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1149B - 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31149B TWI831149B TW111109450A TW111109450A TWI831149B TW I831149 B TWI831149 B TW I831149B TW 111109450 A TW111109450 A TW 111109450A TW 111109450 A TW111109450 A TW 111109450A TW I831149 B TWI831149 B TW I83114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te
- cover
- electronic device
- magnetic unit
- latch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5000014676 Phragmites communi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機體、第二機體、第一轉軸、第一蓋體、第二轉軸以及活栓結構。第二機體具有彼此背對的顯示面與栓鎖部。第一轉軸連接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藉由第一轉軸而彼此平行地相對旋轉,栓鎖部面對第一機體,顯示面背對第一機體。第二轉軸連接第一蓋體與第一機體,第一蓋體藉由第二轉軸而相對於第一機體旋轉開闔。活栓結構具有活動設置於第一蓋體內的栓體,栓體適於移離或移入第一機體。第一轉軸與第二轉軸的旋轉軸向彼此垂直。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
現有同時具備攝像模組與顯示螢幕的電子裝置,例如行動電話、平板電腦或智慧型顯示器,其多將攝像模組設置於顯示螢幕上,也就是二者實質上是固定於同一機體,因此在使用時,雖然顯示螢幕能隨著機體的旋轉而有對應的直向(portrait)或橫向(landscape)顯示模式,但攝像模組的影像感測元件(例如CCD、CMO...等)卻不具備這等功能,進而使攝像內容受限於攝像方位,例如影像的長、寬比會因進行直向時拍攝或進行橫向時拍攝而有所不同。
再者,隨著使用情境的增加,上述電子裝置也常因單一機體而無法提供足以應付多種使用情境的支撐結構。現有技術對於這些使用情境,多需搭配額外的支架,而將所述電子裝置組裝在支架上,方能以支架配合上述不同顯示模式及對應的操作模式。
基於上述,如何提供一種電子裝置能同時兼具上述功能者,實為相關技術人員所需思考解決的課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其藉由蓋體的開闔狀態而連動於螢幕栓鎖與否,以使電子裝置兼具多種轉換狀態與對應的使用模式。
本發明的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機體、第二機體、第一轉軸、第一蓋體、第二轉軸以及活栓結構。第二機體具有彼此背對的顯示面與栓鎖部。第一轉軸連接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藉由第一轉軸而彼此平行地相對旋轉。栓鎖部面對第一機體,顯示面背對第一機體。第二轉軸連接第一蓋體與第一機體。第一蓋體藉由第二轉軸而相對於第一機體旋轉開闔。活栓結構具有活動地設置於第一蓋體內的栓體。栓體適於移離或移入第一機體。第一轉軸與第二轉軸的旋轉軸向彼此垂直。
基於上述,電子裝置將第二機體與第一蓋體分別通過第一轉軸、第二轉軸而組裝於第一機體,其中第二機體具有背對第一機體的顯示面與面對第一機體的栓鎖部,並將活栓結構的栓體活動地設置在第一蓋體內,其中栓體適於移離第一機體或移入第一機體。
藉由上述的構件配置,當栓鎖部隨第二機體相對於第一
機體旋轉而移至栓體的移動路徑上時,第一蓋體相對於第一機體的開闔將會造成栓體卡扣栓鎖部與否。如此一來,使用者能通過將第一蓋體相對於第一機體展開而解鎖,而讓使用者能進一步地讓第二機體相對於第一機體旋轉,並據以使顯示面呈現不同的顯示狀態。反之,則以栓體與栓鎖部的卡扣關係而阻止第二機體相對於第一機體的旋轉可能。
據此,通過上述構件的連動與栓鎖關係,使電子裝置能提供多種使用狀態,以更能應付日益增多的使用情境。
100:電子裝置
110:第一機體
111:樞接部
120:第二機體
121:顯示面
122:栓鎖部
122a:導引斜面
122b:立直面
130:第一轉軸
140:第二轉軸
150:第一蓋體
151:支撐板
152:推抵部
153:容置區
160:第二蓋體
170:活栓結構
171:栓體
180:攝像模組
190:滑動件
CM:控制模組
M1:第一磁性單元
M2:第二磁性單元
M3:第三磁性單元
M4:第四磁性單元
M5:磁感應部
P1:移動路徑
PT:平台
SP:彈簧
ST1:第一狀態
ST2:第二狀態
ST3:第三狀態
ST4:第四狀態
SW1、SW2:磁簧開關
W1:第一楔形面
W2:第二楔形面
圖1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2以另一視角繪示圖1的電子裝置。
圖3與圖4分別繪示電子裝置的不同狀態。
圖5A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圖5B至圖5D分別是圖5A的局部放大圖。
