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52529U - 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 - Google Patents

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52529U
TWM452529U TW101213089U TW101213089U TWM452529U TW M452529 U TWM452529 U TW M452529U TW 101213089 U TW101213089 U TW 101213089U TW 101213089 U TW101213089 U TW 101213089U TW M452529 U TWM452529 U TW M45252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balance management
management device
composite voltage
management circu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130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Wei Xie
Original Assignee
Phoenix Silicon In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oenix Silicon Int Corp filed Critical Phoenix Silicon Int Corp
Priority to TW1012130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52529U/zh
Publication of TWM4525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52529U/zh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電壓平衡管理裝置,特別是有關一種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
在現行蓄能模組,例如電池組的平衡技術可應用於充電過程、放電過程以及閒置狀態中,大致上可分為主動式平衡管理及被動式平衡管理兩種。
在主動式平衡管理電路係利用電感或變壓器等能量轉換裝置,將一或多個電池單元的能量轉移到其他電池單元中,然而因主動式平衡高壓應用受限的缺點,因此當蓄能模組串接電壓過高時會降低電壓平衡管理裝置之效率,進而影響蓄能組使用壽命。
在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係將具有較高能量之蓄能單元中多餘能量透過並聯耗能元件而直接消耗,因此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過程中所產生之熱能也會影響電池組的使用壽命並降低系统之效率。
由於被動式平衡效能較差,在傳統的被動式平衡管理方法所常見的蓄能模組管理系統中,蓄能模組中的每個蓄能單元都透過一個開關連接至負載電阻,在這樣的被動電路裡,可個別選定蓄能單元進行放電。但此方法僅適用於充電模式,以抑制電力最強的蓄能單元電壓上升。為了限制耗散的功率,若是使用在100mA區域的小電流,將會導致平衡時間長達數小時之久。
有鑑於此,針對上述產生之問題,可知在現行技術當中急須要一種可進行整合之平衡管理裝置,本創作人為此進行研究與分析,開發出一種複 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得以改善以上所述之缺失。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針對蓄能模組標準模組應用,以複合使用主動式平衡管理電路及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本創作可針對被動式平衡效能較差,主動式平衡高壓應用受限的缺點,將得以一併改善,本創作之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在使用時,可確保蓄能模組之電壓平衡效果更佳,其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在蓄能模組高壓串接時,因採用釋放電能管理機制,因此蓄能模組不會因為電壓過高而受影響,蓄能單元內則為低壓並使用主動式之平衡電池管理機制、線圈感應管理機制或線性平衡管理機制或其組合,以加速蓄能單元之間的平衡效果,因此本創作之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可同時間執行主動式與被動式平衡動作,以縮短平衡所需時間,且亦可視蓄能組應用範圍可決定是否加裝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
