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0400U - 電連接器結構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0400U
TWM470400U TW102214227U TW102214227U TWM470400U TW M470400 U TWM470400 U TW M470400U TW 102214227 U TW102214227 U TW 102214227U TW 102214227 U TW102214227 U TW 102214227U TW M470400 U TWM470400 U TW M47040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electrical connector
channel
connector structure
pi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142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ien-Chang Lin
Chiau-Yun Huang
Han-Min Hsu
Original Assignee
P Two Ind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 Two Ind Inc filed Critical P Two Ind Inc
Priority to TW1022142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0400U/zh
Publication of TWM4704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0400U/zh

Links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結構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電連接器結構,特別是指一種多列直插封裝型,可雙側對接並具有多排端子插腳的電連接器結構。
傳統雙列直插封裝型(dual in-line package,DIP)連接器常用於積體電路、排線或發光二極體之接頭,顧名思義,此型連接器是以直接插入電路板方式安裝,常見以單排或兩排端子並列,其端子間需相隔適當間距,以配合端子插腳上板。
然而,今日電子資訊發展蓬勃,電子資料傳輸不僅要快更要穩定,傳統DIP連接器受限於端子數量限制及端子排列方式,無法提供更快速穩定的傳輸,此外,此類型傳統連接器僅能由單側和對接連接器對接,無形中限制了連接器和電路板的組配型態,無法靈活地配置於主體構造(即各種電子產品)內,更限制對接連接器僅能從單向對接,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再者,傳統DIP連接器之單排或雙排插腳和電路板之連接強度不夠,易因對接作動而鬆脫。
本新型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多列直插封裝型電連接器結構,可供雙側對接,並具有多排端子交錯排列,用以提供不同方向之對接,並可強化和電路板之組裝,以達到穩定傳輸之用。
為達到前述目的,該電連接器結構包括一本體,包括頂部、底部及二側部,該二側部分別對稱形成一開口,其位於該頂部及底部之間,該底部設有二排間隔排列之端子槽,每排端 子槽包括至少一第一槽道及至少一第二槽道。該第一及第二槽道分別連通該開口並開放於該本體之二側部,且該第二槽道自該二側部穿透該底部之底面。複數端子,包括一第一端子及一第二端子,其分別由該本體之二側部裝設於該二排端子槽之第一槽道及第二槽道。該第一及第二端子分別包括一基部、分別延伸並彎折自該基部相對二側之一彈臂及一插腳,該彈臂部分外露出該本體之底部的上表面且位於該開口內,該第一及第二端子的插腳外露出該本體之底部並呈前後錯位排列。
依據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之一,該本體之二側部的開口完全相互連通,該二排端子槽相對錯位排列。
依據本新型之另一較佳實施例,該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之基部分別向該本體之二側部延伸一對相互間隔之叉桿,該對叉桿之間設有該插腳,且該第二端子之該對叉桿之長度大於該第一端子之該對叉桿之長度。
依據本新型之另一較佳實施例,該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之彈臂進一步彎折形成一接觸點,每排端子槽之第一及第二端子的接觸點相互並排成一列,且該些插腳係呈成四排相互間隔交錯排列,該第一端子之插腳相鄰該本體之側部,該第二端子之插腳穿透該本體之底部的底面。
本新型提供之電連接器結構,利用二排設置排列,可配置緊密交錯之複數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同時搭配本體之二側開口,使對接連接器可由任一開口方向(即前方或後方)插置電連接器結構之本體內,並與第一及第二端子接觸點確實接觸,以提供快速穩定的資料傳輸,有效解決傳統連接器只有一側可供對接,造成對接方向受限之不便,亦使連接器於主體構造內之配置能更靈活;並利用一前一後之插腳構造,形成四排端子插腳等距間隔排列,使連接器之本體能穩固平衡地固設於電路板上,改善傳統連接器上板強度不夠之缺點。
1‧‧‧電連接器結構
2‧‧‧本體
