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0070B - 負載控制裝置、中央裝置、負載控制系統、負載控制方法及記錄媒體 - Google Patents

負載控制裝置、中央裝置、負載控制系統、負載控制方法及記錄媒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0070B
TWI810070B TW111135123A TW111135123A TWI810070B TW I810070 B TWI810070 B TW I810070B TW 111135123 A TW111135123 A TW 111135123A TW 111135123 A TW111135123 A TW 111135123A TW I810070 B TWI810070 B TW I81007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aforementioned
load control
information
pow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5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15273A (zh
Inventor
板屋伸彦
河野俊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5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52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0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007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switching loads on to, or off from, network, e.g. progressively balanced load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02B70/3225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22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Abstract

本發明的負載控制裝置(5)係控制歸屬於小型電力系統的負載,該小型電力系統可於電力系統發生停電時使用蓄電系統自立運轉,該負載控制裝置係具備:電壓測量部(51),係測量與負載對應的用戶的受電點的電壓;負載控制資訊記憶部(55),係記憶顯示自立運轉時是否進行負載的負載限制的負載控制資訊;負載控制判定部(52),係在電力系統發生停電後,使用負載控制資訊以及電壓測量部(51)所測量到的測量值,判定是否己開始自立運轉;及負載控制部(53),係在負載控制判定部(52)判定為己開始自立運轉時,進行負載的負載限制。

Description

負載控制裝置、中央裝置、負載控制系統、負載控制方法及記錄媒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控制消耗電力的負載的負載控制裝置、中央裝置、負載控制系統、負載控制方法及記錄媒體。
災害時等情形下,會停止來自電力系統的電力的供給,亦即會有發生停電的情形。近年來,停電時使用特定區域內的電源而在該區域內繼續供給電力的議題的關注度持續提高。此種獨立於電力系統而能夠在特定區域內自立運轉的電力網稱為微電網(microgrid;小型電力系統)。微電網在外部電力系統健全狀態的期間,使用從該電力系統供給的電力與微電網內所發電的電力而供應微電網內要消耗的電力。因此,當外部電力系統停電而轉移到自立運轉時,供給到微電網內的電力就會減少而使電力的供需失衡。
專利文獻1揭示一種一旦來自外部電力系統的電力供給停止即轉移到自立運轉的微電網。專利文獻1記載的技術中,在根據氣象資訊等判斷為發生停電的機率高時,依據微電網內的負載設備的需要量及發電量的預測值使至少一部分的負載設備停止,以使自立運轉後的供需平衡收斂於容許範圍。依此,專利文獻1記載的技術可在發生停電之後,將微電網內的供需平衡收斂於容許範圍。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17–229125號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電力系統發生停電後,有在短時間內停電解除而從外部電力系統恢復供電的情形,亦有持續長時間停電的情形。發生長時間停電時,必須轉移到自立運轉並進行負載控制,然而,短時間內停電解除時,不須轉移到自立運轉且不須進行負載控制。專利文獻1記載的技術中,由於事先預測發生停電的情形而進行負載控制,故會有實際上未發生停電的情形,此情形下,會進行不必要的負載控制。並且,專利文獻1記載的技術中,即使是發生停電後在短時間內停電解除的情況,仍會進行不必要的負載控制。因此,期望有在發生停電後可防止不必要的負載限制並且在轉移到自立運轉的情形下可進行負載限制的技術。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課題而完成者,目的在於獲得一種負載控制裝置,能夠在發生停電後可防止不必要的負載限制並且在轉移到自立運轉的情形下可進行負載限制。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以達成目的,本發明的負載控制裝置係控制歸屬於小型電力系統的負載,該小型電力系統可於電力系統發生停電時使用蓄電系統自立運轉,該負載控制裝置係具備:電壓測量部,係測量與負載對應的用戶的受電點的電壓;及限制資訊記憶部,係記憶限制資訊,該限制資訊係顯示自立運轉時是否進行負載的負載限制。負載控制裝置更具備:負載控制判定部,係在電力系統發生停電後,使用限制資訊記憶部所記憶的限制資訊以及電壓測量部所測量到的測量值,判定是否已開始自立運轉;負載控制部,係在負載控制判定部判定為已開始自立運轉時,進行負載的負載限制;及判定條件記憶部,係記憶判定條件,該判定條件係有關於用以判定是否已開始自立運轉的用戶的受電點的電壓。判定條件係根據蓄電系統的啟動時的施加電壓的變化來決定,限制資訊係顯示自立運轉時是否進行負載的負載限制的負載控制資訊,負載控制判定部係在負載控制資訊顯示要進行負載的負載限制時,依據電壓測量部所測量到的測量值是否滿足判定條件記憶部所記憶的判定條件而判定是否已開始自立運轉,判定條件係指顯示測量值的振幅的值成為一定值以上且未達預定值的時間持續預定時間以上之條件。 [發明功效]
據本發明揭示的負載控制裝置,可達成在發生停電後可防止不必要的負載限制並且在轉移到自立運轉的情形下可進行負載限制之功效。
以下根據圖式來說明實施型態的負載控制裝置、中央裝置、負載控制系統、負載控制方法及記錄媒體。
實施型態1 圖1係顯示實施型態1的電力系統的一例的圖。圖1所示的例中,連接於配電站1的高壓配電線連接有開閉器2–1、2–2、蓄電系統8及變壓器3。開閉器2–1、2–2係進行高壓配電線的電路的開閉。以下說明中,不區別表示開閉器2–1、2–2時記載為開閉器2。變壓器3例如為桿上變壓器,將高壓的電力轉換成低壓的電力而輸出至低壓配電線。在此,變壓器3不限於桿上變壓器,若為可將高壓的電力轉換成低壓的電力的變壓器即可,也可設置於地上等。高壓配電線的電壓例如為6600V,低壓配電線的電壓一般為100V至200V,惟具體的電壓值不限於此例。
高壓配電線係連接消耗電力的負載設備(以下簡稱為負載)6與太陽光發電設備(以下簡稱為PV)等發電設備。詳細而言,高壓配電線係連接用戶4–1的負載6以及連接於該負載6而可控制該負載6的負載控制裝置5。並且,高壓配電線係連接用戶4–2的負載6以及連接於該負載6而可控制該負載6的負載控制裝置5。再者,高壓配電線係連接用戶4–3的負載6與PV7,以及連接於該負載6與PV7而可控制該負載6的負載控制裝置5。用戶4–1至4–3係從高壓配電線接受電力供給的高壓用戶。
連接於變壓器3的低壓配電線係連接用戶4–4、4–5的各設備。詳細而言,低壓配電線係連接用戶4–4的負載6以及連接於該負載6而可控制該負載6的負載控制裝置5。並且,低壓配電線係連接用戶4–5的負載6以及連接於該負載6而可控制該負載6的負載控制裝置5。用戶4–4、4–5係從低壓配電線接受電力供給的低壓用戶。
負載控制裝置5例如為使用於稱為智慧型電錶中的用電量的自動抄錶的測量裝置,惟負載控制裝置5也可與測量裝置個別設置。再者,負載控制裝置5為智慧型電錶時,可為新設置的智慧型電錶即具有作為本實施型態的負載控制裝置5的功能,也可為以既有的智慧型電錶下載軟體而使智慧型電錶作為本實施型態的負載控制裝置5來發揮功能。
未發生停電時,亦即從配電站1供給的電力供給至高壓配電線時,從配電站1供給的電力亦即系統電力係供給至用戶4–1至4–5的負載6。以下說明中,不區別表示用戶4–1至4–5時記載為用戶4。在此,也可將來自PV7及蓄電系統8之中的至少一方的反向饋電的電力供給至負載6。蓄電系統8係具備蓄電池82與控制蓄電池82的充放電的蓄電池控制裝置81。蓄電系統8於未發生停電時也可使用於例如供需平衡的調整等。
圖2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微電網的一例的圖。本實施型態係於配電站1停止供給電力時亦即發生停電時,能夠以開閉器2–2為分界點而在屬於小型電力系統的微電網9內進行自立運轉。圖2所示的例中,微電網9內設有用戶4–1至4–5之五個用戶的各設備,然而微電網9內的用戶數量不限於圖2所示的例。再者,圖2所示的例中,微電網9內包含高壓用戶與低壓用戶雙方,然而微電網9內也可未包含高壓用戶與低壓用戶之中的任一方。再者,圖1及圖2所示的例中圖示了一個PV7,惟PV7的數量不限於此。再者,微電網9內也可設有蓄電系統8以外的蓄電系統。
