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8363B - 用於形成棉塞之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於形成棉塞之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8363B
TWI838363B TW108111318A TW108111318A TWI838363B TW I838363 B TWI838363 B TW I838363B TW 108111318 A TW108111318 A TW 108111318A TW 108111318 A TW108111318 A TW 108111318A TW I838363 B TWI838363 B TW I83836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ing
cylinder
receiving
processing cylinder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1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1752A (zh
Inventor
山謬 修勒
馬可 奧爾
Original Assignee
瑞士商魯吉利工程股份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H00426/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H714846A9/d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士商魯吉利工程股份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士商魯吉利工程股份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1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17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83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8363B/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形成棉塞之裝置,其包括複數個處理圓筒2、4、5.1、5.2,用於自帶狀材料形成一棉塞。其亦包括用於將一預製件從一第一處理圓筒2、4、5.1、5.2連續傳送至一第二處理圓筒4、5.1、5.2之至少一個傳送站7。本發明亦係關於一種用於自帶狀材料形成一棉塞之方法,其中從一第一處理圓筒至一第二處理圓筒之傳送係藉由一連續旋轉傳送輪來進行。

Description

用於形成棉塞之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由帶狀材料形成棉塞之裝置,且係關於一種用於由帶狀材料形成一棉塞之方法,該兩者皆根據特性化技術方案之前言。
用於特定言之月經期間之女性衛生之棉塞主要由一吸收材料(通常一黏膠棉條)構成,其首先纏繞為特性長形形狀且接著被壓縮及形成。在循環生產線上遞增地實行將帶狀起始材料處理為成品棉塞之此等操作。在一第一步驟中,首先纏繞材料條,其中一收回線絲(retrieval thread)放置於條周圍且在纏繞之前打結。隨後,在壓力下壓縮線圈。由於擠壓工具之一適當設計,可產生成品棉塞上之特定結構,例如常見縱向槽。在大多數生產方法中,為獲得一特別平滑且圓形棉塞頭部,額外實行一頭部形成步驟,此額外形成及/或平滑化棉塞頭部。此等處理步驟之各者在一專用工作站進行且需要從一個工作站至下一工作站之循環傳送。
由於此傳送循環,對一棉塞生產線施加關於可達成之最大可能速度之限制。操作單元之等加速及減速亦導致嚴重磨損及高能量損耗。
在棉塞生產中亦需要特別關注所處理材料之敏感度,此係因為棉或棉/非織物帶必須適當小心地運輸以避免最終產品中之任何品質損失。另一加重因素係材料之高度吸濕性質,其中空氣濕度必須保持在一窄範圍內,因為僅一最佳材料水分含量才能確保程序可靠地進行。
因此,需要用於形成棉塞之裝置及方法,其等可達成一高處理速度而不接受所產生產品之品質中之缺點。
此處,在棉塞之生產中,以每分鐘處理工件之數目來量測速度。在當前技術中,此等件數至多在每分鐘100與140個項目之間,但實際上通常低於該值。
因此,本發明之一目標係提供一種用於產生棉塞之裝置,其克服上述問題之至少一者。特定言之,期望產生一種用於產生棉塞之裝置,其每分鐘可達成超過140個項目之件數。相應地,亦期望提供一種方法,其克服已知技術之缺點之至少一者,且特定言之每分鐘可處理超過140個項目之件數。
此目標由一種用於形成棉塞之裝置達成,如獨立技術方案之特性化部分中描述。
因此,本發明之一個態樣係關於一種用於由一帶狀材料形成棉塞之裝置。此裝置包括複數個處理圓筒及至少一個傳送站(特定言之一傳送輪),該至少一個傳送站用於將一預製件從一第一處理圓筒連續傳送至一第二處理圓筒。以此方式,提供用於產生棉塞或預製件之一可連續操作裝置。
