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43963B - 含馬拉色菌(malassezia)衍生化合物及/或其化學相似物的防光組合物 - Google Patents

含馬拉色菌(malassezia)衍生化合物及/或其化學相似物的防光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43963B
TWI843963B TW110133223A TW110133223A TWI843963B TW I843963 B TWI843963 B TW I843963B TW 110133223 A TW110133223 A TW 110133223A TW 110133223 A TW110133223 A TW 110133223A TW I843963 B TWI843963 B TW I84396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gen
compound
group
present
alky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3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22307A (zh
Inventor
麥可 恩濟格
安 瑪麗 辛普森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斑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斑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斑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2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2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39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3963B/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用於調節個體之皮膚色素沉著及治療或預防UV誘發之皮膚損害、紅斑、皮膚老化、曬傷及色素沉著過度之化合物、組合物及方法。本發明之該等化合物、組合物及方法通常涉及馬拉色菌(Malassezia)衍生化合物,包含馬拉斯嗪(malassezin)及靛玉紅(indirubin)及/或其化學相似物。本文所揭示之該等化合物及組合物之其他應用包含(但不限於)改良由色素沉著過度病症引起之色素沉著過度,誘發黑色素細胞凋亡,及調節芳基烴受體(AhR)活性、黑色素生成、黑色素產生、黑素體生物生成、黑素體轉移、黑色素細胞活性及黑色素濃度。

Description

含馬拉色菌(MALASSEZIA)衍生化合物及/或其化學相似物的防光組合物
本發明係關於由馬拉色菌(Malassezia yeast)產生或自其衍生之化合物以及其化學相似物。本發明化合物及含有該等化合物之組合物具有防光性質以及其他有益性質。亦涵蓋使用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之方法。
全世界的個體均使用皮膚亮白劑來達成諸多美容目標,包含產生抗老化效應,修復日曬損害,及滿足某些文化審美標準。許多市售皮膚亮白產品儘管具有不同程度地有效性,但其含有有害成分,其中之一些有害成分與癌症有關。因此,需要較當前市場上之藥劑展現更高程度之安全性及/或效能之新穎皮膚亮白劑及調配物。
馬拉色菌係通常發現於人類皮膚之正常菌群中之親脂性酵母屬。馬拉色菌造成諸多皮膚病,包含花斑癬(花斑糠疹)、脂溢性皮膚炎及異位性皮膚炎。
糠秕馬拉色菌( M. furfur)之天然棲息地係上表皮。然而,曝光於紫外光會破壞其天然棲息地中之生物體。因此,生物體之存活可能需要UV過濾劑。已鑑別出由生物體產生之兩種該等UV過濾性吲哚:皮拉西因(pityriacitrin)及皮拉特奈(pityrialactone)。皮拉西因(首次闡述於Mayser等人,2002中)係由糠秕馬拉色菌合成。其係在UVA、UVB及UVC光譜中展示寬吸收之穩定黃色親脂性化合物。已分離來自副球菌( Paracoccus)屬之類似化合物且作為UV保護劑獲得專利。(Zhang等人,2018)。
Gambichler等人(2007)使用活體外及活體內測試方法來探究皮拉西因在人類中之UV保護效應。在290-400 nm波長範圍內實施皮拉西因乳霜及媒劑之分光光度測定。評價不同乳霜調配物之UV透射及防曬係數(「SPF」)。作者使用比色法來評估在輻照健康個體之經乳霜保護之皮膚及未保護皮膚後之紅斑及色素沉著。UVB以及UVA透射隨著皮拉西因濃度之增加而降低。皮拉西因濃度增加1.25%、2.5%及5%使得SPF分別略微增加1.4、1.5及1.7。活體內測試證實了在活體外測定之皮拉西因5%乳霜之SPF之有效性。總而言之,皮拉西因之UV保護效應極弱,從而表明皮拉西因很可能僅係在日曬後白色花斑糠疹病灶中之色素沉著不足之發生之較差輔因子。
在人類皮膚微生物菌群中實施皮拉西因之UV過濾效應之其他研究。(Machowinski等人,2006)。作者所測定之皮拉西因對白色念珠菌( Candida albicans)及葡萄球菌(staphylococci)具有UV保護效應且在所測試範圍中並無毒性。亦在酵母模型中證實皮拉特奈之UV保護性質。(Mayser等人,2003)。在伍氏燈檢查(Wood’s Light examination)下,皮拉特奈似乎係花斑癬之黃色螢光之原因。
花斑癬係由局部性改變色素沉著程度之馬拉色菌過度生長引起之非傳染性皮膚病。馬拉色菌酵母具有合成黑色素及色胺酸衍生吲哚色素之兩條代謝路徑。馬拉斯嗪及靛玉紅係馬拉色菌之色胺酸代謝物,其可促成馬拉色菌過度生長之色素脫失特性。
本文所揭示之發明利用由馬拉色菌酵母(包含馬拉斯嗪、靛玉紅)產生或自其衍生之化合物及其化學相似物作為安全及有效之皮膚亮白及皮膚暗化組合物之基礎。本文亦揭示包括馬拉斯嗪、靛玉紅及其化學相似物之防光組合物。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係用於亮白皮膚之化合物。該化合物係由馬拉色菌酵母所產生化合物之化學相似物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誘發黑色素細胞凋亡之化合物。該化合物係由馬拉色菌酵母所產生化合物之化學相似物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黑色素細胞活性之化合物。該化合物係由馬拉色菌酵母所產生化合物之化學相似物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激動芳基烴受體(AhR)之化合物。該化合物係由馬拉色菌酵母所產生化合物之化學相似物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改良由色素沉著過度病症引起之色素沉著過度之化合物。該化合物係由馬拉色菌酵母所產生化合物之化學相似物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黑色素產生之化合物。該化合物係由馬拉色菌酵母所產生化合物之化學相似物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黑素體生物生成之化合物。該化合物係由馬拉色菌酵母所產生化合物之化學相似物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黑素體轉移之化合物。該化合物係由馬拉色菌酵母所產生化合物之化學相似物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馬拉色菌酵母及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媒劑、稀釋劑或載劑。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自馬拉色菌酵母分離或可自其分離之化合物及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媒劑、稀釋劑或載劑。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本文所揭示之任一化合物(包含相似物)及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媒劑、稀釋劑或載劑。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使個體之皮膚亮白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化合物或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誘發個體中之黑色素細胞凋亡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化合物或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色素細胞活性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化合物或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激動個體中之芳基烴受體(AhR)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化合物或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改良有需要之個體中由色素沉著過度病症引起之色素沉著過度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化合物或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色素產生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化合物或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素體生物生成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化合物或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素體轉移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化合物或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式(II)結構: 其中: R1、R2、R3、R4、R5、R6、R7、R8、R9、R10及R11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且R1、R2、R3、R4、R5、R6、R7、R8、R9、R10及R11中之至少一者係甲基;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式(III)結構: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及R10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且R1、R2、R3、R4、R5、R6、R7、R8、R9及R10中之至少一者係甲基;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亮白皮膚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式(II)結構: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R10及R11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亮白皮膚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式(III)結構: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及R10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誘發黑色素細胞凋亡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式(II)結構: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R10及R11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誘發黑色素細胞凋亡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式(III)結構: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及R10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激動芳基烴受體(AhR)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式(II)結構: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R10及R11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激動芳基烴受體(AhR)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式(III)結構: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及R10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具有式(II)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R10及R11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及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媒劑、稀釋劑或載劑。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具有式(III)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及R10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及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媒劑、稀釋劑或載劑。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使個體之皮膚亮白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具有式(II)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R10及R11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使個體之皮膚亮白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具有式(III)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及R10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誘發個體中之黑色素細胞凋亡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具有式(II)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R10及R11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誘發個體中之黑色素細胞凋亡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具有式(III)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及R10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激動個體中之芳基烴受體(AhR)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具有式(II)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R10及R11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激動個體中之芳基烴受體(AhR)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具有式(III)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及R10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係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其中:X係選自由NR 14及O組成之群;Y係共價鍵、CR 5R 6、O或NR 15;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鹵素、CN、羥基、R 16或OR 16;R 13、R 14及R 15獨立地係氫或R 16;R 5及R 6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R 12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COR a及R 16;每一R 16獨立地係甲醯基、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且R a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及OR 16;其中:若R a係氫、Y係CR 5R 6且R 13及R 14二者皆係氫,則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R 10及R 11中之至少一者係R 16;或R 5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其中:R 1、R 4、R 5、R 6、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R 2及R 3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2及R 3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7及R 8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7及R 8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11及R 12獨立地係氫或R 13;每一R 13獨立地係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且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中之至少一者不為氫;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亮白皮膚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其中:X係選自由NR 14及O組成之群;Y係共價鍵、CR 5R 6、O或NR 15;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鹵素、CN、羥基、R 16或OR 16;R 13、R 14及R 15獨立地係氫或R 16;R 5及R 6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R 12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COR a及R 16;每一R 16獨立地係甲醯基、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且R a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及OR 16;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亮白皮膚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其中:R 1、R 4、R 5、R 6、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R 2及R 3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2及R 3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7及R 8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7及R 8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11及R 12獨立地係氫或R 13;且每一R 13獨立地係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亮白皮膚之化合物。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誘發黑色素細胞凋亡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其中:X係選自由NR 14及O組成之群;Y係共價鍵、CR 5R 6、O或NR 15;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鹵素、CN、羥基、R 16或OR 16;R 13、R 14及R 15獨立地係氫或R 16;R 5及R 6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R 12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COR a及R 16;每一R 16獨立地係甲醯基、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且R a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及OR 16;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誘發黑色素細胞凋亡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其中:R 1、R 4、R 5、R 6、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R 2及R 3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2及R 3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7及R 8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7及R 8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11及R 12獨立地係氫或R 13;且每一R 13獨立地係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誘發黑色素細胞凋亡之化合物。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芳基烴受體(AhR)活性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其中:X係選自由NR 14及O組成之群;Y係共價鍵、CR 5R 6、O或NR 15;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鹵素、CN、羥基、R 16或OR 16;R 13、R 14及R 15獨立地係氫或R 16;R 5及R 6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R 12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COR a及R 16;每一R 16獨立地係甲醯基、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且R a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及OR 16;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芳基烴受體(AhR)活性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其中:R 1、R 4、R 5、R 6、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R 2及R 3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2及R 3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7及R 8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7及R 8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11及R 12獨立地係氫或R 13;且每一R 13獨立地係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芳基烴受體(AhR)活性之化合物。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黑色素生成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其中:X係選自由NR 14及O組成之群;Y係共價鍵、CR 5R 6、O或NR 15;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鹵素、CN、羥基、R 16或OR 16;R 13、R 14及R 15獨立地係氫或R 16;R 5及R 6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R 12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COR a及R 16;每一R 16獨立地係甲醯基、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且R a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及OR 16;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黑色素生成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其中:R 1、R 4、R 5、R 6、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R 2及R 3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2及R 3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7及R 8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7及R 8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11及R 12獨立地係氫或R 13;且每一R 13獨立地係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黑色素生成之化合物。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黑色素濃度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其中:X係選自由NR 14及O組成之群;Y係共價鍵、CR 5R 6、O或NR 15;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鹵素、CN、羥基、R 16或OR 16;R 13、R 14及R 15獨立地係氫或R 16;R 5及R 6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R 12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COR a及R 16;每一R 16獨立地係甲醯基、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且R a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及OR 16;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黑色素濃度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其中:R 1、R 4、R 5、R 6、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R 2及R 3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2及R 3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7及R 8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7及R 8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11及R 12獨立地係氫或R 13;且每一R 13獨立地係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黑色素濃度之化合物。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具有下式之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X係選自由NR 14及O組成之群;Y係共價鍵、CR 5R 6、O或NR 15;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鹵素、CN、羥基、R 16或OR 16;R 13、R 14及R 15獨立地係氫或R 16;R 5及R 6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R 12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COR a及R 16;每一R 16獨立地係甲醯基、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且R a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及OR 16;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具有下式之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R 1、R 4、R 5、R 6、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R 2及R 3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2及R 3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7及R 8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7及R 8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11及R 12獨立地係氫或R 13;且每一R 13獨立地係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之化合物: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使個體之皮膚亮白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具有下式之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X係選自由NR 14及O組成之群;Y係共價鍵、CR 5R 6、O或NR 15;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鹵素、CN、羥基、R 16或OR 16;R 13、R 14及R 15獨立地係氫或R 16;R 5及R 6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R 12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COR a及R 16;每一R 16獨立地係甲醯基、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且R a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及OR 16;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使個體之皮膚亮白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具有下式之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R 1、R 4、R 5、R 6、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R 2及R 3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2及R 3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7及R 8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7及R 8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11及R 12獨立地係氫或R 13;且每一R 13獨立地係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使個體之皮膚亮白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之化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誘發個體中之黑色素細胞凋亡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具有下式之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X係選自由NR 14及O組成之群;Y係共價鍵、CR 5R 6、O或NR 15;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鹵素、CN、羥基、R 16或OR 16;R 13、R 14及R 15獨立地係氫或R 16;R 5及R 6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R 12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COR a及R 16;每一R 16獨立地係甲醯基、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且R a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及OR 16;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誘發個體中之黑色素細胞凋亡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具有下式之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R 1、R 4、R 5、R 6、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R 2及R 3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2及R 3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7及R 8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7及R 8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11及R 12獨立地係氫或R 13;且每一R 13獨立地係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誘發個體中之黑色素細胞凋亡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之化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芳基烴受體(AhR)活性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具有下式之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X係選自由NR 14及O組成之群;Y係共價鍵、CR 5R 6、O或NR 15;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鹵素、CN、羥基、R 16或OR 16;R 13、R 14及R 15獨立地係氫或R 16;R 5及R 6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R 12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COR a及R 16;每一R 16獨立地係甲醯基、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且R a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及OR 16;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芳基烴受體(AhR)活性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具有下式之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R 1、R 4、R 5、R 6、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R 2及R 3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2及R 3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7及R 8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7及R 8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11及R 12獨立地係氫或R 13;且每一R 13獨立地係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芳基烴受體(AhR)活性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之化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色素生成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具有下式之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X係選自由NR 14及O組成之群;Y係共價鍵、CR 5R 6、O或NR 15;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鹵素、CN、羥基、R 16或OR 16;R 13、R 14及R 15獨立地係氫或R 16;R 5及R 6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R 12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COR a及R 16;每一R 16獨立地係甲醯基、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且R a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及OR 16;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色素生成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具有下式之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R 1、R 4、R 5、R 6、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R 2及R 3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2及R 3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7及R 8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7及R 8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11及R 12獨立地係氫或R 13;且每一R 13獨立地係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色素生成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之化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色素濃度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具有下式之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X係選自由NR 14及O組成之群;Y係共價鍵、CR 5R 6、O或NR 15;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鹵素、CN、羥基、R 16或OR 16;R 13、R 14及R 15獨立地係氫或R 16;R 5及R 6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R 12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COR a及R 16;每一R 16獨立地係甲醯基、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且R a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及OR 16;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色素濃度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具有下式之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R 1、R 4、R 5、R 6、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R 2及R 3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2及R 3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7及R 8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7及R 8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11及R 12獨立地係氫或R 13;且每一R 13獨立地係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色素濃度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之化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係用於亮白皮膚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誘發黑色素細胞凋亡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芳基烴受體(AhR)活性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黑色素生成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黑色素濃度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包括一種化合物之組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使個體之皮膚亮白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誘發個體中之黑色素細胞凋亡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芳基烴受體(AhR)活性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色素生成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色素濃度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使個體之皮膚亮白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誘發個體中之黑色素細胞凋亡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芳基烴受體(AhR)活性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色素生成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色素濃度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亮白皮膚之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誘發黑色素細胞凋亡之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芳基烴受體(AhR)活性之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黑色素生成之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黑色素濃度之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使個體之皮膚亮白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一種組合物接觸,該組合物包括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誘發個體中之黑色素細胞凋亡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一種組合物接觸,該組合物包括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芳基烴受體(AhR)活性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一種組合物接觸,該組合物包括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色素生成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一種組合物接觸,該組合物包括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色素濃度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一種組合物接觸,該組合物包括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馬拉色菌酵母及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媒劑、稀釋劑或載劑。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具有下式之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 X係選自由NR 14及O組成之群;Y係共價鍵、CR 5R 6、O或NR 15;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鹵素、CN、羥基、R 16或OR 16;R 13、R 14及R 15獨立地係氫或R 16;R 5及R 6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R 12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COR a及R 16;每一R 16獨立地係甲醯基、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且R a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及OR 16; 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及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媒劑、稀釋劑或載劑。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具有下式之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 R 1、R 4、R 5、R 6、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R 2及R 3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2及R 3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7及R 8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7及R 8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11及R 12獨立地係氫或R 13;且每一R 13獨立地係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 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及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媒劑、稀釋劑或載劑。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之化合物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及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媒劑、稀釋劑或載劑。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治療或預防個體之UV誘發之皮膚損害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治療或預防個體之UV誘發之紅斑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治療或預防個體之UV誘發之皮膚老化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治療或預防個體之曬傷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治療或預防個體之UV誘發之色素沉著過度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使個體之皮膚亮白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誘發個體中之黑色素細胞凋亡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芳基烴受體(AhR)活性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色素生成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色素濃度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組合物接觸。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本發明主張以下美國臨時申請案之權益:2018年4月12日提出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2/656,769號、2018年5月7日提出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2/668,007號、2018年6月15日提出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2/685,800號、2018年6月19日提出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2/686,912號、2018年8月24日提出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2/722,412號及2018年10月8日提出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2/742,657號。上文所提及申請案之全部內容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係用於亮白皮膚之化合物。該化合物係由馬拉色菌酵母所產生化合物之化學相似物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由馬拉色菌酵母產生之化合物具有式(I)結構: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馬拉斯嗪之化學相似物。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誘發黑色素細胞凋亡之化合物。該化合物係由馬拉色菌酵母所產生化合物之化學相似物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由馬拉色菌酵母產生之化合物具有式(I)結構: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馬拉斯嗪之化學相似物。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黑色素細胞活性之化合物。該化合物係由馬拉色菌酵母所產生化合物之化學相似物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由馬拉色菌酵母產生之化合物具有式(I)結構: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馬拉斯嗪之化學相似物。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激動芳基烴受體(AhR)之化合物。該化合物係由馬拉色菌酵母所產生化合物之化學相似物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由馬拉色菌酵母產生之化合物具有式(I)結構: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馬拉斯嗪之化學相似物。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改良由色素沉著過度病症引起之色素沉著過度之化合物。該化合物係由馬拉色菌酵母所產生化合物之化學相似物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由馬拉色菌酵母產生之化合物具有式(I)結構: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馬拉斯嗪之化學相似物。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黑色素產生之化合物。該化合物係由馬拉色菌酵母所產生化合物之化學相似物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由馬拉色菌酵母產生之化合物具有式(I)結構: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馬拉斯嗪之化學相似物。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黑素體生物生成之化合物。該化合物係由馬拉色菌酵母所產生化合物之化學相似物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由馬拉色菌酵母產生之化合物具有式(I)結構: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馬拉斯嗪之化學相似物。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黑素體轉移之化合物。該化合物係由馬拉色菌酵母所產生化合物之化學相似物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由馬拉色菌酵母產生之化合物具有式(I)結構: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馬拉斯嗪之化學相似物。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馬拉色菌酵母及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媒劑、稀釋劑或載劑。