本創作之又一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採用控制器區域網路(CAN BUS)之通訊界面,其通訊訊息有分優先次序、訊息可多重發送、資料確保一致性及訊息干擾少之優勢,故本創作以電腦訊號連結控制器區域網路,以進行收集每一蓄能組之電壓值,可以由電腦直接下達指令或參數進行控制主動式平衡管理電路及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並以保持裝置的穩定性。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可在蓄能組上新增電性接點,以電性連接耗能元件,另在蓄能組中的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可設置於拆卸式電路板上,以提供實施人自行選擇是否加裝被動 式平衡管理電路以及選擇如何搭配耗能元件之實施態樣。
本創作之再一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藉由直流轉直流轉換器之技術展現,可傳輸蓄能組之電勢能至其他地方上。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其包含有複數蓄能組,該蓄能組之間相互串接,每一蓄能組至少包括蓄能模組,並具有複數蓄能單元,且蓄能單元相互串接,微控制器係電性連接該蓄能單元,以監控每一蓄能單元之電壓值,使用主動式平衡管理電路電性連接微控制器,以進行管理及平衡每一蓄能單元之電壓值,並使用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電性連接微控制器,以進行管理及平衡每一蓄能模組之電壓值。
底下藉由具體實施例配合所附的圖式詳加說明,當更容易瞭解本創作之目的、技術內容、特點及其所達成之功效。
關於本創作之實施方式及其所欲解決之問題、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及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在搭配參考圖式之詳細說明中,得以一一呈現。
本創作係為一種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針對蓄能模組標準模組應用,複合使用主動式平衡管理電路及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本創作可針對被動式平衡效能較差,主動式平衡高壓應用受限的缺點,將得以一併改善。
關於本創作之實施方式,首先請一併參閱第1圖及第2圖說明本創作之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電路圖及本創作新增電性接點之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電路圖。如圖所示,本創作係為一種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10包含有複數蓄能組12,蓄能組12彼此相互串接,其中每一個蓄能組12包含蓄能模組14,且每一蓄能模組14具有複數個蓄能單元16(如電芯), 此些蓄能單元16彼此相互串接,微控制器18電性連接蓄能單元16,以監控每一蓄能單元16之電壓值。
主動式平衡管理電路20電性連接微控制器18,利用每一個蓄能單元16之節點電壓值進行管理及平衡每一個蓄能單元16之電壓值,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22電性連接微控制器18,並依據每一個蓄能單元16之節點電壓值以計算出每一個蓄能模組14之總電壓值以進行管理及平衡每一個蓄能模組14之電壓值。
第3圖及第4圖以說明本創作之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結構示意圖及結構分解圖(同時參閱第1圖輔助),本創作於此為求使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明確瞭解本創作之技術特徵,於圖式中列舉一個蓄能組12做為說明,然而依據實際負載之需求,本創作可使蓄能組12相互串接,以得到較高的電壓值;如圖所示,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10更包括上蓋34及外罩殼體36,其中外罩殼體36具有容置槽38,上蓋34環設於外罩殼體36上,容置槽38可容納蓄能模組14,其中微控制器18、主動式平衡管理電路20及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22可分別設置於上蓋34上,或是可將微控制器18、主動式平衡管理電路20及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22模組化至印刷電路板40上,最後再將印刷電路板40設置於上蓋34上。
參閱第5圖,以說明本創作利用直流轉直流轉換器作為耗能元件示意圖(同時參閱如第2圖及第3圖輔助)。本創作於此一併對電源供應單元24及耗能元件30的實施態樣做一說明;本創作可使用單一蓄能模組14電性連接電源供應單元24,使電源供應單元24可對蓄能模組14進行充電,而此電源供應單元24可藉由電源供應器提供,蓄能模組14則可透過電性接 點28電性連接至少一負載26以用來做功,消耗蓄能模組14之電勢能。
