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46460U - 使用網路之發報裝置 - Google Patents

使用網路之發報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46460U
TWM446460U TW101211514U TW101211514U TWM446460U TW M446460 U TWM446460 U TW M446460U TW 101211514 U TW101211514 U TW 101211514U TW 101211514 U TW101211514 U TW 101211514U TW M446460 U TWM446460 U TW M44646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data
message
network
short mess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115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an-Lin Zhou
Jin-De Liu
Yi-xun CHEN
Original Assignee
Ic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c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c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12115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46460U/zh
Publication of TWM4464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46460U/zh

Links

Landscapes

  • Alarm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使用網路之發報裝置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資訊裝置,特別是指一種使用網路之發報裝置。
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中,監控系統已經成為現代人之生活保障之一部分。監控系統通常以複數監控器針對複數區域進行連續拍攝,並以數位錄影機(digital video recorder,DVR)接收該些攝影機所拍攝之影像。現今數位監控器係運用影像編解碼晶片處理影像之壓縮/解壓縮動作,以供數位錄影機存取該些監控器所拍攝之影像,藉此用以延長錄影時間,並解決傳統錄影帶錄影導致信號衰減或影像品質下降的問題。此外,民眾更可利用數位錄影機在播放數位監控器所拍攝之影像,由於一般數位錄影機係依據日期、時間、攝影機及警報記錄等記錄參數存取監控器所拍攝之影像,以供民眾藉由該些記錄參數搜尋並調閱數位錄影機所存取之拍攝影像。
雖然,現今保全主機搭配監控設備可提供居住場所或工作場所的治安防護,然而目前住家或大樓均設置有門禁系統,以管制進出住家或大樓人士的身份,而此部份亦落實於車庫進出車輛管制的應用上。常見的門禁系統係設置一認證主機於門鎖處或車庫入口柵欄處,並核發卡片等經認證主機登錄過的識別物予合法的人士,當相關住家或大樓的人士進出門口或車庫入口柵欄時,使 用其隨身攜帶的卡片對該認證主機進行認證,認證通過後即可自由通行。但是,保全人員未能依據使用門禁的全數使用者進行通知,而是必須詢問門禁的所有者方可得知是否有人冒用,且詢問的同時需住戶前往門禁監控裝置之裝設位置方可進行確認,但,此一使用模式對於多樓層或佔地廣闊的住宅用戶非常操作不便,尤其是居住場所為社區大廈類型,更讓高樓層住戶相當不便,難以直接在樓層上經由目視而確認訪者身分或者出入人員。
再者,一般企業公司通常於門口設立多名通關作業人員,以便於控管訪客之進出,在有訪客欲進入公司內部時,便透過通關作業人員以人工之方式進行訪客身分之辨識,並於確認訪客之合法性後發給訪客識別證,俾訪客獲得進入公司之權限。或者,當銀行或公家機關等服務端點在進行臨櫃業務處理時,業務處理人員此時需以人工之方式進行客戶之身分認證,並於確認客戶身分之合法性後方進行後續業務處裡。
