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54825U - 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 - Google Patents
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454825U TWM454825U TW100213383U TW100213383U TWM454825U TW M454825 U TWM454825 U TW M454825U TW 100213383 U TW100213383 U TW 100213383U TW 100213383 U TW100213383 U TW 100213383U TW M454825 U TWM454825 U TW M454825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ear
- eeg
- detecting device
- electrode
- wear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相關於一種腦電檢測裝置,更特別地是,相關於一種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其不但提供無線的操作環境,增加使用者的操作方便性,更能減少雜訊的產生,改善檢測品質。
一般進行腦電檢測時,所採用的是熟知的10-20腦波電極配置法(International 10-20 System),其是因為具有極高的重現性及準確性而成為國際標準,如第1圖所示,此種方法將頭部進行分割,其中,頭部縱線是以鼻根(nasion)與枕骨凸隆(inion)為基點,全部距離分為10%、20%、20%、20%、20%、以及10%等六個部分,自前至後分別為Fpz、Fz、Cz、Pz、Oz位置;頭部橫線是以左右兩側耳前點(Pre-Auricular Point)為基準,全部距離分為10%、20%、20%、20%、20%、以及10%等六個部分,自左至右分別為T3、C3、Cz、C4、T4位置;頭部周線是指Fpz、T3、Oz、以及T4的連線,其中,左半邊自前至後分成10%、20%、20%、20%、20%、以及10%等六個部分,分別為Fp1、F7、T3、T5、以及O1位置,右半邊也自前至後分成10%、20%、20%、20%、20%、以及10%等六個部分,分別為Fp2、F8、T4、T6、以及O2位置。
根據一般常見的腦電檢測形式,使用者頭上所連接的電極線數量相當多(數量依不同的量測目的而有所不同),舉例而言,一般基本的16通道腦電檢測至少就需要18條電極線,且隨著通道數的增多,電極線的數量也必須隨之增加,再加上這些電極線都必須連接至身旁的裝置,因此,此種形式之腦電檢測裝置的缺點是,使用者的移動性受到高度的限制,且容易發生拉扯電極線的情形,美國專利第5479934號即揭示了類似的情形(如其第14圖所示),此外,此份專利亦揭示了一種固定腦電電極的頭帶裝置,其透過帶狀元件所組成的頭帶裝置而達成安置電極的目的,在此專利之中,部分用以處理腦電訊號的電路、模組等,可以掛置於使用者頸部之上(如其第2圖所示),只是,即使設置了部分電路、模組於頸部之上,仍存在著大量對外的電極連接線,無法提供使用者適當的移動性,而設置於頸部的電路、模組則可能造成使用者的不適感。
另外,美國專利第6154669號以及美國專利申請案第2002/0188216號也都揭示了頭帶形式的腦電電極固定裝置,不過,相同地,無論該頭帶上是否已具有部分的處理模組,兩者都必須要利用連接線對外連接至外部的裝置,因此,使用者在測量時移動性不足、且容易產生拉扯的問題仍然存在,而且,當利用頭帶進行固定時,就如美國專利申請案第2002/0188216號所示,頭帶不但容易因體積過大,而佔據設置電極的位置,也可能造成電極佈線上的不便,反而使測量出現不便。
之後,腦電檢測出現了不需對外連接的形式,例如,Grass Technologies公司所生產的24 Ambulatory EEG System,即為將檢測裝置背在身上的形式,以提供使用者較佳的移動性,不過,將機器背在胸前、或是將機器綁在腰間,對使用者而言,不方便性仍然存在,第一,機器的體積雖已減小,背負於身上卻並非符合一般使用習慣的形式,故對使用者而言仍是負擔,第二,即使機器已不需連接至身外,但自頭部連接至胸前、或腰間的電極連接線卻依然會在使用者身上延伸,仍有被拉扯的疑慮,再者,很重要的是,若需要進行即時監控時,如此形式的腦電檢測裝置仍必須連接至身邊的顯示器,故對移動性的限制依然存在。