圖6與圖7分別是電子裝置的剖視圖。
圖8A繪示電子裝置的另一狀態。
圖8B是圖8A的局部剖視圖。
圖9繪示電子裝置多種狀態與模式的操作進程。
圖10繪示電子裝置的構件電性關係圖。
圖11A至圖11C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剖
視圖。
圖12A至圖12C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剖視圖。
圖1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圖2以另一視角繪示圖1的電子裝置。圖3與圖4分別繪示電子裝置的不同狀態。請先參考圖1、圖2與圖4,在本實施例中,具有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100(後續簡稱電子裝置100)包括第一機體110、第二機體120、第一蓋體150與第二蓋體160,其中第二機體120為螢幕(或觸控螢幕)而具有顯示面(或觸控顯示面)121,第一蓋體150與第二蓋體160可開闔地設置在第一機體110的同一側,而第二機體120設置在第一機體110的另一側且背對第一蓋體150與第二蓋體160。當第一蓋體15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展開時,如圖1與圖2所示,電子裝置100通過第一機體110與第一蓋體150的支撐而能站立在平台PT上,也就是使第二機體120得以第一機體110與第一蓋體150作為支撐結構。又如圖4所示,當第一蓋體150閉闔於第一機體110時,電子裝置100則可視為平板電腦而便於使用者攜行或操作。
接著,請參考圖1、圖2與圖3,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還能在第一蓋體15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展開時,進一步地通過第二機體12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旋轉而形成另一狀態,也就是
讓具有顯示面121的第二機體120能因應使用者需求而調整顯示面121的顯示狀態,即圖1與圖2所示的直向(portrait)模式,或是如圖3所示的橫向(landscape)模式,後續會再詳述其相關構件與作動方式。在本實施例中,圖4所示電子裝置100定義為第一狀態ST1,圖1或圖2所示電子裝置100定義為第二狀態ST2,圖3所示電子裝置100定義為第三狀態ST3,後續會有其他說明。
圖5A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分解示意圖。圖5B至圖5D分別是圖5A的部分局部放大圖。請先參考圖5A並對照圖1至圖4的任一,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還包括第一轉軸130與第二轉軸140,第一轉軸130連接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以使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藉由第一轉軸130而彼此平行地相對旋轉,在所述旋轉的過程中,第二機體120的顯示面121恆背對第一機體110。換句話說,本實施例的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分別是互相疊置的兩板體結構,第一轉軸130的軸向實質上正交於板體結構的板面(也相當於是正交於顯示面121)。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轉軸130能使電子裝置100轉換成不同狀態,其中電子裝置100的第一狀態ST1與第二狀態ST2分別是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完全重疊(fully overlapped)的狀態,也就是如圖1或圖2(第二狀態ST2)以及圖4(第一狀態ST1)所示,此時第二機體120的顯示面121在第一機體110上的正投影實質上位於第一機體110的範圍之內。再者,電子裝置100的第三狀態ST3即是如圖3所示的部分重疊(partially overlapped)
的狀態,此時顯示面121在第一機體110上的正投影涵蓋第一機體110的範圍內、外。
另一方面,第二轉軸140連接第一機體110與第一蓋體150,以使第一蓋體150藉由第二轉軸140而相對於第一機體110旋轉開闔。如圖1與圖2所示即是第一蓋體150的展開模式,而圖4則是第一蓋體150的閉闔模式。第二轉軸140的軸向實質上平行於所述板面而正交於第一轉軸130的軸向。為利於辨識,圖5A所示第二轉軸140已連接於第一蓋體150的側緣,且將第二轉軸140從第一機體110分離,其中第二轉軸140實質上會連接至第一機體110的樞接部111。由圖5A所示,第二轉軸140會通過第一機體110而面對第二機體120,且第一蓋體150在其閉闔於第一機體110時,也會通過第一機體110而面對第二機體120。
