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64740U - 觸控裝置 - Google Patents
觸控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464740U TWM464740U TW102209920U TW102209920U TWM464740U TW M464740 U TWM464740 U TW M464740U TW 102209920 U TW102209920 U TW 102209920U TW 102209920 U TW102209920 U TW 102209920U TW M464740 U TWM464740 U TW M464740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inner edge
- edge
- cantilever
- base
- touch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觸控裝置。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筆記型電腦已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為了在筆記型電腦中實現操作滑鼠的功能,製造者通常會在鍵盤下方的區域設置一觸控板,以供使用者利用手指在上方滑動或觸壓,而操縱螢幕中的遊標。
在目前的筆記型電腦中,觸控板係設置於一懸臂上,當使用者觸壓觸控板時,懸臂會跟觸控板共同向下移動,而接觸下方的開關(Switch),從而輸入對應的指令。
然而,在經由長期的使用後,懸臂可能會變形,而導致觸控板下沈而或是拱高。當觸控板下沈時,其高度會低於觸控板周遭的蓋體;當觸控板拱高時,其高度會高於觸控板周遭的蓋體。無論是下沈或是拱高,都會造成觸控板無法與周遭蓋體對齊的問題。
有鑑於此,本創作之一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觸控裝
置,其可避免觸控板下沈或是拱高,從而解決先前技術所遭遇到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依據本創作之一實施方式,一種觸控裝置包含一基座、一懸臂、一觸控板以及至少一彈性件。基座具有一第一內邊緣、一第二內邊緣、一第三內邊緣以及一第四內邊緣。第二內邊緣係相對於第一內邊緣。第三內邊緣及第四內邊緣係連接於第一內邊緣與第二內邊緣之間。第一內邊緣、第二內邊緣、第三內邊緣與第四內邊緣形成一開口於其間。懸臂係位於開口中。懸臂具有一第一端緣以及相對於第一端緣之一第二端緣。第一端緣係連接於第一內邊緣。第二端緣係與第二內邊緣相分離。觸控板具有一觸控面以及相對於觸控面之一背面。懸臂係設置於觸控板之背面。彈性件係設置於基座,並抵頂觸控板之背面。
於本創作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彈性件包含一平行臂以及一斜向臂。平行臂抵頂觸控板之背面。平行臂之長度方向係平行於觸控板之背面。斜向臂係傾斜地連接於平行臂與基座之間。
於本創作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基座包含一子基座。子基座係與懸臂相分離。彈性件係設置於子基座。
於本創作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子基座具有至少一開孔。彈性件係暴露於開孔中。
於本創作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子基座具有一第一內孔壁、一第二內孔壁、一第三內孔壁以及一第四內孔
壁。第二內孔壁係相對於第一內孔壁。第三內孔壁與第四內孔壁係連接於第一內孔壁與第二內孔壁之間。第一內孔壁、第二內孔壁、第三內孔壁與第四內孔壁形成開孔於其間。彈性件之斜向臂具有一第一端部,彈性件之平行臂具有遠離斜向臂之一第二端部。第一端部係連接於第一內孔壁。第二端部係與第二內孔壁相分離。
於本創作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觸控裝置還包含一固定環以及一擋止凸塊。固定環係環繞觸控板。固定環具有一底面。固定環之底面係部分地設置於基座。擋止凸塊係凸設於該懸臂,並抵頂固定環之底面。
於本創作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擋止凸塊具有一抵頂面。抵頂面係朝向觸控板,且固定環係被抵頂面所抵頂。
於本創作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觸控裝置還包含一上蓋。固定環係夾設於上蓋於基座之間。
於本創作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懸臂係黏附於觸控板之背面。
於本創作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懸臂與第二內邊緣、第三內邊緣及第四內邊緣分別形成多個縫隙於其間。這些縫隙係連通而共同呈ㄇ字的形狀。
於上述實施方式中,由於彈性件可抵頂觸控板之背面,故當使用者按壓觸控板之觸控面時,彈性件會彎曲,而當使用者停止按壓觸控面時,彈性件會基於其本身的彈性能力回彈,使得觸控板及懸臂回到初始位置,而避免下
沈。
以上所述僅係用以闡述本創作所欲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及其產生的功效等等,本創作之具體細節將在下文的實施方式及相關圖式中詳細介紹。
100‧‧‧上蓋
110‧‧‧開口
111‧‧‧第一內邊緣
112‧‧‧第二內邊緣
113‧‧‧第三內邊緣
