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7416B - 基板處理裝置 - Google Patents

基板處理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7416B
TWI837416B TW109129421A TW109129421A TWI837416B TW I837416 B TWI837416 B TW I837416B TW 109129421 A TW109129421 A TW 109129421A TW 109129421 A TW109129421 A TW 109129421A TW I837416 B TWI837416 B TW I83741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substrate
indexing
hand
carri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9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4840A (zh
Inventor
内田雄三
菊本憲幸
河原啓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769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4607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48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48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74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7416B/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係一種對基板進行洗淨處理之基板處理裝置,上述裝置包含以下要素。該裝置具備:分度區塊,其具備分度機械手;處理區塊,其具備表面洗淨單元及背面洗淨單元,而作為處理單元;及反轉路徑區塊,其具備載置基板之複數段架部,且具備反轉功能;上述分度機械手具備導軌、基台部、多關節臂及手部,且上述導軌配置於上述反轉路徑區塊中之不與基板之載置位置重疊之位置。

Description

基板處理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藉由處理液對半導體晶圓、液晶顯示器或有機EL(Electroluminescence,電致發光)顯示裝置用基板、光罩用玻璃基板、光碟用基板、磁碟用基板、陶瓷基板、太陽能電池用基板等基板(以下簡稱為基板)進行處理之基板處理裝置。
習知,作為此種裝置,存在具備分度區塊、處理區塊及反轉路徑區塊者。例如參照日本專利特開2008-166369號公報(圖1)。處理區塊具備表面洗淨單元及背面洗淨單元。反轉路徑區塊安裝於分度區塊與處理區塊之間。
分度區塊具備載具載置部及分度機械手。載具載置部載置收容有複數片基板之載具。分度機械手於載具與反轉路徑區塊之間搬送基板。反轉路徑區塊具備載置基板之複數段架部。反轉路徑區塊具備於與處理區塊之間交接基板之反轉路徑單元。又,反轉路徑單元使基板之表面與背面反轉。處理區塊具備主機械手。主機械手於表面洗淨單元及背面洗淨單元與反轉路徑單元之間搬送基板。
分度機械手構成為可於配置有載具載置部之水平方向上移動。又,分度機械手構成為可於上下方向上伸縮,且構成為可繞鉛直軸旋轉。搭載於上部之手部構成為可於水平方向上進退。以此方式構成之分度機械手於對基板進行處理時,在利用手部保持自載具取出之基板之狀態下,朝與反轉路徑單元對向之位置水平移動。其後,分度機械手使手部朝反轉路徑單元內之交接對象之架部升降,使手部進出該架部。其後,分度機械手藉由使該手部下降而將基板搬送至反轉路徑單元。又,於接收在處理區塊處理後之基板時,分度機械手向與反轉路徑單元對向之位置水平移動。其後,分度機械手使手部朝載置有已洗淨之基板之反轉路徑單元內之架部升降,使手部進出該架部。其後,分度機械手藉由使該手部上升,而自反轉路徑單元接收基板。
然而,於具有此種構成之習知例之情形時,存在如下問題。即,習知之裝置中,分度機械手須要向與反轉路徑單元對向之位置水平移動。因此,有與反轉路徑區塊交接基板時需要時間,而導致搬送效率降低之問題。
