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1294B - 具有鎖定機構的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鎖定機構的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1294B
TWI821294B TW108117931A TW108117931A TWI821294B TW I821294 B TWI821294 B TW I821294B TW 108117931 A TW108117931 A TW 108117931A TW 108117931 A TW108117931 A TW 108117931A TW I821294 B TWI821294 B TW I82129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collet
locking mechanism
rocker arm
coaxial cab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79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0931A (zh
Inventor
蒂莫西 L 優賽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Pct國際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Pct國際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Pct國際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0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09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12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129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3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3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comprising a hand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種同軸電纜端接裝置(110)包含一套筒(112),該套筒(112)具有相對之前端及後端(120、121)以及一圓周環形通道(123)。一筒夾(113)在該套筒(112)之該前端(120)處,且一套管(111)安裝於該套筒(112)上方用於在其中該套管(111)容許該筒夾(113)之擴展及壓縮的一回縮位置與其中該套管(111)防止該筒夾(113)之擴展的一前進位置之間往復移動。一鎖定機構(165)一體地形成於該套管(111)中且包含一搖臂(167),該搖臂(167)安裝於一活鉸鏈(171)處用於在一解鎖位置與其中該搖臂(167)上之一齒(173)安置於該圓周環形通道(123)內的一鎖定位置之間移動。一槓桿(172)從該活鉸鏈(171)與該齒(173)相對且將該搖臂(167)自其之該鎖定位置釋放。

Description

具有鎖定機構的連接器
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電氣設備,且更特定言之係關於同軸電纜連接器。
同軸電纜在傳輸器與接收器之間傳輸射頻(「RF」)信號且用於將電視機、電纜箱、DVD播放器、衛星接收器、數據機以及其他電氣裝置及電子組件互連。典型同軸電纜包含由一撓性介電絕緣體、箔層、一導電金屬管狀鞘或遮罩及聚氯乙烯護套包圍之一內導體。RF信號透過內導體傳輸。導電管狀遮罩提供一接地且抑制電及磁性干擾內導體中之RF信號。
同軸電纜必須由電纜連接器端接以耦合至電氣裝置之配接柱。連接器通常具有一連接器本體、連接器本體之一端上之經安裝用於旋轉之一螺紋配件、自一相對端延伸至連接器本體中以接納同軸電纜之一內孔,及內孔內之經耦合以與配件電連通之一內柱。一般而言,連接器捲曲至一同軸電纜之一已備妥端上以將連接器緊固至同軸電纜。不管電纜及連接器之旋轉、牽引、彎曲或其他移動,連接器必須維持與電纜之電連接及信號屏蔽。
此外,連接器必須減少將干擾或進入雜訊引入至連接器及 信號路徑中。進入雜訊引起多種問題,包含不僅降低至家庭之信號品質,而且將返回路徑雜訊問題大量聚集在裝備處。在未將一連接器恰當地安放於一母連接器或柱上之情況下,進入雜訊可洩漏至連接器中。然而,難以知曉一連接器是否恰當地安放於一柱上;在未運用一工具之情況下,幾乎確定有一些進入雜訊。需要一種減少引入進入雜訊之經改良連接器。
一種同軸電纜端接裝置包含一套筒,該套筒具有相對之前端及後端以及其間之一圓周環形通道。一筒夾在該套筒之該前端處,且一套管安裝於該套筒上方用於在一回縮位置(其中該套管容許該筒夾之擴展及壓縮)與一前進位置(其中該套管防止該筒夾之擴展且促使該筒夾之壓縮)之間往復移動。一鎖定機構一體地形成於該套管中且包含一搖臂,該搖臂安裝於該套管中之一活鉸鏈處用於在該搖臂之一解鎖位置與該搖臂之一鎖定位置(其中該搖臂上之一齒安置於該圓周環形通道內)之間移動。一槓桿從該活鉸鏈與該齒相對且將該搖臂自其之該鎖定位置釋放。
上文為讀者提供下文論述之一些實施例之一極簡要概述。已進行簡化及省略,且該概述並不意欲以任何方式限制或定義本發明之範疇或其關鍵態樣。實情係,此簡要概述僅向讀者介紹本發明之一些態樣以為以下[實施方式]做準備。
9:配接柱
10:同軸電纜端接裝置/連接器
11:套管
12:套筒
13:筒夾
14:後部本體
15:內部
16:內柱
20:前端
21:後端
22:側壁
23:圓周環形通道
24:內表面
25:前向內孔
26:前向區段
27:後部區段
30:中間壁
31:環形凸緣
32:唇緣
33:環形肩部
34:環形面
35:環形面
36:軸向槽
37:指狀部
40:按鈕
41:本體
42:前端
43:後端
44:環形前凸緣
45:唇緣/脊部
46:對角面
47:對角面
48:內孔
49:軸向槽
50:後向內孔
51:孔
52:內壁
53:側壁
54:前端
55:後端
56:前向凸緣
57:後部環形倒鉤
58:內孔