114‧‧‧第四內邊緣
200‧‧‧基座
210‧‧‧子基座
211‧‧‧第一內孔壁
212‧‧‧第二內孔壁
213‧‧‧第三內孔壁
214‧‧‧第四內孔壁
215‧‧‧開孔
300‧‧‧觸控板
301‧‧‧觸控面
302‧‧‧背面
400‧‧‧固定環
410‧‧‧底面
420‧‧‧頂面
430‧‧‧凸出體
500‧‧‧懸臂
510‧‧‧第一端緣
520‧‧‧第二端緣
600‧‧‧彈性件
610‧‧‧平行臂
612‧‧‧第二端部
620‧‧‧斜向臂
622‧‧‧第一端部
700‧‧‧擋止凸塊
710‧‧‧抵頂面
810‧‧‧縫隙
820‧‧‧縫隙
830‧‧‧縫隙
為讓本創作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第1圖繪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之立體圖;第2圖繪示第1圖之觸控裝置背部之立體圖;以及第3圖繪示第2圖之觸控裝置背部之局部立體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創作之複數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熟悉本領域之技術人員應當瞭解到,在本創作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並非必要的,因此不應用以限制本創作。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第1圖繪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之立體圖。如第1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觸控裝置可包含一上蓋100、一基座200以及一觸控板300。上蓋100係覆蓋於基座200上。觸控板300具有一觸控面301。觸控面
301係暴露於上蓋100,以供使用者按壓或滑動於其上。第2圖繪示第1圖之觸控裝置背部之立體圖。如第2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觸控裝置還可包含一懸臂500以及至少一彈性件600。基座200具有一第一內邊緣111、一第二內邊緣112、一第三內邊緣113以及一第四內邊緣114。第二內邊緣112係相對於第一內邊緣111。第三內邊緣113係連接於第一內邊緣與第二內邊緣112之間,第四內邊緣114亦係連接於第一內邊緣與第二內邊緣112之間。第一內邊緣111、第二內邊緣112、第三內邊緣113及第四內邊緣114形成一開口110於其間。懸臂500係位於開口110中。懸臂500具有一第一端緣510以及一第二端緣520。第二端緣520係相對於第一端緣510。第一端緣510係連接於第一內邊緣111。第二端緣520係與第二內邊緣112相分離。如此一來,懸臂500可在開口110中,以第一內邊緣111為支點而向下或向上擺動。觸控板300具有相對於觸控面301(可參閱第1圖)之一背面302。懸臂500係設置於觸控板300之背面302。彈性件600係設置於基座200。彈性件600可抵頂觸控板300之背面302。
於上述實施方式中,由於觸控板300之背面302係設置懸臂500,故懸臂500與觸控板300可共同向上或向下擺動。又由於彈性件600可抵頂觸控板300之背面302,故當使用者按壓觸控板300之觸控面301時,彈性件600會彎曲,而當使用者停止按壓觸控面301時,彈性件600會基於其本身的彈性能力回彈,使得觸控板300及懸臂500
回到初始位置,而避免下沈。換句話說,由於彈性件600抵頂觸控板300之背面302,故可解決觸控板300及懸臂500在長期使用後所遭遇的下沈問題。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如第2圖所示,懸臂500可黏附於觸控板300之背面302,以利觸控板300與懸臂500共同向上或向下擺動。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如第2圖所示,懸臂500與部分的第三內邊緣113相分離,而形成一縫隙810於其間。懸臂500與第二內邊緣112相分離,而形成一縫隙820於其間。懸臂500與部分的第四內邊緣114相分離,而形成一縫隙830於其間。縫隙810、縫隙820及縫隙830係連通的,而共同呈ㄇ字的形狀。如此一來,懸臂500可以第一內邊緣111為支點而擺動。
第3圖繪示第2圖之觸控裝置背部之局部立體圖。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如第3圖所示,基座200可包含一子基座210。彈性件600係設置於子基座210。子基座210係與懸臂500相分離,也就是說,子基座210與懸臂500互不接觸。由於子基座210與懸臂500相分離,故懸臂500上靠近子基座210的區域的擺動幅度較大,而可利於子基座210上的彈性件600將觸控板300及懸臂500彈回至初始位置。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如第3圖所示,彈性件600可包含一平行臂610以及一斜向臂620。平行臂610之長度方向係平行於觸控板300之背面302,且平行臂610係抵頂觸控板300之背面302。斜向臂620係傾斜地連接於平行臂
610與基座200之子基座210之間。也就是說,斜向臂620與平行臂610之長度方向互不平行。應瞭解到,本說明書全文所述之一物體之「長度方向」係代表平行於該物體之最長邊緣的方向。
