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2001B - 可穿戴感測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感測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2001B
TWI832001B TW109130105A TW109130105A TWI832001B TW I832001 B TWI832001 B TW I832001B TW 109130105 A TW109130105 A TW 109130105A TW 109130105 A TW109130105 A TW 109130105A TW I832001 B TWI832001 B TW I83200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probes
height
electrode
group
microprob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0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23886A (zh
Inventor
李致達
王詩宏
Original Assignee
全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全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全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38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38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20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200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68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using chemical or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e.g. by polarographic means
    • A61B5/1473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using chemical or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e.g. by polarographic means invasive, e.g. introduced into the body by a cathet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507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ther than blood
    • A61B5/1451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ther than blood for interstitial fluid
    • A61B5/14514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ther than blood for interstitial fluid using means for aiding extraction of interstitial fluid, e.g. microneedles or su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86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using enzyme electrodes, e.g. with immobilised oxidase
    • A61B5/1486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using enzyme electrodes, e.g. with immobilised oxidase invasive, e.g. introduced into the body by a catheter or needle or using implanted sen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02Sensor mounted on worn i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3Means for maintaining contact with the body
    • A61B5/6832Means for maintaining contact with the body using adhes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3Means for maintaining contact with the body
    • A61B5/6839Anchoring means, e.g. barb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43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sensor contact press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46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brought in contact with an internal body part, i.e. invasive
    • A61B5/6847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brought in contact with an internal body part, i.e. invasive mounted on an invasive device
    • A61B5/685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2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opera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Accessories for medical measuring apparatus
    • A61B2560/0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apparatus
    • A61B2560/0443Modular apparat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opera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Accessories for medical measuring apparatus
    • A61B2560/0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apparatus
    • A61B2560/0462Apparatus with built-in sensors
    • A61B2560/0468Built-in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2/00Details of sensor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Accessories for sensors
    • A61B2562/04Arrangements of multiple sensors of the same type
    • A61B2562/046Arrangements of multiple sensors of the same type in a matrix arra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2/00Details of sensor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Accessories for sensors
    • A61B2562/12Manufacturing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ducing sensors for in-vivo measurements
    • A61B2562/125Manufacturing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ducing sensors for in-vivo measur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532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for measuring glucose, e.g. by tissue impedance measure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546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for measuring analyt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ions, cytochrom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Wearable computers, e.g. on a bel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Physiology (AREA)
  • Psychiatr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穿戴感測裝置。可穿戴感測裝置包含複數個電極,並且具有與每個所述電極相關聯的對應微探針組。所述微探針組的探針具有被配置用以穿透使用者皮膚的複數個刺穿器。

Description

可穿戴感測裝置
本公開總體上涉及一種可穿戴感測裝置,並且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可穿戴的生理感測裝置,其具有刺穿器,所述穿刺器配置用於穿透穿用者的皮膚以獲得生物特徵測量值。
定點照護檢驗(point-of-care testing)是指在醫療機構中進行、而非在實驗室中進行的測試。使醫療保健相關的測試更接近待照護者是現今持續發展的趨勢。也因此,快速及可靠的診斷將對患者及看護者來說相當重要,因為它能在現場提供及時的醫療結果。其中,可穿戴感測裝置是一種不斷增長的即時檢驗設備,可以為患者提供快速可靠的監護/診斷。
有鑑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可穿戴感測裝置,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一可穿戴感測裝置,具有工作電極、輔助電極及參比電極,包含:載體,其上定義有接觸面;與工作電極對應的第一組微探針,其從所述載體的所述接觸面突出至第一高度;與輔助電極對應的第二組微探針,其從所述載體的所述接觸面突出至第二高度;與參比電極對應的第三組微探針,其從所述載體的所述接觸面突出至第三高度;以及與觸發電極對應的第四組微探針,其從所述載體的所述接觸面暴露至第四高度;其中所述第四高度小於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高度。
10:功能模組
101:頂部
102:基板
1021:電子元件
1022:導電柱
1022-1、A1022-1:耦合區
1023:電池
103:底部
1031:通孔
20:使用者介面模組
201、A201、B201、C201、D201、E201、F201、G201、H201、I201:載體
A2012:通孔
2011:固定件
2013:接觸面
202-1、A202-1、B202-1、C202-1、D202-1、E202-1、F202-1、G202-1、H202-1、I202-1、J202-1、K202-1、L202-1、M202-1、N202-1、O202-1、P202-1、Q202-1、R202-1:穿孔板
202-2、A202-2、B202-2、C202-2、D202-2、E202-2、F202-2、G202-2、H202-2、I202-2:刺穿器
J202-2、K202-2、L202-2、M202-2、N202-2、O202-2、P202-2、Q202-2、R202-2:微探針
J202-21、K202-21、L202-21、M202-21、N202-21、O202-21、P202-21、Q202-21、R202-21:刺穿器
202、A202、B202、C202、D202、E202、F202、G202、H202、I202、J202、K202、L202、M202、N202、O202、P202、Q202、R202:電極
203、A203、B203、C203、D203、E203、F203、G203、H203、I203、J203、K203、L203、M203、N203、O203、P203、Q203、R203:開關板
202W、A202W、B202W、C202W、D202W、E202W、F202W、G202W、H202W、I202W:第一組微探針
202R、A202R、B202R、C202R、D202R、E202R、F202R、G202R、H202R、I202R:第二組微探針
202C、A202C、B202C、C202C、D202C、E202C、F202C、G202C、H202C、I202C:第三組微探針
A204、B204、C204、D204、E204、F204、G204、H204、I204:觸發電極
A204-1、B204-1、C204-1、D204-1、G204-1、H204-1:穿孔板
A204-2、B204-2、C204-2、D204-2:探針
E204-3、F204-3、G204-3、H204-3、I204-3:感測表面
300:功能模組
301:介面電路
302:觸發電路
303:開關電路
304:處理器
305:時鐘
306:電源
307:發射器電路
圖1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側式分解圖;圖2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使用者介面模組的平面圖;圖3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使用者介面模組的平面圖;圖4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使用者介面模組的平面圖;圖5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使用者介面模組的平面圖;圖6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使用者介面模組的平面圖;圖7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使用者介面模組的平面圖;圖8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使用者介面模組的平面圖;圖9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使用者介面模組的平面圖;圖10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使用者介面模組的平面圖;圖11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使用者介面模組的平面圖;圖12A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微探針的平面圖; 圖12B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12C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微探針的剖面圖;圖13A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13B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13C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微探針的剖面圖;圖14A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14B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14C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微探針的剖面圖;圖15A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15B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15C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微探針的剖面圖;圖16A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16B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微探針的平面圖; 圖16C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微探針的剖面圖;圖17A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17B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17C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微探針的剖面圖;圖18A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18B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18C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微探針的剖面圖;圖19A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19B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19C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微探針的剖面圖;圖20A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20B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20C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微探針組的平面圖;及 圖21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系統模組框圖。
