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5186B - 鉸鏈 - Google Patents

鉸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5186B
TWI795186B TW111102717A TW111102717A TWI795186B TW I795186 B TWI795186 B TW I795186B TW 111102717 A TW111102717 A TW 111102717A TW 111102717 A TW111102717 A TW 111102717A TW I795186 B TWI795186 B TW I79518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friction surface
torsional friction
hinge
torsio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2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32367A (zh
Inventor
徐安賜
林文彥
Original Assignee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027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95186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51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518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32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2367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種鉸鏈,包含一基座、一轉動支架以及一干涉片。基座具有一設置槽,並且設置槽平行於一軸心方向設置。轉動支架包含一轉動部,轉動部平行於軸心方向設置,且轉動部的兩端可滑動地結合於基座而位於設置槽中,使得轉動部於基座上環繞該軸心方向轉動。轉動部具有朝向設置槽的一扭力摩擦面。扭力摩擦面在垂直於軸心方向的徑向上,至少局部的曲率半徑不等於其他部分的曲率半徑,並且扭力摩擦面與基座之間不接觸。干涉片位於設置槽內。干涉片的一端固定於基座,並且干涉片的兩端之間的部分不接觸基座而呈現懸空狀態。干涉片位於基座與扭力摩擦面之間,干涉片呈現彎曲型態,並且朝向扭力摩擦面彎曲,以緊迫地接觸於扭力摩擦面的局部,對該扭力摩擦面形成局部的面接觸,且面接觸的接觸面積隨轉動部相對於基座的滑動而改變。

Description

鉸鏈
本發明有關於鉸鏈,特別是關於一種可隨著轉動變化扭力阻抗的鉸鏈。
可折疊電子裝置(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例如筆記型電腦、可折疊手機或其他電子元件),是以鉸鏈連接二機體,使得二機體之間的夾角(通常是180度至互相疊合)可以任意改變。二機體通常可區分為放置於桌面或持握於手上的操作部以及主要顯示部。一般而言,使用者會將夾角調整到適當大小,以在進行操作時可以用舒適的姿勢觀看主要顯示部。
鉸鏈必須提供適當的扭力阻抗,以對抗主要顯示部的自重或電子裝置搖晃時產生的扭力,而維持前述的夾角。提供扭力阻抗的方式大致有兩種。第一種是在鉸鏈的結構中加入阻尼華司,以提供扭力阻抗。阻尼華司提供的扭力阻抗通常不隨轉動改變,而是維持固定值。但阻尼華司提供足夠的扭力阻抗時,也代表二機體之間的夾角不易改變。使用者在折疊或展開電子裝置時,必須持續施加較大的力量以調整至所要的角度。另一種形式是以彈簧、頂桿以及凸輪的組合提供可變的扭力阻抗,在使用者經常需要的夾角範圍內提供大的扭 力阻抗,而在夾角範圍之外提供小的扭力阻抗。但此種組合結構相對複雜且暫空間,不利於應用於手機等尺寸小的輕薄電子裝置。
鑑於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鉸鏈,透過結構簡單體積小且提供可變化扭力阻抗。
本發明提出一種鉸鏈,包含一基座、一轉動支架以及一干涉片。基座具有一設置槽,並且設置槽平行於一軸心方向設置。轉動支架包含一轉動部,轉動部平行於軸心方向設置,且轉動部的兩端可滑動地結合於基座而位於設置槽中,使轉動部於基座上環繞該軸心方向轉動。轉動部具有朝向設置槽的一扭力摩擦面。扭力摩擦面在垂直於軸心方向的徑向上,至少具有局部的曲率半徑不等於其他部分的曲率半徑,並且扭力摩擦面與基座之間不接觸。干涉片位於設置槽內,該干涉片的一端固定於基座,並且干涉片的兩端之間的部分係不接觸基座而呈現懸空(或懸浮)狀態。干涉片位於基座與扭力摩擦面之間,干涉片呈現彎曲型態,並且朝向扭力摩擦面彎曲,以緊迫地接觸於扭力摩擦面的局部,對扭力摩擦面形成局部的面接觸,且面接觸的一接觸面積隨轉動部相對於基座的滑動而改變。
在至少一實施例中,轉動支架更包含一組裝部,設置於轉動部的一側邊。
在至少一實施例中,基座包含至少一第一滑動結合部,且轉動支架包含至少一第二滑動結合部;其中,第一滑動結合部設置於設置槽的一端, 第二滑動結合部設置於轉動部的一端,並且第二滑動結合部結合於第一滑動結合部。
