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4198B - 具備漫遊與零碰撞的封包與分時控制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系統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備漫遊與零碰撞的封包與分時控制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系統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4198B
TWI804198B TW111105906A TW111105906A TWI804198B TW I804198 B TWI804198 B TW I804198B TW 111105906 A TW111105906 A TW 111105906A TW 111105906 A TW111105906 A TW 111105906A TW I804198 B TWI804198 B TW I8041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terminal equipment
station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59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35476A (zh
Inventor
陳文峰
林再利
Original Assignee
博世科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博世科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博世科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059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04198B/zh
Priority to US18/164,737 priority patent/US20230269775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41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419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35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547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04W60/04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using triggered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0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broadcast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具備漫遊與零碰撞的封包與分時控制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系統,包含:主站,基地台,終端設備;該主站經由網路與該基地台連線以獲取該基地台的一基本信息包含:可用通道、通道頻率與空閒時槽;該終端設備會傳送信息因子給該基地台;該信息因子接著被傳送給該主站,該信息因子包含:前導訊號長度、終端設備識別碼、終端設備種類、通道頻率、酬載資料長度,該主站根據所收到的基本信息與信息因子產生分配表,其將一終端設備指定分配給一基地台;該基地台會廣播可加入訊令,終端設備接收到該可加入訊令並回應請求加入網路的訊令,完成註冊。

Description

具備漫遊與零碰撞的封包與分時控制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系統與方法
一種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系統,尤指一種具備漫遊與零碰撞的封包與分時控制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系統與方法。
近幾十年來出現了更多具有不同面向的無線技術,包括但不限於低功耗廣域網(LPWAN)、Wi-Fi、5G等,尤其是物聯網在未來預計將會蓬勃發展。目前,當某個基地台或接收器從無線網路中的其他終端設備接收信號時,仍然面臨封包碰撞(packet collision)的問題。因此,市面上已經開發了許多旨在解決或改善無線封包碰撞問題的方法。首先,一般的無線網路是以星形、點對點、或網狀拓樸來部署的,對於以上任何一種拓樸型態之無線聯網,許多網路設備中都有使用隨機進接機制(random access)來廣播(broadcast)和接收資料信號;但是當大量終端設備(end device, ED)嘗試進接(access)一接收器設備時,隨機進接的方式將非常容易造成網路封包碰撞。此外,在傳統的無線聯網技術中,移動收發器在不同位置時仍能保持其與不同無線網路間的連線,以保持網路連線,該連線通常仍使用典型的隨機進接方法與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漫遊方法,故經常會有短暫的斷線後再重新連線至某個特定的無線感測網路(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的情形。雖然目前有許多專注於無線封包碰撞的方法,但是它們只能改善或減少碰撞問題。
