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66656U - 按摩器結構 - Google Patents

按摩器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66656U
TWM466656U TW102212638U TW102212638U TWM466656U TW M466656 U TWM466656 U TW M466656U TW 102212638 U TW102212638 U TW 102212638U TW 102212638 U TW102212638 U TW 102212638U TW M466656 U TWM466656 U TW M46665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ressing
grip
grip portion
shap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126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n-Lin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Yun-Lin Hu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Lin Huang filed Critical Yun-Lin Huang
Priority to TW1022126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66656U/zh
Publication of TWM4666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66656U/zh

Link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Description

按摩器結構
本創作係一種涉及於健康保健器材的按摩器。
按由現代人生活忙碌、作息不規律、工作壓力繁重,並且長時間的久坐、久站,在缺乏運動的情況下,常會伴隨發生筋骨酸痛等症狀最常見。為解決這項困擾,現代人常會籍助中醫的按摩方式來保健身體。由於中醫認為構成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在結構上是互相連結且不可分割,而對人體按摩,是通過手法產生的外力,作用於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及穴位,激發並引導經絡系統,以調節機體的生理、病理狀況,經由外力按壓穴道、經絡來調節衛、氣、營、血,透過經絡的傳導作用,調整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而扶正氣,袪除邪氣,以協助患者改善病痛,獲得舒緩的保健功效。
目前市面上已發展出各式各樣的按摩器具,以供使用者在家就可以自行按摩,按摩器的形式有多種,包含有電動或是手持式,電動方式者,比如按摩椅的椅背便安裝按摩件,此類如證書號I349543號「背部按摩之按摩件結構」發明專利案(下稱:引證前案一),便是按摩件受到驅動裝置及偏心軸桿之連結,使令按摩件產生之揉捻施力抵觸於身體背部,達到電動按摩效果。儘管引證前案一電動方式免除手動的費力,但是按摩部 位有限制,引證前案一的按摩件只能限於背部某些位置,而且按摩件是裝設在按摩椅,按摩椅體積大、佔用空間大、價格高昂,所以按摩保健施用廣泛性受到明顯的限制。
手動操作的按摩器,儘管需要以手握持並施力觸壓於身體,卻較引證前案一的電動按摩方式更具有方便使用、體積小、不需動力能源的好處,如證書號M396115號「按摩器」新型專利案(下稱:引證前案二)即是一例,其為改善使用者使用過程中長時間握持手持式按摩器,導致使用者之手部緊繃的缺點,因此引證前案二主要係包括一基座及多個凸柱,基座具有彼此相對的一頂面與一底面,並具有一延伸方向,凸柱配置於該頂面上並實質上排列在平行於該延伸方向的一直線上,藉以按摩器具有多個凸柱,使用者可藉由將此按摩器的基座放置於平台上,並將其患部或與欲按摩的部位放置於這些凸柱上,以透過其本身的重量來進行按摩以舒緩酸痛。然而引證前案二實際運用上有幾項缺憾:
1.因為基座面積小,且呈平板狀,平板上面又已經立設數個凸柱,所以使用者手掌張開,讓手指末端抓握到凸肋周邊的厚度,故抓握面積小,便會造成手部抓握的壓力大,使用時間稍久,容易覺得手部酸累。
2.引證前案二較難以適用在背部。由於現代人的筋骨酸痛,也常發生在背部,比如在肩胛骨周邊,或是在脊柱兩側成排的各經絡穴位,但是引證前案二的設計,很難讓手部將按摩器反屈伸以移到身後的背部,更遑論能讓凸柱對準到背部之脊柱兩側的夾脊穴。
3.再者,因為各凸柱呈單一長形柱體,在使用者呈正躺狀態下,由於身體正躺的正向壓力,較容易造成長形的凸柱產生形變甚至斷裂的可 能。
