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2049B - 控制方法和穿戴式裝置 - Google Patents

控制方法和穿戴式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2049B
TWI802049B TW110138607A TW110138607A TWI802049B TW I802049 B TWI802049 B TW I802049B TW 110138607 A TW110138607 A TW 110138607A TW 110138607 A TW110138607 A TW 110138607A TW I802049 B TWI802049 B TW I80204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phone
wearable device
control method
command input
control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8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7718A (zh
Inventor
鄢宏兵
孔德華
歐陽須平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立訊電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立訊電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立訊電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7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77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20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204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16Earpieces of the intra-aur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8Mouthpieces; Microphon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41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switches, or contro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控制方法,以及執行這種控制方法的穿戴式裝置,用於控制連結該穿戴式裝置的一控制模組,其中該穿戴式裝置包括至少一個麥克風。該麥克風可以偵測使用者摀耳時產生的脈衝信號。將在指令輸入週期內偵測到脈衝信號的次數,傳送至該控制模組,作為該控制模組執行對應功能的依據。本申請實施例的優點是可實現簡單的人機界面,省去傳統做法中需要精準指尖控制的麻煩。

Description

控制方法和穿戴式裝置
本申請涉及穿戴式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在真無線耳機上實現的人機操作介面。
傳統的真無線耳機(True Wireless Stereo; TWS)透過藍牙連接至手機或播收裝置,透過簡單的使用者介面控制音樂的播收,接聽電話或喚起特定應用。舉例來說,使用者可透過在真無線耳機上進行敲擊或觸摸(長按)的方式來使手機的執行音樂播放/暫停、接聽電話、上一曲/下一曲等命令。
然而,由於現今的真無線耳機設計精巧,體積細小。在佩戴入耳後,可操作敲擊的區域極小,對於無暇使用手指頭精細操作的使用者而言,並不是相當方便。因此,一種改良式的人機界面是有待發開的。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是這樣實現的: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新的控制方法,適用於穿戴式裝置控制控制模組,其中該穿戴式裝置包括至少一個麥克風。該麥克風可以是設定在該穿戴式裝置的耳內部,或耳外部,各有不同的偵測應用。