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簡稱IEEE)法規標準始終顯示WSN允許任何終端設備的加入,無論該終端設備有無被授權,而僅確定何人、何時加入該網路。過去,通常基於阿羅哈隨機擷取協定(ALOHA)的機制以及眾所周知的「隨機進接」來開發無線技術及其媒體進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作為隨機手段,沒有明確的規則來決定何人、何時加入網路,信號包含酬載資料或資料載體並在空氣中以不同的資料速率傳輸。正如我們之前提到的,隨機進接將很容易導致封包碰撞,許多基於分時多重進接(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和分頻多重進接(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FDMA)的方法來減少或改善此問題,一些方法例如繞過共享接收通道(channel)的碰撞、TDMA的時槽(time slot)分配。當網路中的所有設備在同一通道上使用載波感測多重進接/碰撞偵測(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CSMA/CD)或載波感測多重進接/避免碰撞(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CSMA/CA)時,許多傳統方法都是基於在發送封包之前偵聽是否有可用通道(available channel),以避免無線封包碰撞。這些方法試圖解決或減少關於封包碰撞的問題,以提供通道搶占(preemptive)通信機制,該機制的方式不同於,例如找到可用時槽或檢測可用之通道等,其中一些是習知的,例如TDMA和FDMA。上面提到的大多數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對任何設備的任意廣播進行隨機進接,因此,到現在為止,當有一定數量的終端設備和有數百個空中無線信號而且只能使用非常有限的帶寬(bandwidth)時,並沒有方法能完全避免或顯著的降低封包碰撞。故解決上述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系統封包碰撞問題,是有迫切的需求。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以一種具備漫遊與零碰撞的封包與分時控制多重進接 (Packet and Time Division Control Multiple Access)的無線網路系統與方法,管理無線網路或WSN並使封包碰撞降低到零。該方法不僅可用於管理WSN環境中所有靜態設備的無線連線和資料傳輸,而且可以是跨越不同的相鄰WSN之間的移動設備。當終端設備在WSN的範圍內移動時,本發明的方法還可以改善其無線連線和資料傳輸。在本發明中,它將建立一個安全的WSN,這意味著可以無碰撞資料傳輸的無線連線。該具備漫遊與零碰撞的封包與分時控制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系統的主要技術手段包含: 一主站,其係具有網路服務器之功能; 至少一基地台,其係兼具有無線基地台與閘道器之功能; 至少一終端設備,其係兼具有無線通訊能力及一特定功能; 其中該主站與該至少一基地台必須位於一可通信的網路中,且該主站經由所述可通信的網路與該至少一基地台連線以獲取該至少一基地台個別的基本信息; 該至少一終端設備中的每一個皆個別具有信息因子,當該至少一終端設備中的每一個可以與該至少一基地台中的任一個進行無線通訊時,該至少一終端設備中的每一個會傳送個別的信息因子給該至少一基地台中的任一個; 該至少一基地台中的每一個會將其所接收到的終端設備之信息因子傳送給該主站,該主站根據所收到的該至少一基地台的基本信息與該至少一終端設備的信息因子產生一分配表,其包含該至少一終端設備中的每一個被指定分配給至少一基地台中的一個; 該至少一基地台中的每一個會從該主站接收到該分配表,並廣播一可加入訊令,以尋找該分配表上所指定分配給該至少一基地台中的每一個其所對應的所有終端設備; 該至少一終端設備中的每一個接收到該可加入訊令並回應發送一請求加入網路的訊令後,該至少一終端設備中的每一個便完成註冊於其在該分配表中所對應之基地台。
較佳的,該特定功能包含但不限:對溫度、濕度、亮度、風速、空氣品質、有害物質、聲音、影像等環境因素的感測或生產線監控、安全監控與警示的功能。
較佳的,該基本信息包含但不限:該至少一基地台個別的可用通道、通道頻率與空閒時槽。
較佳的,該信息因子包含但不限:該至少一終端設備個別的前導訊號長度、終端設備識別碼、終端設備種類、通道頻率、酬載資料長度、接收信號強度指標值(RSSI)。
較佳的,該終端設備種類係由該特定功能與該通道頻率所決定。
較佳的,該至少一終端設備中的每一個接收到該可加入訊令後,且在回應發送該請求加入網路的訊令前,該至少一終端設備中的每一個會先確認該廣播可加入訊令的基地台滿足以下條件,包含:該廣播可加入訊令的基地台具有可用通道,並使用相同的頻率,以及所接收到的該可加入訊令之接收信號強度指標值須超過預定的一閾值。
較佳的,該至少一基地台中的每一個會以一固定周期來廣播該可加入訊令。
