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52381U - 結合觸控筆之滑鼠結構(一) - Google Patents

結合觸控筆之滑鼠結構(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52381U
TWM452381U TW101221981U TW101221981U TWM452381U TW M452381 U TWM452381 U TW M452381U TW 101221981 U TW101221981 U TW 101221981U TW 101221981 U TW101221981 U TW 101221981U TW M452381 U TWM452381 U TW M45238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use
stylus
mouse body
creation
pe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219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ao-qi Lai
Original Assignee
Century Technical & Ind Corp 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ury Technical & Ind Corp E filed Critical Century Technical & Ind Corp E
Priority to TW1012219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52381U/zh
Publication of TWM4523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52381U/zh

Links

Description

結合觸控筆之滑鼠結構(一)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同時具備滑鼠功能及可對觸控螢幕直接操作的二合一觸控筆之滑鼠結構。
按,目前滑鼠裝置為電腦系統的主要輸入裝置,而依現行滑鼠產品之技術包括有機械式滑鼠與光電式滑鼠。
機械式滑鼠,外形扁平,其底部中心有一外表包覆有橡膠的球體,當滑鼠在桌面上滑動時,球體滾動,通過二靠輪帶動二柵輪轉動,二靠輪相垂直,分別代表X、Y方向之位移,柵輪一邊有發光元件,可發出可見光或紅外光,當光線透過柵輪時,照射到另一邊的接收元件,使其導通,在控制線路得到一個低電位,當柵輪擋住光線時,接收元件截止,得到高電位。隨著柵輪的轉動,產生一系列高低電位脈衝,經中央處理單元(CPU)用相應軟體處理後,即可確定滑鼠移動的方向和距離。在特定的區域內按下預定的滑鼠鍵,電腦即可執行相應的操作。
光電式滑鼠沒有機械滾動部份,而有二組互相呈直角的光電探測器,分別代表X、Y方向,其必需在專用的滑板上滑動。滑板被劃分成許多小網格,當發光元件發出的光照射到滑板上的空白處,反射回接收元件,使其導通,在控制線路得到一個低電位,當光照到網格線條上時,則被線條吸收, 導致接收元件截止,輸出高電位。中央處理單元對X、Y方向的高低電位脈沖處理,即知滑鼠的位移情況。
然,隨著智慧型產品的技術提昇,具備觸控面板的螢幕或是行動裝置愈來愈普及,而觸控方式除了利用使用者的手指之外,亦可透過觸控筆進行操作,尤其觸控筆對於不習慣使用手指的使用者而言顯得更加重要。
綜觀前述兩種產品,目前均為各自使用,並無整合的技術及概念,因此在無整合的情況下,使用者必須分別購買滑鼠及觸控筆,且亦必須各自收納,如此一來,不僅在成本上相對增加,倘若欲攜帶使用時則相對不方便。
綜觀上述之問題,要如何解決上述習用之問題與缺失,即為本創作之創作人與從事此行業之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故,本創作之創作人有鑑於上述缺失,以從事於此行業累積之多年經驗,設計出此種同時具備滑鼠功能及可對觸控螢幕直接操作的二合一觸控筆之滑鼠結構的創作專利者。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創作係一種結合觸控筆之滑鼠結構(一),其包括:一滑鼠本體,該滑鼠本體上裝設一操控電腦鼠標之按鈕或搖桿件;及一運用於一觸控面板之觸控筆頭,該觸控筆頭係裝設於該滑鼠本體上。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其中該滑鼠本體上一端係設置第一接合部。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其中該觸控筆頭係設置有一供結合該第一接合部之第二接合部。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一接合部及該第二接合部係為螺紋固定方式、卡榫固定方式或O型環固定方式其中之一者。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其中該滑鼠本體係可為握筆態樣或搖桿態樣。
本創作之次一目的在於:結合觸控筆及滑鼠,讓消費者的購物成本降低進而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在於:方便使用者攜帶,再者,不會因忘記擺放位置而找尋觸控筆。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創作之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藝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瞭解本創作之其他優點及功效。
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之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藝之人士之瞭解與閱讀,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可實施之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之實質意義,任何結構之修飾、比例關係之改變或大小之調整,在不影響本創作所能產生之功效及所能達成之目的下,均應仍落 在本創作所揭示之技術內容得能涵蓋之範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之如“一”、“兩”、“上”等之用語,亦僅為便於敘述之明瞭,而非用以限定本創作可實施之範圍,其相對關係之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創作可實施之範疇。