60:前部
61:後部
62:側壁
63:內表面
64:外表面
65:鎖定機構
66:軸向槽
67:搖臂
68:斜面
70:夾爪
71:樞軸
72:槓桿
73:齒
74:唇緣
75:側面
80:電纜
81:護套
82:箔及編帶
83:介電質
84:中心導體
110:同軸電纜端接裝置/連接器
111:套管
112:套筒
113:筒夾
114:後部本體
115:內部
116:內柱
120:前端
121:後端
122:側壁
123:圓周環形通道
124:內表面
125:前向內孔
126:後向內孔
127:孔
130:環形肩部
131:環形凸緣
134:軸向槽
137:指狀部
140:內端壁
141:側壁
142:前端
143:後端
144:前向凸緣
145:後部環形倒鉤
146:內孔
150:前端
151:後端
152:側壁
153:內表面
154:外表面
155:鐘狀物
156:環狀開口
160:壓縮頭部
161:圓周槽
165:鎖定機構
166:軸向槽
167:搖臂
168:斜面
170:夾爪
171:活鉸鏈
172:槓桿
173:齒
175:側面
176:視覺指示器
A:線
B:線
C:箭頭線
D:線
E:線
F:箭頭線
參考圖式:圖1係與一電子組件之一配接柱分解展示之用於端接一同軸電纜的一裝置之一透視圖,該裝置包含一套筒上之經安裝用於往復運動之一外套管; 圖2A及圖2B係沿圖1之線2-2取得之截面圖,其等分別繪示處於回縮位置及前進位置之套管;圖3A及圖3B係沿圖1之線2-2取得之截面圖,其等分別繪示施用於裝置之一電纜、施用於一配接柱上之裝置及處於其回縮位置及前進位置之套管。
圖4係與一電子組件之一配接柱分解展示之用於端接一同軸電纜的一裝置之一透視圖,該裝置包含一套筒上之經安裝用於旋轉之一外套管;圖5A及圖5B係沿圖4之線5A-5A取得之截面圖,其等分別繪示處於回縮位置及前進位置之套管;及圖6A及圖6B係沿圖4之線5A-5A取得之截面圖,其等分別繪示施用於裝置之一電纜、施用於一配接柱上之裝置及處於其回縮位置及前進位之套管。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係2018年2月16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5/898,247號之一部分接續申請案且主張其之權利,該案第15/898,247號係一分割申請案且主張2017年9月21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5/711,170號之權利,該案第15/711,170號主張2016年9月21日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397,912號之權利,全部該等案特此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申請案進一步主張2018年5月23日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2/675,608號之權利,該案特此以引用的方式併入。
現參考圖式,其中在不同圖各處使用相同元件符號來指定相同元件。圖1繪示可用於端接同軸電纜且將同軸電纜連接至電子組件之 母F型同軸配接柱9的一同軸電纜端接裝置或連接器10之一實施例。連接器10包含一大體圓柱形套筒12及一外套管11,外套管11同軸地安裝於套筒12上方用於沿套筒12之往復運動。一筒夾13及一相對後部本體14一體地形成於套筒12中,其等之各者包圍一共同圓柱形內部15。如下文詳細論述,套管11在套筒12上方在回縮位置與前進位置之間往復以分別容許且防止筒夾13之擴展,且促使筒夾13徑向壓縮或變形且藉此將筒夾13牢固地接合於一配接柱9上。
圖2A繪示沿圖1中之線2-2取得之截面圖中之連接器10。套筒12包含相對之前端20及後端21以及延伸於其間之一大體圓柱形側壁22。筒夾13在前端20處,圓柱形後部本體14在後端21處,且在其等之間,一圓周環形通道23自套筒12之外表面凹入至側壁22中。後部本體14具有大體恆定之內徑及外徑,而筒夾13略呈圓錐形。筒夾13具有從靠近圓周環形通道23至前端20大體恆定之一內徑,但筒夾13之外徑從圓周環形通道23至前端20略微擴展,使得筒夾13從前向後漸縮。
筒夾13經定大小且經塑形以與圖1之配接柱9接合。筒夾13之內徑在大小及形狀上與配接柱9相對應。筒夾13包含限界且界定一前向內孔25以接納配接柱9的一內表面24。前向內孔25包含一較大敞開前向區段26及一相對之較小後部區段27。前向區段26自筒夾13之前端20延伸至一中間壁30;前向區段26中之內徑大體上恆定。然而,後部區段27自中間壁30延伸至由自內表面24向內延伸之一環形凸緣31界定之一內壁。
一徑向引導之唇緣32在中間壁30處向內延伸,該唇緣32向內突出超過後部區段27中之內表面24。後部區段中之前向內孔25之內徑自唇緣32正後方向環形凸緣31變窄。在唇緣32與環形凸緣31之間,套筒 12界定向內延伸至前向內孔25之後部區段27中之一環形肩部33。環形肩部33具有一周向凹入內表面;自唇緣32向後移動,環形肩部33之外徑向一反曲點增大,在該反曲點處該外徑向環形凸緣31之基底減小,在該點處該外徑向環形凸緣31增大。換言之,在唇緣32正後方,環形肩部33包含朝向套筒12之後端21對角地向後引導之一環形面34。該面與朝向套筒12之前端20對角地向前引導之一環形面35相對。此等相對之面34及35產生環形肩部33、其中設有一按鈕40之一類型的環形鞍部或座,按鈕40可用於維持電接觸及連續性,如將描述。
仍參考圖2A,筒夾13包含形成於其中之軸向槽36,軸向槽36容許筒夾13及套筒12之前端20之壓縮。槽34自前端20向後延伸至靠近圓周環形通道23。如在圖1中展示,較佳存在八個槽34,但一般技術者將容易瞭解,可存在更大或更小數目個槽34。槽34界定筒夾13之指狀部37,該等指狀部37係撓性的且經結構化以在一徑向方向上撓曲。筒夾13之內表面24較佳為平滑的,且因此指狀部37之各者之內表面係平滑的。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前端20處之內表面24具有一單一螺紋或脊部或複數個螺紋或脊部用於與一配接柱9上之對應螺紋接合。
一小浮動元件(在本文中稱為一「按鈕40」)攜載於筒夾13內。按鈕40係一接觸構件,其藉由維持配接柱9之端與筒夾13之內表面24之間之接觸而有效地防止雜訊及干擾進入至連接器10中。如將描述,其維持圓周接觸,藉此維持連接器10中及施用於連接器10之一中心導體周圍之連續電連續性。
