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3716B - 摺疊式顯示裝置及其支撐組件 - Google Patents

摺疊式顯示裝置及其支撐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3716B
TWI823716B TW111148145A TW111148145A TWI823716B TW I823716 B TWI823716 B TW I823716B TW 111148145 A TW111148145 A TW 111148145A TW 111148145 A TW111148145 A TW 111148145A TW I823716 B TWI823716 B TW I82371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state
pivot
foldable display
pivot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8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32366A (zh
Inventor
橋本圭介
中澤健二
Original Assignee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US18/155,74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20230240029A1/en
Publication of TW202332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23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37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371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athode-Ray Tubes And Fluorescent Screens For Display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一種支撐組件包括具有第一表面的第一主體、具有第二表面的第二主體、具有第三表面的第三主體、具有第四表面的第四主體、第一樞轉構件以及第二樞轉構件。第一樞轉構件樞接第一主體與第二主體。第二樞轉構件樞接第二主體、第三主體。第四主體樞接第二主體與第三主體之間。

Description

摺疊式顯示裝置及其支撐組件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摺疊式顯示裝置及其支撐組件。
現今,有些具有大顯示裝置的習知平板電腦(tablet)與智慧手機(smartphones)能提供使用者大螢幕體驗。然而,由於大顯示裝置通常不能彎折,所以上述習知平板電腦與智慧手機不方便攜帶。因此,上述習知平板電腦與智慧手機需要方便攜帶的設計。
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一種摺疊式顯示裝置包括支撐組件與柔性顯示面板。支撐組件包括具有第一表面的第一主體、具有第二表面的第二主體、樞接第一主體與第二主體的第一樞轉構件、具有第三表面的第三主體、具有第四表面的第四主體、以及樞接第二主體與第三主體的第二樞轉構件。第四主體樞接於該第二主體與該第三主體之間。柔性顯示面板設置於第一表面、第二表面與第三表面。當摺疊式顯示裝置被摺疊而處於第一狀態時,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以及第四表面不共平面,且柔性顯示面板被摺疊。柔性顯示面板在第三主體的部分與在第二主體的部分之間形成第一夾角,柔性顯示面板在第一主體與第二主體任一者上的部分與水平線之間形成第二夾角。當摺疊式顯示裝置被攤平而處於第二狀態時,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以及第四表面共平面,且柔性顯示面板被攤平。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上述第二主體與第三主體每一者的尺寸小於第一主體的尺寸。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當上述摺疊式顯示裝置處於第一狀態時,第一間隙形成於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之間,而第二間隙形成於第一表面與第三表面之間。第一間隙的寬度大於第二間隙的寬度。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上述第一間隙的寬度從第一樞轉構件至第二樞轉構件而漸縮。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處於上述第一狀態的摺疊式顯示裝置具有第一厚度與第二厚度,而第一厚度比第二厚度薄,第一厚度從第一主體延伸至第三主體,而第二厚度從第一主體延伸至第二主體。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處於上述第一狀態的支撐組件具有銳夾角,其形成於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之間,而銳夾角相對於第一樞轉構件。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當上述摺疊式顯示裝置處於第一狀態時,柔性顯示面板具有間隙寬度,而間隙寬度位於第一表面與第三表面之間,並介於1公厘與4公厘之間。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上述第二樞轉構件包括一對樞轉部與兩轉軸。此對樞轉部各自包括兩連接段,其中各樞轉部的連接段彼此可旋轉地連接,並分別連接第二主體與第三主體。第四主體為設置於此對樞轉部之間的支撐板。兩轉軸彼此同軸且相對地設置,其中各轉軸連接其中一樞轉部的連接段,而各樞轉部的連接段沿著轉軸而彼此旋轉。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上述第二樞轉構件更包括至少一導引件。導引件連接支撐板,並具有插槽,其中當摺疊式顯示裝置處於第二狀態時,其中轉軸插入於插槽內。當摺疊式顯示裝置處於第一狀態時,其中一轉軸從插槽離開。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上述第二樞轉構件包括一對樞轉部。此對樞轉部各自包括第一樞接件以及第二樞接件,其中第一樞接件具有凸塊,而第二樞接件具有凹槽。當摺疊式顯示裝置處於第二狀態時,凸塊插入凹槽內。當摺疊式顯示裝置處於第一狀態時,凸塊從凹槽離開。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當上述摺疊式顯示裝置處於第二狀態時,第四主體位於第二表面與第三表面之間,支撐組件更包括阻擋件。阻擋件包括滑動部與至少一復位元件。滑動部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三主體。復位元件連接滑動部。復位元件使滑動部移動至第四主體,以使當摺疊式顯示裝置處於第二狀態時,滑動部從第三主體延伸至第四主體。
