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0791B - 雙端棒形物機構 - Google Patents

雙端棒形物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0791B
TWI790791B TW110139679A TW110139679A TWI790791B TW I790791 B TWI790791 B TW I790791B TW 110139679 A TW110139679 A TW 110139679A TW 110139679 A TW110139679 A TW 110139679A TW I790791 B TWI790791 B TW I79079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body
open
cam sleeve
double
end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9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6006A (zh
Inventor
晏健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Elc管理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Elc管理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Elc管理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6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60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07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079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40/00Casing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ing or handling solid or pasty toiletry or cosmetic substances, e.g. shaving soaps or lipsticks
    • A45D40/06Casings wherein movement of the lipstick or like solid is a screwing movement
    • A45D40/065Casings wherein movement of the lipstick or like solid is a screwing movement with self-contained cover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40/00Casing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ing or handling solid or pasty toiletry or cosmetic substances, e.g. shaving soaps or lipsticks
    • A45D40/06Casings wherein movement of the lipstick or like solid is a screwing move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40/00Casing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ing or handling solid or pasty toiletry or cosmetic substances, e.g. shaving soaps or lipsticks
    • A45D40/24Casings for two or more cosme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40/00Casing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ing or handling solid or pasty toiletry or cosmetic substances, e.g. shaving soaps or lipsticks
    • A45D2040/0025Details of lipstick or like casing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Cephalosporin Compounds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Table Devices Or Equipment (AREA)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 Portable Outdo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種雙端棒形物機構包括保持兩個棒形物產品的雙端保持器杯;帶有縱向軸的單個內部本體;帶有螺旋形凹槽的單個凸輪套筒;兩個A型殼構件;以及兩個頂蓋。當任一頂蓋相對於相對的A型殼旋轉時,保持器杯上下移動。對齊特徵部提醒用戶保持器杯已經到達其中立位置。

Description