本創作者鑑於前述的問題,進而用心研究開發,因此本創作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按摩器結構,其主要係針對易攜帶的手動式按摩器,設置一方便手部握持的基座,以及於基座上間隔、對稱地突設兩按壓體,可以在支持平衡的狀態下,讓按壓體同時對人體的對稱性經絡走勢來觸壓按摩,尤其能適用人體無論腳部、背部、頸部、腰部等多個部位,方便攜帶、堅固耐用。
為了可達到前述的目的,本創作所運用的技術手段係在於提供一種按摩器結構,其係包含: 一基座,其係為長形框體,兩端各為一供手部抓持之握持部,該基座於該握持部內側形成一供手部進出空間之鏤空區; 一第一按壓體及一第二按壓體,兩者均呈倒V形管體狀,兩端分別是等長度的一第一臂與一第二臂,該第一、二臂之各末端,連接設置於位在該兩握持部之間的該基座上,形成該第一、二按壓體突出於該基座的表面,該第一、二臂轉角處之外側面係為弧角狀的觸壓部,並且該第一、二按壓體之間有一間距,該間距在8.5cm至9.5cm之間。
因此依據本創作的技術手段,本創作可以獲得的功效簡要說明如下所列:
1.本創作包含有基座與第一、二按壓體,基座兩端各設置一握持部以及供手部進出之鏤空區,所以兩手可以均衡地分別抓握住握持部,並且有鏤空區供握持的手指有容納空間,讓手部握持基座來施力,有著牢實 可靠而又施力平衡效果,抓持面積足夠有效,使手部便於施力而不容易酸累。
2.值得一提,本創作係透過第一、二按壓體之以適度間距、對稱的成對型態,所以對背部或大腿、頸部兩側呈對稱配置的經絡位置,得以兩點接觸造成的支持平衡狀態下,達到同步平穩地觸壓按摩的保健功效。
3.本創作之第一、二按壓體係呈倒V形,由第一、二臂來構成,所以施作按摩的觸壓部,會受到第一、二臂來支持,有效分化受力,不僅讓使用者操作省力,更能確保第一、二按壓體不會因長期受壓而產生形變、折斷或斷裂,結構強固可靠、安心。
4.本創作能供個人獨立使用,可不需旁人輔助,並能方便攜帶,無論家中或是汽車內,都可放置而隨時應用,獨立使用性佳。
5.本創作適用人體很多部位,適用性相當廣泛。其中包含頸部、大腿、背部、腰部、腳底等等不一而足,應用靈活,深具實用性。
6.本創作施用於背部時,可藉助身體本身靠向椅背的重量,以及椅背支持基座的作用,來讓身體接受第一、二按壓體的觸壓部,以起一舒緩酸痛的觸壓按摩作用,所以施用於背部效果十分省力;縱使有藉助手力來施壓按摩者,也因為按摩器之基座兩端分別設有握持部,讓握持部分別供兩手平衡地抓握施力,因此較為省力。
(100)(101)(102)‧‧‧按摩器
(10)(16)(400)‧‧‧基座
(11)‧‧‧握持部
(111)(112)‧‧‧單元管
(12)‧‧‧第一通管
(121)(141)‧‧‧第一端
(122)(142)‧‧‧第二端
(123)(143)‧‧‧第三端
(14)‧‧‧第二通管
(15)‧‧‧鏤空區
(20)‧‧‧公接頭
(21)‧‧‧母接頭
(22)‧‧‧內錐孔
(30)‧‧‧第一按壓體
(301)‧‧‧第二按壓體
(31)‧‧‧第一臂
(32)‧‧‧第二臂
(33)‧‧‧觸壓部
(40)‧‧‧椅背
(41)‧‧‧第一側
(411)‧‧‧第二側
(42)‧‧‧內一桿
(43)‧‧‧內二桿
(50)‧‧‧人體
(51)‧‧‧背部
(511)‧‧‧脊椎
(52)‧‧‧夾脊穴
(53)‧‧‧腳部
(54)‧‧‧腰部
(55)‧‧‧大腿
(56)‧‧‧手部
(60)‧‧‧頭部
(61)‧‧‧頸部
(62)‧‧‧穴位
第一圖係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元件分解圖。
第三圖係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端視剖面圖。
第四圖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實施於背部的側視示意平面圖。
第五圖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實施於背部的上視示意平面圖。
第六圖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實施於腳部的立體示意平面圖。
第七圖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實施於大腿部的上視示意平面圖。
第八圖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實施於頸部的立體示意平面圖。
第九圖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另一實施於頸部的立體示意平面圖。
第十圖係本創作另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十一圖係本創作再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十二圖係本創作再一較佳實施例之實施於人體的側視示意平面圖。
