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67197U - 可撓式傳輸線及傳輸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撓式傳輸線及傳輸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67197U
TWM467197U TW102209830U TW102209830U TWM467197U TW M467197 U TWM467197 U TW M467197U TW 102209830 U TW102209830 U TW 102209830U TW 102209830 U TW102209830 U TW 102209830U TW M467197 U TWM467197 U TW M46719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sheet
transmission line
circuit board
flexible
flexibl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098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ei-Chiao Hung
Original Assignee
Ant Pre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t Pre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t Pre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2098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67197U/zh
Publication of TWM4671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67197U/zh

Links

Description

可撓式傳輸線及傳輸裝置
本創作是有關一種傳輸線,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撓式傳輸線及傳輸裝置。
目前使用的筆記型電腦(如:Ultrabook、Macbook)大都朝向薄型化及輕量化設計,藉以符合時代的需求。其中,筆記型電腦於電路板上大都設有板端連接器,藉以供相對應的連接器或子電路板插接。上述電連接器係用以連接至位於不同處之電子設備,而電連接器之設計重點,莫過於在穩定傳輸的前提下,準確無失真的將訊號來回傳送。
然而,以往的板端連接器在與軟性電路板相插接的情形下,由於軟性電路板自身的硬度不足,因此當軟性電路板沿一插拔方向而插設於板端連接器後,軟性電路板與板端連接器之間的卡合強度不足,而使兩者易產生相對地位移。更甚者,由於軟性電路板與板端連接器之間並未針對插拔方向設計有防鬆動構造,使得軟性電路板受外力影響時,其易沿著插拔方向而與板端連接器相分離。
於是,本創作人有感上述缺失之可改善,乃特潛心研究並配合學理之運用,終於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之本創作。
本創作實施例在於提供一種可撓式傳輸線及傳輸裝置,其能 透過補強片與連接件而有效地提升定位效果。
本創作實施例提供一種可撓式傳輸線,包括:一軟性電路板,其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且該第一表面暴露有數個導電部;一補強片,其固定於該軟性電路板的第二表面,且該些導電部與該補強片在該軟性電路板的投影相互重疊;以及一連接件,其相反兩端部分別為一安裝端部與一連接端部,該安裝端部固定於該補強片,而該連接端部為自由端。
本創作實施例另提供一種傳輸裝置,包括:如上所述之該可撓式傳輸線;以及一電連接器,其用以供該可撓式傳輸線沿一插拔方向可分離地插設,且該電連接器包含:一殼體;及數個導電端子,其裝設於該殼體內,該些導電端子各具有一抵接部,且每一抵接部能大致垂直該插拔方向而彈性地位移;其中,當該軟性電路板隨該補強片插設於該電連接器時,該些導電部分別壓抵於該些抵接部,該補強片與該殼體內緣形成緊配合,並且該連接端部可分離地定位於該殼體外緣,以保持該可撓式傳輸線與該電連接器的相對位置。
綜上所述,本創作實施例所提供的可撓式傳輸線及傳輸裝置,其能透過補強件與連接件而使可撓式傳輸線與電連接器之間的連接更為穩定。
為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之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創作的權利範圍作任何的限制。
100‧‧‧傳輸裝置
1‧‧‧可撓式傳輸線
11‧‧‧軟性電路板
111‧‧‧第一表面
112‧‧‧第二表面
113‧‧‧導電部
12‧‧‧補強片
121‧‧‧插接區塊
122‧‧‧固定區塊
13‧‧‧連接件
131‧‧‧安裝端部
132‧‧‧延伸部
133‧‧‧連接端部
2‧‧‧電連接器
21‧‧‧殼體
22‧‧‧導電端子
221‧‧‧抵接部
S‧‧‧插拔方向
P‧‧‧插接區塊在軟性電路板的投影
圖1為本創作一實施之可撓式傳輸線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為圖1之可撓式傳輸線的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3為圖2之可撓式傳輸線的剖視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一實施之傳輸裝置的剖視示意圖。
圖5為圖4之傳輸裝置另一方向的剖視示意圖。
請參閱圖1至圖3,其為本創作的一實施例,本實施例為一種可撓式傳輸線1,包括一軟性電路板11、一補強片12及一連接件13。需先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所指之可撓式傳輸線1主要適於插設在一板端連接器(未繪示),而為便於說明,上述可撓式傳輸線1於圖式中僅呈現與板端連接器相互插接的一端。