雙端棒形物機構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容納呈棒形式的兩種消費產品(諸如化妝品)的容器。更確切地,其涉及一種雙端機構,該雙端機構允許一個或另一棒形物產品在前進位置與縮回位置之間移動,在前進位置中,所述棒形物產品能夠由消費者施用,以及在縮回位置中,用於在多次使用之間儲存該產品。
用於棒形物產品的現有技術容器可以包括圓筒,該圓筒具有設置在其底端處的可旋轉構件。棒形物產品被接納至保持器杯中,並且該保持器杯設置在該圓筒內。可旋轉構件相對於圓筒的旋轉引起圓筒內部的機構使棒形物產品遠離旋轉構件縱向前進,使得棒形物產品的一部分變得暴露在圓筒上方。以此方式,該產品的暴露部分可用於進行施用。
例如,常見類型的容器特徵在於永久連接到 筒形內部本體的基座,以及圍繞該內部本體放置的凸輪套筒,使得該凸輪套筒和本體能夠相對於彼此旋轉。該內部本體是中空的,並且具有壁,該壁帶有延伸穿過該壁的至少一個縱向狹槽。該凸輪套筒具有內壁,該內壁特徵在於沿著該內壁的大部分長度延伸的至少一個螺旋形凹槽。產品保持器杯設置有呈凸耳形式的至少一個凸輪從動件。當保持器杯被裝配至內部本體中時,該凸耳延伸穿過內部本體的縱向狹槽以接合凸輪套筒的螺旋形凹槽。當基座和凸輪套筒相對於彼此旋轉時,螺旋形凹槽向保持器杯的凸耳施加壓力,其驅動保持器杯在縱向狹槽中上下移動,從而使棒形物產品在前進位置與縮回位置之間移動。在US 3,438,714中描述了這種類型的裝置的典型示例。此類裝置運行良好,但是局限於僅提供一種棒形物產品。
已知如下排出裝置:其具有的兩個棒形物產品從該裝置的兩端處呈現。例如,參見US2008-0166172、US8,444,334和US5,306,107。這些專利申請都不具有本文中描述的裝置的簡單性。例如,US8,444,334利用兩個凸輪套筒,保持器杯的凸耳必須在這兩個凸輪套筒之間通過,並且這需要精確對準,而精確對準會是難以實現的。
本發明的目的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相對簡單設計的雙端機構,其能夠使兩個棒形物產品伸出以及縮回,並且在不使用時是氣密的。
根據本發明的雙端棒形物機構包括保持兩個棒形物產品(9、9’)的雙端保持器杯(1),每個端部處一個棒形物產品;帶有縱向軸的單個內部本體(2);帶有螺旋形凹槽的單個凸輪套筒(3);第一和第二A型殼(4、4’);以及第一和第二頂蓋(5、5’)。每一個頂蓋在其相應A型殼上形成氣密密封。在使用中,用戶按壓第一頂蓋的頂部以使其從所述機構的其餘部分脫離。第二頂蓋未被移除,並且維持與內部本體接觸,使得第二頂蓋和內部本體將一起旋轉。因此,當第二頂蓋和凸輪套筒相對於彼此旋轉時,保持器杯在內部本體中前進並且使棒形物產品移動到伸出位置,在所述伸出位置處,所述棒形物產品可以被使用。相反旋轉引起保持器杯縮回。對齊特徵部提醒用戶保持器杯已經到達其中立位置。
1:保持器杯
2:內部本體
3:凸輪套筒
4,4’:第一A型殼、第二A型殼
5,5’:第一頂蓋、第二頂蓋
6,6’:外殼
7,7’:內蓋
9,9’:棒形物產品
10:雙端棒形物機構
1a:筒形壁
1b:開放頂端
1b’:開放底端
1c:分隔件
1d:通氣孔
1e:凸耳
1f:上部貯存器
1f’:下部貯存器
2a:筒形側壁
2b:內部本體開放頂部
2b’:內部本體開放底部
2c:上水平軌道
2c’:下水平軌道
2d:缺口
2e:上區段
2e’:下區段
2f:上邊沿
2f’:下邊沿
2g:第一組齒
2h,2h’:凸塊
3a:中空筒形本體
3b:凸輪套筒開放頂部
3b’:凸輪套筒開放底部
3c:上部內表面
3c’:下部內表面
3d:環形止擋件
3e:螺旋形凹槽
3f:中空上部本體
3f’:中空下部本體
4a,4a’:筒形側壁
4b,4b’:開放上端
4c,4c’:開放下端
4d,4d’:凸緣
6a:第一側壁
6b:第一開放頂部
6c:第一開放底部
6d:第一按鈕
6e:裙壁
6f:柔性支柱
6g:豎直凹槽
6h:切口
6i,6’i:凸起珠狀部
7a:內蓋側壁
7b:內蓋開放頂部
7c:內蓋開放底部
7d:壓力表面
7e:凸起環
7f:柔性突片
[圖1]描繪處於閉合構型的根據本發明的雙端棒形物機構。
[圖2]描繪圖1的雙端棒形物機構,其中頂蓋之一被移除。
[圖3]是其中包含兩個棒形物產品的雙端保持器杯的等距視圖。
[圖4]是圖3的保持器杯的截面視圖。
[圖5]是其中帶有雙端保持器杯的內部本體的正視圖。
[圖6]是凸輪套筒的正視圖。
[圖7]是圖6的凸輪套筒的橫截面視圖。
[圖8]描繪兩個相同A型殼中的一者。
[圖9]是兩個相同A型殼中的第二者的橫截面。
[圖10]是示出內部本體、凸輪套筒與A型殼之間的關係的截面視圖。
[圖11]是外殼和內蓋的透視圖。
[圖12]是示出外殼的內部的剖視圖。
[圖13]是內蓋的頂部透視圖。
[圖14]是示出外殼與內蓋之間的關係的橫截面視圖。
[圖15]是示出內部本體、凸輪套筒、A型殼、外殼與內蓋之間的關係的橫截面視圖。
[圖16]是示出內部本體和兩個頂蓋的鎖定特徵部的橫截面視圖。
術語“包括”及其變體指元件列表未必限於明確敘述的那些。以下描述將若干構件的相對端部稱為“頂部”和“底部”,但是該命名僅供參考,因為任一端部都可以視為頂部或底部。
根據本發明的雙端棒形物機構包括雙端保持 器杯(1)、單個內部本體(2)、單個凸輪套筒(3)、第一和第二A型殼(4、4’)以及第一和第二頂蓋(5、5’)。圖1描繪根據本發明的雙端棒形物機構(10)處於完全閉合構型的一個實施例。總體而言,該雙端棒形物機構是筒形的並且封閉在第一和第二頂蓋(5、5’)內。圖2描繪圖1的雙端棒形物機構,其中第一頂蓋(5)被移除,並且一個棒形物產品伸出。相反地,如果第二頂蓋(5’)已經被移除,則該雙端棒形物機構也會呈現完全相同的方式。
一個雙端保持器杯(1)
