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57227U - 即時身份驗證與影像傳輸之生理資訊系統 - Google Patents

即時身份驗證與影像傳輸之生理資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57227U
TWM457227U TW102202355U TW102202355U TWM457227U TW M457227 U TWM457227 U TW M457227U TW 102202355 U TW102202355 U TW 102202355U TW 102202355 U TW102202355 U TW 102202355U TW M457227 U TWM457227 U TW M45722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module
physiological information
user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023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uan-Ping Lin
Original Assignee
Yong D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ng D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ng D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2023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57227U/zh
Publication of TWM4572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57227U/zh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Description

即時身份驗證與影像傳輸之生理資訊系統
一種生理資訊系統,特別是指一種可即時進行身份驗證,即時取得並傳輸該使用者影像的即時身份驗證與影像傳輸之生理資訊系統。
按,按,現代人為追求身體健康,對於自身的健康檢查更是越來越重視,人們會週期性的前往醫院或健檢中心進行健康檢查,尤其是對年長者而言,定期健康檢查更為重要。前往醫院或健檢中心進行健康檢查,除了必須事前預約,排定時間之外,健康檢查的費用,更因檢查種類而有不同的費用,另外,對於需要經常性檢查的生理資訊來說,例如血糖、血壓、心跳等等,則是必須由人們自行在家中檢測,因此,透過居家型電子生理量測儀器,如電子血壓計、血糖計等,讓量測者可在需要了解本身之相關的例如血壓或血糖的生理量測值時,可在家中輕易掌握自身之身體狀況,達到方便、快速的生理量測;而且市面上更有些量測儀器具有調整生理量測之標準值範圍,以供量測者自行調整符合屬於自己的標準值範圍,使得量測者進行量測所得的生理量測不在標準值範圍時,便會發出警示的訊號。建立兼具以遠距醫療與健康照護為主,開發以「在地老化」與「在家安養」為目標的健康照護服務系統及裝置,並發展相關服務產業,以提供銀髮族更加健康、安全、尊嚴、舒適與便利之生活品質。因而,一 種結合醫療機構、照護服務機構與科技相關廠商,並利用科技工具來提升銀髮族健康照護之品質、範圍、效益與效率之服務系統與裝置,便為銀髮族健康照護產業發展之當務之急。
由於經濟水平提升以及人類壽命延長,為了有更好的生活品質,現代人會更加注重自己身體建康,使得健康照護成為未來重要的社會需求與產業發展,其中,遠距健康照護更是現有積極有效的健康照護方式之一。
因此,遠距健康照護由對該使用者進行遠端健康資料收集並提供照護指導,讓該使用者能早一步準備及預防,可降低疾病發生的機會與嚴重程度。以糖尿病照護為例,醫護專家必須透過於正確時機(如飯前或飯後),記錄居家檢測的之血糖讀值,以分析長期趨勢之判讀,如此才更能了解病患在血糖方面的生理狀態,對後續生活作息建議、治療用藥之掌握才能更為精確與即時。現有的生理資料管理方式,雖然已能透過網路上傳,但仍必須由患者具有高度自我要求、家人密集提醒或甚至照護人員隨身照護,容易因個人疏忽時機、耗費相當人力成本也不易依照護計畫而實行量測,且該生理資料也無法精確與量測情境的發生時機做正確關聯,也就鮮少有機會做到醫護專家規劃的量測時機與頻率。因此,需要有一種具有行事曆提示功能之健康照護裝置,以進行各式生理量測時間排定、提示、儲存、傳輸,與健康照護資料檢視之裝置。
雖然,國內有許多業者開發出了不少以遠距健康照護為訴求的產品,例如:中華民國專利公報,申請案號「100108863」,專利名稱「健康照護裝置與系統」,該篇專利系揭露一種健康照護系統,係包括健康照護 裝置經由網路耦接伺服器;健康照護裝置包括:控制單元、顯示單元、儲存單元、輸入介面以及資料傳輸介面,當由輸入單元輸入一辨識碼,控制單元對該辨識碼進行認證程序且通過伺服器認證時,顯示單元提示一健康照護資料項目,該使用者可以選擇由輸入介面輸入健康照護資料,例如食物的熱量或是其他與生理相關量測值,也可以選擇由資料傳輸介面連接一外部儀器,例如血壓計或血糖計來輸入健康照護資料,當輸入後,健康照護資料與辨識碼會對應儲存於儲存單元內或是儲存於伺服器內,後續可以根據辨識碼的辨認提供其他應用平台進一步的健康照護服務。雖然於此篇專利中,有提出所謂的身份認證的機制,藉以區別該使用者的身份,然由該篇專利之說明書中,可清楚得知,該使用者必須透過手機與伺服器的連線,來隨時得知自己的健康狀況,然針對中老年人而言,智慧型手機以及無線上網並非必要之配備,再者,其身份驗證之說明,也僅針對該使用者進行驗證,而其親屬或家人並無法隨時得知是否為正確的該使用者,也無法與其家人或親屬產生即時的通報資訊。