以下描述將參考附圖以更全面地描述本發明。附圖中所示為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本發明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施,並且不應該被解釋為限於在此闡述的示例性實施例。提供這些示例性實施例是為了使本公開透徹和完整,並且將本發明的範圍充分地傳達給本領域技術人員。類似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或類似的組件。
本文使用的術語僅用於描述特定示例性實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圖限制本發明。如本文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則單數形式“一”,“一個”和“該”旨在也包含複數形式。此外,當在本文中使用時,“包含”和/或“包含”或“包含”和/或“包含”或“具有”和/或“具有”,整數,步驟,運作,元件和/或元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個或多個其它特徵,區域,整數,步驟,運作,元件,元件和/或其群組。
除非另外定義,否則本文使用的所有術語(包含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公開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義。此外,除非文中明確定義,諸如在通用字典中定義的那些術語應該被解釋為具有與其在相關技術和本公開內容中的含義一致的含義,並且將不被解釋為理想化或過於正式的含義。
以下內容將結合附圖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描述。須注意的是,參考附圖中所描繪的元件不一定按比例顯示;而相同或類似的組件將被賦予相同或相似的附圖標記表示或類似的技術用語。
圖1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側式分解圖。可穿戴感測裝置可以配置為監測在穿戴者的組織液中可發現的分析物。根據實際應用,由示例性可穿戴感測裝置監測的分析物可包含,例如,葡萄糖、 乙醯膽鹼、澱粉酶、膽紅素、膽固醇、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肌酸激酶(例如CK-MB)、肌酸、DNA、果糖胺、穀氨醯胺、生長激素、激素、酮、乳酸、過氧化物、前列腺特異抗原、凝血酶原、RNA、甲狀腺刺激激素和肌鈣蛋白。
上述分析物通常可以在要監測生物特徵狀態的測試對像皮膚下的生物流體(例如血液或組織液)中發現。與分析物相關的生物特徵資訊通常可通過侵入方式提取的,例如藉由插入式探針的使用。在許多應用中,使用了較長的針頭(例如,長度在4mm至8mm範圍內,會穿透皮膚並到達更深的皮下空間區域)可以確保與分析物接觸的可靠性。然而,帶有長插入針的可穿戴感測器裝置通常令人生畏,並且可能在使用時造成更大的疼痛和不適。
使用長度較短的微探針(例如,微刺穿器)儼然成為許多此領域者追求的研究趨勢。然而,較短的針頭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探針效力和可靠性(例如,對刺穿器保持力和感測效率而言)。為了彌補較短刺穿器的缺點,可以使用含多個探針的探針陣列來增加與透皮生物流體的總體接觸面積。
示例性可穿戴感測裝置包含功能模組10及使用者介面模組20。功能模組10可以包含複數個有源功能元件(例如電源單元、電路元件、處理單元等)。例如,圖1所示的功能模組10包含頂部101、底部103以及佈置在頂部101和底部103之間的基板102。
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板102可以是非導電板,其上層壓有導電材料(例如,銅)以形成導電跡線、焊墊和其他特徵。電子元件1021、電池1023以及導電柱1022設置在基板102上。電子元件1021、電池1023以及導電柱1022可以通過基板102的導電跡線彼此電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元件1021包含發射器電路元件,其被配置為將由微探針(例如,探針202)收集的資訊發送到機外設備。電子元件1021可以包含讀出電路元件,讀出電路元件被配置為將檢測到的生物統計信號轉換為等效的電信號,例如電壓、電流或電阻。並且提供為電子元件1021供電的電池1023。
例圖中所示的複數個導電柱1022被設置用以在功能模組10和使用者介面模組20之間建立電耦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1022是彈簧載入銷釘(例如彈簧針(pogo pin)),其被配置為在使用者介面模組20上施加法向力以確保裝置在佩帶者久坐或運動時保持連續的電耦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1022的構造設置為從底部103突出。例如,導電柱1022可以從底部103的一側穿過通孔1031並且到達底部103的相對面。導電柱1022在基板102上的位置可以相對於底部103的通孔1031基本對準。
使用者介面模組20包含可分離化的模組設計(例如,可拆卸地耦合到功能模組10)以及包含與佩帶者接觸的各種功能電極的探測介面。示例性的使用者介面模組20包含載體201、設置在載體201的接觸面2013(例如,朝下的表面)上的複數個電極探針202以及設置在載體201的背面上的開關板203。可分離的介面模組設計為可穿戴感測系統提供幾個有益的特性。舉例來說,可穿戴感測裝置通常通過將微探針與施加在微探針周圍的粘合劑(例如膠帶)的附著而保留在佩戴者的皮膚上。佩戴者皮膚表面的不可預測狀況(例如,汗液、皮疹脫屑、過敏反應等)通常導致介面模組的粘合劑加速降解。經觀察發現,功能模組(例如,模組10)的功率單元(例如,電池)通常比介面模組(例如,模組20)的粘合層的運作持續時間更長。僅因粘合劑的耗損而更換仍然功能正常運作的元件是浪費的。本案實施例所示的可分離式模組化設計得以經濟節約地允許只更換使用者介面部分(例如,模組20)而保留仍然尚可正常運作的元件(例如,模組10)。
在一些實施例中,功能模組10的複數個導電柱1022被設置來建立複數個電極202和開關板203間的電耦合。在一些實施例中,開關板203可以包含導電板,該導電板被配置為電耦合至少兩個導電柱1022。藉由檢測(功能模組10的)導電柱1022與(介面模組20的)開關板203之間的正確連接與否,得以允許可穿戴設備啟動其功能模組10的運作。
在一些實施例中,功能模組10的頂部101更包含固定機構1011。在 一些實施例中,使用者介面模組20的載體201可以相應地設有固定件2011。功能模組10的固定機構1011及使用者介面模組20的固定件2011可拆卸地彼此結合以形成複合設備外殼。舉例來說,功能模組10的固定機構1011及使用者介面模組20的固定件2011可以是被配置為在結構上彼此接合的一對公/母閂鎖構件。
參照圖21,其中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系統模組框圖。如前所述,使用較短的微探針可能會增加探針保留的難度。對於使用板載電池運行的可擕式設備,為了延長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工作時間,需要節省電池電量。為此,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能夠檢測可穿戴裝置的裝置移位元/錯位的觸發機構。觸發機構可以進一步被配置為在確定感測器錯位之後調節可穿戴裝置的功耗,從而使得可穿戴感測裝置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在圖示的實施例中,功能模組300包含電源306、介面電路301、發射器電路307、開關電路303及處理器304。在一些實施例中,功能模組300還包含觸發電路302。在一些實施例中,功能模組300還包含時鐘305。介面電路301、發射器電路307及開關電路303可運作地耦合到處理器304。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306(例如電池)密封地佈置在功能模組300的殼體中,以基本上防水的方式為功能模組300提供電力。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示介面電路301被配置用來與(例如,通過可拆卸連接方式)與工作電極(其檢測信號由箭頭標記為“1st”)、參比電極(標記為“2nd”)、以及輔助電極(標記為“3rd”)建立信號通訊。介面電路301用於將由電極檢測/收集的生物特徵信號(例如,來自設備佩戴者的生物化學反應的信號)轉換為可測量值(例如電壓、電流或電阻)。
在一些實施例中,觸發電路302被佈置為與觸發電極(標記為“4th”)信號連通(例如,通過可拆卸的方式連結)。觸發電路302被配置為確定使用者介面模組是否被正確地附接到佩戴者。在一些實施例中,觸發電路302與使 用者介面模組中的一個或多個觸發電極(例如,圖3所示的電極A204)可運作地關聯。基於來自觸發電極所檢測到的信號,觸發電路302可以確定可穿戴裝置是否正確地保持在佩戴者的皮膚上。在一些實施例中,觸發電路302被配置為在檢測到可穿戴裝置在佩戴者皮膚上放置不當時,停止其他功能元件的運作(例如,關閉),從而節省電池壽命,直到可穿戴感測裝置的放置被糾正為止。在一些實施例中,觸發電路302可以被配置為生成警告信號以警告使用者感測裝置的佩戴失誤。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觸發電路302可以包含比較器,比較器具有來自觸發電極(標記為“4th”)的接觸信號作為輸入。接觸信號可以是電信號,例如電阻、電容或電感。觸發電路302將接觸信號與閾值信號進行比較,並產生輸出信號。然後,如前所述,所述輸出信號可被作為啟動功能模組中其他功能元件的基礎。
在一些實施例中,開關電路303被佈置成與開關板SP(例如,如圖1的示例中所示的元件203)信號連接(例如,藉由可拆卸的方式耦合)。開關電路303被配置用來確定使用者介面模組(例如,圖1所示的模組20)是否與功能模組(例如,圖1所示的模組10)處於正確的信號連接狀態。
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時鐘(clock)305耦合處理器304,並被配置用於同步功能模組300中的多個電路。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器304被配置為從介面電路301、觸發電路302以及開關電路303接收信號,並且進一步將這些信號轉換為輸出信號,以通過發射器電路307發送到外部設備(例如,板外接收器設備的接收器模組)。在一些實施例中,發射器電路307被配置為將信號(諸如藍牙信號)無線地發射到機外接收器設備。
回到圖2,其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使用者介面模組的俯視平面圖。同時,俯視圖的右側還提供了使用者介面模組的橫截面圖(例如,沿著穿過電極202W的微探針的切割線)以供參考。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202W被佈置成從支架201的接觸面突出。第一組微 探針202W可以與可穿戴感測裝置的第一功能電極(例如,相應地耦合到工作電極(W))相關聯。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組微探針202R突出地佈置在載體201的接觸面上方。在功能上,第二組微探針202R可以與可穿戴感測裝置的第二功能電極(例如,對應於參比電極(R))相關聯。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組微探針202C從載體201的接觸面突出。第三組微探針202C可以與可穿戴感測裝置的第三功能電極(例如,對應於輔助電極(C))相關聯。然而,第二組微探針202R和第三組微探針202C與參比電極(R)和輔助電極(C)的示例性關聯是任意說明的,並且可以彼此互換。
第一組微探針202W包含從穿孔板202-1延伸的刺穿器202-2。第二組微探針202R包含從穿孔板202-1延伸的刺穿器202-2。及第三組微探針202C包含從穿孔板202-1延伸的刺穿器202-2。在一些實施例中,穿孔板202-1的底面定義了載體201的接觸面(即,可穿戴裝置的內/底表面與穿戴者的皮膚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微探針的高度是指刺穿器202-2的高度(即,從刺穿器202-2的尖端到載體201的接觸面的正常距離)。
第一組微探針202W的刺穿器202-2定義第一高度。同樣地,來自第二組微探針202R的刺穿器202-2定義了第二高度。來自第三組微探針202C的刺穿器202-2具有第三高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第二高度和第三高度基本相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第二高度和第三高度小於2000μm。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第二高度以及第三高度約為1000μm。由於表皮的平均厚度為100μm且真皮的平均厚度為2000μm,因此前述第一高度、第二高度和第三高度的範圍可被設為大於100μm但小於2000μm。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穿孔板(例如,板202-1)上設置有一個耦合區1022-1。在圖示的實施例中,穿孔板的一個或多個耦合區(例如,區域1022-1)通過載體201的背面暴露(例如,如虛線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功能模組(例如,如圖1所示的模組10)的導電柱被相應地佈置成通過穿孔板202-1的耦合區1022-1建立與使用者介面模組的電耦合,其中使用者介面模組可以可分離地(及通信交流方式)連接功 能模組。
圖3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使用者介面模組的平面圖。此外,在頂視圖的右側還提供了橫截面圖(例如,沿著切割線穿過電極A204和A202C)幫助理解。
使用者介面模組包含載體A201、複數個生物識別電極(例如A202W/R/C,每一者都包含放置在載體A201的接觸面上的排列探針/刺穿器A202-2),以及開關板A203,其開關板A203佈置在載體A201的背面。如本實施例所示,功能模組(例如,如圖1所示的模組10)的複數個導電柱(例如,在標籤A2012指示的位置)可以分別與複數個電極A202及開關板A203建立電性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開關板A203包含導電板,該導電板配置為電耦合至少兩個導電柱。在開關板A203(例如,從通孔A2012露出的部分)和導電柱之間正確連接後,功能模組(例如,模組10)和介面模組(例如,模組20)可以進行信號通信連接,以及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功能可以被啟動。
在典型的實施例中,電極A202包含工作電極、參比電極及輔助電極。在圖示的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對應於第一組微探針A202W(例如,如在工作電極上突出的四個刺穿器組所示)。同樣地,參比電極對應於第二組微探針A202R(例如,如佈置在工作電極左側的參比電極上突出的兩個刺穿器組所示)。類似地,輔助電極對應於第三組微探針A202C(例如,工作電極右側的輔助電極上的兩個探針刺穿器組)。
在圖示的實施例中,使用者介面模組更包含觸發電極。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觸發電極對應於第四組微探針A204(例如,如圖所示地,其可包含四個分別分佈在工作電極四個角周圍的探針刺穿器)。觸發電極與功能模組中的觸發電路(例如,圖21中的電路302)相關聯,並且被配置為當感測到接觸信號的下降而低於預定信號值時產生警報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第二組微探針及第三組微探針分別包含從穿孔板(例如,板A202-1)延伸的刺穿器A202-2陣列。另一方面,第四 組微探針A204可以包含一個或多個突出的刺穿器A204-2。
在一些實施例中,微探針的高度是指刺穿器A202-2、A204-2的高度。來自第一個微探針A202W的探針具有第一高度。來自第二組微探針的探針A202R具有第二高度。來自第三組微探針的探針A202C具有第三高度。來自第四組微探針的探針A204具有第四高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及第三高度基本相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高度與第一高度及第三高度基本相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高度小於第一高度及第三高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高度小於第二高度。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探針組A202W、A202R及A202C中較長的探針A202-2分別對應於工作電極、參比電極及輔助電極,第四組微探針A204中較短的探針A204-2對應於觸發電極(例如,與如圖21所示的觸發電路302相關聯)。