根據本發明的雙端保持器杯(1)描繪在圖3和圖4中。該保持器杯保持兩個棒形物產品,這兩個棒形物產品沿著中心縱向軸線A從該保持器杯沿相反方向延伸。該保持器杯包括帶有開放頂端(1b)和開放底端(1b’)的筒形壁(1a)。保持器杯的內部充當貯存器。該貯存器可以通過分隔件(1c)跨中心分成上部貯存器(1f)和下部貯存器(1f’)。每個貯存器能夠接納和保持固體或半固體棒形物產品的一部分,諸如口紅、潤唇膏、除臭棒、止汗棒、膠棒等等。每個棒通常通過摩擦或者通過底切設計保持在保持器杯中,但是如本技術中已知,可以提供額外裝置。穿過筒形壁的一個或多個通氣孔(1d)可以定位在大約分隔件的水平面處,以在棒形物產品(9、9’)通過開放端部插入到保持器杯中時允許空氣逸出。單個凸耳(1e)位於筒形壁高度上的中間處。該凸耳具有從筒形壁垂直延伸的長度。當該 雙端棒形物機構完全組裝好時,保持器杯將在內部本體內行進,並且凸耳將沿著縱向軌道的上區段和下區段(2e、2e’)並且在內部本體(2)的上水平軌道和下水平軌道(2c、2c’)中行進(參見下文)。凸耳(1e)的長度足夠長以延伸穿過並超過內部本體的縱向和水平軌道。
一個內部本體(2)
參考圖5,內部本體(2)包括具有內部本體開放頂部(2b)和內部本體開放底部(2b’)的大致筒形側壁(2a)。縱向軌道和從該縱向軌道延伸的上水平軌道和下水平軌道穿過該筒形側壁。縱向軌道包括上區段(2e)和下區段(2e’)。這兩個區段共線並且在內部本體的筒形側壁的中間處會合。上區段在該會合點與上水平軌道(2c)之間延伸。下區段在該會合點與下水平軌道(2c’)之間延伸。
較佳地,水平軌道中的至少一者(例如,上水平軌道)與通向內部本體的內部本體開放頂部(2b)或內部本體開放底部(2b’)的缺口(2d)相交。該缺口為筒形側壁(2a)提供一定柔性,使得可以暫時擴大內部本體的內部本體開放頂部(2b)處的開口,並且然後允許其恢復到其初始大小。以此方式,通過迫使凸耳(1e)穿過缺口(2d)並且進入到縱向軌道的上區段(2e)中,能夠將保持器杯(1)插入到內部本體中。由於僅需要一個此類缺口,因此較佳的是,下水平軌道(2c’)並不通向內部本體的內部本體開放底部。當該雙端棒形物機構完全組裝好時,凸耳(1e)將沿著縱向 軌道的上區段、下區段(2e、2e’)並且在內部本體(2)的上水平軌道、下水平軌道(2c、2c’)中行進。
當保持器杯(1)定位在內部本體的中間時,我們說其處於中立位置。在中立位置中,兩個棒形物產品(9、9’)均不伸出超過內部本體。當雙端棒形物機構(10)未被使用時,保持器杯將通常在其中立位置處。然而,當保持器杯從伸出位置縮回時,保持器杯可能縮回太遠,並且超越中立位置,使得看不見的棒形物產品(例如,9’)可能搗入到第二頂蓋(5’)的內部中。為幫助用戶避免此情況發生,兩個或更多個凸塊(2h、2h’)可以位於縱向軌道的中點上方以及下方一短距離處、靠近縱向軌道的上區段、下區段(2e、2e’)的會合點。這些凸塊稍微突出到上區段和下區段中,並且縱向間隔開以允許保持器杯(1)的凸耳(1e)裝配在其中間(參見圖5)。當保持器杯在內部本體中上下移動時,該凸塊提供對保持器杯的移動的輕微阻力,因為凸耳被迫越過每個凸塊上方。當用戶使保持器杯縮回到內部本體中時,感覺將會使用戶知道凸耳何時位於凸塊之間(即,保持器杯何時已經到達中立位置),並且他/她應該停止縮回保持器杯。
較佳地,內部本體(2)的內部本體開放頂部(2b)和內部本體開放底部(2b’)兩者都形成有懸垂於內部本體的筒形側壁(2a)之上的邊沿(上邊沿2f、下邊沿2f’)。下文將解釋邊沿的用途。
參考圖10,第一組齒(2g)從內部本體的內部 本體開放頂部(2b)向內突出(進入到由筒形側壁2a封閉的空間中)。較佳地,至少三個齒圍繞內部本體開放頂部的周邊等距間隔開。例如,沿著內部本體開放頂部的周邊,三個此類齒可以間隔開120°,或者四個此類齒可以間隔開90°。第二組齒(附圖中未示出)沿著內部本體的內部本體開放底部(2b’)的周邊定位。下文將解釋該齒的用途。
一個凸輪套筒(3)
根據本發明的雙端棒形物機構(10)僅具有一個凸輪套筒。凸輪套筒(3)示出在圖6和圖7中。該凸輪套筒包括大致中空筒形本體(3a),該中空筒形本體具有外表面和容納內部本體(2)的內表面。該中空筒形本體是整體的,但是可以視為包括帶有凸輪套筒開放頂部(3b)和上部內表面(3c)的中空上部本體(3f),以及帶有凸輪套筒開放底部(3b’)和下部內表面(3c’)的中空下部本體(3f’)。該凸輪套筒被設計成以同心方式在內部本體(2)上方滑動。上部內表面和下部內表面設置有螺旋形凹槽(3e)。該螺旋形凹槽開始於中空上部本體(3f)的凸輪套筒開放頂部(3b)附近,並且完成一定數量的旋轉圈數或其分數,以結束於中空下部本體(3f’)的凸輪套筒開放底部(3b’)附近。通常,該圈數及其分數將在1至3之間;諸如1、1¼、1½,1¾、2、2¼、2½、2¾或3圈,或在約1至3圈之間的任何其它分數。較佳地,該螺旋形凹槽的節距是恆定的,並且相同數量的圈數及其分數位於上部內表面和下部內表面上。這將為用 戶在使用該雙端棒形物機構的任一側時提供一致的體驗。
通過將內部本體的內部本體開放頂部(2b)(帶有缺口(2d)的端部)插入到凸輪套筒(3)的凸輪套筒開放底部(3b’)中來將該凸輪套筒安裝到內部本體(2)的外側。該缺口將允許內部本體的筒形側壁(2a)壓縮到足以允許凸輪套筒滑到內部本體上。當完全就位於內部本體上時,凸輪套筒和內部本體是同心的,並且該凸輪套筒被捕獲在上邊沿與下邊沿(2f、2f’)之間,該上邊沿與下邊沿懸於內部本體的筒形側壁(2a)之上。該凸輪套筒將基本上填充該空間,使得凸輪套筒相對於內部本體的非常小的豎直移動是可能的,然而,凸輪套筒和內部本體能夠相對於彼此旋轉。凸輪套筒以如下方式裝配在內部本體(2)上方:穿過內部本體的縱向軌道的保持器杯(1)的凸耳(1e)的遠側端部將位於凸輪套筒的螺旋形凹槽(3e)中。凸輪套筒的外表面可以包括環形止擋件(3d),該環形止擋件在中空上部本體(3f)與中空下部本體(3f’)之間位於該凸輪套筒的中點處。該環形止擋件是將第一和第二頂蓋(5、5’)緊固在雙端棒形物機構(10)上的鎖定特徵部的一半。下文將描述該鎖定特徵部的全部操作。
第一和第二A型殼(4、4’)
根據本發明的雙端棒形物機構(10)包括相同的第一和第二A型殼(4、4’)。參考圖8和圖9,每一A型殼包括筒形側壁(4a、4a’)、開放上端(4b、4b’)和開放下端 (4c、4c’)。對於每一個A型殼,凸緣(4d、4d’)可以在開放上端(4b、4b’)處向內延伸。