較佳的,在該至少一基地台所涵蓋的通信範圍內出現複數次小於該閾值的接收信號強度指標值(RSSI)的該至少一終端設備中的每一個,將在該分配表中被標示為停用或降低優先順序。
本發明還揭露一種具備漫遊與零碰撞的封包與分時控制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系統的方法,其係提供一主站,其具有網路服務器之功能、至少一基地台,其兼具有無線基地台與閘道器之功能、以及至少一終端設備,其兼具有無線通訊能力及一特定功能,且該主站與該至少一基地台必須位於一可通信的網路中(例如一WSN網路),該方法執行下列步驟: 步驟1:該主站連結該至少一基地台,以取得該至少一基地台的個別可用通道的空閒時槽; 步驟2:該主站確認收到該至少一基地台的個別回應,到下一步驟;該主站確認沒有收到該至少一基地台的回應,回到步驟1; 步驟3:該至少一基地台以一固定周期廣播包含通道頻率與基地台網址的一可加入訊令,到下一步驟; 步驟4:該至少一基地台確認該至少一終端設備的接收信號強度指標值(RSSI)大於一閾值,到下一步驟;該至少一基地台確認該至少一終端設備的RSSI小於或等於該閾值,回到步驟3; 步驟5:該主站經由該可通信的網路取得該至少一終端設備的信息因子資訊; 步驟6:該至少一基地台計算其終端設備成員的一RSSI平均值並依照該RSSI平均值以及該至少一終端設備的個別的接收信號強度指標值(RSSI)與個別的一第二參考指標(如位置),來確定該至少一終端設備的個別連線之順序; 步驟7:該主站根據該至少一終端設備與該至少一基地台個別的接收信號強度指標值(RSSI)或其平均值、或一位置資訊,決定該至少一終端設備要與哪個基地台連線; 步驟8:該至少一終端設備與被該主站所指定分配的一基地台連線後,持續發送其個別的信息因子,如:接收信號強度指標值(RSSI)等。
綜上,上述內容已揭露了本發明一種具備漫遊與零碰撞的封包與分時控制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系統的三層結構,與建構該無線網路系統的初始化方法,可達成本發明之目的。
請參閱圖1所示,圖1是本發明具備漫遊與零碰撞的封包與分時控制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1之三層結構。該具備漫遊與零碰撞的封包與分時控制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1具有三層結構,其中第一層為主站2(Main Server),其係為服務器(Server),第二層為基地台3a、3b、3c、3d(Base Station),其係為一無線基地台並兼具有閘道器(Gateway)之功能,第三層為終端設備4a、4b、4c、4d (End Device),其係例如具有無線通訊能力的感測器。
在該具備漫遊與零碰撞的封包與分時控制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1被構建之前,上述主站、基地台與終端設備必須滿足以下的技術條件以實現本發明具備漫遊與零碰撞的封包與分時控制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
(1)主站、基地台與終端設備,須安裝足夠的計算能力,如微控制器單元(Micro Controller Unit, MCU)或中央處理器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或雲計算環境的設備; (2)主站、基地台與終端設備的射頻廣播彼此相容,以確保所有設備都可以通信以傳輸資料或酬載資料(Payload); (3)主站、基地台與終端設備的最小帶寬須支持一基本信息交換; (4)傳輸的資料其基本信息中包含標識碼(Identification code, ID); (5)基地台與終端設備接收到訊令(signaling)後須作出回應; (6)酬載資料的大小必須受到限制和調節,以配合平均傳輸時槽(time slot); (7)經由一種可以同步的機制,所有設備之間的同步時間,特別是有關終端設備和基地台之間的同步是非常重要,以利於使用定位方法如抵達時間(Time of Arrival, ToA)定位方法或到達時間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TDoA)定位方法。 (8)主站及其擁有的基地台必須位於一個可通信的網路中,該網路包括但不限於無線感測網路(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 LAN)、廣域網路(Wide Area Network, WAN)、企業內部網路(Intranet)、網際網路(Internet)、行動網路(Mobile Network)或衛星網路(Satellite Network)等。
該具備漫遊與零碰撞的封包與分時控制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1之初始建立,其係由主站發起,主站首先經由前述網路連線與可連絡到的所有基地台連線以獲取所有基地台的基本信息,包括其可用通道、通道頻率、與基地台的資源使用如空閒時槽等。然後,所有被連絡到的基地台會將其基本信息回應給主站,如此即完成主站與基地台之間的第一次通訊交握(handshaking)。當主站收集到所有基地台的基本信息後,主站會在該具備漫遊與零碰撞的封包與分時控制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1中將一基地台指定為替代主站,並且主站與替代主站兩者設置主要是為了整個網路的高可用率,可設定為主動(Active)-主動(Active)關係,或主動(Active)-等待(Standby)關係,主站主要工作僅對其餘基地台執行管理角色。在選擇了替代主站之後,其餘的基地台開始與所有的終端設備通信,並收集每個終端設備的信息因子,該信息因子係至少包含:前導訊號長度(Preamble Length)、終端設備識別碼(End Device ID)、終端設備種類(End Device Type)、通道頻率(Channel Frequency)、酬載資料長度(Payload Length)、接收信號強度指標值(RSSI)等。主站與基地台係根據每個終端設備的該信息因子,來管理基地台與終端設備之間的連線及傳輸。