在至少一實施例中,第一滑動結合部與第二滑動結合部是一圓弧形導槽與一圓弧形導軌的組合,圓弧形導軌可滑動地設置於圓弧形導槽,使轉動部沿一弧形路徑相對於基座滑動,而環繞該軸心方向轉動。
在至少一實施例中,弧形路徑的曲率中心落在軸心方向。
在至少一實施例中,扭力摩擦面的曲率半徑是連續變化。
在至少一實施例中,扭力摩擦面的曲率半徑是不連續變化。
在至少一實施例中,相同曲率半徑的部分設置為不連續。
在至少一實施例中,基座的上開設連通設置槽與基座外部的一開孔。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鉸鏈可於轉動過程中,隨著角度改變鉸鏈內部的摩擦力,從而提供隨角度變化的扭力阻抗。本發明的鉸鏈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之特性,以利應用於尺寸小的輕薄電子裝置。
100:鉸鏈
110:基座
113:設置槽
114:第一滑動結合部
116:開孔
120:轉動支架
121:轉動部
122:組裝部
123:第二滑動結合部
124:扭力摩擦面
130:干涉片
130a:螺絲
130b:定位柱
210:連動機構
220,230:機體
X:軸心方向
R0~R4,Rmax:曲率半徑
A0,A1,A3,A4:接觸面積
圖1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爆炸圖。
圖3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4是沿圖3中A-A’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5是沿圖3中B-B’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轉動支架與干涉片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鉸鏈於較小夾角的剖面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轉動支架與干涉片於較小夾角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鉸鏈於另一較小夾角的剖面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鉸鏈於較小夾角的剖面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轉動支架與干涉片於較小夾角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12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鉸鏈於較大夾角的剖面示意圖。
圖13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轉動支架與干涉片於較大夾角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14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另一轉動支架與干涉片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如圖1、圖2、圖3、圖4與圖5所示,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鉸鏈100,包含一基座110、一或多個轉動支架120與一或多個干涉片130。圖1與圖2以成對的二個轉動支架120以及相應的二個干涉片130為例示說明。轉動支架120與干涉片130的數量可隨需求改變。
如圖3所示,鉸鏈100可用於結合於二機體220,230,使得二機體220,230組成可折疊(foldable)的電子裝置,其中每一轉動支架120連接於二個轉動支架120中的一個。
以下以一個基座110配合一個轉動支架120與一個干涉片130進行例示說明。需注意的是基座110上可以設置多組相應的結構以配合多個轉動支架120與多個干涉片130。轉動支架120大致上是成對地設置於基座110,也就是基座110上可以設置多對轉動支架120。
如圖1、圖2、圖4與圖5所示,基座110具有一設置槽113與一對第一滑動結合部114。設置槽113的截面呈半圓形,設置槽113平行於一軸心方向X設置,各第一滑動結合部114分別設置於設置槽113的兩端。
如圖1、圖2、圖4、圖5與圖6所示,轉動支架120包含一轉動部121與一組裝部122。轉動部121平行於軸心方向X設置,並且轉動部121的兩端分別設置一第二滑動結合部123。各第二滑動結合部123分別可滑動地結合於相應的第一滑動結合部114,並且位於設置槽113中,使得轉動部121的兩端可滑動地結合於基座110,藉以使得轉動部121可於基座110上環繞軸心方向X轉動。
如圖2與圖4所示,第一滑動結合部114與第二滑動結合部123是圓弧形導槽與圓弧形導軌的組合。圓弧形導槽與圓弧形導軌是同心配置,圓弧形導軌可滑動地設置於圓弧形導槽,且其等的曲率中心落在軸心方向X上。圓弧形導槽與圓弧形導軌的組合使得轉動部121可沿一弧形路徑相對於基座110滑動,而環繞軸心方向X轉動。
如圖1、圖2、圖5與圖6所示,轉動部121具有朝向設置槽113的扭力摩擦面124。轉動部121的扭力摩擦面124在垂直於軸心方向X的徑向上,至少有局部的曲率半徑不等於其他部分的曲率半徑。此外,扭力摩擦面124與基座110之間不接觸,並且組裝部122設置於轉動部121的一側邊。