如圖2所示,各負載6係歸屬於在電力系統發生停電時可使用蓄電系統8進行自立運轉的小型電力系統之微電網9。蓄電系統8可由微電網9的管理者來設置,也可為用戶的設備。
再者,圖2中,微電網9係對應於一個開閉器2–2所對應的區間,惟不限於此,微電網9也可包含複數個開閉器2所對應的範圍的設備。微電網9的範圍亦即構成微電網9的蓄電系統8、負載6及PV7等設備係預先確定者。
本實施型態係於發生停電後的自立運轉開始(以下稱為「黑啟動」)時,首先,蓄電系統8啟動。並且,從黑啟動起一定期間不使用蓄電系統8以外的電源來作為微電網9內的電源。黑啟動時,為了抑制如變壓器3及高壓用戶的變壓器之進行高壓/低壓轉換的變壓器的激磁突波電流,蓄電系統8中係漸漸增大施加電壓。因此,黑啟動時,各用戶4的受電點的電壓係與蓄電系統8的施加電壓同樣地漸漸變大。相對於此,發生停電後,停電解除而恢復從系統電力供電時,各用戶4的受電點的電壓的振幅大致固定。在此,表示蓄電系統8啟動時的施加電壓的變化的啟動參數係預先設定。啟動時的施加電壓係例如線性增加而在K秒達到額定電壓,惟此時的K為啟動參數的一例。在此,施加電壓的增加也可為非線性。
圖3係示意顯示本實施型態中,因停電解除而供給系統電力時的用戶4的受電點的電壓變化的圖。圖4係示意顯示本實施型態中,黑啟動時的用戶4的受電點的電壓變化的圖。
比較圖3與圖4可知,供給系統電力時,電壓波形的振幅大致固定,而黑啟動時,電壓係漸漸變大。本實施型態係利用此差別來判定各負載控制裝置5是黑啟動還是解除停電。具體而言,各負載控制裝置5測量本身的端電壓亦即用戶4的受電點的電壓,在發生停電後,檢測出一定值以上的電壓時,判定所測量到的電壓是否滿足預先設定的判定條件。就一定值而言,例如,可設定為負載控制裝置5運作所須的最低電壓,然而若設定為可判別持續停電的值,則一定值不限於此,例如可由運用者設定一定值。負載控制開始條件係用以判定是否為黑啟動的條件,且為在必須進行負載控制時開始進行負載控制的判定條件。所測量到的電壓滿足判定條件時,負載控制裝置5判定為黑啟動,未滿足判定條件時,判斷為恢復系統電力供電。
再者,各負載控制裝置5係預先保持負載控制資訊,該負載控制資訊係顯示是否要從黑啟動起在一定期間之間限制對應的負載6的消耗電力。以下說明中,將限制負載6的消耗電力乙事亦稱為負載限制,將從黑啟動起在一定期間之間限制負載6的消耗電力乙事亦稱為黑啟動時的負載限制。負載限制也包含將消耗電力限制為0亦即使負載6停止。各負載控制裝置5係在所保持的負載控制資訊顯示要進行黑啟動時的負載限制的情形下,根據所測量到的電壓而判定為黑啟動時,實施負載控制以進行對應的負載6的負載限制。
就負載限制方針而言,例如,微電網9的管理者可預設為微電網9中以蓄電系統8作為電源而自立運轉的一定期間    中要將蓄電系統8供給的電力供給到何用戶4的負載6。根據此負載限制方針來製作與各負載控制裝置5對應的負載控制資訊,並記憶於與所製作的負載控制資訊對應的負載控制裝置5。例如,管理者係將表示蓄電系統8的蓄電池82的充電狀態的指標之SoC(State of Charge:電量狀態)假設為設定值。SoC係例如以滿充電為100%的百分率的值來表示。並且,管理者係使用蓄電池82的SoC之設定值、蓄電池82的電容、各用戶4的負載6的消耗電力、各負載6於電力系統中的連接位置、以及用戶4的優先度,預先選擇從黑啟動起的一定期間之間要使其運作的負載6。各用戶4的負載6的消耗電力可使用過去的實際消耗電力紀錄的平均值,也可使用過去的實際消耗電力紀錄的最大值,也可使用契約容量來算出,也可藉由其他的方法來算出。用戶4的優先度例如可依據是否已簽訂在自立運轉時優先接受電力供給的契約而設定,也可依據災害時的重要度而預先設定,也可為上述的組合,也可將醫院、區域行政機構的設施等災害時成為作業據點的場所設為高優先。
例如,將優先度設為高優先度與低優先度二階段時,可將已簽訂在自立運轉時優先接受電力供給契約的用戶4以及災害時重要度較高的用戶4設為高優先度的用戶4,而將上述以外者設為低優先度的用戶4。此情形下,可將負載控制方針定為對於高優先度的負載6不進行黑啟動時的負載限制,而使低優先度的用戶4的負載6從黑啟動起在一定期間之間停止。再者,亦可將優先度設為高、中、低三階段,將已簽訂在自立運轉時優先接受電力供給契約的用戶4的優先度設為高,將災害時重要度高的用戶4的優先度設為中,而將此等以外的用戶4的優先度設為低。此情形下,例如,負載控制方針可對於優先度高的用戶4不進行黑啟動時的負載限制而對於優先度為中及小的用戶4進行黑啟動時的負載限制,而優先度為中的情形與優先度為小的情形的負載限制不同。例如,可對於優先度為中的用戶4的負載6設定消耗電力的上限如將上限設為10A等而進行黑啟動時的負載限制,並且使優先度為小的用戶4的負載6於黑啟動時停止。上述負載控制方針僅為一例,可在蓄電系統8供給的電力可在一定期間之間持續供給的範圍,決定是否對於各用戶4的負載6進行負載限制。再者,要進行負載限制時,也要決定上限值。
此外,蓄電系統8係於未停電的通常時,將蓄電池82的充放電控制成為使蓄電池82的SoC不會低於上述設定值。
圖5係顯示實施型態的負載控制裝置5的構成例的圖。負載控制裝置5係具備電壓測量部51、負載控制判定部52、負載控制部53、判定條件記憶部54及負載控制資訊記憶部55。
判定條件記憶部54係記憶上述判定條件,亦即用以判定是否為黑啟動之有關於用戶的受電點的電壓的判定條件。圖6係用以說明本實施型態的判定條件的一例的圖。如使用圖4的說明,黑啟動時,電壓測量部51所測量到的電壓之測量電壓的振幅漸漸變大。因此,例如可將表示測量電壓的振幅的值於一定值以上且為額定電壓的X%(X<100)以下的狀態持續T毫秒以上的情形設為判定條件。就此額定電壓而言,例如可設為如圖3所示的系統電力的電壓(振幅),亦即供給到所連接的配電線的系統電力的額定值。將X的值設定成相當於比系統電力的電壓可能的最低值還小的電壓的值,而可判別系統電力恢復供電與黑啟動。也可預先設定相當於額定電壓的X%的值。如此,判定條件也可為表示測量電壓的振幅的值於一定值以上且未滿預定值的時間持續達預定時間以上的條件。
或者,將相當於一個周期的測量電壓的正的波峰到負的波峰的波峰至波峰的值設為Y 1,將其下一個周期的波峰至波峰的值設為Y 2時,判定條件也可設為Y2–Y1為閾值以上之條件。或者,將某周期的測量電壓的有效值設為Z 1,將其下一個周期的測量電壓的有效值設為Z 2時,判定條件也可設為Z2–Z1為閾值以上之條件。此等判定條件僅為一例,判定條件係不限於此,而可設定為可根據蓄電系統8啟動時的施加電壓的變化來判別黑啟動與系統電力恢復供電。波峰至波峰的值及有效值係表示測量電壓的振幅的值的一例。如此,就判定條件而言,例如所使用的條件也可為從第一值減去第二值所得的值為閾值以上之條件,其中,第一值係表示測量電壓,第二值係表示成為算出第一值的基礎周期的前一周期的振幅。
負載控制資訊記憶部55係記憶上述負載控制資訊。電壓測量部51係測量本身的端電壓亦即用戶4的受電點的電壓。負載控制資訊係表示是否進行負載6的負載限制的限制資訊的一例,負載控制資訊記憶部55係記憶限制資訊的限制資訊記憶部的一例。
負載控制判定部52係在電力系統發生停電後,使用所記憶的限制資訊與電壓測量部51所測量到的測量值,判定是否已開始自立運轉亦即是否已開始黑啟動。例如,負載控制判定部52係在負載控制資訊表示要進行負載6的負載限制時,判定電壓測量部51所測量到的測量值是否滿足判定條件記憶部54所記憶的判定條件,藉此判定是否已開始自立運轉。
詳細而言,負載控制判定部52係根據電壓測量部51所測量到的電壓檢測出發生停電,且在發生停電後,電壓測量部51所測量到的電壓之測量電壓達一定值以上時,參照負載控制資訊記憶部55所記憶的負載控制資訊,判斷對應的負載6是否為黑啟動時的負載限制的對象。負載控制資訊係如上所述,為表示對應的負載6是否為黑啟動時的負載限制的資訊,可說是表示記憶該負載控制資訊的負載控制裝置5是否為進行負載6的控制的對象的資訊,亦即表示負載控制裝置5是否為負載控制對象的資訊。當對應的負載6為黑啟動時的負載限制的對象時,亦即負載控制裝置5為負載控制對象時,負載控制判定部52係判定電壓測量部51所測量到的測量電壓是否滿足判定條件記憶部54所記憶的判定條件。滿足判定條件時,負載控制判定部52係對負載控制部53指示實施負載控制。
負載控制判定部52判定為已開始自立運轉亦即已開始黑啟動時,負載控制部53係進行負載6的負載限制。詳細而言,負載控制部53從負載控制判定部52收到實施負載控制的指示時,使用負載控制資訊記憶部55所記憶的負載控制資訊來實施負載6的限制。對應的負載6為黑啟動時的負載限制的對象時,負載控制資訊也包含負載限制的內容,負載控制部53依據負載限制的內容來實施負載6的限制。負載限制的內容例如可表示為與負載6的消耗電力的上限值對應的電流的上限值。或者,負載限制僅為停止負載6時,負載控制資訊中也可不記憶負載限制的內容。此情形下,在負載控制資訊表示對應的負載6為黑啟動時的負載限制的對象時,負載控制部53係使負載6停止。例如,負載控制裝置5使內建的開閉器/斷路器開路來進行負載6的停止。在此,負載控制裝置5為智慧型電錶時,可使用智慧型電錶所具備的開閉器/斷路器。負載限制的內容為供給負載6電流至上限值為止時,負載控制部53係使用例如電流超過上限值就開路的斷路器等來限制電流。
接著說明本實施型態的動作。圖7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負載控制裝置5中的負載控制處理的一例的流程圖。負載控制裝置5的電壓測量部51例如定期地測量本身的端電壓而將測量電壓輸出至負載控制判定部52。負載控制判定部52係根據測量電壓來檢測停電,且在檢測出停電之後,測量電壓達一定值以上時,實施圖7所示的處理。