請參考圖5A至圖5C,本實施例的第二機體120還具有栓鎖部122,其結構顯示為第二機體120的凹陷,且栓鎖部122具有坡度不同的導引斜面122a與多個立直面122b,其中導引斜面122a的坡度小於(平緩於)立直面122b的坡度。接著,請參考圖5A與圖5D,本實施例的第一蓋體150進一步地區分為支撐板151、推抵部152與容置區153,其中推抵部152、容置區153與第二轉軸140位於支撐板151的同一側緣,所述側緣同時可視為與第二轉軸140之軸向平行的側緣。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還包括栓體171,其活動地設置於容置區153之內,並在第一蓋體150閉闔於第一機體110時,栓體171能進一步地與前述栓鎖部
122產生對應關係,後續圖式會進一步敘明其相關特徵。
圖6與圖7分別是電子裝置的剖視圖,其中圖6繪示電子裝置100與第一狀態ST1時,第一蓋體150閉闔於第一機體110的模式一,而圖7繪示電子裝置100於第一狀態ST1時,第一蓋體15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展開的模式二。請先參考圖5A、圖6與圖7,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還包括與栓體171一同建構成活栓結構170的第一磁性單元M1與第二磁性單元M2,其中第一磁性單元M1設置於第一蓋體150內,且實質上是位於推抵部152的結構內並對應容置區153,第二磁性單元M2則設置在第二機體120的栓鎖部122,且實質上是埋設於凹陷的底部結構內。栓體171分別與第一磁性單元M1、第二磁性單元M2存在磁吸性,且第二磁性單元M2對於栓體171的磁吸力大於第一磁性單元M1對於栓體171的磁吸力。
更重要的是,對處於第一狀態ST1或第二狀態ST2的電子裝置100而言,栓鎖部122是位於栓體171的移動路徑上,也就是此時栓體171能因第一蓋體15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的相對旋轉開闔,而決定栓體171是否卡扣於栓鎖部122。當第一蓋體150的支撐板151閉闔於第一機體110時(也就是從第二狀態ST2轉換至第一狀態ST1),栓鎖部122實質上緊鄰於栓體171,由於上述磁吸力的差異,使得栓體171被吸附於第二磁性單元M2,而這相當於讓栓體171的局部突出於容置區153並插入凹陷內。如此一來,栓體171便會造成將第二機體120固持於第一機體110
的效果,也因前述立直面122b的影響,而達到阻止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以第一轉軸130進行相對旋轉的可能。
換句話說,當電子裝置100處於第一狀態ST1時,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無法產生相對旋轉,以利於使用者攜行或執行平板模式且避免因誤觸而導致機體旋轉。需再說明的是,如圖5B或圖5C所示,本實施例的栓鎖部122是由單一側的導引斜面122a與多側的立直面122b所構成的凹陷,其中導引斜面122a實質上與第一蓋體150的旋轉路徑一致,故而限定了僅有第一蓋體150旋轉並展開的移動路徑成為讓栓體171移離栓鎖部122的唯一路徑,而其餘方向(或路徑)除了與第一蓋體150的旋轉方向不一致之外,也因立直面122b能阻擋栓體171的移動,而產生卡扣的效果。又,如圖5A至圖5C所示,本實施例的第一轉軸130、栓體171與容置區153是成對的設置,其中圖5C是圖5A的第二機體120右側的避讓區域的局部放大圖,所述避讓區域是指圖5A中,從磁簧開關SW1所處位置延伸至磁簧開關SW2所處位置的弧形凹槽,其中栓鎖部122實際上位於所述避讓區域的角隅處,故需在凹陷的兩側存在立直面122b且在一側存在導引斜面122a。圖5B是圖5A的第二機體120於左側的避讓區域的局部放大圖,左側的避讓區域也呈弧形凹槽,但其弧長小於右側的弧形凹槽。此處的栓鎖部122是位於避讓區域的底面,故需在凹陷的三側存在立直面122b與一側存在導引斜面122a,以提供卡扣的功能。
請參考圖7並對照圖6,當第一蓋體150的支撐板151
相對於第一機體110展開,而從第一狀態ST1的模式一轉換至第一狀態ST1的模式二時,栓體171隨著第一蓋體150而移離栓鎖部122,且在移離的過程中,栓體171會沿著導引斜面122a而逐漸被頂離第二磁性單元M2,直至第一磁性單元M1將栓體171吸附並使栓體171沒入於容置區153之內。此時栓體171相當於已從栓鎖部122釋放,電子裝置100便能讓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藉由第一轉軸130產生相對旋轉,也就是使用者能因此將電子裝置100從圖1(或圖2)所示的第二狀態ST2順利地轉換至圖3所示的第三狀態ST3。
請再參考圖2、圖6與圖7,還需提及的是,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還包括滑動件190與第二蓋體160,第二蓋體160活動地設置於第一機體110,且第一蓋體150與第二蓋體160位在第一機體110的同一側且背對第二機體120。滑動件190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一機體110內,由於第一蓋體150的推抵部152鄰近第二轉軸140,且滑動件190位在推抵部152的移動路徑上。同時,滑動件190具有第一楔形面W1,而第二蓋體160具有第二楔形面W2,其中第一楔形面W1可滑動地抵接於第二楔形面W2。