如圖6所示,在第一實施例中,扭力摩擦面124的曲率半徑呈現連續線性變化,亦即,扭力摩擦面124的曲率半徑隨著參考角度不同而連續變化,使得轉動部121呈現凸輪型態。假設從軸心方向X垂直延伸至組裝部122的參考角度是0度(參考線指向圖6的右側),而軸心方向X垂直延伸至轉動部121的另一側邊的參考角度是180度(參考線指向圖6的左側);在參考角度是0度的位置,扭力摩擦面124具有最小的曲率半徑R0,並且在參考角度是180度的位置,扭力摩擦面124具有最大的曲率半徑Rmax。
如圖2、圖5、圖6、圖7與圖8所示,干涉片130位於設置槽113內,且干涉片130的一端固定於基座110,另一端抵靠於基座110,並且干涉片130的兩端之間的部分係不接觸基座110而呈現懸空(懸浮)狀態。干涉片130的一端可以透過螺絲130a、定位柱130b固定於基座110。干涉片130位於基座110與扭力摩擦面124之間。
如圖5、圖6、圖7與圖8所示,干涉片130呈現彎曲型態,並且朝向轉動部121的扭力摩擦面124彎曲,以緊迫地接觸於扭力摩擦面124的局部,對扭力摩擦面124形成局部的面接觸,並且承受垂直於軸心方向X的壓制力。面接觸的接觸面積隨轉動部121相對於基座110的滑動而改變。所述壓制力與面接觸的面積,決定扭力摩擦面124與干涉片130之間的摩擦力大小。一般而言,當壓制力與面接觸的面積上升時所述摩擦力上升,並且當壓制力與面接觸的面積下降時所述摩擦力下降。
如圖5與圖6所示,當組裝部122展開而使其與基座110上表面之間的夾角為180度時,干涉片130是接觸於參考角度接近0度的部分。前述接觸部分的曲率半徑R0較小,使得干涉片130與扭力摩擦面124之間的接觸面積A0較小; 同時,扭力摩擦面124對干涉片130緊迫程度也較低而使得干涉片130對扭力摩擦面124壓制力相對較小。此時,干涉片130對轉動部121的摩擦干涉降低至最小值,使得轉動部121可以容易地被轉動。
如圖7與圖8所示,當轉動部121相對於基座110轉動,使得組裝部122與基座110上表面之間的夾角下降(例如170度),干涉片130接觸於扭力摩擦面124的位置改變。此時接觸部分的曲率半徑提升為R1(R1>R0),增加干涉片130與扭力摩擦面124之間的接觸面積為A1;同時,扭力摩擦面124對干涉片130向外推抵提升緊迫程度,而使得干涉片130對扭力摩擦面124的壓制力上升。此時,干涉片130施加於轉動部121的摩擦力上升,轉動所述轉動部121所需的扭力提升(亦即轉動支架120的扭力阻抗提升),而可容易地固定組裝部122與基座110上表面之間的夾角,亦即可固定成對的轉動支架120之間的夾角。
如圖9所示,進一步地,當轉動部121相對於基座110持續轉動,使得組裝部122與基座110上表面之間的夾角繼續下降(例如150度)。接觸部分的曲率半徑再提升至R2(R2>R1>R0),使得干涉片130與扭力摩擦面124之間的接觸面積再增加;同時,扭力摩擦面124對干涉片130緊迫程度也再度提升而使得干涉片130對扭力摩擦面124的壓制力再上升。轉動支架120的扭力阻抗提升至更高的數值,使得組裝部122與基座110上表面之間的夾角更容易被固定。
如圖5、圖7與圖9所示,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隨著轉動部121轉動而改變組裝部122與基座110上表面之間的夾角,扭力摩擦面124與干涉片130之間的接觸面積連續改變。因此在不同夾角下,基座110與轉動支架120之間將有不同的扭力阻抗,以利固定組裝部122與基座110上表面之間的夾角。以第一實施例為例,當夾角逐漸下降,扭力阻抗隨之上升;在應用於結合二機體220, 230的可折疊電子裝置的場合,可適用於將主要顯示的機體220,230固定於適合觀看的角度。
如圖5、圖7與圖9所示,扭力摩擦面124的設置範圍可以介於參考角度0度至180度之間,因此當組裝部122與基座110上表面之間的夾角接近90度時,干涉片130將不再接觸扭力摩擦面124,使得基座110與轉動支架120之間的扭力阻抗只剩下第一滑動結合部114與第二滑動結合部123之間的摩擦力,以讓二機體220,230可以容易地折疊在一起。
如圖2、圖5、圖7與圖8所示,干涉片130朝向轉動部121的扭力摩擦面124彎曲配置,基座110主要用於固定干涉片130的一端,並且干涉片130另一端抵靠於基座110。干涉片130的兩端之間的部分不與基座110發生干涉,亦即干涉片130的兩端之間的部分不接觸基座110而呈現懸空狀態。因此,基座110的上可開設連通設置槽113與基座110外部的開孔116,以利減少基座110的重量,並且使得干涉片130的兩端之間的部分呈現懸空狀態。開孔116還可用於觀察干涉片130的狀態,以判斷干涉片130是否能正常運作。
圖3所示的鉸鏈100上可配置其他不具可變扭力阻抗的連動機構210,例如互相咬合的連動齒輪,連動機構210結合於基座110並且連接於轉動支架120或二機體220,230,以避免轉動支架120脫離基座110,並且使得兩個轉動支架120可相對於基座110連動。
請參閱圖圖10、圖11、圖12與圖13所示,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鉸鏈100,包含一基座110、一轉動支架120與一干涉片130。
如圖10、圖11、圖12與圖13所示,在第二實施例中,轉動部121的扭力摩擦面124在垂直於軸心方向X的徑向上,至少有局部的曲率半徑不等於 其他部分的曲率半徑。不同於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的扭力摩擦面124的曲率半徑不呈現連續變化,而是有段式的不連續變化,使得扭力摩擦面124呈現局部突出的狀態,例如扭力摩擦面124局部的曲率半徑是R3,而其他部分的曲率半徑是R4,並且R4>R3。