針對負載26所需的電壓值不同的情況,本創作可使用多個蓄能模組14加以串接,再以電源供應單元24對多個蓄能模組14進行充電,同樣地,使多個蓄能模組14電性連接至少一負載26以用來做功,消耗蓄能模組14之電勢能,而圖式當中的電源供應單元24及負載26是可依據實際情況選擇使用,因此電性連接之連接線以虛線表示。
承前文所述,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22電性連接至少一耗能元件30,耗能元件30之實施態樣可以是發光元件44、風扇46、直流轉直流轉換器48或電阻49或其組合,並設置於上蓋34上,其中發光元件44之實施態樣上可以是發光二極體、燈泡或螢光燈,在直流轉直流轉換器48之實施態樣上可以是一變壓器,而在電阻49之實施態樣可以是一散熱片。
惟耗能元件30若是以直流轉直流轉換器48做為實施態樣,且在於本創作使用有複數個蓄能組12的情況下,則使每一個直流轉直流轉換器48相互並聯,以對蓄能模組14之電壓值做升壓;本創作以第5圖所舉例四組蓄能組12之技術內容,且在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10加載負載26及移除負載26的兩種情況進行假設,假設每一蓄能模組14之電壓值皆可穩定輸出一額定電壓,且在額定電壓低於設定值的情況下(其中設定值係為使用者自行設定),微控制器18透過開關27使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22與直流轉直流轉換器48之間呈現斷路,此時直流轉直流轉換器48不作動;反之,若是在額定電壓高於設定值的情況下,則微控制器18透過開關27使高於設定值之蓄能模組14分別對應短路直流轉直流轉換器48,此時直流轉直流轉換器48除了本身可做為耗能元件30之外,更可一併提高四組蓄能 模組14額定電壓約四倍之電壓值,依據使用需求上的不同,本創作可使每一個直流轉直流轉換器48輸出額定電壓約四倍之電壓值至負載26上,若是在直流轉直流轉換器48不考慮電性連接負載26上的情況下,則每一個直流轉直流轉換器48皆可產生額定電壓約四倍之電壓值,以用於提升全數蓄能模組14的總電壓,因此在此情況之下,其實質效益等同於用以充電全數蓄能模組14。
惟在蓄能模組14之間產生不同電壓值,例如一個蓄能模組14產生高於平均值或設定值之電壓值,且其餘的蓄能模組14皆產生低於平均值或設定值之電壓值的情況下,則微控制器18監控蓄能模組14之電壓值是否高於平均值或設定值,並且透過開關27使高於平均值或設定值之蓄能模組14與直流轉直流轉換器48短路,並且針對高於平均值或設定值的蓄能模組14的額定電壓做約四倍升壓,在每一個直流轉直流轉換器48相互並聯的關係之下,可將具高電位之蓄能模組14之電勢能以定電壓的方式輸出約四倍額定電壓回授至全數低於平均值或設定值的的蓄能模組14上,因此,每一個蓄能模組14仍得以保持平衡,而若是在此全數的蓄能模組14正在放電使用中的情況之下,蓄能模組14上的電勢能得以輸出至負載26。
當本創作若是改以六個蓄能組12或八個蓄能組12甚至更多蓄能組12做為實施態樣時,其直流轉直流轉換器48可針對蓄能模組14升壓至約六倍、八倍或以上的電壓值,而此技術手段與前述實例之四組蓄能組12相同,故不再贅述。
此外,直流轉直流轉換器48亦可轉換蓄能模組14之電勢能至其他電氣用品上,如前所述之在一個蓄能模組14產生高於平均值或設定值之電壓 值,且其餘的蓄能模組14皆產生低於平均值或設定值之電壓值的情況下,直流轉直流轉換器48可針對高於平均值或設定值之電壓值的蓄能模組14之電勢能釋放至其他電氣用品上,以保持平衡蓄能組12之間的電壓值。
參閱第6圖以說明本創作利用控制器區域網路連結蓄能組示意圖(同時參閱第3圖輔助)。如圖所示,控制器區域網路50因訊息有分優先次序、訊息可多重發送、資料確保一致性及訊息干擾少之優勢,故本創作利用一控制器區域網路50,相互訊號連接每一個蓄能組12,並於上蓋34上設置傳輸介面51利用控制器區域網路50訊號連接電腦52,因此電腦52可利用控制器區域網路50,以進行收集每一蓄能模組14及蓄能單元16之電壓值,或是可由電腦透過控制器區域網路50,以下達指令或參數進行控制主動式平衡管理電路20及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22,當完成收集電壓值、下達指令或參數設定時,即可移除電腦52及控制器區域網路50的連接。
如第3圖所示,本創作在實施耗能元件30製作過程上的為求便利與多樣性,可在蓄能組12上直接新增電性接點53,以電性連接耗能元件30,且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22可設置在拆卸式電路板上,因此能提供實施人自行選擇是否加裝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22以及選擇如何搭配耗能元件30之實施態樣。
第7圖及第8圖說明本創作之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之主動式平衡管理流程圖及被動式平衡管理流程圖(同時參閱第2圖輔助)。如第7圖所示之步驟S10,主動式平衡管理電路20可根據平衡蓄能單元管理機制、線圈感應管理機制或線性平衡管理機制或其組合,透過微控制器18以進行管理及監控每一蓄能單元16之電壓值,接續進入步驟S12,微控制器18監控 每一蓄能單元16之電壓值是否離群,若否,則程序返回步驟S10,若是,則進入步驟S14,主動式平衡管理電路20將每一具高電位之蓄能單元16的電勢能轉移至每一具低電位之蓄能單元16,以使蓄能單元16各節電壓保持一致,並程序返回步驟S10。其中平衡轉移所需之過程時間則可開放給使用者自行設定。