如圖7所示,負載控制裝置5係判斷是否為負載控制對象(步驟S1)。詳細而言,負載控制判定部52係參照負載控制資訊記憶部55所記憶的負載控制資訊來判斷負載控制裝置5是否為負載控制對象。
非負載控制對象時(步驟S1為否),負載控制裝置5係結束處理。是負載控制對象時(步驟S1為是),負載控制裝置5係取得本身的端電壓的測量值(步驟S2)。詳細而言,負載控制判定部52係從電壓測量部51取得測量電壓。
接著,負載控制裝置5係判定測量電壓是否滿足判定條件(步驟S3)。詳細而言,負載控制判定部52係判定測量電壓是否滿足判定條件記憶部54所記憶的判定條件。測量電壓未滿足判定條件時(步驟S3為否),負載控制裝置5係結束處理。
測量電壓滿足判定條件時(步驟S3為是),負載控制裝置5係實施負載限制(步驟S4)而結束處理。詳細而言,測量電壓滿足判定條件時,負載控制判定部52係對負載控制部53指示實施負載限制,負載控制部53從負載控制判定部52收到實施負載限制的指示時,參照負載控制資訊記憶部55所記載的負載控制資訊而依照負載控制資訊所包含的負載限制的內容實施負載限制。在此,負載限制僅為停止負載6時,步驟S4中,從負載控制判定部52收到要實施負載限制的指示時,負載控制部53不參照負載控制資訊記憶部55所記載的負載控制資訊而使負載6停止。
在此,上述例中,負載控制裝置5要記憶判定條件與負載控制資訊,惟也可先依據負載控制資訊來設定判定條件,以使判定條件兼具負載控制資訊。亦即,也可為判定條件包含負載控制資訊。此情形下,不進行圖7所示的步驟S1。例如,就負載控制對象的負載控制裝置5而言,係與上述例同樣地決定判定條件,而就控制不須負載限制的負載6的負載控制裝置5,亦即非負載控制對象的負載控制裝置5而言,例如,採用將上述T設定為非常大的值、將X的值設定為100、將用以與Y 2–Y 1比較的閾值設定為非常大的值等作為判定條件,藉此將判定條件決定成為黑啟動時測量電壓不會滿足判定條件。藉此,由於非負載控制對象的負載控制裝置5即使實際上進行黑啟動,圖7所示的步驟S3也會判定為否,所以不進行負載控制。
判定條件兼具負載控制資訊時,判定條件即為限制資訊的一例,而判定條件記憶部54成為限制資訊記憶部。此情形下,負載控制裝置5也可不具備負載控制資訊記憶部55。並且,此情形下,在表示要進行負載6的負載限制時,根據蓄電系統8的啟動時的施加電壓的變化來決定判定條件,而在表示不進行負載6的負載限制時,將判定條件決定成為使自立運轉開始時由電壓測量部51所測量到的測量值不會滿足判定條件。並且,負載控制判定部52係判定電壓測量部51所測量到的測量值是否滿足判定條件記憶部54所記憶的判定條件,藉此判定是否已開始自立運轉。
再者,也可從黑啟動起經過一定期間之後,使PV7等微電網9內的其他電源啟動,藉由未圖示的裝置控制負載控制裝置5,以保持微電網9內的供需平衡。
接著說明負載控制裝置5的硬體構成。負載控制裝置5的電壓測量部51係藉由電壓測量器而實現。負載控制裝置5的負載控制判定部52、負載控制部53、判定條件記憶部54及負載控制資訊記憶部55係例如藉由控制電路而實現。圖8係顯示實現本實施型態的負載控制裝置5的控制電路的構成例的圖。圖8所示的控制電路係具備控制部501及記憶部502。例如,以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等執行記述有本實施型態的負載控制裝置5中的處理的負載控制程式。負載控制程式係記憶於記憶部502。記憶部502係包含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等各種記憶體,以及硬碟等儲存裝置,用於記憶上述控制部501要執行的程式、在處理過程中所獲得的必要的資料等。再者,記憶部502也可用以作為程式的暫時記憶區。如上所述,圖8所示的控制電路係一種電腦系統。負載控制程式可由記錄有負載控制程式的記錄媒體來提供,也可藉由傳送媒體來提供。
本實施型態的負載控制程式係例如使負載控制裝置5執行下述步驟:取得電壓測量部51所測量到的測量值;記憶表示自立運轉時是否要進行負載6的負載限制的限制資訊;電力系統發生停電後,使用所記憶的限制資訊與電壓測量部51所測量到的測量值,判定是否已開始自立運轉;及判定為已開始自立運轉時,進行負載6的負載限制的步驟。
在此,負載控制裝置5之中的至少一部分也能夠以FPGA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程式化閘陣列)、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特殊應用積體電路)等專用電路取代上述控制電路來實現。
此外,負載控制裝置5為智慧型電錶時,上述控制電路可為智慧型電錶的控制電路,也可為既有的智慧型電錶的追加附件。
如上述說明,本實施型態的負載控制裝置5係保持表示是否為負載控制對象的負載控制資訊,並且在根據負載控制資訊判斷為負載控制對象時,於停電後,用戶4的受電點的測量電壓達一定值以上時,依據用戶4的受電點的測量電壓來判定是否為黑啟動。並且,負載控制裝置5係在判定為黑啟動時進行負載控制,而在判定為非黑啟動時,亦即系統電力恢復供電時,不進行負載控制。因此,可防止不必要的負載限制且在轉移至自立運轉時進行負載限制。
再者,若微電網9內自立運轉開始的同時不進行負載限制而連接所有的用戶4的負載6,認為亦會有因蓄電系統8過載而使蓄電系統8停止動作而導致自立運轉啟動失敗的情況。因此,以於自立運轉開始的幾乎同時迅速地進行負載限制為佳。此外,自立運轉開始時不進行負載限制致使暫時地恢復供電之後在短時間內再度發生停電時,會使用戶不愉快,因此對於要進行負載限制的用戶4而言,以於自立運轉開始的幾乎同時迅速地進行負載限制為佳。另一方面,自立運轉開始時即藉由通信同時地指示各用戶4進行負載限制時,會有因通信的擁塞、通信的延遲等導致至負載限制開始為止須要花費時間的情形。本實施型態的負載控制裝置5由於可在發生停電後開始自立運轉時,不須進行通信就進行負載控制,所以能夠於開始自立運轉後迅速地進行負載限制。
實施型態2 圖9係顯示實施型態2的負載控制系統的一例的圖。本實施型態的負載控制系統係以中央裝置10及負載控制裝置5a構成。負載控制系統可更包含蓄電系統8a。本實施型態的電力系統除了設有負載控制裝置5a以取代負載控制裝置5且設有蓄電系統8a以取代蓄電系統8以外,其餘係與實施型態1的電力系統相同。蓄電系統8a係具備蓄電池控制裝置81a及蓄電池82,蓄電池82係與實施型態1相同。用戶4a–1至4a–5除了設有負載控制裝置5a以取代實施型態1中所設的負載控制裝置5以外,其餘係與實施型態1的用戶4–1至4–5相同。不區別表示用戶4a–1至4a–5時記載為用戶4a。本實施型態中,具有與實施型態1相同的功能的構成要素係標記與實施型態1相同的符號而省略重複的說明。以下主要說明與實施型態1的不同點。
圖10係本實施型態的微電網的圖。本實施型態的微電網9a除了具備負載控制裝置5a、蓄電系統8a以取代實施型態1的負載控制裝置5及蓄電系統8以外,其餘係與實施型態1的微電網9相同。本實施型態的微電網9a也與實施型態1的微電網9同樣地以開閉器2–2為分界點而可於停電時自立運轉。
如圖9所示,本實施型態中,負載控制裝置5a係藉由通信網路22而能夠與中央裝置10進行通信。通信網路22可包含智慧型電表的通信網路,也可為不包含智慧型電表的通信網路的通信網路。智慧型電表的通信網路可為例如無線多跳躍(multihop)通信網路,也可為使用行動電話網的通信網路,也可為PLC(Power Line Communication:電力線通信)通信網路,也可為上述以外的通信網路。
再者,蓄電系統8a可藉由通信網路21與中央裝置10進行通信。通信網路21可為與通信網路22相同的通信網路,也可為不同的通信網路。蓄電系統8a係定期地將表示SoC的SoC資訊發送至中央裝置10。
實施型態1中,各負載控制裝置5使用預先保持的負載控制資訊及判定條件,成為負載控制對象時,使用測量電壓判定是否為黑啟動而實施負載限制。而本實施型態中,中央裝置10係於未發生停電的通常時,例如定期地使用從蓄電系統8a接收到的SoC以及用戶資訊來產生與各負載控制裝置5a對應的負載控制資訊,並將所產生的負載控制資訊發送至對應的負載控制裝置5a,其中,該用戶資訊係各用戶4a的相關資訊且為用以決定用戶4a的優先度的資訊。此外,在此說明了中央裝置10定期地發送負載控制資訊的例子,然而中央裝置10也可於表示蓄電系統8a的啟動時的施加電壓的變化的參數變更時再決定判定條件,並將再決定的判定條件發送至負載控制裝置5a。再者,如實施型態1的說明,判定條件兼具負載控制資訊時,也可於未發生停電的通常時,定期地使用從蓄電系統8a接收到的SoC以及用戶資訊來產生負載控制資訊,並使用所產生的負載控制資訊來產生兼具負載控制資訊的判定條件,而將所產生的判定條件發送至對應的負載控制裝置5a。
圖11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負載控制裝置5a的構成例的圖。本實施型態的負載控制裝置5a除了增加通信部56以外,其餘係與實施型態1的負載控制裝置5相同。通信部56係與中央裝置10之間進行通信。具體而言,通信部56從中央裝置10接收到負載控制資訊時,將所接收到的負載控制資訊覆寫於負載控制資訊記憶部55所記憶的負載控制資訊而更新負載控制資訊。亦即,通信部56係從中央裝置10接收負載控制資訊,並以所接收到的負載控制資訊來更新負載控制資訊記憶部55所記憶的負載控制資訊。在此,圖11中雖省略圖示,但中央裝置10將判定條件發送至負載控制裝置5a時,若通信部56從中央裝置10接收到判定條件,就將所接收到的判定條件覆寫於負載控制資訊記憶部55所記憶的判定條件而更新判定條件。負載控制判定部52係使用電力系統未發生停電時所更新的負載控制資訊來判定是否進行負載6的負載限制。檢測出停電後的負載控制裝置5a的動作係與實施型態1的動作相同。在此,本實施型態中,負載控制資訊及兼具負載控制資訊的判定條件分別為限制資訊的一例,上述動作係相當於負載控制裝置5a在接收到限制資訊時就記憶所接收到的限制資訊,且在新接收到限制資訊時,就以新接收到限制資訊來更新所記憶的限制資訊。