為了規避該問題,考慮採用具備導軌、基台部及多關節臂之分度機械手。關於導軌,其水平方向之位置被固定,且跨及上下方向配置。基台部沿導軌而於上下方向上移動。多關節臂於前端側具備手部。多關節臂搭載於基台部。此種分度機械手中,於配置有複數個載具載置部之水平方向之中央部配置基台部。進而,此種分度機械手中,於與反轉路徑區塊中之基板之載置位置對向位置之附近配置基台部。該所謂附近係指適於在與反轉路徑區塊之間交接基板之位置。藉此,分度機械手可在與複數個載具載置部之各載具之間交接基板。然而,若設為此種配置,則產生導軌會阻礙與反轉路徑單元間之基板交接之不同問題。
本發明係鑒於此種情況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藉由對分度機械手之配置進行研究,而提昇與反轉路徑區塊間之基板交接之效率之基板處理裝置。
本發明為了達成此種目的而採用如下構成。
本發明係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其係對基板進行洗淨處理者,上述裝置包含以下要素,即,具備:分度區塊,其具備載具載置部,該載具載置部係載置收容複數片基板之載具,且該分度區塊具備在與上述載具載置部之上述載具之間搬送基板之分度機械手;處理區塊,其具備進行基板之表面洗淨處理的表面洗淨單元、及進行基板之背面洗淨處理的背面洗淨單元,而作為處理單元;反轉路徑區塊,其配置於上述分度區塊與上述處理區塊之間,具備載置基板之複數段架部,並且具備使基板之表背面反轉之反轉功能;上述分度機械手具備:導軌,其水平方向之位置被固定而豎立設置;基台部,其沿上述導軌而升降移動;多關節臂,其配置於上述基台部;及手部,其於上述多關節臂之前端部側之臂支撐基板;上述導軌配置於自上述載具載置部側觀察時,上述反轉路徑區塊中之不與基板之載置位置重疊之位置。
根據本發明,分度機械手係於自載具載置部側觀察時,其導軌配置在反轉路徑區塊中之不與基板之載置位置重疊之位置。因此,即便將基台部配置於適於交接基板之基板的載置位置之對向位置附近,於分度機械手之手部與反轉路徑區塊之間交接基板時,導軌亦不會成為阻礙。其結果,可提昇於分度機械手與反轉路徑區塊之間交接基板之效率。
本發明較佳為,上述導軌配置於俯視下自連結上述載置位置之中央與上述分度區塊之中央之假想線向側方偏離之位置。
於分度機械手之手部與反轉路徑區塊之間交接基板時,導軌不會成為阻礙。
本發明較佳為,上述分度區塊於水平方向上具備複數個上述載具載置台,上述基台部具備基台部本體、及自上述基台部本體向上述載具載置部側延伸之固定臂,上述分度機械手於上述固定臂之前端側具備上述多關節臂之基端部,上述固定臂之前端部配置於配置有上述各載具載置部之水平方向上之中央。
固定臂之前端部配置於中央。因此,即便自載具載置部側觀察時,導軌配置於反轉路徑區塊中之不與基板之載置位置重疊之位置,多關節臂之手部亦可在與各載具載置部之載具之間交接基板。
本發明較佳為,上述導軌配置於上述分度區塊中之上述反轉路徑區塊側之內壁側。
可縮短分度區塊中之載具載置部與反轉路徑區塊之間之距離。因此,可實現基板處理裝置之小型化。
本發明較佳為,上述多關節臂之第1關節之旋轉軸自上述載具載置部側觀察時,自上述導軌向上述載置位置側偏離而配置。
多關節臂之前端側所具備之手部可容易於反轉路徑區塊中之基板之載置位置處進行基板之交接。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一實施例進行說明。
再者,圖1係表示實施例之基板處理裝置之整體構成之立體圖。圖2係基板處理裝置之俯視圖,且係表示處理區塊之上段中之上層之圖。圖3係基板處理裝置之俯視圖,且係表示處理區塊之上段中之下層之圖。圖4係基板處理裝置之側視圖。
本實施例之基板處理裝置1係可實施表面洗淨處理及背面洗淨處理之裝置。表面洗淨處理係將基板W之表面洗淨。背面洗淨處理係將基板之背面洗淨。該基板處理裝置1具備分度區塊3、反轉路徑區塊5、處理區塊7、搬送區塊9及公用區塊11。
分度區塊3在與反轉路徑區塊5之間交接作為處理對象之基板W。反轉路徑區塊5配置於分度區塊3與處理區塊7之間。反轉路徑區塊5不使基板W之表背面反轉,而直接在分度區塊3及搬送區塊9之間交接基板W。又,反轉路徑區塊5使基板W之表背面反轉,並在與搬送區塊9之間交接基板W。搬送區塊9進行於反轉路徑區塊5與處理區塊7之間的基板W之搬送。處理區塊7具備表面洗淨單元SS及背面洗淨單元SSR。表面洗淨單元SS將基板W之表面洗淨。背面洗淨單元SSR將基板W之背面洗淨。公用區塊11具備向處理區塊7供給藥液或純水等處理液、或者氮氣或空氣等氣體之構成等。