在一實施例中,該麥克風偵測到一個脈衝信號時,可觸發一個指令輸入週期。該穿戴式裝置可能在該指令輸入週期內,偵測到多個脈衝信號。在該指令輸入週期結束後,該穿戴式裝置可將偵測到的脈衝信號的總次數,傳送至該控制模組,作為該控制模組執行對應功能的依據。
該穿戴式裝置可以是一個真無線耳機,也可以是有線耳機,或虛擬實境頭盔等具有麥克風的應用設備。
該指令輸入週期為可自訂值,預設值可以是一秒鐘或兩秒鐘。
該穿戴式裝置偵測到的脈衝信號的總次數,與功能的對應,是可自訂的。舉例來說,不同的次數,可對應到至少下列不同功能的其中之一:暫停/重新播放,音量調大,音量調小,往前跳轉,往後跳轉,呼叫語音助手,上一曲,下一曲,錄音,喚起自訂應用,及關機。
該麥克風偵測脈衝信號的其中一實施例如下。該麥克風可以是在一個持續採集聲音的狀態下,其中所述聲音具有基準強度。一脈衝信號的具體物理定義是,在數個毫秒內,例如50毫秒內,能量驟強第一倍數,例如五倍或十倍以上,然後又回到基準強度附近或以下的信號。當收到的信號符合上述條件時,便可以判定該麥克風正在收到一個觸碰或摀蓋動作。
在一實施例中,當該麥克風在非指令輸入週期時確認收到一個脈衝信號時,便觸發了一個指令輸入週期,同時開始計時及計數。該計時長度超過該指令輸入週期,或未接收到新的脈衝信號的時間逾越一個空閒時限,便可認定為結束該指令輸入週期。
進一步地,在該麥克風採集聲音的程序中,還能從該麥克風採集的聲音中分辨出環境噪音強度。每次收到脈衝信號後,微處理器可將環境噪音強度變弱的時長與多個級距比較,以判斷一脈衝信號的動作類型。舉例來說,輕觸的情況下,接收到脈衝信號前後的環境噪音強度變化近乎不變。麥克風被手掌摀蓋的情況下,可以偵測到環境噪音強度在接收到脈衝信號後有顯著的下降。而摀蓋動作的時間長短,可以用來區別輸入的指令意義。例如不超過500毫秒的摀蓋動作可判定為短摀,超過500毫秒以上的摀蓋動作可判定為長摀。
進一步地,在該麥克風採集聲音的程序中,如果該麥克風是一個安裝在所述穿戴裝置耳內部的主動回饋式麥克風,還可根據麥克風表面振膜受到氣壓變化的影響程度來判斷是否偵測到一個戴上動作或一個取下動作。舉例來說,戴上時耳內氣壓較大,振膜向內振動。相對的,取下時耳內氣壓變小,振膜向外振動。兩種情況下收到的脈衝信號相位不同,可做為戴上或取下的判斷依據。
進一步地,本實施例的控制方法可將在該指令輸入週期內收到的所有動作類型的組合,轉換成數字型式的命令碼。最後傳送所述命令碼至該控制模組,作為該控制模組執行對應的功能的依據。
本發明另外提出一種穿戴式裝置的實施例。該穿戴式裝置包括至少一個麥克風,用於採集聲音,及微處理器,用於處理資料及控制管理該穿戴式裝置。藉此,該穿戴式裝置執行前述的控制方法。
在一具體實施方式中,該穿戴式裝置可以是一個真無線耳機,包括藍牙模組連接該微處理器,用於透過藍牙協定與該控制模組互傳資料。
該麥克風是所述真無線耳機上位於耳外的通話麥克風或降噪麥克風。該麥克風也可以是設定於真無線耳機的耳內部的主動式回饋麥克風。本發明提出的解決方案主要是利用脈衝信號的特徵來判斷使用者是否有摀蓋麥克風的動作,並依照動作組合執行對應的命令。如此,使用者不需要特別精確的操作動作,就能達成控制裝置的效果,解決了傳統只能用手指頭觸碰特定感測部位的不便。
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圖式,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申請保護的範圍。
圖1是一個傳統真無線耳機產品100外觀。圖1中所示的真無線耳機產品100,是一種時下常見的穿戴式裝置。其結構大致可分為耳外部和入耳部。圖1中的揚聲器120和內部麥克風130屬於入耳部,即,在穿戴時,會進入使用者耳道中。圖1中的外部麥克風110屬於耳外部,其功能至少包括接收使用者通話語音或接收環境噪音。在一些習知的產品中,外部麥克風110可以是多種不同麥克風聯合實現,例如由專門收環境噪音的非指向性降噪麥克風,或是專收使用者聲音的指向性麥克風形成陣列。以下將要介紹的本發明實施例,並不限定於使用何種麥克風,故詳細麥克風的型別不再多加著墨。
圖2是本申請實施例之一的信號特徵分析圖。從麥克風輸入的信號,在時間軸上來看,可以表示為信號強度。具體單位通常可以是毫伏mV或分貝dB。在收到脈衝信號之前,通常會存在一個基準強度。所謂脈衝信號,直觀定義就是一個瞬間爆量然後又回到基準線上的信號。至於瞬間和爆量的實際量值範圍,可以視應而有所不同。舉例來說,在本實施例偵測使用者摀耳動作的情況下,脈衝信號可以定義為在數個毫秒內,例如50毫秒內,分貝值驟強某一個倍數,例如三倍,五倍或十倍以上,然後又回到基準強度附近或以下的信號。可以理解的是此處舉例的量值定義僅為說明的目的,並不是絕對的限定值,熟知技藝人士可以視應用情況任意調整。當收到的信號符合上述條件時,便可以判定該麥克風正在收到一個觸碰或摀蓋動作。舉例來說,當使用者的手舉起來摀住麥克風的瞬間,信號強度因為氣壓而驟增。若是使用者的手持續地摀著該麥克風,則因為阻擋了環境噪音,麥克風會偵測到信號的強度會回到原基準強度以下,形成一個基準強度差值D1。直接到使用者的手離開麥克風,基準強度才會回復。至此,使用者摀住麥克風的時間長度T1,可以被判斷出來。依照此原理,可以類推的是,如果使用者只是觸碰或拍打麥克風,就只會偵測到脈衝信號,不會偵測到基準強度差值D1。