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一種支撐組件包括具有第一表面的第一主體、具有第二表面的第二主體、樞接第一主體與第二主體的第一樞轉構件、具有第三表面的第三主體、具有第四表面的第四主體、以及樞接第二主體與第三主體的第二樞轉構件。第四主體樞接於該第二主體與該第三主體之間。當支撐組件被摺疊而處於第一狀態時,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以及第四表面不共平面。當摺疊式顯示裝置被攤平而處於第二狀態時,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以及第四表面共平面。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上述第二主體與第三主體每一者的尺寸小於第一主體的尺寸。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當上述支撐組件處於第一狀態時,第一間隙形成於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之間,而第二間隙形成於第一表面與第三表面之間。第一間隙的寬度大於第二間隙的寬度。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上述第一間隙的寬度從第一樞轉構件至第二樞轉構件而漸縮。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處於上述第一狀態的支撐組件具有第一厚度與第二厚度,而第一厚度比第二厚度薄。第一厚度從第一主體延伸至第三主體,而第二厚度從第一主體延伸至第二主體。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處於上述第一狀態的支撐組件具有銳夾角,其形成於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之間,而銳夾角相對於第一樞轉構件。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上述第二樞轉構件包括一對樞轉部及兩轉軸。此對樞轉部各自包括兩連接段,其中各樞轉部的連接段彼此可旋轉地連接,並分別連接第二主體與第三主體。第四主體為設置於此對樞轉部之間的支撐板。兩轉軸彼此同軸且相對地設置,其中各轉軸連接其中一樞轉部的連接段,而各樞轉部的連接段沿著轉軸而彼此旋轉。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上述第二樞轉構件更包括至少一導引件。導引件連接支撐板,並具有插槽,其中當支撐組件處於第二狀態時,其中一轉軸插入於插槽內。當支撐組件處於第一狀態時,其中一轉軸從插槽離開。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上述第二樞轉構件包括一對樞轉部。此對樞轉部各自包括第一樞接件以及第二樞接件,其中第一樞接件具有凸塊,而第二樞接件具有凹槽。當支撐組件處於第二狀態時,凸塊插入凹槽內。當支撐組件處於第一狀態時,凸塊從凹槽離開。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當上述支撐組件處於第二狀態(如摺疊狀態)時,第四主體位於第二表面與第三表面之間,支撐組件更包括阻擋件。阻擋件包括滑動部與至少一復位元件。滑動部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三主體。復位元件連接滑動部,其中復位元件使滑動部移動至第四主體,以使當支撐組件處於第二狀態時,滑動部從第三主體延伸至第四主體。
基於上述,第一樞轉構件樞接第一主體與第二主體,而第二樞轉構件樞接第二主體、第三主體與第四主體,以使第一主體、第二主體、第三主體與第四主體能透過第一樞轉構件與第二樞轉構件而彼此相對旋轉,從而摺疊摺疊式顯示裝置。由此可知,根據本發明至少一較佳實施例,上述摺疊式顯示裝置方便攜帶,而上述支撐組件能提供一種方便攜帶的設計給行動裝置。
在以下的內文中,為了清楚呈現本案的技術特徵,圖式中的元件(例如層、膜、基板以及區域等)的尺寸(例如長度、寬度、厚度與深度)會以不等比例的方式放大。因此,下文實施例的說明與解釋不受限於圖式中的元件所呈現的尺寸與形狀,而應涵蓋如實際製程及/或公差所導致的尺寸、形狀以及兩者的偏差。例如,圖式所示的平坦表面可以具有粗糙及/或非線性的特徵,而圖式所示的銳角可以是圓的。所以,本案圖式所呈示的元件主要是用於示意,並非旨在精準地描繪出元件的實際形狀,也非用於限制本案的申請專利範圍。
其次,本案內容中所出現的「約」、「近似」或「實質上」等這類用字不僅涵蓋明確記載的數值與數值範圍,而且也涵蓋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能理解的可允許偏差範圍,其中此偏差範圍可由測量時所產生的誤差來決定,而此誤差例如是起因於測量系統或製程條件兩者的限制。舉例而言,兩物件(例如基板的平面或走線)「實質上平行」或「實質上垂直」,其中「實質上平行」與「實質上垂直」分別代表這兩物件之間的平行與垂直可包括允許偏差範圍所導致的不平行與不垂直。
此外,「約」可表示在上述數值的一個或多個標準偏差內,例如±30%、±20%、±10%或±5%內。本案文中所出現的「約」、「近似」或「實質上」等這類用字可依光學性質、蝕刻性質、機械性質或其他性質來選擇可以接受的偏差範圍或標準偏差,並非單以一個標準偏差來套用以上光學性質、蝕刻性質、機械性質以及其他性質等所有性質。
圖1A是本發明至少一較佳實施例的摺疊式顯示裝置100示意圖。請參閱圖1A,摺疊式顯示裝置100包括支撐組件110(將於圖2A至圖2C詳述)與柔性顯示面板190,其中柔性顯示面板190貼合於支撐組件110。
支撐組件110與柔性顯示面板190能被攤平與彎折,所以支撐組件110與柔性顯示面板190能被摺疊。柔性顯示面板190可以例如是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顯示面板或電泳式顯示面板(electrophoretic display panel)。此外,摺疊式顯示裝置100可以是行動裝置,例如平板電腦、智慧手機或電子紙(electronic paper,也稱為e-paper)。
被摺疊的摺疊式顯示裝置100是處於第一狀態(例如關機狀態),而被攤平的摺疊式顯示裝置100是處於第二狀態(例如開機狀態),如圖1A所示。在圖1A中,處於第二狀態的摺疊式顯示裝置100可以運作。例如,處於第二狀態的摺疊式顯示裝置100能顯示影像。此外,摺疊式顯示裝置100可包括觸控感測基板(touch sensing substrate),其貼合於柔性顯示面板190,以使處於第二狀態的摺疊式顯示裝置100能具有觸控功能。
圖1B是圖1A中省略柔性顯示面板190而繪製的支撐組件110的立體示意圖。請參閱圖1A與圖1B,支撐組件110包括第一主體111、第二主體112、第三主體113與第四主體114,其中第一主體111、第二主體112、第四主體114與第三主體113依序連接。第四主體114樞接於第二主體112與第三主體113之間。參看圖1B,第二主體112、第三主體113與第四主體114每一個的尺寸皆小於第一主體111的尺寸,第二主體112的尺寸小於第三主體113的尺寸,而第四主體114的尺寸小於第二主體112的尺寸。因此,第四主體114具有最小尺寸,而第一主體111具有最大尺寸。
第一主體111具有第一表面111s。第二主體112具有第二表面112s。第三主體113具有第三表面113s。第四主體114具有第四表面114s。柔性顯示面板190設置於第一表面111s、第二表面112s、第三表面113s與第四表面114s。第一表面111s、第二表面112s、第三表面113s與第四表面114s每一者可為平面,以使在第二狀態下,柔性顯示面板190能順利地被攤平於第一表面111s、第二表面112s、第三表面113s與第四表面114s。