針對本發明,起始點係一帶狀材料,其可已經受先前處理步驟。因此,針對棉塞生產,特定言之使用由織物及/或非織物材料之層壓片構成之帶狀材料。通常,使用一非織物/棉材料。針對本發明,此等帶狀材料之特定組合物係次要的。
在本發明之含義內,一棉塞可被理解為經擠壓以形成一實質上長形物件之任何類型的棉棒,其主要用於被引入至一身體孔口或一傷口中。
在本發明之含義內,形成包括自帶狀材料製成此一棉塞(特定言之,具有在一頭端處實質上變窄之一頭部形狀,且具有一長形主體之一棉塞)所需之步驟。此等棉塞通常被女性用作月經期間之衛生產品。然而,使用根據本發明之裝置可同樣良好地被生產為其他目的提供之棉塞。因此,使用根據本發明之裝置亦可被生產用於外科手術中之肛門棉塞或止血棉塞,而無需或僅需輕微調整。此等棉塞可經設計為(例如)不具有一變窄頭部。
根據本發明之裝置之下游可存在進一步處理步驟,例如將棉塞封裝於一薄膜或一施用器中。在一項特定實施例中,可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組件(例如,藉由處理圓筒)實行將棉塞封裝於一薄膜或一施用器中。在一進一步特定實施例中,提供一封裝圓筒以用於封裝。
例如,CA 2085923展示可製備將適用於本發明之裝置之一帶狀材料之一方法。
在本發明之含義內,一處理圓筒可被理解為經安裝以可圍繞一中心軸旋轉且具有徑向配置之處理工具,以用於棉塞形成中之一特定形成步驟之一圓筒。可直接驅動處理圓筒;特定言之,可分開直接驅動各處理圓筒。
在本發明之含義內,一傳送站可被理解為可被定位於處理圓筒之間且具有徑向圓周配置之接收夾鉗以用於連續傳送一工件之一站。為此目的,可提供(例如)環狀帶或鏈(特定言之,鏈帶),其等具有圓周配置之接收夾鉗,特定言之其等包括沿一帶之外圓周之一輪廓之複數個接收夾鉗。憑藉此等傳送站,可以一恆定且連續方式傳送該等工件。
在一項特定實施例中,傳送站係具有徑向圓周配置之接收夾鉗之一傳送輪,該等接收夾鉗描述圍繞傳送輪之旋轉軸旋轉時之一實質上圓形半徑。
在一項特定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之裝置包括至少一個第一處理圓筒及至少一個第二處理圓筒。一第一處理圓筒可經設計以將饋入帶狀材料纏繞為一線圈。可提供第二處理圓筒以壓縮該線圈。
在本發明之含義內,術語預製件用於一棉塞之一前驅產品,其已經受至少一個處理步驟。因此,在本發明之含義內,纏繞帶狀材料可被視為第一預製件。若擠壓此線圈或預製件,則所得產品可已為一棉塞,或若其由進一步步驟處理,則其可變為一第二預製件,該第二預製件可繼而經進一步處理以形成一棉塞或可能甚至一第三預製件。因此,例如在壓縮之後可提供對預製件實行之進一步品質增強處理步驟。
在一項特定實施例中,本發明包括一第三處理圓筒,其實行第二預製件之頭部形成及/或平滑化。
在一進一步特定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之裝置包括一第四處理圓筒,其經設計以平滑化棉塞頭部或棉塞表面。
在一項特定實施例中,處理圓筒連續配置於一生產線上,使得預製件以一特定順序經過各處理步驟。尤其較佳地,在各對相鄰處理圓筒之間配置一各自傳送站,其負責在處理圓筒之間傳送預製件。
傳送站配置於根據本發明之裝置中,使得一預製件從一第一處理圓筒至一第二處理圓筒之傳送係連續的。較佳地,傳送站係一傳送輪。
用於產生及形成棉塞之先前方法及裝置整體上間斷地進行,因為處理輪之間的至少一個傳送經由一斷續操作傳送單元進行。憑藉根據本發明之裝置,在一連續環狀方法中每分鐘可產生較大數目個棉塞。
由於經由一傳送輪進行傳送,所以考慮到原本在一停-走(stop-and-go)方法中操作之組件上發生之磨損減少,維護要求亦降低。機器操作整體上更平滑且磨損減少。
根據本發明之裝置之一進一步優點係連續進行之程序係可擴縮的。因此,例如可增加處理圓筒上之工具數目,從而導致可最佳化製造廠中之空間使用。儘管每處理圓筒具有更多工具之製造廠可變得更龐雜,然增加空間要求少於平行建立若干生產線之情況。可擴縮性可開發適合於客戶要求且每處理圓筒具有所要數目個處理工具之生產線。同時,工件上之處理持續時間可針對個別處理工具保持恆定。可藉由連續工作傳送站或傳送輪補償兩個相鄰處理圓筒之間的數目及/或處理速度之任何差異。
針對某些應用,將件數減少至低於最大可能頂出數目可為適當的。此在例如裝置之控制或校準程序中可為有用的,但亦可容納對應後處理機器。連續操作傳送輪之無級可擴縮性亦使此變得可能。儘管具有高可能處理速度及件數,仍可由於根據本發明之裝置而為個別程序步驟保持更多時間。因此,例如工件可在一處理圓筒上之整個滯留時間內保持在工具中且同時在輸送方向上運輸。每處理圓筒之複數個工具容許較高件數,同時不減少每工件之處理時間。因此,例如經構形用於擠壓之處理圓筒可具有複數個處理工具(即,壓機,較佳地6個壓機),其等可各處理工件達一段時間,從自一傳送輪接收工件至傳送至一進一步傳送輪。徑向下一滾筒同時獲取下一工件。
在一項特定實施例中,處理圓筒包括至少兩個徑向配置之處理工具。較佳地,處理工具經配置,使得在操作期間產生之離心力在處理圓筒之外半徑處得到平衡,即,處理工具圍繞中心旋轉軸彼此對稱地配置。
在一項特定實施例中,一處理圓筒包括6個與24個之間的處理工具。
此處揭示本發明之一進一步優點。由於可無級操作且連續工作之傳送輪,可容許在具有不同數目個處理工具之兩個處理圓筒之間連續饋送工件。
