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5830B - 自體牙齒移植的骨鑿器及其模擬體與模擬體的製法 - Google Patents

自體牙齒移植的骨鑿器及其模擬體與模擬體的製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5830B
TWI805830B TW108130534A TW108130534A TWI805830B TW I805830 B TWI805830 B TW I805830B TW 108130534 A TW108130534 A TW 108130534A TW 108130534 A TW108130534 A TW 108130534A TW I805830 B TWI805830 B TW I80583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
handle
root
osteotome
autologou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0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8087A (zh
Inventor
徐世勳
陳敏嘉
Original Assignee
徐世勳
陳敏嘉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徐世勳, 陳敏嘉 filed Critical 徐世勳
Priority to TW1081305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0583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08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80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58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5830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 Dental Prosthetics (AREA)

Abstract

一種適用於自體牙齒移植手術的骨鑿器,包括一模擬體及一握桿。該模擬體具有與一捐贈齒相同的外型且包括一牙根部及一牙冠部;並且,於該牙冠部設有一第一結合結構。於該握桿的前端設有一第二結合結構,其可和該模擬體的該第一結合結構兩者結合固定。當該握桿與該模擬體兩者藉由該第一及第二結合結構結合後,該模擬體的該牙根部是做為一鑿子尖端用於在齒槽骨(亦即,受贈區的齒脊)處鑿出一符合該牙根部外型輪廓的凹穴(亦即,植入座)。藉此,在提取捐贈齒之前便可使用該模擬體的牙根部預先在受贈區製作植入座,使植入座外型可以正確地符合捐贈齒的牙根外型;不僅可以縮短捐贈齒牙根暴露於外界的時間,也能降低捐贈齒牙根表面上的牙周韌帶被損傷的程度,進而提高自體牙齒移植手術的成功機會。

Description

自體牙齒移植的骨鑿器及其模擬體與模擬體的製法
本發明係相關於一種自體牙齒移植的骨鑿器及模擬體與模擬體的製法,尤指一種適用於在牙齒自體移植(Tooth Auto-Transplantation;簡稱TAT)手術過程中,藉由一具有與捐贈齒相同外型的模擬體來進行受贈區之植入座開鑿的骨鑿器,以及該模擬體的結構與製法。
牙齒自體移植(Tooth Auto-Transplantation;簡稱TAT)是一種涉及從口腔具有缺牙的患者口中提取位於口腔其他位置的健康牙齒(例如臼齒或智齒;簡稱為捐贈齒Donor Tooth)並自體移植到其口腔缺牙處(亦稱為受贈區)的齒脊上的手術技術,它被認為是替換缺失牙齒的可行技術之一。為了確保捐贈齒在被移植到受贈區的齒脊上後其牙根能順利地癒合與康復,捐贈齒的牙根表面是否能保留住健康且可存活的牙周韌帶(Periodontal Ligament;簡稱PDL)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除了在提取及植入捐贈齒的過程應盡量避免損傷牙根表面的牙周韌帶、或將牙周韌帶的損傷最小化之外,更需要盡可能縮短自提取捐贈齒起至將捐贈齒植入受贈區這整個過程的時間,也就是捐贈齒的牙根被暴露於外界的時間(Extra-Alveolar Time;簡稱EAT)。一般來說,這段過程的EAT時間應短於15分鐘為宜,否則將會增加捐贈齒移植到受贈區後無法順利癒合與康復的風險。
