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4349B - 懸浮觸控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懸浮觸控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4349B
TWI814349B TW111115019A TW111115019A TWI814349B TW I814349 B TWI814349 B TW I814349B TW 111115019 A TW111115019 A TW 111115019A TW 111115019 A TW111115019 A TW 111115019A TW I814349 B TWI814349 B TW I81434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optical
floating
optical lens
lens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5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43217A (zh
Inventor
黃俊榮
張恩嘉
林尚宇
莊志成
林松柏
鄭太獅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150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1434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43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434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43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3217A/zh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揭示文件提供一種懸浮觸控顯示裝置。懸浮觸控顯示裝置包含電容式觸控面板、顯示裝置、間隔層以及光學透鏡結構。電容式觸控面板具有第一主面。電容式觸控面板用以在第一主面之上的懸浮高度提供懸浮觸控面。顯示裝置具有第二主面,並且顯示裝置用以在第二主面提供顯示畫面。光學透鏡結構設置於電容式觸控面板以及顯示裝置之間。間隔層設置於第二主面以及光學微結構之間,以使第二主面至光學結構之間具有第一光學間距。光學透鏡微結構用以將顯示畫面以第二光學間距成像於懸浮觸控面,並且第一光學間距等於第二光學間距。

Description

懸浮觸控顯示裝置
本案內容係關於一種懸浮觸控顯示裝置,特別是關於一種具有懸浮觸控面。
在現今電子產品的技術中,隨著懸浮觸控技術的提升,如何改善懸浮顯示畫面為本領域中重要的議題。
在一些先前技術中,如專利CN113625901A揭露了一種具有懸浮觸控的顯示裝置。然而,其僅揭示了光線透過光學單元以準直方向進入成像單元,再經由成像單元產生懸浮畫面,因此,其並未揭露光學單元以及成像單元之間須設置間隔層,從而調整成像單元的物距位置。在這種情形中,可能會造成懸浮畫面的失焦。
因此,本揭示文件揭露一種能夠改善懸浮畫面的清晰程度的懸浮觸控顯示裝置。
本揭示文件提供一種懸浮觸控顯示裝置。懸浮觸控顯示裝置包含電容式觸控面板、顯示裝置、間隔層以及光學透鏡結構。電容式觸控面板具有第一主面。電容式觸控面板用以在第一主面之上的懸浮高度提供懸浮觸控面。顯示裝置具有第二主面,並且顯示裝置用以在第二主面提供顯示畫面。光學透鏡結構設置於電容式觸控面板以及顯示裝置之間。間隔層設置於第二主面以及光學微結構之間,以使第二主面至光學結構之間具有第一光學間距。光學透鏡微結構用以將顯示畫面以第二光學間距成像於懸浮觸控面,並且第一光學間距等於第二光學間距。
本揭示文件提供一種懸浮觸控顯示裝置。懸浮觸控顯示裝置包含電容式觸控面板、顯示裝置、光學透鏡結構以及間隔層。電容式觸控面板用以提供懸浮觸控面。顯示裝置用以提供顯示畫面。電容式觸控面板設置在光學透鏡結構以及顯示裝置之間。間隔層設置於顯示面板及光學透鏡結構之間,以使顯示面板與光學結構之間具有第一光學間距。光學透鏡微結構用以將顯示畫面以第二光學間距成像於懸浮觸控面,並且第一光學間距等於第二光學間距。
綜上所述,本揭示的懸浮觸控顯示裝置在光學透鏡結構以及顯示裝置之間設有間隔層,進而改善懸浮畫面的清晰程度以及懸浮效果。
下文係舉實施例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以更好地理解本案的態樣,但所提供之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案所涵蓋的範圍,而結構操作之描述非用以限制其執行之順序,任何由元件重新組合之結構,所產生具有均等功效的裝置,皆為本案所涵蓋的範圍。此外,根據業界的標準及慣常做法,圖式僅以輔助說明為目的,並未依照原尺寸作圖,實際上各種特徵的尺寸可任意地增加或減少以便於說明。下述說明中相同元件將以相同之符號標示來進行說明以便於理解。