如第2圖及第8圖所示,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10係以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22進行管理蓄能模組14之間的電壓值,如第8圖所示之步驟S20,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22根據釋放電能管理機制,透過微控制器18以進行管理及監控每一蓄能模組14之電壓值,接續如步驟S22,微控制器18監控蓄能模組14之電壓值是否高於平均值或設定值,若否,則程序返回步驟S20,若是,則進入步驟S24,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22進行將具高電位之蓄能模組14之電勢能回授至其他蓄能模組14上,或是將每一具高電位之蓄能模組14之電勢能釋放至耗能元件30,以使蓄能模組14之各模組電壓保持一致,並且程序返回步驟S20。其中釋放電能管理機制之平均值或設定值可開放給使用者自行設定。
如上所述,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10係以主動式平衡管理電路20進行管理及監控蓄能模組14內中的蓄能單元16之電壓值,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22則是進行管理及監控蓄能模組14之間的電壓值,而主動式平衡管理電路20及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22可為個別獨立運作之管理電路,兩者之間並不相互干擾。
依據以上所揭示之技術內容,可知主動式平衡管理電路20及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22雖然係為個別獨立運作之管理電路,惟本創作所揭示之被動 式平衡管理電路22亦可協同主動式平衡管理電路20,以進行管理及平衡每一個蓄能模組14之電壓值。
因此,本創作之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10在使用時,可確保蓄能模組14之電壓平衡效果更佳,其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22在蓄能模組14高壓串接時,因採用釋放電能管理機制,因此蓄能模組14不會因為電壓過高而受影響,蓄能單元16內則為低壓並使用主動式平衡管理電路20之平衡電池管理機制、線圈感應管理機制或線性平衡管理機制或其組合以加速蓄能單元16之間的平衡效果,因此本創作之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10可同時間執行主動式與被動式平衡動作以縮短平衡所需時間,並且亦可視蓄能組12應用範圍可決定是否加裝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20。
參閱第9圖、第10圖、第11圖、第12圖及第13圖以說明本創作之動力泵(Power Pump)電池平衡技術基本電路圖、第一動作原理示意圖、第一動作原理等效電路圖、第二動作原理示意圖及第二動作原理等效電路圖,本創作於此所採用之平衡蓄能單元管理機制係為德州儀器公司所開發之動力泵電池平衡技術,如圖所示,動力泵電池平衡技術所採用之元件係有電容C、電感L、電阻R、高態動作電晶體Q1及低態動作電晶體Q2,而高態動作電晶體Q1係為N型電晶體,低態動作電晶體Q2係為P型電晶體,其中本創作於此圖式中列舉第一蓄能單元54及第二蓄能單元56做為說明,然而本創作可依據使用需求的不同而增設蓄能單元16之數量,如第9圖所示,動力泵電池平衡技術動作原理說明如下(由第二蓄能單元56第二電壓V2至第一蓄能單元54電壓第一電壓V1):(1)假設第二蓄能單元56第二電壓V2大於第一蓄能單元54第一電壓V1; (2)此時低態動作電晶體Q2閘極G對低電位之第一蓄能單元54,低態動作電晶體Q2導通;(3)第二蓄能單元56對電感L產生電流I以進行儲能;(4)此時電感L電壓方向左方為負右方為正;(5)第一動作原理等效電路圖如第10圖以及11圖所示,其中第11圖中的Q2RDS-ON 為低態動作電晶體Q2的導通電阻。
如第12圖所示,動力泵電池平衡技術第二動作原理說明如下:(1)上述低態動作電晶體Q2截止(此時電感L已有儲能);(2)電感L因愣次定律,電感L電流I方向不變;(3)電感L內能量會經由高態動作電晶體Q1釋放並對第一蓄能單元54電壓V1充電;(4)第二動作原理等效電路圖如下如第13圖所示,其中第13圖中的Q1BODY-DIODE 為高態動作電晶體Q1的導通電阻。
再次一併參閱第10圖及第12圖,動力泵電池平衡技術動作原理(由第一蓄能單元54第一電壓V1至第二蓄能單元56第二電壓V2)(1)若第一蓄能單元54第一電壓V1大於第二蓄能單元56第二電壓V2則動作原理與第9圖相同,惟程序相反;(2)先導通高態動作電晶體Q1使第一蓄能單元54第一電壓V1對電感L儲能;(3)進行截止高態動作電晶體Q1;(4)電感L因愣次定律,電感L電流I方向不變;(5)電感L內能量會經由低態動作電晶體Q2釋放並對第二蓄能單元56充電。