例如中華民國專利公報,申請案號「096141099」,專利名稱「一種遠距健康照護裝置與系統」,該篇專利系一種健康照護裝置,其至少包含:一電腦系統,其可連接至網際網路,並具有一個第一擴充模組與一個第二擴充模組,同時可連接至一顯示裝置,該第一擴充模組與該第二擴充模組分別選USB介面、藍芽傳輸介面、紅外線傳輸介面、PCI匯流排、SCSI匯流排、PCMCIA擴充槽及記憶卡擴充槽所構成之群組;一個第一周邊裝置,其可藉由所述第一擴充模組連結至所述電腦系統,用以量測人體之第一資訊,並將所述第一資訊傳送至所述電腦系統,該第一周邊裝置係選自 血壓計、血糖計、血氧計、心電圖機、體重計、溫度計、吐氣流速計、復健裝置、攝影裝置、錄音裝置、行動電話及網路電話所構成之群組;一個第二周邊裝置,其可藉由所述第二擴充模組連結至所述電腦系統,用以量測不同於所述第一資訊的人體之第二資訊,並接受或傳送第二資訊,並將所述第二資訊傳送至所述電腦系統,該第二周邊裝置係選自血壓計、血糖計、血氧計、心電圖機、體重計、溫度計、吐氣流速計、復健裝置、攝影裝置、錄音裝置、行動電話及網路電話所構成之群組;以及一頻道選擇裝置,其可將一個選擇訊號發送至所述電腦系統而切換所述顯示裝置在不同多媒體頻道之間,以不同多媒體頻道分別顯示所述第一資訊與第二資訊。在此篇專利中,首要之缺失,即無法針對該使用者的身份進行識別,且僅針對家庭化或個人化的使用,無法針對多人或社區等區域型保健來進行小型的照護。
例如中華民國專利公報,申請案號「099129296」,專利名稱「智慧型健康資訊分享系統和管理方法、檢測裝置與其控制方法」,該篇專利系一種檢測裝置的控制方法,包括檢測一使用者的至少一生理狀況,並且產生一檢測結果。另外,辨識該使用者的身份,而獲得一辨識資訊。接著,與一資訊交換平台連線,而此資訊交換平台會提供一受照護者訊息牆給一受照護。此受照護者訊息牆具有多個訊息的列表,而每一訊息的排列順序是按照各訊息所發布的時間所決定,其中愈晚被發布的訊息排列在受照護者訊息牆的愈頂端。藉此,本發明可以將辨識資訊傳送至資訊交換平台,以確認該使用者的身份。若是確認該使用者與受照護者為同一人時,則將檢測結果傳送至資訊交換平台,以在受照護者資訊牆上發布。此篇專 利,也僅限定於該使用者自己的健康照護資訊,因此,由上述多篇專利可得知,許多業者在開發時,並沒有針對該使用者以及其親屬或家人之間的即時通報,親屬或家人也無法在第一時間得知該使用者的健康狀況。
有鑑於上述的需求,本創作人爰精心研究,並積個人從事該項事業的多年經驗,終設計出一種嶄新的即時身份驗證與影像傳輸之生理資訊系統。
本創作之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種可即時進行該使用者身份驗證之生理資訊系統。
本創作之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種可即時取得並傳輸該使用者影像之生理資訊系統。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即時身份驗證與影像傳輸之生理資訊系統包括一生理資訊裝置與一系統主機,而該生理資訊裝置設有一訊號傳輸模組,其產生一生理資訊並以該訊號傳輸模組將該生理資訊對外傳輸。
該系統主機包括有一接收該該生理資訊之訊號接收模組,一與該訊號接收模組以及後述該等模組電性連接並進行訊號傳輸之中央處理器;一設有一影像擷取模組與一影像辨識模組並與該中央處理器電性連接之身份識別模組,該影像擷取模組於該使用者操作該系統主機時取得一使用者影像,而該影像辨識模組將該使用者影像與一初始該使用者影像進行影像比對之身份辨識;一與該中央處理器電性連接之該使用者介面,其用以提供該使用者進行操作與管理跟系統主機,且同時顯示該使用者影像與該生理資訊;一與該中央處理器電性連接並用以用以顯示該使用者介面之 顯示模組;一與該中央處理器電性連接並用以供操作該使用者介面之操作模組;一與該中央處理器電性連接並接收該生理資訊、該使用者影像、預設有該初始該使用者影像、一使用者資訊之資料庫;一與該中央處理器電性連接而將該生理資訊與該使用者影像對外傳輸之資料傳輸模組。
藉此,則該身份識別模組之該影像擷取模組於該使用者操作該系統主機時取得該使用者影像,由該影像辨識模組將該使用者影像與該資料庫內之該初始該使用者影像進行身份辨識,辨識正確後,該身份識別模組依據比對之結果取得該資料庫內所對應之該使用者資訊,則該訊號接收模組接收該使用者資訊,並由該中央處理器同時將該使用者影像、該生理資訊傳輸至該資料傳輸模組,該資料傳輸模組依據該使用者資訊將該使用者影像與生理資訊對外傳輸。
1‧‧‧生理資訊裝置
11‧‧‧訊號傳輸模組
2‧‧‧系統主機
21‧‧‧訊號接收模組
22‧‧‧中央處理器
23‧‧‧身份識別模組
231‧‧‧影像擷取模組
2311‧‧‧虹膜掃描單元
2312‧‧‧指紋掃描單元
2313‧‧‧影像掃描單元
232‧‧‧影像辨識模組
2321‧‧‧虹膜辨識單元
2322‧‧‧指紋辨識單元
2323‧‧‧人臉辨識單元
2324‧‧‧QR碼辨識單元
24‧‧‧該使用者介面
