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0170B - 可電動上鎖與解鎖的門鎖 - Google Patents

可電動上鎖與解鎖的門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0170B
TWI790170B TW111119042A TW111119042A TWI790170B TW I790170 B TWI790170 B TW I790170B TW 111119042 A TW111119042 A TW 111119042A TW 111119042 A TW111119042 A TW 111119042A TW I790170 B TWI790170 B TW I79017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rotating shaft
wall
locking
latc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9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46696A (zh
Inventor
黃宗禹
Original Assignee
一德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一德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一德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190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90170B/zh
Priority to US17/828,125 priority patent/US20230374820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01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017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46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669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001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E05B47/0012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with rotary electro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7/00Accessories in connection with locks
    • E05B17/20Means independent of the locking mechanism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pening, e.g. for securing the bolt in the fastening position
    • E05B17/2007Securing, deadlocking or "dogging" the bolt in the fastening position
    • E05B17/2026Securing, deadlocking or "dogging" the bolt in the fastening position automatic, i.e. actuated by a closed door position sens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7/00Accessories in connection with locks
    • E05B17/20Means independent of the locking mechanism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pening, e.g. for securing the bolt in the fastening position
    • E05B17/2007Securing, deadlocking or "dogging" the bolt in the fastening position
    • E05B17/203Securing, deadlocking or "dogging" the bolt in the fastening position not following the movement of the bolt
    • E05B17/2034Securing, deadlocking or "dogging" the bolt in the fastening position not following the movement of the bolt moving pivotally or rotativel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6Controlling mechanically-operated bolts by electro-magnetically-operated detents
    • E05B47/0657Controlling mechanically-operated bolts by electro-magnetically-operated detents by locking the handle, spindle, follower or the like
    • E05B47/0661Controlling mechanically-operated bolts by electro-magnetically-operated detents by locking the handle, spindle, follower or the like axially, i.e. with an axially engaging blocking ele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6Controlling mechanically-operated bolts by electro-magnetically-operated detents
    • E05B47/0657Controlling mechanically-operated bolts by electro-magnetically-operated detents by locking the handle, spindle, follower or the like
    • E05B47/0665Controlling mechanically-operated bolts by electro-magnetically-operated detents by locking the handle, spindle, follower or the like radially
    • E05B47/0673Controlling mechanically-operated bolts by electro-magnetically-operated detents by locking the handle, spindle, follower or the like radially with a rectilinearly moveable blocking ele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3/00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E05B63/16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handles on opposite sides moving independentl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001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E05B2047/001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ctuators or power transmissions therefor
    • E05B2047/0015Output elements of actuators