第一A型殼(4)的開放下端(4c)貼合地裝配在凸輪套筒(3)的中空上部本體(3f)上方,並且第二A型殼(4’)的開放下端(4c’)貼合地裝配在凸輪套筒的中空下部本體(3f’)上方。該A型殼和凸輪套筒一體地旋轉。即,如果旋轉任一A型殼,則凸輪套筒也將旋轉。例如,A型殼在凸輪套筒上的裝配可以足夠緊密以防止任一A型殼與凸輪套筒之間的相對旋轉。可選地,可以在A型殼與凸輪套筒之間使用黏合劑。
如上所述,當完全就位於內部本體(2)上時,凸輪套筒(3)被捕獲在懸於內部本體的筒形側壁(2a)之上的上邊沿與下邊沿(2f、2f’)之間。換言之,該上邊沿、下邊沿延伸超過凸輪套筒的端部。因此,當每一個A型殼完全定位在凸輪套筒上時,凸緣(4d、4d’)將擱置在內部本體的上邊沿和下邊沿(2f、2f’)的正上方(參見圖10)。
該A型殼還用於美觀目的,作為凸輪套筒的裝飾蓋。該A型殼可以由塑料製成,但是可以借助金屬A型殼實現更高檔的外觀。同樣,該A型殼的尺寸設計成使得A型殼的開放下端(4c、4c’)將在凸輪套筒的環形止擋件(3d)上達到底部(如圖2中所見)。然而,凸輪套筒的環形止擋件橫向地延伸超過A型殼。
第一和第二頂蓋(5、5’)
如同常規頂蓋,本發明的頂蓋在A型殼上方滑動,以用於保護棒形物產品免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並且提供美學上令人愉悅的外觀。然而,本發明的頂蓋具有數個獨特功能特徵。圖11-圖15更詳細地示出了頂蓋的一個實施例。第一頂蓋(5)包括外殼(6)和內蓋(7)。在圖11-圖13中,外殼和內蓋示出為分開的部件。然而,實現下文描述的配置的最佳方法是通過包覆模製。例如,首先模製外殼(6),並且然後將內蓋(7)模製到外殼中,從而有效地使其成為一個部件,如圖14中所見。在以下論述中,僅提及頂蓋之一(第一頂蓋),並且另一個頂蓋(第二頂蓋)在功能上是相同的。
1.釋放按鈕
常規頂蓋通常通過A型殼上的摩擦配合保持就位,並且能夠通過握住口紅的基座、同時拉動該頂蓋來容易地移除。與此不同,在其閉合構型(圖1)中,本發明的雙端棒形物機構為用戶提供第一和第二頂蓋(5、5’)。在使用中,移除一個頂蓋以暴露棒形物產品中的一者,而另一頂蓋保持就位。除非採取措施,否則拉開這兩個頂蓋同樣有可能移除任一頂蓋,而這個頂蓋可能不是用戶想要移除的頂蓋。作為本發明的一個獨特特徵,每一個頂蓋設置有使相關聯頂蓋從該雙端棒形物機構的其餘部分釋放的按鈕。
第一頂蓋(5)的外殼(6)包括帶有第一開放頂 部(6b)和第一開放底部(6c)的第一側壁(6a)。該第一側壁的尺寸設計成裝配在第一A型殼(4)中的一者上方,如圖2中所示。該外殼進一步包括懸置在該第一側壁的第一開放頂部中的第一按鈕(6d)。裙壁(6e)從該第一按鈕懸垂。該第一按鈕和裙壁通過在裙壁(6e)與第一側壁(6a)的內表面之間伸出的多個柔性支柱(6f)懸置在外殼的第一開放頂部中。較佳地,第一側壁、第一按鈕、裙壁和支柱被模製為一個單元。柔性支柱的主要用途是在內蓋(7)被包覆模製到外殼中之前使第一按鈕和裙壁懸置在外殼的第一側壁內。
內蓋(7)包括帶有內蓋開放頂部(7b)和內蓋開放底部(7c)的內蓋側壁(7a)。該內蓋包括壓力表面(7d),通過在該壓力表面與內蓋側壁(7a)的內表面之間延伸的多個柔性突片(7f),該壓力表面(7d)被懸置在內蓋的內蓋開放頂部附近。參考圖15,內蓋(7)被定位在外殼(6)內部,使得內蓋的內蓋側壁(7a)被夾在第一側壁(6a)與第一按鈕(6d)的裙壁(6e)之間。為容納內蓋的多個柔性突片(7f),第一按鈕的裙壁設置有相同數量的切口(6h,參見圖12、圖14)。在內蓋到外殼(6)中的包覆模製之後,內蓋的壓力表面(7d)定位在第一按鈕(6d)正下方。因此,當用戶按壓第一按鈕(6d)時,第一按鈕和壓力表面(7d)兩者均向下移動(進入至外殼)中,從而拉伸柔性突片(7f)。
當完全組裝好的第一頂蓋(5)定位在第一A型殼(4)上時,第一按鈕(6d)的裙壁(6e)支撐抵靠內部本體(2) 的頂部。因此,當用戶按壓第一按鈕(6d)的頂部時,第一按鈕對內部本體施加壓力。這引起內部本體相對於第一頂蓋的第一側壁(6a)的縱向位移。以此方式,從雙端棒形物機構的連接到內部本體的其餘部分移除頂蓋,並且不會移除錯誤頂蓋(如果用戶只是同時拉動兩個頂蓋,則將是此情況)。當從第一按鈕釋放用戶施加的壓力時,柔性突片(7f)能夠提供足夠回復力以使第一按鈕回到其靜止位置。
2.氣密特徵
如上所述,內蓋(7)包括帶有內蓋開放頂部(7b)和內蓋開放底部(7c)的內蓋側壁(7a)。當考慮氣密性時,則若干凸起環(7e)可以定位在內蓋側壁的內表面上、靠近內蓋開放底部處。該凸起環具有比第一A型殼(4)的外直徑稍微小的直徑。當完全組裝好的第一頂蓋(5)定位在第一A型殼(4)上時,第一A型殼的開放上端(4b)滑入內蓋(7)的內蓋開放底部(7c)中。一旦第一A型殼插入到內蓋中,直徑稍微小於第一A型殼的外直徑的凸起環(7e)便在內蓋與第一A型殼之間形成氣密密封。
3.頂蓋與內部本體之間的連接
現在描述本發明的第一和第二頂蓋(5、5’)的第三獨特特徵。為了使保持器杯(1)升高和下降,用戶必須相對於內部本體(2)旋轉第一和第二A型殼(4、4’)中的一者。在常規機構中,外部基座永久連接到內部本體,使得 該基座相對於A型殼的旋轉將使保持器杯升高或下降。然而,本發明沒有永久附接到內部本體的基座。然而,每一個頂蓋在其安裝到其A型殼時必須能夠充當基座。因此,第一按鈕(6d)的裙壁(6e)形成有圍繞其周邊的多個豎直凹槽(6g)(參見圖12)。當第一頂蓋(5)定位在第一A型殼(4)上時,第一按鈕的裙壁延伸至第一A型殼的開放上端(4b)中並穿過其,並且進入到內部本體(2)的內部本體開放頂部(2b)中。這允許在第一頂蓋與內部本體之間建立連接,使得那兩個部件能夠一體地旋轉。該連接在圖15中示出,其中內部本體的第一組齒(2g)定位在第一按鈕的豎直凹槽(6g)中。此接合足以防止第一頂蓋與內部本體之間的相對旋轉,使得當第一頂蓋旋轉時,內部本體也旋轉。由於外殼的凹槽是豎直的,因此內部本體的第一組齒將不會阻止第一頂蓋從第一A型殼被移除。
4.鎖定特徵部