圖3是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真無線耳機300的架構圖。圖3中的真無線耳機300包括至少一個麥克風,用於採集聲音。例如對應圖1的外部麥克風110和內部麥克風130。外部麥克風110通常又可以是通話麥克風或降噪麥克風。內部麥克風130通常是一種主動式回饋麥克風。對於帶有環境降噪(ENC)功能的傳統真無線耳機而言,可直接利用環境降噪麥克信號變化來進行耳機控制。對沒有ENC功能的耳機,也可以直接使用通話麥克風來執行本發明的實施例,成本較低。
圖3的真無線耳機300也包括一個微處理器320,整合性的負責資料運算及組件的控制管理。微處理器320通常是市售的數位處理器晶片,但也可以是經過客制的應用程式特製晶片。此外,所述真無線耳機300也包括音訊模組340,具體可以是受到微處理器320控制的一種音訊晶片,可從藍牙模組310接收聲音資料,然後轉換為類比信號透過如圖1的揚聲器120輸出。包括藍牙模組310連接該微處理器,用於透過藍牙協定與控制模組(未圖示)互傳資料。
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模組一般可以是手機,平板,智慧手錶,或筆記型電腦等電腦設備中的控制硬體和/或軟體,控制模組可透過手機,平板,智慧手錶,或筆記型電腦等電腦設備中的通訊模組和真無線耳機300通訊連接。在另一種實施方式中,真無線耳機300可作為獨立運作的媒體播放裝置,無須透過外部裝置來傳送音訊資料和控制信號。真無線耳機300本身可透過記憶體或快閃記憶體卡(未圖示),根據上述控制方法的實施例,實現音樂播放的功能。在獨立運作的情況下,控制模組是設定在真無線耳機300中,且與真無線耳機300中的相關元件電連接。舉例來說,控制模組可以是由圖3中的微處理器320,記憶體324,快閃記憶體卡槽(未圖示)搭配相關的控制體和/或軟體組成,且電連接藍牙模組310、音訊模組340、揚聲器120、外部麥克風110和/或內部麥克風130;透過上述基本於架構而衍生的各種產品架構族類繁多,不再詳加介紹。以下實施例是以控制模組是設定在手機,平板,智慧手錶,或筆記型電腦等電腦設備中,且透過通訊模組和真無線耳機300通訊連接的配置來說明。但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同的實施例中,也可以變化為控制模組是設定在真無線耳機300中的配置。
以圖3的真無線耳機300控制控制模組(未圖示)的方法如下。首先,在使用者戴上真無線耳機300後,可以用手掌摀耳的方式控制播放裝置。例如摀一下為播放,或接電話。摀兩下為下一曲,摀三下為上一曲。在使用者進行摀耳動作的時候,會產生脈衝信號。本申請實施例利用麥克風來偵測摀耳時產生的脈衝信號特徵。當在一個非指令輸入週期時偵測到脈衝信號,則可觸發一個指令輸入週期。其中此控制方法中的麥克風若未指名,則不限於是外部麥克風110或內部麥克風130。
真無線耳機300可能在該指令輸入週期內,偵測到多個脈衝信號。在該指令輸入週期結束後,真無線耳機300可將偵測到的脈衝信號的總次數,傳送至該控制模組,作為該控制模組執行對應功能的依據。該指令輸入週期為可自訂值。舉例來說,預設值可以是一秒鐘或兩秒鐘。另一方面,真無線耳機300偵測到的脈衝信號的總次數,與功能的對應,也是可自訂的。舉例來說,不同的次數,可對應到至少下列不同功能的其中之一:暫停/重新播放,音量調大,音量調小,往前跳轉,往後跳轉,上一曲,下一曲,錄音,喚起自訂應用,呼叫語音助手,及關機。這些自訂功能可以透過手機的專屬應用程式透過藍牙調整,並儲存在真無線耳機300的記憶體中。另一種自訂值的做法是由手機端的應用程式或作業系統直接儲存使用者的可選項。
圖3中的麥克風可以是在一個持續採集聲音的狀態下進行,也可以是在休眠省電狀態下被脈衝信號喚醒而開始進入一個指令輸入週期。舉例來說,當該麥克風在非指令輸入週期時確認收到一個脈衝信號時,便觸發了一個指令輸入週期,同時開始計時及計數。微處理器320中一般具有內建的計時器322(Real Time Clock; RTC)和基本的記憶體324,可以充份實現計時和計數的功能。至於指令輸入週期的結束條件,至少可以包含下列兩種情形:當該計時長度超過該指令輸入週期時,或未接收到新的脈衝信號的時間逾越一個空閒時限,便可認定為結束該指令輸入週期。一般而言,指令輸入週期定為兩秒是使用者可以接受的合理範圍。另外,當使用者超過0.5秒沒有連續輸入脈衝信號,即沒有連續摀耳動作時,也可以認定使用者完成輸入,並接著根據脈衝信號的計數結果運行下一步程式。