圖12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蓄電池控制裝置81a的構成例的圖。蓄電池控制裝置81a係具備通信部83及狀態監視部84。狀態監視部84係控制蓄電池82的充放電並且取得表示蓄電池82的SoC的SoC資訊。狀態監視部84係將所取得的SoC資訊輸出至通信部83。通信部83係例如定期地將SoC資訊發送至中央裝置10。
圖13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中央裝置10的構成例的圖。如圖13所示,本實施型態的中央裝置10係具備參數決定部11、通信部12、用戶資訊記憶部13、系統設備資訊記憶部14及蓄電池資訊記憶部15。
通信部12從蓄電池控制裝置81a接收到SoC資訊時,就將所接收到的SoC資訊輸出至參數決定部11。並且,通信部12從參數決定部11接收到負載控制資訊時,就將負載控制資訊發送至對應的負載控制裝置5a。
用戶資訊記憶部13係記憶用戶資訊。用戶資訊係如上所述,為用以決定用戶4a的優先度的資訊,例如,表示各用戶4a有無優先契約的資訊,該優先契約係自立運轉時優先接受電力供給的契約。圖14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用戶資訊的一例的圖。圖14所示的例中,用戶資訊係表示有無優先契約的資訊。使用圖14所示的用戶資訊時,有優先契約的用戶4a為高優先度,無優先契約的用戶4a為低優先度。圖15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用戶資訊的另一例的圖。圖15所示的例中,用戶資訊包含各用戶4a的優先度。優先度可根據災害時的重要度來決定,也可考量上述優先契約的有無及災害時的重要度雙方來決定,也可考量上述以外的項目來決定。
系統設備資訊記憶部14係記憶系統設備資訊,該系統設備資訊係表示負載6等各設備於電力系統中的連接位置。並且,系統設備資訊係包含各負載6的消耗電力。負載6的消耗電力係與實施型態1同樣地例如可從過去的實際消耗電力紀錄算出。
蓄電池資訊記憶部15係記憶蓄電系統8a的額定電容、表示啟動時的施加電壓的啟動參數等。
參數決定部11係於通常時依據用戶資訊記憶部13所記憶的用戶資訊而決定各用戶4a的優先度。並且,參數決定部11係於通常時使用所決定的優先度、系統設備資訊記憶部14所記憶的系統設備資訊、以及從通信部12接收到的SoC資訊,將各負載控制裝置5a對應的負載控制資訊決定成為蓄電系統8a供給的電力可在黑啟動起的一定期間持續供給微電網9a內的消耗電力,並將所決定的負載控制資訊輸出至通信部12。負載控制資訊的決定方法除了使用SoC資訊而非使用設定作為SoC值的值以外,其餘係與實施型態1相同。然而,本實施型態中,為了適當地更新用戶資訊及系統設備資訊,於用戶資訊及系統設備資訊已更新的情形下,也進行負載控制資訊的決定。實施型態1中,負載控制裝置5預先記憶有負載控制資訊,但本實施型態係於通常時更新負載控制資訊。藉此,相較於實施型態1,本實施型態可更適當地產生負載控制資訊。在此,本實施型態係使用從蓄電系統8a所取得的SoC資訊作為SoC值,然而也可與實施型態1同樣地以SoC值作為設定值。即使是此情形下,由於負載控制資訊也會隨著用戶資訊及系統設備資訊的更新而更新,所以相較於實施型態1,可更適當地產生負載控制資訊。
接著說明本實施型態的動作。圖16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蓄電池控制裝置81a中的動作的一例的流程圖。蓄電池控制裝置81a係例如定期地實施圖16所示的動作。如圖16所示,蓄電池控制裝置81a係取得蓄電池82的SoC資訊(步驟S11),詳細而言,狀態監視部84係取得蓄電池82的SoC資訊並將SoC資訊輸出至通信部83。
蓄電池控制裝置81a係發送SoC資訊(步驟S12)而結束處理。詳細而言,步驟S12中,通信部83係將SoC資訊發送至中央裝置10。
圖17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中央裝置10中的動作的一例的流程圖。中央裝置10係例如在接收到SoC資訊時,就實施圖17所示的動作。中央裝置10係決定要對負載控制裝置指示的參數(步驟S21)。在此,參數係負載控制資訊。詳細而言,參數決定部11依據用戶資訊記憶部13所記憶的用戶資訊而決定各用戶4a的優先度。並且,參數決定部11係使用所決定的優先度、系統設備資訊記憶部14所儲存的系統設備資訊、以及從通信部12接收到的SoC資訊,將各負載控制裝置5a對應的負載控制資訊決定成為蓄電系統8a供給的電力可在黑啟動起的一定期間持續供給微電網9a內的消耗電力,並將所決定的負載控制資訊輸出至通信部12。在此,參數也可為上述之兼具負載控制資訊的判定條件,此情形下,參數決定部11係在決定負載控制資訊之後,使用負載控制資訊來決定兼具負載控制資訊的判定條件。
接著,中央裝置10係對負載控制裝置5a指示參數(步驟S22)而結束處理。詳細而言,步驟S22中,通信部12係將參數亦即負載控制資訊發送至對應的負載控制裝置5a。
圖18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負載控制裝置5a中的通常時的參數更新處理的一例的流程圖。負載控制裝置5a係判斷是否已接收到參數(步驟S31)。詳細而言,通信部56係判斷是否已接收到參數。未接收到參數時(步驟S31為否),負載控制裝置5a係結束處理。
已接收到參數時(步驟S31為是),負載控制裝置5a係更新所記憶的參數(步驟S32)而結束處理。詳細而言,步驟S32中,參數為負載控制資訊時,通信部56係在接收到負載控制資訊時,就以所接收到的負載控制資訊覆寫於負載控制資訊記憶部55所記憶的負載控制資訊而更新所記憶的負載控制資訊。在此,參數為兼具負載控制資訊的判定條件時,通信部56係在接收到判定條件時,就以所接收到的判定條件來更新判定條件記憶部54所記憶的判定條件而更新所記憶的判定條件。
負載控制裝置5a中的上述參數更新處理係於通常時進行。發生停電後的負載控制裝置5a的動作係與實施型態1的負載控制裝置5相同。因此,負載控制裝置5a於發生停電後不須與中央裝置10的通信,而是使用所記憶的負載控制資訊,在判斷為負載控制對象的情形下,於停電後,用戶4a的受電點的測量電壓達一定值以上時,依據用戶4a的受電點的測量電壓與所記憶的判定條件來判定是否為黑啟動。並且,負載控制裝置5a判定為黑啟動的情形下,進行負載控制。藉此,於發生停電後,在微電網9a內開始自立運轉之際,不須要通信即能夠進行負載控制。
接著說明本實施型態的中央裝置10的硬體構成例。圖19係顯示實現本實施型態的中央裝置10的電腦系統的構成例的圖。
如圖19所示,此電腦系統係具備控制部101、輸入部102、記憶部103、顯示部104、通信部105及輸出部106,此等構成係藉由系統匯流排107而連接。圖19中,控制部101例如為CPU等,執行記述有本實施型態的中央裝置10中的處理的程式。輸入部102例如以鍵盤、滑鼠等構成,供電腦系統的使用者為了進行各種資訊的輸入而使用。記憶部103包含RAM、ROM等各種記憶體及硬體裝置等儲存裝置,記憶上述控制部101要執行的程式、處理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必要的資料等。再者,記憶部103也可用以作為程式的暫時記憶區。顯示部104係以LCD(液晶顯示面板)等構成,對電腦系統的使用者顯示各種畫面。通信部105係實施通信處理的接收器及發送器。輸出部106係印表機等。
在此說明成為可執行實現本實施型態的中央裝置10a的負載控制程式的狀態的電腦系統的動作例。就具備上述構成的電腦系統而言,例如從置入未圖示的CD(Compact Disc)–ROM驅動器或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ROM驅動器的CD–ROM或DVD–ROM,將負載控制程式安裝到記憶部103。並且,執行負載控制程式時,將從記憶部103讀出的程式儲存於記憶部103。控制部101係於此狀態下,依照記憶部103所儲存的負載控制程式執行本實施型態的中央裝置10a的處理。
在此,上述說明中,記述有處理的負載控制程式係由CD–ROM或DVD–ROM之記錄媒體提供,惟不限於此,也可因應電腦系統的構成、提供的程式的容量等,使用例如經由通信部105並藉由網際網路等傳送媒體提供的程式。
圖13所示的通信部12例如可藉由圖19所示的通信部105來實現。圖13所示的參數決定部11可藉由控制部101執行負載控制程式而實現。再者,為了實現參數決定部11的功能,也可使用記憶部103。圖13所示的用戶資訊記憶部13、系統設備資訊記憶部14及蓄電池資訊記憶部15可藉由圖19所示的記憶部103來實現。此外,圖19僅為一例,電腦系統的構成不限於圖19所示的例。例如,電腦系統也可未設置輸出部106。
再者,本實施型態的中央裝置10可藉由一部電腦系統來實現,也可藉由複數部電腦系統來實現。例如,中央裝置10可藉由雲端系統來實現,也可藉由公共雲端系統來實現。
再者,本實施型態的負載控制裝置5a的硬體構成係於實施型態1所述的電壓測量器及控制電路增加具備發送器及接收器的通信部而成者。
本實施型態的負載控制程式係例如使中央裝置10執行下述步驟:依各個負載6決定是否進行負載6的負載限制,且產生表示是否進行負載6的負載限制的決定結果的限制資訊的步驟;以及依各個負載6,對控制負載6的負載控制裝置5a發送限制資訊的步驟。
如上所述,本實施型態中,中央裝置10於通常時對負載控制裝置5a發送負載控制資訊而更新負載控制裝置5a的負載控制資訊。藉此,不僅可獲得與實施型態1同樣的功效,且相較於實施型態1,因根據新的資訊來進行負載控制而可實施更適當的負載控制。