取決於微探針/刺穿器的佈局佈置,第四組微探針可以具有單個刺穿器配置(例如,如圖6所示)或具有多個刺穿器配置。例如,圖3的實施例結合了多刺穿器設置,其中,與觸發電極A204相關聯的四個微探針A204-2被佈置在工作電極A202W的四個角周圍。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及第二高度小於2000μm。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及第二高度約為1000μm。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高度小於100μm。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高度與第一高度之間的比例為1.8:20。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高度與第一高度之間的比例為2.0:18.5。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高度與第一高度之間的比例為2.2:18.0。較短的觸發電極探針A204-2可使一組觸發探針充當其餘功能性電極探針的先驅。舉例來說,通過策略性地在工作電極A202W周圍放置觸發探針A204-2,較短探針在穿戴者身上的佩帶狀態可作為功能電極的較長刺穿器的固有指示。例如,如果較短觸發探針A204-2接收到足夠的信號值,表明其在穿戴者的皮膚上具有適當的保持力,則自然就表示插入微刺穿器(例如,A202-2)的正確就座狀態。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A202W中的微探針數目與第三組微 探針A202C中的微探針數目之間的比率為2:1至3: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A202W中的微探針數量為四個,第三組微探針A202C中的微探針數量為兩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A202W中的微探針數量為九,第三組微探針A202C中的微探針數量為三。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A204的微探針數量為一。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A204的微探針數量大於一個。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第二組微探針、第三組微探針及第四組微探針的穿孔板A202-1、A204-1中的耦合區A1022-1通過載體A201的背面露出。在一些實施例中,當使用者介面模組可拆卸地連接到功能模組時,功能模組的導電柱相應地電連接到穿孔板A202-1的耦合區A1022-1。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A202W設置在第二組微探針A202R與第三組微探針A202C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A204與第一組微探針A202W的穿孔板A202-1投影方向呈錯位設置。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A204設置在接觸面的邊緣區域、與第一組微探針A202W的周圍。如圖3所示,第四組微探針A204佈置在第一組微探針A202W的穿孔板A202-1的至少一個角。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A204佈置在第一組微探針A202W的穿孔板A202-1的四個角。
圖4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使用者介面模組的平面圖。此外,還提供了橫截面圖(例如,沿著切割線穿過電極B204及B202W)以幫助理解。
使用者介面模組包含載體B201、複數個生物識別電極(例如B202W/R/C,每一者都包含放置在載體B201的接觸面上的排列探針/刺穿器B202-2),以及開關板B203,其開關板B203佈置在載體B201的背面。如本實施例所示,功能模組(例如,如圖1所示的模組10)的複數個導電柱可以分別與複數個電極B202及開關板B203建立電性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開關板B203包含導電板,導電板配置為電耦合至少兩個導電柱。在開關板B203和導電柱之 間正確連接後,功能模組(例如,模組10)及介面模組(例如,模組20)可以進行信號通信連接,以及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功能可以被啟動。
在典型的實施例中,電極B202包含工作電極、參比電極及輔助電極。在圖示的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對應於第一組微探針B202W(例如,如在工作電極上突出的四個刺穿器組所示)。同樣地,參比電極對應於第二組微探針B202R(例如,如佈置在工作電極左側的參比電極上突出的兩個刺穿器組所示)。類似地,輔助電極對應於第三組微探針(例如,工作電極右側的輔助電極上的兩個探針刺穿器組)。
在圖示的實施例中,使用者介面模組更包含觸發電極。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觸發電極對應於第四組微探針B204(例如,如如圖所示地,其可包含兩個放置在工作電極附近的探針刺穿器)。觸發電極與功能模組中的觸發電路(例如,圖21中的電路302)相關聯,並且被配置為當感測到接觸信號的下降而低於預定信號值時產生警報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第二組微探針及第三組微探針分別包含從穿孔板(例如,板B202-1)延伸的刺穿器B202-2陣列。另一方面,第四組微探針B204可以包含一個或多個突出的刺穿器B204-2。
在一些實施例中,微探針的高度是指刺穿器B202-2、B204-2的高度。來自第一組微探針B202W的探針具有第一高度。來自第二組微探針的探針B202R具有第二高度。來自第三組微探針的探針B202C具有第三高度。來自第四組微探針的探針B204具有第四高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及第三高度基本相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高度與第一高度及第三高度基本相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高度小於第一高度及第三高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高度小於第二高度。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探針組B202W、B202R及B202C中較長的探針B202-2分別對應於工作電極、參比電極和輔助電極,第四組微探針B204中較短的探針B204-2對應於觸發電極(例如,與如圖21所示的觸發電路302相關聯)。
取決於微探針/刺穿器的佈局佈置,第四組微探針可以具有單個刺穿器配置(例如,如圖6所示)或具有多個刺穿器配置。例如,圖4的實施例結合了多刺穿器設置,其中,在工作電極B202W的周圍配置有兩個與觸發電極B204相關的微探針B204-2。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及第二高度小於2000μm。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及第二高度約為1000μm。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高度小於100μm。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高度與第一高度之間的比例為1.8:20。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高度與第一高度之間的比例為2.0:18.5。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高度與第一高度之間的比例為2.2:18.0。較短的觸發電極探針B204-2可使一組觸發探針充當其餘功能性電極探針的先驅。舉例來說,通過策略性地在工作電極B202W周圍放置觸發探針B204-2,較短探針在穿戴者身上的佩帶狀態可作為功能電極的較長刺穿器的固有指示。例如,如果較短觸發探針B204-2接收到足夠的信號值,表明其在穿戴者的皮膚上具有適當的保持力,則自然就表示插入微刺穿器(例如,B202-2)的正確就座狀態。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B202W中的微探針數目與第三組微探針B202C中的微探針數目之間的比率為2:1至3: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B202W中的微探針數量為四個,第三組微探針B202C中的微探針數量為兩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B202W中的微探針數量為九,第三組微探針B202C中的微探針數量為三。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B204的微探針數量為一。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B204的微探針數量大於一個。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第二組微探針、第三組微探針及第四組微探針的穿孔板B202-1、B204-1中的耦合區B1022-1通過載體B201的背面露出。在一些實施例中,當使用者介面模組可拆卸地連接到功能模組時,功能模組的導電柱相應地電連接到穿孔板B202-1的耦合區B1022-1。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B202W設置在第二組微探針B202R 與第三組微探針B202C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B204與第一組微探針B202W的穿孔板B202-1投影方向呈錯位設置。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B204設置在接觸面的週邊及第一組微探針B202W的周圍。如圖4所示,第四組微探針B204沿著第一個微探針B202W的穿孔板B202-1的旁邊設置。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B204設置在第二組微探針B202R與第三組微探針B202C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B204的穿孔板B204-1和第一組微探針B202W的穿孔板B202-1之間的距離在100μm至2000μm之間。
圖5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使用者介面模組的平面圖。此外,還提供了橫截面圖(例如,沿著切割線穿過電極C204及C202W)以幫助理解。
使用者介面模組包含載體C201、放置在載體C201的接觸面上的複數個生物識別電極(例如,C202W/R/C,每一者都包含排列探針/刺穿器C202-2)及開關板C203,其開關板C203佈置在載體C201的背面。如本實施例所示,功能模組(例如,如圖1所示的模組10)的複數個導電柱可以分別與複數個電極C202及開關板C203建立電性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開關板C203包含導電板,導電板配置為電耦合至少兩個導電柱。在開關板C203及導電柱之間正確連接後,功能模組(例如,模組10)和介面模組(例如,模組20)可以進行信號通信連接,以及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功能可以被啟動。
在典型的實施例中,電極C202包含工作電極、參比電極及輔助電極。在圖示的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對應於第一組微探針C202W(例如,如在工作電極上突出的四個刺穿器組所示)。同樣地,參比電極對應於第二組微探針C202R(例如,如佈置在工作電極左側的參比電極上突出的兩個刺穿器組所示)。類似地,輔助電極對應於第三組微探針C202C(例如,工作電極右側的輔助電極上的兩個探針刺穿器組)。
在圖示的實施例中,使用者介面模組更包含觸發電極。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觸發電極對應於第四組微探針C204(例如,如圖所示地,其可包含 四個與工作電極重疊的探針刺穿器)。觸發電極與功能模組中的觸發電路(例如,圖21中的電路302)相關聯,並且被配置為當感測到接觸信號的下降而低於預定信號值時產生警報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微探針、第二微探針及第三微探針包含從穿孔板(例如,板C202-1)延伸的刺穿器C202-2陣列。另一方面,第四組微探針C204可以包含一個或多個突出的刺穿器C204-2。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C202W設置在第二組微探針C202R與第三組微探針C202C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C204與第一組微探針C202W的穿孔板C202-1投影重疊。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第一個微探針C202W的穿孔板C202-1位於第四組微探針C204的穿孔板C204-1上方。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C202W的穿孔板C202-1設置在第四組微探針C204的穿孔板C204-1的下方。在一些實施例中,絕緣材料C205設置在第一組微探針C202W的穿孔板C202-1與微探針C204的第四組的穿孔板C204-1之間,以防止串擾。在一些實施例中,絕緣材料C205的厚度在2μm至80μm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C202W的通孔、第四組微探針C204的通孔以及絕緣材料C205的通孔可以彼此對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C202W的通孔的面積大於微探針C204的第四組的通孔的面積。這樣,穿孔板C204-1的一部分從第一個微探針C202W的通孔露出。
在一些實施例中,微探針的高度是指刺穿器C202-2、C204-2的高度。來自第一組微探針C202W的探針具有第一高度。來自第二組微探針的探針C202R具有第二高度。來自第三組微探針的探針C202C具有第三高度。來自第四組微探針的探針C204具有第四高度。在圖5所示的示例性實施例中,第四高度可以是從第一個微探針C202W的穿孔板C202-1的表面突出的刺穿器C204-2的高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及第三高度基本相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高度與第一高度及第三高度基本相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高度小於第一高度及第三高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高度小於第二高度。在圖示的實施 例中,探針組C202W、C202R和C202C中較長的探針C202-2分別對應於工作電極、參比電極及輔助電極,第四組微探針C204中較短的探針C204-2對應於觸發電極(例如,與如圖21所示的觸發電路302相關聯)。
取決於微探針/刺穿器的佈局佈置,第四組微探針可以具有單個刺穿器配置(例如,如圖6所示)或具有多個刺穿器配置。例如,圖5的實施例結合了多刺穿器設置,其中,與觸發電極C204相關聯的四個微探針C204-2被佈置成從工作電極C202W的通孔突出。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及第二高度小於2000μm。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及第二高度約為1000μm。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高度與第一高度之間的比例為1.8:20。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高度與第一高度之間的比例為2.0:18.5。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高度與第一高度之間的比例為2.2:18.0。較短的觸發電極探針C204-2可使一組觸發探針充當其餘功能性電極探針的先驅。舉例來說,通過策略性地在工作電極C202W周圍放置觸發探針C204-2,較短探針在穿戴者身上的佩帶狀態可作為功能電極的較長刺穿器的固有指示。例如,如果較短觸發探針B204-2接收到足夠的信號值,表明其在穿戴者的皮膚上具有適當的保持力,則自然就表示插入微刺穿器(例如,B202-2)的正確就座狀態。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C202W中的微探針數目與第三組微探針C202C中的微探針數目之間的比率為2:1至3: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C202W中的微探針數量為四個,第三組微探針C202C中的微探針數量為兩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C202W中的微探針數量為九個,第三組微探針C202C中的微探針數量為三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C204的微探針數量與第一組微探針C202W中的微探針數量相同。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C204的微探針個數為一個。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C204的微探針數量大於一個。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第二組微探針、第三組微探針及第四組微探針的穿孔板C202-1、C204-1的一個耦合區C1022-1通過載體C201 的背面露出。在一些實施例中,當使用者介面模組可拆卸地連接到功能模組時,功能模組的導電柱相應地電連接到穿孔板C202-1的耦合區C1022-1。
當第一個微探針C202W的穿孔板C202-1和第四組微探針C204的穿孔板C204-1彼此重疊時,形成最靠近載體C201的背面的穿孔板有一個缺口。以這種方式,功能模組的相應的導電柱將能夠電耦合到距載體C201的背面最遠的穿孔板。在圖5所示的示例性實施例中,由於將穿孔板C204-1設置成靠近載體C201,所以在第四組微探針C204的穿孔板C204-1上形成切口。
圖6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使用者介面模組的平面圖。此外,還提供了橫截面圖(例如,沿著切割線穿過電極D204及D202W)以幫助理解。
使用者介面模組包含載體D201、複數個生物識別電極(例如D202W/R/C,每一者都包含放置在載體D201的接觸面上的排列探針/刺穿器D202-2),以及開關板D203,其開關板D203佈置在載體D201的背面。如本實施例所示,功能模組(例如,如圖1所示的模組10)的複數個導電柱可以分別與複數個電極D202及開關板D203建立電性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開關板D203包含導電板,該導電板配置為電耦合至少兩個導電柱。在開關板D203及導電柱之間正確連接後,功能模組(例如,模組10)及介面模組(例如,模組20)可以進行信號通信連接,以及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功能可以被啟動。
在典型的實施例中,電極D202包含工作電極、參比電極及輔助電極。在圖示的實施例中,在圖示的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對應於第一組微探針D202W(例如,如在工作電極上突出的四個刺穿器組所示)。同樣地,參比電極對應於第二組微探針D202R(例如,如佈置在工作電極左側的參比電極上突出的兩個刺穿器組所示)。類似地,輔助電極對應於第三組微探針D202C(例如,工作電極D202W右側的輔助電極上的兩個探針刺穿器組)。
在圖示的實施例中,使用者介面模組更包含觸發電極。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觸發電極對應於第四組微探針D204(例如,如圖所示地,其可包含 佈置在工作電極中心區域的一個探針刺穿器)。觸發電極與功能模組中的觸發電路(例如,圖21中的電路302)相關聯,並且被配置為當感測到接觸信號的下降而低於預定信號值時產生警報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第二組微探針及第三組微探針分別包含從穿孔板(例如,板D202-1)延伸的刺穿器D202-2陣列。另一方面,第四組微探針D204可以包含一個或多個突出的刺穿器D204-2。