在一項特定實施例中,可分開控制根據本發明之裝置之各傳送輪。
在一項特定實施例中,處理圓筒經構形,使得在其等圍繞其等圓筒軸旋轉時,其等處理工件或預製件且在裝置之一輸送方向上運輸工件或預製件。換言之,處理圓筒之處理亦可較佳地構形為連續的。
在一項特定實施例中,傳送輪包括複數個接收夾鉗。此等接收夾鉗經設計,使得其等接合於處理圓筒之至少一者之一旋轉半徑處之一傳送區中。在操作期間,處理圓筒圍繞其等圓筒軸旋轉,使得形成一外半徑,處理工具在該外半徑處配置於處理圓筒上。較佳地,在本裝置中,一處理圓筒及一傳送輪相對於彼此配置,使得產生一傳送區。從此傳送區,一傳送輪可拾取完全由處理圓筒處理之一對應預製件或工件且將其傳送至下一處理圓筒。
在一項特定實施例中,傳送輪包括至少一個導引曲線。此導引曲線可在一徑向移動中導引接收夾鉗,使得在傳送輪相對於一第一處理圓筒之一旋轉期間,定義一傳送區,其中一接收夾鉗之一接收巢實質上與一處理圓筒之一處理工具同軸。
在本發明之含義內,接收巢及處理工具在其等相對於其等縱向軸同軸地配置時彼此同軸。此縱向軸亦可對應於處理工具或接收巢中之工件之縱向軸。
在本發明之一項特定實施例中,傳送輪具有徑向配置之接收夾鉗。此等接收夾鉗包括用於接收一棉塞或一預製件之一接收巢。其等亦包括一導桿,接收巢配置於其上。另外,根據本發明之接收夾鉗包括一導引襯套,導桿藉由其安裝以可沿其縱向軸位移。此導引襯套繼而可緊固至一可旋轉輪轂。
在一項特定實施例中,導引襯套安裝於可旋轉輪轂上以可圍繞一旋轉軸樞轉。例如,導引襯套可藉由一徑向軸承以可相對於輪轂樞轉之一方式安裝。較佳地,此旋轉軸平行於傳送輪之旋轉軸,即,體現為與導桿之縱向軸成直角。此配置之一個優點係針對接收夾鉗,可沿其等導引曲線校正其等切向速度。
除導桿沿導引襯套之軸承之一縱向位移以外,整個接收夾鉗亦可圍繞一旋轉軸樞轉。此容許一進一步自由度且將接收巢之轉動速度調適至處理圓筒之工具在傳送區中之轉動速度。接收巢可在傳送區中以一非恆定速度沿導引曲線行進。
在一項特定實施例中,導桿亦包括用於可操作地連接至一第一導引曲線之一第一接合構件。在操作中,在輪轂之旋轉期間,傳送輪平行於一第一剛性配置之導引曲線旋轉,該第一剛性配置之導引曲線充當個別接收夾鉗之一導引元件。接收夾鉗可藉由呈一栓釘或凸輪之形式之一接合構件可操作地連接至導引曲線。因此,接收夾鉗不僅圍繞傳送輪之旋轉軸旋轉地移動,而且在此移動期間沿導引曲線界定之一曲線行進。因此,在一處理圓筒之傳送區中可接合處理圓筒且傳遞至與處理圓筒之一工具同軸之一位置中,其中針對一特定時間,存在一實質上相同轉動速度,使得一工件可從工具傳送至接收夾鉗之接收巢中。
在一項特定實施例中,接收夾鉗包括用於可操作地連接至一第二導引曲線之一第二接合構件。在輪轂之旋轉期間,傳送輪平行於第二剛性配置之導引曲線旋轉,該第二剛性配置之導引曲線充當導引襯套之一導引元件。
接收夾鉗經較佳地構形,使得接收巢具有至少兩個自由度。藉由將導桿在其縱向軸處安裝於導引襯套上而達成一第一自由度。藉由將導引襯套可旋轉地安裝於輪轂上而達成一進一步自由度。
在一項特定實施例中,第一導引曲線及第二導引曲線彼此平行地配置,特定言之配置為兩個平行導盤中之槽。槽可遵循不同曲線路徑。在具有導引曲線之兩個平行導盤之間,接收夾鉗以可旋轉地安裝於輪轂上之一方式配置。接收夾鉗具有用於可操作地連接至第一導引曲線之一第一凸輪及用於可操作地連接至第二導引曲線之一第二凸輪。在此實施例中,凸輪彼此相對地配置於接收夾鉗上,但較佳地並不同心地配置。
由於此配置,接收夾鉗經導引以沿一曲線徑向移動,使得至少在一段時間內,在一傳送區中,其具有與一處理圓筒之一徑向配置工具相同之轉動速度。
在一項特定實施例中,傳送輪經構形為一圓筒,其中接收夾鉗配置於可旋轉地配置於兩個剛性導盤之間的一輪轂上。
在一項特定實施例中,處理圓筒包括一頂出圓筒,其平行於處理圓筒配置且經配置以可圍繞與相關聯處理圓筒相同之軸旋轉。
在一項特定實施例中,頂出圓筒包括複數個頂出推桿,其等配置於頂出圓筒之一半徑處,使得其等平行於相關聯處理圓筒之處理工具配置。
在一進一步較佳實施例中,頂出推桿配置於頂出圓筒上,使得其等實質上與工具同軸地延伸。在此實施例中,在從處理圓筒至傳送輪之傳送期間或反之亦然,將在傳送區中發生一頂出圓筒之頂出推桿、相關聯處理圓筒之工具及傳送輪之接收巢之一同軸配置。
在一進一步特定實施例中,頂出圓筒包括一三維導引元件,沿其導引頂出推桿。導引元件可經配置,使得在與傳送輪之一接收巢具有同軸配置時,頂出推桿作用於頂出圓筒與處理圓筒之間的中間空間中。以此方式,可確保例如將一工件或預製件從一傳送輪傳送至一對應處理工具中。
在一項特定實施例中,導引曲線具有一槽之形式,其中可接合一接收夾鉗之一栓釘或銷,使得在接收夾鉗圍繞傳送輪之旋轉軸之一移動期間,導桿在縱向方向上沿導引襯套位移。
作為一導引曲線之一替代方案,亦可以一致動方式體現接收夾鉗。在此情況中,電、氣動或液壓致動器將容許導桿在一徑向方向上相對於傳送輪移動。可提供對應額外致動器,以便容許傳送夾鉗之一樞轉移動。
在一進一步替代實施例中,亦可以一彈性方式安裝接收夾鉗。在此變體之一項特定實施例中,一處理圓筒包括用於至少在其半徑之一傳送區中與接收夾鉗可操作地連接之構件。因此,可在處理圓筒上提供例如掛鉤,該等掛鉤與接收夾鉗之對應孔可操作地連接。例如可藉由一頂出推桿將此接觸維持達一工件傳送之持續時間。掛鉤及孔之替代方案或互補方案將為可電啟動及關閉之磁性載體或藉由吸入空氣而操作之載體。在本發明之含義內,可以一彈性方式安裝一接收夾鉗,其中一彈簧經配置以能夠在一徑向方向上將一恢復力施加於一接收巢上。