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自馬拉色菌酵母分離或可自其分離之化合物及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媒劑、稀釋劑或載劑。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本文所揭示之任一化合物(包含相似物)及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媒劑、稀釋劑或載劑。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使個體之皮膚亮白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化合物或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誘發個體中之黑色素細胞凋亡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化合物或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色素細胞活性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化合物或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激動芳基烴受體(AhR)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化合物或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改良有需要之個體中由色素沉著過度病症引起之色素沉著過度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化合物或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色素產生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化合物或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素體生物生成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化合物或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素體轉移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化合物或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式(II)結構: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R10及R11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且R1、R2、R3、R4、R5、R6、R7、R8、R9、R10及R11中之至少一者係甲基;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式(III)結構: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及R10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且R1、R2、R3、R4、R5、R6、R7、R8、R9及R10中之至少一者係甲基;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亮白皮膚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式(II)結構: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R10及R11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亮白皮膚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式(III)結構: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及R10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誘發黑色素細胞凋亡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式(II)結構: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R10及R11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誘發黑色素細胞凋亡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式(III)結構: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及R10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激動芳基烴受體(AhR)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式(II)結構: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R10及R11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激動芳基烴受體(AhR)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式(III)結構: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及R10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具有式(II)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R10及R11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及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媒劑、稀釋劑或載劑。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具有式(III)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及R10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及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媒劑、稀釋劑或載劑。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使個體之皮膚亮白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具有式(II)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R10及R11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使個體之皮膚亮白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具有式(III)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及R10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誘發個體中之黑色素細胞凋亡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具有式(II)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R10及R11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誘發個體中之黑色素細胞凋亡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具有式(III)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及R10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激動個體中之芳基烴受體(AhR)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具有式(II)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R10及R11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激動個體中之芳基烴受體(AhR)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具有式(III)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及R10獨立地選自由氫及甲基組成之群;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係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其中:X係選自由NR 14及O組成之群;Y係共價鍵、CR 5R 6、O或NR 15;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鹵素、CN、羥基、R 16、或OR 16;R 13、R 14、及 R 15獨立地係氫或 R 16;R 5及 R 6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R 12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COR a及R 16;每一R 16獨立地係甲醯基、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且R a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及OR 16;其中:若R a係氫、Y係CR 5R 6且R 13及R 14二者皆係氫,則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R 10及R 11中之至少一者係R 16;或R 5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具有下列結構: , 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X係NH。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Y係CR 5R 6;R 5係氫,且R 6係氫、C 1-4烷基、C 3-6環烷基或O-(C 1-4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
較佳地,CR 5R 6係CH 2、CHCH 3、CHOCH 3、C=O或CH(C 3H 5)。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中之至少一者係C 1-4烷基。
較佳地,R 2係C 1-4烷基。
更佳地,R 2係甲基。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中之每一者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2係-COR a或C 1-4羥基烷基;且R a係氫或C 1-4烷基。
較佳地,R 12係CHO、CH 2OH或C(=O)-O-(C 1-4烷基)。
更佳地,R 12係CHO、CH 2OH或CO 2CH 3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X係NH;Y係CR 5R 6;R 1、R 3、R 4、R 7、R 8、R 9、R 10、R 11及R 13中之每一者係氫;R 2係氫或C 1-4烷基;R 5係氫,且R 6係氫、C 1-4烷基、C 3-6環烷基或O-(C 1-4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R 12係-COR a或C 1-4羥基烷基;且R a係氫或C 1-4烷基。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列結構: 其中:R 1、R 4、R 5、R 6、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R 2及R 3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2及R 3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7及R 8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7及R 8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11及R 12獨立地係氫或R 13;每一R 13獨立地係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且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中之至少一者不為氫;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具有式(II)結構: , 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氫及C 1-4烷基組成之群。
較佳地,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中之一或兩者係C 1-4烷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5及R 10中之一者係C 1-4烷基,且另一者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6、R 7、R 8及R 9中之一者係C 1-4烷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較佳地,R 11及R 12各自係氫;且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中之一者、兩者、三者或四者係甲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亮白皮膚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其中:X係選自由NR 14及O組成之群;Y係共價鍵、CR 5R 6、O或NR 15;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鹵素、CN、羥基、R 16或OR 16;R 13、R 14及R 15獨立地係氫或R 16;R 5及R 6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R 12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COR a及R 16;每一R 16獨立地係甲醯基、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且R a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及OR 16;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具有下列結構: , 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X係NH。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Y係CR 5R 6;R 5係氫,且R 6係氫、C 1-4烷基、C 3-6環烷基或O-(C 1-4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
較佳地,CR 5R 6係CH 2、CHCH 3、CHOCH 3、C=O或CH(C 3H 5)。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中之至少一者係C 1-4烷基。
較佳地,R 2係C 1-4烷基。
更佳地,R 2係甲基。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中之每一者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2係-COR a或C 1-4羥基烷基;且R a係氫或C 1-4烷基。
較佳地,R 12係CHO、CH 2OH或C(=O)-O-(C 1-4烷基)。
更佳地,R 12係CHO、CH 2OH或CO 2CH 3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X係NH;Y係CR 5R 6;R 1、R 3、R 4、R 7、R 8、R 9、R 10、R 11及R 13中之每一者係氫;R 2係氫或C 1-4烷基;R 5係氫,且R 6係氫、C 1-4烷基、C 3-6環烷基或O-(C 1-4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R 12係-COR a或C 1-4羥基烷基;且R a係氫或C 1-4烷基。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若R a係氫、Y係CR 5R 6且R 13及R 14二者皆係氫,則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R 10及R 11中之至少一者係R 16;或R 5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5及R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3-6環烷基。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亮白皮膚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 其中:R 1、R 4、R 5、R 6、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R 2及R 3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2及R 3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7及R 8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7及R 8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11及R 12獨立地係氫或R 13;且每一R 13獨立地係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具有式(II)結構: , 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氫及C 1-4烷基組成之群。
較佳地,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中之一或兩者係C 1-4烷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5及R 10中之一者係C 1-4烷基,且另一者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6、R 7、R 8及R 9中之一者係C 1-4烷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1及R 12各自係氫;且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中之一者、兩者、三者或四者係甲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中之至少一者不為氫。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亮白皮膚之化合物。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誘發黑色素細胞凋亡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其中:X係選自由NR 14及O組成之群;Y係共價鍵、CR 5R 6、O或NR 15;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鹵素、CN、羥基、R 16或OR 16;R 13、R 14及R 15獨立地係氫或R 16;R 5及R 6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R 12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COR a及R 16;每一R 16獨立地係甲醯基、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且R a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及OR 16;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具有下列結構: , 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X係NH。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Y係CR 5R 6;R 5係氫,且R 6係氫、C 1-4烷基、C 3-6環烷基或O-(C 1-4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
較佳地,CR 5R 6係CH 2、CHCH 3、CHOCH 3、C=O或CH(C 3H 5)。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中之至少一者係C 1-4烷基。
較佳地,R 2係C 1-4烷基。
更佳地,R 2係甲基。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中之每一者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2係-COR a或C 1-4羥基烷基;且R a係氫或C 1-4烷基。
較佳地,R 12係CHO、CH 2OH或C(=O)-O-(C 1-4烷基)。
更佳地,R 12係CHO、CH 2OH或CO 2CH 3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X係NH;Y係CR 5R 6;R 1、R 3、R 4、R 7、R 8、R 9、R 10、R 11及R 13中之每一者係氫;R 2係氫或C 1-4烷基;R 5係氫,且R 6係氫、C 1-4烷基、C 3-6環烷基或O-(C 1-4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R 12係-COR a或C 1-4羥基烷基;且R a係氫或C 1-4烷基。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若R a係氫、Y係CR 5R 6且R 13及R 14二者皆係氫,則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R 10及R 11中之至少一者係R 16;或R 5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誘發黑色素細胞凋亡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 其中:R 1、R 4、R 5、R 6、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R 2及R 3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2及R 3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7及R 8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7及R 8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11及R 12獨立地係氫或R 13;且每一R 13獨立地係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具有式(II)結構: , 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氫及C 1-4烷基組成之群。
較佳地,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中之一或兩者係C 1-4烷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5及R 10中之一者係C 1-4烷基,且另一者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6、R 7、R 8及R 9中之一者係C 1-4烷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1及R 12各自係氫;且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中之一者、兩者、三者或四者係甲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中之至少一者不為氫。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誘發黑色素細胞凋亡之化合物。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芳基烴受體(AhR)活性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其中:X係選自由NR 14及O組成之群;Y係共價鍵、CR 5R 6、O或NR 15;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鹵素、CN、羥基、R 16或OR 16;R 13、R 14及R 15獨立地係氫或R 16;R 5及R 6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R 12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COR a及R 16;每一R 16獨立地係甲醯基、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且R a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及OR 16;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具有下列結構: , 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X係NH。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Y係CR 5R 6;R 5係氫,且R 6係氫、C 1-4烷基、C 3-6環烷基或O-(C 1-4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
較佳地,CR 5R 6係CH 2、CHCH 3、CHOCH 3、C=O或CH(C 3H 5)。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中之至少一者係C 1-4烷基。
較佳地,R 2係C 1-4烷基。
更佳地,R 2係甲基。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中之每一者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2係-COR a或C 1-4羥基烷基;且R a係氫或C 1-4烷基。
較佳地,R 12係CHO、CH 2OH或C(=O)-O-(C 1-4烷基)。
更佳地,R 12係CHO、CH 2OH或CO 2CH 3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X係NH;Y係CR 5R 6;R 1、R 3、R 4、R 7、R 8、R 9、R 10、R 11及R 13中之每一者係氫;R 2係氫或C 1-4烷基;R 5係氫,且R 6係氫、C 1-4烷基、C 3-6環烷基或O-(C 1-4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R 12係-COR a或C 1-4羥基烷基;且R a係氫或C 1-4烷基。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若R a係氫、Y係CR 5R 6且R 13及R 14二者皆係氫,則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R 10及R 11中之至少一者係R 16;或R 5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芳基烴受體(AhR)活性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 其中:R 1、R 4、R 5、R 6、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R 2及R 3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2及R 3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7及R 8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7及R 8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11及R 12獨立地係氫或R 13;且每一R 13獨立地係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具有式(II)結構: , 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氫及C 1-4烷基組成之群。
較佳地,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中之一或兩者係C 1-4烷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5及R 10中之一者係C 1-4烷基,且另一者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6、R 7、R 8及R 9中之一者係C 1-4烷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1及R 12各自係氫;且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中之一者、兩者、三者或四者係甲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中之至少一者不為氫。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芳基烴受體(AhR)活性之化合物。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黑色素生成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其中:X係選自由NR 14及O組成之群;Y係共價鍵、CR 5R 6、O或NR 15;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鹵素、CN、羥基、R 16或OR 16;R 13、R 14及R 15獨立地係氫或R 16;R 5及R 6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R 12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COR a及R 16;每一R 16獨立地係甲醯基、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且R a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及OR 16;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具有下列結構: , 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X係NH。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Y係CR 5R 6;R 5係氫,且R 6係氫、C 1-4烷基、C 3-6環烷基或O-(C 1-4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
較佳地,CR 5R 6係CH 2、CHCH 3、CHOCH 3、C=O或CH(C 3H 5)。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中之至少一者係C 1-4烷基。
較佳地,R 2係C 1-4烷基。
更佳地,R 2係甲基。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中之每一者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2係-COR a或C 1-4羥基烷基;且R a係氫或C 1-4烷基。
較佳地,R 12係CHO、CH 2OH或C(=O)-O-(C 1-4烷基)。
更佳地,R 12係CHO、CH 2OH或CO 2CH 3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X係NH;Y係CR 5R 6;R 1、R 3、R 4、R 7、R 8、R 9、R 10、R 11及R 13中之每一者係氫;R 2係氫或C 1-4烷基;R 5係氫,且R 6係氫、C 1-4烷基、C 3-6環烷基或O-(C 1-4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R 12係-COR a或C 1-4羥基烷基;且R a係氫或C 1-4烷基。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若R a係氫、Y係CR 5R 6且R 13及R 14二者皆係氫,則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R 10及R 11中之至少一者係R 16;或R 5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黑色素生成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 其中:R 1、R 4、R 5、R 6、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R 2及R 3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2及R 3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7及R 8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7及R 8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11及R 12獨立地係氫或R 13;且每一R 13獨立地係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具有式(II)結構: , 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氫及C 1-4烷基組成之群。
較佳地,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中之一或兩者係C 1-4烷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5及R 10中之一者係C 1-4烷基,且另一者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6、R 7、R 8及R 9中之一者係C 1-4烷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1及R 12各自係氫;且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中之一者、兩者、三者或四者係甲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中之至少一者不為氫。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黑色素生成之化合物。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黑色素濃度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其中:X係選自由NR 14及O組成之群;Y係共價鍵、CR 5R 6、O或NR 15;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鹵素、CN、羥基、R 16或OR 16;R 13、R 14及R 15獨立地係氫或R 16;R 5及R 6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R 12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COR a及R 16;每一R 16獨立地係甲醯基、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且R a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及OR 16;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具有下列結構: , 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X係NH。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Y係CR 5R 6;R 5係氫,且R 6係氫、C 1-4烷基、C 3-6環烷基或O-(C 1-4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
較佳地,CR 5R 6係CH 2、CHCH 3、CHOCH 3、C=O或CH(C 3H 5)。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中之至少一者係C 1-4烷基。
較佳地,R 2係C 1-4烷基。
更佳地,R 2係甲基。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中之每一者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2係-COR a或C 1-4羥基烷基;且R a係氫或C 1-4烷基。
較佳地,R 12係CHO、CH 2OH或C(=O)-O-(C 1-4烷基)。
更佳地,R 12係CHO、CH 2OH或CO 2CH 3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X係NH;Y係CR 5R 6;R 1、R 3、R 4、R 7、R 8、R 9、R 10、R 11及R 13中之每一者係氫;R 2係氫或C 1-4烷基;R 5係氫,且R 6係氫、C 1-4烷基、C 3-6環烷基或O-(C 1-4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R 12係-COR a或C 1-4羥基烷基;且R a係氫或C 1-4烷基。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若R a係氫、Y係CR 5R 6且R 13及R 14二者皆係氫,則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R 10及R 11中之至少一者係R 16;或R 5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黑色素濃度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 其中:R 1、R 4、R 5、R 6、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R 2及R 3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2及R 3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7及R 8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7及R 8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11及R 12獨立地係氫或R 13;且每一R 13獨立地係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具有式(II)結構: , 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氫及C 1-4烷基組成之群。
較佳地,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中之一或兩者係C 1-4烷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5及R 10中之一者係C 1-4烷基,且另一者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6、R 7、R 8及R 9中之一者係C 1-4烷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1及R 12各自係氫;且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中之一者、兩者、三者或四者係甲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中之至少一者不為氫。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黑色素濃度之化合物。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包括一種化合物之組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其中:X係選自由NR 14及O組成之群;Y係共價鍵、CR 5R 6、O或NR 15;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鹵素、CN、羥基、R 16或OR 16;R 13、R 14及R 15獨立地係氫或R 16;R 5及R 6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R 12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COR a及R 16;每一R 16獨立地係甲醯基、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且R a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及OR 16;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具有下列結構: , 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X係NH。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Y係CR 5R 6;R 5係氫,且R 6係氫、C 1-4烷基、C 3-6環烷基或O-(C 1-4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
較佳地,CR 5R 6係CH 2、CHCH 3、CHOCH 3、C=O或CH(C 3H 5)。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中之至少一者係C 1-4烷基。
較佳地,R 2係C 1-4烷基。
更佳地,R 2係甲基。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中之每一者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2係-COR a或C 1-4羥基烷基;且R a係氫或C 1-4烷基。
較佳地,R 12係CHO、CH 2OH或C(=O)-O-(C 1-4烷基)。
更佳地,R 12係CHO、CH 2OH或CO 2CH 3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X係NH;Y係CR 5R 6;R 1、R 3、R 4、R 7、R 8、R 9、R 10、R 11及R 13中之每一者係氫;R 2係氫或C 1-4烷基;R 5係氫,且R 6係氫、C 1-4烷基、C 3-6環烷基或O-(C 1-4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R 12係-COR a或C 1-4羥基烷基;且R a係氫或C 1-4烷基。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包括一種化合物之組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 其中:R 1、R 4、R 5、R 6、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R 2及R 3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2及R 3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7及R 8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7及R 8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11及R 12獨立地係氫或R 13;且每一R 13獨立地係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具有式(II)結構: , 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氫及C 1-4烷基組成之群。
較佳地,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中之一或兩者係C 1-4烷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5及R 10中之一者係C 1-4烷基,且另一者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6、R 7、R 8及R 9中之一者係C 1-4烷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1及R 12各自係氫;且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中之一者、兩者、三者或四者係甲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包括一種化合物之組合物。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使個體之皮膚亮白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其中:X係選自由NR 14及O組成之群;Y係共價鍵、CR 5R 6、O或NR 15;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鹵素、CN、羥基、R 16或OR 16;R 13、R 14及R 15獨立地係氫或R 16;R 5及R 6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R 12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COR a及R 16;每一R 16獨立地係甲醯基、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且R a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及OR 16;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具有下列結構: , 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X係NH。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Y係CR 5R 6;R 5係氫,且R 6係氫、C 1-4烷基、C 3-6環烷基或O-(C 1-4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
較佳地,CR 5R 6係CH 2、CHCH 3、CHOCH 3、C=O或CH(C 3H 5)。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中之至少一者係C 1-4烷基。
較佳地,R 2係C 1-4烷基。
更佳地,R 2係甲基。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中之每一者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2係-COR a或C 1-4羥基烷基;且R a係氫或C 1-4烷基。
較佳地,R 12係CHO、CH 2OH或C(=O)-O-(C 1-4烷基)。
更佳地,R 12係CHO、CH 2OH或CO 2CH 3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X係NH;Y係CR 5R 6;R 1、R 3、R 4、R 7、R 8、R 9、R 10、R 11及R 13中之每一者係氫;R 2係氫或C 1-4烷基;R 5係氫,且R 6係氫、C 1-4烷基、C 3-6環烷基或O-(C 1-4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R 12係-COR a或C 1-4羥基烷基;且R a係氫或C 1-4烷基。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使個體之皮膚亮白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 其中:R 1、R 4、R 5、R 6、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R 2及R 3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2及R 3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7及R 8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7及R 8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11及R 12獨立地係氫或R 13;且每一R 13獨立地係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具有式(II)結構: , 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氫及C 1-4烷基組成之群。
較佳地,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中之一或兩者係C 1-4烷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5及R 10中之一者係C 1-4烷基,且另一者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6、R 7、R 8及R 9中之一者係C 1-4烷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1及R 12各自係氫;且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中之一者、兩者、三者或四者係甲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使個體之皮膚亮白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一種化合物接觸,該化合物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誘發個體中之黑色素細胞凋亡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其中:X係選自由NR 14及O組成之群;Y係共價鍵、CR 5R 6、O或NR 15;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鹵素、CN、羥基、R 16或OR 16;R 13、R 14及R 15獨立地係氫或R 16;R 5及R 6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R 12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COR a及R 16;每一R 16獨立地係甲醯基、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且R a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及OR 16;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具有下列結構: , 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X係NH。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Y係CR 5R 6;R 5係氫,且R 6係氫、C 1-4烷基、C 3-6環烷基或O-(C 1-4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
較佳地,CR 5R 6係CH 2、CHCH 3、CHOCH 3、C=O或CH(C 3H 5)。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中之至少一者係C 1-4烷基。
較佳地,R 2係C 1-4烷基。
更佳地,R 2係甲基。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中之每一者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2係-COR a或C 1-4羥基烷基;且R a係氫或C 1-4烷基。
較佳地,R 12係CHO、CH 2OH或C(=O)-O-(C 1-4烷基)。
更佳地,R 12係CHO、CH 2OH或CO 2CH 3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X係NH;Y係CR 5R 6;R 1、R 3、R 4、R 7、R 8、R 9、R 10、R 11及R 13中之每一者係氫;R 2係氫或C 1-4烷基;R 5係氫,且R 6係氫、C 1-4烷基、C 3-6環烷基或O-(C 1-4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R 12係-COR a或C 1-4羥基烷基;且R a係氫或C 1-4烷基。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誘發個體中之黑色素細胞凋亡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 其中:R 1、R 4、R 5、R 6、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R 2及R 3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2及R 3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7及R 8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7及R 8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11及R 12獨立地係氫或R 13;且每一R 13獨立地係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具有式(II)結構: , 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氫及C 1-4烷基組成之群。
較佳地,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中之一或兩者係C 1-4烷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5及R 10中之一者係C 1-4烷基,且另一者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6、R 7、R 8及R 9中之一者係C 1-4烷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1及R 12各自係氫;且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中之一者、兩者、三者或四者係甲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誘發個體中之黑色素細胞凋亡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一種化合物接觸,該化合物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芳基烴受體(AhR)活性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其中:X係選自由NR 14及O組成之群;Y係共價鍵、CR 5R 6、O或NR 15;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鹵素、CN、羥基、R 16或OR 16;R 13、R 14及R 15獨立地係氫或R 16;R 5及R 6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R 12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COR a及R 16;每一R 16獨立地係甲醯基、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且R a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及OR 16;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具有下列結構: , 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X係NH。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Y係CR 5R 6;R 5係氫,且R 6係氫、C 1-4烷基、C 3-6環烷基或O-(C 1-4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