因此,當摺疊式顯示裝置100被攤平而處於第二狀態時,第四主體114位於第二表面112s與第三表面113s之間,第一表面111s、第二表面112s、第三表面113s與第四表面114s可以共平面,而柔性顯示面板190會被攤平。須說明的是,當摺疊式顯示裝置100處於第二狀態時,第一表面111s、第二表面112s、第三表面113s與第四表面114s可以是實質上共平面,其中第一表面111s、第二表面112s、第三表面113s與第四表面114s可以允許因微小的誤差與容許的公差(tolerance)而造成些微地(slightly)不共平面。
當摺疊或攤平摺疊式顯示裝置100時,第一主體111、第二主體112與第三主體113能彼此相對旋轉。具體而言,支撐組件110更包括第一樞轉構件130,其中第一樞轉構件130樞接於第一主體111與第二主體112,而第二樞轉構件140(繪示於圖2A)樞接於第二主體112與第三主體113。此外,為了保護與美觀,第一樞轉構件130與第二樞轉構件140每一者可包括至少一外殼(如4A圖所示)。
圖2A與圖2B是圖1B中的支撐組件110的局部立體示意圖,其中圖2A與圖2B是在省略上述外殼之條件下描繪支撐組件110的內部,其中圖2B更省略第一樞轉構件130的限位部139與第二樞轉構件140的阻擋件149,以清楚呈現第一樞轉構件130與第二樞轉構件140的細部結構。請參閱圖1B、圖2A與圖2B,在支撐組件110相對兩側,第一樞轉構件130更包括多個樞轉部131與兩個限位部139。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支撐組件110的一側配置兩個樞轉部131與限位部139。各個限位部139具有溝槽139t,其中兩個樞轉部131彼此連接,並設置於一個溝槽139t內。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樞轉部131可為凸輪軸(cam shaft)。
如圖1B與圖2A所示,第一主體111與第二主體112皆設置於兩個限位部139之間。由於圖2A與圖2B皆描繪位於一個第一樞轉構件130與一個第二樞轉構件140處的支撐組件110部分內部,因此圖2A與圖2B顯示單一個限位部139與兩個樞轉部131,而其他限位部139與樞轉部131未繪示於圖2A與圖2B中。
第一樞轉構件130更包括多根轉軸132。這些轉軸132分別穿透這些樞轉部131,且各自具有一根第一軸心A13。兩個樞轉部131能沿著兩根轉軸132而彼此相對旋轉,如圖2B所示。此外,這些轉軸132也分別穿透這些限位部139。具體而言,每一個限位部139具有多個孔洞139h,而在同一個限位部139中,這些孔洞139h與溝槽139t連通。兩根轉軸132分別貫穿兩個孔洞139h與兩個樞轉部131,所以這些彼此連接的樞轉部131能相對於限位部139旋轉。
因此,每一個樞轉部131能沿著第一軸心A13而旋轉,而相鄰的兩個樞轉部131沿著不同方向旋轉。以圖2B為例,右邊的樞轉部131能逆時針旋轉,而左邊的樞轉部131能順時針旋轉。此外,每一個樞轉部131可具有齒輪端(geared end)131e,所以相鄰的兩個樞轉部131能透過這些齒輪端131e而彼此嚙合並能同時轉動。
另外,限位部139能限制各個樞轉部131的旋轉。具體而言,當摺疊式顯示裝置100處於第二狀態時,限位部139的底部139b能阻擋相鄰兩個樞轉部131分別在不同方向上的旋轉。以圖2A與圖2B為例,限位部139的底部139b能阻擋右邊的樞轉部131向順時針方向旋轉,以及阻擋左邊的樞轉部131向逆時針旋轉,以使限位部139能防止柔性顯示面板190因過度伸展(overstretching)而損壞。
當摺疊或攤平支撐組件110時,樞轉部131能沿著第一軸心A13旋轉。由於位在同一個限位部139內的這些樞轉部131分別連接第一主體111與第二主體112,因此第一主體111與第二主體112應能分別沿著第一軸心A13而旋轉。
請參閱圖1B、圖2A與圖2B,在支撐組件110相對兩側,第二樞轉構件140更包括一對樞轉部141。當摺疊式顯示裝置100處於第二狀態時,第四主體114位於第二主體112與第三主體113之間,且第四主體114也位於這對樞轉部141之間。第四主體114使用兩根轉軸142而連接於樞轉部141的第一樞接件141a與第二樞接件141b,其中第一樞接件141a與第二樞接件141b可以是凸軸。轉軸142設置於第一樞接件141a與第二樞接件141b的孔洞中,或是於部分第一樞接件141a與第二樞接件141b中。轉軸142設置於第四主體114中,以在摺疊期間,控制第四主體114的旋轉。
需注意的是,由於圖2A與圖2B描繪位於一個第一樞轉構件130與一個第二樞轉構件140處的支撐組件110部分內部,因此圖2A與圖2B顯示單一個樞轉部141。其他樞轉部141未繪示於圖2A與圖2B中。此外,圖2B描繪出具有第一樞接件141a與第二樞接件141b的樞轉部141。
這對樞轉部141每一個包括第一樞接件141a與第二樞接件141b,而第二樞轉構件140可以更包括多個轉軸142。這些轉軸142分別穿透第一樞接件141a與第二樞接件141b,並且各自具有第二軸心A14。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主體112與第三主體113為雙軸樞轉設計。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樞接件141a與第三主體113可為一體成型,而第二樞接件141b與第二主體112可為一體成型。因此,當摺疊或攤平摺疊式顯示裝置100(或支撐組件110)時,第三主體113能沿著第二軸心A14而相對於第二主體112與第四主體114旋轉,其中第二軸心A14經由第二樞轉構件140而穿過第一樞接件141a。同樣地,第二主體112與第三主體113僅沿著第二軸心A14而旋轉。
請參閱圖2B與圖2C,圖2C是省略圖2B的樞轉部131、141。第一主體111與第二主體112還可各具有橢圓孔115,使得兩樞轉部131可分別插設於此兩橢圓孔115。
在一些實施例中,各個第一樞接件141a具有凸塊P14,而各個第二樞接件141b具有凹槽R14。當摺疊式顯示裝置100(或支撐組件110)處於第二狀態,凸塊P14會插入凹槽R14內。相反地,當摺疊式顯示裝置100(或支撐組件110)處於第一狀態時,凸塊P14會離開凹槽R14。此外,第一軸心A13與第二軸心A14皆能沿著一方向而延伸。換句話說,第一軸心A13在可允許的公差範圍內,可實質上平行於第二軸心A14。
當在第二狀態下,凸塊P14插入凹槽R14內時,第一樞接件141a與第二樞接件141b每一者的轉動會受到限制。具體而言,從圖2B可以明顯得知在第二狀態下,在凹槽R14內的凸塊P14會抵靠(abut)於第二樞接件141b,也就是說,第一樞接件141a與第二樞接件141b會彼此抵靠,以使在圖2B中,第一樞接件141a不能沿著順時針旋轉,而第二樞接件141b不能沿著逆時針旋轉,從而限制各個第一樞接件141a與第二樞接件141b的旋轉。
圖3A是摺疊圖1A中的摺疊式顯示裝置100的側視示意圖,其中圖3A省略一些元件,例如限位部139與阻擋件149。請參閱圖3A,當摺疊攤平的摺疊式顯示裝置100時,第二主體112能透過第一樞轉構件130而沿著轉軸132旋轉。此外,如圖3A所示,當凸塊P14插入於凹槽R14內時,第一樞接件141a的側邊能切齊於第二樞接件141b的側邊。
圖3B是圖2B中處於第一狀態下的被摺疊的支撐組件110的側視示意圖,其中圖3B主要描繪第一狀態下的支撐組件110的內部。請參閱圖3B,從圖3B可以明顯得知,在第一狀態下,凸塊P14離開凹槽R14。此外,圖3B中被摺疊的支撐組件110具有P形側邊,其中第一主體111與第三主體113彼此相對設置。