此外,身份辨識機制更是多方應用於其他各種安保措施中,以用於客戶端裝置使用狀態控管、物品庫存控管等等控管方式。現今風行已久的射頻身分辨識(RFID)晶片為較常見之控管憑證,亦即在受控管物品上設置RFID晶片,以讀取RFID晶片之參數而進行控管,但,仍會在晶片丟失外流的情況下,有被偽造之問題,而導致受保護的物件或場所在擁有者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使用。再者,近年研發出的身分辨識機制為生物辨識保護,尤其是指紋辨識保護,以應用客戶端裝置的使用者身分為 正確且名列使用許可名單中的使用者身分,指紋是公認具唯一性的生物特徵,但,仍有被不肖人士刻意複製而偽造的風險。
有鑑於此,本創作提出一種使用網路之發報裝置,其改善習知監控裝置不能連接網際網路之問題,以供所有保全裝置之周邊裝置皆可透過網際網路通報,並且提供民眾無須設定繁雜之遠端連線即可連接至保全裝置或其周邊裝置。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使用網路之發報裝置,其提供改善警示通報的便利性,以供辨識偵測機制皆可透過網路進行通報。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使用網路之發報裝置,其包含一偵測單元、一儲存單元、一資料驗證單元與一簡訊單元。偵測單元偵測至少一辨識物件或至少一輸入訊號,以依據該辨識物件或該輸入訊號之偵測結果產生對應之至少一偵測資料;儲存單元儲存至少一簡訊設定資料,其中該簡訊設定資料係包含對應該辨識物件之一身分參數與對應之一聯絡參數;資料驗證單元自儲存單元讀取簡訊設定資料中的身分參數並依據該身分參數比對該偵測資料,當該資料驗證單元判斷該偵測資料相當於該身分參數時,產生一驗證資料;以及簡訊單元依據該驗證資料產生一通知簡訊,並依據該聯絡參數透過一網路傳送該通知簡訊至對應該聯絡參數之一客戶端裝置。如此,本創作即可在身分辨識上程序完成後即時發出通報。
茲為使 貴審查委員對本創作之結構特徵及所達成 之功效更有進一步之瞭解與認識,謹佐以較佳之實施例圖及配合詳細之說明,說明如後:
請參閱第一圖,其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之的方塊圖。如圖所示,本創作之使用網路之發報裝置10係設有一偵測單元12、一資料驗證單元14、一儲存單元16與一簡訊單元18。此外,本實施例之偵測單元12更進一步連接一磁卡讀卡機122、一影像擷取器124與一生物特徵感測器126。
本實施例之偵測單元12係針對磁卡、影像與生物特徵進行偵測,因而連接磁卡讀卡機122、影像擷取器124與生物特徵感測器126,但本創作不限於此,本創作之偵測單元12更可用於偵測射頻身分辨識晶片,所以偵測單元12更可連接一射頻身分辨識晶片之讀卡機,其中該待辨識物件為一生物特徵(如體液、毛髮、DNA、虹膜、視網膜、DNA)、一磁卡之一磁性特徵、一射頻身分辨識晶片(RFID chip)之一訊號特徵、一無線裝置之一訊號特徵或一人體影像特徵。偵測單元12依據待辨識物件之偵測結果,如偵測到磁卡的對應編號,而產生一偵測資料並傳送至資料驗證單元14。
資料驗證單元14係連接至偵測單元12與儲存單元16,資料驗證單元14係接收偵測單元12之偵測資料,資料驗證單元14係讀取儲存單元16所儲存之複數簡訊設定資料,以進行資料驗證,其中簡訊設定資料為對應於該許可名單而設定之簡訊通知設定參數,其包含對應該之身分參數與聯絡參數,也就是可以正常通過身分辨識之人 員的身分參數,如生物特徵、影像特徵、磁卡編號或晶片編號,以及對應之簡訊通知對象,例如人事部記錄之電腦裝置。因此,當資料驗證單元14比對偵測單元12之偵測資料與許可名單而判斷偵測資料為該些身分參數之其中之一時,資料驗證單元14係觸發簡訊單元18產生一通知簡訊182。
再者,本實施例之偵測單元12與影像擷取器124以及結合資料驗證單元14可做為一人臉辨識模組,以偵測使用者之臉型並依據該臉型辨識該使用者,或做為一虹膜辨識模組,以偵測使用者之虹膜並依據該虹膜之影像辨識該使用者。又,偵測單元12與生物特徵感測器126以及結合資料驗證單元14可做為一體液驗證模組,如感測使用者之唾沫,以驗證該使用者,或做為一毛髮驗證模組,以感測毛髮角質而驗證該使用者。
接續上述,簡訊單元18係電性連接資料驗證單元14與儲存單元16,以供資料驗證單元14於驗證而獲得該偵測資料為其中一身分參數時,資料驗證單元14傳送一控制訊號至簡訊單元18,並讀取儲存單元16所儲存之聯絡資料,以在該通知簡訊182產生後,使簡訊單元18依據聯絡資料所記載之網路位址或通訊參數,而用於傳送通知簡訊182至客戶端裝置30。此外,資料驗證單元14更可儲存偵測資料的驗證過程至儲存單元16。