傳統的牙齒自體移植手術,需仰賴臨床醫師在拔取捐贈齒後,再依據臨床醫師本身觀看捐贈齒的牙根外型的目測結果,在受贈區的 齒脊上以現有的牙科工具鑿出符合捐贈齒的牙根外型的植入座(Recipient Socket,簡稱RS)。顯然地,此過程會大幅增加EAT時間,提高TAT手術失敗的風險。後來,有人研發出藉由例如照X光片或其他方式預先獲得捐贈齒的牙根外型的影像,讓臨床醫師可以在尚未提取捐贈齒之前,就先以現有的牙科工具在受贈區的齒脊上鑿出大致上約略符合捐贈齒的牙根外型的植入座,以期在提取捐贈齒後能盡量縮短將捐贈齒的牙根植入受贈區的植入座的時間。然而,由於用來進行鑽鑿的現有牙科工具的外型不可能符合捐贈齒的牙根外型,其所鑿出的植入座的外型輪廓,也勢必和實際的捐贈齒牙根外型有所差異;所以,當臨床醫師嘗試將提取出之捐贈齒的牙根植入受贈區的植入座的過程中,不僅無法避免捐贈齒的牙根與不符合之植入座之間的碰撞擠壓而造成牙周韌帶損傷,也需要額外的EAT時間讓臨床醫師對植入座的外型進行微調(例如局部細鑿或補牙粉)以便能正確符合捐贈齒的牙根外型。此外,依據現有的TAT技術,並無法預先檢測捐贈齒的尺寸與牙根外型是否適合被移植到受贈區,倘若在完成受贈區的植入座的製作、以及提取捐贈齒的步驟後,才發現捐贈齒與受贈區的尺寸或外型不合適時,將會浪費掉受贈區的植入座與捐贈齒。所以,現有的牙齒自體移植手術技術仍有進一步改良的空間。
緣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自體牙齒移植的骨鑿器及其模擬體與該模擬體的製法,藉由製作出符合捐贈齒及其牙根外型的一堅硬材質的模擬體後,再將該模擬體的一牙根部直接當作一鑿子尖端來使用,以便在人體的齒槽骨處(亦即,受贈區的齒脊)鑿出一符合該牙根部外型輪廓的凹穴(亦即,植入座)。藉此,在提取捐贈齒之前便可使用該模擬體的牙根部預先在受贈區製作植入座,使得該植入座外型可以正確地符合捐贈齒的牙根外型;不僅可以縮短EAT時間,也能降低捐贈齒牙根表面上的牙周韌帶被損傷的程度,進而提高自體牙齒移植手術的捐贈齒在被移植到受贈區後可以順利癒合與康復的機會。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在提供一種自體牙齒移植的裝置及模 擬體,可在進行自體牙齒移植手術之前先以電腦模擬捐贈齒被移植至受贈區後的狀態,預先檢測捐贈齒的尺寸與牙根外型是否適合被移植到受贈區,避免執行無效的自體牙齒移植手術。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自體牙齒移植的骨鑿器及模擬體,適用於一人體的自體牙齒移植手術操作,其包括:一模擬體及一握桿。模擬體是以堅硬材質構成且具有一牙齒的外型,其包括有一牙根部及一牙冠部;並且,於該牙冠部設有一第一結合結構。握桿為一桿狀結構,且具有包括:位於該握桿一前端的一第二結合結構、位於該握桿一後端的一握柄、以及連接於該第二結合結構與該握柄之間的一桿體。該握桿的該第二結合結構和該模擬體的該第一結合結構兩者可以可拆卸的方式結合固定;並且,當該握桿與該模擬體兩者藉由該第二結合結構與該第一結合結構結合固定成一體時,該模擬體的該牙根部是做為一鑿子尖端用於在一人體的齒槽骨處鑿出一符合該牙根部外型輪廓的凹穴。
於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結合結構與該第二結合結構的兩者其中之一是突出的螺栓、另一是內凹的螺母,使該第一結合結構與該第二結合結構兩者可以相互螺合鎖固。
於一實施例中,骨鑿器更包括一超音波震動機,連接於該握桿;該超音波震動機可使位於該握桿之該前端的該模擬體產生超音波震動,以促進該模擬體的該牙根部在人體的齒槽骨處鑿出符合該牙根部外型輪廓的該凹穴的操作。
於一實施例中,該模擬體是由金屬材質構成;且該模擬體是由下列步驟所製成:取得一捐贈齒的外型的一3D影像;藉由電腦模擬操作,將該捐贈齒之該3D影像分離出來並移植到一受贈區,以檢查自體牙齒移植手術的可行性;依據該捐贈齒的該3D影像來製作該模擬體,且於該模擬體的該牙冠部設有該第一結合結構;以及將該模擬體消毒;其中,所述製作該模擬體的方式是以下其中之一:以3D金屬列印機來製作該模擬體、以CNC加工機來製作該模擬體。
