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3359B - 混合變壓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混合變壓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3359B
TWI833359B TW111135384A TW111135384A TWI833359B TW I833359 B TWI833359 B TW I833359B TW 111135384 A TW111135384 A TW 111135384A TW 111135384 A TW111135384 A TW 111135384A TW I833359 B TWI833359 B TW I83335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hybrid
switching
voltag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53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414945A (zh
Inventor
陳柏力
黃淑萱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to TW1111353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33359B/zh
Priority to CN202211237279.6A priority patent/CN117767318A/zh
Priority to US18/347,914 priority patent/US20240097435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33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335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14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4945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混合變壓裝置及其控制方法,係提供包括一配電變壓器與至少一電力電子模組之混合變壓裝置,且由電力電子模組之串聯轉換器之第一與第二混合切換開關互相切換混合變壓裝置之正常運轉模式與旁路模式。當第一與第二混合切換開關將混合變壓裝置從旁路模式切換至正常運轉模式時,將第一至第四切換開關與第一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進行脈波寬度調變之切換。而當第一與第二混合切換開關將混合變壓裝置從正常運轉模式切換至旁路模式時,將第一至第四切換開關停止運轉以保持關閉狀態,且將第一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保持或切換至導通狀態。

Description

混合變壓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變壓裝置及其控制技術,特別是指一種混合變壓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傳統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具高佔比時,常可能導致發電站、變電站、輸電系統與配電系統等所組成之電網(輸電網路)超出負荷範圍。為了避免電網或再生能源堵塞,太陽能系統(如家用或工業用太陽能系統)需要停止輸電給電網甚至暫時關閉,這種情況稱為再生能源之電力削減(curtailment)或棄光。又,當電動載具(如電動車)愈來愈普及化時,電動載具會日益消耗更大量之電力,可能導致部分區域之饋線產生嚴重之壓降。
申言之,在再生能源具高佔比與電動載具愈來愈普及化之趨勢下,電網之饋線末端之供電品質會受到極大挑戰,且電網或再生能源壅塞時易造成電力削減或棄光之效應。同時,負載之負荷或用電量過大時,配電變壓器或饋線所提供之電壓有可能低於下限或高於上限,以致配電變壓器或饋線不易提供穩定之電壓至負載,亦容易造成停電、缺電或電壓不穩之情況。
再者,現有技術並無法利用串聯轉換器之第一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互相切換混合變壓裝置之正常運轉模式與旁路模式,亦無法降低第一至第四切換開關與第一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之開關損耗或切換損失,也無法提高混合變壓裝置之整體效率。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創新之變壓裝置及其控制技術,以解決上述任一問題或提供相關之功能/方法與考量電力電子模組具有可抽換之設計,已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之一大研究課題。
本發明之混合變壓裝置包括:一配電變壓器,係具有相對之一高電壓側與一低電壓側;以及至少一電力電子模組,係具有互相電性連接之一並聯轉換器與一串聯轉換器,並聯轉換器電性連接配電變壓器之低電壓側,串聯轉換器具有一第一切換開關、一第二切換開關、一第三切換開關、一第四切換開關、一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與一第二混合切換開關,串聯轉換器之第一混合切換開關電性連接第二混合切換開關與第一切換開關至第二切換開關,且串聯轉換器之第二混合切換開關電性連接第三切換開關至第四切換開關,其中,串聯轉換器之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與第二混合切換開關能互相切換混合變壓裝置之正常運轉模式與旁路模式,以於串聯轉換器之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與第二混合切換開關將混合變壓裝置從旁路模式切換至正常運轉模式時,將串聯轉換器之第一切換開關至第四切換開關與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進行脈波寬度調變之切換,而於串聯轉換器之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與第二混合切換開關將混合變壓裝置從正常 運轉模式切換至旁路模式時,將串聯轉換器之第一切換開關至第四切換開關停止運轉以保持關閉狀態,且將串聯轉換器之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保持或切換至導通狀態。
本發明之混合變壓裝置之控制方法包括:提供包括一配電變壓器與至少一電力電子模組之混合變壓裝置,其中,配電變壓器具有相對之一高電壓側與一低電壓側,電力電子模組具有互相電性連接之一並聯轉換器與一串聯轉換器,並聯轉換器電性連接配電變壓器之低電壓側,串聯轉換器具有一第一切換開關、一第二切換開關、一第三切換開關、一第四切換開關、一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與一第二混合切換開關,串聯轉換器之第一混合切換開關電性連接第二混合切換開關與第一切換開關至第二切換開關,且串聯轉換器之第二混合切換開關電性連接第三切換開關至第四切換開關;以及由串聯轉換器之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與第二混合切換開關互相切換混合變壓裝置之正常運轉模式與旁路模式,以於串聯轉換器之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與第二混合切換開關將混合變壓裝置從旁路模式切換至正常運轉模式時,將串聯轉換器之第一切換開關至第四切換開關與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進行脈波寬度調變之切換,而於串聯轉換器之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與第二混合切換開關將混合變壓裝置從正常運轉模式切換至旁路模式時,將串聯轉換器之第一切換開關至第四切換開關停止運轉以保持關閉狀態,且將串聯轉換器之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保持或切換至導通狀態。