圖3C是處於第一狀態下的摺疊式顯示裝置100的剖面示意圖,其中柔性顯示面板190可透過膠材而貼合於第一表面111s上、第二表面112s上與第三表面113s上。請參閱圖3C,當被摺疊的摺疊式顯示裝置100(或被摺疊的支撐組件110)處於第一狀態時,第一表面111s、第二表面112s、第三表面113s與第四表面114s不共平面,且柔性顯示面板190被摺疊。因此,藉由第二樞轉構件140,摺疊式顯示裝置100及其支撐組件110兩者能在第二狀態(如圖1A與圖1B所示)與第一狀態之間切換。
在第一狀態下,第一間隙G1形成於第一表面111s與第二表面112s之間,而第二間隙G2形成於第一表面111s與第三表面113s之間。如圖3C所示,第一間隙G1的寬度明顯大於第二間隙G2的寬度。第一間隙G1的寬度從第一樞轉構件130至第二樞轉構件140而漸縮。由於第一主體111與第三主體113彼此相對設置,因此第一主體111與第三主體113基本上能彼此堆疊,而處於第一狀態下的摺疊式顯示裝置100或支撐組件110具有第一厚度TH1與第二厚度TH2,其中第一厚度TH1明顯薄於第二厚度TH2。
如圖3C所示,第一厚度TH1從第一主體111延伸至第三主體113,而第二厚度TH2從第一主體111延伸至第二主體112,其中第二厚度TH2也可從鄰接第一樞轉構件130的第二主體112邊緣至第三主體113而遞減。由此可知,被摺疊的摺疊式顯示裝置100(或被摺疊的支撐組件110)的側邊能形成“P”字形,如圖3C所示。
在第一狀態下,摺疊式顯示裝置100與支撐組件110每一者具有銳夾角A12,其形成於第一表面111s與第二表面112s之間,其中銳夾角A12相對於第一樞轉構件130。因此,第一樞轉構件130的寬度W4能相對於第二主體112與第一主體111而傾斜。換句話說,寬度W4不垂直於第一表面111s與第二表面112s,所以傾斜的寬度W4能有助於減少摺疊式顯示裝置100整體厚度,從而滿足行動裝置方便攜帶的設計。
在較佳實施例中,處於第一狀態的柔性顯示面板190能具有介於1公厘至4公厘之間(例如1.76公厘)的間隙寬度W3,其中間隙寬度W3位於第一表面111s與第三表面113s之間。由於第一間隙G1的寬度W1大於第二間隙G2的寬度W2,因此第一狀態下被摺疊的柔性顯示面板190可以更具有被第一樞轉構件130、第一主體111與第二主體112圍繞的彎曲摺疊部191。
柔性顯示面板190的彎曲摺疊部191具有曲率半徑R19,其中曲率半徑R19大於間隙寬度W3,且曲率半徑R19介於1公厘至7.5公厘之間,例如約4公厘(如4.33公厘)。因此,支撐組件110無法將柔性顯示面板190摺平,以避免破壞柔性顯示面板190。
圖3D是處於第一狀態下的柔性顯示面板190的示意圖,例如圖3C省略支撐組件110時的柔性顯示面板190。同時參閱圖3C與圖3D,當圖3C的摺疊式顯示裝置100處於第一狀態時,柔性顯示面板190在第三主體113的部分與在第二主體112的部分之間形成的第一夾角θ1在145度至165度的範圍中(例如154度),而柔性顯示面板190在第一主體111與第二主體112任一者上的部分與水平線L之間形成的第二夾角θ2在95度至115度的範圍中(例如103度)。
圖4A是圖1A中的摺疊式顯示裝置100的另一視角(從背側看)的立體示意圖,而圖4B是圖4A中省略一些外殼的支撐組件110的立體示意圖。這些描繪於圖4A的外殼未被標示。請參閱圖4A與圖4B,支撐組件110可以更包括設置於第三主體113中的阻擋件160,其鄰接第四主體114。
圖4C是圖4B中的支撐組件110的局部立體示意圖。請參閱圖4B與圖4C,阻擋件160包括滑動部161與至少一個復位元件162。滑動部161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三主體113,所以滑動部161能從第三主體113移動至第四主體114,並回到第三主體113,其中第四主體114可位於柔性顯示面板190與滑動部161之間。此外,滑動部161能沿著第三主體113的內表面113i滑動。
在圖4C所示的較佳實施例中,阻擋件160可包括多個復位元件162,其中每個復位元件162連接滑動部161,而這些復位元件162彼此並列設置。不過,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阻擋件160內的復位元件162之數量可以僅為一個,以使阻擋件160所包括的復位元件162之數量不限制為兩個或兩個以上。
這些復位元件162可為彈簧,例如線圈彈簧(coil spring)或扭力彈簧(torsion spring)。在較佳實施例中,每個復位元件162是線圈彈簧,所以復位元件162能延展與收縮。如此,這些復位元件162能使滑動部161移動至第四主體114,因此當攤平的摺疊式顯示裝置100處於第二狀態時,滑動部161從第三主體113延伸至第四主體114。
當滑動部161延伸至第四主體114時,滑動部161可接觸第四主體114,以使滑動部161能阻擋第四主體114與第三主體113之間的相對旋轉。因此,滑動部161能禁止第二主體112與第三主體113之間的相對旋轉,以移除第二主體112與第三主體113的背隙(backlash),並防止摺疊式顯示裝置100突然間的摺疊,從而在觀看或閱覽摺疊式顯示裝置100時,有助於使用摺疊式顯示裝置100更加順手。
以圖4C為例,滑動部161可包括主體部161m、多個長棍件161b與兩個延伸段161s。主體部161m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三主體113,並連接於這些延伸段161s之間。主體部161m可具有楔型端161e。當滑動部161延伸至第四主體114時,楔型端161e能接觸第四主體114。主體部161m可以更具有兩個凹槽161r,而長棍件161b連接主體部161m,並位於凹槽161r內。每根長棍件161b插入於一個復位元件162中,其中所有長棍件161b朝同一方向延伸,並且並排設置。
此外,第三主體113具有阻擋凸塊113b,其中阻擋凸塊113b能限制並禁止滑動部161的移動。阻擋凸塊113b具有多個溝部(grooves,未標示)。長棍件161b能分別穿過這些溝部,並且相對於阻擋凸塊113b移動。這些復位元件162被局限於這些凹槽161r內。這些延伸段161s每個具有開口,而第三主體113更具有兩個限位凸件B13,其例如可以是螺絲。限位凸件B13分別位於這些開口內,以使限位凸件B13能限制滑動部161的移動。
圖5A是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的摺疊式顯示裝置500的立體示意圖,而圖5B是圖5A中省略柔性顯示面板190的支撐組件510的立體示意圖。請參閱圖5A與圖5B,本較佳實施例的摺疊式顯示裝置500相似於前述摺疊式顯示裝置100。例如,摺疊式顯示裝置500包括支撐組件510與柔性顯示面板190,其中柔性顯示面板190貼合於支撐組件510。
摺疊式顯示裝置500能被摺疊與攤平。被摺疊的摺疊式顯示裝置500處於第一狀態,而被攤平的摺疊式顯示裝置500處於第二狀態。在圖5A與圖5B中,摺疊式顯示裝置500與支撐組件510處於第二狀態。摺疊式顯示裝置500可包括貼合於柔性顯示面板190的觸控感測基板,以使處於第二狀態的摺疊式顯示裝置500更具有觸控功能。
支撐組件510包括第一主體511、第二主體512、第三主體513、第四主體114、第一樞轉構件530與第二樞轉構件540。在本實施方式中,第四主體114可為支撐板543。當摺疊或攤平摺疊式顯示裝置500時,第一主體511、第二主體512與第三主體513能藉由第一樞轉構件530與第二樞轉構件540而彼此相對旋轉。此外,第一主體511、第二主體512與第一樞轉構件530的結構實質上分別相同於第一主體111、第二主體112與第一樞轉構件130。
