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0533B - 財力證明方法與系統 - Google Patents
財力證明方法與系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10533B TWI810533B TW110108173A TW110108173A TWI810533B TW I810533 B TWI810533 B TW I810533B TW 110108173 A TW110108173 A TW 110108173A TW 110108173 A TW110108173 A TW 110108173A TW I810533 B TWI810533 B TW I810533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applicant
- financial
- application
- outbound
- voic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066 decision tre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635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405 data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801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50 audi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80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77 logistic reg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115 recruit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42 weekl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說明書提出一種財力證明方法與系統,財力證明系統提出一申請平台,用於提供申請人提出申請項目的申請資料,一外撥系統,提供一外撥介面執行外撥程序,經撥出至外部單位可以確認申請人的工作狀態,一主伺服器,設有資料庫,其中運行財力證明方法。在方法中,接收申請人通過申請平台接收針對特定申請項目的申請資料,經身份認證後,可取得申請人的識別資料,接著通過外撥系統外撥至外部單位以確認申請人的工作狀態,使得系統可以根據申請人的歷史記錄、繳稅記錄與工作狀態等財力特徵,判斷申請人是否通過申請。
Description
說明書提出一種證明財力的方法,特別是指能夠根據客戶提供資料與記錄自動執行財力證明的方法與系統。
一般民眾若有現金的需求時,如有貸款、信用卡申請、額度提升等需求,需要備妥各種財力證明文件,如過去信用資料、財貨資料、繳費記錄,或是加上現在任職公司等的相關證明文件,讓金融單位可以根據這些財力證明文件進行審核,必要時還要進行徵信,最終可以判斷申請人是否有資格通過貸款或信用卡申請。
然而,根據習知全部以人工查核申請人提出財力證明文件的方式,往往耗費人力與時間,且無法解決申請人燃眉之急,急迫需要更有效率的方式。
為了提供一個有效審核財力的方法,揭露書公開一種財力證明方法與運行此方法的系統,通過一自動執行的財力證明程序,能快速而有效率地證明申請人的財力。
根據實施例,提出一種財力證明系統,系統提出一申請平台,可通過網路介面提供申請人提出一申請項目的申請資料;提出一外撥系統,
提供一外撥介面,可連接一公用交換電話網路(PSTN),執行外撥程序,包括能撥出至一外部單位,以確認申請人的工作狀態;提出一主伺服器,設有資料庫,可通過其中的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財力證明方法。
根據方法實施例,在財力證明的方法中,通過申請平台接收申請人提出針對一申請項目的申請資料,經主伺服器身份認證後,可取得申請人的識別資料。接著,可根據申請人的識別資料,得出申請人身份資料,接著再通過外撥系統執行外撥程序,以確認申請人的工作狀態。接著可以再取得申請人的歷史記錄或加上繳稅記錄,根據所述申請人的工作狀態、歷史記錄與繳稅記錄的其中之一或多個財力特徵,可判斷申請人的財力是否通過取得申請項目的資格。
進一步地,所述外撥系統執行的外撥程序包括,先根據申請人的識別資料自外部單位得出申請人的工作狀態,藉此可以判斷還款能力,經得出外部單位的通信方式後,先形成一語音信息,再轉換語音信息,產生一外撥語音。之後,根據外部單位的通信方式,外撥至外部單位,接通後播出外撥語音。這時,外部單位可以應用一互動式語音回應系統回應詢問申請人相關資訊的語音,同樣地產生語音信息,由外撥系統接收,之後錄製外部單位發出的語音,可以通過主伺服器文字化外部單位發出的語音,能由經文字化的語音解讀出申請人的工作狀態。
