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34609 八、新型說明: [新型所屬之技術領域] .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電腦機箱,尤指一種適於裝設不同 類型轉接卡之電腦機箱。 【先前技術】 隨著電腦資訊產業之快速發展及其應用範圍之擴 大,人們對電腦功能之要求不斷提升,電腦内部通常需增 設多種功能之硬體,而擴充卡是最常見之提升電腦功能之 ® 裝置。一般之電腦系統通常裝設不同功能之擴充卡,如圖 形加速顯示卡、視訊卡、網卡及音效卡等。電腦殼體之後 板上設有若干細長之擴充卡槽。習知技術中,通常先將擴 充卡一側鎖固於一金屬固定片上,擴充卡之一側插設於一 裝設於主機板上之轉接卡上,再藉由螺釘將固定片——鎖 固於後板上對應之擴充卡槽一側,從而將擴充卡固定於電 腦殼體上。在該種擴充卡固定結構中,擴充卡及金屬固定 Φ 片通常與對應之擴充卡槽等長並緊密覆蓋所述擴充卡 ' 槽。然而,隨著電腦產品之不斷更新,電腦内部之元件結 ' 構也會根據需要有所不同。在特定情況下,需要在轉接卡 上設置連接器介面。此時若採用習知之擴充卡固定結構, 轉接卡上之連接器介面將與擴充卡產生干涉,無法實現正 常安裝,則該電腦機箱將不能滿足客戶不同之需要。 【新型内容】 鑒於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種適於安裝普通轉接卡 及設有連接器介面之特殊轉接卡之電腦機箱。 6 M334609 一種電腦機箱,包括一機殼,一固定架,一轉接卡及 一插接於所述轉接卡並固定於所述固定架上之擴充卡,所 述機殼具有一後板,所述後板上開設至少一擴充卡槽,所 述固定架固定裝設於所述機殼之後板上,所述固定架上設 有與所述後板上之擴充卡槽對應之開口,所述固定架之寬 度與所述後板上之擴充卡槽大致相等,所述後板位於所述 固定架一側還設有一與所述擴充卡槽相連之可拆卸之擋 片,所述擴充卡靠近固定架之一端對應所述擋片處形成一 缺角。 相較于習知技術,本創作電腦機箱藉由一與機殼後板 上之擴充卡槽相連之可拆卸擋片及一具有缺角之擴充卡 結構,實現了可在電腦機箱内安裝不同類型轉接卡之目 之。當需要使用帶有連接器介面之轉接卡時,只需將對應 所述連接器介面位置處之擋片拆下即可。 【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本創作電腦機箱可裝設不同類型之轉接 卡,所述電腦機箱之較佳實施方式包括一機殼10,一轉接 卡20及一擴充卡組合70。所述擴充卡組合70包括一擴充 卡30及一固定架50。 所述機殼10具有一底壁11及一垂直所述底壁11之 後板13 (如圖3)。所述底壁11上沿垂直所述後板13之 方向並列裝設兩固定座111,113。其中一固定座113垂直 鄰接所述後板13,所述固定座113底部凸伸一卡合柱 115,頂部形成一卡鉤117。另一固定座111頂部開設一固 7 M334609 定孔119。所述後板13 一端向機殼ίο内凸出形成一後窗, 所述後自具有一後端面15及一垂直所述後端面15之側端 κ面I7。所述後端面15在垂直該底壁n之方向並列開設兩 ,擴充卡槽151。每一擴充卡槽151靠近所述固定座113 一 -端形成一與後端面15粘連之擋片153。所述擋片153中心 -開設—十字形開口 155。所述擔片153可從後端面15上拆 I ’在後端® 15上形成一與擴充卡槽151貫通之開口, _ 成-較長之擴充卡槽。所述後端面15在位於所述 广充卡槽151上方之頂緣處凸伸形成兩擔止部。所述 後端面15在兩相鄰之擴充卡槽151之間形成兩凸橋159。 所述侧端面17靠近每一擴充卡槽151處分別形成-固定 柱 171 〇 、、斤述轉接卡20包括一 PCB板(印刷電路板)21,所 述PCB板21 一端設有兩個連接器介Φ 23。所述PCB板 I1位於所料接器介面23下方-狀錢處對應所述固 疋座113上之卡合柱115開設一開放式之卡槽乃。所述 B板21位於連接器介面23上方一侧對應所述機殼 内之固定座113上之丰从^ ^ _ 卡鉤117設有一細長之卡槽26。所述 PCB板21與所述兩遠技人 ^ ^ ^ 運接™,丨面23相對之另一端對應所述
機殼10内之固定座Ί11 L 所、f 乂 上之固定孔119設有一固定孔27。 斤述PCB板21在靠近 插接介面29。 錢接器介面23之板體上設有兩 所述擴充卡30包括一 致呈長方形,其長邊…PCB板31,所述PCB板31大 側中部對應所述轉接卡2〇上之其 8 M334609 接面29凸伸形成一插接部32。所述pcB板 ^所^_32—側對應所述轉接切上之連接器介 上之㈣A缺角Μ °當所述插接部%插設於轉接卡20