在一項特定實施例中,頂出圓筒在頂出推桿之位置處額外配備吸力器件,其等在處理圓筒之工具之方向上維持一氣流。此用於控制處理區中之棉塞之抽出線絲,從而防止棉塞線絲糾纏。為此目的,接收巢亦可具備一接收槽,其可使接收巢在接合於接收區中之後並不與藉由頂出圓筒之一對應吸力元件水平地突出至傳送區中之抽出線絲接觸。亦可特定言之以針對各接收巢之一對應方式在傳送輪上提供對應吸力元件,以便防止抽出線絲在傳送期間糾纏。
在一項特定實施例中,第一處理圓筒係一纏繞圓筒。較佳地,纏繞圓筒具有6個與24個之間(特定言之較佳地12個)的工具。
在一項特定實施例中,在此情況中,第二處理圓筒係具有複數個棉塞壓機(較佳地在2個與12個棉塞壓機之間,尤其較佳地6個棉塞壓機)之一處理圓筒。先前技術中已知棉塞壓機,其等經設計以經由複數個擠壓鉗口將壓力徑向地施加於一線圈上且因此壓縮該線圈以形成一棉塞。
在一項特定實施例中,與帶狀材料、一預製件或棉塞實體接觸之全部組件具有一抗靜電塗層或實質上由一抗靜電材料構成。
在一項特定實施例中,裝置包括用於傳送站(特定言之傳送輪及處理圓筒)之驅動器。
本發明之一進一步態樣係關於一種用於由一帶狀材料形成一棉塞之方法。在一第一步驟中,提供一帶狀材料。在此情況中,如[發明內容]概述之帶狀材料可已經預處理且在通常情況中係由一非織物及脫脂棉製成之一積層。經由複數個旋轉處理圓筒遞增地形成帶狀材料。較佳地,此等係連續旋轉處理圓筒。在程序中,藉由一傳送站(特定言之藉由一傳送輪)連續進行從一第一處理圓筒至一第二處理圓筒之傳送。
由於根據本發明之方法,用於形成棉塞之一裝置之件數輸出與個別工件之處理時間不相關。儘管具有高可能件數,然在個別工件之處理時間期間無需接受損失。此容許生產具有一高輸出,同時具有非常高品質。
在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之一項特定實施例中,帶狀材料之遞增形成包括一纏繞步驟、一擠壓步驟及一頭部形成及/或平滑化步驟。在此情況中,該等步驟之各者在一特定、連續旋轉處理圓筒上進行。
在一項特定實施例中,處理圓筒在各遞增形成步驟中使工件或預製件在一輸送方向上向前移動。
在一項特定實施例中,在從一第一處理圓筒至一第二處理圓筒之傳送期間,傳送站或傳送輪執行在一第一處理圓筒之一傳送區中與一接收夾鉗接合使得接收夾鉗之一接收巢至少在一段時間內定位成與一工具同軸地配置之步驟。一頂出圓筒執行特定言之藉由使一頂出推桿在工具或接收巢之縱向方向上位移而將一工件從工具頂出至接收巢中或從接收巢頂出至工具中之步驟。
在本發明之含義內,工具、接收巢及頂出推桿之一同軸配置始終意謂與對應元件之縱向程度有關。此亦對應於使用根據本發明之方法產生之棉塞或使用根據本發明之裝置形成之棉塞之縱向程度。
在一項特定實施例中,在第二步驟中,頂出推桿配置於一頂出圓筒上,頂出圓筒平行於對應處理圓筒旋轉,使得頂出推桿各指派至一對應工具。
在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之一進一步特定實施例中,在傳送輪之旋轉期間透過一導引曲線導引傳送輪之一接收夾鉗,使得處理圓筒與一接收巢之間的一傳送區中存在相同速度。較佳地,此相同速度係相對於處理圓筒之一工具。
針對熟習此項技術者,不言而喻,未相互排斥之本發明之全部實施例可以任何所要組合進行構形。
圖1示意性地展示根據本發明之具有總共四個處理圓筒2、4、5.1、5.2之一裝置1。儘管此實例繪示為具有四個圓筒2、4、5.1、5.2,然即使僅具有兩個圓筒2、4,裝置仍可工作。處理圓筒2、4、5.1、5.2連續配置且各執行棉塞形成中之一處理步驟。
一第一處理圓筒2充當一纏繞站。將帶狀材料引入至第一處理圓筒2中且接著由第一處理圓筒2纏繞以形成線圈及第一預製件。為纏繞帶狀材料,第一處理圓筒2可配備一組叉,該組叉獲取帶狀材料,且藉由圍繞其等各自旋轉軸之一旋轉移動來將帶狀材料纏繞為一線圈。如[發明內容]概述,帶狀材料可為由一非織物及脫脂棉製成之一積層。在此情況中,脫脂棉可源自任何纖維素纖維材料,但宜係由黏液製成。替代地,可想到棉或大麻纖維。非織物宜包括一熱塑性共聚物。
裝置1具有一輸送方向。針對本實例,輸送方向係在圖1中從左至右。工件在操作期間於此輸送方向上行進。
未展示之上游處理站可產生對應積層且將已切割至正確大小之帶狀材料引入至第一處理圓筒2中 。
第一處理圓筒2後接著一第一傳送輪7。此傳送輪從第一處理圓筒2獲取線圈,且將其傳送至第二處理圓筒4。在本實例中,第一處理圓筒2經裝備,使得其在順時針方向上圍繞水平旋轉軸旋轉。工具(特定言之纏繞叉)經徑向配置。傳送輪7經構形,使得其在逆時針方向上圍繞一同樣水平延伸旋轉軸旋轉。
隨後第二處理圓筒4係用於壓縮線圈及預製件以形成第二預製件之一圓筒。
第二處理圓筒包括複數個擠壓工具。擠壓工具可為徑向配置之擠壓鉗口。然而,總的來說,擠壓工具的數目低於第一處理圓筒之纏繞工具的數目。傳送輪能夠補償兩個處理圓筒2、4、5.1、5.2之間的不同速度。此可係藉由(例如)傳送輪包括一對應導件來確保,如下文詳細展示。
第二處理圓筒4後接著一第三處理圓筒5.1及一第四處理圓筒5.2。根據本發明之裝置1具有兩個頭部形成/平滑化圓筒5.1、5.2。此等圓筒亦各藉由一傳送輪7連接至前述處理圓筒4,其饋送對應處理圓筒5.1。同樣地,從頭部形成圓筒5.1至平滑化圓筒5.2之傳送經由一傳送輪7進行。