圖6A是圖5A中的摺疊式顯示裝置500的另一視角(從背側看)的立體示意圖,而圖6B是圖6A中省略一些外殼的支撐組件510的立體示意圖。具體而言,圖6A描繪摺疊式顯示裝置500的底部,其中第一主體511包括外殼511c,第二主體512包括外殼512c,而第三主體513包括外殼513c。圖6B省略這些外殼511c、512c與513c。
請參閱圖6A與圖6B,支撐組件510更包括阻擋件560,其包括滑動部561與至少一個復位元件162。支撐板543位於第二主體512與第三主體513之間。滑動部561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三主體513,以使滑動部561能從第三主體513移動至支撐板543,並回到第三主體513。此外,滑動部561能在第三主體513的凹陷513i內滑動。
在較佳實施例中,阻擋件560可包括多個復位元件162,其中每個並排的復位元件162連接滑動部561。不過,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阻擋件560可包括單一個連接滑動部561的復位元件162。因此,阻擋件560所包括的復位元件162之數量可以僅為一個,且不限制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這些復位元件162也能使滑動部561移動至支撐板543,因此當攤平的摺疊式顯示裝置500處於第二狀態時,滑動部561能從第三主體513延伸至支撐板543。當滑動部561延伸至支撐板543時,滑動部561也能阻擋支撐板543與第三主體513之間的相對旋轉。因此,滑動部561能禁止第二主體512與第三主體513之間的相對旋轉,以防止摺疊式顯示裝置500突然間的摺疊,從而在觀看或閱覽摺疊式顯示裝置500時,有助於使用摺疊式顯示裝置500更加順手。
圖6C與圖6D是圖6B中的支撐組件510的局部立體示意圖,其中圖6D省略部分阻擋件560。請參閱圖6C與圖6D,阻擋件560不同於上述阻擋件160。具體而言,滑動部561可包括滑動條561m、切換部561t、多根長棍件561b以及兩個延伸段561s。
滑動條561m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三主體513。切換部561t連接這些延伸段561s、滑動條561m與這些長棍件561b。當切換部561t移動時,所有滑動條561m、延伸段561s與長棍件561b能隨著切換部561t移動。因此,使用者能透過移動切換部561t來移動滑動條561m,以控制滑動條561m的移動與位置。
切換部561t可具有兩個凹槽561r,其中這些凹槽561r位於這兩個延伸段561s之間。這些長棍件561b連接切換部561t,並位於這些凹槽561r內,如圖6C所示。每根長棍件561b插入於一個復位元件162內,其中所有長棍件561b沿著同一方向延伸,並且並排設置。
第三主體513可以更具有阻擋凸塊513b與兩個限位凸件B53。阻擋凸塊513b與這些限位凸件B53位於凹陷513i內。具有多個溝部的阻擋凸塊513b能限制並禁止滑動條561m的移動。長棍件561b能分別穿過阻擋凸塊513b的這些溝部,並相對於阻擋凸塊513b移動。復位元件162被局限於凹槽561r內。這些延伸段561s每個具有開口,其中這些限位凸件B53分別位於這些開口內,以使這些限位凸件B53能限制滑動部161的移動。
請參閱圖6D,有別於滑動部161與第三主體113,阻擋件560可以更包括齒輪563,而第三主體513可以更具有齒輪架513g,其中齒輪架513g能與齒輪563嚙合。齒輪架513g可位於齒輪563與其中一根長棍件561b之間,而齒輪563能設置於滑動條561m與齒輪架513g之間。此外,滑動條561m具有齒邊,而齒輪563也能與此齒邊嚙合。當滑動條561m相對於第三主體513移動時,齒輪563會移動。
圖7A是圖6B中的支撐組件510的局部立體示意圖,而圖7B是摺疊圖5A中的摺疊式顯示裝置500的立體示意圖。請參閱圖7A與圖7B,有別於前述第二樞轉構件140,第二樞轉構件540更包括一對樞轉部541(在支撐組件510的相對兩側,見圖6B)與兩根轉軸542,而支撐板543設置於這對樞轉部541之間,且各個樞轉部541包括兩個連接段541a、541b。
各個樞轉部541的這些連接段541a、541b彼此旋轉連接,並分別連接第二主體512與第三主體513。在支撐組件510(見圖6B)的相對兩側的轉軸542彼此同軸且相對地設置。每根轉軸542連接並貫穿其中一個樞轉部541,所以每個樞轉部541的這些連接段541a、541b能沿著轉軸542而彼此相對旋轉。因此,第二主體512與第三主體513能沿著第二軸心A54而彼此相對旋轉。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主體512與第三主體513為單軸樞轉設計。此外,支撐板543具有另外兩根轉軸,其連接這些連接段541a與541b。
須說明的是圖7A描繪支撐組件510其一側在第一樞轉構件530與第二樞轉構件540處的部分內部,以使圖7A顯示僅一個轉軸542與一個樞轉部541,而其他轉軸542與其他樞轉部541未繪示於圖7A。如圖7A與圖7B所示,第一樞轉構件530包括多根轉軸532。當摺疊攤平的摺疊式顯示裝置500,但此時的第二主體512與第三主體513仍可保持攤平時(如圖7B所示),第一主體511與第二主體512透過第一樞轉構件530能沿著這些轉軸532而彼此相對旋轉。
圖7C是圖7B中處於第一狀態下的被摺疊的支撐組件510的側視示意圖,其中圖7C僅描繪第一狀態下被摺疊的支撐組件510的內部。請參閱圖7C,摺疊式顯示裝置500與支撐組件510能透過第一樞轉構件530與第二樞轉構件540在第二狀態與第一狀態之間切換。在第一狀態下,第一主體511與第三主體513彼此相對設置。相似於前述支撐組件110,摺疊的支撐組件510也具有P形側邊,如圖7C所示。因此,摺疊的支撐組件510也能避免破壞柔性顯示面板190,並滿足行動裝置方便攜帶的設計。
圖7D是處於第一狀態下的柔性顯示面板190的示意圖,例如圖7C省略支撐組件510時的柔性顯示面板190。同時參閱圖7C與圖7D,當圖7C的支撐組件510處於第一狀態時,柔性顯示面板190在第三主體513的部分與在第二主體512的部分之間形成的第三夾角θ3在145度至165度的範圍中(例如154度),而柔性顯示面板190在第一主體511與第二主體512任一者上的部分與水平線L之間形成的第四夾角θ4在95度至115度的範圍中(例如103度)。
圖8是摺疊圖7A中的支撐組件510在第二樞轉構件540處的局部立體示意圖。請參閱圖7A與圖8,第二樞轉構件540可以更包括至少一個導引件545。在圖8的較佳實施例中,第二樞轉構件540包括兩個導引件545,其中支撐板543連接並位於導引件545之間。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第二樞轉構件540可以包括單一個導引件545,所以第二樞轉構件540所包括的導引件545之數量不限制是兩個。
同一個樞轉部541的這些連接段541a、541b能可旋轉地連接其中一個導引件545,以使每個連接段541a、541b能相對於導引件545而旋轉。在較佳實施例中,每個導引件545具有插槽S42,其中所有插槽S42沿著遠離支撐板543的方向延伸。轉軸542與插槽S42分別對準,以使每根轉軸542能插入其中一個插槽S42內。
當摺疊式顯示裝置500處於第二狀態,即摺疊式顯示裝置500被攤平時,這些轉軸542能插入於這些插槽S42內。同時,導引件545能限制這些轉軸542移動,以防止摺疊式顯示裝置500突然間的摺疊。相反地,當摺疊式顯示裝置500處於第一狀態,即摺疊式顯示裝置500被摺疊時,轉軸542能離開插槽S42。