本創作係一種按摩器結構,本創作包含多種較佳實施例,如第一圖所示之第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按摩器(100)包含一基座(10)以及於基座(10)上設有一第一按壓體(30)、一第二按壓體(301),請再參看第一、二圖所示,其中:該基座(10)以尺寸規格化的水管組接,以構成長矩形框體狀,兩端 各為一呈U形之握持部(11),兩握持部(11)之間係連接兩第一通管(12)、兩第二通管(14)。握持部(11)可以是兩呈L形之單元管(111)(112),各藉其一端相組接而構成U形的握持部(11),第一、二通管(12)(14)均為長度、管徑、形狀等規格相同的三通管形式,各第一、二通管(12)(14)包含有三端,第一通管(12)包含第一、二、三端(121)(122)(123),第二通管(14)則係包含第一、二、三端(141)(142)(143),因此握持部(11)之單元管(111)(112)的各自由端分別與兩第一通管(12)呈水平的第一端(121)連結,第一通管(12)呈水平的第二端(122)則連結第二通管(14)之第一端(141),兩第二通管(14)呈水平之第二端(142)則連結另一握持部(11)之單元管(111)(112)的各自由端,如此頭尾相接即構成封閉形的基座(10);基座(10)進一步來說,為使基座(10)組接牢固、快速,握持部(11)與第一、二通管(12)(14)之連結,係採取如第二圖所示的公、母接頭(20)(21)形態,其中握持部(11)之單元管(111)(112)各自由端分別設置外徑較小、呈突出管柱的公接頭(20),對應的第一通管(12)之第一端(121)則對應設置內錐孔(22),內錐孔(22)內側壁為錐面,所以公、母接頭(20)(21)經由迫緊施力而凹凸插合,使公接頭(20)迫緊接合於內錐孔(22)中,如此方式,第一、二通管(12)(14)之間亦是如此,第二通管(14)與握持部(11)之間亦是如此連接,而握持部(11)之兩單元管(111)(112)之間也是藉公、母接頭(20)(21)接合,以確保相同管徑的兩握持部(11)、兩第一、二通管(12)(14)組接成基座(10),握持部(11)由於呈U形,故在其內側的空間範圍內,形成一可供手部進、出之鏤空區(15),方便手部可藉此空間得抓握住握持部(11)。
該第一、二按壓體(30)(301),其呈倒V形柱狀,且呈等高狀,其兩端 分別是等長度的第一臂(31)與第二臂(32),第一、二臂(31)(32)之各末端也設置如前述之公接頭(20),用以各迫緊接合於第一、二通管(12)(14)之第三端(122)(142)的內錐孔(22)中,尤其第一、二臂(31)(32)轉角處之外側面係為圓弧角狀的觸壓部(33),第一、二臂(31)(32)之夾角為85°至95°之間,較佳實施例為90°,藉以兩第一、二按壓體(30)(301)接合於基座(10)之第一、二通管(12)(14)上,形成第一、二按壓體(30)(301)相較基座(10)水平面係呈突露狀,而第一、二按壓體(30)(301)之間有一適度間距,該間距在8.5cm至9.5cm之間,較佳實施例為9cm;故而如第一圖所示,本創作之按摩器(100)型態單純,規格可大可小,意即仍然維持兩第一、二按壓體(30)(301)的間距下,基座(10)、第一、二按壓體(30)(301)之管徑可適度加大,可產生大、中、小的規格,以因應使用者的需要來選用,並且方便置於家中或汽車內,無須旁人幫忙,個人隨時可獨立使用。
請再參看第三圖所示,本創作之基座(10)係用來置放於椅子的椅背(40)或是床鋪或是地面等來提供支持,而突出於基座(10)表面之第一、二按壓體(30)(301),利用其觸壓部(33)供人體(50)來觸壓,透過人體(50)的重量自然靠向椅背(40)之同時,不僅夾制住按摩器(100),也使人體(50)觸壓於觸壓部(33),人體(50)並且可以稍左右移動便能產生按摩、按壓穴道的保健功能;值得一提者,由於本創作之觸壓部(33)係由倒V形之第一、二臂(31)(32)來形成,所以呈對稱的第一、二臂(31)(32)對觸壓部(33),起了一個有效支持的力臂作用,讓觸壓部(33)不會受壓形變,更無虞斷裂或折斷可能,受力支撐的強度佳,十分穩固。
請參看第四、五圖,本創作之按摩器(100)可施用於背部(51),使用 者坐在椅子上,利用基座(10)支撐於椅背(40)與背部(51)之間,人體的重量靠向椅背(40),而兩觸壓部(33)即對準背部(51)脊柱(511)兩側的夾脊穴(52)來觸壓,兩第一、二按壓體(30)(301)之間即避開了脊柱(511),透過人體施壓於椅背(40)的重量及力量,便能使觸壓部(33)有效地按壓夾脊穴(52)位置,由於夾脊穴(52)係沿著脊柱(511)平行之兩側分佈,進一步說明,夾脊穴(52)具體位置是沿著脊椎從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在脊椎棘突下旁開0.5寸,左右共三十四個穴,貫穿整個後背,對夾脊穴(52)進行按揉,就好比是間接給內臟做按摩,可收到輔助養護五臟六腑的保健作用。因此透過本創作,可依序移動基座(10),讓兩第一、二按壓體(30)(301)沿夾脊穴(52)沿途逐步停留觸壓、移動,在特別覺得酸痛之處,可讓背部(51)更施壓接觸於觸壓部(33),並能左右小位移以達揉捻的按摩作用,由於兩第一、二按壓體(30)(301)呈對稱配置,故能對兩側的夾脊穴(52)產生同步的按摩功效,讓人體在兩條夾脊穴(52)同時受到按摩舒緩的保健功效,不同於以往按摩器僅能單點按壓作用;此外,本創作也可以設置兩組按摩器(100),將兩組按摩器(100)之基座(10)置於平面上,讓人體平躺在按摩器(100)上,比如一組在背部(51),一組在腰部,或是一組在背部(51)較上方靠肩胛骨,另一組在背部(51)稍下方而未及腰部之處,都可讓背部(51)不同部位受到第一、二按壓體(30)(301)之觸壓按摩。