20‧‧‧開口
21‧‧‧頂部
211‧‧‧扣合部
22‧‧‧底部
23、24‧‧‧二側部
3‧‧‧複數端子
31‧‧‧第一端子
32‧‧‧第二端子
310、230‧‧‧接觸點
311、321‧‧‧基部
312、322‧‧‧彈臂
313、323‧‧‧插腳
314、324‧‧‧叉桿
4‧‧‧端子槽
41‧‧‧第一槽道
42‧‧‧第二槽道
411、421‧‧‧凹部
412、422‧‧‧平台
423‧‧‧定位通道
5‧‧‧對接連接器
第一圖為本新型之電連接器結構之立體分解圖。
第二圖為第一圖之立體組合圖。
第三圖為本新型之電連接器結構之複數端子的立體示意圖。
第四圖為第二圖之局部剖視示意圖。
第五圖A為新型之電連接器結構之一剖視示意圖。
第五圖B為新型之電連接器結構之另一剖視示意圖。
第六圖為第二圖之俯視立體圖。
第七圖為本新型之電連接器結構和一對接連接器之立體圖。
請先參閱第一圖至第三圖為本新型之電連接器結構的較佳實施例之一,本新型之電連接器結構1為一種雙列直插封裝型(DIP)連接器,包括一本體2及組裝其內之複數端子3。本體2為絕緣材質所製,包括頂部21、底部22及二側部23、24連接頂部21及底部22。該二側部23、24分別對稱形成一開口20,其位於頂部21及底部22之間,該二側部23、24之開口20完全相互連通,該底部22設有二排反向間隔排列之端子槽4。每排端子槽4包括若干個等具間隔並列之第一槽道41及第二槽道42,其分別連通開口20並開放於本體2之二側部23、24,以供複數端子3之插入組裝。每一第一槽道41及第二槽道42分別包括一凹部411、421及一平台412、422,第二槽道42更設有一定位通道423,其自二側部23、24穿透底部22之底面。特別說明的是,二排端子槽4相對錯位排列並形成前後並排配置(如第四圖所示)。此外,本體2之頂部21相鄰二側部23、24分別內凹形成一扣合部211,用以和一對接連接器5(如第七圖所示)相互卡扣定位。
複數端子3包括間隔排列之一第一端子31及一第 二端子32,由金屬材料沖壓成型,其分別由本體2之二側部23、24插設於相應之二排端子槽4的第一槽道41及第二槽道42,於此實施例中,每排端子槽4容置有包括第一端子31及第二端子32的複數端子3。第一端子31及第二端子32分別包括一基部311、321、延伸並彎折自基部311、321相對二側之一彈臂312、322及一插腳313、323,每一彈臂312、322的自由端進一步彎折形成一接觸點310、320。特別說明的是,該些基部311、321分別向本體2之二側部23、24延伸一對相互間隔之叉桿314、324,該對叉桿314、324之間設有該插腳313、323,其中第二端子32之該對叉桿324之長度大於第一端子31之該對叉桿314之長度,使第一端子31的基部311和第二端子32的基部321呈前後錯位排列。此外,每一基部311、321之左、右側緣突設有齒狀之干涉面(如第三圖所示),以利干涉定位於端子槽4內。每一插腳313、323向下彎折大致90度。
續請參閱第四圖配合第五圖A及B案第六圖觀之,本新型電連接器結構1之複數端子3組裝於本體2之端子槽4後,該二排之複數端子3係反向交錯配置(如第四圖所示),該些第一及第二端子31、32的基部311、321和叉桿314、324容置於第一及第二槽道41、42之平台412、422上,該些彈臂310、320部分外露出本體2之底部23的上表面位於開口20內,而該些插腳313、323分別外露出本體2之底部23,並因為叉桿314、324長短有別之構造,使該些插腳313、323呈前後錯位排列;如是,第一端子31之插腳313相鄰本體2之二側部23、24外(如第五圖A所示),第二端子32的插腳323進入本體2之定位通道423至定位(如第五圖B所示),彈臂312、322自基部311、321的彎折部分插置於相應之凹部411、421,其可抵靠定位該彈臂312、322。特別的是,於此實施例中,每排端子槽4之第一及第二端子31、32的接觸點310、320相互並排成一列,換言之,共有二排錯位排列之接觸點310、320,其中同排之該些接觸點 310、320之間距為1mm,而相鄰不同排之該些接觸點310、320之間距為0.5mm;或於另一實施中,該些310、320亦可以單排並列(未圖示)。此外,二排端子槽4之該些第一及第二端子31、32的插腳313、323係呈成四排相互間隔之排列(如第六圖所示),每排插腳313、323之間距為2mm,而同排之該些插腳313或323之間距為2mm。
綜上所述,本新型電連接器結構1裝設有二排設置的複數端子3,形成二排交錯分佈之接觸點310、320,同時搭配本體2之二側開口20,使對接連接器可由任一開口20方向(即前方或後方)插置電連接器結構1之本體2內,與該接接觸點310、320確實接觸,以提供快速穩定的資料傳輸,有效解決傳統連接器只有一側可供對接,造成對接方向受限之不便,亦使連接器於主體構造(即各種電子產品)內之配置能更靈活;並利用一前一後之插腳313、323構造,形成四排端子插腳等距間隔排列,使連接器之本體1能穩固平衡地固設於電路板上,有效改善傳統連接器上板強度不夠,易造成和電路板組固不實之缺點。
上述詳細說明為針對本新型一種較佳之可行實施例說明而已,惟該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之申請專利範圍,凡其它未脫離本新型所揭示之技藝精神下所完成之均等變化與修飾變更,均應包含於本新型所涵蓋之專利範圍中。
1‧‧‧電連接器結構
2‧‧‧本體
20‧‧‧開口
21‧‧‧頂部
211‧‧‧扣合部
22‧‧‧底部
23、24‧‧‧二側部
3‧‧‧複數端子
31‧‧‧第一端子
32‧‧‧第二端子
311、321‧‧‧基部
312、322‧‧‧彈臂
313、323‧‧‧插腳
4‧‧‧端子槽
41‧‧‧第一槽道
42‧‧‧第二槽道

