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9484B - 合益素組成物及其用於製備抑制抗藥性腸桿菌之口服組成物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合益素組成物及其用於製備抑制抗藥性腸桿菌之口服組成物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9484B
TWI819484B TW111104175A TW111104175A TWI819484B TW I819484 B TWI819484 B TW I819484B TW 111104175 A TW111104175 A TW 111104175A TW 111104175 A TW111104175 A TW 111104175A TW I819484 B TWI819484 B TW I81948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ctobacillus
composition
strain
group
dru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41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29999A (zh
Inventor
湯宏仁
陳志忠
呂英震
謝汶芳
Original Assignee
加捷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加捷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加捷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041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19484B/zh
Priority to US17/932,427 priority patent/US20230241133A1/en
Priority to JP2022169386A priority patent/JP7450968B2/ja
Priority to DE102022003908.7A priority patent/DE102022003908A1/de
Publication of TW202329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99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94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9484B/zh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合益素組成物及其用於製備抑制抗藥性腸桿菌之口服組成物的用途。上述合益素組成物係由複合乳酸菌及益生元所組成,其中複合乳酸菌係由鼠李糖乳桿菌JJ101、副乾酪乳桿菌JJ102及胚芽乳酸菌JJ103所組成,且益生元包含乳果糖及/或異麥芽寡糖。此合益素組成物經口投予受試對象後,可抑制抗藥性腸桿菌之生長,故有潛力應用於預防、改善及/或治療抗藥性腸桿菌感染。

Description

合益素組成物及其用於製備抑制抗藥性腸桿菌之口服組成物的用途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合益素組成物,特別是關於一種合益素組成物及其用於製備抑制抗藥性腸桿菌之口服組成物的用途。
腸桿菌( Enterobacteriaceae)為革蘭氏陰性菌,屬於γ-變形菌綱腸桿菌目。腸桿菌普遍存在於環境(如:土壤及水)及生物體(如:動物及植物)中,且是人體的腸道菌之一。腸桿菌包含有益的共生菌,亦包含伺機性感染的病原菌。此些病原菌可引發赤痢、腸熱症、尿路感染、傷口感染、肝膿瘍、敗血症、腦膜炎、肺炎等疾病,是院內感染及社區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抗生素是治療腸桿菌感染的主要藥物,其中碳青黴烯(carbapenem)類抗生素之抗菌範圍廣泛,且抗藥菌種較少,是目前對抗多重抗藥性的腸桿菌之最後防線。然而,近年來,克雷伯氏肺炎菌( Klebsiella pneumoniae)等腸桿菌演化出降低對碳青黴烯類抗生素之感受性的方法,如:產碳青黴烯酶腸桿菌(carbapenemase-producing Enterobacteriaceae,CPE)表現碳青黴烯酶,能分解碳青黴烯類抗生素,從而增加受感染患者的致病率及死亡率,是目前全球公衛重大威脅之一。
有鑑於抗生素等藥物對於細菌感染管制有其極限,亟需提供一種非藥物的組成物,以用於抑制抗藥性腸桿菌,並解決上述問題。
因此,本發明之一樣態樣是提供一種合益素組成物,其是由複合乳酸菌及益生元所組成。複合乳酸菌是由鼠李糖乳桿菌( 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 JJ101、副乾酪乳桿菌( 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 JJ102及胚芽乳酸菌( 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亦稱植物乳桿菌) JJ103所組成,且益生元可包含但不限於乳果糖及/或異麥芽寡糖。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是提供一種合益素組成物用於製備抑制抗藥性腸桿菌之口服組成物的用途,其中口服組成物包含合益素組成物做為有效成分,且合益素是由複合乳酸菌及益生元所組成,藉以抑制抗藥性腸桿菌之生長。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之態樣,提出一種合益素組成物,其是由複合乳酸菌及益生元所組成,複合乳酸菌是由鼠李糖乳桿菌JJ101、副乾酪乳桿菌JJ102及胚芽乳酸菌JJ103所組成,且益生元可包含但不限於乳果糖及/或異麥芽寡糖。上述鼠李糖乳桿菌JJ101係於2021年12月22日寄存在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生物資源中心(Bioresource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Center,BCRC),寄存編號為BCRC 911088,副乾酪乳桿菌JJ102係於2021年12月22日寄存於BCRC,寄存編號為BCRC 911089,且胚芽乳酸菌JJ103係於2021年12月22日寄存於BCRC,寄存編號為BCRC 911090。此合益素組成物可抑制抗藥性腸桿菌之生長。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益生元之含量可例如為1重量%至5重量%。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鼠李糖乳桿菌JJ101、副乾酪乳桿菌JJ102及胚芽乳酸菌JJ103之菌數比可例如為1~5:1~5:1~10。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合益素組成物可例如為口服組成物。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抗藥性腸桿菌具有克雷伯氏肺炎菌之碳青黴烯酶( Klebsiella pneumoniaecarbapenemase,KPC)-2。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受試對象係投予具有有效劑量之複合乳酸菌至少7天。