因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創新之混合變壓裝置及其控制方法,能由串聯轉換器之第一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互相切換混合變壓裝置之正常運轉模式與旁路模式,於正常運轉模式下,降低第一至第四切換開關與第一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之開關損耗或切換損失,提高混合變壓裝置之整體效率;於旁路模式下,可保持混合變壓裝置之運作效能。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與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在以下描述內容中將部分闡述本發明之額外特徵及優點,且此等特徵及優點將部分自所述描述內容可得而知,或可藉由對本發明之實踐習得。應理解,前文一般描述與以下詳細描述兩者均為例示性及解釋性的,且不欲約束本發明所欲主張之範圍。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形態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了解本發明之其它優點與功效,亦可因而藉由其它不同具體等同實施形態加以施行或運用。
圖1為本發明之混合變壓裝置1之第一實施例之電路架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混合變壓裝置1可包括互相電性連接之一配電變壓器10與至少一電力電子模組20等,電力電子模組20可具有一斷路器21、一第一連接端子22、一並聯轉換器23、一電容器24、一直流電壓匯流排(VDCBUS)25、一串聯轉換器26、一第二連接端子27與一控制器28等,且串聯轉換器26可具有一第一切換開關Q1、一第二切換開關Q2、一第三切換開關Q3、一第四切換開關Q4、一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一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二電感器L、一電容器C與一補償變壓器T。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所述「至少一」代表一個以上(如一、二或三個以上),「複數」代表二個以上(如二、三、四或十個以上),且「電性連接」代表電性連結或耦接等。但是,本發明並不以各實施例所提及者為限。
在一實施例中,配電變壓器10可為傳統形式之配電變壓器、中心抽頭形式之配電變壓器等。電力電子模組20可為電力電子電路、電力電子轉換器(如Heric電力電子轉換器)等,斷路器21可為斷路開關等,第一連接端子22或第二連接端子27可為連接器等。並聯轉換器23可為太陽能光電(Photovoltaic;PV)轉換器、儲能器、交流/直流(AC/DC)轉換器等各種來源,電容器24可為電解電容器等,控制器28可為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等,饋線F可為電力線、配電線、輸電線等。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切換開關Q1至第四切換開關Q4與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之任一者可為絕緣閘極雙極性電晶體(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寬能隙(Wide Band Gap;WBG)切換開關(如WBG MOSFET)等。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與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能互相切換混合變壓裝置1之正常運轉模式M1與旁路模式M2,且正常運轉模式M1可為電壓補償模式或脈波寬度調變(Pulse-Width Modulation;PWM)切換模式。
在一實施例中,配電變壓器10可具有相對之一高電壓側HV與一低電壓側LV,且配電變壓器10之低電壓側LV之第一端點L1(如火線端點)與第二端點N1(如中性線端點)分別電性連接至電力電子模組20。例如,配電變壓器10之高電壓側HV可具有22.8千伏特(kV)、11.4千伏特(kV)或6.9千伏特(kV)等高電壓,而配電變壓器10之低電壓側LV可具有220伏特(V)或110伏特(V)等低電壓。
電力電子模組20之斷路器21之兩端可分別並聯連接至配電變壓器10之低電壓側LV之第一端點L1(如火線端點)與第二端點N1(如中性線端點),第一連接端子22之兩端可分別電性連接至斷路器21之兩端,且斷路器21可依序電性連接至第一連接端子22與並聯轉換器23。
於旁路模式M2時,電力電子模組20之第一連接端子22與第二連接端子27具有可抽換功能或可熱插拔功能,且電力電子模組20之並聯轉換器23、電容器24與第一切換開關Q1至第四切換開關Q4可設置於第一連接端子22與第二連接端子27之間以共同組成一可抽換式電路模組或可熱插拔式電路模組。當可抽換式電路模組或可熱插拔式電路模組(如並聯轉換器23、電容器24與第一切換開關Q1至第四切換開關Q4)發生異常(如故障或無法正常運作)時,於旁路模式M2下,藉由移除第一連接端子22與第二連接端子27以一併移除異常的可抽換式電路模組或可熱插拔式電路模組(如異常的並聯轉換器23、電容器24與第一切換開關Q1至第四切換開關Q4),再接上正常的第一連接端子22與第二連接端子27以更換成正常的可抽換式電路模組或可熱插拔式電路模組(如正常的並聯轉換器23、電容器24與第一切換開關Q1至第四切換開關Q4)。
並聯轉換器23可建立(產生)額定之直流電壓至直流電壓匯流排25之正端點(+)與負端點(-)上,並聯轉換器23可依序透過第一連接端子22與斷路器21並聯連接至配電變壓器10之低電壓側LV與饋線F,且並聯轉換器23亦可電性連接至第一連接端子22、電容器24、直流電壓匯流排25、串聯轉換器26(如第一切換開關Q1至第四切換開關Q4)與控制器28。
直流電壓匯流排25之正端點(+)可電性連接至第一切換開關Q1之汲極與第三切換開關Q3之汲極,且直流電壓匯流排25之負端點(-)可電性連接至第二切換開關Q2之源極與第四切換開關Q4之源極。電容器24之一端可分別電性連接至並聯轉換器23、直流電壓匯流排25之正端點(+)、第一切換開關Q1之汲極與第三切換開關Q3之汲極,且電容器24之另一端可分別電性連接至並聯轉換器23、直流電壓匯流排25之負端點(-)、第二切換開關Q2之源極與第四切換開關Q4之源極。
第一切換開關Q1可電性連接至第二切換開關Q2與第三切換開關Q3,第一切換開關Q1與第三切換開關Q3皆可電性連接至並聯轉換器23、電容器24與直流電壓匯流排25之正端點(+)。第二切換開關Q2可電性連接至第一切換開關Q1與第四切換開關Q4,第二切換開關Q2與第四切換開關Q4皆可電性連接至並聯轉換器23、電容器24與直流電壓匯流排25之負端點(-)。例如,第一切換開關Q1之源極可電性連接至第二切換開關Q2之汲極,第一切換開關Q1之汲極可電性連接至第三切換開關Q3之汲極,第二切換開關Q2之源極可電性連接至第四切換開關Q4之源極,第三切換開關Q3之源極可電性連接至第四切換開關Q4之汲極,且第一切換開關Q1至第四切換開關Q4可組成H橋開關結構。
第二連接端子27之一端可電性連接至第一切換開關Q1與第二切換開關Q2之間,且第二連接端子27之另一端可電性連接至第三切換開關Q3與第四切換開關Q4之間。第一切換開關Q1之源極與第二切換開關Q2之汲極可電性連接至第二連接端子27後,再電性連接至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與二電感器L之一者(如第一電感器)之第一側。第三切換開關Q3之源極與第四切換開關Q4之汲極可電性連接至第二連接端子27後,再電性連接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與二電感器L之另一者(如第二電感器)之第一側。