本案說明書和圖式中使用的元件編號和訊號編號中的索引1~n,只是為了方便指稱個別的元件和訊號,並非有意將前述元件和訊號的數量侷限在特定數目。在本案說明書和圖式中,若使用某一元件編號或訊號編號時沒有指明該元件編號或訊號編號的索引,則代表該元件編號或訊號編號是指稱所屬元件群組或訊號群組中不特定的任一元件或訊號。
此外,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詞『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為開放性的用語,即意指『包含但不限於』。此外,本文中所使用之『及/或』,包含相關列舉項目中一或多個項目的任意一個以及其所有組合。
於本文中,當一元件被稱為『連接』或『耦接』時,可指『電性連接』或『電性耦接』。『連接』或『耦接』亦可用以表示二或多個元件間相互搭配操作或互動。此外,雖然本文中使用『第一』、『第二』、…等用語描述不同元件,該用語僅是用以區別以相同技術用語描述的元件或操作。
請參閱第1圖,第1圖為本揭露一實施例之懸浮觸控顯示裝置100的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懸浮觸控顯示裝置100包含光學透鏡結構110、電容式觸控面板120、顯示裝置130以及連接層G1以及G2。電容式觸控面板120用以提供懸浮觸控面。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容式觸控面板120可以由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實施。並且,電容式觸控面板120的貼合架構可以由外層為玻璃的雙層薄膜 (Glass-Flim-Flim;GFF)觸控技術、雙層薄膜 (Flim-Flim;FF)觸控技術、雙層玻璃(Glass-Glass;GG)觸控技術或者是單層玻璃(One Glass Solution;OGS)實施。因此,本案不應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30可以由顯示器實施。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器可以由全高清(例如,解析度係1920x1080/2K)的規格實施。在另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器可以由超高清(例如,解析度係1920x1080/4K或7680x4320/8K)的規格實施。因此,本案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透鏡結構110可由單面凸透鏡陣列實施。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光學透鏡結構110可由雙面凸透鏡陣列實施。
在結構上,光學透鏡結構110設置於懸浮觸控顯示裝置100的最上層,電容式觸控面板120設置在光學透鏡結構110以及顯示裝置130之間。並且,連接層G1用以連接光學透鏡結構110以及電容式觸控面板120。連接層G2用以連接電容式觸控面板120以及顯示裝置130。為了更佳的理解,請一併參閱第第2A至第2D圖。
第2A至第2D圖為本揭露一實施例之懸浮觸控顯示裝置100a~100d的示意圖。如第2A圖所示,懸浮觸控顯示裝置100a包含光學透鏡結構110、電容式觸控面板120、顯示裝置130、光學膠層OCA1~OCA3以及電磁干擾抑制層EMI。
在第2A圖的實施例中,光學透鏡結構110以及電容式觸控面板120之間透過光學膠層OCA1貼合。並且,在電容式觸控面板120以及顯示裝置130之間設置光學膠層OCA2~OCA3以及電磁干擾抑制層EMI。電磁干擾抑制層EMI用以提升電容式觸控面板120的信噪比。
在第2B圖的實施例中,懸浮觸控顯示裝置100b包含光學透鏡結構110、電容式觸控面板120、顯示裝置130、光學膠層OCA1~OCA2、電磁干擾抑制層EMI以及間隔層140。在架構上,電容式觸控面板120設置在光學透鏡結構110以及顯示裝置130之間。與第2A圖之實施例中懸浮觸控顯示裝置100a相較,第2B圖之實施例中懸浮觸控顯示裝置100b不同之處在於,光學膠層OCA3由間隔層140取代。
具體而言,間隔層140設置在電容式觸控面板120以及顯示裝置130之間,間隔層140包含間隔結構SP。在一些實施例中,間隔結構SP可由支撐物(例如橡皮材料)或光學膠實施。間隔結構SP沿顯示裝置130以及光學透鏡結構110的外緣設置,使顯示裝置130以及光學透鏡結構110之間具有間隔空隙142。
並且,藉由間隔層140的設置,相應調整顯示裝置130的顯示面至光學透鏡結構110之間的第一光學間距Dop1,以使第一光學間距Dop1相等於光學透鏡結構110至由電容式觸控面板120提供的懸浮觸控面TZ之間的第二光學間距Dop2。
如此,顯示裝置130在顯示面所提供的顯示畫面的光線L1經由光學透鏡結構110折射至與懸浮觸控面TZ等高的位置以產生懸浮畫面DSI。間隔層140可將第一光學間距Dop 1調整為相等於第二光學間距Dop2,以使懸浮畫面DSI與顯示畫面的大小比例示1:1,藉此原像呈現顯示裝置130所顯示的畫面。
於懸浮觸控顯示裝置100b的其他細部連接關係與作動方式,大致相同於先前第2A圖之實施例中懸浮觸控顯示裝置100a,在此不另贅述。