再如第六圖所示,本創作之按摩器(100)可施用於腳部(53),使用者可坐在椅子上,利用基座(10)支撐於地面,讓腳部(53)的腳底穴道觸壓於握持部(11)之觸壓部(33)上,透過腳部(53)本身重量及地心引力,只要稍施力,便能讓觸壓部(33)對腳底穴道按壓,以達到氣血流通的保健作用,腳部(53) 並且可視需要而移動,讓腳底酸痛位置對應觸壓於觸壓部(33)上即可。
另如第七圖所示,則係本創作可適用於大腿(55)位置,大腿(55)也是對應在膝蓋的兩側有筋脈之對稱分佈,故本創作之按摩器(100),利用兩手在外端握住兩握持部(11),使第一、二按壓體(30)(301)朝向大腿(55)兩側酸痛處,再施力按壓於基座(10),造成第一、二按壓體(30)(301)觸壓於大腿(55),在佐以上下的移動,便可舒緩大腿(55)部位的酸痛。
又如第八、九圖配合第一圖所示,本創作可適用於頸部(61),將按摩器(100)移至頭部(61)後下方的頸部(61),使用者之手指可穿過鏤空區(15),抓住握持部(11),讓第一、二按壓體(30)(301)之觸壓部(33),觸壓於頸部(61)背面中央的兩側經絡穴道處,對其上下觸壓、按摩,由於本創作有握持部(11)與鏤空區(15),方便供手部有牢實的接觸面積,讓操作順手方便,手部也比較不易酸累;而本創作亦可單點使用,如第八、九圖所示,比如移到頸部(61)耳朵後下方的穴位(62),讓第一按壓體(30)之觸壓部(33)來對此觸壓。
本創作的實施例也可以如第十圖所示,整體係一體形成,其中基座(16)是一體形成長矩形框體,兩端內側仍然保留鏤空區(15),以利用手部在鏤空區(15)伸手抓住基座(16),基座(16)在兩側一體往上形成兩呈倒V形且呈等高之第一、二按壓體(30)(301),故本創作之一體形成,仍然具備前述所有適用於人體的按摩功能。
另外,第十一圖所示的實施例,係本創作可複合兩組為一體的按摩器(102),其中基座(400)為近矩形的框體,兩側分別為第一、二側(41)(411),在基座(400)內部又延伸兩各與第一、二側(41)(411)呈平行、有 間隔之內一桿(42)、內二桿(43),在內一桿(42)與第一側(41)上共同連設一組第一、二按壓體(30)(301),同理,在內二桿(43)與第二側(411)上共同連設另一組第一、二按壓體(30)(301),所以在基座(400)有兩組第一、二按壓體(30)(301),如此可配合第十二圖所示,當人體(50)平躺時,按摩器(102)利用基座(400)置於平面上,背部(51)與腰部(54)可分別觸壓於兩組第一、二按壓體(30)(301)之觸壓部(33)。
上述實施例僅為例示性說明本創作之技術及其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創作。任何熟於此項技術人士均可在不違背本創作之技術原理及精神的情況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改及變化,因此本創作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後所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100)‧‧‧按摩器
(10)‧‧‧基座
(11)‧‧‧握持部
(111)(112)‧‧‧單元管
(12)‧‧‧第一通管
(123)(143)‧‧‧第三端
(14)‧‧‧第二通管
(15)‧‧‧鏤空區
(30)‧‧‧第一按壓體
(301)‧‧‧第二按壓體
(33)‧‧‧觸壓部

Claims (9)

  1. 一種按摩器結構,其係包含:一基座,其係為長形封閉體,兩端各為一供手部抓持之握持部,該基座於該握持部內側形成一供手部進出空間之鏤空區;一第一按壓體及一第二按壓體,兩者均呈倒V形柱狀且呈等高,兩端分別是等長度的一第一臂與一第二臂,該第一、二臂之各末端,連接設置於位在該兩握持部之間的該基座上,形成該第一、二按壓體突出於該基座的表面,該第一、二臂轉角處之外側面係為弧角狀的觸壓部,並且該第一、二按壓體之間有一間距,該間距在8.5cm至9.5cm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摩器結構,所述基座係以規格化的管體相組接,構成長矩形框體狀,兩端各為一呈U形之握持部,兩握持部之間係連接兩第一通管、兩第二通管。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按摩器結構,所述基座之握持部,係兩呈L形之單元管,各藉其一端相組接而構成U形的握持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按摩器結構,所述握持部是兩呈L形之單元管,各藉其一端相組接而構成U形的握持部,第一、二通管均為規格、長度、管徑相同的三通管形式,各第一、二通管包含有三端,第一通管包含第一、二、三端,第二通管則係包含第一、二、三端,握持部兩自由端分別與兩第一通管呈水平的第一端連結,第一通管呈水平的第二端則連結第二通管之第一端,兩第二通管呈水平之第二端連結另一握持部之兩自由端,以構成封閉形的基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按摩器結構,所述基座之握持部與第 一、二通管之連結,以及第一、二按壓體連接第一、二通管,均以公、母接頭形態連接,公接頭外徑較小、呈突出管柱,對應之母接頭係設置內錐孔,內錐孔內側壁為錐面,公、母接頭經由迫緊插入而接合。