另外的實例是,NIHON KOHDEN公司所生產的AirEEG,以及Compumedics公司所生產的Siesta,其提供了無線的傳輸介面,以使得使用者背負於身上的檢測裝置所測得的腦電資訊能夠即時且無線地傳送至一定範圍內的監看裝置,因而達成提供使用者高度移動性又能即時監控的目的,但此種形式的腦電檢測裝置仍然無法解決當檢測裝置背負於身上時的不適應感,以及電極自胸前、或是腰間連接至頭皮時,電極線容易遭到拉扯的問題。
由上可知,無論是最為傳統的腦電檢測裝置、或是已經出現的改良式腦電檢測裝置,都仍然無法避免連接線容易拉扯的問題。
再說,腦波訊號乃是很微弱的電訊號,而要如何得出清楚的腦波訊號也一直是長久以來的研究重心之一,但正如此領域之人所熟知的,電極線長度越長越容易出現雜訊,且電極線彼此之間也容易相互干擾產生雜訊,因此,電極線的配置在腦電檢測領域中也是很重要的課題。
而且,在腦電檢測越來越普及、越受到重視的情形下,舉例而言,睡眠生理之檢測,腦部創傷者、或腦部疾病患者,例如,阿茲海默症,精神分裂等,的檢測等都必須借重腦電檢測裝置來執行,因此,在設計腦電檢測裝置時,尚需考慮其是否符合人體的使用習慣,所以,除了縮短電極線長度外,如何提供符合使用習慣的裝置形式,的確也是需要更進一步著墨的研究點。
本創作的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其利用最接近頭部的耳朵作為檢測裝置的固定位置,不但能夠大幅減少電極連接線的長度,以減少雜訊的產生,更能避免電極線受到拉扯的困擾,進而提升檢測的準確性。
本創作的再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其利用耳朵作為固定檢測裝置的位置,不但可降低使用者背負檢測裝置的不適感,也讓腦電檢測的使用更貼近日常生活的使用習慣。
本創作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無線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以在增加使用者移動性之餘,亦兼顧即時監控的需求。
根據上述,本創作係提供一種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其包括複數個電極,設置於使用者頭部,以擷取腦電訊號,以及至少一殼體,且該殼體之中包括一腦電檢測電路,以及一RF模組,其中,該腦電檢測電路係與該等電極相連接,以取得腦電訊號,以對該腦電訊號進行處理,且該腦電檢測電路包括一處理器,一類比訊號處理單元,一類比/數位訊號轉換單元,以及一記憶體,而該RF模組則是用以對外進行一無線傳輸,其中,該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更包括一與該殼體相結合的耳戴式結構,其係可於進行腦電檢測時與使用者的耳朵相結合,以使該殼體可以藉由耳朵而作為設置、固定的媒介,並使該殼體落在使用者的頸部以上,以及於腦電檢測期間,腦
電訊號會被儲存在該記憶體中,且同時間,藉由該處理器驅動該RF模組,該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可將已數位化的該腦電訊號無線地傳輸至一外部裝置,並與該外部裝置達成一雙向溝通,以進行即時監控。
根據本創作的一較佳實施例,該耳戴式結構係與至少一電極相結合,且該與耳戴式結構相結合之電極係加以設置於耳朵之上或是耳廓後的乳突骨(mastoid)處,且,該與耳戴式結構相結合之電極可為一參考電極。
另外,較佳地是,該外部裝置係可用以對該腦電訊號進行監看、分析、及/或儲存,且透過該RF模組而對該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進行設定。
再者,根據本創作的一另一較佳實施例,該記憶體可為一可卸除式記憶體,並且,該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也可包括一溝通介面,例如,一有線溝通介面,以與該外部裝置進行溝通。
此外,根據本創作的一再一較佳實施例,該殼體可實施為二,以使該電路分散設置於該二殼體之中,並彼此相互電連接,其中,該二殼體之間的電連接可利用該耳戴式結構而達成,以及該等電極可分別連接至位於該二殼體之中的電路。另外較佳地是,根據本創作的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亦可包括一電極定位元件,以用以定位電極設置位置。
本案將可由以下的實施例說明而得到充分瞭解,使得熟習本技藝之人士可以據以完成之,然本案之實施並非可由下列實施例而被限制其實施型態。
本創作係相關於一種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其能提升腦電檢測時配置檢測裝置以及電極的方便性,以讓腦電檢測擺脫以往繁複、不方便的檢測程序,進而提升使用者對於腦電檢測的接收度。