上之插接介面29上時,所诚缺μ π A 上之m 彳核角33可包容所述轉接卡2〇 *23°所述PCB板31與所㈣U㈣ 土邊h並列設有兩個連接器介面37。所述p 罪近所述連接哭介面37 板 1 卡槽39。 1 7在兩長邊側緣分別間隔開設-對 所述固定架50具有一前板51及一 侧垂直彎折之第-侧壁53,所述前板 ^㈠反一 一與所述第-侧壁53延伸方向相反之笫〜—側垂直¥折 前板51之寬度大致等於所述機殼1〇上之^側壁55。所述 長度。所述前板51上方對應所述擴充卡3充卡槽151之 面37並列開設兩開口 510。每一開口 51〇 〇之兩連接器介 支撐肋511。所述兩開口 510下方形成_與&緣向内臂折一 之凸橋159對應之細長卡槽512。所述前所述機殼10上 述第一側壁53之一端垂直延伸一第〜支二=頂緣罪近所 一支撐臂513末端略向内彎折從而形:513。所述第 515,所述第一支撐端515對應所述擴充卡第一支撐端 對卡槽39間隔&伸-對卡固片⑴。之其中- 1弟二"ί貝丨I辟S S u 端凸伸-與所述第-支撐臂犯相對《第^上 所述第二支撐臂551前端略朝向所述第〜 牙f 551 ’ 形成-第二支樓端553,所述第二支樓鳴臂513彎折 充卡30上之另一對卡槽39間隔凸伸〜斟上3對應所述擔 尉,'固片556。奸 M334609 .述第一側壁53中部及底緣對應所述機殼10上之兩固定柱 171分別形成一卡槽531。 . 請繼續參照圖2,組裝時,所述轉接卡20垂直所述機 ” 殼10之後板13及底壁11裝設於機殼10内。所述轉接卡 20上之卡槽25及26分別與機殼10.内之固定座113上之 卡合柱115及卡鉤117卡合,同時,一鎖固件60穿過所 述轉接卡20及固定座111之固定孔27及119,將所述轉 接卡20固定於機殼10内。此時,所述轉接卡20上之兩 ® 連接器介面23分別對準所述機殼10後板13上兩擴充卡 槽151 —端覆蓋之擋片153。所述擴充卡30卡入所述固定 架50之兩支撐臂513及551之間,所述兩支撐臂513及 551上之卡固片517及553分別卡入擴充卡30上之卡槽 39内並形成緊配合,從而將擴充卡30與固定架50固定為 一體,成為擴充卡組合70。此時,所述擴充卡30之連接 器介面37與固定架50之開口 510對準,所述連接器介面 φ 37底部支撐於所述固定架50之支撐肋511上。然後,將 ‘ 所述擴充卡組合70裝入機殼10内,所述擴充卡30之插 • 接部32插設於轉接卡20之插接介面29中。所述固定架 50之頂緣擋止於所述機殼10之後板13上之擋止部157下 方,所述固定架50中部之卡槽512與所述機殼10後板13 上之凸橋159卡合,從而限制所述固定架50在垂直機殼 10底壁11之方向運動。所述固定架50之第一側壁53抵 壓於所述後板13上後窗之側端面17。所述側端面17上之 固定柱171穿過所述固定架50側壁53上之卡槽531,一 M334609 鎖固件(圖未不)可穿過所述卡槽531將所述固定架5〇 之侧壁53鎖固於所述後窗之側端φ 17上,從而限制固定 架50在垂直轉接卡20及機殼1〇之後板13方向上之運 動°至此’所㈣充卡級合70即固^在機殼1()内。所述 擴充卡3〇之缺角33由轉接卡2〇之連接器介面23佔據。 所述固定架50之兩開口 51〇對準所述機殼ι〇後板13上 方之擴充卡槽151,從而使擴充卡30之連接器介面37可 透過岐㈣之開n5lG及機殼iq之擴充卡槽ΐ5ΐ與電 腦之週邊設備相連。請”參閱圖3,使料,因上述實 ^方式中之電腦機箱内之轉接卡⑽上面 23’需拆下機殼1〇上與擴充卡槽151相連之撞片153,從 :::轉接卡20上之連接器介面23與擴充卡槽⑸對準, 方便用戶藉由所述連接器介面23連接其他外部設備。 請參閱@ 4’其為本電腦機箱之另—種實施狀態,在 =實施狀態中,轉接卡2G,上未設置連接器介面,此時無 t更換較佳實施方式中之機殼1〇,只需將擴充卡槽151 - ,之擋片153保留在機殼10上,以防止電磁干擾。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本創作電腦機箱較佳實施方式之立體分解圖。 圖2係本創作電腦機箱較佳實施方式之立體組裝圖。 =係本創作電腦機箱較佳實施方式之第-實施狀態圖。 圖4係本創作電腦機箱較佳實施方式之第二實施狀態圖。 11 M334609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機 殼 10 底 壁 11 固 定 座 111 、113 卡 合 柱 115 卡 鉤 117 固 定 孔 119 、27 後 端 面 15 擴 充 卡 槽 151 擋 片 153 十 字 形 開口 155 擋 止 部 157 凸 橋 159 側 端 面 17 固 定 柱 171 轉 接 卡 20、 20? PCB 板 21 25、 26、512、 連 接 器 介 面 23、 37 卡 槽 531 '39 插 接 介 面 29 擴 充 卡 30 PCB 板 31 插 接 部 32 缺 角 33 固 定 架 50 前 板 51 開 π 510 .支 撐 肋 511 支 撐 臂 513 ^第 一 支 撐 端 515 卡 固 片 517 ^ 556 第 _ 一 侧 壁 53 第 二 側 壁 55 第 二 支 撐 臂 551 第 二 支 撐端 55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