在一些實施例中,微探針的高度是指刺穿器D202-2、D204-2的高度。來自第一組微探針D202W的探針具有第一高度。來自第二組微探針的探針D202R具有第二高度。來自第三組微探針的探針D202C具有第三高度。來自第四組微探針的探針D204具有第四高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及第三高度基本相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高度與第一高度及第三高度基本相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高度小於第一高度及第三高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高度小於第二高度。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探針組D202W、D202R和D202C中較長的探針D202-2分別對應於工作電極、參比電極和輔助電極,第四組微探針D204中較短的探針D204-2對應於觸發電極(例如,與如圖21所示的觸發電路302相關聯)。
取決於微探針/刺穿器的佈局佈置,第四組微探針可以具有單個刺穿器配置或具有多個刺穿器配置。例如,圖6的實施例結合了單個刺穿器設置,其中與觸發電極D204相關聯的一個微探針D204-2被佈置在工作電極D202W的中央區域。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及第二高度小於2000μm。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及第二高度約為1000μm。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高度小於100μm。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高度與第一高度之間的比例為1.8:20。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高度與第一高度之間的比例為2.0:18.5。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高度與第一高度之間的比例為2.2:18.0。較短的觸發電極探針D204-2可使一組觸發探針充當其餘功能性電極探針的先驅。舉例來說,通過策略性地在工作 電極D202W周圍放置觸發探針D204-2,較短探針在穿戴者身上的佩帶狀態可作為功能電極的較長刺穿器的固有指示。例如,如果較短觸發探針D204-2接收到足夠的信號值,表明其在穿戴者的皮膚上具有適當的保持力,則自然就表示插入微刺穿器(例如,D202-2)的正確就座狀態。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D202W中的微探針數目與第三組微探針D202C中的微探針數目之間的比率為2:1至3: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D202W中的微探針數量為四個,第三組微探針D202C中的微探針數量為兩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D202W中的微探針數量為九,第三組微探針D202C中的微探針數量為三。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D204的微探針數量為一。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D204的微探針數量大於一個。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第二組微探針、第三組微探針及第四組微探針的穿孔板D202-1、D204-1中的耦合區D1022-1通過載體D201的背面露出。在一些實施例中,當使用者介面模組可拆卸地連接到功能模組時,功能模組的導電柱相應地電連接到穿孔板D202-1的耦合區D1022-1。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D202W設置在第二組微探針D202R與第三組微探針D202C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D204與第一組微探針D202W的穿孔板D202-1在投影方向呈錯位設置。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D202W的穿孔板D202-1形成為在中央區域具有孔以容納第四組微探針D204。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D204的穿孔板D204-1的週邊與第一個微探針D202W的穿孔板D202-1相距一定距離,以防止串擾。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D204的穿孔板D204-1和第一組微探針D202W的穿孔板D202-1之間的距離在100μm至2000μm之間。
圖7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使用者介面模組的平面圖。此外,還提供了橫截面圖(例如,沿著切割線穿過電極E204及E202W)以幫助理解。
使用者介面模組包含載體E201、放置在載體E201的接觸面上的複數個生物識別電極(例如,E202W/R/C,每一者都包含排列探針/刺穿器E202-2)及開關板E203,其開關板佈置在載體E201的背面。如本實施例所示,功能模組(例如,如圖1所示的模組10)的複數個導電柱可以分別與複數個電極E202及開關板E203建立電性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開關板E203包含導電板,導電板配置為電耦合至少兩個導電柱。在開關板E203和導電柱之間正確連接後,功能模組(例如,模組10)和介面模組(例如,模組20)可以進行信號通信連接,以及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功能可以被啟動。
在典型的實施例中,電極E202包含工作電極、參比電極及輔助電極。在圖示的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對應於第一組微探針E202R(例如,如在工作電極上突出的四個刺穿器組所示)。同樣地,參比電極對應於第二組微探針E202R(例如,如佈置在工作電極左側的參比電極上突出的兩個刺穿器組所示)。類似地,輔助電極對應於第三組微探針E202C(例如,工作電極右側的輔助電極上的兩個探針刺穿器組)。
在圖示的實施例中,使用者介面模組更包含觸發電極。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觸發電極對應於第四組微探針E204(例如,如圖所示地,其可包含四個分別分佈在工作電極四個角周圍的探針)。觸發電極與功能模組中的觸發電路(例如,圖21中的電路302)相關聯,並且被配置為當感測到接觸信號的下降而低於預定信號值時產生警報信號。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第二及第三組微探針分別包含從穿孔板(例如,板E202-1)延伸的刺穿器E202-2陣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個微探針僅包含一個刺穿器E202-2。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每個微探針都包含複數個刺穿器E202-2。另一方面,第四組微探針E204沒有刺穿器。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E204具有與第一組微探針E202W的穿孔板E202-1基本平面的感測表面E204-3。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E204具有從第一組微探針E202W的穿孔板E202-1突出的感測表面E204-3。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第二組微探針及第三組微探針的 高度是指刺穿器E202-2的高度。來自第一個微探針E202W的探針具有第一高度。來自第二組微探針的探針E202R具有第二高度。來自第三組微探針的探針E202C具有第三高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的高度是指對應於第一組微探針E202W的穿孔板E202-1的感測表面E204-3的高度。來自第四組微探針的探針E204具有第四高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及第三高度基本相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高度與第一高度及第三高度基本相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高度小於第一高度及第三高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高度小於第二高度。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探針組E202W、E202R及E202C中較長的探針E202-2分別對應於工作電極、參比電極及輔助電極,第四組微探針E204中較短的探針E204-3對應於觸發電極(例如,與如圖21所示的觸發電路302相關聯)。
取決於微探針/刺穿器的佈局佈置,第四組微探針可以具有單個感測表面配置(例如,如圖11所示)或具有多個感測表面配置。例如,圖7的實施例結合了多感測表面設置,其中,與觸發電極E204相關聯的四個感測表面E204-3被佈置在工作電極E202W的四個角周圍。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及第二高度小於2000μm。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及第二高度約為1000μm。較短的觸發電極探針E204-3可使一組觸發探針充當其餘功能性電極探針的先驅。舉例來說,通過策略性地在工作電極E202W周圍放置觸發探針E204-3,較短探針在穿戴者身上的佩帶狀態可作為功能電極的較長刺穿器的固有指示。例如,如果較短觸發探針E204-3接收到足夠的信號值,表明其在穿戴者的皮膚上具有適當的保持力,則自然就表示插入微刺穿器(例如,E202-2)的正確就座狀態。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E202W中的微探針數目與第三組微探針E202C中的微探針數目之間的比率為2:1至3: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E202W中的微探針數量為四個,第三組微探針E202C中的微探針數量為兩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E202W中的微探針數量為九,第三組微探針E202C中的微探針數量為三。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E204 的微探針數量為一。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E204的微探針數量大於一個。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第二組微探針、第三組微探針及第四組微探針的穿孔板E202-1中的耦合區E1022-1通過載體E201的背面露出。在一些實施例中,當使用者介面模組可拆卸地連接到功能模組時,功能模組的導電柱相應地電連接到穿孔板E202-1的耦合區E1022-1。
在一些實施例中,感測表面E204-3的背面通過支架E201的背面露出。在一些實施例中,功能模組的導電柱相應地電耦合到感測表面E204-3的背面。在施用期間,感測表面E204-3可以與使用者的皮膚接觸而不會刺穿使用者的皮膚。單個或多個導電柱配置為對感測表面E204-3施加力,並防止感測表面E204-3在使用時從皮膚縮回。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E202W設置在第二組微探針E202R與第三組微探針E202C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E204與第一組微探針E202W的穿孔板E202-1在投影方向呈錯位設置。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E204設置在接觸面的週邊及第一組微探針E202W的周圍。如圖7所示,第四組微探針E204佈置在第一組微探針E202W的穿孔板E202-1的至少一個角。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E204佈置在第一組微探針E202W的穿孔板E202-1的四個角。
圖8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使用者介面模組的平面圖。此外,還提供了橫截面圖(例如,沿著切割線穿過電極F204及F202W)以幫助理解。
使用者介面模組包含載體F201、複數個生物識別電極(例如F202W/R/C,每一者都包含放置在載體F201的接觸面上的排列探針/刺穿器F202-2),以及開關板F203,其開關板F203佈置在載體F201的背面。如本實施例所示,功能模組(例如,如圖1所示的模組10)的複數個導電柱可以分別與複數個電極F202及開關板F203建立電性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開關板F203 包含導電板,該導電板配置為電耦合至少兩個導電柱。在開關板F203及導電柱之間正確連接後,功能模組(例如,模組10)及介面模組(例如,模組20)可以進行信號通信連接,以及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功能可以被啟動。
在典型的實施例中,電極F202包含工作電極、參比電極及輔助電極。在圖示的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對應於第一組微探針F202W(例如,如在工作電極上突出的四個刺穿器組所示)。同樣地,參比電極對應於第二組微探針F202R(例如,如佈置在工作電極左側的參比電極上突出的兩個刺穿器組所示)。類似地,輔助電極對應於第三組微探針F202C(例如,工作電極右側的輔助電極上的兩個探針刺穿器組)。
在圖示的實施例中,使用者介面模組更包含觸發電極F204。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觸發電極對應於第四組微探針(例如,如圖所示地,其可包含兩個放置在工作電極F202W附近的探針)。觸發電極F204與功能模組中的觸發電路(例如,圖21中的電路302)相關聯,並且被配置為當感測到接觸信號的下降而低於預定信號值時產生警報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第二組微探針及第三組微探針分別包含從穿孔板(例如,板F202-1)延伸的刺穿器F202-2陣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個微探針僅包含一個刺穿器F202-2。在一些其他實施方式中,每個微探針包含複數個刺穿器F202-2。另一方面,微探針F204的第四組沒有刺穿器。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F204具有與第一組微探針F202W的穿孔板F202-1基本平面的感測表面F204-3。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F204具有從第一組微探針F202W的穿孔板F202-1突出的感測表面F204-3。
在一些實施例中,微探針的高度是指刺穿器F202-2的高度。來自第一組微探針F202W的探針具有第一高度。來自第二組微探針的探針F202R具有第二高度。來自第三組微探針的探針F202C具有第三高度。來自第四組微探針的探針F204具有第四高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及第三高度基本相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高度與第一高度及第三高度基本相同。在一些實施例中, 第四高度小於第一高度及第三高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高度小於第二高度。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探針組F202W、F202R及F202C中較長的探針F202-2分別對應於工作電極、參比電極及輔助電極,第四組微探針F204中較短的探針F204-3對應於觸發電極(例如,與如圖21所示的觸發電路302相關聯)。
取決於微探針/刺穿器的佈局佈置,第四組微探針可以具有單個感測表面配置或具有多個感測表面配置。例如,圖8的實施例結合了單個感測表面設置,其中,在工作電極F202W的周圍配置有一個與觸發電極F204相關的感測表面F204-3。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及第二高度小於2000μm。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及第二高度約為1000μm。較短的觸發電極探針F204-3可使一組觸發探針充當其餘功能性電極探針的先驅。舉例來說,通過策略性地在工作電極F202W周圍放置觸發探針F204-3,較短探針在穿戴者身上的佩帶狀態可作為功能電極的較長刺穿器的固有指示。例如,如果較短觸發探針F204-3接收到足夠的信號值,表明其在穿戴者的皮膚上具有適當的保持力,則自然就表示插入微刺穿器(例如,F202-2)的正確就座狀態。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F202W中的微探針數目與第三組微探針F202C中的微探針數目之間的比率為2:1至3: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F202W中的微探針數量為四個,第三組微探針F202C中的微探針數量為兩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F202W中的微探針數量為九,第三組微探針F202C中的微探針數量為三。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F204的微探針數量為一。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F204的微探針數量大於一個。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第二組微探針、第三組微探針及第四組微探針的穿孔板F202-1中的耦合區F1022-1通過載體F201的背面露出。在一些實施例中,當使用者介面模組可拆卸地連接到功能模組時,功能模組的導電柱相應地電連接到穿孔板F202-1的耦合區F1022-1。