25‧‧‧顯示模組
26‧‧‧操作模組
27‧‧‧資料庫
28‧‧‧資料傳輸模組
29‧‧‧資料讀取模組
291‧‧‧讀卡機
292‧‧‧感應器
3‧‧‧第一可攜式裝置
31‧‧‧顯示模組
4‧‧‧第二可攜式裝置
41‧‧‧顯示模組
第1圖,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方塊圖一。
第2圖,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流程圖。
第3圖,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方塊圖二。
第4圖,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方塊圖三。
第5圖,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方塊圖四。
為使 貴審查委員能清楚了解本創作之內容,僅以下列說明搭配圖式,敬請參閱。
請參閱第1圖所示,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方塊圖一,本創 作即時身份驗證與影像傳輸之生理資訊系統,其包括有一生理資訊裝置1與一系統主機2,其中:該生理資訊裝置1為產生一生理資訊,其設有一訊號傳輸模組11,將該生理資訊對外傳輸,應注意的是,該生理資訊裝置1並非本創作之技術特徵,且結合無線傳輸之血糖機、血壓計等生理資訊裝置1,請參閱先前技術之部分段落簡述,在此不再贅述;再者,該生理資訊裝置1可為血壓計、血糖計、體重計、心律計或感測並記錄人體生理狀態之裝置等。
該系統主機2包括有一訊號接收模組21、一中央處理器22、一身份識別模組23、一使用者介面24、一顯示模組25、一操作模組26、一資料庫27與一資料傳輸模組28,其中:該訊號接收模組21為接收該生理資訊裝置1之該訊號傳輸模組11所傳輸之該生理資訊;應注意的是,該訊號傳輸模組11與該訊號接收模組21之間,採用無線訊號傳輸,則該無線訊號傳輸為選自BlueTooth、ZigBee、GPRS、WiFi、GSM、3G、4G、HSDPA或WiMax所組成之無線訊號傳輸協定群組其中之一者,或著,該訊號傳輸模組11與該訊號接收模組21之間,採用有線訊號傳輸,則該有線訊號傳輸為選自Cable、Fiber、Ethernet、RS232、RS485、RS422、IEEE-1394、USB或HDMI所組成之有線訊號傳輸協定其中之一者。
該中央處理器22與該訊號接收模組21電性連接,為用以連接該系統主機2之後述該等模組進行訊號傳輸,例如調變/解調變、編碼/解碼、資料數據轉換等運算處理過程,而有關該中央處理器22之架構,並非本創作之特點,且早為公開且行之有年的技術,在此不再贅述,應注意的是, 其實施態樣可以為單晶片、整合是積體電路、嵌入式系統等等。
該身份識別模組23與該中央處理器22電性連接,為設有一影像擷取模組231與一影像辨識模組232,該影像擷取模組231於該使用者操作該系統主機2時,自動取得欲操作該系統主機2的該使用者之一使用者影像,並將該使用者影像傳輸之該影像辨識模組232,此時,該影像辨識模組232將該使用者影像與一初始該使用者影像進行影像比對,藉以進行該使用者的身份辨識動作,而該初始該使用者影像之來源將於後述段落中敘述。
該使用者介面24與該中央處理器22電性連接,其用以提供該使用者進行操作與管理跟系統主機2,且同時顯示該使用者影像與該生理資訊。
該顯示模組25、該操作模組26分別與該中央處理器22電性連接,其分別用以顯示該使用者介面24,以及該使用者操作顯示於該顯示模組25之該使用者介面24;應注意的是,該顯示模組25為CRT(cathode ray tube)、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VFD(vacuum fluorescent display)、PDP(plasma display panel)、SED(surface 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 display)、FED(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TND(twisted nematic display)、VAD(vertical alignment display)、MVA LCD(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PVA LCD(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IPS(in-plane switch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CPA LCD(continuous pinwhee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OCB LCD(optical compensated be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AMOLED LCD(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PMOLED LCD(pass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v)、OLED LC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或e-paper其中之一者;而該操作模組26為光學筆、鍵盤、滑鼠、電阻式觸控面板、電容式觸控面板、光學式觸控面板或超音波式觸控面板;再者,該顯示模組25與該操作模組26為結合於一體,而可為觸控開關結合液晶顯示器、壓電開關結合發光二極體陣列、壓電開關結合發光二極體陣列、近接開關結合發光二極體陣列或壓電開關結合發光二極體陣列、LCD-Touch Panel或CRT-Touch Panel。