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受試對象是小鼠時,有效劑量可例如為5.0×10 10CFU/kg體重/天至1.5×10 11CFU/kg體重/天。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提出一種合益素組成物用於製備抑制抗藥性腸桿菌之口服組成物的用途,其中口服組成物包含合益素組成物做為有效成分。此合益素組成物係由複合乳酸菌及益生元所組成。此複合乳酸菌是由鼠李糖乳桿菌JJ101、副乾酪乳桿菌JJ102及胚芽乳酸菌JJ103所組成,其中鼠李糖乳桿菌JJ101之寄存編號為BCRC 911088,副乾酪乳桿菌JJ102之寄存編號為BCRC 911089,且胚芽乳酸菌JJ103之寄存編號為BCRC 911090。此益生元可包含但不限於乳果糖及/或異麥芽寡糖。此合益素組成物係投予受試對象至少7天。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抗藥性腸桿菌具有KPC-2。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鼠李糖乳桿菌JJ101、副乾酪乳桿菌JJ102及胚芽乳酸菌JJ103之菌數比可例如為1~5:1~5:1~10。
應用本發明之合益素組成物及其用於製備抑制抗藥性腸桿菌之口服組成物的用途,可於體外及/或於體內抑制具有KPC-2之抗藥性腸桿菌之生長,故本發明之合益素組成物有潛力應用於預防、改善及/或治療抗藥性腸桿菌感染。
承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一種合益素組成物及其用於製備抑制抗藥性腸桿菌之口服組成物的用途,其中此合益素組成物是由複合乳酸菌及益生元所組成。經體外共培養實驗及動物實驗證實,益生元可促進複合乳酸菌產生酸性物質,從而改善抑制抗藥性腸桿菌之功效。
本文所述之「合益素」(synbiotics)是指益生菌(probiotics)及益生元(prebiotics)之混合物,其中益生元可促進益生菌的生長及代謝作用,故對人體健康可產生有益影響。
本文所述之「益生菌」是指以適當劑量之活體投予宿主時,可促進宿主健康之微生物。益生菌大部分屬於乳酸菌,其中乳酸菌是指可分解醣類(如:乳糖、葡萄糖、蔗糖、果糖等)後產生乳酸及/或醋酸的細菌,如:乳酸桿菌、片球菌、芽孢桿菌及雙歧桿菌。值得注意的是,乳酸菌的不同菌株可能互相干擾而影響功效,但特定菌株組合也可能產生協同作用,從而改善菌株在動物體內(即腸道)的存留能力及/或功效。因此,應用乳酸菌時,需根據菌株、受試對象及/或功效,選用單株乳酸菌或多株乳酸菌(稱為複合乳酸菌)。補充說明的是,益生菌在動物體內(即腸道)的存留能力佳是指益生菌在動物體內(即腸道)的時間較久及/或存留的活菌數較多,其中益生菌在動物體內(即腸道)的活菌數可例如藉由計算每單位重量之糞便的活菌數而評估。在一實施例中,益生菌具耐酸性及耐膽鹽性,因此其腸道存留能力較佳。
在一實施例中,選用複合乳酸菌做為合益素的益生菌。複合乳酸菌可例如由鼠李糖乳桿菌( 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副乾酪乳桿菌( 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及胚芽乳酸菌( 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亦稱植物乳桿菌)所組成。在一實施例中,鼠李糖乳桿菌可例如為寄存編號為BCRC 911088的鼠李糖乳桿菌JJ101(亦稱為菌株JJ101),副乾酪乳桿菌可例如為寄存編號為BCRC 911089的副乾酪乳桿菌JJ102(亦稱為菌株JJ102),且胚芽乳酸菌可例如為寄存編號為BCRC 911090的胚芽乳酸菌JJ103(亦稱為菌株JJ103)。補充說明的是,鼠李糖乳桿菌JJ101、副乾酪乳桿菌JJ102及胚芽乳酸菌JJ103皆係於2021年12月22日寄存在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生物資源中心(Bioresource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Center,BCRC;地址:30062台灣新竹市食品路331號),並於2022年1月7日完成存活試驗。在一實施例中,鼠李糖乳桿菌JJ101、副乾酪乳桿菌JJ102及胚芽乳酸菌JJ103的菌數比可例如為1~5:1~5:1~10,使鼠李糖乳桿菌JJ101、副乾酪乳桿菌JJ102及胚芽乳酸菌JJ103可於動物體內維持協同作用,從而更有效地抑制抗藥性腸桿菌之生長。在一具體例中,鼠李糖乳桿菌JJ101、副乾酪乳桿菌JJ102及胚芽乳酸菌JJ103的菌數比可例如為1:1:1。
本文所述之「益生元」是指無法被宿主消化,但有益於宿主消化道中的特定菌株之生長及/或代謝活性,從而改善宿主健康之物質。常見的益生元包含雙醣、低聚醣碳水化合物(oligosaccharide carbohydrates,OSCs)、抗性澱粉及其他非醣類物質,具體可為果寡糖(fructo-oligosaccharide)、半乳寡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低聚葡萄糖(polydextrose)、木寡糖(xylo-oligosaccharide)、果寡糖(lactulose)、異麥芽寡糖(isomalto-oligosaccharides)及菊糖(inulin)等。在一實施例中,益生元可包含但不限於乳果糖及/或異麥芽寡糖。在一實施例中,乳果糖及/或異麥芽寡糖可促進乳酸菌產生酸性物質(如:有機酸),從而增加乳酸菌之抑制抗藥性腸桿菌之生長的功效。
經動物實驗證實,相較於同屬其他菌株,動物經口投予鼠李糖乳桿菌JJ101、副乾酪乳桿菌JJ102及胚芽乳酸菌JJ103任一者連續3天後,腸道存留的活菌數較多,表示鼠李糖乳桿菌JJ101、副乾酪乳桿菌JJ102及胚芽乳酸菌JJ103之腸道存留能力較佳。其次,相較於投予鼠李糖乳桿菌JJ101、副乾酪乳桿菌JJ102或胚芽乳酸菌JJ103任一者的受感染動物,同時投予鼠李糖乳桿菌JJ101、副乾酪乳桿菌JJ102及胚芽乳酸菌JJ103的受感染動物之腸道存留的抗藥性腸桿菌含量較少,說明複合乳酸菌之抑制抗藥性腸桿菌生長的功效較單株乳酸菌佳。
本文所述之「抗藥性腸桿菌」係指對抗生素具有抗藥性的腸桿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菌株。本文所述之「合益素抑制抗藥性腸桿菌」係指合益素與抗藥性腸桿菌於體外共培養後,可有效抑制抗藥性腸桿菌之生長(如:降低至少2個數量級,相當於抑制率為99%),或經口投予後,動物體內抗藥性腸桿菌含量降低(如:投予合益素連續至少7天,受感染動物糞便中的抗藥性腸桿菌含量降低至少5個數量級,相當於抑制率為至少99.999%)。補充說明的是,抑制率是初始菌量與處理後菌量之差值對初始菌量的百分率,其中初始菌量是未與合益素共培養的抗藥性腸桿菌的活菌數,且處理後菌量是與合益素共培養後,抗藥性腸桿菌的活菌數,或者初始菌量是未經口投予合益素之受感染動物糞便中的抗藥性腸桿菌含量,且處理後菌量是經口投予合益素後,受感染動物糞便中的抗藥性腸桿菌含量。
在一實施例中,上述抗生素可例如為β-內醯胺類(β-lactam)抗生素,其可透過干擾細胞壁的合成,以抑制細菌之生長。β-內醯胺類抗生素可包含但不限於青黴素、頭孢菌素及碳青黴烯(carbapenem)及單醯胺環。在一實施例中,抗藥性腸桿菌可例如為β-內醯胺類抗藥性腸桿菌。在一實施例中,抗藥性腸桿菌可例如為碳青黴烯抗藥性腸桿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在一些具體例中,抗藥性腸桿菌可例如為產碳青黴烯酶腸桿菌(carbapenemase-producing Enterobacteriaceae,CPE)。