傳送輪7經構形,使得其等可圍繞其等中心旋轉軸連續旋轉。在本實例中,旋轉軸水平地定向且由圖1中之虛線十字指示。在本例示性實施例中,在操作期間,傳送輪逆時針旋轉,而處理圓筒2、4、5.1、5.2順時針旋轉。當然,相反結構係可行的。
整個配置可安裝於一機架(未展示)上。替代地,亦可想到工作台或安裝於一工作室中。亦可想到整合至具有上游及下游處理之一全自動生產線中。
圖2a以一詳細視圖示意性地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傳送輪7。藉由實例,在兩個處理圓筒之間繪示傳送輪7。傳送輪7經安裝以可圍繞水平定向之一中心旋轉軸R2旋轉。在此情況中,一輪轂16圍繞中心旋轉軸R2旋轉。接收夾鉗12連接至輪轂16,接收夾鉗12具有安裝於導引襯套中之可徑向位移導桿13。導桿13結束於接收巢11,接收巢11經設計以接收一工件(在本情況中,一預製件或一線圈)。
如圖中顯而易見,處理圓筒以一偏移方式沿其等旋轉軸相對於彼此配置,使得傳送輪7可作用於兩個處理圓筒2、4之間。
為補償處理圓筒在傳送輪之半徑處之不同速度,圖2a中明白相對於輪轂16剛性配置之一第一導引曲線10.1。
接收夾鉗12經構形,使得其等可操作地連接至第一導引曲線10.1且在傳送輪7之旋轉期間遵循曲線輪廓,使得導桿13除圍繞傳送輪之旋轉軸徑向旋轉以外亦實行由導引曲線界定之一橫向樞轉移動及頭側位移(相對於作為頭端之接收巢)。由此第一導引曲線10.1 (如由一導引部件)導引接收夾鉗12。
為在根據本發明之實例中進一步說明接收夾鉗12之操作方式,圖2b、圖2c及圖2d本身亦示意性地繪示一個此接收夾鉗12。
接收夾鉗12包括經導引導桿13,其等經安裝以可藉由具有一線性軸承之一導引襯套14沿其等縱向軸位移。
在導桿13上形成一第一凸輪15,以便接合於根據圖2a之導引曲線之一導槽中。在圖2b及圖2c之繪示中,此第一凸輪15將在背向觀察者之紙平面中延伸。
在本實例中,接收夾鉗12經安裝以可圍繞輪轂16上之一旋轉軸R3旋轉。此可藉由一徑向軸承進行。在本實例中,徑向軸承由輪轂形成且在旋轉軸R3處由一栓釘可操作地連接至導引襯套。
在頭側處,導桿13結束於一接收巢11,接收巢11描述用於接收工件之一管腔。一橫向切口在定位期間用於不接觸收回線絲,從而在傳送期間水平地突出至一傳送區中。
圖2c展示經安裝導桿13沿接收夾鉗12之縱向軸之一位移,如導引襯套14之一線性軸承所容許。
導引襯套14在面向觀察者之紙平面上具有一第二凸輪9。此第二凸輪9可操作地連接至一第二導引曲線(此未在圖2a中展示)。此第二導引曲線充當用於沿一曲線導引導引襯套14之一導引部件。因此,接收巢11可在傳送輪7之一旋轉期間在兩個自由度中移動,即,縱向方向上之一縱向位移及圍繞旋轉軸R3之一旋轉。由於兩個凸輪9、15以一偏移方式相對於彼此配置,所以兩個導引曲線之導引支援接收夾鉗在其等曲線上之徑向移動 。
圖2d以側視圖再次展示旋轉90度之來自圖2c之接收夾鉗12。在此情況中,導桿13已在一徑向方向上稍微位移(相對於傳送輪之旋轉軸R2;圖2d中未展示)。導引襯套具有凸輪9。導桿具有凸輪15。在平面視圖中,在接收巢11處可辨別橫向切口。
圖3a展示用於更佳地繪示具有兩個處理圓筒之傳送輪7之一配置。一第一處理圓筒使用處理工具描述一第一半徑20,而一第二處理圓筒4使用其工具描述一第二半徑23。在此情況中,此等半徑與工件在工具中之對應位置有關。第二處理圓筒4係具有複數個棉塞壓機25、30之一處理圓筒4,棉塞壓機25、30圍繞處理圓筒4之旋轉軸徑向地配置。
由一中心十字示意性地繪示處理圓筒2、4之旋轉軸。沿此等軸,一旋轉軸件可使用旋轉軸承連接至一旋轉驅動器(此未展示),其中個別處理圓筒之一直接驅動器或一個別驅動器可經由一帶系統驅動兩個圓筒。
擠壓工具25、30配備複數個徑向配置之擠壓工具,特定言之配備擠壓鉗口,其等壓縮定位於其等中心之一預製件。在本實例中形成6個擠壓工具25、30,其等以一旋轉對稱方式圍繞旋轉軸配置以避免不平衡。
在本實例中,擠壓工具25、30經構形,使得其等從接收工件之時間開始實行一壓縮步驟直至其等將工件傳送至下一處理圓筒或一移除單元。因此,可在工件(即,預製件)在輸送方向上移動之一時段內實行壓縮步驟。同時,準備另一擠壓工具以用於接收一隨後第一預製件。
程序可連續進行而不在個別預製件之壓縮期間損失處理時間,藉此達成良好處理品質。
傳送輪7同樣地經安裝以可圍繞一水平旋轉軸旋轉且定位於兩個處理圓筒之間。傳送輪7具有總共12個接收夾鉗12,其等經徑向配置且同樣使用其等接收巢11界定一有效半徑21。在操作期間,在傳送輪7之有效半徑21與第一處理圓筒之有效半徑20之間形成一傳送區18。與此傳送區18內之處理圓筒之半徑20相切地進行工件從第一處理圓筒至傳送輪7之傳送。
以對應於第二處理圓筒4處之較低數目個工具之一方式,不同地設計傳送輪7與第二處理圓筒4之間的傳送區19。
藉由一對應導引曲線(圖3中未展示),接收夾鉗可在傳送輪之徑向移動期間最佳地覆蓋對應傳送區18、19。
因此,在可進行傳送之一特定時窗期間,例如可在導引曲線之幫助下確保接收夾鉗12與處理工具之間的一相同轉動速度
圖3b中再次作為一實例示意性地繪示此概念。左側繪示圍繞一處理圓筒之旋轉軸R1之一第一旋轉半徑。此半徑重疊圍繞一傳送輪之旋轉軸R2之一第二旋轉半徑。因此,傳送區18上升,其中處理圓筒之工具繼續遵循其等旋轉半徑,但傳送輪之旋轉半徑遵循從旋轉曲線44偏離之一曲線43。