基於上述,在第一蓋體15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展開的過程中,也就是從圖6轉換至圖7的過程,推抵部152驅動滑動件190使其沿移動路徑P1移動,並經由第一楔形面W1與第二楔形面W2,而使滑動件190將第二蓋體160的局部頂離第一機體110而形成間隙G1。在此,第一楔形面W1與第二楔形面W2彼
此平行,但不平行於滑動件190的移動路徑P1。
另一方面,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還包括能彼此磁吸的第三磁性單元M3與第四磁性單元M4,第三磁性單元M3配置於第一機體110,第四磁性單元M4配置於滑動件190。當第一蓋體150閉闔於第一機體110時,如圖6所示,滑動件190與第一機體110藉由第三磁性單元M3磁吸第四磁性單元M4彼此對位且磁吸定位而暫時固定在一起,當第一蓋體15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展開時,如圖7所示,推抵部152驅動滑動件190以使第三磁性單元M3與第四磁性單元M4彼此移離且錯位,直至第一蓋體150再次閉闔於第一體110而不再驅動滑動件190,滑動件190方能藉由第三磁性單元M3磁吸第四磁性單元M4而再次固定在一起,同時第二蓋體160也因此復位至圖6所示位置。
圖8A繪示電子裝置的另一狀態。圖8B是圖8A的局部剖視圖。請同時參考圖8A與圖8B,在此所示的電子裝置100即是相當於在前述圖3所示的第三狀態ST3時,再次將第一蓋體150閉闔於第一機體110而呈現,本實施例將其定義為第四狀態ST4。如前所述,電子裝置100因第一蓋體150移離第一機體110而從第二機體120的栓鎖部122釋放,而讓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能藉由第一轉軸130而相對旋轉,進而從第二狀態ST2轉換成第三狀態ST3。需注意的是,在第三狀態ST3時的電子裝置100,其第二機體120的栓鎖部122已經移離栓體171的移動路徑。換句話說,此時栓體171所面對的是第二機體120不具栓鎖部122
的其餘平面結構。據此,當第一蓋體150閉闔至第一機體110時,如圖8B所示,栓體171不會面對到在栓鎖部122內的第二磁性單元M2,故而栓體171仍舊維持其與第一磁性單元M1相互磁吸的狀態,也就是栓體171仍沒入於第一蓋體150的容置區153內。
圖9繪示電子裝置多種狀態與模式的操作進程。請參考圖9,整合上述電子裝置100的多個狀態,也就是因栓體171隨第一蓋體150的移動搭配栓鎖部122隨第二機體120的移動,電子裝置100得以產生的第一狀態ST1、第二狀態ST2、第三狀態ST3與第四狀態ST4,其同時也形成特定的轉換關係,如圖9所示箭號,其中,在第一狀態ST1時,栓體171卡扣栓鎖部122而阻止電子裝置100轉換至第四狀態ST4。在第二狀態ST2時,栓體171從栓鎖部122釋放並移離第一機體110。在第三狀態ST3時,栓鎖部122移離栓體171的移動路徑且栓體171移離第一機體110。在第四狀態ST4時,栓鎖部122移離栓體171的移動路徑且栓體171移入第一機體110。
更重要的是,上述栓體171與栓鎖部122的對應關係還能進一步地造成:電子裝置100藉由第一蓋體15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的開闔與否而在第一狀態ST1與第二狀態ST2之間轉換。電子裝置100藉由第二機體12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的旋轉與否而在第二狀態ST2與第三狀態ST3之間轉換。電子裝置100藉由第一蓋體15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的開闔與否而在第三狀態ST3與第四狀態ST4之間轉換,圖9以雙方向箭號代表電子裝置100
的可轉換過程。
特別的是,在第四狀態ST4時,栓體171已隨第一蓋體150移入第一機體110,故當電子裝置100因旋轉第二機體120而轉換至第一狀態ST1時,也代表栓鎖部122會隨第二機體120而再次移回栓體171的移動路徑,因此相關構件會再次恢復第一狀態ST1時的位置,形成栓體171再次與栓鎖部122卡合的狀態,故而轉換至第一狀態ST1的電子裝置100無法藉由直接旋轉第二機體120而轉換至第四狀態ST4,如圖9所示單方向之箭號即有此意。
圖10繪示電子裝置的構件電性關係圖。請同時參考圖1、圖5A與圖10,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還包括彼此電性連接的攝像模組180、控制模組CM與感測模組,其中控制模組CM設置於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的至少其一,其例如是電子裝置100的處理器與相關訊號處理元件,攝像模組180設置於第一機體110,感測模組用以感測第二機體120與第一機體110之間的相對旋轉狀態。
需提及的是,本實施例的感測模組包括磁簧開關(reed switch or magnetic switch)SW1、SW2,其用以感測第二機體120是處於直向模式(例如第一狀態ST1或第二狀態ST2)或是處於橫向模式(例如第三狀態ST3或第四狀態ST4)。如圖5A所示,磁簧開關SW1、SW2分別設置在第二機體120的背面而與栓鎖部122位於第二機體120的同一側。同時,電子裝置100還包括設置