    • E05B2047/0017Output elements of actuators with rotary mo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2047/0048Circuits, feeding, monitoring
    • E05B2047/0067Monitoring
    • E05B2047/0068Door clos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2047/0048Circuits, feeding, monitoring
    • E05B2047/0067Monitoring
    • E05B2047/0069Monitoring bolt posi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3/00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E05B63/08Mortise lo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電動上鎖與解鎖的門鎖,包括可滑動地安裝於一鎖殼內的一閂頭,以及樞設於鎖殼內的一解閂機構,解閂機構包括的一連動部與閂頭結合而連動,鎖閂裝置進一步包括一上鎖機構,上鎖機構內設置一馬達用來驅動一鎖定件在鎖定解閂機構的前進位置以及未鎖定解閂機構的一後退位置之間位移,如此能夠透過有線或無線的控制手端驅使電動驅動裝置具有的一驅動軸正轉或逆轉達到將鎖閂裝置上鎖或解鎖的功能,並且所述上鎖機構的結構簡單,能夠降低製造成本。

Description

可電動上鎖與解鎖的門鎖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電動上鎖與解鎖的門鎖,尤指一種能夠透過有線或無線控制手段,驅動門鎖內部之電動驅動裝置作動使門鎖上鎖,進一步造成門鎖安裝於門外側的操作裝置的把手無法操作鎖閂裝置之閂頭內縮至解閂位置的門鎖。
一種市售的門鎖,其係在門的中間安裝具有一閂頭的一鎖閂裝置,並且在門的兩側分別安裝用來驅動鎖閂裝置之閂頭內縮至解閂為置的兩個操作裝置,此外,門所區隔的空間被界定為室外的一側會另外安裝一鎖心,如此藉由將鎖閂裝置上鎖,可以阻止位於室外的操作裝置控制鎖閂裝置的閂頭內縮位移至解閂位置,但位於室內的操作裝置仍然可以操作鎖閂裝置的閂頭內縮位移至解閂位置,如此就能手動控制達到門禁管制的作用。
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許多門禁管制會配合諸如電子的防盜或門禁系統,也就是說,門鎖需要能夠配合防盜或門禁系統作動並且將門鎖的狀態回報給防盜或門禁系統,傳統機械式的門鎖無法透過無線或有線的控制手段將門鎖上鎖,為此遂有業者研發一種利用電磁閥連動鎖閂裝置內部之機構達到上鎖功能的門鎖,但這種使用電磁閥的門鎖問題在於,當供電系統斷電時,可能造成門鎖由上鎖狀態改變成解鎖狀態,或者由解鎖狀態改變為上鎖狀態,詳細 地說,假設門鎖被組裝成當電磁閥通電產生吸力時為上鎖狀態,那麼門鎖要持續保持上鎖狀態,供電系統就要持續對電磁閥供應電力,使得電磁閥能夠保持吸力以維持門鎖的上鎖狀態,因而在這樣的狀態下,若發生停電,則門鎖就會因為電磁閥無法產生吸力而改變為解鎖狀態,或者門鎖被組裝成當電磁閥通電產生吸力時為解鎖狀態,若發生停電,門鎖就會因為電磁閥無法產生吸力而改變為上鎖狀態,如此對門禁管控可能會有不良的影響。
為解決此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一鎖殼,一閂頭,與所述鎖殼可滑動地結合,所述閂頭可位移至一上閂位置與一解閂位置,一解閂機構,包括各別獨立與所述閂頭連動地結合的一個第一被動環以及一個第二被動環,一個第一操作裝置,設置在所述鎖殼的一側且與所述第一被動環連動地結合,所述第一操作裝置可連動所述第一被動環樞轉使所述閂頭從所述上閂位置位移至所述解閂位置,一個第二操作裝置,設置在所述鎖殼的另一側且與所述第二被動環連動地結合,所述第二操作裝置可連動所述第二被動環樞轉使所述閂頭從所述上閂位置位移至所述解閂位置,一座體,固定於所述鎖殼內,一個第一單元,與所述座體可滑動地結合,所述第一單元可位移至一個前進位置與一個後退位置,一個第二單元,與所述第一單元一起移動地結合,所述第二單元進一步可相對所述第一單元位移至與所述第一被動環對齊且與所述第二被動環隔開的一個第一對齊位置以及與所述第一被動環隔開且與所述第二被動環對齊的一個第二對齊位置,當所述第一單元位於後退位置,所述第一操作裝置、所述第二操作裝置、所述第一被動環與所述第二被動環可連動所述閂頭位移至所述解 閂位置,當所述第一單元位於前進位置且所述第二單元位於所述第一對齊位置時,所述第一操作裝置與所述第一被動環不可連動所述閂頭位移至所述解閂位置且所述第二操作裝置與所述第二被動環可連動所述閂頭位移至所述解閂位置,當所述第一單元位於前進位置且所述第二單元位於所述第二對齊位置時,所述第二操作裝置與所述第二被動環不可連動所述閂頭位移至所述解閂位置且所述第一操作裝置與所述第一被動環可連動所述閂頭位移至所述解閂位置,一個馬達,固設在所述座體上,一個轉軸,與所述馬達連動地結合,所述轉軸包括形成在所述轉軸外周面的一個螺紋段,一個連動件,與所述座體可移動地結合,所述連動件與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單元連動地結合,所述連動件移動係推動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單元一起位移至所述前進位置或所述後退位置,一個螺旋彈性件,不可轉動地套設在所述轉軸的外周面且與所述螺紋段螺接,所述螺旋彈性件與所述連動件連動地結合,當所述轉軸轉動時,所述螺旋彈性件係沿著所述轉軸的軸向移動並且可推動所述連動件沿著所述轉軸的軸向移動。
本發明的上鎖機構,能夠利用有線或無線的控制手段操作所述馬達作動,進一步控制所述鎖定件在前進位置提供門鎖設定為上鎖狀態或在後退位置提供門鎖設定為解鎖狀態,有利於配合諸如門禁系統或防盜系統使用。所述上鎖機構,整體的結構精簡,這意味著其損壞的機率將更低,零件的製造與加工更加簡單,並且組裝的時間也將有效地縮短,可以降低整體的製造成本。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可電動上鎖與解鎖的門鎖,其中所述第一單元包括相對隔開的兩個外表面以及從所述兩個外表面的其中一個延伸至另一個的一個滑槽,所述第一單元還包括從一個第一前端面以及一個第二前端面,所述滑槽延伸至所述第二前端面,所述第二單元進一步包括一個外端面以及一 個內端面,所述第二單元還包括形成在所述內端面的一個滑動結合部,所述滑動結合部與所述滑槽可滑動地結合,所述第一前端面與所述內端面隔開一個距離並且與所述第二前端面貼靠,所述連動件包括的一個推動端貼靠所述內端面與所述第一前端面,所述第二單元的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對齊位置位於所述第一單元的兩個外表面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可電動上鎖與解鎖的門鎖,其中所述第一被動環包括形成在其外周緣的一個第一凸部,所述第二被動環包括形成在其外周緣的一個第一凸部,所述第二單元包括形成在所述外端面的一個鎖定槽,當所述第一單元位於前進位置且所述第二單元位於所述第一對齊位置時,所述第一被動環的所述第一凸部與所述鎖定槽嵌合而無法樞轉,當所述第一單元位於前進位置且所述第二單元位於所述第二對齊位置時,所述第二被動環的所述第一凸部與所述鎖定槽嵌合而無法樞轉。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可電動上鎖與解鎖的門鎖,其中所述連動件包括一個本體以及從所述本體外側延伸的一個推動端,所述本體包括容置所述轉軸的所述螺紋段的一個槽室,所述螺旋彈性件位於所述槽室內,所述推動端與所述第一及所述第二單元連動地結合。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可電動上鎖與解鎖的門鎖,所述連動件進一步包括對稱地隔開且與所述槽室鄰接的一個第一壁以及一個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包括容置所述轉軸的一個第一樞槽,所述第二壁包括容置所述轉軸的一個第二樞槽,所述轉軸的所述螺紋段位於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壁之間,並且所述螺紋段的圈數介於1~2圈之間,所述螺旋彈性件包括一個第一推動端以及一個第二推動端,所述第一推動端沿著所述橫向位於所述第一壁與所述螺紋段之 間,所述第二推動端沿著所述橫向位於所述第二壁與所述螺紋段之間,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推動端分別由所述螺旋彈性件的兩端並且沿著其切線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推動端抵靠於所述槽室的內壁使得所述螺旋彈性件無法轉動,當所述第一推動端抵壓所述第一壁時,所述第一及所述第二單元可往所述後退位置的方向移動,當所述第二推動端抵壓所述第二壁時,所述第一及所述第二單元可往所述前進位置的方向移動,當所述轉軸轉動而所述連動件無法沿著所述橫向位移時,所述螺旋彈性件沿著所述橫向位於所述螺紋段與所述第一壁之間的區段被壓縮或者所述螺旋彈性件沿著所述橫向位於所述螺紋段與所述第二壁之間的區段被壓縮。