此為接收夾鉗之自由度及沿導引曲線之導引所容許,如上文說明。因此,一接收夾鉗之一第一曲線半徑41.1經動態地調適至處理圓筒之旋轉半徑,且在一第二曲線半徑41.2處與處理圓筒之旋轉半徑相切地傳送工件。
圖4使用具有一相關聯頂出圓筒32、34、35.1、35.2之任何所要處理圓筒2、4、5.1、5.2之實例更詳細展示傳送,頂出圓筒32、34、35.1、35.2經安裝以可圍繞相同旋轉軸R1旋轉。
處理圓筒2、4、5.1、5.2以橫截面展示,其中在各情況中在徑向相對環繞半徑處示意性地繪示兩個工具39。此等工具39用於接收工件或預製件。工具39亦可負責一特定處理步驟。因此,一處理站之一工具可經構形為例如一纏繞工具、一擠壓工具或一頭部形成/平滑化工具。
關於頂出圓筒32、34、35.1、35.2,處理圓筒2、4、5.1、5.2界定一間隙,一傳送輪之一接收夾鉗可透過該間隙接合於定位於處理圓筒與頂出圓筒之間(特定言之同軸地定位於一頂出推桿37與工具39之間)的一傳送區中。藉由實例,處理圓筒2、4、5.1、5.2在圖4中展示為具有相關聯頂出圓筒32、34、35.1、35.2。實際上且在根據本發明之一裝置之一特定構形中,一處理圓筒2、4、5.1、5.2可具有永久相關聯頂出圓筒32、34、35.1、35.2,其等經調適至處理圓筒2、4、5.1、5.2之結構及功能性質(例如,關於工具數目、旋轉速度、幾何形狀)。因此,例如經提供用於壓縮預製件且具有總共6個工具(即,擠壓工具)之一第二處理圓筒4可具有擁有6個頂出推桿37之一對應設計頂出圓筒34及用於導引此等頂出推桿之一對應導引元件。
在傳送期間,一接收巢11配置於此中間空間中,使得由接收巢11界定之一接收腔與頂出推桿37同軸。可在頂出圓筒32、34、35.1、35.2上三維地導引此頂出推桿37,使得其突出至傳送區中,在傳送區中與接收巢11之同軸配置同步,使得其在箭頭方向上將工件從接收巢運輸至工具39中。
為在傳送時等化傳送輪與處理圓筒或頂出圓筒之間的速度,傳送輪具備凸輪9、15,其等各作用於一導引曲線10.1、10.2中之一對應槽中且可位移地安裝之導桿13藉由其等遵循曲線之移動輪廓。在此情況中,導桿13經安裝以可經由一輪轂16圍繞一旋轉軸R2旋轉。在本實例中,導引曲線10.1、10.2形成為彼此相對且平行地配置之兩個導盤45.1、45.2上之槽。導盤45.1、45.2相對於輪轂16固定。導引曲線10.1、10.2因此形成導引元件,其等控制接收夾鉗之曲線移動。另外,接收夾鉗以一可旋轉方式安裝於輪轂16上,使得其等可執行垂直於紙平面之一樞轉移動。
圖5以一詳細視圖示意性地繪示具有經安裝接收夾鉗之一傳送輪之結構。兩個導盤45.1、45.2平行地配置,使得其等具有面向彼此之一前側。在各自前側上,導引曲線10.1、10.2經構形為槽。在各情況中,接收夾鉗之接合構件9、15接合於導引曲線10.1、10.2之槽中,其中接收夾鉗在本繪示中繪示為不具有接收巢,以免妨礙觀察導盤45.1、45.2之間的中間空間。
導引襯套14經由一第二凸輪9作為接合構件可操作地連接至遠端第二導引曲線10.2,使得在圍繞傳送輪之旋轉軸R2之旋轉移動期間如同一導引元件般在導引襯套14上導引第二凸輪9。此外,經由具有輪轂16之一徑向軸承以一可樞轉方式安裝導引襯套14。在本情況中,輪轂16經構形為一運輸輪,其具有用於可操作地連接至導引襯套14之徑向配置軸承。
經由導引襯套14,以一線性方式安裝導桿13。導桿13具有一凸輪15,凸輪15以一類似方式延伸至構形為一槽之第一導引曲線10.1中且與其進行一導引操作連接。
可將轉子附接至凸輪9、15,以便最小化與導引曲線10.1、10.2之槽之摩擦。
本發明提供容許連續且可擴縮棉塞形成之一裝置,其具有相較於已知系統之數個優點。熟習此項技術者將從此等特定例示性實施例明白可從一般描述補充進一步特徵之進一步有利實施例。
1‧‧‧裝置 2‧‧‧處理圓筒 4‧‧‧處理圓筒 5.1‧‧‧處理圓筒 5.2‧‧‧處理圓筒 7‧‧‧傳送站/傳送輪 9‧‧‧第二凸輪 10.1‧‧‧導引曲線 10.2‧‧‧導引曲線 11‧‧‧接收巢 12‧‧‧接收夾鉗 13‧‧‧導桿 14‧‧‧導引襯套 15‧‧‧第一凸輪/接合構件 16‧‧‧輪轂 18‧‧‧傳送區 19‧‧‧傳送區 20‧‧‧第一半徑 21‧‧‧有效半徑 23‧‧‧第二半徑 30‧‧‧棉塞壓機/擠壓工具 32‧‧‧頂出圓筒 34‧‧‧頂出圓筒 35.1‧‧‧頂出圓筒 35.2‧‧‧頂出圓筒 37‧‧‧頂出推桿 39‧‧‧工具 41.1‧‧‧第一曲線半徑 41.2‧‧‧第二曲線半徑 43‧‧‧曲線 44‧‧‧旋轉曲線 45.1‧‧‧導盤 45.2‧‧‧導盤 R1‧‧‧旋轉軸 R2‧‧‧旋轉軸 R3‧‧‧旋轉軸
在下文中,現將參考特定例示性實施例及示意圖更詳細說明本發明,但不限於此等特定實施例。 為簡單起見,在本圖中,相同組件具備相同元件符號。 在圖中,在各情況中示意性地: 圖1展示根據本發明之具有總共四個處理圓筒之裝置之一實施例; 圖2a展示一傳送輪; 圖2b展示一回縮狀態中之一接收夾鉗; 圖2c展示一延伸狀態中之一接收夾鉗; 圖2d以側視圖展示來自圖2c之接收夾鉗; 圖3a展示根據本發明之具有兩個處理圓筒及配置於其間之一傳送輪之一裝置之一基礎設計; 圖3b示意性地展示一傳送區; 圖4示意性地展示在穿過一處理圓筒之旋轉軸之一橫截面中接合一傳送輪;及 圖5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傳送輪之一半徑之一細節。