作為本發明的另一獨特特徵,每個頂蓋設有鎖定特徵部。在圖1中示出兩個相同頂蓋的一個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這兩個頂蓋在其沿著非圓形邊界會合的意義上來說是互補的,並且每個頂蓋延伸超過雙端棒形物機構(10)的中點。例如,在圖11-圖14以及圖16的實施例中,第一頂蓋(5)的外殼(6)可以被成形為使得該外殼的第一開放底部(6c)的一部分將伸出超過凸輪套筒(3,如圖2和圖16中所見)的環形止擋件(3d)。這給第一頂蓋帶來一些穩定 性,因為其位於第一A型殼(4)上。這還防止第一和第二頂蓋相對於彼此的旋轉,否則這會對內部本體以及可能的其它部件施加過大扭矩。可選地,每個外殼(6、6’)可以設置有一組一個或多個凸起珠狀部(6i、6’i)。較佳地,每組包括至少兩個凸起珠狀部;更佳地,每組中至少三個凸起珠狀部。第一組凸起珠狀部定位在第一頂蓋的外殼的第一開放底部的伸出並超過凸輪套筒的環形止擋件(3d)的該部分上。第二組凸起珠狀部定位在第二頂蓋的外殼的第二開放底部的伸出並超過凸輪套筒的環形止擋件(3d)的該部分上。在任一組的凸起珠狀部與環形止擋件之間存在干涉。“干涉”意指在移除和放回第一和第二頂蓋(5、5’)中的任一者時,必須將凸起珠狀部和環形止擋件壓到彼此下方和上方。在移除頂蓋時,上述按鈕特徵部能夠提供足夠力以將環形止擋件推到該組凸起珠狀部下方。在放回頂蓋時,用戶將頂蓋推到相應A型殼上,從而再次迫使相應的該組凸起珠狀部至環形止擋件上方。通過小心放置凸起珠狀部,每次將這兩個頂蓋定位在其相應A型殼上時,這兩個頂蓋之間的可見間隙能夠為零。這進一步改善該雙端棒形物機構的整體氣密性和外觀。
兩個棒形物產品
本發明在一個雙端棒形物機構中提供兩個棒形物產品(9、9’)。該雙端棒形物機構用於如下所有類型的棒形物產品:通過拖拉該產品跨越表面來將該產品施加到 該表面。為了本發明的目的,棒形物產品是固體或半固體產品的細長塊,當該細長塊通過一端被懸置時,其能夠支撐其自身的重量。非詳盡列表包括口紅、唇彩、潤唇膏、化妝棒(粉底、遮瑕膏、腮紅、修容粉等等)、除臭棒、止汗棒、膠棒等等。較佳地,這兩個產品(9、9’)是互補的。例如,兩個色度的口紅、或者一個口紅和一個唇彩、或者一個粉底和一個腮紅、或者一個除臭劑和一個固體香水、或者一個黏合劑和一個用以固化該黏合劑的底油等等。
組裝方法
通過迫使保持器杯(1)的凸耳(1e)穿過缺口(2d)並且進入到內部本體的縱向軌道的上區段(2e)中,將該保持器杯插入到內部本體(2)中。可選地,此時,通過在縱向軌道的凸塊(2h、2h’)之間滑動保持器杯的凸耳可以使該保持器杯移動到中立位置。接下來,通過將內部本體的內部本體開放頂部(2b)(帶有缺口(2d)的端部)插入到凸輪套筒(3)的凸輪套筒開放底部(3b’)中,將該凸輪套筒安裝到內部本體的外側。該缺口將允許內部本體的筒形側壁(2a)壓縮到足以允許凸輪套筒滑到內部本體上。當完全就位於內部本體上時,凸輪套筒和內部本體是同心的,並且凸輪套筒被捕獲在懸於內部本體的筒形側壁(2a)之上的上邊沿與下邊沿(2f、2f’)之間。凸輪套筒(3)以此方式裝配在內部本體(2)上方,使得穿過內部本體的縱向軌道的保持器杯(1)的凸耳(1e)的遠側端部將位於凸輪套筒的螺旋形凹 槽(3e)中。
如上文所解釋地,第一頂蓋和第二頂蓋(5、5’)已經在先前分別由外殼(6、6’)和內蓋(7、7’)形成。然後,將第一頂蓋(5)裝配在第一A型殼(4)上方,使得第一按鈕(6d)的裙壁(6e)延伸至第一A型殼的開放上端(4b)並穿過其,並且進入到內部本體(2)的內部本體開放頂部(2b)中,其中內部本體的第一組齒(2g)中的每一者將達到擱置在第一按鈕的豎直凹槽(6g)中的一者中。如果未完成,則通過定位第一頂蓋與仍暴露的第二A型殼的相對旋轉、直到保持器杯的凸耳位於縱向軌道的凸塊(2h、2h’)之間來使保持器杯移動到其中立位置。然後,將第二頂蓋(5’)裝配在第二A型殼(4’)上方,使得第二按鈕的裙壁(附圖中未示出)延伸到第二A型殼的開放上端(4b’)中並穿過其,並且進入到內部本體(2)的內部本體開放底部(2b’)中,其中內部本體的第二組齒(附圖中未示出)中的每一者將達到擱置在第二按鈕的豎直凹槽中的一者中。該雙端棒形物機構的組裝現在完成。
首先通過任何合適方法(諸如熱澆注到模具中)形成第一和第二棒形物產品(9、9’),然後允許其冷卻和固化。
當期望將雙端棒形物機構裝載兩個棒形物產品時,移除第一頂蓋(5),並且使雙端保持器杯(1)遠離第二頂蓋前進到完全伸出位置。下文解釋執行此操作的過程。將第一棒形物產品插入到保持器杯的上部貯存器(1f) 中。接下來,使保持器杯下降,使得第一棒形物產品不凸出超過內部本體(2)的內部本體開放頂部(2b),並且放回第一頂蓋。然後,移除第二頂蓋(5’),並且使雙端保持器杯(1)遠離第一頂蓋前進到完全伸出位置。將第二棒形物產品插入到保持器杯的下部貯存器(1f’)中。接下來,使保持器杯下降,使得第二棒形物產品不凸出超過內部本體(2)的內部本體開放底部(2b’)。較佳地,通過將保持器杯的凸耳(1e)定位在縱向軌道的凸塊(2h、2h’)之間來使保持器杯移動到其中立位置。最後,放回第二頂蓋。
使用
當期望使用棒形物產品之一(例如,9)時,用戶按壓第一頂蓋(5)的第一按鈕(6d)。她可以通過將她的手指繞在外殼的第一側壁(6a)上並且使用拇指下壓第一按鈕來這樣做。這使該雙端棒形物機構的其餘部分相對於頂蓋縱向位移,並且將凸輪套筒(3)的環形止擋件(3d)壓到頂蓋的凸起珠狀部(6i)下方。通過這樣做,容易從第一A型殼(4)移除第一頂蓋(5),並且該雙端棒形物機構的其餘部分被接納至用戶的另一隻手中。接下來,用戶在一隻手中握持暴露的第一A型殼(4),並且在另一隻手中握持仍附接的第二頂蓋(5’)。用戶相對於頂蓋和內部本體(2)旋轉A型殼(例如,逆時針方向)。這將迫使保持器杯(1)的凸耳(1e)到達內部本體的凸塊(2h)之一的上方,並且然後繼續升高保持器杯,其中凸耳沿著縱向軌道的上區段(2e)行進,直 到其進入內部本體的水平軌道(2c),此時,棒形物產品(9)從雙端棒形物機構(10)中完全伸出以供用於預期用途。