綜上所述,第一樞轉構件樞接第一主體與第二主體,第二樞轉構件樞接第二主體與第三主體,以使第一主體、第二主體與第三主體能透過第一樞轉構件與第二樞轉構件而彼此相對旋轉。因此,摺疊式顯示裝置與支撐組件因而能被摺疊或攤平。由此可知,本發明至少一較佳實施例的支撐組件能提供行動裝置方便攜帶的設計。上述處於第一狀態的摺疊式顯示裝置可以容易攜帶。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500:摺疊式顯示裝置 110,510:支撐組件 111,511:第一主體 111s:第一表面 112,512:第二主體 112s:第二表面 113,513:第三主體 113b:阻擋凸塊 P14:凸塊 113i:內表面 113s:第三表面 114:第四主體 114s:第四表面 115:橢圓孔 130,530:第一樞轉構件 131,141,541:樞轉部 131e:齒輪端 132,142,532,542:轉軸 139:限位部 139b:底部 139h:孔洞 139t:溝槽
140:第二樞轉構件
141a:第一樞接件
141b:第二樞接件
540:第二樞轉構件
543:支撐板
149,160:阻擋件
161,561:滑動部
161b,561b:長棍件
161e:楔型端
161m:主體部
161r,561r,R14:凹槽
161s,561s:延伸段
162:復位元件
190:柔性顯示面板
191:彎曲摺疊部
511c,512c,513c:外殼
513b:阻擋凸塊
513i:凹陷
513g:齒輪架
541a,541b:連接段
545:導引件
560:阻擋件
561m:滑動條
561t:切換部
563:齒輪
A12:銳夾角
A13:第一軸心
A14,A54:第二軸心
B13,B53:限位凸件
G1:第一間隙
G2:第二間隙
L:水平線
R19:曲率半徑
S42:插槽
TH1:第一厚度
TH2:第二厚度
W1,W2,W4:寬度
W3:間隙寬度
θ1:第一夾角
θ2:第二夾角
θ3:第三夾角
θ4:第四夾角
圖1A是本發明至少一較佳實施例的摺疊式顯示裝置立體示意圖。
圖1B是圖1A中省略柔性顯示面板而繪製的支撐組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2A、圖2B與圖2C是圖1B中的支撐組件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圖3A是摺疊圖1A中的摺疊式顯示裝置的側視示意圖。
圖3B是圖2B中處於第一狀態下的被摺疊的支撐組件的側視示意圖。
圖3C是處於第一狀態下的摺疊式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3D是處於第一狀態下的柔性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圖4A是圖1A中的摺疊式顯示裝置的另一視角的立體示意圖。
圖4B是圖4A中省略一些外殼的支撐組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4C是圖4B中的支撐組件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圖5A是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的摺疊式顯示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5B是圖5A中省略柔性顯示面板的支撐組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6A是圖5A中的摺疊式顯示裝置的另一視角的立體示意圖。 圖6B是圖6A中省略一些外殼的支撐組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6C與圖6D是圖6B中的支撐組件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圖7A是圖6B中的支撐組件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圖7B是摺疊圖5A中的摺疊式顯示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7C是圖7B中處於第一狀態下的被摺疊的支撐組件的側視示意圖。 圖7D是處於第一狀態下的柔性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圖8是摺疊圖7A中的支撐組件在第二樞轉構件處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110:支撐組件 111:第一主體 112:第二主體 113:第三主體 114:第四主體 132,142:轉軸 141:樞轉部 141a:第一樞接件 141b:第二樞接件 P14:凸塊 R14:凹槽

Claims (21)

  1. 一種摺疊式顯示裝置,包括: 一支撐組件,包括: 一第一主體,具有一第一表面; 一第二主體,具有一第二表面; 一第一樞轉構件,樞接該第一主體與該第二主體; 一第三主體,具有一第三表面; 一第四主體,具有一第四表面,其中該第四主體樞接於該第二主體與該第三主體之間;以及 一第二樞轉構件,樞接該第二主體與該第三主體;以及 一柔性顯示面板,設置於該第一表面、該第二表面與該第三表面, 其中當該摺疊式顯示裝置被摺疊而處於一第一狀態時,該第一表面、該第二表面、該第三表面以及該第四表面不共平面,且該柔性顯示面板被摺疊,該柔性顯示面板在該第三主體的部分與在該第二主體的部分之間形成一第一夾角,該柔性顯示面板在該第一主體與該第二主體任一者上的部分與水平線之間形成一第二夾角, 其中當該摺疊式顯示裝置被攤平而處於一第二狀態時,該第一表面、該第二表面、該第三表面以及該第四表面共平面,且該柔性顯示面板被攤平。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摺疊式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主體與該第三主體每一者的尺寸小於該第一主體的尺寸。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摺疊式顯示裝置,其中當該摺疊式顯示裝置處於一第一狀態時,一第一間隙形成於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之間,而一第二間隙形成於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三表面之間; 其中該第一間隙的寬度大於該第二間隙的寬度。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摺疊式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間隙的寬度從該第一樞轉構件至該第二樞轉構件而漸縮。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摺疊式顯示裝置,其中處於該第一狀態的該摺疊式顯示裝置具有一第一厚度與一第二厚度,而該第一厚度比該第二厚度薄, 其中該第一厚度從該第一主體延伸至該第三主體,而該第二厚度從該第一主體延伸至該第二主體。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摺疊式顯示裝置,其中處於該第一狀態的該支撐組件具有一銳夾角,其形成於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之間,而該銳夾角相對於該第一樞轉構件。