1‧‧‧裝置
2‧‧‧處理圓筒
4‧‧‧處理圓筒
5.1‧‧‧處理圓筒
5.2‧‧‧處理圓筒
7‧‧‧傳送站/傳送輪

Claims (18)

  1. 一種用於形成棉塞之裝置(1),其包括:a.複數個處理圓筒(2、4、5.1、5.2),用於自帶狀材料形成一棉塞,及其特徵在於b.至少一個傳送站(7),用於將一預製件從一第一處理圓筒(2、4、5.1、5.2)連續傳送至一第二處理圓筒(4、5.1、5.2)。
  2.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傳送站(7)係用於將一預製件從一第一處理圓筒(2、4、5.1、5.2)連續傳送至一第二處理圓筒(4、5.1、5.2)之一傳送輪(7),特定言之,為經安裝以可圍繞一旋轉軸R2旋轉之一傳送輪(7),其中該旋轉軸R2平行於該等處理圓筒(2、4、5.1、5.2)之一旋轉軸。
  3. 如請求項1或2之裝置(1),其中該複數個處理圓筒(2、4、5.1、5.2)包括用於纏繞該帶狀材料以形成一第一預製件之一第一處理圓筒(2)。
  4. 如請求項1或2之裝置(1),其中該複數個處理圓筒(2、4、5.1、5.2)包括用於擠壓該第一預製件以形成一第二預製件之一第二處理圓筒(4)。
  5. 如請求項1或2之裝置(1),其中該複數個處理圓筒(2、4、5.1、5.2)包括用於形成及/或平滑化該第二預製件上之一棉塞頭部之至少一個第三處理圓筒(5.1、5.2)。
  6. 如請求項2之裝置(1),其中該傳送輪(7)包括複數個接收夾鉗(12),其等經設計使得其等接合於該等處理圓筒(2、4、5.1、5.2)之至少一者之一旋轉半徑(20、23)處之一傳送區(18、19)中。
  7. 如請求項6之裝置(1),其中該傳送輪(7)具有至少一個導引曲線(10.1、10.2),其在一徑向移動中導引該接收夾鉗(12),使得在該傳送輪(7)相對於一處理圓筒(2、4、5.1、5.2)之一旋轉期間,界定一傳送區(18、19),其中至少在一段時間內,一接收夾鉗(12)之一接收巢(11)係實質上與一處理圓筒之一處理工具(39)同軸。
  8. 如請求項2之裝置(1),其中該傳送輪(7)具有徑向配置之接收夾鉗(12),且此等接收夾鉗(12)包括:a.一接收巢(11),用於接收一棉塞或一預製件;b.一導桿(13),該接收巢(11)經配置於其上;及c.一導引襯套(14),藉由其安裝該導桿(13)以可沿其縱向軸位移,且其係安裝於一可旋轉輪轂(16)上,特定言之,藉由一徑向軸承安裝。
  9. 如請求項2之裝置,其中該傳送輪包括兩個導盤(45.1、45.2),在其等之各者上形成一導引曲線(10.1、10.2),藉由該導引曲線在圍繞該傳送輪之該旋轉軸R2之一徑向移動中導引該等接收夾鉗(12),使得該接收夾鉗之一有效半徑至少在一段時間內遵循一處理工具之一旋轉半徑(21、23)且 與該處理圓筒(2、4、5.1、5.2)之該旋轉半徑(21、23)相切地進行傳送。
  10. 如請求項1或2之裝置(1),其中該等處理圓筒(2、4、5.1、5.2)包括一頂出圓筒(32、34、35.1、35.2),其經配置以可圍繞與該相關聯處理圓筒(2、4、5.1、5.2)相同之軸旋轉。
  11. 如請求項10之裝置(1),其中該頂出圓筒(32、34、35.1、35.2)包括複數個頂出推桿(37),其等係配置於該頂出圓筒(32、34、35.1、35.2)上之一半徑處,使得其等係與該相關聯處理圓筒之該等處理工具同軸地配置。
  12. 一種用於自帶狀材料形成一棉塞之方法,該方法特定言之使用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一裝置,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提供一帶狀材料;b.經由複數個旋轉處理圓筒,特定言之,連續旋轉處理圓筒,遞增地形成該帶狀材料,其中藉由一傳送輪連續進行從一第一處理圓筒至一第二處理圓筒之傳送。
  13.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遞增地形成該帶狀材料包括一纏繞步驟、一擠壓步驟及一形成及/或平滑化步驟,且其中此等步驟之各者在一特定、連續旋轉處理圓筒上進行。
  14.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該等處理圓筒在各遞增形成步驟中使工件在一輸送方向上移動。
  15. 如請求項12至1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在從一第一處理圓筒至一第二處理圓筒之該傳送期間,該傳送輪執行以下步驟:a.在一第一處理圓筒之一傳送區中與一接收夾鉗接合,使得該接收夾鉗之一接收巢至少在一段時間內經定位成與一工具同軸地配置,及b.特定言之,藉由使一頂出推桿在該工具或接收巢之縱向方向上位移來將一工件從該工具頂出至該接收巢中或從該接收巢頂出至該工具中。
  16. 如請求項12至1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在步驟b)中,該頂出推桿係配置於一頂出圓筒上,該頂出圓筒平行於該對應處理圓筒旋轉,使得該等頂出推桿各被指派至一對應工具。
