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9036B - 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 - Google Patents

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9036B
TWI789036B TW110136512A TW110136512A TWI789036B TW I789036 B TWI789036 B TW I789036B TW 110136512 A TW110136512 A TW 110136512A TW 110136512 A TW110136512 A TW 110136512A TW I789036 B TWI789036 B TW I78903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uoyancy
artificial lung
way valve
control device
exhal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6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15811A (zh
Inventor
徐巍
Original Assignee
徐巍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徐巍 filed Critical 徐巍
Priority to TW1101365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89036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90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903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15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5811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浮力氣囊具有一氣囊開口,浮力氣囊 經由一單向閥與一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一吐氣端人工肺相連接,單向閥之一端與吐氣端人工肺之一第一開口相連接,藉以供一氣體自吐氣端人工肺流入單向閥,單向閥之另一端與浮力氣囊之氣囊開口相連接,藉以供浮力氣囊接收流經單向閥之氣體。

Description

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以及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尤指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及與其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
請參見圖6,係為習知技術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以及浮力控制裝置之一具體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習知技術之一浮力控制裝置90包括:一浮力氣囊96、一充排氣管97、一排氣閥970、一進氣閥980、一控制器98以及一浮力氣囊過壓閥99。充排氣管97之一端與浮力氣囊96相連通。控制器98、進氣閥980以及排氣閥970設置於充排氣管97之另一端。進氣閥980以及排氣閥970分別與充排氣管97相連通。控制器98用以控制排氣閥970之開啟或關閉以及控制進氣閥980之開啟或關閉。當一使用者在水下潛水時,使用者可經由控制控制器98以開啟排氣閥970,使浮力氣囊96內之氣體經由排氣閥970排出至外界水中,使得浮力氣囊96之體積變小,而使用者(含裝備)整體的浮力則因此變小;使用者亦可經由控制控制器98以開啟進氣閥980,使氣體自一供氣瓶(圖中未顯示)流入浮力氣囊96內,使得浮力氣囊96之體積變大,而使用者(含裝備)整體的浮力則因此變大。故,使用者可藉由控制器98以控制排氣閥970之開啟或關閉以及控制進氣閥980之開啟或關閉,從而控制使用者(含裝備)整體的浮力大小。當浮力氣囊96內之氣體壓力過大時,浮力氣囊過壓閥99會開啟,以將浮力氣囊96內之氣體排出至外界。通常在水下潛水時,浮力氣囊96內之氣體壓力是不會過大,因為一旦浮力氣囊96被充飽了氣體,使得浮力氣囊96內之氣體壓力過大時,使用者應該會快速地上升至水面。習知技術之一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9包括:一呼吸頭92、一吐氣端人工肺93、一吸氣端人工肺94、一二氧化碳吸附器95、一第一連通管922以及一第二連通管923。呼吸頭92具有一咬嘴924、一吐氣單向閥920以及一吸氣單向閥921。吐氣單向閥920經由第一連通管922分別與吐氣端人工肺93之一開口931以及二氧化碳吸附器95之一輸入端單向閥951相連通。吸氣單向閥921經由第二連通管923分別與吸氣端人工肺94之一開口940以及二氧化碳吸附器95之一輸出端單向閥953相連通。