在本發明中,開發者或他人會預定義終端設備之特定應用,例如對溫度、濕度、壓力、震動、亮度、風速、空氣品質、化學物質、聲音、影像等環境因素的感測或生產線監控、安全監控、警示等諸多不同性質的特定應用,同時在本發明中,終端設備的通道頻率也是多樣的,例如一些終端設備的通道頻率為901MHz,另一些終端設備的通道頻率為421MHz等;故在本發明中,該終端設備種類就是用來標示一終端設備的特定應用及通道頻率,亦即所有具有相同的特定應用與通道頻率的終端設備係具有一相同的「終端設備種類」。
在本發明中,一基地台必須設置有與一特定應用相對應的軟件或硬件,才能支持具有該特定應用的一終端設備,故一基地台並不一定能支持終端設備的所有特定應用。同理,一基地台也不一定能支持終端設備的所有通道頻率,例如一些基地台可支持910-920MHz、810-820MHz與410-420MHz的通信頻道,另一些基地台可支持920-930MHz、820-830MHz與420-430MHz的通信頻道等。因此能夠支持具有一特定終端設備種類的終端設備之所有基地台可形成一基地台集群,且一基地台可屬於多個基地台集群。
因此所述終端設備種類是重要的關鍵因子,其係定義一終端設備是屬於哪一基地台集群,如此該終端設備被自動歸屬由該基地台集群負責其漫遊或加入之請求。
詳言之,當一終端設備接收到一基地台的一可加入訊令(available channel for joining, ACJ)的廣播後,該終端設備會確認該基地台滿足以下條件:(1)該基地台具有可用通道;(2)該基地台和該終端設備係使用相同的頻率;(3)該終端設備所接收到的廣播信息之接收信號強度指標值(receiving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RSSI)如果超過預定的一閾值(例如-125dbm)時,則該終端設備確認被該基地台喚醒,此時,該終端設備會回應該基地台的ACJ訊令,發送一請求加入的訊令(Joining Response, JR),以開始將該終端設備本身的信息因子傳輸給該基地台。所述該ACJ訊令係包含基地台的通道頻率(CH_Freq)與基地台的網址(IP_add)。
接著,當一基地台接收到一終端設備的信息因子時,它會將該終端設備的信息因子傳給該主站,該主站會將該終端設備「優化的分配」給一基地台,亦即該主站根據一算法列出一分配表,在該分配表中該終端設備將優化的被指定給與該終端設備相對應的一基地台,該主站會持續進行上述動作,直到所有終端設備都被主站指定分配到相對應的基地台為止。
所有基地台都會從主站收到該分配表,該分配表記載所有基地台所分配到的終端設備及其數量。接著,一基地台廣播該ACJ訊令以找到分配表上所指定的相對於該基地台的終端設備,並且每一個基地台根據分配表上所指定的相對於該基地台的所有終端設備之RSSI值計算一成員RSSI平均值,接著,具有較大的該成員RSSI平均值的基地台將優先建立其與終端設備間的連線網路,同時終端設備的RSSI值與位置也會影響到連線的優先順序,這意味著基地台與終端設備的連線係遵循該成員RSSI平均值以及終端設備(ED)的RSSI值與位置來依序地進行。當指定的終端設備有序地加入某個基地台的網路時,基地台仍在既定的時槽進行訊令ACJ之廣播,例如5秒鐘廣播一次ACJ訊令,並且終端設備在接收到該ACJ訊令後,也會回應發送該JR訊令,因此基地台與終端設備之間的連線便可一個接一個地被建立起來,直到被指定給基地台的終端設備全部完成連線。如此,每個被指定的終端設備皆加入該具備漫遊與零碰撞的封包與分時控制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1,即建立了該具備漫遊與零碰撞的封包與分時控制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1。有別於可用通道的隨機進接或一先進先出的方法,在該具備漫遊與零碰撞的封包與分時控制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1範圍內,本發明中的每個裝置都須滿足主要的基本技術條件,特別是上述(6)酬載資料的大小必須受到限制和調節,以配合平均傳輸時槽,以及(7)所有設備的時間均已同步;另外,在一基地台與所有其所分配到的終端設備之間建立連線的過程中,該基地台將使用一種確認方法來控制多重進接,以確保連線,例如:主站及其備用主站管理的所有基地台範圍內出現複數次小於該閾值的RSSI值的終端設備或是使用傳統網路訊號確認的框架方式,取得網路連線與否的判別,經確認連線方法判別為失去連線後,該終端設備在一基地台的連線將被停用或降低連線的優先順序。