按鈕40略呈圓盤狀且包含具有一前端42及一後端43之一本體41。按鈕40與套筒12及內柱16分離;換言之,其未形成至或附接至套 筒12及內柱16。實情係,按鈕40在套筒12及內柱16附近浮動,靠近環形凸緣31鬆弛地攜載於前向內孔25中用於與套筒12接觸。在前端42處,按鈕40具有一環形前凸緣44,其具有在中間壁30前方恰小於筒夾13之內徑的一外徑,使得前凸緣40鬆弛地接納於前向內孔25之前向區段26內。凸緣41自圓柱形本體41徑向向外延伸。在後端43附近,一小環形唇緣或脊部45自本體41徑向向外突出。脊部45向外延伸小於前凸緣44之一距離。脊部45具有一向前引導之對角面46及一相對之向後引導之對角面47。在前凸緣44及脊部45之間,按鈕40之本體41具有一減小之外徑。
按鈕40具有延伸穿過其之一內孔48,內孔48與前向內孔25之前向區段26及後部區段27同軸、對準及且通。形成至本體41中且自後端43延伸至前凸緣44之基底的軸向槽49容許本體41之後端43徑向撓曲且壓縮至內孔48中。
繼續參考圖2A,環形凸緣31分離前向內孔25與一後向內孔50之間之內部15。環形凸緣31與圓周環形通道23直接徑向相對。由環形凸緣環繞之一孔51與前向內孔25及後向內孔50同軸且與兩者敞開連通。後向內孔50係大致圓柱形的。後向內孔50之大小及形狀對應於一同軸電纜,且孔51之大小及形狀對應於中心導體及該同軸電纜之周圍介電質。後向內孔50由後部本體14環繞。後部本體14向後延伸。後部本體14係大體圓柱形的且自一內壁52延伸至套筒12之後端21。後部本體14限界後向內孔50。一內柱16同軸地攜載於後部本體14內。內柱16包含一相對較薄側壁53,側壁53自一前端54延伸至一後端55且具有靠近前端54之一前向凸緣56及靠近後端55之後部環形倒鉤57。內柱16之側壁53限界軸向完全延伸穿過內柱16之一內孔58。當內柱16安裝於後部本體14中時,前向凸緣 56與內壁52齊平接觸且沿直徑方向在後部本體14內完全延伸;內柱16較佳壓入配合至後部本體14中。
筒夾13與作為一單一整體本體之後部本體14機械連通地結合。在圖式中展示之實施例中,筒夾13與後部本體14一體地且單片地形成,較佳由一共同材料片形成。套管11攜載於套筒12外部,且安裝於其上用於往復移動。在圖2A中,套管11展示為處於一回縮位置,而圖2B展示處於一前進位置之套管11。套管11可用於迫使筒夾13徑向壓縮。如下文更詳細說明,當套管11在套筒12上方向前滑動時,筒夾13較佳在一配接柱9上徑向壓縮。因此,在套管11之回縮位置中,套管11容許筒夾13之徑向擴展或徑向壓縮,但在套管11之前進位置中,套管11防止筒夾13之徑向擴展且促使其之壓縮。
套管11包含一前部60、一相對後部61及延伸於其間之一圓柱形側壁62。側壁62包含一內表面63及一相對之外表面64。內表面63界定其中接納套筒12之圓柱形空間。內表面63係大體圓柱形的、筆直的且平滑的。然而,在套管11之前部60處,內表面63略微徑向向外傾斜,使得在套管11之前部60處存在一斜面68。此斜面68為圓錐形筒夾13提供空間。
兩個鎖定機構65攜載於套管11中且可用於相對於套筒12鎖定套管11。鎖定機構65除了其等在套管11上之直徑相對位置外是相同的,且因而在理解描述同樣適用於兩者之情況下,將僅提及鎖定機構65之一者。此外,在圖式中展示兩個鎖定機構65,但一般技術者將容易瞭解,其他數目個鎖定機構65(諸如一個、三個、四個等)可取決於連接器10及電纜之大小以及連接器10在配接柱9上之接合之所要強度及緊固性而為有 用的。
鎖定機構65攜載於套管11內之一軸向槽66中,且包含自一樞軸71向前突出之具有一夾爪70之一搖臂67及自樞軸71向後突出之一槓桿72。鎖定機構65可配置於其中防止套管11移出前進位置之一鎖定狀況與其中容許套管11在前進位置與回縮位置之間往復之一解鎖狀況之間。樞軸71係攜載於套管11中之一樞銷。搖臂67包含在其前端處之垂直於搖臂67定向之一向內引導之齒73。搖臂67自圖2A中展示之一解鎖位置(對應於鎖定機構65之解鎖狀況)移動至圖2B中展示之一鎖定位置(對應於鎖定機構65之鎖定狀況)。其在此移動中搖動使得搖臂67及槓桿72繞樞軸71搖動而使齒73移入及移出圓周環形通道23。搖臂67諸如藉由樞軸71上之扭力彈簧偏置朝向鎖定位置。與夾爪70相對,槓桿72向外延伸且可用於將搖臂67自鎖定位置移動至解鎖位置或重設至解鎖位置。可徑向向內壓下槓桿72以使搖臂67自鎖定位置徑向向外移動或搖動至解鎖位置。
在套管11之後部61處,一向內延伸之唇緣74經形成且界定連接器10之後部處的一口。該口接納施用於連接器10之一同軸電纜。唇緣74充當對套筒12之後端21之一止擋件以防止套管11在套筒12上向前移動超過套管11之前進位置。
在操作中,連接器10可用作一推進式鎖定連接器,其可快速且容易施用於且鎖定至一配接柱9上且接著牢固地保留在適當位置。為了將連接器10施用於一配接柱9,連接器10首先較佳施用於一電纜80。諸如藉由剝離護套81以及箔及編帶82而習知地準備一電纜80,諸如一同軸電纜80。接著,將電纜80施用至連接器10中。如在圖3A中展示,電纜80行進穿過由唇緣74界定之口,且電纜80之介電質83及中心導體84行進至 內柱16內部之內孔58中,而護套81、箔及編帶在內柱16與後部本體14之間在內柱16上方行進。電纜80前進直至護套81以及箔及編帶82遇到前向凸緣56及內壁52。通常被準備為比介電質83、護套81以及箔及編帶82更長之中心導體84延伸穿過孔51,穿過按鈕40之內孔48且至筒夾13之前向內孔25中。因此,中心導體端接於筒夾13內。
一旦如此恰當地準備,連接器10便準備好施用於配接柱9。圖3A展示施用於配接柱9之連接器10。在電纜80延伸出後部61之情況下,諸如用手拿起連接器10且將其與配接柱9對準且對齊。在套管11處於其解鎖位置之情況下(如圖2A中展示),連接器10沿著藉由圖3A之線A繪示之一前向軸向方向前進。在套管11處於其解鎖位置且在套筒12上回縮時,筒夾13自由地徑向擴展及收縮或壓縮。筒夾13施用於配接柱9上方而引起筒夾13擴展:槽34擴展使得指狀部37略微徑向向外斜展,且筒夾13行進至配接柱9上且超過配接柱9。連接器10前進直至配接柱9牢固地安放在前向內孔25之前向區段26內。指狀部37略微擴展。
在配接柱9安放於前向內孔25中之情況下,配接柱9之前部與按鈕40之前凸緣44接觸。按鈕40「浮動」,使得在將一配接柱9施用於筒夾13之前,按鈕40可在脊部45在前向內孔25之後部區段27內之情況下在一軸向方向上自由移動。當其移動時,按鈕40之後端43徑向擴展且收縮以維持與套筒12之環形肩部33之接觸;按鈕40之後部中之槽49略微壓縮,且因此後端43徑向向外偏置,使得其等在按鈕40沿軸向方向浮動時接觸且騎靠在環形肩部33。