進一步地,在上述判斷申請人是否取得申請項目的資格的步驟中,還通過一分群法評估申請人的財力特徵。在此分群法中,先引入一薪資分佈模型,這可以是大數據得出的薪資分佈結果,因此,經對照薪資分佈模型,可根據申請人的識別資料判斷申請人所屬的群組,再得出申請人所屬群組的薪資分佈,判斷申請人通過申請項目的機率。
優選地,所述申請人提出的申請項目為一貸款或信用額度,通
過所述財力特徵的可信度計算,進行排序,根據其中排序最高者判斷申請人是否符合申請項目的資格。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圖式,然而所提供的圖式僅用於提供參考與說明,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
101,102,103:使用者裝置
10:網路
12:申請平台
14:主伺服器
16:外撥系統
18:公用交換電話網路
19:外部單位
201:使用者資料庫
202:題庫
203:演算模組
204:歷史資料庫
211:使用者識別資料
212:外撥介面
213:語音轉換模組
214:語音接收模組
215:語音處理模組
216:自然語音模型
221:互動式語音處理模組
601:分群下界
步驟S301~S315:財力證明方法流程圖
步驟S401~S419:外撥程序圖
步驟S501~S515:分群法流程圖
圖1顯示財力證明系統架構的實施例示意圖;圖2顯示財力證明系統中功能模組的實施例示意圖;圖3顯示財力證明方法的主要實施例流程圖;圖4顯示財力證明方法中外撥程序實施例流程圖;圖5顯示財力證明方法中分群法的實施例流程圖;以及圖6顯示分群演算法中採用盒鬚圖的範例示意圖。
以下是通過特定的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瞭解本發明的優點與效果。本發明可通過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發明的構思下進行各種修改與變更。另外,本發明的附圖僅為簡單示意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的描繪,事先聲明。以下的實施方式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相關技術內容,但所公開的內容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應當可以理解的是,雖然本文中可能會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術語來描述各種元件或者信號,但這些元件或者信號不應
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主要是用以區分一元件與另一元件,或者一信號與另一信號。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或”,應視實際情況可能包括相關聯的列出項目中的任一個或者多個的組合。
揭露書公開一種財力證明方法以及運行此方法的財力證明系統,先請參閱圖1所示財力證明系統架構的實施例示意圖,所述系統可由電腦主機、伺服器、工作站與資料庫,以及運行於各主機中的軟體程序等電腦技術所實現。
圖中顯示系統端設有申請平台12、主伺服器14與外撥系統16等主要元件,彼此可以網路、線路等方式連接,分別可以軟體搭配電腦主機所實現,其中系統提出申請平台12,申請平台12可以運行於特定伺服器中的網頁伺服器(web server)實現,可通過一網路介面(如網頁、行動裝置之軟體程式(APP)等)上的各式欄位與表格提供申請人通過網路10提出一申請項目的申請資料,包括申請人身份相關的識別資料。圖式中顯示申請人可以利用各式使用者裝置101,102,103,經由網路10登入申請平台12,經身份認證後,可以線上取得相關申請表格,並引導申請人申請與提交身份證明文件。
系統還提出外撥系統16,外撥系統16可以是一個獨立運行的電腦主機或伺服器,或是運行於特定伺服器中的軟體服務,其提供一外撥介面連接公用交換電話網路(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PSTN)18或特定網路系統。此例即可通過公用交換電話網路18連線外部單位19,並通過語音通信技術執行一外撥程序,撥出至外部單位19(如勞保局、保險公司、電信商、相關政府部門等),主要目的是用來確認申請人的工作狀態,得出申請人為在職、離職、待業等工作狀態與勞健保資料,可據此判斷申請人是否具有還款能力,以及可以負擔的還款金額等資訊。
財力證明系統還設有一主要運行財力證明方法的主伺服器14,
其中設有資料庫,例如管理使用者資料的使用者資料庫,各使用者在特定金融機構內的交易歷史記錄或是繳稅記錄等。主伺服器14可以電腦主機、伺服器或特定形式的電腦系統所實現,利用其中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財力證明方法。
根據一實施例,申請人通過申請平台12提出特定金融服務的申請,例如貸款、信用卡申請、額度提升等需要財力支撐的金融服務,根據申請人提交的各種資料,財力證明系統可取得其中申請人的識別資料,以利後續利用使用者識別資料進行各種資料取得與查核。
圖2接著顯示財力證明系統中功能模組的實施例示意圖。