在第一機體110的磁感應部M5,據以讓第二機體12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旋轉時,磁感應部M5能對應地磁感應至磁簧開關SW1或磁簧開關SW2,而據以讓控制模組CM判斷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所處狀態,且特別是當下第二機體12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的旋轉狀態。
更進一步地說,控制模組CM便能依據上述第二機體12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的旋轉狀態,而進一步地控制攝像模組180,其例如可依據第一狀態ST1、第二狀態ST2、第三狀態ST3與第四狀態ST4而對應調整攝像模組180所取得攝像檔案或調整攝像模組180的攝像參數,以取得符合第一狀態ST1、第二狀態ST2、第三狀態ST3與第四狀態ST4之視覺方位的攝像檔案。由於攝像模組180是設置在第一機體110而並未隨第二機體120旋轉,因此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更進一步地依據第二機體120的直向模式或橫向模式而使攝像檔案能更人性化地符合使用者的視覺效果。
圖11A至圖11C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剖視圖,其中與前述實施例相同符號或未標示符號之構件,視為與前述實施例相同而不再贅述。請同時參考圖11A至圖11C,有別於前述實施例於圖6、圖7所示,本實施例改將第二磁性單元M2配置於栓體171內,且第一磁性單元M1與第二磁性單元M2產生磁斥。如此一來,所述磁斥會進一步地驅動栓體171的局部突出於第一蓋體150的容置區153。當電子裝置100的第一蓋體
150閉闔於第一機體110時(如圖4所示),栓體171能因上述被驅動而伸入第二機體120的凹陷,如圖11A所示,也就是栓體171卡扣於栓鎖部122。當電子裝置100的第一蓋體150展開於第一機體110的過程中,栓體171雖因所述磁斥而局部被推出容置區153,但因受到導引斜面122a的結構影響,仍會因此抵抗所述磁斥而讓栓體171順利移出凹陷,直至如圖11B所示,栓體171完全移離栓鎖部122,此時栓體171僅受到所述磁斥影響而局部突出容置區153。
需提及的是,在電子裝置100如上述從第三狀態ST3轉換至第四狀態ST4的過程中,此時栓鎖部122已移離栓體171的移動路徑,因此原本局部突出於容置區153的栓體171會因第二機體120背面的平面結構影響,而被第二機體120抵推以克服所述磁斥,而再度沒入容置區153之內,如圖11C所示。
圖12A至圖12C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剖視圖,其中與前述實施例相同符號或未標示符號之構件,視為與前述實施例相同而不再贅述。請同時參考圖12A至圖12C,有別於前述實施例於圖6、圖7或圖11A至圖11C所示,本實施例是以彈簧SP取代前述實施例所述第一磁性單元M1與第二磁性單元M2。在本實施例中,彈簧SP設置於第一蓋體150的容置區153內且抵接在栓體171與第一蓋體150之間,且彈簧SP恆驅動栓體171遠離第一蓋體150,且栓體171的局部突出於容置區153。換句話說,本實施例的彈簧SP能產生前述圖11A至圖11C所示
第一磁性單元M1、第二磁性單元M2相同的效果,如而本實施例所示栓體171的狀態也如前述圖11A至圖11C所示,在此便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電子裝置將第二機體與第一蓋體分別通過第一轉軸、第二轉軸而組裝於第一機體,其中第二機體具有背對第一機體的顯示面與面對第一機體的栓鎖部,並將活栓結構的栓體活動地設置在第一蓋體內,其中栓體隨第一蓋體而移離第一機體或移入第一機體。栓鎖部隨第二機體相對於第一機體的旋轉而移至栓體的移動路徑或移離栓體的移動路徑。
如此一來,當栓鎖部隨第二機體相對於第一機體旋轉而移至栓體的移動路徑上時,第一蓋體相對於第一機體的開闔將會造成栓體卡扣栓鎖部與否。如此一來,使用者能通過將第一蓋體相對於第一機體展開而解鎖,而讓使用者能進一步地讓第二機體相對於第一機體旋轉,並據以使顯示面呈現不同的顯示狀態。反之,則以栓體與栓鎖部的卡扣關係而阻止第二機體相對於第一機體的旋轉可能。換句話說,上述構件配置使電子裝置呈現四種不同狀態,且因特定的卡扣關係,而使部分狀態僅能以單向轉換過程執行。
據此,通過上述構件的連動與栓鎖關係,使電子裝置能提供多種使用狀態,以更能應付日益增多的使用情境,同時也已將使用者誤觸造成機體不當運動的可能予以有效地避免。
100:電子裝置
110:第一機體
120:第二機體
121:顯示面
150:第一蓋體
180:攝像模組
PT:平台
Claims (27)