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可電性連接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且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與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之電性連接形式可為共源極或共汲極之電性連接形式。亦即,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與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兩者之源極可共同電性連接,或者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與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兩者之汲極可共同電性連接。
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與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可電性連接至第二連接端子27與二電感器L,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可透過第二連接端子27電性連接至第一切換開關Q1與第二切換開關Q2之間,且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可透過第二連接端子27電性連接至第三切換開關Q3與第四切換開關Q4之間。
二電感器L之第一側可分別電性連接至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與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且電容器C之兩端可分別電性連接至二電感器L之第二側。電容器C之一端可電性連接至二電感器L之一者之第二側與補償變壓器T之第一端點T1,電容器C之另一端可電性連接至二電感器L之另一者之第二側與補償變壓器T之第二端點T2。亦即,二電感器L之第二側可先並聯連接至電容器C之兩端後,再分別電性連接至補償變壓器之第一端點T1與第二端點T2。
補償變壓器T之第一端點T1可電性連接至二電感器L之一者之第二側與電容器C之一端,補償變壓器T之第二端點T2可電性連接至二電感器L之另一者之第二側與電容器C之另一端。補償變壓器T之第三端點L2可透過饋線F電性連接至配電變壓器10之低電壓側LV之第一端點L1,補償變壓器T之第四端點L3與配電變壓器10之低電壓側LV之第二端點N1可分別透過饋線F電性連接至負載30之兩端。亦即,配電變壓器10之低電壓側LV之第一端點L1可電性連接至補償變壓器T之第三端點L2,且混合變壓裝置1之輸出端分別為補償變壓器T之第四端點L3與配電變壓器10之低電壓側LV之第二端點N1以電性連接至負載30之兩端。
控制器28可分別電性連接至並聯轉換器23、直流電壓匯流排25、第一切換開關Q1至第四切換開關Q4與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等,且控制器28可分別產生第一切換開關訊號Q1'至第四切換開關訊號Q4'與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訊號S1'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訊號S2',以各自對應控制第一切換開關Q1至第四切換開關Q4與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
控制器28可接收並聯轉換器23之運行訊號23'(如電路正常回傳訊號)以依據運行訊號23'監測並聯轉換器23是否正常運行(如有無發生異常狀態),且控制器28亦可監測並聯轉換器23是否已建立額定之直流電壓(如380或400伏特之直流電壓)至直流電壓匯流排25之正端點(+)與負端點(-)上。控制器28可接收電容器C之電壓訊號C'、饋線F調整前之電壓訊號L2'(如補償變壓器T之第三端點L2與配電變壓器10之低電壓側LV之第二端點N1間之電壓)、饋線F調整後之電壓訊號L3'(如補償變壓器T之第四端點L3與配電變壓器10之低電壓側LV之第二端點N1間之電壓)、電感器L之電流訊號L',亦可接收串聯轉換器26(如第一切換開關Q1至第四切換開關Q4與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之至少一者)之溫度訊號D。
圖2A與圖2B為本發明之混合變壓裝置1及其控制方法分別於正常運轉模式M1與旁路模式M2下之流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之混合變壓裝置1及其控制方法分別於正常運轉模式M1與旁路模式M2下,有關第一切換開關Q1至第四切換開關Q4與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之切換開關訊號之波形示意圖。同時,請配合參閱圖1予以說明。
本發明之混合變壓裝置1及其控制方法中,先提供包括一配電變壓器10與至少一電力電子模組20之混合變壓裝置1,配電變壓器10具有相對之一高電壓側HV與一低電壓側LV,電力電子模組20具有互相電性連接之一並聯轉換器23與一串聯轉換器26,並聯轉換器23電性連接配電變壓器10之低電壓側LV,串聯轉換器26具有一第一切換開關Q1、一第二切換開關Q2、一第三切換開關Q3、一第四切換開關Q4、一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與一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串聯轉換器26之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電性連接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與第一切換開關Q1至第二切換開關Q2,且串聯轉換器26之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電性連接第三切換開關Q3至第四切換開關Q4。
然後,由串聯轉換器26之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與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互相切換混合變壓裝置1之正常運轉模式M1與旁路模式M2,以於串聯轉換器26之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與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將混合變壓裝置1從旁路模式M2切換至正常運轉模式M1時,將串聯轉換器26之第一切換開關Q1至第四切換開關Q4與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進行脈波寬度調變(PWM)之切換,而於串聯轉換器26之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與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將混合變壓裝置1從正常運轉模式M1切換至旁路模式M2時,將串聯轉換器26之第一切換開關Q1至第四切換開關Q4停止運轉以保持關閉(off)狀態,且將串聯轉換器26之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保持或切換至導通(on)狀態。
如圖2A與圖3所示,在步驟P11中,當混合變壓裝置1處於正常運轉模式M1或從旁路模式M2切換(回復)至正常運轉模式M1時,將電力電子模組20之斷路器21導通,且將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保持導通狀態。
接著,在步驟P12中,將並聯轉換器23運轉,以由並聯轉換器23建立(產生)額定之直流電壓至直流電壓匯流排25之正端點(+)與負端點(-)上,且將並聯轉換器23之運行訊號23'與已建立額定之直流電壓至直流電壓匯流排25之正端點(+)與負端點(-)上之訊息回傳至控制器28。