補充說明的是,碳青黴烯酶為β-內醯胺酶(β-lactamases)的一種,可水解β-內醯胺類抗生素(如:碳青黴烯),從而降低CPE對β-內醯胺類抗生素的感受性。克雷伯氏肺炎菌碳青黴烯酶( Klebsiella pneumoniaecarbapenemase,KPC)為碳青黴烯酶的一種,首次於1996年發現於克雷伯氏肺炎菌上,因而得其名。KPC的基因是位於質體上,故可跨菌種傳播,目前其他腸桿菌(如:佛氏檸檬酸桿菌、大腸桿菌、日溝維腸桿菌、產氣腸桿菌、陰溝腸桿菌、產酸克雷伯氏菌、奇異變形桿菌、腸道沙門氏菌、黏質沙雷氏菌)及其他非腸桿菌之革蘭氏陰性菌(如:銅綠假單胞菌、戀臭假單孢菌、不動桿菌屬)皆發現過產生KPC之菌株。依據基因序列的不同,KPC可分類為KPC-1、KPC-2、KPC-3等。其中,具有KPC-2之抗藥性腸桿菌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如:序列型(sequence type,ST)11的克雷伯氏肺炎菌。
經體外共培養實驗證實,乳果糖及/或異麥芽寡糖可促進鼠李糖乳桿菌JJ101、副乾酪乳桿菌JJ102及胚芽乳酸菌JJ103之任一者產生酸性物質,使共培養液的pH值係小於5,從而抑制抗藥性腸桿菌生長。其次,經動物實驗證實,相較於投予複合乳酸菌(不含益生元),投予含複合乳酸菌及益生元的合益素後,受感染動物之腸道內的抗藥性腸桿菌含量降低得比較快(如:投予合益素7天後,受感染動物之腸道內的抗藥性腸桿菌含量降低至少5個數量級,相當於抑制率為至少99.999%)。
在一實施例中,益生元之含量不限,以不超過安全劑量即可,益生元對成人的每日安全劑量可例如為小於10 g,以免引起腹脹及腹瀉等不適症狀。在一實施例中,益生元之含量可例如為1重量%至5重量%,1.5重量%至2.5重量%,或者2重量%,以充分刺激上述複合乳酸菌的生長及/或代謝活性,但不超過上述每日安全劑量。
在應用上述乳酸菌時,其投予途徑並無特別限制,可例如經口投予,端視實際需求調整。上述乳酸菌之投予量及投予回數,亦可視需求彈性調整。在一實施例中,鼠李糖乳桿菌JJ101、副乾酪乳桿菌JJ102及胚芽乳酸菌JJ103於體外培養液的有效劑量為10 5CFU/mL至10 7CFU/mL。在一實施例中,當受試對象是小鼠時,複合乳酸菌的有效劑量可例如為5.0×10 10CFU/kg體重/天至1.5×10 11CFU/kg體重/天。舉例而言,在上述動物實驗中,複合乳酸菌對小鼠之有效劑量為1.0×10 11CFU/kg體重/天,即2.0×10 9CFU/小鼠(20 g體重)/天的複合乳酸菌。
補充說明的是,動物實驗中,小鼠係直接經口投予抗藥性腸桿菌,因此小鼠腸道中的抗藥性腸桿菌含量係遠高於臨床病人。其次,小鼠有食糞的習性,會反覆攝入糞便中的抗藥性腸桿菌。因此,小鼠需經口投予具有較高劑量的複合乳酸菌之合益素,才能有效降低抗藥性腸桿菌。換言之,當合益素之複合乳酸菌於臨床應用對成人的有效劑量係低於動物實驗中對小鼠的有效劑量,就能有效抑制抗藥性腸桿菌。在一具體例中,複合乳酸菌對成人之有效劑量可例如為1.0×10 8CFU/60 kg體重/天至1.0×10 10CFU/60 kg體重/天。在一實施例中,受試對象係投予上述有效劑量之合益素連續數天。在一實施例中,受試對象係投予合益素連續至少7天,如:7天至1年,抑或14天至6個月。
合益素具有抑制抗藥性腸桿菌之生長的功效,因此可做為合益素組成物的有效成分。在一實施例中,合益素組成物可例如為口服組成物。在一實施例中,合益素組成物可例如為食品組成物或醫藥組成物。在一實施例中,合益素組成物可選擇性包含食品或醫藥上可接受的載體、賦形劑、稀釋劑、輔助劑及/或添加劑,可例如為溶劑、乳化劑、懸浮劑、崩解劑、黏合劑、安定劑、螫合劑、稀釋劑、膠凝劑、防腐劑、潤滑劑及/或吸收延緩劑等。合益素組成物之劑型並無特別限制。在一實施例中,合益素組成物之劑型可例如為水溶液、懸浮液、分散液、乳液(單相或多相分散體系、單室或多室脂質體)、水膠、凝膠、固體脂質奈米粒、錠劑、顆粒劑、粉劑或膠囊劑等。
以下利用數個實施例以說明本發明之應用,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 實施例一、乳酸菌分離、培養及微生物學性質
菌株LYC1504、菌株JJ101、菌株LYC1119、菌株JJ102、菌株LYC1129、菌株LYC1031、菌株LYC1112、菌株LYC1117、菌株LYC1146、菌株LYC1159及菌株JJ103等11株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是分離自水果醱酵物。將LAB以四區劃線法接種在de Man,Rogosa and Sharpe (MRS)瓊脂培養基上,並於37°C下培養16小時至18小時,以獲得單一菌落。接著,將單一菌落接種至MRS培養液,並於37°C下培養16小時至24小時,從而獲得LAB培養液。將LAB培養液離心,以獲得菌體沉澱物(pellet)。
對LAB的菌體沉澱物進行RNA純化及反轉錄,再利用核酸序列如序列識別號(SEQ ID NOs.):1及2所示之上游引子及下游引子進行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以獲得16S rDNA核酸片段,並進行核酸定序,從而獲得LAB的16S rDNA核酸序列。利用基本局部比對搜索工具(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BLAST)進行比對,鑑定11株LAB中有2株鼠李糖乳桿菌(菌株LYC1504及菌株JJ101)、3株副乾酪乳桿菌(菌株LYC1119、菌株JJ102及菌株LYC1129)及6株胚芽乳酸菌(菌株LYC1031、菌株LYC1112、菌株LYC1117、菌株LYC1146、菌株LYC1159及菌株JJ103)。
上述菌株JJ101的16S rDNA核酸序列係如SEQ ID NOs:3所示。菌株JJ102的16S rDNA核酸序列係如SEQ ID NOs:4所示。菌株JJ103的16S rDNA核酸序列係如SEQ ID NOs:5所示。菌株JJ101、菌株JJ102及菌株JJ103係於2021年12月22日寄存於BCRC,並於2022年1月7日完成存活試驗,其中菌株菌株JJ101的寄存編號為BCRC 911088,菌株JJ102的寄存編號為BCRC 911089,且菌株JJ103的寄存編號為BCRC 911090。
補充說明的是,菌株JJ101(鼠李糖乳桿菌)的菌落乳白色、不透明,呈圓形,表面光滑突起,邊緣整齊,其菌體呈短桿狀,兩端鈍圓,以單個、成對、短鏈狀或鏈狀形式存在,無鞭毛、無運動性,無孢子形成,且革蘭氏染色為陽性。菌株JJ102(副乾酪乳桿菌)的菌落乳白色、不透明,呈圓形或類圓型,表面光滑突起,邊緣整齊,其菌體呈短桿狀,兩端鈍圓,以單個、成對或短鏈狀形式存在,無鞭毛、無運動性,無孢子形成,且革蘭氏染色為陽性。菌株JJ103(胚芽乳酸菌)的菌落乳白色、不透明,呈圓形到略不規則形,表面光滑突起,邊緣整齊,其菌體呈桿狀直線型,兩端呈圓弧形,以單個、成對或短鏈狀形式存在,無鞭毛但能運動,無孢子形成,且革蘭氏染色為陽性。 實施例二、評估乳酸菌及抗藥性腸桿菌於動物體內的存留能力 1. 乳酸菌於動物體內的存留能力
利用BALB/c小鼠(以下簡稱為小鼠)做為實驗動物。將5週齡雌性小鼠飼養於動物房的獨立通氣飼養籠中,使小鼠適應環境。在適應環境的期間,小鼠可自由攝取標準粒狀飼料和滅菌蒸餾水。動物房的溫度是23±3°C,相對溼度是60±10%,且每日有12小時的光照期及12小時的黑暗期。待小鼠成長至達6週齡後,再進行後續評估。
首先,每日投予小鼠抗生素,並檢測小鼠糞便的細菌含量,以確認糞便是否呈無菌。檢測方法說明如下:將小鼠的新鮮糞便秤重後,加入1 mL的生理實驗水(normal saline,NS)研磨成檢測液,再將檢測液分別塗佈於腸桿菌培養基、米勒亨頓(Mueller Hinton broth,MHB)瓊脂及LAB培養基上,並於37°C下培養24小時後計算菌落數。上述腸桿菌培養基係含有16 μg/mL的萬古黴素(vancomycin)、64 μg/mL的氨苄青黴素(ampicillin)及16 μg/mL的頭孢唑肟(cefotaxime)之伊紅甲基藍(eosin methylene blue,EMB)瓊脂,可用以檢測腸桿菌。LAB培養基係含有32 μg/mL的萬古黴素之MRS瓊脂,且pH值係5.0,可用以檢測LAB。