- 一種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機體;第二機體,具有彼此背對的顯示面與栓鎖部;第一轉軸,連接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藉由該第一轉軸而彼此平行地相對旋轉,該栓鎖部面對該第一機體,該顯示面背對該第一機體;第一蓋體;第二轉軸,連接該第一蓋體與該第一機體,該第一蓋體藉由該第二轉軸而相對於該第一機體旋轉開闔;以及活栓結構,具有活動地容置於該第一蓋體內的栓體,其中該栓體適於移離或移入該第一機體,其中該第一轉軸與該第二轉軸的旋轉軸向彼此垂直,其中該栓鎖部隨該第二機體相對於該第一機體的旋轉而移至該栓體的移動路徑或移離該栓體的移動路徑,其中當該栓鎖部位於該栓體的移動路徑且該栓體移入該第一機體時,該栓體卡扣於該栓鎖部,並阻止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藉由該第一轉軸而相對旋轉。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其中藉由該栓體隨該第一蓋體的移動搭配該栓鎖部隨該第二機體的移動,該電子裝置產生第一狀態、第二狀態、第三狀態與第四狀態, 在該第一狀態時,該栓體卡扣該栓鎖部而阻止該電子裝置轉換至該第四狀態,在該第二狀態時,該栓體從栓鎖部釋放並移離該第一機體,在該第三狀態時,該栓鎖部移離該栓體的移動路徑且該栓體移離該第一機體,在該第四狀態時,該栓鎖部移離該栓體的移動路徑且該栓體移入該第一機體。
- 如請求項2所述的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栓鎖部是該第二機體的凹陷,該栓體伸入該凹陷以卡扣該栓鎖部。
- 如請求項3所述的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栓鎖部具有導引斜面,該栓體沿該導引斜面移入或移出該凹陷。
- 如請求項4所述的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其中當該栓鎖部移入該移動路徑時,該栓體可隨著該第一蓋體的開闔,順著該導引斜面移出或移入該凹陷。
- 如請求項4所述的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導引斜面是該凹陷的其中一側壁面,而該凹陷還具有多個相鄰的其餘側壁面,且所述其餘側壁面至少其一為立直面,該立直面適於阻擋伸入該凹陷的該栓體。
- 如請求項2所述的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活栓結構還包括第一磁性單元與第二磁性單元,該第一磁性單元設置於該第一蓋體,該第二磁性單元設置於該栓鎖部,該栓體分別與該第一磁性單元、該第二磁性單元產生磁吸,且該第二磁性 單元對於該栓體的磁吸力大於該第一磁性單元對於該栓體的磁吸力。
- 如請求項7所述的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在該第一狀態時,該第二磁性單元磁吸該栓體以卡扣該栓鎖部且使該栓體移離該第一磁性單元,在該第二狀態與該第三狀態時,該第一磁性單元磁吸該栓體以使該栓體沒入該第一蓋體,在該第四狀態時,該第二磁性單元隨該栓鎖部遠離該栓體,該第一磁性單元磁吸該栓體且使該栓體沒入該第一蓋體。
- 如請求項2所述的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活栓結構還包括第一磁性單元與第二磁性單元,該第一磁性單元設置於該第一蓋體,該第二磁性單元設置於該栓體,且該第一磁性單元與該第二磁性單元產生磁斥。
- 如請求項9所述的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在該第一狀態時,該第一磁性單元與該第二磁性單元的磁斥驅動該栓體的局部突出於該第一蓋體而卡扣該栓鎖部,在該第二狀態與該第三狀態時,該第一磁性單元與該第二磁性單元的磁斥驅動該栓體的局部突出於該第一蓋體,在該第四狀態時,該第一磁性單元與該第二磁性單元的磁斥驅動該栓體的局部移出該第一蓋體但受該第二機體阻擋而沒入該第一蓋體。
- 如請求項2所述的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活栓結構還包括彈簧,抵接在該栓體與該第一蓋體之間,且該彈簧恆驅動該栓體遠離該第一蓋體。
-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在該第一狀態時,該彈簧驅動該栓體的局部突出於該第一蓋體而卡扣該栓鎖部,該第二狀態與該第三狀態時,該彈簧驅動該栓體的局部突出於該第一蓋體,在該第四狀態時,該彈簧驅動該栓體的局部突出於該第一蓋體但受該第二機體阻擋而沒入該第一蓋體。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還包括第二蓋體,活動地設置於該第一機體,該第一蓋體與該第二蓋體位在該第一機體的同一側且背對該第二機體。
-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還包括滑動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一機體內,該第一蓋體具有推抵部,鄰近該第二轉軸,該滑動件位在該推抵部的移動路徑上,該滑動件具有第一楔形面,而該第二蓋體具有第二楔形面,該第一楔形面可滑動地抵接於該第二楔形面,在該第一蓋體相對於該第一機體展開的過程中,該推抵部驅動該滑動件。
- 如請求項14所述的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推抵部經由該第一楔形面與該第二楔形面,而驅動該滑動件將該第二蓋體的局部推離該第一機體並形成間隙。
-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楔形面與該第二楔形面彼此平行,但不平行於該滑動件的移動路徑。