本發明的上鎖機構允許誤操作,也就是說當鎖定件無法位移時,仍然允許馬達正轉以及逆轉,能防止馬達受阻力無法作動而損壞的的問題。此外,當馬達正轉或逆轉但鎖定件受阻擋無法位移
Figure 111119042-A0305-02-0007-1
時,由於所述螺旋彈性件被壓縮,當阻擋鎖定件的因素消失之後(例如位於室外的把手被釋放後),會因著所述螺旋彈性件的偏壓偏壓使得所述連動件帶動所述鎖定件位移至設定的控制的後退位置或前進位置,如此可以避免因為誤操作造成門鎖未確實設定為上鎖狀態或解鎖狀態的問題。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可電動上鎖與解鎖的門鎖,進一步包括:一個支撐件,固定於所述座體上且與所述連動件沿著所述轉軸的軸向隔開,所述支撐件包括一個樞部,所述轉軸包括與所述馬達一起轉動地結合的一個被動端以及與所述支撐件的所述樞部可轉動地結合的一個支撐端,所述螺紋段位於所述被動端與所述支撐端之間,所述被動端與所述支撐端位於所述連動件的外側。
本發明另外提供一種可電動上鎖與解鎖的門鎖,包括:一鎖殼,一閂頭,與所述鎖殼可滑動地結合,所述閂頭可位移至一上閂位置與一解閂位置,一解閂機構,與所述鎖殼樞接且與所述閂頭連動地結合,所述解閂機構樞轉係連動所述閂頭位移至所述上閂位置或所述解閂位置,一座體,固定於所述鎖殼內,一個鎖定件,與所述座體可移動地結合,所述鎖定件可位移至一個前進位置與一個後退位置,當所述鎖定件位於所述後退位置時,所述解閂機構可連動所述閂頭從所述上閂位置位移至所述解閂位置,當所述鎖定件位於所述前進位置時,所述解閂機構不可連動所述閂頭從所述上閂位置位移至所述解閂位置,一個馬達,固設在所述座體上,一個轉軸,與所述馬達連動地結合,所述轉軸包括形成在所述轉軸外周面的一個螺紋段,一個連動件,與所述座體可移動地結合,所述連動件與所述鎖定件連動地結合,所述連動件移動係推動所述鎖定件位移至所述前進位置或所述後退位置,一個螺旋彈性件,不可轉動地套設在所述轉軸的外周面且與所述螺紋段螺接,所述螺旋彈性件與所述連動件連動地結合,當所述轉軸轉動時,所述螺旋彈性件係沿著所述轉軸的軸向移動並且可推動所述連動件沿著所述轉軸的軸向移動。
在配合圖式說明本發明的說明性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之下將可更清楚瞭解本發明。
10:門鎖
20:鎖閂裝置
22:鎖殼
24:第一面
26:第二面
28:容室
30:第一軸
32:第二軸
34:第三軸
36:第一定位柱
37:第二定位柱
38:第一樞孔
39:第一螺孔
40:第一結合孔
42:面板
44:第一孔
46:第二孔
48:第一定位片
50:柄
52:銜接件
54:閂頭
55:第一彈簧
56:第二定位片
58:柄
60:推動面
62:安全閂
63:復歸件
64:樞部
65:第二彈簧
66:連結端
68:阻擋部
70:凹槽
72:第一扭力彈簧
74:第一臂
76:第二臂
78:定位板
80:第一固定孔
82:第二固定孔
84:卡合部
85:軸筒
86:解閂機構
88:第一被動環
90:第一凸部
92:第二凸部
94:第三凸部
98:第一連動環
99:連動部
113:間隔片
115:間隔環
117:第一結合孔
119:第二連動環
131:第二結合孔
135:第二被動環
137:第一凸部
139:第二凸部
151:第三凸部
155:橋接臂
157:第一結合端
159:第二結合端
171:阻擋件
173:樞接端
175:阻擋端
177:連動臂
179:第二扭力彈簧
191:第一腳
193:第二腳
195:解閂件
197:第一端
199:第二端
211:樞部
213:第一感測器
215:第二感測器
216:第三感測器
217:蓋子
219:第二樞孔
231:第二結合孔
233:第二螺孔
235:切換螺絲
237:鎖筒
239:撥片
435:門
437:第一側面
439:第二側面
451:端面
453:安裝空間
455:第一操作裝置
457:第一把手
459:第一解閂桿
471:穿接棒
473:第二操作裝置
475:第二把手
477:第二解閂桿
479:螺栓
491:門框
511:上鎖機構
513:座體
515:第一部分
517:第一側面
519:第二側面
531:定位孔
533:容槽
535:第二部分
537:軌道
551:座體卡槽
553:鎖定件
555:第一單元
557:外表面
559:第一前端面
571:第二前端面
573:滑槽
575:第二單元
575A:第一表面
575B:第二表面
577:內端面
579:外端面
591:滑動結合部
593:鎖定槽
595:連動件
597:本體
599:槽室
611:推動端
613:第一壁
615:第一樞槽
617:第二壁
619:第二樞槽
631:馬達
633:轉軸
635:被動端
637:支撐端
639:螺紋段
650:外蓋
651:螺旋彈性件
652:外蓋卡槽
653:第一推動端
655:第二推動端
657:支撐件
659:第一結合部
671:第二結合部
673:樞部
第1圖為鎖閂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第2圖為本發明上鎖機構的立體分解圖。
第3圖為門鎖之立體分解圖。
第4圖為第3圖的組合俯視圖。
第5圖為沿第4圖5-5線所取的剖視圖。
第5A圖係門位於關閉位置的的剖視圖。
第6圖為沿第4圖6-6線所取的剖視圖。
第7圖為沿為沿第4圖7-7線所取的剖視圖。
第8圖為沿第5圖8-8線所取的剖視圖。
第9圖係在第6圖所示的狀態下樞轉第一操作裝置的第一把手將閂頭由上閂位置位移至解閂位置後的狀態圖。
第10圖係在第5A圖所示的狀態下樞轉第二操作裝置的第二把手將閂頭由上閂位置位移至解閂位置後的狀態圖。
第11圖係在第7圖的狀態下鎖定件由後退位置位移至前進位置後的狀態圖。
第12圖係在第6圖的狀態下鎖定件由後退位置位移至前進位置後的狀態圖。
第13圖係將切換螺絲與鎖殼之第一螺孔螺接偏置第二單元位於第二對齊位置的狀態圖。
第14圖係第二單元位於第二對齊位置之且鎖定件位於前進位置後的狀態圖。
第15圖係在第7圖所示的狀態下樞轉第一操作裝置的第一把手造成閂頭由上閂位置移至解閂位置後,轉軸正轉且鎖定件保持在後退位置且螺旋彈性件被壓縮後的狀態圖。
第16圖係在第11圖所示的狀態下鎖定件無法位移且轉軸逆轉造成螺旋彈性件被壓縮後的狀態圖。
以下所有圖式係僅便於解釋本發明基本教導而已,圖式中將對構成較佳實施例之元件的數目、位置、關係、及尺寸之延伸將有所說明,在閱讀及了解本發明的敎導後相關之變化實施屬於業界技能。另外,在閱讀及了解本發明的敎導後,配合特定力量、重量、強度、及類似要求之精確尺寸及尺寸比例之改變亦屬業界技能。
在不同圖式中係以相同標號來標示相同或類似元件;另外請了解文中諸如“第一”、“第二”、“第三”、“上”、“下”、“前”、“後”、“內”、“外”、“端”、“部”、“段”、“水平”、“垂直”、“向內”、“向外”、“寬度”、“長度”、”區”、”周圍”、”側”、”徑向”、”軸向”等等及類似用語係僅便於看圖者參考圖中構造以及僅用於幫助描述本發明而已。
所述鎖具可以被安裝在一個門上用來將所述門上鎖,參閱第1~5圖所示,本發明的門鎖10包括一鎖閂裝置20以及可以操作鎖閂裝置20的一第一操作裝置455及一第二操作裝置473,鎖閂裝置20包括一面板42以及結合在面板一側面的一鎖殼22,鎖殼22包括隔開的一第一面24與一第二面26,鎖殼22進一步包括形成在第一面24的一容室28,鎖殼22另包括凸出地形成在容室28之底面的一第一軸30、一第二軸32、一第三軸34、二第一定位柱36以及一第二定位柱37,鎖殼22進一步包括 由容室28之底壁延伸至第二面26的一第一樞孔38、一第一螺孔39以及一第一結合孔40,第二與第三軸32、34沿垂直於地面的一縱向位於第一結合孔40與第一樞孔38之間,第三軸34沿縱向位於第一與第二軸30、32之間,第一樞孔38沿垂直於縱向的橫向位於第一軸30與第一螺孔39之間,面板42包括與容室28連通的一第一孔44以及與容室28連通的一第二孔46。
一蓋子217,可拆卸地結合在鎖殼22的第一面24上將容室28封閉,蓋子217包括與鎖殼22之第一樞孔38排列成一直線的一第二樞孔219以及與鎖殼22之第一螺孔39排列成一直線的一第二螺孔233,所述蓋子217還包括與鎖殼22之第一結合孔40排列成一直線的一第二結合孔231。
依據圖式所示,鎖閂裝置20進一步包括可滑動地容置於鎖殼22之容室28內的一閂頭54與一安全閂62,閂頭54末端固設一柄50,柄50的外周圍套設一第一定位片48,柄50的外周圍且位於閂頭54與第一定位片48之間套設一第一彈簧55,此外柄50的外周圍且位於第一定位片48後端固設一銜接件52。第一定位片48固定於鎖殼22之容室28的底面上且閂頭54與面板42之第一孔44對齊,如此閂頭54、柄50以及銜接件52沿橫向在伸出面板42外側的上閂位置(如第5、6、8圖所示)以及壓縮第一彈簧55內縮入面板42內側的一解閂位置(如第9圖所示)之間一起位移。
安全閂62的末端固設一柄58,柄58包括位於中間且傾斜狀的一推動面60,柄58的外周圍套設一第二定位片56,柄58的外周圍且位於安全閂62與第二定位片56之間套設一第二彈簧65。第二定位片56固定於鎖殼22之容室28的底面且安全閂62與面板42的第二孔46對 齊,柄58的推動面60沿橫向位於閂頭54的後方(如第5圖所示),如此當閂頭54位於上閂位置時,安全閂62被第二彈簧65偏壓保持在伸出面板42外側的位置(如第5圖所示),當閂頭54由上閂位置往解閂位置位移時,閂頭54係抵壓柄58之推動面60造成安全閂62沿橫向往鎖殼22的容室28內縮。