當用戶完成棒形物產品(9)的使用時,她再次在一隻手中握持暴露的第一A型殼(4),並且在另一隻手中握持仍附接的第二頂蓋(5’)。用戶相對於頂蓋旋轉A型殼(例如,順時針方向)。這使保持器杯(1)下降,並且棒形物產品(9)縮回到該雙端棒形物機構中。用戶繼續旋轉A型殼,直到迫使保持器杯的凸耳(1e)到達內部本體的第一凸塊(2h)上方,此時,保持器杯將位於其中立位置中,並且她停止旋轉。將移除的第一頂蓋(5)放回在暴露的第一A型殼(4)上,從而再次迫使頂蓋的凸起珠狀部(6i)到達凸輪套筒(3)的環形止擋件(3d)上方。如果需要,可以在雙端棒形物機構(10)的另一側上重複相同過程以使用另一棒形物產品。
5,5’:第一頂蓋、第二頂蓋
10:雙端棒形物機構

Claims (12)

  1. 一種雙端棒形物機構,其包括:內部本體,所述內部本體包括:具有內部本體開放頂部和內部本體開放底部的筒形側壁;穿過所述筒形側壁的縱向軌道;以及第一組齒,其圍繞所述內部本體開放頂部的周邊等距間隔開且向內突出;第二組齒,其圍繞所述內部本體開放底部的周邊等距間隔開且向內突出;保持器杯,所述保持器杯在所述內部本體內行進,並且包括:限定貯存器的筒形壁,以及從所述筒形壁垂直延伸的凸耳,其中:所述凸耳足夠長以延伸穿過所述內部本體的所述縱向軌道;以及所述貯存器能夠容納沿相反方向從所述保持器杯延伸的兩個棒形物產品;凸輪套筒,所述凸輪套筒包括:具有凸輪套筒開放頂部、凸輪套筒開放底部以及中點和內表面的中空筒形本體;所述內表面具有螺旋形凹槽,所述螺旋形凹槽開始於所述凸輪套筒開放頂部附近,並且完成1至3圈旋轉以結束於所述凸輪套筒開放底部附近;其中 所述凸輪套筒安裝到所述內部本體的外側,使得所述保持器杯的所述凸耳位於所述螺旋形凹槽中;第一A型殼,所述第一A型殼包括筒形側壁、開放上端和開放下端,其中所述第一A型殼的所述開放下端裝配在所述凸輪套筒開放頂部上方,其中所述第一A型殼和所述凸輪套筒一體地旋轉;第二A型殼,所述第二A型殼包括筒形側壁、開放上端和開放下端,其中所述第二A型殼的所述開放下端裝配在所述凸輪套筒開放底部上方,其中所述第二A型殼和所述凸輪套筒一體地旋轉;第一頂蓋,所述第一頂蓋包括:具有第一開放底部的第一側壁,其在所述第一A型殼的所述開放上端上方滑動;具有多個豎直凹槽的第一按鈕,所述豎直凹槽延伸至所述內部本體開放頂部中,使得所述內部本體的所述第一組齒定位在所述第一按鈕的所述豎直凹槽中;其中,按壓所述第一按鈕引起所述內部本體相對於所述第一頂蓋的所述第一側壁的縱向位移;以及第二頂蓋,所述第二頂蓋包括:具有第二開放底部的第二側壁,其在所述第二A型殼的所述開放上端上方滑動;具有多個豎直凹槽的第二按鈕,所述豎直凹槽延伸至所述內部本體開放底部中,使得所述內部本體的所述第二組齒定位在所述第二按鈕的所述豎直凹槽中; 其中,按壓所述第二按鈕引起所述內部本體相對於所述第二頂蓋的所述第二側壁的縱向位移。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雙端棒形物機構,其中,所述內部本體進一步包括:從所述縱向軌道延伸的上水平軌道和下水平軌道,其中所述上水平軌道和所述下水平軌道中的至少一者與向上通向所述內部本體開放頂部或所述內部本體開放底部的缺口相交。
  3.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雙端棒形物機構,其中,所述內部本體進一步包括:位於所述縱向軌道的所述中點上方和下方一短距離處的兩個凸塊,所述凸塊突出到所述縱向軌道中以提供對所述保持器杯的移動的阻力。
  4.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雙端棒形物機構,其中,所述內部本體開放頂部形成有上邊沿,並且所述內部本體開放底部形成有下邊沿,使得所述上邊沿與所述下邊沿都懸於所述內部本體的所述筒形側壁之上,並且所述凸輪套筒被捕獲在所述上邊沿與所述下邊沿之間。
  5.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雙端棒形物機構,其中,所述第一頂蓋具有握持所述第一A型殼以形成氣密密封的凸起環,並且所述第二頂蓋具有握持所述第二A型殼以形成氣密密封的凸起環。
  6.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雙端棒形物機構,其中,所述螺旋形凹槽完成1、1¼、1½、1¾、2、2¼、2½、 2¾或3圈旋轉。
  7.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雙端棒形物機構,其中:所述凸輪套筒進一步包括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具有位於所述凸輪套筒的所述中點處的環形止擋件;並且所述第一A型殼和所述第二A型殼在所述環形止擋件上達到底部。
  8. 根據請求項7所述的雙端棒形物機構,其中,所述第一頂蓋和所述第二頂蓋沿著非圓形邊界會合。
  9. 根據請求項8所述的雙端棒形物機構,其中:所述第一頂蓋的所述第一開放底部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頂蓋的所述第二開放底部的一部分伸出並超過所述凸輪套筒的所述環形止擋件。
  10. 根據請求項9所述的雙端棒形物機構,其中:第一組一個或多個凸起珠狀部定位在所述第一頂蓋的所述第一開放底部的伸出並超過所述凸輪套筒的所述環形止擋件的部分上;第二組一個或多個凸起珠狀部定位在所述第二頂蓋的所述第二開放底部的伸出並超過所述凸輪套筒的所述環形止擋件的部分上;使得:在所述第一組凸起珠狀部與所述環形止擋件之間以及在所述第二組凸起珠狀部與所述環形止擋件之間存在干 涉。
  11.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雙端棒形物機構,其中,所述保持器杯進一步包括穿過所述保持器杯的所述筒形壁的一個或多個通氣孔。
  1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雙端棒形物機構,其中:所述保持器杯的所述貯存器由分隔件分成上部貯存器和下部貯存器,並且每個貯存器能夠接納和保持棒形物產品的一部分。
TW110139679A 2020-10-27 2021-10-26 雙端棒形物機構 TWI7907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081,314 2020-10-27
