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7053B - 滑鼠裝置 - Google Patents

滑鼠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7053B
TWI817053B TW109139069A TW109139069A TWI817053B TW I817053 B TWI817053 B TW I817053B TW 109139069 A TW109139069 A TW 109139069A TW 109139069 A TW109139069 A TW 109139069A TW I817053 B TWI817053 B TW I81705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module
conductive
button
housing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90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9709A (zh
Inventor
柳金生
Original Assignee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390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17053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19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97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70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7053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種滑鼠裝置包括外殼、第一磁性模組、第二磁性模組、開關模組及按鍵。第一磁性模組設置於外殼內部。第二磁性模組設置於外殼內部且與第一磁性模組之間具有一磁吸力。開關模組設置於外殼內部並連接於第一磁性模組與第二磁性模組。按鍵設置於外殼上且具有一連動件,且連動件伸入外殼內部並連接於第二磁性模組。其中按鍵可相對於外殼下降移動,按鍵未相對外殼下降時,第一磁性模組與第二磁性模組彼此磁性吸附,按鍵相對外殼下降時,使連動件帶動第二磁性模組與第一磁性模組彼此分離以觸發開關模組。

Description

滑鼠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腦周邊裝置,特別是指一種滑鼠裝置。
滑鼠為目前十分常見的電腦輸入裝置,在滑鼠的使用過程中,按鍵為最頻繁操作之構件,例如使用者可透過手指按壓按鍵以操控游標進行選取或拖曳等動作,因此,按鍵的操作手感與舒適度對於使用者來說影響甚鉅。
目前市面上的滑鼠多採用實體開關(例如微動開關)作為按鍵的觸發開關,當按鍵受壓後會抵壓於實體開關的觸發按鈕而產生訊號以控制游標。然而,滑鼠在組裝上或者零件尺寸都存有公差,導致組裝後之按鍵與實體開關之間常有過大的空隙,且實體開關的觸發按鈕受壓後,是由其內部的金屬彈片受壓朝另一金屬接點移動接近以彼此接觸產生訊號,因此,按鍵受壓移動至實體開關以及金屬彈片受壓移動至金屬接點的過程皆需要經過一定的行程(例如0.2mm、0.3mm或0.5mm)與時間,從而影響使用者操作按鍵的手感、反應與靈敏度,且按鍵在未受壓狀態時也容易發生晃動的情形。
此外,當按鍵需要長壓操作時,例如操控游標選取物件進行拖曳或者捲動頁面,使用者也必須對按鍵持續施加相當強度的力道,以使按鍵保持抵壓觸發按鈕的狀態,因此,長期操作下容易造成手指的疲勞甚 至關節的損害。
鑒於上述,於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滑鼠裝置包括外殼、第一磁性模組、第二磁性模組、開關模組及按鍵。第一磁性模組設置於外殼內部。第二磁性模組設置於外殼內部,且第二磁性模組與第一磁性模組之間具有一磁吸力。開關模組設置於外殼內部,開關模組連接於第一磁性模組與第二磁性模組。按鍵設置於外殼上,按鍵具有一連動件,且連動件伸入外殼內部並連接於第二磁性模組。其中按鍵可相對於外殼下降移動,按鍵未相對外殼下降時,第一磁性模組與第二磁性模組彼此磁性吸附;按鍵相對外殼下降時,使連動件帶動第二磁性模組與第一磁性模組彼此分離以觸發開關模組。