按鈕40向前偏置朝向套筒12之前端20。按鈕40之後端43之向外偏置促使脊部45移動至面46與47之間之反曲點中。此促使按鈕40沿 環形肩部33向前。因而,按鈕40在配接柱完全施用於連接器10之前接觸配接柱9之前部。因此,此甚至在完全捕獲配接柱9之前產生配接柱9與連接器10之間的電連續性。
當配接柱9之前部與前凸緣44接觸且連接器10繼續前進且施用至配接柱9上時,配接柱9將按鈕40向後推動至前向內孔25之後部區段27中。當如此推動按鈕40時,脊部45被壓抵於環形肩部,且按鈕40之後端43徑向壓縮。
因此,配接柱9與筒夾13之部分接合提供兩者之間之電連續性,且配接柱9與筒夾13之安放接合確保配接柱9與按鈕40之間及按鈕40與環形肩部33之間之電連續性。按鈕40限制於軸向移動且圍繞中心導體形成與內表面24之一環形電連續性。圖3A中展示之此接合防止外部干擾及信號引入至連接器10中,藉此保持傳輸通過連接器10之RF信號之大部分品質。
為了確保配接柱9上之連接器10之接合之緊固性,套管11再次沿著線A向前移動至前進位置,如在圖3B中展示。在套管11之前進位置中,套管11之前部60前進至靠近套筒12之前端20而沿著圖2B中之線B向內擠壓套筒12。套管11在一徑向向內方向上限縮筒夾13,其中斜面68壓縮筒夾13且引起筒夾13及筒夾13之指狀部37在一徑向向內方向上變形及壓縮。指狀部37變形至配接柱9上且綁定於配接柱9而增大連接器10在配接柱9上之固持。套管11防止筒夾13之擴展,使得筒夾13無法釋放其對配接柱9之抓持。在此狀態中,連接器10無法被意外地拉離配接柱9。
回應於套管11移動至其前進位置中,鎖定機構65自動鎖定套管11以防止向後移動。在套管11向前移動時,齒73向前移動直至其安 置於形成至套筒12之外表面中之圓周環形通道23上方。
搖臂67偏置至其鎖定位置中。回應於套管11移動至前進位置中,徑向向內偏置之夾爪70沿圖3B中之箭頭線C樞轉朝向圓周環形通道23且至圓周環形通道23中。當套管11移動至前進位置中時,槽66之前部變得與圓周環形通道23對準,且搖臂67樞轉使得齒73移動至圓周環形通道23中。因此,藉由彈簧搖臂67向內偏置之齒73被卡住且卡扣圓周環形通道23;藉由齒73在圓周環形通道23中之相互作用防止套管11向前或向後軸向移動。此對應於連接器10之一鎖定位置:其中齒73接合於圓周環形通道23中,防止套管11在套筒12上方向後軸向移動,套管之前部60無法往回移動脫離筒夾13,且防止筒夾13移出壓縮移動而脫離配接柱9。
為了確認連接器10處於其鎖定狀況,曝露一視覺指示器。視覺指示器較佳在鎖定機構65處於解鎖狀況時隱蔽且在鎖定機構65處於鎖定狀況時曝露,使得一使用者可快速判定連接器10之鎖定狀態。返回參考圖1,連接器10處於鎖定位置(為清楚起見,未展示連接器10安裝於一配接柱9上);搖臂67被樞轉,齒73向下至圓周環形通道23中且與搖臂67相對之槓桿72向上。槓桿72具有一側面75,側面75係一視覺指示器或可攜載一視覺指示器。當槓桿72向上時,側面75或其之一部分曝露,側面75或該部分在槓桿72向下時未曝露。側面75較佳攜載一色彩(諸如綠色),其與套管11之外表面之色彩(其可為黑色或銀色)形成對比。因而,當側面75(或其之部分)曝露且使用者可看見側面75之色彩時,連接器10直接將槓桿72向上、夾爪70向下、齒73在圓周環形通道23中且因此連接器10處於其鎖定位置傳達給使用者。因而,使用者可快速判定連接器10是鎖定至一配接柱9上還是鬆弛。在其他實施例中,側面75攜載另一指示器(諸如一符號 或字)而容許使用者判定連接器10是否鎖定。
當使用者決定自配接柱9移除連接器10時,使用者僅諸如用手拿起連接器10且將壓下鎖定機構65之各者上之槓桿,直至槓桿72樞轉至槽66中且夾爪70樞轉向外,藉此將齒73自圓周環形通道23釋放。槓桿之側面75隱蔽於槽66中使得槓桿72之側面75上之色彩被隱藏。當齒73如此自圓周環形通道23釋放時,套管11可在套筒12上向後滑動至其解鎖位置中,藉此自壓縮釋放筒夾13,且容許指狀部37彈離配接柱9。在此狀態中,連接器10現可自配接柱9移除。
圖4繪示可用於端接同軸電纜且將同軸電纜連接至電子組件之母F型同軸配接柱9的一同軸電纜端接裝置或連接器110。連接器110包含一大體鐘形外套管111,其同軸地安裝於一大體圓柱形套筒112上方用於沿套筒112之往復運動。一筒夾113及一相對之後部本體114一體地形成於套筒112中,其等之各者包圍一共同圓柱內部115。如下文詳細論述,套管111在套筒112上方在回縮位置與前進位置之間往復以分別容許及防止筒夾113之擴展,且促使筒夾113徑向壓縮或變形且藉此將筒夾113牢固地接合於一配接柱9上。
圖5A繪示沿圖4之線5A-5A取得之截面圖中之連接器110。套筒112包含相對之前端120及後端121及延伸於其間之一大體圓柱形側壁122。筒夾113在前端120處,圓柱形後部本體114在後端121處,且在其等之間,一圓周環形通道123自套筒112之外表面凹入至側壁122中。後部本體114具有大體恆定之內徑及外徑,而筒夾113略呈圓錐形。筒夾113具有從靠近圓周環形通道123至前端120大體係恆定之一內徑,但筒夾113之外徑從圓周環形通道123至前端120略微擴展,使得筒夾113從前向後漸縮。
筒夾113經定大小且經塑形以與圖4之配接柱9接合。筒夾113之內徑在大小及形狀上與配接柱9相對應。筒夾113包含限界且界定一前向內孔125以接納配接柱9的一內表面124。靠近筒夾113之後端,前向內孔125在圓周環形通道123正前方由一系列階梯狀內徑減小限縮。因此,前向內孔125之內徑變窄,而界定最終端接在一向內環形凸緣131處之數個環形肩部130。
仍參考圖5A,筒夾113包含形成於其中之軸向槽134,軸向槽134容許筒夾113及套筒112之前端120之壓縮。槽134自前端120向後延伸朝向圓周環形通道123。如在圖4中展示,較佳存在四個槽134,但一般技術者將容易瞭解,可存在更大或更小數目個槽134。槽134界定筒夾113之指狀部137,該等指狀部137係撓性的且經結構化以在一徑向方向上撓曲。筒夾113之內表面124較佳為平滑的,且因此指狀部137之各者之內表面亦為平滑的。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前端120處之內表面124具有一單一螺紋或脊部或複數個螺紋或脊部用於與一配接柱9上之對應螺紋接合。
繼續參考圖5A,環形凸緣131分離前向內孔125與一後向內孔126之間之內部115。環形凸緣131在圓周環形通道123正後方。由環形凸緣131環繞之一孔127與前向內孔125及後向內孔126同軸且與兩者敞開連通。後向內孔126係大致圓柱形的。後向內孔126之大小及形狀對應於一同軸電纜,且孔127之大小及形狀對應於中心導體及該同軸電纜之周圍介電質。後向內孔126由後部本體114環繞。
