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8768B - 玩具槍 - Google Patents

玩具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8768B
TWI798768B TW110127313A TW110127313A TWI798768B TW I798768 B TWI798768 B TW I798768B TW 110127313 A TW110127313 A TW 110127313A TW 110127313 A TW110127313 A TW 110127313A TW I798768 B TWI798768 B TW I79876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igger
slider
assembly
gun
recoi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7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05309A (zh
Inventor
陳勃至
Original Assignee
陳勃至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陳勃至 filed Critical 陳勃至
Priority to TW1101273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98768B/zh
Priority to US17/870,369 priority patent/US11796276B2/en
Publication of TW202305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53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87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876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1WEAPONS
    • F41A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COMMON TO BOTH SMALLARMS AND ORDNANCE, e.g. CANNONS; MOUNTINGS FOR SMALLARMS OR ORDNANCE
    • F41A33/00Adaptations for training; Gun simulators
    • F41A33/06Recoil simu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1WEAPONS
    • F41A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COMMON TO BOTH SMALLARMS AND ORDNANCE, e.g. CANNONS; MOUNTINGS FOR SMALLARMS OR ORDNANCE
    • F41A3/00Breech mechanisms, e.g. locks
    • F41A3/64Mounting of breech-blocks; Accessories for breech-blocks or breech-block mountings
    • F41A3/72Operating handles or levers; Mounting thereof in breech-blocks or bol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1WEAPONS
    • F41A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COMMON TO BOTH SMALLARMS AND ORDNANCE, e.g. CANNONS; MOUNTINGS FOR SMALLARMS OR ORDNANCE
    • F41A19/00Firing or trigger mechanisms; Cocking mechanisms
    • F41A19/06Mechanical firing mechanisms, e.g. counterrecoil firing, recoil actuated firing mechanisms
    • F41A19/10Triggers; Trigger mount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ys (AREA)
  • Micro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玩具槍,其包括一槍身組件、一彈匣、一扳機組件、一扣機組件、一復進組件以及一滑套。彈匣可拆卸地裝設於槍身組件。扳機組件與扣機組件分別位於彈匣的一前側及一後側。扳機組件包括一扳機、一扳機滑塊、一第一連接件及一第二連接件。扳機樞接於槍身組件。第一連接件的相對二端分別連接於扳機及扳機滑塊。第二連接件的相對二端分別連接於扳機滑塊及扣機組件。復進組件包括一蓄力滑塊、一復進彈簧及一復進滑塊。蓄力滑塊及復進彈簧設置於復進滑塊內,蓄力滑塊與扣機組件卡合。滑套套設於槍身組件,並與復進滑塊連接。

Description

玩具槍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玩具槍,特別是關於一種滑套復進的玩具槍。
由於現代生活的步調緊湊,造成不少人生活上的壓力,需透過各種休閒活動抒發累積的壓力。更有不少人選擇較激烈、且刺激的活動,以抒發壓力。舉例而言,有不少射擊遊戲的愛好者,是透過操作玩具槍進行射擊運動,以達到抒發壓力的效果。
射擊遊戲(或生存遊戲)的愛好者在選擇玩具槍時,也盡量選擇仿真效果較佳的程度。因此,玩具槍這幾年的發展除了強調外型、質量的仿真性外,有些玩具槍更強調使用時猶如真實槍枝的射擊效果。另外,在國外有些射擊訓練,更需要玩具槍模擬出真實的射擊效果,以便日後進行實彈練習能快速上手。
然而,目前的玩具槍仍有許多未能仿真的機制或動作。例如,部分玩具槍扳機是水平滑移的動作,仍無法達到如真槍扳機為旋轉動作的效果。因此,仍有需改良之處。
有鑑於上述課題,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玩具槍,藉由扳機組件、扣機組件及復進組件的新穎結構與其之間的連結關係,以解決習知玩具槍的機制與動作未能仿真的問題。
為達成上述之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玩具槍,其包括一槍身組件、一彈匣、一扳機組件、一扣機組件、一復進組件以及一滑套。彈匣可拆卸地裝設於槍身組件。扳機組件設置於槍身組件內,並位於彈匣的一前側。扳機組件包括一扳機、一扳機滑塊、一第一連接件及一第二連接件。扳機樞接於槍身組件。第一連接件的相對二端分別連接於扳機及扳機滑塊。第二連接件的其中一端連接於扳機滑塊。扣機組件設置於槍身組件內,並位於彈匣的一後側。扣機組件連接於第二連接件的另一端。復進組件包括一蓄力滑塊、一復進彈簧及一復進滑塊。蓄力滑塊與扣機組件卡合。復進彈簧靠近於彈匣的一端抵接於蓄力滑塊。蓄力滑塊及復進彈簧設置於復進滑塊內。滑套套設於槍身組件,與復進滑塊連接。藉由上述結構,當扳機朝向一第一方向轉動,第一連接件拉動扳機滑塊朝向第一方向線性移動,且第二連接件、扣機組件及蓄力滑塊依序朝向第一方向線性移動。又,蓄力滑塊壓縮復進彈簧,復進滑塊受到復進彈簧的回復力而帶動滑套朝向第一方向移動。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槍身組件包括一槍身外殼、一第一本體及一第二本體。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設置於槍身外殼內, 且第一本體位於彈匣的前側,第二本體位於彈匣的後側,復進組件位於第二本體的上側。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扳機更包括一連桿,位於靠近彈匣的一側,且第一連接件的相對二端分別連接連桿及扳機滑塊。