根據此圖示之實施例,主伺服器14中設有資料庫,按照功能可以區分為儲存客戶資料的使用者資料庫201,其中記載每個使用者(可能成為金融服務的申請人)的基本資料、認證資料與通信資料等,例如使用者姓名、年齡、身份證號碼、保險資料、聯絡方式、工作地點、職稱與電話等,並能隨時更新。資料庫還包括歷史資料庫204,此為記載每個使用者在特定金融機構的交易歷史資料,如過去的信用資料、貸款資料、信用卡還款記錄等,可以成為個人的財力特徵之一。主伺服器14設有題庫202,此題庫202記載了外撥至外部單位19所需要形成根據各種目的的語音信息,可以通過組合後成為外撥語音。
主伺服器14設有運行財力證明方法的演算模組203,演算模組203為利用電腦主機的一或多個處理器、記憶體運行財力證明方法,其中處理器執行了儲存於記憶體中的程式碼,藉此執行證明財力的自動程序。主伺服器14可以通過其中軟體程序實現一個申請平台(12,圖1),或是另以電腦主機或伺服器實現申請平台,讓主伺服器14通過申請平台(12)接收申請人通過提出針對特定申請項目的申請資料,經身份認證後,可取得申請人的識別
資料。
財力證明系統的外撥系統16可以自主伺服器14取得使用者識別資料211,此例為通過外撥介面212連接公用交換電話網路18,撥通外部單位19時,可以相互以語音信息來往。根據實施例,外撥系統16自主伺服器14取得申請人的識別資料中記載了申請人的姓名、姓名、生日、身份證號等資料,搭配題庫202,可以形成外撥至外部單位19的語音信息,語音信息續經外撥系統16的語音轉換模組213與自然語音模型216轉換為外撥語音,以通過外撥介面212於撥通後撥出至外部單位19。
之後,根據實施例,外部單位19可能以人工或是一種互動式語音處理模組(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IVR)221自動回應外撥系統16發出的語音,外撥系統16中的語音接收模組214即接收自外部單位19產生的語音,再經語音處理模組215並可搭配自然語音模型216處理為文字內容,文字內容可以涉及申請人在職與否、職稱、任職公司、投保情形等工作狀態。之後可提供主伺服器14,作為判斷申請人是否有通過申請資格的財力特徵之一。
舉例來說,所述外部單位19如聯徵中心,外撥系統16可根據申請人身份資料以確認最新任職公司。外部單位19可為提供查詢特定公司資訊、統一編號、規模、營運狀況等資訊的公開資料伺服器,經語音查詢後,可以回應申請人任職公司的資料,同樣地,回應結果可以形成申請人的財力特徵之一。
相關財力證明方法可參考圖3顯示的主要實施例流程圖。
在此流程中,一開始如步驟S301,申請人通過申請平台提供的網路介面填寫申請書,主伺服器通過申請平台接收申請人針對某項申請項目的申請資料,並能取得申請人的識別資料,進行身份認證,如步驟S303。其中身份認證的方式並不限於特定方式,可以通過申請人的影像、識別資料與
申請文書,或搭配其他技術(如行動裝置、APP、電子郵件等)進行認證。
之後,當外撥系統取得使用者識別資料時,即可依據其中資訊得出適當的一或多個外部單位與對應的通信方式(如網路通信方式、電話號碼等),如步驟S305,以執行外撥程序,目的之一是能夠取得申請人的工作狀態,涵蓋申請人是否在職、任職公司的年資與職稱、申請人的投保資訊等,還可通過特定外部單位取得公司資訊,統一編號、規模以及營運狀況等,經參考相關產業在其職稱下的一般薪資水平,這些資訊都可以用來推估申請人的薪資,成為申請人的財力特徵之一,進而判斷其還款能力。進一步外撥程序可參考圖4所示之實施例流程。
除了可從外部單位取得以上資訊外,如步驟S307,可於主伺服系統的資料庫中取得歷史記錄,或如步驟S309,也可通過內部或外部資料庫取得申請人的繳稅記錄。到此步驟為止,財力證明系統可以根據申請人的工作狀態、歷史記錄與繳稅記錄的其中之一或多個財力特徵判斷申請人的財力是否取得申請項目的資格。
然而,不論系統是否可以查詢到足以證明申請人財力的資訊,或是申請人是否可以提出任何可以證明其財力的文件,系統仍可繼續執行分群法,如步驟S311,分群法可應用一種分群演算法(如K-means),此為一種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將申請人依照其姓名、年齡、任職公司的產業別、職稱與年資等資訊進行分群,分群結果可估計申請人的薪資(週薪、月薪、年薪等),並據此評估是否有機率無法達成取得貸款的財力條件?若有機率無法通過,即再進行一分類演算法(如Light GBM),以此判斷申請人薪資是否達到取得貸款的財力條件(薪資下限)。分群法可參考圖5顯示之實施例流程。
揭露書提出的財力證明方法為根據上述流程步驟S307取得申請人的歷史記錄、步驟S309取得申請人的繳稅記錄,以及/或步驟S311分群的結
果(其中之一或任意組合)形成一或多個財力特徵,使得系統可以據此判斷申請人的財力是否取得申請項目的資格。
根據一實施例,以上幾個財力特徵可以一可信度作為判斷基準,可信度的演算方式主要是依據各種財力特徵的取得來源進行權值(weight)評估。舉例來說,如果申請人的繳稅記錄源自官方資料,可信度的權值就比較高;如果申請人的交易記錄分散在不同的來源(如銀行),使得系統能夠取得的交易記錄並不完整,此財力特徵的可信度就較差,賦予此歷史記錄的權值就不高;如果申請人在分群法得出的結果僅剛好跨過薪資下限,給予的權值也不高。以此類推,系統可以依據各種財力特徵進行可信度評估,之後,如步驟S313,將上述歷史記錄、繳稅記錄與分群分類結果執行一可信度排序,使得系統可以根據可信度排序進行是否通過申請人提出的申請項目,例如,在可信度排序時,判斷申請人的歷史記錄、繳稅記錄與分群分類結果中可信度最高者,以此判斷申請人是否符合申請項目的資格,如流程中步驟S315。