所述軟性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11呈長條狀且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表面111與一第二表面112,也就是說,所述第一表面111與第二表面112分別為軟性電路板11的相反兩板面。其中,上述第一表面111於軟性電路板11長度方向的末端處暴露有數個導電部113,且該些導電部113沿軟性電路板11寬度方向排列(相當於金手指構造)。在另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該些導電部113可以依實際需求,以不同規則排列於軟性電路板11。
補強片12較佳為硬質材料所製成的一體成型構造。舉例來說,補強片12可以是一不鏽鋼材質的金屬補強片,但不侷限於此。再者,本實施例以補強片12的厚度大於所述軟性電路板11的厚度為例,但於實際應用時,所述補強片12的厚度能依據可撓式傳輸線1所需的插接硬度、補強片12自身材質所提供的硬度或板端連接器的插接口大小而加以調整,並不限制補強片12厚度必須大於軟性電路板11厚度。
在本實施例中,補強片12固定於軟性電路板11的第二表面112,且補強片12與軟性電路板11的第二表面112之間呈無間隙地相連接固定。其中,所述補強片12與軟性電路板11之間的固定方式於本實施例中是以黏合為例,但不排除以其他固定方式實施,舉例來說:可透過固定件(如:插銷、鉚釘、螺絲,未繪示)來結合補強片12與軟性電路板11,或者透過補強片12與軟性電路板11兩者相互卡扣或其他固定方式來結合。
更詳細地說,補強片12界定有一插接區塊121與一固定區塊 122,並且該些導電部113對應於插接區塊121遠離固定區塊122的末端部位。再者,所述補強片12的末端緣及相對兩側緣分別大致切齊軟性電路板11的末端緣及相對兩側緣,而導電部113與補強片12之插接區塊121在軟性電路板11的投影P相互重疊,也就是說,導電部113位於補強片12插接區塊121投影於軟性電路板11的區域之內。
連接件13依序界定有一安裝端部131、一延伸部132及一連接端部133,亦即,連接件13的相反兩端部分別為安裝端部131與連接端部133,而延伸部132的相反兩端緣分別連接於安裝端部131與連接端部133。其中,本實施例的連接件13為一體的條狀構造,且延伸部132為可彈性變形的撓性構造,但於實際應用時,所述連接件13能依設計者需求而加以變化,並不侷限於本實施例所述之細部特徵。
更詳細地說,上述連接件13的安裝端部131固定於補強片12的固定區塊122,而所述延伸部132能以安裝端部131為支點而自由地擺動。也就是說,所述連接端部133為自由端,藉以令使用者能透過連接端部133可分離地定位於其他物件(如:電連接器),進而使可撓式傳輸線1經由連接件13而與上述物件(如:電連接器)保持相對應的位置關係。
其中,安裝端部131與補強片12固定區塊122之間的固定方式於本實施例中是以黏合為例,但不排除其他實施方式,舉例來說:透過固定件(如:插銷、鉚釘、螺絲)結合安裝端部131與固定區塊122、透過安裝端部131與固定區塊122兩者相互卡扣或其他固定方式。再者,連接端部133於本實施例中是以具有特定黏性而可分離地定位於其他物件為例,但於實際應用時,連接端部133不排除透過固定件(如:插銷、鉚釘、螺絲)、點膠、壁虎式接合技術或其他手段實施。
請參閱圖4和圖5,並適時參酌圖1至圖3所示,本創作實施 例另提供一種傳輸裝置100,其包括如圖1之可撓式傳輸線1及一電連接器2。由於可撓式傳輸線1已於上述介紹,以下將不再針對可撓式傳輸線1的細部構造做一說明。再者,電連接器2較佳為板端連接器,但不以此為限。此外,本實施例以與可撓式傳輸線1相配合之電連接器2構造作一舉例說明,但於實際應用時,傳輸裝置100的電連接器2不侷限於本實施例所載。
電連接器2用以供可撓式傳輸線1沿一插拔方向S可分離地插設於內,並且電連接器2包含一殼體21與裝設於上述殼體21內的數個導電端子22。其中,該些導電端子22各具有一抵接部221,且每一抵接部221受壓迫時能大致垂直插拔方向S而彈性地位移。
因此,當軟性電路板11隨補強片12沿插拔方向S插設於電連接器2時,該些導電部113分別壓抵於該些抵接部221,補強片12的插接區塊121與殼體21內緣形成緊配合,而補強片12的固定區塊122與連接件13則暴露於殼體21之外,並且連接件13覆蓋至少部分的殼體21,插接區塊121與上述至少部分的殼體21相重合。藉此,可撓式傳輸線1能透過補強片12以強化軟性電路板11的硬度,進而利於可撓式傳輸線1插設入電連接器2,並且透過補強片12與殼體21內緣形成緊配合,以使可撓式傳輸線1與電連接器2之間的連接能更為穩定,以避免可撓式傳輸線1相對於電連接器2產生鬆動。
再者,連接件13的連接端部133透過延伸部132的彎折而可分離地定位於殼體21外緣,以保持可撓式傳輸線1與電連接器2的相對位置。也就是說,本實施例的傳輸裝置100透過連接件13的安裝端部131與連接端部133分別定位於可撓式傳輸線1的補強片12與電連接器2的殼體21外緣,藉以限制所述可撓式傳輸線1相對於電連接器2沿插拔方向S位移,進而在可撓式傳輸線1受外力影響時,避免軟性電路板11沿著插拔方向S而與板端連接 器2相分離,達到提升可撓式傳輸線1與電連接器2兩者連接穩定性的效果。
綜上所述,本創作實施例所提供的傳輸裝置,其能透過可撓式傳輸線的補強件而使可撓式傳輸線與電連接器之間的連接更為穩定,並且透過可撓式傳輸線的連接件來限制所述可撓式傳輸線相對於電連接器沿插拔方向位移,藉以進一步提升可撓式傳輸線與電連接器之間的連接穩定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可行實施例,其並非用以侷限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創作之涵蓋範圍。
1‧‧‧可撓式傳輸線
11‧‧‧軟性電路板
111‧‧‧第一表面
112‧‧‧第二表面
113‧‧‧導電部
12‧‧‧補強片
121‧‧‧插接區塊
122‧‧‧固定區塊
13‧‧‧連接件
131‧‧‧安裝端部
132‧‧‧延伸部
133‧‧‧連接端部
P‧‧‧插接區塊在軟性電路板的投影