依據圖式所示,鎖閂裝置20另包括與鎖殼22之第一軸30樞接的一復歸件63,復歸件63包括管狀的一樞部64以及形成在樞部64外側的一連結端66與一阻擋部68,連結端66與阻擋部68繞第一軸30所界定的一第一樞轉軸線的圓周方向隔開,一凹槽70形成在復歸件63的外周面上且繞第一樞轉軸線的圓周方向位於連結端66與阻擋部68之間。復歸件63的樞部64與第一軸30樞接,因而復歸件63可以第一樞轉軸線為軸心樞轉。
復歸件63之樞部64的外周圍套設一第一扭力彈簧72,第一扭力彈簧72包括一第一臂74以及抵靠於復歸件63之阻擋部68上的一第二臂76。
依據圖式所示,鎖閂裝置20包括容置在鎖殼22之容室28內的一定位板78與一軸筒85,定位板78包括隔開的一第一固定孔80以及一第二固定孔82,定位板78進一步包括形成在第一與第二固定孔80、82之間的一卡合部84,定位板78的第一固定孔80套設於復歸件63的樞部64,軸筒85套設於定位板78的第二固定孔82且套設於鎖殼22的第二定位柱37,如此定位板78無法轉動,第一扭力彈簧72位於復歸件63與定位板78之間,而且第一扭力彈簧72的第一臂74與定位板78的卡合部84嵌合,此外第一扭力彈簧72的第二臂76偏壓復歸件63。
依據圖式所示,鎖閂裝置20進一步包括樞設在鎖殼22與蓋子217之間的一解閂機構86,解閂機構86包括一第一被動環88、與第一被動環88相同外形的一第二被動環135,解閂機構86進一步包括結合在第一與第二被動環88、135之間的一第一連動環98、一第二連動環119、一間隔片113以及一間隔環115。第一被動環88包括形成在外周面的一第一凸部90與一第二凸部92,第一被動環88進一步包括分別形成在兩個側面的兩個第三凸部94。第二被動環135包括形成在外周面的一第一凸部137與一第二凸部139,第二被動環135進一步包括分別形成在兩個側面的兩個第三凸部151。
第一被動環88的其中一個第三凸部94與鎖殼22的第一樞孔38樞接,第二被動環135的其中一個第三凸部151與蓋子217的第二樞孔219樞接,如此第一與第二被動環88、135排列成一直線。
第一連動環98包括凸出地形成在外周面的一連動部99以及形成在連動部99上的一第一結合孔117,第一連動環98與第二被動環135的另一個第三凸部151樞接,第二連動環119包括形成偏心位置的一第二結合孔131,第二連動環119與第一被動環88之另一個第三凸部151樞接,且第一連動環98之連動部99貼靠於銜接件52之內表面(如第5圖所示)。間隔環115容置於第一與第二連動環98、119之間,間隔片113則容置於間隔環115內。如此解閂機構86的第一連動環98以第一及第二樞孔38、219共同界定的一樞轉軸線為軸心在一釋放位置(如第5、6圖所示)與一抵壓位置(如第9、10圖所示)之間樞轉,當解閂機構86的第一連動環98樞轉時,第一連動環98之連動部99係抵壓銜接件52沿橫向位移,進一步造成閂頭54由上閂位置往解閂位置位移。
依據圖式所示,鎖閂裝置20進一步包括一橋接臂155,橋接臂155包括同時與第一連動環98之第一結合孔117以及第二連動環119之第二結合孔131樞接的一第一結合端157,以及與復歸件63之連結端66樞接的一第二結合端159。如此當解閂機構86的第一或第二被動環88、135被操作樞轉時,第一被動環88的第二凸部92或第二被動環135的第二凸部139抵壓橋接臂155的第一結合端157推動第一連動環98與第二連動環119一起由釋放位置往抵壓位置樞轉,同時橋接臂155連動復歸件63樞轉並扭轉第一扭力彈簧72的第二臂76產生復位的彈力,藉此允許第一扭力彈簧72偏置解閂機構86位於釋放位置,且當第一連動環98位於釋放位置時,復歸件63的阻擋部68底靠於第一被動環88的第二凸部92以及第二被動環135的第二凸部139(如第5、6圖所示)。
依據圖式所示,鎖閂裝置20另包括樞設於鎖殼22之容室28內的一解閂件195,解閂件195包括一第一端197與一第二端199,以及位於第一與第二端197、199之間的一樞部211。解閂件195的樞部211與鎖殼22的第二軸32樞接,且解閂件195的第一端197鄰近鎖殼22的第一結合孔40,第二端199貼靠於銜接件52之內表面。解閂件195係可以第二軸32所界定的一第二樞轉軸線樞轉,且當解閂件195樞轉時,係抵壓銜接件52沿橫向位移,進一步連動閂頭54由上閂位置往解閂位置位移。
依據圖式所示,鎖閂裝置20進一步包括樞設於鎖殼22之容室28內的一阻擋件171,阻擋件171包括一樞接端173與一阻擋端175,阻擋件171進一步包括形成在側面且位於阻擋端175的一連動臂177。阻擋件171的樞接端173與鎖殼22的第三軸34樞接,如此阻擋件171可以第三軸34所界定的一第三樞轉軸線為軸心樞轉。一第二扭力彈簧 179套設於第三軸34的外周圍且貼靠於阻擋件171上,第二扭力彈簧179包括與阻擋件171嵌合的一第一腳191以及與鎖殼22嵌合的一第二腳193,第二扭力彈簧179偏壓阻擋件171的阻擋端175朝向閂頭54。
依據圖式所示,鎖閂裝置20進一步包括容置於鎖殼22之容室28內的一上鎖機構511,上鎖機構511包括一座體513,座體513區隔為排列成L形的一第一部分515與一第二部分535,座體513包括一第一側面517與一第二側面519,座體513進一步包括形成在第一側面517且位於第一部分515的一容槽533,兩個定位孔531以及一個座體卡槽551由容槽533的底面延伸至第二側面519,此外所述兩個定位孔531的其中一個沿著所述座體卡槽551與兩個定位孔531的另一個之間。座體513的各定位孔531分別與各第一定位柱36套接,座體513的第一部分515沿縱向位於解閂機構86的下方,且第二部分535沿橫向位於解閂機構86與鎖殼22的端壁之間。
座體513的第一側面517結合一外蓋650,外蓋650包括與座體513之座體卡槽551排列成一直線的一外蓋卡槽652。
依據圖式所示,上鎖機構511包括可滑動地容置於座體513與所述外蓋650之間且位於所述軌道537內的一個鎖定件553,所述鎖定件553可沿著所述橫向位移,所述鎖定件553包括一個第一單元555以及可沿著所述第一定位柱36的軸向位移的一個第二單元575,所述第一單元555包括相互隔開的兩個外表面557以及在所述兩個外表面557之間延伸的一個第一前端面559與一個第二前端面571,所述第一前端面559沿著所述橫向與所述第二前端面571隔開,所述第一單元555還包括 在所述兩個外表面557之間延伸的一個滑槽573,所述滑槽573延伸至所述第二前端面571。
所述第二單元575包括沿著所述第一定位柱36的軸向相互隔開的一個第一表面575A以及一個第二表面575B,沿著所述橫向隔開的一個外端面579以及一個內端面577,所述第二單元575還包括形成在所述內端面577的一個滑動結合部591以及行成在所述外端面579的一個鎖定槽593。所述第二單元575的滑動結合部591係可滑動地與所述第一單元555的滑槽573嵌合,所述第一表面575A朝向所述蓋子217,所述第二表面575B朝向所述鎖殼22,所述第二單元575的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表面575A、575B沿著第一定位柱36的軸向相互隔開的距離小於所述第一單元555的兩個外表面557沿著第一定位柱36的軸向相互隔開的距離,因而所述第二單元575允許沿著所述第一定位柱36的軸向位移至貼靠所述鎖殼22的一個第一對齊位置(如第8圖所示)與貼靠所述蓋子217的一個第二對齊位置(如第13圖所示),此外所述第一單元555的第一前端面559與所述第二單元575的內端面577沿著所述橫向隔開一個距離。此外,所述鎖定件553受限於軌道537沿橫向在一前進位置(如第11、12圖所示)與一後退位置(如第5至7圖所示)之間位移,所述第二單元575的鎖定槽593與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被動環88、135各自的第一凸部90、137沿著所述橫向排列成一直線。
所述上鎖機構511還包括用一個馬達631、一個轉軸633以及一個支撐件657,其中所述馬達631係固定在所述座體513與外蓋650之間且位於所述容槽533內。所述支撐件657包括與所述座體513的所述座體卡槽551嵌合的一個第一結合部659以及與所述外蓋650的外蓋卡槽652嵌合的一個第二結合部671,所述支撐件657還括位於 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結合部659、671之間且與所述馬達631的軸心排列成一直線的一個樞部673。
所述轉軸633包括沿著所述橫向相互隔開的一個被動端635以及一個支撐端637,所述轉軸633還包括形成在外周面且位於所述支撐端637與所述被動端635之間的一個螺紋段639,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螺紋段639的圈數介於1~2圈之間(圖式以2圈為實施例繪製)。所述轉軸633的被動端635與所述馬達631一起轉動地結合,所述支撐端637與所述支撐件657的樞部673可轉動地結合,如此所述馬達631通電運轉時,所述轉軸633被所述馬達631驅動而轉動,此外所述轉軸633受限於所述馬達631與所述支撐件657而沿著所述橫向移動。