正如前述已知,一直以來,由於腦電檢測的設置程序相當繁複,再加上一般不是需要自頭連接很長的線到外部的機器,而讓使用者失去移動性,就是要背負機器在胸前、或腰間,因此,通常,腦電檢測都被歸類為較不易測量、較困難執行的生理檢測。而本創作就是希望能夠打破如此的現況,提供一種新穎的配置方式,以讓腦電檢測能夠更符合人體的使用習慣,進而簡化腦電檢測的操作程序。
第2A~2B圖即分別顯示根據本創作之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的二種可能使用情形,如圖所示,本創作之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的主機殼體20是掛設於使用者的耳朵12之上,因此,主機殼體20上會設置有一耳戴結構10,以作為設置於耳朵12上的媒介。在此,基於下列的原因,本創作選擇了耳朵作為固定主機的位置:
1. 既然腦電檢測就是必須要將電極設置於受測者的頭部,因此,將主機設置在最接近頭部的位置自然是最好的選擇,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將電極線的長度縮至最短,當電極線僅環繞於頭部周圍時,使用者的移動性、方便性等也都能大幅獲得提升及改進,而且,製作成本也同樣能有所降低,更重要的是,身體其他部分的移動不易拉扯到電極線,更加確保了檢測的正確性。
2. 基於人類的耳朵適合掛置物體於其上的原則,而且,已有許多的電子產品,如MP3播放器、藍牙耳機等皆利用此種方式進行設置,因此,一般大眾對於設置於耳朵上的模式已相當熟悉、也有很大的接受度,故使用者能夠很自然的接受並使用如此的產品形式。
3. 腦電檢測一直以來多會使用耳朵附近,例如,耳垂、耳廓後的乳突骨(mastoid)等,的位置作為電極的設置點,因此,當主機利用耳戴結構進行固定時,耳戴結構將能夠同時結合電極的取樣點,如此一來,就等於節省了一些電極線的設置,也等於簡化了腦電電極的設置複雜度。
所以,基於上述的理由,本創作即選擇了耳朵作為固定腦電檢測裝置的位置。
接著,請參閱第3圖,其顯示根據本創作之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的一示意圖。根據本創作的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包括一耳戴式結構10,至少一殼體20,以及測量用的腦電電極30,其中,該耳戴式結構是用以設置於使用者耳朵之上,該殼體20與該耳戴式結構相10連接,以利用該耳戴式結構10而附著於耳朵之上,而且,該殼體20之中包含用以執行腦電檢測的電路,至於該等腦電電極30則是會連接至該殼體20中的腦電檢測電路,以輸入所擷取的腦電訊號。
另請參閱第4A~4C圖,其顯示根據本創作之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的其他可能實施例,在此要說明的是,第4圖所示僅是作為舉例之用,因此,僅列舉一些可能的實施方式,並非作為限制之用。
如圖所示,當腦電檢測裝置實施為耳戴形式時,可以有很多種的實施方式。首先,因應電路的多寡、使用方便性、以及電極線的分佈,該殼體可以實施為單個(如第3A圖所示)、或是二個,因此,殼體可以位在單邊的耳朵之上、雙邊的耳朵之上、或者也可以是不落在耳朵上,而是僅利用耳戴式結構進行固定(如第4B圖所示),另外,耳戴式結構本身也可以採用單邊、或是雙邊的形式,再者,因應主機設置位置的不同,耳戴結構亦可進行變化,例如,當主機分置於兩邊耳朵時,可以有如一般耳機的頭帶式(如第2A圖、第3B圖所示)、後掛式(如第A圖以及第4B圖所示)、或是耳掛式(如第2B圖、第3A圖、以及第4C圖所示)的形式,而當只有一個主機時,則能夠實施為利用單邊耳朵、或是雙邊耳朵進行固定,也能將機器設置在腦後(如第4B圖所示)等。因此,只要是藉由耳朵進行固定的形式皆屬本創作的範圍,並無任何限制。在此,要說明的是,當實施為多個殼體時,多個殼體之間必須達成電連接,且所測得的腦電檢測訊號間需有共同的接地點,如此才能進行分析。
接著,有關本創作之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的內部電路設置方面,如第5圖所示,則是會包括一腦電檢測電路22以及一RF模組24,在此,該腦電檢測電路22之中則是會包括,但不限於,處理器222、類比訊號處理單元224,例如,濾波器、放大器,以及類比/數位轉換單元226,由於已為此領域之人所熟知,因此,不多加贅述。
而本創作的另一個特點則是在於,該殼體20之中包括有一RF模組24,以進行無線傳輸。會進行如此之配置方式的原因是,既然本創作的中心主旨就是在於降低使用複雜性、減少電極線的不便以及拉扯、以及增加使用者可移動性,因此,省略耳戴式裝置與監控裝置之間的連接線自然是相當重要的一個設置,所以,在該腦電檢測電路22外增設一RF模組24,作為與外部進行無線溝通的介面,也達到讓使用者自由移動的目的,再加上,即時監控一直以來都是腦電檢測領域中相當重要的實施方式,因此,採用RF模組更可讓即時監控不會因增加了移動性而被犧牲,而且,藉由RF模組維持兩者間的連線,也讓外部監控裝置能夠在無線的情形下對使用者身上的檢測裝置進行控制、參數設定等各種相關的操作,亦即,兩者間可以進行雙向的無線溝通。至於設置於身上之裝置與放置於外部之監控裝置間的電路要如何切割,則是沒有一定的限制,不過,基本上,電極所擷取的生理訊號通常會先經過數位化的程序才能進行無線傳遞。