10:患者
11:受贈區
12:捐贈齒
121:牙冠
122:牙根
18:原先位置
19:縫線
20、20a:模擬體
21:牙冠部
22:牙根部
23、23a:第一結合結構
30、30a:握桿
31:握柄
32:桿體
321:彎折部
33、33a:第二結合結構
391:連接線
392:超音波震動機
41-46:步驟
圖一為典型一欲進行自體牙齒移植手術的患者的牙齒的實施例示意圖。
圖二為本發明自體牙齒移植的骨鑿器的一實施例示意圖。
圖三為本發明自體牙齒移植的骨鑿器的握桿與模擬體兩者結合時的實施例示意圖。
圖四為本發明自體牙齒移植的骨鑿器的另一實施例示意圖。
圖五為本發明自體牙齒移植的骨鑿器的再一實施例示意圖。
圖六為本發明自體牙齒移植的骨鑿器,其在將捐贈齒移植到受贈區後的實施例示意圖。
圖七為製造本發明骨鑿器的模擬體以及使用該骨鑿器來進行自體牙齒移植手術的一實施例流程圖。
為了能更清楚地描述本發明所提出之自體牙齒移植的骨鑿器及其模擬體與模擬體的製法,以下將配合圖式詳細說明之。
本發明之自體牙齒移植的骨鑿器,主要是適用於自體牙齒移植手術,其包括一模擬體及一握桿。該模擬體具有與一捐贈齒相同的外型且包括一牙根部及一牙冠部;並且,於該牙冠部設有一第一結合結構。於該握桿的前端設有一第二結合結構,其可和該模擬體的該第一結合結構兩者結合固定。並且,當該握桿與該模擬體兩者藉由該第一及第二結合結構結合後,該模擬體的該牙根部是做為一鑿子尖端用於在齒槽骨(亦即,受贈區的齒脊)處鑿出一符合該牙根部外型輪廓的凹穴(亦即,植入座)。藉此,在提取捐贈齒之前便可使用該模擬體的牙根部預先在受贈區製作植入座,使該植入座外型可以正確地符合捐贈齒的牙根外型;不僅可以縮短捐贈齒牙根暴露於外界的時間,也能降低捐贈齒牙根表面上的牙周韌帶被損傷的程度,進而提高自體牙齒移植手術的捐贈齒在被移植到受贈區後可以順利癒合與康復的機會。
如圖一所示,為典型一欲進行自體牙齒移植手術的患者的牙齒的實施例示意圖。患者10因前排牙齒有缺牙處(亦稱為受贈區11)而較不美觀也易妨礙咬食功能,故可將患者口腔後側較不影響美觀且相對較無功能的牙齒(例如臼齒或智齒;簡稱為捐贈齒12 Donor Tooth)藉由自體牙齒移植(Tooth Auto-Transplantation;簡稱TAT)手術移植到受贈區11。由於是使用患者10自己的活牙齒進行移植,所以移植後不會產生組織排斥或吸收的缺點,捐贈齒12牙根122表面的牙周韌帶(Periodontal Ligament;簡稱PDL)在移植到口腔受贈區11後仍可以繼續存活保持牙齒健康。
請參閱圖二,為本發明自體牙齒移植的骨鑿器的一實施例示意圖。為了提高自體牙齒移植手術的成功率,本發明揭露一種自體牙齒移植的骨鑿器,可在提取捐贈齒12之前便預先在受贈區11的齒脊上很方便且快速地鑿出一個精確符合捐贈齒12的牙根122外型輪廓與尺寸的植入座(Recipient Socket,簡稱RS)。該骨鑿器包括:一模擬體20以及一握桿30。該模擬體20是以堅硬材質構成,例如但不侷限於硬度高於受贈區11齒脊硬度的金屬材質(例如但不侷限於:醫療用不鏽鋼304或316)。模擬體20的外型輪廓與尺寸是符合牙齒也就是捐贈齒12的外型輪廓與尺寸,且包括有一牙冠部21及一牙根部22;並且於該牙冠部21的頂面設有一第一結合結構23。該模擬體20的牙冠部21與牙根部22的外型輪廓與尺寸是分別對應於如圖一所示捐贈齒12的牙冠121與牙根122。握桿30為一細長桿狀結構,其材質為金屬為較佳,且具有包括:位於該握桿30一前端的一第二結合結構33、位於該握桿30一後端的一握柄31、以及連接於該第二結合結構33與該握柄31之間的一桿體32。於本實施例中,握桿30的總長度可介於8-25cm之間,桿體32的直徑介於0.3-1cm之間。於握柄31的外表面可選擇性地設置有防滑凹凸表面以提高握持的穩定性。在桿體32中段或較近前端的區域設計有一彎折部321,使得桿體32前端部與後端部兩者的延伸方向不位在同一軸線上,這樣的桿體32彎折結構可以讓臨床醫師較方便地執行位於口腔上顎或是較內側的受贈區11的植入座鑽鑿操作。可以理解的是,這桿體32彎折部321的彎折程度及設置位置,可以依據受贈區位置的需求而改變設計;又或者,可以預先製作數個具有不同程度彎折部321的握桿30備用,以便臨床醫師可以依據不同患者進行自體牙齒移植手術時的實際需求來選用不同握桿 30。