然後,在步驟P13中,控制器28接收電容器C之電壓訊號C'、饋線F調整前之電壓訊號L2'、饋線F調整後之電壓訊號L3'、電感器L之電流訊號L'、以及串聯轉換器26(如第一切換開關Q1至第四切換開關Q4與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之至少一者)之溫度訊號D,且由控制器28將第一切換開關訊號Q1'、第二切換開關訊號Q2'、第三切換開關訊號Q3'、第四切換開關訊號Q4'、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訊號S1'與第二混合切換開關訊號S2'分別發送至第一切換開關Q1、第二切換開 關Q2、第三切換開關Q3、第四切換開關Q4、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與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以將第一切換開關Q1至第四切換開關Q4與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進行脈波寬度調變(PWM)之切換。同時,當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與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於進行脈波寬度調變(PWM)之切換時,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與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之主切換週期為60赫茲(Hz)之切換頻率,有利於減小或降低開關切換損失。
如圖2B與圖3所示,在步驟P21中,當混合變壓裝置1處於旁路模式M2或從正常運轉模式M1切換(回復)至旁路模式M2時,控制器28可將第一切換開關Q1至第四切換開關Q4停止運轉以保持關閉狀態(非導通狀態),且控制器28亦可將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保持或切換(回復)至導通狀態。然後,在步驟P22中,將並聯轉換器23停止運轉。
舉例而言,以圖3所示正弦波之交流訊號A(如交流電壓訊號)為基準,控制器28可依據不同需求產生相應之命令,以將第一切換開關訊號Q1’至第四切換開關訊號Q4'與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訊號S1'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訊號S2'分別發送至第一切換開關Q1至第四切換開關Q4與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再由控制器28利用第一切換開關訊號Q1’至第四切換開關訊號Q4'與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訊號S1'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訊號S2'分別控制第一切換開關Q1至第四切換開關Q4與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使混合變壓裝置1能於正常運轉模式M1與旁路模式M2之間互相切換。亦即,將正常運轉模式M1切換至旁路模式M2,或將旁路模式M2切換至正常運轉模式M1。
例如,當混合變壓裝置1處於或切換(回復)至正常運轉模式M1時,第一切換開關Q1之第一切換開關訊號Q1'至第四切換開關Q4之第四切換開關訊號Q4'與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之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訊號S1'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之第二混合切換開關訊號S2'皆依據正弦波之交流訊號A(如交流電壓訊號)進行脈波寬度調變(PWM)之切換。同時,當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與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於進行脈波寬度調變(PWM)之切換時,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與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之主切換週期可以採用60赫茲(Hz)之切換頻率,有利於減少或降低開關切換損失。
當混合變壓裝置1處於或切換(回復)至旁路模式M2時,第一切換開關Q1之第一切換開關訊號Q1'至第四切換開關Q4之第四切換開關訊號Q4'皆保持低準位(Low level),以使第一切換開關Q1至第四切換開關Q4保持關閉狀態(非導通狀態),且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之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訊號S1'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之第二混合切換開關訊號S2'皆保持高準位(High level),以使第一混合切換關關S1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保持導通狀態。
圖4為本發明之混合變壓裝置1及其控制方法分別於正常運轉模式M1與旁路模式M2下有關配電變壓器10與補償變壓器T之端點之電壓訊號(如電壓VL1-N1、電壓VL3-N1、電壓VT1-T2之訊號)之波形示意圖,並請配合參閱圖1與圖3予以說明。
舉例而言,假設情境為補償驟升5%電壓之條件下之暫態變化,配電變壓器10之低電壓側LV之第一端點L1(如火線端點)與第二端點N1(如中性線端點)間之電壓VL1-N1為220伏特*105%=231V(此105%代表 220伏特驟升5%電壓),透過串聯轉換器26之補償機制可將補償變壓器T之第四端點L3與配電變壓器10之低電壓側LV之第二端點N1間之電壓VL3-N1(如負載30兩端之電壓)補償至額定之電壓(如220伏特)。同時,混合變壓裝置1之旁路模式M2與正常運轉模式M1間之切換過程或暫態變化如下所述。
如圖3所示之旁路模式M2,可將串聯轉換器26之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之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訊號S1'與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之第二混合切換開關訊號S2'皆保持高準位,以使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與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保持導通狀態,進而形成串聯轉換器26之一次側短路以達成旁路模式M2。
如圖3所示之正常運轉模式M1,可啟動串聯轉換器26之補償機制,以依照需求將第一切換開關Q1之第一切換開關訊號Q1'至第四切換開關Q4之第四切換開關訊號Q4'與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之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訊號S1'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之第二混合切換開關訊號S2'進行脈波寬度調變(PWM)之切換,進而完成將補償變壓器T之第四端點L3與配電變壓器10之低電壓側LV之第二端點N1間(如負載30兩端)之電壓VL3-N1補償至額定之電壓(如220伏特)。
如圖4之上半部所示,在混合變壓裝置1之旁路模式M2下,配電變壓器10之低電壓側LV之第一端點L1(如火線端點)與第二端點N1(如中性線端點)間之電壓VL1-N1等於補償變壓器T之第四端點L3與配電變壓器10之低電壓側LV之第二端點N1間之電壓VL3-N1
在混合變壓裝置1之正常運轉模式M1下,設定情境為配電 變壓器10之低電壓側LV之第一端點L1(如火線端點)與第二端點N1(如中性線端點)間之電壓VL1-N1為220伏特*105%(即231V之交流電壓Vac),透過串聯轉換器26之補償機制將第一切換開關Q1之第一切換開關訊號Q1'至第四切換開關Q4之第四切換開關訊號Q4'與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之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訊號S1'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之第二混合切換開關訊號S2'進行脈波寬度調變(PWM)之切換後,可將補償變壓器T之第四端點L3與配電變壓器10之低電壓側LV之第二端點N1間之電壓VL3-N1補償至額定之電壓(如220伏特之交流電壓Vac)。