所述上鎖機構511又包括一個連動件595,所述連動件595包括一個本體597以及從所述本體597外側延伸的一個推動端611,所述本體597包括形成在內部的一個槽室599,所述連動件595進一步包括對稱地隔開且與所述槽室599鄰接的一個第一壁613以及一個第二壁617,所述第一壁613包括與所述槽室599連通的一個第一樞槽615,所述第二壁617包括與所述槽室599連通的一個第二樞槽619。
所述連動件595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座體513與所述外蓋650之間並且所述推動端611容置在所述第一前端面559與所述內端面577之間的空間內,所述推動端611的兩側分別與所述第一前端面559以及所述內端面577貼靠,如此使得所述連動件595與所述鎖定件553一起沿著所述橫向位移。再者所述轉軸633的螺紋段639位於所述連動件595的所述槽室599內(如第7、11、15、16圖所示),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樞槽619係用來容納所述轉軸633,所述轉軸633的所述被動 端635位於所述連動件595的所述第二壁617的外側,所述支撐端637位於所述第一壁613的外側。
在所述轉軸633的外側套設一個螺旋彈性件651,所述螺旋彈性件651包括鄰近所述第一壁613的一個第一推動端653以及鄰近所述第二壁617的一個第二推動端655,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推動端653、655分別由所述螺旋彈性651的兩端並且沿著其切線方向延伸。
所述螺旋彈性件651容置在所述槽室599內且與所述螺紋段639螺接,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推動端653、655抵靠於所述槽室599的內壁,此外所述第一推動端653沿著所述橫向位於所述第一壁613與所述螺紋段639之間,所述第二推動端655沿著所述橫向位於所述第二壁617與所述螺紋段639之間,因而所述轉軸633旋轉時所述螺旋彈性件651無法旋轉,並且所述轉軸633的旋轉使得所述螺紋段639推動所述螺旋彈性件651沿著所述橫向位移,因而當所述螺旋彈性件651往一個方向旋轉時(例如正轉),所述螺旋彈性件651的第一推動端653會抵壓所述連動件595的第一壁613,使得所述連動件595可連動所述鎖定件553往所述後退位置位移,當所述螺旋彈性件651往另一個方向旋轉時(例如逆轉),所述螺旋彈性件651的第二推動端655會抵壓所述連動件595的第二壁617,使得所述連動件595可連動所述鎖定件553往所述前進位置位移。
依據圖式所示,鎖閂裝置20為了偵測狀態,進一步包括固設於鎖殼22之容室28內的一第一感測器213、一第二感測器215以及一第三感測器216,第一感測器213沿縱向位於閂頭54的下方,當閂頭54位於上閂位置時,閂頭54與第一感測器213隔開(如第5圖所示),當閂頭54位於解閂位置時,閂頭54觸壓第一感測器213(如第9、10圖所 示)。第二感測器215沿縱向位於復歸件63下方,當解閂機構86位於釋放位置時,復歸件63的凹槽70容納第二感測器215的壓桿(如第5圖所示),當解閂機構86的第一連動環98位於抵壓位置時,復歸件63的凹槽70脫離第二感測器215的壓桿,造成第二感測器215被復歸件63觸壓(如第9、10圖所示)。第三感測器216沿縱向位於阻擋件171上方,當阻擋件171位於非阻擋位置時,阻擋件171觸壓第三感測器216(如第5圖所示),當阻擋件171位於阻擋位置時,阻擋件171未觸壓第三感測器216。第一、第二及第三感測器213、215、216可與門禁系統或防盜系統電連接,造成門禁或防盜系統得以監控鎖閂裝置20的狀態。
鎖閂裝置20安裝於一門435內,門435包括一第一側面437與一第二側面439,所述門435包括在第一與第二側面437、439之間延伸的一端面451,門435進一步包括形成在內側的一安裝空間453,鎖閂裝置20之面板42係固定於門435的端面451上,鎖殼22容置於門435的安裝空間453內,第一操作裝置455結合於門435的第一側面437上,第二操作裝置473結合於門435的第二側面439上。
第一操作裝置455包括兩個穿過門435以及鎖殼22的穿接棒471,第一操作裝置455包括樞接於中央的一第一解閂桿459以及與第一解閂桿459結合而連動的一第一把手457,第一解閂桿459穿過門435的第一側面437及鎖殼22與第一被動環88結合而連動,因而當樞轉第一把手457時,係驅動第一解閂桿459連動第一被動環88樞轉。
第二操作裝置473包括兩個穿過門435的螺栓479,各螺栓479與各穿接棒471螺合,造成第一與第二操作裝置455、473夾固於門435上,第二操作裝置473包括樞接於中央的一第二解閂桿477 以及與第二解閂桿477結合而連動的一第二把手475,第二解閂桿477穿過門435的第二側面439及蓋子217與第二被動環135結合而連動,因而當樞轉第二把手475時,係驅動第二解閂桿477連動第二被動環135樞轉。
依據圖式所示,門鎖10進一步包括一鎖筒237,鎖筒237包括樞設於末端的一撥片239。鎖筒237係依據實際使用情況可選擇穿過門435之第一側面437與鎖殼22之第一結合孔40螺接,或者穿過門435的第二側面439與蓋子217的第二結合孔231螺接,詳細地說,門435所隔開的兩個空間可以被區隔為室內及室外,通常鎖筒237會被安裝在靠近室外的一側,本發明的上鎖機構511也要依據實際情況調整第二單元575位於第一對齊位置或第二對齊位置來配合。
為了方便說明,本發明第1至12圖均假設門435之第一側面437的外側為室外,門435之第二側面439的外側為室內,在這樣的狀態下,鎖筒237是穿過門435的第一側面437後與鎖殼22的第一結合孔40螺合,並且利用一切換螺絲235由蓋子217的第二螺孔233螺合,切換螺絲235貼靠所述鎖定件553的所述第二單元575的所述第一表面575A,如此所述第二單元575偏置在所述第一對齊位置(如第8圖所示),如此第二單元575的鎖定槽593沿所述第一定位柱36的軸向與第一被動環88的第一凸部90切齊,並且所述第二單元575的鎖定槽593沿所述第一定位柱36的軸向與所述第二被動環135的第一凸部137隔開。
參閱第5圖所示為門435處於未被關閉的狀態,閂頭54位於上閂位置,安全閂62伸出面板42外側,阻擋件171的連動臂177受到柄58之推動面60阻擋而保持於非阻擋位置,允許閂頭54由上閂位置往解 閂位置位移,所述鎖定件553位於後退位置,所述鎖定件553的鎖定槽593沿橫向與第一被動環88的第一凸部90及第二被動環135的第一凸部137隔開,允許第一操作裝置455的第一把手457以及第二操作裝置473的第二把手475操作解閂機構86的第一連動環98由釋放位置往抵壓位置樞轉,如此門鎖10被設定為解鎖狀態,此外當阻擋件171位於非阻擋位置時第三感測器216被觸壓門禁或防盜系統得以偵測門435為未被關閉的狀態。
參閱第5A圖所示,假設門435處於關閉狀態,門閂54伸入門框491中,安全閂62被一門框491阻擋而位於內縮入鎖殼22之容室28的位置,如此阻擋件171受到第二扭力彈簧179之第一腳191抵壓而由非阻擋位置(如第5圖所示)樞轉至阻擋位置(如第5A圖所示)造成阻擋端175樞轉至閂頭54由上閂位置往解閂位置位移的路徑上,因而可以防止宵小以工具由門435與門框491之間的縫隙穿過直接撬閂頭54由上閂位置往解閂位置位移,達到防撬的效果。當阻擋件171位於阻擋位置時,第三感測器216未被觸壓,門禁或防盜系統得以藉此偵測門435為關閉狀態。
在第5A圖所示的狀態下,所述上鎖機構511的鎖定件553位於後退位置,所述鎖定槽593沿著所述橫向與所述第一被動環88的所述第一凸部90隔開,所述第一被動環88可以樞轉,如此操作第一操作裝置455的第一把手457樞轉時,第一解閂桿459係連動第一被動環88樞轉,第一被動環88的第二凸部92抵壓橋接臂155位移,進一步橋接臂155連動第一與第二連動環98、119一起以第一及第二樞孔38、219所界定的樞轉軸線由釋放位置往抵壓位置樞轉,同時橋接臂155連動復歸件63以第一軸30所界定的第一樞轉軸線扭轉第一扭力彈簧72的第二臂76 樞轉產生復歸的彈力,並且復歸件63觸壓第二感測器215門禁或防盜系統得以偵測到有人要開啟門435。解閂機構86的第一連動環98由釋放位置往抵壓位置樞轉時,第一連動環98的連動部99抵壓銜接件52、連動柄50及閂頭54由上閂位置往解閂位置位移,當閂頭54由上閂位置往解閂位置位移時,銜接件52頂抵阻擋件171,造成阻擋件171由阻擋位置樞轉至非阻擋位置,已允許閂頭54由上閂位置往解閂位置位移,同時閂頭54抵壓柄58的推動面60連動安全閂62沿橫向位移內縮入鎖殼22的容室28內,阻擋件171的阻擋端175則受閂頭54的阻擋保持在非阻擋位置。當解閂機構86的第一連動環98樞轉至抵壓位置後,閂頭54位於解閂位置(如第9圖所示),允許門435被開啟,此外第一感測器213被閂頭54觸壓,門禁或防盜系統偵測閂頭54位移至解閂位置。