主站管理基地台上傳的資料,主要包括基地台的基本信息和所接收到的每個終端設備的信息因子,也將使用不同類型的表記錄,該表係以(但不限於)關係資料庫、某種格式、甚至某種格式化文本技術的方式來記錄每個信息。對於主站,將有一種稱為主表的記錄格式,紀錄所有終端設備的匹配結果與其註冊狀態的細目,當創建該記錄時,其註冊信息將被下載到相關的基地台集群中,且僅在該基地台集群中,加入請求才會被初始化,否則所有基地台將保持廣播模式並在一段時間中針對一段頻率繼續搜索著終端設備。對於基地台,還將有一種稱為路由表的記錄格式,用於記錄所有曾與基地台連線的每個終端設備的詳細資料,包括但不限於時間、酬載資料、ID、MAC地址。上述主站的主表與基地台的路由表二者的紀錄對於本發明都是至關重要的,所述二者的紀錄影響了管理無線封包關於如何建立連線並接收酬載資料的方法與所有相關行為。然而,本發明幾乎不需要終端設備具有上述表的記錄,因為本發明的方法主要使用基地台來管理所有終端設備的連線,而終端設備上的表之記錄僅用於系統日誌而不是用於網路管理。
當基地台和終端設備之間建立連線時,特別是為了RSSI和其他能夠識別終端設備是否在移動或在靜止狀態的參考值,終端設備會繼續傳輸信息因子以及酬載資料。每個終端設備都加入一基地台的網路,然後所有基地台會將其終端設備的移動或靜止狀態上傳到主站。如果某特定的終端設備被主站識別出其係在移動狀態時,則主站將再次計算所述移動的終端設備之變動值,以決定由哪個基地台來接受所述移動的終端設備之加入網路請求,而無需在所有基地台間重新註冊。
請參閱圖2所示,依據上述揭露並補充一些技術細節,可整理得到該具備漫遊與零碰撞的封包與分時控制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1之初始流程,包含下列步驟: 步驟1(S1):主站掃描基地台以取得基地台的可用通道的空閒時槽; 步驟2(S2):主站確認收到基地台的回應,到下一步驟;主站確認沒有收到基地台的回應,回到步驟1; 步驟3(S3):基地台每5秒廣播ACJ訊令,其包含基地台之通道頻率(CH_Freq)與網址(IP_add); 步驟4(S4):基地台確認終端設備(ED)的RSSI值大於該閾值,到下一步驟;基地台確認終端設備(ED)的RSSI值小於或等於該閾值,回到步驟3; 步驟5(S5):主站取得終端設備(ED)的位置資訊; 步驟6(S6):基地台計算一成員RSSI平均值並依照該成員RSSI平均值以及終端設備(ED)的RSSI值與位置來設定終端設備(ED)連線之順序; 步驟7(S7):主站根據終端設備(ED)對各基地台的RSSI值或其他指標資訊,如位置,決定終端設備(ED)要與哪個基地台連線; 步驟8(S8):終端設備(ED)與被指定的一基地台連線後,持續發送其RSSI值; 步驟9(S9):基地台有10次確認終端設備的RSSI值小於或等於該閾值,到下一步驟;基地台未確認終端設備(ED)的RSSI值小於或等於該閾值有10次,回到步驟8。 步驟10(S10):基地台確定終端設備(ED)在有效範圍之外,基地台通知主站,然後回到步驟1。
上述內容已揭露本發明具備漫遊與零碰撞的封包與分時控制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的基本架構與建構一初始網路的流程,如此可達成建立本發明之目的。
1:具備漫遊與零碰撞的封包與分時控制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 2:主站 3a:第一基地台 3b:第二基地台 3c:第三基地台 3d:第四基地台 4a:終端設備 4b:終端設備 4c:終端設備 4d:終端設備
圖1係本發明具備漫遊與零碰撞的封包與分時控制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之三層結構示意圖。 圖2係本發明具備漫遊與零碰撞的封包與分時控制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之初始流程圖。
1:具備漫遊與零碰撞的封包與分時控制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
2:主站
3a:第一基地台
3b:第二基地台
3c:第三基地台
3d:第四基地台
4a:終端設備
4b:終端設備
4c:終端設備
4d:終端設備

Claims (9)

  1. 一種具備漫遊與零碰撞的封包與分時控制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系統,包含:一主站,其係具有網路服務器之功能;至少一基地台,其係兼具有無線基地台與閘道器之功能;至少一終端設備,其係兼具有無線通訊能力及一特定功能;其中該主站與該至少一基地台必須位於一可通信的網路中,且該主站經由所述可通信的網路與該至少一基地台連線以獲取該至少一基地台個別的一基本信息;該至少一終端設備中的每一個皆個別具有一信息因子,當該至少一終端設備中的每一個可以與該至少一基地台中的任一個進行無線通訊時,該至少一終端設備中的每一個會傳送個別的信息因子給該至少一基地台中的任一個;該至少一基地台中的每一個會將其所接收到的終端設備之信息因子傳送給該主站,該主站根據所收到的該至少一基地台的基本信息與該至少一終端設備的信息因子產生一分配表,其包含該至少一終端設備中的每一個被指定分配給至少一基地台中的一個;該至少一基地台中的每一個會從該主站接收到該分配表,並廣播一可加入訊令,以尋找該分配表上所指定分配給該至少一基地台中的每一個其所對應的所有終端設備;該至少一終端設備中的每一個接收到該可加入訊令並回應發送一請求加入網路的訊令後,該至少一終端設備中的每一個便完成註冊於其在該分配表中所對應之基地台;其中 該特定功能包含:對溫度、濕度、壓力、震動、亮度、風速、空氣品質、化學物質、聲音、影像等環境因素的感測或生產線監控、安全監控與警示的功能。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系統,其中該基本信息包含:該至少一基地台個別的可用通道、通道頻率與空閒時槽。