基板處理裝置1以按照分度區塊3、反轉路徑區塊5、處理區塊7及搬送區塊9、以及公用區塊11之順序排列之方式配置。
於以下說明中,將分度區塊3、反轉路徑區塊5、處理區塊7及搬送區塊9、以及公用區塊11排列之方向作為「前後方向X」(水平方向)。尤其是將自公用區塊11朝向分度區塊3之方向作為「前方XF」,將前方XF方向之相反方向作為「後方XB」。將於水平方向上與前後方向X正交之方向作為「寬度方向Y」。進而,於自分度區塊3之表面觀察之情形時,將寬度方向Y之一方向適宜地作為「右方YR」,將與右方YR相反之另一方向作為「左方YL」。又,將垂直方向作為「上下方向Z」(高度方向、垂直方向)。再者,僅記載為「側方」或「橫向」等時,不限定於前後方向X及寬度方向Y之任一者。
分度區塊3具備載具載置部13、搬送空間AID及分度機械手TID。本實施例中之基板處理裝置1例如具備4個載具載置部13。具體而言,寬度方向Y上具備4個載具載置部13。各載具載置部13載置載具C。載具C係積層複數片(例如25片)基板W並進行收納者,各載具載置部13例如在與未圖示之OHT(Overhead Hoist Transport:亦稱為高架行駛無人搬送車)之間進行載具C之交接。OHT利用無塵室之頂壁搬送載具C。作為載具C,例如可列舉FOUP(Front Opening Unified Pod,前開式晶圓盒)。
搬送空間AID配置於載具載置部13之後方XB。搬送空間AID中配置有分度機械手TID。分度機械手TID在與載具C之間交接基板W。分度機械手TID在與反轉路徑區塊5之間交接基板W。分度機械手TID於搬送空間AID中僅配置有1台。
此處參照圖5。再者,圖5係表示分度機械手之整體之立體圖。
如圖5所示,分度機械手TID具備導軌15、基台部17、多關節臂19及手部21。導軌15將長度方向配置於上下方向Z。導軌15上,基台部17隨著藉由未圖示之驅動部之驅動而升降。導軌15此時於上下方向Z上引導基台部17。導軌15之於前後方向X及寬度方向Y之水平方向上之位置被固定。具體而言,導軌15配置於寬度方向Y上之自分度區塊3之載具載置部13側觀察之情形時,反轉路徑區塊5中之不與基板W之載置位置重疊之位置。又,導軌15配置於分度區塊3中之反轉路徑區塊5側之內壁側。此處,定義俯視下連結寬度方向Y上之分度區塊3之中央與寬度方向Y上之反轉路徑區塊5(反轉路徑區塊5及後述之反轉路徑單元31中之基板W之載置位置)之中央的假想線VL(參照圖2及圖3)。導軌15及基台部17配置於自該假想線VL向側方、本實施例中為右方YR偏離之位置。基台部17於俯視下自分度區塊3之背面朝載具載置部13側空出空間SP而配置。該空間SP具有容許收容反轉路徑區塊5之至少一部分之大小。
本實施例中之分度機械手TID之導軌15配置於分度區塊3中之反轉路徑區塊5側之內壁側。因此,可縮短分度區塊3中之載具載置部13與反轉路徑區塊5之間之距離,故可有助於基板處理裝置1之小型化。
基台部17具備基台部本體17a及固定臂17b。基台部本體17a可移動地配置於導軌15。固定臂17b自基台部本體17a向側方延伸。固定臂17b以其前端側位於4個載具載置部13之寬度方向Y上之中央之方式,自基台部本體17a向前方XF延伸而配置。即,固定臂17b以其前端側位於上述假想線VL之方式自基台部本體17a向前方XF延伸而配置。多關節臂19係由第1臂19a、第2臂19b及第3臂19c構成。此處,將配置有手部21之第3臂19c作為前端部側,將第1臂19a作為基端部側。多關節臂19之作為基端部側之第1臂19a之基端部安裝於固定臂17b之前端部側。
多關節臂19構成為各第1〜第3臂19a、19b、19c可利用旋轉軸P1、旋轉軸P2及旋轉軸P3繞上下方向Z之軸旋轉。旋轉軸P1係第1臂19a之基端部側之旋轉軸。旋轉軸P2係第2臂19b之基端部側之旋轉軸。旋轉軸P3係第3臂19c之基端部側之旋轉軸。多關節臂19構成為手部21可於前後方向X及寬度方向Y上自由移動。基台部17沿導軌15升降。手部21與基台部17一同沿導軌15升降。如此,手部21構成為可於上下方向Z上移動。又,多關節臂19之基端部側之第1臂19a中之旋轉軸P1自載具載置部13側觀察時,於寬度方向Y上較導軌15更向反轉路徑區塊5側(反轉路徑區塊5及後述之反轉路徑單元31中之基板W之載置位置)偏離而配置。即,旋轉軸P1位於上述假想線VL上。又,旋轉軸P1若以基台部17為基準,則位於左方YL。以此方式構成之分度機械手TID可藉由多關節臂19而進出4個載具C與後述之反轉路徑區塊5。
再者,上述旋轉軸P1相當於本發明中之「第1關節之旋轉軸」。
此處,參照圖6。圖6係表示分度機械手之手部之立體圖。圖6A表示4片手部本體。圖6B表示設為2片之手部本體。