於本發明中,該握桿30的該第二結合結構33和該模擬體20的該第一結合結構23兩者可以可拆卸的方式結合固定;舉例來說,該第一結合結構23與該第二結合結構33的兩者其中之一是突出的螺栓、另一是內凹的螺母,使該第一結合結構23與該第二結合結構33兩者可以相互螺合鎖固以及拆解。於本實施例中,設於模擬體20上的第一結合結構23是螺母、且設於握桿30前端的第二結合結構33是螺栓。如圖三所示,為本發明自體牙齒移植的骨鑿器的握桿與模擬體兩者結合時的實施例示意圖。當該握桿30與該模擬體20兩者藉由該第二結合結構33與該第一結合結構23結合固定成一體時,該模擬體20的該牙根部22是做為一鑿子尖端用於在受贈區11的齒脊處鑿出一符合該牙根部外型輪廓的凹穴(植入座)。換言之,於本發明中,用於鑿出植入座的工具就是和捐贈齒12的牙根122具有相同外型輪廓與尺寸的該模擬體的牙根部。所以,當欲進行自體牙齒移植手術時,臨床醫師可在提取捐贈齒12之前,便操作骨鑿器並使用該模擬體的該牙根部做為鑿子尖端預先在受贈區11的齒脊上很方便且快速地鑿出一個精確符合捐贈齒12的牙根122外型輪廓與尺寸的植入座。不僅可以縮短捐贈齒12的牙根122被暴露於外界的時間(EAT),也能降低捐贈齒牙根表面上的牙周韌帶被損傷的程度,進而提高自體牙齒移植手術的捐贈齒12在被移植到受贈區11後可以順利癒合與康復的機會,大幅改善習知技術的種種缺失。
以下所述的本發明自體牙齒移植的骨鑿器的其他實施例中,由於大部分的元件是相同或近似於前述實施例,所以,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將給予相同的名稱與編號,且不再贅述其細節。
請參閱圖四,為本發明自體牙齒移植的骨鑿器的另一實施例示意圖。於本實施例中,本發明骨鑿器一樣包括模擬體20a及握桿30a,其與圖二所示之實施例的唯一不同點在於,於圖四所示的實施例中,設置於該模擬體20a之牙冠部21頂面上的第一結合結構23a是螺栓、而設置於該握桿30a前端的第二結合結構33a則是可供與第一結合結構23a相互鎖合的螺母。
請參閱圖五,為本發明自體牙齒移植的骨鑿器的再一實施例示意圖。於本實施例中,本發明的骨鑿器更包括一超音波震動機392(或壓電震動機),其藉由一連接線391連接於該握桿30。該超音波震動機392可 使結合於握桿30前端的該模擬體20產生超音波震動,以促進該模擬體20的該牙根部22在患者入體口腔內受贈區的齒槽骨處鑿出符合該牙根部22外型輪廓的該凹穴(植入座)的操作。
請參閱圖六,為本發明自體牙齒移植的骨鑿器,其在將捐贈齒移植到受贈區後的實施例示意圖。如圖所示,一旦完成在受贈區鑿出植入座的操作之後,臨床醫師即可進行將捐贈齒12自其原先位置18提取出、並移植到受贈區之植入座的操作。之後,再使用縫線19以習知的縫合技術將捐贈齒12定位於受贈區,完成自體牙齒移植手術的操作,無需任何其他夾板裝置來固定捐贈齒12。等受贈區附近組織及捐贈齒12牙根122表面的牙周韌帶過一段日子(例如一週左右)大致癒合後再將縫線拆除,並進行移植牙齒的牙髓治療。大體上來說,於手術後四週左右可完成牙髓治療,然後在手術後三個月左右完成假體治療。於本發明中,由於植入座的外型輪廓與尺寸本來就已正確符合捐贈齒12之牙根122的外型輪廓與尺寸,因此,不僅可以大幅縮短捐贈齒12的牙根122被暴露於外界的時間(EAT),也能降低捐贈齒12牙根表面上的牙周韌帶被損傷的程度,進而提高自體牙齒移植手術的捐贈齒12在被移植到受贈區11後可以順利癒合與康復的機會。
請參閱圖七,為製造本發明骨鑿器的模擬體以及使用該骨鑿器來進行自體牙齒移植手術的一實施例流程圖。如圖所示,本發明骨鑿器的模擬體的製法及其使用方法的一實施例是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41:掃描捐贈齒的外型並取得一捐贈齒的外型的一3D(Three Dimensional;三維)影像。其中,該捐贈齒的3D影像可以是藉由電腦斷層掃描機(Computed Tomography;簡稱CT)對患者口腔進行斷層掃描,以獲得患者口腔內包括受贈區與捐贈齒處的骨骼3D影像,其是以可供電腦判讀與處理的數位資訊檔的型式存在,例如但不侷限於:副檔名為”.STL”的數位資訊檔。在取得受贈區與捐贈齒處的骨骼3D影像後,即藉由電腦模擬操作,將該捐贈齒之該3D影像分離出來並移植到受贈區,以便在進行自體牙齒移植手術之前,便預先在電腦上模擬捐贈齒被移植到受贈區後的狀況,檢查自體牙齒移植手術的可行性。倘若經模擬發現捐贈齒與受贈區的尺寸不符合,可能就得進一步考慮額外施行截骨術(Osteotomy)或甚至是放棄自體牙齒移植手術的進行,預先避免執行失敗的自體牙齒移 植手術。