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復進滑塊包括一鎖固槽,第二本體更包括一鎖固件。在一鎖固狀態時,鎖固件突出於第二本體,並卡合至鎖固槽。在一解鎖狀態時,鎖固件容置於第二本體,並釋放復進滑塊。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蓄力滑塊具有至少一解鎖凸部。解鎖凸部自蓄力滑塊靠近於鎖固件的一側壁延伸而成。當蓄力滑塊朝向第一方向移動時,解鎖凸部直接地或間接地抵壓鎖固件。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復進滑塊具有一解鎖槓桿。解鎖槓桿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一端鄰近於解鎖凸部,第二端鄰近於鎖固件。當蓄力滑塊朝向第一方向移動時,解鎖凸部上抬解鎖槓桿的第一端,第二端抵壓鎖固件。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鎖固件樞接於第二本體,且鎖固件包括一第一下壓部及一第二下壓部。蓄力滑塊具有二解鎖凸部,分別為一第一解鎖凸部及一第二解鎖凸部。解鎖槓桿的第一端鄰近於第一解鎖凸部,且解鎖槓桿的第二端鄰近於第一下壓部。第二解鎖凸部對應於第二下壓部。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復進滑塊具有一第三解鎖凸部,第三解鎖凸部位於復進滑塊的一底側。於鎖固狀態時,第三解鎖凸部與第二下壓部相鄰設置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復進滑塊包括一持彈結構。持彈結構樞接於復進滑塊,且持彈結構的一端突出於復進滑塊的前側。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一本體包括一長形部,位於第一本體的一前側壁。玩具槍更包括一復位組件。復位組件包括一復位彈簧及一復位滑塊。復位彈簧套設於長形部,復位滑塊設置於復位彈簧相反於前側壁的一側,且復位滑塊連接於滑套。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當復位滑塊連同滑套朝向第一方向移動時,復位彈簧被復位滑塊壓縮。隨後,復位彈簧的回復力帶動復位滑塊及滑套朝向一第二方向移動,且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相反。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復位組件更包括一第一磁鐵,第一磁鐵設置於復位滑塊。玩具槍更包括一槍管組件,槍管組件設置於第一本體的前側壁,且位於長形部的上方。槍管組件包括一固定件、一槍管件及一第二磁鐵。固定件連接第一本體的前側壁。槍管件樞接於固定件。第二磁鐵設置於槍管件的一下表面,並鄰近於固定件。第一磁鐵與第二磁鐵的磁極相同。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一本體包括一導引舌部及一容彈槽,導引舌部位於容彈槽內。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二本體包括一拋殼凸部,拋殼凸部朝向容彈槽。當復進滑塊受到復進彈簧的回復力朝向第一方向移動時,持彈結構自容彈槽拉出彈殼,且拋殼凸部抵頂彈殼,使彈殼脫離持彈結構。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復進滑塊具有一限位槽。槍身組件更包括一限位件,其設置位於容彈槽的外側。又,限位件具有一限位凸部,限位凸部容置於限位槽內。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槍身組件更包括一滑套釋放件,彈匣具有一開口及一承彈結構。滑套釋放件樞接於第一本體,且部分滑套釋放件位於彈匣的開口。當承彈結構移動至開口時,承彈結構抵頂滑套釋放件,使滑套釋放件卡合滑套。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扳機組件更包括一扳機彈簧,其設置於第一本體內,且一端抵接於扳機滑塊。當扳機受力朝第一方向轉動時,扳機彈簧被壓縮。當扳機停止受力時,扳機滑塊被扳機彈簧的回復力推動而回復原位,且扳機滑塊拉動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及扳機回復原位。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扣機組件包括一扣機基座及一扣機。扣機設置於扣機基座,並突出於扣機基座。扣機基座連接於第二連接件的另一端,蓄力滑塊與扣機卡合。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二本體具有一滑槽,扣機基座設置於滑槽內。當扣機基座朝向第一方向移動至滑槽的後端時,扣機容置於扣機基座。
為達成上述之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玩具槍,其包括一槍身組件、一扣機組件、一扳機組件、一滑套、一復進組件以及一復位組件。槍身組件包括一第一本體及一第二本體。扣機組件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二本體。扳機組件設置於槍身組件內並能夠部分地相對槍身組件旋轉。扳機組件連接第一本體與扣機組件。滑套連接槍身組件並能夠相對槍身組件移動。復位組件設置於第一本體並連接滑套。扳機組件部分地相對槍身組件旋轉時,能夠驅動扣機組件連動復進組件,以使復進組件能夠提供滑套朝一第一方向移動的力量,且滑套帶動復位組件朝第一方向移動,及以使復位組件能夠提供滑套朝一第二方向移動的力量。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扳機組件包括一扳機、一扳機滑塊、一第一連接件及一第二連接件。扳機樞接於槍身組件。第一連接件的相對二端分別連接於扳機及扳機滑塊。第二連接件的其中一端連接於扳機滑塊。復進組件包括一蓄力滑塊、一復進彈簧及一復進滑塊。蓄力滑塊與扣機組件卡合。復進彈簧的一端抵接於蓄力滑塊。蓄力滑塊及復進彈簧設置於復進滑塊內。當扳機受第一方向之一外力而相對槍身組件樞轉,第一連接件拉動扳機滑塊朝向第一方向線性移動,且第二連接件、扣機組件及蓄力滑 塊朝向第一方向線性移動,蓄力滑塊壓縮復進彈簧,復進滑塊受到復進彈簧的回復力而帶動滑套朝向第一方向移動。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扳機更包括一連桿,位於靠近彈匣的一側,且第一連接件的相對二端分別連接連桿及扳機滑塊。
為達成上述之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彈匣,其應用於一玩具槍。玩具槍包括一槍身組件。彈匣用以容置複數彈殼。彈匣包括一彈匣殼體以及至少一支撐件。彈匣殼體可拆卸地裝設於槍身組件,該些彈殼交錯地容置於彈匣殼體。支撐件埋設於彈匣殼體內。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彈匣包括該支撐件的數量為複數,且對稱地埋設於彈匣殼體內。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彈匣殼體更包括一開口,其靠近於槍身組件。該些彈殼依序自開口上彈至槍身組件。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彈匣殼體靠近開口的一端為漸縮的結構。
承上所述,依據本發明之玩具槍,其包括一槍身組件、一彈匣、一扳機組件、一扣機組件、一復進組件以及一滑套。扳機組件包括一扳機、一扳機滑塊、一第一連接件及一第二連接件。復進組件包括一蓄力滑塊、一復進彈簧及一復進滑塊。蓄力滑塊與扣機組件卡合。其中,第一連接件的相對二端分別連接於扳機及扳機滑塊,而第二連接件的相對二端連接分別於扳機滑塊及扣 機組件。扣機組件又與蓄力滑塊卡合。當扳機轉動時,第一連接件可拉動扳機滑塊以線性移動,並帶動第二連接件、扣機組件及蓄力滑塊朝同方向線性移動。又,蓄力滑塊壓縮復進彈簧,復進滑塊受到復進彈簧的回復力而帶動滑套朝向後移動。因此,本發明之玩具槍不僅可達到扳機為旋轉動作的仿真效果,也可達到滑套為復進動作的仿真效果。
1、1a:玩具槍