在使用時,使用者可沿著箭頭A之方向施力於觸控板300之觸控面301,使得觸控板300與懸臂500共同沿著箭頭A的方向移動。此時,觸控板300會壓迫彈性件600,使彈性件600沿著箭頭A的方向變形,而蓄有彈力位能。舉例來說,斜向臂620會沿著箭頭A的方向彎曲,而蓄有彈力位能。當使用者停止施加沿著箭頭A方向的力時,彈性件600會釋放其所蓄有的彈力位能,而沿著箭頭B的方向推動觸控板300,使得觸控板300與懸臂500共同沿著箭頭B的方向移動,而回到初始位置。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如第2圖所示,子基座210可包含至少一開孔215。彈性件600係暴露於開孔215中。開孔215可提供彈性件600更多的緩衝空間來彎曲,以利懸臂500接觸開關(未示於本圖中)。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如第2圖所示,子基座210具有一第一內孔壁211、一第二內孔壁212、一第三內孔壁213以及一第四內孔壁214。第二內孔壁212係相對於第一內孔壁211。第三內孔壁213係連接於第一內孔壁211與第二內孔壁212之間,第四內孔壁214亦係連接於第一內孔壁211與第二內孔壁212之間。第一內孔壁211、第二內孔壁212、第三內孔壁213及第四內孔壁214形成開孔215於其間。
如第3圖所示,彈性件600之斜向臂620具有一第一端部622,彈性件600之平行臂610具有一第二端部612。第二端部612係位於平行臂610上遠離斜向臂620之位置。第一端部622係連接於第一內孔壁211。第二端部612係與第二內孔壁212相分離。如此一來,彈性件600可以第一內孔壁211為支點,而被彎曲。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如第1圖所示,觸控裝置還可包含一固定環400。固定環400係環繞觸控板300。換句話說觸控板300係框設於固定環400中。如第3圖所示,固定環400係夾設於上蓋100與基座200之間。具體來說,固定環400具有一底面410以及相對於底面410之一頂面420。固定環400之底面410係部分地設置於基座200,而頂面420係設置於上蓋100。舉例來說,製造者可利用熱熔的方式將固定環400固定於上蓋100與基座200之間。固定環400還可包含一凸出體430。凸出體430係凸出於固定環400之頂面420。凸出體430係緊鄰於觸控板300,以框住觸控板300。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如第3圖所示,觸控裝置還可包含至少一擋止凸塊700。擋止凸塊700係凸設於懸臂500。擋止凸塊700可抵頂固定環400之底面410。當彈性件600推動觸控板300與懸臂500共同沿著箭頭B的方向移動至特定位置時,固定環400之底面410可抵住擋止凸塊700,換句話說,固定環400之底面410可沿著箭頭C的方向施力於擋止凸塊700,從而可阻擋懸臂500及觸控板
300繼續移動。如此一來,擋止凸塊700可防止懸臂500與觸控板300拱高。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如第3圖所示,擋止凸塊700具有一抵頂面710。抵頂面710係朝向觸控板300。固定環400係被抵頂面710所抵頂。具體來說,擋止凸塊700之抵頂面710係抵頂固定環400之底面410,以避免懸臂500拱高。
雖然本創作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處握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上蓋
200‧‧‧基座
300‧‧‧觸控板
301‧‧‧觸控面
400‧‧‧固定環
Claims (10)
- 一種觸控裝置,包含:一基座,具有一第一內邊緣、一第二內邊緣、一第三內邊緣以及一第四內邊緣,其中該第二內邊緣係相對於該第一內邊緣,且該第三內邊緣及該第四內邊緣係連接於該第一內邊緣與該第二內邊緣之間,該第一內邊緣、該第二內邊緣、該第三內邊緣及該第四內邊緣形成一開口於其間;一懸臂,位於該開口中,其中該懸臂具有一第一端緣以及相對於該第一端緣之一第二端緣,其中該第一端緣係連接於該第一內邊緣,該第二端緣係與該第二內邊緣相分離;一觸控板,具有一觸控面以及相對於該觸控面之一背面,該懸臂係設置於該觸控板之該背面;以及至少一彈性件,設置於該基座,並抵頂該觸控板之該背面。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彈性件包含:一平行臂,抵頂該觸控板之該背面,且該平行臂之長度方向係平行於該觸控板之該背面;以及一斜向臂,傾斜地連接於該平行臂與該基座之間。
- 如請求項2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基座包含:一子基座,該子基座係與該懸臂相分離,其中該彈性件係設置於該子基座。
- 如請求項3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子基座具有至 少一開孔,該彈性件係暴露於該開孔中。
- 如請求項4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子基座具有一第一內孔壁、一第二內孔壁、一第三內孔壁以及一第四內孔壁,該第二內孔壁係相對於該第一內孔壁,該第三內孔壁及該第四內孔壁係連接於該第一內孔壁與該第二內孔壁之間,該第一內孔壁、該第二內孔壁、該第三內孔壁及該第四內孔壁形成該開孔於其間,該彈性件之該斜向臂具有一第一端部,該彈性件之該平行臂具有遠離該斜向臂之一第二端部,該第一端部係連接於該第一內孔壁,該第二端部係與該第二內孔壁相分離。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更包含:一固定環,環繞該觸控板,該固定環具有一底面,該底面係部分地設置於該基座;以及至少一擋止凸塊,凸設於該懸臂,並抵頂該固定環之該底面。