綜上,本發明實施例之滑鼠裝置於按鍵受壓時,可帶動第二磁性模組與第一磁性模組彼此分離以觸發開關模組產生訊號,達到快速反應之優點,以提供良好的操作手感與靈敏度,且第二磁性模組與第一磁性模組會隨著按鍵的下壓而降低磁吸力,可進一步減輕使用者手指的操作負擔。此外,按鍵未受壓時,可透過第二磁性模組與第一磁性模組彼此吸附定位,使按鍵不會發生晃動的情形而提高滑鼠裝置整體的美觀性。
1,1A,1B,1C,1D,1E,1F:滑鼠裝置
10:外殼
101:頂殼
102:底殼
103:貫穿孔
20,20A,20B,20C,20D,20E,20F:第一磁性模組
21,21A,21D:第一導電片
22,22B,22C:第一磁鐵
30,30A,30B,30C,30D,30E,30F:第二磁性模組
31,31A,31C:第二導電片
32A,32B,32D:第二磁鐵
40,40A,40B:開關模組
41,41A,41B:第一導電件
42,42A,42B:第二導電件
43:感測器
50,50’:按鍵
51:連動件
[圖1]係本發明滑鼠裝置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2]係本發明滑鼠裝置第一實施例之分解立體圖。
[圖3]係本發明滑鼠裝置第一實施例之局部剖視圖。
[圖4]係本發明滑鼠裝置第一實施例之按壓作動圖。
[圖5]係本發明滑鼠裝置第二實施例之局部剖視圖。
[圖6]係本發明滑鼠裝置第三實施例之局部剖視圖。
[圖7]係本發明滑鼠裝置第四實施例之局部剖視圖。
[圖8]係本發明滑鼠裝置第五實施例之局部剖視圖。
[圖9]係本發明滑鼠裝置第六實施例之局部剖視圖。
[圖10]係本發明滑鼠裝置第七實施例之局部剖視圖。
以下提出各種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然而,實施例僅用以作為範例說明,並不會限縮本發明欲保護之範圍。此外,實施例中的圖式省略部份元件,以清楚顯示本發明的技術特點。在所有圖式中相同的標號將用於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圖1為本發明滑鼠裝置1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圖,圖2為本發明滑鼠裝置1第一實施例之分解立體圖。如圖1與圖2所示,滑鼠裝置1為電腦輸入裝置,用以操控電腦(例如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之滑鼠游標進行位移或點選等作業。
在一些實施例中,滑鼠裝置1具體上可為機械滑鼠、光學滑鼠或雷射滑鼠。以傳輸方式而言,滑鼠裝置1可為有線滑鼠,例如滑鼠裝置1可透過線路連接到電腦的接口(如USB接口),而藉由線路傳輸資料至電腦,或者滑鼠裝置1也可為無線滑鼠,以透過發射紅外線射頻或藍牙與電腦進行無線傳輸。
如圖1與圖2所示,滑鼠裝置1包括外殼10、第一磁性模組 20、非彈性之第二磁性模組30、開關模組40以及至少一個按鍵50。在本實施例中,滑鼠裝置1為雙鍵滑鼠而包括二個按鍵50、50’(即左鍵與右鍵),二個按鍵50、50’分別可按壓地設置於外殼10上,第一磁性模組20、第二磁性模組30及開關模組40設置於外殼10內部並對應於其中一個按鍵50(在此為左鍵),當按鍵50被按壓後,可透過第一磁性模組20與第二磁性模組30觸發開關模組40以產生相應的訊號而操控滑鼠游標作業,此容後詳述。
在一些實施例中,滑鼠裝置1之外殼10內部亦可設有另一組相同或相似於上述第一磁性模組20、第二磁性模組30及開關模組40之結構以對應於另一個按鍵50’(在此為右鍵),使按鍵50’也可採用同樣的方式按壓觸發,以下僅針對其中一個按鍵50及其對應之第一磁性模組20、第二磁性模組30及開關模組40詳細描述,先此敘明。
圖3為本發明滑鼠裝置1第一實施例之局部剖視圖,圖4為本發明滑鼠裝置1第一實施例之按壓作動圖。如圖1至圖4所示,按鍵50具有一連動件51,且連動件51伸入外殼10內部。在本實施例中,外殼10是由頂殼101與底殼102組裝而成,但此並不侷限。按鍵50呈長型片體,且按鍵50的一端固定於外殼10(在此為固定於頂殼101),按鍵50的另一端則不與外殼10固定,使按鍵50的另一端受壓時能相對於外殼10擺動下降(如圖4所示)。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外殼10設有一貫穿孔103(如圖2所示),連動件51延伸自按鍵50的內表面並穿過貫穿孔103而伸入外殼10內部。