如圖4之下半部所示,在混合變壓裝置1之旁路模式M2下,可將電力電子模組20之補償變壓器T之第一端點T1與第二端點T2保持接近零電壓(0伏特)之條件或狀態,以利避免補償變壓器T發生開路行為。
在混合變壓裝置1之正常運轉模式M1下,控制器28可依據不同需求產生相應之命令,以將第一切換開關訊號Q1’至第四切換開關訊號Q4'與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訊號S1'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訊號S2'分別發送至第一切換開關Q1至第四切換開關Q4與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再將第一切換開關Q1之第一切換開關訊號Q1'至第四切換開關Q4之第四切換開關訊號Q4'與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之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訊號S1'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之第二混合切換開關訊號S2'進行脈波寬度調變(PWM)之切換以產生對應之電壓,進而透過補償變壓器T將脈波寬度調變(PWM)之切換所產生之電壓作為補償變壓器T之第三端點L2與第四端點L3間之電壓VL2-L3
圖5為本發明之混合變壓裝置1及其控制方法分別於正常運轉模式M1與旁路模式M2下有關饋線F與補償變壓器T之端點之電壓訊號(如電壓V L1-N1、電壓V L3-N1、電壓V T1-T2、電壓V L2-L3之訊號)之波形示意圖,並請配合參閱圖1與圖3予以說明。
舉例而言,假設測試情境以配電變壓器10之低電壓側LV之第一端點L1(如火線端點)與第二端點N1(如中性線端點)間之電壓V L1-N1驟降至210伏特為例,透過串聯轉換器26之補償機制可將補償變壓器T之第四端點L3與配電變壓器10之低電壓側LV之第二端點N1間之電壓V L3-N1(如負載30兩端之電壓)補償至額定之電壓(如220伏特)。
在混合變壓裝置1之旁路模式M2下,串聯轉換器26未啟動前,串聯轉換器26之一次側電壓接近零電壓(0伏特)。而在混合變壓裝置1之正常運轉模式M1下,串聯轉換器26輸出補償能量,以將補償變壓器T之第四端點L3與配電變壓器10之低電壓側LV之第二端點N1間之電壓V L3-N1(如負載30兩端之電壓)從原先之電壓(如210伏特)補償至額定之電壓(如220伏特),故能驗證此混合變壓裝置1之可行性。
[1]饋線F上之端點之電壓訊號:如圖5之上半部所示,在混合變壓裝置1之旁路模式M2下,配電變壓器10之低電壓側LV之第一端點L1(如火線端點)與第二端點N1(如中性線端點)間之電壓V L1-N1等於補償變壓器T之第四端點L3與配電變壓器10之低電壓側LV之第二端點N1間之電壓V L3-N1
在混合變壓裝置1之正常運轉模式M1下,設定情境為配電變壓器10之低電壓側LV之第一端點L1(如火線端點)與第二端點N1(如中性線端點)間之電壓VL1-N1為210伏特,透過串聯轉換器26之補償機制將第一切換開關Q1之第一切換開關訊號Q1'至第四切換開關Q4之第四切換開關訊號Q4'與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之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訊號S1'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之第二混合切換開關訊號S2'進行脈波寬度調變(PWM)之切換,以將補償變壓器T之第四端點L3與配電變壓器10之低電壓側LV之第二端點N1間之電壓VL3-N1補償至額定之電壓(如220伏特之交流電壓Vac)。
[2]補償變壓器T之端點之電壓訊號:如圖5之下半部所示,在混合變壓裝置1之旁路模式M2下,補償變壓器T之第一端點T1與第二端點T2間之電壓VT1-T2將保持接近零電壓(0伏特)之條件或狀態,以利避免補償變壓器T發生開路行為。
在混合變壓裝置1之正常運轉模式M1下,控制器28可依據不同需求產生相應之命令,以將第一切換開關訊號Q1’至第四切換開關訊號Q4'與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訊號S1'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訊號S2'分別發送至第一切換開關Q1至第四切換開關Q4與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再將第一切換開關Q1之第一切換開關訊號Q1'至第四切換開關Q4之第四切換開關訊號Q4'與第一混合切換開關S1之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訊號S1'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S2之第二混合切換開關訊號S2'進行脈波寬度調變(PWM)之切換以產生對應之電壓,進而透過補償變壓器T將脈波寬度調變(PWM)所產生之電壓輸出成為補償變壓器T之第三端點L2與第四端點L3間之電壓VL2-L3
圖6為本發明之混合變壓裝置1之第二實施例之電路架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混合變壓裝置1可具有相同(如相同電路結構)之二電力電子模組20,且配電變壓器10可採用預定電壓(如110伏特)之中心抽頭形式,以供混合變壓裝置1及其控制方法針對中心抽頭形式之配電變壓器10之電壓進行調節補償。
舉例而言,配電變壓器10之低電壓側LV之第二端點N1(如中性線端點)可設置於或調整至低電壓側LV之中心抽頭,以將配電變壓器10之低電壓側LV之電壓透過相同之二電力電子模組20進行平均分配,使得相同之二電力電子模組20各自輸出配電變壓器10之低電壓側LV之一半電壓。例如,可將配電變壓器10之低電壓側LV上下兩端之電壓從220伏特平均分配(減半)成上方之電力電子模組20所連接之饋線F之電壓為110伏特,中間之饋線F之電壓為0伏特(因中心抽頭之第二端點N1或端點N電性連接至接地端),且下方之電力電子模組20所連接之饋線F之電壓為-110伏特。
圖7為本發明之混合變壓裝置1之第三實施例之電路架構示意圖。如圖所示,配電變壓器10可具有高電壓側HV(如22.8千伏特, 11.4千伏特或6.9千伏特)與低電壓側LV(如220伏特或110伏特)。
電力電子模組20(斷路器21)之兩端可分別電性連接至配電變壓器10之低電壓側LV之第一端點L1與第二端點N1(負載30之兩端),以使電力電子模組20維持相同於低電壓側LV之低電壓之條件或狀態。同時,補償變壓器T之第三端點L2與市電端40之端點H可分別電性連接至配電變壓器10之高電壓側HV之兩端,且補償變壓器T之第四端點L3可電性連接至市電端40,以將補償變壓器T所輸出之電壓訊號反饋至配電變壓器10之高電壓側HV。
綜上,本發明之混合變壓裝置及其控制方法至少具有下列特色、優點或技術功效:
一、本發明之串聯轉換器之第一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能互相切換混合變壓裝置之正常運轉模式與旁路模式,於正常運轉模式下,可以降低第一至第四切換開關與第一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之開關損耗或切換損失,提高混合變壓裝置之整體效率;於旁路模式下,可以保持混合變壓裝置之運作效能。
二、本發明之串聯轉換器之第一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於進行脈波寬度調變(PWM)之切換時,第一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之主切換週期為60赫茲(Hz)之切換頻率,有利於減少或降低開關切換損失。
三、本發明之混合變壓裝置於無需補償或發生故障時,能控制串聯轉換器之第一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以利自動執行混合變壓裝置之旁路模式(旁路功能)。
四、本發明在混合變壓裝置之旁路模式下,補償變壓器之第一端點與第二端點能保持接近零電壓(0伏特)之條件或狀態,以避免補償變壓器發生開路行為。