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系統,其中該信息因子包含:該至少一終端設備個別的前導訊號長度、終端設備識別碼、終端設備種類、通道頻率、酬載資料長度、接收信號強度指標值。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系統,其中該終端設備種類係由該特定功能與該通道頻率所決定。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系統,其中該至少一基地台中的每一個會以一固定周期來廣播該可加入訊令。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系統,其中該至少一終端設備中的每一個接收到該可加入訊令後,且在回應發送該請求加入網路的訊令前,該至少一終端設備中的每一個會先確認該廣播可加入訊令的基地台滿足以下條件,包含:該廣播可加入訊令的基地台具有可用通道,並使用相同的頻率,以及所接收到的該可加入訊令之接收信號強度指標值須超過預定的一閾值。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系統,在該至少一基地台所涵蓋的通信範圍內出現複數次小於一閾值的接收信號強度指標值(RSSI)的該至少一終端設備中的每一個,將在該分配表中被標示為停用或降低優先順序。
  8. 如請求項6或7所述之系統,其中該閾值為-125dbm。
  9. 一種具備漫遊與零碰撞的封包與分時控制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系統的方法,其係提供一主站,其具有網路服務器之功能、至少一基地台,其兼具有無線基地台與閘道器之功能、以及至少一終端設備,其兼具有無線通 訊能力及一特定功能,且該主站與該至少一基地台必須位於一可通信的網路中,該方法執行下列步驟:步驟1:該主站連結該至少一基地台,以取得該至少一基地台的個別可用通道的空閒時槽;步驟2:該主站確認收到該至少一基地台的個別回應,到下一步驟;該主站確認沒有收到該至少一基地台的回應,回到步驟1;步驟3:該至少一基地台以一固定周期廣播包含通道頻率與基地台網址的一可加入訊令,到下一步驟;步驟4:該至少一基地台確認該至少一終端設備的接收信號強度指標值(RSSI)大於一閾值,到下一步驟;該至少一基地台確認該至少一終端設備的RSSI小於或等於該閾值,回到步驟3;步驟5:該主站經由該可通信的網路取得該至少一終端設備的信息因子資訊;步驟6:該至少一基地台計算其終端設備成員的一RSSI平均值並依照該RSSI平均值以及該至少一終端設備的個別的接收信號強度指標值(RSSI)與位置,來確定該至少一終端設備的個別連線之順序;步驟7:該主站根據該至少一終端設備與該至少一基地台個別的接收信號強度指標值(RSSI)或其平均值、或一位置資訊,決定該至少一終端設備要與哪個基地台連線;步驟8:該至少一終端設備與被該主站所指定分配的一基地台連線後,持續發送其個別的信息因子其包含該接收信號強度指標值(RSSI)。
TW111105906A 2022-02-18 2022-02-18 具備漫遊與零碰撞的封包與分時控制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系統與方法 TWI8041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5906A TWI804198B (zh) 2022-02-18 2022-02-18 具備漫遊與零碰撞的封包與分時控制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系統與方法
US18/164,737 US20230269775A1 (en) 2022-02-18 2023-02-06 System and Method of Collision-Free Roaming Wireless Network with Packet and Timing Division Controlling Multiple Acces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5906A TWI804198B (zh) 2022-02-18 2022-02-18 具備漫遊與零碰撞的封包與分時控制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系統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04198B true TWI804198B (zh) 2023-06-01
TW202335476A TW202335476A (zh) 2023-09-01

Family

ID=87574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5906A TWI804198B (zh) 2022-02-18 2022-02-18 具備漫遊與零碰撞的封包與分時控制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系統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69775A1 (zh)