請參閱第一圖及第二圖所示,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及分解示意圖。由圖中可輕易得知本創作主要係一種結合觸控筆之滑鼠結構(一),其包括:一滑鼠本體10,該滑鼠本體10上裝設一操控電腦鼠標之按鈕101或搖桿件;及一運用於一觸控面板之觸控筆頭20,該觸控筆頭20係裝設於該滑鼠本體10一端。其中滑鼠本體10於上亦相對應設置第一接合部102。而觸控筆頭20係設置有一供結合該第一接合部102之第二接合部202。其中第一接合部102及第二接合部102係為螺紋固定方式、O型環固定方式或卡榫固定方式其中之一者。至於滑鼠本體係可為握筆態樣或搖桿態樣。
由上述結構可得知,利用握筆態樣作為主要設計,可更符合人體工學,讓使用者不管在使用滑鼠本體10操作電腦或是利用觸控筆頭20操作具觸控面板的智慧型電子產品更加方便且舒適。使用者的操作方式除了滑鼠本體10本身可進行滑動以操控電腦之外,亦可利用滑鼠本體10上的觸控筆頭20直接觸碰觸控面板(圖面未示)如: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或具觸控功能的螢幕,透過滑鼠本體10結合觸控筆頭20讓使用者更加方便使用, 亦不會發生找不到滑鼠本體10或觸控筆頭20,此外,若加上筆夾配件(圖面未示),將更便於攜帶。
另外,由於觸控筆頭20係以螺鎖的方式鎖固於滑鼠本體10,因此觸控筆頭20損壞時,可直接將觸控筆頭20旋轉取下,使第二接合部202脫離第一接合部102,如此一來,更便於使用者更換新的觸控筆頭20。
延續前述結構並請參閱第三圖及第四圖,係本創作使用滑鼠之操作狀態示意圖及使用觸控筆之操作狀態示意圖,圖中箭頭為可移動方向,於第三圖中可得知握筆態樣的滑鼠本體10在操作上更符合人體工學,且更加舒適,再由第四圖中可了解,將滑鼠本體10反過來使用其另一端裝設的觸控筆頭20,亦可得到相同的且符合人體工學的舒適感。
另請參閱第五圖所示,係本創作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示意圖。圖中所示的滑鼠本體10b其第二接合部202a與第一接合部102a的結合方式則以O型環固定方式為主。另外,在更換觸控筆頭20a的部分則與前述實施例相同,兩者差異在於,此實施例中主要利用O型環固定方式讓第二接合部202a迫緊於第一接合部102a,以達到固定效果,如此一來,讓使用者更便於更換新的觸控筆頭20a。
除前述結構方式之外,請參閱第六圖所示,係本創作再一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示意圖。圖中所示的滑鼠本體10b其第二接合部202b與第一接合部102b的結合方式則以卡榫固定方式為主,有 別於前述的滑鼠本體10b及觸控筆頭20a。另外,在觸控筆頭20b方面則不同於前述兩者,利用卡榫方式作公母扣合之用,如此一來,讓使用者更便於更換新的觸控筆頭20b。
請參閱第七圖及第八圖所示,係本創作運用於搖桿態樣滑鼠之立體示意圖及分解示意圖,滑鼠本體10c以搖桿態樣為例,其主要在滑鼠本體10c上設置一個可以360度轉動的搖桿件101c,透過此搖桿件101c可進一步控制電腦螢幕上的游標以達到操作電腦之用,因而無須靠移動整個滑鼠本體10b作為操作電腦之用。而滑鼠本體10c上的第一接合部102c與第二接合部202c結合方式則以O型環固定方式為主。另外,在更換觸控筆頭20c的部分則與前述實施例相同,兩者差異在於,此實施例中主要利用O型環固定方式讓第二接合部202c迫緊於第一接合部102c,以達到固定效果,如此一來,讓使用者更便於更換新的觸控筆頭20c。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實施例中,滑鼠本體10c與觸控筆頭20c組裝方式除了前述O型環固定方式之外,亦可運用螺紋固定方式及卡榫固定方式,而此方式於前述握筆態樣的滑鼠相同,在此不多贅述。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侷限本創作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同時具備滑鼠功能及可對觸控螢幕直接 操作的二合一觸控筆之滑鼠結構,故本創作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創作,為符合創作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創作,以保障創作人之辛苦創作,倘若 鈞局審委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創作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10、10a、10b、10c‧‧‧滑鼠本體
101‧‧‧按鈕
101c‧‧‧搖桿件
102、102a、102b、102c‧‧‧第一接合部
20、20a、20b、20c‧‧‧觸控筆頭
202、202a、202b、202c‧‧‧第二接合部
第一圖 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第二圖 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示意圖。
第三圖 係本創作使用滑鼠之操作狀態示意圖。
第四圖 係本創作使用觸控筆之操作狀態示意圖。
第五圖 係本創作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示意圖。
第六圖 係本創作再一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示意圖。
第七圖 係本創作運用於搖桿態樣滑鼠之立體示意圖。
第八圖 係本創作運用於搖桿態樣滑鼠之分解示意圖。
10‧‧‧滑鼠本體
101‧‧‧按鈕
102‧‧‧第一接合部
20‧‧‧觸控筆頭
202‧‧‧第二接合部