五、本發明能將電力電子模組之並聯轉換器、電容器與第一切換開關至第四切換開關設置於第一與第二連接端子之間以共同組成可抽換式電路模組或可熱插拔式電路模組,有利於電力電子模組發生異常時,於旁路模式下,能直接替換可抽換式電路模組或可熱插拔式電路模組,從而提高電力電子模組之替換彈性或維護效率。
上述實施形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明之原理、特點及其功效,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可實施範疇,任何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均能在不違背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下,對上述實施形態進行修飾與改變。任何使用本發明所揭示內容而完成之等效改變及修飾,均仍應為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因此,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1:混合變壓裝置 10:配電變壓器 20:電力電子模組 21:斷路器 22:第一連接端子 23:並聯轉換器 23':運行訊號 24:電容器 25:直流電壓匯流排 26:串聯轉換器 27:第二連接端子 28:控制器 30:負載 40:市電端 A:交流訊號 C:電容器 C':電壓訊號 D:溫度訊號 F:饋線 H:端點 HV:高電壓側 L:電感器 L':電流訊號 L1:第一端點 L2:第三端點 L2':電壓訊號 L3:第四端點 L3':電壓訊號 LV:低電壓側 M1:正常運轉模式 M2:旁路模式 N:端點 N1:第二端點 P11至P13:步驟 P21至P22:步驟 Q1:第一切換開關 Q1':第一切換開關訊號 Q2:第二切換開關 Q2':第二切換開關訊號 Q3:第三切換開關 Q3':第三切換開關訊號 Q4:第四切換開關 Q4':第四切換開關訊號 S1:第一混合切換開關 S1':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訊號 S2:第二混合切換開關 S2':第二混合切換開關訊號 T:補償變壓器 T1:第一端點 T2:第二端點 V L1-N1, V L2-L3, V L3-N1, V T1-T2:電壓
圖1為本發明之混合變壓裝置之第一實施例之電路架構示意圖。
圖2A與圖2B為本發明之混合變壓裝置及其控制方法分別於正常運轉模式與旁路模式下之流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之混合變壓裝置及其控制方法分別於正常運轉模式與旁路模式下,有關第一至第四切換開關與第一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之切換開關訊號之波形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之混合變壓裝置及其控制方法分別於正常運轉模式與旁路模式下,有關配電變壓器與補償變壓器之端點之電壓訊號之波形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之混合變壓裝置及其控制方法分別於正常運轉模式與旁路模式下,有關饋線與補償變壓器之端點之電壓訊號之波形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之混合變壓裝置之第二實施例之電路架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之混合變壓裝置之第三實施例之電路架構示意圖。
1:混合變壓裝置
10:配電變壓器
20:電力電子模組
21:斷路器
22:第一連接端子
23:並聯轉換器
23':運行訊號
24:電容器
25:直流電壓匯流排
26:串聯轉換器
27:第二連接端子
28:控制器
30:負載
C:電容器
C':電壓訊號
D:溫度訊號
F:饋線
HV:高電壓側
L:電感器
L':電流訊號
L1:第一端點
L2:第三端點
L2':電壓訊號
L3:第四端點
L3':電壓訊號
LV:低電壓側
N1:第二端點
Q1:第一切換開關
Q1':第一切換開關訊號
Q2:第二切換開關
Q2':切換開關訊號
Q3:第三切換開關
Q3':第三切換開關訊號
Q4:第四切換開關
Q4':第四切換開關訊號
S1:第一混合切換開關
S1':第一切換開關訊號
S2:第二切換開關
S2':切換開關訊號
T:補償變壓器
T1:第一端點
T2:第二端點

Claims (20)

  1. 一種混合變壓裝置,包括:一配電變壓器,係具有相對之一高電壓側與一低電壓側;以及至少一電力電子模組,係具有互相電性連接之一並聯轉換器與一串聯轉換器,該並聯轉換器電性連接該配電變壓器之該低電壓側,該串聯轉換器具有一第一切換開關、一第二切換開關、一第三切換開關、一第四切換開關、一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與一第二混合切換開關,該串聯轉換器之該第一混合切換開關電性連接該第二混合切換開關與電性連接至該第一切換開關與該第二切換開關之間,且該串聯轉換器之該第二混合切換開關電性連接至該第三切換開關與該第四切換開關之間,其中,該串聯轉換器之該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與該第二混合切換開關互相切換該混合變壓裝置之正常運轉模式與旁路模式,以於該串聯轉換器之該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與該第二混合切換開關將該混合變壓裝置從該旁路模式切換至該正常運轉模式時,將該串聯轉換器之該第一切換開關至該第四切換開關與該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至該第二混合切換開關進行脈波寬度調變之切換,而於該串聯轉換器之該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與該第二混合切換開關將該混合變壓裝置從該正常運轉模式切換至該旁路模式時,將該串聯轉換器之該第一切換開關至該第四切換開關停止運轉以保持關閉狀態,且將該串聯轉換器之該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至該第二混合切換開關保持或切換至導通狀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變壓裝置,其中,該至少一電力電子模組更具有一斷路器與一第一連接端子,該斷路器之兩端分別並聯連接 至該配電變壓器之該低電壓側之第一端點與第二端點,該第一連接端子之兩端分別電性連接至該斷路器之兩端,且該斷路器依序電性連接至該第一連接端子與該並聯轉換器。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變壓裝置,其中,該至少一電力電子模組更具有一第一連接端子與一第二連接端子,該第一連接端子與該第二連接端子具有可抽換功能或可熱插拔功能,且該至少一電力電子模組之該並聯轉換器與該第一切換開關至該第四切換開關設置於該第一連接端子與該第二連接端子之間以共同組成可抽換式電路模組或可熱插拔式電路模組。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變壓裝置,其中,該至少一電力電子模組更具有一直流電壓匯流排、一第一連接端子與一斷路器,該並聯轉換器建立額定之直流電壓至該直流電壓匯流排之正端點與負端點,該並聯轉換器依序透過該第一連接端子與該斷路器並聯連接至該配電變壓器之該低電壓側與饋線,且該並聯轉換器電性連接至該第一連接端子、該直流電壓匯流排與該串聯轉換器。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變壓裝置,其中,該至少一電力電子模組更具有一直流電壓匯流排,該直流電壓匯流排之正端點電性連接至該第一切換開關之汲極與該第三切換開關之汲極,且該直流電壓匯流排之負端點電性連接至該第二切換開關之源極與該第四切換開關之源極。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變壓裝置,其中,該至少一電力電子模組更具有一第一連接端子、一第二連接端子與二電感器,該至少一電力電子模組之該並聯轉換器與該第一切換開關至該第四切換開關設置於該 第一連接端子與該第二連接端子之間,該第一切換開關與該第二切換開關電性連接該第二連接端子後再電性連接至該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與該二電感器之一者,且該第三切換開關與該第四切換開關電性連接該第二連接端子後再電性連接至該第二混合切換開關與該二電感器之另一者。