部、以及其稍前端兩側設有可扣合入該兩扣槽內的兩相對扣勾。
TW102219859U 2013-10-25 2013-10-25 帶扣裝置 TWM4725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9859U TWM472542U (zh) 2013-10-25 2013-10-25 帶扣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9859U TWM472542U (zh) 2013-10-25 2013-10-25 帶扣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2542U true TWM472542U (zh) 2014-02-21

Family

ID=50552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19859U TWM472542U (zh) 2013-10-25 2013-10-25 帶扣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725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48887A (zh) * 2020-09-25 2022-03-29 田畑股份有限公司 潜水面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48887A (zh) * 2020-09-25 2022-03-29 田畑股份有限公司 潜水面罩
TWI797745B (zh) * 2020-09-25 2023-04-01 日商田畑股份有限公司 水中面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407809A (en) Mouthpiece
US8028349B2 (en) Protective helmet for hair worn in a pony tail
KR100797639B1 (ko) 귀걸이 끈의 길이 조절이 용이한 마스크
US8312603B2 (en) Buckle for swimming/diving goggles
WO2016106054A1 (en) Buckle for adjusting the length of strap and respirator comprising the same
US6691377B2 (en) Buckle structure of swimming mask
JP5989021B2 (ja) 折り畳みヘルメット
JP2013252339A (ja) マスク用係止具
US20130239306A1 (en) Swimming goggles
KR200411067Y1 (ko) 귀걸이 끈의 길이 조절이 용이한 마스크
KR200486739Y1 (ko) 마스크의 착용끈 길이조절기구
KR20100010454U (ko) 길이 조절이 가능한 귀걸이부를 가지는 안면 마스크
CN209950436U (zh) 一种口罩松紧度调整器
CN106457007B (zh) 连接带扣组件的个人保护装置条带
ITTO20000827A1 (it) Fibbia per la regolazione rapida di un cinturino di attrezzature per la pratica di attivita' acquatiche e simili.
US20160120254A1 (en) Waterproof swim cap
TWM472542U (zh) 帶扣裝置
KR20130000253U (ko) 밴드조절수단을 가지는 마스크
US8365363B2 (en) Strap fastening device
JP6199964B2 (ja) ロックシステムを有する浮力調整器
JP2007143762A (ja) 顔面装着具および顔面装着具用バンド
JP2015532230A5 (zh)
KR101189920B1 (ko) 분리형 넥타이의 착탈식 목연결부 구조
KR20200076324A (ko) 마스크 끈 조절용 클립
MX2013010077A (es) Metodo y aparato para texturizar una oblea de hoj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