如圖2所示,上述連動件51與按鍵50可為一體式結構,例如按鍵50與連動件51為一體射出成型,其中連動件51可為桿體、塊體或板 體,此並不侷限。在其他實施例中,連動件51與按鍵50亦可為組裝式結構,例如連動件51可透過黏固、鉚合、鎖固或焊接等方式組裝固定於按鍵50的內表面,以下本發明實施例之各元件之間的固定皆可採用前述方式,即不重複贅述。
如圖1至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磁性模組20固定於外殼10內部,第二磁性模組30與第一磁性模組20彼此磁性吸附定位。此外,按鍵50的連動件51連接於第二磁性模組30,使按鍵50在未受壓時,可透過第一磁性模組20與第二磁性模組30的磁性吸附定位而不會發生晃動的情形,達到提高滑鼠裝置1整體的美觀性,且當按鍵50受到按壓時,連動件51可帶動第二磁性模組30相對於第一磁性模組20移動。
如圖1至圖4所示,開關模組40設置於外殼10內部且連接於第一磁性模組20與第二磁性模組30,當按鍵50受壓而相對於外殼10下降移動時,連動件51可同步帶動第二磁性模組30與第一磁性模組20彼此分離以觸發開關模組40而產生控制滑鼠游標的訊號。藉此,本發明實施例之滑鼠裝置1的按鍵50受壓時,可即時帶動第一磁性模組20與第二磁性模組30分離以觸發開關模組40立刻產生訊號,達到快速反應之優點,以提供良好的操作手感與靈敏度。
具體而言,如果滑鼠是採用實體開關作為按鍵的觸發開關,按鍵受壓移動至實體開關需要經過一定的移動行程(例如0.2mm、0.3mm或0.5mm)與時間,且在實體開關的觸發按鈕受壓後,其內部金屬彈片移動至金屬接點也需要經過一定的移動行程(例如0.2mm、0.3mm或0.5mm)與時間。藉此,本發明實施例之滑鼠裝置1在按鍵50受壓時,是同步帶動 第二磁性模組30與第一磁性模組20彼此分離以立刻觸發開關模組40而產生控制滑鼠游標的訊號,因此,不會有上述移動行程與時間而達到使用者按壓後能夠快速反應之優點。
此外,第一磁性模組20與第二磁性模組30會隨著按鍵50的下壓而增加間距,從而降低第一磁性模組20與第二磁性模組30之間的磁吸力,達到減輕使用者手指的操作負擔,且當按鍵50需要長壓操作時,使用者也不須對按鍵50持續施加相當強度的力道,亦即,使用者按壓的力道僅需維持第一磁性模組20與第二磁性模組30處於分離狀態即可,達到提高長時間操作的舒適度。
上述第一磁性模組20、第二磁性模組30及開關模組40至少有以下多種實施例。
如圖1至圖4所示,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磁性模組20固定於外殼10內部且包括第一導電片21與第一磁鐵22,其中第一導電片21為導電材料所製成,例如導電材料可為金屬或導電塑料,且第一導電片21固定於外殼10內部(在此第一導電片21透過螺絲鎖固於外殼10內),第一磁鐵22固定於第一導電片21上。第二磁性模組30包括第二導電片31,第二導電片31固定於按鍵50之連動件51(在此第二導電片31透過螺絲鎖固於連動件51),且第二導電片31與第一磁鐵22彼此磁性吸附,其中,第二導電片31可為鐵、鎳或鈷等具有導電與導磁功能之材料所製成。
如圖1至圖4所示,開關模組40包括第一導電件41與第二導電件42,第一導電件41連接於第一磁性模組20,第二導電件42連接於第二磁性模組3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電件41與第二導電件42皆為導電 線路並分別連接於第一磁性模組20的第一導電片21與第二磁性模組30的第二導電片31,由於第一磁性模組20與第二磁性模組30彼此磁性吸附接觸,使第一導電件41與第二導電件42能夠經由第一磁性模組20與第二磁性模組30的接觸而彼此導通,開關模組40可包括有一感測器43(如圖2所示),感測器43可基於第一導電件41與第二導電件42彼此導通而不產生控制滑鼠游標的訊號。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第一導電件41與第二導電件42亦可為其他種類之導電件,例如導電彈片或導電彈簧等。