在小鼠糞便經檢測確認呈無菌後,分別管餵小鼠不同LAB液,其中LAB液是將上述11株LAB的沉澱物分別回溶於磷酸鹽緩衝生理鹽水(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後獲得,並調整LAB含量,使小鼠經口投予2.0×10 9CFU/天的LAB連續3天。然後,停止管餵,並於停止管餵1天、3天及7天後,使用上述LAB培養基檢測小鼠糞便之LAB含量,其中LAB含量是LAB活菌數對小鼠糞便重量的比值(單位:CFU/g)。
請參閱圖1,其中圖1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小鼠經口投予不同鼠李糖乳桿菌連續3天並停止管餵後,小鼠糞便的鼠李糖乳桿菌含量之折線圖,其中橫軸表示時間(單位:天),縱軸表示鼠李糖乳桿菌含量(單位:CFU/g),折線101及折線103分別為菌株LYC1504及菌株JJ101。如圖1所示,停止管餵1天及3天後,小鼠糞便的菌株JJ101(折線103)含量係高於菌株LYC1504(折線101),其中停止管餵3天後,菌株JJ101含量係高於10 7CFU/g,證實菌株JJ101的腸道存留能力較佳。
請參閱圖2,其中圖2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小鼠經口投予不同副乾酪乳桿菌連續3天並停止管餵後,小鼠糞便的副乾酪乳桿菌含量之折線圖,其中橫軸表示時間(單位:天),縱軸表示副乾酪乳桿菌含量(單位:CFU/g),折線201、折線203及折線205分別為菌株LYC1119、菌株JJ102及菌株LYC1229。如圖2所示,停止管餵1天後,小鼠糞便的菌株JJ102含量(折線203)係高於菌株LYC1119及菌株LYC1229(折線201及折線205),其中菌株JJ102含量係高於10 7CFU/g,證實菌株JJ102的腸道存留能力較佳。
請參閱圖3,其中圖3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小鼠經口投予不同胚芽乳酸菌連續3天並停止管餵後,小鼠糞便的胚芽乳酸菌含量之折線圖,其中橫軸表示時間(單位:天),縱軸表示胚芽乳酸菌含量(單位:CFU/g),折線301、折線303、折線305、折線307、折線309及折線311分別為菌株LYC1031、菌株LYC1112、菌株LYC1117、菌株LYC1146、菌株LYC1159及菌株JJ103。
如圖3所示,停止管餵1天、3天及7天後,小鼠糞便的菌株JJ103含量(折線311)皆高於其他菌株(折線301至折線309及折線313),其中停止管餵3天後,菌株JJ103含量為10 6CFU/g至10 7CFU/g,且停止管餵7天後,菌株JJ103含量仍多於10 5CFU/g,證實相較於其他胚芽乳酸菌,菌株JJ103的腸道存留能力較佳。 2. 抗藥性腸桿菌於動物體內的存留能力
菌株KPC001、菌株KPC011、菌株KPC021及菌株KPC035係自奇美醫院醫學研究中心臨床所分離之表現KPC-2的抗藥性腸桿菌(以下稱為CPE)。將CPE以四區劃線法接種在腸桿菌培養基上,並於37°C下培養16小時至18小時,以獲得單一菌落。接著,將單一菌落接種至MHB中,並於37°C下培養16小時至24小時,從而獲得CPE培養液。將CPE培養液離心,以獲得CPE的菌體沉澱物(pellet)。
每日投予小鼠抗生素,直到小鼠糞便呈無菌。然後,管餵小鼠CPE液,其中CPE液係將CPE的菌體沉澱物回溶於含有20重量%脫脂奶粉水溶液中,並調整CPE液的CPE含量,使小鼠經口投予3.0×10 8CFU/天的CPE連續3天,從而獲得感染小鼠。然後,停止管餵,並於停止管餵1天、2天、7天、10天、14天、17天、21天、24天、28天、31天及35天後,再次蒐集感染小鼠的糞便,並用MHB瓊脂檢測糞便的CPE含量,其中CPE含量是CPE活菌數對糞便重量的比值(單位:CFU/g)。
請參閱圖4,其中圖4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感染小鼠糞便的CPE含量之折線圖,其中橫軸表示時間(單位:天),縱軸表示CPE含量(單位:CFU/g),折線401、折線403、折線405及折線407分別表示菌株KPC001、菌株KPC011、菌株KPC021及菌株KPC035。如圖4所示,停止管餵1天後,小鼠糞便不同菌株之CPE含量皆為約10 10CFU/g,且在停止管餵4天至35天後,小鼠糞便不同菌株之CPE含量仍維持在10 4CFU/g至10 6CFU/g。上述結果顯示,不同菌株的CPE之腸道存留能力沒有差異。後續評估以菌株KPC001進行。 實施例三、評估複合乳酸菌抑制抗藥性腸桿菌的功效
每日投予小鼠抗生素,直到小鼠糞便呈無菌。然後,使小鼠經口投予3.0×10 8CFU/天的CPE連續3天,以獲得感染小鼠。接者,檢測感染小鼠糞便的CPE含量,做為感染小鼠未經口投予LAB的CPE含量。然後,將感染小鼠分為4組(空白組、對照組1、對照組2、對照組3及實驗組1)。空白組的感染小鼠係經口投予PBS連續21天,對照組1的感染小鼠係經口投予2.0×10 9CFU/天的菌株JJ101連續21天,對照組2的感染小鼠係經口投予2.0×10 9CFU/天的菌株JJ102連續21天,對照組3的感染小鼠係經口投予2.0×10 9CFU/天的菌株JJ103連續21天,且實驗組1的感染小鼠係經口投予2.0×10 9CFU/天的複合LAB連續21天,其中複合LAB是由菌株JJ101、菌株JJ102及菌株JJ103以1:1:1之菌數比組成。在小鼠經口投予LAB連續4天、7天、11天、14天、18天及21天後,檢測感染小鼠糞便的CPE含量。
請參閱圖5,其中圖5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不同組別的感染小鼠糞便的CPE含量之折線圖,其中橫軸表示感染小鼠經口投予LAB的連續天數(單位:天),縱軸表示感染小鼠糞便的CPE含量(單位:CFU/g),折線501、折線503、折線505、折線507及折線509分別表示空白組、對照組1、對照組2、對照組3及實驗組1,且不同字母A、B、C及D表示具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p<0.05)。
如圖5所示,實驗組1、對照組1、對照組2及對照組3(折線509、折線503至折線507)的感染小鼠糞便的CPE含量係低於空白組(折線501),其中實驗組1的感染小鼠糞便的CPE含量顯著低於對照組1、對照組2及對照組3,證實複合LAB之抑制CPE生長的功效較單株LAB佳。詳細而言,相較於感染小鼠未經口投予LAB的CPE含量,實驗組1的感染小鼠糞便的CPE含量在感染小鼠經口投予複合LAB連續21天後降低至少5個數量級,相當於抑制率為至少99.999%,但對照組1、對照組2、對照組3(折線503至折線507)的感染小鼠糞便的CPE含量在感染小鼠經口投予不同LAB菌株連續21天後僅降低2個至3個數量級,相當於抑制率為99%至99.9%。 實施例四、評估合益素抑制抗藥性腸桿菌的功效 1. 不同益生元之促進乳酸菌產生酸性物質之功效
LAB可分解醣類而產生酸性物質(如:乳酸及/或醋酸),從而降低環境(如:腸道)pH值,進而抑制CPE。因此,如果LAB可越有效地利用益生元,則此益生元及LAB組成的合益素抑制CPE生長之功效越佳。
將上述11株LAB分別接種不同配方之不含葡萄糖之MRS培養液中,並於37°C下培養24小時,以獲得培養物。然後,測量培養物的pH值,並將結果(3重複的平均±標準差)記錄於表1中,其中NON組表示MRS培養液不添加醣類、SUC組表示MRS培養液添加2重量%的蔗糖、FOS組表示MRS培養液添加2重量%的果寡糖,IN組表示MRS培養液添加2重量%的菊糖、IMO組表示MRS培養液添加2重量%的異麥芽寡糖、LU組表示MRS培養液添加2重量%的乳果糖,且XOS組表示MRS培養液添加2重量%的木寡糖。
表1
組別 pH值 (鼠李糖乳桿菌) pH值 (副乾酪乳桿菌)
JJ101 LYC1504 JJ102 LYC1119 LYC1229