以上所述這種以多次摀耳動作產生脈衝次數的控制方法,比傳統使用手指點擊特定區域的方式便利。
在進一步的實施例中,除了偵測脈衝信號的次數,還可以根據圖2的信號特徵進一步區分出摀耳動作的時間長短,藉此使控制指令的輸入方式更加的多樣化與細緻化。具體做法如下。在麥克風採集聲音的程序中,不論該麥克風是一個安裝在所述穿戴裝置耳外部的外部麥克風110,例如一個通話麥克風或一個語音麥克風,或是一個內部麥克風130,微處理器320都有辦法能從採集的聲音中分辨出環境噪音強度。由於手部持續摀耳期間,會使環境噪音的強度明顯下降。每次收到脈衝信號後,微處理器320可將環境噪音強度變弱的時長與多個級距比較,以判斷一脈衝信號的動作類型。舉例來說,使用者僅是輕觸真無線耳機300的情況下,麥克風接收到脈衝信號前後的環境噪音強度變化近乎不變。麥克風被手掌摀蓋的情況下,可以偵測到環境噪音強度在接收到脈衝信號後有顯著的下降。而摀蓋動作的時間長短,可以用來區別輸入的指令意義。例如不超過500毫秒的摀蓋動作可判定為短摀,超過500毫秒以上的摀蓋動作可判定為長摀。
進一步地,在該麥克風採集聲音的程序中,如果該麥克風是一個內部麥克風130,例如主動回饋式麥克風,還可根據麥克風表面振膜受到氣壓變化的影響程度來判斷是否偵測到一個戴上動作或一個取下動作。在大部份的情況下,使用者戴上真無線耳機300時,耳內氣壓較大,振膜會向內振動。
相對的,取下真無線耳機300時,耳內氣壓變小,振膜會向外振動。兩種情況下收到的脈衝信號相位不同,可做為戴上或取下動作的判斷依據。
在一較佳的實施方式中,若微處理器320偵測到戴上的情況,可以透過藍牙模組310傳送播收的命令,使控制模組自動播放。所播放的聲音,透過藍牙模組310傳送到音訊模組340,最後透過如圖1的揚聲器120傳出。相對的,若微處理器320偵測到取下的情況,可以透過藍牙模組310傳送暫停的命令,使控制模組停止播放中的音樂。
在上述實施例中,在該指令輸入週期內,從信號特徵可以判斷出各種使用者的動作類型後。可輕易辨識出輕觸,短摀,長摀,戴上,或取下等不同動作。因此,可以理解的是,透過這些不同動作的排列組合,實際上可以實現的控制指令將是非常的多樣化,突破了傳統技術的限制。圖3的真無線耳機300最後將採集到的所有動作類型組合,在微處理器320中轉換成數字型式的命令碼。最後透過藍牙模組310傳送所述命令碼至該控制模組,作為該控制模組執行對應的功能的依據。
圖4是本申請實施例之一的控制方法流程圖。圖4將前述偵測脈衝信號的方法總結為易於理解的幾個關鍵步驟。在步驟401中,開始偵測脈衝信號。在一般情形下,真無線耳機300中的麥克風可能是處於持續收音的狀態。如果麥克風是處在睡眠省電狀態。當使用者突然碰觸或掌摀真無線耳機300時,也可以透過各種感測方式即時地喚醒麥克風,例如使用微處理器320的其中一腳位元偵測麥克風振膜電容電位驟變的信號。藉此,真無線耳機300被觸發而進入一個指令輸入週期,例如一秒鐘或兩秒鐘。在步驟403中,累計指令輸入週期中偵測到的脈衝信號的總數。通常使用者會直接連續的碰觸或摀耳數次。所以步驟401中收到的第一個脈衝也計算在總次數內。在步驟405中,等待該指令輸入週期到期,即,等待一秒鐘或兩秒鐘後,結束脈衝信號的連續偵測。另一種結束指令輸入週期的可能情況是,當所述真無線耳機300超過一段時間沒偵測到脈衝信號,例如0.5秒以上,則判斷使用者已經結束動作,可以提早結束指令輸入週期,繼續進行下一個步驟。最後在步驟407中,根據脈衝信號的累計總數,執行對應的命令。具體地說,所述的累計總數,可以是以數位形式,透過圖3的藍牙模組310傳送給控制模組,由控制模組的作業系統根據預先設定的指令表判斷應該要對應執行的命令為何,並據以執行。所述累計總數與執行命令的對應方式,也可以根據控制模組的當時樣式而有所不同。舉例來說,若控制模組是在播放多媒體或音樂的狀態,則對應執行的命令可以是暫停播收、快轉、倒退、上一曲、下一曲等。若控制模組是在電話樣式,則對應執行的命令可以是撥打電話,掛斷電話,調大音量,降低音量等。若控制模組是智慧型裝置,例如手機,平板,智慧手錶,電腦等,可設計專屬應用,提供客制化的人機操作介面,發揮無可限制的各種操作可能性。
圖5是本申請實施例之另一的控制方法流程圖。如前述,除了使用基本的脈衝信號次數,本申請實施例可以進一步從脈衝信號特徵中判斷出各種使用者的動作類型後,例如輕觸,短摀,長摀,戴上,或取下等各種不同動作。利用這些動作的多樣性,可以組合出更細緻的控制方式。在步驟501中,麥克風偵測到摀耳動作,隨即開啟連續動作偵測樣式,即,進入一個命令輸入週期。在步驟503中,在所述命令輸入週期內,記錄摀耳次數以及每次摀耳維持時間。真無線耳機中的微處理器一般是市售數位處理器,或是應用特製晶片,具有簡單的記憶體,計時和計數功能,足以實施這個步驟。在步驟505中,微處理器可判斷從觸發命令輸入週期以來所花時間是否超過所述命令輸入週期的長度。舉例來說,如果命令輸入週期預先定義為兩秒鐘,則輸入動作的總時間到達兩秒就會截止輸入,並進入下一個步驟509。另一種情況是,如果麥克風超過半秒鐘以上沒採集到任何動作,則判斷使用者已經結束命令輸入。這時也會進入步驟509。