參閱第14圖及第15圖以說明本創作之線圈感應管理機制示意圖及蓄能單元放電模式示意圖(同時參閱第1圖輔助)。本創作於第14圖及第15圖式中,列舉為6個蓄能單元16做為說明,其中6個蓄能單元16產生一次側電流I P 以對一次側線圈58充電,其中每一個蓄能單元16分別各自對應二次側線圈之第一開關60、第二開關62、第三開關64、第四開關66、第五開關68及第六開關70,接著如第15圖所示,當微控制器18監控每一蓄能單元16之電壓值時,主動式平衡管理電路20發現第二開關62所屬之蓄能單元16容量較低,因此將6個蓄能單元16的總電壓開始對第二開關62的二次側線圈產生二次側電流I s 以進行充電,再使第二開關62所屬之蓄能單元16與所屬之二次側線圈彼此之間產生閉迴路,使用二次側線圈對第二開關62所屬之蓄能單元16作充電動作,以達到各節蓄能單元16平衡狀況。
參閱第16圖以說明本創作之線性平衡管理機制電路圖,本創作所採用線性平衡管理機制之方式為電容CE1 、CE2 及CE3 的充放電技術,如圖所示,本創作列舉四個蓄能單元16為例做為電路基本結構說明,其中電路上之蓄能單元16有個別所屬之第一三段式開關72、第二三段式開關74、第三三段式開關76及第四三段式開關78,主動式平衡管理電路20監控蓄能單元16之容量時,發現當第一三段式開關72所屬之蓄能單元16電壓值較第二三段式開關72所屬之蓄能單元16來得高,因此:
(1)當第一三段式開關72和第二三段式開關74都向上時,第一三段式開關72所屬之蓄能單元16會開始向電容CE1 充電。
(2)當第一三段式開關72和第二三段式開關74都向下時,電容CE1 會向第二三段式開關72所屬之蓄能單元16放電。
以上動作即可將高電位蓄能單元16能量搬移至低電位蓄能單元16。
综上所述,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在使用時,為了確保蓄能模組之電壓平衡效果,主動式平衡管理電路及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高壓串接時因採用釋放電能管理機制,因此不會因為電壓過高而受影響,蓄能組內為低壓並使用平衡電池管理機制、線圈感應管理機制或線性平衡管理機制或其組合,更可加速蓄能組之間的平衡效果。
惟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藉由實施例說明本創作之特點,其目的在使熟習該技術者能暸解本創作之內容並據以實施,並非用以侷限本創作實施之範圍。舉凡運用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構造、形狀、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及修飾,皆應包括於本創作申請專利之範圍內。
10‧‧‧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
12‧‧‧蓄能組
14‧‧‧蓄能模組
16‧‧‧蓄能單元
18‧‧‧微控制器
20‧‧‧主動式平衡管理電路
22‧‧‧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
24‧‧‧電源供應單元
26‧‧‧負載
27‧‧‧開關
28‧‧‧電性接點
30‧‧‧耗能元件
34‧‧‧上蓋
36‧‧‧外罩殼體
38‧‧‧容置槽
40‧‧‧印刷電路板
42‧‧‧散熱片
44‧‧‧發光元件
46‧‧‧風扇
48‧‧‧直流轉直流轉換器
49‧‧‧電阻
50‧‧‧控制器區域網路
51‧‧‧傳輸介面
52‧‧‧電腦
53‧‧‧電性接點
54‧‧‧第一蓄能單元
56‧‧‧第二蓄能單元
58‧‧‧一次側線圈
60‧‧‧第一開關
62‧‧‧第二開關
64‧‧‧第三開關
66‧‧‧第四開關
68‧‧‧第五開關
70‧‧‧第六開關
72‧‧‧第一三段式開關
74‧‧‧第二三段式開關
76‧‧‧第三三段式開關
78‧‧‧第四三段式開關
Q1‧‧‧高態動作電晶體
Q2‧‧‧低態動作電晶體
C‧‧‧電容
L‧‧‧電感
R‧‧‧電阻
G‧‧‧閘極
I‧‧‧電流
V1‧‧‧第一電壓
V2‧‧‧第二電壓
Q2RDS-ON ‧‧‧低態動作電晶體Q2的導通電阻
Q1BODY-DIODE ‧‧‧高態動作電晶體Q1的導通電阻
I P ‧‧‧一次側電流
I s ‧‧‧二次側電流
CE1 ‧‧‧電容
CE2 ‧‧‧電容
CE3 ‧‧‧電容
第1圖係為本創作之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電路圖。
第2圖係為本創作新增電性接點之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電路圖。
第3圖係為本創作之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結構示意圖。
第4圖係為本創作之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結構分解圖。
第5圖係為本創作利用直流轉直流轉換器作為耗能元件示意圖。
第6圖係為本創作利用控制器區域網路連結蓄能組示意圖。
第7圖係為本創作之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之主動式平衡管理流程圖。
第8圖係為本創作之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之被動式平衡管理流程圖。
第9圖係為本創作之動力泵電池平衡技術基本電路圖。