該資料庫27與該中央處理器22電性連接,為接收該生理資訊、該使用者影像於以儲存,且預設有該初始該使用者影像,應注意的是,該初始該使用者影像系指該使用者預先透過上述之該影像擷取模組231拍攝後,儲存於該資料庫27內的影像,在此之前資料庫27內並未儲存有該使用者的影像,則在完成第一次的影像儲存之後,於後續該影像擷取模組231再次取得相同該使用者之影像時,此時的影像既為該使用者影像,藉以區別相同該使用者而不同使用時間點的影像。再者,該資料庫27內部,進一步為儲存有與該使用者相關之該使用者資訊,所謂該使用者資訊可包括住戶地址、市內電話號碼、行動電話號碼、傳真機號碼、電子郵件信箱、住戶成員名稱、住戶之每一位成員的行動電話號碼、住戶之每一位成員的電子郵件信箱、住戶之各類費用資訊(如水費、電費、瓦斯費、管理費、停車費等)或著是與社區大樓管理中相關之住戶訊息等等,因此,該使用者資料可為單一或多個該住戶資訊所組成。
該資料傳輸模組28與該中央處理器22電性連接,將該生理資訊與該使用者影像對外傳輸,應注意的是,該資料傳輸模組28於對外傳輸該生理資訊、該使用者影像時,為相同於該訊號傳輸模組11與該訊號接收 模組21之傳輸方式,而區分為有線傳輸或無線傳輸(請參考上述段落所述),以及該資料傳輸模組28傳輸該生理資訊與該使用者影像之資料傳輸格式為選自電子郵件、MMS、SMS、EMS或即時通訊軟體所組成之資料傳輸格式群組其中之一者。
應注意的是,該影像辨識模組232、該使用者介面24、該資料庫27在此則可為軟體形式儲存於電腦、終端機或伺服器之儲存媒體(如硬碟、固態硬碟、記憶卡等),並提供該中央處理器22讀取後執行;特別注意的是,該使用者介面24與該資料庫27之實施方式如為軟體或韌體形式時,其係由該中央處理器22讀取並執行,同時,由該系統主機2之該顯示模組25來顯示,而所謂的顯示,係指當該系統主機2為以電腦、終端機或伺服器之實施方式來實施時,其連接有該顯示模組25與該操作模組26,以利於該使用者進行操作;又當該系統主機2為專用主機時,該訊號接收模組21、該中央處理器22、該影像辨識模組232、該使用者介面24、該資料庫27與該資料傳輸模組28可為電子電路形式、封裝式電子元件或為整合式積體電路形式、或超大型積體電路(VLSI)等,而透過SMT等電子元件連接方式設置於印刷電路板上。
請參閱第1、2圖所示,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方塊圖一與流程圖,如圖所示,該使用者操作本創作時,為依照下列步驟進行:(100)該操作模組操作該使用者介面而啟動該身份辨識模組;(101)該身份辨識模組之該影像擷取模組取得該使用者影像;(102)該影像辨識模組接收該使用者影像並與該資料庫內之該原始該使用者影像進行比對; (103)該身份辨識模組依據比結果取得該資料庫內所對應之該使用者資訊;上述步驟進行時,該影像擷取模組231便會拍攝該使用者之臉部影像,而取得該使用者影像,接著,該影像辨識模組232接收該使用者影像,而將該使用者影像與該資料庫27內之該初始該使用者影像進進行比對,比對正確後,則該身分識別模組23於該資料庫27內,依據比對的結果取得與該使用者相關的該使用者資訊,例如家人的電話、電子郵件等等。
(104)該使用者以該生理資訊裝置取得該生理資訊;上述步驟進行時,該使用者在等待該等步驟(101)~(103)的過程中,不論辨識的正確與否,皆可以該生理資訊裝置1進行生理資訊的量測。(105)該中央處理器接收該生理資訊與該使用者影像並傳輸至該資料傳輸模組;(106)該資料傳輸模組接收該身份辨識模組取得之該使用者資訊;(107)該資料傳輸模組依據該使用者資訊將該使用者影像、該生理資訊對外傳輸。
上述步驟進行時,該中央處理器22同時將該使用者影像、該生理資訊傳輸至該資料傳輸模組28,以及該身分識別模組23將該使用者資訊同時傳輸至該訊號接收模組28,則該資料傳輸模組28依據該使用者資訊將該使用者影像與該生理資訊對外傳輸。意指,該資料傳輸模組28會依據該使用者資訊的內容,例如該使用者之親人電話、電子郵件等等,而在該使用者量測生理資訊完畢後,將該使用者此次量測的結果,連同量測前拍攝的 該使用者影像,同時傳輸給該使用者的親人,則該使用者的親人便可以在最快的時間內,得知該使用者的生理資訊,且可以透過該使用者影像,來了解該使用者目前之氣色是否良好,以及,藉由傳輸該使用者影像,進一步作為身份識別,避免他人於冒用該使用者的身份。
請參閱第1、3圖所示,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方塊圖一與二,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相較於前述第1圖之不同點在於,該資料傳輸模組28將該生理資訊與該使用者影像對外傳輸至一第二可攜式裝置4,而由該第二可攜式裝置4之該顯示模組41顯示。