如圖2與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磁鐵22介於第一導電片21與第二導電片31之間,且第二導電片31相較於第一導電片21靠近外殼10底部。藉此,如圖4所示,當按鍵50受壓而相對於外殼10下降移動時,按鍵50之連動件51即帶動第二磁性模組30的第二導電片31同步下降而與第一磁性模組20的第一磁鐵22彼此分離,使第一導電件41與第二導電件42彼此斷開而不導通,此時,開關模組40之感測器43即可基於第一導電件41與第二導電件42彼此不導通而受觸發,進而產生控制滑鼠游標的訊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第一導電件41與第二導電件42彼此導通或不導通可分別產生不同的類比或數位訊號,使開關模組40之感測器43基於不同的類比或數位訊號決定是否產生控制滑鼠游標的訊號。舉例來說,第一導電件41與第二導電件42彼此導通或不導通可分別產生0與1之兩種不同的數位訊號,例如當第一導電件41與第二導電件42彼此導通時,可產生第一種數位訊號(例如0),感測器43即可基於第一種數位訊號而不產生控制滑鼠游標的訊號。當第一導電件41與第二導電件42彼此分離而不 導通時,可產生第二種數位訊號(例如1),感測器43即可基於第二種數位訊號而產生控制滑鼠游標的訊號。
再如圖3與圖4所示,按鍵50可具有一升降範圍,在按鍵50的升降範圍中,第一磁性模組20與第二磁性模組30皆具有磁吸力,也就是說,當按鍵50受壓下降而使第二磁性模組30與第一磁性模組20彼此分離時(如圖4所示),雖第一磁性模組20與第二磁性模組30之間會隨著距離的增加而降低磁吸力,但在按鍵50的升降範圍中,第一磁性模組20與第二磁性模組30之間仍會具有一定的磁吸力,使按鍵50受到釋放時,第二磁性模組30可受到第一磁性模組20的磁吸力吸引而向上移動並吸附於第一磁性模組20,以使按鍵50同步上升移動而回到初始未受壓之位置(如圖3所示)。藉此,本發明實施例之滑鼠裝置1的按鍵50能透過第一磁性模組20與第二磁性模組30本身的磁吸力復位,從而不需設置其他的復位元件(例如彈簧或彈性橡膠等),達到進一步降低成本之優點。
如圖5所示,為本發明滑鼠裝置1A第二實施例之局部剖視圖,本實施例之滑鼠裝置1A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的差異至少在於,滑鼠裝置1A之第一磁性模組20A包括一第一導電片21A,第一導電片21A固定於外殼10並連接於第一導電件41,第二磁性模組30A包括第二導電片31A與第二磁鐵32A,第二導電片31A固定於按鍵50之連動件51並連接於第二導電件42,第二磁鐵32A介於第一導電片21A與第二導電片31A之間並且固定於第二導電片31A上,且在按鍵50未受壓時,第二磁鐵32A與第一導電片21A彼此磁性吸附。當按鍵50受壓而相對於外殼10下降移動時,按鍵50之連動件51即帶動第二磁性模組30A的第二導電片31A與第二磁鐵32A同 步下降而與第一磁性模組20A的第一導電片21A彼此分離,同樣可使第一導電件41與第二導電件42彼此斷開而不導通,以觸發開關模組40產生訊號。
如圖6所示,為本發明滑鼠裝置1B第三實施例之局部剖視圖,本實施例之滑鼠裝置1B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的差異至少在於,滑鼠裝置1B之第一磁性模組20B包括第一磁鐵22B,第一磁鐵22B固定於外殼10並連接於第一導電件41,第二磁性模組30B包括第二磁鐵32B,第二磁鐵32B固定於按鍵50之連動件51並連接於第二導電件42,且在按鍵50未受壓時,第一磁鐵22B與第二磁鐵32B彼此磁性吸附。當按鍵50受壓而相對於外殼10下降移動時,按鍵50之連動件51即帶動第二磁性模組30B的第二磁鐵32B同步下降而與第一磁性模組20B的第一磁鐵22B彼此分離,同樣可使第一導電件41與第二導電件42彼此斷開而不導通,以觸發開關模組40產生訊號。
如圖7所示,為本發明滑鼠裝置1C第四實施例之局部剖視圖,本實施例之滑鼠裝置1C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的差異至少在於,滑鼠裝置1C之第一磁性模組20C包括第一磁鐵22C,第一磁鐵22C固定於外殼10並連接於第一導電件41,第二磁性模組30C包括第二導電片31C,第二導電片31C固定於按鍵50之連動件51並連接於第二導電件42,且在按鍵50未受壓時,第一磁鐵22C與第二導電片31C彼此磁性吸附。當按鍵50受壓而相對於外殼10下降移動時,按鍵50之連動件51即帶動第二磁性模組30C的第二導電片31C同步下降而與第一磁性模組20C的第一磁鐵22C彼此分離,同樣可使第一導電件41與第二導電件42彼此斷開而不導通,以觸發開 關模組40產生訊號。
