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5349B - 於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上之資料整合系統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於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上之資料整合系統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5349B
TWI805349B TW111116924A TW111116924A TWI805349B TW I805349 B TWI805349 B TW I805349B TW 111116924 A TW111116924 A TW 111116924A TW 111116924 A TW111116924 A TW 111116924A TW I805349 B TWI805349 B TW I80534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host
integrated
database
n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6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45552A (zh
Inventor
黃文源
劉德隆
周大源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
Priority to TW1111169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0534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53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534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45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5552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於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上之資料整合系統及其方法,其應用於整合主機,整合主機經網路連接位於不同網域帶之第一主機與第二主機,整合主機連接整合資料庫,第一主機連接第一時序資料庫,第二主機連接第二時序資料庫,於非同步狀態時,第一主機與第二主機分別註冊更新時間至整合主機,於更新時間傳遞節點資料至整合資料庫,整合主機每過一段時間從整合資料庫取節點資料並依節點資料向第一時序資料庫與第二時序資料庫取對應資料並進行整合,同步狀態時,整合主機同步連接第一主機與第二主機對應資料,對應資料一更新則直接進行將更新資料與整合資料庫之資料進行整合。

Description

於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上之資料整合系統及其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資料整合系統及其方法,特別是一種於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上之資料整合系統及其方法。
通信網路用於資料運送,資料可用封包、串流等方式進行傳送,並在一般狀態下提供通用資料路徑給使用者傳送資料,亦提供兩個以上使用者節點之間進行通信。
一通信網路可由一或多個更小的通信網路組成,各個網路之間使用之架構與佈局不一定相同。
網路通信涉及多級通信協定,各協定可能集中特定類型的通信能力或形式,而一協定堆疊存在於一階層內,而協定不只一個層,例如開放式互連(OSI)模型,其包含實體層、資料鏈路層、網路層、傳送層、會期層、表達層、及應用層,其中網路層協定為網際網路協定(IP),傳送層協定為傳輸控制協定(TCP)與使用者資料包協定(UDP)。
網際網路協定用於主機的目的與定址進行資料傳送,提供資料封裝結構,第一架構主要版本為IPv4,另一常見版本還有IPv6,其中IPv4透過路由 器節點計算校驗和確保IP資料報頭為正確,若校驗和為錯誤的,則資料會被丟棄,而IPv6不進行計算校驗和,並擁有更快傳輸速度。
網際網路協定之定址為將IP分配至各個終端節點及劃分和組合子網路,網路端點則需要路由,因此需要路由器,路由器使用內部網路關協定(IGPs)和外部閘道協定(EGPs)決定傳送IP封包。
傳輸控制協定用於確保大量傳輸資料沒有錯誤,提供資料的錯誤偵測、復原以及排序的功能。
使用者資料包協定是一種簡單的資料包通信協定,該協定將提供至網路層之資料傳送出去,適用於需避免高延遲之串流媒體與線上遊戲。
內部網路關協定為一自治系統(AS)內部所使用之一種路由協定,可分為距離向量路由協定、連接狀態路由協定以及進階距離向量路由協定三種。
外部閘道協定有過去使用之EGP,EGP為一種簡單的網路可達性協定,用於樹狀拓樸的網路,另一個為現今使用之邊界閘道器協定(BGP),是一去中心化自治路由協定,是一向量路由協定,不使用內部網路關協定指標。
自治系統(AS)為一種實體管轄下的IP網路與路由器組合,通常由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以及擁有多個獨立網路連接之大組織,每個用於邊界閘道器協定之自治系統都有一自治系統編號(ASN),用於區別整個相互連接的網路中的各個網路。
傳統分散式、三層級架構之資訊系統的開發通常以前端使用介面層(WEB)、後端資料處理中間層(AP)、後端資料處理底層(DB)來建構相關的服務,前端使用介面層(WEB)接收資訊後轉拋後端由後端資料處理中間層(AP)或後端資料處理底層(DB)對資料進行處理後進行儲存、並將處理結果回饋給前端使用 介面層(WEB)。一旦業務邏輯有增修異動時,通常影響的範圍可能包含前端使用介面層(WEB)須新增、修改或異動所接收資訊,後端資料處理中間層(AP)或後端資料處理底層(DB)也必須同步作API的增修異動。而API為取最大效能處理通常會進行整合,因此在新舊邏輯並存複雜度提高的情形下進行API的增修異動,無疑會增加在API的人力開發及整測時間成本,如此將難以快速因應服務需求變化的情況,整體系統的擴充性及延展性將受限於此。
可程式化交換器是一種使用者可自行編寫處理規則之交換器,使用者可自訂功能,其量測網路可使用帶內網路遙測技術進行,帶內網路遙測技術比傳統網路更省頻寬,使用可程式化交換器組成網路,可稱為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
在不同組織或單位所使用之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可建立連線並合作,或是彼此合作組成大型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並使用帶內網路遙測技術得知所有子網路狀態。
而雖然可使用帶內網路遙測技術得知所有子網路之狀態,但大型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本身狀態無法簡單得知,必須耗時去分析並整合狀態,不同組織之間的可程式化交換器所使用帶內網路遙測技術資料之資料格式與其所使用之資料庫通常不同,因此需要一種方式進行資料整合。
依據上述內容可以知道,本發明為提供一種於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上之資料整合系統及其方法,該方法可將位於不同網域且資料格式不同的資料於特定時段或立即性的進行整合並更新。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不同組織之間的可程式化交換器所使用帶內網路遙測技術資料,因其資料格式與各自使用之資料庫並不相同,因此整合上需要花費時間,且資料更新上頻率可能偏低,需要一種方式進行資料整合。
