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29177 (二)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 形狀記憶合金線(SMA線) 中間活動段12 鏡頭模組2 鏡頭21 夾持部23 鉤件25 導槽261 架體27 電極31,32 鏡頭移位機構1 10 相對端11 長度向中間點13 容腔20 、 鏡片群22 •架體24 導執裝置26 導執262 回復彈性件30 八、新型說明: 【新型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鏡頭移位機構(lew displacement mechanism),尤指一種藉形狀記憶 (SMA)與彈簧力來控制鏡頭之前/後移位以進^ =動 •對焦,供可應用於一自動對焦鏡頭模組者。 .【先前技術】 目前使用之數位相機、具拍攝功能的手機、筆記 型電腦等手持式電子裝置上,常設有一可自動對焦 (auto-focusing,簡稱AF)之微型相機(鏡頭)模 組(compact camera module,簡稱 CCM),而該鏡頭 模組基本上包含··一容腔(housing); —由鏡片群( lens group)及一鏡頭夾持部(iens h〇ider )組成之鏡頭, 其係套設在該容腔内且位於光軸上,並可朝接近物 3 i M329177 (object)之方向以滑動方式或螺旋轉動方式進行移 位;及一鏡頭移位(控制)機構(lens displacement/control mechanism),主要用以驅動該 鏡頭在光轴上產生滑動方式或螺旋轉動方式之移位動 作,藉以達成自動對焦之功效;又常見之習知鏡頭移 位(控制)機構的設計包含有:一種稱為壓電馬達 ^ ( piezoelectric motor),其係利用壓電 • ( piezoelectric)材料原理形成,但一般所使用之壓 _ 電材料無法耐受迴焊(ref low)高溫,而可耐受迴焊高 溫之特別壓電材料又相當昂貴;又一種務為音圈馬達 (voice coil motor,簡稱VCM)者,其係利用電磁 力與彈性件(如彈簧或彈片)配合形成,但在迴焊 (reflow)溫度時將會損壞音圈馬達或降低磁力,因此 上述習用之壓電馬達與音圈馬達在組裝時皆不可使用 迴焊,致在量產效率上受到限制;又一種利用形狀記 憶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簡稱為SMA)而形成 鲁者,其係利用一 SMA裝置(SMA devi ce),而藉由SMA 的「熱縮冷漲」特性以驅使鏡頭產生移位效果,由於 • SMA可達5 %收縮量,遠大於一般材質之熱漲冷縮 變形量,且SMA可耐受迴焊高溫,致在組裝時可使用 迴焊,故可增加組裝產量而有具體實用價值。而目前 在鏡頭移位機構之設計領域中已有甚多利用SMA的習 知技術,如:US5, 185, 621A、US5, 279, 123A、 US5, 459, 544A、US6, 307, 678B2、US6, 449, 434B卜 W02005001540 、 US20020136548 、 US2007058070 、 4 ^ M329177 US2007047938、JP64000938、JP9127398、JP62067738、 JP3196781 、 JP2006329111 、 JP2005275270 、 JP2005195998 、 JP2005156892 、 JP2004184775 、 JP2004129950 、 JP2004069986 、 JP2004038058 、 JP2000056208等,而上述各專利案雖然都是利用SMA 作為鏡頭移位的驅動力,但所揭示的技術手段或驅動 V 方式卻各有不同;惟,上述各習知技術之結構大部分 . 