在一些實施例中,感測表面F204-3的背面通過支架F201的背面露出。在一些實施例中,功能模組的導電柱相應地電耦合到感測表面F204-3的背面。在施用期間,感測表面F204-3可以與使用者的皮膚接觸而不會刺穿使用者的皮膚。單個或多個導電柱配置為對感測表面F204-3施加力,並防止感測表面F204-3在使用時從皮膚縮回。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F202W設置在第二組微探針F202R與第三組微探針F202C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F204與第一組微探針F202W的穿孔板F202-1在投影方向呈錯位設置。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F204設置在接觸面的週邊及第一組微探針F202W的周圍。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F204設置在第二組微探針F202R與第三組微探針F202C之間。如圖8所示,第四組微探針F204沿著第一個微探針F202W的穿孔板F202-1的側面設置。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F204的穿孔板F204-1和第一組微探針F202W的穿孔板F202-1之間的距離在100μm至2000μm之間。
圖9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使用者介面模組的平面圖。此外,還提供了橫截面圖(例如,沿著切割線穿過電極G204及G202W)以幫助理解。
使用者介面模組包含載體G201、放置在載體G201的接觸面上的複數個生物識別電極(例如,G202W/R/C,每一者都包含排列探針/刺穿器G202-2)及開關板G203,其開關板佈置在載體G201的背面。如本實施例所示,功能模組(例如,如圖1所示的模組10)的複數個導電柱可以分別與複數個電極G202及開關板G203建立電性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開關板G203包含導電板,該導電板配置為電耦合至少兩個導電柱。在開關板G203和導電柱之間正確連接後,功能模組(例如,模組10)及介面模組(例如,模組20)可以進行信號通信連接,以及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功能可以被啟動。
在典型的實施例中,電極G202包含工作電極、參比電極及輔助電極。在圖示的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對應於第一組微探針G202W(例如,如在工作電 極上突出的四個刺穿器組所示)。同樣地,參比電極對應於第二組微探針G202R(例如,如佈置在工作電極左側的參比電極上突出的兩個刺穿器組所示)。類似地,輔助電極對應於第三組微探針G202C(例如,工作電極右側的輔助電極上的兩個探針刺穿器組)。
在圖示的實施例中,使用者介面模組更包含觸發電極。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觸發電極對應於第四組微探針G204(例如,如圖所示地,其可包含四個與工作電極重疊的探針)。觸發電極與功能模組中的觸發電路(例如,圖21中的電路302)相關聯,並且被配置為當感測到接觸信號的下降而低於預定信號值時產生警報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微探針、第二微探針及第三微探針包含從穿孔板(例如,板G202-1)延伸的刺穿器G202-2陣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個微探針僅包含一個刺穿器G202-2。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每個微探針都包含複數個刺穿器G202-2。另一方面,第四組微探針G204包含附接到穿孔板G204-1的感測表面G204-3。在一些實施例中,感測表面G204-3壓印在穿孔板G204-1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G202W設置在第二組微探針G202R與第三組微探針G202C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G204與第一組微探針G202W的穿孔板G202-1投影重疊。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個微探針G202W的穿孔板G202-1位於第四組微探針G204的穿孔板G204-1上方。在一些實施例中,絕緣材料G205設置在第一組微探針G202W的穿孔板G202-1與微探針G204的第四組的穿孔板G204-1之間,以防止串擾。在一些實施例中,絕緣材料G205的厚度在2μm至80μm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G202W的通孔、第四組微探針G204的通孔以及絕緣材料G205的通孔可以彼此對準。
在一些實施例中,微探針的高度是指刺穿器G202-2、G204-3的高度。來自第一組微探針G202W的探針具有第一高度。來自第二組微探針的探針G202R具有第二高度。來自第三組微探針的探針G202C具有第三高度。來自第四組微探針的探針G204具有第四高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及第三高度 基本相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高度與第一高度及第三高度基本相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高度小於第一高度及第三高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高度小於第二高度。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探針組G202W、G202R及G202C中較長的探針G202-2分別對應於工作電極、參比電極及輔助電極,第四組微探針G204中較短的探針G204-2對應於觸發電極(例如,與如圖21所示的觸發電路302相關聯)。
取決於微探針/刺穿器的佈局佈置,第四組微探針可以具有單個刺穿器配置(例如,如圖11所示)或具有多個刺穿器配置。例如,圖9的實施例結合了多刺穿器設置,其中,與觸發電極G204相關聯的四個微探針G204-2被佈置成從工作電極G202W的通孔突出。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及第二高度小於2000μm。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及第二高度約為1000μm。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G204具有與第一個微探針G202W的穿孔板G202-1基本平面的感測表面G204-3。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G204的感測表面G204-3突出到第一個微探針G202W的穿孔板G202-1,以確定在使用時可穿戴感測裝置的接觸。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G202W中的微探針數目與第三組微探針G202C中的微探針數目之間的比率為2:1至3: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G202W中的微探針數量為四個,第三組微探針G202C中的微探針數量為兩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G202W中的微探針數量為九,第三組微探針G202C中的微探針數量為三。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G204的微探針數量與第一組微探針G202W中的微探針數量相同。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G204的微探針個數為一。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G204的微探針數量大於一。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第二組微探針、第三及第四組微探針的穿孔板G202-1的一個耦合區G1022-1通過載體G201的背面露出。在一些實施例中,當使用者介面模組可拆卸地連接到功能模組時,功能模組的導電 柱相應地電連接到穿孔板G202-1的耦合區G1022-1。
當第一個微探針G202W的穿孔板G202-1和第四組微探針G204的穿孔板G204-1彼此重疊時,形成最靠近載體G201的背面的穿孔板有一個缺口。以這種方式,功能模組的相應的導電柱將能夠電耦合到距載體G201的背面最遠的穿孔板。在圖9所示的示例性實施例中,由於將穿孔板G204-1設置成靠近載體G201,所以在第四組微探針G204的穿孔板G204-1上形成切口。
圖10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使用者介面模組的平面圖。此外,還提供了橫截面圖(例如,沿著切割線穿過電極H204及H202W)以幫助理解。
使用者介面模組包含載體H201、放置在載體H201的接觸面上的複數個生物識別電極(例如,H202W/R/C,每一者都包含排列探針/刺穿器H202-2)及開關板H203,其開關板H203佈置在載體H201的背面。如本實施例所示,功能模組(例如,如圖1所示的模組10)的複數個導電柱可以分別與複數個電極H202及開關板H203建立電性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開關板H203包含導電板,該導電板配置為電耦合至少兩個導電柱。在開關板H203及導電柱之間正確連接後,功能模組(例如,模組10)及介面模組(例如,模組20)可以進行信號通信連接,以及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功能可以被啟動。
在典型的實施例中,電極H202包含工作電極、參比電極及輔助電極。在圖示的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對應於第一組微探針H202W(例如,如在工作電極上突出的四個刺穿器組所示)。同樣地,參比電極對應於第二組微探針H202R(例如,如佈置在工作電極左側的參比電極上突出的兩個刺穿器組所示)。類似地,輔助電極對應於第三組微探針H202C(例如,工作電極右側的輔助電極上的兩個探針刺穿器組)。
在圖示的實施例中,使用者介面模組更包含觸發電極。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觸發電極對應於第四組微探針H204(例如,如圖所示地,其可包含與工作電極重疊的探針)。觸發電極與功能模組中的觸發電路(例如,圖21中 的電路302)相關聯,並且被配置為當感測到接觸信號的下降而低於預定信號值時產生警報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微探針、第二微探針及第三微探針包含從穿孔板(例如,板H202-1)延伸的刺穿器H202-2陣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個微探針僅包含一個刺穿器H202-2。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每個微探針都包含複數個刺穿器H202-2。另一方面,第四組微探針H204是設置在第一個微探針H202W的穿孔板H202-1上的穿孔板。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H204的穿孔板的整個表面都用作檢測區域,以確定使用者介面模組與使用者皮膚的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H202W的刺穿器H202-2從第四組微探針H204的穿孔板的通孔突出。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H202W設置在第二組微探針H202R與第三組微探針H202C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H204與第一組微探針H202W的穿孔板H202-1投影重疊。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H202W的穿孔板H202-1設置第四組微探針H204的穿孔板H204-1的下麵。在一些實施例中,絕緣材料H205設置在第一組微探針H202W的穿孔板H202-1與微探針H204的第四組的穿孔板H204-1之間,以防止串擾。在一些實施例中,絕緣材料H205的厚度在2μm至80μm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微探針的高度是指刺穿器H202-2的高度。來自第一組微探針H202W的探針具有第一高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是從第四組微探針H204的穿孔板上伸出的第一個微探針H202W的高度。來自第二組微探針的探針H202R具有第二高度。來自第三組微探針的探針H202C具有第三高度。來自第四組微探針的探針H204具有第四高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及第三高度基本相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高度與第一高度及第三高度基本相同。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探針組H202W、H202R及H202C中較長的探針H202-2分別對應於工作電極、參比電極及輔助電極,第四組微探針H204中較短的探針H204-2對應於觸發電極(例如,與如圖21所示的觸發電路302相關聯)。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及第二高度小於2000μm。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及第二高度約為1000μm。第四組微探針H204是具有通孔的穿孔板,以暴露第一組微探針、第二組微探針和第三組微探針中的至少一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H204的感測表面是第四組微探針H204的穿孔板的暴露表面。舉例來說,通過策略性地將較短的觸發探針H204-3放置在工作電極H202W上,較短的探針在穿戴者身上的佩帶狀態可以作為功能性電極較長的刺穿器的固有指示。例如,如果較短觸發探針H204-3接收到足夠的信號值,表明其在穿戴者的皮膚上具有適當的保持力,則自然就表示插入微刺穿器(例如,H202-2)的正確就座狀態。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H202W中的微探針數目與第三組微探針H202C中的微探針數目之間的比率為2:1至3: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H202W中的微探針數量為四個,第三組微探針H202C中的微探針數量為兩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H202W中的微探針數量為九,第三組微探針H202C中的微探針數量為三。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H204的微探針個數為一。第四組微探針H204是具有通孔的穿孔板,以暴露第一、第二及第三組微探針中的至少一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H204的感測表面是第四組微探針H204的穿孔板的暴露表面。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第二組微探針、第三組微探針及第四組微探針的穿孔板H202-1的一個耦合區H1022-1通過載體H201的背面露出。在一些實施例中,當使用者介面模組可拆卸地連接到功能模組時,功能模組的導電柱相應地電連接到穿孔板H202-1的耦合區H1022-1。
當第一個微探針H202W的穿孔板H202-1及第四組微探針H204的穿孔板H204-1彼此重疊時,形成最靠近載體H201的背面的穿孔板有一個缺口。以這種方式,功能模組的相應的導電柱將能夠電耦合到距載體H201的背面最遠的穿孔板。在圖10所示的示例性實施例中,由於將穿孔板H202-1設置成靠近載體H201,所以在第一組微探針H202W的穿孔板H202-1上形成切口。
圖11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使用者介面模組的平面圖。此外,還提供了橫截面圖(例如,沿著切割線穿過電極I204及I202W)以幫助理解。
使用者介面模組包含載體I201、複數個生物識別電極(例如I202W/R/C,每一者都包含放置在載體I201的接觸面上的排列探針/刺穿器I202-2),以及開關板I203,其開關板I203佈置在載體I201的背面。如本實施例所示,功能模組(例如,如圖1所示的模組10)的複數個導電柱可以分別與複數個電極I202及開關板I203建立電性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開關板I203包含導電板,該導電板配置為電耦合至少兩個導電柱。在開關板I203和導電柱之間正確連接後,功能模組(例如,模組10)和介面模組(例如,模組20)可以進行信號通信連接,以及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功能可以被啟動。
在典型的實施例中,電極I202包含工作電極、參比電極及輔助電極。在圖示的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對應於第一組微探針I202W(例如,如在工作電極上突出的四個刺穿器組所示)。同樣地,參比電極對應於第二組微探針I202R(例如,如佈置在工作電極左側的參比電極上突出的兩個刺穿器組所示)。類似地,輔助電極對應於第三組微探針I202C(例如,工作電極右側的輔助電極上的兩個探針刺穿器組)。
在圖示的實施例中,使用者介面模組更包含觸發電極。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觸發電極對應於第四組微探針I204(例如,如圖所示地,其可包含佈置在工作電極中心區域的一個探針)。觸發電極與功能模組中的觸發電路(例如,圖21中的電路302)相關聯,並且被配置為當感測到接觸信號的下降而低於預定信號值時產生警報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第二組微探針及第三組微探針分別包含從穿孔板(例如,板I202-1)延伸的刺穿器I202-2陣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個微探針僅包含一個刺穿器I202-2。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每個微探針都包含複數個刺穿器I202-2。另一方面,第四組微探針I204包含感測表面I204-3。在 一些實施例中,每個微探針僅包含一個刺穿器I202-2。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每個微探針包含一個複數個刺穿器I202-2。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第二組微探針及第三組微探針的高度是指刺穿器I202-2的高度。來自第一個微探針I202W的探針具有第一高度。來自第二組微探針的探針I202R具有第二高度。來自第三組微探針的探針I202C具有第三高度。來自第四組微探針的探針I204具有第四高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及第三高度基本相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高度與第一高度及第三高度基本相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高度小於第一高度及第三高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高度小於第二高度。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探針組I202W、I202R及I202C中較長的探針I202-2分別對應於工作電極、參比電極和輔助電極,第四組微探針I204中較短的探針I204-3對應於觸發電極(例如,與如圖21所示的觸發電路302相關聯)。