如圖8所示,為本發明滑鼠裝置1D第五實施例之局部剖視圖,本實施例之滑鼠裝置1D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的差異至少在於,滑鼠裝置1D之第一磁性模組20D包括第一導電片21D,第一導電片21D固定於外殼10並連接於第一導電件41,第二磁性模組30D包括第二磁鐵32D,第二磁鐵32D固定於按鍵50之連動件51並連接於第二導電件42,且在按鍵50未受壓時,第一導電片21D與第二磁鐵32D彼此磁性吸附。當按鍵50受壓而相對於外殼10下降移動時,按鍵50之連動件51即帶動第二磁性模組30D的第二磁鐵32D同步下降而與第一磁性模組20D的第一導電片21D彼此分離,同樣可使第一導電件41與第二導電件42彼此斷開而不導通,以觸發開關模組40產生訊號。
上述各個實施例(第一實施例~第五實施例)中的第一導電件或第二導電件亦可為彈性導電件(例如導電彈片、導電彈簧或導電橡膠)。如圖9所示,本實施例與上述各個實施例的差異至少在於,本實施例之滑鼠裝置1E之開關模組40A的第二導電件42A為一導電彈片(例如金屬彈片)並且連接固定於第二磁性模組30E與外殼10之間。藉此,當按鍵50受壓下降而使第一磁性模組20E與第二磁性模組30E分離時,第二磁性模組30E能夠抵壓第二導電件42A蓄積彈力,當按鍵50受到釋放時,可進一步透過第二導電件42A蓄積的彈力幫助按鍵50上升移動,以確保按鍵50回到初始未受壓之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開關模組40A的第一導電件41A也可為彈性導電件而不限於線路。
上述各個實施例(第一實施例~第五實施例)中的第二磁性 模組亦可不與按鍵50之連動件51固定。如圖10所示,本實施例與上述各個實施例的差異至少在於,本實施例之滑鼠裝置1F之開關模組40B的第二導電件42B為一導電彈簧(例如金屬彈簧)並且連接固定於第二磁性模組30F與外殼10之間,使第二磁性模組30F受力時可相對外殼10活動,按鍵50之連動件51接觸於第二磁性模組30F的上方但不與第二磁性模組30F固定。藉此,當按鍵50受壓下降時,第二磁性模組30F仍可受到連動件51帶動而下降並抵壓第二導電件42B蓄積彈力,並使第一磁性模組20F與第二磁性模組30F分離。當按鍵50受到釋放時,可進一步透過第二導電件42B蓄積的彈力幫助按鍵50上升移動,以確保按鍵50回到初始未受壓之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開關模組40B的第一導電件41B也可為彈性導電件而不限於線路。
雖然本發明的技術內容已經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皆應涵蓋於本發明的範疇內,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滑鼠裝置
10:外殼
101:頂殼
102:底殼
103:貫穿孔
20:第一磁性模組
21:第一導電片
22:第一磁鐵
30:第二磁性模組
31:第二導電片
40:開關模組
41:第一導電件
42:第二導電件
43:感測器
50,50’:按鍵
51:連動件

Claims (10)

  1. 一種滑鼠裝置,包括:一外殼;一第一磁性模組,設置於該外殼內部;一非彈性之第二磁性模組,設置於該外殼內部,且該第二磁性模組與該第一磁性模組之間具有一磁吸力;一開關模組,設置於該外殼內部,該開關模組連接於該第一磁性模組與該第二磁性模組;以及一按鍵,設置於該外殼上,該按鍵具有一連動件,且該連動件伸入該外殼內部並連接於該第二磁性模組;其中,該按鍵可選擇性地相對於該外殼下降移動,該按鍵未相對該外殼下降時,該第一磁性模組與該第二磁性模組彼此磁性吸附;該按鍵相對該外殼下降時,使該連動件帶動該第二磁性模組與該第一磁性模組彼此分離以觸發該開關模組;其中,該按鍵相對於該外殼下降移動而使該第二磁性模組與該第一磁性模組彼此分離時,該第二磁性模組能受到該磁吸力的吸引而向上移動並吸附於該第一磁性模組。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滑鼠裝置,其中該第一磁性模組固定於該外殼內部,該第二磁性模組固定於該按鍵之該連動件。