上述分度機械手TID具備手部21。如圖6A所示,手部21自上朝下依序具備手部本體21a、手部本體21b、手部本體21c及手部本體21d。手部21中之4個手部本體21a〜21d安裝於第3臂19c。如圖6B所示,該等4個手部本體21a〜21d中之最上部之手部本體21a與最下部之手部本體21d構成為可於上下方向Z上升降。分度機械手TID於在與載具C之間搬送基板W時,例如在載具C中收納有25片基板W時,利用4根手部本體21a〜21d每次4片地依序搬送基板W。於載具C中收納之基板W僅剩餘1片之情形時,例如,利用使手部本體21a與手部本體21b一體化而成之手部本體21a、21b搬送1片基板W。利用使手部本體21c與手部本體21d一體化而成之手部本體21c、21d搬送下一載具C之1片基板W。藉此,利用具備4根手部本體21a〜21d之分度機械手TID,可有效率地進行與收納有25片基板W之載具C之間之搬送。
此處參照圖7及圖8。圖7係自背面觀察分度區塊之狀態下之反轉路徑區塊之立體圖。圖8係表示自左側面觀察分度區塊及反轉路徑區塊之狀態之圖。
反轉路徑區塊5於分度區塊3之處理區塊7側一體地安裝於分度區塊3。具體而言,分度區塊3於其背面側(後方XB)具備自分度區塊3向處理區塊7側延伸之載置架25、載置懸掛架27及懸掛架29。反轉路徑區塊5具備反轉路徑單元31。於分度區塊3之背面側,形成有與搬送空間AID連通之上部進出口3a及下部進出口3b。反轉路徑單元31具備上段反轉路徑單元33及下段反轉路徑單元35。上段反轉路徑單元33配置於與上部進出口3a對應之位置,下段反轉路徑單元35配置於與下部進出口3b對應之位置。下段反轉路徑單元35之下部螺旋固定於載置架25。下段反轉路徑單元35之上部藉由固定件37而固定於載置懸掛架27。又,上段反轉路徑單元33之下部螺旋固定於載置懸掛架27。上段反轉路徑單元33之上部藉由固定件39而固定於懸掛架29。
上段反轉路徑單元33與下段反轉路徑單元35於俯視下在前後方向X及寬度方向Y上不偏離而重疊配置。因此,可縮小基板處理裝置1之佔據面積。
反轉路徑區塊5與分度區塊3一體地構成。反轉路徑區塊5構成為於基板處理裝置1之搬運時,至少一部分可收納於分度區塊3之內部。
具體而言,首先,卸下將上段反轉路徑單元33及下段反轉路徑單元35之下部固定之螺絲。其次,卸下固定件37、39。進而,將上段反轉路徑單元33自上部進出口3a推入處於分度區塊3之內部之空間SP中。最後,將下段反轉路徑單元35自下部進出口3b推入處於分度區塊3之內部之空間SP中。藉此,構成為反轉路徑區塊5之至少一部分可確實地收納於分度區塊3之內部。
上段反轉路徑單元33具備反轉路徑框體部33a及框體部間隔件33b。於利用框體部間隔件33b分隔出之上部,配置有上部反轉路徑部33U。於利用框體部間隔件33b分隔出之下部,配置有下部反轉路徑部33D。又,下段反轉路徑單元35具備反轉路徑框體部35a及框體部間隔件35b。於利用框體部間隔件35b分隔出之上部,配置有上部反轉路徑部35U。於利用框體部間隔件33b分隔出之下部,配置有下部反轉路徑部35D。
此處,參照圖9及圖10,對反轉路徑單元31之詳情進行說明。再者,圖9係表示反轉路徑單元之主要部分之立體圖。圖10A〜圖10D係反轉路徑單元之動作說明圖。
反轉路徑單元31具備上段反轉路徑單元33及下段反轉路徑單元35。上段反轉路徑單元33與下段反轉路徑單元35具備上部反轉路徑部33U、35U及下部反轉路徑部33D、35D。於以下說明中,以上部反轉路徑部33U為例進行說明。再者,上部反轉路徑部35U與下部反轉路徑部33D、35D均為相同之構成。
上部反轉路徑部33U具備導引部41及旋轉保持部43。導引部41載置基板W。旋轉保持部43以使載置於導引部41之基板W之表背面反轉之方式使其旋轉。再者,右方YR側亦對向地配置有相同之導引部41與旋轉保持部43,但為了方便圖示而省略。導引部41於前後方向X上隔開地具備複數層(例如5段+5段,總計10段)架部45。複數段架部部45將複數片基板W以水平姿勢積層並保持。該導引部41跨及朝右方YR突出之載置位置(未圖示)與圖9所示之朝左方YL退避之退避位置,由驅動部(未圖示)驅動。退避位置係自基板W之下面朝左方YL下降之斜下方向。藉此,退避時基板W之下面不會產生由導引部41引起之滑動。再者,未圖示之導引部41跨及朝左方YL突出之載置位置與退避至右方YR之斜下方之退避位置而被驅動。