Claims (10)

  1. 一種電連接器結構,包括:一本體,包括一頂部、一底部及二側部,該二側部分別對稱形成一開口,其位於該頂部及該底部之間,該底部設有二排間隔排列之端子槽,該端子槽包括至少一第一槽道及至少一第二槽道,該第一槽道及該第二槽道分別連通該開口並開放於該本體之二側部,且該第二槽道自該二側部穿透該底部之底面;及複數端子,包括複數第一端子及複數第二端子,其分別由該本體之二側部裝設於該二排端子槽之第一槽道及第二槽道,該些端子分別包括一基部、分別延伸並彎折自該基部相對二側之一彈臂及一插腳,該些彈臂部分外露出該本體之底部的上表面且位於該開口內,該些插腳外露出該本體之底部並呈前後錯位排列。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結構,其中該本體之二側部的開口完全相互連通,該二排端子槽相對錯位排列。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結構,其中該第一槽道及該第二槽道分別設有一凹部,該第一端子及該第二端子的彈臂抵靠定位於該凹部。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結構,其中該第一槽道及該第二槽道分別包括一平台,用以容置該第一端子及該第二端子之基部,該第二槽道更包括一定位通道,其自該二側部穿透該底部之底面並連通該平台,用以容置定位該第二端子之插腳。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結構,其中該第一端子及該第二端子之基部分別向該本體之二側部延伸一對相互間隔之叉桿,該對叉桿之間設有該插腳,且該第二端子之該對叉桿之長度大於該第一端子之該對叉桿之長度。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結構,其中該第一端子及該第二端子之彈臂進一步彎折形成一接觸點,該二排端子槽之該些接觸點分別相互並排成一列。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連接器結構,其中同排之該些接觸點之間距為1mm,而相鄰不同排之該些接觸點之間距為0.5mm。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結構,其中該些插腳係呈成四排相互間隔交錯排列,且該第一端子之插腳相鄰該本體之側部,該第二端子之插腳穿透該本體之底部的底面。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連接器結構,其中該四排插腳相互間距為2mm,而同排之該些插腳之間距為2mm。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結構,其中該本體之頂部相鄰二側部分別具有一扣合部,用以和一對接連接器卡扣定位。
TW102214227U 2013-07-29 2013-07-29 電連接器結構 TWM4704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4227U TWM470400U (zh) 2013-07-29 2013-07-29 電連接器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4227U TWM470400U (zh) 2013-07-29 2013-07-29 電連接器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0400U true TWM470400U (zh) 2014-01-11

Family

ID=50347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14227U TWM470400U (zh) 2013-07-29 2013-07-29 電連接器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704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85173B2 (ja) 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US6764341B2 (en) Plug connector that can be turned by 90°
US8292635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robust latching means
US9190752B1 (en) Board to 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 arrangement
US817262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7387540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
US8192217B2 (en) Board to board connector with low profile
US905444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
US20090104818A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latch member
US10355428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holes for transferring light
KR20140099825A (ko)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전기 커넥터
JP2009043713A (ja) 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JP3145348U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4805422B1 (ja) コネクタ
US810070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butting ribs against PCB
US20200076141A1 (en) Socket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8668511B2 (en) Hermaphroditic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45036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mating with two kinds of connector interfaces
US8183155B1 (en) Lower profile connector assembly
TWM470400U (zh) 電連接器結構
JP2012038497A5 (zh)
JP2010073674A (ja) 基板間接続コネクタの接続端子
US7473135B1 (en) High-density connector with EMI shielding
US7101200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ircuit board retention structure
US943798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