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滑鼠裝置,其中該開關模組包括一第一導電件與一第二導電件,該第一導電件連接於該第一磁性模組,該第二導電件連接於該第二磁性模組,使該第一導電件與該第二導電件在 該第一磁性模組與該第二磁性模組彼此吸附時導通,且該按鍵相對於該外殼下降移動時,該連動件帶動該第二磁性模組與該第一磁性模組彼此分離,使該第一導電件與該第二導電件彼此斷開以觸發該開關模組。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滑鼠裝置,其中該第一導電件與該第二導電件為導電線路。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滑鼠裝置,其中該第二導電件為一彈性導電件。
  6. 如請求項3所述之滑鼠裝置,其中該第一磁性模組包括一第一導電片與一第一磁鐵,該第一導電片固定於該外殼並連接於該第一導電件,該第一磁鐵固定於該第一導電片上,該第二磁性模組包括一第二導電片,該第二導電片固定於該連動件並連接於該第二導電件,且該按鍵未相對該外殼下降時,該第二導電片與該第一磁鐵彼此磁性吸附。
  7. 如請求項3所述之滑鼠裝置,其中該第一磁性模組包括一第一導電片,該第一導電片固定於該外殼並連接於該第一導電件,該第二磁性模組包括一第二導電片與一第二磁鐵,該第二導電片固定於該連動件並連接於該第二導電件,該第二磁鐵固定於該第二導電片上,且該按鍵未相對該外殼下降時,該第二磁鐵與該第一導電片彼此磁性吸附。
  8. 如請求項3所述之滑鼠裝置,其中該第一磁性模組包括一第一磁鐵,該第一磁鐵固定於該外殼並連接於該第一導電件,該第二 磁性模組包括一第二磁鐵,該第二磁鐵固定於該連動件並連接於該第二導電件,且該按鍵未相對該外殼下降時,該第一磁鐵與該第二磁鐵彼此磁性吸附。
  9. 如請求項3所述之滑鼠裝置,其中該第一磁性模組包括一第一磁鐵,該第一磁鐵固定於該外殼並連接於該第一導電件,該第二磁性模組包括一第二導電片,該第二導電片固定於該連動件並連接於該第二導電件,且該按鍵未相對該外殼下降時,該第一磁鐵與該第二導電片彼此磁性吸附。
  10. 如請求項3所述之滑鼠裝置,其中該第一磁性模組包括一第一導電片,該第一導電片固定於該外殼並連接於該第一導電件,該第二磁性模組包括一第二磁鐵,該第二磁鐵固定於該連動件並連接於該第二導電件,且該按鍵未相對該外殼下降時,該第一導電片與該第二磁鐵彼此磁性吸附。
TW109139069A 2020-11-09 2020-11-09 滑鼠裝置 TWI8170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9069A TWI817053B (zh) 2020-11-09 2020-11-09 滑鼠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9069A TWI817053B (zh) 2020-11-09 2020-11-09 滑鼠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9709A TW202219709A (zh) 2022-05-16
TWI817053B true TWI817053B (zh) 2023-10-01

Family

ID=82558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9069A TWI817053B (zh) 2020-11-09 2020-11-09 滑鼠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1705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11080U (en) * 2006-10-13 2007-05-01 Altek Corp Keystroke structure
US20100090952A1 (en) * 2008-10-10 2010-04-15 Hong Fu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Button assembly and computer mouse having the same
US20100171702A1 (en) * 2009-01-05 2010-07-08 Primax Electronics Ltd. Soundless mouse