後部本體114自筒夾113向後延伸。後部本體114係大體圓柱形的且自一內端壁140延伸至套筒112之後端121。後部本體114限界後 向內孔126。一內柱116同軸地攜載於後部本體114內。內柱116包含一相對較薄側壁141,側壁141自一前端142延伸至一後端143且具有靠近前端142之前向凸緣144及靠近後端143之後部環形倒鉤145。內柱116之側壁141限界軸向完全延伸穿過內柱116之一內孔146。當內柱116安裝於後部本體114中時,前向凸緣144與環形肩部130齊平接觸且在圓周環形通道123正前方沿直徑方向在筒夾113之後部內完全延伸;內柱116較佳在此區域中壓入配合至環形肩部130中。
筒夾113與作為一單一整體本體之後部本體114機械連通地結合。實際上,在圖4至圖6B中展示之實施例中,筒夾113與後部本體114一體地且單片地形成,較佳由一共同材料片形成。套管111攜載於套筒112外部,且安裝於其上用於往復移動。在圖5A中,套管111展示為處於一回縮位置,而圖5B展示處於一前進位置之套管111。套管111可用於迫使筒夾113徑向壓縮且將其固持於此。如下文更詳細說明,當套管111在套筒112上方向前滑動時,筒夾113較佳在一配接柱9上徑向壓縮。因此,在套管111之回縮位置中,套管111容許筒夾113之徑向擴展或徑向壓縮,但在套管111之前進位置中,套管111防止筒夾113之徑向擴展且促使其之壓縮。
套管111包含一前端150、一相對後端151及延伸於其間之一圓柱形側壁152。側壁152包含一內表面153及一相對之外表面154。內表面153界定其中接納套筒112之圓柱形空間。內表面153係大體圓柱形的、筆直的且平滑的。然而,存在一些偏差。
一壓縮頭部(nose)160形成於套管111之前端150處。壓縮頭部160包含形成於其中之複數個圓周槽161。槽161形成於外表面154處 且徑向向內完全延伸穿過套管111而至內表面153。然而,槽161未完全圍繞外表面154延伸,而是僅圍繞外表面154之一部分或圓周之一部分延伸,使得其等並未完全切斷套管111。此等槽161界定套管111之內表面153之不連續性。此外,槽161係壓縮頭部160之壓縮區;當套管111向前滑動時,槽161之軸向寬度減小,藉此容許套管111之軸向長度縮短。此進一步產生套管111中之一軸向壓縮偏置。仍進一步地,在壓縮頭部160處,內表面153略微徑向向外傾斜,使得在壓縮頭部160處存在一斜面168。此斜面168為圓錐形筒夾113提供空間。
在套管111之相對後端151處,套管111包含一鐘狀物155。套管111之外表面154弧形地且徑向地向外擴展為一愈來愈大的直徑,而導致後端151之一平滑彎曲鐘狀部分。鐘狀物155在某種程度上係中空的,而界定套筒112之外表面與套管111之內表面153之間之一大的環狀開口156。
兩個鎖定機構165攜載於套管111中且可用於相對於套筒112鎖定套管111。鎖定機構165除了其等在套管111上之直徑相對位置外是相同的,且因而在理解描述同樣適用於兩者之情況下,將僅提及鎖定機構165之一者。此外,在圖式中展示兩個鎖定機構165,但一般技術者將容易瞭解,其他數目個鎖定機構165(諸如一個、三個、四個等)可取決於連接器110及電纜之大小以及連接器110在配接柱9上之接合之所要強度及緊固性而為有用的。
鎖定機構165攜載於套管111內之一寬的軸向槽166中;其包含自一活鉸鏈171向前突出之具有一夾爪170之一搖臂167及自活鉸鏈171向後突出之一槓桿172。鎖定機構165可配置於其中防止套管111移出 前進位置之一鎖定狀況與其中容許套管111在前進位置與回縮位置之間往復之一解鎖狀況之間。
鎖定機構165一體地且單片地形成於套管111中、在活鉸鏈171處安裝至套管111。活鉸鏈171係一樞軸點,其一體地且單片地形成於套管111之側壁152與鎖定機構165本身之間;其在鎖定機構165搖動時撓曲且彎曲。搖臂167包含在其前端處之垂直於搖臂167定向之一向內引導之齒173。搖臂167自圖5A中展示之一解鎖位置(對應於鎖定機構165之解鎖狀況)移動至圖5B中展示之一鎖定位置(對應於鎖定機構165之鎖定狀況)。其在此移動中搖動使得搖臂167及槓桿172繞活鉸鏈171搖動而使齒173移入及移出圓周環形通道123。搖臂167藉由活鉸鏈171之彈簧力偏置朝向鎖定位置。與夾爪170相對,槓桿172向外延伸且可用於將搖臂167自鎖定位置移動至解鎖位置或復位。可徑向向內壓下槓桿172以將搖臂167自鎖定位置徑向向外移動或搖動至解鎖位置。
槓桿172本身在鎖定機構165之移動期間移入及移出套管111。如在圖5A中可見,在鎖定機構165之解鎖狀況中,槓桿172凹入於套管111之後端151處之鐘狀物155內。沿著槓桿172之外表面154在後端151處自外表面154徑向向內,且沿著槓桿172之內表面153齊平接觸套筒112之外表面。槓桿172大體上軸向引導朝向後端151。相反地,如在圖5B中可見,在鎖定機構165之鎖定狀況中,槓桿172提升而在套管111之後端151處之鐘狀物155外部。沿著槓桿172之內表面153及外表面154兩者大致對應於鐘狀物155之曲率,但兩者在沿著鐘狀物155之外表面154之徑向外部,升起而脫離套筒112之外表面。此外,槓桿172靠近後端151大體上徑向且軸向引導朝向鐘狀物155之外邊緣。
在操作中,連接器110可用作一推進式鎖定連接器,其可快速且容易施用於且鎖定至一配接柱9上,且接著牢固地保留在適當位置。為了將連接器110施用於一配接柱9,連接器110首先較佳施用於一電纜80。諸如藉由剝離護套81以及箔及編帶82而習知地準備一電纜80,諸如一同軸電纜80。接著,將電纜80施用至連接器110中。如圖6A中展示,電纜80行進穿過套筒112之後端121處之口,且電纜80之介電質83及中心導體84行進至內柱116內部之內孔146中,而護套81、箔及編帶在內柱116與後部本體114之間在內柱116上方行進。電纜80前進直至護套81以及箔及編帶82遇到內端壁140。通常被準備為比介電質83、護套81以及箔及編帶82更長之中心導體84延伸穿過孔127且至筒夾113之前向內孔125中。因此,中心導體84端接於筒夾113內。
一旦如此恰當地準備,連接器110便準備好施用於配接柱9。圖6A展示施用於配接柱9之連接器110。在電纜80延伸出後端121之情況下,諸如用手拿起連接器110且將其與配接柱9對準且對齊。在套管111處於其解鎖位置之情況下(如圖5A中展示),連接器110沿著藉由圖6A之線D繪示之一前向軸向方向前進。在套管111處於其解鎖位置且在套筒112上回縮時,筒夾113自由地徑向擴展及收縮或壓縮。筒夾113施用於配接柱9上方而引起筒夾113擴展:槽134擴展使得指狀部137略微徑向向外斜展,且筒夾113行進至配接柱9上且超過配接柱9。連接器110前進直至配接柱9牢固地安放在前向內孔125內。指狀部137略微擴展。