10:槍身組件
11:槍身外殼
12、12a:第一本體
121:長形部
122:前側壁
123:容彈槽
124:導引舌部
125:螺紋部
13:第二本體
131:滑槽
132:鎖固件
1321:樞軸
1322:第一下壓部
1323:第二下壓部
133:復位結構
134:拋殼凸部
135、136:磁鐵
14:滑套釋放件
141:第一凸部
142:第二凸部
20:彈匣
21:彈匣殼體
211:開口
22:承彈結構
23:承彈彈簧
24:支撐件
30:扳機組件
31:扳機
311:連接軸
312:連桿
32:扳機滑塊
33:第一連接件
34:第二連接件
35:扳機彈簧
40:扣機組件
41:扣機基座
42:扣機
43:磁鐵
50:復進組件
51:蓄力滑塊
511:止擋部
512:第一解鎖凸部
513:第二解鎖凸部
52:復進彈簧
53:復進滑塊
531:滑槽
532:鎖固槽
533:解鎖槓桿
5331:第一端
5332:第二端
534:第三解鎖凸部
535:前側
536:持彈結構
537:限位槽
60:滑套
61:拋殼開口
62:凹槽
70:槍管組件
71:固定件
72:槍管件
73:第二磁鐵
74:第三磁鐵
75:雷射槍管
80:復位組件
81:復位彈簧
82:復位滑塊
83:第一磁鐵
90、90a:限位件
91、91a:限位凸部
911、911a:前端
B:彈殼
B1:環槽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S:間隙
圖1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玩具槍的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之玩具槍的分解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之玩具槍移除滑套及槍身外殼的示意圖。
圖4A為圖3所示之玩具槍初始作動的示意圖。
圖4B為圖4A所示之玩具槍的後視圖。
圖5為圖4A所示之扣機組件及復進組件的放大示意圖。
圖6為圖2所示之復進組件的分解示意圖。
圖7A為圖4A所示之復進滑塊朝向第一方向移動的示意圖。
圖7B為圖7A所示之玩具槍的後視圖。
圖8為圖7A所示之復進滑塊移動至最後的示意圖。
圖9A至圖9C為圖4B所示之鎖固件的解鎖作動示意圖。
圖10為圖2所示之第一本體的放大示意圖。
圖11為圖2所示之彈匣組件的分解示意圖。
圖12為圖8所示之復進滑塊與滑套朝向第二方向移動的示意圖。
圖13為圖8所示之玩具槍於空倉掛機狀態的示意圖。
圖14為圖13所示之玩具槍於不同視角的立體圖。
圖15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玩具槍的示意圖。
圖15B為圖15A所示之玩具槍未上彈的示意圖。
圖16為圖3所示之槍管組件替換為雷射槍管的示意。
為能更瞭解本發明之技術內容,特舉較佳具體實施例說明如下。
有關本發明的前述及其它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附圖的一優選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地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方向或方位的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以及在...的上方、在...的下方、在...的左側(邊)、在...的右側(邊)、在...的前方(側、端)或在...的後方(側、端)等,僅是參考附圖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或方位的用語只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
圖1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玩具槍的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之玩具槍的分解示意圖,圖3為圖1所示之玩具槍移除滑套及槍身外殼的示意圖,圖4A為圖3所示之玩具槍初始作動的示意圖,圖4B為圖4A所示之玩具槍的後視圖,圖5為圖4A所示之扣機組件及復進組件的放大示意圖。以下說明,請先參照前 述圖式。本實施例之玩具槍1可用於擊發一彈殼B。須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子彈僅包括彈殼而不包括彈頭或彈丸。換言之,本實施例之玩具槍1並不擊發出子彈的彈頭,而是模擬真槍擊發出子彈後會有將彈殼B拋出的情境,因此以下的說明若涉及用語「子彈」,應視為等同於用語「彈殼」。在其他實施例中,玩具槍1亦可包括貫通的槍管結構,進而可應用包括彈頭或彈丸的子彈。
在本實施例中,玩具槍1包括一槍身組件10、一彈匣20、一扳機組件30、一扣機組件40、一復進組件50、一滑套60以及一槍管組件70。其中,彈匣20可拆卸地裝設於槍身組件10,扳機組件30及扣機組件40皆設置於槍身組件10內。又,扳機組件30位於彈匣20的一前側,扣機組件40位於彈匣20的一後側。需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主要將朝向或靠近於槍管組件70的一側稱為前側;反之,則稱為後側。因此,扳機組件30位於彈匣20靠近於槍管組件70的一側,而扣機組件40位於彈匣20遠離槍管組件70的一側。
較佳的,本實施例之槍身組件10包括一槍身外殼11、一第一本體12及一第二本體13。槍身外殼11即為玩具槍1的槍身外觀,而槍身外殼11與滑套60形成玩具槍1的整體外觀。為求圖式清楚明瞭,圖3未繪製槍身外殼11及滑套60。第一本體12及第二本體13則設置於槍身外殼11內,且第一本體12位於彈匣20的前側,第二本體13位於彈匣20的後側。因此,扳機 組件30設置於第一本體12,而扣機組件40則設置於第二本體13。
本實施例之扳機組件30包括一扳機31、一扳機滑塊32、一第一連接件33及一第二連接件34。扳機31樞接於槍身組件10的第一本體12。較佳的,扳機31具有一連接軸311。連接軸311穿過槍身外殼11、第一本體12及扳機31,使扳機31可樞接於槍身組件10。又,扳機滑塊32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一本體12內。具體而言,第一本體12的內部可為部分中空、或具有槽體的結構,使扳機滑塊32可容置於第一本體12內,並在第一本體12內前後移動。
第一連接件33的相對二端分別連接於扳機31及扳機滑塊32。第二連接件34的其中一端連接於扳機滑塊32,另一端則連接位於後側的扣機組件4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件33及第二連接件34可以為金屬線(metal wire),例如,鐵線或銅線等。
在本實施例中,扣機組件40包括一扣機基座41及一扣機42。扣機基座41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二本體13內,且扣機基座41連接於第二連接件34的另一端。換言之,第二連接件34的相對二端分別連接扳機滑塊32及扣機基座41。具體而言,第二本體13具有一滑槽131(如圖5所示),扣機基座41設置於滑槽131。較佳的,滑槽131具有開放端,以露出扣機基座41。第二連接件34可自滑槽131的開放端連接至扣機基座41。又,扣機 42設置於扣機基座41,且扣機42突出於扣機基座41,進而可與位於第二本體13的上側的復進組件50的結構相互配合。
圖6為圖2所示之復進組件的分解示意圖,請參考圖5及圖6所示。具體而言,復進組件50包括一蓄力滑塊51、一復進彈簧52及一復進滑塊53。蓄力滑塊51與扣機組件40的扣機42卡合。本實施例之蓄力滑塊51朝向扣機組件40的一側(即下側)突出形成一止擋部511(其立體結構可參考圖15A),以與扣機42卡合。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於蓄力滑塊51的下側形成凹槽、或其他可與扣機42卡合的結構,本發明並不限制。
又,蓄力滑塊51及復進彈簧52設置於復進滑塊53內,且復進彈簧52靠近於彈匣20的一端抵接於蓄力滑塊51。具體而言,復進滑塊53的內部具有一滑槽531,蓄力滑塊51及復進彈簧52皆設置於滑槽531。其中,蓄力滑塊51位於前側(即靠近於彈匣20的一端),而復進彈簧52位於後側。因此,復進彈簧52的相對二端分別抵接於蓄力滑塊51及滑槽531的內壁。