針對上述之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於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上之資料整合系統及其方法,其應用於整合主機,整合主機經網路連接位於不同網域帶之第一主機與第二主機,整合主機連接整合資料庫,於非同步狀態時,第一主機與第二主機分別註冊更新時間至整合主機,於更新時間傳遞節點資料至整合資料庫,整合主機每過一段時間從整合資料庫取節點資料並依節點資料向第一主機與第二主機之時序資料庫取對應資料並整合,同步狀態時,整合主機同步連接第一主機與第二主機對應資料,兩主機其一之對應資料一更新則直接進行將更新資料與整合資料庫之資料進行整合。
非同步狀態時之實施例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在於利用一種於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上之資料整合方法,其應用於一整合主機經一網路連接一第一主機與一第二主機,該第一主機與該第二主機位於不同網域帶內,該整合主機連接一整合資料庫,該第一主機連接一第一時序資料庫,該第二主機連接一第二時序資料庫,該資料整合方法之步驟包含該第一主機與該第二主機分別註冊一第一更新時間與一第二更新時間至該整合主機,該第一主機與該第二主機分別於該第一更新時間與該第二更新時間傳遞一第一節點資料與一第二節點資料至該整合主機,其係用以該整合主機將該第一節點資料與該第二節點資料儲存至該整合資料庫,該整合主機每過一時間區段從該整合資料庫取出該第一節點資料與該第二節點資料,該整合主機依據該第一節點資料至該第一時序資料庫取得一第一對應資料與依 據該第二節點資料至該第二時序資料庫取得一第二對應資料,及該整合主機將該第一對應資料與該第二對應資料整合成一整合資料,並將該整合資料傳遞至該整合資料庫。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步驟更包含一用戶端裝置傳遞一指令至該整合系統,使該整合系統從該整合資料庫取出該整合資料並傳遞至該用戶端裝置。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一節點資料包含該第一時序資料庫儲存該第一對應資料之一第一資料節點與一第一資料路徑,該第二節點資料包含該第二時序資料庫儲存該第二對應資料之一第二資料節點與一第二資料路徑。
本發明另提供一實施例,在於利用一種於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上之資料整合系統,其包含一第一主機,位於一第一網域帶,設有一第一註冊模組與一第一時序資料庫,該第一註冊模組具有一第一節點資料,該第一時序資料庫具有一第一對應資料,一第二主機,位於一第二網域帶,設有一第二註冊模組與一第二時序資料庫,該第二註冊模組具有一第二節點資料,該第二時序資料庫具有一第二對應資料,以及一整合主機,位於一第三網域帶,設有一預約模組、一輪詢模組、一擷取模組、一處理模組與一整合資料庫,其中,該第一註冊模組與該第二註冊模組至該預約模組進行註冊一第一更新時間與一第二更新時間,該第一註冊模組依據該第一更新時間將該第一節點資料傳遞至該預約模組,該第二註冊模組依據該第二更新時間將該第二節點資料傳遞至該預約模組,該預約模組接收該第一節點資料與該第二節點資料並傳遞至該整合資料庫,該輪詢模組每過一時間區段從該整合資料庫取出該第一節點資料與該第二節點資料,並 將該第一節點資料與該第二節點資料傳遞至該擷取模組,該擷取模組依據該第一節點資料至該第一主機之該第一時序資料庫取得該第一對應資料與依據該第二節點資料至該第二主機之該第二時序資料庫取得該第二對應資料,並將該第一對應資料與該第二對應資料傳遞至該處理模組,該處理模組將該第一對應資料與該第二對應資料整合成一整合資料,並將該整合資料傳遞至該整合資料庫。
本發明另提供一實施例,其步驟更包含一用戶端裝置傳遞一指令至該整合主機,該整合主機從該整合資料庫取出該整合更新資料並傳遞至該用戶端裝置。
本發明另提供一實施例,其中,於該整合主機同步連接該第一主機之一第一對應資料和/或該第二主機之一第二對應資料之步驟中,該第一主機與該第二主機更分別同步該第一時序資料庫之一第一存取格式及一第一網路位址與該第二時序資料庫之一第二存取格式及一第二網路位址。
本發明另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一節點資料包含該第一時序資料庫儲存該第一對應資料之一第一資料節點與一第一資料路徑,該第二節點資料包含該第二時序資料庫儲存該第二對應資料之一第二資料節點與一第二資料路徑。
同步狀態時之實施例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一種於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上之資料整合方法,其應用於一整合主機經一網路連接一第一主機與一第二主機,該第一主機與該第二主機位於不同網域帶內,該整合主機連接一整合資料庫,該第一主機連接一第一時序資料庫,該第二主機連接一第二時序資料庫,該資料整合方法之步驟包含該整合主機同步連接該第一主機之一第一對應資料和/或該第二主機之一 第二對應資料,該第一主機和/或該第二主機傳遞一第一節點資料和/或一第二節點資料至該整合主機,該整合主機將該第一節點資料和/或該第二節點資料儲存至一整合資料庫,該整合主機從該整合資料庫取出該第一節點資料和/或該第二節點資料,該整合主機依據該第一節點資料至該第一時序資料庫取得一第一更新資料和/或依據該第二節點資料至該第二時序資料庫取得一第二更新資料,及該整合主機接收該第一更新資料和/或該第二更新資料及至該整合資料庫取出一整合資料並整合成一整合更新資料,並將該整合更新資料傳遞至該整合資料庫。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步驟更包含一用戶端裝置傳遞一指令至該整合主機,該整合主機從該整合資料庫取出該整合更新資料並傳遞至該用戶端裝置。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中,於該整合主機同步連接該第一主機之一第一對應資料和/或該第二主機之一第二對應資料之步驟中,該第一主機與該第二主機更分別同步該第一時序資料庫之一第一存取格式及一第一網路位址與該第二時序資料庫之一第二存取格式及一第二網路位址。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一節點資料包含該第一時序資料庫儲存該第一對應資料之一第一資料節點與一第一資料路徑,該第二節點資料包含該第二時序資料庫儲存該第二對應資料之一第二資料節點與一第二資料路徑。
本發明另提供一實施例,在於利用一種於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上之資料整合系統,其包含一第一主機,位於一第一網域帶,設有一第一註冊模組與一第一時序資料庫,該第一註冊模組具有一第一節點資料,該第一時序資料庫進行更新後產生一第一更新資料,一第二主機,位於一第二網域帶,設有一第二 註冊模組與一第二時序資料庫,該第二註冊模組具有一第二節點資料,該第二時序資料庫進行更新後產生一第二更新資料,以及一整合主機,位於一第三網域帶,設有一預約模組、一輪詢模組、一擷取模組、一處理模組與一整合資料庫,其中,該第一註冊模組將該第一節點資料傳遞至該預約模組,該第二註冊模組將該第二節點資料傳遞至該預約模組,該預約模組接收該第一節點資料和/或該第二節點資料傳遞至該整合資料庫並通知該輪詢模組,該輪詢模組從該整合資料庫取出該第一節點資料與該第二節點資料,並將該第一節點資料與該第二節點資料傳遞至該擷取模組,該擷取模組依據該第一節點資料至該第一主機之該第一時序資料庫取得該第一更新資料和/或依據該第二節點資料至該第二主機之該第二時序資料庫取得該第二更新資料,並將該第一更新資料和/或該第二更新資料傳遞至該處理模組,該處理模組將該第一更新資料和/或該第二更新資料及至該整合資料庫取出一整合資料整合成一整理更新資料,並將該整理更新資料傳遞至該整合資料庫。