<變形例1> 接著說明本實施型態的變形例1。圖20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變形例1的負載控制裝置的構成例的圖。如圖20所示,變形例1的負載控制裝置5b除了於負載控制裝置5a增加電量測量部57以外,其餘係與負載控制裝置5a相同。
圖21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變形例1的中央裝置的構成例的圖。中央裝置10a除了具備參數決定部11a取代參數決定部11且增加負載發電資訊記憶部16以外,其餘係與中央裝置10相同。變形例1的微電網及負載控制裝置除了使用負載控制裝置5b取代負載控制裝置5a,使用中央裝置10a取代中央裝置10以外,其餘係與圖9及圖10所示的微電網9a及負載控制系統相同。
負載控制裝置5b的電量測量部57係測量負載6消耗的用電量,並將測量結果輸出至通信部56。電量測量部57也可更測量微電網內的發電設備的發電量,並將測量結果輸出至通信部56。通信部56係將測量結果發送至中央裝置10a。
中央裝置10a係將從負載控制裝置5b接收到的測量結果作為負載發電資訊而儲存到負載發電資訊記憶部16。參數決定部11a係根據負載發電資訊記憶部16所儲存的各負載6的測量結果來算出各負載6的消耗電力。參數決定部11a係在計算負載控制資訊之際,使用根據測量結果所算出的消耗電力取代系統設備資訊所儲存的消耗電力來決定負載控制資訊。
<變形例2> 接著說明本實施型態的變形例2。變形例2的中央裝置10及蓄電池控制裝置81a的構成係與圖12及圖13所示的例相同,變形例2的負載控制裝置5係與圖5所示的例相同。
黑啟動時必須進行何種程度的負載限制亦即必須設為何種程度的負載的限制度係取決於SoC資訊所示的蓄電系統8a的蓄電池82的SoC以及黑啟動時僅以蓄電系統8a作為電源的一定期間的值。因此,參數決定部11係例如預先設定蓄電池82的SoC與一定期間的乘算值與負載的限制度的對應關係,保持於參數決定部11,並且使用此對應關係、從蓄電系統8a取得的SoC資訊及一定時間而決定負載的限制度。在此,一定期間固定時,可預先設定蓄電池82的SoC與負載的限制度的對應關係而保持於參數決定部11,參數決定部11係使用此對應關係以及從蓄電系統8a取得的SoC資訊而決定負載的限制度。再者,就負載的限制度而言,例如先定義複數個等級如C 1、C 2、C 3等,再決定各等級之表示要停止何種優先度的用戶4a的負載6的等級資訊。
參數決定部11係在決定了上述對應關係、從蓄電系統8a取得的SoC資訊、一定時間及負載的限制度之後,即可使用等級資訊以及圖14所例示的用戶資訊而決定要使負載6停止的用戶4a。變形例2係不使用負載控制資訊而使負載控制裝置5先記憶複數個判定條件,並依據負載的限制度來變更蓄電系統8a的啟動方式。藉此,由於負載控制裝置5a測量的測量電壓的變化的樣態因應於負載的限制度而改變,所以負載控制裝置5可依據測量電壓匹配於何判定條件而掌握負載的限制度。
變形例2中,如上所述,負載的限制度係由中央裝置10決定。例如,先將負載的限制度、要使其運作的負載6的優先度以及與蓄電系統8a的啟動參數的對應關係儲存於蓄電池資訊記憶部15作為啟動資訊。要使其運作的負載6的優先度就對應的負載的限制度而言,表示使負載6運作的用戶4a的優先度。在此,蓄電系統8a可從複數組啟動參數之中選擇參數而指定進行所選擇的組的參數的啟動。並且也可包含設定上限值的情形而不僅是僅有是否要使負載6停止的選項,此情形下,也可依據負載的限制度預先決定負載6的上限值。
圖22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變形例2的啟動資訊的一例的圖。如圖22所示,啟動資訊係例如將負載的限制度與蓄電系統8a的啟動參數賦予對應關係的資訊。圖22所示的例中,負載的限制度以C 1為最高,C 2為次高,C 3為再次高。圖22所示的例中,負載的限制度為C 1時,要使其運作的負載6的優先度為L 1,意指優先度為L 1的用戶4a以外的負載6要停止。在此,優先度以L 1為最高(最高優先度),L 2為次高。再者,圖22中雖未圖示,然而也定義優先度為L 3的用戶4a,將L 3的優先度定義為低於L 2。圖22所示的例中,負載的限制度為C 2時,要使其運作的負載6的優先度為L 1、L 2(有上限),意指優先度為L 1及L 2的用戶4a以外的負載6要停止,且對優先度為L 2的用戶4a的負載6設有上限值。上限值係預先決定的值。再者,圖22所示的例中,負載的限制度為C 3時,要使其運作的負載6的優先度為L 1、L 2(無上限),意指優先度為L 1及L 2的用戶4a以外的負載6要停止,且對優先度為L 2的用戶4a的負載6不設上限值。
如圖22所示,對應於負載的限制度設定了蓄電系統8a的啟動參數,參數決定部11係於每次接收到SoC資訊時算出蓄電系統8a的啟動參數。圖22中,一組啟動參數係以兩個參數構成,然而一組啟動參數的個數不限於兩個。再者,也可依據負載的限制度來決定一個參數而取代一組啟動參數。啟動參數係例如表示漸漸增大施加電壓之際要以幾秒鐘達到額定電壓的值,但不限於此。
黑啟動時,例如由操作者等進行蓄電系統8a的啟動,而該蓄電系統8a係使用了由參數決定部11決定的最新的啟動參數。或者,可從中央裝置10藉由通信將蓄電系統8a啟動時,也可藉由中央裝置10將最新的啟動參數發送至蓄電系統8a而指定啟動參數。
如此,變形例2中,中央裝置10係例如使用SoC資訊決定表示負載限制的程度之負載的限制度,並使用負載的限制度與決定蓄電系統8a啟動時的施加電壓的變化的啟動參數的對應關係,決定與所決定的負載的限制度對應的啟動參數。
再者,變形例2中,負載控制裝置5a係將對應於負載的限制度的複數個判定條件保持於判定條件記憶部54,並將對應於判定條件的負載限制的內容保持於負載控制資訊記憶部55作為負載控制資訊。複數個判定條件係預先設定為可判別與負載的限制度對應的啟動參數。例如,與優先度L 2的用戶4a對應的負載控制裝置5中,就負載控制資訊而言,與負載的限制度為C 1的判定條件對應的控制內容包含表示停止負載6的資訊,與負載的限制度為C 2的判定條件對應的控制內容包含表示將負載6限制於預定上限值以下的資訊,與負載的限制度為C 3的判定條件對應的控制內容包含表示不限制負載6的資訊。
在此說明與負載的限制度對應的判定條件的一例。例如,啟動參數為達到額定電壓為止的秒數的情況,負載的限制度為C 1時,啟動參數為一秒鐘,而負載的限制度為C 2時,啟動參數為兩秒鐘,且蓄電系統8a的施加電壓(波峰至波峰的值或有效值)係大致線性地增加。此時,相較於啟動參數為兩秒鐘的情況,啟動參數為一秒鐘的情況下,一個周期中的施加電壓的變化較大。因此,可使用Y 2–Y 1為第一閾值以上的條件作為與負載的限制度為C 1對應的判定條件,且使用Y 2–Y 1為第二閾值以上而未滿第一閾值的條件作為與負載的限制度為C 2對應的判定條件,而取代實施型態1所例示的Y 2–Y 1為閾值以上的條件。在此,第二閾值係小於第一閾值。第一閾值與第二閾值係依據設定各啟動參數之際的施加電壓的變化的樣態,以可判別負載的限制度為C 1的情形與負載的限制度為C 2的情形的方式來決定。
在此,變形例2也可如圖11所示,使用具備通信部56的負載控制裝置5a。中央裝置10於通常時將負載控制資訊、判定條件等發送至負載控制裝置5a而藉此將負載控制資訊、判定條件等更新。
即使是變形例2,負載控制裝置5a於黑啟動時也不須要通信,而可在使用測量電壓、所保持的判定條件及負載控制資訊判斷為負載控制對象時進行負載控制。
上述各實施型態所示構成僅為顯示一例者,其可與其他公知的技術組合,也可將各實施型態彼此組合,也可在不脫離本發明的要旨的範圍內省略、變更構成的一部分。
1:配電站 2–1,2–2:開閉器 3:變壓器 4–1,4–2,4–3,4–4,4–5,4a–1,4a–2,4a–3,4a–4,4a–5:用戶 5,5a,5b:負載控制裝置 6:負載設備(負載) 7:太陽光發電設備(PV) 8,8a:蓄電系統 9,9a:微電網 10,10a:中央裝置 11,11a:參數決定部 12,56,83,105:通信部 13:用戶資訊記憶部 14:系統設備資訊記憶部 15:蓄電池資訊記憶部 16:負載發電資訊記憶部 21,22:通信網路 51:電壓測量部 52:負載控制判定部 53:負載控制部 54:判定條件記憶部 55:負載控制資訊記憶部 57:電量測量部 81,81a:蓄電池控制裝置 82:蓄電池 84:狀態監視部 101,501:控制部 102:輸入部 103,502:記憶部 104:顯示部 106:輸出部 107:系統匯流排 S1,S2,S3,S4,S11,S12,S21,S22,S31,S32:步驟
圖1係顯示實施型態1的電力系統的一例的圖。 圖2係顯示實施型態1的微電網的一例的圖。 圖3係示意顯示實施型態1中,因停電解除而供給系統電力時的用戶的受電點的電壓變化的圖。 圖4係示意顯示實施型態1中,黑啟動時的用戶的受電點的電壓變化的圖。 圖5係顯示實施型態1的負載控制裝置的構成例的圖。 圖6係用以說明實施型態1的判定條件的一例的圖。 圖7係顯示實施型態1的負載控制裝置中的負載控制處理的一例的流程圖。 圖8係顯示實現實施型態1的負載控制裝置的控制電路的構成例的圖。 圖9係顯示實施型態2的負載控制系統的一例的圖。 圖10係實施型態2的微電網的圖。 圖11係顯示實施型態2的負載控制裝置的構成例的圖。 圖12係顯示實施型態2的蓄電池控制裝置的構成例的圖。 圖13係顯示實施型態2的中央裝置的構成例的圖。 圖14係顯示實施型態2的用戶資訊的一例的圖。 圖15係顯示實施型態2的用戶資訊的另一例的圖。 圖16係顯示實施型態2的蓄電池控制裝置中的動作的一例的流程圖。 圖17係顯示實施型態2的中央裝置中的動作的一例的流程圖。 圖18係顯示實施型態2的負載控制裝置中的通常時的參數更新處理的一例的流程圖。 圖19係顯示實現實施型態2的中央裝置的電腦系統的構成例的圖。 圖20係顯示實施型態2的變形例1的負載控制裝置的構成例的圖。 圖21係顯示實施型態2的變形例1的中央裝置的構成例的圖。 圖22係顯示實施型態2的變形例2的啟動資訊的一例的圖。