在配接柱9鬆弛地安放在前向內孔125中之情況下,配接柱9之前部與連接器10中之最前部前向凸緣144接觸且接觸電纜80之前端及其組成元件。此產生配接柱9與連接器110之間之電連續性。因此,配接柱 9與筒夾113之鬆弛接合提供兩者之間之電連續性,且配接柱9與筒夾113之安放接合確保配接柱9與筒夾113之間之電連續性。圖6A中展示之此接合防止將外部干擾及信號引入至連接器110中,藉此保持傳輸通過連接器110之RF信號之大部分品質。
為了確保配接柱9上之連接器110之接合之緊固性,套管111再次沿著線D向前移動至前進位置,如圖6B中展示。在套管111之前進位置中,套管111之前端150前進至靠近套筒112之前端120而沿著圖6A中之線E向內擠壓套筒112。套管111之壓縮頭部160在一徑向向內方向上限縮筒夾113,其中斜面168壓縮筒夾113且引起筒夾113及筒夾113之指狀部137在一徑向向內方向上變形且壓縮。指狀部137變形至配接柱9上且綁定於配接柱9而增大連接器110在配接柱9上之固持。套管111防止筒夾113之擴展,使得筒夾113無法釋放其對配接柱9之抓持。在此狀態中,連接器110無法被意外地拉離配接柱9。
回應於套管111移動至其前進位置中,鎖定機構165自動鎖定套管111以防止向後移動。在套管111向前移動時,齒173向前移動直至其安置於形成至套筒112之外表面中之圓周環形通道123上方。
搖臂167主要藉由活鉸鏈171之彈簧常數偏置至其鎖定位置中。回應於套管111移動至前進位置中,徑向向內偏置之夾爪170沿著圖6B中之箭頭線F樞轉朝向圓周環形通道123且至圓周環形通道123中。當套管111移動至前進位置時,鎖定機構165之前部變得與圓周環形通道123對準,且搖臂167樞轉使得齒173移動至圓周環形通道123中。因此,藉由彈簧搖臂167向內偏置之齒173被卡住且卡扣圓周環形通道123;藉由齒173在圓周環形通道123中之相互作用防止套管111向前或向後軸向移動。此 對應於連接器110之一鎖定位置:其中齒173接合於圓周環形通道123中,防止套管111在套筒112上方向後軸向移動,套管之前端150無法往回移動脫離筒夾113,且防止筒夾113移出壓縮移動而脫離配接柱9。
此外,壓縮頭部160有助於確保鎖定位置之緊固性。當套管111向前移動時,一向前力沿著線D施加以軸向壓縮壓縮頭部160。如上文描述,槽161軸向壓縮,且因此壓縮頭部160軸向壓縮。然而,由套管111之相同材料一體地構造之壓縮頭部160係彈性的。其之軸向壓縮將一彈性位能(spring potential)施加至壓縮頭部160,使得其在與線D相反之一方向上具有一彈簧偏壓以返回至其原始位置及配置(解鎖狀況之位置及配置)。因此,壓縮頭部160在與線D相反之一方向上推回於套管111上。此引起齒173軸向推抵於圓周環形通道173,藉此增大該接合之緊度並將其緊固。在具有自齒173施加至圓周環形通道123之一軸向力(垂直於齒173移出通道123之潛在方向)之情況下,摩擦力有助於防止齒173之意外解鎖。
為了確認連接器110處於其鎖定狀況,曝露一視覺指示器。視覺指示器較佳在鎖定機構165處於解鎖狀況時隱蔽且在鎖定機構165處於鎖定狀況時曝露,使得一使用者可快速判定連接器110之鎖定狀態。返回參考圖4,鎖定機構165處於鎖定狀況(為清楚起見,未展示連接器110安裝於一配接柱9上);搖臂167被樞轉,齒173向下至圓周環形通道123中且與搖臂167相對之槓桿172向上。槓桿172具有一側面175,其上係一視覺指示器176。當槓桿172向上時,側面175或其之一部分曝露,側面175或該部分在槓桿172向下且凹入於鐘狀物155內時未曝露。視覺指示器176較佳為一色彩(諸如綠色),其與套管111之外表面之色彩(其可為黑色 或銀色)形成對比。因而,當側面175(或其之部分)曝露且使用者可看見視覺指示器176之色彩時,連接器110直接將槓桿172向上、夾爪170向下、齒173在圓周環形通道123中且因此連接器110處於其鎖定位置傳達給使用者。因而,使用者可快速判定連接器110是鎖定至一配接柱9上還是鬆弛。在其他實施例中,側面75攜載另一視覺指示器(諸如一符號或字)而容許使用者判定連接器110是否鎖定。
當使用者決定自配接柱9移除連接器110時,使用者僅諸如用手拿起連接器110且壓下鎖定機構165之各者上之槓桿172,直至槓桿172樞轉至槽166中且夾爪170樞轉向外,藉此將齒173自圓周環形通道123釋放。槓桿上之視覺指示器176隱蔽於槽166中使得槓桿172之側面175上之色彩被隱藏。當齒173如此自圓周環形通道123釋放時,套管111可在套筒112上向後滑動至其解鎖位置中,藉此自壓縮釋放筒夾113,且容許指狀部137彈離配接柱9。在此狀態中,連接器110現可自配接柱9移除。
上文完整地且清楚地描述一較佳實施例以使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理解、進行且使用該實施例。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之情況下對上文描述作出修改,且一些實施例僅包含所描述之該等元件及特徵或其等之一子集。只要此等修改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其等便意欲包含於本發明之範疇內。
9:配接柱
10:同軸電纜端接裝置/連接器
11:套管
13:筒夾
14:後部本體
34:環形面
65:鎖定機構
67:搖臂
72:槓桿
75:側面

Claims (18)

  1. 一種同軸電纜端接裝置,其包括:一套筒,其包含相對之前端及後端以及其等之間之一圓周環形通道;一筒夾,其在該套筒之該前端處;一套管,其安裝於該套筒上方用於在其中該套管容許該筒夾之擴展及壓縮的一回縮位置與其中該套管防止該筒夾之擴展且促使該筒夾之壓縮的一前進位置之間往復移動;及一鎖定機構,其一體地形成於該套管中,該鎖定機構包含一搖臂,該搖臂在一活鉸鏈處安裝於該套管中用於在該搖臂之一解鎖位置與其中該搖臂上之一齒安置於該圓周環形通道內的該搖臂之一鎖定位置之間移動,且一槓桿從該活鉸鏈與該齒相對以將該搖臂自其之該鎖定位置釋放;其中該鎖定機構包含一視覺指示器,該視覺指示器在該套管處於該回縮位置時隱蔽且在該套管處於該前進位置時曝露。
  2. 如請求項1之同軸電纜端接裝置,其中該套管在該套筒上方自該回縮位置移動至該前進位置引起該鎖定機構將該套管鎖定於該前進位置中。