本發明另提供一實施例,其更包含一用戶端裝置,其連接該整合主機之該顯示模組,並傳遞一指令至該顯示模組,該顯示模組從該整合資料庫取出該整合資料並傳遞至該用戶端裝置。
本發明另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一主機與該第二主機更分別同步該第一時序資料庫之一第一存取格式及一第一網路位址與該第二時序資料庫之一第二存取格式及一第二網路位址。
本發明另提供一實施例,其中,第一節點資料包含該第一時序資料庫儲存該第一對應資料之一第一資料節點與一第一資料路徑,該第二節點資 料包含該第二時序資料庫儲存該第二對應資料之一第二資料節點與一第二資料路徑。
單一主機連接整合主機之實施例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一種於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上之資料整合法,其應用於一整合主機經一網路連接一主機,該整合主機連接一整合資料庫,該主機連接一時序資料庫,該資料整合方法之步驟包含該整合主機同步連接該主機之一對應資料,該主機傳遞一節點資料至該整合主機,該整合主機將該節點資料儲存至該整合資料庫,該整合主機從該整合資料庫取出該節點資料,該整合主機依據該節點資料至該時序資料庫取得一更新資料,及該整合主機接收該更新資料及至該整合資料庫取出一整合資料並整合成一整合更新資料,並將該整合更新資料傳遞至該整合資料庫。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步驟更包含一用戶端裝置傳遞一指令至該整合主機,該整合主機從該整合資料庫取出該整合更新資料並傳遞至該用戶端裝置。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中,於該整合主機同步連接該主機之該對應資料之步驟中,該主機更分別同步該時序資料庫之一存取格式及一網路位址。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節點資料包含該時序資料庫儲存該更新資料之一資料節點與一資料路徑。
本發明另提供一實施例,一種於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上之資料整合系統,其包含一主機,設有一註冊模組與一時序資料庫,該註冊模組具有一節點資料,該時序資料庫進行更新後產生一更新資料,一整合主機,設有一預約模 組、一輪詢模組、一擷取模組、一處理模組與一整合資料庫,其中,該註冊模組將該節點資料傳遞至該預約模組,該預約模組接收該節點資料並傳遞至該整合資料庫,該輪詢模組每過一時間區段從該整合資料庫取出該節點資料,並將該節點資料傳遞至該擷取模組,該擷取模組依據該節點資料至該主機之該時序資料庫取得該更新資料,並將該更新資料傳遞至該處理模組,該處理模組將該更新資料與該整合資料庫內一整合資料整合成一整合更新資料,並將該整合更新資料傳遞至該整合資料庫。
本發明另提供一實施例,更包含一用戶端裝置,其連接該整合主機之該顯示模組,並傳遞一指令至該顯示模組,該顯示模組從該整合資料庫取出該整合更新資料並傳遞至該用戶端裝置。
本發明另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主機同步該時序資料庫之一存取格式及一網路位址。
本發明另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節點資料包含該時序資料庫儲存該更新資料之一資料節點與一資料路徑。
10:第一網域帶
11:第一主機
111:第一更新時間
112:第一存取格式
113:第一網路位址
12:第一時序資料庫
121:第一節點資料
122:第一對應資料
1221:第一資料節點
1222:第一資料路徑
123:第一更新資料
20:第二網域帶
21:第二主機
211:第二更新時間
212:第二存取格式
213:第二網路位址
22:第二時序資料庫
221:第二節點資料
222:第二對應資料
2221:第二資料節點
2222:第二資料路徑
223:第二更新資料
30:第三網域帶
31:整合主機
311:整合資料
312:整合更新資料
32:顯示模組
33:處理模組
34:擷取模組
35:輪詢模組
36:預約模組
37:整合資料庫
40:第四網域帶
41:用戶端裝置
42:瀏覽器
51:主機
512:存取格式
513:網路位址
52:時序資料庫
521:節點資料
522:對應資料
5221:資料節點
5222:資料路徑
523:更新資料
61:第三主機
612:第三存取格式
613:第三網路位址
62:第三時序資料庫
621:第三節點資料
622:第三對應資料
623:第三更新資料
63:第三註冊模組
S11-S15:步驟
S16:步驟
S21-S26:步驟
S27:步驟
S31-S36:步驟
S37:步驟
第1圖:其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資料整合流程圖;第2圖:其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資料整合流程圖;第3圖:其為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資料整合流程圖;第4圖:其為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資料整合流程圖;第5圖:其為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之資料整合流程圖; 第6圖:其為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之資料整合流程圖;第7圖:其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資料整合系統方塊圖;第8圖:其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資料整合系統方塊圖;第9圖:其為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資料整合系統方塊圖;以及第10圖:其為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資料整合系統方塊圖。
為使 貴審查委員對本發明之特徵及所達成之功效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與認識,謹佐以較佳之實施例及配合詳細之說明,說明如後:習知於不同組織或機構間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上之資料整合,對應於彼此之間資料格式與所使用之資料庫不相同,因此整合系統具有資料更新頻率過低之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於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上之資料整合系統及其方法,其應用於整合主機,整合主機經網路連接位於不同網域帶之第一主機與第二主機,整合主機連接整合資料庫,於非同步狀態時,第一主機與第二主機分別註冊更新時間至整合主機,於更新時間傳遞節點資料至整合資料庫,整合主機每過一段時間從整合資料庫取節點資料並依節點資料向第一主機與第二主機之時序資料庫取對應資料並整合,於同步狀態時,整合主機同步連接第一主機與第二主機對應資料,兩主機其一之對應資料一更新則直接進行將更新資料與整合資料庫之資料進行整合。
在下文中,將藉由圖式來說明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來詳細描述本發明。然而本發明之概念可能以許多不同型式來體現,且不應解釋為限於本文中所闡述之例式性實施例。
首先,請參閱第1圖,其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資料整合流程圖,本發明之於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上之資料整合方法,其於非同步狀態之整合步驟包含:
S11:第一主機11與第二主機21分別註冊第一更新時間111與第二更新時間211至整合主機31。
S12:第一主機11與第二主機21分別於第一更新時間111與第二更新時間211傳遞第一節點資料121與第二節點資料221至整合主機31,其係用以整合主機31將第一節點資料121與第二節點資料儲221存至整合資料庫37。
S13:整合主機31每過一時間區段從整合資料庫37取出第一節點資料121與第二節點資料221,並將第一節點資料121與第二節點資料221傳遞至整合主機31。
S14:整合主機31依據第一節點資料121至第一時序資料庫12取得第一對應資料122與依據第二節點資料221至第二時序資料庫22取得第二對應資料222。
S15:整合主機31將第一對應資料122與第二對應資料222整合成整合資料311,並將整合資料311傳遞至整合資料庫37。
請參閱本案第7圖與第8圖,其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資料整合系統方塊圖以及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資料整合系統方塊圖,如圖所示,本發明之資料整合系統,其包含一第一主機11,位於一第一網域帶10,設有一第一註冊模 組13與一第一時序資料庫12,該第一註冊模組13具有一第一節點資料121,該第一時序資料庫12具有一第一對應資料122,一第二主機21,位於一第二網域帶20,設有一第二註冊模組23與一第二時序資料庫22,該第二註冊模組23具有一第二節點資料221,該第二時序資料庫22具有一第二對應資料222,以及一整合主機31,位於一第三網域帶30,設有一預約模組36、一輪詢模組35、一擷取模組34、一處理模組33與一整合資料庫37。
再次參閱第1圖、第7圖以及第8圖,底下將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資料整合方法第一實施例步驟,如步驟S11所示,一第一主機11之一第一註冊模組13與一第二主機21之一第二註冊模組23分別註冊一第一更新時間111與一第二更新時間211至一整合主機31之一預約模組36,且該第一主機11之該第一註冊模組13與該第二主機21之該第二註冊模組23更分別註冊一第一時序資料庫12之一第一存取格式112及一第一網路位址113與一第二時序資料庫22之一第二存取格式212及一第二網路位址213至該整合主機31之該預約模組36,其中,該第一主機11位於第一網域帶10,該第二主機21位於第二網域帶20,該整合主機31位於第三網域帶30,該第一更新時間111與該第二更新時間211分別為該第一主機11固定更新時間與該第二主機21固定更新時間,這兩者更新時間不一定相同,例如第一主機11每日下午5點更新,第二主機21每日下午6點更新。
如步驟S12所示,該第一主機11與該第二主機21分別於該第一更新時間111與該第二更新時間211傳遞一第一節點資料121與一第二節點資料221至該整合主機31之該預約模組36,其係用以該整合主機31之該預約模組36將該第一節點資料121與該第二節點資料儲221存至整合資料庫37,該第一節點資料121包含該第一時序資料庫12儲存該第一對應資料122之一第一資料節點1221與 一第一資料路徑1222,該第二節點資料221包含該第二時序資料庫22儲存該第二對應資料222之一第二資料節點2221與一第二資料路徑2222。
如步驟S13所示,該整合主機31之一輪詢模組35每過一時間區段從該整合資料庫37取出該第一節點資料121與該第二節點資料221,並將該第一節點資料121與該第二節點資料221傳遞至整合主機31之一擷取模組34,其中一時間區段為該輪詢模組35固定的更新時間區段,例如每過6小時執行一次或每過一天執行一次。
如步驟S14所示,該整合主機31之該擷取模組34依據該第一節點資料121包含之該第一資料節點1221與該第一資料路徑1222至該第一時序資料庫12取得該第一對應資料122與依據第二節點資料221包含之該第二資料節點2221與該第二資料路徑2222至該第二時序資料庫22取得該第二對應資料222,並將該第一對應資料122與該第二對應資料222傳遞至該整合主機31之一處理模組33。
如步驟S15所示,該整合主機31之該處理模組33將該第一對應資料122與該第二對應資料222進行整合成為整合資料311,並將整合資料311傳遞至整合資料庫37,其中該整合行為包含進行處理、分類等行為。
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步驟如下:
步驟S16:用戶端裝置41傳遞指令至整合主機31,使整合主機31從整合資料庫37取出整合資料311並傳遞至用戶端裝置41。
再次參閱第2圖、第7圖以及第8圖,底下將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資料整合方法第二實施例步驟,如步驟S16所示,一用戶端裝置41傳遞指令至該整合主機31之一顯示模組32,使該整合主機31之該顯示模組32從該整合資料庫37 取出該整合資料311並傳遞至該用戶端裝置41,該用戶再將該整合資料311藉由該用戶端裝置41內設置之瀏覽器42展示至網路,其中該用戶端裝置41位於第四網域帶40,另,用戶亦可直接使用該整合主機31內之瀏覽器42將該整合資料311展示至網路。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本發明之資料整合方法,其於非同步狀態時,第一主機11註冊第一更新時間111與第二主機21註冊第二更新時間211至整合主機31,則第一主機11與第二主機21分別於第一更新時間111與第二更新時間211傳遞各自的節點資料至整合主機31,整合主機31亦會定期至第一時序資料庫12與第二時序資料庫22取出對應資料進行整合,解決以往因位於不同網域之主機,其資料庫與資料格式亦未必相同,導致整合主機31資料更新過慢問題。
再者,請參閱第3圖,其為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資料整合流程圖,本發明之於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上之資料整合方法,其於同步狀態之整合步驟包含:
S21:整合主機31同步連接第一主機11之第一對應資料122和第二主機21之第二對應資料222。
S22:第一主機11和/或第二主機21傳遞第一節點資料121和/或第二節點資料221至整合主機31。
S23:整合主機31將第一節點資料121和/或第二節點資料221儲存至整合資料庫37。
S24:整合主機31從整合資料庫37取出第一節點資料121和/或第二節點資料221。
S25:整合主機31依據第一節點資料121至第一時序資料庫12取得第一更新資料123和/或依據第二節點資料221至第二時序資料庫22取得第二更新資料223。
S26:整合主機31接收第一更新資料123和/或第二更新資料223及至整合資料庫37取出整合資料311並整合成整合更新資料312,並將整合更新資料312傳遞至整合資料庫37。
再次參閱第3圖、第7圖以及第8圖,底下將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資料整合方法第三實施例步驟,如步驟21所示,一整合主機31同步連接一第一主機11之一第一對應資料122和一第二主機21之一第二對應資料222,該第一主機11與該第二主機21更分別同步一第一時序資料庫12之一第一存取格式112及一第一網路位址113與一第二時序資料庫22之一第二存取格式212及一第二網路位址213,該第一主機11位於第一網域帶10,該第二主機21位於第二網域帶20,該整合主機31位於第三網域帶30。
如步驟S22所示,該第一主機11之一第一註冊模組13和/或該第二主機21之一第二註冊模組23傳遞一第一節點資料121和/或一第二節點資料221至該整合主機31,其中,該第一主機之一第一對應資料122和該第二主機之一第二對應資料222其中之一對應資料進行更新,僅有對應資料更新之主機需要進行傳遞節點資料至該整合主機31之一預約模組36,若該第一對應資料122與該第二對應資料222皆進行資料更新,則該第一主機11傳遞該第一節點資料121至該整合主機31之該預約模組36,該第二主機21傳遞該第二節點資料221至該整合主機31該預約模組36,該第一節點資料121包含該第一時序資料庫12儲存該第一對應資料122之一第一資料節點1221與一第一資料路徑1222,該第二節點資料221包含 該第二時序資料庫22儲存該第二對應資料222之一第二資料節點2221與一第二資料路徑2222。