只要命令輸入週期沒有結束,流程會重複步驟503,持續記錄摀耳次數和每次摀耳時間。在命令輸入週期內,可額外執行一個步驟507,針對特殊的情況做檢查。舉例來說,如果摀耳維持時間超過了兩秒不放,可能是使用者希望關機,或是真無線耳機300已被收納到封閉的包裝中。這種情況下,則進行步驟513,則可以自動關機以節省電力,或是自動暫停播放中的音樂。其他可能導致關機的動作也是可以被偵測與執行的。例如,當微處理器320從脈衝訊號的特徵中判斷出真無線耳機300已被取下,則可以進行關機或暫停。
在步驟509中,在完成命令輸入後,微處理器320將摀耳次數和每次摀耳時間長度的組合,轉換成命令碼,透過藍牙模組310傳送至控制模組,用於執行對應的命令。舉例來說,使用者光是以輕觸,短摀,長摀等不同動作就可以輕易在兩秒鐘內組合出超過十組以上的不同的命令。透過控制模組上的作業系統或應用程式事先定義,可完成多功能又方便的人機介面。
本發明提出的解決方案主要是利用脈衝信號的特徵來判斷使用者是否有摀蓋麥克風的動作,並依照動作組合執行對應的命令。如此,使用者不需要特別精確的操作動作,就能達成控制裝置的效果,解決了傳統只能用手指頭觸碰特定感測部位的不便。此外,本申請著重於透過麥克風接收的信號特徵進行應用,只要一般的穿戴式裝置上具有麥克風,不限定是何種型別的麥克風,在不需要多花額外成本改變設計的情況下,都能適用於本申請提出的改良式控制方法。舉例來說本申請提出的控制方法實施例,除了可應用在真無線耳機300之外,也可以適用於有線耳機,或虛擬實境頭盔等具有麥克風的應用設備。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程序、方法、物品或者裝置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程序、方法、物品或者裝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陳述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該要素的程序、方法、物品或者裝置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結合圖式對本申請的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請並不局限於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申請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申請宗旨和請求項所保護的範圍情況下,還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屬於本申請的保護之內。
100:真無線耳機產品110:外部麥克風 120:揚聲器130:內部麥克風 D1:基準強度差值T1:時間長度 300:真無線耳機310:藍牙模組 320:微處理器322:計時器 324:記憶體340:音訊模組 401,403,405,407:步驟501,503,505,507,509,513:步驟
此處所說明的圖式用來提供對本申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申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申請,並不構成對本申請的不當限定。在圖式中: 圖1是一個傳統真無線耳機產品外觀; 圖2是本申請實施例之一的信號特徵分析圖; 圖3是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真無線耳機架構圖; 圖4是本申請實施例之一的控制方法流程圖;及 圖5是本申請實施例之另一的控制方法流程圖。
401,403,405,407:步驟

Claims (11)