  3. 如請求項1之同軸電纜端接裝置,其中該鎖定機構可配置於其中防止該套管移出該前進位置之一鎖定狀況與其中容許該套管在該前進位置與該回縮位置之間往復之一解鎖狀況之間。
  4. 如請求項1之同軸電纜端接裝置,其中在該搖臂之該解鎖位置中,該齒在該圓周環形通道外。
  5. 如請求項1之同軸電纜端接裝置,其中:該齒與該搖臂垂直對準;該槓桿攜載該視覺指示器;及該搖臂繞樞軸搖動以將該齒移入及移出該圓周環形通道,其中當該齒在該圓周環形通道內時,該視覺指示器曝露,且當該齒在該圓周環形通道外時,該視覺指示器隱蔽。
  6. 如請求項1之同軸電纜端接裝置,其中該搖臂偏置朝向該鎖定位置。
  7. 一種同軸電纜端接裝置,其包括:一套筒,其包含相對之前端及後端以及其等之間之一圓周環形通道;一筒夾,其在該套筒之該前端處;一套管,其安裝於該套筒上方用於在其中該套管容許該筒夾之擴展及壓縮的一回縮位置與其中該套管防止該筒夾之擴展且促使該筒夾之壓縮的一前進位置之間往復移動;及一鎖定機構,其一體地形成於該套管中,該鎖定機構包含一搖臂,該搖臂在一活鉸鏈處安裝於該套管中用於在該搖臂之一解鎖位置與其中該搖臂上之一齒安置於該圓周環形通道內的該搖臂之一鎖定位置之間移動,且一槓桿從該活鉸鏈與該齒相對以將該搖臂自其之該鎖定位置釋放; 其中該套管在該套筒上方自該回縮位置移動至該前進位置引起該鎖定機構將該套管鎖定於該前進位置中;其中該鎖定機構包含一視覺指示器,該視覺指示器在該套管處於該回縮位置時隱蔽且在該套管處於該前進位置時曝露。
  8. 如請求項7之同軸電纜端接裝置,其中該鎖定機構可配置於其中防止該套管移出該前進位置之一鎖定狀況與其中容許該套管在該前進位置與該回縮位置之間往復之一解鎖狀況之間。
  9. 如請求項7之同軸電纜端接裝置,其中在該搖臂之該解鎖位置中,該齒在該圓周環形通道外。
  10. 如請求項7之同軸電纜端接裝置,其中:該齒與該搖臂垂直對準;該槓桿攜載該視覺指示器;及該搖臂繞樞軸搖動以將該齒移入及移出該圓周環形通道,其中當該齒在該圓周環形通道內時,該視覺指示器曝露,且當該齒在該圓周環形通道外時,該視覺指示器隱蔽。
  11. 如請求項7之同軸電纜端接裝置,其中該搖臂偏置朝向該鎖定位置。
  12. 如請求項7之同軸電纜端接裝置,其進一步包括在該套筒之該後端處之一鐘狀物,其中在該鎖定機構之一解鎖狀況中,該槓桿凹入於在該套筒 之該後端處之該鐘狀物內,且在該鎖定機構之該鎖定狀況中,該槓桿提升而在該套筒之該後端處之該鐘狀物外部。
  13. 一種同軸電纜端接裝置,其包括:一套筒,其具有相對之前端及後端以及其等之間之一圓周環形通道;一筒夾,其在該套筒之該前端處;一鐘狀物,其在該套筒之該後端處;一套管,其安裝於該套筒上方用於在其中該套管容許該筒夾之擴展及壓縮的一回縮位置與其中該套管防止該筒夾之擴展且促使該筒夾之壓縮的一前進位置之間往復移動;及一鎖定機構,其在一活鉸鏈處一體地形成至該套管且包含一搖臂、一齒及從該活鉸鏈與該齒相對之一槓桿,其中該鎖定機構在其中容許該套管在該前進位置與該回縮位置之間往復之解鎖狀況與其中防止該套管移出該前進位置之一鎖定狀況之間移動。
  14. 如請求項13之同軸電纜端接裝置,其中該套管在該套筒上方自該回縮位置移動至該前進位置引起該鎖定機構將該套管鎖定於該前進位置中。
  15. 如請求項13之同軸電纜端接裝置,其中該鎖定機構包含一視覺指示器,該視覺指示器在該套管處於該回縮位置時隱蔽且在該套管處於該前進位置時曝露。
  16. 如請求項13之同軸電纜端接裝置,其中在該鎖定機構之該解鎖狀況中,該齒在該圓周環形通道外。
  17. 如請求項13之同軸電纜端接裝置,其中該鎖定機構偏置朝向該鎖定狀況。
  18. 如請求項13之同軸電纜端接裝置,其中:在該鎖定機構之該解鎖狀況中,該槓桿凹入於該套筒之該後端處之該鐘狀物內;及在該鎖定機構之該鎖定狀況中,該槓桿提升而在該套筒之該後端處之該鐘狀物外部。
TW108117931A 2018-05-23 2019-05-23 具有鎖定機構的連接器 TWI8212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75608P 2018-05-23 2018-05-23
US62/675,608 2018-05-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0931A TW202030931A (zh) 2020-08-16
TWI821294B true TWI821294B (zh) 2023-11-11

Family

ID=68617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7931A TWI821294B (zh) 2018-05-23 2019-05-23 具有鎖定機構的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I821294B (zh)
WO (1) WO20192268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6288B (zh) * 2020-11-26 2021-11-11 郭穎宗 可調整夾距之麥克風夾
US11824304B2 (en) 2022-01-05 2023-11-21 System One Innovation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36042A (en) * 2010-02-02 2011-10-16 Tyco Electronics Corp Coaxial latching connector assembly
CN101689729B (zh) * 2007-05-30 2013-01-23 联合活跃技术公司 用于锁紧连接装置的锁紧装置和相关工具
TWM512839U (zh) * 2015-07-29 2015-11-21 Kopek Pacific Ltd 同軸電纜用連接器
US20180083374A1 (en) * 2016-09-21 2018-03-22 Pct International Inc. Connector With A Locking Mechanism, Moveable Collet, And Floating Contact Mea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17272B2 (en) * 2002-11-07 2004-11-16 Holland Electronics F-type connector installation and removal tool