第10圖係為本創作之動力泵電池平衡技術第一動作原理示意圖。
第11圖係為本創作之動力泵電池平衡技術第一動作原理等效電路圖。
第12圖係為本創作之動力泵電池平衡技術第二動作原理示意圖。
第13圖係為本創作之動力泵電池平衡技術第二動作原理等效電路圖。
第14圖係為本創作之線圈感應管理機制示意圖。
第15圖係為本創作之蓄能單元放電模式示意圖。
第16圖係為本創作之線性平衡管理機制電路圖。
10‧‧‧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
12‧‧‧蓄能組
14‧‧‧蓄能模組
16‧‧‧蓄能單元
18‧‧‧微控制器
20‧‧‧主動式平衡管理電路
22‧‧‧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

Claims (15)

  1. 一種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至少包括:複數蓄能組,該等蓄能組相互串接,每一該蓄能組包括:一蓄能模組,具有複數蓄能單元,且該等蓄能單元相互串接;一微控制器,電性連接該等蓄能單元,以監控每一該蓄能單元之電壓值;一主動式平衡管理電路,電性連接該微控制器,以進行管理及平衡每一該蓄能單元之電壓值;以及一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電性連接該微控制器,以進行管理及平衡每一該蓄能模組之電壓值。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其中該主動式平衡管理電路可進行管理及監控每一該蓄能單元之電壓值,並將每一具高電位之該蓄能單元的電勢能轉移至每一具低電位之該蓄能單元。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其中該蓄能模組係為複數時,該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可進行將具高電位之蓄能模組之電勢能回授至另一蓄能模組上。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其中該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電性連接至少一耗能元件,以釋放具高電位之該蓄能模組之電勢能至該耗能元件上。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其中該耗能元件可為發光元件、風扇、直流轉直流轉換器、電阻或其組合。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其中該蓄能組更包括: 一電性接點,電性連接該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及該耗能元件。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更包括:一控制器區域網路,訊號連接一電腦及訊號連接每一該蓄能組,該電腦可利用該控制器區域網路,以進行收集每一該蓄能組之電壓值。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其中該電腦可利用該控制器區域網路,以下達指令或參數進行控制該主動式平衡管理電路及該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更包括:一傳輸介面,以訊號連接該蓄能組、該控制器區域網路及該電腦。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更包括:一電源供應單元,電性連接該蓄能模組,該電源供應單元可充電該蓄能模組。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其中該電源供應單元係為電源供應器。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其中該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可設置在拆卸式電路板上。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其中該等蓄能單元係為電芯。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其中該微控制器、該主動式平衡管理電路及該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可模組化至印刷電路板。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更包括一上蓋及一外罩殼體,該外罩殼體具有一容置槽,該上蓋環設於該外罩殼體上,該容置槽 可容納該蓄能組,該微控制器、該主動式平衡管理電路及該被動式平衡管理電路可設置於該上蓋上。