- 如請求項6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擋止凸塊具有一抵頂面,該抵頂面係朝向該觸控板,且該固定環係被該抵頂面所抵頂。
- 如請求項6所述之觸控裝置,更包含:一上蓋,其中該固定環係夾設於該上蓋於該基座之間。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懸臂係黏附於該觸控板之該背面。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懸臂與該第二內邊緣、該第三內邊緣以及該第四內邊緣分別形成多個縫隙於其間,該些縫隙係連通而共同呈ㄇ字的形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209920U TWM464740U (zh) | 2013-05-28 | 2013-05-28 | 觸控裝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209920U TWM464740U (zh) | 2013-05-28 | 2013-05-28 | 觸控裝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464740U true TWM464740U (zh) | 2013-11-01 |
Family
ID=49991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209920U TWM464740U (zh) | 2013-05-28 | 2013-05-28 | 觸控裝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46474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53082A (zh) * | 2014-12-02 | 2016-06-08 |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板支撑装置 |
-
2013
- 2013-05-28 TW TW102209920U patent/TWM464740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53082A (zh) * | 2014-12-02 | 2016-06-08 |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板支撑装置 |
US9740246B2 (en) | 2014-12-02 | 2017-08-22 | Pegatron Corporation | Touchpad supporting device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63533B (zh) | 觸控模組及具有觸控模組的電子計算機 | |
US8803852B2 (en) | Touch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TW202001478A (zh) | 觸控模組 | |
TWI564922B (zh) | 按鍵連接模組 | |
TW201508792A (zh) | 按鍵結構 | |
US20120229396A1 (en) | Touch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TWI771947B (zh) | 觸控板模組以及具有觸控板模組的電子計算機 | |
JP5968955B2 (ja) | 入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TWI675323B (zh) | 觸控板模組以及具有觸控板模組的電子計算機 | |
TWI677890B (zh) | 表面固定型開關及具有表面固定型開關的觸控板模組與電子計算機 | |
TWI687856B (zh) | 輸入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202008411A (zh) | 按鍵 | |
TWI615872B (zh) | 按鍵結構 | |
TW202014863A (zh) | 觸控板模組以及具有觸控板模組的電子計算機 | |
TW202001479A (zh) | 觸控模組 | |
TWI615876B (zh) | 保護蓋以及鍵盤 | |
TWM464740U (zh) | 觸控裝置 | |
US20150015496A1 (en) | Touch input device with button function | |
CN110609587B (zh) | 触控模块 | |
CN111694454B (zh) | 触控板模块以及具有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 | |
US10643806B1 (en) | Touchpad module and computing device using same | |
TWI658388B (zh) | 觸控板裝置 | |
CN111142611A (zh) | 触控板模块以及具有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 | |
TW201942929A (zh) | 具有較佳按壓手感的觸控按鍵 | |
TW201725598A (zh) | 按鍵結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K |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