  1. 一種控制方法,適用於一穿戴式裝置,其中該穿戴式裝置包括至少一麥克風,該控制方法包括:由該麥克風偵測一或多個脈衝信號;以及將在一指令輸入週期內偵測到的脈衝信號的次數,傳送至一控制模組,該控制模組根據一脈衝信號的次數執行一對應功能;由該麥克風偵測一或多個脈衝信號的步驟包括:從該麥克風採集的聲音中分辨出一環境噪音強度;當分辨出該環境噪音強度後,將該環境噪音強度變弱的時長與多個級距比較,以判斷觸發一脈衝信號的動作類型;其中該動作類型至少包括:輕觸,短摀,長摀,戴上,或取下。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該穿戴式裝置是一真無線耳機。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該指令輸入週期為可自訂值。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該對應功能是可自訂地對應到至少下列功能:暫停/重新播放,音量調大,音量調小,往前跳轉,往後跳轉,呼叫語音助手,接聽電話,上一曲,下一曲,錄音,喚起自訂應用,及關機。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由該麥克風偵測一或多個脈衝信號的步驟包括:該麥克風持續採集聲音,其中所述聲音具有一基準強度; 當該麥克風在非指令輸入週期接收到一脈衝信號,觸發計時及計數以開始該指令輸入週期。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該脈衝信號是在數個毫秒內驟強一第一倍數又回到該基準強度附近或以下的信號,用於判定該麥克風是否受到一個觸碰或摀蓋動作。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控制方法,當該計時長度超過該指令輸入週期,或未接收到新的脈衝信號的時間逾越一空閒時限,結束該指令輸入週期。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控制方法,還包括:將在該指令輸入週期內收到的該動作類型的組合,轉換成數字型式的命令碼;及傳送所述命令碼至該控制模組,該控制模組根據所述命令碼執行該對應功能。
  9. 一種穿戴式裝置,包括至少一麥克風,用於採集聲音;及一微處理器,用於處理資料及控制該穿戴式裝置;該穿戴式裝置用於實現如請求項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該麥克風持續採集聲音,其中所述聲音具有一基準強度;該麥克風還用於偵測脈衝信號,該脈衝信號是在數個毫秒內驟強一第一倍數又回到該基準強度附近或以下的信號,用於判定該麥克風是否受到一個觸碰或摀蓋動作;以及該微處理器被配置為,將在指令輸入週期內偵測到一脈衝信號的次數傳送至該控制模組,使該控制模組根據一脈衝信號的次數執行對應功能。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穿戴式裝置,該穿戴式裝置是一真無線耳機,包括連接該微處理器的一藍牙模組,該藍牙模組用於透過藍牙協議與該控制模組互傳資料。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穿戴式裝置,該麥克風是所述真無線耳機上的通話麥克風或降噪麥克風。
TW110138607A 2021-07-22 2021-10-18 控制方法和穿戴式裝置 TWI8020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32868.8 2021-07-22
CN202110832868.8A CN113473299A (zh) 2021-07-22 2021-07-22 控制方法和穿戴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7718A TW202207718A (zh) 2022-02-16
TWI802049B true TWI802049B (zh) 2023-05-11

Family

ID=77882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8607A TWI802049B (zh) 2021-07-22 2021-10-18 控制方法和穿戴式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73299A (zh)