圖4顯示財力證明方法中外撥程序實施例流程圖,流程主要應用在外撥系統中,外撥系統可以為一獨立主機或伺服器,或為特定伺服器中的軟體程式所運行的服務,實施例可參考圖2顯示的功能模組。
根據由外撥系統執行的外撥程序的實施例,一開始,如步驟S401,外撥系統接收主伺服器提供的使用者(申請人)的識別資料,如步驟S403,使得外撥系統中的軟體程序根據識別資料得出申請人的名字、住址、身份證號等可識別身份的資料,並查詢外部單位通信方式後,可根據外撥系統中的題庫產生語音信息。
之後,如步驟S405,利用外撥系統中的軟體程序轉換語音信息為外撥出去的語音,如步驟S407,形成外撥語音,再如步驟S409,外撥系統
根據外部單位的通信方式執行外撥,例如撥打電話號碼或是利用網路通信。之後,如步驟S411,於接通後播放外撥語音。這時,除了人工語音來往外,還可與外部單位中的互動式語音回應系統對接,互動式語音回應系統可以自動回應外撥系統發出的語音。之後,如步驟S413,外撥系統中的軟體程序接收並錄製外部單位的語音,並如步驟S415,進行文字化,形成記錄,經文字化的語音可解讀出申請人的工作狀態。之後如步驟S417,儲存在外撥系統中,最後,可將結果回傳至主伺服器,如步驟S419,使得主伺服器可根據外撥系統提供外部單位的語音得出申請人的工作狀態。
根據以上實施例,若在一情況中,例如,當沒有(或不完全、不可信)歷史記錄、繳稅記錄,可運行上述外撥程序確認申請人工作狀態。另外,還可以機器學習法根據申請人提供資訊(基本資料、行業別、婚姻狀況、職稱、年資等資料)與聯徵資料(聯合徵信社),利用分群法根據群組化的薪資分佈判斷申請人的分群(grouping)結果,以及後續分類。其中所述分類法是一種基於一個或多個自變數判定應變數所屬類別的技術,應用於財力證明,可應用邏輯迴歸的方法,建立針對特定申請項目提出問題(可由題庫取得),以詢問申請人各種問題,並對回應進行二元歸類,算出符合申請資格的機率。
圖5即顯示財力證明方法中分群法的實施例流程圖。
主伺服器開始執行分群演算法(步驟S501),先引入薪資分佈模型(步驟S503),實施例可以參考圖6顯示的盒鬚圖,根據申請人識別資料中的基本資料,以及通過外撥程序確認的工作狀態(如是否在職、工作職稱、年資、產業別等)判斷申請人的群組(步驟S505),並從薪資分佈模型中得出通過申請的機率,判斷是否有無法通過申請的機率(步驟S507)。其中,根據薪資分佈模型中的薪資分佈(如參考上下限),當申請人沒有無法通過
申請項目的機率時(否),可以執行步驟S509,系統將確認申請人取得資格,並進一步得出申請人通過申請項目的可信度;反之,當申請人有不通過申請的機率時(是),如步驟S511,還繼續執行分類演算法。
當申請人有無法通過申請項目的機率時,繼續執行一分類法,根據一實施例,其中將根據申請人的識別資料中的多個關於申請人的特徵,通過基於一直方圖的決策樹算法,找出最佳劃分點(決策樹),以進行分類(步驟S513),最後根據分類結果評估申請人的財力特徵的可信度,以判斷是否可通過申請項目(步驟S515)。
如此,根據以上實施例的描述,財力證明系統根據申請人的識別資料取得申請人的歷史記錄或加上繳稅記錄,再配合分群或分類結果,形成一或多個財力特徵,據此判斷申請人的財力是否取得申請項目的資格。
圖6示意顯示分群演算法中採用盒鬚圖的範例示意圖。
此範例顯示分群演算法採用的薪資分佈模型,顯示在不同年齡(或其他條件)中的薪資分佈,也就是讓系統可以先根據各年齡層(或其他條件)的薪資狀態進行分群,再判斷申請人的群組,並能據此估計申請人的薪資水平。在此例中,盒鬚圖顯示每群人的薪資分佈機率,彼此間的薪資差異小,每群表示該群人的薪資上下限,形成一個分群下界601。經分群後,比對分群下界601,若申請人薪資沒有低於分群下界601的機率,表示都超過分群下界601,即判斷該申請人可以取得申請項目的資格;反之,若申請人所屬群組薪資下限低於分群下界601,則會繼續執行分類演算法。
綜上所述,根據上述實施例所揭露財力證明方法與系統,系統通過資料收集、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外撥程序、分群或分類法等技術,自動判斷申請某項目的申請人的財力,在一應用中,申請人提出的申請項目可為一貸款或信用額度(如信用卡申請、額度提升等),通過上述一或多個
財力特徵的可信度計算,進行一排序,根據其中排序最高者判斷申請人是否符合申請項目的資格。
以上所公開的內容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可行實施例,並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所以凡是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101,102,103:使用者裝置
10:網路
12:申請平台
14:主伺服器
16:外撥系統
18:公用交換電話網路
19:外部單位
Claims (9)