TW101213089U 2012-07-06 2012-07-06 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 TWM4525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3089U TWM452529U (zh) 2012-07-06 2012-07-06 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3089U TWM452529U (zh) 2012-07-06 2012-07-06 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52529U true TWM452529U (zh) 2013-05-01

Family

ID=49078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13089U TWM452529U (zh) 2012-07-06 2012-07-06 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525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6851B (zh) * 2018-05-04 2019-07-21 大陸商東莞市高效電控有限公司 最佳化電池平衡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6851B (zh) * 2018-05-04 2019-07-21 大陸商東莞市高效電控有限公司 最佳化電池平衡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04071B2 (en) Power system for multiple power sources
Huang et al. Energy sharing control scheme for state-of-charge balancing of distributed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US9413271B2 (en)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with a DC to DC boost converter
WO2022188471A1 (zh) 一种储能系统、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光伏发电系统
US20120268057A1 (en) Basic unit of lithium-ion battery,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charge/discharge equalizing method thereof
KR102113936B1 (ko) 마찰식 나노 발전기의 에너지 관리 방법, 회로 및 장치
KR101678536B1 (ko) 배터리 온도 제어 시스템과 이를 구비한 전력 저장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1251064B1 (ko) 고승압비 다중입력 양방향 dc-dc 컨버터
US2015021477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supporting hybrid power/battery scheme
US8588992B2 (en) Hybrid controlling and driving circuit and method thereof
US20170163160A1 (en) Modular battery array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JP6241634B2 (ja) バッテリー管理システム
CN104868725A (zh) 一种升压型非隔离三端口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594134A (zh) 单开关高增益boost变换器
CN110138217B (zh) 一种三端口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7791802B (zh) 一种主动式能量回收电池均衡管理系统及方法
WO2013031934A1 (ja) 電力連系システム
TWM483892U (zh) 智慧型電動車電池並聯裝置
US20210066928A1 (en) Input voltage adapted power conversion
EP3570361B1 (en) Energy level conversion circuit for portable energy storage device
CN111525676B (zh) 直流输出不断电电源供应器
TWM452529U (zh) 複合式電壓平衡管理裝置
EP3316467A2 (en) Power system for multiple power sources
CN102969919A (zh) 直流到交流的电力转换装置
US20160013684A1 (en)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direct-current converter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