在第2C圖的實施例中,懸浮觸控顯示裝置100c包含光學透鏡結構110、電容式觸控面板120、顯示裝置130、光學膠層OCA1~OCA3、電磁干擾抑制層EMI、載板CB以及間隔層150。與第2A圖之實施例中懸浮觸控顯示裝置100a相較,第2C圖之實施例中懸浮觸控顯示裝置100c不同之處在於,在光學透鏡結構110以及電容式觸控面板120之間設置間隔層150。間隔層150包含間隔結構SP。
具體而言,光學膠層OCA1經設置在載板CB上,並且透過間隔結構SP沿載板CB以及光學透鏡結構110的外緣設置,使載板CB以及光學透鏡結構110之間具有間隔空隙152。
並且,藉由間隔層150的設置,相應調整顯示裝置130的顯示面至光學透鏡結構110之間的第一光學間距Dop1,以使第一光學間距Dop1相等於光學透鏡結構110至由電容式觸控面板120提供的懸浮觸控面TZ之間的第二光學間距Dop2。如此,顯示裝置130在顯示面所提供的顯示畫面的光線L1經由光學透鏡結構110折射至與懸浮觸控面TZ等高的位置以產生懸浮畫面DSI。間隔層140可將第一光學間距Dop1調整為相等於第二光學間距Dop2,以使懸浮畫面DSI與顯示畫面的大小比例示1:1,藉此原像呈現顯示裝置130所顯示的畫面。
於懸浮觸控顯示裝置100c的其他細部連接關係與作動方式,大致相同於先前第2A圖之實施例中懸浮觸控顯示裝置100a,在此不另贅述。
在第2D圖的實施例中,懸浮觸控顯示裝置100d包含光學透鏡結構110、電容式觸控面板120、顯示裝置130、光學膠層OCA1~OCA2、電磁干擾抑制層EMI以及間隔層140以及150。與第2A圖之實施例中懸浮觸控顯示裝置100a相較,第2D圖之實施例中懸浮觸控顯示裝置100d不同之處在於,在光學膠層OCA1以及電容式觸控面板120之間設置間隔層150,並且在光學膠層OCA2以及電磁干擾抑制層EMI之間設置間隔層140。間隔層150包含間隔結構SP2,並且間隔層140包含間隔結構SP1。
具體而言,透過間隔結構SP1沿光學膠層OCA1以及電容式觸控面板120的外緣設置,使光學膠層OCA1以及電容式觸控面板120之間具有間隔空隙152。並且,透過間隔結構SP2沿電磁干擾抑制層EMI以及顯示裝置130的外緣設置,使電磁干擾抑制層EMI以及顯示裝置130之間具有間隔空隙142。
並且,藉由間隔層140以及150的設置,可相應調整顯示裝置130的顯示面至光學透鏡結構110之間的第一光學間距Dop1,以使第一光學間距Dop1相等於光學透鏡結構110至由電容式觸控面板120提供的懸浮觸控面TZ之間的第二光學間距Dop2。
如此,顯示裝置130在顯示面所提供的顯示畫面的光線L1經由光學透鏡結構110折射至與懸浮觸控面TZ等高的位置以產生懸浮畫面DSI。間隔層140以及150可將第一光學間距Dop1調整為相等於第二光學間距Dop2,以使懸浮畫面DSI與顯示畫面的大小比例示1:1,藉此原像呈現顯示裝置130所顯示的畫面。
於懸浮觸控顯示裝置100d的其他細部連接關係與作動方式,大致相同於先前第2A圖之實施例中懸浮觸控顯示裝置100a,在此不另贅述。
在第1、第2A至第2D圖的實施例中,光學透鏡結構110經設置在電容式觸控面板120的上方,這可能會使觸控高度縮小,降低觸控懸浮效果。再者,光學透鏡結構110裸露於懸浮觸控顯示裝置100的正面,可能會被使用者的手指或其他物品觸碰而造成損壞。進一步而言,無法在光學透鏡結構110的表面進行防暈眩鍍膜、防反射鍍膜或防指紋鍍膜的處理。因此,本揭示文件提供另一種更佳懸浮觸控顯示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請參閱第3圖,第3圖為本揭露一實施例之懸浮觸控顯示裝置200的示意圖。如第3圖所示,懸浮觸控顯示裝置200包含光學透鏡結構210、電容式觸控面板220、顯示裝置230以及連接層G1以及G2。電容式觸控面板220用以提供懸浮觸控面TZ。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容式觸控面板220可以由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實施。並且,電容式觸控面板220的貼合架構可以由外層為玻璃的雙層薄膜 (Glass-Flim-Flim;GFF)觸控技術、雙層薄膜 (Flim-Flim;FF)觸控技術、雙層玻璃(Glass-Glass;GG)觸控技術或者是單層玻璃(One Glass Solution;OGS)實施。因此,本案不應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裝置230可以由顯示器實施。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器可以由全高清(例如,解析度係1920x1080/2K)的規格實施。在另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器可以由超高清(例如,解析度係1920x1080/4K或7680x4320/8K)的規格實施。因此,本案應不以此為限。為了更佳的理解,請參閱第4圖。
第4圖為本揭露一實施例之懸浮觸控顯示裝置200a的示意圖。如第4圖所示,懸浮觸控顯示裝置200a包含光學透鏡結構210、電容式觸控面板220、顯示裝置230以及間隔層240以及250。