步驟42:製造捐贈齒的模擬體。一旦藉由電腦操作分離出捐贈齒的3D影像後,便能依據該捐贈齒的該3D影像來製作該模擬體,且於該模擬體的該牙冠部設有該第一結合結構。於本實施例中,所述製作該模擬體的方式可以是以下其中之一:以習知的3D金屬列印機來製作該模擬體、以習知的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電腦數值控制)加工機來製作該模擬體。其中,如步驟43所示,該第一結合結構可以是一體成型的方式與模擬體一起完成,或者,也可以先製作出模擬體的牙冠部與牙根部後,再另外於牙冠部頂面加工設置該第一結合結構(例如焊接螺栓或是切削出螺母)。之後,在完成設有第一結合結構的模擬體的製作後,還需將模擬體以習知方式進行消毒及其他後續處理,以供正式進行手術時使用。
步驟44:將模擬體鎖合至手執器械(亦即骨鑿器)。在進行自體牙齒移植手術之前,先將本發明的握桿前端的第二結合結構鎖合於該模擬體頂面的第一結合結構,以構成如圖三所示可供醫師手持且為一體的骨鑿器。
步驟45:以模擬體對受贈區進行齒根開鑿後移開模擬體。當進行自體牙齒移植手術、且尚未提取捐贈齒之前,首先由臨床醫師手持骨鑿器的握桿,並把模擬體的該牙根部當作鑿子尖端來使用,以便在患者口腔內的受贈區齒脊部鑿出一符合該模擬體的牙根部外型輪廓的凹穴來做為植入座。由於模擬體的牙根部就是依據捐贈齒的牙根的3D影像所製作,所以,藉由模擬體的牙根部所鑿出的植入座其內部形狀、輪廓與尺寸當然就能正確符合捐贈齒之牙根的外型輪廓與尺寸。由於人體上顎的齒脊相對較軟,因此,當受贈區的位置是位於上顎時,臨床醫師是可以手持骨鑿器直接在受贈區開鑿出植入座;或者,也可先藉由截骨術在受贈區齒脊上先鑽一小孔後再手持骨鑿器直接在受贈區開鑿出植入座使用。然而,當受贈區的位置是位於下顎時,由於下顎骨骼的硬度相對較高,此時,於本步驟中可選擇性地搭配如圖五所示的超音波震動機來促進植入座的鑽鑿操作。在完成植入座的鑽鑿操作後,即可將模擬體取離患者口腔,使受贈區與植入座暫時暴露於外界。
步驟46:拔除捐贈齒並將捐贈齒移植至受贈區後縫合。一旦 完成在植入座的開鑿後,臨床醫師即可進行將捐贈齒自其原先位置提取出、並移植到受贈區之植入座的操作,也就是將捐贈齒的牙根置入受贈區的植入座中。之後,再使用縫線以習知的縫合技術將捐贈齒定位於受贈區,完成自體牙齒移植手術的操作。等受贈區附近組織及捐贈齒牙根表面的牙周韌帶過一段日子癒合後再將縫線拆除。由於植入座的外型輪廓與尺寸本來就已正確符合捐贈齒之牙根的外型輪廓與尺寸,因此,不僅可以大幅縮短捐贈齒12的牙根122被暴露於外界的時間(EAT),也能降低捐贈齒牙根表面上的牙周韌帶被損傷的程度,進而提高自體牙齒移植手術的捐贈齒12在被移植到受贈區11後可以順利癒合與康復的機會。
唯以上所述之實施例不應用於限制本發明之可應用範圍,本發明之保護範圍應以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內容所界定技術精神及其均等變化所含括之範圍為主者。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及修飾,仍將不失本發明之要義所在,亦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故都應視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實施狀況。
20:模擬體
21:牙冠部
22:牙根部
23:第一結合結構
30:握桿
31:握柄
32:桿體
321:彎折部
33:第二結合結構

Claims (8)

  1. 一種適用於自體牙齒移植的骨鑿器,包括:一模擬體,以堅硬材質構成且具有一牙齒的外型,其包括有一牙根部及一牙冠部;並且,於該牙冠部設有一第一結合結構;一握桿,為一桿狀結構,且具有包括:位於該握桿一前端的一第二結合結構、位於該握桿一後端的一握柄、以及連接於該第二結合結構與該握柄之間的一桿體;其中,該握桿的該第二結合結構和該模擬體的該第一結合結構兩者可以可拆卸的方式結合固定;並且,當該握桿與該模擬體兩者藉由該第二結合結構與該第一結合結構結合固定成一體時,該模擬體的該牙根部是做為一鑿子尖端用於在一人體的齒槽骨處鑿出一符合該牙根部外型輪廓的凹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適用於自體牙齒移植的骨鑿器,其中,該第一結合結構與該第二結合結構的兩者其中之一是突出的螺栓、另一是內凹的螺母,使該第一結合結構與該第二結合結構兩者可以相互螺合鎖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適用於自體牙齒移植的骨鑿器,更包括一超音波震動機,連接於該握桿;該超音波震動機可使位於該握桿之該前端的該模擬體產生超音波震動,以促進該模擬體的該牙根部在人體的齒槽骨處鑿出符合該牙根部外型輪廓的該凹穴的操作。