- 一種財力證明方法,執行財力證明的自動程序並運行於一系統中,包括:接收一申請人通過一申請平台提出針對一申請項目的申請資料,經身份認證後,取得該申請人的識別資料;當一外撥系統接收該申請人的識別資料時,根據該識別資料得出一或多個外部單位與對應的通信方式,提供一外撥介面,通過一語音通信技術執行一外撥程序,確認該申請人的工作狀態的在職、離職或待業,以獲得該申請人的一財力特徵,其中當該外撥系統取得該申請人的識別資料撥通該外部單位時,相互以語音信息來往,通過該外撥介面撥出至該外部單位後,該外部單位自動回應該外撥系統發出的語音,該外撥系統接收該外部單位產生的語音並以自然語言模型處理為文字內容,以作為判斷該申請人的該財力特徵;根據該申請人的識別資料取得該申請人的歷史記錄或加上繳稅記錄;根據該申請人的工作狀態、歷史記錄與繳稅記錄的其中之一或多個財力特徵,判斷該申請人的財力是否取得該申請項目的資格;根據該申請人的該一或多個財力特徵執行可信度排序的計算判斷該申請人是否符合該申請項目的資格;以及於判斷該申請人是否取得該申請項目的資格的步驟中,還通過一分群法評估該申請人的財力特徵,該分群法包括:引入一薪資分佈模型;對照該薪資分佈模型,根據該申請人的識別資料判斷該申請人所屬的群組;以及 根據該申請人所屬的群組的薪資分佈,判斷該申請人通過該申請項目的機率。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財力證明方法,其中該外撥程序包括:根據該申請人的識別資料與該外部單位的通信方式形成該語音信息;轉換該語音信息,產生一外撥語音;根據該外部單位的通信方式,外撥至該外部單位,接通後播出該外撥語音;接收並錄製該外部單位發出的語音;以及文字化該外部單位發出的語音,其中,由經文字化的語音解讀出該申請人的工作狀態。
- 如請求項2所述的財力證明方法,其中該財力證明方法執行於一主伺服器中,該主伺服器根據該外撥系統提供該外部單位的語音得出該申請人的工作狀態。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財力證明方法,其中,當該申請人沒有無法通過該申請項目的機率時,即直接推估該申請人的薪資,成為該申請人的財力特徵之一;當該申請人有無法通過該申請項目的機率時,繼續執行一分類法,根據該申請人的識別資料中的多個關於該申請人的特徵,通過基於一直方圖的決策樹算法,得出該申請人的財力特徵,以判斷是否可通過該申請項目。
-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財力證明方法,其中該申請人提出的該申請項目為一貸款或信用額度,通過該一或多個財力特徵的可信度計算,進行一排序,根據其中排序最高者判斷該申請人是否符合該申請項目的資格。
- 一種財力證明系統,包括:一申請平台,通過一網路介面提供一申請人提出一申請項目 的申請資料;一外撥系統,提供一外撥介面執行一外撥程序,撥出至一或多個外部單位,以確認該申請人的工作狀態;一主伺服器,設有一資料庫,通過其中的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一財力證明方法,該財力證明方法執行財力證明的自動程序,其中包括:該主伺服器接收該申請人通過該申請平台提出針對該申請項目的申請資料,經身份認證後,取得該申請人的識別資料;該主伺服器根據該申請人的識別資料,通過該外撥系統取得該識別資料時,根據該識別資料得出該一或多個外部單位與對應的通信方式,提供該外撥介面,通過一語音通信技術執行該外撥程序,以確認該申請人的工作狀態的在職、離職或待業,以獲得該申請人的一財力特徵,其中當該外撥系統取得該申請人的識別資料撥通該外部單位時,相互以語音信息來往,通過該外撥介面撥出至該外部單位後,該外部單位自動回應該外撥系統發出的語音,該外撥系統接收該外部單位產生的語音並以自然語言模型處理為文字內容,該主伺服器接收後以作為判斷該申請人的該財力特徵;該主伺服器根據該申請人的識別資料取得該申請人的歷史記錄或加上繳稅記錄;該主伺服器根據該申請人的工作狀態、歷史記錄與繳稅記錄的其中之一或多個財力特徵,判斷該申請人是否取得該申請項目的資格;以及該主伺服器根據該申請人的該一或多個財力特徵執行可信度排序的計算判斷該申請人是否符合該申請項目的資 格;其中,於判斷該申請人是否取得該申請項目的資格的步驟中,還通過一分群法評估該申請人的財力特徵,該分群法包括:引入一薪資分佈模型;對照該薪資分佈模型,根據該申請人的識別資料判斷該申請人所屬的群組;以及根據該申請人所屬的群組的薪資分佈,判斷該申請人通過該申請項目的機率。
- 如請求項6所述的財力證明系統,其中該外撥系統執行的該外撥程序包括:根據該申請人的識別資料與該外部單位的通信方式形成該語音信息;轉換該語音信息,產生一外撥語音;根據該外部單位的通信方式,外撥至該外部單位,接通後播出該外撥語音;接收並錄製該外部單位發出的語音;以及文字化該外部單位發出的語音,其中,由經文字化的語音解讀出該申請人的工作狀態。
- 如請求項6所述的財力證明系統,其中,當該申請人沒有無法通過該申請項目的機率時,即直接推估該申請人的薪資,成為該申請人的財力特徵之一;當該申請人有無法通過該申請項目的機率時,繼續執行一分類法,根據該申請人的識別資料中的多個關於該申請人的特徵,通過基於一直方圖的決策樹算法,得出該申請人的財力特徵,以判斷是否可通過該申請項目。