在架構上,電容式觸控面板220設置於光學透鏡結構210的上方。間隔層250經設置在電容式觸控面板220以及光學透鏡結構210之間,並且間隔層240經設置在光學透鏡結構210以及顯示裝置230之間。
具體而言,間隔層250包含間隔結構254。在一些實施例中,間隔結構254可由光學膠實施。間隔結構254沿電容式觸控面板220以及光學透鏡結構210的外緣設置,使電容式觸控面板220以及光學透鏡結構210之間具有間隔空隙252。
間隔層240包含間隔結構244。在一些實施例中,間隔結構244可由支撐物(例如塑膠材料,橡皮材料等)或光學膠實施。間隔結構244沿光學透鏡結構210以及顯示裝置230的外緣設置,使光學透鏡結構210以及顯示裝置230之間具有間隔空隙242。
值得注意的是,由間隔層240以及250的間隔結構244以及254所間隔的間隔空隙242以及252可以由架空層(Empty Space)實施,而使懸浮畫面DSI具有較佳的畫面品質。
光學透鏡結構210的入光面Sin面向顯示裝置230的主面S2,並且光學透鏡結構210的出光面Sout面向電容式觸控面板220的主面S1的相對側。
在功能上,電容式觸控面板220用以在距離電容式觸控面板220的主面S1的懸浮高度H1之上提供懸浮觸控面TZ。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容式觸控面板220可在3至10公分的高度上提供懸浮觸控面TZ,因此懸浮高度H1可配置於3至10公分。
光學透鏡結構210用以自第一光學間距Dop1接收顯示裝置230在主面S2上所顯示的顯示畫面,並且將前述的顯示畫面以第二光學間距Dop2成像於懸浮觸控面TZ。如此,光學透鏡結構210能夠在與懸浮觸控面TZ相同/近似的區間成像懸浮畫面DSI。在一些實施例中,前述的第一光學間距Dop1可以由光學透鏡結構210的物距理解,前述的第二光學間距Dop2可以由光學透鏡結構210的像距理解。
光學透鏡結構210包含入光面Sin以及出光面Sout。光學透鏡結構210自入光面Sin接收光線L1,並自出光面發射光線L1。光學透鏡結構210的入光面Sin以及出光面Sout皆包含多個透鏡微結構。
為了更佳理解光學透鏡結構210,請參閱第5A至第5C圖。第5A圖為本揭露一實施例之第4圖的懸浮觸控顯示裝置200a中的光學透鏡結構210的示意圖。第5B圖為本揭露一實施例之第5A圖的光學透鏡結構210的光 學薄膜212的示意圖。第5C圖為本揭露一實施例之第5B圖的光學薄膜212在光線照射下的示意圖。如第5A圖所示,光學透鏡結構210包含光學薄膜212a、212b以及基板214a以及214b。光學薄膜212a設置在基板214a,並且光學薄膜212b設置在基板214b。
在第5B圖以及第5C圖的實施例中,光學薄膜212對應於光學薄膜212a以及光學薄膜212b。如第5B圖所示,光學薄膜212包含多個透鏡微結構(例如,透鏡微結構MS1以及MS2),透鏡微結構每一者(例如,透鏡微結構MS1)的寬度Wd小於或等於850微米。
請參閱第6圖,第6圖為本揭露一實施例之第4圖的懸浮觸控顯示裝置200a在不同的光學間距下所顯示的畫面品質的示意圖。
如第6圖所示,在採用具有透鏡微結構的寬度小於或等於850微米的規格的光學透鏡結構210的情形中,若第二主面S2與光學透鏡結構210之間由間隔空隙242所間隔的距離Dph1係在25~40毫米,懸浮畫面DSI會具有較佳的畫面品質(以圓圈符號表示),若間隔空隙242的距離Dph1係在10~15或55~60毫米,懸浮畫面DSI會具有最差的畫面品質(以交叉符號表示)。並且,若間隔空隙242的距離Dph1係在20或45~50毫米,懸浮畫面DSI會具有較差的畫面品質(以三角形符號表示)。
因此,間隔空隙242的距離Dph1(對應於第一光學距離Dop1)經設置在25~40毫米,可使懸浮畫面DSI具有較佳的畫面品質。
另一方面,由圖式中可看到懸浮畫面DSI的畫面品質與光學透鏡結構210與電容式觸控面板220之間的距離Dph2的關聯性較小,相較於第二主面S2與光學透鏡結構210之間的距離Dph1,光學透鏡結構210與電容式觸控面板220之間的距離Dph2在2~10毫米的範圍內,對懸浮畫面DSI的畫面品質影響較小。
因此,透過間隔空隙242的設置,可將第一光學間距Dop1設置在25~40毫米,並且藉由調整間隔空隙242以及252的距離Dph1以及Dph2,可使第一光學間距Dop1與第二光學間距Dop2相等。如此,懸浮畫面DSI會具有較佳的畫面品質,且懸浮畫面DSI與顯示裝置230的顯示畫面的大小比例以1:1呈現,從而原像呈現顯示裝置230所顯示的畫面。
請參閱第7A至第7C圖。第7A至第7C圖為本揭露一實施例之第4圖的懸浮觸控顯示裝置200a在不同的第一光學間距下所顯示的畫面品質的示意圖。
在第7A圖的實施例中,第一光學間距Dop1係在10毫米,可看到懸浮畫面DSI的畫面模糊、顆粒明顯並且懸浮效果較差。
在第7B圖的實施例中,第一光學間距Dop1係在30毫米,可看到懸浮畫面DSI的畫面較為清晰且懸浮效果較佳。
在第7C圖的實施例中,第一光學間距Dop1係在50毫米,可看到懸浮畫面DSI的仍有懸浮效果,但畫面失焦。
因此,將懸浮觸控顯示裝置200a的第一光學間距Dop1設置在2.5至4公分會得到畫面清晰且懸浮效果較佳的懸浮畫面DSI。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將第一光學間距Dop1設置與第二光學間距Dop2相等距離,以使顯示畫面與懸浮畫面DSI具有相等大小,從而提升懸浮畫面DSI的清晰程度。如第6圖的實施例所示,間隔層240的高度Dph1可設置在2.5至4公分。並且,在一些實施例中,間隔層250的高度Dph2可設置在0.2至1公分。