US17/081,314 US11641924B2 (en) 2020-10-27 2020-10-27 Dual-ended stick mechanis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6006A TW202216006A (zh) 2022-05-01
TWI790791B true TWI790791B (zh) 2023-01-21

Family

ID=81258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9679A TWI790791B (zh) 2020-10-27 2021-10-26 雙端棒形物機構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1641924B2 (zh)
EP (1) EP4236722A1 (zh)
JP (1) JP2023542238A (zh)
KR (1) KR102587424B1 (zh)
CN (1) CN116940264A (zh)
AU (1) AU2021367950B2 (zh)
CA (1) CA3196242C (zh)
TW (1) TWI790791B (zh)
WO (1) WO2022093726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6229B (en) * 2000-06-22 2005-01-11 Kanebo Cosmetics Inc Extendable container for stick-shaped cosmetic material
US20150250290A1 (en) * 2014-03-05 2015-09-10 Thomas F. Holloway Cosmetic Dispenser with Dual Dispensing Mechanisms
WO2019142847A1 (ja) * 2018-01-19 2019-07-25 株式会社コーセー 棒状化粧料収納容器
TW202029906A (zh) * 2019-01-23 2020-08-16 日商資生堂股份有限公司 送出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10614A (en) * 1952-06-27 1955-06-14 Dulberg Murray Duplex rotary holder
US3438714A (en) 1967-01-30 1969-04-15 Scovill Manufacturing Co Swivel-type lipstick container
US4750501A (en) * 1986-11-18 1988-06-14 Risdon Corporation Cosmetic applicator with even torque and improved locking
DE3905580C1 (zh) 1989-02-23 1989-11-16 Georg Karl Geka-Brush Gmbh, 8809 Bechhofen, De
EP0492266B1 (en) 1990-12-28 1996-03-27 KOTOBUKI & CO., LTD. A twintype stick-shaped material drawing-out container
US5186560A (en) * 1992-02-05 1993-02-16 Risdon Corporation Innerbody flex tab cosmetic dispenser
JP2892973B2 (ja) * 1995-06-22 1999-05-17 株式会社パイロット 筆記具又は塗布具用キャップ
US5899620A (en) * 1998-01-12 1999-05-04 Rexam Cosmetics Packaging, Inc. Lipstick container with increased carrier ride-by force
US6412999B1 (en) * 2001-03-02 2002-07-02 Rexam Cosmetic Packaging Cosmetic container with push-back prevention feature
US6623198B2 (en) * 2001-10-09 2003-09-23 Crown Cork & Seal Company, Inc. Dispenser for cosmetics containing sunscreen
FR2869206B1 (fr) 2004-04-21 2006-09-29 Laffon Spa Societa Per Azioni Recipient pour produits cosmetiques dote d'un mecanisme combine de double mise en mouvement
DE202005007550U1 (de) 2005-05-12 2005-09-15 Wellness Promotion Gmbh & Co K Lippenschmink- und/oder -pflegevorrichtung
US7785026B2 (en) 2007-01-08 2010-08-31 Serena Eng Cosmetic applicator device
ITRM20080019A1 (it) 2008-01-14 2009-07-15 Ballarati Anna Maria Contenitore per il movimento di un doppio stick con un singolo scodellino portastick.