仍較為複雜,體積相對較大,不符合鏡頭模組之小型 化要求,例如US6, 449, 434B1,其係利用一 SMA線, 使其二相對端固定住,並使其介於二相對端之間的中 間活動段之長度向中間點(longitudinal mid-point ) 拉緊懸掛在一可樞轉運動之制動器(actuator)的外 緣一溝槽上以作為驅動施力點,而該制動器的外緣上 另設一相對之凸梢並卡入一鏡頭夾持部(lens holder)之外緣一卡槽中以作為應力點,使可藉該SMA 線熱縮冷漲的特性以驅動該制動器(actuator)樞轉 一角度,使該制動器(actuator)上該相對之凸梢也 ~同步樞轉一角度,進而藉凸梢與鏡頭夾持部之外緣上 •卡槽之間的配合,而同步驅動該鏡頭夾持部樞轉一角 度,使鏡頭夾持部可藉其他結構如一上、中、下三段 式階梯結構而進入上、中、下三段不同之位置,藉以 達成鏡頭移位並定位之調整功能,也就是達成鏡頭之 對焦功能。由上可知,US6,449,434B1或其他習知技 術雖然相同利用SMA線作為驅動力源,但卻都須再透 過其他連動裝置如制動器(actuator)或其他相類似 5 ,M329177 之槓桿裝置等才能驅動鏡頭夾持部移位,也就是,習 知技術在SMA線與鏡頭夾持部(lens holder)之間幾 乎都另設一連動裝置,用以使SMA之收縮驅動力藉該 連動裝置而轉換成鏡頭夾持部(lens holder)之驅動 力;因此習知技術在SMA之應用上,其鏡頭移位(控 制)機構之結構及運動方式過於複雜而不夠簡化,相 < 對影響鏡頭模組小型化及降低成本之設計要求,不利 : 於量產化,故仍有進一步改進空間。 鲁 【新型内容】 本創作主要目的乃在於提供一種利用形狀記憶合 金(SMA)之鏡頭移位機構(a lens displacement mechanism using shape memory al loy),適用於一自 動對焦鏡頭模組(auto-focusing lens module),其 係利用一形狀記憶合金線(shape memory alloy wire,簡稱為SMA線),使該SMA線之二相對端 (opposite ends)固定住,並使介於二相對端之間的 φ 中間活動段(intermediate movable port ion)的長 度向中間點(longitudinal mid-point)拉緊懸掛在 •鏡頭夾持部(1 ens ho 1 der )外緣上所設之一對應鉤件 上,使該中間活動段相對於二相對端形成緊張狀態; 藉上述結構,當SMA線因電流導通而受熱時,該中間 活動段可收縮而牵該對應鉤件,藉以驅動該鏡頭在光 軸上滑動移位而達成自動對焦效果。
本創作再一目的乃在於提供一種利用形狀記憶合 金(SMA)之鏡頭移位機構,其可利用一條以上之SMA 6 ‘ M329177 線如二條或三條或四條等,使該等湯線以環周緣對 稱或等間距方式佈設在鏡頭之外周緣處,並使各SMA 線之一相對端固定住,而其介於二相對端之間的中間 f動段則分別各自拉緊懸掛在鏡頭外緣上-分別對應 叹立之鉤件上,使各SMA線之中間活動段相對於二相 形成緊張狀態;藉上述結構,#各儒線因電流 同V導通而文熱時,各SMA線之中間活動段可同步收 _縮並牵引鏡頭上之對應鉤件,藉以同步驅動該鏡頭在 • 光軸上滑動移位而達成自動對焦效果。 本創作又一目的乃在於提供一種利用形狀記憶合 金(SMAj之鏡頭移位機構,其進一步可在鏡頭上配置 回復彈性件(return spring eiement),當 sma 線 因電流切斷而冷卻並膨脹回復至原來長度時,該回復 彈性件可對鏡頭提供一相對之回復力,以使該鏡頭回 復至原位而達成自動對焦效果。 本創作另一目的乃在於提供一種利用形狀記憶合 鲁 金( SMA)之鏡頭務位機構,其進一步可在鏡頭與容腔 之壁緣之間設置相對應配合之導執裝置,如一導槽與 一導執對應配合,以使鏡頭可在容腔内穩定地滑動移 位。 【實施方式】 為使本創作更受明確詳實,茲配合下列較佳實施 例圖示詳述如後: 本創作以下所揭示之實施例,乃是針對本創作鏡 頭移位機構之主要構成元件或直接相關之元件而作說 7 -M329177 明,因此本創作以下所揭示之實施例雖是應用於一自 動對焦鏡頭模組中,但就一般具有自動對焦功能之鏡 頭模組而言,除了本創作所揭示之鏡頭移位機構外, 其他結構乃屬一般通知之技術,因此一般在此領域中 熟悉此項技藝之人士瞭解,本創作所揭示自動對焦鏡 頭模組之構成元件並不限制於以下所揭示之實施例結 '構,也就是該自動對焦鏡頭模組之各構成元件是可以 - 進行許多改變、修改、甚至等效變更的,例如: 該鏡頭模組中容腔(housing)之形狀設計並不限制, 也就是鏡頭模組之内部空間設計並不限制;或由鏡片 群(lens group)及一鏡頭夾持部(lens holder)組 成之鏡頭的整體形狀或結構型態也不限制,如該鏡頭 (lens)可包含由單一鏡片或數個鏡片構成之鏡片 群’且單一鏡片或鏡片群一般可先容設在一固定件内 而再與一鏡頭夾持部(lens holder)結合形成一鏡 頭;或該鏡頭夾持部(lens holder)之形狀或結構型 態也不限制,其在組裝上可作各種不同設計,供可配 合該鏡頭模組之外殼、内部空間、容腔(housing)或 内部其他構成元件等以組裝成一體而形成一鏡頭模 組;或該SMA線之使用線數與所驅動的鏡頭數也不限 制’可由一 SMA線驅動一鏡頭或由多組SMA線驅動一 個鏡頭或多個鏡頭。 >考圖1 - 3所示’其分別係本創作一實施例之立 體 ' 上視及一侧面示意圖。本創作利用形狀記憶合金 (SMA)之鏡頭移位機L,係可應用於一自動對焦鏡頭 8 -M329177 模組2中,其中該鏡頭模組2基本上至少包含一容腔 (housing ) 20,供一鏡頭21在容腔20内之光軸X 上可滑動移位;該鏡頭21 —般包含一由單一鏡片 (lens)或數個鏡片(如二鏡片)構成之鏡片群22 以及一供容設該鏡頭群22之鏡頭夾持部(iens holder) 23,也就是鏡片群22及鏡頭夾持部23 —般 ^ 是組成一可同步移動的鏡頭21,且套設在容腔2 0内 • 而可在光轴X上滑動移位,但該鏡頭21包含鏡片群 鲁 22或鏡頭夾持部(lens holder ) 23的結構或組裝型 態並不限制。 本創作鏡頭移位機構1包含至少一形狀記憶合金 線(shape memory alloy wire,簡稱為 SMA 線)10 , 其可隨著應用在SMA線之溫度而產生一種麻田散/沃 乂 斯田鐵結構變換(martensite/austenite ’ transformat ion )的特性;當一 SMA 線(或 SMA 裝置) 受熱達到沃斯田鐵轉換起始溫度(autenitic start φ temperature )與沃斯田鐵轉換結束溫度(autenitic finish temperature)之間時,可呈現「熱縮」特性; •而當冷卻至麻田散鐵轉換起始溫度(martensite start temperature)與麻田散鐵轉換結束溫度 (martensi te finish temperature )之間時,可呈現 「冷脹」特性。而藉由SMA線上導通電流以使其產生 溫度升降及其其熱縮冷漲特牲,可使鏡頭21滑動移 位0 本創作之特徵在於:該SMA線10具有二相對端 9 'M329177 (opposite ends) 11 ^ intermediate m一〇vableportion) 12介於二相對端u之間,其 二相對端11係固定住’如可固定於鏡頭模組2之容^ 2〇之外緣處的架體24上,至於二相對端u之固定方 式並不限制’包括夾固、黏固、和等不同方式,但 以能簡易加工而完成固定為佳。該中間活動段12之^ 間點。。ngitudinal mid_p〇int) 13 係拉緊懸 =可設於鏡料22之固定件之外緣 夹持邛(lens holder) 23之外緣上,以使該中間活 動段12在懸掛該鉤件25之後可相對於二相對端u 形成緊張狀態;藉上述結構,當該SM 流導 =受熱時,謂線10之中間活動段12可:= 】引該鉤件25 ,藉以驅動該鏡頭21在光軸χ上滑動 移位而達成自動對焦效果。 ]91本創^利用SMA線10.的數目及各SMA線1〇在鏡 5之%周緣外的佈設方式並不限制,兹選擇利用一 條及四條SMA線10作為實施例,分別說明如下: 〈弟一實施例〉 in 2圖卜3所不,本實施例係利用一條SMA線 距由,而近時,如 蛊諸:以到對焦的目的;在本實施例中,鏡頭21 與成像面距離變化如表一: ^ M329177
赛頭移動—離(0.167 0. 023 0. Oil 當對焦時’鏡頭21係受控制而移動,即,自動對 焦之鏡頭21係由一對焦按鈕所控制(圖未示),當使 用者按下對焦按鈕時,則可藉由電極3丨,32兩端對鏡 頭移位機構1供電,當控制電流流經SMA線1〇後,可 因SMA線1〇之阻抗而產生焦耳熱(J〇ule “肘),使 SMA線10受熱而收縮,而因SMA線1〇的長度、溫度 與控制電流之間為一近似線性關係,進而可藉SMA線 10收縮量而控制鏡頭21之適當位移,以使鏡頭21與 成像面距離改變,以達成對焦之目的。 在本實施例中,SMA線1〇使用材質為鎳鈦合金、 線徑為0· 002”的SMA線,控制電流與SMA長度變化 分別如表二所示。 