Claims (5)

  1. 一種結合觸控筆之滑鼠結構(一),其包括:一滑鼠本體,該滑鼠本體上裝設一操控電腦鼠標之按鈕或搖桿件;及一運用於一觸控面板之觸控筆頭,該觸控筆頭係裝設於該滑鼠本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結合觸控筆之滑鼠結構(一),其中該滑鼠本體一端係設置第一接合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結合觸控筆之滑鼠結構(一),其中該觸控筆頭係設置有一供結合第一接合部之第二接合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結合觸控筆之滑鼠結構(一),其中該第一接合部及該第二接合部係為螺紋固定方式、O型環固定或卡榫固定方式其中之一者。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結合觸控筆之滑鼠結構(一),其中該滑鼠本體係可為握筆態樣或搖桿態樣。
TW101221981U 2012-11-14 2012-11-14 結合觸控筆之滑鼠結構(一) TWM4523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21981U TWM452381U (zh) 2012-11-14 2012-11-14 結合觸控筆之滑鼠結構(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21981U TWM452381U (zh) 2012-11-14 2012-11-14 結合觸控筆之滑鼠結構(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52381U true TWM452381U (zh) 2013-05-01

Family

ID=49078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21981U TWM452381U (zh) 2012-11-14 2012-11-14 結合觸控筆之滑鼠結構(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523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6382B (zh) * 2016-10-04 2018-09-21 禾瑞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將觸控筆模擬為搖桿的觸控電子系統、觸控處理裝置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6382B (zh) * 2016-10-04 2018-09-21 禾瑞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將觸控筆模擬為搖桿的觸控電子系統、觸控處理裝置與方法
US10303272B2 (en) 2016-10-04 2019-05-28 Egalax_Empia Technology Inc. Touch sensitive electronic system,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for simulating stylus as joystick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76188U (zh) 计算机输入装置
CN204705999U (zh) 充电式电容触控笔
WO2009120299A3 (en) Computer pointing input device
JP2009199571A (ja) 静電容量方式ペン
TW200917096A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10267266A1 (en) Mouse Pad with Touch Panel Pointing Device
TWM452381U (zh) 結合觸控筆之滑鼠結構(一)
CN102929558B (zh) 用于触屏设备的单手控制装置及方法
KR20170066128A (ko) 노트북을 위한 마우스터치패드
Choi et al. ThickPad: a hover-tracking touchpad for a laptop
TWM458601U (zh) 結合觸控筆之滑鼠結構
US20110241993A1 (en) Computer mouse with display
TWM458602U (zh) 傳統型滑鼠結合觸控筆頭結構
CN102541317A (zh) 多点触摸及双屏显示控制系统
CN202110490U (zh) 新型电脑控制装置
US20170075438A1 (en) Computer mouse having interchangeable modules adaptable to left/right hand use
TWM456534U (zh) 筆型滑鼠結合觸控筆頭結構
Mi et al. LapTouch: Using the Lap for Seated Touch Interaction with HMDs
TWI485581B (zh) 滑鼠結構
Kuribara et al. Sinkpad: a malleable mouse pad consisted of an elastic material
CN205353852U (zh) 具备触控模块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04571634A (zh) 一种输入装置及电子设备
Zhou et al. Interaction on-the-go: a fine-grained exploration on wearable PROCAM interfaces and gestures in mobile situations
Yoo Gesture interaction design based on user preference for the elastic handheld device
JP2011232850A (ja) マウスパッ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