FR2954058B1 (fr) * 2009-12-23 2012-03-16 Chanel Parfums Beaute Conteneur de produit cosmetique ou hygienique en raisin a element d'application escamotable
CN102740728B (zh) * 2010-01-12 2015-03-04 欧莱雅公司 用于展开化妆品棒的机构、相关的设备和方法
US8647004B2 (en) * 2012-05-07 2014-02-11 Li-Chun Chan Assembling structure of intermediate tube of lipstick
WO2015027207A1 (en) * 2013-08-22 2015-02-26 Hcp Packaging Usa, Inc. Double-ended cosmetic dispenser
FR3012023B1 (fr) * 2013-10-18 2016-01-01 Dior Christian Parfums Dispositif applicateur de produit en baton et son utilisation.
EP3096645B1 (en) * 2014-01-24 2020-03-18 HCP Packaging USA, Inc. Cosmetic dispenser with frictional resistance
KR101594319B1 (ko) 2015-09-15 2016-02-16 주식회사 리치코스 듀얼 타입의 스틱형 화장품 용기
US10154720B2 (en) 2016-07-05 2018-12-18 Crystal International (Group), Inc. Dual end cosmetic contain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6229B (en) * 2000-06-22 2005-01-11 Kanebo Cosmetics Inc Extendable container for stick-shaped cosmetic material
US20150250290A1 (en) * 2014-03-05 2015-09-10 Thomas F. Holloway Cosmetic Dispenser with Dual Dispensing Mechanisms
WO2019142847A1 (ja) * 2018-01-19 2019-07-25 株式会社コーセー 棒状化粧料収納容器
TW202029906A (zh) * 2019-01-23 2020-08-16 日商資生堂股份有限公司 送出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93726A1 (en) 2022-05-05
KR20230066142A (ko) 2023-05-12
CN116940264A (zh) 2023-10-24
US20220125180A1 (en) 2022-04-28
AU2021367950B2 (en) 2023-06-15
KR102587424B1 (ko) 2023-10-11
CA3196242C (en) 2024-03-26
JP2023542238A (ja) 2023-10-05
EP4236722A1 (en) 2023-09-06
TW202216006A (zh) 2022-05-01
CA3196242A1 (en) 2022-05-05
US11641924B2 (en) 2023-05-09
AU2021367950A1 (en) 202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70625B (zh) 用於棒狀產品的容器及組裝和使用此容器的方法
US10835012B2 (en) Cosmetic product container
KR102354088B1 (ko) 화장품용 물품을 지지하기 위한 장치
JPWO2004010820A1 (ja) スティック状化粧料用容器
KR101782508B1 (ko) 회전형 립스틱 용기
TWI790791B (zh) 雙端棒形物機構
US5904431A (en) Container with retractable lid for lipstick, lip cream and/or deodorant
KR102038420B1 (ko) 보호관이 탄력적으로 승하강되는 동시에 손쉽게 고정되는 스틱형 고형화장품 용기
KR20200000957U (ko) 듀얼 타입 립스틱 용기의 립스틱 홀더 승강구조
US3346103A (en) Lipstick holder
US3445171A (en) Lipstick container with self-contained closure
KR20200014381A (ko) 화장품 홀더 시스템
JP2018191887A (ja) 人のケラチン物質に化粧品を塗布するための器具
JPH0637772Y2 (ja) 液体化粧料等の収納容器
KR101931509B1 (ko) 화장품 용기
JPH0510244U (ja) 二剤混合容器
US7350525B2 (en) Device for packaging and applying a substance such as a cosmetic or another care product
KR20200127363A (ko) 슬라이딩 버튼이 구비된 립스틱 용기
JPH08117024A (ja) 棒状化粧料繰出容器
KR20190061532A (ko) 화장 도구
KR200332115Y1 (ko) 립스틱 케이스
JPH0327526Y2 (zh)
JP2540480Y2 (ja) 液体化粧料容器
JPH0690819A (ja) 口紅等の収納容器
KR20190104303A (ko) 화장 도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