DE102005057444B3 (de) * 2005-12-01 2007-03-01 Spinner Gmbh Push-Pull-Koaxialsteckverbinder
WO2011146911A1 (en) * 2010-05-21 2011-11-24 Pct International, Inc. Connector with locking mechanism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TWI558022B (zh) * 2010-10-27 2016-11-11 康寧吉伯特公司 具有耦合器和固持及釋放機制的推入固定式纜線連接器
US9028276B2 (en) * 2011-12-06 2015-05-12 Pct International, Inc. Coaxial cable continuit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9729B (zh) * 2007-05-30 2013-01-23 联合活跃技术公司 用于锁紧连接装置的锁紧装置和相关工具
TW201136042A (en) * 2010-02-02 2011-10-16 Tyco Electronics Corp Coaxial latching connector assembly
TWM512839U (zh) * 2015-07-29 2015-11-21 Kopek Pacific Ltd 同軸電纜用連接器
US20180083374A1 (en) * 2016-09-21 2018-03-22 Pct International Inc. Connector With A Locking Mechanism, Moveable Collet, And Floating Contact Mea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26800A1 (en) 2019-11-28
TW202030931A (zh) 2020-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70808B2 (en) Connector with a locking mechanism
US7841896B2 (en) Sealed compression type coaxial cable F-connectors
TWI736677B (zh) 具有鎖定機構、可移動筒夾及浮動接觸構件之連接器
US8834200B2 (en) Compression type coaxial F-connector with traveling seal and grooved post
US8371874B2 (en) Compression type coaxial cable F-connectors with traveling seal and barbless post
US7513795B1 (en) Compression type coaxial cable F-connectors
US7674132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nsuring effective grounding contact
EP3501065B1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s having ground continuity
TWI591907B (zh) 具有可壓縮套圈之同軸纜線連接器
EP2719028B1 (en) Connector having a coupling member for locking onto a port and maintaining electrical continuity
TWI558022B (zh) 具有耦合器和固持及釋放機制的推入固定式纜線連接器
US7794275B2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inner sleeve ring
US8465321B2 (en) Protruding contact receiver for multi-conductor compression cable connector
US5066248A (en) Manually installable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EP0626103B1 (en) Electrical conductor terminating arrangement
US11545796B2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s having port grounding
US10511106B2 (en) Post-less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compression collar
US20080096405A1 (en) Quick connect connector
US8439707B2 (en) Compression connector for multi-conductor cable
EP211089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sealing mechanism
TWI821294B (zh) 具有鎖定機構的連接器
US9531090B2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s with conductor retaining members
US20200227843A1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s having an integrated biasing feature
US10910751B2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s having port grounding
US11677172B2 (en) Easily assembled coaxial cable and connector with rear 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