在門435被開啟後釋放第一操作裝置455的第一把手457,第一彈簧55偏壓閂頭54由解閂位置復位至上閂位至,同時第一扭力彈簧72偏壓復歸件63樞轉造成橋接臂155連動解閂機構86的第一與第二連動環98、119以及第一被動環88一起由抵壓位置樞轉至釋放位置,造成第一操作裝置455的第一把手457復位至水平的初始位置,由於安全閂62未被門框491阻擋,因此允許第二彈簧56偏壓安全閂62伸出面板42外側,且柄58之推動面60頂抵阻擋件171之連動臂177,造成阻擋件171由阻擋位置樞轉至非阻擋位置。
在第5A圖所示的狀態下,由於所述上鎖機構511的鎖定件553的所述第二單元575位於所述第一對齊位置,因而所述第二被動環135可被樞轉,操作第二操作裝置473的第二把手475樞轉時,第二解閂桿477係連動第二被動環135樞轉,第二被動環135的第二凸部139抵壓橋接臂155的第一結合端157,如此,橋接臂155連動第一與第二連 動環98、119一起以第一及第二樞孔38、219所界定的樞轉軸線由釋放位置往抵壓位置樞轉,同時橋接臂155連動復歸件63以第一軸30所界定的第一樞轉軸線扭轉第一扭力彈簧72的第二臂76樞轉產生復歸的彈力,並且復歸件63觸壓第二感測器215門禁或防盜系統得以偵測到有人要開啟門435,解閂機構86的第一連動環98由釋放位置往抵壓位置樞轉時,且第一連動環98的連動部99抵壓銜接件52、連動柄50及閂頭54由上閂位置往解閂位置位移,當閂頭54由上閂位置往解閂位置位移時,銜接件52頂抵阻擋件171,造成阻擋件171由阻擋位置樞轉至非阻擋位置,已允許閂頭54由上閂位置往解閂位置位移,同時閂頭54抵壓柄58的推動面60連動安全閂62沿橫向位移內縮入鎖殼22的容室28內,阻擋件171的阻擋端175則受閂頭54的阻擋保持在非阻擋位置。當解閂機構86樞轉至抵壓位置後,閂頭54位於解閂位置(如第10圖所示),允許門435被開啟,此外第一感測器213被閂頭54觸壓,門禁或防盜系統偵測閂頭54位移至解閂位置。
在門435被開啟後釋放第二操作裝置473的第二把手475,第一彈簧55偏壓閂頭54由解閂位置復位至上閂位至,同時第一扭力彈簧72偏壓復歸件63樞轉造成橋接臂155連動解閂機構86的第一與第二連動環98、119以及第二被動環135一起由抵壓位置樞轉至釋放位置,造成第一操作裝置455的第一把手457復位至水平的初始位置,由於安全閂62未被門框491阻擋,因此允許第二彈簧56偏壓安全閂62伸出面板42外側,且柄58之推動面60頂抵阻擋件171之連動臂177,造成阻擋件171由阻擋位置樞轉至非阻擋位置。
參閱第5A圖所示,在門435關閉狀態下,可利用有線或無線控制手段控制馬達631正轉,詳細地說,當解閂機構86之第一連動環98 位於釋放位置時,第一被動環88的第一凸部90與第二被動環135的第一凸部137位於和鎖定件553鎖定槽593對齊的位置上,因此馬達631正轉時,所述轉軸633的轉動使得所述螺紋段639推動所述螺旋彈性件651沿著所述橫向往靠近所述馬達631的方向位移,如此所述螺旋彈性件651的第二推動端655抵壓所述連動件595的第二壁617,因而所述螺旋彈性件651推動所述連動件595沿著所述橫向往靠近所述馬達631的方向移動,所述連動件595的推動端611抵壓所述第二單元575的內端面577,因而所述鎖定件553與所述連動件595一起位移,造成所述鎖定件553從所述後退位置(如第5A圖所示)位移至前進位置(如第11、12圖所示),在所述鎖定件553位於前進位置的狀態下,由於所述第二單元575位於所述第一對齊位置,因此第二單元575的的鎖定槽593與第一被動環88的第一凸部90嵌合但與所述第二被動環135的第一凸部137沒有嵌合,如此第一被動環88就無法以第一及第二樞孔38、219所界定的樞轉軸線樞轉,進一步位於室外的第一操作裝置455之第一把手457無法樞轉,如此門鎖10被設定為上鎖狀態,此時,若要由室外開啟門435,需使用正確的鑰匙解除鎖筒237的鎖定狀態之後,轉動撥片239抵壓解閂件195的第一端197,造成解閂件195以第二軸32所界定的第二樞轉軸線樞轉,進一步,解閂件195的第二端199抵壓銜接件52連動柄50及閂頭54由上閂位置壓縮第一彈簧55往解閂位置位移就可將門435開啟。
在第一操作裝置455無法解閂的狀態下,由於第二被動環135的第一凸部137未與所述鎖定件553的鎖定槽593嵌合,因此允許樞轉位於室內之第二操作裝置473的第二把手475操作閂頭54由上閂位置位移至解閂位置將門435開啟。
若要解除上鎖機構511對第一被動環88的鎖定,則控制馬達631逆轉,所述轉軸633的螺紋段639推動所述螺旋彈性件651沿著所述橫向往遠離所述馬達631的方向位移,所述螺旋彈性件651的第一推動端653抵壓所述連動件595的第一壁613,如此所述連動件595的推動端611抵壓所述第一單元555的第一前端面559,進而所述鎖定件553由所述前進位置(如第12、14圖所示)往所述後退位置(如第5、6圖所示)位移,當所述鎖定件553位於所述後退位置時,所述鎖定槽593與所述第一被動環88的第一凸部90分離允許樞轉,進一步就能使用第一操作裝置455的第一把手457開啟門435。
參閱第13、14圖所示,假設門鎖10之使用環境為靠近門435之第一側面437的空間為室內,靠近門435之第二側面439的空間為室外,則鎖筒237係穿過門435的第二側面439與蓋子217的第二結合孔231螺接(如第13圖所示),此外切換螺絲235係由鎖殼22的第一螺孔39鎖入且貼靠所述第二單元575的所述第二表面575B,造成所述第二單元575偏置在在所述第二對齊位置,如此所述鎖定件553的所述鎖定槽593沿著所述第一定位柱36之軸向與第二被動環135的所述第一凸部137切齊且沿所述第一定位柱36之軸向與第一被動環88的所述第一凸部90隔開。
參閱第14圖所示,在門435關閉的狀態且所述鎖定件553位於前進位置時,第二被動環135的第一凸部137與鎖定件553之鎖定槽593嵌合,造成第二被動環135無法樞轉,進一步第二操作裝置473的第二把手475無法樞轉,因而無法從室外操作第二操作裝置473開啟門435。若要由室外開啟門435,使用正確的鑰匙轉動撥片239造成閂頭54由上閂位置壓縮第一彈簧55往解閂位置位移就可將門435開啟。
在第二操作裝置473無法解閂的狀態下,由於第一被動環88未被所述鎖定件553嵌合,因此允許樞轉位於室內之第一操作裝置455的第一把手457操作閂頭54由上閂位置位移至解閂位置將門435開啟。
本發明的上鎖機構511除了提供上鎖功能之外,進一步提供容許誤操作的功能,詳細地說,例如第10圖所示閂頭54位於解閂位置且所述第二單元575位於所述第一對齊位置,第一被動環88的第一凸部90與鎖定件553的鎖定槽593錯開,此時第一被動環88的第一凸部90阻擋在所述鎖定件553由後退位置往前進位置位移的路徑上,因此若在這樣的狀態下馬達631正轉,因著所述鎖定件553被所述第一被動環88的所述第一凸部90阻擋而無法從所述後退位置往所述前進位置位移。參閱第15圖所示,在這種狀態下所述轉軸633正轉,所述螺旋彈性件651沿著所述橫向往靠近所述馬達631的方向位移無法推動所述連動件595移動,因而所述螺紋段639的轉動導致所述螺旋彈性件651沿著所述橫向位於所述螺紋段639與所述第二壁617之間的區段被壓縮,並且所述螺旋彈性件651沿著所述橫向位於所述螺紋段639與所述第一壁613之間的區段沒有被壓縮,換句話說,在所述鎖定件553無法由所述後退位置往所述前進位置移動時,所述螺旋彈性件651仍因著可被壓縮的而仍然能沿著所述橫向移動的特性,使得所述馬達631可不會卡死無法正轉。請注意,允許誤操作的功能在所述第二單元575位於所述第二對齊位置時同樣有效果,在此不多加贅述。
本發明的上鎖機構511還有另外一種容許誤操作的功能,詳細地說,參閱第5、7圖所示,當鎖定件553位於後退位置時,若控制馬達631逆轉,所述螺旋彈性件651沿著所述橫向往遠離所述馬達631的方向位移,由於位於所述後退位置的所述鎖定件553無法繼續往遠離所述馬達631的方向位移,因而所述螺旋彈性件651的第一推動端653無法推動所 述連動件595移動。參閱第16圖所示,所述轉軸633的逆轉造成所述螺旋彈性件651除了沿著所述橫向往遠離所述馬達631的方向位移之外,同時也造成所述螺旋彈性件651沿著所述橫向位於所述螺紋段639與所述第一壁613之間的區段被壓縮,換句話說,在所述鎖定件553無法位移的情況下,所述螺旋彈性件651可位移並且沿著所述橫向位於所述螺紋段639與所述第一壁613之間的區段可被壓縮的特性確保了所述馬達631不會卡死無法逆轉。
本發明的上鎖機構511,能夠利用有線或無線的控制手段操作所述馬達631作動,進一步控制所述鎖定件553在前進位置提供門鎖10設定為上鎖狀態或在後退位置提供門鎖10設定為解鎖狀態,有利於配合諸如門禁系統或防盜系統使用。
本發明的上鎖機構511允許誤操作,也就是說當鎖定件553無法位移時,仍然允許馬達631正轉以及逆轉,能防止馬達631受阻力無法作動而損壞的的問題。此外,當馬達631正轉或逆轉但鎖定件553受阻擋無法位移時,由於所述螺旋彈性件651被壓縮,當阻擋鎖定件553的因素消失之後(例如位於室外的把手被釋放後),會因著所述螺旋彈性件651的偏壓偏壓使得所述連動件595帶動所述鎖定件553位移至設定的控制的後退位置或前進位置,如此可以避免因為誤操作造成門鎖10未確實設定為上鎖狀態或解鎖狀態的問題。
此外,上鎖機構511的所述第二單元575可以配合門鎖10之安裝現場室內與室外的位置快速地定位於第一或第二對齊位置,安裝門鎖10時具有極高的便利性。
再者,本發明的所述上鎖機構511,整體的結構精簡,這意味著其損壞的機率將更低,零件的製造與加工更加簡單,並且組裝的時間也將有效地縮短,可以降低整體的製造成本。