CN104681337A (zh) * 2015-03-18 2015-06-03 珠海市智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及鼠标
TW201816556A (zh) * 2016-10-21 2018-05-01 東莞寶德電子有限公司 同時具有數位及類比訊號按鍵的滑鼠
TW201918836A (zh) * 2017-11-10 2019-05-16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按鍵回饋機制的滑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11080U (en) * 2006-10-13 2007-05-01 Altek Corp Keystroke structure
US20100090952A1 (en) * 2008-10-10 2010-04-15 Hong Fu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Button assembly and computer mouse having the same
US20100171702A1 (en) * 2009-01-05 2010-07-08 Primax Electronics Ltd. Soundless mouse
CN104681337A (zh) * 2015-03-18 2015-06-03 珠海市智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及鼠标
TW201816556A (zh) * 2016-10-21 2018-05-01 東莞寶德電子有限公司 同時具有數位及類比訊號按鍵的滑鼠
TW201918836A (zh) * 2017-11-10 2019-05-16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按鍵回饋機制的滑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9709A (zh) 2022-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03804B2 (en) Mouse structure with adjustable clicking force function
TWI623953B (zh) 鍵盤
US9983694B2 (en) Key and mouse
US20100328234A1 (en) Touchpad
US20110254787A1 (en) Movable touch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9292104B2 (en) Fixed mouse
TW201335801A (zh) 應用於輸入裝置之滾輪模組
CN105931907A (zh) 按键及其键盘
TW202203273A (zh) 按鍵開關及其復位組件
TWI630633B (zh) 鍵盤
TWI817053B (zh) 滑鼠裝置
CN108089733B (zh) 鼠标
TW202028932A (zh) 滑鼠裝置
KR20180035559A (ko) 촉각 피드백 장치
CN114510155B (zh) 鼠标装置
JP6757321B2 (ja) クリック可能なコントロールパッド
US7782303B2 (en) Multi-direction input device
TWI463356B (zh) 觸控板
US10782797B2 (en) Mouse device
CN106229172A (zh) 按键及其键盘
CN108091513B (zh) 能够反馈按压深度的按键及其键盘
TWM603187U (zh) 鍵盤裝置
TW202123279A (zh) 具有震動功能之鍵盤
TW202004438A (zh) 控制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CN104166482B (zh) 一种电子设备和输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