旋轉保持部43配置於導引部41之間。旋轉保持部43具備與導引部41相同數量之複數層段(總計10段)架部47。上下方向Z上之架部47所配置之高度位置與導引部41位於載置位置時之導引部41之各架部45之高度位置相同。各架部47具備輕輕地固持基板W之表背面之固持構件(未圖示)。因此,各架部47可防止使基板W旋轉時自各架部47掉落。旋轉保持部43安裝於旋轉構件49。旋轉保持部43於前後方向X上隔開地配置有各架部47。本實施例中,旋轉構件49呈字母H形狀。於處於旋轉構件49之H形狀之兩端之I形狀部分配置有各架部47。旋轉構件49與未圖示之旋轉驅動部及進退驅動部連結。旋轉構件49繞著沿寬度方向Y之旋轉軸P4旋轉。進而,旋轉構件49於圖9所示之朝右方YR突出之固持位置與朝左方YL退避之退避位置(未圖示)之間進退驅動。藉由該等動作,各架部47旋轉或進退。再者,未圖示之旋轉構件49於朝左方YL突出之固持位置與朝右方YR退避之退避位置之間進退驅動。
上述上部反轉路徑部33U於保持圖10A之狀態下載置複數片基板W,不使表背面反轉而直接於該狀態下進行交接。又,藉由如圖10A〜圖10D般之動作,使複數片基板W之表背面反轉後進行交接。
於使基板W之表背面反轉之情形時,例如如下所述,導引部41與旋轉保持部43被驅動。
初始狀態下,導引部41彼此於寬度方向Y上被移動至隔開基板W之直徑程度之載置位置。旋轉保持部43被移動至退避位置(圖10A)。該狀態下,複數片基板W載置於導引部41。其次,旋轉保持部43位於固持位置(圖10B)。繼而,導引部41被移動至退避位置(圖10C)。進而,旋轉保持部43繞旋轉軸P4旋轉半周(圖10D)。藉由該等一連串之動作,使複數片基板W之表背面同時反轉。
返回至圖2〜圖4。進而,參照圖11。再者,圖11係表示基板處理裝置之搬運時之狀態之分解立體圖。
於反轉路徑區塊5之後方XB配置有處理區塊7及搬送區塊9。處理區塊7隔著搬送區塊9而對向地配置於左方YL及右方YR。
各處理區塊7例如於上段UF及下段DF分別具備兩層處理單元PU。又,各處理區塊7於前後方向X上具備2個處理單元PU。即,1個處理區塊7具備8台處理單元PU。因此,2個處理區塊7整體具備16台處理單元PU。於以下說明中,於須要區分各處理單元PU之情形時,如圖11所示,將位於左方YL且前方XF之處理單元PU之自上朝下配置之4台處理單元PU分別作為處理單元PU11〜PU14。將位於右方YR且前方XF之處理單元PU之自上朝下配置之4台處理單元PU分別作為處理單元PU21〜PU24。將位於左方YL且後方XB之處理單元PU之自上朝下配置之4台處理單元PU分別作為處理單元PU31〜PU34。將位於右方YR且後方XB之處理單元PU之自上朝下配置之4台處理單元PU分別作為處理單元PU41〜PU44。
將位於左方YL且前方XF之4台處理單元PU11〜PU14稱為塔單元TW1。將位於右方YR且前方XF之4台處理單元PU21〜PU24稱為塔單元TW2。將位於左方YL且後方XB之4台處理單元PU31〜PU34稱為塔單元TW3。將位於右方YR且後方XB之4台處理單元PU41〜PU44稱為塔單元TW4。再者,2個處理區塊7係由4個塔單元TW1〜TW4構成。然而,採用如下構成:對每一個塔單元TW1〜TW4進行控制或管理,能對每一個塔單元TW1〜TW4容易地使電氣配線或流體之管路分離、連接。
例如如圖2所示,處理區塊7之上段UF之上層配置有表面洗淨單元SS。表面洗淨單元SS對基板W之表面進行洗淨處理。基板W之表面一般而言形成有電子線路圖案等。表面洗淨單元SS例如具備抽吸卡盤51、防護件53及處理噴嘴55。抽吸卡盤51藉由真空抽吸而吸附基板W之背面之中心附近。抽吸卡盤51藉由未圖示之電動馬達而旋轉驅動。藉此,抽吸卡盤51於水平面內使基板W旋轉驅動。防護件53以包圍抽吸卡盤51之周圍之方式配置。防護件53防止自處理噴嘴55供給至基板W之處理液飛散至周圍。處理噴嘴55例如利用噴射流將處理液供給至基板W之表面。藉此,處理噴嘴55將基板W之表面洗淨。
例如,如圖3所示,處理區塊7之上段UF中之下層配置有背面洗淨單元SSR。背面洗淨單元SSR對基板W之背面進行洗淨處理。基板W之背面一般而言未形成有電子線路圖案等。背面洗淨單元SSR例如具備機械卡盤57、防護件59及洗淨刷61。機械卡盤57抵接並支撐基板W之周緣,不與基板W之下表面之大部分接觸而將基板W以水平姿勢加以支撐。機械卡盤57藉由未圖示之電動馬達而旋轉驅動。藉此,機械卡盤57於水平面內使基板W旋轉驅動。防護件59以包圍機械卡盤57之周圍之方式配置。防護件59防止因洗淨刷61而導致處理液飛散至周圍之情形。洗淨刷61例如具備繞縱軸旋轉之毛刷。洗淨刷61利用毛刷之旋轉力使被供給之處理液作用於基板W之背面而將其洗淨。
本實施例中之處理區塊7之下段DF例如為與上述上段UF之上層及下層相同之構成。即,處理區塊之下段DF之上層具備表面洗淨單元SS。處理區塊之下段DF中之下層具備背面洗淨單元SSR。即,處理區塊7之全部16台處理單元PU具備8台表面洗淨單元SS及8台背面洗淨單元SSR。