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摩器結構,所述第一、二按壓體,其第一臂與第二臂之夾角為90°。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摩器結構,所述第一、二按壓體之間之間距為9cm。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摩器結構,所述基座與第一、二按壓體係一體形成,其中基座是一體形成長矩形框體,基座呈相對之兩側一體往上形成兩呈倒V形、且呈等高之第一、二按壓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摩器結構,所述按摩器之基座兩側分別為第一、二側,在基座內部延伸兩各與第一、二側呈平行、有間隔之內一桿、內二桿,在內一桿與第一側上共同連設一組第一、二按壓體,內二桿與第二側上共同連設另一組第一、二按壓體。
TW102212638U 2013-07-04 2013-07-04 按摩器結構 TWM4666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2638U TWM466656U (zh) 2013-07-04 2013-07-04 按摩器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2638U TWM466656U (zh) 2013-07-04 2013-07-04 按摩器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66656U true TWM466656U (zh) 2013-12-01

Family

ID=50154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12638U TWM466656U (zh) 2013-07-04 2013-07-04 按摩器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666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4000B (zh) * 2014-05-09 2017-01-01 Clip neck back leg massag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4000B (zh) * 2014-05-09 2017-01-01 Clip neck back leg massag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000684A1 (en) Multifunctional physiotherapy device and physiotherapy method
JP2007125123A (ja) マッサージ具及びステッキ
CN203885811U (zh) 一种多功能理疗装置
TWM466656U (zh) 按摩器結構
KR200418237Y1 (ko) 전신 마사지 및 지압구
CN104323913B (zh) 一种长形圆弧手部艾炙器
CN2868287Y (zh) 自我穴位点压按摩器
TWI648042B (zh) 自主運動按摩輔助器
CN204275006U (zh) 长形圆弧手部艾炙器
CN210932715U (zh) 一种中医养生艾灸按摩床
CN205007267U (zh) 一种命门穴雀啄灸装置
CN205268518U (zh) 一种手动梳理按摩器
CN210991745U (zh) 一种简易型板式经络穴位按摩器
CN215460120U (zh) 多功能消痛按摩仪
CN213788809U (zh) 一种缇针按摩器
CN217611947U (zh) 一种自主按摩杖
CN201399071Y (zh) 仿生按摩辊
TWM530642U (zh) 按摩復健裝置
KR102213015B1 (ko) 인체 전신용 마사지기
TW201912142A (zh) 自主運動按摩輔助器
TWM554792U (zh) 自主運動按摩輔助器
CN206577126U (zh) 一种中医经络艾灸仪
TWM630678U (zh) 落地式按摩裝置
JP6181841B1 (ja) 全身指圧運動円柱器具
KR200422485Y1 (ko) 동판을 이용한 경혈자극 지압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