如圖10與圖11所示,當組裝部122展開而使其與基座110上表面之間的夾角為180度時,干涉片130是接觸於參考角度接近0度的部分,且接觸部分的曲率半徑為R3,使得干涉片130與扭力摩擦面124之間的接觸面積A3較小;同時,扭力摩擦面124對干涉片130緊迫程度也較低而使得干涉片130對扭力摩擦面124的壓制力相對較小。此時,干涉片130對轉動部121產生的摩擦力干涉降低至最小值,使得轉動部121可以容易地被轉動。
如圖12與圖13所示,當轉動部121相對於基座110轉動,使得組裝部122與基座110上表面之間的夾角下降(例如150度),干涉片130是接觸於參考角度大於0度的部分。此時接觸部分的曲率半徑提升至R4,增加干涉片130與扭力摩擦面124之間的接觸面積A4;同時,扭力摩擦面124對干涉片130向外推抵提升緊迫程度而使得干涉片130對扭力摩擦面124的壓制力上升,提高干涉片130與扭力摩擦面124之間的摩擦力,而讓轉動支架120有較高的扭力阻抗,而可容易地固定組裝部122與基座110上表面之間的夾角,同時也容易固定成對的轉動支架120之間的夾角。也是說,在第二實施例中,扭力阻抗可以在兩個數值之間變化,特別是在夾角較小時有較大的扭力阻抗,以利將主要顯示的機體220,230固定於適合觀看的角度。
如圖14所示,在不同實施例中,相同曲率半徑的部分也可以設置為非連續局部或分段的變化,例如曲率半徑是R4的部分可以是多個,或是有多 個由R3線性變化至R4的區間。因此在夾角變化的過程中,扭力阻抗可以在較大值與較小值之間交替變化,以利使用者將觀看的角度固定在所需要的角度。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鉸鏈100可於轉動過程中,隨著角度改變鉸鏈內部的摩擦力,從而提供隨角度變化的扭力阻抗。本發明的鉸鏈100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之特性,有利於縮小尺寸,以利應用於尺寸小的輕薄電子裝置。
110:基座
113:設置槽
114:第一滑動結合部
116:開孔
120:轉動支架
121:轉動部
122:組裝部
130:干涉片
X:軸心方向
R0:曲率半徑
A0:接觸面積

Claims (9)

  1. 一種鉸鏈,包含:一基座,具有一設置槽,並且該設置槽平行於一軸心方向設置;一轉動支架,包含一轉動部,該轉動部平行於該軸心方向設置,且該轉動部的兩端可滑動地結合於該基座而位於該設置槽中,使該轉動部可於該基座上環繞該軸心方向轉動;其中,該轉動部具有朝向該設置槽的一扭力摩擦面;其中,該扭力摩擦面在垂直於該軸心方向的徑向上,至少具有局部的曲率半徑不等於其他部分的曲率半徑,並且該扭力摩擦面與該基座之間不接觸;以及一干涉片,位於該設置槽內,該干涉片的一端固定於該基座,並且該干涉片的兩端之間的部分不接觸該基座而呈現懸空狀態;其中,該干涉片位於該基座與該扭力摩擦面之間,該干涉片呈現彎曲型態,並且朝向該扭力摩擦面彎曲,以緊迫地接觸於該扭力摩擦面的局部,對該扭力摩擦面形成局部的面接觸,且該面接觸的一接觸面積隨該轉動部相對於該基座的滑動而改變。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鉸鏈,其中,該轉動支架更包含一組裝部,設置於該轉動部的一側邊。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鉸鏈,其中,該基座包含至少一第一滑動結合部,且該轉動部包含至少一第二滑動結合部;該第一滑動結合部設置於該設置槽的一端,該第二滑動結合部設置於該轉動部的一端,並且該第二滑動結合部結合於該第一滑動結合部。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鉸鏈,其中,該第一滑動結合部與該第二滑動結合部是一圓弧形導槽與一圓弧形導軌的組合,該圓弧形導軌可滑動地設置於該圓弧形導槽,使該轉動部沿一弧形路徑相對於該基座滑動,而環繞該軸心方向轉動。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鉸鏈,其中,該弧形路徑的曲率中心落在該軸心方向。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鉸鏈,其中,該扭力摩擦面的該曲率半徑是連續變化。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鉸鏈,其中,該扭力摩擦面的該曲率半徑是不連續變化。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鉸鏈,其中,相同曲率半徑的部分設置為不連續。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鉸鏈,其中,該基座的上開設連通該設置槽與該基座外部的一開孔。
TW111102717A 2022-01-21 2022-01-21 鉸鏈 TWI7951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2717A TWI795186B (zh) 2022-01-21 2022-01-21 鉸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2717A TWI795186B (zh) 2022-01-21 2022-01-21 鉸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95186B true TWI795186B (zh) 2023-03-01