-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還包括能彼此磁吸的第三磁性單元與第四磁性單元,該第三磁性單 元配置於該第一機體,該第四磁性單元配置於該滑動件,當該第一蓋體閉闔於該第一機體時,該滑動件與該第一機體藉由該第三磁性單元及該第四磁性單元彼此對位且磁吸定位,當該第一蓋體相對於該第一機體展開時,該推抵部驅動該滑動件以使該第三磁性單元與該第四磁性單元彼此移離且錯位。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其中藉由該栓體隨該第一蓋體的移動搭配該栓鎖部隨該第二機體的移動,該電子裝置產生第一狀態、第二狀態、第三狀態與第四狀態,在該第一狀態時,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完全重疊,該顯示面在該第一機體上的正投影位於該第一機體的範圍內,且該第一蓋體閉闔於該第一機體,在該第二狀態時,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完全重疊,該顯示面在該第一機體上的正投影位於該第一機體的範圍內,且該第一蓋體從該第一機體展開,在該第三狀態時,該第一機體於該第二機體部分重疊,該顯示面在該第一機體上的正投影部分重疊該第一機體,且該第一蓋體從該第一機體展開,在該第四狀態時,該第一機體於該第二機體部分重疊,該顯示面在該第一機體上的正投影部分重疊該第一機體,且該第一蓋體閉闔於該第一機體。
-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該電子裝置藉由該第一蓋體相對於該第一機體的開闔與否而在該第一狀態與該第二狀態之間轉換,該電子裝置藉由該第二機體相對於該第一機體的旋轉與否而在該第二狀態與該第三狀態之間轉換,該電子裝置藉由該第一蓋體相對於該第一機體的開闔與否而在該第三狀態與該第四狀態之間轉換。
- 如請求項19所述的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在該第四狀態時,該電子裝置能藉由該第二機體相對於該第一機體旋轉而轉換至該第一狀態。
-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在該第二狀態時,該電子裝置藉由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一蓋體站立於平台上,且該顯示面呈現直向(portrait)模式,在該第三狀態時,該電子裝置藉由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一蓋體站立於該平台上,該顯示面呈現橫向(landscape)模式。
-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還包括彼此電性連接的控制模組與感測模組,設置於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的至少其一,該控制模組藉由該感測模組而判斷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所處狀態。
- 如請求項22所述的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感測模組包括磁簧開關。
- 如請求項22所述的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還包括攝像模組,電性連接該控制模組且設置於該第一機體,該控 制模組依據該第一狀態、該第二狀態、該第三狀態與該第四狀態而對應調整該攝像模組所取得攝像檔案,以取得符合該第一狀態、該第二狀態、該第三狀態與該第四狀態之視覺方位的攝像檔案。
- 如請求項22所述的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還包括攝像模組,電性連接該控制模組且設置於該第一機體,該控制模組依據該第一狀態、該第二狀態、該第三狀態與該第四狀態而對應調整該攝像模組的攝像參數。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機體與該第一蓋體位於該第一機體的相對兩表面,當該第一蓋體閉闔於該第一機體時,該第二轉軸與該栓體穿過該第一體而面對該第二機體。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栓體隨該第一蓋體而移離該第一機體或移入該第一機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2163174559P | 2021-04-14 | 2021-04-14 | |
US63/174,559 | 2021-04-1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40094A TW202240094A (zh) | 2022-10-16 |
TWI831149B true TWI831149B (zh) | 2024-02-01 |
Family
ID=85460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109450A TWI831149B (zh) | 2021-04-14 | 2022-03-15 | 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831149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20237A (zh) * | 2003-11-18 | 2005-05-25 | 株式会社东芝 | 电子器件 |