再者,雖然根據本創作的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具備有RF無線傳輸模組,不過,其亦能包括一記憶體(未顯示),以在無線傳輸之外提供另外的選擇。舉例而言,若所實施之檢測需要長時間紀錄病患之腦部活動時,則記憶體就能作為儲存訊號之用,以於檢測完成之後進行分析,或者,該記憶體也可以作為無線傳輸之前的一緩衝儲存,以於使用者脫離無線傳輸範圍時,暫時地儲存檢測資訊,且在使用者重回傳輸範圍後再行傳輸資訊,又或者,也可以作為無線即時傳輸的備份之用,以避免傳輸的疏漏等,以為整個檢測過程提供一定的幫助。而為了讀取記憶體中所儲存的資訊,則該腦電檢測裝置就必須具備有將記憶體中之資料對外傳輸的傳輸介面,舉例而言,除了可以利用原本即具有的RF無線傳輸介面之外,尚能另外具備有線的傳輸介面,例如,USB、1394等傳輸界面,當然,該記憶體也可實施為可卸除的形式,如此一來,只需將該記憶體取出即可讀取其中的資料。
當然,當殼體數量實施為二個以上時,位於殼體中該腦電檢測電路的配置,就可以有不同的選擇。舉例而言,如第6圖所示,其顯示具有二殼體20時,該腦電檢測電路的一些配置情形,如第6A圖所示,二殼體20中皆具有處理器222以及類比/數位轉換電路226,該二殼體20等於是二可相互溝通的次主機,而二殼體間的電連接則是會提供二處理器222間的溝通及數位訊號交換,在此實施例中,雙邊殼體皆可連接出電極30,不過,如上所述,接地電極通常是相連的,至於其他電極要自哪個殼體拉出則是可以根據不同的檢測模式而有所變化;第6B圖顯示單邊殼體20具有處理器222、雙邊具有A/D轉換器226的情形,在此情形下,具有處理器的殼體20將可以透過兩者間的電連接而對另外的殼體20進行數位控制;第6C圖則是顯示單邊之殼體20實施為類似集線器(Hub)的功能,其中,某些相近的電極30與其連接,然後再由其將訊號傳輸至另一邊具有A/D轉換器226及處理器222的殼體20進行後續的處理,在此情形下,訊號可以直接以類比形式而自集線器殼體傳輸至具處理器的殼體後,再繼續相關的訊號數位化、訊號處理等程序,舉例而言,腦電檢測時由於電極數量眾多,因此就可以利用此種方式,先收集類比腦電訊號,再將其傳送至A/D轉換器進行類比/數位轉換。
當然,上述僅是作為舉例之用,電路的配置亦可以有不同的選擇,而且,殼體的數量也可以多於二個,例如,可以使用三個殼體,且以其中一個殼體作為容置電池之用,如此就可以使電池體積較不受限。
至於電極的數量以及配置方面,則是可以依照用途的不同而有所改變,若是腦電的檢測是用於一般常見的腦電檢測,則可以是16通道、32通道、64通道等,或者,若僅是用於搭配性的腦波檢測,亦即,只需得知腦波的概略變化,例如,睡眠檢測時的腦波測量就只需C3、C4、O1、O2加上A1、A2即可,因此,所配置之電極的數量完全沒有任何的限制,主要是以應用領域作為依據。
另外,有關先前已提及之與該耳戴式結構相結合之電極的部分,其可以是作為參考電極的A1,A2,或者,也可以是設置於耳朵上(整個耳朵都可為取樣點)、或是附近的取樣點,例如,耳廓後的乳突骨(mastoid)處等,如此一來,只要設置完成該耳戴式結構就等於同時完成該電極之配置,相當方便,因此,利用該耳戴式結構作為取樣點的想法並不受限於特定的位置,而且,若再配合上該耳戴式結構可產生的構型差異,則與其結合之電極在設置上將可以有更多的變化,完全可依需要而進行改變。
至於在電極連接線的部分,如第7圖所示,除了可以如傳統方式地一個電極連接一條線至殼體外,也可以有不同的變化,例如,可以從殼體20中先連接出整束的多條電極,等到達電極設置位置時再一個電極一個電極的分離出來(如第7A圖以及第2圖所示),或是,可以藉由兩個殼體20間的頭帶式耳戴結構10而設置電極線,再由頭帶中拉出分別的電極線至設置位置,且在該頭帶的下方亦可設置電極(如第7B圖所示),這些都是可以實施的方式,但並不受限,其中,特別地是,亦可以利用軟性PCB進行跑線,如此一來,就可能可以在同一塊軟性PCB 40上搭載多個電極的線路,如第8圖所示,等到達電極設置位置處時,再分開為多條只承載單個電極線路的軟板,在此,使用軟板的最大優點就是輕巧,而且,若再加上軟板構型上的變化(如第8圖所示的彎曲形狀),則甚至可以利用軟板材質的特性而達到伸縮的效果,進而突破連接線長度的限制,此外,利用軟板同時承載多條電極線之形式,其同時能提供的優點是,因為電極線彼此間的距離固定,不會因移動、晃動而改變,因此,因電極線所產生的干擾能夠降至相當的低,將可更有利於檢測的進行。不過,同樣地,本創作對於電極連接線的形式並無一定的限制,可以是任何能夠方便使用、符合成本的形式。