較佳地,CR 5R 6係CH 2、CHCH 3、CHOCH 3、C=O或CH(C 3H 5)。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中之至少一者係C 1-4烷基。
較佳地,R 2係C 1-4烷基。
更佳地,R 2係甲基。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中之每一者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2係-COR a或C 1-4羥基烷基;且R a係氫或C 1-4烷基。
較佳地,R 12係CHO、CH 2OH或C(=O)-O-(C 1-4烷基)。
更佳地,R 12係CHO、CH 2OH或CO 2CH 3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X係NH;Y係CR 5R 6;R 1、R 3、R 4、R 7、R 8、R 9、R 10、R 11及R 13中之每一者係氫;R 2係氫或C 1-4烷基;R 5係氫,且R 6係氫、C 1-4烷基、C 3-6環烷基或O-(C 1-4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R 12係-COR a或C 1-4羥基烷基;且R a係氫或C 1-4烷基。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芳基烴受體(AhR)活性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 其中:R 1、R 4、R 5、R 6、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R 2及R 3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2及R 3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7及R 8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7及R 8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11及R 12獨立地係氫或R 13;且每一R 13獨立地係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具有式(II)結構: , 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氫及C 1-4烷基組成之群。
較佳地,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中之一或兩者係C 1-4烷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5及R 10中之一者係C 1-4烷基,且另一者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6、R 7、R 8及R 9中之一者係C 1-4烷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1及R 12各自係氫;且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中之一者、兩者、三者或四者係甲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芳基烴受體(AhR)活性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一種化合物接觸,該化合物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色素生成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其中:X係選自由NR 14及O組成之群;Y係共價鍵、CR 5R 6、O或NR 15;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鹵素、CN、羥基、R 16或OR 16;R 13、R 14及R 15獨立地係氫或R 16;R 5及R 6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R 12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COR a及R 16;每一R 16獨立地係甲醯基、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且R a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及OR 16;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具有下列結構: , 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X係NH。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Y係CR 5R 6;R 5係氫,且R 6係氫、C 1-4烷基、C 3-6環烷基或O-(C 1-4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
較佳地,CR 5R 6係CH 2、CHCH 3、CHOCH 3、C=O或CH(C 3H 5)。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中之至少一者係C 1-4烷基。
較佳地,R 2係C 1-4烷基。
更佳地,R 2係甲基。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中之每一者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2係-COR a或C 1-4羥基烷基;且R a係氫或C 1-4烷基。
較佳地,R 12係CHO、CH 2OH或C(=O)-O-(C 1-4烷基)。
更佳地,R 12係CHO、CH 2OH或CO 2CH 3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X係NH;Y係CR 5R 6;R 1、R 3、R 4、R 7、R 8、R 9、R 10、R 11及R 13中之每一者係氫;R 2係氫或C 1-4烷基;R 5係氫,且R 6係氫、C 1-4烷基、C 3-6環烷基或O-(C 1-4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R 12係-COR a或C 1-4羥基烷基;且R a係氫或C 1-4烷基。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色素生成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 其中:R 1、R 4、R 5、R 6、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R 2及R 3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2及R 3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7及R 8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7及R 8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11及R 12獨立地係氫或R 13;且每一R 13獨立地係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具有式(II)結構: , 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氫及C 1-4烷基組成之群。
較佳地,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中之一或兩者係C 1-4烷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5及R 10中之一者係C 1-4烷基,且另一者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6、R 7、R 8及R 9中之一者係C 1-4烷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1及R 12各自係氫;且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中之一者、兩者、三者或四者係甲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色素生成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一種化合物接觸,該化合物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色素濃度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其中:X係選自由NR 14及O組成之群;Y係共價鍵、CR 5R 6、O或NR 15;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鹵素、CN、羥基、R 16或OR 16;R 13、R 14及R 15獨立地係氫或R 16;R 5及R 6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R 12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COR a及R 16;每一R 16獨立地係甲醯基、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且R a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及OR 16;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具有下列結構: , 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X係NH。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Y係CR 5R 6;R 5係氫,且R 6係氫、C 1-4烷基、C 3-6環烷基或O-(C 1-4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
較佳地,CR 5R 6係CH 2、CHCH 3、CHOCH 3、C=O或CH(C 3H 5)。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中之至少一者係C 1-4烷基。
較佳地,R 2係C 1-4烷基。
更佳地,R 2係甲基。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中之每一者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2係-COR a或C 1-4羥基烷基;且R a係氫或C 1-4烷基。
較佳地,R 12係CHO、CH 2OH或C(=O)-O-(C 1-4烷基)。
更佳地,R 12係CHO、CH 2OH或CO 2CH 3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X係NH;Y係CR 5R 6;R 1、R 3、R 4、R 7、R 8、R 9、R 10、R 11及R 13中之每一者係氫;R 2係氫或C 1-4烷基;R 5係氫,且R 6係氫、C 1-4烷基、C 3-6環烷基或O-(C 1-4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R 12係-COR a或C 1-4羥基烷基;且R a係氫或C 1-4烷基。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色素濃度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 其中:R 1、R 4、R 5、R 6、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R 2及R 3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2及R 3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7及R 8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7及R 8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11及R 12獨立地係氫或R 13;且每一R 13獨立地係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具有式(II)結構: , 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氫及C 1-4烷基組成之群。
較佳地,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中之一或兩者係C 1-4烷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5及R 10中之一者係C 1-4烷基,且另一者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R 2、R 3、R 4、R 6、R 7、R 8及R 9中之一者係C 1-4烷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R 11及R 12各自係氫;且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及R 10中之一者、兩者、三者或四者係甲基,且剩餘基團係氫。
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色素濃度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一種化合物接觸,該化合物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係用於亮白皮膚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誘發黑色素細胞凋亡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芳基烴受體(AhR)活性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黑色素生成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黑色素濃度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包括一種化合物之組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使個體之皮膚亮白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誘發個體中之黑色素細胞凋亡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芳基烴受體(AhR)活性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色素生成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色素濃度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接觸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下式之結構: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組合物包括具有下式之結構之第一化合物: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及具有下式之結構之第二化合物: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使個體之皮膚亮白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接觸。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使個體接觸具有下式之結構之第一化合物: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及具有下式之結構之第二化合物: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誘發個體中之黑色素細胞凋亡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接觸。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使個體接觸具有下式之結構之第一化合物: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及具有下式之結構之第二化合物: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芳基烴受體(AhR)活性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接觸。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使個體接觸具有下式之結構之第一化合物: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及具有下式之結構之第二化合物: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色素生成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接觸。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使個體接觸具有下式之結構之第一化合物: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及具有下式之結構之第二化合物: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色素濃度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接觸。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使個體接觸具有下式之結構之第一化合物: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及具有下式之結構之第二化合物: 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亮白皮膚之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誘發黑色素細胞凋亡之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芳基烴受體(AhR)活性之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黑色素生成之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用於調節黑色素濃度之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使個體之皮膚亮白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一種組合物接觸,該組合物包括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誘發個體中之黑色素細胞凋亡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一種組合物接觸,該組合物包括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芳基烴受體(AhR)活性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一種組合物接觸,該組合物包括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色素生成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一種組合物接觸,該組合物包括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黑色素濃度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一種組合物接觸,該組合物包括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在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組合物包括表7中所列示之化合物。
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組合物包括表8中所列示之化合物。
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組合物包括表9中所列示之化合物。
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組合物包括表10中所列示之化合物。
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組合物包括表11中所列示之化合物。
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方法包括使個體與包括表7中所列示之化合物之組合物接觸。
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方法包括使個體與包括表8中所列示之化合物之組合物接觸。
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方法包括使個體與包括表9中所列示之化合物之組合物接觸。
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方法包括使個體與包括表10中所列示之化合物之組合物接觸。
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方法包括使個體與包括表11中所列示之化合物之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馬拉色菌酵母及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媒劑、稀釋劑或載劑。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具有下式之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 X係選自由NR 14及O組成之群;Y係共價鍵、CR 5R 6、O或NR 15;R 1、R 2、R 3、R 4、R 7、R 8、R 9、R 10及R 11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鹵素、CN、羥基、R 16或OR 16;R 13、R 14及R 15獨立地係氫或R 16;R 5及R 6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OR 16、R 16及C 3-6環烷基,或R 5及R 6組合形成側氧基(=O)或C 3-6環烷基;R 12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COR a及R 16;每一R 16獨立地係甲醯基、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且R a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及OR 16; 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及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媒劑、稀釋劑或載劑。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具有下式之結構之化合物: 其中: R 1、R 4、R 5、R 6、R 9及R 10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R 2及R 3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2及R 3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7及R 8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羥基、鹵素、CN、R 13、OR 13、OCOR 13及-CHO,或R 7及R 8組合形成5-或6員雜環基;R 11及R 12獨立地係氫或R 13;且每一R 13獨立地係C 1-9烷基、C 2-9烯基或C 2-9炔基; 或其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及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媒劑、稀釋劑或載劑。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之化合物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及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媒劑、稀釋劑或載劑。
在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之任一組合物預防個體之UV誘發之紅斑。
在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之任一組合物減少個體中之表皮黑色素。
在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之任一組合物在個體中產生防光或防UV效應。
在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之任一組合物過濾、吸收或反射UV。
在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之任一組合物預防色素沉著過度及/或促進色素沉著不足。
在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之任一組合物係防曬劑、防光劑及/或防UV劑。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治療或預防個體之UV誘發之皮膚損害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治療或預防個體之UV誘發之紅斑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治療或預防個體之UV誘發之皮膚老化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治療或預防個體之曬傷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治療或預防個體之UV誘發之色素沉著過度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使個體之皮膚亮白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誘發個體中之黑色素細胞凋亡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調節個體中之芳基烴受體(AhR)活性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調節個體中黑色素生成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組合物接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一種調節個體中黑色素濃度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個體與本文所揭示之任一組合物接觸。 定義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化合物」係指由一或多個化學鍵連結之兩個或更多個原子。在本發明中,化學鍵包含(但不限於)共價鍵、離子鍵、氫鍵及凡得瓦爾相互作用(van der Waals interaction)。本發明之共價鍵包含單鍵、雙鍵及三鍵。本發明化合物包含(但不限於)有機分子。
本發明之有機化合物/分子包含有或無官能基之直鏈、具支鏈及環狀烴。術語「C x-y」當連同化學部分(例如烷基、烯基、炔基或烷氧基)使用時意欲包含在鏈中含有x至y個碳之基團。舉例而言,術語「C x-y烷基」意指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飽和烴基團,包含在鏈中含有x至y個碳之直鏈烷基及具支鏈烷基,包含鹵烷基,例如三氟甲基及2,2,2-三氟乙基及諸如此類。術語「C x-y烯基」及「C x-y炔基」係指與上述烷基具有相似長度及可能取代,分別含有至少一個雙鍵或三鍵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不飽和脂肪族基團。
本文所用之術語「脂肪族基團」意指不含芳香族環之由碳原子及氫原子構成之基團。因此,脂肪族基團包含烷基、烯基、炔基及碳環基。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烷基」意指非環狀直鏈及具支鏈烴基團,舉例而言,「C 1-C 20烷基」係指具有1-20個碳之烷基。烷基可為直鏈或具支鏈。烷基之實例包含(但不限於)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戊基、異戊基、第三戊基、己基、異己基及諸如此類。受益於本發明之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輕易明瞭其他烷基。烷基可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如本文所述之取代基取代。舉例而言,烷基可經鹵素、-CO 2R’、-COOH、-CN、-OH、-OR’、-NH 2、-NHR’、-N(R’) 2、-SR’或-SO 2R’中之一或多者(例如1、2、3、4、5或6個獨立選擇之取代基)取代,其中各情況之R’獨立地係C 1-C 3烷基。在實施例中,烷基未經取代。在實施例中,烷基經取代(例如經1、2、3、4、5或6個如本文所述之取代基取代)。舉例而言,術語「羥基烷基」係指如本文所述包括羥基(-OH)取代基之烷基且包含例如-CH 2OH基團。
如本文中所使用,「烯基」意指具有一或多個可出現於沿鏈之任一穩定點中之不飽和碳-碳雙鍵之任一直鏈或具支鏈烴鏈,舉例而言,「C 2-C 20烯基」係指具有2-20個碳之烯基。舉例而言,烯基包含丙-2-烯基、丁-2-烯基、丁-3-烯基、2-甲基丙-2-烯基、己-2-烯基、己-5-烯基、2,3-二甲基丁-2-烯基及諸如此類。在實施例中,烯基包括1、2或3個碳-碳雙鍵。在實施例中,烯基包括單一碳-碳雙鍵。在實施例中,多個雙鍵(例如2或3個)係共軛的。烯基可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如本文所闡述之取代基取代。舉例而言,烯基可經鹵素、-CO 2R’、-CN、-OH、-OR’、-NH 2、-NHR’、-N(R’) 2、-SR’或-SO 2R’中之一或多者(例如1、2、3、4、5或6個獨立選擇之取代基)取代,其中每一情況之R’獨立地係C 1-C 3烷基。在實施例中,烯基未經取代。在實施例中,烯基經取代(例如經1、2、3、4、5或6個如本文所闡述之取代基取代)。
如本文中所使用,「炔基」意指具有直鏈或具支鏈構形且具有一或多個出現於沿鏈之任一穩定點中之碳-碳三鍵之任一烴鏈,舉例而言,「C 2-C 20炔基」係指具有2-20個碳之炔基。炔基之實例包含丙-2-炔基、丁-2-炔基、丁-3-炔基、戊-2-炔基、3-甲基戊-4-炔基、己-2-炔基、己-5-炔基及諸如此類。在實施例中,炔基包括一個碳-碳三鍵。炔基可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如本文所闡述之取代基取代。舉例而言,炔基可經鹵素、-CO 2R’、-CN、-OH、-OR’、-NH 2、-NHR’、-N(R’) 2、-SR’或-SO 2R’中之一或多者(例如1、2、3、4、5或6個獨立選擇之取代基)取代,其中每一情況之R’獨立地係C 1-C 3烷基。在實施例中,炔基未經取代。在實施例中,炔基經取代(例如經1、2、3、4、5或6個如本文所闡述之取代基取代)。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環烷基」意指非芳香族飽和環狀基團,例如「C 3-C 10環烷基」。在實施例中,環烷基係單環。在實施例中,環烷基係多環(例如雙環或三環)。在多環環烷基中,個別環可為稠合環、橋接環或螺環。環烷基之實例包含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降莰基、雙環[3.2.1]辛烷基、八氫-并環戊二烯基及螺[4.5]癸烷基及諸如此類。術語「環烷基」可與術語「碳環」互換使用。環烷基可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如本文所闡述之取代基取代。舉例而言,環烷基可經鹵素、-CO 2R’、-CN、-OH、-OR’、-NH 2、-NHR’、-N(R’) 2、-SR’或-SO 2R’中之一或多者(例如1、2、3、4、5或6個獨立選擇之取代基)取代,其中每一情況之R’獨立地係C 1-C 3烷基。在實施例中,環烷基未經取代。在實施例中,環烷基經取代(例如經1、2、3、4、5或6個如本文所闡述之取代基取代)。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鹵素」意指氟、氯、溴或碘。
如本文中所使用,「芳香族化合物」、「芳香族物」或含有「芳香族環」之化合物係芳基或雜芳基化合物。本文所用之術語「芳基」包含環中每一原子皆為碳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單環芳香族基團。較佳地,環為3-至8員環、更佳地6員環。術語「芳基」亦包含具有兩個或更多個環之多環系統,其中兩個或更多個碳為兩個鄰接環所共有,其中該等環中之至少一者為芳香族環,舉例而言,其他環可為環烷基、環烯基、環炔基、芳基、雜芳基及/或雜環基。芳基包含苯、萘、菲、酚、苯胺及諸如此類。術語「雜芳基」包含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香族單環結構、較佳地3-至8員環、更佳地5-至7員環、甚至更佳地5-至6員環,其環結構包含至少一個雜原子、較佳地一至四個雜原子、更佳地一或兩個雜原子。術語「雜芳基」亦包含具有兩個或更多個環之多環系統,其中兩個或更多個碳為兩個鄰接環所共有,其中該等環中之至少一者為雜芳香族環,舉例而言,其他環可為環烷基、環烯基、環炔基、芳基、雜芳基及/或雜環基。雜芳基包含(例如)吡咯、呋喃、噻吩、吲哚、咪唑、噁唑、噻唑、吡唑、吡啶、吡嗪、噠嗪及嘧啶及諸如此類。較佳地,某些本發明化合物包含至少一個、較佳地兩個吲哚基團以及至少一個醛基團。
術語「經取代」意指具有至少一個代替主鏈之一或多種碳上之氫原子之取代基之部分。應理解,「取代」或「經……取代」包含以下隱含條件:該取代係根據取代原子及取代基之允許化合價,且該取代產生穩定化合物,舉例而言,其無法藉由(例如)重排、環化、消除及諸如此類自發地發生轉變。對於適當有機化合物而言,該等允許取代基可為一或多個且可相同或不同。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雜環(heterocycle或heterocyclic)」意指含有至少一個雜原子之單環、雙環或三環環系統。雜原子包含(但不限於)氮、氧及硫。
單環雜環由(例如)含有至少一個雜原子之3、4、5、6、7、8、9或10員環組成。單環雜環之代表性實例包含(但不限於)氮雜環丁基、氮雜環庚烷基、氮丙啶基、二氮雜環庚烷基、1,3-二噁烷基、1,3-二氧戊環基、1,3-二硫戊環基、1,3-二噻烷基、咪唑啉基、咪唑啶基、異噻唑啉基、異噻唑啶基、異噁唑啉基、異噁唑啶基、嗎啉基、噁二唑啉基、噁二唑啶基、噁唑啉基、噁唑啶基、六氫吡嗪基、六氫吡啶基、吡喃基、吡唑啉基、吡唑啶基、吡咯啉基、吡咯啶基、四氫呋喃基、四氫噻吩基、噻二唑啉基、噻二唑啶基、噻唑啉基、噻唑啶基、硫嗎啉基、1,1-側氧基硫嗎啉基(硫嗎啉碸)噻喃基及三噻烷基。
藉由非限制性實例,雙環雜環係與遠端芳基環稠合之單環雜環或與遠端環烷基環稠合之單環雜環或與遠端環烯基環稠合之單環雜環或與遠端單環雜環稠合之單環雜環或與遠端單環雜芳基環稠合之單環雜環。雙環雜環之代表性實例包含(但不限於) 1,3-苯并二氧雜環戊烯基、1,3-苯并二硫雜環戊二烯基、2,3-二氫-1,4-苯并二氧雜環己烯基、2,3-二氫-1-苯并呋喃基、2,3-二氫-1-苯并噻吩基、2,3-二氫-1H-吲哚基及1,2,3,4-四氫喹啉基。
藉由非限制性實例,三環雜環係與苯基稠合之雙環雜環或與環烷基稠合之雙環雜環或與環烯基稠合之雙環雜環或與另一單環雜環稠合之雙環雜環。三環雜環之代表性實例包含(但不限於) 2,3,4,4a,9,9a-六氫-1H-咔唑基、5a,6,7,8,9,9a-六氫二苯并[b,d]呋喃基及5a,6,7,8,9,9a-六氫二苯并[b,d]噻吩基。
本發明之雜環可經獨立地選自(藉由非限制性實例)以下之取代基取代:烯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烷氧基炔基、烷氧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烷氧基-NH═C(烷基)-、烷基、烷基羰基、烷基羰基烷基、烷基羰基氧基、烷基磺醯基、烷硫基、炔基、芳基、芳基烷氧基、芳基烷基、芳基羰基、芳基氧基、羧基、羧基烷基、氰基、氰基烷基、環烷基、羰基、環烷基烷基、甲醯基、鹵素、鹵代烷基、羥基、羥基烷基、羥基環烷基、巰基、硝基、側氧基及苯基。
如本文中所使用,「皮膚色素沉著調節」及其語法變化形式通常係指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之皮膚亮白以及皮膚暗化效應。
如本文中所使用,「皮膚亮白」及其語法變化形式通常係指皮膚色素沉著之任何實際或感知減小。已使用皮膚亮白方法來減小源自年齡、日曬或色素沉著過度病症之色素沉著過度皮膚區域之色素沉著。舉例而言,將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施加至個體皮膚可減小色素沉著,從而皮膚表現地亮於或白於該施加之前。可以諸多方式來評價皮膚色素沉著,包含(但不限於)使用(例如)馮盧尚色階(von Luschan chromatic scale)、菲茨派翠克皮膚分型測試(Fitzpatrick skin typing test) (Fitzpatrick等人,1988)及泰勒色素沉著過度量表(Taylor Hyperpigmentation Scale) (Taylor等人,2005)及反射分光光度法(Zonios等人,2001)進行目測評價。舉例而言,菲茨派翠克皮膚分型測試包含6類皮膚(I-VI),且變成V類或更小類型之VI型皮膚已「亮白」 (在該術語用於本文中時)。如下文進一步所論述,皮膚亮白可源於諸多現象,包含(但不限於)調節黑色素細胞活性、誘發黑色素細胞凋亡或調節芳基烴受體(AhR)活性、黑色素生成、黑素體生物生成、黑素體轉移或黑色素濃度。
同樣,如本文中所使用,「皮膚暗化」及其語法變化形式通常係指皮膚色素沉著之任何實際或感知增加。已使用皮膚暗化方法來增加源自(例如)色素沉著不足病症之色素沉著不足皮膚區域之色素沉著。舉例而言,將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施加至個體皮膚可增加色素沉著,從而皮膚表現地暗於該施加之前。
某些本發明化合物係藉由馬拉色菌酵母產生,自其衍生,自其分離,或可自其分離。馬拉色菌酵母係馬拉色菌屬之酵母且包含(但不限於)球形馬拉色菌( Malassezia globosa)、限制馬拉色菌( Malassezia restricta)、糠秕馬拉色菌、合軸馬拉色菌( Malassezia sympodialis)、斯洛菲馬拉色菌( Malassezia slooffiae)、鈍形馬拉色菌( Malassezia obtusa)、厚皮馬拉色菌( Malassezia pachydermatis)、皮膚馬拉色菌( Malassezia dermatis)、日本馬拉色菌( Malassezia japonica)、娜娜馬拉色菌( Malassezia nana)、大和馬拉色菌( Malassezia yamatoensis)、馬科馬拉色菌( Malassezia equine)、山羊馬拉色菌( Malassezia caprae)及兔馬拉色菌( Malassezia cuniculi)。(Guého等人,1996;Gaitanis等人,2013)。馬拉色菌酵母係正常人類皮膚菌群之一部分且通常不產生病原性效應。然而,馬拉色菌酵母可引起諸多疾病,包含(但不限於)花斑糠疹(色素沉著過度及色素沉著不足類型)、脂溢性皮膚炎、頭皮屑、異位性皮膚炎、馬拉色菌毛囊炎( Malasseziafolliculitis)、牛皮癬及融合性網狀乳頭狀瘤。(Gaitanis等人,2013)。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化學相似物」係指在結構上與母體化合物相關且含有不同官能基或取代基之化合物。舉例而言,本發明之母體化合物包含馬拉斯嗪及靛玉紅,且馬拉斯嗪及靛玉紅之化學相似物分別含有某些不同於馬拉斯嗪及靛玉紅之官能基及取代基。本發明之化學相似物可較給定母體化合物具有顯著優點,包含適用於美容或醫藥應用之藥物動力學特徵。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學相似物係藉由一或多種化學反應自母體分子生成。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使用並不源自母體化合物之替代合成方案來生成本發明之化學相似物。
若馬拉色菌酵母在其生命週期過程中在適當生長條件下合成、分泌、累積或以其他方式生成本發明化合物,則藉由馬拉色菌酵母來產生該化合物。馬拉色菌酵母端視其生長培養基之補充物而分泌不同化合物。(Nazzaro-Porro等人,1978)。本發明包含由馬拉色菌酵母在任一生長條件下所產生之任一化合物,但較佳化合物包含(例如)馬拉斯嗪、及其化學相似物。
若本發明化合物在馬拉色菌酵母週期過程之任何時間存在於該酵母上或酵母中,則該化合物係衍生自該酵母。
馬拉斯嗪係藉由本發明之馬拉色菌酵母產生之化合物之一實例。馬拉斯嗪亦稱為2-(1H-吲哚-3-基甲基)-1H-吲哚-3-甲醛,其係最初分離自糠秕馬拉色菌之色胺酸代謝物。馬拉斯嗪係芳基烴受體(AhR)之已知激動劑,該受體與細胞生長、分化及基因表現有關。(Wille等人,2001)。馬拉斯嗪亦誘發原代人類黑色素細胞中之細胞凋亡。(Krämer等人,2005)。最近,Winston-McPherson及同事合成了馬拉斯嗪之某些化學相似物,且檢驗該等相似物之AhR激動劑活性。(Winston-McPherson等人,2014)。
靛玉紅係藉由本發明之馬拉色菌酵母產生之化合物之另一實例。靛玉紅係自糠秕馬拉色菌分離之代謝物。靛玉紅係芳基烴受體(AhR)之已知激動劑,該受體與細胞生長、分化及基因表現有關。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黑色素細胞」係指表皮中通常合成酪胺酸酶且在黑素體內合成黑色素之樹突狀細胞。本發明之黑色素細胞可上調某些基因,包含(但不限於)下列中之一或多者:酪胺酸酶(眼皮膚白化病IA)、小眼畸形相關轉錄因子、α-2-巨球蛋白、酪胺酸酶相關蛋白1、溶質載體家族16、GS3955蛋白、v-kit Hardy-Zuckerman 4貓科肉瘤、眼白化病1、Rag D蛋白、醣原生成蛋白2、G-蛋白偶合受體家族C、眼皮膚白化病II、食管癌缺失1、黑色素-A、SRY-盒10、ATPase種類V類型10C、基質金屬蛋白酶1、潛在轉變生長因子β b、ATP-結合盒子家族C、羥基前列腺素去氫酶15、跨膜7超家族成員1、麩醯胺醯基-肽環轉移酶及由Lee及同事鑑別之其他基因。(Lee等人,2013)。
如同許多其他細胞類型,黑色素細胞發生程式化細胞死亡或細胞凋亡。黑色素細胞細胞凋亡路徑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習知(Wang等人,2014),且細胞凋亡路徑通常由Elmore (Elmore, 2007)綜述。本發明之化合物或組合物藉由(例如)活化某些促細胞凋亡信號轉導路徑或抑制黑色素細胞中之某些抗細胞凋亡路徑來「誘發」黑色素細胞凋亡。可設想,本發明之化合物或組合物可藉由以下方式來直接活化/抑制細胞凋亡相關路徑:與該路徑之信號傳導分子直接相互作用,或經由與一或多個通常不在該路徑內發揮作用之中間分子直接相互作用而與該路徑之分子間接相互作用。
可以本發明中所涵蓋之諸多方式來調節黑色素細胞活性,包含(但不限於)誘發黑色素細胞凋亡或改變黑色素細胞基因表現、細胞運動性、細胞生長、黑色素產生、黑素體生物生成或黑素體轉移。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調節(modulate、modulating)」及其語法變化形式係指將生物活性或現象調節至期望程度。可設想,本發明之「調節」包含增加或降低生物活性或現象之程度之調節。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激動劑」、「激動」及其語法變化形式係指觸發(例如引發或促進)、部分地或完全增強、刺激或活化一或多種生物活性之分子。本發明激動劑可與受體相互作用並將其活化,由此引發該受體之生理學或藥理學反應特性。本發明激動劑包含天然物質以及合成物質。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拮抗劑」、「拮抗」及其語法變化形式係指部分地或完全阻抑、抑制或不活化一或多種生物活性之分子。本發明拮抗劑可與激動劑競爭性結合至相同部位處之受體,但並不活化藉由活性形式之受體所引發之細胞內反應。本發明拮抗劑可抑制激動劑或部分激動劑之細胞內反應。
本發明之芳基烴受體(AhR)係天然存在於如本文所闡述之個體中之任一芳基烴受體。芳基烴受體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習知。(Noakes, 2015)。芳基烴受體之激動劑包含(但不限於)色胺酸相關化合物,例如犬尿胺酸、犬尿烯酸、朱砂精酸及6-甲醯基吲哚并[3,2-b]咔唑(FICZ)。馬拉斯嗪亦稱為芳基烴受體激動劑。(Wille等人,2001)。
如本文中所使用,本發明之化合物、組合物及方法可用於改良由色素沉著過度病症引起之色素沉著過度,例如減小受色素沉著過度病症影響之區域中之色素沉著過度程度,減緩進一步色素沉著過度,或預防進一步發生色素沉著過度。然而,因每一個體可對特定投藥方案、計劃或過程不具有反應,故改良由色素沉著過度病症引起之色素沉著過度無需在每一及各個個體或個體群體中達成期望生理學反應或結果。因此,給定個體或個體群體可能不能對投藥具有反應或具有不適當反應,但其他個體或個體群體可具有反應且由此其色素沉著過度病症發生改良。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色素沉著過度」係過深色彩之實際或感知皮膚病症。皮膚損傷可為實際性的,例如歸因於年齡、過度日曬或引起深色皮膚區域之疾病或病狀。深色皮膚區域可呈斑點、疙瘩或相對較大深色區域之形式。皮膚損傷亦可為感知性的,例如由皮膚色度過深之個體感知。個體可具有減輕皮膚色度之美容期望。
色素沉著過度病症係其中色素沉著過度係原發性症狀之病症以及其中色素沉著過度作為繼發性症狀發生之病症。本發明之色素沉著過度病症包含(但不限於)先天性色素沉著過度病症及獲得性色素沉著過度病症。本發明之先天性色素沉著過度病症包含(但不限於)涉及以下各項者:表皮色素沉著過度(痣細胞痣、斯皮茨痣(Spitz nevus)及斑痣)、真皮色素沉著過度(藍痣、太田痣(nevus Ohta)、真皮黑變病、伊藤痣(nevus Ito)及蒙古斑(Mongolian spot))、雀斑、網狀肢端色素沉著、先端色素沉著/肢端色素沉著及著色斑病(泛發性著色斑病、LEOPARD症候群、遺傳性模式性著色斑病、卡尼氏複合症(Carney complex)、珀茲-雅格斯症候群(Peutz–Jeghers syndrome)、勞希耶-亨茲克-巴蘭症候群(Laugier–Hunziker–Baran syndrome)及克朗凱特-卡納達症候群(Cronkhite-Canada syndrome))。(Yamaguchi等人,2014)。本發明之獲得性色素沉著過度病症包含(但不限於)老年性著色斑/雀斑痣、黑斑病/黃褐斑、裡爾黑變病(Riehl’s melanosis)、唇黑斑、陰莖/外陰陰道黑變病、北村面部毛囊紅斑黑變病(erythromelanosis follicularis faciei Kitamura)、UV誘發之色素沉著(曬黑及光線性花卉狀色素斑)、發炎後色素沉著(摩擦黑變病及灰皮膚病)、化學/藥物誘發之色素沉著(多氯化聯苯、砷、5-FU、博來黴素(bleomycin)、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胺甲喋呤(methotrexate)、氯普麻(chlorpromazine)、苯妥英(phenytoin)、四環素(tetracycline)及氯喹(chloroquine))、色素性分界線及外來材料沈積(例如胡蘿蔔素、銀、金、汞、鉍及紋身)。與全身性病症相關之色素沉著過度包含代謝/酶病症(血色素沉著症、威爾森氏病(Wilson’s disease)、高雪氏病(Gaucher’s disease)、尼曼匹克氏病(Niemann-Pick’s disease)、類澱粉變性、褐黃病、黑棘皮症及遲發性皮膚卟啉病)、內分泌病症(阿狄森氏病(Addison’s disease)、庫興氏症候群(Cushing syndrome)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營養病症(糙皮病、維他命B12缺乏病、葉酸缺乏病、流浪者病(vagabond’s disease)及色素性癢疹)、肥大細胞增多症、膠原疾病、肝功能障礙及腎功能障礙。色素沉著過度亦可與感染性疾病(麻疹、梅毒及糠秕馬拉色菌)及症候群(馮雷克林霍曾氏病(von Recklinghausen’s disease)、兒巨腦畸形症候群(Sotos syndrome)、POEMS症候群、內格利症候群(Naegeli syndrome)、坎圖症候群(Cantu syndrome)、麥-奧二氏症候群(McCune-Albright syndrome)、沃森症候群(Watson syndrome)及布盧姆症候群(Bloom syndrome))相關。(Yamaguchi等人,2014)。
黑色素係賦予皮膚及頭髮色彩之天然產生性色素。皮膚之示意圖展示於圖1A中。黑色素係藉由黑色素細胞在稱為黑素體之細胞器中藉由稱為黑色素生成之過程產生。本發明之化合物或組合物藉由(例如)調節黑素體生物生成且直接或間接抑制酶層面之黑色素合成來調節個體中之黑色素產生(亦稱為黑色素生成)。
黑素體生物生成經由4個階段發生:階段I之特徵在於黑色素前體,該等黑色素前體基本上係無色空泡。在階段II中,黑色素前體產生在階段III沈積黑色素之條紋。階段IV產生富含黑色素內容物之成熟黑素體。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藉由抑制或減弱通常促進該等階段中之任一者或全部之生物過程來調節黑素體生物生成。(Wasmeier等人,2008)。
黑色素合成主要涉及三種酶:酪胺酸酶、酪胺酸酶相關蛋白-1及多巴色素互變異構酶。影響該等酶之細胞內輸送之其他因子包含(但不限於) BLOC-1、OA1及SLC45A2。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可藉由(例如)抑制或減弱該等酶或因子中之任一者之活性來調節黑色素產生。(Yamaguchi等人,2014)。
在已形成黑素體且已合成黑色素後,黑素體需要立即自表皮黑色素細胞轉移至皮膚及頭髮角質細胞。黑素體源於黑色素細胞之細胞核附近且沿微管及肌動蛋白絲傳輸至黑色素細胞周邊。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藉由干擾使得黑素體自核周區域傳輸至黑色素細胞周邊且進入毗鄰角質細胞中之任一生物過程來調節黑素體轉移。黑色素合成、黑色素傳輸及黑色素細胞凋亡之示意圖展示於圖1B中。
可藉由(例如)增加或降低個體中之黑色素生成或促進黑色素降解或消除來調節黑色素濃度。
自本發明之馬拉色菌酵母分離之化合物在分離之前必定存在於馬拉色菌酵母中或藉由馬拉色菌酵母產生。因此,自馬拉色菌酵母分離之化合物係衍生自實際酵母細胞。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用於自細胞材料提取化合物之標準方案。
可自馬拉色菌酵母分離之化合物未必衍生自實際酵母細胞。而是,可使用合成反應來生成產生於酵母中之化合物且並不涉及實際酵母細胞。有機合成反應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且可用於此情形中。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表皮黑色素」係指產生於、傳輸至或以其他方式發現於表皮中之黑色素。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減少」及其語法變化形式意指降低給定生物現象或物質之程度。舉例而言,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減少個體中之表皮黑色素,此意指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誘發個體中之表皮黑色素含量之降低。術語「減少」及其語法變化形式可意指(例如)將給定現象或物質之程度降低至少5%、10%、25%、50%、75%或100%。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接觸」及其語法變化形式係指使兩種或更多種材料足夠接近以使其可相互作用。因此,僅出於闡釋性目的,本發明化合物可藉由(例如)與黑色素細胞表面之受體相互作用來接觸黑色素細胞。類似地,本發明組合物可藉由(例如)直接施加至個體皮膚來接觸人類個體。
如本文中所使用,「個體」意指哺乳動物細胞、組織、生物體或其群體。本發明個體較佳係人類(包含人類細胞、組織及生物體),但另外包含靈長類動物、農場動物、家養動物、實驗室動物及諸如此類。農業動物之一些實例包含牛、豬、馬、山羊及諸如此類。家養動物之一些實例包含狗、貓及諸如此類。實驗室動物之一些實例包含靈長類動物、大鼠、小鼠、兔、天竺鼠及諸如此類。
如本文中所使用,「需要」改良由色素沉著過度病症引起之色素沉著過度之個體包含具有實際或感知改良需要之個體。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治療(treat、treating、treatment)」及其語法變化形式意指使個別個體經受其中期望在該個體(例如患者)中獲得生理學反應或結果之方案、計劃、過程或治療法。特定而言,可使用本發明之方法及組合物來減緩疾病症狀之發生或延遲疾病或病狀之發作,或終止所發生疾病之進展。然而,因每一經治療個體可對特定治療方案、計劃、過程或治療法不具有反應,故治療無需在每一及各個個體或個體群體(例如患者群體)中達成期望生理學反應或結果。因此,給定個體或個體群體(例如患者群體)可能不能對治療具有反應或具有不適當反應。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預防(prevent、preventing、preventon)」及其語法變化形式意指,在投與尚未在投與時診斷為可能患有病症或疾病但通常預計會發生該病症或疾病或出於增加之病症或疾病風險下之患者時,本發明化合物係有用的。舉例而言,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減緩病症或疾病症狀之發生,延遲病症或疾病之發作,或完全預防個體發生病症或疾病。預防亦包含將本發明化合物投與彼等因年齡、家族史、基因或染色體異常及/或因存在病症或疾病之一或多種生物標記物而視為易患病症或疾病之個體。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促進」及其語法變化形式意指容許、增強、允許、促使、引起、鼓勵、誘發或以其他方式幫助達成。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產生」及其語法變化形式意指使得特定結果發生、出現或存在。藉由非限制性實例,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在個體中產生防光或防UV效應。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紅斑」係指皮膚發紅。紅斑可藉由表面毛細血管之膨脹及/或刺激所引起。術語「UV誘發之紅斑」係指因UV曝光而發生之皮膚發紅。如本文中所使用,「曬傷」及其語法變化形式係指藉由曝光於日光或人工UV源(例如曬黑床)所引起之UV誘發之紅斑。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色素沉著過度」通常係指,某一皮膚區域中之色素沉著大於毗鄰皮膚區域(例如色素斑、老人斑、痣及諸如此類)。本發明之色素沉著過度包含(但不限於)由黑色素細胞活動過度所致之區域性色素沉著過度、由良性黑色素細胞活動過度及增殖所致之其他局部化色素沉著過度、疾病相關性色素沉著過度及偶然性色素沉著過度(例如由光敏作用、基因構成、化學攝入或其他暴露(例如UV曝光)、年齡及損傷後結疤所致者)。如本文中所使用,「UV誘發之色素沉著過度」係指藉由曝光於天然或人工UV引起之任何色素沉著過度。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色素沉著不足」通常係指,某一皮膚區域中之色素沉著小於毗鄰皮膚區域。本發明之色素沉著不足包含(但不限於)白斑病、色素脫失、白色糠疹、局灶性色素沉著不足、發炎後色素沉著不足、斑駁病、白化病、花斑癬、光過敏、白毛症、黑色素過少症、異位性皮膚炎、牛皮癬及諸如此類。
如本文中所使用,「UV誘發之皮膚損害」意指因曝光UV (包含UVA、UVB及UVC)所產生之皮膚損害。本發明之UV誘發之皮膚損害包含(但不限於)起皺、色素沉著過度、發育不良、光線性角化病及皮膚癌。