如圖1及圖2所示,本實施例之滑套60套設於槍身組件10,於此是指套設於第一本體12的外側。另外,滑套60亦與復進滑塊53連接。因此,滑套60與復進滑塊53會相互帶動彼此移動,意即,滑套60與復進滑塊53是一併地動作。
請同時參考圖3及圖4A所示,當扳機31朝向一第一方向D1轉動,第一連接件33拉動扳機滑塊32朝向第一方向D1線性移動,且第二連接件34、扣機組件40及蓄力滑塊51依序朝 向第一方向D1線性移動。具體而言,當使用者(玩家)扣壓扳機31時,扳機31以連接軸311為軸心轉動,並使得扳機31的末端往第一方向D1轉動,即向後轉動。換言之,當扳機31受第一方向D1之一外力(即使用者扣壓扳機31的的力量)時,而可相對槍身組件10向後樞轉。扳機31向後轉動的力,可拉動第一連接件33及扳機滑塊32呈線性地向後移動。
較佳的,扳機31更包括一連桿312,如圖2及圖3所示,位於靠近彈匣20的一側,即連桿312位於扳機31的後側。第一連接件33的相對二端分別連接連桿312及扳機滑塊32。藉由連桿312的設置,使第一連接件33能夠平穩的線性移動,而不會受到扳機31轉動的影響。另外,扳機滑塊32設置於第一本體12內,使第一本體12可對扳機滑塊32進行限位,同樣可達到令第一連接件33能夠平穩的線性移動的效果。
接著,扳機滑塊32可推動第二連接件34朝向第一方向D1線性移動(即向後移動)。由於第二連接件34的另一端連接於扣機基座41,使得扣機組件40會被第二連接件34推動向後移動。另外,第二連接件34先經過彈匣20的外表面,再連接至扣機基座41。較佳的,彈匣20的一彈匣殼體21可具有線性的導引槽,以容置第二連接件34。藉由導引槽的限位,使第二連接件34也能夠達到平穩線性移動的效果。
又,由於設置於扣機基座41的扣機42與蓄力滑塊51卡合,使得扣機42可帶動蓄力滑塊51向後移動。需說明的是, 第一本體12及第二本體13為固定不動的構件,扳機滑塊32及扣機組件40分別在第一本體12及第二本體13的內部前後移動。蓄力滑塊51向後移動並壓縮復進彈簧52,如圖4A、圖4B及圖5所示。
圖7A為圖4A所示之復進滑塊朝向第一方向移動的示意圖,圖7B為圖7A所示之玩具槍的後視圖,圖8為圖7A所示之復進滑塊移動至最後的示意圖,請搭配參考圖7A、圖7B及圖8所示。當被壓縮的復進彈簧52回復原狀時,復進滑塊53便會受到復進彈簧52的回復力而持續地朝向第一方向D1移動。同時,復進滑塊53也帶動滑套60一併地朝向第一方向D1移動,以完成滑套60復進的動作。因此,本實施例之玩具槍1不僅可達到扳機31為旋轉動作的仿真效果,也可達到滑套60為復進動作的仿真效果。另外,藉由扳機組件30的多個元件相互連接,並連接至扣機組件40結構,可放大扳機31的動作行程。具體而言,第一連接件33連接於扳機31及扳機滑塊32,且第二連接件34連接扳機滑塊32及扣機組件40,使得扳機31被按壓的行程可被第一連接件33及第二連接件34所放大,使扳機31僅需被按壓一小段距離(如圖4A及圖4B),即可帶動後續的扣機組件40開始作動,進而讓滑套60復進。
如圖4B及圖7B所示,較佳的,復進滑塊53包括一鎖固槽532,其位於復進滑塊53朝向第二本體13的一表面。對應的,第二本體13包括一鎖固件132,設置於第二本體13的內部。 圖9A至圖9C為圖4B所示之鎖固件的解鎖作動示意圖。其中,圖9A為對應於圖3的扳機組件30尚未動作也未解鎖的狀態,圖9B對應於圖4A及圖4B的初始動作狀態,圖9C對應於圖7A及圖7B的動作狀態。另為求圖面簡潔明暸,圖9C未繪製復進滑塊及第二本體。在一鎖固狀態時,如圖4B或圖9A所示,鎖固件132突出於第二本體13,並卡合至鎖固槽532。在一解鎖狀態時,如圖7B或圖9C所示,鎖固件132容置於第二本體13,以釋放復進滑塊53。
具體而言,蓄力滑塊51向後(即朝向第一方向D1)移動並壓縮復進彈簧52時,如圖4B所示,鎖固件132與鎖固槽532仍在鎖固狀態,進而使蓄力滑塊51有足夠的時間壓縮復進彈簧。接著進入解鎖狀態,復進彈簧52可提供足夠的彈力(回復力)將復進滑塊53向後推動,如圖7B至圖8,以達到復進動作的仿真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鎖固件132與鎖固槽532之間的解鎖結構位於蓄力滑塊51。因此,使用者扣壓扳機31所致使扣機42拉動蓄力滑塊51朝向第一方向D1移動的過程中,也可使鎖固件132與鎖固槽532解鎖。具體而言,蓄力滑塊51具有至少一解鎖凸部,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是以二個解鎖凸部為例說明,分別稱為第一解鎖凸部512及第二解鎖凸部513。其中,第一解鎖凸部512位於前端(靠近於彈匣20,圖6的視角為左側),而第二解鎖凸部513位於後端(圖6的視角為右側)。第一解鎖凸部512 及第二解鎖凸部513皆自蓄力滑塊51靠近於鎖固件132的一側壁延伸而成,如圖9C所示。換言之,第一解鎖凸部512及第二解鎖凸部513往鎖固件132的方向而突出於蓄力滑塊51的側壁。
當蓄力滑塊51朝向第一方向D1移動時,第一解鎖凸部512可間接地抵壓鎖固件132,如圖9B所示,使鎖固件132脫離復進滑塊53的鎖固槽532(解鎖狀態),進而達到解鎖的功能。本實施例之第二解鎖凸部513則是可以直接地抵壓鎖固件132,如圖9C所示,同樣可達到解鎖的功能。
請參考圖9A及圖9B,以下進一步說明第一解鎖凸部512間接地抵壓鎖固件132的動作。在本實施例中,復進滑塊53具有一解鎖槓桿533,且位於鎖固槽532內。解鎖槓桿533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5331及一第二端5332。於鎖固狀態時,第一端5331鄰近於第一解鎖凸部512,例如位於第一解鎖凸部512的上緣。第二端5332則是鄰近於於鎖固件132,例如位於鎖固件132的上緣。因此,當蓄力滑塊51朝向第一方向D1(向後)移動時,第一解鎖凸部512可上抬解鎖槓桿533的第一端5331,而第二端5332向下抵壓鎖固件132,如圖9B所示。鎖固件132被第二端5332下壓而脫離鎖固槽532(解鎖狀態)後,即達成對復進滑塊53的解鎖動作。
較佳的,解鎖槓桿533的第一端5331為一斜面,而第一解鎖凸部512對應具有一斜角。第一端5331的斜面與第一解鎖凸部512的斜角相互配合,斜面與斜角皆為朝下方及朝後方延 伸(傾斜)。藉由斜面與斜角的結構,使第一解鎖凸部512可準確地上抬解鎖槓桿533的第一端5331,以完成解鎖的動作。
較佳的,鎖固件132樞接於第二本體13,例如以樞軸1321連接於第一本體12。又,樞軸1321可位於鎖固件132的後端。因此,只要有任何一個解鎖凸部(第一解鎖凸部512或第二解鎖凸部513)抵壓鎖固件132,鎖固件132就能夠以樞軸1321為軸心,往第二本體13內部轉動,進而脫離復進滑塊53的鎖固槽532(解鎖狀態)。
在本實施例中,鎖固件132包括一第一下壓部1322及一第二下壓部1323。解鎖槓桿533的第二端5332位於第一下壓部1322的上緣,使第一解鎖凸部512上抬解鎖槓桿533的第一端5331後,第二端5332可抵壓第一下壓部1322。又,第二解鎖凸部513對應於第二下壓部1323,並可直接地抵壓第二下壓部1323。
較佳的,第二下壓部1323較第一下壓部1322更靠近於鎖固件的樞軸1321。意即,第一下壓部1322位於前端(即圖9A視角的左側),而第二下壓部1323位於後端(即圖9A視角的左側)。對應的,蓄力滑塊51由前至後依序為第一解鎖凸部512、第二解鎖凸部513(請參考圖9C),且第一解鎖凸部512自側壁延伸的長度較長,而第二解鎖凸部513延伸的長度較短及寬度較窄。因此,當蓄力滑塊51朝向第一方向D1線性移動時,第一解鎖凸部512可先上抬解鎖槓桿533,使解鎖槓桿533的第二端5332 抵壓第一下壓部1322。此時,較短且較窄的第二解鎖凸部513即可避開解鎖槓桿533及第一下壓部1322,並持續地向後移動至第二下壓部1323。
如前述,鎖固件132被下壓至第二本體13內時,復進滑塊53便會受到復進彈簧52的回復力而持續地朝向第一方向D1移動。同時,復進滑塊53的底部(非鎖固槽532的區域)可持續地抵壓鎖固件132,以維持解鎖狀態。較佳的,第二本體13更具有一復位結構133,設置於第二本體13內,並對應於鎖固件132的底側。其中,復位結構133可例如但不限於彈簧、或是磁極相同的一對磁鐵。本實施例之以磁極相同(例如同為S極、或同為N極)的一對磁鐵為例。需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所稱之磁極相同是指二磁鐵相對應的該側磁極相同。復位結構133的其中一個磁鐵設置於鎖固件132的底側,另一個磁鐵則設置於第二本體13內,如圖9A及圖9C所示。