NON 6.08±0.02 6.13±0.02 6.12±0.01 6.20±0.00 6.14±0.00
SUC 5.31±0.01 5.29±0.01 3.82±0.03 5.47±0.02 4.34±0.02
FOS 5.89±0.07 5.85±0.03 3.68±0.04 4.10±0.03 4.07±0.02
IN 5.40±0.01 5.41±0.03 3.70±0.05 4.09±0.02 4.04±0.04
XOS 5.21±0.01 5.18±0.02 5.02±0.03 5.56±0.02 5.34±0.00
LU 3.78±0.02 3.83±0.01 3.94±0.04 4.36±0.05 4.37±0.03
IMO 4.29±0.01 4.28±0.01 4.60±0.02 5.10±0.02 4.61±0.02
組別 pH值 (胚芽乳酸菌)
JJ103 LYC1031 LYC1112 LYC1117 LYC1146 LYC1159
NON 6.21±0.00 6.19±0.00 6.06±0.01 6.15±0.00 6.13±0.01 6.19±0.01
SUC 3.82±0.05 3.83±0.05 3.95±0.04 4.01±0.04 3.99±0.04 3.98±0.05
FOS 5.94±0.01 5.94±0.01 5.81±0.01 3.78±0.06 3.69±0.06 3.70±0.06
IN 5.03±0.01 4.97±0.01 4.88±0.03 3.77±0.04 3.80±0.05 3.72±0.04
XOS 5.17±0.01 5.15±0.01 5.09±0.02 5.09±0.02 5.19±0.02 5.18±0.02
LU 3.78±0.04 3.74±0.04 3.79±0.06 3.82±0.03 3.72±0.04 3.76±0.04
IMO 4.57±0.03 4.48±0.02 4.37±0.03 3.91±0.05 4.58±0.03 4.45±0.03
如表1所示,SUC組、FOS組、IN組、XOS組、IMO組及LU組之培養物的pH值係低於NON組,表示醣類可促進LAB產生酸性物質。其次,菌株JJ101在LU組及IMO組的培養物之pH值係低於5.0,說明乳果糖及異麥芽寡糖具有促進菌株JJ101產生酸性物質之功效。菌株JJ102只有在XOS組之培養物的pH值係高於5.0,說明上述醣類中,只有木寡糖無法促進菌株JJ102產生酸性物質。菌株JJ103在SUC組、LU組及IMO組的培養物之pH值係低於5.0,說明蔗糖、乳果糖異及麥芽寡糖具有促進菌株JJ102產生酸性物質之功效。補充說明的是,蔗糖可被動物消化,不能做為益生元。因此,當複合LAB係由菌株JJ101、菌株JJ102及菌株JJ103所組成,應選用乳果糖及/或異麥芽寡糖做為益生元。 2. 菌株JJ101及不同益生元形成之合益素的pH值及抑制CPE生長之功效
將上述各LAB菌種(鼠李糖乳桿菌、副乾酪乳桿菌及胚芽乳酸菌)中,腸道存留能力較佳之單株LAB(即菌株JJ101、菌株JJ102及菌株JJ103)分別與CPE(菌株KPC001)加入pH 6.5的共培養液中,以進行共培養試驗,其中共培養液的初始LAB含量為10 7CFU/mL,且初始CPE含量為10 6CFU/mL。然後,對共培養液進行LAB含量檢測、CPE含量檢測及pH值檢測,以獲得初始LAB含量、CPE含量及pH值(相當於陪養0小時)。LAB含量檢測係將共培養液塗佈於pH 5.5的MRS瓊脂培養基上,並在37°C下培養,以獲得LAB的單一菌落。藉由LAB的單一菌落數,可推算共培養液的LAB含量(單位:CFU/mL)。CPE菌數檢測係共培養液塗佈於含有16 μg/mL的氨苄青黴素的EMB瓊脂培養基上,並在37°C下培養,以獲得CPE的單一菌落。藉由CPE的單一菌落數,可推算共培養液的CPE含量(單位:CFU/mL)。
共培養液是由不含葡萄糖的MRS培養液及MHB以1:1之體積比例配製而成,並依據組別添加或不添加醣類,其中NON組的共培養液不含醣類,SUC組的共培養液含有2重量%的蔗糖,FOS組的共培養液含有2重量%的果寡糖,IN組的共培養液含有2重量%的菊糖,XOS組的共培養液含有2重量%的木寡糖,LU組的共培養液含有2重量%的乳果醣,且IMO組的共培養液含有2重量%的異麥芽寡糖。
將共培養液於37°C下進行培養,並在培養3小時、6小時、24小時及48小時後,進行LAB含量檢測、CPE含量檢測及pH值檢測。
上述菌株JJ101與CPE於不同培養基的共培養實驗中,LAB含量檢測之結果說明如下:培養48小時後,SUC組、FOS組、IN組、XOS組、LU組及IMO組的共培養液之菌株JJ101含量高於NON組,係大於1.0×10 8CFU/mL且小於1.0×10 9CFU/mL(未繪示於圖中),證實益生元於體外有利於菌株JJ101之生長。
請參閱圖6A及圖6B,其分別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菌株JJ101及CPE共培養於含有不同益生元之共培養液後,共培養液之CPE含量(圖6A)及pH值(圖6B)之折線圖。圖6A的橫軸表示時間(單位:小時),縱軸表示CPE含量(單位:CFU/mL)。圖6B的橫軸表示時間(單位:小時),縱軸表示pH值。圖6A及圖6B的折線601、折線603、折線605、折線607、折線609、折線611及折線613分別表示NON組、SUC組、FOS組、IN組、XOS組、LU組及IMO組。
如圖6A所示,在培養24小時後,SUC組(折線603)、FOS組(折線605)、IN組(折線607)及LU組(折線611)的共培養液之CPE含量係低於偵測極限。在培養48小時後,IMO組(折線613)的共培養液之CPE含量較初始CPE含量(0小時)少2個數量級(即抑制率為99%)。然而,NON組(折線601)及XOS組(折線609)的共培養液之CPE含量在培養48後是高於初始CPE含量(0小時)。如圖6B所示,培養24小時至48小時後,SUC組(折線603)、FOS組(折線605)、IN組(折線607)、LU組(折線611)及IMO組(折線613)的共培養液之pH值係小於5,但XOS組(折線609)及NON組(折線601)的共培養液之pH值係大於5。上述結果證實,蔗糖、果寡糖、菊糖、乳果糖及異麥芽寡糖可促進菌株JJ101產生酸性物質,使共培養液的pH值係小於5,從而抑制CPE生長。 3. 菌株JJ102及不同益生元形成之合益素的pH值及抑制CPE生長之功效
上述菌株JJ102與CPE於不同培養基的共培養實驗中,由LAB含量檢測的結果可知,培養48小時後,NON組、SUC組至XOS組及LU組至IMO組的共培養液之菌株JJ102含量係高於1.0×10 8CFU/mL而小於1.0×10 9CFU/mL(圖未繪示),且高於NON組,證實益生元於體外有利於菌株JJ102之生長。
請參閱圖7A及圖7B,其分別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菌株JJ102及CPE共培養於含有不同益生元之共培養液後,共培養液之CPE含量(圖7A)及pH值(圖7B)之折線圖。圖7A的橫軸表示時間(單位:小時),縱軸表示CPE含量(單位:CFU/mL)。圖7B的橫軸表示時間(單位:小時),縱軸表示pH值。圖7A及圖7B的折線701、折線703、折線705、折線707、折線709、折線711及折線713分別表示NON組、SUC組、FOS組、IN組、XOS組、LU組及IMO組。
如圖7A所示,在培養24小時後,FOS組(折線705)的共培養液之CPE含量係低於偵測極限。培養48小時後,SUC組(折線703)、IN組(折線707)及LU組(折線711)的共培養液之CPE含量係低於偵測極限。IMO組(折線713)的共培養液之CPE含量較初始CPE含量(0小時)少3個數量級(即抑制率為99.9%)。NON組(折線701)及XOS組(折線709)的共培養液在培養48小時後的CPE含量較初始CPE含量高。如圖7B所示,在培養48小時後,XOS組(折線709)及NON組(折線701)的共培養液之pH值是大於5,但SUC組、FOS組、IN組、LU組及IMO組的pH值皆小於5。上述結果證實蔗糖、果寡糖、菊糖、乳果糖及異麥芽寡糖可促進菌株JJ102產生酸性物質,使共培養液的pH係小於5,從而抑制CPE生長。 4. 菌株JJ103及不同益生元形成之合益素的pH值及抑制CPE生長之功效