又舉例而言,該等電極尚可以利用電極定位元件50而作為設置位置的依據,以讓電極設置更為簡單、正確。如第9圖所示,當實施為頭帶式的耳戴腦電檢測裝置時,就可以利用設置於頭頂的頭帶而定位出正中央的Cz位置以及T3,C3,C4,T4,而藉由在Cz位置上設置與其相互垂直的另一帶體,就可以定位出Fz與Pz,以及Fp1,Fp2,O1,O2,在此情形下,可以實施為電極線集結於帶體之中,且帶體為可調整長度,如此,只要使用者設置好兩側的殼體,並將Cz的位置確定於頭頂正中央,就等於確定了其他電極的位置,之後,再由T3,C3,C4,T4延伸出其他的電極(例如,可以限制延伸的長度而確保位置的正確性等),就可以得到F7,F3,F4,F8以及T5,P3,P4,T6的位置。當然,第9圖所示僅是其中一種電極定位元件的實施方式,不受限於此,例如,也可以是,該電極定位元件僅單純地提供電極的設置位置,而不與電極相結合,亦即,當電極定位元件與雙邊的殼體相結合而確定使用者的頭部大小之後,就直接確定所有電極的位置,而使用者再根據該電極定位元件所指示的位置而設置由殼體所拉出的電極即可。
另外,在有關電極的設置方面,根據本創作的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也提供阻抗檢測(impedance check)的功能,以幫助使用者確認設置位置的正確與否。
因此,根據本創作,腦電檢測的程序以及操作變得更為容易,因此,將可促使腦電檢測獲得更廣泛的應用,例如,可應用於生理回饋(biofeedback),腦力訓練,檢測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例如,ERP P300)等,以讓更多人能夠受益。
綜上所述,根據本創作的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其利用最接近頭部的耳朵作為依附裝置的依據,不僅能夠有效降低電極連接線的長度及設置複雜度,達到降低成本及減輕電極線干擾的目的,亦能提供使用者符合一般使用習慣的配置模式,例如,一般配戴耳機的模式,完全不會增加使用負擔,再加上所配備之可提供使用者高度移動性以及提供監控者即時監控功能的RF無線傳輸模組,以及可儲存所有訊號以利事後分析的記憶體,因此,本創作採用耳戴形式的腦電檢測裝置不但可以降低檢測干擾,提高檢測的正確性,也提供監控者更方便的操作模式,更能增加使用者的使用意願,以使腦電檢測的接收度以及應用範圍皆獲提升。
縱使本創作已由上述之實施例詳細敘述而可由熟悉本技藝之人士任施匠思而為諸般修飾,然皆不脫如附申請專利範圍所欲保護者。
10...耳戴式結構
12...耳朵
20...殼體
22...腦電檢測電路
222...處理器
224...類比訊號處理單元
226...類比/數位轉換單元
24...RF模組
30...電極
40...軟性PCB
50...電極定位元件
第1圖:其顯示腦電檢測所常用之10-20腦波電極配置法的示意圖;
第2A~2B圖:其顯示根據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的使用情形示意圖;
第3A~3B圖:其顯示根據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的外觀結構示意圖;
第4A~4C圖:其顯示根據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之可實施結構示意圖;
第5圖:其顯示根據本創作之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的電路結構示意圖;
第6A~6C圖:其顯示根據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的電路結構示意圖;
第7A~7B圖:其顯示根據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的電極配置示意圖;
第8圖:其顯示根據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電極結構的示意圖;以及
第9圖:其顯示根據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電極定位元件的實施示意圖。
10...耳戴式結構
20...殼體
30...電極
Claims (15)