如步驟S23所示,該整合主機31之該預約模組36將該第一節點資料121和/或該第二節點資料221儲存至該整合資料庫37,並通知該整合主機31之一輪詢模組35,其中,僅有對應資料更新之主機之節點資料被該整合主機31儲存至該整合資料庫37,若該第一對應資料122與該第二對應資料222皆進行更新,則整合主機31將該第一節點資料121和該第二節點資料221儲存至該整合資料庫37。
如步驟S24所示,該整合主機31之該輪詢模組35從該整合資料庫37取出該第一節點資料121和/或該第二節點資料221,並傳遞至該整合主機31之一擷取模組34,其中,該整合主機31僅會從該整合資料庫37取出對應資料進行更新之節點資料,若該第一對應資料122與該第二對應資料222皆進行更新,則該整合主機31從該整合資料庫37取出該第一節點資料121與該第二節點資料221。
如步驟S25所示,該整合主機31之該擷取模組34依據該第一節點資料121至該第一時序資料庫12取得一第一更新資料123和/或依據該第二節點資料221至該第二時序資料庫22取得一第二更新資料223,並傳遞至該整合主機31之一處理模組33,其中,該整合主機31僅會依照步驟S24取出之節點資料至對應資料進行更新之時序資料庫提取更新資料,若該第一對應資料122與該第二對應資料222皆進行更新,則該整合主機31會至該第一時序資料庫12取得更新後的該第一更新資料123與至該第二時序資料庫22取得更新後的該第二更新資料223。
如步驟S26所示,該整合主機31之該處理模組33接收該第一更新資料123和/或該第二更新資料223及至該整合資料庫37取出一整合資料311並整 合成一整合更新資料312,並將該整合更新資料312傳遞至該整合資料庫37,其中,該整合主機31僅使用接收到之更新資料與從該整合資料庫37步驟開始前已經存於該整合資料庫37之該整合資料311,若於步驟S25取得該第一更新資料123與該第二更新資料223,則從該整合資料庫37取出該整合資料311,進行處理、分類等步驟後,產生該整合更新資料312。
接續上述,請參閱第4圖,其為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資料整合流程圖,其中步驟S21至S26與前一實施例相同,不再贅述。
本發明第四實施例步驟如下:
S27:用戶端裝置41傳遞指令至整合主機31,整合主機31從整合資料庫37取出整合更新資料312並傳遞至用戶端裝置41。
再次參閱第4圖、第7圖以及第8圖,底下將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資料整合方法第四實施例步驟,如步驟S27所示,一用戶端裝置41傳遞指令至該整合主機31之一顯示模組32,該顯示模組32從該整合資料庫37取出該整合更新資料312並傳遞至該用戶端裝置41,該用戶再將該整合更新資料312藉由該用戶端裝置41內設置之瀏覽器42展示至網路,其中該用戶端裝置41位於第四網域帶40,另,用戶亦可直接使用該整合主機31內之瀏覽器42將該整合更新資料312展示至網路。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本發明之資料整合方法,其於同步狀態時,第一主機11與第二主機21之時序資料庫同步整合主機31,則第一主機11或第二主機21只要有一者資料進行更新,整合主機31皆會進行整合資料庫37內資料更新,使整合資料庫內37資料一直維持在最新狀態,解決以往因位於不同網域之主機,其資料格式與資料庫亦未必相同,導致整合主機31內資料更新過慢問題。
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非同步狀態執行步驟以及第三實施例之同步狀態執行步驟可同時存在於整合主機31。
又,請參閱第5圖,其為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之資料整合流程圖,其為整合主機連接單一主機資料整合方法,步驟包含:
S31:整合主機31同步連接主機51之對應資料522。
S32:主機31傳遞節點資料521至整合主機31。
S33:整合主機31將節點資料521儲存至整合資料庫37。
S34:整合主機31從整合資料庫37取出節點資料521。
S35:整合主機37依據節點資料521至時序資料庫52取得更新資料523。
S36:整合主機31接收更新資料523及至整合資料庫37取出整合資料311並整合成整合更新資料312。
請參閱本案第9圖與第10圖,其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資料整合系統方塊圖以及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資料整合系統方塊圖,如圖所示,本發明之資料整合系統,其包含一主機51,設有一註冊模組53與一時序資料庫52,該註冊模組53具有一節點資料521,該時序資料庫52進行更新後產生一更新資料513,一整合主機31,設有一預約模組36、一輪詢模組35、一擷取模組34、一處理模組33與一整合資料庫37。
再次參閱第5圖、第9圖以及第10圖,底下將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資料整合方法第四實施例步驟,如步驟S31所示,一整合主機31同步連接一主機51之一對應資料522,該主機更同步該時序資料庫52之一存取格式512及一網路位址513。
如步驟S32所示,該主機51之一註冊模組53傳遞一節點資料521至該整合主機31一預約模組36,其中,該主機51之一對應資料522進行更新,該主機51傳遞該節點資料521至該整合主機31之該預約模組36,該節點資料521包含該時序資料庫52儲存該對應資料522之一節點資料5221與一資料路徑5222。
如步驟S33所示,該整合主機31之該預約模組36將該節點資料521儲存至該整合資料庫37,並通知該整合主機31之一輪詢模組35。
如步驟S34所示,該整合主機31之該輪詢模組35從該整合資料庫37取出該節點資料521,並傳遞至該整合主機31之一擷取模組34。
如步驟S35所示,該整合主機31之該擷取模組34依據該節點資料521至該時序資料庫52取得一更新資料523,並傳遞該更新資料523至該整合主機31之一處理模組33。
如步驟S36所示,該整合主機31之該處理模組33接收該更新資料523及至該整合資料庫37取出一整合資料311並整合成一整合更新資料312,並將該整合更新資料312傳遞該整合資料庫37,其中整合包含進行處理、分類等步驟後,產生該整合更新資料312。
接續上述,請參閱第6圖,其為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之資料整合流程圖,其中步驟S31至S36與前一實施例相同,不再贅述。
本發明第六實施例步驟如下:
S37:用戶端裝置41傳遞指令至整合主機31,整合主機31從整合資料庫37取出整合更新資料312並傳遞至用戶端裝置41。
再次參閱第6圖、第9圖以及第10圖,底下將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資料整合方法第六實施例步驟,如步驟S37所示,一用戶端裝置41傳遞指令至該整 合主機31之一顯示模組32,該顯示模組32從該整合資料庫37取出該整合更新資料312並傳遞至該用戶端裝置41,該用戶再將該整合更新資料312藉由該用戶端裝置41內設置之瀏覽器42展示至網路,其中該用戶端裝置41位於第四網域帶40,另,用戶亦可直接使用該整合主機31內之瀏覽器42將該整合更新資料312展示至網路。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本發明之資料整合方法,其主機51之時序資料庫52同步整合主機31,則主機51只要進行資料更新,整合主機31皆會進行整合資料庫37內資料更新,使整合資料庫內37資料一直維持在最新狀態,解決以往因整合主機與主機,其資料格式與資料庫未必相同,導致整合主機31內資料更新過慢問題。