此處,除了圖2〜圖4外,還參照圖12。圖12係表示搬送區塊之主要部分之立體圖。
搬送區塊9於與上段UF及下段DF對應之位置分別配置有中心機械手CR1、CR2。搬送區塊9於上段UF與下段DF之交界位置未配置有間隔板等。因此,搬送區塊9可使裝置內之降流自上段UF向下段DF流通。中心機械手CR1於反轉路徑區塊5中之上段反轉路徑單元33與上段UF中之各處理單元PU之間進行基板W之搬送。又,中心機械手CR2於反轉路徑區塊5中之下段反轉路徑單元35與下段DF中之各處理單元PU之間進行基板W之搬送。藉由如此經過反轉路徑區塊5之上段反轉路徑單元33及下段反轉路徑單元35,而可藉由各中心機械手CR1、CR2將基板W分配至上段UF及下段DF之處理區塊7。因此,可提昇處理量。
中心機械手CR1與中心機械手CR2為相同之構成。因此,此處以中心機械手CR1為例進行說明。
中心機械手CR1具備固定框63、可動框65、基台部67、回轉基座69及臂71。固定框63具備遍及上段UF中之全部處理單元PU之開口。可動框65係可於前後方向X上移動地安裝於固定框63內。基台部67安裝於構成可動框65之4框中之下框。於基台部67之上部,搭載有回轉基座69。回轉基座69構成為可相對於基台部67而於水平面內回轉。於回轉基座69之上部,可相對於回轉基座69進退地搭載有臂71。臂71中,臂本體71b係重疊配置於臂本體71a之上部。臂71構成為可於第1位置與第2位置之間進退。第1位置係與回轉基座69重疊之位置。第2位置係自回轉基座69突出之位置。藉由該構成,中心機械手CR1例如於進出處理單元PU時,以使回轉基座69面向處理單元PU之狀態,利用臂本體71a接收由處理單元PU處理完畢之基板W。中心機械手CR1可將由臂本體71b支撐之未處理之基板W交遞至處理單元PU。
搬送區塊9以如上方式構成,與寬度方向Y上相鄰之2個處理區塊7不存在有共通框架。因此,搬送區塊9可與相鄰之處理區塊7分離。又,如圖11所示,上述構成之基板處理裝置1於搬運時,可分離為一體地安裝有反轉路徑區塊5之分度區塊3、處理區塊7、搬送區塊9及公用區塊11。又,處理區塊7可進而分離為4個塔單元TW1〜TW4。因此,可消除利用飛機進行搬運時產生之高度、寬度或深度之限制。進而,如圖8所示,一體地安裝於分度區塊3之反轉路徑區塊5之一部分可收容於分度區塊3之內部。因此,除可消除利用飛機進行搬運時產生之高度、寬度或深度之限制以外,還可消除容積之限制。
根據本實施例,分度機械手TID之導軌15配置於自載具載置部13側觀察時,反轉路徑區塊5中之不與基板W之載置位置重疊之位置。因此,即便將基台部17配置於適於交接基板W之基板W之載置位置之對向位置附近,於分度機械手TID之手部21與反轉路徑區塊5之間交接基板W時,導軌15亦不會成為阻礙。其結果,可提昇於分度機械手TID與反轉路徑區塊5之間交接基板W之效率。
又,導軌15及基台部17配置於俯視下自連結基板W之載置位置之中央與分度區塊3之中央之假想線VL向左方YL偏離之位置。因此,於分度機械手TID之手部21與反轉路徑區塊5之間交接基板W時,導軌15與基台部17不會成為阻礙。
進而,固定臂17b之前端部配置於配置有各載具載置部13之水平方向上之中央。因此,即便基台部17配置於反轉路徑區塊5中之不與基板W之載置位置重疊之位置,多關節臂19之手部21亦可在與各載具載置部13之載具C之間搬送基板W。
又,關於分度機械手TID,多關節臂19之旋轉軸P1係自載具載置部13側觀察時,自導軌15向基板W之載置位置側偏離而配置。因此,多關節臂19之前端側所具備之手部21可容易於反轉路徑區塊5中之基板W之載置位置處進行基板W之交接。
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能以如下方式變形而實施。
(1)上述實施例中,分度機械手TID之導軌15配置於自載具載置部13側觀察時之反轉路徑區塊5中之不與基板W之載置位置重疊之位置,且自假想線VL向左方YL偏離之位置。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種配置。例如可配置於自假想線VL向右方YR偏離之位置。於該情形時,在待機狀態下,手部21亦處於自導軌15向右方YR偏離之位置。進而,手部21處於與反轉路徑單元31對向之位置。又,固定臂17b以如下方式配置:自左方YL向假想線VL側延伸,且其前端部位於假想線VL上。
(2)上述實施例中,分度機械手TID具備固定臂17b。然而,本發明並非必須為此種構成。分度機械手TID之多關節臂19只要可利用手部21進出各載具C及反轉路徑單元31,則不必具備此種固定臂17b。