請參閱第3、4圖所示,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方塊圖二與三,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相較於前述第1圖之不同點在於,該身分識別模組23之該影像擷取模組231可依據影像取得的種類不同,而分別設置有不同的形態,且該影像辨識模組232例將依據該影像擷取模組231之型態,而相對應設置,如:
1.該影像擷取模組231為用以取得人臉影像或QR碼影像之一影像掃描單元2313,而該影像辨識模組232為包含有一進行臉部影像辨識之人臉辨識單元2323、以及一進行QR碼影像解碼之QR碼辨識單元2324,應注意的是,當欲操作該系統主機2之該使用者具有一第一可攜式裝置3時,該影像擷取模組231除了取得該使用者影像外,同時,可於該第一可攜式裝置3之一顯示模組31上取得一預設之QR碼影像,以供該人臉辨識單元2323、該QR碼辨識單元2324進行影像辨識。
2.該影像擷取模組231進一步為用以取得虹膜影像之一虹膜掃描單元2311,而該影像辨識模組232進一步為用以進行虹膜比對之一虹膜 辨識單元2321,藉以針對虹膜影像進行影像比對,而確認該使用者的身份,概略說明虹膜辨識的過程:虹膜影像擷取:由於虹膜對於近紅外光的頻段會有較高的反照率,較易取得虹膜的特徵,因此在影像擷取時都是使用近紅外光作為照明擷取虹膜影像。
虹膜區域定位:在虹膜影像定位出瞳孔邊界、虹膜邊界與上下眼瞼的位置。虹膜正規化:將不固定大小的虹膜區域轉換成固定大小的正規化影像,目的是為了避免虹膜本身因為瞳孔放大縮小而有所變化所帶來的影響。
虹膜特徵抽取:將虹膜影像經由濾波器抽取出其中的虹膜特徵來代表虹膜資訊,而抽取出來的資訊為二位元的虹膜碼。
身份辨識:將抽取出來的虹膜碼,與該資料庫27中的虹膜影像逐一比對,尋找出最相近的虹膜碼,並判斷此虹膜碼所屬的身份是否已經為合法該使用者。
3.該影像擷取模組231進一步為用以取得指紋影像之一指紋掃描單元2312,而該影像辨識模組232進一步為用以進行指紋比對之一指紋辨識單元2322,藉以針對指紋影像進行影像比對,而確認該使用者的身份,概略說明指紋辨識的流程:該指紋掃描單元2312可以為光學掃描器:利用數千個電荷耦合器件組成的陣列,取得手指上脊紋與溝紋的數位灰階影像。
該指紋掃描單元2312可以為矽晶掃描器:將陣列上的數千個電容器充電到一個已知的值。手指的脊紋與溝紋會吸掉微量的電荷,這 個量的大小取決於各個特徵和某個特定電容器距離多遠。電路系統會感測被吸掉的電荷,並由各個值解譯出距離。指紋辨識單元2322會將距離的陣列轉換成指紋圖。
該指紋掃描單元2312會將指紋處理成一個高解析度的數位灰階影像。該指紋辨識單元2322會記錄指紋上述十個個特徵點,然後計算主要特徵點之間的距離和角度,定義出一個「模板」。再利用演算法將幾何關係轉換成一組獨特的數字,用來識別指紋,也因此識別該使用者身份。
由上述可清楚得知,本創作之該影像擷取模組231可進一步為影像掃描單元2313、虹膜掃描單元2311或指紋掃描單元2312,而該影像辨識模組232可進一步為人臉辨識單元2323、QR碼辨識單元2324、虹膜辨識單元2321或指紋辨識單元2322。
請參閱第5圖所示,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方塊圖四,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相較於前述第1圖、第3圖之不同點在於,除了上述第3圖採用生物識別(人臉辨識、指紋辨識、虹膜辨識等)外,本創作進一步設置有一資料讀取模組29,該資料擷取模組29分別設有一讀卡機291與一感應器292,而可進行實體物件感之應身份辨識。
例如,當該使用者採用門禁卡、悠遊卡等非接觸式感應卡時,便可將此類的感應卡透過該感應器29來進行身份辨識,概略說明非接觸式感應卡的原理,其主要為RFID讀取器和RFID的電子標籤配合,大略可為三種,分別是被動式、主動式與半被動式,其中最大的差異就是RFID標籤本身是否具有電源供應,所謂被動式的RFID標籤,最大的特點就是內部沒有電源、資料傳送距離較短,主要是一種微型雙面的無線電波晶片,當 被動式標籤因受到RFID讀取器發出的電磁波時,內部的積體電路會因為電磁感應而被驅動,進而向讀取器傳送原本在存在於標籤內的資訊,其傳送數據的內容包括本身所代表的ID(唯一代碼),還可以傳遞預先存在於標籤內EEPROM(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中的數據。主動式與被動式最大的不同就是本身具有內部電源供應器,用來供應內部IC對外的產生無線射頻的訊號,一般來說,主動式的標籤的優勢是讀取距離較長、記憶體的容量較大,甚至可以儲存RFID讀取器傳送的一些附加訊息,而半被動式的RFID標籤,它其實就是用來降低被動式標籤的天線負載,因為被動式標籤的天線的功能主要有二,接收讀取器電磁波,透過電磁感應來驅動標籤中的IC,以及回傳信號,產生0和1的訊號變化。所以如果把被動式標籤中,加入一個小型電池(大多為水銀電池),讓標籤能夠一直維持在工作狀態之下,那麼天線就能夠單純進行資料傳遞,增進資料讀寫的反應速度,以獲得更好的效率。
又或者,當該使用者採用健保卡、信用卡等晶片卡或磁條卡時,該讀卡機291便可針對晶片卡或磁條卡進行讀取,而驗證該使用者之身份。