  17. 如請求項12至1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在該傳送輪之該旋轉期間,透過一導引曲線來導引該傳送輪之一接收夾鉗,使得該處理圓筒,特定言之該處理圓筒之一工具,與接收巢之間之一傳送區中存在相同速度。
  18. 一種具有徑向圓周配置之接收夾鉗(12)之一傳送站(7)(特定言之,一傳送輪(7))之使用,其用於將一預製件從用於產生棉塞或預製件之一裝置之一第一處理圓筒(2、4、5.1、5.2)連續傳送至一第二處理圓筒(4、5.1、5.2)。
TW108111318A 2018-03-29 2019-03-29 用於形成棉塞之裝置 TWI8383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H00426/18 2018-03-29
CH00426/18A CH714846A9 (de) 2018-03-29 2018-03-29 Vorrichtung zur Formung von Tampon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1752A TW201941752A (zh) 2019-11-01
TWI838363B true TWI838363B (zh) 2024-04-1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66190A (en) 1945-10-26 1951-08-28 Int Cellucotton Product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tampon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66190A (en) 1945-10-26 1951-08-28 Int Cellucotton Product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tampon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9244571B2 (en) Apparatus for forming tampons
US9950439B2 (en) Single transfer insert plac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with cross-direction insert placement control
EP2294000B1 (en) Method and machine for making absorbent items
US8281918B2 (en) Unit for transferring products
CA2559517A1 (en) Article transfer and placement apparatus
CA2814914C (en) Single transfer insert plac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with cross-direction insert placement control
WO2015079367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and applying pieces for making absorbent articles.
US20140249010A1 (en) Machine for making absorbent sanitary articles
JP6310472B2 (ja) 吸収性衛生用品を製造する方法および機械
JP7161525B2 (ja) 吸収性物品のセグメントを貼り付けるための装置
TWI838363B (zh) 用於形成棉塞之裝置
JP2021182925A (ja) 喫煙者商品の一部を形成するよう意図された半完成品を生産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8602639B (zh) 用于将凸片布施到底盘幅材的单元
IT202100016817A1 (it) Metodo ed apparecchiatura per depositare elementi discreti su un elemento di supporto
RU2805904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формования тампона
IT202100015245A1 (it) Macchina automatica per la produzione di dispositivi di accumulo di energia elettrica a partire da almeno un nastro di materiale e gruppo di trasmissione di m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