  4. 一種適用於自體牙齒移植的模擬體,該模擬體的外型是符合用於進行自體牙齒移植手術的一捐贈齒的外型,其包括:一牙根部及一牙冠部;其特徵在於:該模擬體是以金屬材質構成,於該模擬體的該牙冠部設有一第一結合結構,且該第一結合結構是以下其中之一:突出的一螺栓、內凹的一螺母。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適用於自體牙齒移植的模擬體,其中,該模擬體是結合一握桿來使用以構成一骨鑿器;該握桿為一桿狀結構,且具有包括:位於該握桿一前端的一第二結合結構、位於該握桿一後端的一握柄、以及連接於該第二結合結構與該握柄之間的一桿體;其中,該握桿的該第二結合結構和該模擬體的該第一結合結構兩者可以 可拆卸的方式結合固定;並且,當該握桿與該模擬體兩者藉由該第二結合結構與該第一結合結構結合固定成一體的該骨鑿器時,該模擬體的該牙根部是做為一鑿子尖端用於在一人體的齒槽骨處鑿出一符合該牙根部外型輪廓的凹穴。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適用於自體牙齒移植的模擬體,該骨鑿器更包括一超音波震動機,連接於該握桿;該超音波震動機可使位於該握桿之該前端的該模擬體產生超音波震動,以促進該模擬體的該牙根部在人體的齒槽骨處鑿出符合該牙根部外型輪廓的該凹穴的操作。
  7. 一種適用於自體牙齒移植的模擬體的製作方法,包括有:取得自體牙齒移植手術的一捐贈齒的外型的一3D影像;藉由電腦模擬操作,將該捐贈齒之該3D影像分離出來並移植到一受贈區,以檢查自體牙齒移植手術的可行性;依據該捐贈齒的該3D影像來製作該模擬體,該模擬體具有一牙根部及一牙冠部,且於該模擬體的該牙冠部設有一第一結合結構;該第一結合結構是以下其中之一:突出的一螺栓、內凹的一螺母;以及將該模擬體消毒;其中,所述製作該模擬體的方式是以下其中之一:以3D金屬列印機來製作該模擬體及該第一結合結構、以CNC加工機來製作該模擬體及該第一結合結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適用於自體牙齒移植的模擬體的製作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將該模擬體是結合一握桿來使用以構成一骨鑿器;該握桿為一桿狀結構,且具有包括:位於該握桿一前端的一第二結合結構、位於該握桿一後端的一握柄、以及連接於該第二結合結構與該握柄之間的一桿體;其中,將該模擬體結合該握桿的方法為:將該握桿的該第二結合結構和該模擬體的該第一結合結構兩者以可拆卸的方式結合固定;並且,當該握桿與該模擬體兩者藉由該第二結合結構與該第一結合結構結合固定成一體的該骨鑿器時,該模擬體的該牙根部是做為一鑿子尖端用於在一人體的齒槽骨處鑿出一符合該牙根部外型輪廓的凹穴。
TW108130534A 2019-08-27 2019-08-27 自體牙齒移植的骨鑿器及其模擬體與模擬體的製法 TWI8058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0534A TWI805830B (zh) 2019-08-27 2019-08-27 自體牙齒移植的骨鑿器及其模擬體與模擬體的製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0534A TWI805830B (zh) 2019-08-27 2019-08-27 自體牙齒移植的骨鑿器及其模擬體與模擬體的製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8087A TW202108087A (zh) 2021-03-01
TWI805830B true TWI805830B (zh) 2023-06-21

Family