- 一種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包括:複數個電極,設置於使用者頭部上,以擷取腦電訊號;以及至少一殼體,其中包括:一腦電檢測電路,設置於該殼體之中,並與該等電極相連接,以取得腦電訊號,並對該腦電訊號進行處理,其中,該腦電檢測電路包括:一處理器;一類比訊號處理單元;一類比/數位訊號轉換單元;以及一記憶體;以及一RF模組,以對外進行一無線傳輸,其中,該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更包括一與該殼體相結合的耳戴式結構,其可於進行腦電檢測時與使用者的耳朵相結合,以使該殼體可藉由耳朵而作為設置、固定的媒介,並使該殼體落在使用者的頸部以上;以及於腦電檢測期間,腦電訊號被儲存在該記憶體中,且同時間,藉由該處理器驅動該RF模組,該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可將已數位化的該腦電訊號無線地傳輸至一外部裝置,並與該外部裝置達成一雙向溝通,以進行即時監控。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其中,該耳戴式結構係與至少一電極相結合。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其中,該與耳戴式結構相結合之電極係設置於耳朵之上。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其中,該與耳戴式結構相結合之電極係設置於耳廓後的乳突骨(mastoid)處。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其中,該與耳戴式結構相結合之電極係為一參考電極。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其中,該外部裝置係用以對該腦電訊號進行監看、分析、及/或儲存。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其中,該外部裝置係透過該RF模組而對該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進行設定。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其中,該記憶體係為一可卸除式記憶體。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其中,該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更包括一溝通介面,以與該外部裝置進行溝通。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其中,該溝通介面係為一有線溝通介面。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其中,該殼體係實施為二個。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其中,該電路係分散設置於該二殼體之中,並彼此相互電連接。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其中,該二殼體係利用該耳戴式結構而相互電連接。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其中,該等電極係分別連接至位於該二殼體之中的電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其更包括一電極定位元件,以用以定位電極設置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0213383U TWM454825U (zh) | 2008-02-05 | 2008-02-05 | 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0213383U TWM454825U (zh) | 2008-02-05 | 2008-02-05 | 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454825U true TWM454825U (zh) | 2013-06-11 |
Family
ID=49030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0213383U TWM454825U (zh) | 2008-02-05 | 2008-02-05 | 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45482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55456B (zh) * | 2014-12-25 | 2019-04-01 | 陳湧麟 | 耳戴式顯示器 |