- 如請求項6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財力證明系統,其中該申請 人提出的該申請項目為一貸款或信用額度,通過該一或多個財力特徵的可信度計算,進行一排序,根據其中排序最高者判斷該申請人是否符合該申請項目的資格。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108173A TWI810533B (zh) | 2021-03-08 | 2021-03-08 | 財力證明方法與系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108173A TWI810533B (zh) | 2021-03-08 | 2021-03-08 | 財力證明方法與系統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36129A TW202236129A (zh) | 2022-09-16 |
TWI810533B true TWI810533B (zh) | 2023-08-01 |
Family
ID=84957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08173A TWI810533B (zh) | 2021-03-08 | 2021-03-08 | 財力證明方法與系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810533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54859A (zh) * | 1999-04-07 | 2002-06-19 | 米尼瓦控股公司 | 申请设备和方法 |
TW200823807A (en) * | 2006-11-20 | 2008-06-01 | Chung-Yu Lin | Anti-fraudulent method for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 using telephone number and identification code |
CN103782318A (zh) * | 2011-05-18 | 2014-05-07 | 信用公司 | 用于产生信贷反馈环的系统和方法 |
TWM488068U (zh) * | 2013-12-13 | 2014-10-11 | Global Opto Technology Corp | 借貸媒合平臺系統 |
CN110264330A (zh) * | 2018-03-13 | 2019-09-20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信用指标计算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0029384A1 (zh) * | 2018-08-08 | 2020-02-13 |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无卡信用支付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TWM617622U (zh) * | 2021-03-08 | 2021-10-01 |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財力證明系統 |
-
2021
- 2021-03-08 TW TW110108173A patent/TWI810533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54859A (zh) * | 1999-04-07 | 2002-06-19 | 米尼瓦控股公司 | 申请设备和方法 |
TW200823807A (en) * | 2006-11-20 | 2008-06-01 | Chung-Yu Lin | Anti-fraudulent method for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 using telephone number and identification code |
CN103782318A (zh) * | 2011-05-18 | 2014-05-07 | 信用公司 | 用于产生信贷反馈环的系统和方法 |
TWM488068U (zh) * | 2013-12-13 | 2014-10-11 | Global Opto Technology Corp | 借貸媒合平臺系統 |