當復進滑塊53及滑套60復位至原位置時,鎖固槽532對應於鎖固件132。此時,復位結構133的二磁鐵因同性相斥,使得鎖固件132可被斥力帶動而復位至鎖固槽532內,以回到鎖固狀態。在復位結構133為彈簧的實施例中,鎖固件132則是可被彈簧的回復力帶動而復位至鎖固槽532內。
如圖2及圖3所示,玩具槍1更包括一復位組件80,用以使復進滑塊53及滑套60復位至原位置。具體而言,第一本體12包括一長形部121,例如為長形管體。長形部121位於第一本 體12的一前側壁122,意即,長形部121位於第一本體12相反於彈匣20的一側。又,復位組件80包括一復位彈簧81及一復位滑塊82。復位彈簧81套設於長形部121,復位滑塊82設置於復位彈簧81相反於前側壁122的一側。換言之,復位彈簧81的相對二端分別與第一本體12的前側壁122及復位滑塊82接觸。又,復位滑塊82連接於滑套60,使得滑套60與復位滑塊82也會相互帶動彼此移動,即滑套60、復位滑塊82及前述的復進滑塊53可一致地前後移動。
當復位滑塊82連同滑套60朝向第一方向D1移動時,復位彈簧81被復位滑塊82壓縮,如圖8所示。隨後,復位彈簧81的回復力帶動復位滑塊82及滑套60朝向一第二方向D2移動(可先參考圖12所示),且第二方向D2與第一方向D1相反。意即,第二方向D2是往前、往槍管組件70的方向移動。同時,復進滑塊53也被滑套60帶動朝第二方向D2移動,並回復至扣扳機31前的原始位置,回復至圖7A(或圖7B)、圖4A(或圖4B)的位置。接著,位於復進滑塊53內的蓄力滑塊51及復進彈簧52也回復原位,如圖3所示。
關於扣機組件40與扳機組件30的復位動作,如圖2及圖3所示,本實施例之扳機組件30更包括一扳機彈簧35,藉由扳機彈簧35輔助扳機組件30的復位動作。扳機彈簧35設置於第一本體12內,且一端抵接於扳機滑塊32。具體而言,扳機彈簧35的前端連接於扳機滑塊32,後端則與第一本體12的內壁接 觸。由於第一本體12為固定不動的元件,當使用者扣壓扳機31時,第一連接件33拉動扳機滑塊32朝向第一方向D1線性移動,而扳機彈簧35被扳機滑塊32壓縮,如圖4A及圖4B所示。當使用者停止扣壓扳機31時,即扳機31停止受力時,扳機滑塊32被扳機彈簧35的回復力推動朝向第二方向D2移動,以回復原位(如圖3所示)。同時,扳機滑塊32拉動第一連接件33及第二連接件34回復原位,而第一連接件33及第二連接件34則分別拉動扳機31及扣機基座41回復原位,進而完成扳機組件30及扣機組件40的復位。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藉由蓄力滑塊51復位的同時帶動扣機組件40、扳機組件30依序復位。
較佳的,本實施例之扣機42可進入扣機基座41內,以避免扣機42影響到復進組件50及滑套60復位的行程。具體而言,如圖3及圖4A所示,扣機基座41位於滑槽131的前端時,扣機42突出於扣機基座41,以與蓄力滑塊51的止擋部511卡合,進而可帶動蓄力滑塊51朝第一方向D1移動。當扣機基座41朝向第一方向D1移動至滑槽131的後端時,扣機42可容置於扣機基座41內。此時,即便滑套60帶動復進組件50朝第二方向D2復位,也不會被突出於扣機基座41的扣機42所阻擋。
在本實施例中,可藉由於第二本體13設置不同磁極的磁鐵,以達成扣機基座41移動至滑槽131的後端時,扣機42可容置於扣機基座41內的動作。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之扣機組件40更包括一磁鐵43,其設置於扣機42的下表面。又,第二本 體13更包括二磁鐵135、136,分別設置於滑槽131的前端及後端。其中,位於滑槽131前端的磁鐵135與扣機組件40的磁鐵43,二者磁極相同(例如同為N極、或同為S極)。位於滑槽131後端的磁鐵136則與磁鐵43的磁極相反(例如,其一為N極,另一為S極)。當扣機基座41位於滑槽131的前端時,因磁鐵135與磁鐵43同性相斥使得扣機42突出於扣機基座41,如圖3所示。反之,當扣機基座41移動至滑槽131的後端時,可因磁鐵136與磁鐵43異性相吸而將扣機42拉往扣機基座41的內部。
在本實施例中,扣壓玩具槍1的扳機31時,滑套60朝向第一方向D1(向後)移動,同時產生拋殼(拋出彈殼B)的動作。反之,滑套60復位的同時,會產生彈殼B上膛(或稱上彈)的動作。以下進一步說明本實施例之玩具槍1的上彈及拋殼的機制。
圖10為圖2所示之第一本體的放大示意圖,圖11為圖2所示之彈匣組件的分解示意圖,圖12為圖8所示之復進滑塊與滑套朝向第二方向移動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0、圖11及圖12所示。本實施例之第一本體12還包括一容彈槽123,容彈槽123對應於復進滑塊53的一前側535。彈匣殼體21具有一開口211(開口211請參考圖11),且開口211靠近於容彈槽123。在本實施例中,是先將彈殼B裝入彈匣20後,再將彈匣20裝設至槍身組件10。此時,彈匣20的開口211靠近於容彈槽123,進而 使彈匣20內的彈殼B可經由上端的開口211而移動至容彈槽123。安裝彈匣20後,使用者必須手動將滑套60往第一方向D1拉動。又,本實施例之玩具槍1還具有第三解鎖機制,用於使用者直接以手拉滑套60的動作。
具體而言,復進滑塊53具有一第三解鎖凸部534,如圖5所示。第三解鎖凸部534位於復進滑塊53的一底側,即復進滑塊53朝向第二本體13的該側。於鎖固狀態時,第三解鎖凸部534與第二下壓部1323相鄰設置。在本實施例中,第二下壓部1323為弧形凸部,且是自復進滑塊53的底側再往下(第二本體13的方向)延伸的凸部。當使用者直接將滑套60往第一方向D1拉動時,滑套60帶動復進滑塊53朝向第一方向D1線性移動,且第三解鎖凸部534抵壓第二下壓部1323。與前述解鎖動作相同,鎖固件132會以樞軸1321為軸而往第二本體13內轉動,並同時帶動第一下壓部1322進入第二本體13內,進而使鎖固件132對復進滑塊53解鎖。因此,使用者可將滑套60連同復進滑塊53朝第一方向D1拉動。
接著,使用者放開滑套60,使滑套60帶動復進滑塊53朝向第二方向D2移動,如圖12所示。此時,復進滑塊53的前側535即可推動彈殼B朝向第二方向D2移動,直到將彈殼B推進至容置於容彈槽123內。如圖10所示,較佳的,第一本體12包括一導引舌部124,其位於容彈槽123內,並可導引彈殼B進入容彈槽123。具體而言,彈殼B為中空結構。當彈殼B被復進 滑塊53推動而移動至容彈槽123時,導引舌部124穿入彈殼B內,使彈殼B可沿著導引舌部124而進入容彈槽123內,藉此導引彈殼B進入容彈槽123。較佳的,導引舌部124可以為帶有些微彈性的構件,例如塑膠件。又,導引舌部124的上表面為弧形。導引舌部124穿入彈殼B後,導引舌部124可些微移動,進而將彈殼B稍微地往上推。又,藉由導引舌部124的弧形表面,使彈殼B可平順地進入容彈槽123內,以達到避免卡彈的效果。
另外,復進滑塊53還包括一持彈結構536。持彈結構536樞接於復進滑塊53,且持彈結構536的一端突出於復進滑塊53的前側535,用以夾持彈殼B。具體而言,彈殼B具有一環槽B1,而持彈結構536的前端為勾狀結構(如圖6)。當復進滑塊53朝向第二方向D2移動並與彈殼B接觸時,持彈結構536前端的勾狀結構即可夾持彈殼B的環槽B1,如圖3、圖4A及圖7A所示。又,由於持彈結構536是樞接於復進滑塊53,持彈結構536的前端接觸到彈殼B時,會先些微地向外側擴張。直到持彈結構536的勾狀結構接觸到環槽B1後,在向內夾持彈殼B,以完成上彈的動作。
以手拉滑套60的方式上彈後,使用者便可扣壓扳機31,使復進滑塊53及滑套60朝第一方向D1移動,且彈殼B可被拋出玩具槍1外,以達到拋殼的仿真效果。
如圖2、圖4B、圖7B及圖8所示,本實施例之第二本體13還包括一拋殼凸部134。又,拋殼凸部134朝向容彈槽123 (參考圖4B),於此是指拋殼凸部134往容彈槽123的開口端延伸。當使用者扣壓扳機31,且復進滑塊53受到復進彈簧52的回復力朝向第一方向D1移動時,復進滑塊53的持彈結構536即可自容彈槽123拉出彈殼B,如圖7B所示。換言之,持彈結構536夾持彈殼B向後移動,以將彈殼B拉出容彈槽123外。當彈殼B向後移動至拋殼凸部134的位置時,拋殼凸部134便可抵頂彈殼B,並將彈殼B頂出,如圖8所示。由於持彈結構536樞接於復進滑塊53,故持彈結構536可朝外偏移,並使彈殼B脫離持彈結構536,以完成拋殼的動作。