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變壓裝置,其中,該第一切換開關之源極電性連接至該第二切換開關之汲極,該第一切換開關之汲極電性連接至該第三切換開關之汲極,該第二切換開關之源極電性連接至該第四切換開關之源極,該第三切換開關之源極電性連接至該第四切換開關之汲極,且該第一切換開關至該第四切換開關組成H橋開關結構。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變壓裝置,其中,該串聯轉換器更具有二電感器、一電容器與一補償變壓器,該二電感器之第一側分別電性連接至該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與該第二混合切換開關,該電容器之兩端分別電性連接至該二電感器之第二側,該電容器之一端電性連接至該二電感器之一者之第二側與該補償變壓器之第一端點,且該電容器之另一端電性連接至該二電感器之另一者之第二側與該補償變壓器之第二端點。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變壓裝置,其中,該至少一電力電子模組更具有一控制器,係分別電性連接至該並聯轉換器、該第一切換開關至該第四切換開關與該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至該第二混合切換開關,且該控制器分別產生第一切換開關訊號至第四切換開關訊號與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訊號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訊號,以各自對應控制該第一切換開關至該第四切換開關與該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至該第二混合切換開關。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變壓裝置,其中,該至少一電力電子模組更具有一控制器與一直流電壓匯流排,該控制器接收該並聯轉換器之運行訊號以依據該運行訊號監測該並聯轉換器否正常運行,且該控制器監測該並聯轉換器是否已建立額定之直流電壓至該直流電壓匯流排之正端點與負端點上。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變壓裝置,係包括相同之二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配電變壓器為中心抽頭形式之配電變壓器,該配電變壓器之該低電壓側之中性線端點設置於該低電壓側之中心抽頭,以將該配電變壓器之該低電壓側之電壓透過該二電力電子模組進行平均分配,使得該二電力電子模組各自輸出該配電變壓器之該低電壓側之一半電壓。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變壓裝置,其中,該串聯轉換器更具有一補償變壓器,該至少一電力電子模組之兩端分別電性連接至該配電變壓器之該低電壓側之第一端點與第二端點,以使該至少一電力電子模組維持相同於該低電壓側之低電壓之條件或狀態,該補償變壓器之一端點與一市電端分別電性連接至該配電變壓器之該高電壓側之兩端,且該補償變壓器之另一端點電性連接至該市電端,以將該補償變壓器所輸出之電壓訊號反饋至該配電變壓器之該高電壓側。
  13. 一種混合變壓裝置之控制方法,包括:提供包括一配電變壓器與至少一電力電子模組之混合變壓裝置,其中,該配電變壓器具有相對之一高電壓側與一低電壓側,該至少一電力電子模組具有互相電性連接之一並聯轉換器與一串聯轉換器,該並聯轉換器電性連接該配電變壓器之該低電壓側,該串聯轉換器具有一第一切換開關、一 第二切換開關、一第三切換開關、一第四切換開關、一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與一第二混合切換開關,該串聯轉換器之該第一混合切換開關電性連接該第二混合切換開關與電性連接至該第一切換開關與該第二切換開關之間,且該串聯轉換器之該第二混合切換開關電性連接至該第三切換開關與該第四切換開關之間;以及由該串聯轉換器之該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與該第二混合切換開關互相切換該混合變壓裝置之正常運轉模式與旁路模式,以於該串聯轉換器之該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與該第二混合切換開關將該混合變壓裝置從該旁路模式切換至該正常運轉模式時,將該串聯轉換器之該第一切換開關至該第四切換開關與該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至該第二混合切換開關進行脈波寬度調變之切換,而於該串聯轉換器之該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與該第二混合切換開關將該混合變壓裝置從該正常運轉模式切換至該旁路模式時,將該串聯轉換器之該第一切換開關至該第四切換開關停止運轉以保持關閉狀態,且將該串聯轉換器之該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至該第二混合切換開關保持或切換至導通狀態。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控制方法,更包括當該混合變壓裝置從該旁路模式切換至該正常運轉模式時,將該至少一電力電子模組之斷路器導通及該並聯轉換器運轉,以由該並聯轉換器建立額定之直流電壓至直流電壓匯流排上,且將該並聯轉換器之運行訊號與已建立該額定之直流電壓至該直流電壓匯流排上之訊息回傳至控制器。
  1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控制方法,更包括當該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與該第二混合切換開關於進行該脈波寬度調變之切換時,將該第一混 合切換開關與該第二混合切換開關之主切換週期採用60赫茲之切換頻率以減小開關切換損失。
  16.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控制方法,更包括當該混合變壓裝置從該正常運轉模式切換至該旁路模式時,由該控制器將該第一切換開關至該第四切換開關停止運轉以保持該關閉狀態,將該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至該第二混合切換開關保持或切換至該導通狀態,且將該並聯轉換器停止運轉。
  17.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控制方法,更包括當該混合變壓裝置從該正常運轉模式切換至該旁路模式時,將該第一切換開關之第一切換開關訊號至該第四切換開關之第四切換開關訊號皆保持低準位,以使該第一切換開關至該第四切換開關保持關閉狀態,且將該第一混合切換開關之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訊號至該第二混合切換開關之第二混合切換開關訊號皆保持高準位,以使該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至第二混合切換開關保持導通狀態。
  18.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控制方法,更包括在該混合變壓裝置之該正常運轉模式下,透過該串聯轉換器之補償機制將該第一切換開關之切換開關訊號至該第四切換開關之切換開關訊號與該第一混合切換開關之混合切換開關訊號至該第二混合切換開關之混合切換開關訊號進行脈波寬度調變之切換,以將該至少一電力電子模組之補償變壓器之端點與該配電變壓器之低電壓側之端點間之電壓補償至額定之電壓。
  19.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控制方法,更包括在該混合變壓裝置之該旁路模式下,將該至少一電力電子模組之補償變壓器之第一端點與第二端點保持接近零電壓之條件或狀態,而在該混合變壓裝置之該正常運轉模式下,將該第一切換開關至該第四切換開關與該第一混合切換開關至該 第二混合切換開關進行脈波寬度調變之切換以產生對應之電壓,再透過該補償變壓器將該脈波寬度調變之切換所產生之電壓作為該補償變壓器之第三端點與第四端點間之電壓。