如本文中所使用,「UV誘發之皮膚老化」意指因曝光於UV (包含UVA、UVB及UVC)所產生之皮膚老化。本發明之UV誘發之皮膚老化自身表現為(例如)皺紋、細線、老年斑、痣、乾燥、變薄或皮膚彈性降低、膚色不均及完全或部分地由UV曝光引起之皮膚光澤、紋理、彈力、堅固性、鬆弛性及清晰性之其他降低。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防光」及其語法變化形式在用於闡述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之效應時意指,本文所闡述之化合物及組合物可預防及/或減輕由光、尤其日光引起之損害。同樣,本發明之「防光劑」係預防及/或減輕由光、尤其日光引起之損害之本文所闡述之彼等化合物及組合物。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防UV」及其語法變化形式在用於闡述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之效應時意指,本文所闡述之化合物及組合物可預防及/或減輕由紫外(「UV」)光引起之損害。同樣,本發明之「防UV劑」係預防及/或減輕由UV引起之損害之本文所闡述之彼等化合物及組合物。本發明之紫外光包含(例如) UVA (320-240 nm)、UVB (290-320 nm)及UVC (200-290 nm)。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過濾」及其語法變化形式意指阻斷、反射、吸收或散射UV。本發明之「防曬劑」包含阻斷、反射、吸收或散射UV之本發明之所有化合物及組合物。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吸收」及其語法變化形式意指接收UV或將UV轉化成熱能。藉由非限制性實例,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可吸收UV且因此將熱能輻射至其環境中。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反射」及其語法變化形式在用於UV背景中時意指將UV投射或反彈回而不吸收。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組合物」意指包括一或多種本發明化合物之實體以及任一直接或間接源自一或多種本發明化合物與其他成分之組合之實體。本發明組合物可用作(例如)活體外或在活體內研究試劑。亦可將本發明組合物直接施加至人類或非人類個體之皮膚以達成美容或醫藥效應。另外,本發明組合物包括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之一或多種化合物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
可以任一期望及有效方式投與本發明組合物以用於活體外及活體內應用:口服攝入或非經腸或其他投與可以任一適當方式進行,例如腹膜腔內、皮下、局部、真皮內、吸入、肺內、直腸、陰道、舌下、肌內、靜脈內、動脈內、鞘內或淋巴管內。另外,本發明組合物可與其他組合物聯合投與。若期望,則可囊封或以其他方式保護本發明組合物以抵抗胃或其他分泌。
本發明組合物包括一或多種活性成分與一或多種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及視情況一或多種其他化合物、成分及/或材料之混合物。不管所選投與途徑如何,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習用方法將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調配成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劑型。
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媒劑、稀釋劑及載劑在業內已眾所周知且包含適於與人類及非人類之組織接觸而無過度毒性、不容性、不穩定性、刺激、過敏性反應及諸如此類之材料。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媒劑、稀釋劑及載劑包含任一通常可用於(例如)局部、經口、腹膜腔或皮下投與美容品或醫藥之實質上無毒物質,其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在施加、攝入、注射或與其他方式投與人類或非人類個體時將保持穩定及生物可用。適於局部施加之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習知且包含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液體、乳霜、油、洗劑、軟膏、凝膠或固體,例如習用美容晚霜、粉底霜、防曬霜、防曬劑、護手霜、化妝品及化妝底霜、面膜及諸如此類。適用於所選劑型及預期投與途徑之載劑在業內已眾所周知,且可使用業內普通技術來確定用於所選劑型及投與方法之可接受之載劑。
本發明組合物可含有常用於美容品中之其他成分,包含香料、雌激素、維他命A、C及E、α-羥基或α-酮基酸(例如丙酮酸、乳酸或羥乙酸)、羊毛脂、凡士林、蘆薈、對羥基苯甲酸甲酯或對羥基苯甲酸丙酯、色素及諸如此類。本發明之非限制性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媒劑、稀釋劑及載劑包含糖(例如乳糖、蔗糖、甘露醇及山梨醇)、澱粉、纖維素製劑、磷酸鈣(例如磷酸二鈣、磷酸三鈣及磷酸氫鈣)、檸檬酸鈉、水、水溶液(例如鹽水、氯化鈉注射液、林格氏注射液(Ringer's injection)、右旋糖注射液、右旋糖及氯化鈉注射液、乳酸化林格氏注射液)、醇(例如乙醇、丙醇及苄醇)、多元醇(例如甘油、丙二醇及聚乙二醇)、有機酯(例如油酸乙酯及三酸甘油酯)、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例如聚交酯-聚乙醇酸交酯、聚(原酸酯)及聚(酐))、彈性體基質、脂質體、微球體、油(例如玉米油、胚芽油、橄欖油、蓖麻油、芝麻油、棉籽油及花生油)、可可脂、蠟(例如栓劑蠟)、石蠟、聚矽氧、滑石粉、水楊酸鹽及諸如此類。
本發明組合物可視情況含有通常用於美容組合物中之其他成分及/或材料。該等成分及材料在業內已眾所周知且包含(例如) (1)填充劑或增量劑,例如澱粉、乳糖、蔗糖、葡萄糖、甘露醇及矽酸;(2)黏合劑,例如羧甲基纖維素、海藻酸鹽、明膠、聚乙烯基吡咯啶酮、羥丙基甲基纖維素、蔗糖及阿拉伯膠;(3)保濕劑,例如甘油;(4)崩解劑,例如瓊脂、碳酸鈣、馬鈴薯或木薯澱粉、海藻酸、某些矽酸鹽、羥基乙酸澱粉鈉、交聯羧甲基纖維素鈉及碳酸鈉;(5)溶液阻滯劑,例如石蠟;(6)吸收加速劑,例如四級銨化合物;(7)潤濕劑,例如鯨蠟醇及甘油單硬脂酸酯;(8)吸收劑,例如高嶺土及膨潤土;(9)潤滑劑,例如滑石粉、硬脂酸鈣、硬脂酸鎂、固體聚乙二醇及月桂基硫酸鈉;(10)懸浮劑,例如乙氧基化異硬脂醇、聚氧乙烯山梨醇及山梨醇酐酯、微晶纖維素、偏氫氧化鋁、膨潤土、瓊脂及黃蓍膠;(11)緩衝劑;(12)賦形劑,例如乳糖、奶糖、聚乙二醇、動物及植物脂肪、油、蠟、石蠟、可可脂、澱粉、黃蓍膠、纖維素衍生物、聚乙二醇、聚矽氧、膨潤土、矽酸、滑石粉、水楊酸鹽、氧化鋅、氫氧化鋁、矽酸鈣及聚醯胺粉末;(13)惰性稀釋劑,例如水或其他溶劑;(14)防腐劑;(15)表面活性劑;(16)分散劑;(17)控制釋放劑或吸收延遲劑,例如羥丙基甲基纖維素、其他聚合物基質、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脂質體、微球體、單硬脂酸鋁、明膠及蠟;(18)遮光劑;(19)佐劑;(20)潤濕劑;(21)乳化劑及懸浮劑;(22)增溶劑及乳化劑,例如乙醇、異丙醇、碳酸乙酯、乙酸乙酯、苄醇、苯甲酸苄基酯、丙二醇、1,3-丁二醇、油(尤其棉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胚芽油、橄欖油、蓖麻油及芝麻油)、甘油、四氫糠醇、聚乙二醇及山梨醇酐之脂肪酸酯;(23)推進劑,例如氯氟烴及揮發性未取代烴,例如丁烷及丙烷;(24)抗氧化劑;(25)使調配物與預期接受者之血液等滲之試劑,例如糖及氯化鈉;(26)增稠劑;(27)塗層材料,例如卵磷脂;及(28)甜味劑、矯味劑、著色劑、芳香劑及防腐劑。在可與調配物之其他成分相容且不損害個體之意義上,每一該成分或材料必須係「可接受的」。適用於所選劑型及預期投與途徑之成分及材料在業內已眾所周知,且可使用業內普通技術來測定用於所選劑型及投與方法之可接受之成分及材料。
適於經口投與之本發明組合物可呈以下形式:膠囊、扁囊劑、丸劑、錠劑、粉劑、粒劑、於水性或非水性液體中之溶液或懸浮液、水包油型或油包水型液體乳液、酏劑或糖漿、軟錠劑、濃注、沖服劑或糊劑。可藉由業內已知方法(例如藉助習用盤塗、混合、粒化或凍乾製程)來製備該等調配物。
可(例如)藉由混合活性成分與一或多種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及視情況一或多種填充劑、增量劑、黏合劑、保濕劑、崩解劑、溶液阻滯劑、吸收加速劑、潤濕劑、吸收劑、潤滑劑及/或著色劑來製備用於經口投與之固體劑型(膠囊、錠劑、丸劑、糖衣藥丸、粉劑、粒劑及諸如此類)。類似類型之固體組合物可用作使用適宜賦形劑之軟及硬填充明膠膠囊中之填充劑。可藉由壓縮或模製來製備錠劑,其視情況含有一或多種輔助成分。可使用適宜黏合劑、潤滑劑、惰性稀釋劑、防腐劑、崩解劑、表面活性劑或分散劑來製備壓縮錠劑。可藉由在適宜機器中模製來製備模製錠劑。錠劑及其他固體劑型(例如膠囊、丸劑及粒劑)可視情況經刻痕或使用包衣及殼體(例如腸溶包衣及美容調配技術中熟知之其他包衣)來製備。其亦可經調配以提供其中之活性成分之緩慢或受控釋放。其可藉由(例如)經由細菌截留過濾器進行過濾來滅菌。該等組合物亦可視情況含有遮光劑且亦可為視情況以延遲方式僅(或優先)在胃腸道之某一部分中釋放活性成分的組合物。活性成分亦可呈微囊封形式。
用於經口投與之液體劑型包含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乳液、微乳液、溶液、懸浮液、糖漿及酏劑。液體劑型可含有業內通常使用之適宜惰性稀釋劑。除惰性稀釋劑外,口服組合物亦可包含佐劑,例如潤濕劑、乳化劑及懸浮劑、甜味劑、矯味劑、著色劑、芳香劑及防腐劑。懸浮液可含有懸浮劑。
用於直腸或陰道投與之本發明組合物可呈現為栓劑,其可藉由混合一或多種活性成分與一或多種適宜非刺激性載劑來製備,該等非刺激性載劑在室溫下為固體,但在體溫下為液體,且由此在直腸或陰道腔中融化並釋放活性化合物。適於陰道投與之本發明組合物亦包含含有諸如業內已知適宜之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之陰道栓劑、陰道塞、乳霜、凝膠、糊劑、發泡體或噴霧劑調配物。
用於局部或經皮投與之劑型包含粉劑、噴霧劑、軟膏劑、糊劑、乳膏、洗液、凝膠、溶液、貼劑、滴劑、乳液、懸浮液、氣溶膠及吸入劑。可向調配物中添加任何期望習用媒劑、助劑及視情況其他活性成分。
較佳助劑源自包括以下之群:防腐劑、抗氧化劑、穩定劑、增溶劑、維他命、著色劑、氣味改良劑、成膜劑、增稠劑及保濕劑。
溶液及乳液可包括習用媒劑,例如溶劑、增溶劑及乳化劑,例如水、乙醇、異丙醇、碳酸乙酯、乙酸乙酯、苄醇、苯甲酸苄基酯、丙二醇、1,3-丁基二醇、油(尤其棉籽油、花生油、玉米油、橄欖油、蓖麻油及芝麻油)、甘油脂肪酸酯、聚乙二醇及山梨醇酐之脂肪酸酯或該等物質之混合物。
乳液可以各種形式存在。因此,其可為(例如)油包水(W/O)型或水包油(O/W)型乳液或微乳液或多重乳液(例如水包油包水(W/O/W)型)。
本發明組合物亦可呈無乳化劑分散製劑之形式。其可為(例如)水分散液或皮克林乳液(Pickering emulsion)。
懸浮液可包括習用媒劑,例如液體稀釋劑(例如水、乙醇或丙二醇)、懸浮介質(例如乙氧基化異硬脂醇、聚氧乙烯山梨醇酯及聚氧乙烯山梨醇酐酯)、微晶纖維素、偏氫氧化鋁、膨潤土、瓊脂及黃蓍膠或該等物質之混合物。
糊劑、軟膏、凝膠及乳霜可包括習用媒劑,例如動物及植物脂肪、蠟、石蠟、澱粉、黃蓍膠、纖維素衍生物、聚乙二醇、聚矽氧、膨潤土、矽酸、滑石粉及氧化鋅或該等物質之混合物。
面油及體油可包括習用媒劑,例如合成油(例如脂肪酸酯、脂肪醇、聚矽氧油)、天然油(例如植物油及油性植物提取物、石蠟油、羊毛脂油)或該等物質之混合物。
噴霧劑可包括習用推進劑,例如氯氟烴、丙烷/丁烷或二甲醚。
適用於非經腸投與之本發明組合物包括一或多種化合物以及一或多種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無菌等滲之含水或不含水溶液、分散液、懸浮液或乳液或無菌粉劑,該等無菌粉劑可在即將使用前重構成無菌可注射溶液或分散液,該等醫藥組合物可含有適宜抗氧化劑、緩衝劑、可使調配物與預期接受者之血液等滲之溶質或懸浮劑或增稠劑。舉例而言,藉由使用包覆材料、維持所需粒徑(對於分散劑而言)及使用表面活性劑可維持適當流動性。該等組合物亦可含有適宜佐劑,例如潤濕劑、乳化劑及分散劑。其亦可期望包含等滲劑。另外,可藉由納入延遲吸收之試劑來達成可注射美容形式之延長吸收。
在一些情形下,為延長效應,期望減緩其自皮下或肌內注射之吸收。此可藉由使用具有較差水溶性之結晶或非晶型材料之液體懸浮液來達成。
因此,活性劑/藥物之吸收速率取決於其溶解速率,而溶解速率繼而可取決於晶體大小及結晶形式。或者,非經腸投與組合物之延遲吸收可藉由將該活性組合物溶解或懸浮於油性媒劑中來達成。可藉由形成活性成分於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中之微膠囊基質來製備可注射儲積形式。端視活性成分對聚合物之比率及所用特定聚合物之性質,可控制活性成分之釋放速率。儲積可注射調配物亦係藉由將藥物包裹於與身體組織相容之脂質體或微乳液中來製備。可(例如)藉由經由細菌截留過濾器進行過濾來將可注射材料滅菌。
本發明組合物可以單位劑量或多劑量容器(例如密封安瓿及小瓶)呈遞且可儲存於凍乾條件下,僅需在即將使用前添加無菌液體載劑(例如注射用水)。臨時注射溶液及懸浮液可自上述類型之無菌粉劑、顆粒及錠劑來製備。
在本發明中,術語「結晶形式」意指化合物之晶體結構。化合物可以一或多種可具有不同結構、物理、藥理學或化學特性之結晶形式存在。可使用成核、生長動力學、團聚及分解之變化來獲得不同結晶形式。在克服相變能量障壁以由此容許自過飽和溶液形成顆粒時,發生成核。晶體生長係藉由使化學化合物沈積於現有晶體表面上所引起之晶體顆粒增大。成核及生長之相對速率決定了所形成晶體之大小分佈。成核及生長之熱動力學驅動力係過飽和,過飽和定義為偏離熱動力學平衡。團聚係經由使兩個或更多個顆粒(例如晶體)黏著至一起且形成較大結晶結構來形成較大顆粒。
本文所用之術語「水合物」意指在分子複合物中含有水之化學化合物之固體或半固體形式。水通常相對於化學化合物以化學計量量存在。
如本文中所使用,「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係指本文所揭示化合物之衍生物,其中藉由製備其酸式或鹼式鹽來改質該等化合物。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之實例包含(但不限於)鹼性殘基(例如胺)之無機酸鹽或有機酸鹽、酸性殘基(例如羧酸)之鹼性鹽或有機鹽及諸如此類。舉例而言,該等鹽包含來自以下物質之鹽:氨、L-精胺酸、甜菜鹼、苯乙苄胺、苄星青黴素、氫氧化鈣、膽鹼、癸醇、二乙醇胺(2,2'-亞胺基雙(乙醇))、二乙胺、2-(二乙基胺基)-乙醇、2-胺基乙醇、乙二胺、N-乙基-葡萄糖胺、哈胺(hydrabamine)、1H-咪唑、離胺酸、氫氧化鎂、4-(2-羥乙基)-嗎啉、六氫吡嗪、氫氧化鉀、1-(2-羥基-乙基)-吡咯啶、氫氧化鈉、三乙醇胺(2,2',2"-氮基參(乙醇))、胺丁三醇、氫氧化鋅、乙酸、2.2-二氯-乙酸、己二酸、海藻酸、抗壞血酸、L-天門冬胺酸、苯磺酸、苯甲酸、2,5-二羥基苯甲酸、4-乙醯胺基-苯甲酸、(+)-樟腦酸、(+)-樟腦-10-磺酸、碳酸、肉桂酸、檸檬酸、環拉酸(cyclamic acid)、癸酸、十二烷基硫酸、乙烷-1,2-二磺酸、乙磺酸、2-羥基-乙磺酸、乙二胺四乙酸、甲酸、富馬酸、半乳糖二酸(galacaric acid)、龍膽酸、D-葡庚糖酸、D-葡萄糖酸、D-葡萄糖醛酸、麩胺酸、格魯迪克酸(glutantic acid)、戊二酸、2-側氧基-麩胺酸、甘油-磷酸、甘胺酸、羥乙酸、己酸、馬尿酸、氫溴酸、鹽酸、異丁酸、DL-乳酸、乳糖醛酸、月桂酸、離胺酸、馬來酸、(-)-L-蘋果酸、丙二酸、DL-苦杏仁酸、甲磺酸、半乳糖二酸(galactaric acid)、萘-1,5-二磺酸、萘-2-磺酸、1-羥基-2-萘甲酸、菸鹼酸、硝酸、辛酸、油酸、乳清酸、草酸、棕櫚酸、巴莫酸(雙羥萘酸)、磷酸、丙酸、(-)-L-焦麩胺酸、水楊酸、4-胺基-水楊酸、癸二酸、硬脂酸、琥珀酸、硫酸、鞣酸、(+)-L-酒石酸、硫氰酸、對-甲苯磺酸及十一烯酸。其他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可利用來自如鋁、鈣、鋰、鎂、鉀、鈉、鋅及諸如此類之金屬之陽離子形成。
本發明之化妝品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可藉由習用化學方法自含有鹼性或酸性部分之本文所揭示化合物來合成。通常,該等鹽可藉由使該等化合物之游離酸或鹼形式與足量之適當鹼或酸於水或有機稀釋劑(例如乙醚、乙酸乙酯、乙醇、異丙醇或乙腈(或其混合物))中進行反應來製得。
可設想,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可包含於美容或醫藥組合物中以用於活體外及活體內應用。
可設想,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包含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之一或多種化合物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可共投與個體以實現本發明之皮膚色素沉著調節目的。
亦設想,本發明組合物可包括表5或圖130中所列示之一或多種化合物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舉例而言,本發明組合物可包括靛玉紅或其化學相似物與馬拉斯嗪或其化學相似物之組合。
另外設想,本發明化合物包含由馬拉色菌產生之化合物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另外設想,本發明之組合物及方法可涉及一或多種由馬拉色菌產生之化合物或其化學相似物、結晶形式、水合物或醫藥上或化妝品可接受之鹽。舉例而言,由馬拉色菌產生或自其衍生之化合物包含(但不限於)圖130中所展示之化合物。
另外設想,本發明方法可涉及共投與本發明之兩種或更多種化合物及/或組合物以實現本文所闡述之皮膚色素沉著調節目的。
本發明之共投與化合物及組合物可(例如)在實質上相同之時間或依序接觸個體。
含有一或多種馬拉色菌衍生化合物或其化學相似物之本發明組合物可相對於單獨組分化合物顯示關於各種效能準則之協同效應,包含(但不限於)平均組織存活率、黑色素濃度、皮膚亮白、皮膚暗化、黑色素細胞凋亡誘發及芳基烴(AhR)活性調節、黑色素生成或黑色素濃度。
本文所用之術語僅用於闡述特定實施例之目的而非意欲為限制性。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明,否則如本說明書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單數形式「一(a、an)」及「該」包含複數個指示物。
對於本文中數值範圍之列舉,明確涵蓋其間具有相同精確度之每一中間數值。舉例而言,對於範圍6-9,除6及9外亦涵蓋數值7及8,且對於範圍6.0-7.0,明確涵蓋數值6.0、6.1、6.2、6.3、6.4、6.5、6.6、6.7、6.8、6.9及7.0。
提供下列實例以進一步闡釋本發明方法。該等實例僅係闡釋性且並不意欲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範圍。 實例  實例1材料及方法 藉由馬拉色菌產生之化合物之分離
使用(例如) Wille等人(2001)中所概述之程序來分離馬拉斯嗪。方案簡要概述於下文中。 培養基
將由Tween 80 (30 mL)、環己醯亞胺(0.5 g)、氯黴素(chloramphenicol) (0.05 g)、瓊脂(20 g)及足以達成1000 mL混合物之體積之水組成之培養基滅菌並與0.3 g%濃度之0.3%無菌過濾L-色胺酸在50℃下混合。將10 mL部分傾倒至10 cm皮氏培養皿(Petri dish)中且使用0.1 M HCl將pH調節至5.5。 培養糠秕馬拉色菌並分離由糠秕馬拉色菌產生之化合物
將糠秕馬拉色菌擦拭於上述培養基上並在30℃下培育14天。純化皮氏培養皿之內容物並使用乙酸乙酯萃取12小時。在玻璃棉上過濾萃取物,蒸發至乾燥,並溶於甲醇中。然後藉由Sephadex LH-20上層析使用甲醇作為洗脫劑來分級分離萃取物。使用製備型薄層層析利用甲苯:甲酸乙酯:甲酸(10:5:3)進一步分離。將主區分配於水與乙酸乙酯之間。分析各部分之所關注活性。藉由HPLC分離來自所關注部分之化合物。 馬拉斯嗪及馬拉斯嗪之化學相似物之合成
根據Wille等人(2001)中所陳述之方案來合成馬拉斯嗪。根據新穎合成方案以及闡述於Winston-McPherson等人(2014)中者來合成馬拉斯嗪之化學相似物。 篩選方案
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篩選方案及新穎篩選方法來評估有效皮膚亮白化合物。舉例而言,藉由如上文所闡述之酪胺酸酶生物分析來評估馬拉斯嗪及其化學相似物。利用涉及活體外細胞及活體內組織模型之其他篩選方案,包含芳基烴受體(AhR)結合分析。 酪胺酸酶生物分析
如Wille等人(2001)中所闡述來實施酪胺酸酶生物分析。簡言之,將L-DOPA與酪胺酸酶混合。在1分鐘內量測到消光,其指示形成多巴醌。使用(例如)上述部分,將該等部分溶於DMSO中並直接添加至酪胺酸酶反應液中,且使用純DMSO作為對照。酪胺酸酶抑制活性量測為消光增加與對照相比之減小。 芳基烴受體結合分析
根據(例如) Song等人(2002)中所闡述之方案來實施AhR結合分析。簡言之,在活體外使用(例如) TnT Quick-coupled Reticulocyte Lysate Systems反應(Promega, Madison, WI)表現人類及鼠類AhR。受體配體結合研究利用蔗糖梯度上之沉降速度,如Karchner等人(1999)中所闡述。 EROD 分析
亦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乙氧基試鹵靈(ethoxyresorufin)-O-去乙基酶(EROD)分析來評估本發明之化合物、組合物及調配物。(Donato等人,1993;Whyte等人,2000;Wille等人,2001)。 黑色素細胞細胞凋亡分析
評估候選化合物在黑色素細胞中之細胞凋亡誘發活性。在補充有人類黑色素細胞生長補體(HMGS) (Thermo-Fisher Scientific, Waltham, MA)或真皮細胞基礎培養基(ATCC, Manassas, VA)之培養基254中培養人類表皮黑色素細胞。人類黑色素細胞生長培養基之其他組分可包含(但不限於)胰島素(5 μg/ml)、抗壞血酸(50 μg/ml)、L-麩醯胺酸(6 mM)、腎上腺素(1.0 μM)及氯化鈣(0.2 mM)。將人類黑色素細胞培養在37℃下維持於5% CO 2中。
將候選化合物稀釋於DMSO中並直接混合至黑色素細胞培養物中。使用等體積之純DMSO作為對照。根據製造商說明書來實施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細胞毒性分析。本發明所使用之細胞毒性分析包含(但不限於) CellTox™ Green細胞毒性分析、Apo-ONE螢光半胱天冬酶分析、ApoTox-Glo™分析及半胱天冬酶-Glo®分析(Promega, Madison, WI)。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標準FACS或顯微術分析(包含闡述於Krämer等人(2005)中者)來達成螢光檢測。
使用評價細胞凋亡之其他方式,包含用於膜聯蛋白V之FACS分析及用於半胱天冬酶-9表現之西方印漬(Western blot)。根據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方法來實施西方印漬。 小鼠異種移植物分析
根據業內已知方案來生成人類皮膚之小鼠異種移植物模型。(Black等人,1985;Manning等人,1973;Reed等人,1973;Plenat等人,1992;Scott等人,1998;Otulakowski等人,1994)。在確立後,立即將小鼠異種移植物模型暴露於本發明化合物且觀察與對照相比之色素沉著變化。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各種色素沉著量表來評價皮膚色素沉著變化,包含(但不限於)菲茨派翠克皮膚分型測試及泰勒色素沉著過度量表。(Taylor等人,2005)。 人類分析
將本發明之化合物、組合物及調配物施加至人類(例如人類皮膚上),並對照物質進行比較。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各種色素沉著量表來評價皮膚色素沉著變化,包含(但不限於)菲茨派翠克皮膚分型測試及泰勒色素沉著過度量表。 實例2 馬拉斯嗪及其相似物之生物化學靶
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預計將展現(例如)與馬拉斯嗪相當之酪胺酸酶抑制及AhR激動劑活性。與馬拉斯嗪相比,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預計展現(例如)更強力酪胺酸酶抑制及更強AhR激動作用。同樣,本發明之某些化合物及組合物預計係有效性小於馬拉斯嗪之酪胺酸酶抑制劑及AhR激動劑。該等化合物、組合物及調配物可與較強力化合物相比具有更有益之毒性特徵。 實例3 活體外效能
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預計將至少與馬拉斯嗪一樣強力地誘發黑色素細胞凋亡且調節黑色素細胞活性、黑色素產生、黑素體生物生成及/或黑素體轉移。亦預計,本發明之某些化合物及組合物將較馬拉斯嗪以較小功效實現該等生物過程。與較強力物質相比,該等化合物及組合物可具有更有益之毒性特徵。 實例4 活體內效能
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預計將至少與馬拉斯嗪同等有效地亮白皮膚且改良由色素沉著過度病症引起之色素沉著過度。另外預計,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將在(例如)半衰期及吸收方面展現有益之藥物動力學特徵。某些化合物將展現較長半衰期,而其他化合物則將展現較短半衰期。類似地,某些化合物將展現不同吸收特徵,其中一些化合物需要較長時間來完全吸收且其他化合物則需要較少時間來完全吸收。 實例5 馬拉斯嗪及馬拉斯嗪衍生物之合成
根據圖2A中所展示之反應圖來合成馬拉斯嗪(「CV-8684」)及其環化衍生物吲哚并[3,2-b]咔唑(「CV-8685」)。 (2- - 苯基 ) 胺基甲酸第三丁基酯 ( 化合物 1 ) 之合成
在0℃下,經40 min.向2-碘-苯胺(25.0 g, 0.114 mol)於四氫呋喃(250 mL)中之溶液中緩慢添加LiHMDS (251.0 mL, 1 M於THF中,0.251 mol),同時維持內部溫度低於5℃。在0℃下攪拌30 min之後,經40 min緩慢添加BOC酐(27.0 g, 0.125 mol)於THF (50 mL)中之溶液,同時維持內部溫度低於5℃。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環境溫度並攪拌1 hr。添加飽和NH 4Cl (250 mL)以淬滅反應。分離有機層並使用水(150 mL)洗滌。使用乙酸乙酯(2 × 150 mL)萃取合併之水層,分離各層。將乙酸乙酯層與原始有機層合併並在真空中濃縮以得到褐色油狀物。藉由管柱層析(0-5%乙酸乙酯/己烷)純化粗製化合物。獲得淺黃色液體形式之化合物 1(29.0 g, 80%)。 化合物 2 之合成
在環境溫度下,將碘化銅(0.95 g, 10% mol)及PdCl 2(PPh 3) 4(1.75 g, 5% mol)添加至化合物 1(16.0 g, 0.05 mol)、炔丙基甲基醚 (4.25 g, 0.06 mol)於三乙胺(200 mL)中之脫氣溶液中。在環境溫度下攪拌2 hr之後,反應已完成(藉由TLC使用10%乙酸乙酯/己烷監測)。使用乙酸乙酯(300mL)稀釋反應混合物,使用水、飽和NaCl洗滌反應混合物並藉由Na 2SO 4乾燥。過濾溶劑並在真空中濃縮以得到褐色油狀物。藉由管柱層析(10%乙酸乙酯/己烷)純化粗製化合物。獲得淺黃色液體形式之化合物 2(13.0 g, 99%)。 化合物 3 之合成
向烘乾之燒瓶中添加於二噁烷(120 mL)中之PtCl2 (0.26 g, 0.001 mol)、Na2CO3 (1.6 g, 0.015 mol)、吲哚(2.32 g, 0.02 mol)及化合物 2(2.6 g, 0.01 mol)。使用氮將燒瓶脫氣,密封並加熱至100℃過夜。在反應已完成(藉由TLC使用10%乙酸乙酯/己烷進行監測)之後,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使用乙酸乙酯(200mL)稀釋反應混合物,使用水、飽和NaCl洗滌反應混合物並藉由Na 2SO 4乾燥。過濾溶劑並在真空中濃縮以得到褐色油狀物。
使用化合物 2(2.6 g, 0.01 mol)在不同批次中重複此反應。合併兩個批次之粗製化合物並藉由管柱層析(10%乙酸乙酯/己烷)純化。獲得淺褐色固體形式之化合物 3(3.8 g, 55%)。 化合物 4 之合成
在環境溫度下,將碳酸鉀(4.6 g, 0.0329 mol)添加至化合物 3(3.8 g, 0.0109 mol)於甲醇(150 mL)及水(50 mL)之混合物中之溶液中。將所得懸浮液加熱至回流過夜。在反應已完成(藉由TLC使用20%乙酸乙酯/己烷進行監測)之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環境溫度並在真空中濃縮溶劑。將殘餘物吸收於乙酸乙酯(200 mL)中並使用水及鹽水洗滌,然後乾燥(硫酸鈉),過濾,在真空中濃縮溶劑以得到褐色固體。藉由管柱層析(20%乙酸乙酯/己烷)純化粗製化合物。獲得橙色固體形式之化合物 4(2.2 g, 81%)。 化合物 馬拉斯嗪 (CV-8684) 之合成
在氬及0℃下,向乾燥100 mL兩頸圓底燒瓶中添加二甲基甲醯胺(20 mL)。經10 min緩慢添加POCl 3(0.75 g, 0.0048 mol),同時維持內部溫度低於5℃。在0℃下攪拌30 min之後,經10 min緩慢添加化合物 4(1.0 g, 0.004 mol)於二甲基甲醯胺(5 mL)中之溶液,同時維持內部溫度低於5℃。將所得混合物在環境溫度下攪拌過夜。在反應已完成(藉由TLC使用20%乙酸乙酯/己烷進行監測)之後,將反應混合物傾倒至碳酸氫鈉飽和水溶液(150 mL)中並攪拌1 hr。使用乙酸乙酯(2 × 100 mL)萃取所得混合物。合併有機層並使用水、飽和NaCl洗滌,且藉由Na 2SO 4乾燥。過濾溶劑並在真空中濃縮以得到褐色固體。藉由管柱層析(0-20%乙酸乙酯/己烷)純化粗製化合物。獲得淺粉紅色固體形式之化合物 馬拉斯嗪 (CV-8684)(0.82 g, 74%)。
HPLC純度:97.8% (面積%)。 1H-NMR、 13C光譜與結構一致。ESI-MS:關於C 18H 15N 2O (M + H) +之計算值:275,實驗值:275.2
化合物吲哚并[3,2-b]咔唑(CV-8685) 之合成
在環境溫度下,將濃HCl (0.25 mL)添加至馬拉斯嗪(0.75 g)於四氫呋喃(120 mL)中之溶液中。將所得混合物加熱至回流過夜。在反應已完成(藉由TLC使用40%乙酸乙酯/己烷進行監測)之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環境溫度並攪拌1 hr。過濾固體,使用四氫呋喃(20 mL)洗滌並乾燥以得到淺黃色固體形式之 吲哚并 [3,2-b] 咔唑 (CV-8685)(0.55 g, 78 %)。
HPLC純度:96.22% (面積%)。 1H-NMR、 13C光譜與結構一致。ESI-MS:關於C 18H 13N 2(M + H) +之計算值:257,實驗值:257.5。
根據圖2B中所展示之反應圖來合成化合物I (「CV-8686」)及化合物IV (「CV-8687」)。 化合物 5 之合成
向烘乾之燒瓶中添加於二噁烷(250 mL)中之PtCl2 (1.0 g, 0.0038 mol)、Na2CO3 (6.1g, 0.057 mol)、6-甲基吲哚(10.0 g, 0.076 mol)及化合物 2(10.0 g, 0.038 mol)。使用氮將燒瓶脫氣,密封並加熱至100℃過夜。在反應已完成(藉由TLC使用10%乙酸乙酯/己烷進行監測)之後,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使用乙酸乙酯(400mL)稀釋反應混合物,使用水、飽和NaCl洗滌反應混合物並藉由Na 2SO 4乾燥。過濾溶劑並在真空中濃縮以得到褐色油狀物。藉由管柱層析(10%乙酸乙酯/己烷)純化粗製化合物。獲得淺褐色固體形式之化合物 5(6.5 g, 47%)。 化合物 6 之合成
在環境溫度下,將碳酸鉀(7.4 g, 0.054 mol)添加至化合物 5(6.5 g, 0.018 mol)於甲醇(150 mL)及水(50 mL)之混合物中之溶液中。將所得懸浮液加熱至回流過夜。在反應已完成(藉由TLC使用20%乙酸乙酯/己烷進行監測)之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環境溫度並在真空中濃縮溶劑。將殘餘物吸收於乙酸乙酯(200 mL)中並使用水及鹽水洗滌,然後乾燥(硫酸鈉),過濾,在真空中濃縮溶劑以得到褐色固體。藉由管柱層析(20%乙酸乙酯/己烷)純化粗製化合物。獲得橙色固體形式之化合物 6(3.3 g, 72%)。 化合物 I (CV-8686) 之合成
在氬及0℃下,向乾燥100 mL兩頸圓底燒瓶中添加二甲基甲醯胺(20 mL)。經10 min.緩慢添加POCl 3(0.6 g, 0.0038 mol),同時維持內部溫度低於5℃。在0℃下攪拌30 min之後,經10 min緩慢添加化合物 6(1.0 g, 0.0038 mol)於二甲基甲醯胺(5 mL)中之溶液,同時維持內部溫度低於5℃。將所得混合物在環境溫度下攪拌過夜。在反應已完成(藉由TLC使用20%乙酸乙酯/己烷進行監測)之後,將反應混合物傾倒至碳酸氫鈉飽和水溶液(150 mL)中並攪拌1 hr。使用乙酸乙酯(2 × 100 mL)萃取所得混合物。合併有機層並使用水、飽和NaCl洗滌,且藉由Na 2SO 4乾燥。過濾溶劑並在真空中濃縮以得到褐色固體。藉由管柱層析(0-20%乙酸乙酯/己烷)純化粗製化合物。獲得淺粉紅色固體形式之化合物 I (CV-8686)(0.84 g, 75%)。
HPLC純度:97.01% (面積%)。 1H-NMR、 13C光譜與結構一致。ESI-MS:關於C 19H 17N 2O (M + H) +之計算值:289,實驗值:289.1 化合物 IV (CV-8687) 之合成
在環境溫度下,將濃HCl (0.3 mL)添加至 化合物 I(1.0 g)於四氫呋喃(125 mL)中之溶液中。將所得混合物加熱至回流過夜。在反應已完成(藉由TLC使用40%乙酸乙酯/己烷進行監測)之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環境溫度並攪拌1 hr。過濾固體,使用四氫呋喃(20 mL)洗滌並乾燥以得到淺黃色固體形式之化合物 IV (CV-8687) (0.84 g, 89 %)。
HPLC純度:98.4% (面積%)。 1H-NMR、 13C光譜與結構一致。ESI-MS:關於C 19H 15N 2(M + H) +之計算值:271,實驗值:271.3。
根據圖2C中所展示之反應圖來合成化合物II (「CV-8688」)。 化合物 7 之合成
在環境溫度下,將碘化銅(0.53 g, 10% mol)及PdCl 2(PPh 3) 4(1.0 g, 5% mol)添加至化合物 1(9.0 g, 0.03 mol)、3-甲氧基-1-丁炔(2.8 g, 0.035 mol)於三乙胺(150 mL)中之脫氣溶液中。在環境溫度下攪拌2 hr之後,反應已完成(藉由TLC使用10%乙酸乙酯/己烷進行監測)。使用乙酸乙酯(300mL)稀釋反應混合物,使用水、飽和NaCl洗滌反應混合物並藉由Na 2SO 4乾燥。過濾溶劑並在真空中濃縮以得到褐色油狀物。藉由管柱層析(10%乙酸乙酯/己烷)純化粗製化合物。獲得淺黃色液體形式之化合物 7(7.0 g, 90%)。 化合物 8 之合成
向烘乾之燒瓶中添加於二噁烷(250 mL)中之PtCl2 (0.68 g, 0.0025 mol)、Na2CO3 (4.0 g, 0.038 mol)、吲哚(6.0 g, 0.05 mol)及化合物 7(10.0 g, 0.025 mol)。使用氮將燒瓶脫氣,密封並加熱至100℃過夜。在反應已完成(藉由TLC使用10%乙酸乙酯/己烷進行監測)之後,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使用乙酸乙酯(400mL)稀釋反應混合物,使用水、飽和NaCl洗滌反應混合物並藉由Na 2SO 4乾燥。過濾溶劑並在真空中濃縮以得到褐色油狀物。藉由管柱層析(10%乙酸乙酯/己烷)純化粗製化合物。獲得淺褐色固體形式之化合物 8(3.5 g, 77%)。 化合物 9 之合成
在環境溫度下,將碳酸鉀(3.8 g, 0.027 mol)添加至化合物 8(3.3 g, 0.0091 mol)於甲醇(75 mL)及水(25 mL)之混合物中之溶液中。將所得懸浮液加熱至回流過夜。在反應已完成(藉由TLC使用20%乙酸乙酯/己烷進行監測)之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環境溫度並在真空中濃縮溶劑。將殘餘物吸收於乙酸乙酯(200 mL)中並使用水及鹽水洗滌,然後乾燥(硫酸鈉),過濾,在真空中濃縮溶劑以得到褐色固體。藉由管柱層析(20%乙酸乙酯/己烷)純化粗製化合物。獲得橙色固體形式之化合物 9(2.1 g, 88%)。 化合物 II (CV-8688) 之合成
在氬及0℃下,向乾燥100 mL兩頸圓底燒瓶中添加二甲基甲醯胺(20 mL)。經10 min緩慢添加POCl 3(0.76 g, 0.005 mol),同時維持內部溫度低於5℃。在0℃下攪拌30 min之後,經10 min緩慢添加化合物 9(1.3 g, 0.005 mol)於二甲基甲醯胺(5 mL)中之溶液,同時維持內部溫度低於5℃。將所得混合物在環境溫度下攪拌過夜。在反應已完成(藉由TLC使用20%乙酸乙酯/己烷進行監測)之後,將反應混合物傾倒至碳酸氫鈉飽和水溶液(150 mL)中並攪拌1 hr。使用乙酸乙酯(2 × 100 mL)萃取所得混合物。合併有機層並使用水、飽和NaCl洗滌,且藉由Na 2SO 4乾燥。過濾溶劑並在真空中濃縮以得到褐色固體。使粗製化合物在氯仿(25 mL)中結晶。獲得淺粉紅色固體形式之化合物 II (CV-8688)(0.81 g, 53%)。
HPLC純度:98.94% (面積%)。 1H-NMR、 13C光譜與結構一致。ESI-MS:關於C 19H 17N 2O (M + H) +之計算值:289,實驗值:289.0 實例6 細胞形態
在各種處理之後之典型細胞形態展示於圖5A-5K、6A-6K、7A-7K、8A-8K、9A-9K、10A-10K、11A-11K及12A-12K中。100 µM CV-8684及CV-8688以及星形孢菌素處理在6小時時顯著影響兩種細胞系之形態。CV-8685似乎僅在100 µM下影響WM115。 實例7 馬拉斯嗪及馬拉斯嗪衍生物之細胞凋亡誘發活性-初步膜聯蛋白V分析 材料及試劑
自Beyotime Biotechnology購買膜聯蛋白V-FITC分析套組,自Gibco購買RPMI 1640培養基及達爾伯克氏改良伊格爾氏培養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 (「DMEM」),自Invitrogen購買胎牛血清(「FBS」),自Sigma購買穩定抗生素抗真菌溶液(100x),且自Invitrogen購買含酚紅0.25%胰蛋白酶-EDTA (1X)。 細胞培養
自ATCC (Manassas, VA)購買MeWo (ATCC® HTB-65™)及WM115 (ATCC® CRL-1675)細胞且維持於下列條件中:MeWo:補充有10% FBS之DMEM;WM115:補充有10% FBS (10% FBS,1%穩定抗生素抗真菌溶液)之RPMI 1640。 研究概述
在細胞凋亡之中間階段中,磷脂醯絲胺酸(「PS」)自細胞膜之內部易位至外葉上,從而PS暴露於細胞外環境,其中其可被檢測到。高螢光膜聯蛋白V偶聯物提供用於研究PS外化之迅速且可靠之檢測方法。
在第一組研究中,使用測試化合物在10個始於100 µM且3倍稀釋之劑量下處理MeWo及WM115細胞。使用星形孢菌素作為陽性對照。在處理6小時之後,使用膜聯蛋白V分析來評價細胞凋亡。所評估測試化合物係CV-8684、CV-8685、CV-8686、CV-8687及CV-8688。 分析程序
對於細胞接種而言,收穫細胞且使用Countess®細胞計數器測定細胞數量。然後使用培養基將細胞稀釋至期望密度。將40 µL細胞懸浮液/孔添加至384孔板(Corning 3712 -透明底板)之所需要數量之孔中。最終細胞密度為6,000個細胞/孔。在平鋪之後,將板在37℃及5% CO 2下培育過夜。
為製備化合物源板,將每一測試化合物溶於DMSO中以獲得10 mM儲備液。使用EVO200™液體處置器(TECAN)實施3倍連續稀釋以生成測試化合物之10個濃度。採用0.1% DMSO作為媒劑(陰性)對照。然後使化合物源板在室溫及1,000 RPM下旋轉1分鐘並使用板振盪器攪動2分鐘。
對於化合物處理而言,使用液體處置器Echo550 (LabCyte Inc.)將40 nL化合物自化合物源板轉移至384孔培養板中。在6小時培育之後,將板自培育器取出以用於檢測。
對於初步膜聯蛋白V分析而言,將板自培育器取出並在室溫下平衡15分鐘。然後去除培養基。向每一孔中添加20 µL預混合膜聯蛋白V-FITC及Hoechst33342染料工作溶液。然後將細胞在室溫下培育20分鐘。將板密封並在1,000 RPM下離心1分鐘以去除氣泡。然後,使用Acumen eX3讀板儀讀取板。根據下式來計算相對活性:活性(%) = 100% × (計數 膜聯蛋白 V/計數 總細胞),且使用GraphPad Prism (v. 5.01)計算EC 50結果
在上述初步篩選中,CV-8688顯著增加MeWo細胞之膜聯蛋白V染色,且EC 50為908.57 nM。星形孢菌素(陽性對照)大大增加了兩種細胞系中之膜聯蛋白V染色。(圖3A-3M)。 實例8 馬拉斯嗪及馬拉斯嗪衍生物之細胞凋亡誘發活性-使用膜聯蛋白V分析之其他評估 研究概述
為進一步探究測試化合物對細胞凋亡之影響,針對MeWo及WM115細胞獲得多個讀數(涵蓋細胞凋亡之不同階段)。使用測試化合物在3個劑量下(100 µM、10 µM及1 µM)處理兩個細胞類型。使用星形孢菌素作為陽性對照。在期望處理期(6、24、48或72小時)之後,藉由量測在暴露於測試化合物之後顯示膜聯蛋白V結合之細胞之百分比來評價細胞凋亡。所評估測試化合物係CV-8684、CV-8685及CV-8688。 分析程序
如上文所論述來實施細胞接種,其中具有下列例外:6小時及24小時檢測之最終細胞密度為4,000個細胞/孔,而48小時及72小時檢測則使用2,000個細胞/孔。在每一時間點,製備384孔透明底板(Corning 3712)及實心白色底板(Corning 3570)。如上文所論述來培育板。
為製備化合物源板,將每一測試化合物溶於DMSO中以獲得10 mM儲備液。藉由10倍稀釋至1 mM及0.1 mM來生成兩個額外濃度。使用星形孢菌素作為陽性對照且採用1% DMSO作為媒劑(陰性)對照。使化合物源板在室溫及1,000 RPM下旋轉1分鐘並使用板振盪器攪動2分鐘。
使用Echo550液體處置器將400 nL測試化合物自化合物源板轉移至384孔培養板中。在6、24、48及72小時之後,自培育器取出板以用於檢測。
對於膜聯蛋白V分析而言,自培育器取出板並在室溫下平衡15分鐘。去除培養基且使用PBS將細胞洗滌兩次。向每一孔中添加20 µL預混合膜聯蛋白V-FITC工作溶液。將細胞在室溫下培育20分鐘。使用Acumen eX3讀取板以計數FITC陽性細胞之數量。根據下式來計算相對活性:相對活性(%) = 100% × (計數 試樣/計數 媒劑)。 結果
CV-8684在所測試最高濃度下於處理MeWo及WM115細胞6小時之後誘發細胞凋亡。CV-8685在處理WM115 24小時後展示誘發效應,而48小時處理似乎在兩種細胞類型中皆誘發細胞凋亡。最後,CV-8688在兩種細胞類型中於6小時處理內以劑量依賴性方式展示誘發效應。(圖4A-4L)。 實例9 暴露於馬拉斯嗪及馬拉斯嗪衍生物後之細胞活力- CellTiter-Glo®分析 分析程序
自Promega購買CellTiter-Glo® 2.0分析。如實例8中所闡述來實施細胞接種、化合物源板製備及細胞針對測試化合物之暴露。
對於CellTiter-Glo®分析而言,自培育器取出板並在室溫下平衡15分鐘。將CellTiter-Glo®試劑解凍並在實驗之前平衡至室溫。然後向每一孔中添加40 µL CellTiter-Glo®試劑以用於檢測(相對於培養基以1:1之比率)。然後將板在室溫下培育30分鐘並使用EnSpire (PerkinElmer)讀板儀讀取。根據下式來計算剩餘活性:剩餘活性(%) = 100% × (Lum 試樣- Lum bkg) / (Lum 媒劑- Lum bkg)。 結果
CV-8684在兩種所測試細胞系中展示細胞活力之劑量依賴性抑制,但MeWo細胞中之抑制效應似乎更強。CV-8685僅在24小時處理之後以劑量依賴性方式對WM115細胞活力展現抑制效應。CV-8688以劑量依賴性方式抑制兩種細胞類型中之存活率。星形孢菌素(陽性對照)在兩種細胞系中於24小時處理之後施加100%之細胞活力抑制。(圖13A-13K)。 實例10 馬拉斯嗪及馬拉斯嗪衍生物之細胞毒性-乳酸鹽去氫酶釋放分析 研究概述
LDH分析定量量測自受損細胞釋放至培養基中且作為細胞毒性及細胞裂解之生物標記物之乳酸鹽去氫酶(「LDH」)。 分析程序
自Promega購買CytoTox-ONE™均質膜完整性分析。如實例8中所闡述來實施細胞接種、化合物源板製備及細胞針對測試化合物之暴露。
對於LDH釋放分析而言,自培育器取出板並在室溫下平衡15分鐘。然後將板在1,000 RPM下離心1分鐘。將20 µL細胞培養基轉移至新384孔黑色實心板中。然後,向每一孔中添加20 µL CytoTOX-ONE™並在室溫下培育10分鐘。然後,向每一孔中添加10 µL終止溶液,且將板在500 rpm下攪動1分鐘。在EnSpire上使用560 nm之激發波長及590 nm之發射波長讀取板。根據下式來計算相對活性:相對活性(%) = 100% × (Lum 試樣- Lum bkg) / (Lum 媒劑- Lum bkg)。 結果
CV-8684在72小時培育之後並不顯著誘發任一細胞系中之釋放。在24小時處理之後,CV-8685對來自WM115 (但非MeWo)細胞之LDH釋放展示劑量依賴性誘發效應。CV-8688在所測試最高濃度下誘發LDH釋放。(圖14A-14L)。 實例11 馬拉斯嗪及馬拉斯嗪衍生物之芳基烴受體活化潛力 分析程序
自Pharmaron購買HepG2-AhR-Luc細胞,自Promega購買One-Glo螢光素酶分析系統,自Hyclone購買DMEM,且自Solabio購買青黴素(penicillin)/鏈黴素(streptomycin)。
藉由向DMEM補充高葡萄糖及L-麩醯胺酸以及10% FBS來製備用於穩定轉染之HepG2細胞之培養基。
在T-75燒瓶中於37℃、5% CO 2及95%相對濕度下培養HepG2-AhR-Luc細胞。在剝離及分離之前,使細胞達到80-90%鋪滿。
使用5 mL PBS沖洗經培養細胞。吸除PBS,向燒瓶中添加1.5 mL胰蛋白酶,且將細胞在37℃下培育大約5分鐘或直至細胞剝離及浮起為止。藉由添加過量含血清培養基來不活化胰蛋白酶。
將細胞懸浮液轉移至圓錐形管中並在120 g下離心10分鐘以使細胞糰粒化。將細胞以適當密度再懸浮於接種培養基中。將40 µL細胞轉移至384孔培養板中(5 × 10 3個細胞/孔)。將板在37℃下置於培育器中保持24小時。
然後,製備測試化合物及奧美拉唑陽性對照之儲備溶液。使用Echo550將40 nL化合物溶液轉移至分析板中。然後將板放置回培育器中以用於化合物處理。
然後,在處理24小時之後,自培育器取出板並在環境溫度下冷卻。在每一孔中添加30 µL與培養基相當之One-Glo試劑。使細胞裂解至少3分鐘,且然後在發光計中進行量測。
使用XLfit中之非線性回歸分析將劑量反應繪圖,且亦計算EC 50值。 結果
AhR-螢光素酶分析結果展示於圖15A-15F中。 實例12 MelanoDerm™分析 研究概述
此研究之目的在於評估測試物品在重複暴露之後對MelanoDerm™皮膚模型之潛在皮膚刺激,以為後續研究選擇劑量。藉由量測測試物品處理組織中與陰性/溶劑對照處理組織相比之相對MTT (3-[4,5 -二甲基噻唑-2-基]-2,5-二苯基四唑溴化鎓)轉化來測定毒性。
在此研究中使用由MatTek Corporation (Ashland, MA)提供之MelanoDerm™皮膚模型。MelanoDerm™組織由已經培養以形成人類表皮之多層、高度分化模型之正常人類衍生之表皮角質細胞(NHEK)及黑色素細胞(NHM)組成。共培養物內之NHM發生自發性黑色素生成,從而產生具有不同色素沉著程度之組織。在氣-液界面處之細胞培養插入物上生長培養物,從而容許經局部施加皮膚調節劑。MelanoDerm™模型展現活體內樣形態及超微結構特性。位於MelanoDerm™組織之基底細胞層中之NHM係樹突狀且自發產生逐漸填充組織層之黑色素粒子。因此,該測試系統可用於篩選可相對於陰性對照抑制或刺激黑色素產生之材料。
此研究之實驗設計包括測定純淨測試物品(若可能) (及/或視需要投藥溶液)之pH及決定性分析,該決定性分析係用以測定重複暴露後之相對組織存活率。將MelanoDerm™皮膚模型暴露於測試物品總共7天。每48小時(在自先前處理48±2小時之時間範圍內)將測試物品經局部施加至MelanoDerm™皮膚模型中。藉由對照及測試物品處理組織中之MTT之NAD(P)H依賴性微粒體酶還原(及在較小程度上藉由MTT之琥珀酸去氫酶還原)來測定測試物品之毒性。(Berridge等人,1996)。數據呈現為相對存活之形式(相對於陰性對照之MTT轉化)。 材料
由MatTek Corporation供應MelanoDerm™維持培養基(EPI-100-LLMM)及MelanoDerm™皮膚模型(MEL-300-A)。由Sigma供應1%曲酸(在無菌去離子水中製備)及MTT (3-[4,5 -二甲基噻唑-2-基] - 2,5 -二苯基四唑溴化鎓)。由Quality Biological供應含有2mM L-麩醯胺酸(MTT添加培養基)之達爾伯克氏改良伊格爾氏培養基(DMEM)。由Aldrich供應異丙醇。由Invitrogen或同行供應無菌無Ca ++及Mg ++達爾伯克氏磷酸鹽緩衝鹽水(CMF-DPBS)。由Quality Biological或同行供應無菌去離子水。由CiVenti Chem供應DMSO。 分析程序
通常以純淨狀態或如由委託者所指導來測試測試物品(參見方案附件1)。將10微升(10 μL)或25 μL每一測試物品直接施加於組織上以覆蓋上表面。端視測試物品之性質(液體、凝膠、乳霜、發泡體等),可能需要使用投藥裝置、網或其他輔助物以將測試物品均勻擴散於組織表面上。
在投藥之日,使用適當體積之EPI-100-LLMM (或如在溶解性測試期間所測得之替代溶劑)將每一測試物品稀釋至少200倍。在每一投藥時製備於EPI-100-LLMM中之新鮮稀釋液。自上述溶解性評價測定針對投藥溶液製備擬實施之最終稀釋並記載於研究工作手冊中。
使用DMSO(在EPI-100-LLMM中稀釋為0.5% (v/v))作為媒劑對照且基於用於測試物品及分析對照之相同程序投用於組織上(10 μL及25 μL劑量)。
在7天試驗期間,每48小時(在自先前處理48±2小時之時間範圍內)將測試物品經局部施加至MelanoDerm™組織中。向每一組織分別施加10微升及25微升每一測試物品。向每一組織分別施加25微升陽性對照及陰性對照。
若可能,則測定純淨液體測試物品(及/或視需要投藥溶液)之pH。使用 pH紙測定pH (舉例而言,使用pH範圍0 - 14來進行估計,及/或使用pH範圍5 - 10來測定較精確值)。較窄範圍pH紙上之典型pH增量為大約0.3至0.5個pH單位。pH紙上之最大增量為1.0個pH單位。
決定性分析包含陰性對照及陽性對照。使用25 μL無菌去離子水處理指定用於陰性對照分析之MelanoDerm™組織。將25微升1%曲酸(在無菌去離子水中製備並在製備時過濾)投用至指定用於陽性對照分析之組織。將1%曲酸儲存於經鋁箔覆蓋之管中直至在製備2小時內使用為止。陰性對照及陽性對照之暴露時間與用於測試物品者相同。
需要評價每一測試物品直接還原MTT之能力。在如下文所闡述之MTT添加培養基中製備1.0 mg/mL MTT溶液。將大約25 μL測試物品添加至1 mL MTT溶液中且將混合物在37℃ ± 1℃下於暗處培育一至三小時。同時測試陰性對照(25 μL無菌去離子水)。若MTT溶液色彩變藍/紫,則可假定測試物品還原MTT。水不溶性測試材料可僅在測試物品與培養基之間之界面處展示直接還原(暗化)。
測試物品之MTT直接還原測試可能先前已實施於獨立研究中。在該等情形下,MTT直接還原測試之結果可用於此特定研究中且參照初始研究。
組織暴露:在開始培養之後至少16小時,使用數位照相機對兩個MelanoDerm™組織(在第0天視為未處理)照相以幫助目測評價在分析之時間0下組織之色素沉著程度。用於收集組織影像之確切程序指定於研究工作手冊及報告中。使用CMF-DPBS沖洗MelanoDerm™組織,乾燥印漬於無菌吸收紙上且去除過量液體。在沖洗之後,將MelanoDerm™組織轉移至適當含MTT孔中並以如MTT分析部分中所闡述之MTT分析進行處理。
在開始培養之後至少16小時,將組織移動至含有0.9 mL新鮮預熱EPI-100-LLMM之新6孔板中。在7天時間範圍內實施試驗。在第一天及每48小時(在自先前處理48 +/- 2小時之時間範圍內)分別使用10微升及25微升每一測試物品局部處理兩個組織。每天(在自先前再供給24 +/- 2小時之時間範圍內)更新培養基;將組織移動至含有0.9 mL新鮮預熱EPI-100-LLMM之新6孔板中。
在第一天及每48小時(在自先前處理48 +/- 2小時之時間範圍內)分別使用25 μL陽性對照及陰性對照局部處理兩個組織。每天(在自先前再供給24 +/- 2小時之時間範圍內)更新培養基;將組織移動至含有0.9 mL新鮮預熱EPI-100-LLMM之新6孔板中。將組織在37±1℃下於5±1% CO2 (於空氣中)之加濕氣氛中(標準培養條件)培育適當暴露時間。
在投藥之日,首先使用約500 μL CMF-DPBS輕微沖洗MelanoDerm™組織三次以去除任何殘餘測試物品。然後將組織移動至含有0.9 mL新鮮預熱EPI-100-LLMM之新6孔板中並投用適當測試物品、陰性對照或陽性對照。將組織在37±1℃下於5±1% CO2 (於空氣中)之加濕氣氛中(標準培養條件)培育適當暴露時間。確切沖洗程序記載於研究工作手冊中。
在7天試驗結束時,使用數位照相機對投用陰性對照或陽性對照及每一測試物品之MelanoDerm™組織照相以幫助目測評價在分析結束時(第7天)組織之色素沉著程度。用於收集組織影像之確切程序指定於研究工作手冊及報告中。然後,藉由如下文所指示之MTT還原來測定組織存活率。
MTT分析:在使用之前不超過兩小時,將在PBS中製得之10×MTT儲備液(在批次製備時過濾)解凍並稀釋於溫熱MTT添加培養基中以產生1.0 mg/mL溶液。將300 μL MTT溶液添加至預標記24孔板之每一指定孔中。
在暴露時間之後,使用CMF-DPBS沖洗指定用於MTT分析之每一MelanoDerm™組織,乾燥印漬於無菌吸收紙上,並去除過量液體。在沖洗之後,將MelanoDerm™組織轉移至適當含MTT孔中。將24孔板在標準條件下培育3 ± 0.1小時。
在3 ± 0.1小時之後,將MelanoDerm™組織印漬於無菌吸收紙上,去除過量液體,並轉移至在每一指定孔中含有2.0 mL異丙醇之預標記24孔板中。使用石蠟膜覆蓋板並儲存於冰箱(2-8℃)中直至收穫最後暴露時間為止。若需要,則可在提取MTT之前將板在冰箱中儲存過夜(或在收穫最後暴露時間之後最長24小時)。然後將板在室溫下振盪至少2小時。在提取期結束時,將細胞培養插入物內之液體傾析至取出細胞培養插入物之孔中。混合提取溶液並將200 μL轉移至96孔板之適當孔中。將200 μL異丙醇添加至指定為空白之孔中。使用Molecular Devices Vmax讀板儀(具有AUTOMIX功能)量測每一孔之550 nm下吸光度(OD550)。
在測試物品展示為還原MTT之情形下,僅在沖洗之後保持結合至組織(從而產生假MTT還原信號)之測試物品存在問題。為證實可能殘餘之測試物品並不用於直接還原MTT,在決定性分析中實施功能檢查以展示測試材料並不結合至組織且引起假MTT還原信號。
為測定殘餘測試物品是否用於直接還原MTT,使用冷凍殺死之對照組織。在IIVS處藉由以下方式來製備冷凍殺死之組織:將未處理MelanoDerm™/EpiDerm™ (不含黑色素細胞之Melanoderm™)組織置於-20℃冷凍器中至少過夜,解凍至室溫,且然後再冷凍。在殺死後,可立即將組織無限期地儲存於冷凍器中。可自MatTek Corporation接收已製備之冷凍殺死之組織,並儲存於-20℃冷凍器中直至使用。為測試殘餘測試物品之還原,使用測試物品以正常方式處理殺死組織。以與活組織相同之方式來實施所有分析程序。平行測試至少一種經無菌去離子水處理之殺死對照(陰性殺死對照),此乃因自殺死組織內之殘餘NADH及相關酶預計發生少量MTT還原。
若在經測試物品處理之殺死對照中觀察到較少或並無MTT還原,則在經測試物品處理之活組織中所觀察之MTT還原可歸因於活細胞。若在治療殺死對照中存在顯著MTT還原(相對於經處理活組織中之量),則必須採取其他步驟來解釋化學還原或測試物品可視為在此系統中不穩定。如下文所闡述來分析來自殺死對照之OD550值。
收集原始吸光度數據且以打印文件形式保存,並輸入至Excel試算表中。計算空白孔之平均OD550值。藉由自平均OD550值減去空白孔之平均OD550值來測定陰性對照之校正平均OD550值。藉由自每一值減去空白孔之平均OD550值來測定個別測試物品暴露及陽性對照暴露之校正OD550值。所有計算皆係使用Excel試算表來實施。儘管在治療組層面上實施所論述算法以計算最終終點分析,但相同計算亦可應用於個別重複。 校正測試物品暴露OD550 =測試物品暴露OD550 -空白平均OD550
若使用殺死對照(KC),則實施下列其他計算以校正由測試物品殘餘物直接還原之MTT量。自每一經測試物品處理之殺死對照之原始OD550值減去經陰性對照殺死之對照之原始OD550值以測定經測試物品處理之殺死對照的淨OD550值。 每一測試物品KC之淨OD550=測試物品KC之原始OD550-陰性對照KC之原始OD550
淨OD550值代表由測試物品殘餘物在特定暴露時間下直接還原之經還原MTT之量。一般而言,若淨OD550值大於0.150,則自活處理組織之校正OD550值減去淨MTT還原量以獲得最終校正OD550值。然後使用該等最終校正OD550值來測定對照存活率%。 最終校正OD550 =校正測試物品OD550 (活) -淨OD550測試物品(KC)
最後,計算下列對照%: 存活率 % = [(測試物品或陽性對照之最終校正OD550) / (陰性對照之校正平均OD550)] × 100 結果
MelanoDerm™分析結果展示於圖16A-16K中。經馬拉斯嗪-、化合物I-及化合物II處理之組織在實驗第7天顯示減小之色素沉著。圖17A-17K展示暴露於所列示處理之MelanoDerm™試樣之15×放大率影像。 實例13 斑馬魚分析 分析程序
化合物:由研究委託者以於水/PBS或DMSO中之主儲備(MS)溶液形式提供最高可溶性濃度之化合物。
胚胎收集之標準程序:藉由自然交配或使用幼魚批量繁育系統(Mass Embryo Production System) (MEPS, Aquatic Habitats)生成Phylonix AB斑馬魚。每一雌性斑馬魚生成大約50條斑馬魚。將斑馬魚在28℃下維持於魚水中。清洗斑馬魚(去除死斑馬魚)並根據發育階段進行分選。因斑馬魚自附著之卵黃囊接收營養,故在受精後6天(dpf)無需進食。
化合物溶解性:將主儲備液(MS) (使用最高濃度)在純DMSO中稀釋成子儲備溶液(SS),亦即:10、50、100、200、300 mM等。將由Phylonix供應之魚水[200 mg即用海洋海鹽(Instant Ocean Sea Salt) (Aquarium Systems)/公升去離子水;使用2.5 mg/公升中性調節劑(Seachem Laboratories Inc.)維持pH 6.6 - 7.0;電導率:850 - 950 μS]分配至測試器皿中(4 ml/器皿)。
為生成測試化合物溶液(TS),將4 μl每一SS直接添加至魚水中。實例:將4 μl 10 mM SS添加至魚水中將生成10 μM TS;最終DMSO濃度為0.1%。或者,為獲得相同最終TS及DMSO濃度,可將10 μl SS添加至10 ml/器皿之魚水中。對於可耐受最多1% DMSO之分析而言,可使用40 μl SS來生成100 μM TS。若使用10 ml魚水,則應相應地增加SS之體積以獲得相同最終TS及DMSO濃度。將溶液在28℃下培育每一分析之指定時間長度並每天目測檢驗沈澱之存在。
最大耐受濃度(MTC):使用MTC (LC10)作為化合物致死率之標準準則,且使用10個化合物濃度來測定。在測得最高可溶性化合物濃度之後,研究委託者將選擇10個濃度。
將30條約2 dpf具卵膜Phylonix野生型AB斑馬魚分佈至6孔微量板中含有4 ml/孔魚水及DMSO (端視化合物溶解性,濃度介於0.1-1%之間)之各孔中。
首先測試10個濃度(亦即:0.01、0.05、0.1、0.5、1、5、10、50、100及500 µM (或最高由化合物溶解性允許之濃度)。若需要,則測試其他更高(最高2000 μM)或更低(低至0.001 μM)濃度。