唯,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與範圍下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涵蓋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即時身份驗證與影像傳輸之生理資訊系統,係具有專利之創作性,及對產業的利用價值;申請人爰依專利法之規定,向 鈞局提起創作專利之申請。
1‧‧‧生理資訊裝置
11‧‧‧訊號傳輸模組
2‧‧‧系統主機
21‧‧‧訊號接收模組
22‧‧‧中央處理器
23‧‧‧身份識別模組
231‧‧‧影像擷取模組
232‧‧‧影像辨識模組
24‧‧‧該使用者介面
25‧‧‧顯示模組
26‧‧‧操作模組
27‧‧‧資料庫
28‧‧‧資料傳輸模組

Claims (18)

  1. 一種即時身份驗證與影像傳輸之生理資訊系統,其包括有:一生理資訊裝置,為產生一生理資訊,其設有一訊號傳輸模組,將該生理資訊對外傳輸;一系統主機,其包括有:一訊號接收模組,為接收該生理資訊;一中央處理器,與該訊號接收模組電性連接,為用以連接該系統主機之後述該等模組進行訊號傳輸;一身份識別模組,與該中央處理器電性連接,為設有一影像擷取模組與一影像辨識模組,該影像擷取模組於該使用者操作該系統主機時取得一使用者影像,而該影像辨識模組將該使用者影像與初始該使用者影像進行影像比對之身份辨識;一使用者介面,與該中央處理器電性連接,其用以提供該使用者進行操作與管理跟系統主機,且同時顯示該使用者影像與該生理資訊;一顯示模組,與該中央處理器電性連接,其用以顯示該使用者介面;一操作模組,與該中央處理器電性連接,其用以供操作該使用者介面;一資料庫,與該中央處理器電性連接,為接收該生理資訊、該使用者影像予以儲存,且預設有該初始該使用者影像以及一使用者資訊;一資料傳輸模組,與該中央處理器電性連接,將該生理資訊與該使用者影像依據與該使用者相關之該使用者資訊而對外傳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即時身份驗證與影像傳輸之生理資訊系統,其中,該生理資訊裝置可為血壓計、血糖計、體重計、心律計或感測並記錄人體生理狀態之裝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即時身份驗證與影像傳輸之生理資訊系統,其中,該訊號傳輸模組、該訊號接收模組與該資料傳輸模組為無線訊號傳輸,該無線訊號傳輸為選自BlueTooth、ZigBee、GPRS、WiFi、GSM、3G、4G、HSDPA或WiMax所組成之無線訊號傳輸協定群組其中之一者。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即時身份驗證與影像傳輸之生理資訊系統,其中,該訊號傳輸模組、該訊號接收模組與該資料傳輸模組為有線訊號傳輸,該有線訊號傳輸為選自Cable、Fiber、Ethernet、RS232、RS485、RS422、IEEE-1394、USB或HDMI所組成之有線訊號傳輸協定其中之一者。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即時身份驗證與影像傳輸之生理資訊系統,其中,該資料傳輸模組傳輸該生理資訊與該使用者影像之資料傳輸格式為選自電子郵件、MMS、SMS、EMS或即時通訊軟體所組成之資料傳輸格式群組其中之一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即時身份驗證與影像傳輸之生理資訊系統,其中,該顯示模組為CRT(cathode ray tube)、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VFD(vacuum fluorescent display)、PDP(plasma display panel)、SED(surface 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 display)、FED(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TND(twisted nematic display)、VAD(vertical alignment display)、MVA LCD(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PVA LCD(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IPS (in-plane switch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CPA LCD(continuous pinwhee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OCB LCD(optical compensated be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AMOLED LCD(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PMOLED LCD(pass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OLED LC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或e-paper其中之一者。