ID=76035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0534A TWI805830B (zh) 2019-08-27 2019-08-27 自體牙齒移植的骨鑿器及其模擬體與模擬體的製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0583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02671A (en) * 1982-05-17 1983-09-06 Westerman Robert 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ntal crown removal
CN202211756U (zh) * 2011-09-20 2012-05-09 山西职工医学院 后牙定向骨凿
CN102458299A (zh) * 2009-06-16 2012-05-16 迈柯希伦特有限公司 用于窦底提升和侧嵴扩增的植入物、工具和方法
US20190159865A1 (en) * 2017-11-27 2019-05-30 King Abdulaziz University Composite restoration condenser with rolling ball tip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02671A (en) * 1982-05-17 1983-09-06 Westerman Robert 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ntal crown removal
CN102458299A (zh) * 2009-06-16 2012-05-16 迈柯希伦特有限公司 用于窦底提升和侧嵴扩增的植入物、工具和方法
EP2442748B1 (en) * 2009-06-16 2017-09-20 Maxillent Ltd. Apparatus for Sinus Lift and Lateral Ridge Augmentation
CN202211756U (zh) * 2011-09-20 2012-05-09 山西职工医学院 后牙定向骨凿
US20190159865A1 (en) * 2017-11-27 2019-05-30 King Abdulaziz University Composite restoration condenser with rolling ball tip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8087A (zh) 2021-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atel Fibular Reconstruction of the Maxilla and Mandible with Supported Immediate Prosthetic Implant-Rehabilitation: Jaw in a Day
Schepers et al. Accuracy of secondary maxillofacial reconstruction with prefabricated fibula grafts using 3D planning and guided reconstruction
Vasamsetty et al. 3D printing in dentistry–Exploring the new horizons
US20080057467A1 (en) Dental Implant Surgical Guide
RU2400178C1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направляющего шаблона для установки зубных имплантатов
Schnutenhaus et al. Precision of sleeveless 3D drill guides for insertion of one-piece ceramic implants: a prospective clinical trial.
US9901425B2 (en) Universal digital dental implant scanning code and method