將斑馬魚與每一濃度之測試化合物一起在28℃下於暗處培育3天。使用未處理及經0.1-1% DMSO處理之斑馬魚作為分析及媒劑對照。為計算致死率%,在處理之後,每天計數死亡斑馬魚之數量並去除。在5 dpf時,計數死亡動物以計算致死率% (=死亡斑馬魚總數/30)。應注意,若死亡斑馬魚解體,則藉由計數活斑馬魚之數量來推斷死亡斑馬魚之數量。
為估計MTC,藉由使用EXCEL軟體將致死率%對濃度繪圖來生成致死率曲線。為獲得MTC之平均值及SD,實施實驗3次。
目測評價化合物對斑馬魚皮膚色素沉著之效應:斑馬魚皮膚色素細胞(包含黃色素細胞、虹膜色素細胞及黑素細胞載色體(黑色素細胞))源自神經脊細胞。在斑馬魚中,經分化皮膚色素前體細胞在約24 hpf時表現色素。此研究之焦點在於表現黑色素之黑色素細胞,黑色素係皮膚表面上之黑色色素。黑色素細胞最初在背側頭部區域中表現為較小黑色斑塊。隨著斑馬魚之發育,斑塊數量有所增加且融合以形成延伸至尾部區域之帶。與之相比,突變白化斑馬魚展現稀疏之皮膚色素沉著。在2 dpf時投與化合物以評價化合物是否阻止胚胎色素沉著之連續過程,該過程完成於截至5 dpf。測試每一化合物之三個濃度:MTC、50% MTC及25% MTC。
使用每一化合物濃度將30條2 dpf自孵化Phylonix野生型AB斑馬魚處理3天。使用未處理及經0.1% DMSO處理之斑馬魚作為對照。陽性對照:苯硫脲(PTU, 0.03%)。
每天使用解剖光學顯微鏡目測檢驗斑馬魚;將經化合物及PTU處理之斑馬魚與未處理及經媒劑處理之對照斑馬魚進行比較。每天計數展現降低之色素沉著之斑馬魚之數量並表示為測試動物%;提供代表性影像。為鑑別降低色素沉著之最佳化合物濃度及治療時間,藉由將展現皮膚色素沉著降低之斑馬魚%對時間(dpf)繪圖來生成動力學曲線。使用費希爾氏確切測試(Fisher’s exact test)來測定化合物效應是否顯著(P < 0.05)。
在使用0.1、1及3 μM處理之後額外目測評價化合物斑馬魚皮膚色素沉著之效應。使用每一化合物濃度將30條2 dpf自孵化Phylonix野生型AB斑馬魚處理3天。使用未處理及經0.1% DMSO處理之斑馬魚作為對照。陽性對照:苯硫脲(PTU, 0.003%)。每天使用解剖光學顯微鏡目測檢驗斑馬魚;將經化合物及PTU處理之斑馬魚與未處理及經媒劑處理之對照斑馬魚進行比較。
在5 dpf時,計數展現降低之色素沉著之斑馬魚之數量並表示為測試動物%;提供代表性影像。為鑑別降低色素沉著之最佳化合物濃度及治療時間,藉由將展現皮膚色素沉著降低之斑馬魚%對濃度繪圖來生成動力學曲線。使用費希爾氏確切測試來測定化合物效應是否顯著(P < 0.05)。
量化化合物斑馬魚皮膚色素沉著之效應:基於來自目測評價之結果,使用最佳條件(濃度、化合物處理時間)來量化化合物對斑馬魚皮膚色素沉著之效應。
使用最佳化合物濃度處理20條藉由來自目測評價之結果測得處於最佳階段之Phylonix野生型AB斑馬魚。使用未處理及經0.1% DMSO處理之斑馬魚作為對照。陽性對照:苯硫脲(PTU, 0.03%)。
使用SPOT照相機在2×下捕獲整個斑馬魚之背視圖影像。使用Adobe Photoshop選擇函數將背側頭部及軀幹區域定義為所關注區域(ROI)。使用Photoshop突出顯示函數突出顯示ROI中之黑色皮膚色素沉著。使用Photoshop直方圖函數測定以像素為單位之總色素信號(PS)。
若化合物影響斑馬魚生長,則體長(L)及軀幹寬度(W)將變小,此將影響ROI面積及最終PS。因此,使用FS = PS/ LxW正規化最終信號(FS)之量測。
未處理及經媒劑處理之斑馬魚預計展現類似FS以證實媒劑並不具有效應。經PTU處理之斑馬魚預計展現低FS以驗證分析。將經化合物處理之斑馬魚與經媒劑處理之對照斑馬魚進行比較。
為測定化合物效應是否顯著(P < 0.05),使用司徒登氏t測試(Student’s t test)比較經化合物處理之斑馬魚之平均FS與經媒劑處理之斑馬魚之平均FS。
在使用0.5及1.5 μM化合物濃度處理之後額外量化化合物對斑馬魚皮膚色素沉著之效應。
使用0.5及1.5 μM化合物濃度處理20條2 dpf Phylonix野生型AB斑馬魚。使用未處理及經0.1% DMSO處理之斑馬魚作為對照。陽性對照:苯硫脲(PTU, 0.003%)。
使用SPOT照相機在2×下捕獲整個斑馬魚之背視圖影像。使用Adobe Photoshop選擇函數將背側頭部區域定義為所關注區域(ROI)。使用Photoshop突出顯示函數突出顯示ROI中之黑色皮膚色素沉著。使用Photoshop直方圖函數測定以像素為單位之總色素信號(PS)。
若化合物影響斑馬魚生長,則體長(L)將變短且軀幹寬度(W)將變小,此將影響ROI面積及最終PS。因此,使用FS = PS/ LxW正規化最終信號(FS)量測。
未處理及經媒劑處理之斑馬魚預計展現類似FS以證實媒劑並無效應。經PTU處理之斑馬魚預計展現低FS,從而驗證分析。將經化合物處理之斑馬魚與經媒劑處理之對照斑馬魚進行比較。
為測定化合物效應是否顯著(P < 0.05),使用司徒登氏t測試比較經化合物處理之斑馬魚之平均FS與經媒劑處理之斑馬魚之平均FS。 結果
暴露於化合物II之斑馬魚之目測評價結果展示於圖18A-18F及圖19A-19F中。匯總來自研究之目測評價部分之結果之圖表展示於圖20中。
暴露於化合物II之斑馬魚之所關注定量評價區域及結果展示於圖21A-21E及圖22A-22B中。 實例14 馬拉斯嗪及馬拉斯嗪衍生物在DMSO及細胞培養基中之穩定性
以100 µM在DMSO及培養基中製備測試化合物。將溶液在室溫下培育2小時並使用LC-MS分析。使用峰面積評估溶劑中之剩餘化合物。 結果
LC-MS結果展示於圖23A-23J中。結果指示,在2小時培育之後,化合物在培養基中較為穩定。 實例15 馬拉斯嗪及馬拉斯嗪衍生物之合成
根據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5/455,932號(公開為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17/0260133 A1號,二者之全文皆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中所闡述之方案來合成馬拉斯嗪(CV-8684)、其環化衍生物吲哚并[3,2-b]咔唑(CV-8685)、化合物I (CV-8686)、化合物IV (CV-8687)、化合物II (CV-8688)及馬拉斯嗪前體。 化合物 C (CV-8802) 之合成化合物 10之合成
如圖24A中所展示,在0℃下,經30 min.向2-碘-4-甲基苯胺(10 g, 0.0429 mol)於四氫呋喃(200 mL)中之溶液中緩慢添加NaHMDS (94.42 mL, 1 M於THF中,0.0944 mol),同時維持內部溫度低於5℃。在0℃下攪拌30 min之後,經30 min緩慢添加BOC酐(10.29 g, 0.0472 mol)於THF (50 mL)中之溶液,同時維持內部溫度低於5℃。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攪拌1 hr。添加飽和NH 4Cl (200 mL)以淬滅反應。分離有機層並使用水(200 mL)洗滌。使用乙酸乙酯(2 × 150 mL)萃取合併之水層,分離各層。合併乙酸乙酯層與有機層並在真空中濃縮以得到褐色油狀物。藉由管柱層析(0-5%乙酸乙酯/己烷)純化粗製化合物。獲得淺黃色液體形式之化合物 10(13.1 g, 91%)。 化合物 11之合成
在0℃下,將溶於DMF (100 mL)中之丁-3-炔-2-醇(25 mL, 0.319 mol)添加至於DMF (100 mL)中之NaH (19.2 g, 0.478 mol)中。經30分鐘時段將DMS (45.2 mL, 0.478 mol)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並在0℃下攪拌30分鐘。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攪拌1 hr,然後冷卻至10℃且經10分鐘時段添加乙酸(19.2 mL, 0.319 mol)並攪拌1 hr。使用水(60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使用二乙醚(400 mL)萃取。分離有機層且藉由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濃縮。在64-68℃下蒸餾出期望化合物以獲得7 gm純化合物 11(23%產率)。 化合物 12之合成
在室溫下,將碘化銅(0.34 g, 0.0018 mol)及PdCl 2(PPh 3) 4(0.6323 g, 0.0009 mol)添加至化合物 10(6.0 g, 0.018 mol)、化合物 11(1.81 g, 0.0216 mol)於三乙胺(100 mL)中之脫氣溶液中並攪拌6 hr。反應已完成(藉由TLC使用10%乙酸乙酯/己烷進行監測)。使用乙酸乙酯(200mL)稀釋反應混合物,使用水、飽和NaCl (100 mL)洗滌反應混合物並藉由Na 2SO 4乾燥。過濾溶劑並在真空中濃縮以產生褐色油狀物。藉由管柱層析(10%乙酸乙酯/己烷)純化粗製化合物。獲得淺黃色液體形式之化合物 12(4.8 g, 96%)。 化合物 13之合成
向圓底燒瓶中裝填於二噁烷(200 mL)中之PtCl2 (0.44 g, 0.00166 mol)、Na2CO3 (2.64g, 0.0249 mol)、吲哚(3.89 g, 0.0332 mol)及化合物 12(4.8 g, 0.0166 mol)。使用氮將燒瓶脫氣,密封並加熱至100℃過夜。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使用乙酸乙酯(300mL)稀釋反應混合物,使用水(200 mL)、飽和NaCl (200 mL)洗滌反應混合物並藉由Na 2SO 4乾燥。過濾溶劑並在真空中濃縮以得到褐色油狀物。藉由管柱層析(10%乙酸乙酯/己烷)純化粗製化合物。獲得淺褐色固體形式之化合物 13(2.04 g, 34%)。 化合物 14之合成
在環境溫度下,將碳酸鉀(2.3 g, 0.0166 mol)添加至化合物 13(2.0 g, 0.0055 mol)於甲醇(30 mL)及水(10 mL)之混合物中之溶液中。將所得懸浮液加熱至回流過夜。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環境溫度並在真空中濃縮溶劑。將殘餘物吸收於乙酸乙酯(100 mL)中並使用水(100 mL)及鹽水(100 mL)洗滌,然後乾燥(藉由硫酸鈉),過濾,在真空中濃縮溶劑以得到褐色固體。藉由管柱層析(20%乙酸乙酯/己烷)純化粗製化合物。獲得灰白色固體形式之化合物 14(0.8 g, 54%)。 化合物 C之合成
在氬及0℃下,向乾燥100 mL兩頸圓底燒瓶中添加二甲基甲醯胺(5 mL)。經10 min緩慢添加POCl 3(246 mg, 1.6058 mmol)同時維持內部溫度低於5℃。在0℃下攪拌30 min之後,經10 min緩慢添加化合物 14(400 mg, 1.459 mmol)於二甲基甲醯胺(2 mL)中之溶液同時維持內部溫度低於5℃。將所得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過夜。在反應已完成(藉由TLC使用20%乙酸乙酯/己烷進行監測)之後,將反應混合物傾倒至碳酸氫鈉飽和水溶液(100 mL)中並攪拌1 hr。使用乙酸乙酯(2 × 100 mL)萃取所得混合物。合併有機層並使用水(100 mL)、飽和NaCl (100 mL)洗滌並藉由Na 2SO 4乾燥。過濾溶劑並在真空中濃縮以得到褐色固體。藉由管柱層析(0-20%乙酸乙酯/己烷)純化粗製化合物。
在一些實驗中,此方案產生包括化合物C、化合物C1及化合物C2中之一或多者之組合物(「未知組合物」)。 化合物 K (CV-8803) 之合成
如圖24B中所展示,將馬拉斯嗪(40 mg, 0.146 mmol)於MeOH (5 mL)中之溶液冷卻至0℃。在0℃下,向此溶液中添加NaBH 4(27.6 mg, 0.729 mmol)並劇烈攪拌。在3 hr之後,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藉由旋轉蒸發儀去除甲醇。使用DCM (2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使用於水(20 mL)及鹽水(20 mL)中之20%乙酸洗滌。分離有機層並藉由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掉固體且濃縮濾液以獲得34 mg 化合物 K化合物 A (CV-8804) 之合成
如圖24C中所展示,將化合物II (120 mg, 0.417 mmol)於MeOH (5 mL)中之溶液冷卻至0℃。在0℃下,向此溶液中添加NaBH 4(78.75 mg, 2.083 mmol)並劇烈攪拌。在3 hr之後,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藉由旋轉蒸發儀去除甲醇。使用DCM (2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使用於水(20 mL)及鹽水(20 mL)中之20%乙酸洗滌。分離有機層並藉由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掉固體且濃縮濾液以獲得101 mg 化合物 A化合物 E (AB12508) 之合成
如圖24D中所展示,向於MeOH (350 mL)中之吲哚 1(10 g, 85.4 mmol)中添加環丙基醛 2(2.5 g, 35.6 mmol),隨後添加1N HCl水溶液(178 mL)並加熱至70℃保持1 hr。去除溶劑並使用DCM (2×)萃取,藉由Na 2SO 4乾燥,並濃縮。經由FCC分離材料以得到2.47 g呈1.0:0.73 (2:3’:3:3’)異構體混合物形式之淺橙色固體。
在0℃下,將於DMF (10 mL)中之先前混合物(1.44 g, 5.0 mmol)添加至於DMF (15 mL)中之POCl 3(947 mg, 6.0 mmol)中。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攪拌過夜。然後使用NaHCO 3(飽和)淬滅,使用EtOAc (2×)萃取,藉由Na 2SO 4乾燥並經由FCC純化,且然後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在凍乾之後獲得淺綠色固體(286 mg)。
[M+H]+ = 315;[M-H]-= 313。 1H NMR (CDCl 3): 10.34 (s, 1H), 8.37 (bs, 1H), 8.33 (d, J = 7.5 Hz, 1H), 8.23 (bs, 1H), 7.47 (m, 1H), 7.40 (d, J = 8.4 Hz, 1H), 7.24-7.29 (m, 2H), 7.16-7.23 (m, 3H), 6.97 (t, J = 7.5 Hz, 1H), 4.45 (d, J = 8.7 Hz, 1H), 1.48-1.59 (m, 1H), 0.84-0.93 (m, 1H), 0.62-0.71 (m, 1H), 0.47-0.60 (m, 2H)。 化合物 A5 (CV-8819) 之合成化合物 3之合成
如圖24E中所展示,將1-(苯基磺醯基)吲哚( 1, 1 gm, 0.00389 mol)於THF (20 mL)中之溶液冷卻至-78℃。向此溶液中添加t-BuLi (2.52 mL, 0.00428 mol)並攪拌30分鐘。將反應混合物緩慢升溫至0℃。在達到0℃之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回-78℃。經30分鐘時段,向此混合物中添加N-BOC-3-甲醯基吲哚(0.953 gm, 0.00389 mol)於THF (5 mL)中之溶液。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0℃並在0℃下使用水(5 mL)淬滅。使用水(100 mL)及鹽水(100 mL)洗滌反應混合物並使用乙酸乙酯(250 mL)萃取。分離有機層且藉由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濃縮。藉由管柱層析(於己烷中之0-15%乙酸乙酯)純化粗製反應混合物。彙集期望部分並濃縮以獲得1.7 gm灰白色固體形式之純化合物 3(產率:87%)。 化合物 4之合成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 3(500 mg, 0.996 mmol)於DMSO (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IBX (334.6 mg, 1.195 mmol)並攪拌18 hr。使用乙酸乙酯(25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使用水(2 × 25 mL)及鹽水(25 mL)洗滌。分離有機層並藉由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濃縮(獲得444 mg,產率:89%)。粗製反應混合物足夠純且未經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 化合物 5之合成
將化合物 4(110 mg, 0.22 mmol)、TBAF (1M於THF中) (220 µL, 0.22 mmol)及THF (3 mL)之溶液回流1 hr並冷卻至室溫。藉由旋轉蒸發儀去除揮發物並使用乙酸乙酯(25 mL)稀釋,且使用水(25 mL)及鹽水(25 mL)洗滌。分離有機層且藉由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濃縮。藉由管柱層析(於己烷中之0-10%乙酸乙酯)純化粗製反應混合物。彙集期望部分並濃縮以獲得60 mg灰白色固體形式之純化合物 5(產率:75%)。 化合物 6之合成
將化合物 5(500 mg, 1.388 mmol)、CMMC (472.2 mg, 2.79 mmol)於二氯乙烷(10 mL)中之溶液加熱至50℃保持30分鐘。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並傾倒至冰冷水(50 mL)中,使用0.5 M NaOH (15 mL)及鹽水(25 mL)洗滌並使用二氯甲烷(25 mL)萃取。分離有機層且藉由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濃縮。藉由管柱層析(於己烷中之0-20%乙酸乙酯)純化粗製反應混合物。彙集期望部分並濃縮以獲得198 mg灰白色固體形式之純化合物 6(產率:36.5%)。 化合物 A5之合成
將化合物 6(198 mg, 0.5103 mmol)溶於甲醇(5 ml)中。向此溶液中添加K 3PO 4(216.37 mg, 1.021 mmol)並回流30分鐘。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且藉由旋轉蒸發儀去除揮發物。將殘餘物溶於乙酸乙酯(25 mL)中並使用水(2 × 25 mL)洗滌。分離有機層且藉由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所獲得固體在二乙醚(10 mL)中劇烈攪拌1 hr並過濾以獲得 化合物 A5(97 mg,產率:66%)。 化合物 H (AB12509) 之合成
如圖24F中所展示,在-78℃下,將正丁基鋰(2.5M於己烷中,5.5 mL, 13.7 mmol)逐滴添加至1-苯基磺醯基吲哚 2(3.05 g, 11.9 mmol)於無水THF (75 mL)中之溶液中。在將溶液在室溫下攪拌1 hr之後,將溶液再次冷卻至-78℃且緩慢添加於無水THF (45 mL)中之3-甲醯基吲哚 1(3.35 g, 13.7 mmol)。將反應液升溫至室溫過夜。然後,添加MeI (15當量,11.1 mL)且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50℃保持9 hr。使用H 2O淬滅,使用EtOAc萃取,藉由Na 2SO 4乾燥,並濃縮。FCC (SiO 2, 5% EtOAc/己烷)提供4.02 g白色鬆散固體形式之 3
向雙吲哚 3(2 g, 3.9 mmol)於THF (2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TBAF (1 M於THF中,5.9 mL, 1.5當量)並加熱至70℃保持14 hr。使用飽和NH 4Cl淬滅,使用EtOAc (2×)萃取,使用H 2O及鹽水洗滌。此時,添加22 mL DMF且在減壓下去除大部分EtOAc。將粗製混合物用於下一步驟中。
在室溫下,經1.5 hr將先前粗製物緩慢添加至POCl 3(3.6 mL, 10當量)於DMF (20 mL)中之溶液中。在完成添加之後,將反應液再攪拌30 min,然後使用飽和NaHCO 3在0℃下淬滅,使用EtOAc (3×)萃取,使用鹽水洗滌並濃縮。FCC (SiO 2, 15% EtOAc/hex)提供881 mg亮黃色固體形式之雙吲哚 5
向雙吲哚 5(350 mg)於MeOH:H 2O (9:1, 17.4 mL)中之溶液中添加K 2CO 3(456 mg, 3.5當量)並加熱至75℃保持1 hr。去除溶劑,使用水稀釋材料,使用DCM (2×)萃取並濃縮。經由製備型HPLC (10-100% H 2O/CH 3CN, 20 mL/min, 30 min)純化粗製混合物並凍乾以提供134 mg白色固體形式之 AB12509化合物 B (CV-8877) 之合成化合物 7之合成
如圖24G中所展示,將化合物 II(1 gm, 0.0034 mol)於THF (10 mL)中之溶液冷卻至0℃。向此溶液中添加BOC酐(1.51 gm, 0.0069 mol)及DMAP (848 mg, 0.0069 mol)並在0℃下攪拌。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攪拌15 hr。藉由旋轉蒸發儀去除揮發物。使用乙酸乙酯(100 mL)稀釋殘餘物並使用1N HCl (50 mL)、碳酸氫鈉飽和水溶液(50 mL)及鹽水(50 mL)洗滌。分離有機層且藉由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濃縮。藉由管柱層析(於己烷中之0-10%乙酸乙酯)純化粗製反應混合物。彙集期望部分並濃縮以獲得1.4 gm灰白色固體形式之純化合物 7(產率:83%)。 化合物 8之合成
將化合物 7(250 mg, 0.512 mmol)於t-BuOH (10 mL)中之溶液冷卻至0℃。向此溶液中添加2-甲基-2-丁烯(10 mL),隨後添加NaClO 2(1.5 g)、NaH 2PO 4(1.5 g)及水(10 mL)。將反應混合物緩慢升溫至室溫並在室溫下攪拌劇烈15 hr。使用CH 2Cl 2(25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使用水(50 mL)及鹽水(25 mL)洗滌。分離有機層並藉由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濃縮以獲得235 mg化合物 8(91%產率)。粗製反應混合物足夠純且未經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 化合物 9之合成
在0℃下,向化合物 8(100 mg, 0.198 mmol)於丙酮(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K 2CO 3(83 mg, 0.595 mmol)及碘甲烷(30.97 mg, 0.218 mmol)。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攪拌5 hr。使用乙酸乙酯(25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使用水(25 mL)及鹽水(25 mL)洗滌。分離有機層並藉由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濃縮以獲得91 mg化合物 9(89%產率)。粗製反應混合物足夠純且未經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 化合物 B之合成
將化合物 9(70 mg, 0.135 mmol)溶於甲醇(5 ml)中。向此溶液中添加K 3PO 4(57.3 mg, 0.27 mmol)並回流30分鐘。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且藉由旋轉蒸發儀去除揮發物。將殘餘物溶於乙酸乙酯(25 mL)中並使用水(2 × 25 mL)洗滌。分離有機層且藉由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所獲得固體在二乙醚(10 mL)中劇烈攪拌1 hr並過濾以獲得 化合物 B(25 mg,產率:58%)。 化合物 B10 之合成
如圖24H中所展示,將化合物 8(21 mg, 0.041 mmol)溶於甲醇(3 ml)中。向此溶液中添加K 3PO 4(17.6 mg, 0.083 mmol)並回流30分鐘。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且藉由旋轉蒸發儀去除揮發物。將殘餘物溶於乙酸乙酯(25 mL)中並使用水(2 × 25 mL)洗滌。分離有機層且藉由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濃縮。藉由管柱層析(於己烷中之70-100%乙基乙酸酯)純化所獲得殘餘物並獲得7 mg 化合物 B10(產率:55%)。 AB11644 之合成
如圖24I中所展示,向吲哚 1(1.0 g, 8.54 mmol)於CH 3CN (11.5 mL)及醛 2(294 mg, 4.16 mmol)中之溶液中添加I 2(210 mg, 0.85 mmol)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7 hr。使用Na 2SO 3淬滅反應,使用EtOAc (2×)萃取,藉由Na 2SO 4乾燥,經由FCC (SiO 2, 10% EtOAc/己烷)純化,然後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並凍乾以提供106 mg白色固體形式之對稱雙吲哚 3
[M-H] -= 385。 1H NMR (CDCl 3): 7.90 (bs, 2H), 7.49 (d, J = 7.6 Hz, 2H), 7.33 (d, J = 7.6 Hz, 2H), 7.15 (t, J = 7.0 Hz, 2H), 7.09 (d, J = 2.3 Hz, 2H), 7.00 (t, J = 7.0 Hz, 2H), 3.98 (d, J = 8.0 Hz, 1H), 1.52-2.00 (m, 1H), 0.60-0.66 (m, 2H), 0.36-0.41 (m, 2H)。 O52 (AB12976) 之合成
如圖24J中所展示,在0℃下,向化合物 1(3.8 g)於DCM (38 mL)中之溶液中添加TEA、DMAP,然後添加Boc 2O。將混合物升溫至室溫(18-23℃)並攪拌4 h。濃縮混合物並藉由矽膠層析(PE:EA=30:1~20:1~10:1~5:1)純化以得到黃色油狀物形式之化合物 2(6 g, 96%)。
向化合物 2(6.6 g, 25.7 mmol, 1.0當量)於丙酮/H 2O (264 mL/64 mL)中之溶液中添加NMO (4.5 g, 38.6 mmol, 1.5當量)、OsO 4(0.197 g, 2.57 mmol, 0.03當量)。將混合物在室溫(18-23℃)下攪拌過夜。使用Na 2S 2O 3(200 mL)將混合物淬滅並在室溫下攪拌10 min。使用EA (300 mL*3)萃取混合物。合併有機相,使用Na 2SO 4乾燥並濃縮以得到褐色油狀物形式之粗製化合物 3(9 g),其未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
在0℃下,向化合物 3(9.3 g, 31.9 mmol, 1.0當量)於MeCN (8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TEA (9.68 g, 95.9 mmol, 3.0當量),然後添加n-C 4F 9SO 2F (14.45 g, 47.9 mmol, 1.5當量)。將混合物升溫至室溫(20-25℃)並在室溫下攪拌2 h。向混合物中添加水(80 mL)並使用EA (150 mL*3)萃取。合併有機相並藉由Na 2SO 4乾燥。濃縮有機相且藉由矽膠層析(PE:EA=10:1~5:1~3:1)純化殘餘物以得到黃色油狀物形式之化合物 4(5 g, 57%)。
在0℃下,向化合物 5(1.84 g, 15.7 mmol, 1.0當量)於DCM (18 mL)中之溶液中逐滴添加MeMgBr (3M) (10.47 mL, 31.4 mmol, 2.0當量)且將溶液攪拌30 min。然後將溶液冷卻至-20℃且添加於DCM (18 mL)中之化合物 4(3 g, 10.99 mmol, 0.7當量)。將混合物在-20℃下攪拌3 h,然後升溫至室溫並攪拌1 hr。使用NH 4Cl (水溶液) (50 mL)淬滅反應並使用DCM (50mL*2)萃取。合併有機相並藉由Na 2SO 4乾燥。濃縮有機相且藉由矽膠層析(PE:EA=10:1-5:1-3:1)純化殘餘物以得到淺黃色油狀物形式之化合物 6(3.2 g, 74%)。
向化合物 6(3.2 g, 8.21 mmol, 1.0當量)於DCM (30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戴斯-馬丁試劑(Dess-Martin) (9.05 g, 21.33 mmol, 2.6當量)。將混合物加熱至45℃並攪拌過夜。使用飽和NaHCO 3(60 mL)及Na 2S 2O 3(60mL)將反應混合物淬滅。分離有機相及水層且使用Et 2O (100 mL*2)萃取水層。合併有機相並藉由Na 2SO 4乾燥。濃縮有機相且藉由矽膠層析(PE:EA=10:1-5:1-3:1)純化殘餘物以得到橙黃色油狀物形式之化合物 7(2.3 g, 71%)。
在0℃下,向化合物 7(830 mg, 2.14 mmol, 1.0當量)於DCM (16 mL)中之溶液中添加TFA (4.876 g, 42.8 mmol, 20當量)。將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在室溫攪拌1.5 h。藉由真空去除溶劑且使用DCM (15 mL)溶解殘餘物。向溶液中添加碳酸氫鈉水溶液直至無氣泡出現為止。使用DCM (30 mL*3)萃取溶液。合併有機相並藉由Na 2SO 4乾燥。濃縮有機相且藉由矽膠層析(PE:EA=20:1-10:1-5:1-3:1-2:1)純化殘餘物以得到褐色固體形式之化合物 AB12976(140 mg, 22%)。
TLC: PE:EA=, Rf ( 7) =0.4, Rf ( AB12976) =0.1;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08 (s, 2H), 7.47 (d, J = 7.8 Hz, 2H), 7.31 (d, J = 8.1 Hz, 2H), 7.20 (t, J = 7.5 Hz, 2H), 7.11 (dd, J = 7.8, 7.1 Hz, 2H), 6.97 (d, J = 1.8 Hz, 2H), 3.90 (s, 4H)。 13C NMR (101 MHz, cdcl 3) δ 207.34, 136.12, 127.30, 123.33, 122.17, 119.67, 118.69, , 111.25, 108.57,  38.58。 馬拉色菌吲哚 A (AB17011) 之合成
如圖24K中所展示,向化合物 1(20 g, 0.106 mol, 1.0當量)於DCM (20 mL)中之溶液中連續添加Boc 2O (24.4 g, 0.112 mol, 1.056當量)、DMAP (646 mg, 5.29 mmol, 0.05當量)及TEA (534 mg, 5.29 mmol, 0.05當量)。將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6 h。反應混合物之TLC分析展示完全轉化成期望產物。然後在減壓下濃縮混合物且藉由矽膠層析純化殘餘物以提供化合物 2(24 g, 78%)。
在0℃下,向化合物 2(5 g, 17.30 mmol, 1.0當量)及DBU (13.17 g, 86.51 mmol, 5.0當量)於MeCN (5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P-ABSA (8.3 g, 34.60 mmol, 2.0當量)。將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在室溫下攪拌100 min。反應混合物之TLC分析展示完全轉化成期望產物。然後在減壓下濃縮混合物且藉由矽膠層析純化殘餘物以提供化合物 3(3.5 g, 63%)。
向化合物 3(100 mg, 0.316 mmol, 1.0當量)於MeOH (6 mL)中之溶液中添加LiOH (7 mg, 0.316 mmol, 1.0當量)於H 2O (0.32 mL)中之溶液。將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 hr。反應混合物之TLC分析展示完全轉化成期望產物。然後在減壓下濃縮混合物以提供粗製化合物 4,其直接用於下一步驟中。
在氮氣氛下,向來自先前步驟之粗製化合物 4於DMSO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HATU (156 mg, 0.410 mmol, 1.3當量)。然後添加化合物 4a(81 mg, 0.316 mmol, 1.0當量)及DIEA (123 mg, 0.950 mmol, 3.0當量)。將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5 hr。反應混合物之TLC分析展示完全轉化成期望產物。然後使用水稀釋混合物並使用乙酸乙酯萃取。藉由無水Na 2SO 4乾燥有機層並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矽膠層析純化殘餘物以提供化合物 AB10758(58 mg, 49%)。
向化合物 AB10758(161.3 mg, 0.432 mmol, 1.0當量)於MeOH (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LiOH·H 2O (90.6 mg, 2.16 mmol, 5.0當量)於H 2O (1 mL)中之溶液。將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3 hr。反應混合物之TLC分析展示完全轉化成期望產物。然後在減壓下濃縮混合物且凍乾殘餘物以提供淺黃色固體形式之化合物 AB17011(Li鹽形式,108 mg,定量)。 皮拉西因 (AB17014) 之合成
如圖24L中所展示,在0℃及氮氣氛下,向化合物 1(5 g, 42.74 mmol, 1.0當量)於無水Et 2O (20 mL)中之溶液中緩慢添加COCl 2(6.5 g, 0.201 mol, 2.2當量)。在0℃下攪拌1 h之後,使混合物達到室溫並在室溫下攪拌0.5 hr。反應混合物之TLC分析展示完全轉化成期望產物。然後在減壓下濃縮混合物以提供粗製化合物 2(9 g, 100%)。
在0℃及氮氣氛下,向粗製化合物 2(8 g, 38.28 mmol, 1.0當量)於無水EA (3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Bu 3SnH (11.1 g, 38.28 mmol, 1.0當量)於無水EA (30 mL)中之溶液。在0℃下攪拌0.5 h之後,使混合物達到室溫並在室溫下攪拌1 hr。反應混合物之TLC分析展示完全轉化成期望產物。然後使用PE (80 mL)稀釋混合物並過濾。使用PE洗滌濾餅以提供化合物 3(3 g, 45%)。
向化合物 3a(1.53 g, 7.51 mmol, 1.3當量)及TsOH (1.29 g, 7.51 mmol, 1.3當量)於MeOH (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化合物 3(1 g, 5.78 mmol, 1.0當量)。將混合物在50℃下攪拌2 h。反應混合物之LCMS分析展示完全轉化成期望產物。然後在減壓下濃縮混合物。藉由矽膠層析及製備型TLC (PE:丙酮=4:1)純化殘餘物以提供黃色固體形式之化合物 AB17014(261 mg, 9%)。
1H NMR (400 MHz, dmso) δ 12.05 (d, J = 52.6 Hz, 1H), 9.24 (s, 1H), 8.55 (d, J = 4.7 Hz, 2H), 8.39 (d, J = 4.7 Hz, 1H), 8.29 (d, J = 8.0 Hz, 1H), 7.82 (d, J = 8.1 Hz, 1H), 7.61 - 7.50 (m, 2H), 7.28 (dd, J = 9.3, 5.1 Hz, 4H)。 AB17151 之合成
如圖24M中所展示,向化合物 1(40.0 g, 341 mmol, 1.0當量)於MeOH (1400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化合物 2(9.95 g, 142 mmol, 0.417當量),隨後添加1N HCl水溶液(712 mL)且將混合物加熱至70℃保持1 hr。然後藉由真空去除MeOH且使用DCM溶解殘餘物。使用水洗滌混合物且使用DCM萃取水。藉由Na 2SO 4乾燥合併之有機相並濃縮。藉由矽膠上管柱層析(PE/EA, 20:1-5:1)純化殘餘物以得到淺橙色固體形式之化合物 3(7 g, 72%)。
在0℃下,向化合物 3(7.0 g, 24.5 mmol, 1.0當量)於DMF (48.6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POCl 3(3.78 g, 24.5 mmol, 1.0當量)於DMF (59.8 mL)中之溶液。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13-18℃)並攪拌過夜。然後使用NaHCO 3(飽和)將混合物淬滅,使用EtOAc (2 × 110 mL)萃取,藉由Na 2SO 4乾燥並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矽膠上管柱層析(PE/EA, 7:1)純化殘餘物且然後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以得到淺綠色固體形式之 AB12508(4.4 g, 57%)。
AB12508(4.5 g, 14.33 mmol, 1.0當量)、Boc 2O (14.06 g, 64.5 mmol, 4.5當量)、DMAP (388.5 mg, 1.433 mmol, 0.1當量)及TEA (7.24 g, 71.65 mmol, 5.0當量)於DCM (100 mL)中之混合物加熱至50℃保持3 h。然後將混合物冷卻至室溫(13-18℃)並濃縮。藉由矽膠上管柱層析(PE/EA, 100:1~30:1)純化殘餘物以得到化合物 4(5.4 g, 73%)。
在室溫(13-18℃)下,向化合物 4(5.4 g, 10.5 mmol, 1.0當量)於THF (50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H 2O (20 mL)、NaH 2PO 4(4.586 g, 29.4 mmol, 2.8當量)及NaClO 2(2.85 g, 31.5 mmol, 3.0當量)。將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3 hr。藉由TLC監測反應。然後使用EA (3 × 50 mL)萃取混合物,藉由Na 2SO 4乾燥並濃縮。藉由矽膠上管柱層析(PE/EA, 50:1-10:1)純化殘餘物以得到化合物 5(2.5 g, 45%)。
在室溫(13-18℃)下,向化合物 5(2.5 g, 4.717 mmol, 1.0當量)及K 2CO 3(0.976 g, 7.075 mmol, 1.5當量)於DMF (20 mL)中之混合物添加CH 3I (1.0 g, 7.075 mmol, 1.5當量)。將混合物在60℃下攪拌1 h。藉由TLC監測反應。然後使用水(20 mL)稀釋混合物。使用EA (3 × 50 mL)萃取混合物,藉由Na 2SO 4乾燥並濃縮。藉由矽膠上管柱層析(PE/EA, 100:1-10:1)純化殘餘物以得到化合物 6(1.8 g, 70%)。
將化合物 6(1.8 g, 3.3 mmol, 1.0當量)於3.0 M HCl/MeOH (20 mL)中之混合物在60℃下攪拌2 h。藉由TLC監測反應。然後藉由真空去除MeOH且使用DCM溶解殘餘物。使用水洗滌混合物且使用DCM萃取水。藉由Na 2SO 4乾燥合併之有機相並濃縮。藉由矽膠上管柱層析(PE/EA, 20:1-5:1)純化殘餘物以得到化合物 AB17151(810 mg,不純),使用PE/EA (5 mL)研磨以得到灰白色固體形式之化合物 AB17151(680 mg, 60%)。
1H NMR (400 MHz, dmso) δ 11.56 (s, 1H), 10.98 (s, 1H), 7.92 (dd, J = 6.2, 3.1 Hz, 1H), 7.47 (d, J = 1.6 Hz, 1H), 7.30 (ddd, J = 8.0, 4.7, 3.1 Hz, 2H), 7.19 (d, J = 7.7 Hz, 1H), 7.11 - 7.05 (m, 2H), 7.00 - 6.95 (m, 1H), 6.80 (ddd, J = 8.0, 7.0, 1.0 Hz, 1H), 4.74 (d, J = 9.9 Hz, 1H), 3.84 (s, 3H), 1.71 - 1.62 (m, 1H), 0.73 (t, J = 6.9 Hz, 1H), 0.44 (t, J = 9.3 Hz, 1H), 0.38 - 0.26 (m, 2H)。 化合物 VI (AB17225) 之合成
如圖24N中所展示,在氮氣氛下,向化合物 1(600 mg, 2.308 mmol, 1.0當量)於MeOH (1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連續添加MeSO 3H (27 mg, 0.281 mmol, 0.12當量)及原乙酸三乙基酯(935 mg, 5.772 mmol, 2.5當量)。將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6 hr。反應混合物之LCMS分析展示完全轉化成期望產物。然後過濾混合物且使用MeOH洗滌濾餅兩次以提供白色固體形式之化合物 AB17225(500 mg, 76%)。
1H NMR (400 MHz, dmso) δ 11.03 (s, 1H), 10.81 (s, 1H), 8.20 (d, J = 7.8 Hz, 1H), 8.02 (d, J = 7.8 Hz, 1H), 7.88 (s, 1H), 7.44 (d, J = 7.5 Hz, 1H), 7.34 (t, J = 7.6 Hz, 1H), 7.25 (s, 1H), 7.11 (t, J = 7.5 Hz, 1H), 6.92 (d, J = 8.1 Hz, 1H), 3.35 (d, J = 2.3 Hz, 3H), 3.00 (s, 3H)。 馬拉色菌乳酸 (AB17227)
如圖24O中所展示,向化合物 1(15.0 g, 57.5 mmol, 1.0當量)於二噁烷(200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吲哚(13.5 g, 115.0 mol, 2.0當量)、參(五氟苯基)膦(6.1 g, 11.4 mmol, 0.2當量)、Na 2CO 3(9.1 g, 86.2 mmol, 1.5當量)及PtCl 2(1.5 g, 5.7 mmol, 0.1當量)。使用氮將燒瓶脫氣,密封並加熱至100℃過夜。藉由TLC監測反應。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使用乙酸乙酯(200 mL)稀釋殘餘物並使用水、飽和NaCl洗滌。在真空中濃縮溶液。藉由管柱層析(PE:EA, 200:1~100:1)純化粗製化合物以得到褐色固體形式之化合物 2(8.3 g, 46.7%)。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 2(7.4 g, 21.4 mmol, 1.0當量)於MeOH (350 mL)及水(12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K 2CO 3(11.8 g, 85.6 mmol, 4.0當量)。將混合物在90℃下攪拌過夜。藉由TLC監測反應。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環境溫度並在真空中濃縮溶劑。然後將殘餘物溶於乙酸乙酯(500 mL)中並使用水、鹽水洗滌。在真空中濃縮溶液。藉由管柱層析(P:E, 50:1~ 20:1~ PE:EA:DCM, 10:1:1)純化粗製化合物以得到黃色固體形式之化合物 3(4.1 g, 77.9%)。
在N 2向化合物 3(2.8 g, 11.4 mmol, 1.0當量)之溶液中添加於DCE (40 mL)中之Yb(CF 3SO 2) 3(2.1 g, 3.4 mmol, 0.3當量)。在N 2向混合物中添加化合物 4(1.4 g, 13.7 mmol, 1.2當量)。將混合物在80℃下攪拌2 hr。藉由TLC監測反應。使用飽和Na 2CO 3(40 mL)淬滅反應且使用2M HCl酸化溶液。使用DCM (3 × 40 mL)萃取溶液且使用鹽水(40 mL)洗合併之有機層,乾燥(Na 2SO 4),並濃縮,得到粉紅色固體之粗製化合物 5(2.45 g, 90.7%)。
向化合物 5(690 mg, 1.95 mmol, 1.0當量)於MeOH (40 mL)及水(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NaOH (0.15 g, 3.9 mmol, 2.0當量)。將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5 hr。藉由TLC監測反應。乾燥(Na 2SO 4)反應液,並濃縮。使用2M HCl酸化殘餘物。使用DCM (3 × 150 mL)萃取溶液且使用鹽水(15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乾燥(Na 2SO 4),並濃縮。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以得到紫色固體形式之 AB17227(330 mg, 51%)。
TLC: DCM:MeOH=10:1, Rf (5)=0.9, Rf (AB17227)=0.2
1H NMR (400 MHz, DMSO) δ 10.84(s, 1H), 10.57 (s, 1H), 7.49-7.43(dd, J1=8.0Hz, J2=7.2Hz, 2H), 7.32-7.30(d, J = 8.0Hz, 1H), 7.20-7.18(d, J = 7.6Hz, 1H), 7.10-7.09 (m, 1H), 7.05-7.01(m, 1H), 6.95-6.87(m, 3H), 4.19-4.10(m, 3H), 3.17-3.12(m, 1H), 2.98-2.94(m, 1H)。 AB12507 之合成
如圖24P中所展示,在0℃及氮氣氛下,向化合物 1(25 g, 357 mmol, 1.0當量)於THF (25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於DMF (200 mL)中之NaH (17 g, 428.4 mmol, 1.2當量)。在30分鐘之後,在0℃下向混合物中添加硫酸二甲酯(81 g, 642 mmol, 1.8當量)。在添加之後,將反應混合物在環境溫度下攪拌30分鐘,且然後緩慢添加乙酸。自反應混合物直接蒸餾產物。獲得化合物 2(25 g, 83%)。
在0℃下,向化合物 3(20 g, 86 mmol, 1.0當量)於THF (20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2M NaHMDS (94.6 mL, 189.2 mmol, 2.2當量)。將混合物在0℃下攪拌30分鐘。在0℃下,經40 min向混合物中添加於THF (200 ml)中之Boc 2O (21 g, 94.6 mmol, 1.1當量)。將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 hr。然後向混合物中添加飽和NH 4Cl,使用EA (3 × 200 mL)萃取,使用水洗滌反應混合物。使用鹽水洗滌有機層。藉由Na 2SO 4乾燥殘餘物並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矽膠上管柱層析(PE/EA, 60:1-50:1)純化殘餘物以得到化合物 4(18 g, 83%)。
將CuI (57 mg, 0.3 mmol, 0.1當量)及PdCl 2(PPh 3) 4(105 g, 0.15 mmol, 0.05當量)添加至化合物 4(1.0 g, 3 mmol, 1.0當量)於TEA (10 mL)中之脫氣溶液中。將混合物在室溫及氮氣氛下攪拌約2 hr。藉由TLC監測反應。使用EA (3 × 1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使用水、飽和NaCl洗滌反應混合物並藉由Na 2SO 4乾燥。過濾溶劑並在真空中濃縮以得到褐色油狀物。藉由管柱層析(PE/EA, 60:1-50:1)純化粗製化合物以得到化合物 5(900 mg, 100%)。
將化合物 5(5 g, 17 mmol, 1.0當量)、PtCl 2(900 mg, 1.7 mmol, 0.1當量)、Na 2CO 3(2.7 g, 25.5 mmol, 1.5當量)及吲哚(4.0 g, 34 mmol, 2.0當量)於二噁烷(50 mL)中之溶液在100℃及氮氣氛下回流12 hr。藉由TLC監測反應。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使用EA (3 × 50mL)稀釋反應混合物,使用水、飽和NaCl洗反應混合物並經Na 2SO 4乾燥。過濾溶劑,並在真空中濃縮。藉由管柱層析(PE/EA, 50:1-40:1)純化粗製化合物,得到化合物 6(3 g, 80%)。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 6(3 g, 8 mmol, 1.0當量)於甲醇(75 mL)及水(2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K 2CO 3(3.8 g, 0.027 mol)。將所得懸浮液加熱至回流過夜。藉由TLC監測反應。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並在真空中濃縮溶劑。將殘餘物吸收於乙酸乙酯(200 mL)中並使用水及鹽水洗,然後乾燥(硫酸鈉),過濾,在真空中濃縮溶劑。藉由管柱層析(PE/EA, 50:1-20:1)純化粗製化合物,得到化合物 7(1.5 g, 75%)。
將 POCl 3(73 mg, 0.48 mmol, 1.2當量)於DMF (1 mL)中之溶液在0℃攪拌30 min。向混合物中添加於DMF (1 mL)中之化合物 7(100 mg, 0.4 mmol, 1.0當量)。將混合物在室溫攪拌12 hr。藉由TLC監測反應。將反應混合物傾倒至碳酸氫鈉飽和水溶液(2 mL)中並攪拌1 hr。使用EA (2 × 2 mL)萃取所得混合物。合併有機層,並用水、飽和NaCl洗,且經Na 2SO 4乾燥。過濾溶劑並在真空中濃縮。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得到 AB12507(60 mg, 50%)。 化合物 V (AB17219) 之合成
如圖24Q中所示,在0℃及氮氣氛下,向化合物 1(20 g, 91.32 mmol, 1.0當量)於THF (200 mL)中之溶液中緩慢添加NaHMDS (2 M於THF中,94.6 mL, 0.201 mol, 2.2當量)。在0℃攪拌0.5 hr之後,在0℃緩慢添加(Boc) 2O (21 g, 0.100 mol, 1.1當量)於THF (40 mL)中之溶液。使混合物達到室溫並在室溫攪拌1 hr。反應混合物之TLC分析顯示完全轉化成期望產物。然後使用飽和NH 4Cl (200 mL)將混合物淬滅並使用乙酸乙酯萃取。經無水Na 2SO 4乾燥有機層並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矽膠層析(PE: EA=100%-30:1)純化殘餘物,提供黃色油狀之化合物 2(18 g, 62%)。
在室溫及氮氣氛下,向化合物 2(1 g, 3.13 mmol, 1.0當量)及化合物 2a(0.24 g, 3.43 mmol, 1.1當量)於TEA (10 mL)中之溶液中連續添加CuI (60 mg, 0.316 mmol, 0.1當量)及Pd(PPh 3) 2Cl 2(44 mg, 0.0627 mmol, 0.02當量)。將混合物在室溫攪拌2 hr。反應混合物之TLC分析顯示完全轉化成期望產物。然後使用水稀釋混合物並使用乙酸乙酯萃取。經無水Na 2SO 4乾燥有機層並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矽膠層析(PE: EA=100%-50:1)純化殘餘物,提供黃色油狀之化合物 3(720 mg, 93%)。
在氮氣氛下,向化合物 3(1 g, 3.83 mmol, 1.0當量)於二噁烷(2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10% PtCl 2(0.1 g, 0.376 mmol, 0.1當量)、5-甲基吲哚(1 g, 7.63 mmol, 2.0當量)、參(五氟苯基)膦(407 mg, 0.765 mmol, 0.2當量)及Na 2CO 3(0.61 g, 5.75 mmol, 1.5當量)。將混合物在100℃下攪拌16 hr。反應混合物之TLC分析展示完全轉化成期望產物。然後使用水稀釋混合物並使用乙酸乙酯萃取。藉由無水Na 2SO 4乾燥有機層並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矽膠層析(PE: EA=100%-6:1)純化殘餘物以提供黃色油狀物形式之化合物 4(500 mg, 93%)。
向化合物4 (785 mg, 2.18 mmol, 1.0當量)於MeOH/ H 2O (20 mL / 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K 2CO 3(1.2 g, 8.70 mmol, 4.0當量)。將混合物在90℃下攪拌16 hr。反應混合物之TLC分析展示完全轉化成期望產物。然後使用水稀釋混合物並使用乙酸乙酯萃取。藉由無水Na 2SO 4乾燥有機層並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矽膠層析(PE: EA=100%-6:1)純化殘餘物以提供化合物5 (360 mg, 93%)。
在氮氣氛下,向化合物 5(0.85 g, 3.27 mmol, 1.0當量)於MeOH (1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連續添加MeSO 3H (38 mg, 0.39 mmol, 0.12當量)及原乙酸三乙基酯(1.32 g, 8.18 mmol, 2.5當量)。將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4 hr。反應混合物之TLC分析展示完全轉化成期望產物。然後過濾混合物且使用MeOH洗滌濾餅以提供淺黃色固體形式之化合物 AB17219(700 mg, 75%)。
1H NMR (400 MHz, dmso) δ 11.01 (s, 1H), 10.76 (s, 1H), 8.21 (d, J = 7.8 Hz, 1H), 7.92 (d, J = 19.3 Hz, 2H), 7.44 (d, J = 8.0 Hz, 1H), 7.35 (d, J = 8.0 Hz, 2H), 7.18 (d, J = 8.2 Hz, 1H), 7.12 (s, 1H), 3.00 (s, 3H), 2.47 (s, 3H)。 化合物 VIII (AB17220) 之合成
如圖24R中所展示,在-5℃下,向CrO 3(39 g, 0.39 mol, 20.0當量)於H 2O (58 mL)中之溶液中緩慢添加化合物 1(5.0 g, 19.53 mmol, 1.0當量)於AcOH (58 mL)中之溶液。將混合物在0-5℃下攪拌2 h。反應混合物之TLC分析展示完全轉化成期望產物。過濾混合物且使用EtOH及H 2O洗滌濾餅。然後過濾混合物以提供不純化合物 2(1.652 g, 29%)。
向不純化合物 2(1.9 g, 6.64 mmol, 1.0當量)於Ac 2O (16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Zn粉(4.34 g, 66.77 mmol, 10.0當量)及AcONa (1.35 g, 9.96 mmol, 1.5當量)。將混合物在160℃下攪拌0.5 h。過濾混合物並使用沸騰之Ac 2O及丙酮連續洗滌。然後過濾混合物以提供化合物 AB17220(417 mg, 16%)。
1H NMR (400 MHz, dmso) δ 11.35 (s, 2H), 8.00 (d, J = 7.9 Hz, 2H), 7.47 (dd, J = 20.4, 7.7 Hz, 4H), 7.17 (s, 2H), 2.64 (s, 6H)。 化合物 VII (AB17221) 之合成
如圖24S中所展示,將化合物 1(348 mg, 2.1 mmol, 2.1當量)、化合物 2(246 mg, 1 mmol, 1當量)、Aliquat (20 mg, 0.05當量)、碳酸鉀水溶液(773 mg, 5.6 mg, 2 M)、Pd(PPh 3) 4(23 mg, 0.02 mmol, 0.02當量)及二噁烷(7 mL)之混合物脫氣三次。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回流過夜。在冷卻之後,藉由1N HCl水溶液(15 mL)將反應混合物淬滅。將所得沈澱離心並使用MeOH/H 2O (1:1, 10 mL × 2)洗滌。在真空下乾燥所得產物。
然後,將化合物 3(30 mg, 0.073 mmol)及亞磷酸三乙酯(122 mg, 0.73 mmol, 10當量)之混合物脫氣三次並加熱至152℃保持48小時。在冷卻之後,將反應混合物添加至0.5 mL EtOH及0.2 mL H 2O之溶液中。將所得沈澱離心並使用EtOH/H 2O (1:1, 0.3 mL × 2)洗滌。在真空下乾燥所得產物,並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以得到 AB17221(9.4 mg)。 實例16 馬拉斯嗪及馬拉斯嗪衍生物之細胞凋亡誘發活性 試劑
自Invitrogen購買Alexa Fluor 488膜聯蛋白V/死細胞細胞凋亡套組、胎牛血清(FBS)及含酚紅0.25%胰蛋白酶-EDTA (1x)。自Promega購買半胱天冬酶-Glo 3/7分析。自Gibco購買RPMI 1640培養基及達爾伯克氏改良伊格爾氏培養基。自Sigma購買抗生素抗真菌溶液(100x)。
自ATCC購買細胞系MeWo (ATCC® HTB-65™)、WM115 (ATCC® CRL-1675)及B16F1 (ATCC® CRL-6323)並維持於下列培養基中:用於MeWo及B16F1之培養基:補充有10% FBS之DMEM;用於WM115之培養基:補充有10% FBS之RPMI 1640。 實驗方法
收穫細胞且使用Countess細胞計數器測定細胞數量。使用培養基將細胞稀釋至期望密度。6 hr及24 hr處理之最終細胞密度為4,000個細胞/孔,且48 hr及72 hr處理之最終細胞密度為2,000個細胞/孔。對於膜聯蛋白V分析而言,採用384孔透明底板(Corning 3712),而在半胱天冬酶-Glo分析中使用384孔實心白色底板(Corning 3570)。使用蓋子覆蓋所有板並置於37℃及5% CO 2下過夜以達成細胞附著。
將測試化合物溶於DMSO中以獲得30 mM儲備液。實施10倍稀釋以生成3 mM及0.3 mM濃度。採用0.9 mM星形孢菌素作為陽性對照,且採用DMSO作為陰性對照(NC)。使用液體處置器Echo550將132.5 nL化合物自化合物源板轉移至384孔細胞培養板中。在指示培育時間之後,自培育器取出板以用於檢測。
對於膜聯蛋白V分析而言,自培育器取出板且去除培養基。使用40 uL PBS及15 uL預混合膜聯蛋白V-FITC將細胞洗滌兩次且每孔添加Hoechst 33342染料工作溶液。將板在室溫下培育20分鐘,密封,並在1,000 rpm下離心1分鐘以去除氣泡。使用影像Xpress Nano讀取板。
對於半胱天冬酶-Glo分析而言,自培育器取出板並在室溫下平衡15分鐘。亦解凍半胱天冬酶-Glo 3/7試劑且在實驗之前平衡至室溫。將半胱天冬酶-Glo試劑相對於培養基以1:1比率添加至所需孔中。將板在室溫下培育15分鐘並使用EnSpire™讀板儀讀取。根據下式來計算誘發倍數:誘發倍數= Lum 試樣/Lum NC膜聯蛋白 V 分析結果