5:負載控制裝置
51:電壓測量部
52:負載控制判定部
53:負載控制部
54:判定條件記憶部
55:負載控制資訊記憶部

Claims (15)

  1. 一種負載控制裝置,係控制歸屬於小型電力系統的負載,該小型電力系統可於電力系統發生停電時使用蓄電系統自立運轉,該負載控制裝置係具備: 電壓測量部,係測量與負載對應的用戶的受電點的電壓; 限制資訊記憶部,係記憶限制資訊,該限制資訊係顯示前述自立運轉時是否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 負載控制判定部,係在前述電力系統發生停電後,使用前述限制資訊記憶部所記憶的前述限制資訊以及前述電壓測量部所測量到的測量值而判定是否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 負載控制部,係在前述負載控制判定部判定為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時,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及 判定條件記憶部,係記憶判定條件,該判定條件係有關於用以判定是否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的前述用戶的受電點的電壓; 前述判定條件係根據前述蓄電系統的啟動時的施加電壓的變化來決定; 前述限制資訊係顯示前述自立運轉時是否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的負載控制資訊; 前述負載控制判定部係在前述負載控制資訊顯示要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時,依據前述電壓測量部所測量到的前述測量值是否滿足前述判定條件記憶部所記憶的前述判定條件而判定是否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 前述判定條件係指顯示前述測量值的振幅的值成為一定值以上且未達預定值的時間持續預定時間以上之條件。
  2. 一種負載控制裝置,係控制歸屬於小型電力系統的負載,該小型電力系統可於電力系統發生停電時使用蓄電系統自立運轉,該負載控制裝置係具備: 電壓測量部,係測量與負載對應的用戶的受電點的電壓; 限制資訊記憶部,係記憶限制資訊,該限制資訊係顯示前述自立運轉時是否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 負載控制判定部,係在前述電力系統發生停電後,使用前述限制資訊記憶部所記憶的前述限制資訊以及前述電壓測量部所測量到的測量值而判定是否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 負載控制部,係在前述負載控制判定部判定為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時,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及 判定條件記憶部,係記憶判定條件,該判定條件係有關於用以判定是否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的前述用戶的受電點的電壓; 前述判定條件係根據前述蓄電系統的啟動時的施加電壓的變化來決定; 前述限制資訊係顯示前述自立運轉時是否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的負載控制資訊; 前述負載控制判定部係在前述負載控制資訊顯示要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時,依據前述電壓測量部所測量到的前述測量值是否滿足前述判定條件記憶部所記憶的前述判定條件而判定是否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 前述判定條件係指從第一值減去第二值所獲得的值為閾值以上之條件,其中,該第一值係顯示前述測量值的振幅之值,該第二值係顯示成為算出前述第一值的基礎周期的前一周期的振幅之值。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負載控制裝置,係具備通信部,該通信部係從中央裝置接收前述負載控制資訊,並以所接收到的前述負載控制資訊來更新前述限制資訊記憶部所記憶的前述負載控制資訊, 前述負載控制判定部係使用電力系統未發生停電時所更新的前述負載控制資訊來判定是否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
  4. 一種中央裝置,係管理小型電力系統,該小型電力系統可於電力系統發生停電時使用蓄電系統自立運轉,該中央裝置係具備: 參數決定部,係依歸屬於前述小型電力系統的各個負載決定是否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且產生表示是否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的決定結果的限制資訊;及 通信部,係依各個負載而對控制前述負載的負載控制裝置發送前述限制資訊; 前述負載控制裝置係測量與控制對象的前述負載對應的用戶的受電點的電壓,在接收到前述限制資訊時就以接收到的前述限制資訊進行記憶,在新接收到前述限制資訊時就以新接收到的前述限制資訊來更新所記憶的前述限制資訊,並且,在前述電力系統發生停電後,使用所記憶的前述限制資訊以及前述電壓的測量值判定是否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判定為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時,進行負載限制。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中央裝置,其中,前述參數決定部係根據與前述負載對應的用戶的優先度,依各個負載決定是否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中央裝置,其中,前述通信部係從前述蓄電系統取得表示前述蓄電系統具備的蓄電池的充電狀態的指標; 前述參數決定部係使用與前述負載對應的用戶的優先度以及前述指標,依各個前述負載決定是否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
  7. 一種負載控制系統,係具備: 複數個負載控制裝置,係分別控制歸屬於小型電力系統的複數個負載,該小型電力系統可於電力系統發生停電時使用蓄電系統自立運轉;及 中央裝置,係管理前述小型電力系統; 前述中央裝置係具備: 參數決定部,係依前述各個負載決定是否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且產生表示是否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的決定結果的限制資訊;及 通信部,係依各個前述負載而對控制前述負載的負載控制裝置發送前述限制資訊; 前述負載控制裝置係具備: 限制資訊記憶部,係記憶前述限制資訊; 通信部,係接收前述限制資訊,並將前述限制資訊記憶於前述限制資訊記憶部,且在新接收到前述限制資訊時,就以新接收到的前述限制資訊更新前述限制資訊記憶部所記憶的前述限制資訊; 電壓測量部,係測量與前述負載對應的用戶的受電點的電壓; 負載控制判定部,係於前述電力系統發生停電後,使用前述限制資訊記憶部所記憶的前述限制資訊以及前述電壓測量部所測量到的測量值,判定是否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及 負載控制部,係在前述負載控制判定部判定為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時,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負載控制系統,係具備前述蓄電系統, 前述中央裝置係從前述蓄電系統取得表示前述蓄電系統具備的蓄電池的充電狀態的指標,且使用與前述負載對應的用戶的優先度以及前述指標,依各個前述負載決定是否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負載控制系統,其中,前述中央裝置係使用前述指標來決定表示負載的限制的程度之負載的限制度,且使用負載的限制度與決定前述蓄電系統的啟動時的施加電壓的變化的啟動參數的對應關係,決定與所決定的負載的限制度對應的前述啟動參數。