由LAB含量檢測的結果可知,培養48小時後,NON組的共培養液之菌株JJ103含量最少(9.0×10 8CFU/mL),SUC組至XOS組及LU組至IMO組的共培養液之菌株JJ103含量則高於9.0×10 8CFU/mL(圖未繪示),證實益生元於體外有利於菌株JJ103之生長。
請參閱圖8A及圖8B,其分別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菌株JJ103及CPE共培養於含有不同益生元之共培養液後,共培養液之CPE含量(圖8A)及pH值(圖8B)之折線圖。圖8A的橫軸表示時間(單位:小時),縱軸表示CPE含量(單位:CFU/mL)。圖8B的橫軸表示時間(單位:小時),縱軸表示pH值。圖8A及圖8B的折線801、折線803、折線805、折線807、折線809、折線811及折線813分別表示NON組、SUC組、FOS組、IN組、XOS組、LU組及IMO組。
如圖8A所示,培養24小時後,SUC組(折線803)、LU組(折線811)、IMO組(折線813)的共培養液之CPE含量係低於檢測極限,但NON組、FOS組、IN組及XOS組之CPE含量較初始CPE含量高。如圖8B所示,SUC組(折線803)、LU組(折線811)及IMO組(折線813)的共培養液之pH值係小於5,但NON組、FOS組、IN組及XOS組的共培養液之pH值係大於5。上述結果證實共培養液的pH值小於5可抑制CPE生長。其次,蔗糖、乳果醣及異麥芽寡糖可促進菌株JJ103產生酸性物質,使共培養液的pH係小於5,從而抑制CPE生長。
由圖6A、圖6B、圖7A、圖7B、圖8A及圖8B的結果可知,蔗糖、果寡糖、菊糖、乳果糖及異麥芽寡糖可有效促進菌株JJ101及菌株JJ102產生酸性物質,但僅蔗糖、乳果糖及異麥芽寡糖可有效促進菌株JJ103產生酸性物質,其中蔗糖可被動物消化,不能做為益生元,因此後續實驗以乳果糖及異麥芽寡糖做為益生元。 5. 複合乳酸菌及不同益生元形成之合益素的抑制CPE生長之功效
利用PBS回溶菌株JJ101、菌株JJ102及菌株JJ103之菌體沉澱物,以獲得複合LAB液,其中菌株JJ101、菌株JJ102及菌株JJ103的菌數比係1:1:1。接著,調製2重量%的乳果糖於複合LAB液中,以獲得乳果糖合益素,並調製2重量%的異麥芽寡糖於複合LAB液中,以獲得異麥芽寡糖合益素。
將小鼠分為4組(空白組、對照組、實驗組1及實驗組2),並每日投予小鼠抗生素,直到小鼠糞便呈無菌。然後,使小鼠經口投予3.0×10 8CFU/天的CPE連續3天,以獲得感染小鼠。接者,檢測感染小鼠糞便的CPE含量,做為感染小鼠未經口投予LAB的CPE含量。然後,空白組的感染小鼠係經口投予PBS連續21天,對照組的感染小鼠係經口投予複合LAB液連續21天,實驗組1的感染小鼠係經口投予乳果糖合益素連續21天,且實驗組2的感染小鼠係經口投予異麥芽寡糖合益素連續21天。在小鼠經口投予LAB連續4天、7天、11天、14天、18天及21天後,檢測小鼠糞便的CPE含量。補充說明的是,對照組、實驗組1及實驗組2的感染小鼠經口投予的複合LAB的菌數為2.0×10 9CFU/天。
請參閱圖9,其中圖9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不同組別的感染小鼠糞便的CPE含量之折線圖,其中橫軸表示小鼠經口投予LAB的連續天數(單位:天),縱軸表示感染小鼠糞便的CPE含量(單位:CFU/g),折線901、折線903、折線905及折線907分別代表空白組、對照組、實驗組1及實驗組2,且不同字母a及b表示組間具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p<0.05)。
如圖9所示,在經口投予PBS、複合乳酸菌或合益素連續21天後,對照組、實驗組1及實驗組2的感染小鼠糞便的CPE含量係顯著低於空白組,證實複合乳酸菌、乳果糖合益素、異麥芽寡糖合益素可抑制CPE之生長活性。然而,在經口投予PBS、複合乳酸菌或合益素連續7天後,實驗組1及實驗組2的感染小鼠糞便的CPE含量顯著係小於對照組,證實相較於複合乳酸菌(不含益生元),乳果糖合益素及/或異麥芽寡糖合益素可較快降低CPE含量。
綜上所述,由特定複合乳酸菌及特定益生元組成之合益素可抑制抗藥性腸桿菌生長之活性,說明合益素有潛力應用於預防、改善及/或治療抗藥性腸桿菌感染。
綜言之,本發明雖以特定的複合乳酸菌株、特定的製程、特定的有效劑量、特定投予方式、特定的實驗模型及特定的評估方法做為例示,說明本發明之合益素組成物、口服組成物及合益素用於製備抑制抗藥性腸桿菌之口服組成物的用途,惟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理解,本發明不限於此,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及範圍內,本發明亦可使其他的乳酸菌株組合、其他的製程、其他的有效劑量、其他的投予方式、其他的實驗模型及其他的評估方法進行。
雖然本發明已以數個特定實施例揭露如上,但可對前述揭露內容進行各種潤飾、各種更動及替換,而且應可理解的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某些情況將採用本發明實施例之某些特徵但不對應使用其他特徵。因此,本發明的精神和權利要求範圍不應限於以上例示實施例所述。
【生物材料寄存】
鼠李糖乳桿菌(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JJ101係於2021年12月22日寄存於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生物資源中心(Bioresource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Center,BCRC,地址:30062台灣新竹市食品路331號),寄存編號為BCRC 911088。
副乾酪乳桿菌(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JJ102係於2021年12月22日寄存於BCRC,寄存編號為BCRC 911089。
胚芽乳酸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JJ103係於2021年12月22日寄存於BCRC,寄存編號為BCRC 911090。
101,103,201,203,205,301,303,305,307,309,311,313,401,403,405,407,501,503,505,507,509,601,603,605,607,609,611,613,701,703,705,707,709,711,713,801,803,805,807,809,811,813,901,903,905,907:折線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詳細說明如下: [圖1]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小鼠經口投予不同鼠李糖乳桿菌連續3天並停止管餵後,小鼠糞便的鼠李糖乳桿菌含量之折線圖。 [圖2]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小鼠經口投予不同副乾酪乳桿菌連續3天並停止管餵後,小鼠糞便的副乾酪乳桿菌含量之折線圖。 [圖3]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小鼠經口投予不同胚芽乳酸菌連續3天並停止管餵後,小鼠糞便的胚芽乳酸菌含量之折線圖。 [圖4]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感染小鼠糞便的CPE含量之折線圖。 [圖5]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不同組別的感染小鼠糞便的CPE含量之折線圖。 [圖6A]及[圖6B]分別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菌株JJ101及CPE共培養於含有不同益生元之共培養液後,共培養液之CPE含量及pH值之折線圖。 [圖7A]及[圖7B]分別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菌株JJ102及CPE共培養於含有不同益生元之共培養液後,共培養液之CPE含量及pH值之折線圖。 [圖8A]及[圖8B]分別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菌株JJ103及CPE共培養於含有不同益生元之共培養液後,共培養液之CPE含量及pH值之折線圖。 [圖9]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不同組別的感染小鼠糞便的CPE含量之折線圖。