如此,顯示裝置230在顯示面所提供的顯示畫面的光線L1經由光學透鏡結構210折射至與懸浮觸控面TZ等高的位置以產生懸浮畫面DSI。間隔層240以及間隔層250的設置可將第一光學間距Dop1調整為相等於第二光學間距Dop2,以使懸浮畫面DSI與顯示畫面的大小比例示1:1,藉此原像呈現顯示裝置230所顯示的畫面。
請參閱第8圖,第8圖為本揭露一實施例之懸浮觸控顯示裝置200b的示意圖。懸浮觸控顯示裝置200b包含光學透鏡結構210、電容式觸控面板220、顯示裝置230以及間隔層240、光學膠層246以及248以及電磁干擾抑制層247。
與第4圖之實施例中懸浮觸控顯示裝置200a相較,第8圖之實施例中懸浮觸控顯示裝置200b不同之處在於,間隔層250係由光學膠層246以及248以及電磁干擾抑制層247取代。
具體而言,電磁干擾抑制層247設置在電容式觸控面板220以及光學透鏡結構210之間,用以提升電容式觸控面板220的信噪比。並且,電磁干擾抑制層247以及電容式觸控面板220之間透過光學膠層248貼合。電磁干擾抑制層247以及光學透鏡結構210之間透過光學膠層246貼合。
於懸浮觸控顯示裝置200b的其他細部連接關係與作動方式,大致相同於先前第4圖之實施例中懸浮觸控顯示裝置200a,在此不另贅述。
綜上所述,本案的懸浮觸控顯示裝置200b的光學透鏡結構210較佳為經設置在電容式觸控面板220以及顯示裝置230之間,從而提升懸浮觸控效果並且保護光學透鏡結構210不會受到觸碰而損壞。進一步而言,本案的懸浮觸控顯示裝置200b在光學透鏡結構210以及顯示裝置230之間設有間隔層240,進而改善懸浮畫面DSI的清晰程度以及懸浮效果。
雖然本案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限定本案,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案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案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為使本揭露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符號之說明如下:
100,100a~100d,200,200a~200b:懸浮觸控顯示裝置
110,210:光學透鏡結構
212,212a,212b:光學薄膜
214a,214b:基板
120,220:電容式觸控面板
130,230:顯示裝置
140,150,240,250:間隔層
142,152,242,252:間隔空隙
244,254:間隔結構
246,248:光學膠層
247:電磁干擾抑制層
MS1,MS2:透鏡微結構
Wd:寬度
OCA1~OCA3:光學膠層
EMI:電磁干擾抑制層
SP,SP1,SP2:間隔結構
TZ:懸浮觸控面
DSI:懸浮畫面
H1:懸浮高度
S1,S2:主面
Sin:入光面
Sout:出光面
L1:光線
Dph1,Dph2:距離
Dop1:第一光學間距
Dop2:第二光學間距
G1,G2:連接層
為使本揭露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 第1圖為本揭露一實施例之懸浮觸控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第2A至第2D圖為本揭露一實施例之懸浮觸控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第3圖為本揭露一實施例之懸浮觸控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第4圖為本揭露一實施例之懸浮觸控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第5A圖為本揭露一實施例之第4圖的懸浮觸控顯示裝置中的光學透鏡結構的示意圖。 第5B圖為本揭露一實施例之第5A圖的光學透鏡結構的光學薄膜的示意圖。 第5C圖為本揭露一實施例之第5B圖的光學薄膜在光線照射下的示意圖。 第6圖為本揭露一實施例之第4圖的懸浮觸控顯示裝置在不同的光學間距下所顯示的畫面品質的示意圖。 第7A至第7C圖為本揭露一實施例之第4圖的懸浮觸控顯示裝置在不同的第一光學間距下所顯示的畫面品質的示意圖。 第8圖為本揭露一實施例之懸浮觸控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200a:懸浮觸控顯示裝置
210:光學透鏡結構
220:電容式觸控面板
230:顯示裝置
240,250:間隔層
242,252:間隔空隙
244,254:間隔結構
TZ:懸浮觸控面
DSI:懸浮畫面
H1:懸浮高度
S1,S2:主面
Sin:入光面
Sout:出光面
L1:光線
Dph1,Dph2:距離
Dop1:第一光學距離
Dop2:第二光學距離

Claims (10)