Claims (10)

  1. 一種可撓式傳輸線,包括:一軟性電路板,其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且該第一表面暴露有數個導電部;一補強片,其固定於該軟性電路板的第二表面,且該些導電部與該補強片在該軟性電路板的投影相互重疊;以及一連接件,其相反兩端部分別為一安裝端部與一連接端部,該安裝端部固定於該補強片,而該連接端部為自由端。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撓式傳輸線,其中該補強片與該軟性電路板的該第二表面之間呈無間隙地相連接固定。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撓式傳輸線,其中該補強片進一步限定為一金屬補強片。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撓式傳輸線,其中該軟性電路板呈長條狀,該第一表面於該軟性電路板長軸方向的末端處暴露有該些導電部。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撓式傳輸線,其中該補強片的側緣大致切齊該軟性電路板的側緣。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可撓式傳輸線,其中該補強片界定有一插接區塊與一固定區塊,該些導電部對應於該插接區塊,該連接件的該安裝端部固定於該補強片的該固定區塊。
  7. 一種傳輸裝置,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該可撓式傳輸線;以及一電連接器,其用以供該可撓式傳輸線沿一插拔方向可分離地插設,且該電連接器包含:一殼體;及 數個導電端子,其裝設於該殼體內,該些導電端子各具有一抵接部,且每一抵接部能大致垂直該插拔方向而彈性地位移;其中,當該軟性電路板隨該補強片插設於該電連接器時,該些導電部分別壓抵於該些抵接部,該補強片與該殼體內緣形成緊配合,並且該連接端部可分離地定位於該殼體外緣,以保持該可撓式傳輸線與該電連接器的相對位置。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傳輸裝置,其中該補強片界定有一插接區塊與一固定區塊,該些導電部對應於該插接區塊,該連接件的該安裝端部固定於該補強片的該固定區塊。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傳輸裝置,其中當該軟性電路板隨該補強片插設於該電連接器時,該連接件覆蓋至少部分的該殼體,且該插接區塊與該至少部分的該殼體相重合。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傳輸裝置,其中該連接件具有一延伸部,該延伸部的相反兩端緣分別連接於該安裝端部與該連接端部,且該延伸部為可彈性變形的撓性構造。
TW102209830U 2013-05-27 2013-05-27 可撓式傳輸線及傳輸裝置 TWM4671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9830U TWM467197U (zh) 2013-05-27 2013-05-27 可撓式傳輸線及傳輸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9830U TWM467197U (zh) 2013-05-27 2013-05-27 可撓式傳輸線及傳輸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67197U true TWM467197U (zh) 2013-12-01

Family

ID=50154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09830U TWM467197U (zh) 2013-05-27 2013-05-27 可撓式傳輸線及傳輸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671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19265B1 (ko) 전기 커넥터
TWI475765B (zh) Connector
TWI425719B (zh) 連接埠
US7780481B2 (en) Composite connector assembly and power supply apparatus having such composite connector assembly
TWI665828B (zh) 板對板連接器
TW201413462A (zh) 通用序列匯流排插槽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JP2016146255A (ja) ソケット型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TW201328055A (zh) 連接器防鬆脫裝置
JP2013118165A (ja) Usbコネクタ
US7452231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I496370B (zh) 訊號傳輸接頭
CN203243593U (zh) 可挠式传输线及传输装置
TWM467197U (zh) 可撓式傳輸線及傳輸裝置
TW201328057A (zh) 連接器防鬆脫裝置
TWM495661U (zh) 線纜連接器
TWM467196U (zh) 可撓式傳輸線及傳輸裝置
TWI586055B (zh) 線端連接器與板端連接器
TWM465697U (zh) 可撓式傳輸線及傳輸裝置
US910602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TWM471698U (zh) 側翻蓋式連接器及訊號傳輸裝置
CN110611188A (zh) 浮动式连接模块及具有该模块的浮动式对接装置
TW201328053A (zh) 連接器防鬆脫裝置
TWM517922U (zh) 連接器組件
TWM492558U (zh) 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
JP3162802U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