TW (1) TWI802049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58359B (zh) * 2010-04-07 2014-10-21 Sony Corp 音訊處理設備,音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TWM623345U (zh) * 2021-07-22 2022-02-11 大陸商立訊電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穿戴式裝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58359B (zh) * 2010-04-07 2014-10-21 Sony Corp 音訊處理設備,音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TWM623345U (zh) * 2021-07-22 2022-02-11 大陸商立訊電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穿戴式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3299A (zh) 2021-10-01
TW202207718A (zh) 2022-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47659B1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audio signal and related products
CN108710615B (zh) 翻译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0198239B2 (en) Gesture-controlled tabletop speaker system
CN105554610B (zh) 耳机环境声音的调节方法和耳机
US8630425B2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dio communications
US20070274530A1 (en) Audio Entertainment System,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WO2019192030A1 (zh) 一种蓝牙播放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668009B (zh) 输入操作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耳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067965B (zh) 翻译方法、翻译装置、可穿戴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1184549A1 (zh) 单耳耳机、智能电子设备、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JP2020503713A (ja) 聴覚保護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US20140079239A1 (e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user interface with a bone conduction transducer
WO2019033987A1 (zh) 提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US10582290B2 (en) Earpiece with tap functionality
TWI692253B (zh) 耳機組控制方法和耳機組
US20240163603A1 (en) Smart glasses,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WO2022233308A9 (zh) 佩戴检测方法、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TWM623345U (zh) 穿戴式裝置
TWI802049B (zh) 控制方法和穿戴式裝置
TW201625020A (zh) 耳機及利用所述耳機控制手持裝置的系統及方法
TW202406361A (zh) 可偵測佩戴狀態的頭戴式耳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65342B (zh) 耳机以及耳机的体温检测方法
WO2012097545A1 (zh) 一种实现终端人机交互的方法及终端
WO2023159717A1 (zh) 耳机的运行控制方法、指环耳机及存储介质
CN110087160B (zh) 一种智能电子设备控制音量的方法、电子设备及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