  10. 一種負載控制方法,係於負載控制裝置中進行歸屬於小型電力系統的負載的控制,該小型電力系統可於電力系統發生停電時使用蓄電系統自立運轉,該負載控制方法係包含下述步驟: 測量與前述負載對應的用戶的受電點的電壓; 記憶顯示前述自立運轉時是否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的限制資訊; 在前述電力系統發生停電後,使用所記憶的前述限制資訊以及所測量到的測量值而進行判定是否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的判定處理; 判定為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時,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及 記憶有關於用以判定是否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的前述用戶的受電點的電壓的判定條件; 前述判定條件係根據前述蓄電系統的啟動時的施加電壓的變化來決定; 前述限制資訊係顯示前述自立運轉時是否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的負載控制資訊; 前述判定處理中,前述負載控制資訊顯示要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時,依據判定所測量到的前述測量值是否滿足所記憶的前述判定條件而判定是否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 前述判定條件係指顯示前述測量值的振幅的值成為一定值以上且未達預定值的時間持續預定時間以上之條件。
  11. 一種負載控制方法,係於負載控制裝置中進行歸屬於小型電力系統的負載的控制,該小型電力系統可於電力系統發生停電時使用蓄電系統自立運轉,該負載控制方法係包含下述步驟: 測量與前述負載對應的用戶的受電點的電壓; 記憶顯示前述自立運轉時是否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的限制資訊; 在前述電力系統發生停電後,使用所記憶的前述限制資訊以及所測量到的測量值而進行判定是否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的判定處理; 判定為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時,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及 記憶有關於用以判定是否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的前述用戶的受電點的電壓的判定條件; 前述判定條件係根據前述蓄電系統的啟動時的施加電壓的變化來決定; 前述限制資訊係顯示前述自立運轉時是否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的負載控制資訊; 前述判定處理中,前述負載控制資訊顯示要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時,依據所測量到的前述測量值是否滿足前述判定條件而判定是否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 前述判定條件係指從第一值減去第二值所獲得的值為閾值以上之條件,其中,該第一值係顯示前述測量值的振幅之值,該第二值係顯示成為算出前述第一值的基礎周期的前一周期的振幅之值。
  12. 一種負載控制方法,係於中央裝置中進行小型電力系統的管理,該小型電力系統可於電力系統發生停電時使用蓄電系統自立運轉,該負載控制方法係包含下述步驟: 依歸屬於前述小型電力系統的各個負載決定是否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且產生表示是否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的決定結果的限制資訊;及 依各個前述負載而對控制前述負載的負載控制裝置發送前述限制資訊; 前述負載控制裝置係測量與控制對象的前述負載對應的用戶的受電點的電壓,在接收到前述限制資訊時就以接收到的前述限制資訊進行記憶,在新接收到前述限制資訊時就以新接收到的前述限制資訊來更新所記憶的前述限制資訊,並且,在前述電力系統發生停電後,使用所記憶的前述限制資訊以及前述電壓的測量值判定是否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判定為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時,進行負載限制。
  13. 一種記錄媒體,係記錄有程式,該程式係使負載控制裝置執行下述步驟,其中,該負載控制裝置係控制歸屬於小型電力系統的負載且具備電壓測量部以測量與前述負載對應的用戶的受電點的電壓,該小型電力系統可於電力系統發生停電時使用蓄電系統自立運轉該步驟包含: 取得由前述電壓測量部所測量到的測量值; 記憶顯示前述自立運轉時是否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的限制資訊; 在前述電力系統發生停電後,使用所記憶的前述限制資訊以及所測量到的測量值而進行判定是否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的判定處理; 判定為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時,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的;及 記憶有關於用以判定是否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的前述用戶的受電點的電壓的判定條件; 前述判定條件係根據前述蓄電系統的啟動時的施加電壓的變化來決定; 前述限制資訊係顯示前述自立運轉時是否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的負載控制資訊; 前述判定處理中,前述負載控制資訊顯示要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時,依據判定所測量到的前述測量值是否滿足記憶有前述測量值的前述判定條件而判定是否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 前述判定條件係指顯示前述測量值的振幅的值成為一定值以上且未達預定值的時間持續預定時間以上之條件。
  14. 一種記錄媒體,係記錄有程式,該程式係使負載控制裝置執行下述步驟,其中,該負載控制裝置係控制歸屬於小型電力系統的負載且具備電壓測量部以測量與前述負載對應的用戶的受電點的電壓,該小型電力系統可於電力系統發生停電時使用蓄電系統自立運轉該步驟包含: 取得由前述電壓測量部所測量的測量值; 記憶顯示前述自立運轉時是否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的限制資訊; 在前述電力系統發生停電後,使用所記憶的前述限制資訊以及所測量到的測量值而進行判定是否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的判定處理; 判定為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時,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及 記憶有關於用以判定是否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的前述用戶的受電點的電壓的判定條件; 前述判定條件係根據前述蓄電系統的啟動時的施加電壓的變化來決定; 前述限制資訊係顯示前述自立運轉時是否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的負載控制資訊; 前述判定處理中,前述負載控制資訊顯示要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時,依據判定所測量到的前述測量值是否滿足記憶有前述測量值的前述判定條件而判定是否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 前述判定條件係指從第一值減去第二值所獲得的值為閾值以上之條件,其中,該第一值係顯示前述測量值的振幅之值,該第二值係顯示成為算出前述第一值的基礎周期的前一周期的振幅之值。
  15. 一種記錄媒體,係記錄有程式,該程式係使中央裝置執行下述步驟,其中,該中央裝置係管理小型電力系統,該小型電力系統可於電力系統發生停電時使用蓄電系統自立運轉,該步驟包含: 依歸屬於前述小型電力系統的各個負載決定是否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且產生表示是否進行前述負載的負載限制的決定結果的限制資訊的步驟;及 依各個前述負載而對控制前述負載的負載控制裝置發送前述限制資訊; 前述負載控制裝置係測量與控制對象的前述負載對應的用戶的受電點的電壓,在接收到前述限制資訊時就以接收到的前述限制資訊進行記憶,在新接收到前述限制資訊時就以新接收到的前述限制資訊來更新所記憶的前述限制資訊,並且,在前述電力系統發生停電後,使用所記憶的前述限制資訊以及前述電壓的測量值判定是否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判定為已開始前述自立運轉時,進行負載限制。
TW111135123A 2021-09-27 2022-09-16 負載控制裝置、中央裝置、負載控制系統、負載控制方法及記錄媒體 TWI8100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35319 WO2023047569A1 (ja) 2021-09-27 2021-09-27 負荷制御装置、中央装置、負荷制御システム、負荷制御方法および負荷制御プログラム
WOPCT/JP2021/035319 2021-09-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5273A TW202315273A (zh) 2023-04-01