取決於微探針/刺穿器的佈局佈置,第四組微探針可以具有單個感測表面配置或具有多個感測表面配置。例如,圖11的實施例結合了單個感測表面設置,其中與觸發電極I204相關聯的一個感測表面I204-3被佈置在工作電極I202W的中央區域。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及第二高度小於2000μm。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及第二高度約為1000μm。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高度小於100μm。較短的觸發電極探針I204-3可使一組觸發探針充當其餘功能性電極探針的先驅。舉例來說,通過策略性地在工作電極I202W周圍放置觸發探針I204-3,較短探針在穿戴者身上的佩帶狀態可作為功能電極的較長刺穿器的固有指示。例如,如果較短觸發探針I204-3接收到足夠的信號值,表明其在穿戴者的皮膚上具有適當的保持力,則自然就表示插入微刺穿器(例如,I202-3)的正確就座狀態。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I202W中的微探針數目與第三組微探針I202C中的微探針數目之間的比率為2:1至3: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I202W中的微探針數量為四個,第三組微探針I202C中的微探針數量 為兩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I202W中的微探針數量為九,第三組微探針I202C中的微探針數量為三。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I204的微探針數量為一。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I204的微探針數量大於一個。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第二組微探針、第三組微探針及第四組微探針的穿孔板I202-1中的耦合區I1022-1通過載體I201的背面露出。在一些實施例中,當使用者介面模組可拆卸地連接到功能模組時,功能模組的導電柱相應地電連接到穿孔板I202-1的耦合區I1022-1。
在一些實施例中,感測表面I204-3的背面通過支架I201的背面露出。在一些實施例中,功能模組的導電柱相應地電耦合到感測表面I204-3的背面。在施用期間,感測表面I204-3可以與使用者的皮膚接觸而不會刺穿使用者的皮膚。單個或多個導電柱配置為對感測表面I204-3施加力,並防止感測表面I204-3在使用時從皮膚縮回。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I202W設置在第二組微探針I202R與第三組微探針I202C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I204與第一組微探針I202W的穿孔板I202-1在投影方向呈錯位設置。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微探針I202W的穿孔板I202-1形成為在中央區域具有孔以容納第四組微探針I204。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I204的週邊與第一個微探針I202W的穿孔板I202-1相距一定距離,以防止串擾。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組微探針I204的穿孔板I204-1和第一組微探針I202W的穿孔板I202-1之間的距離在100μm至2000μm之間。
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描述的微探針可以通過衝壓、模制、蝕刻、微加工、模制、熱/冷成型工藝來製造。例如,下麵說明的實施例示出了通過諸如在一個或多個金屬板上的衝壓工藝的冶金工作產生的各種微探針佈置。用於微探針的材料可以包含但不限於不銹鋼、鎳、鎳合金、鈦、鈦合金、碳納米管、矽材料或樹脂。在一些實施例中,微探針是進一步塗覆的生物相容性金屬(例 如,金或鈀)。可以用於形成微探針的其他材料包含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或聚酯。
在一些實施例中,微探針(例如,如圖1至11所示的突出的探針)塗有感測聚合物,例如抗體、適體、重組單體、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氧化酶或羥基丁酸脫氫酶。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可以用抗皮膚過敏藥進一步包裹微探針。
如先前所討論的,較短的微探針的適配可以減少生理恐嚇以及對裝置佩戴者的身體不適。儘管由於來自較短刺穿器的限制而精緻,但是根據本公開,可以採用微刺穿器的佈置來進一步提高探針的探測效率。舉例來說,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每個微探針單元可以包含緊密相鄰佈置的複數個刺穿器,複數個刺穿器被配置為在插入穿戴者的皮膚下時引起流體分析物的毛/w作用。微刺穿器之間的毛細吸引力可以促進生物流體的提取,進而提高可穿戴設備的傳感效率。例如,圖12A至圖20A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方式的具有複數個刺穿器的微探針的平面圖。以與圖2至11的實施例中公開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可以將具有複數個刺穿器的微探針佈置在使用者介面模組的載體的接觸面之上。具有重複數個刺穿器的微探針可以與工作電極,參比電極以及輔助電極關聯。
圖12A示出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在安裝微探針之前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12B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在安裝微探針之後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12C示出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沿線AA’的微探針的截面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微探針J202-2包含在同一穿孔板J202-1上形成的一對刺穿器J202-21。豎立時,刺穿器J202-21形成基本直角的三角形輪廓。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2C所示,豎立的一對刺穿器J202-21的尖端彼此不相交。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對刺穿器J202-21的橫截面產生類似於A形框架的結構輪廓。例如,複數個刺穿器J202-21的尺寸相似,並且相互之間的夾角為20°或更小。而且,刺穿器J202-21的從頂端到底部的各個共同地形成類似於大寫字母“A” 的結構。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一對刺穿器J202-21的橫截面輪廓形成等腰三角形。在一些實施例中,等腰三角形的長度之比可以為3:3:1。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對豎立的刺穿器J202-21的尖端之間形成的角度為20°或更小。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微探針J202-2的複數個刺穿器J202-21形成為連續陣列。複數個微探針J202-2可以形成在穿孔板J202-1的一個通孔內,如圖12A所示。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微探針J202-2塗有感測聚合物。感測聚合物可以塗覆在刺穿器J202-21的外表面上。此外,感測聚合物可以塗覆在刺穿器的J202-21的內表面上。以這種方式,當應用使用者介面模組時,至少保護塗覆在刺穿器J202-21的內表面上的感測聚合物在穿透皮膚時不會被刮擦。
圖13A示出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在安裝微探針之前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13B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在安裝微探針之後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13C示出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沿線BB’的微探針的截面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微探針K202-2包含在同一穿孔板K202-1上形成的一對刺穿器K202-21。豎立時,刺穿器K202-21形成基本直角的三角形輪廓。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對豎立的刺穿器K202-21的尖端相互交叉,如圖13C所示,形成一個尖銳的尖端,可穿透穿用者的皮膚。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對刺穿器K202-21的橫截面產生類似於A形框架的結構輪廓。例如,複數個刺穿器K202-21的尺寸相似,並且相互之間的夾角為20°或更小。而且,刺穿器K202-21的從頂端到底部的各個共同地形成類似於大寫字母“A”的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對刺穿器K202-21的橫截面輪廓形成等腰三角形。在一些實施例中,等腰三角形的長度之比可以為3:3:1。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對豎立的刺穿器K202-21的尖端之間形成的角度為20°或更小。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微探針K202-2的複數個刺穿器K202-21形成為連續陣列。複數個微探針K202-2可以形成在穿孔板K202-1的一個通孔內,如圖13A所示。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微探針K202-2塗有感測聚合物。感測聚合 物可以塗覆在刺穿器K202-21的外表面上。此外,感測聚合物可以塗覆在刺穿器的K202-21的內表面上。以這種方式,當應用使用者介面模組時,至少保護塗覆在刺穿器K202-21的內表面上的感測聚合物在穿透皮膚時不會被刮擦。
圖14A示出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在安裝微探針之前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14B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在安裝微探針之後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14C示出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沿線CC’的微探針的截面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微探針L202-2包含在同一穿孔板L202-1上形成的一對刺穿器L202-21。豎立時,刺穿器L202-21形成大致為直角三角形的輪廓。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4C所示,一對豎立的刺穿器L202-21的尖端彼此相交以形成用於穿透皮膚的尖銳尖端。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對刺穿器L202-21的橫截面產生類似於A形框架的結構輪廓。其中,一對刺穿器L202-21的尺寸類似,以20度或更小的角度佈置,並且基本上在尖端匯合,形成類似於大寫字母“A”的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對刺穿器L202-21的橫截面輪廓形成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長度的比例可以是3:3:1。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對刺穿器L202-21之間形成的角度為20°或更小。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微探針L202-2形成為在每個微探針L202-2之間具有間隔的連續陣列。每個微探針L202-2可以形成在穿孔板L202-1的一個通孔內,如圖14A所示。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微探針形成為連續陣列,每個微探針之間具有間隔。此外,每個微探針的刺穿器形成為彼此具有間隔。每個刺穿器可以形成在穿孔板的一個通孔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微探針L202-2塗有感測聚合物。感測聚合物可以塗覆在刺穿器L202-21的外表面上。此外,感測聚合物可以塗覆在刺穿器的L202-21的內表面上。以這種方式,當應用使用者介面模組時,至少保護塗覆在刺穿器L202-21的內表面上的感測聚合物在穿透皮膚時不會被刮擦。
圖15A示出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在安裝微探針之前的微探針 的平面圖。圖15B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在安裝微探針之後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15C示出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沿線DD’的微探針的截面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微探針M202-2包含在同一穿孔板M202-1上形成的一對刺穿器M202-21。豎立時,刺穿器M202-21形成大致為直角三角形的輪廓。在一些實施例中,豎立的刺穿器基本垂直於穿孔板M202-1的表面。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5C所示,一對豎立的刺穿器M202-21的尖端彼此不相交。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一對刺穿器M202-21的橫截面輪廓形成等腰三角形。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對豎立的穿刺器M202-21的側面之間形成的角度基本上為0°。當插入使用者的皮膚中時,一對刺穿器M202-21之間的空間形成毛細管,並引起毛細管作用。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對穿刺器M202-21之間的空間寬度在45μm至800μm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微探針M202-2的複數個刺穿器M202-21形成為連續陣列。如圖15A所示,可以在穿孔板M202-1的一個通孔內形成複數個微探針M202-2。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微探針M202-2塗有感測聚合物。感測聚合物可以塗覆在刺穿器M202-21的外表面上。如圖15B所示,每個刺穿器M202-21具有兩個外表面。以這種方式,增加了對目標樣品敏感的面積。
圖16A示出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在安裝微探針之前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16B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在安裝微探針之後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16C示出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沿線EE’的微探針的截面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微探針N202-2包含在同一穿孔板N202-1上形成的一對刺穿器N202-21。豎立時,刺穿器N202-21形成大致為直角三角形的輪廓。在一些實施例中,豎立的刺穿器基本垂直於穿孔板N202-1的表面。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6C所示,一對豎立的刺穿器N202-21的尖端彼此不相交。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一對刺穿器N202-21的橫截面輪廓形成等腰三角形。在一些實 施例中,一對豎立的穿刺器N202-21的側面之間形成的角度基本上為0°。當插入使用者的皮膚中時,一對刺穿器N202-21之間的空間形成毛細管,並引起毛細管作用。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對穿刺器N202-21之間的空間寬度在45μm至800μm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微探針N202-2形成為在每個微探針N202-2之間具有間隙的連續陣列。每個微探針N202-2可以形成在穿孔板N202-1的一個通孔內,如圖16A所示。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微探針以連續的陣列形成,每個微探針之間具有間隔。此外,每個微探針的刺穿器形成為彼此具有間隔。每個刺穿器可以形成在穿孔板的一個通孔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微探針N202-2塗有感測聚合物。感測聚合物可以塗覆在刺穿器N202-21的外表面上。如圖16B所示,每個刺穿器N202-21具有兩個外表面。以這種方式,增加了對目標樣品敏感的面積。