如圖1、圖3及圖8所示,本實施例之滑套60具有一拋殼開口61。彈殼B被拋殼凸部134抵頂時,滑套60的拋殼開口61移動至拋殼凸部134的位置,使脫離持彈結構536的彈殼B可從拋殼開口61被拋出玩具槍1外。
如圖11所示,本實施例之彈匣20包括一承彈結構22及一承彈彈簧23。承彈彈簧23的一端連接於彈匣20的底部(請先參考圖13所示),另一端連接於承彈結構22。彈殼B裝入彈匣20後,彈殼B位於承彈結構22的頂面。若持續裝入彈殼B,承彈彈簧23則會被壓縮。當彈殼B被向外拋離後,彈匣20的承彈彈簧23可將承彈結構22及彈殼B往上推。接著,滑套60及復進滑塊53被復位滑塊82帶動而朝向第二方向D2移動,如圖12所示,此時,復進滑塊53的前側535推動位於最上方的彈殼B進入至容彈槽123,再次完成上彈的動作。因此,使用者每次 扣壓扳機31皆可完成拋殼及上彈的連續動作,直到彈匣20內的彈殼B皆被拋出。換言之,僅有裝設彈匣20後的第一次上彈,必須先藉由手拉滑套60的方式完成,其餘皆可藉由扣壓扳機31的方式完成。
較佳的,本實施例之彈匣20還包括至少一支撐件24。支撐件24埋設於彈匣殼體21內。本實施例是以二支撐件24為例,且對稱地埋設於彈匣殼體21內。又,支撐件24的長軸與彈匣殼體21的長軸相互平行。一般而言,彈匣殼體21為塑料件。較佳的,支撐件24可以為強度較塑料更強的金屬件,例如鐵絲。藉由支撐件24的設置,可增加彈匣殼體21的整體強度,進而可避免彈匣殼體21內的彈殼B在上彈的過程中發生與彈匣殼體21干涉的情形,進而可提升上彈的順暢度。
較佳的,本實施例之彈匣20可應用在雙排彈匣。如圖11所示,彈匣殼體21可容置雙排的彈殼B,且彈殼B交錯排列於彈匣殼體21內。又,彈匣殼體21於頂端(靠近開口211的一端)為漸縮的結構,使二排彈殼B可交錯地一次一顆供彈。一般而言,雙排彈匣容易因裝滿彈殼B而膨脹變形,進而造成卡彈的情形。本實施例之彈匣20具有二支撐件24,且對稱地埋設於彈匣殼體21內,可提升塑膠彈匣殼體21的整體強度,使其不會因為裝滿彈殼B而膨脹變形,進而可避免卡彈的情形。
圖13為圖8所示之玩具槍於空倉掛機狀態的示意圖,圖14為圖13所示之玩具槍於不同視角的立體圖,請參考圖13 及圖14所示。本實施例之槍身組件10更包括一滑套釋放件14。滑套釋放件14樞接於第一本體12,且部分滑套釋放件14位於彈匣20的開口211(開口211請參考圖11)。具體而言,滑套釋放件14具有一第一凸部141及一第二凸部142。第一凸部141朝第一本體12的內部延伸,使部分第一凸部141可位於彈匣20的開口211。第二凸部142則位於槍身外殼11的外側。較佳的,第一凸部141與第二凸部142實質上相互垂直。
在使用玩具槍1的情況下,如圖4B、圖7B、圖8及圖12等狀態,滑套釋放件14的長軸與槍身外殼11的頂緣相互平行,且滑套釋放件14不會超出槍身外殼11。因此,滑套釋放件14的不會影響射擊時滑套60的前後移動。當彈匣20中的彈殼B全數被拋出玩具槍1外時,承彈結構22移動至開口211。此時,承彈結構22會抵頂滑套釋放件14,使得滑套釋放件14往滑套60的方向翹起,進而卡合至滑套60,一般稱之為空倉掛機,如圖13及圖14所示。較佳的,滑套60對應具有一凹槽62,使翹起的滑套釋放件14可卡合至凹槽62。
由於滑套60被滑套釋放件14卡合,使得滑套60無法持續地朝第二方向D2移動,意即,滑套60與復進組件50的復位行程被中止,而沒有回到原始的位置,而復位彈簧81仍被復位滑塊82壓縮。又,如圖10所示,第一本體12的下方為中空的,故復位滑塊82壓縮復位彈簧81時,復位滑塊82的後端亦可與扳機滑塊32的前端相抵接觸,進而阻擋扳機滑塊32往第二 方向D2的復位,使扳機彈簧35持續地被壓縮。其中,關於復位滑塊82與扳機滑塊32的相對位置可參考圖3所示,惟圖3所示的狀態是使扳機彈簧35及復位彈簧81皆未被壓縮的狀態。
待使用者置換重新填裝彈殼B的彈匣20後,使用者可將滑套釋放件14向下扳動,以解除滑套60與滑套釋放件14之間的連結。此時,復位彈簧81與扳機彈簧35的雙重回復力帶動滑套60及復進滑塊53朝第二方向D2(向前)移動。如前述,此時復進滑塊53的前側535可將(重新填充的)彈殼B推入容彈槽123內,以完成上彈的動作。
在本實施例中,當容彈槽123內具有彈殼B時,彈殼B可作為復進滑塊53及滑套60的限位結構。如前述,當復進滑塊53朝向第二方向D2(往前)移動時,可推動彈殼B進入容彈槽123內。待彈殼B定位至容彈槽123後,復進滑塊53也無法再往前移動。反之,當容彈槽123內不具有彈殼B時,可藉由一限位件90限制復進滑塊53往前移動。
如圖3及圖14所示,本實施例之槍身組件10更包括一限位件90,其設置位於容彈槽123的外側。較佳的,限位件90具有一限位凸部91。對應的,復進滑塊53具有一限位槽537,位於朝向第一本體12的一側。當復進滑塊53在原始位置時,限位凸部91容置於限位槽537內。因此,當容彈槽123內不具有彈殼B時,復進滑塊53往前移動至限位凸部91的前端911(如圖14)抵頂限位槽537的底側時,復進滑塊53與滑套60即停止 往前移動。另外,限位件90的構型與滑套60的拋殼開口61相對應。當滑套60在原始位置時,限位件90位在拋殼開口61的內側,也可達成使玩具槍1的外觀更完整,避免直接看到玩具槍1內部結構的效果。
圖15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玩具槍的示意圖,圖15B為圖15A所示之玩具槍未上彈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5A及圖15B所示。需先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之玩具槍1a與前述實施例之玩具槍1的差異僅在於限位件90a的長度及第一本體12a的容彈槽123外側的長度(容彈槽123請參考前述實施例的圖式),其餘元件皆與前述實施例相同,故沿用其元件符號。在本實施中,可利用限位凸部91a與彈殼B的長度,設計出容彈槽123內無彈殼B(即未上膛)時,扳機31扣壓無效的機制。具體而言,當容彈槽123內具有彈殼B,且復進滑塊53向前復位完成時,限位凸部91a的前端與限位槽537的底側之間具有一間隙S(如圖15A所示)。需特別說明的是,限位凸部91a的前端是指限位凸部91a靠近復進滑塊53的一端。同時,扣機組件40也復位完成,扣機42位於止擋部511的內側(即圖面的前側)。因此,當容彈槽123內不具有彈殼B時,如前述,在扳機31被扣引或空倉掛機等情況下,扣機42會下沉至扣機基座41中,因此不會對復進滑塊53產生干涉,此時因無彈殼B的限位阻擋,復進滑塊53得以朝第二方向D2繼續前行S距離,直至限位槽537的底側與限位凸部91的前端911a接觸被限位為止,如圖15B所示。換言之, 復進滑塊53更往前移動間隙S的距離,進而使蓄力滑塊51也往前移動間隙S的距離。此時,扣機組件40的扣機42位於蓄力滑塊51的外側,如圖15B所示。在此狀態下,即便使用者扣壓扳機31,扣機組件40也無法與復進組件50連動。換言之,使用者在此狀態下扣壓扳機31的動作是無效的。
在本實施例中,槍管組件70設置於第一本體12的前側壁122,且位於長形部121的上方。槍管組件70包括一固定件71及一槍管件72。如圖3所示,固定件71連接第一本體12的前側壁122。槍管件72樞接於固定件71,使槍管件72可相對固定件71而向上偏移,如圖8所示。
如圖3及圖8所示,復位組件80更包括一第一磁鐵83,且第一磁鐵83設置於復位滑塊82。較佳的,第一磁鐵83可靠近於復位滑塊82,以朝向槍管組件70。對應的,槍管組件70包括一第二磁鐵73,且第二磁鐵73設置於槍管件72的下表面,並鄰近於固定件71。其中,第一磁鐵83與第二磁鐵73的磁極相同(例如同為S極、或同為N極),故靠近時會產生排斥力。當滑套60帶動復位滑塊82往第一方向D1移動,且移動至底時(如圖8所示),復位滑塊82的位置對應於槍管件72靠近固定件71的一端,且第一磁鐵83接近第二磁鐵73。由於第一磁鐵83與第二磁鐵73同性相斥,進而可使槍管件72向上偏移,以達到玩具槍1射擊時,槍管件72可微微上抬的仿真效果。
較佳的,槍管組件70還具有具有另一磁鐵,於此稱為第三磁鐵74。第三磁鐵74同樣設置於槍管件72的下表面,但較靠進槍管件72的前端。例如,當復位滑塊82位於原始位置時,第一磁鐵83與第三磁鐵74的位置相互對應。又,第一磁鐵83與第三磁鐵74的磁極相異,可產生相互吸引的力量。因此,當復位滑塊82被復位彈簧81的回復力帶動朝向第二方向D2移動時,可藉由第一磁鐵83與第三磁鐵74異性相吸的力量,使槍管件72回復至平行於長形部121的原始位置。