本發明的基本教導已加以說明,對具有本領域通常技能的人而言,許多延伸和變化將是顯而易知者。舉例言之,所述鎖定件553的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單元555、575可以是一體的設置(鎖定件553為單一組件),在這種狀態下,所述鎖定件553的所述鎖定槽593只能設定與所述第一被動環88的所述第一凸部90或與所述第二被動環135的所述第一凸部137切齊,也就是說也者需要設計兩個鎖定件553配合不同的組裝需求,類似這樣的簡單變化也屬本發明的保護範疇。
由於說明書揭示的本發明可在未脫離本發明精神或大體特徵的其它特定形式來實施,且這些特定形式的一些形式已經被指出,所以,說明書揭示的實施例應視為舉例說明而非限制。本發明的範圍是由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界定,而不是由上述說明所界定,對於落入申請專利範圍的均等意義與範圍的所有改變仍將包含在其範圍之內。
511:上鎖機構
513:座體
515:第一部分
517:第一側面
519:第二側面
531:定位孔
533:容槽
535:第二部分
537:軌道
551:座體卡槽
553:鎖定件
555:第一單元
557:外表面
559:第一前端面
571:第二前端面
573:滑槽
575:第二單元
575A:第一表面
575B:第二表面
577:內端面
579:外端面
591:滑動結合部
593:鎖定槽
595:連動件
597:本體
599:槽室
611:推動端
613:第一壁
615:第一樞槽
617:第二壁
619:第二樞槽
631:馬達
633:轉軸
635:被動端
637:支撐端
639:螺紋段
650:外蓋
651:螺旋彈性件
652:外蓋卡槽
653:第一推動端
655:第二推動端
657:支撐件
659:第一結合部
671:第二結合部
673:樞部

Claims (10)

  1. 一種可電動上鎖與解鎖的門鎖,包括:一鎖殼;一閂頭,與所述鎖殼可滑動地結合,所述閂頭可位移至一上閂位置與一解閂位置;一解閂機構,包括各別獨立與所述閂頭連動地結合的一個第一被動環以及一個第二被動環;一個第一操作裝置,設置在所述鎖殼的一側且與所述第一被動環連動地結合,所述第一操作裝置可連動所述第一被動環樞轉使所述閂頭從所述上閂位置位移至所述解閂位置;一個第二操作裝置,設置在所述鎖殼的另一側且與所述第二被動環連動地結合,所述第二操作裝置可連動所述第二被動環樞轉使所述閂頭從所述上閂位置位移至所述解閂位置;一座體,固定於所述鎖殼內;一個第一單元,與所述座體可滑動地結合,所述第一單元可位移至一個前進位置與一個後退位置;一個第二單元,與所述第一單元一起移動地結合,所述第二單元進一步可相對所述第一單元位移至與所述第一被動環對齊且與所述第二被動環隔開的一個第一對齊位置以及與所述第一被動環隔開且與所述第二被動環對齊的一個第二對齊位置,當所述第一單元位於後退位置,所述第一操作裝置、所述第二操作裝置、所述第一被動環與所述第二被動環可連動所述閂頭位移至所述解閂位置,當所述第一單元位於前進位置且所述第二單元位於所述第一對齊位置時, 所述第一操作裝置與所述第一被動環不可連動所述閂頭位移至所述解閂位置且所述第二操作裝置與所述第二被動環可連動所述閂頭位移至所述解閂位置,當所述第一單元位於前進位置且所述第二單元位於所述第二對齊位置時,所述第二操作裝置與所述第二被動環不可連動所述閂頭位移至所述解閂位置且所述第一操作裝置與所述第一被動環可連動所述閂頭位移至所述解閂位置;一個馬達,固設在所述座體上;一個轉軸,與所述馬達連動地結合,所述轉軸包括形成在所述轉軸外周面的一個螺紋段;一個連動件,與所述座體可移動地結合,所述連動件與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單元連動地結合,所述連動件移動係推動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單元一起位移至所述前進位置或所述後退位置;一個螺旋彈性件,不可轉動地套設在所述轉軸的外周面且與所述螺紋段螺接,所述螺旋彈性件與所述連動件連動地結合,當所述轉軸轉動時,所述螺旋彈性件係沿著所述轉軸的軸向移動並且可推動所述連動件沿著所述轉軸的軸向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電動上鎖與解鎖的門鎖,其中所述第一單元包括相對隔開的兩個外表面以及從所述兩個外表面的其中一個延伸至另一個的一個滑槽,所述第一單元還包括從一個第一前端面以及一個第二前端面,所述滑槽延伸至所述第二前端面,所述第二單元進一步包括一個外端面以及一個內端面,所述第二單元還包括形成在所述內端面的一個滑動結合部,所述滑動結合部與所述滑槽可滑動地結合,所述第一前端面與所述內端面隔開一個距離,所述第二前端面與所述內端面貼靠,所述連動件包括的一個推 動端貼靠所述內端面與所述第一前端面,所述第二單元的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對齊位置位於所述第一單元的兩個外表面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可電動上鎖與解鎖的門鎖,其中所述第一被動環包括形成在其外周緣的一個第一凸部,所述第二被動環包括形成在其外周緣的一個第一凸部,所述第二單元包括形成在所述外端面的一個鎖定槽,當所述第一單元位於前進位置且所述第二單元位於所述第一對齊位置時,所述第一被動環的所述第一凸部與所述鎖定槽嵌合而無法樞轉,當所述第一單元位於前進位置且所述第二單元位於所述第二對齊位置時,所述第二被動環的所述第一凸部與所述鎖定槽嵌合而無法樞轉。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電動上鎖與解鎖的門鎖,其中所述連動件包括一個本體以及從所述本體外側延伸的一個推動端,所述本體包括容置所述轉軸的所述螺紋段的一個槽室,所述螺旋彈性件位於所述槽室內,所述推動端與所述第一及所述第二單元連動地結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可電動上鎖與解鎖的門鎖,所述連動件進一步包括對稱地隔開且與所述槽室鄰接的一個第一壁以及一個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包括容置所述轉軸的一個第一樞槽,所述第二壁包括容置所述轉軸的一個第二樞槽,所述轉軸的所述螺紋段位於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壁之間,並且所述螺紋段的圈數介於1~2圈之間,所述螺旋彈性件包括一個第一推動端以及一個第二推動端,所述第一推動端位於所述第一壁與所述螺紋段之間,所述第二推動端位於所述第二壁與所述螺紋段之間,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推動端分別由所述螺旋彈性件的兩端並且沿著其切線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推動端抵靠於所述槽室的內壁使得所述螺旋彈性件無法轉動,當所述第 一推動端抵壓所述第一壁時,所述第一及所述第二單元可往所述後退位置的方向移動,當所述第二推動端抵壓所述第二壁時,所述第一及所述第二單元可往所述前進位置的方向移動,當所述轉軸轉動而所述連動件無法位移時,所述螺旋彈性件位於所述螺紋段與所述第一壁之間的區段被壓縮或者所述螺旋彈性件位於所述螺紋段與所述第二壁之間的區段被壓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電動上鎖與解鎖的門鎖,進一步包括:一個支撐件,固定於所述座體上且與所述連動件沿著所述轉軸的軸向隔開,所述支撐件包括一個樞部,所述轉軸包括與所述馬達一起轉動地結合的一個被動端以及與所述支撐件的所述樞部可轉動地結合的一個支撐端,所述螺紋段位於所述被動端與所述支撐端之間,所述被動端與所述支撐端位於所述連動件的外側。