TW202332367A TW202332367A (zh) 2023-08-01

Family

ID=86692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2717A TWI795186B (zh) 2022-01-21 2022-01-21 鉸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9518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3467A (zh) * 2017-02-27 2018-09-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限位转轴及电子装置
US20210120687A1 (en) * 2019-10-22 2021-04-22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and hinge device therefor
TWM628185U (zh) * 2022-01-21 2022-06-11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鉸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3467A (zh) * 2017-02-27 2018-09-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限位转轴及电子装置
US20210120687A1 (en) * 2019-10-22 2021-04-22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and hinge device therefor
TWM628185U (zh) * 2022-01-21 2022-06-11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鉸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2367A (zh) 202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9018B (zh) 轉軸模組與折疊式電子裝置
US6618903B2 (en) Hinge device
EP1963944B1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double-axis hinge and locking spring
TWI462682B (zh) 連接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JP6397195B2 (ja) 二軸ヒンジ装置
US10168746B2 (en) Hinge mechanism for a computing device
WO2021036677A1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US20220121249A1 (en) Dual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foldabl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959580A1 (en) 2-axis soft hinge mechanism and foldable device having same
CN211741963U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US11761476B2 (en) Torque hinge module
WO2023093215A9 (zh)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TW201930739A (zh) 樞轉機構與電子裝置
WO2023082838A9 (zh) 铰链组件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TWM628185U (zh) 鉸鏈
TWI795186B (zh) 鉸鏈
TW202109234A (zh) 電子裝置
TWM545173U (zh) 隱藏式對開鉸鏈(二)
CN216867278U (zh) 铰链
US11997807B2 (en) Hinge structure an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TWI774302B (zh) 升降式雙軸鉸鏈及應用此升降式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CN116498638A (zh) 铰链
WO2021088020A1 (zh) 电子装置
WO2023279471A1 (zh) 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JPWO2021210075A5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