  20.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控制方法,更包括在該混合變壓裝置之該旁路模式下,且該串聯轉換器未啟動前,使該串聯轉換器之一次側電壓接近零電壓,而在該混合變壓裝置之該正常運轉模式下,由該串聯轉換器輸出補償能量,以將該至少一電力電子模組之補償變壓器之端點與該配電變壓器之該低電壓側之端點間之電壓從原先之電壓補償至額定之電壓。
TW111135384A 2022-09-19 2022-09-19 混合變壓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TWI8333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35384A TWI833359B (zh) 2022-09-19 2022-09-19 混合變壓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2211237279.6A CN117767318A (zh) 2022-09-19 2022-10-09 混合变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8/347,914 US20240097435A1 (en) 2022-09-19 2023-07-06 Bypass seamless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35384A TWI833359B (zh) 2022-09-19 2022-09-19 混合變壓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33359B true TWI833359B (zh) 2024-02-21
TW202414945A TW202414945A (zh) 2024-04-01

Family

ID=90324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5384A TWI833359B (zh) 2022-09-19 2022-09-19 混合變壓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67318A (zh)
TW (1) TWI83335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25756A (en) * 2004-06-08 2006-07-16 Fuji Electric Systems Co Ltd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US20200013546A1 (en) * 2017-03-17 2020-01-09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Hybrid Transformer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2072684A (zh) * 2020-09-11 2020-12-11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及控制方法、交直流混合微网充电系统
CN112152261A (zh) * 2020-09-23 2020-12-2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一种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交直流混合组网的配电网系统
TW202123590A (zh) * 2019-07-24 2021-06-16 迪恩 H 本山 用以檢測及緩解反向功率流之裝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25756A (en) * 2004-06-08 2006-07-16 Fuji Electric Systems Co Ltd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US20200013546A1 (en) * 2017-03-17 2020-01-09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Hybrid Transformer Systems and Methods
TW202123590A (zh) * 2019-07-24 2021-06-16 迪恩 H 本山 用以檢測及緩解反向功率流之裝置及方法
CN112072684A (zh) * 2020-09-11 2020-12-11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及控制方法、交直流混合微网充电系统
CN112152261A (zh) * 2020-09-23 2020-12-2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一种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交直流混合组网的配电网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67318A (zh) 202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23131B2 (en) Reconfigurable MMC sub-module unit and control unit thereof
CN102047543B (zh) 具有双极输入的通用非隔离式充电器
CN109861546B (zh) 一种具有真双极性直流输出能力的电力电子变压器及应用控制
WO2024001672A1 (zh) 火电光储柔性组网系统
CN104702114A (zh) 一种开关电容接入的高频链双向直流变压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5743352A (zh) 一种改进的开关电容接入的双向直流变压器及其控制方法
US20140176088A1 (en)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power flow controller
US20220021298A1 (en)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assembly and on-line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comprising same
CN105375793A (zh) 一种并联混合型多电平换流器的直流电压补偿方法
WO2024001674A1 (zh) 光储柔性并网系统及方法
CN101615847B (zh) 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自动电压调节器
CN111934324B (zh) 适用于多通道双回路的多功能潮流控制器
CN107579593B (zh) 一种高压直流断路器的供能系统
TWI833359B (zh) 混合變壓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2234702A (zh) 电源装置及ups
CN201985763U (zh) 一种电除尘用调幅高频高压电源电路
CN203522317U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供电装置
TW202414945A (zh) 混合變壓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2886563B (zh) 一种用于低压直流配电的柔性互联开关装置
CN212085823U (zh) 一种新型基于mmc的交直流多端口柔性多状态开关装置
CN208369224U (zh) 一种中压双向直流输电系统
CN110504670B (zh) 直流配电网的供电系统及供电方法
CN105262089A (zh) 一种改善分布式发电引起的电压波动和闪变的系统
CN221103198U (zh) 一种大功率交直流供电开关电源
CN115441739B (zh) 一种基于海上风力发电的直流耗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