CN110264330A (zh) * | 2018-03-13 | 2019-09-20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信用指标计算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0029384A1 (zh) * | 2018-08-08 | 2020-02-13 |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无卡信用支付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TWM617622U (zh) * | 2021-03-08 | 2021-10-01 |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財力證明系統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36129A (zh) | 2022-09-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30334034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searchable customer call indexes | |
CN109544324B (zh) | 信贷反欺诈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10636047B2 (en) | System using automatically triggered analytics for feedback data | |
WO2020024389A1 (zh) | 逾期账单智能催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7356506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valuating a credit application | |
US20040064404A1 (en) | Computer-based method for automatic remote coding of debtor credit databases with bankruptcy filing information | |
US20150106129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ules driven insurance claim processing | |
WO2012177786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cating and accessing account data | |
JP7396582B1 (ja) | 審査業務文書作成支援装置、審査業務文書作成支援方法、及び審査業務文書作成支援プログラム | |
CN111461859A (zh) | 借贷配对系统和方法 | |
CN111340584A (zh) | 一种资金方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10171671B1 (en) | Customer service call routing and/or scheduling system and method | |
US9697524B1 (en) | Enterprise fulfillment system with dynamic prefetching capabilities | |
CA3009247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digital transaction | |
TWM617622U (zh) | 財力證明系統 | |
CN115423601A (zh) | 一种线上贷产品设计方法及装置 | |
TWI810533B (zh) | 財力證明方法與系統 | |
CN114971638A (zh) | 基于风险识别的交易认证方法及装置 | |
US9832316B1 (en) | Customer service model-based call routing and/or scheduling system and method | |
CN117611250A (zh) | 问卷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JPWO2019187019A1 (ja) | 顧客対応支援システムおよび顧客対応支援方法 | |
US8386502B2 (en) | Market identification system | |
US12271899B2 (en) | Voice based feature extraction and optical receptive net for non-fungible token transfer | |
TWM584941U (zh) | 洗錢防制系統 | |
Koppensteiner et al. | Testing for Discrimination in Rental Markets: 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the U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