簡訊單元18係連接一伺服器20,簡訊單元18所產生之通知簡訊透過一網際網路22傳送至伺服器20,再由伺服器20經由網際網路22傳送至客戶端裝置30,其中本實施例之伺服器20係設置於電信公司或簡訊服務中心或自 行架設之伺服器,也就是依據一簡短訊息服務協定(SMS protocol)傳送通知簡訊182至客戶端裝置30,此外,本創作之伺服器20更可為一郵件伺服器,以藉由一推送郵件協定(push mail protocol)傳送簡訊之內容至客戶端裝置30,亦即客戶端裝置30為一持續連線之郵件客戶端裝置。
又,本創作之伺服器20更可為一即時通訊伺服器,因此簡訊單元18更可依據一即時通訊協定(Instant Message protocol)傳送該通知簡訊至該即時通訊伺服器,以傳送該通知簡訊至該客戶端裝置。另外,本實施例之客戶端裝置30更可連線至簡訊單元18,因此本創作之簡訊單元18每次傳送簡訊皆會傳送至客戶端裝置30,且因簡訊中具有對應之狀態資訊與網路位址以及網際網路位址,因此使用者更可使用客戶端裝置30經由網際網路連接至簡訊單元18或周邊裝置,例如:讀卡機122、攝影機124與生物特徵感測器126。
舉例來說,一人員A使用一磁卡A刷到偵測單元12所連接之磁卡讀卡機122,因而讀取到該磁卡A之編號,並傳送至資料驗證單元14,資料驗證單元14即讀取儲存單元16所儲存之身分參數,而比對是否有相同之磁卡編號,由於儲存單元16有設定磁卡A之編號以及對應之聯絡資料,因此資料驗證單元14即辨識到其中一身分參數即為相當於磁卡A之編號,所以資料驗證單元14傳送一控制訊號至簡訊單元18,因而觸發簡訊單元18產生對應磁卡A之通知簡訊182。簡訊單元18於對應磁卡A之通知簡訊182完成後,隨即依據對應磁卡A之聯絡參數傳送對應磁卡A 之通知簡訊182至伺服器20,以傳送至聯絡參數所對應之客戶端裝置30,如一平板電腦。
此外,本創作之偵測單元12、一資料驗證單元14、一儲存單元16與一簡訊單元18之至少一者可整合至一可程式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中。
又,本實施例之客戶端裝置30為一智慧型手機,但本創作並不限於此,更可為平板電腦、一般手機、桌上型電腦或筆記型電腦,藉此提供民眾利用所接收到之簡訊所具有之一網路位址而連線至簡訊單元18,以讀取資料驗證單元14之驗證過程記錄。
請參閱第二圖,其為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之方塊圖。其中第一圖與第二圖之差異在於第一圖之使用網路之發報裝置10係簡訊單元18連接至伺服器20,以透過伺服器20傳送通知簡訊至客戶端裝置30,第二圖之使用網路之發報裝置10係簡訊單元18直接依據聯絡參數所對應之一網路位址而傳送至客戶端裝置30。如第二圖所示,使用網路之發報裝置10亦如同前一實施例包含一偵測單元12、一資料驗證單元14、一儲存單元16與一簡訊單元18。其中偵測單元12、資料驗證單元14、儲存單元16與簡訊單元18已在前一實施例說明大多數功能,因此本實施例不再贅述,本實施例之簡訊單元18於產生通知簡訊182完成並傳送至伺服器20後,伺服器20透過一通訊網路24而連接客戶端裝置30,因此,本實施例之簡訊單元18依據該聯絡參數而讓伺服器20透過網際網路22傳送通知簡訊182至客戶端裝置30。
由上述可知,本創作之伺服器20並非僅可透過網際網路發送簡訊至客戶端裝置30,更可透過通訊網路24將通知簡訊發送至客戶端裝置30,以因應現今網路多元化之網路環境。
請參閱第三圖,其為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之方塊圖。其中第二圖與第三圖之差異在於第二圖之使用網路之發報裝置10係透過偵測單元12偵測待辨識物件,第三圖之使用網路之發報裝置10係偵測單元12偵測由至少一輸入件輸出輸入訊號至偵測單元12。如第三圖所示,使用網路之發報裝置10亦如同前一實施例包含一偵測單元12、一資料驗證單元14、一儲存單元16與一簡訊單元18。其中偵測單元12、資料驗證單元14、儲存單元16與簡訊單元18已在前一實施例說明大多數功能,因此本實施例不再贅述,本實施例之偵測單元12,因此,本實施例之偵測單元12偵測手動輸入件128之輸入訊號後,偵測單元12依據手動輸入件128之輸入訊號產生對應之偵測資料至資料驗證單元14,以觸發簡訊單元18產生對應之通知簡訊182並發送至伺服器20,以傳送通知簡訊至客戶端裝置30。
綜上所述,本創作為一種使用網路之發報裝置,其包含利用偵測單元,用以偵測待辨識物件之對應特徵或輸入單元之輸入訊號,以獲得對應之偵測資料,供資料驗證單元依據簡訊設定資料之身分參數比對偵測單元之偵測資料,以判斷簡訊單元是否需針對待辨識物件產生對應之通知簡訊,而將待辨識物件之驗證結果傳送至使用客戶端裝置之使用者,因而即時得知待辨識物件的使 用狀態。
雖然本創作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發報裝置