  1. 一種懸浮觸控顯示裝置,包含:一電容式觸控面板,具有一第一主面,用以在該第一主面之上的一懸浮高度提供一懸浮觸控面;一顯示裝置,具有一第二主面,並且該顯示裝置用以在該第二主面提供一顯示畫面;一光學透鏡結構,設置於該電容式觸控面板以及該顯示裝置之間;以及一間隔層,設置於該第二主面以及該光學微結構之間,以使該第二主面至該光學結構之間具有一第一光學間距其中,該光學透鏡微結構用以將該顯示畫面以一第二光學間距成像於該懸浮觸控面,並且該第一光學間距等於該第二光學間距。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懸浮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懸浮高度係配置於3至10公分。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懸浮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光學間距係2.5至4公分。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懸浮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學透鏡結構具有一入光面以及一出光面,並且其中該入光面以及該出光面皆包含複數個透鏡微結構。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懸浮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透鏡結構每一者的寬度小於或等於850微米。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懸浮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學透鏡結構的該入光面面向該顯示裝置的該第二主面,並且其中該光學透鏡結構的該出光面面向該電容式觸控面板的該第一主面的相對側。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懸浮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學透鏡微結構用以將該顯示畫面以一第二光學間距成像於該懸浮觸控面以形成一懸浮畫面,其中該第一光學間距等於該第二光學間距,以使該顯示畫面與該懸浮畫面具有相等大小。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懸浮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間隔層包含:一間隔結構,該間隔結構沿該顯示裝置以及該光學透鏡結構的外緣設置,使該顯示裝置以及該光學透鏡結構之間具有一間隔空隙。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懸浮觸控顯示裝置,更包含:一電磁干擾抑制層,設置於該電容式觸控面板以及該 光學透鏡結構之間。
  10. 一種懸浮觸控顯示裝置,包含:一電容式觸控面板,用以提供一懸浮觸控面;一顯示裝置,用以提供一顯示畫面;一光學透鏡結構,其中該電容式觸控面板設置在該光學透鏡結構以及該顯示裝置之間;以及一間隔層,設置於該顯示面板及該光學透鏡結構之間,以使該顯示面板與該光學結構之間具有一第一光學間距,其中,該光學透鏡微結構用以將該顯示畫面以一第二光學間距成像於該懸浮觸控面,並且該第一光學間距等於該第二光學間距。
TW111115019A 2022-04-20 2022-04-20 懸浮觸控顯示裝置 TWI8143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5019A TWI814349B (zh) 2022-04-20 2022-04-20 懸浮觸控顯示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5019A TWI814349B (zh) 2022-04-20 2022-04-20 懸浮觸控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14349B true TWI814349B (zh) 2023-09-01
TW202343217A TW202343217A (zh) 2023-11-01

Family

ID=88965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5019A TWI814349B (zh) 2022-04-20 2022-04-20 懸浮觸控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1434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0914A (zh) * 2006-06-06 2009-06-17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虚像的键盘
TW201248452A (en) * 2011-05-30 2012-12-01 Era Optoelectronics Inc Floating virtual image touch sensing apparatus