含有在暴露於處理之後6、24、48及72小時膜聯蛋白V陽性細胞之百分比之數據表展示於圖25A-25D中。來自單獨組實驗之數據展示於圖90A-108F中。
膜聯蛋白V染色數據展示,100 uM馬拉斯嗪在所有三種細胞系中誘發細胞死亡。馬拉斯嗪在WM115及B16F1細胞中與在MeWo中相比係更強力細胞凋亡誘發劑,WM115細胞中之反應慢於MeWo及B16F1細胞。 半胱天冬酶 3/7 分析結果
含有在暴露於處理之後6、24、48及72小時半胱天冬酶3/7之誘發倍數之數據表展示於圖26A-26D中。來自單獨組實驗之數據展示於圖109A-127C中。
馬拉斯嗪在100 uM下活化WM115及MeWo細胞中之半胱天冬酶3/7。馬拉斯嗪在WM115細胞中較在MeWo細胞中更迅速地觸發半胱天冬酶3/7路徑,此與膜聯蛋白V染色數據一致。 實例17 暴露於馬拉斯嗪及馬拉斯嗪衍生物後之細胞活力 試劑
自Promega購買CellTiter-Glo® 2.0分析。 實驗方法
對於CellTiter-Glo分析而言,在10 mM DMSO溶液中製備測試化合物。將化合物連續稀釋至12個濃度。將40 uL來自100,000個細胞/mL懸浮液之細胞分配至384孔板(Corning 3570)之每一孔中。將板在37℃、5% CO 2及95%濕度下培育過夜。添加測試化合物,且使用DMSO作為媒劑對照。將板在37℃、5% CO 2及95%濕度下培育6、24或48小時,且將40 uL CellTiter-Glo試劑添加至孔中以評價細胞活力。 結果
MeWo及WM115細胞在暴露於AB12508 (化合物E)、未知組合物、CV-8803 (化合物K)、CV-8804 (化合物A)、CV-8684 (馬拉斯嗪)、CV-8685 (吲哚并[3,2-b]咔唑)、CV-8686 (化合物I)、CV-8688 (化合物II)及星形孢菌素之後之細胞活力百分比分別展示於圖27A-27B、圖28A-28B、圖29A-29B、圖30A-30B、圖31A-31B、圖32A-32B、圖33A-33B、圖34A-34B及圖35A-35B中。將來自暴露於測試化合物之試樣之所有數據正規化至使用相同培育時間之相應媒劑對照。 實例18 馬拉斯嗪及馬拉斯嗪衍生物之芳基烴受體活化潛力 分析程序
自Pharmaron購買HepG2-AhR-Luc細胞,自Promega購買One-Glo螢光素酶分析系統,自Hyclone購買DMEM,且自Solabio購買青黴素/鏈黴素。
藉由向DMEM補充高葡萄糖及L-麩醯胺酸以及10% FBS來製備用於穩定轉染之HepG2細胞之培養基。
在T-75燒瓶中於37℃、5% CO 2及95%相對濕度下培養HepG2-AhR-Luc細胞。在剝離及分離之前,使細胞達到80-90%鋪滿。
使用5 mL PBS沖洗經培養細胞。吸除PBS,向燒瓶中添加1.5 mL胰蛋白酶,且將細胞在37℃下培育大約5分鐘或直至細胞剝離及浮起為止。藉由添加過量含血清培養基來不活化胰蛋白酶。
將細胞懸浮液轉移至圓錐形管中並在120 g下離心10分鐘以使細胞糰粒化。將細胞以適當密度再懸浮於接種培養基中。將40 µL細胞轉移至384孔培養板中(5 × 10 3個細胞/孔)。將板在37℃下置於培育器中保持24小時。
然後,製備測試化合物及奧美拉唑陽性對照之儲備溶液。使用Echo550將化合物溶液轉移至分析板中。然後將板放置回培育器中以用於化合物處理。
然後,在處理24小時之後,自培育器取出板並在環境溫度下冷卻。在每一孔中添加30 µL與培養基相當之One-Glo試劑。使細胞裂解至少3分鐘,且然後在發光計中進行量測。
使用XLfit中之非線性回歸分析將劑量反應繪圖,且亦計算EC 50值。 結果
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奧美拉唑、CV-8684 (馬拉斯嗪)、CV-8685 (吲哚并[3,2-b]咔唑)、CV-8686 (化合物I)、未知組合物、CV-8803 (化合物K)、CV-8804 (化合物A)、AB12508 (化合物E)及CV-8688 (化合物II)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分別展示於圖36A-36B、37A-37B、38A-38B、39A-39B、40A-40B、41A-41B、42A-42B、43A-43B及44A-44B中。
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奧美拉唑、未知組合物、2,3,7,8-四氯二苯并二氧雜環己烯(TCDD)、CV-8819 (化合物A5)、CV-8684 (馬拉斯嗪)、AB12508 (化合物E)、CV-8686 (化合物I)、AB12509 (化合物H)、CV-8688 (化合物II)、CV-8877 (化合物B)、CV-8685 (吲哚并[3,2-b]咔唑)、化合物B10及CV-8687 (化合物IV)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分別展示於圖45A-45B、46A-46B、47A-47B、48A-48B、49A-49B、50A-50B、51A-51B、52A-52B、53A-53B、54A-54B、55A-55B、56A-56B及57A-57B中。
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奧美拉唑、TCDD、馬拉斯嗪前體、AB11644、3-甲基膽蒽(3-MC)、AB12976 (O52)、AB17011 (馬拉色菌吲哚A)、皮拉西因、AB17151及AB17225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分別展示於圖58A-58B、59A-59B、60A-60B、61A-61B、62A-62B、63A-63B、64A-64B、65A-65B、66A-66B及67A-67B中。
來自兩組實驗之結果匯總於下文之表1及2中。 1
化合物編號 EC 50(uM)
奧美拉唑 21.36
CV-8684 4.19
CV-8685 6.60
CV-8686 3.17
未知組合物 15.72
CV-8803 13.88
CV-8804 15.70
AB12508 15.44
CV-8688 19.86
2
化合物編號 EC 50(uM)
奧美拉唑 39.78
未知組合物 9.90
TCDD 0.0031
化合物A5 (CV-8819) 4.11
馬拉斯嗪 13.39
化合物E (AB12508) 14.24
化合物I (CV-8686) 5.45
化合物H (AB12509) 11.58
化合物II (CV-8688 13.37
化合物B (CV-8877) 13.81
吲哚咔唑(CV-8685) 15.18
化合物B10 4.29
化合物IV (CV-8687) 33.55
奧美拉唑 42.29
TCDD 0.0018
馬拉斯嗪前體 37.28
AB11644 14.88
3-MC 4.34
AB12976 16.50
AB17011 35.78
AB17014 3.46
AB17151 13.72
AB17225 3.93
實例19 MelanoDerm™分析 研究概述 1
此研究之目的在於評估在重複暴露之後測試物品作為皮膚黑色素生成調節劑在MelanoDerm™皮膚模型中之潛在作用。處理如下所述:7天隔日處理(7TD);7天隔日處理後7天無處理(恢復) (7TD+7NTD);及14天隔日處理(14TD)。該研究亦評估每一測試物品誘發之潛在皮膚刺激,如藉由在方案中所指定之治療期內在重複暴露於測試物品之後MelanoDerm™組織之MTT轉化所量測。
使用MTT (3-[4,5-二甲基噻唑-2-基]-2,5-二苯基溴化四唑)轉化分析來評估在暴露於測試物品後之細胞代謝,該分析量測MTT經NAD(P)H依賴性微粒體酶還原(及在較小程度上MTT經琥珀酸去氫酶還原)成藍色甲䐶(formazan)沈澱物。(Berridge等人,1996)。藉由量測相對存活(相對於陰性對照處理組織之MTT轉化)來測定測試物品對組織之毒性,該毒性係潛在皮膚刺激之證據。 材料及方法MelanoDerm™皮膚模型之接收
在接收MelanoDerm™皮膚套組(MatTek Corporation)時,如由製造商所指示來儲存溶液。將MelanoDerm™組織儲存於2-8℃下直至使用。在接收當天(在投藥前一天),將MelanoDerm™維持培養基(EPI-100-LLMM)升溫至大約37℃。將9/10 mL EPI-100-LLMM等分至6孔板之適當孔中。標記6孔板以指示測試物品或對照及其劑量體積及暴露條件(指定用於MTT及黑色素終點)。在打開密封包裝之前,針對瓊脂糖凝膠與細胞培養插入物之間之氣泡檢查每一MelanoDerm™組織。不使用氣泡覆蓋大於50%之細胞培養插入物區域之組織。自塑膠袋取出24孔運輸容器且使用70%乙醇將其表面消毒。將MelanoDerm™組織無菌轉移至6孔板中。然後將MelanoDerm™組織在37±1℃下於5±1% CO 2(於空氣中)之加濕氣氛中(標準培養條件)培育過夜(至少16小時)。
在自接收日期培育組織之後至少16小時,使用數位照相機(CANON照相機,PowerShot SX130IS, 12×光學變焦,手動設定)對8個MelanoDerm™組織(分別指定用於MTT (2個組織-出於此報告之目的,命名為「無處理日」 0)及黑色素分析(3個組織))照相以幫助目測評價在分析開始時組織之色素沉著程度。自MelanoDerm™組織(將其倒置以較佳顯示黑色素)之底部獲取該等圖片。亦使用連結至倒置Nikon Eclipse TE 2000U顯微鏡之Infinity 2照相機(放大率分別為15×及60×)獲取圖片。
然後使用無菌無Ca++及Mg++達爾伯克氏磷酸鹽緩衝鹽水(CMF-DPBS)輕微沖洗未處理MelanoDerm™組織,乾燥印漬於無菌吸收紙上並去除過量液體。然後將兩個組織轉移至適當含MTT孔中保持3 ± 0.1小時以用於分析MTT存活率終點(參見「MTT分析」部分)。使用無菌解剖刀自細胞培養插入物取出三個未處理MelanoDerm™組織,置於經標記1.5 mL微量離心管中,並儲存於<-60℃下以用於後續黑色素分析(參見「黑色素分析」部分)。 測試物品製備
以於DMSO中之儲備溶液(各約100 mM)形式來提供測試物品CV-8686及AB11644。將測試物品投與呈於無菌EPI-100-LLMM中之50 μM及200 μM稀釋液形式之測試系統中。將測試物品DMSO (媒劑對照製)投與呈於無菌EPI-100-LLMM中之0.2%稀釋液形式之測試系統中。
使用如下程序製備每一測試物品:自所提供儲備液濃度開始,首先使用適當體積之EPI-100-LLMM將2 μl每一測試物品稀釋至200μM之最終濃度。將250 uL 200μM稀釋液(對應於每一測試物品)添加至750 μL EPI-100-LLMM中以製備50 μL用於研究中之稀釋液。將測試物品稀釋液渦旋至少1分鐘,在37℃± 1℃下(於水浴中)加熱15分鐘並再次渦旋至少1分鐘,然後將25 μL體積施加於組織上。
使用EPI-100-LLMM將溶劑對照DMSO稀釋(v/v)至0.2%之最終濃度。將經稀釋溶劑對照渦旋至少1分鐘,然後將25μL體積施加於組織上。 MTT之直接測試物品還原之評價
將每一測試物品稀釋液添加至於含有2 mM L-麩醯胺酸(MTT添加培養基)之溫熱達爾伯克氏改良伊格爾氏培養基(DMEM)中之1.0 mg/mL MTT (Sigma)溶液中以評價其直接還原MTT之能力。將大約25 μL每一測試物品添加至1 mL MTT溶液中,且將混合物在標準培養條件下培育大約一小時。同時測試陰性對照25 μL無菌去離子水(Quality Biological)。若MTT溶液色彩變藍/紫,則可假定測試物品還原MTT。
未觀察到測試物品CV-8686、AB11644及DMSO在不存在活細胞下直接還原MTT。 pH測定
使用pH紙(EMD Millipore Corporation)量測每一測試物品之pH。首先,將每一測試物品添加至具有0-14 pH範圍及1.0 pH單位增量之pH紙上以估計窄pH範圍。接下來,將每一測試物品添加至具有較窄5-10 pH單位範圍及0.5 pH單位增量之pH紙上以獲得更準確pH值。對於施加於組織上之每一劑量,量測每一測試物品之pH (視需要在第0、2、4、6、10、12、14天)。 決定性分析測試物品處理:7TD組= 7天分析(隔日處理)
在7天時段內,每48 ± 2小時使用測試物品(CV-8686及AB11644,以指定濃度)在25 uL之投藥體積下局部處理8個MelanoDerm™組織。在7天試驗中,每48 ± 2小時分別使用陰性對照、25 μL無菌去離子水(Quality Biological)及陽性對照(製備於無菌去離子水中之1%曲酸)中之每一者局部處理兩個MelanoDerm™組織。在製備時過濾曲酸溶液並儲存於經鋁箔覆蓋之管中直至使用(自製備開始2小時)。在7天時段中,分別使用測試物品及分析對照每48 ± 2小時處理組織。然後在標準培養條件下培育經暴露組織。 測試物品處理:7TD+7NTD = 7天隔日處理且隨後7天無處理(恢復)
在7天時段內,每48 ± 2小時使用測試物品(CV-8686,以方案中所指定之濃度)在25 uL之投藥體積下局部處理8個MelanoDerm™組織。在7天時段中,使用測試物品每48 ± 2小時處理組織。在前7天隔日處理之後,將組織再培養7天時段且並不局部添加治療劑。如下文所詳述每天「再供給」組織。然後在標準培養條件下培育經暴露組織。 測試物品處理:14TD組= 14天隔日處理
在7天時段內,每48 ± 2小時使用測試物品(CV-8686及DMSO,以方案中所指定之濃度)在25 uL之投藥體積下局部處理8個MelanoDerm™組織。在14天試驗中,每48 ± 2小時分別使用陰性對照、25 μL無菌去離子水(Quality Biological)及陽性對照(製備於無菌去離子水中之1%曲酸)中之每一者局部處理兩個MelanoDerm™組織。在製備時過濾曲酸溶液並儲存於經鋁箔覆蓋之管中直至使用(自製備開始2小時)。在14天時段中,分別使用測試物品及分析對照每48 ± 2小時處理組織。然後在標準培養條件下培育經暴露組織。
每天「再供給」經處理MelanoDerm™組織。輕微拍打組織以確保經局部施加之對照之均勻再擴散。然後將經處理組織置於含有0.9 mL預熱(約37℃) EPI-100-LLMM之新預標記6孔板中且使其返回培育器並保留於標準培養條件下。
在每48 ± 2小時暴露時間之後,使用約500 μL無Ca++Mg++-DPBS將MelanoDerm™組織輕微沖洗三次以去除任何殘餘測試物品。首先將組織置於含有0.9 mL預熱(約37℃) EPI-100-LLMM之新預標記6孔板中且然後投用如上文所論述之適當測試物品、陰性對照或陽性對照。
在每一個別試驗(分別係7TD;7TD+7NTD;及14TD)結束時,使用無Ca++Mg++-DPBS輕微沖洗每一處理組(測試物品、陰性對照及陽性對照)之組織,乾燥印漬於無菌吸收紙上,並去除過量液體。然後使用數位照相機(CANON照相機,PowerShot SX130IS,12×光學變焦,手動設定)對組織照相以幫助目測評價在分析開始時組織之色素沉著程度。自MelanoDerm™組織(將其倒置以較佳顯示黑色素)之底部獲取該等宏觀圖片。亦使用連結至倒置Nikon Eclipse TE 2000U顯微鏡之Infinity 2照相機(放大率分別為15×及60×)獲取微觀圖片。
然後使用CMF-DPBS沖洗三個來自每一處理組之組織,乾燥印漬於無菌吸收紙上,並去除過量液體。使用無菌解剖刀自插入物取出組織,置於經標記1.5 mL微量離心管中並儲存於<-60℃下過夜以用於如黑色素分析部分中所闡述之後續黑色素分析。然後使用無菌無Ca++及Mg++達爾伯克氏磷酸鹽緩衝鹽水(CMF-DPBS)輕微沖洗每一處理組(測試物品、陰性對照及陽性對照)之兩個MelanoDerm™組織,乾燥印漬於無菌吸收紙上並去除過量液體。然後將組織轉移至適當含MTT孔中保持大約3小時以用於分析MTT存活率終點(參見MTT分析部分)。 MTT分析
在使用之前不超過2小時製備MTT於溫熱MTT添加培養基中之1.0 mg/mL溶液。在適當暴露時間之後,使用CMF-DPBS深度沖洗指定用於MTT終點之MelanoDerm™組織且傾析洗滌培養基。將0.3 mL MTT試劑添加至預標記24孔板之指定孔中。在沖洗之後,將MelanoDerm™組織轉移至適當孔中。將板在標準培養條件下培育大約三小時。
在MTT溶液培育期之後,將MelanoDerm™組織印漬於無菌吸收紙上,去除過量液體,並轉移至在每一指定孔中含有2.0 mL異丙醇之預標記24孔板中。然後將板在室溫下振盪至少兩小時。
在提取期結束時,將細胞培養插入物內之液體傾析至獲取細胞培養插入物之孔中。混合提取溶液且將200 μL轉移至96孔板中指定用於每一試樣之兩個孔中且將200 μL異丙醇置於指定為空白之兩個孔中。使用Molecular Devices Vmax讀板儀量測每一孔之550 nm下吸光度(OD550)。 黑色素分析
在黑色素提取當天,將所切除組織在室溫下解凍大約20分鐘。將250 μL Solvable添加至每一微量離心管中且將管在60±2℃下與黑色素標準品一起在乾浴中培育至少16小時。將同一天製得之25 μL每一測試物品稀釋液與試樣一起與250 μL Solvable混合並在60±2℃下於乾浴培育至少16小時(僅用於研發目的)。藉由將黑色素溶於Solvable中來製備1 mg/mL黑色素標準品儲備溶液。自1 mg/mL製備一系列黑色素標準品。藉由以下方式來製備標準品系列:將0.6 mL 1 mg/mL黑色素標準品儲備溶液添加至1.2 mL Solvable中,且然後製備5個稀釋液之系列(稀釋因子為3)。使用Solvable作為零標準品。
在開始黑色素提取之後至少16小時,將含有試樣(代表自MelanoDerm™組織提取之黑色素)、與Solvable混合之測試物品稀釋液及標準品之管冷卻至室溫且然後在室溫下以13,000 rpm離心5分鐘。將200 μL試樣轉移至96孔板之適當孔中。將200 μL標準品及空白一式兩份轉移至96孔板之適當孔中。將200 μL測試物品稀釋液及EPI-100-LLMM培養基轉移至96孔板之適當孔中(僅單個孔)。使用Molecular Devices Vmax讀板儀量測每一孔之490 nm下吸光度(OD490)。 數據呈現MTT數據-第0天
收集原始吸光度數據。計算空白孔之平均OD550值。藉由自未處理組織之OD550值減去空白孔之平均OD550值來測定未處理組織之校正OD550值。藉由將個別校正OD550值除以針對未處理組織所計算所有OD550值之平均值來將每一個別組織之個別存活率%值製表。計算整體平均存活率%。最後,將未處理組織之平均存活率值繪示為條形圖(具有± 1標準偏差誤差槓)。 MTT數據-第7天、第14天
收集原始吸光度數據。計算空白孔之平均OD550值。藉由自平均OD550值減去空白孔之平均OD550值來測定陰性對照之平均校正OD550值。藉由自每一平均OD550值減去空白孔之值來測定個別測試物品暴露、陽性對照暴露及陰性對照暴露之校正OD550值。 校正測試物品暴露時間OD550 =測試物品暴露時間OD550 -空白平均OD550
計算經測試物品處理之組織及經陽性對照處理之組織之下列對照百分比: 存活率% = [(測試物品或陽性對照之最終校正OD550) / (陰性/溶劑對照之校正平均OD550)] × 100
計算經測試物品處理之組織之下列對照百分比,其中測試物品係DMSO (溶劑對照): 存活率% = [(測試物品(溶劑對照)之最終校正OD550) / (陰性對照之校正平均OD550)] × 100
將個別對照值%平均化以計算每一測試物品或陽性對照之平均對照%。計算MTT存活率之整體平均值。最後,將平均存活率值繪示為條形圖(具有± 1標準偏差誤差槓)。 黑色素數據
收集原始吸光度數據。測定每一黑色素標準品之OD490值。使用每一黑色素標準品之平均OD490值來製作標準曲線。藉由自黑色素標準濃度之OD490值減去空白孔之OD490值來測定每一黑色素標準濃度之校正OD490值。將標準曲線繪製為標準濃度(以mg/mL表示,y軸)對相應校正吸光度(OD490值)。以數學方式自標準曲線(二次性)內插經測試物品或陽性對照處理之組織中之黑色素之量。 結果及論述
在黑色素生成調節劑篩選分析中使用Asian MelanoDerm™組織模型來測試測試物品CV-8686、DMSO及AB11644以評價在重複暴露之後之其皮膚刺激潛力及黑色素生成影響。測試下列處理期:7天隔日處理(7TD);7天隔日處理且隨後7天無處理(恢復) (7TD+7NTD);及14天隔日處理(14TD)。
將測試物品以製備於無菌EPI-100-LLMM中之v/v稀釋液形式投與測試系統。將測試物品CV-8686及AB11644以200 μM及50 μM稀釋液形式投與測試系統。將測試物品DMSO (媒劑對照)以0.2% (v/v)稀釋液形式投與測試系統。將測試物品之每一稀釋液經局部施加至5個MelanoDerm™組織(兩個指定用於MTT終點且三個指定用於黑色素終點)。在每一個別測試期內每48 ± 2小時使用25 μL每一測試物品處理組織。將陰性對照(無菌去離子水)及陽性對照(製備於無菌去離子水中之1%曲酸)各自經局部施加至5個MelanoDerm™組織(兩個指定用於MTT終點且三個指定用於黑色素終點)並分別在7天及14天時段內每48 ± 2小時使用25 μL進行處理。
圖68-69匯總測試物品陰性對照及陽性對照之平均組織存活率及黑色素濃度結果。圖70-74含有經獲取以幫助目測評價在第0天、第7天及第14天之組織色素沉著程度之組織之代表性宏觀及微觀照片(僅15×放大率)。其可視為代表每一處理組內之重複組織且適用於後續數據詮釋。宏觀圖片指示組織中之整體黑色素產生及其在組織表面上之分佈。微觀圖片提供黑色素細胞關於黑色素產生、樹突存在或與測試物品/對照處理有關之任何形態變化之生理學狀態之總體視圖。
使用組織存活率評價來評估在方案指定時段中重複暴露之後測試物品對MelanoDerm™組織之潛在皮膚刺激。經測試物品處理之組織之存活率相對較高(在所有情形下>75%,對於7TD治療期),從而指示測試物品對組織模型誘發最小細胞毒性直至沒有細胞毒性。觀察測試物品CV-8686及AB11644之劑量反應,其中經較高濃度(200 μM)處理之組織之存活率略低於經製備為50 μM稀釋液之化合物處理之組織。組織存活率隨暴露時間變長(7TD+7NTD;及14TD治療期)而逐漸降低;同樣,經分析之陽性對照1%曲酸處理之組織之存活率在7TD測試期中為119.0%且在14TD測試期中降低至48.8%。該等結果指示,該組織模型能夠區分各種濃度之測試物品對存活率之作用。
評價由經測試物品處理之組織在方案指定時間段中重複暴露之後產生之黑色素可用於評估測試物品作為皮膚黑色素生成調節劑的潛力。與經陰性對照處理之組織(55.8 μg/mL)相比,在經陽性對照處理之組織(7TD)中,陽性對照1%曲酸將黑色素濃度減小至23.3 μg/mL。與經陰性對照處理之組織(174.0 μg/mL)相比,在經陽性對照處理之組織(14TD)中,陽性對照1%曲酸將黑色素濃度減小至29.1 μg/mL。針對經DMSO處理之組織測得之黑色素濃度為135.8 μg/mL (14TD),由此指示媒劑對照自身並不影響黑色素產生。經測試物品處理之組織中之黑色素濃低於經陰性對照處理之組織(14TD時段有所加重)。一般而言,藉由基於在研究期間所獲取宏觀圖片及微觀圖片之分析之主觀觀察來支持藉由實施黑色素分析所獲得之客觀結果。
測試物品CV-8686、DMSO及AB11644在不存在活細胞下並不直接還原MTT。因此,並不實施殺死對照實驗。 研究概述 2
此研究之目的在於評估在7天處理中重複暴露之後測試物品作為皮膚黑色素生成調節劑在MelanoDerm™皮膚模型中之潛在作用。該研究亦評估每一測試物品誘發之潛在皮膚刺激,如藉由在7天治療期內在重複暴露於測試物品之後MelanoDerm™組織之MTT轉化所量測。
使用MTT (3-[4,5-二甲基噻唑-2-基]-2,5-二苯基溴化四唑)轉化分析來評價在暴露於測試物品1之後之細胞代謝,該分析量測MTT經NAD(P)H依賴性微粒體酶還原(及在較小程度上MTT經琥珀酸去氫酶還原)成藍色甲䐶沈澱物。藉由量測相對存活(相對於陰性對照處理組織之MTT轉化)來測定測試物品對組織之毒性,該毒性係潛在皮膚刺激之證據。 材料及方法MelanoDerm™皮膚模型之接收
在接收MelanoDerm™皮膚套組(MatTek Corporation)時,如由製造商所指示來儲存溶液。將MelanoDerm™組織儲存於2-8℃下直至使用。在接收當天(在投藥前一天),將MelanoDerm™維持培養基(EPI-100-LLMM)升溫至大約37℃。將0.9 mL EPI-100-LLMM等分至6孔板之適當孔中。標記6孔板以指示測試物品或對照及其劑量體積及暴露條件(指定用於MTT及黑色素終點)。在打開密封包裝之前,針對瓊脂糖凝膠與細胞培養插入物之間之氣泡檢查每一MelanoDerm™組織。並不使用氣泡覆蓋大於50%之細胞培養插入物區域之組織。自塑膠袋取出24孔運輸容器且使用70%乙醇將其表面消毒。將MelanoDerm™組織無菌轉移至6孔板中。然後將MelanoDerm™組織在37±1℃下於5±1% CO 2(於空氣中)之加濕氣氛中(標準培養條件)培育過夜(至少16小時)。
在自接收日期培育組織之後至少16小時,使用無菌無Ca++及Mg++達爾伯克氏磷酸鹽緩衝鹽水(CMF-DPBS)輕微沖洗5個MelanoDerm™組織(分別指定用於MTT (2個組織 -出於此報告之目的,命名為「無處理日」 0)及黑色素(3個組織)終點),乾燥印漬於無菌吸收紙上並去除過量液體。接下來,使用數位照相機(CANON照相機,PowerShot SX130IS,12×光學變焦,手動設定,及Ricoh WG-50,顯微鏡模式,1 cm變焦)對組織照相以幫助目測評價在分析開始時組織之色素沉著程度。自MelanoDerm™組織(將其倒轉以較佳顯示黑色素)之底部獲取該等圖片。亦使用連結至倒置Nikon Eclipse TE 2000U顯微鏡之Infinity 2照相機(放大率分別為15×及60×)獲取圖片。
然後將兩個未處理MelanoDerm™轉移至適當含MTT孔中保持3 ± 0.1小時以用於分析MTT存活率終點。使用無菌解剖刀自細胞培養插入物取出三個未處理MelanoDerm™組織,置於經標記1.5 mL微量離心管中,並儲存於<-60℃下以用於後續黑色素分析(參見黑色素分析部分)。 測試物品製備
藉由使用EPI-100-LLMM將儲備液濃度稀釋至最終濃度200 μM及500 μM來製備測試物品、馬拉斯嗪(CV-8684)、化合物B (CV-8877)、化合物E (AB12508)、化合物H (AB12509)、未知組合物、化合物A5 (CV-8819)及O52 (AB12976)。藉由將儲備液濃度稀釋至500 μM來製備測試物品化合物I (CV-8686)。將所有稀釋液渦旋至少1分鐘,且然後在37℃±1℃下於水浴中加熱15分鐘。然後將稀釋液再次渦旋至少1分鐘,隨後投用於組織上。將測試物品及溶劑對照DMSO製備為於EPI-100-LLMM中之0.5% (v/v)稀釋液。將測試物品稀釋液渦旋至少1分鐘且然後再次渦旋至少1分鐘,然後施加於組織上。在不稀釋下(純淨)測試測試物品化合物I調配物。 MTT之直接測試物品還原之評價
將最高濃度之所稀釋每一測試物品添加至於含有2 mM L-麩醯胺酸(MTT添加培養基)之溫熱達爾伯克氏改良伊格爾氏培養基(DMEM)中之1.0 mg/mL MTT (Sigma)溶液中以評價其直接還原MTT之能力。將大約25 μL每一測試物品添加至1 mL MTT溶液中,且將混合物在標準培養條件下培育大約一小時。同時測試陰性對照25 μL無菌去離子水(Quality Biological)。若MTT溶液色彩變藍/紫,則可假定測試物品還原MTT。
據觀察,測試物品DMSO、化合物I (CV-8686)、馬拉斯嗪(CV-8684)、化合物B (CV-8877)、化合物E (AB12508)、化合物H (AB12509)、未知組合物、化合物A5 (CV-8819)、O52 (AB12976)及化合物I調配物在不存在活細胞下並不直接還原MTT。 pH測定
使用pH紙(EMD Millipore Corporation)量測每一測試物品及陽性對照之pH。首先,將每一測試物品或陽性對照添加至具有0-14 pH範圍及1.0 pH單位增量之pH紙上以估計窄pH範圍。接下來,將每一測試物品或陽性對照添加至具有較窄0-6或5-10 pH單位範圍及0.5 pH單位增量之pH紙上以獲得更準確pH值。對於施加於組織上之每一劑量,量測每一測試物品或陽性對照之pH (視需要在第0、2、4、6天)。 決定性分析測試物品處理
在7天時段內,每48 ± 2小時以指定濃度及25uL投藥體積使用測試物品溶劑對照(DMSO)、化合物I (CV-8686)、馬拉斯嗪(CV-8684)、化合物B (CV-8877)、化合物E (AB12508)、化合物H (AB12509)、未知組合物、化合物A5 (CV-8819)、O52 (AB12976)及化合物I調配物局部處理5個MelanoDerm™組織。
每48 ± 2小時使用陰性對照25μL無菌去離子水(Quality Biological)局部處理一個MelanoDerm™組織。在7天試驗中,每48 ± 2小時使用陽性對照(製備於無菌去離子水中之1%曲酸)局部處理5個MelanoDerm™組織。在製備時過濾曲酸溶液並儲存於經鋁箔覆蓋之管中直至使用(自製備開始2小時)。在7天時段中,分別使用測試物品及分析對照每48 ± 2小時處理組織。然後在標準培養條件下培育經暴露組織。
每天「再供給」經處理MelanoDerm™組織。輕微拍打組織以確保經局部施加之對照之均勻再擴散。然後將經處理組織置於含有0.9 mL預熱(約37℃) EPI-100-LLMM之新預標記6孔板中且使其返回培育器並保留於標準培養條件下。
在每48 ± 2小時暴露時間之後,使用約500 μL無Ca++Mg++-DPBS將MelanoDerm™組織輕微沖洗三次以去除任何殘餘測試物品。然後將組織置於含有0.9 mL預熱(約37℃) EPI-100-LLMM之新預標記6孔板中且然後投用如上文所論述之適當測試物品、陰性對照或陽性對照。
在7天暴露期結束時,使用無Ca++Mg++-DPBS輕微沖洗每一處理組(測試物品、陰性對照、陽性對照及溶劑對照)之組織,乾燥印漬於無菌吸收紙上,並去除過量液體。然後使用數位照相機(CANON照相機,PowerShot SX130IS,12×光學變焦,手動設定,及Ricoh WG-50,顯微鏡模式,1cm變焦)對組織照相以幫助目測評價在分析開始時組織之色素沉著程度。自MelanoDerm™組織(將其倒轉以較佳顯示黑色素)之底部獲取該等宏觀圖片。亦使用連結至倒置Nikon Eclipse TE 2000U顯微鏡之Infinity 2照相機(放大率為15×)獲取微觀圖片。
對於每一測試物品濃度、陽性對照及溶劑對照而言,然後使用CMF-DPBS沖洗兩個組織,乾燥印漬於無菌吸收紙上,並去除過量液體。對於陰性對照而言,使用CMF-DPBS沖洗單一組織,乾燥印漬於無菌吸收紙上,並去除過量液體。使用無菌解剖刀自插入物取出組織,置於經標記1.5 mL微量離心管中並儲存於<-60℃下過夜以用於後續黑色素分析。
然後使用無菌無Ca++及Mg++達爾伯克氏磷酸鹽緩衝鹽水(CMF-DPBS)輕微沖洗用於測試物品DMSO、化合物I (CV-8686)、馬拉斯嗪(CV-8684)、化合物B (CV-8877)、化合物E (AB12508)、化合物H (AB12509)、未知組合物、化合物A5 (CV-8819) (500 μM)、O52 (AB12976) (500 μM)、化合物I調配物及陽性對照之兩個MelanoDerm™組織及用於測試物品化合物A5 (CV-8819) (200 μM)及O52 (AB12976) (200 μM)之三個MelanoDerm™組織,乾燥印漬於無菌吸收紙上並去除過量液體。然後將組織轉移至適當含MTT孔中保持大約3小時以用於分析MTT存活率終點。 MTT分析
在使用之前不超過2小時製備MTT於溫熱MTT添加培養基中之1.0 mg/mL溶液。在適當暴露時間之後,使用CMF-DPBS深度沖洗指定用於MTT終點之MelanoDerm™組織且傾析洗滌培養基。將0.3 mL MTT試劑添加至預標記24孔板之指定孔中。在沖洗之後,將MelanoDerm™組織轉移至適當孔中。將板在標準培養條件下培育大約三小時。
在MTT溶液培育期之後,將MelanoDerm™組織印漬於無菌吸收紙上,去除過量液體,並轉移至在每一指定孔中含有2.0 mL異丙醇之預標記24孔板中。然後將板在室溫下振盪至少兩小時。
在提取期結束時,將細胞培養插入物內之液體傾析至獲取細胞培養插入物之孔中。混合提取溶液且將200 μL轉移至96孔板中指定用於每一試樣之兩個孔中且將200 μL異丙醇置於指定為空白之兩個孔中。使用Molecular Devices Vmax讀板儀量測每一孔之550 nm下吸光度(OD550)。 黑色素分析
在黑色素提取當天,將所切除組織在室溫下解凍大約15分鐘。將250 μL Solvable添加至每一微量離心管中且將管在60±2℃下與黑色素標準品一起在乾浴中培育至少16小時。藉由將黑色素溶於Solvable中來製備1 mg/mL黑色素標準品儲備溶液。自1 mg/mL儲備溶液製備一系列黑色素標準品。藉由以下方式來製備標準品系列:將0.6 mL 1 mg/mL黑色素標準品儲備溶液添加至1.2 mL Solvable中,且然後製備5個稀釋液之系列(稀釋因子為3)。使用Solvable作為零標準品。
在開始黑色素提取之後至少16小時,將含有試樣(代表自MelanoDerm™組織提取之黑色素)及標準品之管冷卻至室溫且然後在室溫下以13,000 rpm離心5分鐘。將200 μL試樣轉移至96孔板之適當孔中。將200 μL標準品及空白一式兩份轉移至96孔板之適當孔中。使用Molecular Devices Vmax讀板儀量測每一孔之490 nm下吸光度(OD490)。 數據呈現MTT數據-第0天
收集原始吸光度數據。計算空白孔之平均OD550值。藉由自每一未處理組織之OD550值減去空白孔之平均OD550值來測定未處理組織之校正OD550值。藉由將個別校正OD550值除以針對未處理組織所計算所有OD550值之平均值來將每一個別組織之個別存活率%值製表。計算整體平均存活率%。最後,將未處理組織之平均存活率值繪示為條形圖(具有± 1標準偏差誤差槓)。 MTT -第7天
收集原始吸光度數據。所有計算皆係使用Excel®試算表來實施。計算空白孔之平均OD550值。藉由自平均OD550值減去空白孔之平均OD550值來測定陰性對照之平均校正OD550值。藉由自每一平均OD550值減去空白孔之值來測定個別測試物品暴露、陽性對照暴露及陰性對照暴露之校正OD550值。 校正測試物品暴露時間OD550 =測試物品暴露時間OD550 -空白平均OD550
計算經測試物品處理之組織及經陽性對照處理之組織之下列對照百分比: 存活率% = [(測試物品或陽性對照之最終校正OD550) / (陰性/溶劑對照之校正平均OD550)] × 100
將個別對照值%平均化以計算每一測試物品或陽性對照之平均對照%。計算MTT存活率之整體平均值。最後,將平均存活率值繪示為條形圖(具有± 1標準偏差誤差槓)。 黑色素數據
收集原始吸光度數據。測定每一黑色素標準品之OD490值。使用每一黑色素標準品之平均OD490值來製作標準曲線。藉由自黑色素標準濃度之OD490值減去空白孔之OD490值來測定每一黑色素標準濃度之校正OD490值。將標準曲線繪製為標準濃度(以mg/mL表示,y軸)對相應校正吸光度(OD490值)。以數學方式自標準曲線(二次性)內插經測試物品、經陽性對照處理之組織或經陰性對照處理之組織中之黑色素之量。 結果及論述
在7天暴露期內,在黑色素生成調節劑篩選分析中使用Asian MelanoDerm™組織模型測試測試物品DMSO、化合物I (CV-8686)、馬拉斯嗪(CV-8684)、化合物B (CV-8877)、化合物E (AB12508)、化合物H (AB12509)、未知組合物、化合物A5 (CV-8819)、O52 (AB12976)及化合物I調配物以評價在重複暴露之後之其皮膚刺激潛力及黑色素生成影響。
將測試物品以純淨形式或製備於無菌EPI-100-LLMM中之v/v稀釋液形式投與測試系統。將測試物品馬拉斯嗪(CV-8684)、化合物B (CV-8877)、化合物E (AB12508)、化合物H (AB12509)、未知組合物、化合物A5 (CV-8819)及O52 (AB12976)以500 μM及200 μM稀釋液形式投與測試系統。將測試物品化合物I (CV-8686)以500 μM稀釋液形式投與測試系統。將測試物品DMSO (媒劑對照)以0.5% (v/v)稀釋液形式投與測試系統。以純淨形式測試測試物品化合物I調配物。將測試物品之每一稀釋液局部施加至5個MelanoDerm™組織,其中兩個(或對於化合物A5 (CV-8819) (200 μM)及O52 (AB12976) (200 μM)而言三個)指定用於MTT終點且兩個指定用於黑色素終點),化合物A5 (CV-8819) (200 μM)及O52 (AB12976) (200 μM)除外。在每一個別測試期內每48 ± 2小時使用25 μL每一測試物品處理組織。將陽性對照(製備於無菌去離子水中之1%曲酸)局部施加至5個MelanoDerm™組織中之每一者(兩個指定用於MTT終點,且兩個指定用於黑色素終點)並在7天時段內每48 ± 2小時使用25 μL進行處理。
圖75匯總測試物品陰性對照及陽性對照之平均組織存活率及黑色素濃度結果。圖76-87含有經獲取以幫助目測評價在第0天及第7天之組織色素沉著程度之組織之代表性宏觀及微觀照片(僅15×放大率)。其可視為代表每一處理組內之重複組織且適用於後續數據詮釋。宏觀圖片指示組織中之整體黑色素產生及其在組織表面上之分佈。微觀圖片提供黑色素細胞關於黑色素產生、樹突存在或與測試物品/對照處理有關之任何形態變化之生理學狀態之總體視圖。
評價由經測試物品處理之組織在7天時間段中重複暴露之後產生之黑色素可用於評估測試物品作為皮膚黑色素生成調節劑的潛力。與經溶劑對照處理之組織(53.82 μg/mL)相比,在經陽性對照處理之組織中,陽性對照1%曲酸將黑色素濃度減小至22.01 μg/mL。一般而言,藉由基於在研究實施期間所獲取宏觀圖片及微觀圖片之分析之主觀觀察來支持藉由實施黑色素分析所獲得之客觀結果。
測試物品DMSO、化合物I (CV-8686)、馬拉斯嗪(CV-8684)、化合物B (CV-8877)、化合物E (AB12508)、化合物H (AB12509)、未知組合物、化合物A5 (CV-8819)、O52 (AB12976)及化合物I調配物在不存在活細胞下並不直接還原MTT。因此,並不實施殺死對照實驗。
與經DMSO處理之組織相比,測試物品將其各別組織中之黑色素濃度減小至與針對經陽性對照處理之組織所獲得者相當之程度。舉例而言,與經分析陽性對照處理之組織之濃度(22.01 μg/mL)相比,經測試物品化合物B (CV-8877) (500μM)處理之組織中之黑色素濃度為25.99 μg/mL且經測試物品化合物E (AB12508) (500μM)處理之組織中之濃度為25.26 μg/mL。 其他研究
AB17151、化合物B10、馬拉斯嗪前體、AB17011、AB17014、DMSO、CV-8484、化合物E及曲酸之Melanoderm™結果展示於圖88中。 實例20 馬拉斯嗪及馬拉斯嗪衍生物之黑色素生成潛力
此研究之目的在於觀察及報告暴露於馬拉斯嗪及馬拉斯嗪衍生物之B16黑色素細胞之黑色素生成及存活率。 材料及試劑
平鋪培養基包含不含L-麩醯胺酸之DMEM、FBS、青黴素/鏈黴素及L-麩醯胺酸。分析培養基包含不含酚紅及L-麩醯胺酸之DMEM、FBS、青黴素/鏈黴素、L-麩醯胺酸及aMSH。其他試劑包含曲酸、DMSO及MTT。所測試細胞係B16細胞(ATCC CRL-6475)。 方案
培養B16黑色素細胞直至70%鋪滿並收穫。將細胞以4000個細胞/孔之密度接種於96孔板中並附著過夜。第二天,將測試物品及對照稀釋於B16分析培養基中。吸除過夜培養基且施加200 ul測試物品及對照。將細胞在37℃及10% CO 2下培育72小時。在72小時培育後,在540 nm下讀取吸光度。去除培養基並更換為100 ul含有1 mg/mL MTT之平鋪培養基並在37℃及10% CO 2下培育2小時。去除MTT培養基並更換為200 ul 95%乙醇/5%異丙醇,且振盪15分鐘。然後在570 nm下讀取MTT吸光度。 結果
黑色素變化百分比及存活率之結果展示於圖89A-89X中。 實例21 馬拉斯嗪及馬拉斯嗪衍生物之調配物 0.1% 馬拉斯嗪調配物
使用下列成分調配0.1%馬拉斯嗪之組合物:水、辛酸/癸酸三酸甘油酯、甘油、乳木果油(Butyrospermum parkii (shea) butter)、十一烷烯酸庚基酯、橄欖油酸鯨蠟硬脂基酯、鯨蠟醇、異山梨醇二甲醚、二甲聚矽氧烷、山梨醇酐橄欖油酸酯、馬拉斯嗪、角鯊烯、甘草次酸二鉀(dipotassium glycyrrhizate)、乙二胺二琥珀酸三鈉、菌類植物膠、黃原膠、辛二醇、氯苯甘醚(chlorphenesin)及苯氧基乙醇。
所得組合物係pH為5.72且黏度為14,000 cp之不透明、黏性、灰白色乳霜。 0.1% 化合物 I 調配物
使用上文針對0.1%馬拉斯嗪調配物所闡述相同之成分且使用化合物I代替馬拉斯嗪來調配0.1%化合物I之組合物。
所得組合物係pH為5.66且黏度為14,000 cp之不透明、黏性、灰白色乳霜。 1% 馬拉斯嗪調配物
使用下列成分調配1%馬拉斯嗪之組合物:水、異山梨醇二甲醚、橄欖油甘油聚醚-8酯、甘油、椰子烷烴、丙烯酸羥乙基酯/丙烯醯基二甲基牛磺酸鈉共聚物、馬拉斯嗪、生育酚、戊二醇、椰油醇-辛酸酯/癸酸酯、氫氧化鈉、EDTA二鈉、辛二醇、氯苯甘醚及苯氧基乙醇。
所得組合物係pH為6.27且黏度為2,000 cp之不透明、黏性、灰白色乳霜。 1% 化合物 I 調配物
使用上文針對1%馬拉斯嗪調配物所闡述相同之成分且使用化合物I代替馬拉斯嗪來調配1%化合物I之組合物。
所得組合物係pH為6.00且黏度為30,000 cp之不透明、黏性、灰白色乳霜。 化合物 II 調配物
使用下列成分調配化合物II之組合物:水、辛酸/癸酸三酸甘油酯、甘油、乳木果油、十一烷烯酸庚基酯、戊二醇、橄欖油酸鯨蠟硬脂基酯、鯨蠟醇、二甲聚矽氧烷、山梨醇酐橄欖油酸酯、化合物II、甘草次酸二鉀、角鯊烯、菌類植物膠、黃原膠、乙二胺二琥珀酸三鈉、氫氧化鈉、辛二醇、氯苯甘醚及苯氧基乙醇。
所得組合物係具有灰白色色彩、pH為5.80且黏度為8,000 cp之不透明、半黏性液體。 實例22 靛玉紅及靛玉紅衍生物之細胞凋亡誘發活性 試劑
Alexa Fluor 488膜聯蛋白V/死亡細胞細胞凋亡套組、胎牛血清(FBS)、0.25%胰蛋白酶-EDTA (1x)、半胱天冬酶-Glo 3/7分析、RPMI 1640培養基、達爾伯克氏改良伊格爾氏培養基及抗生素抗真菌溶液(100x)。
將細胞系MeWo (ATCC® HTB-65™)、WM115 (ATCC® CRL-1675)及B16F1 (ATCC® CRL-6323)維持於下列培養基中:用於MeWo及B16F1之培養基:補充有10% FBS之DMEM;用於WM115之培養基:補充有10% FBS之RPMI 1640。 實驗方法
收穫細胞且使用Countess細胞計數器測定細胞數量。使用培養基將細胞稀釋至期望密度。6 hr及24 hr處理之最終細胞密度可為(例如) 4,000個細胞/孔,且48 hr及72 hr處理之最終細胞密度為2,000個細胞/孔。對於膜聯蛋白V分析而言,採用384孔透明底板(Corning 3712),而在半胱天冬酶-Glo分析中使用384孔實心白色底板(Corning 3570)。使用蓋子覆蓋所有板並置於37℃及5% CO 2下過夜以達成細胞附著。
將測試化合物溶於DMSO中以獲得30 mM儲備液。實施10倍稀釋以生成3 mM及0.3 mM濃度。採用0.9 mM星形孢菌素作為陽性對照,且採用DMSO作為陰性對照(NC)。使用液體處置器Echo550將132.5 nL化合物自化合物源板轉移至384孔細胞培養板中。在指示培育時間之後,自培育器取出板以用於檢測。
對於膜聯蛋白V分析而言,自培育器取出板且去除培養基。使用40 uL PBS及15 uL預混合膜聯蛋白V-FITC將細胞洗滌兩次且每孔添加Hoechst 33342染料工作溶液。將板在室溫下培育20分鐘,密封,並在1,000 rpm下離心1分鐘以去除氣泡。使用影像Xpress Nano讀取板。
對於半胱天冬酶-Glo分析而言,自培育器取出板並在室溫下平衡15分鐘。亦解凍半胱天冬酶-Glo 3/7試劑且在實驗之前平衡至室溫。將半胱天冬酶-Glo試劑相對於培養基以1:1比率添加至所需孔中。將板在室溫下培育15分鐘並使用EnSpire™讀板儀讀取。根據下式來計算誘發倍數:誘發倍數= Lum 試樣/Lum NC膜聯蛋白 V 分析及半胱天冬酶 3/7 分析結果
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包含靛玉紅及其化學相似物)預計將誘發細胞死亡。靛玉紅之化學相似物預計展現(例如)大於靛玉紅之強力細胞凋亡誘發活性。同樣,靛玉紅之某些化學相似預計顯示(例如)小於靛玉紅之有效細胞凋亡誘發活性。與較強力化合物相比,該等化合物可具有更有益之毒性特徵。 實例23 暴露於靛玉紅及靛玉紅衍生物後之細胞活力 試劑
CellTiter-Glo® 2.0分析. 實驗方法
對於CellTiter-Glo分析而言,在10 mM DMSO溶液中製備測試化合物。將化合物連續稀釋至12個濃度。將40 uL來自100,000個細胞/mL懸浮液之細胞分配至384孔板(Corning 3570)之每一孔中。將板在37℃、5% CO 2及95%濕度下培育過夜。添加測試化合物,且使用DMSO作為媒劑對照。將板在37℃、5% CO 2及95%濕度下培育6、24或48小時,且將40 uL CellTiter-Glo試劑添加至孔中以評價細胞活力。 結果
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包含靛玉紅及其化學相似物)預計將誘發細胞死亡。靛玉紅之化學相似物預計展現(例如)大於靛玉紅之強力細胞凋亡誘發活性。同樣,靛玉紅之某些化學相似預計顯示(例如)小於靛玉紅之有效細胞凋亡誘發活性。與較強力化合物相比,該等化合物可具有更有益之毒性特徵。 實例24 靛玉紅及靛玉紅衍生物之芳基烴受體活化潛力 分析程序
藉由向DMEM補充高葡萄糖及L-麩醯胺酸以及10% FBS來製備用於穩定轉染之HepG2細胞之培養基。
在T-75燒瓶中於37℃、5% CO 2及95%相對濕度下培養HepG2-AhR-Luc細胞。在剝離及分離之前,使細胞達到80-90%鋪滿。
使用5 mL PBS沖洗經培養細胞。吸除PBS,向燒瓶中添加1.5 mL胰蛋白酶,且將細胞在37℃下培育大約5分鐘或直至細胞剝離及浮起為止。藉由添加過量含血清培養基來不活化胰蛋白酶。
將細胞懸浮液轉移至圓錐形管中並在120 g下離心10分鐘以使細胞糰粒化。將細胞以適當密度再懸浮於接種培養基中。將40 µL細胞轉移至384孔培養板中(5 × 10 3個細胞/孔)。將板在37℃下置於培育器中保持24小時。
然後,製備測試化合物及奧美拉唑陽性對照之儲備溶液。使用Echo550將化合物溶液轉移至分析板中。然後將板放置回培育器中以用於化合物處理。
然後,在處理24小時之後,自培育器取出板並在環境溫度下冷卻。在每一孔中添加30 µL與培養基相當之One-Glo試劑。使細胞裂解至少3分鐘,且然後在發光計中進行量測。
使用XLfit中之非線性回歸分析將劑量反應繪圖,且亦計算EC 50值。 結果
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包含靛玉紅及其化學相似物)預計將調節AhR活性。靛玉紅之化學相似物預計展現(例如)大於靛玉紅之強力AhR激動劑活性。同樣,靛玉紅之某些化學相似預計顯示(例如)小於靛玉紅之有效AhR激動劑活性。 實例25 MelanoDerm™分析
此研究之目的在於評估在重複測試物品暴露之後測試物品作為皮膚黑色素生成調節劑在MelanoDerm™皮膚模型中之潛在作用。其次,此研究之目的在於評估在重複暴露之後測試物品對MelanoDerm™皮膚模型之潛在皮膚刺激。藉由量測經測試物品處理之組織中與經陰性/溶劑對照處理之組織相比之相對MTT (3-[4,5 -二甲基噻唑-2-基] - 2,5 -二苯基四唑溴化鎓)轉化來測定毒性。藉由量測與經陰性/溶劑對照處理之組織相比由經測試物品處理之組織所產生黑色素之濃度來測定對黑色素產生的潛在影響。 測試物質及分析對照之鑑別 3 以稀釋形式測試之測試物品
測試物品名稱 委託者名稱 投藥濃度 製備說明
17AA70 DMSO (溶劑對照) 0.5% (v/v) 使用EPI-100-LLMM將測試物品稀釋(v/v)至0.5%之最終濃度;將經稀釋測試物品渦旋至少1分鐘並使用25 µL之投藥體積投用於組織上。在每一組織處理中,製備約0.5 mL之總體積。
17AD45 化合物K (CV-8803) 500 µM 自所提供儲備液濃度開始,使用EPI-100-LLMM將測試物品稀釋(v/v)至500 μM之最終濃度。將測試物品稀釋液渦旋至少1分鐘,在37℃±1℃下(於水浴中)加熱15分鐘,再次渦旋至少1分鐘並使用25μL之投藥體積投用於組織上。在每一組織處理中,製備約0.5 mL之總體積。
17AJ41 馬拉斯嗪(CV-8684) 500 µM
17AJ43 化合物B (CV-8877) 500 µM
17AJ44 化合物E (AB12508) 500 µM
18AA14 AB17151 500 µM
18AD42 靛玉紅 500 µM 自所提供固體材料開始,在DMSO中製備約100 mM之儲備溶液。將儲備稀釋液儲存於-15℃至-25℃下。自由此製得之儲備液濃度,使用EPI-100-LLMM將測試物品進一步稀釋至500 μM之最終濃度。將測試物品稀釋液渦旋至少1分鐘,在37℃±1℃下(於水浴中)加熱15分鐘,再次渦旋至少1分鐘並使用25μL之投藥體積投用於組織上。在每一組織處理中,製備約0.5 mL之總體積。
4 以組合形式測試之測試物品
測試物品名稱 委託者名稱 投藥濃度 製備說明
17AJ41 馬拉斯嗪(CV-8684) 250 µM 如下所述來製備用於每一組織處理之總體積為約1.0 mL之組合測試物品: 2 μL 17AJ41 (100 mM) 2 μL 18AD42 (100 mM) 796 μL EPI-100-LLMM 將測試物品組合渦旋至少1分鐘,在37℃±1℃下(於水浴中)加熱15分鐘,再次渦旋至少1分鐘並使用25μL之投藥體積投用於組織上。
18AD42 靛玉紅 250 µM
18AD42 靛玉紅 250 µM 如下所述來製備用於每一組織處理之總體積為約1.0 mL之組合測試物品: 2 μL 18AD42 (100 mM) 2 μL 18AA14 (100 mM) 796 μL EPI-100-LLMM 將測試物品組合渦旋至少1分鐘,在37℃±1℃下(於水浴中)加熱15分鐘,再次渦旋至少1分鐘並使用25μL之投藥體積投用於組織上。
18AA14 AB17151 250 µM
17AJ44 化合物E (AB12508) 100 µM 如下所述來製備用於每一組織處理之總體積為約1.0 mL之組合測試物品: 1 μL 17AJ44 (100 mM) 1 μL 17AJ43 (100 mM) 998 μL EPI-100-LLMM 將測試物品組合渦旋至少1分鐘,在37℃±1℃下(於水浴中)加熱15分鐘,再次渦旋至少1分鐘並使用25μL之投藥體積投用於組織上。
17AJ43 化合物B (CV-8877) 100 µM
17AJ43 化合物B (CV-8877) 100 µM 如下所述來製備用於每一組織處理之總體積為約1.0 mL之組合測試物品: 1 μL 17AJ43 (100 mM) 1 μL 18AA14 (100 mM) 998 μL EPI-100-LLMM 將測試物品組合渦旋至少1分鐘,在37℃±1℃下(於水浴中)加熱15分鐘,再次渦旋至少1分鐘並使用25μL之投藥體積投用於組織上。
18AA14 AB17151 100 µM
分析對照包含:陽性對照- 1%曲酸;陰性對照-無菌去離子水;及溶劑對照- DMSO (二甲基亞碸),製備於EPI-100-LLMM中。
在此研究中,並不使用陰性對照。而是,使用溶劑對照(17AA70)來校正分別關於經陽性對照-及測試物品處理之組織之數據。
另外,將測試物品及對照分別施加至4個組織之組,2個組織用於組織存活率(MTT)終點且2個組織用於黑色素終點。 測試系統
在此研究中使用由MatTek Corporation (Ashland, MA)提供之MelanoDerm™皮膚模型。MelanoDerm™組織由已經培養以形成人類表皮之多層、高度分化模型之正常人類衍生表皮角質細胞(NHEK)及黑色素細胞(NHM)組成。共培養物內之NHM發生自發性黑色素生成,從而產生具有不同色素沉著程度之組織。在氣-液界面處之細胞培養插入物上生長培養物,從而容許經局部施加皮膚調節劑。MelanoDerm™模型展現活體內樣形態及超微結構特性。位於MelanoDerm™組織之基底細胞層中之NHM係樹突狀且自發產生逐漸填充組織層之黑色素粒子。因此,該測試系統用於篩選可相對於陰性對照抑制或刺激黑色素產生之材料。 實驗設計及方法
此研究之實驗設計包括測定純淨測試物品(若可能) (及/或視需要投藥溶液)之pH及決定性分析,該決定性分析係用以測定在重複暴露後之相對組織存活率及測試物品作為皮膚黑色素生成調節劑對MelanoDerm™皮膚模型之潛在作用。將測試物品暴露於MelanoDerm™皮膚模型總共7天。每48小時(在自先前處理48+2小時之時間範圍內)將測試物品經局部施加至MelanoDerm™皮膚模型。藉由經對照及測試物品處理之組織中之MTT之NAD(P)H依賴性微粒體酶還原(及在較小程度上藉由MTT之琥珀酸去氫酶還原)來測定測試物品之毒性。數據呈現為相對存活之形式(相對於陰性/溶劑對照之MTT轉化)。藉由測定與經陰性/溶劑對照處理之組織相比在經測試物品處理之組織中所產生黑色素之濃度來評估對黑色素產生的潛在影響。數據呈現為使用黑色素標準曲線所測定藉由經測試物品處理之組織所產生黑色素之濃度之形式。或者,數據可呈現為相對於經陰性/溶劑對照處理之組織之黑色素濃度之變化百分比。
所用方法係由MatTek Corporation供應之程序之修改版。 培養基及試劑
自MatTek Corporation購買MelanoDerm™維持培養基(EPI-100-LLMM)。自MatTek Corporation購買MelanoDerm™皮膚模型(MEL-300-A)。自Sigma購買1%曲酸(製備於無菌去離子水中)。自Sigma購買MTT (3-[4,5 -二甲基噻唑-2-基] - 2,5 -二苯基四唑溴化鎓)。自Quality Biological購買含有2 mM L-麩醯胺酸(MTT添加培養基)之達爾伯克氏改良伊格爾氏培養基(DMEM)。自Aldrich購買提取溶劑(異丙醇)。自Invitrogen購買無菌無Ca++及Mg++達爾伯克氏磷酸鹽緩衝鹽水(CMF-DPBS)。自Sigma購買黑色素。自Quality Biological購買無菌去離子水。自Perkin Elmer購買Solvable。 測試物品之製備及遞送
除非另外指定,否則在此方案內,將25微升每一測試物品直接施加於組織上以覆蓋上表面。端視測試物品之性質(液體、凝膠、乳霜、發泡體等),可能需要使用投藥裝置、網或其他輔助物以將測試物品均勻擴散於組織表面上。 投與途徑
在7天試驗期間,每48小時(在自先前處理48+2小時之時間範圍內)將測試物品經局部施加至MelanoDerm™組織中。向每一組織施加25微升每一測試物品。向每一組織分別施加25微升陽性及陰性/溶劑對照。 pH測定
若可能,則測定純淨液體測試物品(及/或視需要投藥溶液)之pH。使用 pH紙測定pH (舉例而言,使用pH範圍0 - 14來進行估計,及/或使用pH範圍5 - 10來測定較精確值)。較窄範圍pH紙上之典型pH增量為大約0.3至0.5個pH單位。pH紙上之最大增量為1.0個pH單位。 對照
決定性分析包含陰性對照、陽性對照及一種溶劑對照(DMSO)。使用25 μL無菌去離子水處理指定用於陰性對照分析之MelanoDerm™組織。將25微升1%曲酸(在無菌去離子水中製備並在製備時過濾)投用至指定用於陽性對照分析之組織。將1%曲酸儲存於經鋁箔覆蓋之管中直至在製備2小時內使用為止。陰性對照/溶劑及陽性對照之暴露時間與用於測試物品者相同。亦使用未處理組織作為對照。 MTT之直接測試物品還原之評價
需要評價每一測試物品直接還原MTT之能力。在MTT添加培養基中製備1.0 mg/mL MTT溶液。將大約25 μL測試物品添加至1 mL MTT溶液中且將混合物在37 ± 1℃下於暗處培育一至三小時。同時測試陰性對照(25 μL無菌去離子水)。若MTT溶液色彩變藍/紫,則可假定測試物品還原MTT。水不溶性測試材料可僅在測試物品與培養基之間之界面處展示直接還原(暗化)。 MelanoDerm™之接收
在接收MelanoDerm™皮膚套組時,如由製造商所指示來儲存溶液。將MelanoDerm™組織儲存於2-8℃下直至使用。
在接收當天(在投藥前一天),取出近似體積之MelanoDerm™維持培養基(EPI-100-LLMM)並升溫至大約37±1℃。將9/10 (0.9) mL EPI-100-LLMM/孔等分至6孔板之適當孔中。在打開密封包裝之前,針對瓊脂糖凝膠與細胞培養插入物之間之氣泡檢查每一MelanoDerm™組織。並不使用氣泡大於50%之細胞培養插入物區域之組織。自塑膠袋取出24孔運輸容器且使用70%乙醇將表面消毒。將適當數量之MelanoDerm™組織自24孔運輸容器無菌轉移至6孔板中。將MelanoDerm™組織在37±1℃下於5±1% CO 2(於空氣中)之加濕氣氛中(標準培養條件)培育過夜(至少16小時)以馴化組織。在打開袋時,使用5% CO2/95%空氣之氣氛短暫對在組織轉移時保留於運輸瓊脂上之任何未用組織吹氣,且密封袋並儲存於2-8℃下用於後續使用。 決定性分析
組織暴露:在開始培養之後至少16小時,使用數位照相機對5個MelanoDerm™組織(在第0天視為未處理)照相以幫助目測評價在分析之時間0下組織之色素沉著程度。使用CMF-DPBS沖洗兩個MelanoDerm™組織,乾燥印漬於無菌吸收紙上並去除過量液體。在沖洗之後,將MelanoDerm™組織轉移至適當含MTT孔中並在MTT分析中進行處理。使用CMF-DPBS沖洗三個MelanoDerm™組織,乾燥印漬於無菌吸收紙上並去除過量液體。使用無菌解剖刀自細胞培養插入物取出MelanoDerm™組織,置於經標記1.5 mL微量離心管中,並儲存於<-60℃下用於後續黑色素分析。
在開始培養之後至少16小時,將剩餘組織轉移至含有0.9 mL/孔新鮮預熱EPI-100-LLMM之新6孔板中。在7天時間範圍內實施試驗。在第一天及每48小時(在自先前處理48 + 2小時之時間範圍內)使用25 μl每一測試物品局部處理5個組織。每天(在自先前再供給24 + 2小時之時間範圍內)更新培養基;將組織轉移至含有0.9 mL/孔新鮮預熱EPI-100-LLMM之新6孔板中。
在第一天及每48小時(在自先前處理48 + 2小時之時間範圍內)分別使用25 μl陽性及陰性/溶劑對照局部處理5個組織。每天(在自先前再供給24 + 2小時之時間範圍內)更新培養基;將組織轉移至含有0.9 mL/孔新鮮預熱EPI-100-LLMM之新6孔板中。將組織在37±1℃下於5±1% CO2 (於空氣中)之加濕氣氛中(標準培養條件)培育適當暴露時間。
在投藥之日,首先使用約500 μL CMF-DPBS/沖洗輕微沖洗MelanoDerm™組織三次以去除任何殘餘測試物品。將CMF-DPBS輕輕移液至孔中且然後使用無菌抽吸器抽出。將組織轉移至含有0.9 mL新鮮預熱EPI-100-LLMM之新6孔板中並投用適當測試物品、陰性/溶劑或陽性對照。將組織在37±1℃下於5±1% CO 2(於空氣中)之加濕氣氛中(標準培養條件)培育適當暴露時間。
在7天試驗結束時,使用數位照相機對經陰性/溶劑或陽性對照及每一測試物品處理之MelanoDerm™組織照相以幫助目測評價在分析結束時(第7天)組織之色素沉著程度。然後,藉由MTT還原測定分別經陽性對照及陰性對照以及每一測試物品處理之兩個組織之存活率。在7天試驗結束時,測定由分別經每一測試物品、陽性對照及陰性/溶劑對照處理之三個組織產生之黑色素。
MTT分析:在使用之前不超過兩小時,將在PBS中製得之10×MTT儲備液(在批次製備時過濾)解凍並稀釋於溫熱MTT添加培養基中以產生1.0 mg/mL溶液。將300 μL MTT溶液添加至預標記24孔板之每一指定孔中。
在暴露時間之後,使用CMF-DPBS沖洗(使用此步驟可接受之噴霧瓶)指定用於MTT分析之每一MelanoDerm™組織,乾燥印漬於無菌吸收紙上,並去除過量液體。在沖洗之後,將MelanoDerm™組織轉移至適當含MTT孔中。將24孔板在標準條件下培育3 ± 0.1小時。
在3 ± 0.1小時之後,將MelanoDerm™組織印漬於無菌吸收紙上,去除過量液體,並轉移至在每一指定孔中含有2.0 mL異丙醇之預標記24孔板中。使用石蠟膜覆蓋板並儲存於冰箱(2-8℃)中直至最後暴露時間。若需要,則在提取MTT之前將板在冰箱中儲存過夜(或在收穫最後暴露時間之後最長24小時)。然後將板在室溫下振盪至少2小時。在提取期結束時,將細胞培養插入物內之液體傾析至獲取細胞培養插入物之孔中。混合提取溶液並將200 μL轉移至96孔板之適當孔中。將200 μL異丙醇添加至指定為空白之孔中。使用Molecular Devices Vmax讀板儀量測每一孔之550 nm下吸光度(OD550)。
黑色素分析:在適當暴露時間結束時,使用約500 μL CMF-DPBS/沖洗將指定用於黑色素分析之MelanoDerm™組織輕微沖洗至少三次以自培養基去除任何殘餘測試物品或過量酚紅,乾燥印漬於無菌吸收紙上並去除過量液體。在分析結束時,使用數位照相機對MelanoDerm™組織照相。使用無菌解剖刀或無菌穿孔器自細胞培養插入物取出MelanoDerm™組織,置於經標記1.5 mL微量離心管中,並儲存於<-60℃下用於後續黑色素分析。
在黑色素提取分析當天,將所切除組織在室溫下解凍大約10分鐘。將250 μL Solvable添加至每一微量離心管中且將管在60+2℃下培育至少16小時。藉由將黑色素溶於Solvable中來製備1 mg/mL黑色素標準品儲備溶液。自1 mg/mL儲備液製備一系列介於0 mg/mL至0.33 mg/mL之間之黑色素標準品。藉由以下方式來製備標準品系列:將0.6 mL 1 mg/mL黑色素標準品儲備溶液添加至1.2 mL Solvable中,且然後製備5個稀釋液之系列(稀釋因子為3)。使用Solvable作為零標準品。將黑色素標準品系列及Solvable在60+2℃下培育至少16小時。
在開始黑色素提取之後至少16小時,將含有試樣(代表自MelanoDerm™組織提取之黑色素)及標準品之管冷卻至室溫且在室溫下以13,000 rpm離心5分鐘。將200 μL試樣(單一孔)或標準品(重複孔)轉移至96孔板之適當孔中。將200 μL Solvable添加至重複孔中指定為空白之孔中。使用Molecular Devices Vmax讀板儀(具有所選Automix函數)量測每一孔之490 nm下吸光度(OD490)。 用於評價殘餘測試物品之MTT還原之殺死對照
為證實可能殘餘之測試物品並不用於直接還原MTT,在決定性分析中實施功能檢查以展示測試材料並不結合至組織且引起假MTT還原信號。