圖17A示出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在安裝微探針之前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17B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在安裝微探針之後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17C示出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沿線FF’的微探針的截面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微探針O202-2包含形成在同一穿孔板O202-1上的一對刺穿器O202-21。豎立時,刺穿器O202-21形成大致為三角形的輪廓。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7C所示,一對豎立的刺穿器O202-21的尖端可能會接觸,也可能不會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對刺穿器O202-21的橫截面輪廓形成A形框架。其中,一對刺穿器O202-21的尺寸類似,以20度或更小的角度排列,並且尖端到底部形成類似於大寫字母“A”的結構。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該對刺穿器O202-21的橫截面輪廓形成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長度的比例可以是3:3:1。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對豎立的刺穿器O202-21的尖端之間形成的角度為20°或更小。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微探針O202-2的複數個刺穿器O202-21形 成為連續陣列。複數個刺穿器O202-21可以形成在穿孔板O202-1的一個通孔內。在圖17A所示的示例性實施例中,在穿孔板O202-1的一個通孔內形成一對刺穿器O202-21。一對刺穿器O202-21形成在穿孔板O202-1的通孔的相對側。在一些實施例中,最靠近穿孔板O202-1的週邊形成的刺穿器O202-21不成對形成如圖17C所示的三角形截面輪廓。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微探針O202-2塗有感測聚合物。感測聚合物可以塗覆在刺穿器O202-21的外表面上。此外,感測聚合物可以塗覆在刺穿器的O202-21的內表面上。以這種方式,當應用使用者介面模組時,至少保護塗覆在刺穿器O202-21的內表面上的感測聚合物在穿透皮膚時不會被刮擦。
圖18A示出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在安裝微探針之前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18B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在安裝微探針之後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18C示出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沿線GG’的微探針的截面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微探針P202-2包含形成在同一穿孔板P202-1上的複數個刺穿器P202-21。在示例性實施例中,複數個刺穿器P202-21具有四個刺穿器P202-21。豎立時,刺穿器的P202-21呈金字塔形。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8C所示,豎立的穿刺器P202-21的尖端可能會接觸,也可能不會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微探針P202-2形成為連續陣列,每個微探針P202-2之間具有間隔。此外,每個微探針P202-2的刺穿器P202-21形成為彼此具有間隔。每個刺穿器P202-21可以形成在穿孔板P202-1的一個通孔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微探針P202-2塗有感測聚合物。感測聚合物可以塗覆在刺穿器P202-21的外表面上。此外,感測聚合物可以塗覆在刺穿器的P202-21的內表面上。以這種方式,當應用使用者介面模組時,至少保護塗覆在刺穿器P202-21的內表面上的感測聚合物在穿透皮膚時不會被刮擦。
圖19A示出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在安裝微探針之前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19B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在安裝微探針之後的微探 針的平面圖。圖19C示出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沿線HH’的微探針的截面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微探針Q202-2包含在同一穿孔板Q202-1上形成的複數個刺穿器Q202-21。在示例性實施例中,複數個刺穿器Q202-21具有四個刺穿器Q202-21。豎立時,刺穿器的Q202-21呈金字塔形。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9C所示,豎立的刺穿器Q202-21的尖端可能接觸也可能不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微探針Q202-2形成為連續陣列,每個微探針Q202-2之間具有間隔。此外,每個微探針Q202-2的刺穿器Q202-21形成為彼此具有間隔。每個刺穿器Q202-21可以形成在穿孔板Q202-1的一個通孔內。此外,開口Q202-11被複數個刺穿器Q202-21圍繞。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微探針Q202-2附著在使用者的皮膚上時,開口Q202-11可用於將物質輸送到使用者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微探針Q202-2塗有感測聚合物。感測聚合物可以塗覆在刺穿器Q202-21的外表面上。此外,感測聚合物可以塗覆在刺穿器的Q202-21的內表面上。以這種方式,當應用使用者介面模組時,至少保護塗覆在刺穿器Q202-21的內表面上的感測聚合物在穿透皮膚時不會被刮擦。
圖20A示出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在安裝微探針之前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20B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在安裝微探針之後的微探針的平面圖。圖20C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可穿戴感測裝置的微探針組的平面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微探針R202-2包含形成在同一穿孔板R202-1上的複數個刺穿器R202-21。在示例性實施例中,複數個刺穿器R202-21具有三個刺穿器R202-21。豎立時,刺穿器的R202-21形成金字塔形輪廓。在一些實施例中,豎立的刺穿器R202-21的尖端可能彼此接觸,也可能彼此不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微探針R202-2形成為連續陣列,並且在每個微探針R202-2之間具有間隔。此外,每個微探針R202-2的刺穿器R202-21彼此間隔。每個刺穿器R202-21可以形成在穿孔板R202-1的一個通孔內。在一些實施例中,微探 針R202-2形成為陣列。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如圖20C所示,環狀的微探針R202-2形成為環狀。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微探針R202-2塗有感測聚合物。感測聚合物可以塗覆在刺穿器R202-21的外表面上。此外,感測聚合物可以塗覆在刺穿器的R202-21的內表面上。以這種方式,當應用使用者介面模組時,至少保護塗覆在刺穿器R202-21的內表面上的感測聚合物在穿透皮膚時不會被刮擦。
對於圖12A至圖20A中描述的微探針,用於形成微探針的材料包含但不限於不銹鋼、鎳、鎳合金、鈦、鈦合金、碳納米管、矽材料或樹脂。在一些實施例中,微探針進一步塗覆生物相容性金屬(例如,金或鈀)。可以用於形成微探針的其他材料包含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或聚酯。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圖12A至20A中的微探針上塗覆了感測聚合物,其中感測聚合物包含抗體,適體重組單體、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氧化酶和羥基丁酸酯脫氫酶。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在圖12A至20A中的微探針進一步塗覆抗皮膚過敏藥物。
有鑒於前述揭露內容,本公開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可穿戴感測裝置,其包括:載體,其上定義有接觸面;與工作電極相關聯的第一組微探針,其從所述載體的所述接觸面突出至第一高度;與輔助電極相關聯的第二組微探針,其從所述載體的所述接觸面突出至第二高度;與參比電極相關聯的第三組微探針,其從所述載體的所述接觸面突出至第三高度;以及與觸發電極相關聯的第四組微探針,其從所述載體的所述接觸面暴露至第四高度;其中所述第四高度小於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高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觸發電極被配置為當接收到具有預定信號值的接觸信號時,觸發所述工作電極、參比電極、以及輔助電極的運作。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觸發電極與觸發電路相關聯,所述觸發電路被配置為當感測到所述接觸信號的量值下降至低於所述預定信號值時,產生警 報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高度小於2000μm,而所述第四高度小於100μm。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組微探針的數量與所述第二組微探針的數量之比在2:1至3:1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組微探針形成於穿孔板,其中,所述第四組微探針與所述第一組微探針的所述穿孔板在投影方向呈錯位設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四組微探針在橫向上鄰近所述第一組微探針,其中它們之間的間距間隔在大約於100μm至2000μm的範圍。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四組微探針佈置在所述接觸面的邊緣區域、與所述第一組為探針的周圍。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四組微探針的所述第四高度與所述第一組微探針的所述穿孔板基本共面。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組微探針形成於穿孔板。所述第四組微探針以投影方式重疊設置於所述第一組微探針的所述穿孔板。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四組微探針形於穿孔板,所述第一組微探針的所述穿孔板堆疊在所述第四組微探針的所述穿孔板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組微探針的所述穿孔板與所述第四組微探針的所述穿孔板之間設置有絕緣材料。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四組微探針的所述第四高度與所述第一組微探針所處的所述穿孔板基本共面。
本公開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可穿戴感測裝置,其包括:使用者介面模組,所述使用者介面模組包括載體,其上定義有接觸面以及與之相對的背面;與工作電極相關聯的第一組微探針,其從所述載體的所述接觸面突出至第一高度;與輔助電極相關聯的第二組微探針,其從所述載體的所述接觸面突出至第二高度;與參比電極相關聯的第三組微探針,其從所述載體的所述接觸面突出 至第三高度;以及與觸發電極相關聯的第四組微探針,其從所述載體的所述接觸面暴露至第四高度;其中所述第四高度小於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高度;及功能模組,被配置為可拆卸地連接所述使用者介面模組,所述功能模組包括發送器電路,被配置用於將由所述微探針所收集的資訊傳輸到外部設備。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功能模組更包括複數個導電柱,所述複數個導電柱相應地將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組微探針耦合到所述發送器電路。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使用者介面模組更包括佈置在所述載體的所述背面上的開關板;其中所述開關板被配置為電耦合兩個所述導電柱中以啟用所述發送器電路。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導電柱具有彈簧載入銷釘,配置為在接觸時施加緊迫力。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觸發電極被配置為在接收到具有預定信號值的接觸信號時,觸發所述工作、參比以及輔助電極的運作。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觸發電極與觸發電路相關聯,所述觸發電路被配置為當感測到所述接觸信號的量值下降至低於所述預定信號時,產生警報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高度小於2000μm,而所述第四高度小於100μm。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組微探針形成於穿孔板;且所述第四組微探針與所述第一組微探針的所述穿孔板在投影方向呈錯位設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組微探針的數量與所述第二組微探針的數量之比在2:1至3:1之間。
有鑒於前述揭露內容,本公開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可穿戴感測裝置,其包括:載體,其定義有接觸面;與工作電極相關聯的第一組微探針,其從所述載體的所述接觸面突出至第一高度;與輔助電極相關聯的第二組微探針,其從所述載體的所述接觸面突出至第二高度;及與參比電極相關聯的第三組微探 針,突出從所述載體的所述接觸面突出至第三高度;其中所述微探針包括佈置成緊密相鄰的複數個刺穿器,其配置用以對穿用者生理流體引發毛細吸引力。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可穿戴感測裝置更包括與觸發電極相關聯的第四組微探針,其從所述載體的所述接觸面暴露至第四高度,其中所述第四高度小於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高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觸發電極被配置為在接收到具有預定信號值的接觸信號時,觸發所述工作、參比以及輔助電極的運作。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觸發電極與觸發電路相關聯,所述觸發電路被配置為當感測到所述接觸信號的量值下降至低於所述預定信號值時,產生警報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複數個刺穿器從穿孔板突出,其中所述複數個刺穿器包括具有基本上呈直角三角形輪廓的兩個刺穿器,其中,所述兩個刺穿器的對應側邊基本上彼此平行。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兩個刺穿器的所述側邊之間的距離在45μm至800μm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複數個刺穿器包括多於兩個的刺穿器,其佈置成形成金字塔形輪廓。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組微探針塗有感測聚合物,所述感測聚合物塗在所述金字塔形輪廓的內表面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金字塔形輪廓的所述刺穿器具有開口,所述開口允許流體的供給。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複數個刺穿器包括三角形輪廓且佈置成A形框架的兩個刺穿器。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兩個刺穿器之間的角度不大於20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刺穿器的長度與所述兩個刺穿器的根部之間的距離之比基本上為3:1。
本公開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可穿戴感測裝置,其包括:使用者介面模組,所述使用者介面模組包括載體具有定義的接觸面及相對所述接觸面的背面;與工作電極相關聯的第一組微探針,其從所述載體的所述接觸面突出至第一高度;與輔助電極相關聯的第二組微探針,其從所述載體的所述接觸面突出至第二高度;及與參比電極相關聯的第三組微探針,突出從所述載體的所述接觸面突出至第三高度;其中所述微探針包括佈置成緊密相鄰的複數個刺穿器,其配置用以對穿用者生理流體引發毛細吸引力;及功能模組被配置為可拆卸地連接所述使用者介面模組,所述功能模組包括發送器電路被配置為將由所述微探針收集的資訊傳輸到外部設備。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功能模組更包括所述功能模組更包括複數個導電柱,所述複數個導電柱相應地將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組微探針耦合到所述發送器電路。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使用者介面模組更包括開關板佈置在所述載體的所述背面上;其中所述開關板被配置為電耦合兩個所述導電柱中以啟用所述發送器電路。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導電柱是彈簧載入銷釘,配置為在接觸時施加緊迫力。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使用者介面模組更包括第四組微探針與觸發電極相關聯,並且從突出所述載體的所述接觸面及達到第四高度;其中所述第四高度小於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高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複數個刺穿器從穿孔板突出,其中所述複數個刺穿器包括具有基本上直角三角形輪廓的兩個刺穿器,其中基本上垂直於所述穿孔板的所述兩個刺穿器的對應側邊基本上彼此平行。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兩個刺穿器的所述側邊之間的距離在45μm至800μm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複數個刺穿器包括多於兩個的刺穿器,其佈 置成形成金字塔形輪廓。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組微探針塗有感測聚合物,所述感測聚合物塗在所述金字塔形輪廓的內表面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金字塔形輪廓的所述刺穿器具有定義的開口,所述開口允許流體的供給。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複數個刺穿器包括三角形輪廓且佈置成A形框架的兩個刺穿器。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兩個刺穿器之間的角度不大於20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刺穿器的長度與所述兩個刺穿器的根部之間的距離之比基本上為3:1。