TW (1) TWI804198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23771A (en) * 2005-08-10 2011-07-01 Qual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 communication utilizing multip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TW201216649A (en) * 2010-07-09 2012-04-16 Ind Tech Res Ins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igning device identifier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TW202127850A (zh) * 2019-12-26 2021-07-16 美商英特爾股份有限公司 網路組件、系統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23771A (en) * 2005-08-10 2011-07-01 Qual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 communication utilizing multip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TW201216649A (en) * 2010-07-09 2012-04-16 Ind Tech Res Ins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igning device identifier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TW202127850A (zh) * 2019-12-26 2021-07-16 美商英特爾股份有限公司 網路組件、系統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69775A1 (en) 2023-08-24
TW202335476A (zh) 2023-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36712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ging an Identifier of a Basic Service Set
KR101975365B1 (ko) 상황 인식 근접 서비스들
KR101473359B1 (ko) 직접 링크 설정에 대한 wlan 스테이션들의 능력들의 발견을 위한 방법들 및 장치들
JP6174055B2 (ja) アクセス識別子ベース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JP5819542B2 (ja) マルチアクセス通知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動的チャネル再利用
CN106131799B (zh) 非时隙信道跳跃介质接入控制中的增强型广播传输方法
JP2001160813A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
WO2013057360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filtering list in wireless request
CN110291835A (zh) 随机接入配置信息获取方法、系统及设备
KR20080019605A (ko) 다중 액세스 포인트 무선 네트워크의 자원 할당 방법
CN111866897B (zh) 智能家居系统的组网方法和智能家居系统
CN114268898A (zh) 时隙更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218942B2 (en) Simple mesh network for wireless transceivers
TWI804198B (zh) 具備漫遊與零碰撞的封包與分時控制多重進接的無線網路系統與方法
US8121059B2 (en) Wireless non-cellular network
TWI416903B (zh) 於多重網路上進行通信之方法及裝置
WO2011091630A1 (zh) 无线保真网络中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EP3298840B1 (en) Supporting packet query-response transactions at lower layer
WO202316065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KR101878248B1 (ko) 액세스 포인트에서 단말의 무선 접속을 차단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6980874A (zh) 一种局域网双向发现方法
KR20130066937A (ko) 액세스 포인트에서 단말의 무선 접속을 차단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8632947A (zh) 一种接入无线局域网络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