以下,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實際應用說明:非同步狀態之第一主機11至整合主機31之預約模組36註冊更新時間每日下午4:00,非同步狀態之第二主機21至整合主機31之預約模組36註冊更新時間每日下午4:30,整合主機31每日更新時間為下午5:00,且第一主機11與第二主機21分別註冊第一時序資料庫12之第一存取格式112、第一網路位址113與第二時序資料庫22之第二存取格式212及第二網路位址213至該整合主機31之該預約模組36,以及同步狀態時,第三主機61之第三對應資料622同步連接整合主機31,整合主機31更同步第三時序資料庫62之第三存取格式612及第三網路位址613,某日下午4:00時,第一主機11將第一節點資料121傳遞至整合主機31之預約模組36,預約模組36將第一節點資料121傳遞至整合資料庫37,下午4:30,第二主機21將第二節點資料221傳遞至整合主機31之預約模組36,預約模組36將第二節點資料221傳遞至整合資料庫37,下午5:00時,整合主機31之輪詢模 組35從整合資料庫37取出第一節點資料121與第二節點資料221,並將第一節點資料121與第二節點資料221傳遞至整合主機31之擷取模組34,擷取模組34依據第一節點資料121包含之第一資料節點1221與第一資料路徑1222至第一時序資料庫12取得第一對應資料122與依據第二節點資料221包含之第二資料節點2221與第二資料路徑2222至第二時序資料庫22取得第二對應資料222,並將第一對應資料122與第二對應資料222傳遞至整合主機31之處理模組33,處理模組33將第一對應資料122與第二對應資料222進行整合成為整合資料311,並將整合資料311傳遞至整合資料庫37,下午7:00時,第三主機61之第三對應資料622更新為第三更新資料623,第三主機61之第三註冊模組63傳遞第三節點資料621至整合主機31之預約模組36,預約模組36將第三節點資料621傳遞至整合資料庫37並通知輪詢模組35,輪詢模組35至整合資料庫37取出第三節點資料621並傳遞至整合主機31之擷取模組34,擷取模組34依據第三節點資料621至第三時序資料庫62取得第三更新資料623,並傳遞至處理模組33,處理模組33至整合資料庫37取出整合資料311並與第三更新資料623整合成整合更新資料312,一用戶於下午8:30使用用戶端裝置41傳遞指令至整合主機31之顯示模組32,顯示模組32從整合資料庫37取出整合更新資料312並傳遞至用戶端裝置41,用戶再將整合更新資料312藉由用戶端裝置41內設置之瀏覽器42展示至網路。
以下,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實際應用說明:某日下午4:00時,一主機51之對應資料522更新為更新資料523,主機51之註冊模組53傳遞節點資料521至整合主機31之預約模組36,預約模組36將節點資料521傳遞至整合資料庫37並通知輪詢模組35,輪詢模組35至整合資料庫37取出節點資料521並傳遞至整合主機31之擷取模組34,擷取模組34依據節點 資料521至時序資料庫52取得更新資料523,並傳遞至處理模組33,處理模組33至整合資料庫37取出整合資料311並與更新資料521整合成整合更新資料312,一用戶於下午8:30使用用戶端裝置41傳遞指令至整合主機31之顯示模組32,顯示模組32從整合資料庫37取出整合更新資料312並傳遞至用戶端裝置41,用戶再將整合更新資料312藉由用戶端裝置41內設置之瀏覽器42展示至網路。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本發明之資料整合系統及其方法,其包含特定時間點進行資料更新之非同步狀態,以及資料一更新就會進行直接更新之同步狀態,其解決了因位於不同網域之不同主機,其資料庫、格式亦不相同所導致資料更新過於緩慢之問題,提供使用者查詢時,整合主機端之資料盡可能維持在最新狀態。
故本發明實為一具有新穎性、進步性及可供產業上利用者,應符合我國專利法專利申請要件無疑,爰依法提出發明專利申請,祈鈞局早日賜准專利,至感為禱。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舉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形狀、構造、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包括於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S11-15:步驟

Claims (24)

  1. 一種於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上之資料整合方法,其應用於一整合主機經一網路連接一第一主機與一第二主機,該第一主機與該第二主機位於不同網域帶內,該整合主機連接一整合資料庫,該第一主機連接一第一時序資料庫,該第二主機連接一第二時序資料庫,該資料整合方法之步驟包含:該第一主機與該第二主機分別註冊一第一更新時間與一第二更新時間至該整合主機;該第一主機與該第二主機分別於該第一更新時間與該第二更新時間傳遞一第一節點資料與一第二節點資料至該整合主機,其係用以該整合主機將該第一節點資料與該第二節點資料儲存至該整合資料庫;該整合主機每過一時間區段從該整合資料庫取出該第一節點資料與該第二節點資料;該整合主機依據該第一節點資料至該第一時序資料庫取得一第一對應資料與依據該第二節點資料至該第二時序資料庫取得一第二對應資料;及該整合主機將該第一對應資料與該第二對應資料整合成一整合資料,並將該整合資料傳遞至該整合資料庫。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資料整合方法,其步驟更包含一用戶端裝置傳遞一指令至該整合主機,使該整合主機從該整合資料庫取出該整合資料並傳遞至該用戶端裝置。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資料整合方法,其中於該第一主機與該第二主機分別註冊該第一更新時間與該第二更新時間至該整合主機之步驟中, 該第一主機與該第二主機更分別註冊該第一時序資料庫之一第一存取格式及一第一網路位址與該第二時序資料庫之一第二存取格式及一第二網路位址。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資料整合方法,其中,該第一節點資料包含該第一時序資料庫儲存該第一對應資料之一第一資料節點與一第一資料路徑,該第二節點資料包含該第二時序資料庫儲存該第二對應資料之一第二資料節點與一第二資料路徑。
  5. 一種於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上之資料整合系統,其包含:一第一主機,位於一第一網域帶,設有一第一註冊模組與一第一時序資料庫,該第一註冊模組具有一第一節點資料,該第一時序資料庫具有一第一對應資料;一第二主機,位於一第二網域帶,設有一第二註冊模組與一第二時序資料庫,該第二註冊模組具有一第二節點資料,該第二時序資料庫具有一第二對應資料;以及一整合主機,位於一第三網域帶,設有一預約模組、一輪詢模組、一擷取模組、一處理模組與一整合資料庫;其中,該第一註冊模組與該第二註冊模組至該預約模組進行註冊一第一更新時間與一第二更新時間,該第一註冊模組依據該第一更新時間將該第一節點資料傳遞至該預約模組,該第二註冊模組依據該第二更新時間將該第二節點資料傳遞至該預約模組,該預約模組接收該第一節點資料與該第二節點資料並傳遞至該整合資料庫,該輪詢模組每過一時間區段從該整合資料庫取出該第一節點資料與該第二節點資料,並將該第一節點資料與該第 二節點資料傳遞至該擷取模組,該擷取模組依據該第一節點資料至該第一主機之該第一時序資料庫取得該第一對應資料與依據該第二節點資料至該第二主機之該第二時序資料庫取得該第二對應資料,並將該第一對應資料與該第二對應資料傳遞至該處理模組,該處理模組將該第一對應資料與該第二對應資料整合成一整合資料,並將該整合資料傳遞至該整合資料庫。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資料整合系統,更包含一用戶端裝置,其連接該整合主機之一顯示模組,並傳遞一指令至該顯示模組,該顯示模組從該整合資料庫取出該整合資料並傳遞至該用戶端裝置。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資料整合系統,其中,該第一主機與該第二主機更分別註冊該第一時序資料庫之一第一存取格式及一第一網路位址與該第二時序資料庫之一第二存取格式及一第二網路位址。