最後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參照以上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
10:功能模組
101:頂部
102:基板
1021:電子元件
1022:導電柱
1023:電池
103:底部
1031:通孔
20:使用者介面模組
201:載體
2011:固定件
2013:接觸面
202:電極
203:開關板

Claims (14)

  1. 一種可穿戴感測裝置,具有工作電極、輔助電極及參比電極,包括:載體,其定義有接觸面;與所述工作電極對應的第一組微探針,其從所述載體的所述接觸面突出至第一高度;與所述輔助電極對應的第二組微探針,其從所述載體的所述接觸面突出至第二高度;與所述參比電極對應的第三組微探針,其從所述載體的所述接觸面突出至第三高度;及與觸發電極對應的第四組微探針,其從所述載體的所述接觸面暴露至第四高度,其中所述第四高度小於所述第一高度、第二高度及第三高度;其中所述第一組微探針、所述第二組微探針、及所述第三組微探針包括在同一穿孔板上形成並佈置成緊密相鄰的複數個刺穿器,配置用以對穿用者生理流體引發毛細吸引力。
  2. 一種可穿載感測裝置,包括:使用者介面模組,所述使用者介面模組包括:載體,具有定義的接觸面及相對所述接觸面的背面;與工作電極對應的第一組微探針,其從所述載體的所述接觸面突出至第一高度;與輔助電極對應的第二組微探針,其從所述載體的所述接觸面突出至第 二高度;與參比電極對應的第三組微探針,其從所述載體的所述接觸面突出至第三高度;及與觸發電極對應的第四組微探針,其從所述載體的所述接觸面暴露至第四高度,其中所述第四高度小於所述第一高度、第二高度及第三高度;其中所述第一組微探針、所述第二組微探針及所述第三組微探針包括在同一穿孔板上形成並佈置成緊密相鄰的複數個刺穿器,配置用以對穿用者生理流體引發毛細吸引力;及功能模組被配置為可拆卸地連接所述使用者介面模組,所述功能模組包括:發送器電路被配置為將由所述微探針收集的資訊傳輸到外部設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功能模組更包括:複數個導電柱,所述複數個導電柱相應地將所述第一組微探針、第二組微探針及第三組微探針耦合到所述發送器電路;所述使用者介面模組更包括:開關板佈置在所述載體的所述背面上;其中所述開關板被配置為電耦合兩個所述導電柱中以啟用所述發送器電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導電柱是彈簧載入銷釘,配置為在接觸時施加緊迫力。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觸發電極被配置為在接收到具有預定信號值的接觸信號時,觸發所述工作電極、所述參比電極以及所述輔助電極的運作。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觸發電極與觸發電路信號連通,所述觸發電路被配置為當感測到所述接觸信號的量值下降至低於所述預定信號值時,產生警報信號。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裝置,其中,其中所述複數個刺穿器包括具有呈直角三角形輪廓的兩個刺穿器,所述兩個刺穿器的對應側邊彼此平行。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呈直角三角形輪廓的兩個刺穿器的所述側邊之間的距離在45μm至800μm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複數個刺穿器包括多於兩個的刺穿器,所述複數個刺穿器佈置成形成金字塔形輪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組微探針塗有感測聚合物,所述感測聚合物塗在所述金字塔形輪廓的內表面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裝置,其中,具有金字塔形輪廓的所述刺穿器具有開口,所述開口允許流體的供給。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複數個刺穿器包括三角形輪廓且佈置成A形框架的兩個刺穿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兩個刺穿器之間的角度不大於20度。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刺穿器的長度與所述兩個刺穿器的根部之間的距離之比為3:1。
TW109130105A 2019-12-27 2020-09-02 可穿戴感測裝置 TWI8320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953997P 2019-12-27 2019-12-27
US62/953,997 2019-1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3886A TW202123886A (zh) 2021-07-01
TWI832001B true TWI832001B (zh) 2024-02-11

Family

ID=7256032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0104A TWI755839B (zh) 2019-12-27 2020-09-02 可穿戴感測裝置
TW109130105A TWI832001B (zh) 2019-12-27 2020-09-02 可穿戴感測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0104A TWI755839B (zh) 2019-12-27 2020-09-02 可穿戴感測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20210196201A1 (zh)
EP (2) EP3841963B1 (zh)
CN (2) CN113040764A (zh)
TW (2) TWI75583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4913A (zh) * 2009-09-30 2012-10-10 德克斯康公司 经皮分析物传感器
EP2898826A1 (en) * 2014-01-28 2015-07-29 Micro Nipple Technology Co., Ltd. Lactate measur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ining adjustment in sports
WO2016009228A1 (en) * 2014-07-17 2016-01-21 Imperial Innovations Limited Multi-probe microstructured arrays
US20170086713A1 (en) * 2014-03-13 2017-03-30 Sano Intelligence, Inc. System for monitoring body chemistry
TW201825045A (zh) * 2016-11-28 2018-07-16 美商脫其泰有限責任公司 利用表皮電子裝置監測和治療疼痛
US20180279929A1 (en) * 2017-03-31 2018-10-04 RichHealth Technology Corporation Transdermal microneedle array patch
CN109330711A (zh) * 2018-11-19 2019-02-15 广东中昇华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金属毛细渗液微针电极及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517300A (ja) * 1998-06-10 2002-06-18 ジョージア テック リサーチ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微小針デバイスおよび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らの使用
US6379324B1 (en) * 1999-06-09 2002-04-3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Intracutaneous microneedle array apparatus
US6837988B2 (en) * 2001-06-12 2005-01-04 Lifescan, Inc. Biological fluid sampling and analyte measurement devices and methods
US6721586B2 (en) * 2001-06-12 2004-04-13 Lifescan, Inc. Percutaneous biological fluid sampling and analyte measurement devices and methods
US7473264B2 (en) * 2003-03-28 2009-01-06 Lifescan, Inc. Integrated lance and strip for analyte measurement
US7991475B1 (en) * 2005-06-08 2011-08-02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High density micromachined electrode arrays useable for auditory nerve implants and related methods
WO2012158834A1 (en) * 2011-05-16 2012-11-22 Second Sight Medical Products, Inc. Cortical interface with an electrode array divided into separate fingers and/or with a wireless transceiver
TWI568412B (zh) * 2012-08-23 2017-02-01 國立交通大學 生醫感測電極及其製造方法
US10820860B2 (en) * 2013-03-14 2020-11-03 One Drop Biosensor Technologies, Llc On-body microsensor for biomonitoring
TWI519781B (zh) * 2014-01-28 2016-02-01 微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經皮微針陣列貼布
US9872633B2 (en) * 2014-09-29 2018-01-23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Cannula insertion detection
KR102297193B1 (ko) * 2014-12-24 2021-09-0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사용자 식별 기능을 가지는 전자장치 및 사용자 인증 방법
KR102547048B1 (ko) * 2015-01-13 2023-06-26 로버트 카인들 개인 보호 장치, 방법 및 물품
US11298039B2 (en) * 2015-04-17 2022-04-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iometric information measuring sensor, biometric information measur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measuring biometric information using the sensor
TWI666034B (zh) * 2017-03-31 2019-07-21 全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經皮微針陣列貼布
US10993646B2 (en) * 2017-08-18 2021-05-04 Abbott Diabetes Care Inc.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related to the individualized calibration and/or manufacturing of medical devices
CN107495929B (zh) * 2017-09-28 2021-02-26 武汉久乐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和状态检测方法
CN108548597A (zh) * 2018-04-18 2018-09-18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穿戴式体重检测系统
CN109171718B (zh) * 2018-08-03 2020-11-20 北京大学 微针电极阵列装置
CN110584656A (zh) * 2019-08-28 2019-12-20 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 基于柔性衬底的微针阵列干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4913A (zh) * 2009-09-30 2012-10-10 德克斯康公司 经皮分析物传感器
EP2898826A1 (en) * 2014-01-28 2015-07-29 Micro Nipple Technology Co., Ltd. Lactate measur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ining adjustment in sports
US20170086713A1 (en) * 2014-03-13 2017-03-30 Sano Intelligence, Inc. System for monitoring body chemistry
WO2016009228A1 (en) * 2014-07-17 2016-01-21 Imperial Innovations Limited Multi-probe microstructured arrays
TW201825045A (zh) * 2016-11-28 2018-07-16 美商脫其泰有限責任公司 利用表皮電子裝置監測和治療疼痛
US20180279929A1 (en) * 2017-03-31 2018-10-04 RichHealth Technology Corporation Transdermal microneedle array patch
CN109330711A (zh) * 2018-11-19 2019-02-15 广东中昇华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金属毛细渗液微针电极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40765A (zh) 2021-06-29
TW202123875A (zh) 2021-07-01
CN113040764A (zh) 2021-06-29
US20210196141A1 (en) 2021-07-01
EP3841975B1 (en) 2023-05-10
EP3841963B1 (en) 2023-05-24
EP3841975A1 (en) 2021-06-30
TWI755839B (zh) 2022-02-21
EP3841963A1 (en) 2021-06-30
US20210196201A1 (en) 2021-07-01
TW202123886A (zh) 2021-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30955B2 (en) Transdermal microneedle continuous monitoring system
US10034636B2 (en) Transdermal microneedle array patch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092239B2 (en) Biosensor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biosensor
ES2911905T3 (es) Procedimiento de inserción de un sensor de analito
TWI234450B (en) Biological fluid sampling and analyte measurement devices and methods
EP3381370B1 (en) Transdermal microneedle array patch
TWI543799B (zh) 乳酸量測裝置及運動訓練調整的方法
US20190038191A1 (en) Glucose sensor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glucose in bodily fluids
CN110430814A (zh) 医疗设备和用于制造医疗设备的方法
TWI666034B (zh) 經皮微針陣列貼布
CN104970805B (zh) 经皮微针阵列贴布及其制造方法
TWI832001B (zh) 可穿戴感測裝置
CN104970804A (zh) 连续经皮微针监测系统
JP2004033374A (ja) 体内情報検出ユニット
US20150168339A1 (en) Hand-held test meter multi-event control solution measurement reminder
JP2008061883A (ja) バイオセンサ用穿刺器具
JP2004065404A (ja) 体内情報検出ユニッ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