(3)上述實施例中,分度機械手TID之導軌15配置於分度區塊3中之反轉路徑區塊5側之內壁側。然而,本發明並非必須為此種配置。例如可自分度區塊3之反轉路徑區塊5側之內壁朝載具載置部13側離開而配置。藉此,可縮短固定臂17b之長度。因此,可使固定臂17b本身薄型化,可實現分度機械手TID本身之輕量化。
(4)上述實施例中,分度機械手TID具備由4片手部本體21a〜21d構成之手部21。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種構成。例如,手部21只要具備1個以上手部本體即可。
1:基板處理裝置 3:分度區塊 3a:上部進出口 3b:下部進出口 5:反轉路徑區塊 7:處理區塊 9:搬送區塊 11:公用區塊 13:載具載置部 15:導軌 17,67:基台部 17a:基台部本體 17b:固定臂 19:多關節臂 19a:第1臂 19b:第2臂 19c:第3臂 21:手部 21a,21b,21c,21d:手部本體 25:載置架 27:載置懸掛架 29:懸掛架 31:反轉路徑單元 33:上段反轉路徑單元 33a:反轉路徑框體部 33b:框體部間隔件 33D:下部反轉路徑部 33U:上部反轉路徑部 35:下段反轉路徑單元 35a:反轉路徑框體部 35b:框體部間隔件 35D:下部反轉路徑部 35U:上部反轉路徑部 37,39:固定件 41:導引部 43:旋轉保持部 45,47:架 49:旋轉構件 51:抽吸卡盤 53,59:防護件 55:處理噴嘴 57:機械卡盤 61:洗淨刷 63:固定框 65:可動框 69:回轉基座 71:臂 71a,71b:臂本體 AID、CTS:搬送空間 C:載具 CR1、CR2:中心機械手 DF:下段 P1、P2、P3、P4:旋轉軸 PU、PU11、PU12、PU13、PU14、PU21、PU22、PU23、PU24、PU31、PU32、PU33、PU34、PU41、PU42、PU43、PU44:處理單元 SP:空間 SS:表面洗淨單元 SSR:背面洗淨單元 TID:分度機械手 TW1、TW2、TW3、TW4:塔單元 UF:上段 VL:假想線 W:基板 X:前後方向 XB:後方 XF:前方 Y:寬度方向 YL:左方 YR:右方 Z:上下方向
圖1係表示實施例之基板處理裝置之整體構成之立體圖。 圖2係基板處理裝置之俯視圖,且係表示處理區塊之上段中之上層之圖。 圖3係基板處理裝置之俯視圖,且係表示處理區塊之上段中之下層之圖。 圖4係基板處理裝置之側視圖。 圖5係表示分度機械手之整體之立體圖。 圖6係表示分度機械手之手部之立體圖。圖6A表示4片手部本體,圖6B表示設為2片之手部本體。 圖7係自背面觀察分度區塊之狀態下之反轉路徑區塊之立體圖。 圖8係表示自左側面觀察分度區塊及反轉路徑區塊之狀態之圖。 圖9係表示反轉路徑單元之主要部分之立體圖。 圖10A至10D係反轉路徑單元之動作說明圖。 圖11係表示基板處理裝置之搬運時之狀態之分解立體圖。 圖12係表示搬送區塊之主要部分之立體圖。
1:基板處理裝置
3:分度區塊
5:反轉路徑區塊
7:處理區塊
9:搬送區塊
11:公用區塊
13:載具載置部
15:導軌
17:基台部
17a:基台部本體
17b:固定臂
19:多關節臂
19a:第1臂
19b:第2臂
19c:第3臂
21:手部
51:抽吸卡盤
53:防護件
55:處理噴嘴
63:固定框
65:可動框
67:基台部
69:回轉基座
71:臂
71a:臂本體
71b:臂本體
AID、CTS:搬送空間
C:載具
CR1:中心機械手
P1~P3:旋轉軸
PU、PU11、PU21、PU31、PU41:處理單元
SP:空間
SS:表面洗淨單元
TID:分度機械手
TW1~TW4:塔單元
VL:假想線
W:基板
X:前後方向
XB:後方
XF:前方
Y:寬度方向
YL:左方
YR:右方

Claims (6)

  1. 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其係對基板進行洗淨處理者;上述裝置包含以下要素,即,具備:分度區塊,其具備載具載置部,該載具載置部係載置收容複數片基板之載具,且該分度區塊具備在與上述載具載置部之上述載具之間搬送基板之分度機械手;處理區塊,其具備進行基板之表面洗淨處理的表面洗淨單元、及進行基板之背面洗淨處理的背面洗淨單元,而作為處理單元;反轉路徑區塊,其配置於上述分度區塊與上述處理區塊之間,具備載置基板之複數段架部,並且具備使基板之表背面反轉之反轉功能;上述分度機械手具備:導軌,其水平方向之位置被固定而豎立設置;基台部,其沿上述導軌而升降移動;多關節臂,其配置於上述基台部;及手部,其於上述多關節臂之前端部側之臂支撐基板;上述導軌配置於自上述載具載置部側觀察時,上述反轉路徑區塊中之不與基板之載置位置重疊之位置,且為上述反轉路徑區塊側之內壁側,上述導軌配置於俯視下自連結上述載置位置之中央與上述分度區塊之中央之假想線向側方偏離之位置,上述分度區塊於水平方向上具備複數個上述載具載置部,上述基台部具備基台部本體、及自上述基台部本體向上述載具載置部側延伸之固定臂,上述分度機械手於上述固定臂之前端側具備上述多關節臂之基端部, 