12‧‧‧偵測單元
122‧‧‧磁卡讀卡機
124‧‧‧影像擷取器
126‧‧‧生物特徵感測器
128‧‧‧手動輸入件
14‧‧‧資料驗證單元
16‧‧‧儲存單元
18‧‧‧簡訊單元
182‧‧‧通知簡訊
20‧‧‧伺服器
22‧‧‧網際網路
24‧‧‧通訊網路
30‧‧‧客戶端裝置
第一圖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之方塊圖;第二圖為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之方塊圖;以及第三圖為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之方塊圖。
10‧‧‧發報裝置
12‧‧‧偵測單元
122‧‧‧磁卡讀卡機
124‧‧‧影像擷取器
126‧‧‧生物特徵感測器
14‧‧‧資料驗證單元
16‧‧‧儲存單元
18‧‧‧簡訊單元
182‧‧‧通知簡訊
20‧‧‧伺服器
22‧‧‧網際網路
30‧‧‧客戶端裝置

Claims (9)

  1. 一種使用網路之發報裝置,其包含:一偵測單元,其偵測至少一待辨識物件,以依據該待辨識物件產生對應之至少一偵測資料;一資料驗證單元,其連接該偵測單元與一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儲存至少一簡訊設定資料,該簡訊設定資料包含對應該待辨識物件之一身分參數與對應之一聯絡參數,該資料驗證單元依據該身分參數比對該偵測資料;以及一簡訊單元,其連接該資料驗證單元,當該資料驗證單元判斷該偵測資料相當於該身分參數時,該資料驗證單元觸發該簡訊單元產生一通知簡訊,並依據該聯絡參數透過一網際網路傳送該通知簡訊至對應該聯絡參數之一客戶端裝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使用網路之發報裝置,其中該資料驗證單元於判斷該偵測資料相當於該身分參數時,更觸發該簡訊單元增加該身分參數、該待辨識物件之一驗證時間與該簡訊單元之一網路位址的其中至少一者至該通知簡訊中。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使用網路之發報裝置,其中該簡訊單元係依據一簡短訊息服務協定(SMS protocol)傳送該通知簡訊至一簡訊服務中心,以傳送該通知簡訊至該客戶端裝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使用網路之發報裝置,其中該簡訊單元係依據一推送郵件協定(Push mail protocol)或一即時通訊協定(Instant Message protocol)傳送該通知簡訊至一伺服器,以傳送該通知 簡訊至該客戶端裝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使用網路之發報裝置,其中該辨識物件為一生物特徵、一磁卡之一磁性特徵、一射頻身分辨識晶片(RFID chip)之一訊號特徵、一無線裝置之一訊號特徵或一人體影像特徵。
  6. 一種使用網路之發報裝置,其包含:一偵測單元,其偵測至少一輸入件之一輸入訊號,以依據該輸入訊號產生對應之至少一偵測資料;一資料驗證單元,其連接該偵測單元與一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儲存至少一簡訊設定資料,該簡訊設定資料包含對應一待辨識物件之一身分參數與對應之一聯絡參數,該資料驗證單元依據該身分參數比對該偵測資料;以及一簡訊單元,其連接該資料驗證單元,當該資料驗證單元判斷該偵測資料相當於該身分參數時,該資料驗證單元觸發該簡訊單元產生一通知簡訊,並依據該聯絡參數透過一網際網路傳送該通知簡訊至對應該聯絡參數之一客戶端裝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使用網路之發報裝置,更包含:一手動輸入件,其連接至該偵測單元,並產生該輸入訊號至該偵測單元。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使用網路之發報裝置,其中該資料驗證單元於判斷該偵測資料相當於該身分參數時,更觸發該簡訊單元增加該身分參數、該待辨識物件之一驗證時間與該簡訊單元之一網路位址的其中至少一者至該通知簡訊中。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使用網路之發報裝置,其中該簡訊單元係依據一推送郵件協定(Push mail protocol)或一即時通訊協定(Instant Message protocol)傳送該通知簡訊至一伺服器,以傳送該通知簡訊至該客戶端裝置。