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即時身份驗證與影像傳輸之生理資訊系統,其中,該操作模組為光學筆、鍵盤、滑鼠、電阻式觸控面板、電容式觸控面板、光學式觸控面板或超音波式觸控面板。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即時身份驗證與影像傳輸之生理資訊系統,其中,該顯示模組與該操作模組為結合於一體,而可為觸控開關結合液晶顯示器、壓電開關結合發光二極體陣列、壓電開關結合發光二極體陣列、近接開關結合發光二極體陣列或壓電開關結合發光二極體陣列、LCD-Touch Panel或CRT-Touch Panel。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即時身份驗證與影像傳輸之生理資訊系統,其中,該影像擷取模組為用以取得人臉影像或QR碼影像之一影像掃描單元,而該影像辨識模組為包括有一進行臉部影像辨識之人臉辨識單元、以及一進行QR碼影像解碼之QR碼辨識單元。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即時身份驗證與影像傳輸之生理資訊系統,其中,該影像擷取模組進一步為用以取得虹膜影像之一虹膜掃描單元,而該影像辨識模組進一步為用以進行虹膜比對之一虹膜辨識單元。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即時身份驗證與影像傳輸之生理資訊系統,其中,該影像擷取模組進一步為用以取得指紋影像之一指紋掃描 單元,而該影像辨識模組進一步為用以進行指紋比對之一指紋辨識單元。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即時身份驗證與影像傳輸之生理資訊系統,其中,該影像擷取模組可進一步為影像掃描單元、虹膜掃描單元或指紋掃描單元,而該影像辨識模組可進一步為人臉辨識單元、QR碼辨識單元、虹膜辨識單元或指紋辨識單元。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即時身份驗證與影像傳輸之生理資訊系統,其中,該系統主機進一步設有一資料讀取模組,該資料讀取模組設有一讀卡機。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即時身份驗證與影像傳輸之生理資訊系統,其中,該系統主機進一步設有一資料讀取模組,該資料讀取模組設有一感應器。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即時身份驗證與影像傳輸之生理資訊系統,其中,該系統主機進一步設有一資料讀取模組,該資料讀取模組設有一讀卡機與一感應器。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即時身份驗證與影像傳輸之生理資訊系統,其中,該影像擷取模組取得該使用者影像,該訊號接收模組接收該生理資訊,該中央處理器同時將該使用者影像、該生理資訊傳輸至該資料傳輸模組,該資料傳輸模組同時將該使用者影像、該生理資訊對外傳輸。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即時身份驗證與影像傳輸之生理資訊系統,其中,該使用者資訊包括有住戶地址、市內電話號碼、行動電話號碼、傳真機號碼、電子郵件信箱、住戶成員名稱、住戶之每一位成員的行動電話號碼、住戶之每一位成員的電子郵件信箱。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即時身份驗證與影像傳輸之生理資訊系統,其中,該影像辨識模組於身份辨識後,依據比對之結果取得該資料庫內所對應之該使用者資訊。
TW102202355U 2013-02-04 2013-02-04 即時身份驗證與影像傳輸之生理資訊系統 TWM4572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2355U TWM457227U (zh) 2013-02-04 2013-02-04 即時身份驗證與影像傳輸之生理資訊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2355U TWM457227U (zh) 2013-02-04 2013-02-04 即時身份驗證與影像傳輸之生理資訊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57227U true TWM457227U (zh) 2013-07-11

Family

ID=49227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02355U TWM457227U (zh) 2013-02-04 2013-02-04 即時身份驗證與影像傳輸之生理資訊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57227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0555A (zh) * 2013-12-04 2015-06-10 吴川仕 具警示功能的智能感应装置