  8. 如請求項5所述之資料整合系統,其中,該第一節點資料包含該第一時序資料庫儲存該第一對應資料之一第一資料節點與一第一資料路徑,該第二節點資料包含該第二時序資料庫儲存該第二對應資料之一第二資料節點與一第二資料路徑。
  9. 一種於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上之資料整合方法,其應用於一整合主機經一網路連接一第一主機與一第二主機,該第一主機與該第二主機位於不同網域帶內,該整合主機連接一整合資料庫,該第一主機連接一第一時序資料庫,該第二主機連接一第二時序資料庫,該資料整合方法之步驟包含:該整合主機同步連接該第一主機之一第一對應資料和該第二主機之一第二對應資料; 該第一主機和/或該第二主機傳遞一第一節點資料和/或一第二節點資料至該整合主機;該整合主機將該第一節點資料和/或該第二節點資料儲存至該整合資料庫;該整合主機從該整合資料庫取出該第一節點資料和/或該第二節點資料;該整合主機依據該第一節點資料至該第一時序資料庫取得一第一更新資料和/或依據該第二節點資料至該第二時序資料庫取得一第二更新資料;及該整合主機接收該第一更新資料和/或該第二更新資料及至該整合資料庫取出一整合資料並整合成一整合更新資料,並將該整合更新資料傳遞至該整合資料庫。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資料整合方法,其步驟更包含一用戶端裝置傳遞一指令至該整合主機,該整合主機從該整合資料庫取出該整合更新資料並傳遞至該用戶端裝置。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資料整合方法,其中於該整合主機同步連接該第一主機之該第一對應資料和/或該第二主機之該第二對應資料之步驟中,該第一主機與該第二主機更分別同步該第一時序資料庫之一第一存取格式及一第一網路位址與該第二時序資料庫之一第二存取格式及一第二網路位址。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資料整合方法,其中,該第一節點資料包含該第一時序資料庫儲存該第一對應資料之一第一資料節點與一第一資料路徑,該第二節點資料包含該第二時序資料庫儲存該第二對應資料之一第二資料節點與一第二資料路徑。
  13. 一種於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上之資料整合系統,其包含: 一第一主機,位於一第一網域帶,設有一第一註冊模組與一第一時序資料庫,該第一註冊模組具有一第一節點資料,該第一時序資料庫進行更新後產生一第一更新資料;一第二主機,位於一第二網域帶,設有一第二註冊模組與一第二時序資料庫,該第二註冊模組具有一第二節點資料,該第二時序資料庫進行更新後產生一第二更新資料;以及一整合主機,位於一第三網域帶,設有一預約模組、一輪詢模組、一擷取模組、一處理模組與一整合資料庫;其中,該第一註冊模組將該第一節點資料傳遞至該預約模組,該第二註冊模組將該第二節點資料傳遞至該預約模組,該預約模組接收該第一節點資料和/或該第二節點資料傳遞至該整合資料庫並通知該輪詢模組,該輪詢模組從該整合資料庫取出該第一節點資料與該第二節點資料,並將該第一節點資料與該第二節點資料傳遞至該擷取模組,該擷取模組依據該第一節點資料至該第一主機之該第一時序資料庫取得該第一更新資料和/或依據該第二節點資料至該第二主機之該第二時序資料庫取得該第二更新資料,並將該第一更新資料和/或該第二更新資料傳遞至該處理模組,該處理模組將該第一更新資料和/或該第二更新資料及至該整合資料庫取出一整合資料整合成一整理更新資料,並將該整理更新資料傳遞至該整合資料庫。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資料整合系統,更包含一用戶端裝置,其連接該整合主機之一顯示模組,並傳遞一指令至該顯示模組,該顯示模組從該整合資料庫取出該整合資料並傳遞至該用戶端裝置。
  1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資料整合系統,其中,該第一主機與該第二主機更分別同步該第一時序資料庫之一第一存取格式及一第一網路位址與該第二時序資料庫之一第二存取格式及一第二網路位址。
  16.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資料整合系統,其中,該第一節點資料包含該第一時序資料庫儲存該第一更新資料之一第一資料節點與一第一資料路徑,該第二節點資料包含該第二時序資料庫儲存該第二更新資料之一第二資料節點與一第二資料路徑。
  17. 一種於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上之資料整合方法,其應用於一整合主機經一網路連接一主機,該整合主機連接一整合資料庫,該主機連接一時序資料庫,該資料整合方法之步驟包含:該整合主機同步連接該主機之一對應資料;該主機傳遞一節點資料至該整合主機;該整合主機將該節點資料儲存至該整合資料庫;該整合主機從該整合資料庫取出該節點資料;該整合主機依據該節點資料至該時序資料庫取得一更新資料;及該整合主機接收該更新資料及至該整合資料庫取出一整合資料並整合成一整合更新資料,並將該整合更新資料傳遞至該整合資料庫。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資料整合方法,其步驟更包含一用戶端裝置傳遞一指令至該整合主機,該整合主機從該整合資料庫取出該整合更新資料並傳遞至該用戶端裝置。
  19. 如請求項17所述之資料整合方法,其中,於該整合主機同步連接該主機之該對應資料之步驟中,該主機更分別同步該時序資料庫之一存取格式及一網路位址。
  20. 如請求項17所述之資料整合方法,其中,該節點資料包含該時序資料庫儲存該更新資料之一資料節點與一資料路徑。
  21. 一種於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上之資料整合系統,其包含:一主機,設有一註冊模組與一時序資料庫,該註冊模組具有一節點資料,該時序資料庫進行更新後產生一更新資料;一整合主機,設有一預約模組、一輪詢模組、一擷取模組、一處理模組與一整合資料庫;其中,該註冊模組將該節點資料傳遞至該預約模組,該預約模組接收該節點資料並傳遞至該整合資料庫,該輪詢模組每過一時間區段從該整合資料庫取出該節點資料,並將該節點資料傳遞至該擷取模組,該擷取模組依據該節點資料至該主機之該時序資料庫取得該更新資料,並將該更新資料傳遞至該處理模組,該處理模組將該更新資料與該整合資料庫內一整合資料整合成一整合更新資料,並將該整合更新資料傳遞至該整合資料庫。
  22. 如請求項21所述之資料整合系統,更包含一用戶端裝置,其連接該整合主機之一顯示模組,並傳遞一指令至該顯示模組,該顯示模組從該整合資料庫取出該整合更新資料並傳遞至該用戶端裝置。
  23. 如請求項21所述之資料整合系統,其中,該主機同步該時序資料庫之一存取格式及一網路位址。
  24. 如請求項21所述之資料整合系統,其中,該節點資料包含該時序資料庫儲存該更新資料之一資料節點與一資料路徑。
TW111116924A 2022-05-05 2022-05-05 於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上之資料整合系統及其方法 TWI8053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6924A TWI805349B (zh) 2022-05-05 2022-05-05 於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上之資料整合系統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6924A TWI805349B (zh) 2022-05-05 2022-05-05 於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上之資料整合系統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05349B true TWI805349B (zh) 2023-06-11