為測定殘餘測試物品是否用於直接還原MTT,使用冷凍殺死之對照組織。藉由以下方式來製備冷凍殺死之組織:將未處理MelanoDerm™/EpiDerm™ (不含黑色素細胞之Melanoderm™)組織置於-20℃冷凍器中至少過夜,解凍至室溫,且然後再冷凍。在殺死後,可立即將組織無限期地儲存於冷凍器中。可自MatTek Corporation接收已製備之冷凍殺死之組織,並儲存於-20℃冷凍器中直至使用。為測試殘餘測試物品之還原,使用測試物品以正常方式處理殺死之組織。以與活組織相同之方式來實施所有分析程序。平行測試至少一種經無菌去離子水處理之殺死之對照(陰性殺死對照),此乃因自殺死之組織內之殘餘NADH及相關酶預計發生少量MTT還原。
若在經測試物品處理之殺死對照中觀察到較少或並無MTT還原,則在經測試物品處理之活組織中所觀察之MTT還原可歸因於活細胞。若在治療殺死對照中存在顯著MTT還原(相對於經處理活組織中之量),則必須採取其他步驟來解釋化學還原或測試物品可視為在此系統中不穩定。
數據分析
計算空白孔之平均OD550值。藉由自平均OD550值減去空白孔之平均OD550值來測定陰性/溶劑對照之校正平均OD550值。藉由自每一值減去空白孔之平均OD550值來測定個別測試物品暴露及陽性對照暴露之校正OD550值。所有計算皆係使用Excel試算表來實施。儘管在治療組層面上實施所論述算法以計算最終終點分析,但相同計算亦可應用於個別重複。 校正測試物品暴露OD 550=測試物品暴露OD 550-空白平均OD 550
若使用殺死對照(KC),則實施下列其他計算以校正由測試物品殘餘物直接還原之MTT量。自每一經測試物品處理之殺死對照之原始OD550值減去經陰性對照殺死之對照之原始OD550值以確定經測試物品處理之殺死對照的淨OD550值。 每一測試物品KC之淨OD 550=測試物品KC之原始OD 550-陰性/溶劑對照KC之原始OD 550
淨OD550值代表由測試物品殘餘物在特定暴露時間下直接還原之經還原MTT之量。一般而言,若淨OD550值大於0.150,則自活處理組織之校正OD550值減去淨MTT還原量以獲得最終校正OD550值。然後使用該等最終校正OD550值來測定對照存活率%。 最終校正OD 550=校正測試物品OD 550(活) -淨OD 550測試物品(KC)
最後,計算下列對照%: 存活率% = [(測試物品或陽性對照之最終校正OD 550) / (陰性/溶劑對照之校正平均OD 550)] × 100
黑色素分析:收集原始吸光度數據,以打印文件形式保存,並輸入至Excel試算表中。測定每一測試試樣(代表自第0天之未處理MelanoDerm™組織、在第7天使用每一測試物品、陰性/溶劑或陽性對照處理之MelanoDerm™組織提取之黑色素)及黑色素標準品之OD490值。藉由自平均OD490值減去空白孔來測定測試試樣及每一黑色素標準品之校正OD490值。將標準曲線繪製為標準濃度(以mg/mL表示,y軸)對相應校正吸光度。自標準曲線(線性)內插每一個別組織中之黑色素量。最後,分別計算每一測試物品或對照處理組之黑色素濃度之平均值。 結果
圖128匯總測試物品、陽性對照及未處理組織之平均組織存活率及黑色素濃度結果。初步結果表明,施加至本發明之咔唑化合物中之某些調配物可獨立地展現減弱咔唑之皮膚暗化活性的適度皮膚亮白效應。
圖129匯總在單獨實驗中所觀察之測試物品及未處理組織之平均組織存活率及黑色素濃度結果。包括(例如)馬拉斯嗪及靛玉紅之組合處理較任一化合物自身展現更有效之皮膚亮白效應。 實例26 靛玉紅及靛玉紅衍生物之黑色素生成潛力
此研究之目的在於觀察及報告暴露於靛玉紅及靛玉紅衍生物之B16黑色素細胞之黑色素生成及存活率。 材料及試劑
平鋪培養基將包含不含L-麩醯胺酸之DMEM、FBS、青黴素/鏈黴素及L-麩醯胺酸。分析培養基將包含不含酚紅及L-麩醯胺酸之DMEM、FBS、青黴素/鏈黴素、L-麩醯胺酸及aMSH。其他試劑將包含曲酸、DMSO及MTT。所測試細胞係B16細胞(ATCC CRL-6475)。 方案
培養B16黑色素細胞直至70%鋪滿並收穫。將細胞以4000個細胞/孔之密度接種於96孔板中且附著過夜。第二天,將測試物品及對照稀釋於B16分析培養基中。吸除過夜培養基且施加200 ul測試物品及對照。將細胞在37℃及10% CO 2下培育72小時。在72小時培育後,在540 nm下讀取吸光度。去除培養基並更換為100 ul含有1 mg/mL MTT之平鋪培養基並在37℃及10% CO 2下培育2小時。去除MTT培養基並更換為200 ul 95%乙醇/5%異丙醇,且振盪15分鐘。然後在570 nm下讀取MTT吸光度。 結果
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包含靛玉紅及其化學相似物)預計將抑制黑色素生成。靛玉紅之化學相似物預計展現(例如)大於靛玉紅之強力黑色素生成抑制活性。同樣,靛玉紅之某些化學相似預計顯示(例如)小於靛玉紅之有效黑色素生成抑制活性。 實例27 活體外效能
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預計將至少與靛玉紅一樣強力地誘發黑色素細胞凋亡且調節黑色素細胞活性、黑色素產生、黑素體生物生成及/或黑素體轉移。亦預計,本發明之某些化合物及組合物將較靛玉紅以較小功效影響該等生物過程。與較強力物質相比,該等化合物及組合物可具有更有益之毒性特徵。 實例28 活體內效能
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預計將至少與靛玉紅同等有效地調節皮膚色素沉著(包含亮白皮膚)及改良由各種病症引起之色素沉著過度/色素沉著不足。另外預計,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將在(例如)半衰期及吸收方面展現有益之藥物動力學特徵。某些化合物將展現較長半衰期,而其他化合物則將展現較短半衰期。類似地,某些化合物將展現不同吸收特徵,其中一些化合物需要較長時間來完全吸收且其他化合物則需要較少時間來完全吸收。 實例29 化合物名稱
下文之表5展示本發明化合物之結構及名稱。 5
化合物代碼 化合物名稱 結構
CV-8684 馬拉斯嗪
N/A 馬拉斯嗪前體
CV-8685 吲哚并[3,2-b] 咔唑
CV-8686 化合物I
CV-8687 化合物IV
CV-8688 化合物II
CV-8802 化合物C
CV-8803 化合物K
CV-8804 化合物A
AB12508 化合物E
CV-8819 化合物A5
AB12509 化合物H
CV-8877 化合物B
N/A 化合物B10
AB11644 N/A
AB12976 O52
AB17011 馬拉色菌吲哚A
AB17014 皮拉西因
AB17151 N/A
AB17225 化合物VI
AB17227 馬拉色菌乳酸
AB12507 N/A
AB17219 化合物V
N/A FICZ
AB17220 化合物VIII
AB17221 化合物VII
N/A 靛玉紅
AB17590 N/A
AB17653 N/A
AB17654 N/A
AB17655 N/A
AB17656 N/A
AB17657 N/A
AB17658 N/A
N/A 化合物C1
N/A 化合物C2
實例30 含有馬拉色菌衍生化合物及/或其化學相似物之組合物之細胞凋亡誘發活性 試劑
Alexa Fluor 488膜聯蛋白V/死亡細胞細胞凋亡套組、胎牛血清(FBS)、0.25%胰蛋白酶-EDTA (1x)、半胱天冬酶-Glo 3/7分析、RPMI 1640培養基、達爾伯克氏改良伊格爾氏培養基及抗生素抗真菌溶液(100x)。
將細胞系MeWo (ATCC® HTB-65™)、WM115 (ATCC® CRL-1675)及B16F1 (ATCC® CRL-6323)維持於下列培養基中:用於MeWo及B16F1之培養基:補充有10% FBS之DMEM;用於WM115之培養基:補充有10% FBS之RPMI 1640。 實驗方法
收穫細胞且使用Countess細胞計數器測定細胞數量。使用培養基將細胞稀釋至期望密度。6 hr及24 hr處理之最終細胞密度可為(例如) 4,000個細胞/孔,且48 hr及72 hr處理之最終細胞密度為2,000個細胞/孔。對於膜聯蛋白V分析而言,採用384孔透明底板(Corning 3712),而在半胱天冬酶-Glo分析中使用384孔實心白色底板(Corning 3570)。使用蓋子覆蓋所有板並置於37℃及5% CO 2下過夜以達成細胞附著。
將測試化合物溶於DMSO中以獲得30 mM儲備液。實施10倍稀釋以生成3 mM及0.3 mM濃度。採用0.9 mM星形孢菌素作為陽性對照,且採用DMSO作為陰性對照(NC)。使用液體處置器Echo550將132.5 nL化合物自化合物源板轉移至384孔細胞培養板中。在指示培育時間之後,自培育器取出板以用於檢測。
將測試組合物溶於DMSO、EPI-100-LLMM或任一適當溶劑中且可根據下文表2-7中之說明來製備。適當溶劑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
對於膜聯蛋白V分析而言,自培育器取出板且去除培養基。使用40 uL PBS及15 uL預混合膜聯蛋白V-FITC將細胞洗滌兩次且每孔添加Hoechst 33342染料工作溶液。將板在室溫下培育20分鐘,密封,並在1,000 rpm下離心1分鐘以去除氣泡。使用影像Xpress Nano讀取板。
對於半胱天冬酶-Glo分析而言,自培育器取出板並在室溫下平衡15分鐘。亦解凍半胱天冬酶-Glo 3/7試劑且在實驗之前平衡至室溫。將半胱天冬酶-Glo試劑相對於培養基以1:1比率添加至所需孔中。將板在室溫下培育15分鐘並使用EnSpire™讀板儀讀取。根據下式來計算誘發倍數:誘發倍數= Lum 試樣/Lum NC膜聯蛋白 V 分析及半胱天冬酶 3/7 分析結果
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包含1-5號組合物)預計將誘發細胞死亡。本發明組合物預計展現(例如)大於至少一種單獨組分化合物之強力細胞凋亡誘發活性。同樣,本發明組合物預計顯示(例如)小於至少一種單獨組分化合物之有效細胞凋亡誘發活性。與較強力組合物相比,該等組合物可具有更有益之毒性特徵。 實例31 暴露於含有馬拉色菌衍生化合物及/或其化學相似物之組合物後之細胞活力 試劑
CellTiter-Glo® 2.0分析. 實驗方法
對於CellTiter-Glo分析而言,在10 mM DMSO溶液中製備測試化合物。將化合物連續稀釋至12個濃度。將40 uL來自100,000個細胞/mL懸浮液之細胞分配至384孔板(Corning 3570)之每一孔中。將板在37℃、5% CO 2及95%濕度下培育過夜。添加測試化合物,且使用DMSO作為媒劑對照。將板在37℃、5% CO 2及95%濕度下培育6、24或48小時,且將40 uL CellTiter-Glo試劑添加至孔中以評價細胞活力。
將測試組合物溶於DMSO、EPI-100-LLMM或任一適當溶劑中且可根據下文表2-7中之說明來製備。適當溶劑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 結果
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包含1-5號組合物)預計將誘發細胞死亡。本發明組合物預計展現(例如)大於至少一種單獨組分化合物之強力細胞凋亡誘發活性。同樣,本發明組合物預計顯示(例如)小於至少一種單獨組分化合物之有效細胞凋亡誘發活性。與較強力組合物相比,該等組合物可具有更有益之毒性特徵。 實例32 含有馬拉色菌衍生化合物及/或其化學相似物之組合物之芳基烴受體活化潛力 分析程序
藉由向DMEM補充高葡萄糖及L-麩醯胺酸以及10% FBS來製備用於穩定轉染之HepG2細胞之培養基。
在T-75燒瓶中於37℃、5% CO 2及95%相對濕度下培養HepG2-AhR-Luc細胞。在剝離及分離之前,使細胞達到80-90%鋪滿。
使用5 mL PBS沖洗經培養細胞。吸除PBS,向燒瓶中添加1.5 mL胰蛋白酶,且將細胞在37℃下培育大約5分鐘或直至細胞剝離及浮起為止。藉由添加過量含血清培養基來不活化胰蛋白酶。
將細胞懸浮液轉移至圓錐形管中並在120 g下離心10分鐘以使細胞糰粒化。將細胞以適當密度再懸浮於接種培養基中。將40 µL細胞轉移至384孔培養板中(5 × 10 3個細胞/孔)。將板在37℃下置於培育器中保持24小時。
然後,製備測試化合物、測試組合物及奧美拉唑陽性對照之儲備溶液。使用Echo550將化合物及組合物溶液轉移至分析板中。然後將板放置回培育器中以用於化合物/組合物處理。
然後,在處理24小時之後,自培育器取出板並在環境溫度下冷卻。在每一孔中添加30 µL與培養基相當之One-Glo試劑。使細胞裂解至少3分鐘,且然後在發光計中進行量測。
使用XLfit中之非線性回歸分析將劑量反應繪圖,且亦計算EC 50值。 結果
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包含1-5號組合物)預計將調節AhR活性。本發明組合物預計展現(例如)大於至少一種單獨組分化合物之強力AhR激動劑活性。同樣,本發明組合物預計顯示(例如)小於至少一種單獨組分化合物之有效AhR激動劑活性。本發明組合物亦預計展現(例如)大於至少一種單獨組分化合物之強力AhR拮抗劑活性。同樣,本發明組合物亦預計顯示(例如)小於至少一種單獨組分化合物之有效AhR拮抗劑活性。 實例33 MelanoDerm™分析
此研究之目的在於評估在重複測試物品暴露之後測試物品作為皮膚黑色素生成調節劑在MelanoDerm™皮膚模型中之潛在作用。其次,此研究之目的在於評估在重複暴露之後測試物品對MelanoDerm™皮膚模型之潛在皮膚刺激。藉由量測經測試物品處理之組織中與經陰性/溶劑對照處理之組織相比之相對MTT (3-[4,5 -二甲基噻唑-2-基] - 2,5 -二苯基四唑溴化鎓)轉化來測定毒性。藉由量測與經陰性/溶劑對照處理之組織相比由經測試物品處理之組織所產生黑色素之濃度來測定對黑色素產生的潛在影響。 測試物質及分析對照之鑑別 6 以稀釋形式測試之測試物品
測試物品名稱 委託者名稱 投藥濃度 製備說明
18AH47 DMSO (溶劑對照) 0.5 % (v/v) 使用EPI-100-LLMM將溶劑對照稀釋(v/v)至0.5%之最終濃度;將經稀釋溶劑對照渦旋至少1分鐘並使用25µL之投藥體積投用於組織上。在每一組織處理中,製備最高0.5 mL之總體積。
17AJ41 馬拉斯嗪(CV-8684) (陽性對照) 500 μM 自由委託者提供/自由委託者提供之固體材料製得之儲備液濃度開始,使用EPI-100-LLMM將測試物品/對照稀釋(v/v)至所列示投藥濃度。將測試物品稀釋液渦旋至少1分鐘,在37℃±1℃下(於水浴中)加熱15分鐘,再次渦旋至少1分鐘並使用25μL之投藥體積投用於組織上。在每一組織處理中,製備最高約0.5 mL之總體積。
17AJ55 O52 650 μM
18AA21 馬拉色菌吲哚A 650 μM
18AF50 AB17151 300 μM
18AH15 AB17590 300 μM
18AH21 AB11644 650 μM
18AH38 吲哚-3-甲醛 500 μM
18AH39 D-吲哚-3-乳酸 500 μM
7 1 號組合物
測試物品 名稱 委託者名稱 工作儲備溶液之製備說明 投藥濃度 用於投用組織之稀釋液之製備說明
17AD42 吲哚并-咔唑(ICZ) 如下所述在DMSO中自最高濃度儲備溶液來製備360 μM工作儲備溶液:將儲備溶液在室溫下解凍並渦旋約1分鐘。將製備最高約0.5 mL/1.0 mL工作儲備溶液所需之適當體積轉移至新小瓶中並使用EPI-100-LLMM稀釋至360 μM。將稀釋液渦旋至少1分鐘,在37℃±1℃下(於水浴中)加熱15分鐘並再次渦旋至少1分鐘,隨後稀釋。 每一組分之投藥濃度為18 μM。 將五十(50) μL每一工作儲備溶液轉移至新小瓶中(組合體積為700 μL)並與300 μL EPI-100-LLMM混合以產生1000 μL之總體積。將稀釋液渦旋至少1分鐘,然後施加於組織上。
17AJ41 馬拉斯嗪(CV-8684) (陽性對照)
17AJ47 化合物A5 (亦稱為酮基-馬拉斯嗪)
17AJ55 O52
18AA21 馬拉色菌吲哚A
18AA22 皮拉西因
18AA24 FICZ
18AD42 靛玉紅
18AH16 色胺酮(Trypthantrin)
18AH20 馬拉色菌乳酸
18AH24 2-羥基-1-(1H-吲哚-3-基)乙酮
18AH38 吲哚-3-甲醛
18AH39 D-吲哚-3-乳酸
18AH44 (吲哚-3-基)丙酮酸
8 2 號組合物
測試物品名稱 委託者名稱 工作儲備溶液之製備說明 投藥濃度 所需體積 (µL) 用於投用組織之稀釋液之製備說明
17AD42 吲哚并-咔唑(ICZ) 如下所述在DMSO中自最高濃度儲備溶液來製備360 μM工作儲備溶液:將儲備溶液在室溫下解凍並渦旋約1分鐘。將製備最高約0.5 mL/1.0 mL工作儲備溶液所需之適當體積轉移至新小瓶中並使用EPI-100-LLMM稀釋至360 μM。將稀釋液渦旋至少1分鐘,在37℃±1℃下(於水浴中)加熱15分鐘並再次渦旋至少1分鐘,隨後稀釋。 12.6 µM 35 將每一組分之所列示投藥濃度之體積轉移至新小瓶中並297 μL EPI-100-LLMM與混合。將稀釋液渦旋至少1分鐘,然後施加於組織上。
17AJ41 馬拉斯嗪(CV-8684) (陽性對照) 50.4 µM 140
17AJ47 化合物A5 (亦稱為酮基-馬拉斯嗪) 10.1 µM 28
17AJ55 O52 10.1 µM 28
18AA21 馬拉色菌吲哚A 10.1 µM 28
18AA22 皮拉西因 50.4 µM 140
18AA24 FICZ 10.1 µM 28
18AD42 靛玉紅 24.5 µM 68
18AH16 色胺酮 24.5 µM 68
18AH20 馬拉色菌乳酸 10.1 µM 28
18AH24 2-羥基-1-(1H-吲哚-3-基)乙酮 10.1 µM 28
18AH38 吲哚-3-甲醛 10.1 µM 28
18AH39 D-吲哚-3-乳酸 10.1 µM 28
18AH44 (吲哚-3-基)丙酮酸 10.1 µM 28
9 3 號組合物
測試物品名稱 委託者名稱 工作儲備溶液之製備說明 投藥濃度 (µM) 所需體積 (µL) 用於投用組織之稀釋液之製備說明
17AJ41 馬拉斯嗪(CV-8684) (陽性對照) 如下所述在DMSO中自最高濃度儲備溶液來製備360 μM工作儲備溶液:將儲備溶液在室溫下解凍並渦旋約1分鐘。將製備最高約0.5 mL/1.0 mL工作儲備溶液所需之適當體積轉移至新小瓶中並使用EPI-100-LLMM稀釋至360 μM。將稀釋液渦旋至少1分鐘,在37℃±1℃下(於水浴中)加熱15分鐘並再次渦旋至少1分鐘,隨後稀釋。 50.4 140 將每一組分之所列示投藥濃度之體積轉移至新小瓶中並568 μL EPI-100-LLMM與混合。將稀釋液渦旋至少1分鐘,然後施加於組織上。
17AD46 化合物A5 (CV-8819) (亦稱為酮基-馬拉斯嗪) 10.1 28
17AJ55 O52 (AB12976) 10.1 28
18AA21 馬拉色菌吲哚A (AB17011) 10.1 28
18AD42 靛玉紅 24.5 68
18AH20 AB17227 (亦稱為馬拉色菌-乳酸) 10.1 28
18AH24 2-羥基-1-(1H-吲哚-3-基)乙酮 10.1 28
18AH38 吲哚-3-甲醛 10.1 28
18AH39 D-吲哚-3-乳酸 10.1 28
18AH44 (吲哚-3-基)丙酮酸 10.1 28
10 4 號組合物
測試物品名稱 委託者名稱 工作儲備溶液之製備說明 投藥濃度 (µM) 所需體積 (µL) 用於投用組織之稀釋液之製備說明
17AD42 CV-8685 (亦稱為吲哚并-咔唑或ICZ) 如下所述在DMSO中自最高濃度儲備溶液來製備360 μM工作儲備溶液:將儲備溶液在室溫下解凍並渦旋約1分鐘。將製備最高約0.5 mL/1.0 mL工作儲備溶液所需之適當體積轉移至新小瓶中並使用EPI-100-LLMM稀釋至360 μM。將稀釋液渦旋至少1分鐘,在37℃±1℃下(於水浴中)加熱15分鐘並再次渦旋至少1分鐘,隨後稀釋。 12.6 35 將每一組分之所列示投藥濃度之體積轉移至新小瓶中並505 μL EPI-100-LLMM與混合。將稀釋液渦旋至少1分鐘,然後施加於組織上。
17AJ41 馬拉斯嗪(CV-8684) (陽性對照) 50.4 140
17AD46 化合物A5 (CV-8819) (亦稱為酮基-馬拉斯嗪) 10.1 28
17AJ55 O52 (AB12976) 10.1 28
18AA21 馬拉色菌吲哚A (AB17011) 10.1 28
18AA24 FICZ 10.1 28
18AD42 靛玉紅 24.5 68
18AH20 AB17227 (亦稱為馬拉色菌-乳酸) 10.1 28
18AH24 2-羥基-1-(1H-吲哚-3-基)乙酮 10.1 28
18AH38 吲哚-3-甲醛 10.1 28
18AH39 D-吲哚-3-乳酸 10.1 28
18AH44 (吲哚-3-基)丙酮酸 10.1 28
11 5 號組合物
測試物品名稱 委託者名稱 工作儲備溶液之製備說明 投藥濃度 (µM) 所需體積 (µL) 用於投用組織之稀釋液之製備說明
17AD42 CV-8685 (亦稱為吲哚并-咔唑或ICZ) 如下所述在DMSO中自最高濃度儲備溶液來製備360 μM工作儲備溶液:將儲備溶液在室溫下解凍並渦旋約1分鐘。將製備最高約0.5 mL/1.0 mL工作儲備溶液所需之適當體積轉移至新小瓶中並使用EPI-100-LLMM稀釋至360 μM。將稀釋液渦旋至少1分鐘,在37℃±1℃下(於水浴中)加熱15分鐘並再次渦旋至少1分鐘,隨後稀釋。 74.9 208 將每一組分之所列示投藥濃度之體積轉移至新小瓶中並306 μL EPI-100-LLMM與混合。將稀釋液渦旋至少1分鐘,然後施加於組織上。
17AJ41 馬拉斯嗪(CV-8684) (陽性對照) 10.1 28
18AA22 皮拉西因 (AB17014) 10.1 28
18AA24 FICZ 74.9 208
18AD42 靛玉紅 24.8 69
18AH16 色胺酮 10.1 28
18AH24 2-羥基-1-(1H-吲哚-3-基)乙酮 10.1 28
18AH39 D-吲哚-3-乳酸 24.8 69
18AH44 (吲哚-3-基)丙酮酸    10.1 28
分析對照包含:陽性對照-馬拉斯嗪(CV-8684) (500 µM) (17AJ41)及溶劑對照- DMSO (二甲基亞碸) (製備於EPI-100-LLMM中)。
另外,將測試物品及對照分別施加至4個組織之組,2個組織用於組織存活率(MTT)終點且2個組織用於黑色素終點。 測試系統
在此研究中使用由MatTek Corporation (Ashland, MA)提供之MelanoDerm™皮膚模型。MelanoDerm™組織由已經培養以形成人類表皮之多層、高度分化模型之正常人類衍生表皮角質細胞(NHEK)及黑色素細胞(NHM)組成。共培養物內之NHM發生自發性黑色素生成,從而產生具有不同色素沉著程度之組織。在氣-液界面處之細胞培養插入物上生長培養物,從而容許經局部施加皮膚調節劑。MelanoDerm™模型展現活體內樣形態及超微結構特性。位於MelanoDerm™組織之基底細胞層中之NHM係樹突狀且自發產生逐漸填充組織層之黑色素粒子。因此,該測試系統用於篩選可相對於陰性對照抑制或刺激黑色素產生之材料。 實驗設計及方法
此研究之實驗設計包括測定純淨測試物品(若可能) (及/或視需要投藥溶液)之pH及決定性分析,該決定性分析係用以測定在重複暴露後之相對組織存活率及測試物品作為皮膚黑色素生成調節劑對MelanoDerm™皮膚模型之潛在作用。將測試物品暴露於MelanoDerm™皮膚模型總共7天。每48小時(在自先前處理48±2小時之時間範圍內)將測試物品經局部施加至MelanoDerm™皮膚模型。藉由經對照及測試物品處理之組織中之MTT之NAD(P)H依賴性微粒體酶還原(及在較小程度上藉由MTT之琥珀酸去氫酶還原)來測定測試物品之毒性。數據呈現為相對存活之形式(相對於陰性/溶劑對照之MTT轉化)。藉由測定與經陰性/溶劑對照處理之組織相比在經測試物品處理之組織中所產生黑色素之濃度來評估對黑色素產生的潛在影響。數據呈現為使用黑色素標準曲線所測定藉由經測試物品處理之組織所產生黑色素之濃度之形式。或者,數據可呈現為相對於經陰性/溶劑對照處理之組織之黑色素濃度之變化百分比。
所用方法係由MatTek Corporation供應之程序之修改版。 培養基及試劑
自MatTek Corporation購買MelanoDerm™維持培養基(EPI-100-LLMM)。自MatTek Corporation購買MelanoDerm™皮膚模型(MEL-300-A)。自Sigma購買1%曲酸(製備於無菌去離子水中)。自Sigma購買MTT (3-[4,5 -二甲基噻唑-2-基] - 2,5 -二苯基四唑溴化鎓)。自Quality Biological購買含有2 mM L-麩醯胺酸(MTT添加培養基)之達爾伯克氏改良伊格爾氏培養基(DMEM)。自Aldrich購買提取溶劑(異丙醇)。自Invitrogen購買無菌無Ca++及Mg++達爾伯克氏磷酸鹽緩衝鹽水(CMF-DPBS)。自Sigma購買黑色素。自Quality Biological購買無菌去離子水。自Perkin Elmer購買Solvable。 測試物品之製備及遞送
除非另外指定,否則在此方案內,將25微升每一測試物品直接施加於組織上以覆蓋上表面。端視測試物品之性質(液體、凝膠、乳霜、發泡體及諸如此類),可能需要使用投藥裝置、網或其他輔助物以將測試物品均勻擴散於組織表面上。 投與途徑
在7天試驗期間,每48小時(在自先前處理48+2小時之時間範圍內)將測試物品經局部施加至MelanoDerm™組織中。向每一組織施加25微升每一測試物品。向每一組織分別施加25微升陽性及陰性/溶劑對照。 pH測定
若可能,則測定純淨液體測試物品(及/或視需要投藥溶液)之pH。使用 pH紙測定pH (舉例而言,使用pH範圍0 - 14來進行估計,及/或使用pH範圍5 - 10來測定較精確值)。較窄範圍pH紙上之典型pH增量為大約0.3至0.5個pH單位。pH紙上之最大增量為1.0個pH單位。 對照
決定性分析包含陰性對照、陽性對照及一種溶劑對照(DMSO)或陽性對照及溶劑對照(DMSO)。使用25 μL無菌去離子水或DMSO處理指定用於陰性/溶劑對照分析之MelanoDerm™組織。使用25 μL 1%曲酸、500 μM馬拉斯嗪(CV-8684) (17AJ41)或2號組合物處理指定用於分析陽性對照之組織。將1%曲酸儲存於經鋁箔覆蓋之管中直至在製備2小時內使用為止。陰性對照/溶劑及陽性對照之暴露時間與用於測試物品者相同。亦使用未處理組織作為對照。 MTT之直接測試物品還原之評價
需要評價每一測試物品直接還原MTT之能力。在MTT添加培養基中製備1.0 mg/mL MTT溶液。將大約25 μL測試物品添加至1 mL MTT溶液中且將混合物在37 ± 1℃下於暗處培育一至三小時。同時測試陰性對照(25 μL無菌去離子水)或溶劑對照(25 μL DMSO)。若MTT溶液色彩變藍/紫,則可假定測試物品還原MTT。水不溶性測試材料可僅在測試物品與培養基之間之界面處展示直接還原(暗化)。 MelanoDerm™之接收
在接收MelanoDerm™皮膚套組時,如由製造商所指示來儲存溶液。將MelanoDerm™組織儲存於2-8℃下直至使用。
在接收當天(在投藥前一天),取出近似體積之MelanoDerm™維持培養基(EPI-100-LLMM)並升溫至大約37±1℃。將9/10 (0.9) mL EPI-100-LLMM/孔等分至6孔板之適當孔中。在打開密封包裝之前,針對瓊脂糖凝膠與細胞培養插入物之間之氣泡檢查每一MelanoDerm™組織。並不使用氣泡大於50%之細胞培養插入物區域之組織。自塑膠袋取出24孔運輸容器且使用70%乙醇將表面消毒。將適當數量之MelanoDerm™組織自24孔運輸容器無菌轉移至6孔板中。將MelanoDerm™組織在37±1℃下於5±1% CO 2(於空氣中)之加濕氣氛中(標準培養條件)培育過夜(至少16小時)以馴化組織。在打開袋時,使用5% CO2/95%空氣之氣氛短暫對在組織轉移時保留於運輸瓊脂上之任何未用組織吹氣,且密封袋並儲存於2-8℃下用於後續使用。 決定性分析
組織暴露:在開始培養之後至少16小時,使用數位照相機對5個MelanoDerm™組織(在第0天視為未處理)照相以幫助目測評價在分析之時間0下組織之色素沉著程度。使用CMF-DPBS沖洗兩個MelanoDerm™組織,乾燥印漬於無菌吸收紙上並去除過量液體。在沖洗之後,將MelanoDerm™組織轉移至適當含MTT孔中並在MTT分析中進行處理。使用CMF-DPBS沖洗兩個或三個MelanoDerm™組織,乾燥印漬於無菌吸收紙上並去除過量液體。使用無菌解剖刀自細胞培養插入物取出MelanoDerm™組織,置於經標記1.5 mL微量離心管中,並儲存於<-60℃下用於後續黑色素分析。
在開始培養之後至少16小時,將剩餘組織轉移至含有0.9 mL/孔新鮮預熱EPI-100-LLMM之新6孔板中。在7天時間範圍內實施試驗。在第一天及每48小時(在自先前處理48 + 2小時之時間範圍內)使用25 μl每一測試物品局部處理4或5個組織。每天(在自先前再供給24 + 2小時之時間範圍內)更新培養基;將組織轉移至含有0.9 mL/孔新鮮預熱EPI-100-LLMM之新6孔板中。
在第一天及每48小時(在自先前處理48 + 2小時之時間範圍內)分別使用25 μl陽性及陰性/溶劑對照局部處理4或5個組織。每天(在自先前再供給24 + 2小時之時間範圍內)更新培養基;將組織轉移至含有0.9 mL/孔新鮮預熱EPI-100-LLMM之新6孔板中。將組織在37±1℃下於5±1% CO2 (於空氣中)之加濕氣氛中(標準培養條件)培育適當暴露時間。
在投藥之日,首先使用約500 μL CMF-DPBS/沖洗輕微沖洗MelanoDerm™組織三次以去除任何殘餘測試物品。將CMF-DPBS輕輕移液至孔中且然後使用無菌抽吸器抽出。將組織轉移至含有0.9 mL新鮮預熱EPI-100-LLMM之新6孔板中並投用適當測試物品、陰性/溶劑或陽性對照。將組織在37±1℃下於5±1% CO 2(於空氣中)之加濕氣氛中(標準培養條件)培育適當暴露時間。
在7天試驗結束時,使用數位照相機對經陰性/溶劑或陽性對照及每一測試物品處理之MelanoDerm™組織照相以幫助目測評價在分析結束時(第7天)組織之色素沉著程度。然後,藉由MTT還原測定分別經陽性對照及陰性對照以及每一測試物品處理之兩個組織之存活率。在7天試驗結束時,測定由分別經每一測試物品、陽性對照及陰性/溶劑對照處理之三個組織產生之黑色素。
MTT分析:在使用之前不超過兩小時,將在PBS中製得之10×MTT儲備液(在批次製備時過濾)解凍並稀釋於溫熱MTT添加培養基中以產生1.0 mg/mL溶液。將300 μL MTT溶液添加至預標記24孔板之每一指定孔中。
在暴露時間之後,使用CMF-DPBS沖洗(使用此步驟可接受之噴霧瓶)指定用於MTT分析之每一MelanoDerm™組織,乾燥印漬於無菌吸收紙上,並去除過量液體。在沖洗之後,將MelanoDerm™組織轉移至適當含MTT孔中。將24孔板在標準條件下培育3 ± 0.1小時。
在3 ± 0.1小時之後,將MelanoDerm™組織印漬於無菌吸收紙上,去除過量液體,並轉移至在每一指定孔中含有2.0 mL異丙醇之預標記24孔板中。使用石蠟膜覆蓋板並儲存於冰箱(2-8℃)中直至最後暴露時間。若需要,則在提取MTT之前將板在冰箱中儲存過夜(或在收穫最後暴露時間之後最長24小時)。然後將板在室溫下振盪至少2小時。在提取期結束時,將細胞培養插入物內之液體傾析至獲取細胞培養插入物之孔中。混合提取溶液並將200 μL轉移至96孔板之適當孔中。將200 μL異丙醇添加至指定為空白之孔中。使用Molecular Devices Vmax讀板儀量測每一孔之550 nm下吸光度(OD550)。
黑色素分析:在適當暴露時間結束時,使用約500 μL CMF-DPBS/沖洗將指定用於黑色素分析之MelanoDerm™組織輕微沖洗至少三次以自培養基去除任何殘餘測試物品或過量酚紅,乾燥印漬於無菌吸收紙上並去除過量液體。在分析結束時,使用數位照相機對MelanoDerm™組織照相。使用無菌解剖刀或無菌穿孔器自細胞培養插入物取出MelanoDerm™組織,置於經標記1.5 mL微量離心管中,並儲存於<-60℃下用於後續黑色素分析。
在黑色素提取分析當天,將所切除組織在室溫下解凍大約10分鐘。將250 μL Solvable添加至每一微量離心管中且將管在60+2℃下培育至少16小時。藉由將黑色素溶於Solvable中來製備1 mg/mL黑色素標準品儲備溶液。自1 mg/mL儲備液製備一系列介於0 mg/mL至0.33 mg/mL之間之黑色素標準品。藉由以下方式來製備標準品系列:將0.6 mL 1 mg/mL黑色素標準品儲備溶液添加至1.2 mL Solvable中,且然後製備5個稀釋液之系列(稀釋因子為3)。使用Solvable作為零標準品。將黑色素標準品系列及Solvable在60+2℃下培育至少16小時。
在開始黑色素提取之後至少16小時,將含有試樣(代表自MelanoDerm™組織提取之黑色素)及標準品之管冷卻至室溫且在室溫下以13,000 rpm離心5分鐘。將200 μL試樣(單一孔)或標準品(重複孔)轉移至96孔板之適當孔中。將200 μL Solvable添加至重複孔中指定為空白之孔中。使用Molecular Devices Vmax讀板儀(具有所選Automix函數)量測每一孔之490 nm下吸光度(OD490)。 用於評價殘餘測試物品之MTT還原之殺死對照
為證實可能殘餘之測試物品並不用於直接還原MTT,在決定性分析中實施功能檢查以展示測試材料並不結合至組織且引起假MTT還原信號。
為測定殘餘測試物品是否用於直接還原MTT,使用冷凍殺死之對照組織。藉由以下方式來製備冷凍殺死之組織:將未處理MelanoDerm™/EpiDerm™ (不含黑色素細胞之Melanoderm™)組織置於-20℃冷凍器中至少過夜,解凍至室溫,且然後再冷凍。在殺死後,可立即將組織無限期地儲存於冷凍器中。可自MatTek Corporation接收已製備之冷凍殺死之組織,並儲存於-20℃冷凍器中直至使用。為測試殘餘測試物品之還原,使用測試物品以正常方式處理殺死之組織。以與活組織相同之方式來實施所有分析程序。平行測試至少一種經無菌去離子水處理之殺死之對照(陰性殺死對照),此乃因自殺死之組織內之殘餘NADH及相關酶預計發生少量MTT還原。
若在經測試物品處理之殺死對照中觀察到較少或並無MTT還原,則在經測試物品處理之活組織中所觀察之MTT還原可歸因於活細胞。若在治療殺死對照中存在顯著MTT還原(相對於經處理活組織中之量),則必須採取其他步驟來解釋化學還原或測試物品可視為在此系統中不穩定。 數據分析
計算空白孔之平均OD550值。藉由自平均OD550值減去空白孔之平均OD550值來測定陰性/溶劑對照之校正平均OD550值。藉由自每一值減去空白孔之平均OD550值來測定個別測試物品暴露及陽性對照暴露之校正OD550值。所有計算皆係使用Excel試算表來實施。儘管在治療組層面上實施所論述算法以計算最終終點分析,但相同計算亦可應用於個別重複。 校正測試物品暴露OD 550=測試物品暴露OD 550-空白平均OD 550
若使用殺死對照(KC),則實施下列其他計算以校正由測試物品殘餘物直接還原之MTT量。自每一經測試物品處理之殺死對照之原始OD550值減去經陰性對照殺死之對照之原始OD550值以確定經測試物品處理之殺死對照的淨OD550值。 每一測試物品KC之淨OD 550=測試物品KC之原始OD 550-陰性/溶劑對照KC之原始OD 550
淨OD550值代表由測試物品殘餘物在特定暴露時間下直接還原之經還原MTT之量。一般而言,若淨OD550值大於0.150,則自活處理組織之校正OD550值減去淨MTT還原量以獲得最終校正OD550值。然後使用該等最終校正OD550值來測定對照存活率%。 最終校正OD 550=校正測試物品OD 550(活) -淨OD 550測試物品(KC)
最後,計算下列對照%: 存活率% = [(測試物品或陽性對照之最終校正OD 550) / (陰性/溶劑對照之校正平均OD 550)] × 100
黑色素分析:收集原始吸光度數據,以打印文件形式保存,並輸入至Excel試算表中。測定每一測試試樣(代表自第0天之未處理MelanoDerm™組織、在第7天使用每一測試物品、陰性/溶劑或陽性對照處理之MelanoDerm™組織提取之黑色素)及黑色素標準品之OD490值。藉由自平均OD490值減去空白孔來測定測試試樣及每一黑色素標準品之校正OD490值。將標準曲線繪製為標準濃度(以mg/mL表示,y軸)對相應校正吸光度。自標準曲線(線性)內插每一個別組織中之黑色素量。最後,分別計算每一測試物品或對照處理組之黑色素濃度之平均值。 結果
圖131匯總測試物品、測試組合物、陽性對照及溶劑對照之平均組織存活率及黑色素濃度結果。構成1號及2號組合物之各化合物在組合成單一組合物時顯示協同效應。
圖132匯總測試物品、測試組合物、陽性對照及溶劑對照之平均組織存活率及黑色素濃度結果。構成2號、3號、4號及5號組合物之化合物在組合成單一組合物時顯示協同效應。 實例34 含有馬拉色菌衍生化合物及/或其化學相似物之組合物之黑色素生成潛力
此研究之目的在於觀察及報告暴露於含有馬拉色菌衍生化合物及/或其化學相似物之組合物之B16黑色素細胞的黑色素生成及存活率。 材料及試劑
平鋪培養基將包含不含L-麩醯胺酸之DMEM、FBS、青黴素/鏈黴素及L-麩醯胺酸。分析培養基將包含不含酚紅及L-麩醯胺酸之DMEM、FBS、青黴素/鏈黴素、L-麩醯胺酸及aMSH。其他試劑將包含曲酸、DMSO及MTT。所測試細胞係B16細胞(ATCC CRL-6475)。 方案
培養B16黑色素細胞直至70%鋪滿並收穫。將細胞以4000個細胞/孔之密度接種於96孔板中且附著過夜。第二天,將測試物品、測試組合物及對照稀釋於B16分析培養基中。吸除過夜培養基且施加200 ul測試物品及對照。將細胞在37℃及10% CO 2下培育72小時。在72小時培育後,在540 nm下讀取吸光度。去除培養基並更換為100 ul含有1 mg/mL MTT之平鋪培養基並在37℃及10% CO 2下培育2小時。去除MTT培養基並更換為200 ul 95%乙醇/5%異丙醇,且振盪15分鐘。然後在570 nm下讀取MTT吸光度。 結果
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包含1-5號組合物)預計將抑制黑色素生成。本發明組合物預計展現(例如)大於至少一種組分化合物之強力黑色素生成抑制活性。同樣,某些組合物預計顯示(例如)小於至少一種組分化合物之有效黑色素生成抑制活性。 實例35 活體外效能
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預計將誘發黑色素細胞凋亡且調節黑色素細胞活性、黑色素產生、黑色素濃度、黑素體生物生成及/或黑素體轉移。亦預計,本發明之某些化合物及組合物將以較小功效影響該等生物過程。與較強力物質相比,該等化合物及組合物可具有更有益之毒性特徵。 實例36 活體內效能
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預計將調節皮膚色素沉著(包含亮白皮膚),且改良由各種病症引起之色素沉著過度/色素沉著不足。另外預計,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將在(例如)半衰期及吸收方面展現有益之藥物動力學特徵。某些化合物將展現較長半衰期,而其他化合物則將展現較短半衰期。類似地,某些化合物將展現不同吸收特徵,其中一些化合物需要較長時間來完全吸收且其他化合物則需要較少時間來完全吸收。 實例37 馬拉斯嗪及靛玉紅之化學相似物之合成 AB17590 之合成
如圖133A中所展示,在0℃下,向化合物 1a(25.0 g, 0.357 mol, 1.0當量)於四氫呋喃(25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乙炔基溴化鎂(0.5 M於THF中,1.07 L, 0.535 mol, 1.5當量)且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攪拌2 h。然後使用氯化銨飽和水溶液將混合物淬滅並使用乙酸乙酯萃取。藉由無水Na 2SO 4乾燥有機層並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矽膠層析(於石油醚中之0-10%乙酸乙酯)純化殘餘物以得到化合物 1b(9.5 g, 27%)。TLC: PE:EA = 20:1, 254 nm;R f(化合物 1a) = 0.3;R f(化合物 1b) = 0.7。
在0℃及氮氣氛下,向化合物 1b(9.5 g, 98.96 mmol, 1.0當量)於四氫呋喃(100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60%氫化鈉(4.7 g, 0.119 mol, 1.2當量)於二甲基甲醯胺(50 mL)中之溶液。在 30分鐘之後,在0℃下添加硫酸二甲酯(22.4 g, 0.178 mol, 1.8當量)。在添加之後,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在室溫下攪拌30 min且然後緩慢添加乙酸(1 ml)。自反應混合物直接蒸餾產物。由此獲得化合物 1c(10.0 g, 91%產率)。
在室溫及氮氣氛下,向化合物 1(8.0 g, 24.02 mmol, 1.0當量)及化合物 1c(2.9 g, 26.43 mmol, 1.1當量)於三乙胺(8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碘化亞銅(456 mg, 2.40 mmol, 0.1當量)及Pd(PPh 3) 2Cl 2(337 mg, 0.480 mmol, 0.02當量)。將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 h。藉由TLC監測反應混合物之進展。使用水稀釋反應混合物並使用乙酸乙酯萃取。藉由無水硫酸鈉乾燥有機層並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矽膠層析(於石油醚中之0~10%乙酸乙酯)純化殘餘物以得到化合物 2(7.0 g, 92%)。TLC: PE: EA=10:1, 254 nm;R f(化合物 1) =0.8;R f(化合物 2) =0.6。
向烘乾之燒瓶中添加二氯化鉑(694 mg, 2.06 mmol, 0.1當量)、碳酸鈉(3.3 g, 30.95 mmol, 1.5當量)、參(五氟苯基)膦(2.2 g, 4.13 mmol, 0.2當量)、6-甲基吲哚(4.8 g, 41.27 mmol, 2.0當量)及化合物 2(6.5 g, 20.63 mmol, 1.0當量)於二噁烷(650 mL)中之混合物。使用氮將燒瓶脫氣,密封並加熱至100℃保持16 h。藉由TLC監測反應混合物之進展。在減壓下濃縮溶劑。使用乙酸乙酯稀釋殘餘物並使用水、飽和鹽水萃取。藉由無水硫酸鈉乾燥有機層並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矽膠層析(於石油醚中之0~10%乙酸乙酯)純化殘餘物以得到化合物 3(3.0 g, 36%)。TLC: PE: EA=10:1, 254 nm;R f(化合物 2) =0.6;R f(化合物 3) =0.2。
在0℃下,向化合物 3(3.0 g, 7.50 mmol, 1.0當量)於四氫呋喃(3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甲醇鈉(5 M於MeOH中,6.0 mL, 29.98 mmol, 4.0當量)。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攪拌2 h。藉由TLC監測反應混合物之進展。在減壓下濃縮反應混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於石油醚中之0~10%乙酸乙酯)純化殘餘物以得到化合物 4(1.5 g, 66%)。TLC: PE: EA=5:1, 254 nm;R f(化合物 3) =0.7;R f(化合物 4) =0.4。
在氬及0℃下,向乾燥500 mL三頸圓底燒瓶中添加二甲基甲醯胺(10 mL)。然後經10 min緩慢添加氧氯化磷(1.2 g, 7.60 mmol, 1.2當量)同時維持內部溫度低於5℃。在0℃下攪拌30 min之後,經10 min緩慢添加化合物 4(1.9 g, 6.33 mmol, 1.0當量)於二甲基甲醯胺(20 mL)中之溶液同時維持內部溫度低於5℃。將所得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6 h。在反應已完成(藉由TLC使用於己烷中之20%乙酸乙酯監測)之後,將反應混合物傾倒至碳酸氫鈉飽和水溶液(50 mL)中並攪拌1 h。使用乙酸乙酯(2 × 100 mL)萃取所得混合物。使用水、飽和鹽水洗滌合併之有機層並藉由硫酸鈉乾燥。過濾溶劑並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矽膠層析(於石油醚中之10-50%乙酸乙酯)純化殘餘物以獲得化合物 5(1.8 g, 89%)。TLC: PE: EA=1:1, 254 nm;R f(化合物 4) =0.8;R f(化合物 5) =0.5。
在0℃下,向化合物 5(1.8 g, 5.49 mmol, 1.0當量)於四氫呋喃(2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碳酸二-第三丁基酯(3.0 g, 13.72 mmol, 2.5當量)及4-二甲基胺基吡啶(1.4 g, 11.25 mol, 2.05當量)。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攪拌3 h。藉由TLC監測反應混合物之進展。在減壓下濃縮反應混合物且使用乙酸乙酯稀釋殘餘物並使用1N鹽酸、碳酸氫鈉飽和水溶液(300 mL)及鹽水(300 mL)洗滌。分離有機層且藉由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濃縮。藉由矽膠層析(於石油醚中之0-10%乙酸乙酯)純化殘餘物以獲得化合物 6(2.4 g, 82%)。TLC: PE: EA=10:1, 254 nm;R f(化合物 5) =0.1;R f(化合物 6) =0.5。
在0℃下,向化合物 6(2.4 g, 4.55 mmol, 1.0當量)於第三丁醇(6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2-甲基-2-丁烯(30 mL),隨後添加亞氯酸鈉(8.2 g, 90.91 mmol, 20.0當量)、磷酸二氫鈉(14.2 g, 90.91 mmol, 20.0當量)及水(60 mL)。將混合物緩慢升溫至室溫並在室溫下攪拌15 h。藉由TLC監測反應混合物之進展。使用二氯甲烷(10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分離。使用水(80 mL)、鹽水(80 mL)洗滌有機層,藉由無水硫酸鈉乾燥並在減壓下濃縮以獲得粗製化合物 7(2.5 g, 99%)。TLC: PE: EA=2:1, 254 nm;R f(化合物 6) =0.7;R f(化合物 7) =0.3。
在0℃下,向化合物 7(2.5 g, 4.60 mmol, 1.0當量)於二甲基甲醯胺(3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碳酸鉀(952 mg, 6.89 mmol, 1.5當量)及碘甲烷(978 mg, 6.89 mmol, 1.5當量)。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攪拌2 h。藉由TLC監測反應混合物之進展。使用乙酸乙酯(10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使用水(100 mL)及鹽水(100 mL)洗滌。藉由無水硫酸鈉乾燥有機層並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矽膠層析(於石油醚中之5-17%乙酸乙酯)純化殘餘物以獲得化合物 8(2.3 g, 89%)。TLC: PE: EA=5:1, 254 nm;R f(化合物 7) =0.1;R f(化合物 8) =0.6。
將化合物 8(1.3 g, 2.33 mmol, 1.0當量)於鹽酸(3 M於EA中,30 mL)之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6 h。藉由TLC監測反應。然後在減壓下濃縮混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於石油醚中之10-25%乙酸乙酯)純化殘餘物以得到黃色固體形式之化合物 AB17590(502 mg, 61%)。TLC: PE: EA=3:1, 254 nm;R f(化合物 8) =0.8;R f(化合物 AB17590) =0.5;LC-MS: 359 (M+1)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12 (d, J = 19.7 Hz, 2H), 7.94 (s, 1H), 7.42 (s, 1H), 7.35 (d, J = 8.1 Hz, 1H), 7.13 (t, J = 7.8 Hz, 1H), 7.04 (d, J = 8.2 Hz, 1H), 6.93 (dd, J = 15.7, 8.6 Hz, 2H), 5.04 (d, J = 9.1 Hz, 1H), 3.95 (s, 3H), 2.45 (s, 3H), 1.42 (d, J = 8.4 Hz, 1H), 0.78 - 0.68 (m, 1H), 0.62 (d, J = 4.8 Hz, 1H), 0.54 - 0.41 (m, 2H)。 AB17653 之合成
如圖133B中所展示,將化合物 1(721 mg, 3.20 mmol, 1.0當量)、化合物 1a(560 mg, 3.20 mmol, 1.0當量)及碳酸鈉(866 mg, 8.17 mmol, 2.55當量)於甲醇(10 mL)中之混合物在室溫及氮氣氛下攪拌3 h。藉由TLC監測反應混合物之進展。在完成反應之後,過濾混合物且使用甲醇及水洗滌濾餅以提供紅色固體形式之化合物 AB17653(979 mg, 89%)。TLC: PE/EA = 3/1, 254 nm;R f(化合物 1) = 0.6;R f(化合物 AB17653) = 0.4;LC-MS: 338.95 (M-1) -1H NMR (400 MHz, d6-DMSO) δ11.01 (d, J = 21.5 Hz, 2H), 8.64 (d, J = 8.3 Hz, 1H), 7.62 (d, J = 7.7 Hz, 1H), 7.55 (t, J = 7.6 Hz, 1H), 7.39 (d, J = 8.1 Hz, 1H), 7.18 (d, J = 8.4 Hz, 1H), 7.00 (dd, J = 8.8, 4.6 Hz, 2H)。 AB17654 之合成
如圖133B中所展示,將化合物 AB17653(979 mg, 2.88 mmol, 1.0當量)及羥基胺鹽酸鹽(520 mg, 7.49 mmol, 2.6當量)於吡啶(30 mL)中之混合物在120℃及氮氣氛下攪拌2 h。藉由LCMS監測反應混合物之進展。在完成反應之後,在減壓下濃縮混合物並添加1 N HCl直至出現固體為止。過濾混合物且將濾餅溶於1 N NaOH中。然後添加 3 N HCl以調節pH = 5並過濾。使用1 N HCl洗滌濾餅以提供紅色固體形式之化合物 AB17654(500 mg, 48%)。LC-MS: 357.95 (M+1) +1H NMR (400 MHz, d6-DMSO) δ 13.59 (s, 1H), 11.71 (s, 1H), 10.82 (s, 1H), 8.53 (d, J = 8.4 Hz, 1H), 8.19 (d, J = 7.7 Hz, 1H), 7.42 - 7.35 (m, 2H), 7.11 - 6.96 (m, 3H)。 AB17655 之合成
如圖133B中所展示,將化合物 2(637 mg, 3.86 mmol, 1.0當量)、化合物 1a(676 mg, 3.86 mmol, 1.0當量)及碳酸鈉(1,044 mg, 9.84 mmol, 2.55當量)於甲醇(10 mL)中之混合物在室溫及氮氣氛下攪拌3 h。藉由TLC監測反應混合物之進展。在完成反應之後,過濾混合物且使用甲醇及水洗滌濾餅以提供紅色固體形式之化合物 AB17655(1,027 mg, 95%)。LC-MS: 281.05 (M+1) +1H NMR (400 MHz, d6-DMSO) δ11.06 (s, 1H), 10.86 (s, 1H), 8.54 (dd, J = 10.5, 2.7 Hz, 1H), 7.67 - 7.53 (m, 2H), 7.41 - 7.38 (m, 1H), 7.09 - 6.98 (m, 2H), 6.85 (dd, J = 8.5, 4.8 Hz, 1H)。 AB17656 之合成
如圖133B中所展示,將化合物 AB17655(1,027 mg, 3.67 mmol, 1.0當量)及羥基胺鹽酸鹽(663 mg, 9.54 mmol, 2.6當量)於吡啶(30 mL)中之混合物在110℃及氮氣氛下攪拌2 h。藉由LCMS監測反應混合物之進展。在完成反應之後,在減壓下濃縮混合物並添加1 N HCl直至出現固體為止。過濾混合物且將濾餅溶於1 N NaOH中。然後添加 3 N HCl以調節pH = 5並過濾。使用1 N HCl洗滌濾餅以提供紅色固體形式之化合物 AB17656(500 mg, 48%)。LC-MS: 296.00 (M+1) +1H NMR (400 MHz, d6-DMSO) δ13.60 (s, 1H), 11.77 (s, 1H), 10.69 (s, 1H), 8.43 (s, 1H), 8.20 (d, J = 7.7 Hz, 1H), 7.39 (d, J = 5.7 Hz, 2H), 7.02 (s, 1H), 6.91 (s, 1H), 6.83 (d, J = 4.9 Hz, 1H)。 AB17657 之合成
如圖133B中所展示,將化合物 3(362 mg, 2.46 mmol, 1.0當量)、化合物 1a(431 mg, 2.46 mmol, 1.0當量)及碳酸鈉(666 mg, 6.28 mmol, 2.55當量)於甲醇(10 mL)中之混合物在室溫及氮氣氛下攪拌3 h。藉由TLC監測反應混合物之進展。在完成反應之後,過濾混合物且使用甲醇及水洗滌濾餅以提供化合物 4(606 mg, 93%)。TLC: PE/EA = 1/1, 254 nm;R f(化合物 3) = 0.7;R f(化合物 4) = 0.5。
將化合物 4(606 mg, 2.31 mmol, 1.0當量)及羥基胺鹽酸鹽(418 mg, 6.01 mmol, 2.6當量)於吡啶(20 mL)中之混合物在120℃及氮氣氛下攪拌2 h。藉由TLC監測反應混合物之進展。在完成反應之後,在減壓下濃縮混合物並添加1 N HCl直至出現固體為止。過濾混合物且將濾餅溶於1 N NaOH中。然後添加 3 N HCl以調節pH = 5並過濾。使用1 N HCl洗滌濾餅以提供褐色固體形式之化合物 AB17657(500 mg, 78%)。TLC: PE/EA = 1/1, 254 nm;R f(化合物 4) = 0.5;R f(化合物 AB17657) = 0.4;LC-MS: 278.10 (M+1) +1H NMR (400 MHz, d6-DMSO) δ13.60 (s, 1H), 11.77 (s, 1H), 10.69 (s, 1H), 8.43 (s, 1H), 8.20 (d, J = 7.7 Hz, 1H), 7.39 (d, J = 5.7 Hz, 2H), 7.02 (s, 1H), 6.91 (s, 1H), 6.83 (d, J = 4.9 Hz, 1H)。 AB17658 之合成
如圖133B中所展示,將化合物 5a(337 mg, 1.73 mmol, 1.0當量)、化合物 5b(554 mg, 1.73 mmol, 1.0當量)及氫氧化鉀(1114 mg, 3.46 mmol, 2.0當量)於乙腈(10 mL)中之混合物在35℃及氮氣氛下攪拌1.5 h。藉由TLC監測反應混合物之進展。在完成反應之後,在減壓下濃縮混合物且藉由矽膠層析純化殘餘物以提供化合物 5c(436 mg, 99%)。TLC: PE/EA = 1/1, 254 nm;R f(化合物 5a) = 0.8;R f(化合物 5c) = 0.5。
將化合物 5(330 mg, 1.72 mmol, 1.0當量)、化合物 5c(436 mg, 1.72 mmol, 1.0當量)及碳酸鈉(465 mg, 4.38 mmol, 2.55當量)於甲醇(10 mL)中之混合物在室溫及氮氣氛下攪拌3 h。藉由TLC監測反應混合物之進展。在完成反應之後,過濾混合物且使用甲醇及水洗滌濾餅以提供化合物 6(617 mg, 93%)。TLC: PE/EA = 1/1, 254 nm;R f(化合物 5) = 0.5;R f(化合物 6) = 0.4。
將化合物 6(617 mg, 1.60 mmol, 1.0當量)及羥基胺鹽酸鹽(290 mg, 4.17 mmol, 2.6當量)於吡啶(20 mL)中之混合物在110℃及氮氣氛下攪拌2 h。藉由TLC監測反應混合物之進展。在完成反應之後,在減壓下濃縮混合物並添加1 N HCl直至出現固體為止。過濾混合物且將濾餅溶於1 N NaOH中。然後添加 3 N HCl以調節pH = 5並過濾。使用1 N HCl洗滌濾餅以提供紅色固體形式之化合物 AB17658(500 mg, 78%)。TLC: PE/EA = 1/1, 254 nm;R f(化合物 6) = 0.4;R f(化合物 AB17658) = 0.3;LC-MS: 402.95 (M+1) +1H NMR (400 MHz, d6-DMSO) δ11.86 (s, 1H), 11.39 (s, 1H), 9.40 (d, J = 2.2 Hz, 1H), 8.33 (d, J = 1.8 Hz, 1H), 8.06 (dd, J = 8.6, 2.4 Hz, 1H), 7.59 (dd, J = 8.4, 2.0 Hz, 1H), 7.43 (d, J = 8.6 Hz, 1H), 7.02 (d, J = 8.6 Hz, 1H)。 實例38 馬拉斯嗪、其他馬拉色菌衍生化合物及其化學相似物之防光性質之活體內評價 馬拉斯嗪 1% 調配物
此研究中所使用之馬拉斯嗪1%調配物含有下列成分:水(液體) - 65.939%;異山梨醇二甲醚- 20.000%;橄欖油甘油聚醚-8酯- 3.000%;甘油 - 2.991%;椰子烷烴 - 2.700%;丙烯酸羥乙基酯/丙烯醯基二甲基牛磺酸鈉共聚物 - 1.700%;馬拉斯嗪 - 1.000%;戊二醇 - 1.000%;苯氧基乙醇 - 0.640%;椰油醇-辛酸酯/癸酸酯- 0.300%;辛二醇 - 0.200%;氯苯甘醚- 0.160%;山梨醇酐異硬脂酸酯- 0.140%;生育酚- 0.100%;聚山梨醇酯60 - 0.080%;及EDTA二鈉- 0.050%。 實驗設計
將39歲齡IV型皮膚女性包含於此概念驗證研究中。
在實驗第1天,使用靶向寬帶迪萊特UVB裝置評估個體以測定最小紅斑投藥(「MED」)。將6個方塊之模板置於測試個體之下左背部(1.5 cm × 1.5 cm)上。 參見圖134。
用於個體皮膚類型之MED光測試劑量以單位mJ/cm 2列示於圖135中。在輻照之後24小時,使個體返回進行MED評價。如圖139中所展示,個體之MED為120 mJ。
隨後,在7天內每天兩次向個體之右背之上測試方塊施加1%馬拉斯嗪。自第4天至第7天每天兩次處理第二右下方塊,且在第7天處理用於一次施加之第三醫學方塊。在7天內每天兩次在左背上施加產物媒劑。 參見圖140。使個體在第7天返回研究中心以進行輻照。 參見圖136。使用120 mJ UVB曝光輻照每一測試部位。使個體在24小時內返回以評價光學毒性/防光性。 參見圖141。
使個體繼續實驗,接受1%馬拉斯嗪總共14天。圖142-143展示在暴露於下列治療後之個體皮膚區域:在部位14上,每天兩次施加1%馬拉斯嗪並持續14天內;在部位10上,每天兩次施加1%馬拉斯嗪並持續11天;在部位8上,每天兩次施加1%馬拉斯嗪並持續8天;在部位3上,每天兩次施加1%馬拉斯嗪並持續3天;在部位1上,施加1%馬拉斯嗪一次;且在媒劑部位上,每天兩次施加媒劑且分別持續7天及9天。 結果
如圖141中所展示,在UVB曝光之後24小時,個體在媒劑測試部位處展現1+至2+紅斑。紅斑等級可 參見圖138。與之相比,在1%馬拉斯嗪7天治療部位處發現較少紅斑(輕度)。治療3天之部位之評估展示最小紅斑且1天施加部位並不展示紅斑。使用Mexameter MX16自每一部位獲取比色法量測且證實臨床觀察。在媒劑部位中觀察到最大紅斑讀數,其次係馬拉斯嗪7天治療部位。在馬拉斯嗪第3天及第1天部位中分別觀察到最低值。 參見圖136。
使個體繼續實驗且在第14天返回以進行重複UVB輻照並在第15天加以詮釋。 參見圖142。第15天之臨床評估揭示,媒劑部位在7天具有中等紅斑且在第9天顯著減小。 參見圖143。在1%馬拉斯嗪治療部位(包含第14天、第10天及第8天部位)處發現較小紅斑(輕度)。最小紅斑發現於第1天及第3天之1%馬拉斯嗪部位處。自每一部位獲取比色法讀數以量測紅斑及黑色素指數。結果支持在1%馬拉斯嗪治療部位處具有較小紅斑之臨床觀察。 參見圖137。
自第9天媒劑部位及第1天及第3天1%馬拉斯嗪治療部位獲取生檢。分析樣品之蘇木素(Hematoxylin)及伊紅(Eosin)、Fontana Masson染色及MART I以用於黑色素細胞量化及affymetrix研究。
診斷:(A)皮膚 -第1天治療(1%馬拉斯嗪):方平組織角質層,正常出現之黑色素細胞(藉由免疫過氧化物酶染色使用Mart-1證實)及表皮黑色素(藉由免疫過氧化物酶染色使用Fontana Masson證實)。
診斷:(B)皮膚 -第3天治療(1%馬拉斯嗪):方平組織角質層,較少樹突狀黑色素細胞(藉由免疫過氧化物酶染色使用MART-1/Melan A證實,與C及D相比),且呈跳躍區形式之表皮黑色素略有減少(藉由免疫過氧化物酶染色使用Fontana Masson證實)。
診斷:(C)皮膚 -媒劑:正常出現之表皮黑色素細胞(藉由免疫過氧化物酶染色使用Mart-1證實)及表皮黑色素(藉由免疫過氧化物酶染色使用Fontana Masson證實)。
診斷:(D)皮膚 -正常:正常出現之表皮黑色素細胞(藉由免疫過氧化物酶染色使用Mart-1證實)及表皮黑色素(藉由免疫過氧化物酶染色使用Fontana Masson證實)。 結論
此概念驗證研究之結果證實了之馬拉斯嗪防UV性質。