TWI810070B true TWI810070B (zh) 2023-07-21

Family

ID=81753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5123A TWI810070B (zh) 2021-09-27 2022-09-16 負載控制裝置、中央裝置、負載控制系統、負載控制方法及記錄媒體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76669B1 (zh)
TW (1) TWI810070B (zh)
WO (1) WO2023047569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28043A (ja) * 2011-04-18 2012-11-15 Kyocera Corp 制御装置、電力制御システム、及び電力制御方法
JP2013221759A (ja) * 2012-04-13 2013-10-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力量計
CN103501006A (zh) * 2013-09-26 2014-01-08 北京北变微电网技术有限公司 微电网集中控制方法
CN105071415A (zh) * 2015-08-17 2015-11-18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微网能量调节方法及系统
JP2017163747A (ja) * 2016-03-10 2017-09-14 大和ハウス工業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US20170331325A1 (en) * 2012-11-02 2017-11-16 Coritech Services, Inc. Modular microgrid unit and method of use
JP2017229125A (ja) * 2016-06-21 2017-12-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マイクログリッド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WO2019239664A1 (ja) * 2018-06-14 2019-12-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管理システム
CN214204284U (zh) * 2020-11-25 2021-09-14 葛洲坝能源重工有限公司 适应多应用场景的多能源混合电站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28043A (ja) * 2011-04-18 2012-11-15 Kyocera Corp 制御装置、電力制御システム、及び電力制御方法
JP2013221759A (ja) * 2012-04-13 2013-10-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力量計
US20170331325A1 (en) * 2012-11-02 2017-11-16 Coritech Services, Inc. Modular microgrid unit and method of use
CN103501006A (zh) * 2013-09-26 2014-01-08 北京北变微电网技术有限公司 微电网集中控制方法
CN105071415A (zh) * 2015-08-17 2015-11-18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微网能量调节方法及系统
JP2017163747A (ja) * 2016-03-10 2017-09-14 大和ハウス工業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JP2017229125A (ja) * 2016-06-21 2017-12-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マイクログリッド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WO2019239664A1 (ja) * 2018-06-14 2019-12-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管理システム
CN214204284U (zh) * 2020-11-25 2021-09-14 葛洲坝能源重工有限公司 适应多应用场景的多能源混合电站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3047569A1 (zh) 2023-03-30
WO2023047569A1 (ja) 2023-03-30
JP7076669B1 (ja) 2022-05-27
TW202315273A (zh) 2023-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1481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power to loads
JP5584753B2 (ja) ネットワーク内の電力品質を監視及び最適化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6011951B2 (ja) エネルギー管理装置、エネルギー管理システム、エネルギー管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10200589A (ja) 電力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
JPWO2016051722A1 (ja) 蓄電装置、制御装置、蓄電システム、蓄電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296966B2 (ja) 電力供給設備
JP6172373B2 (ja) 管理装置、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56517B2 (ja) 系統監視制御装置
TWI810070B (zh) 負載控制裝置、中央裝置、負載控制系統、負載控制方法及記錄媒體
US20240072558A1 (en) Storage battery management device, storage battery management method, and program
JP7456509B2 (ja) 接続直流配電システム、電力調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982820B2 (ja) 制御指令システム、及び電力変換システム
AU2016311525B2 (en) Power storage control device,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power storage system, power storage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JP2018064430A (ja) 充放電装置及び電力制御装置
JP2018121439A (ja) 電力制御装置および電力制御方法
JP2016111735A (ja) 電力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力制御方法
KR101418181B1 (ko)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AU2016293631B2 (en) Storage battery control system, storage battery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JP2016046872A (ja) バッテリ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5622023B (zh) 一种直流配电系统与方法
US20240088688A1 (en) Storage battery management device, storage battery management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10945735B (zh) 微电网中多个能量储存器的控制
CN112383070A (zh) 微电网离并网切换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JPWO2017064801A1 (ja) 電源システムおよび該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パワーアシスト開始点の再設定方法
JP2023143292A (ja) 電源管理システム、燃料電池装置及び充放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