  7. 一種可電動上鎖與解鎖的門鎖,包括:一鎖殼;一閂頭,與所述鎖殼可滑動地結合,所述閂頭可位移至一上閂位置與一解閂位置;一解閂機構,與所述鎖殼樞接且與所述閂頭連動地結合,所述解閂機構樞轉係連動所述閂頭位移至所述上閂位置或所述解閂位置;一座體,固定於所述鎖殼內;一個鎖定件,與所述座體可移動地結合,所述鎖定件可位移至一個前進位置與一個後退位置,當所述鎖定件位於所述後退位置時,所述解閂機構可連動所述閂頭從所述上閂位置位移至所述解閂位置,當所述鎖定件位於所述前進位 置時,所述解閂機構不可連動所述閂頭從所述上閂位置位移至所述解閂位置;一個馬達,固設在所述座體上;一個轉軸,與所述馬達連動地結合,所述轉軸包括形成在所述轉軸外周面的一個螺紋段;一個連動件,與所述座體可移動地結合,所述連動件與所述鎖定件連動地結合,所述連動件移動係推動所述鎖定件位移至所述前進位置或所述後退位置;一個螺旋彈性件,不可轉動地套設在所述轉軸的外周面且與所述螺紋段螺接,所述螺旋彈性件與所述連動件連動地結合,當所述轉軸轉動時,所述螺旋彈性件係沿著所述轉軸的軸向移動並且可推動所述連動件沿著所述轉軸的軸向移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可電動上鎖與解鎖的門鎖,其中所述連動件包括一個本體以及從所述本體外側延伸的一個推動端,所述本體包括容置所述轉軸的所述螺紋段的一個槽室,所述螺旋彈性件位於所述槽室內,所述推動端與所述鎖定件連動地結合。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可電動上鎖與解鎖的門鎖,所述連動件進一步包括對稱地隔開且與所述槽室鄰接的一個第一壁以及一個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包括容置所述轉軸的一個第一樞槽,所述第二壁包括容置所述轉軸的一個第二樞槽,所述轉軸的所述螺紋段位於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壁之間,並且所述螺紋段的圈數介於1~2圈之間,所述螺旋彈性件包括一個第一推動端以及一個第二推動端,所述第一推動端沿著所述橫向位於所述第一壁與所述螺紋段之間,所述第二推動端沿著所述橫向位於所述第二壁與所述螺紋段之 間,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推動端分別由所述螺旋彈性件的兩端並且沿著其切線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推動端抵靠於所述槽室的內壁使得所述螺旋彈性件無法轉動,當所述第一推動端抵壓所述第一壁時,所述鎖定件可往所述後退位置的方向移動,當所述第二推動端抵壓所述第二壁時,所述鎖定件可往所述前進位置的方向移動,當所述轉軸轉動而所述連動件無法沿著所述橫向位移時,所述螺旋彈性件沿著所述橫向位於所述螺紋段與所述第一壁之間的區段被壓縮或者所述螺旋彈性件沿著所述橫向位於所述螺紋段與所述第二壁之間的區段被壓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可電動上鎖與解鎖的門鎖,進一步包括:一個支撐件,固定於所述座體上且與所述連動件沿著所述轉軸的軸向隔開,所述支撐件包括一個樞部,所述轉軸包括與所述馬達一起轉動地結合的一個被動端以及與所述支撐件的所述樞部樞接的一個支撐端,所述螺紋段位於所述被動端與所述支撐端之間,所述被動端與所述支撐端位於所述連動件的外側。
TW111119042A 2022-05-23 2022-05-23 可電動上鎖與解鎖的門鎖 TWI7901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9042A TWI790170B (zh) 2022-05-23 2022-05-23 可電動上鎖與解鎖的門鎖
US17/828,125 US20230374820A1 (en) 2022-05-23 2022-05-31 Door lock permitting electric locking and unlockin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9042A TWI790170B (zh) 2022-05-23 2022-05-23 可電動上鎖與解鎖的門鎖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90170B true TWI790170B (zh) 2023-01-11
TW202346696A TW202346696A (zh) 2023-12-01

Family

ID=86670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9042A TWI790170B (zh) 2022-05-23 2022-05-23 可電動上鎖與解鎖的門鎖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74820A1 (zh)
TW (1) TWI79017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86355U (en) * 2009-11-24 2010-08-11 Tong Lung Metal Ind Co Ltd Electrically-controlled door lock
TWM543909U (zh) * 2016-12-19 2017-06-21 I-Tek Metal Manufacturing Co Ltd 模組化電子式門鎖
US20170321453A1 (en) * 2011-03-11 2017-11-09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Multi-mode lock assembly
US20180051486A1 (en) * 2016-08-18 2018-02-22 Locway Technology Co., Ltd. (Dongguan Guangdong, CN) Swing Bolt Lock
TW202130891A (zh) * 2019-11-22 2021-08-16 美商品譜公司 電子鎖之密封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86355U (en) * 2009-11-24 2010-08-11 Tong Lung Metal Ind Co Ltd Electrically-controlled door lock
US20170321453A1 (en) * 2011-03-11 2017-11-09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Multi-mode lock assembly
US20180051486A1 (en) * 2016-08-18 2018-02-22 Locway Technology Co., Ltd. (Dongguan Guangdong, CN) Swing Bolt Lock
TWM543909U (zh) * 2016-12-19 2017-06-21 I-Tek Metal Manufacturing Co Ltd 模組化電子式門鎖
TW202130891A (zh) * 2019-11-22 2021-08-16 美商品譜公司 電子鎖之密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6696A (zh) 2023-12-01
US20230374820A1 (en) 2023-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84017B2 (en) Lock device with a electric locking function
CA2842361C (en) Multi-point lock having sequentially-actuated locking elements
US7871112B2 (en) Reversible double deadbolt mortise latch
US9435143B2 (en) Cylindrical lock with automatic electronic locking function
KR101878463B1 (ko) 데드볼트 작동 시 부하가 발생하지 않는 모티스
US7343763B2 (en) Cylinder lock with modified cam
US4691543A (en) Deadlock with key operated locking cylinder
US8459071B2 (en) Lock device
US20050092041A1 (en) Storm door mortise lock that prevents lockout
TWI790170B (zh) 可電動上鎖與解鎖的門鎖
US6000254A (en) Door lock combination chambers
EP0900900A2 (en) Deadbolt combination lock system
US20060196238A1 (en) Door locking system
CA3074062A1 (en) Key override for electromechanical multi-point latching device
TWM581627U (zh) 電子鎖之傳動結構
CA2178429A1 (en) Hybrid plug lock
KR100361338B1 (ko) 모티스 록킹장치
US20220098899A1 (en) Electric door lock facility
EP1526235B1 (en) Lock having a lockable handle shaft
CN209620829U (zh) 防插卡片式的防盗锁具
TWI810821B (zh) 具有離合器的鎖具
RU2475614C2 (ru) Врезной замок с зубчатым элементом разблокирования запорного ригеля
WO2004029390A1 (en) Lock with different keys
KR102599754B1 (ko) 푸시풀 타입 도어락
CN219451766U (zh) 防火门天地锁的斜舌控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