TW101211514U 2012-06-14 2012-06-14 使用網路之發報裝置 TWM4464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1514U TWM446460U (zh) 2012-06-14 2012-06-14 使用網路之發報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1514U TWM446460U (zh) 2012-06-14 2012-06-14 使用網路之發報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46460U true TWM446460U (zh) 2013-02-01

Family

ID=48193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11514U TWM446460U (zh) 2012-06-14 2012-06-14 使用網路之發報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464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06442A (zh) 一种智能家居多用户身份识别及其权限管理系统
JP2020520511A (ja) アクセス制御方法及び装置、システム、電子デバイス、プログラムならびに媒体
US11496471B2 (en) Mobile enrollment using a known biometric
US2011005087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behavior in a monitoring system
US11074327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nsuring that an individual is authorized to conduct an activity
CN103907328A (zh) 基于移动设备的认证
CN102663846A (zh) 基于安卓操作平台的智能访客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06041919A1 (en) Security alarm notification using iris detection systems
CN107038509A (zh) 自助住宿管理系统
US9294921B2 (en) Device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CN111179487A (zh) 智能门锁及智能门锁系统
US2021032718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ccess control using multi-factor validation
JP5529593B2 (ja) 画像監視装置
TWI539408B (zh) 雲端保全辨識系統
JP2004234543A (ja) 人物の身分確認方法、情報機器、及び人物の身分確認システム
US10057258B2 (en)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device
TWM446460U (zh) 使用網路之發報裝置
JP5524250B2 (ja) 異常行動検知装置、監視システム、異常行動検知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TW201351947A (zh) 使用網路之發報裝置
KR100666008B1 (ko) 인텔리전트 도어록 시스템
WO2022270114A1 (ja) 情報機器又は通信機器の不正アクセス防止方法
JP6106619B2 (ja) 通信管理システム
TWI756741B (zh) 實名制之監控方法及其系統
US20230097446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managing network security using video surveillance and access control system
JP2023004852A (ja) 情報機器又は通信機器の不正アクセス防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