可設想,涉及其他患者之其他研究將證實馬拉斯嗪之等效或更有效防UV性質。亦設想,其他研究將闡明與馬拉斯嗪誘發之防光性有關之分子信號傳導路徑。 文獻  Berridge, M.V., Tan, A.S., McCoy, K.D., Wang, R. The Biochemical and Cellular Basis of Cell Proliferation Assays That Use Tetrazolium Salts. Biochemica 4:14-19 (1996)。 Black等人,Athymic Nude Mice and Human Skin Grafting.Maibach等人 (編輯).  Models in Dermatology第1卷,Karger, Basel, 1985, 228-39。 Costin, G.-E., Raabe, R. Optimized in vitro pigmentation screening assay using a reconstructed three dimensional human skin model. Rom. J. Biochem. 50 (1), 15-27 (2013)。 Donato等人,A Microassay for Measuring Cytochrome P450IA1 and P450IIB1 Activities in Intact Human and Rat Hepatocytes Cultured on 96-Well Plates.  Anal Biochem. 1993; 213(1):29-33。 Elmore.  Apoptosis: A Review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  Toxicologic Pathology 2007; 35:495-516。 Fitzpatrick等人,The Validity and Practicality of Sun-Reactive Skin Types I Through VI.  Arch Dermatol. 1988; 124(6):869-871。 Gaitanis等人,Skin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MalasseziaYeasts: Facts and Controversies.  Clinics in Dermatology 2013; 31:455-463。 Gambichler等人  Quantification of Ultraviolet Protective Effects of Pityriacitrin in Humans. Archives of Dermatological Research 2007; 299(10):517-520。 Guého等人,The Genus MalasseziaWith Description of Four New Species.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996; 69:337-55。 Karchner等人,Identification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Highly Divergent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s (AHR1 and AHR2) in the Teleost Fundulus heteroclitus.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1999; 274(47):33814-24。 Krämer等人,Malassezin, A Novel Analyst of the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From The Yeast Malassezia furfur, Induces Apoptosis in Primary Human Melanocytes.  ChemBioChem 2005; 6:860-5。 Lee等人,Comparison of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Between Keratinocytes, Melanocytes and Fibroblasts.  Ann Dermatol. 2013; 25(1):35-45。 Machowinski等人,Pityriacitrin–A Potent UV filter Produced by Malassezia furfur and its Effect on Human Skin Microflora. Mycoses 2006; 49(5):388-392。 Manning等人,Maintenance of Skin Xenografts of Widely Divergent Phylogenetic Origin on Congenitally Athymic (Nude) Mice.  J Exp Med 1973; 138:488-94。 Mayser等人,Pityriacitrin–An Ultraviolet-Absorbing Indole Alkaloid from the Yeast Malassezia furfur. Archives of Dermatological Research 2002; 294(3):131-134。 Mayser等人,Pityrialactone-A New fluorochrome from the Tryptophan Metabolism of Malassezia furfur.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2003; 84(3):185-191。 Nazzaro-Porro等人,Identification of Tyrosinase Inhibitors in Cultures of Pityrosporum.  The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1978; 71:205-208。 Noakes.  The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A Review of Its Role in the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of the Integument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Tryptophan Metabolism.  Journal of Tryptophan Research 2015; 8: 17-18。 Otulakowski等人,Use of a Human Skin-Grafted Nude Mouse Model for the Evaluation of Topical Retinoic Acid Treatment. J Invest Dermatol 1994; 102:515-8。 Park, J.I., Lee, H.Y., Lee, J.E., Myung, C.H., Hwang, J.S. Inhibitory effect of 2-methyl-naphtho[1,2,3-de]quinolin-8-one on melanosome transport and skin pigmentation. Sci. Rep. Jul. 6:6:29189. Doi: 10.1038/srep29189 (2016)。 Plenat等人,Host-Donor Interactions in Healing of Human Split-Thickness Skin Grafts Onto Nude Mi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Histochemical Studies.  Transplantation 1992; 53:1002-10。 Reed等人,Long-Term Maintenance of Normal Human Skin on Congenitally Athymic (Nude) Mice.  Proc Soc Exp Biol Med 1973; 143:350-3。 Scott等人,The Permeability of Grafted Human Transplant Skin in Athymic Mice.  J Pharm Pharmacol 1988; 40:128-9。 Song等人,A Ligand For The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Isolated From Lung.  PNAS 2002; 99(23):14694-9。 Taylor等人,The Taylor Hyperpigmentation Scale: a new visual assessment tool for the evaluation of skin color and pigmentation. Cutis. 2005 Oct; 76(4):270-4。 Wang等人,Stress-Induced RNASET2 Overexpression Mediates Melanocyte Apoptosis Via The TRAF2 Pathway In Vitro.  Cell Death and Disease 2014; 5:e1022 Wasmeier等人,Melanosomes At A Glance.  Journal of Cell Science 2008; 121:3995-3999。 Wille等人,Malassezin – A Novel Agonist of the Arylhydrocarbon Receptor From The Yeast Malassezia furfur.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2001; 9:955-60。 Winston-McPherson等人,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2,3’-diindolylmethanes as Agonists of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2014; 24:4023-4025。 Whyte等人,Ethoxyresorufin- O-deethylase (EROD) Activity in Fish As A Biomarker of Chemical Exposure.  Critical Reviews in Toxicology 2000; 30(4):347-570。 Yamaguchi等人,Melanocytes and Their Diseases.  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Med 2014; 4:a017046。 Zonios等人,Skin Melanin, Hemoglobin, and Light Scattering Properties can be Quantitatively Assessed In Vivo Using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J Invest Dermatol. 2001; 117:1452-1457。 Zhang等人,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for Quorum Sensing: Regulating Iron Uptake During Biofilm Formation in Paracoccus Denitrifications.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AEM. 00865-18 (2018)。
本申請案中所引用之所有文件皆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其併入程度如同完全列舉於本文中一般。
儘管本文已闡述本發明之闡釋性實施例,但應理解,本發明並不限於彼等闡述,且熟習此項技術者可作出各種其他改變或修改,此並不背離本發明之範圍或精神。
本專利或申請案檔案含有至少一個有色圖式。在要求並支付必要費用之後專利事務局可提供本專利或專利申請公開案帶彩圖之複本。
圖1A係皮膚之組分層之示意圖。插圖展示表皮及真皮之細胞組成。圖1B係展示色素沉著不足致病原之潛在作用機制之示意圖。
圖2係一組用於馬拉斯嗪及馬拉斯嗪衍生物之合成反應圖:圖2A:馬拉斯嗪及吲哚并[3,2-b]咔唑;圖2B:化合物I及IV;圖2C:化合物II。
圖3A係展示某些本發明化合物在MeWo及WM115細胞中之膜聯蛋白V誘發之EC 50值的匯總圖表。圖3B-3M係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所列示化合物之後經膜聯蛋白V標記之MeWo (圖3B-3G)或WM115 (圖3H-3M)細胞之百分比的線形圖。
圖4A-4D係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所列示化合物6、24、48及72小時之後MeWo及WM115細胞中之相對膜聯蛋白V含量(%)的圖表。圖4E-4J係展示來自圖4A-4D之結果之直方圖。圖4K及4L係展示在暴露於展示濃度之所列示化合物6小時之後經膜聯蛋白V標記之MeWo (圖4K)及WM115 (圖4L)細胞之百分比的直方圖。
圖5A-5K係展示在使用各種濃度之CV-8684、CV-8685、CV-8688、DMSO及星形孢菌素(staurosporine)處理6小時之後之MeWo細胞形態的顯微照片。
圖6A-6K係展示在使用各種濃度之CV-8684、CV-8685、CV-8688、DMSO及星形孢菌素處理24小時之後之MeWo細胞形態的顯微照片。
圖7A-7K係展示在使用各種濃度之CV-8684、CV-8685、CV-8688、DMSO及星形孢菌素處理48小時之後之MeWo細胞形態的顯微照片。
圖8A-8K係展示在使用各種濃度之CV-8684、CV-8685、CV-8688、DMSO及星形孢菌素處理72小時之後之MeWo細胞形態的顯微照片。
圖9A-9K係展示在使用各種濃度之CV-8684、CV-8685、CV-8688、DMSO及星形孢菌素處理6小時之後之WM115細胞形態的顯微照片。
圖10A-10K係展示在使用各種濃度之CV-8684、CV-8685、CV-8688、DMSO及星形孢菌素處理24小時之後之WM115細胞形態的顯微照片。
圖11A-11K係展示在使用各種濃度之CV-8684、CV-8685、CV-8688、DMSO及星形孢菌素處理48小時之後之WM115細胞形態的顯微照片。
圖12A-12K係展示在使用各種濃度之CV-8684、CV-8685、CV-8688、DMSO及星形孢菌素處理72小時之後之WM115細胞形態的顯微照片。
圖13A-13D係展示在使用各種濃度之CV-8684 (圖13A)、CV-8685 (圖13B)、CV-8688 (圖13C)或星形孢菌素(圖13D)處理6、24、48及72小時之後剩餘活MeWo及WM115細胞之百分比的圖表。使用CellTiter-Glo®分析細胞活力。圖13E-13J係展示來自圖13A-13D之結果之直方圖。圖13K係比較在暴露於所列示濃度之馬拉斯嗪、吲哚并咔唑、化合物II及星形孢菌素24、48及72小時之後活MeWo及WM115細胞之百分比的匯總圖表。
圖14A-14D係展示在使用各種濃度之CV-8684 (圖14A)、CV-8685 (圖14B)、CV-8688 (圖14C)或星形孢菌素(圖14D)處理6、24、48及72小時之後乳酸鹽去氫酶(「LDH」)自MeWo及WM115細胞之釋放程度的圖表。圖14E-14J係展示來自圖14A-14D之結果之直方圖。圖14K及14L係展示在使MeWo (圖14K)及WM115 (圖14L)細胞暴露於所列示濃度之馬拉斯嗪、咔唑、化合物II及星形孢菌素24小時之後之乳酸鹽去氫酶含量的直方圖。
圖15A-15E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奧美拉唑(奧美拉唑) (圖15A)、CV-8684 (圖15B)、CV-8685 (圖15C)、CV-8686 (圖15D)及CV-8688 (圖15E)後經AhR-反應性螢光素酶報告基因質體穩定轉染之HepG2細胞中之芳基烴受體(「AhR」)活化的原始數據及線形圖。圖15F展示所測試每一化合物之EC 50值。
圖16A-16K係在暴露於無處理(圖16A)、無菌去離子水(圖16B)、1%曲酸(圖16C)、0.2% DMSO (圖16D)、0.05% DMSO (圖16E)、200 µM CV-8684 (圖16F)、50 µM CV-8684 (圖16G)、200 µM CV-8686 (圖16H)、50 µM CV-8686 (圖16I)、200 µM CV-8688 (圖16J)及50 µM CV-8688 (圖16K)之後第0天或第7天MelanoDerm™基質之照片。
圖17A-17K係在暴露於無處理(圖17A)、無菌去離子水(圖17B)、1%曲酸(圖17C)、0.2% DMSO (圖17D)、0.05% DMSO (圖17E)、200 µM CV-8684 (圖17F)、50 µM CV-8684 (圖17G)、200 µM CV-8686 (圖17H)、50 µM CV-8686 (圖17I)、200 µM CV-8688 (圖17J)及50 µM CV-8688 (圖17K)之後第0天或第7天MelanoDerm™基質之15×放大率顯微照片。
圖18A-18F係暴露於無處理(圖18A)、DMSO (圖18B)、苯硫脲(「PTU」) (圖18C)以及2.5 µM (圖18D)、5 µM (圖18E)及10 µM (圖18F)之化合物II之斑馬魚之照片。紅色箭頭指示正常黑色素細胞。
圖19A-19F係暴露於無處理(圖19A)、DMSO (圖19B)、苯硫脲(「PTU」) (圖19C)及0.3 µM (圖19D)、1 µM (圖19E)及3 µM (圖19F)之化合物II之斑馬魚之照片。紅色箭頭指示正常黑色素細胞。黃色箭頭指示異常小之黑色素細胞。
圖20係展示在暴露於所列示條件之後具有降低之皮膚色素沉著之斑馬魚之數量及百分比的匯總圖表。最後6列展示各種濃度之化合物II之效應。 圖21A-21E係無處理(圖21A)、使用DMSO (圖21B)、PTU (圖21C)、0.5 µM (圖21D)及1.5 µM (圖21E)處理之斑馬魚之照片。底部圖片包含色彩方案反轉之區域。
圖22A及22B係展示來自圖21A-21E中所例示斑馬魚胚胎之照片之色素沉著密度(如藉由著色像素/mm 3所量測) (圖22A)及總像素(圖22B)之直方圖。
圖23A-23C係於DMSO (圖23A)、RPMI培養基(圖23B)及DMEM (圖23C)中之CV-8684之質譜。圖23D-23F係於DMSO (圖23D)、RPMI培養基(圖23E)及DMEM (圖23F)中之CV-8686之質譜。圖23G-23I係於DMSO (圖23G)、RPMI培養基(圖23H)及DMEM (圖23I)中之CV-8688之質譜。圖23J係展示在2小時培育之後所列示溶劑中剩餘之測試化合物之百分比之匯總圖表。
圖24A-24S展示本發明之馬拉斯嗪衍生物之合成反應圖:圖24A:化合物C (CV-8802);圖24B:化合物K (CV-8803);圖24C:化合物A (CV-8804);圖24D:化合物E (AB12508);圖24E:化合物A5 (CV-8819);圖24F:化合物H (AB12509);圖24G:化合物B (CV-8877);圖24H:化合物B10;圖24I:化合物AB11644;圖24J:O52 (AB12976);圖24K:馬拉色菌吲哚A (AB17011);圖24L:皮拉西因(AB17014);圖24M:AB17151;圖24N:化合物VI (AB17225);圖24O:馬拉色菌乳酸(AB17227);圖24P:AB12507;圖24Q:化合物V (AB17219);圖24R:化合物VIII (AB17220),及圖24S:化合物VII (AB17221)。
圖25A-25D展示含有在暴露於所展示處理之後6小時(圖25A)、24小時(圖25B)、48小時(圖25C)及72小時(圖25D)膜聯蛋白V陽性細胞之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26A-26D展示含有在暴露於所展示處理之後6小時(圖26A)、24小時(圖26B)、48小時(圖26C)及72小時(圖26D)半胱天冬酶(Caspase) 3/7之誘發倍數之數據表。
圖27A-27B展示MeWo (圖27A)及WM115 (圖27B)細胞在暴露於AB12508 (化合物E)之後之剩餘細胞活力百分比。
圖28A-28B展示MeWo (圖28A)及WM115 (圖28B)細胞在暴露於未知組合物之後之剩餘細胞活力百分比。
圖29A-29B展示MeWo (圖29A)及WM115 (圖29B)細胞在暴露於CV-8803 (化合物K)之後之剩餘細胞活力百分比。
圖30A-30B展示MeWo (圖30A)及WM115 (圖30B)細胞在暴露於CV-8804 (化合物A)之後之剩餘細胞活力百分比。
圖31A-31B展示MeWo (圖31A)及WM115 (圖31B)細胞在暴露於CV-8684 (馬拉斯嗪)之後之剩餘細胞活力百分比。
圖32A-32B展示MeWo (圖32A)及WM115 (圖32B)細胞在暴露於CV-8685 (吲哚并[3,2-b]咔唑)之後之剩餘細胞活力百分比。
圖33A-33B展示MeWo (圖33A)及WM115 (圖33B)細胞在暴露於CV-8686 (化合物I)之後之剩餘細胞活力百分比。
圖34A-34B展示MeWo (圖34A)及WM115 (圖34B)細胞在暴露於CV-8688 (化合物II)之後之剩餘細胞活力百分比。
圖35A-35B展示MeWo (圖35A)及WM115 (圖35B)細胞在暴露於星形孢菌素之後之剩餘細胞活力百分比。
圖36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奧美拉唑AhR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活性讀數。圖36B展示來自圖36A之數據之線形圖,而插圖展示所量測EC50。
圖37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CV-8684 (馬拉斯嗪)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圖37B展示來自圖37A之數據之線形圖,而插圖展示所量測EC50。
圖38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CV-8685 (吲哚并[3,2-b]咔唑)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圖38B展示來自圖38A之數據之線形圖,而插圖展示所量測EC50。
圖39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CV-8686 (化合物I)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圖39B展示來自圖39A之數據之線形圖,而插圖展示所量測EC50。
圖40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未知組合物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圖40B展示來自圖40A之數據之線形圖,而插圖展示所量測EC50。
圖41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CV-8803 (化合物K)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圖41B展示來自圖41A之數據之線形圖,而插圖展示所量測EC50。
圖42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CV-8804 (化合物A)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圖42B展示來自圖42A之數據之線形圖,而插圖展示所量測EC50。
圖43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AB12508 (化合物E)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圖43B展示來自圖43A之數據之線形圖,而插圖展示所量測EC50。
圖44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CV-8688 (化合物II)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圖44B展示來自圖44A之數據之線形圖,而插圖展示所量測EC50。
圖45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奧美拉唑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圖45B展示來自圖45A之數據之線形圖。
圖46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未知組合物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圖46B展示來自圖46A之數據之線形圖。
圖47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2,3,7,8-四氯二苯并二氧雜環己烯(TCDD)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圖47B展示來自圖47A之數據之線形圖。
圖48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CV-8819 (化合物A5)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圖48B展示來自圖48A之數據之線形圖。
圖49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CV-8684 (馬拉斯嗪)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圖49B展示來自圖49A之數據之線形圖。
圖50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AB12508 (化合物E)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圖50B展示來自圖50A之數據之線形圖。
圖51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CV-8686 (化合物I)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圖51B展示來自圖51A之數據之線形圖。
圖52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AB12509 (化合物H)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圖52B展示來自圖52A之數據之線形圖。
圖53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CV-8688 (化合物II)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圖53B展示來自圖53A之數據之線形圖。
圖54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CV-8877 (化合物B)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圖54B展示來自圖54A之數據之線形圖。
圖55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CV-8685 (吲哚并[3,2-b]咔唑)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圖55B展示來自圖55A之數據之線形圖。
圖56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化合物B10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圖56B展示來自圖56A之數據之線形圖。
圖57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CV-8687 (化合物IV)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圖57B展示來自圖57A之數據之線形圖。
圖58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奧美拉唑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圖58B展示來自圖58A之數據之線形圖。
圖59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TCDD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圖59B展示來自圖59A之數據之線形圖。
圖60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馬拉斯嗪前體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圖60B展示來自圖60A之數據之線形圖。
圖61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AB11644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圖61B展示來自圖61A之數據之線形圖。
圖62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3-甲基膽蒽(3-MC)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圖62B展示來自圖62A之數據之線形圖。
圖63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AB12976 (O52)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圖63B展示來自圖63A之數據之線形圖。
圖64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AB17011 (馬拉色菌吲哚A)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圖64B展示來自圖64A之數據之線形圖。
圖65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AB17014 (皮拉西因)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圖65B展示來自圖65A之數據之線形圖。
圖66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AB17151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圖66B展示來自圖66A之數據之線形圖。
圖67A展示在暴露於各種濃度之AB17225後來自HepG2-AhR-螢光素酶分析之AhR活性讀數。圖67B展示來自圖67A之數據之線形圖。
圖68係展示自經不同濃度之所展示化合物處理之MelanoDerm™受質所確定之MTT存活率數據的表格。
圖69係展示自經不同濃度之所展示化合物處理之MelanoDerm™受質所確定之黑色素濃度數據的表格。
圖70展示暴露於CV-8686 (化合物I)及AB11644之MelanoDerm™試樣在指定日期所獲取之代表性宏觀照片影像,其中試樣暴露於所展示處理。
圖71展示暴露於CV-8686 (化合物I)及AB11644之MelanoDerm™試樣在指定日期所獲取之代表性微觀(15×)照片影像,其中試樣暴露於所展示處理。
圖72展示暴露於CV-8686 (化合物I)及曲酸之MelanoDerm™試樣在指定日期所獲取之代表性微觀(15×)照片影像,其中試樣暴露於所展示處理。
圖73展示暴露於CV-8686 (化合物I)及曲酸之MelanoDerm™試樣在指定日期所獲取之代表性宏觀照片影像,其中試樣暴露於所展示處理。
圖74展示暴露於CV-8686 (化合物I)及曲酸之MelanoDerm™試樣在指定日期所獲取之代表性宏觀照片影像,其中試樣暴露於所展示處理。
圖75係展示自經不同濃度之所展示化合物處理之MelanoDerm™受質所確定之平均組織存活率及黑色素濃度數據的表格。在委託者名稱空白之情形下,試樣係未知組合物。
圖76展示暴露於所展示處理之MelanoDerm™試樣在指定日期所獲取之代表性宏觀照片影像。
圖77展示暴露於所展示處理之MelanoDerm™試樣在處理之後第7天所獲取之代表性宏觀照片影像。在化合物名稱空白之情形下,試樣係未知組合物。
圖78展示暴露於所展示處理之MelanoDerm™試樣在指定日期所獲取之代表性微觀(15×)照片影像。
圖79展示暴露於所展示處理之MelanoDerm™試樣在指定日期所獲取之代表性微觀(15×)照片影像。在化合物名稱空白之情形下,試樣係未知組合物。
圖80-87展示暴露於所展示處理之MelanoDerm™試樣在第7天所獲取之代表性宏觀照片影像。在圖85中,在化合物名稱空白之情形下,試樣係未知組合物。
圖88係展示自經不同濃度之所展示化合物處理之MelanoDerm™受質所確定之平均組織存活率及黑色素濃度數據的表格。
圖89A-89X展示B16黑色素細胞在所展示處理後之存活率百分比及黑色素變化百分比之直方圖。在圖89M-89N中,在化合物名稱空白之情形下,試樣係未知組合物。
圖90A、90C及90E展示含有在暴露於星形孢菌素之後6、24、48及72小時膜聯蛋白V陽性B16F1細胞(圖90A)、MeWo細胞(圖90C)及WM115細胞(圖90E)之百分比之數據表。圖90B、90D及90F展示含有在暴露於星形孢菌素之後6、24、48及72小時碘化丙啶(PI)陽性B16F1細胞(圖90B)、MeWo細胞(圖90D)及WM115細胞(圖90F)之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91A、91C及91E展示含有在暴露於化合物H (AB12509)之後6、24、48及72小時膜聯蛋白V陽性B16F1細胞(圖91A)、MeWo細胞(圖91C)及WM115細胞(圖91E)之百分比之數據表。圖91B、91D及91F展示含有在暴露於化合物H (AB12509)之後6、24、48及72小時碘化丙啶(PI)陽性B16F1細胞(圖91B)、MeWo細胞(圖91D)及WM115細胞(圖91F)之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92A、92C及92E展示含有在暴露於馬拉斯嗪(CV-8684)之後6、24、48及72小時膜聯蛋白V陽性B16F1細胞(圖92A)、MeWo細胞(圖92C)及WM115細胞(圖92E)之百分比之數據表。圖92B、92D及92F展示含有在暴露於馬拉斯嗪(CV-8684)之後6、24、48及72小時碘化丙啶(PI)陽性B16F1細胞(圖92B)、MeWo細胞(圖92D)及WM115細胞(圖92F)之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93A、93C及93E展示含在暴露於化合物B (CV-8877)之後6、24、48及72小時有膜聯蛋白V陽性B16F1細胞(圖93A)、MeWo細胞(圖93C)及WM115細胞(圖93E)之百分比之數據表。圖93B、93D及93F展示含有在暴露於化合物B (CV-8877)之後6、24、48及72小時碘化丙啶(PI)陽性B16F1細胞(圖93B)、MeWo細胞(圖93D)及WM115細胞(圖93F)之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94A、94C及94E展示在暴露於化合物I (CV-8686)之後6、24、48及72小時含有膜聯蛋白V陽性B16F1細胞(圖94A)、MeWo細胞(圖94C)及WM115細胞(圖94E)之百分比之數據表。圖94B、94D及94F展示含有在暴露於化合物I (CV-8686)之後6、24、48及72小時碘化丙啶(PI)陽性B16F1細胞(圖94B)、MeWo細胞(圖94D)及WM115細胞(圖94F)之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95A、95C及95E展示含有在暴露於化合物B10之後6、24、48及72小時膜聯蛋白V陽性B16F1細胞(圖95A)、MeWo細胞(圖95C)及WM115細胞(圖95E)之百分比之數據表。圖95B、95D及95F展示含有在暴露於化合物B10之後6、24、48及72小時碘化丙啶(PI)陽性B16F1細胞(圖95B)、MeWo細胞(圖95D)及WM115細胞(圖95F)之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96A、96C及96E展示含有在暴露於化合物II (CV-8688)之後6、24、48及72小時膜聯蛋白V陽性B16F1細胞(圖96A)、MeWo細胞(圖96C)及WM115細胞(圖96E)之百分比之數據表。圖96B、96D及96F展示含有在暴露於化合物II (CV-8688)之後6、24、48及72小時碘化丙啶(PI)陽性B16F1細胞(圖96B)、MeWo細胞(圖96D)及WM115細胞(圖96F)之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97A、97C及97E展示含有在暴露於馬拉斯嗪前體之後6、24、48及72小時膜聯蛋白V陽性B16F1細胞(圖97A)、MeWo細胞(圖97C)及WM115細胞(圖97E)之百分比之數據表。圖97B、97D及97F展示含有在暴露於馬拉斯嗪前體之後6、24、48及72小時碘化丙啶(PI)陽性B16F1細胞(圖97B)、MeWo細胞(圖97D)及WM115細胞(圖97F)之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98A、98C及98E展示含有在暴露於吲哚并[3,2-b]咔唑(CV-8685)之後6、24、48及72小時膜聯蛋白V陽性B16F1細胞(圖98A)、MeWo細胞(圖98C)及WM115細胞(圖98E)之百分比之數據表。圖98B、98D及98F展示含有在暴露於吲哚并[3,2-b]咔唑(CV-8685)之後6、24、48及72小時碘化丙啶(PI)陽性B16F1細胞(圖98B)、MeWo細胞(圖98D)及WM115細胞(圖98F)之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99A、99C及99E展示含有在暴露於AB17151之後6、24、48及72小時膜聯蛋白V陽性B16F1細胞(圖99A)、MeWo細胞(圖99C)及WM115細胞(圖99E)之百分比之數據表。圖99B、99D及99F展示含有在暴露於AB17151之後6、24、48及72小時碘化丙啶(PI)陽性B16F1細胞(圖99B)、MeWo細胞(圖99D)及WM115細胞(圖99F)之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100A、100C及100E展示含有在暴露於化合物IV (CV-8687)之後6、24、48及72小時膜聯蛋白V陽性B16F1細胞(圖100A)、MeWo細胞(圖100C)及WM115細胞(圖100E)之百分比之數據表。圖100B、100D及100F展示含有在暴露於化合物IV (CV-8687)之後6、24、48及72小時碘化丙啶(PI)陽性B16F1細胞(圖100B)、MeWo細胞(圖100D)及WM115細胞(圖100F)之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101A、101C及101E展示含有在暴露於AB17011之後6、24、48及72小時膜聯蛋白V陽性B16F1細胞(圖101A)、MeWo細胞(圖101C)及WM115細胞(圖101E)之百分比之數據表。圖101B、101D及101F展示含有在暴露於AB17011之後6、24、48及72小時碘化丙啶(PI)陽性B16F1細胞(圖101B)、MeWo細胞(圖101D)及WM115細胞(圖101F)之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102A、102C及102E展示含有在暴露於AB11644之後6、24、48及72小時膜聯蛋白V陽性B16F1細胞(圖102A)、MeWo細胞(圖102C)及WM115細胞(圖102E)之百分比之數據表。圖102B、102D及102F展示含有在暴露於AB11644之後6、24、48及72小時碘化丙啶(PI)陽性B16F1細胞(圖102B)、MeWo細胞(圖102D)及WM115細胞(圖102F)之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103A、103C及103E展示含有在暴露於AB17014之後6、24、48及72小時膜聯蛋白V陽性B16F1細胞(圖103A)、MeWo細胞(圖103C)及WM115細胞(圖103E)之百分比之數據表。圖103B、103D及103F展示含有在暴露於AB17014之後6、24、48及72小時碘化丙啶(PI)陽性B16F1細胞(圖103B)、MeWo細胞(圖103D)及WM115細胞(圖103F)之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104A、104C及104E展示含有在暴露於未知組合物之後6、24、48及72小時膜聯蛋白V陽性B16F1細胞(圖104A)、MeWo細胞(圖104C)及WM115細胞(圖104E)之百分比之數據表。圖104B、104D及104F展示含有在暴露於未知組合物之後6、24、48及72小時碘化丙啶(PI)陽性B16F1細胞(圖104B)、MeWo細胞(圖104D)及WM115細胞(圖104F)之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105A、105C及105E展示含有在暴露於AB17225之後6、24、48及72小時膜聯蛋白V陽性B16F1細胞(圖105A)、MeWo細胞(圖105C)及WM115細胞(圖105E)之百分比之數據表。圖105B、105D及105F展示含有在暴露於AB17225之後6、24、48及72小時碘化丙啶(PI)陽性B16F1細胞(圖105B)、MeWo細胞(圖105D)及WM115細胞(圖105F)之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106A、106C及106E展示含有在暴露於化合物A5 (CV-8819)之後6、24、48及72小時膜聯蛋白V陽性B16F1細胞(圖106A)、MeWo細胞(圖106C)及WM115細胞(圖106E)之百分比之數據表。圖106B、106D及106F展示含有在暴露於化合物A5 (CV-8819)之後6、24、48及72小時碘化丙啶(PI)陽性B16F1細胞(圖106B)、MeWo細胞(圖106D)及WM115細胞(圖106F)之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107A、107C及107E展示含有在暴露於AB12976之後6、24、48及72小時膜聯蛋白V陽性B16F1細胞(圖107A)、MeWo細胞(圖107C)及WM115細胞(圖107E)之百分比之數據表。圖107B、107D及107F展示含有在暴露於AB12976之後6、24、48及72小時碘化丙啶(PI)陽性B16F1細胞(圖107B)、MeWo細胞(圖107D)及WM115細胞(圖107F)之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108A、108C及108E展示含有在暴露於化合物E (AB12508)之後6、24、48及72小時膜聯蛋白V陽性B16F1細胞(圖108A)、MeWo細胞(圖108C)及WM115細胞(圖108E)之百分比之數據表。圖108B、108D及108F展示含有在暴露於化合物E (AB12508)之後6、24、48及72小時碘化丙啶(PI)陽性B16F1細胞(圖108B)、MeWo細胞(圖108D)及WM115細胞(圖108F)之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109A、109B及109C展示含有B16F1細胞、MeWo細胞及WM115細胞分別在暴露於星形孢菌素之後6、24、48及72小時與媒劑對照相比之半胱天冬酶3/7誘發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110A、110B及110C展示含有B16F1細胞、MeWo細胞及WM115細胞分別在暴露於馬拉斯嗪(CV-8684)之後6、24、48及72小時與媒劑對照相比之半胱天冬酶3/7誘發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111A、111B及111C展示含有B16F1細胞、MeWo細胞及WM115細胞分別在暴露於化合物I (CV-8686)之後6、24、48及72小時與媒劑對照相比之半胱天冬酶3/7誘發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112A、112B及112C展示含有B16F1細胞、MeWo細胞及WM115細胞分別在暴露於化合物II (CV-8688)之後6、24、48及72小時與媒劑對照相比之半胱天冬酶3/7誘發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113A、113B及113C展示含有B16F1細胞、MeWo細胞及WM115細胞分別在暴露於吲哚并[3,2-b]咔唑(CV-8685)之後6、24、48及72小時與媒劑對照相比之半胱天冬酶3/7誘發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114A、114B及114C展示含有B16F1細胞、MeWo細胞及WM115細胞分別在暴露於化合物IV (CV-8687)之後6、24、48及72小時與媒劑對照相比之半胱天冬酶3/7誘發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115A、115B及115C展示含有B16F1細胞、MeWo細胞及WM115細胞分別在暴露於AB11644之後6、24、48及72小時與媒劑對照相比之半胱天冬酶3/7誘發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116A、116B及116C展示含有B16F1細胞、MeWo細胞及WM115細胞分別在暴露於未知組合物之後6、24、48及72小時與媒劑對照相比之半胱天冬酶3/7誘發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117A、117B及117C展示含有B16F1細胞、MeWo細胞及WM115細胞分別在暴露於化合物A5 (CV-8819)之後6、24、48及72小時與媒劑對照相比之半胱天冬酶3/7誘發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118A、118B及118C展示含有B16F1細胞、MeWo細胞及WM115細胞分別在暴露於化合物E (AB12508)之後6、24、48及72小時與媒劑對照相比之半胱天冬酶3/7誘發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119A、119B及119C展示含有B16F1細胞、MeWo細胞及WM115細胞分別在暴露於化合物H (AB12509)之後6、24、48及72小時與媒劑對照相比之半胱天冬酶3/7誘發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120A、120B及120C展示含有B16F1細胞、MeWo細胞及WM115細胞分別在暴露於化合物B (CV-8877)之後6、24、48及72小時與媒劑對照相比之半胱天冬酶3/7誘發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121A、121B及121C展示含有B16F1細胞、MeWo細胞及WM115細胞分別在暴露於化合物B10之後6、24、48及72小時與媒劑對照相比之半胱天冬酶3/7誘發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122A、122B及122C展示含有B16F1細胞、MeWo細胞及WM115細胞分別在暴露於馬拉斯嗪前體之後6、24、48及72小時與媒劑對照相比之半胱天冬酶3/7誘發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123A、123B及123C展示含有B16F1細胞、MeWo細胞及WM115細胞分別在暴露於AB17151之後6、24、48及72小時與媒劑對照相比之半胱天冬酶3/7誘發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124A、124B及124C展示含有B16F1細胞、MeWo細胞及WM115細胞分別在暴露於AB17011之後6、24、48及72小時與媒劑對照相比之半胱天冬酶3/7誘發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125A、125B及125C展示含有B16F1細胞、MeWo細胞及WM115細胞分別在暴露於AB17014之後6、24、48及72小時與媒劑對照相比之半胱天冬酶3/7誘發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126A、126B及126C展示含有B16F1細胞、MeWo細胞及WM115細胞分別在暴露於AB17225之後6、24、48及72小時與媒劑對照相比之半胱天冬酶3/7誘發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127A、127B及127C展示含有B16F1細胞、MeWo細胞及WM115細胞分別在暴露於AB12976之後6、24、48及72小時與媒劑對照相比之半胱天冬酶3/7誘發百分比之數據表。
圖128-129係展示使用經不同濃度之所展示測試物品處理之MelanoDerm™受質自單獨實驗確定之平均組織存活率及黑色素濃度數據之表格。
圖130展示由馬拉色菌產生之化合物。
圖131-132係展示使用經不同濃度之所展示測試物品/測試組合物處理之MelanoDerm™受質自單獨實驗確定之平均組織存活率及黑色素濃度數據之表格。
圖133A-133B展示AB17590 (圖133A)及AB17653、AB17654、AB17655、AB17656、AB17657及AB17658 (圖133B)之合成反應圖。
圖134係展示IV型皮膚患者之皮膚治療模板之示意圖。值指示給定區域之UV劑量(以mJ/cm 2表示)。
圖135係展示I-VI型皮膚之迪萊特量表(Dualight scale)之表格。
圖136係展示在第7天輻照之後在第8天黑色素及紅斑之Mexameter MX 16量測之表格。
圖137係展示在第14天輻照之後在第15天黑色素及紅斑之Mexameter MX 16量測之表格。
圖138係展示與各種程度之紅斑有關之紅斑等級數值之表格。
圖139係展示根據圖7中所展示之皮膚治療模板在使用各種程度之UV輻照之後24小時個體皮膚的照片。最小紅斑劑量(「MED」)為在輻照之後24小時之120 mJ UVB。
圖140係展示在第7天個體皮膚上之測試部位之照片。
圖141係展示在第8天於使用120 mJ UVB輻照後24小時個體皮膚上之測試部位之照片。
圖142係展示在第14天於再一週馬拉斯嗪療法之後個體皮膚上之測試部位之照片。向治療區域投用120 mJ UVB。
圖143係展示在第15天於使用120 mJ UVB輻照後24小時個體皮膚上之測試部位之照片。在第7及9天於媒劑部位處觀察到紅斑。亦在第14、10及8天於1%馬拉斯嗪治療部位觀察到最小至輕度之紅斑,且在第1及3天具有少量紅斑。

Claims (18)

  1. 一種組合物之非治療用途,其係用於使個體之皮膚亮白(brightening),其包括使該個體接觸該組合物,其中該組合物包含一或多種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之化合物:
    Figure 110133223-A0305-02-0340-1
    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或化妝品上可接受之鹽。
  2. 如請求項1之用途,其中該組合物包含具有以下結構之化合物:
    Figure 110133223-A0305-02-0340-2
    或其醫藥或化妝品上可接受之鹽。
  3. 如請求項1之用途,其中該組合物包含具有以下結構之化合物:
    Figure 110133223-A0305-02-0341-3
    或其醫藥或化妝品上可接受之鹽。
  4. 如請求項1之用途,其中該組合物包含具有以下結構之化合物:
    Figure 110133223-A0305-02-0341-4
    或其醫藥或化妝品上可接受之鹽。
  5. 如請求項1之用途,其中該組合物包含具有以下結構之化合物:
    Figure 110133223-A0305-02-0341-5
    或其醫藥或化妝品上可接受之鹽。
  6. 如請求項1之用途,其中該組合物包含具有以下結構之化合物:
    Figure 110133223-A0305-02-0342-6
    或其醫藥或化妝品上可接受之鹽。
  7. 一種化合物或其醫藥或化妝品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該化合物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Figure 110133223-A0305-02-0342-7
  8. 如請求項7之化合物或其醫藥或化妝品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該化合物為
    Figure 110133223-A0305-02-0343-8
  9. 如請求項7之化合物或其醫藥或化妝品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該化合物為
    Figure 110133223-A0305-02-0343-9
  10. 如請求項7之化合物或其醫藥或化妝品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該化合物為
    Figure 110133223-A0305-02-0343-12
  11. 如請求項7之化合物或其醫藥或化妝品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該化合物為
    Figure 110133223-A0305-02-0343-11
  12. 如請求項7之化合物或其醫藥或化妝品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該化合物為
    Figure 110133223-A0305-02-0344-13
  13. 一種組合物,其包含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之化合物:
    Figure 110133223-A0305-02-0344-14
    或其醫藥或化妝品上可接受之鹽。
  14. 如請求項13之組合物,其中該組合物包含化合物
    Figure 110133223-A0305-02-0345-15
    或其醫藥或化妝品上可接受之鹽。
  15. 如請求項13之組合物,其中該組合物包含化合物
    Figure 110133223-A0305-02-0345-16
    或其醫藥或化妝品上可接受之鹽。
  16. 如請求項13之組合物,其中該組合物包含化合物
    Figure 110133223-A0305-02-0345-17
    或其醫藥或化妝品上可接受之鹽。
  17. 如請求項13之組合物,其中該組合物包含化合物
    Figure 110133223-A0305-02-0345-18
    或其醫藥或化妝品上可接受之鹽。
  18. 如請求項13之組合物,其中該組合物包含化合物
    Figure 110133223-A0305-02-0346-19
    或其醫藥或化妝品上可接受之鹽。
TW110133223A 2018-04-12 2019-04-12 含馬拉色菌(malassezia)衍生化合物及/或其化學相似物的防光組合物 TWI8439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56769P 2018-04-12 2018-04-12
US62/656,769 2018-04-12
US201862668007P 2018-05-07 2018-05-07
US62/668,007 2018-05-07
US201862685800P 2018-06-15 2018-06-15
US62/685,800 2018-06-15
US201862686912P 2018-06-19 2018-06-19
US62/686,912 2018-06-19
US201862722412P 2018-08-24 2018-08-24
US62/722,412 2018-08-24
US201862742657P 2018-10-08 2018-10-08
US62/742,657 2018-10-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2307A TW202222307A (zh) 2022-06-16
TWI843963B true TWI843963B (zh) 2024-06-0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63339A1 (en) 2005-05-27 2009-10-22 Kabushiki Kaisha Hayashibara Seibutsu Kagaku Kenky Agent for ex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skin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63339A1 (en) 2005-05-27 2009-10-22 Kabushiki Kaisha Hayashibara Seibutsu Kagaku Kenky Agent for ex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skin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期刊 Gaitanis et al., "Skin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Malassezia yeasts: Facts and controversies", Clinics in Dermatology, 2013, 31, pp 455-46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61771B2 (ja) 皮膚美白剤としてのマラセジン(malassezin)及びその類似体
US20220106297A1 (en) Photoprotective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malassezia-derived compounds and/or chemical analogs thereof
CN113795494A (zh) 含有马拉色氏霉菌属衍生的化合物和/或其化学类似物的光防护性组合物
TW201946620A (zh) 含馬拉色菌(malassezia)衍生化合物及/或其化學相似物的防光組合物
EP3978499A1 (en) Photoprotective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malassezia-derived compounds and/or chemical analogs thereof
TWI843963B (zh) 含馬拉色菌(malassezia)衍生化合物及/或其化學相似物的防光組合物
KR20210072062A (ko) 말라세지아-유래 화합물 및/또는 이의 화학적 유사체를 함유하는 광보호 조성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