Liu et 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nd digital design assisted precise apicoectomy: a case study
US11622839B2 (en) Dental implant system
Kuo et al. A novel application of dynamic guided navigation system in immediate implant placement
ES2880499T3 (es) Método para proporcionar una prótesis dental y guía de posicionamiento para colocar la prótesis dental
Spinelli et al. Transcrestal guided sinus lift without grafting materials: A 36 months clinical prospective study
Albiero et al. Immediately loaded intraorally welded complete-arch maxillary provisional prosthesis
TWI805830B (zh) 自體牙齒移植的骨鑿器及其模擬體與模擬體的製法
Maharjan et al. 3D guided implant surgery: A case report
Bateli et al. Tilted implants to support a maxillary removable dental prosthesis: A case report.
Aghayan et al. The art of using computer-assisted navigation systems in guided implant surgery: a review
Weber et al.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Digital Dental Technology in Implant Surgery: Computer‐Aided Implant Surgery
Kumar et al. Prostheticaly driven implant placement. A case report
Zadrozny et al. Prosthetic Surgical Templates and Dental Implant Site Time Preparation: An In Vitro Study. Prosthesis 2022, 4, 25–37
Almasri Introductory Chapter: Dental Implantology, The Challenging Scenarios between Training, Resources, and Patients’ Demands
Kola et al. Surgical templates for dental implant Positioning; Current knowledge and clinical perspectives
Cardenas-Sallhue et al. Immediate Dental Autotransplantation, an alternative treatment: A case report with a 2-years follow-up.
Mergelmeyer Dental Implant Surgeries with Simultaneous Sinus Augmentation Utilizing Yomi Robotics
Pasqualini et al.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BLADE (NARROW RIDGE) IMPLANT: ENHANCING CLINICAL VALIDITY AND FUNCTIONAL SUCCESS OVER FIVE DECA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