US20130269991A1 (en) * 2012-04-17 2013-10-17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Touch panel
CN208224635U (zh) * 2018-06-01 2018-12-11 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裸眼3d显示面板、裸眼3d及悬浮触控的显示面板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0914A (zh) * 2006-06-06 2009-06-17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虚像的键盘
TW201248452A (en) * 2011-05-30 2012-12-01 Era Optoelectronics Inc Floating virtual image touch sensing apparatus
US20130269991A1 (en) * 2012-04-17 2013-10-17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Touch panel
CN208224635U (zh) * 2018-06-01 2018-12-11 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裸眼3d显示面板、裸眼3d及悬浮触控的显示面板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3217A (zh) 2023-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87561B2 (en) Multi-sensing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8619205B2 (en) Three-dimensional video recognition system, video display device and active shutter glasses
CN101539676B (zh) 触控式显示装置、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80232075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WO2013078883A1 (en) A laminated structure, a touch display having a laminated structure, and a laminating method thereof
CN102566808A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10515503A (zh) 一种可高效阻挡电磁波干扰的触控面板
CN109031794A (zh) 反射片、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JP2009237775A (ja)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034736A (ja)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US20110012839A1 (en) Stacking assembly of a touch panel
TWI814349B (zh) 懸浮觸控顯示裝置
US10067366B2 (en) Full lamination structure of a liquid crystal molecule
CN203037989U (zh) 一种多层立体幻影成像系统
CN203037987U (zh) 一种多层立体幻影成像系统
CN116954399A (zh) 悬浮触控显示装置
CN112213804B (zh) 一种复合型光波导透镜
CN204790931U (zh) 触控显示设备
CN209044237U (zh) 反射片、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US11620022B1 (en) Floating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3164070A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TW201106217A (en) Touch-control device and hand-writing input system
CN206230995U (zh) 一种触摸屏盖板
CN202837800U (zh) 一种多层立体幻影成像系统
US20240027816A1 (en) Interactive touch-screen display device with static charge dissipation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