物距(mm) 70 100 600 1000 無窮遠 鏡頭移動距離 (mm) 0. 243 0. 167 0. 023 0. Oil 0 控制電流(mA) 50 35 20 15 0 上述經由電極31,32兩端對鏡頭移位機構1供電 的結構及導電連接方式,包含藉由電路板或電子線路 以控制經過該SMA線1 〇之電流的導通或切斷以及經過 該SMA線1〇之電流強弱等,並不限制,由於該等設計 並非屬於本創作鏡頭移位機構1之主要構成元件,亦 ‘ M329177 非本創作之特徵所在’且利用目前電子相關技術即能 達成設計目的者,故不在此再詳加敘述。 本實施例進一步可在鏡頭21上配置一回復彈性 件(return spring element) 30如彈簧或彈片,當 SMA線10因電流切斷而冷卻致膨脹回復至原來長产 時,該回復彈性件30可對鏡頭21提供一與SMA線"1〇 之收縮牵引力反向之回復力,也就是與該SMA線工〇 .之中間活動段12因收縮而牵引鏡頭21移位之方向相 φ 反,以使該鏡頭21回復至原位,也就是回復至該sma 線10之中間活動段12未受熱收縮之前的位置。至於 該回復彈性件30之彈性型態如壓縮彈簧或伸張式彈 簧、數目或設立位置並不限制,如:可利用一壓縮彈 簧設立在鏡頭21與物側外蓋(圖未示)之間如圖^ 所示設在鏡頭21之上端,以對鏡頭21提供一與 線1 〇收縮牵引力反向之壓縮彈簧力;亦可利用二伸張 式彈簧設立在鏡頭21因SMA線1〇收縮而牵引移位^ 參相反端(圖未示,即如圖^3設在鏡頭21之下端), 以1鏡頭21提供一與8^線1〇收縮牽引力相反之伸 張彈簧力,用以將鏡頭21朝原位拉回。 本實施例進一步可在鏡頭21與容腔2〇之間設置 一組相對應配合之導軌裝置26,如利用鏡頭模組2之 容腔20之外緣處與鏡頭21較接近或密接的苹體27 上設置一與鏡頭2丨相配合之導軌裝置26,如、在架體 27及鏡頭21之間分別設置可對應配合之導槽261及 導執262,以使鏡頭21可藉該導軌裝置%而在容腔 12 • M329177 L内二定Γ滑動移位’·至於該導執裝置26之設立位 置及數目並不限制,可視鏡頭21滑 “之设立位置及數目。 <第二實施例> 參考圖4-6所示,本實施例係利用二條跑線 10^亥二條SMA線10係以環周緣對稱或等間距佈設在 =21之外周緣處為佳;本實施例之二條册線1〇 ,、各一相對端11係固定在鏡頭21外緣之二對稱邊 上,且使各中間活動段12分別以其長度向中間點a 各自拉緊懸掛在分別設於鏡頭21外緣之對稱邊上之 鉤件25上’使各SMA線10之中間活動段丨2相對於二 相對端11形成緊張狀態;藉上述結構,當二條SMA 線1〇因電流導通而受熱時,各SMA線1〇之中間活動 段12可同步收縮並牽引鏡頭Μ上之對應鉤件25,藉 以同步驅動該鏡頭21在光軸X上滑動移位而達成自動 對焦效果。 本實施例進一步可在鏡頭21上配置一回復彈性 件30如彈簧或彈片,當SMA線ι〇因電流切斷而冷卻 致膨脹回復至原來長度時,該回復彈性件3〇可對鏡頭 21知:供一與SMA線10收縮牽引力反向之回復力以使 該鏡頭21回復至原位。 本實施例進一步可在鏡頭21與容腔20之間設置 一組導軌裝置26,該導軌裝置26係設置在鏡頭21之 外周緣上二條SMA線10之間的一侧邊上,以使鏡頭 13 -M329177 21可藉s亥組導軌裝置26而在容腔2〇内穩定地滑動移 位。 又本實施例亦可在鏡頭21與容腔2〇之間設置二 組導 執裝置26 ’該二組導執裝置26可配合二條SMA線1〇 、而以對稱方式設置或以鄰接方式設置;以鏡頭21之外 ^緣所形成的圓形當作一 χ-γ面並分成四個象限為例 •說明’當以對稱方式設置時,該二條SMA線10係分別 _ "又於第一、三象限而二組導執裝置26分別設於第二、 四象限。當以鄰接方式設置時,二條SMA線10條分別 設於第一、二象限而二組導執裝置26分別設於第三、 四象限’也就是,若以圖4-6所示方形體之四侧邊為 例說明’該二條之SMA線10係佈設在鏡頭外周緣相鄰 之二侧邊處,並使各SMA線10之二相對端固定住,而 各中間活動段則分別拉緊懸掛在鏡頭外緣上一對應鉤 件上’而二組導執裝置26則設置於二條SMA線10之 % 對面側邊處。 而設置一組或二組導軌裝置26之主要目的係使 鏡頭21可藉該導軌裝置26而在容腔20内穩定地滑動 移位。一般而言,第二實施例中設有二條SMA線10, 致其收縮牽引力的作用效果比第一實施例只設一條 SMA線1〇為佳。 <第三實施例> 參考圖7-9所示,本實施例係利用四條SMA線 10’該四條SMA線10係以環周緣對稱或等間距佈設在 ,M329177 鏡碩21之外周緣處為佳,也就是四條sma線ι〇之各 一相對端11係分別固定在鏡頭21之四對邊上,使各 A線1 〇之中間活動段12分別以其長度向中間點13 各自拉緊懸掛在鏡頭21外緣之相對邊上對應設立之 鉤件25上’使各SMA線1 〇之中間活動段丨2相對於二 相對端11形成緊張狀態;藉上述結構,當四條 線1〇因電流導通而受熱時,各SMA線1Q之中間活動 •段12可同步收縮並牽引鏡頭21上之對應鉤件25,藉 _ 以同步驅動該鏡頭21在光軸X上滑動移位而達成自動 對焦效果。 本實施例進一步可在鏡頭21上配置一回復彈性 件30如彈簧或彈片,當SMA、線1〇因電流切斷而冷卻 致膨脹回復至原來長度時,該回復彈性件3〇可對鏡頭 21提供一與SMA線10收縮牽引力反向之回復力以使 該鏡頭21回復至原位。 由於本實施例之四條SMA線1〇係固定在鏡頭21 鲁之四對邊上,可對鏡頭21提供平衡之收縮牵引力,基 本上已可使鏡頭21在容腔2G内穩定地滑動移位,故 •以本實施例而言,該導軌裝置26可視f要而選擇設置 或不設置。又若搭配適當之影像品f回授(feedback) 機制以分別調控四條SMA線1〇,則可精密微調鏡頭之 傾斜(tilt),可更進一步增進影像品質。 本創作之結構設計與習知者比較,至少可具 列優點·· 、 <1>、本創作之SMA線1〇不須藉其他連動機構 15 -M329177 如制動器(actuator)、扳機(trigger)或其他相類 似之槓桿裝置等而可直接驅動鏡頭21滑動移位,可簡 化鏡頭自動對焦移位機構之結構及運動方式,符合^ 頭模組小型化及降低成本之設計要求,有利於量產°化^ <2>、本創作可耐迴焊(refl〇w)高溫, 量產化之可能性。 诙冋
< 3>、本創作之SMA線10之中間活動段12的長 度向中間點13係拉緊懸掛在鏡頭21外緣之一鉤件託 上,使SMA線1〇呈“V”型架構,故可得到較長的行 程,也就是使用相同之5鼷線10,其收縮牽引力可對 鏡頭21提供較長的移位量;且可藉電子電路之回授控 制或SMA線10之長度—溫度-阻抗之間的關係,可精確 控制鏡頭21的移位量,也就是可精確控制鏡頭Η 對焦位置。 m <4>、本創作若利用二條或以上之SMA線1〇並 每周緣對稱或等間距佈設在鏡頭21之外周緣處如第 三實施例,則可搭配適當之影像品質回授(feedback 機制以分別調控各條別4線1〇,可藉以補正鏡頭Μ 之傾斜或偏搖(tilt/yaw/pitch)。 以上所示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對本新型 言僅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專業技術人員 解,在本新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範圍内可 進行許多改變’修改,甚至#效變更,但都將落入 新型的保護範圍内。 【圖式簡單說明】 • M329177 圖1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圖2係圖1之上視示意圖。 圖3係圖1 一侧面示意圖。 圖4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圖5係圖4之上視示意圖。 圖6係圖4 一侧面示意圖。 圖7係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圖8係圖7之上視不意圖。 圖9係圖7 —侧面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鏡頭移位機構1 形狀記憶合金線/SMA線10 相對端11 中間活動段12 長度向中間點(longitudinal mid-point) 13 鏡頭模組2 容腔20 鏡頭21 鏡片群2 2 鏡頭夾持部(lens holder) 23 架體24 鉤件25 導執裝置26 導槽261 導軌262 17 • M329177 架體27 回復彈性件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