上述固定臂之前端部配置於配置有上述各載具載置部之水平方向上之中央,且配置於較上述導軌更靠近上述載具載置部之側,上述手部係在上述反轉路徑區塊中於載置基板時不與上述固定臂及上述基台部干涉,且上述手部係構成為可進出上述複數個載具載置部之任一者。
  2. 如請求項1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導軌配置於上述分度區塊中之上述反轉路徑區塊側之內壁側。
  3. 如請求項1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多關節臂之第1關節之旋轉軸自上述載具載置部側觀察時,自上述導軌向上述載置位置側偏離而配置。
  4. 如請求項1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手部具備複數個支撐基板之手部本體。
  5. 如請求項2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手部具備複數個支撐基板之手部本體。
  6. 如請求項3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手部具備複數個支撐基板之手部本體。
TW109129421A 2019-09-27 2020-08-28 基板處理裝置 TWI8374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76996A JP7446073B2 (ja) 2019-09-27 2019-09-27 基板処理装置
JP2019-176996 2019-09-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4840A TW202114840A (zh) 2021-04-16
TWI837416B true TWI837416B (zh) 2024-04-0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27956A (ja) 2016-01-22 2017-07-2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産業用ロボット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27956A (ja) 2016-01-22 2017-07-2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産業用ロボット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74339B2 (ja)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搬送方法
JP7446073B2 (ja) 基板処理装置
TWI795665B (zh) 基板處理裝置
TWI496237B (zh) 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
KR102296010B1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JP2009260087A (ja) 基板処理装置
TWI729653B (zh) 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搬送方法
TWI837416B (zh) 基板處理裝置
JP7377659B2 (ja) 基板処理装置
JP7376285B2 (ja) 基板処理装置
JP3562748B2 (ja) 基板処理装置
WO2020137646A1 (ja) 基板処理装置
JP5875901B2 (ja) 基板処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