較佳的,槍管組件70是以可拆卸的方式連接於第一本體12。如圖3所示,第一本體12的前側壁122可包括一螺紋部125。固定件71的一端可具有相互配合的螺紋,進而可螺鎖於第一本體12的螺紋部125,使槍管組件70可拆卸地連接於第一本體12。藉由可拆卸的設計,使槍管組件70可替換成不同類型的槍管,以供使用者依其需求選用不同類型的槍管。例如,玩具槍1更可包括一雷射槍管75,如圖16所示,圖16為圖3所示之槍管組件替換為雷射槍管的示意圖。雷射槍管75的一端也具有與螺紋部125相互配合的螺紋,以螺鎖於第一本體12的螺紋部125,進而可替換槍管組件70。
綜上所述,依據本發明之玩具槍,其包括一槍身組件、一彈匣、一扳機組件、一扣機組件、一復進組件以及一滑套。扳機組件包括一扳機、一扳機滑塊、一第一連接件及一第二連接件。復進組件包括一蓄力滑塊、一復進彈簧及一復進滑塊。蓄力滑塊 與扣機組件卡合。其中,第一連接件的相對二端分別連接於扳機及扳機滑塊,而第二連接件的相對二端連接分別於扳機滑塊及扣機組件。扣機組件又與蓄力滑塊卡合。當扳機轉動時,第一連接件可拉動扳機滑塊以線性移動,並帶動第二連接件、扣機組件及蓄力滑塊朝同方向線性移動。又,蓄力滑塊壓縮復進彈簧,復進滑塊受到復進彈簧的回復力而帶動滑套朝向後移動。因此,本發明之玩具槍不僅可達到扳機為旋轉動作的仿真效果,也可達到滑套為復進動作的仿真效果。
應注意的是,上述諸多實施例係為了便於說明而舉例,本發明所主張之權利範圍自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於上述實施例。
1:玩具槍
10:槍身組件
11:槍身外殼
12:第一本體
125:螺紋部
13:第二本體
132:鎖固件
134:拋殼凸部
14:滑套釋放件
20:彈匣
21:彈匣殼體
22:承彈結構
30:扳機組件
31:扳機
311:連接軸
312:連桿
32:扳機滑塊
33:第一連接件
34:第二連接件
35:扳機彈簧
40:扣機組件
41:扣機基座
42:扣機
50:復進組件
51:蓄力滑塊
52:復進彈簧
53:復進滑塊
531:滑槽
535:前側
536:持彈結構
537:限位槽
60:滑套
61:拋殼開口
70:槍管組件
80:復位組件
90:限位件
91:限位凸部

Claims (22)

  1. 一種玩具槍,包括:一槍身組件;一彈匣,可拆卸地裝設於該槍身組件;一扳機組件,設置於該槍身組件內,並位於該彈匣的一前側,該扳機組件包括:一扳機,樞接於該槍身組件;一扳機滑塊;一第一連接件,其相對二端分別連接於該扳機及該扳機滑塊;及一第二連接件,其中一端連接於該扳機滑塊;一扣機組件,設置於該槍身組件內,並位於該彈匣的一後側,該扣機組件連接於該第二連接件的另一端;一復進組件,包括:一蓄力滑塊,與該扣機組件卡合;一復進彈簧,其靠近於該彈匣的一端抵接於該蓄力滑塊;及一復進滑塊,該蓄力滑塊及該復進彈簧設置於該復進滑塊內;以及一滑套,套設於該槍身組件,與該復進滑塊連接;藉由上述結構, 當該扳機朝向一第一方向轉動,該第一連接件拉動該扳機滑塊朝向該第一方向線性移動,且該第二連接件、該扣機組件及該蓄力滑塊依序朝向該第一方向線性移動,該蓄力滑塊壓縮該復進彈簧,該復進滑塊受到該復進彈簧的回復力而帶動該滑套朝向該第一方向移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玩具槍,其中該槍身組件包括一槍身外殼、一第一本體及一第二本體,該第一本體及該第二本體設置於該槍身外殼內,且該第一本體位於該彈匣的該前側,該第二本體位於該彈匣的該後側,該復進組件位於該第二本體的上側。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玩具槍,其中該扳機更包括一連桿,位於靠近該彈匣的一側,且該第一連接件的相對二端分別連接該連桿及該扳機滑塊。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玩具槍,其中該復進滑塊包括一鎖固槽,該第二本體更包括一鎖固件,在一鎖固狀態時,該鎖固件突出於該第二本體,並卡合至該鎖固槽,在一解鎖狀態時,該鎖固件容置於該第二本體,並釋放該復進滑塊。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玩具槍,其中該蓄力滑塊具有至少一解鎖凸部,其自該蓄力滑塊靠近於該鎖固件的一側壁延伸而成,當該蓄力滑塊朝向該第一方向移動時,該解鎖凸部直接地或間接地抵壓該鎖固件。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玩具槍,其中該復進滑塊具有一解鎖槓桿,該解鎖槓桿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端鄰近於該解鎖凸部,該第二端鄰近於該鎖固件,當該蓄力滑塊朝向該第一方向移動時,該解鎖凸部上抬該解鎖槓桿的該第一端,該第二端抵壓該鎖固件。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玩具槍,其中該鎖固件樞接於該第二本體,且該鎖固件包括一第一下壓部及一第二下壓部,該蓄力滑塊具有二該解鎖凸部,分別為一第一解鎖凸部及一第二解鎖凸部,該解鎖槓桿的該第一端鄰近於該第一解鎖凸部,且該解鎖槓桿的該第二端鄰近於該第一下壓部,該第二解鎖凸部對應於該第二下壓部。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玩具槍,其中該復進滑塊具有一第三解鎖凸部,其位於該復進滑塊的一底側,於該鎖固狀態時,該第三解鎖凸部與該第二下壓部相鄰設置。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玩具槍,其中該復進滑塊包括一持彈結構,其樞接於該復進滑塊,且該持彈結構的一端突出於該復進滑塊的該前側。
  10. 如請求項2所述之玩具槍,其中該第一本體包括一長形部,位於該第一本體的一前側壁,該玩具槍更包括: 一復位組件,包括一復位彈簧及一復位滑塊,該復位彈簧套設於該長形部,該復位滑塊設置於該復位彈簧相反於該前側壁的一側,且該復位滑塊連接於該滑套。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玩具槍,其中當該復位滑塊連同該滑套朝向該第一方向移動時,該復位彈簧被該復位滑塊壓縮,隨後該復位彈簧的回復力帶動該復位滑塊及該滑套朝向一第二方向移動,且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相反。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玩具槍,其中該復位組件更包括一第一磁鐵,設置於該復位滑塊,該玩具槍更包括:一槍管組件,設置於該第一本體的該前側壁,位於該長形部的上方,該槍管組件包括:一固定件,連接該第一本體的該前側壁;一槍管件,樞接於該固定件;及一第二磁鐵,設置於該槍管件的一下表面,並鄰近於該固定件,該第一磁鐵與該第二磁鐵的磁極相同。
  1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玩具槍,其中該第一本體包括一導引舌部及一容彈槽,該導引舌部位於該容彈槽內。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玩具槍,其中該復進滑塊包括一持彈結構,其樞接於該復進滑塊,該第二本體包括一拋殼凸部,該拋殼凸部朝向該容彈槽,當該復進滑塊受到該復進彈簧的回復 力朝向該第一方向移動時,該持彈結構自該容彈槽拉出一彈殼,且該拋殼凸部抵頂該彈殼,使該彈殼脫離該持彈結構。
  1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玩具槍,其中該復進滑塊具有一限位槽,該槍身組件更包括一限位件,其設置位於該容彈槽的外側,且該限位件具有一限位凸部,限位凸部容置於該限位槽內。
  16. 如請求項2所述之玩具槍,其中該槍身組件更包括一滑套釋放件,該彈匣具有一開口及一承彈結構,該滑套釋放件樞接於該第一本體,且部分該滑套釋放件位於該彈匣的該開口,當該承彈結構移動至該開口時,該承彈結構抵頂該滑套釋放件,使該滑套釋放件卡合滑套。
  17. 如請求項2所述之玩具槍,其中該扳機組件更包括一扳機彈簧,其設置於該第一本體內,且一端抵接於該扳機滑塊,當該扳機受力朝該第一方向轉動時,該扳機彈簧被壓縮,當該扳機停止受力時,該扳機滑塊被該扳機彈簧的回復力推動而回復原位,且該扳機滑塊拉動該第一連接件、該第二連接件及該扳機回復原位。