US20110007460A1 (en) * | 2009-07-13 | 2011-01-13 | Shenzhen Futaihong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CN103216712A (zh) * | 2012-01-19 | 2013-07-24 |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 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 |
-
2022
- 2022-03-15 TW TW111109450A patent/TWI831149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20237A (zh) * | 2003-11-18 | 2005-05-25 | 株式会社东芝 | 电子器件 |
US20110007460A1 (en) * | 2009-07-13 | 2011-01-13 | Shenzhen Futaihong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CN103216712A (zh) * | 2012-01-19 | 2013-07-24 |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 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40094A (zh) | 2022-10-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831066B (zh) | 多屏幕电子装置 | |
WO2011037176A1 (ja) | 携帯型電子機器 | |
TWI438609B (zh) | 雙向式扣合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 |
JP2009019767A (ja) | スライドヒンジ機構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スライド式機器 | |
JP2007227453A (ja) | 蓋の開閉機構 | |
WO2011065472A1 (ja) | 携帯型電子機器 | |
TWI831149B (zh) | 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 | |
CN110062139B (zh) | 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装置 | |
TWI524835B (zh) | 自動栓鎖裝置及其電子裝置 | |
US20120013233A1 (en) | Chassis module without using securing tool | |
TW201925905A (zh) | 電子裝置 | |
US11703742B2 (en) | Image capturing device | |
TWM503731U (zh) | 具有轉動鎖固機構之固定裝置 | |
JP4633849B1 (ja) | 携帯型電子機器 | |
JP6414880B2 (ja) | 開閉蓋のロック装置 | |
JP5199210B2 (ja) | 携帯型電子機器 | |
TWI578635B (zh) | 容置裝置及電子設備 | |
TWI855785B (zh) | 鉸鏈模組及電子裝置 | |
US12101539B2 (en) |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camera shutter with secondary security by power removal | |
JP5097185B2 (ja) | 携帯型電子機器 | |
JP5466931B2 (ja) | 携帯型電子機器 | |
US20240236498A1 (en) |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camera shutter with audio feedback of position change | |
US20240231188A1 (en) |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electromechanical camera shutter with plural apertures | |
US20240236456A1 (en) |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camera shutter with external fail safe | |
JP5466930B2 (ja) | 携帯型電子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