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摺疊式顯示裝置,其中當該摺疊式顯示裝置處於該第一狀態時,該柔性顯示面板具有一間隙寬度,而該間隙寬度位於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三表面之間,並介於1公厘與4公厘之間。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摺疊式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樞轉構件包括: 一對樞轉部,各自包括兩連接段,其中各該樞轉部的該些連接段彼此可旋轉地連接,並分別連接該第二主體與該第三主體,該第四主體為設置於該對樞轉部之間的一支撐板;以及 兩轉軸,彼此同軸且相對地設置,其中各該轉軸連接該對樞轉部其中一者的該些連接段,而各該樞轉部的該些連接段沿著該些轉軸而彼此旋轉。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摺疊式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樞轉構件更包括: 至少一導引件,連接該支撐板,並具有一插槽,其中當該摺疊式顯示裝置處於該第二狀態時,其中該些轉軸其中一者插入於該插槽內; 當該摺疊式顯示裝置處於該第一狀態時,其中該些轉軸其中一者從該插槽離開。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摺疊式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樞轉構件包括: 一對樞轉部,各自包括一第一樞接件以及一第二樞接件,其中該第一樞接件具有一凸塊,而該第二樞接件具有一凹槽; 當該摺疊式顯示裝置處於該第二狀態時,該凸塊插入該凹槽內; 當該摺疊式顯示裝置處於該第一狀態時,該凸塊從該凹槽離開。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摺疊式顯示裝置,其中當該摺疊式顯示裝置處於該第二狀態時,該第四主體位於該第二表面與該第三表面之間,該支撐組件更包括: 一阻擋件,包括: 一滑動部,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三主體;以及 至少一復位元件,連接該滑動部,其中該至少一復位元件使該滑動部移動至該第四主體,以使當該摺疊式顯示裝置處於該第二狀態時,該滑動部從該第三主體延伸至該第四主體。
  12. 一種支撐組件,包括: 一第一主體,具有一第一表面; 一第二主體,具有一第二表面; 一第一樞轉構件,樞接該第一主體與該第二主體; 一第三主體,具有一第三表面; 一第四主體,具有一第四表面,其中該第四主體樞接於該第二主體與該第三主體之間;以及 一第二樞轉構件,樞接該第二主體與該第三主體; 其中當該支撐組件被摺疊而處於一第一狀態時,該第一表面、該第二表面、該第三表面以及該第四表面不共平面, 其中當該支撐組件被攤平而處於一第二狀態時,該第一表面、該第二表面、該第三表面以及該第四表面共平面。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支撐組件,其中該第二主體與該第三主體每一者的尺寸小於該第一主體的尺寸。
  14.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支撐組件,其中當該支撐組件處於該第一狀態時,一第一間隙形成於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之間,而一第二間隙形成於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三表面之間; 其中該第一間隙的寬度大於該第二間隙的寬度。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支撐組件,其中該第一間隙的寬度從該第一樞轉構件至該第二樞轉構件而漸縮。
  16.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支撐組件,其中處於該第一狀態的該支撐組件具有一第一厚度與一第二厚度,而該第一厚度比該第二厚度薄, 其中該第一厚度從該第一主體延伸至該第三主體,而該第二厚度從該第一主體延伸至該第二主體。
  17.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支撐組件,其中處於該第一狀態的該支撐組件具有一銳夾角,其形成於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之間,而該銳夾角相對於該第一樞轉構件。
  18.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支撐組件,其中該第二樞轉構件包括: 一對樞轉部,各自包括兩連接段,其中各該樞轉部的該些連接段彼此可旋轉地連接,並分別連接該第二主體與該第三主體,該第四主體為設置於該對樞轉部之間的一支撐板;以及 兩轉軸,彼此同軸且相對地設置,其中各該轉軸連接該對樞轉部其中一者的該些連接段,而各該樞轉部的該些連接段沿著該些轉軸而彼此旋轉。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支撐組件,其中該第二樞轉構件更包括: 至少一導引件,連接該支撐板,並具有一插槽,其中當該支撐組件處於該第二狀態時,其中該些轉軸其中一者插入於該插槽內; 當該支撐組件處於該第一狀態時,其中該些轉軸其中一者從該插槽離開。
  20.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支撐組件,其中該第二樞轉構件包括: 一對樞轉部,各自包括一第一樞接件以及一第二樞接件,其中該第一樞接件具有一凸塊,而該第二樞接件具有一凹槽; 當該支撐組件處於該第二狀態時,該凸塊插入該凹槽內; 當該支撐組件處於該第一狀態時,該凸塊從該凹槽離開。
  21.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支撐組件,其中當該支撐組件處於該第二狀態時,該第四主體位於該第二表面與該第三表面之間,該支撐組件更包括: 一阻擋件,包括: 一滑動部,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三主體;以及 至少一復位元件,連接該滑動部,其中該至少一復位元件使該滑動部移動至該第四主體,以使當該支撐組件處於該第二狀態時,該滑動部從該第三主體延伸至該第四主體。
TW111148145A 2022-01-24 2022-12-15 摺疊式顯示裝置及其支撐組件 TWI8237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8/155,741 US20230240029A1 (en) 2022-01-24 2023-01-18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and supporting assembly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263302545P 2022-01-24 2022-01-24
US63/302,545 2022-01-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2366A TW202332366A (zh) 2023-08-01
TWI823716B true TWI823716B (zh) 2023-11-21

Family