901,903,905,907:折線

Claims (10)

  1. 一種合益素組成物,係由一複合乳酸菌及一益生元所組成,該複合乳酸菌是由鼠李糖乳桿菌(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JJ101、副乾酪乳桿菌(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JJ102及胚芽乳酸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JJ103所組成,該鼠李糖乳桿菌JJ101係於2021年12月22日寄存於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生物資源中心(Bioresource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Center,BCRC),寄存編號為BCRC 911088,該副乾酪乳桿菌JJ102係於2021年12月22日寄存於BCRC,寄存編號為BCRC 911089,且該胚芽乳酸菌JJ103係於2021年12月22日寄存於BCRC,寄存編號為BCRC 911090,該益生元是乳果糖或異麥芽寡糖,且該合益素組成物抑制一抗藥性腸桿菌之生長。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合益素組成物,其中該益生元之一含量為2重量%。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合益素組成物,其中該鼠李糖乳桿菌JJ101、該副乾酪乳桿菌JJ102及該胚芽乳酸菌JJ103之一菌數比為1:1:1。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合益素組成物,其中該合 益素組成物為一口服組成物。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合益素組成物,其中該抗藥性腸桿菌具有克雷伯氏肺炎菌之碳青黴烯酶(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KPC)-2。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合益素組成物,其中一受試對象係投予具有一有效劑量之該複合乳酸菌7天至21天。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合益素組成物,其中當該受試對象是一小鼠時,該有效劑量係1.0×1011CFU/kg體重/天。
  8. 一種合益素組成物用於製備抑制抗藥性腸桿菌之口服組成物的用途,其中該口服組成物係以一合益素組成物做為一有效成分,該合益素組成物係由一複合乳酸菌及一益生元所組成,該複合乳酸菌是由鼠李糖乳桿菌JJ101、副乾酪乳桿菌JJ102及胚芽乳酸菌JJ103所組成,該鼠李糖乳桿菌JJ101之寄存編號為BCRC 911088,該副乾酪乳桿菌JJ102之寄存編號為BCRC 911089,該胚芽乳酸菌JJ103之寄存編號為BCRC 911090,該益生元是乳果糖或異麥芽寡糖,且該合益素組成物係投予 一受試對象7天至21天。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合益素組成物用於製備抑制抗藥性腸桿菌之口服組成物的用途,其中該抗藥性腸桿菌具有KPC-2。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合益素組成物用於製備抑制抗藥性腸桿菌之口服組成物的用途,其中該鼠李糖乳桿菌JJ101、該副乾酪乳桿菌JJ102及該胚芽乳酸菌JJ103之一菌數比為1:1:1。
TW111104175A 2022-01-28 2022-01-28 合益素組成物及其用於製備抑制抗藥性腸桿菌之口服組成物的用途 TWI8194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4175A TWI819484B (zh) 2022-01-28 2022-01-28 合益素組成物及其用於製備抑制抗藥性腸桿菌之口服組成物的用途
US17/932,427 US20230241133A1 (en) 2022-01-28 2022-09-15 Isolated Strai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For Inhibiting Drug-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Lactic Acid Bacterial Composition And Symbiotic Composition Including The Same
JP2022169386A JP7450968B2 (ja) 2022-01-28 2022-10-21 乳酸菌組成物及び薬剤耐性腸内細菌を抑制するための乳酸菌組成物
DE102022003908.7A DE102022003908A1 (de) 2022-01-28 2022-10-21 Milchsäurebaktieren-zusammensetzung und ihre verwendung als medikament zur inhibierung von arzneimittel-resistenten enterobacteriacea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4175A TWI819484B (zh) 2022-01-28 2022-01-28 合益素組成物及其用於製備抑制抗藥性腸桿菌之口服組成物的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9999A TW202329999A (zh) 2023-08-01
TWI819484B true TWI819484B (zh) 2023-10-21

Family

ID=88559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4175A TWI819484B (zh) 2022-01-28 2022-01-28 合益素組成物及其用於製備抑制抗藥性腸桿菌之口服組成物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19484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606378U (zh) * 2020-07-31 2021-01-11 生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德氏乳桿菌乳酸亞種ldl114等複方乳桿菌之包埋結構的保健品