TWI661808B (zh) * | 2018-03-23 | 2019-06-11 |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 生理偵測系統、方法及其穿戴式裝置 |
-
2008
- 2008-02-05 TW TW100213383U patent/TWM454825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55456B (zh) * | 2014-12-25 | 2019-04-01 | 陳湧麟 | 耳戴式顯示器 |
TWI661808B (zh) * | 2018-03-23 | 2019-06-11 |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 生理偵測系統、方法及其穿戴式裝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02418B (zh) | 耳戴式脑电检测装置 | |
US20210212564A1 (en) | Head Harness & Wireless EEG Monitoring System | |
US20180242916A1 (en) | Electroencephalogram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of the same | |
JP2013508120A5 (zh) | ||
US20070112277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measurement and monitoring of bioelectric signal patterns | |
RU2743026C2 (ru) | Система наблюдения сердечной активности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датчиков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го потенциала | |
US20130035578A1 (en) | Portable Brain Activity Monitor and Method | |
US20220015703A1 (en) | Modular auricular sensing system | |
WO2017206461A1 (zh) | 一种耳机式心电监护器 | |
CN210019326U (zh) | 入耳式脑电采集装置 | |
JP7260565B2 (ja) | 可搬型脳波計 | |
US20180103858A1 (en) | Earbud electrocardiogram monitor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 |
RU197891U1 (ru) | Датчик сердечной активности, интегрированный с носимыми аксессуарами | |
TWM454825U (zh) | 耳戴式腦電檢測裝置 | |
WO2019225244A1 (ja) | 生体信号取得用電極、生体信号取得用電極対及び生体信号測定システム | |
KR20180009689A (ko) | 뇌 전체부위로 측정부위 조절이 용이한 2채널 뇌파 측정 장치 | |
WO2017135848A1 (en) | Heart activity monitor integrated with wired headphones | |
EP3723597B1 (en) | An ecg device | |
CN205903268U (zh) | 一种头戴式电子听诊器 | |
TW200934444A (en) | Ear wearing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measuring device | |
US20240252088A1 (en) | Handheld electroencephalography device | |
CN219613834U (zh) | 一种便携式睡眠监测仪 | |
CN118633944A (zh) | 脑电信号采集装置、耳机及电子设备 | |
CN114727190A (zh) | 一种通过app数据分析进行健康监测保护的骨传导耳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K4K |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