  18. 如請求項2所述之玩具槍,其中該扣機組件包括一扣機基座及一扣機,該扣機設置於該扣機基座,並突出於該扣機基座,該扣機基座連接於該第二連接件的另一端,該蓄力滑塊與該扣機卡合。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玩具槍,其中該第二本體具有一滑槽,該扣機基座設置於該滑槽內,當該扣機基座朝向該第一方向移動至該滑槽的後端時,該扣機容置於該扣機基座。
  20. 一種玩具槍,包括:一槍身組件,包括:一第一本體;及一第二本體;一扣機組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二本體;一扳機組件,設置於該槍身組件內並能夠部分地相對槍身組件旋轉,該扳機組件連接該第一本體與該扣機組件;一滑套,連接該槍身組件並能夠相對該槍身組件移動;一復進組件,連接該扣機組件及該滑套;以及一復位組件,設置於該第一本體並連接該滑套,其中該扳機組件部分地相對槍身組件旋轉時,能夠驅動該扣機組件連動該復進組件,以使該復進組件能夠提供該滑套朝一第一方向移動的力量,且該滑套帶動該復位組件朝該第一方向移動,及以使該復位組件能夠提供該滑套朝一第二方向移動的力量。
  21. 如請求項20所述之玩具槍,其中該扳機組件包括:一扳機,樞接於該槍身組件;一扳機滑塊; 一第一連接件,其相對二端分別連接於該扳機及該扳機滑塊;及一第二連接件,其中一端連接於該扳機滑塊;其中該復進組件,包括:一蓄力滑塊,與該扣機組件卡合;一復進彈簧,其一端抵接於該蓄力滑塊;及一復進滑塊,該蓄力滑塊及該復進彈簧設置於該復進滑塊內;其中,當該扳機受該第一方向之一外力而相對該槍身組件樞轉,該第一連接件拉動該扳機滑塊朝向該第一方向線性移動,且該第二連接件、該扣機組件及該蓄力滑塊朝向該第一方向線性移動,該蓄力滑塊壓縮該復進彈簧,該復進滑塊受到該復進彈簧的回復力而帶動該滑套朝向該第一方向移動。
  22. 如請求項21所述之玩具槍,其中該扳機更包括一連桿,且該第一連接件的相對二端分別連接該連桿及該扳機滑塊。
TW110127313A 2021-07-26 2021-07-26 玩具槍 TWI7987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7313A TWI798768B (zh) 2021-07-26 2021-07-26 玩具槍
US17/870,369 US11796276B2 (en) 2021-07-26 2022-07-21 Gu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7313A TWI798768B (zh) 2021-07-26 2021-07-26 玩具槍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5309A TW202305309A (zh) 2023-02-01
TWI798768B true TWI798768B (zh) 2023-04-11

Family

ID=84977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7313A TWI798768B (zh) 2021-07-26 2021-07-26 玩具槍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796276B2 (zh)
TW (1) TWI79876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83537U (zh) * 2019-06-03 2019-09-11 偉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滑套停止機制的玩具槍
TWI729000B (zh) * 2015-09-10 2021-06-01 德商利特資產管理公司 光轉換材料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11873A (en) * 1969-03-21 1971-10-12 Thormon O Ellison Blowback firearm with retarded extraction
US20120085010A1 (en) * 2010-10-07 2012-04-12 Browning Semi-automatic handgu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11231243B2 (en) * 2020-02-24 2022-01-25 Jameson S. Ellis Recoil spring assembly for a firearm, firearm, and method
AU2021282383B1 (en) * 2021-12-06 2022-03-17 Besselink, Bernard Christian Dr Recoil-operated pistol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9000B (zh) * 2015-09-10 2021-06-01 德商利特資產管理公司 光轉換材料
TWM583537U (zh) * 2019-06-03 2019-09-11 偉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滑套停止機制的玩具槍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796276B2 (en) 2023-10-24
TW202305309A (zh) 2023-02-01
US20230025379A1 (en) 2023-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41329B2 (en) Manually and electrically actuating toy gun structure
US7395626B2 (en) Firearm with selection device for right or left-hand cartridge case ejection
CN212914533U (zh) 玩具发射装置
US9784524B1 (en) Toy gun
US8336531B2 (en) Reconfigurable toy gun with a slidable barrel
US11635277B2 (en) Toy dart guns having double action trigger assemblies and toy darts for use with the same
US10054390B1 (en) Apparatus, kit and method for a blank-only machine non-firearm
CN111389025B (zh) 陀螺枪
TWM609139U (zh) 具有彈鏈仿真抖動的玩具槍
TWM615344U (zh) 玩具槍
CN116601451A (zh) 玩具射弹发射器的供弹机构和方法
US9328988B2 (en) Projectile launcher structured in shotgun configuration using a projectile trap
TWI798768B (zh) 玩具槍
KR102068417B1 (ko) 장난감 총용 탄환
CN210689375U (zh) 过桥式仿真玩具手枪
CN111238299A (zh) 玩具发射装置及其子弹
CN212133449U (zh) 玩具水弹枪的弹匣
TWI720900B (zh) 應用在玩具槍的機匣組件
TWI782356B (zh) 玩具槍
CN212778861U (zh) 玩具发射装置及其子弹
CN212369552U (zh) 陀螺玩具枪
US9354020B1 (en) Dual compression spring projectile launcher
US1206865A (en) Spring-gun.
US11828552B1 (en) Trigger assembly having a secondary disconnector
CN217110655U (zh) 弹力发射式玩具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