ID=87220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8145A TWI823716B (zh) 2022-01-24 2022-12-15 摺疊式顯示裝置及其支撐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86698A (zh)
TW (1) TWI82371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2815A (zh) * 2011-06-08 2014-02-05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用于安装计算系统的部件的安装框架和支撑件
CN104541224A (zh) * 2012-10-31 2015-04-22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柔性构件面板支架
CN205158204U (zh) * 2015-08-05 2016-04-13 泰格斯集团国际公司 具有枢转联接的支撑面板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壳体
CN109313464A (zh) * 2016-07-01 2019-02-05 英特尔公司 可转换双屏膝上型计算机
TW202142088A (zh) * 2020-04-16 2021-11-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樞轉結構及具有其的電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2815A (zh) * 2011-06-08 2014-02-05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用于安装计算系统的部件的安装框架和支撑件
CN104541224A (zh) * 2012-10-31 2015-04-22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柔性构件面板支架
CN205158204U (zh) * 2015-08-05 2016-04-13 泰格斯集团国际公司 具有枢转联接的支撑面板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壳体
CN109313464A (zh) * 2016-07-01 2019-02-05 英特尔公司 可转换双屏膝上型计算机
TW202142088A (zh) * 2020-04-16 2021-11-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樞轉結構及具有其的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2366A (zh) 2023-08-01
CN116486698A (zh) 202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62430B2 (en) Structure of hinge for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0656685B2 (en) Hing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162507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dustproof structure
TWI668556B (zh) 電子裝置及其鉸鏈組件
KR102152040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접혀지는 힌지 모듈
US7345872B2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cover turnable 360 degrees relative to a body thereof
US11809239B2 (en) Arm structure, hinge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arm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8412280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220206543A1 (en) Hinge structure and folda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WO2003013205A1 (fr) Appareil portable
US20220206544A1 (en) Structure including internal gears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9876521B2 (en) Sliding stand assembly
KR102200430B1 (ko)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용 힌지장치
US20230296129A1 (en) Hinge structure having coupling structure of arm part and rotation part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30193947A1 (en) Link hinge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ame
US20230216941A1 (en) Hinge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ame
TWI823716B (zh) 摺疊式顯示裝置及其支撐組件
US20230240029A1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and supporting assembly thereof
US10365694B2 (en) Pivot structur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296048B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ual displays and a hinge structure
TW201116728A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462405B (zh) 連接器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KR102621889B1 (ko) 힌지 구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TWI768784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US2023024778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