TWI497456B (zh) * 2013-12-02 2015-08-21 Chuan Shih Wu 具警示功能之智能感應裝置
TWI511070B (zh) * 2013-10-07 2015-12-01 Sze Yuan Chou 遠距醫療系統及方法
TWI779404B (zh) * 2020-11-19 2022-10-01 南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護具辨識系統與護具辨識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11070B (zh) * 2013-10-07 2015-12-01 Sze Yuan Chou 遠距醫療系統及方法
TWI497456B (zh) * 2013-12-02 2015-08-21 Chuan Shih Wu 具警示功能之智能感應裝置
CN104700555A (zh) * 2013-12-04 2015-06-10 吴川仕 具警示功能的智能感应装置
CN104700555B (zh) * 2013-12-04 2017-04-05 秀育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警示功能的智能感应装置
TWI779404B (zh) * 2020-11-19 2022-10-01 南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護具辨識系統與護具辨識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82807B2 (en) Hardware system for active RFID identification and location tracking
KR101903407B1 (ko) 원격 건강 관리 솔루션에서 비디오를 기반으로 한 헬스 케어 시스템 및 헬스 케어 서비스 제공방법
JP2020511214A (ja) 分析物データを用いた健康及び栄養の監視及び管理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デバイス、及び方法
US20120197090A1 (en) Biomedical device with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function and method thereof for user identification, biomedical data measurement, biomedical data upload/download, biomedical data management, and remote medical care
CN103500270A (zh) 可视互动远程医疗咨询服务系统
US11651842B2 (en) Server,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20170329920A1 (en) Medical device with context-specific interfaces
TWM457227U (zh) 即時身份驗證與影像傳輸之生理資訊系統
TWM464766U (zh) 生理資訊系統
TWM453137U (zh) 健康管理系統
CN112890785A (zh) 利用非接触影像式生理检测技术的健康管理系统
CN203012723U (zh) 健康状况监控系统
TW201413634A (zh) 終端裝置、醫療數據輸入系統及其方法
Morak et al. Electronic data capture platform for clinical research based on mobile phones and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N105550520A (zh) 移动设备、移动外接设备及基于虹膜信息检测健康的系统
CN103778310A (zh) 终端装置、医疗数据输入系统及医疗数据输入方法
CN111916171B (zh) 基于自助问诊端的安全转诊方法及系统
KR20170046354A (ko) 모바일 광고플랫폼
TWM517881U (zh) 遠距醫療量測管理設備
CN102881087B (zh) 一种社区自助式人体生理健康监测设备
CN110268480A (zh) 一种生物测定数据存储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N207799714U (zh) 医疗信息指纹识别系统
Shih et al. Self healthcare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RFID technology
TW201210566A (en) Patient Monitor with Wired Writing and Wireless Read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
CN202584132U (zh) 智能健康资讯分享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