TW202345552A TW202345552A (zh) 2023-11-16

Family

ID=87802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6924A TWI805349B (zh) 2022-05-05 2022-05-05 於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上之資料整合系統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0534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27897A1 (en) * 2005-07-28 2007-02-01 Bremer John F Selectively structuring a table of contents for accesing a database
CN102487389A (zh) * 2010-12-06 2012-06-06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共用服务器、桥接器及其数据整合方法
CN106294374A (zh) * 2015-05-15 2017-01-04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小文件合并的方法和数据查询系统
TW201926069A (zh) * 2017-11-24 2019-07-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運算裝置、其資源分配方法及通訊系統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27897A1 (en) * 2005-07-28 2007-02-01 Bremer John F Selectively structuring a table of contents for accesing a database
CN102487389A (zh) * 2010-12-06 2012-06-06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共用服务器、桥接器及其数据整合方法
CN106294374A (zh) * 2015-05-15 2017-01-04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小文件合并的方法和数据查询系统
TW201926069A (zh) * 2017-11-24 2019-07-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運算裝置、其資源分配方法及通訊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5552A (zh) 2023-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80066B (zh) 针对虚拟网络分组流的物理路径确定
CN108027800B (zh) 使用跟踪路由进行地理定位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JP2020113924A (ja) モニタリングプログラム,プログラマブルデバイス及びモニタリング方法
AU2008343433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network proximity for global traffic load balancing using passive TCP performance instrumentation
US10411911B2 (en) Network as service service cross-domain orchestration method, orchestration device, and control device
US9467374B2 (en) Supporting multiple IEC-101/IEC-104 masters on an IEC-101/IEC-104 translation gateway
US20130028112A1 (en)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vice
US20050283639A1 (en) Path analysis tool and method in a data transmission network including several internet autonomous systems
US905509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grouping diagnostic information
TWI805349B (zh) 於可程式化交換器網路上之資料整合系統及其方法
US20190014017A1 (en) Networks for packet monitoring and replay
US20160352595A1 (en) Local Object Instance Discovery for Metric Collection on Network Elements
JP6457960B2 (ja) 通信フローラベリングシステム、ラベル管理装置、通信フロー特定装置および通信フローラベリング方法
WO2022132208A1 (e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a segment routing network
US798317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communications of an individual in a packet network
Boucadair et al. Lisp-msx: Decentralized interconnection of independent lisp mapping systems
CN101258724A (zh) 通信接口
Ishida et al. A Trial for Detection of Change in AS Operation Policies by Use of Machine Learning
Chen et al. Fast and On-demand Network-wide Telemetry via Cluster Based Path Planning
Sherwin Leveraging network state for software-defined data centre
CN118055172A (zh) 一种物联网设备通信协议可视化对接配置方法
CN111343482A (zh) 基于Ipv6扩展报头的时钟同步方法、装置及显示设备
CN116032690A (zh) 一种边缘计算场景下的虚拟网络调度方法
Cocker Active longitudinal measurement in global networks and goodput recovery with network coding over high latency satellite links
CN117834509A (zh) 一种sdn下多控制器的多域拓扑同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