CN113925923A (zh) * 2021-11-25 2022-01-14 广东益可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抗痘美白的复合益生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606378U (zh) * 2020-07-31 2021-01-11 生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德氏乳桿菌乳酸亞種ldl114等複方乳桿菌之包埋結構的保健品
CN113925923A (zh) * 2021-11-25 2022-01-14 广东益可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抗痘美白的复合益生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期刊 de Mesquita A.R.C., et al., "Activity of metabolites produced by new strains of Lactobacillus in modified de Man, Rogosa and Sharpe (MRS) medium against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Afr. J. Microbiol. Res, Vol. 11(8), 28 February, 2017, page 345-35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9999A (zh) 202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oy et al. Role of enteric supplementation of probiotics on late-onset sepsis by Candida species in preterm low birth weight neonates: a randomized, double 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Ingrassia et al. Lactobacillus casei DN-114 001 inhibits the ability of adherent-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 isolated from Crohn's disease patients to adhere to and to invade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KR100446482B1 (ko) 상피흡착성락토바실러스
US6461607B1 (en) Probiotic, lactic acid-producing bacteria and uses thereof
US20050271643A1 (en) Bacterial strains, compositions including same and probiotic use thereof
Iyer et al. Probiotic properties of folate producing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strains
Kaur et al. Effect of the oral intake of probiotic 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BA28 on Helicobacter pylori causing peptic ulcer in C57BL/6 mice models
Pereira et al. In vitro assessment of probiotic potential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DABRP5 isolated from Bollo batter, a traditional Goan fermented food
Tinrat et 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MTC 1026 as a potential probiotic
JP5784327B2 (ja) 抗菌剤
JP2020523302A (ja) 鼓腸を低減させるための組成物および方法
Karacaer et al. The function of probiotics on the treatment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facts and gaps
Evivie et al. Suppressive effects of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KLDS 3.1003 on some foodborne pathogens revealed through in vitro, in vivo and genomic insights
Elavarasi et al. Scree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Weissella cibaria isolated from food source for probiotic properties
US12077749B2 (en) 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 with fimbriae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WO2018014833A1 (zh) 脆弱拟杆菌在制备抑制艰难梭菌粘附的组合物中的应用
TWI819484B (zh) 合益素組成物及其用於製備抑制抗藥性腸桿菌之口服組成物的用途
TWI819483B (zh) 乳酸菌組成物及其用於製備抑制抗藥性腸桿菌之口服組成物的用途
JP7450968B2 (ja) 乳酸菌組成物及び薬剤耐性腸内細菌を抑制するための乳酸菌組成物
TWI810805B (zh) 複合乳酸菌組成物及其用於製備抑制抗藥性腸桿菌之口服組成物的用途
JP7469332B2 (ja) フルクトフィリック乳酸産生細菌
EP3035945B1 (en) A probiotic composition comprising the novel isolated bacterial strain of brevibacterium casei ap9
RU2735717C1 (ru) Штамм Bifidobacterium bifidum, используемый в качестве пробиотика
Deep et al. Assessment of preliminary in vitro probiotic characterstics of the folate producing yogurt starter culture Streptococcus and Lactobacillus species
KR20240133945A (ko) 락토바실러스 퍼멘툼 균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장염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약학적 조성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