吐氣端人工肺93具有一吐氣人工肺過壓閥930,當吐氣端人工肺93內之氣體壓力與外界水壓之一壓力差大於吐氣人工肺過壓閥930之一開啟壓力時,吐氣人工肺過壓閥930會開啟,以將吐氣端人工肺93內之氣體排出至外界水中。當使用者在水下潛水時,使用者咬住咬嘴924以進行呼吸。使用者在進行一次呼吸循環時,先將含氧氣體吸入使用者的肺中,再吐出氣體來。然而使用者的肺並不會將含氧氣體中的所有氧氣消耗殆盡,因此,使用者由其肺中所吐出之氣體當中除了含有二氧化碳之外,其實也還含有氧氣。當使用者吐氣時,由使用者的肺中所吐出之氣體只能經由吐氣單向閥920流出(無法經由吸氣單向閥921流出),並經由第一連通管922分別流入吐氣端人工肺93以及二氧化碳吸附器95(輸入端單向閥951使氣體只能單向地流入二氧化碳吸附器95)。當使用者所吐出之氣體流入吐氣端人工肺93內時,由於吐氣端人工肺93是由柔性袋所製成,使用者所吐出之氣體會使吐氣端人工肺93之體積膨脹,而使用者之肺之體積則會縮小;而使用者所吐出之氣體流入二氧化碳吸附器95時,二氧化碳吸附器95會吸附氣體中之二氧化碳;經二氧化碳吸附器95吸附二氧化碳之後之氣體(尚含有氧氣),由輸出端單向閥953流出(輸出端單向閥953使氣體只能單向地流出二氧化碳吸附器95),再經由第二連通管923流入吸氣端人工肺94內,由於吸氣端人工肺94是由柔性袋所製成,故會使得吸氣端人工肺94膨脹。當使用者吸氣時,吸氣端人工肺94內之氣體經由第二連通管923以及吸氣單向閥921(無法經由吐氣單向閥920)被使用者吸入至使用者的肺中,而使吸氣端人工肺94之體積變小,而使用者之肺之體積則會膨脹。習知技術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9,再加上使用者的肺,構成一個密閉循環呼吸迴路,而此密閉循環呼吸迴路具有一迴路體積(包括使用者的肺之體積、吐氣端人工肺93之體積、吸氣端人工肺94之體積、二氧化碳吸附器95之體積、第一連通管922之體積、第二連通管923之體積以及呼吸頭92之體積),此迴路體積之大小變化也會影響到使用者(含裝備)整體的浮力大小。使用者必須兼顧並控制好浮力控制裝置90之浮力以及密閉循環呼吸迴路之迴路體積所造成之浮力變化。
當一使用者使用習知技術之浮力控制裝置90及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9在水下一深度D0(外界之水壓為P0)潛水時,若使用者是以一般的呼吸吞吐量呼吸(非深度呼吸)時,此時密閉循環呼吸迴路之迴路體積V0是小於密閉循環呼吸迴路之一迴路體積上限Vmax(V0 < Vmax);當使用者吐氣時,吐氣端人工肺93並不會膨脹到最飽滿的狀態,此時吐氣端人工肺93內之氣體壓力Pin0與外界之水壓P0大致平衡。若使用者想由深度D0快速上升至一深度D2,根據波以耳定律,(A)密閉循環呼吸迴路之迴路體積之變化:由深度D0上升至深度D2的過程中,會先到達一深度D1(其中D0 > D1 > D2),此時外界之水壓為P1,若此時密閉循環呼吸迴路之迴路體積剛好達到迴路體積上限Vmax,此時吐氣端人工肺93內之氣體壓力Pin1與外界之水壓P1大致平衡;則當由深度D1繼續上升至深度D2的過程中,吐氣端人工肺93內之氣體壓力會大於外界之水壓;但若使用者上升至深度D2時,吐氣端人工肺93內之氣體壓力Pin2與外界水壓P2(Pin2 > P2)之一壓力差尚小於吐氣人工肺過壓閥930之一開啟壓力,則吐氣人工肺過壓閥930不會開啟;因此,當使用者上升至深度D2時,密閉循環呼吸迴路之迴路體積已達到迴路體積上限Vmax,且吐氣端人工肺93內之氣體壓力Pin2大於外界水壓P2;由於密閉循環呼吸迴路之迴路體積變大了(由V0變成Vmax),因此造成浮力變大了;(B)浮力氣囊96之體積之變化:由深度D0上升至深度D2的過程中,由外界水壓由P0變小為P2,因此,浮力氣囊96之體積也變大了,因此造成浮力變大了。通常使用者在由深度D0上升至深度D2的過程中,會逐步地藉由控制控制器98以開啟排氣閥970,迅速地使浮力氣囊96內之氣體排出至外界水中,使得使用者(含裝備)整體的浮力變小,以維持住在深度D2的中性浮力;此外,使用者也必須一些方式,自密閉循環呼吸迴路內排除部分氣體(例如藉由使用者的嘴唇與咬嘴924之間之縫隙排出),使吐氣端人工肺93內之氣體壓力Pin2與外界水壓P2大致平衡,以回到一般的呼吸吞吐量呼吸狀態;而將密閉循環呼吸迴路內之部分氣體排出的過程也會使得使用者(含裝備)整體的浮力變小,以維持住在深度D2的中性浮力。對於經驗老到的使用者來說,可以同時控制好浮力氣囊96之排氣量,並同時控制好密閉循環呼吸迴路之排氣量,以維持住在深度D2的中性浮力。然而對於經驗不足的使用者,通常無法同時兼顧好,常常在還來不及將密閉循環呼吸迴路內之部分氣體排出之前,先自浮力氣囊96內之排出稍微過量的氣體,以維持在深度D2的中性浮力,然後再將密閉循環呼吸迴路內之部分氣體排出,並同時經由控制控制器98以開啟進氣閥980,使氣體自供氣瓶流入浮力氣囊96內,以達到在深度D2之中性浮力;也就是說,有可能會先將「過多的氣體」自浮力氣囊96內排出,再將一些氣體補回至浮力氣囊96內。這一過程中,浮力氣囊96所多排出之氣體將形成一種浪費;且這一過程之控制過於複雜。
但若是使用者想由深度D0快速上升至更高之一深度D4(外界之水壓為P4)時,這一上升之過程中會經過深度D1,再經過深度D2,再經過一深度D3(外界之水壓為P3),最後上升至深度D4(外界之水壓為P4),亦即 D0 > D1 > D2 > D3 > D4;(A)密閉循環呼吸迴路之迴路體積之變化:在深度D2時,吐氣端人工肺93內之氣體壓力Pin2與外界水壓P2(Pin2 > P2)之一壓力差尚小於吐氣人工肺過壓閥930之一開啟壓力;若在深度D3時,吐氣端人工肺93內之氣體壓力Pin3與外界水壓P3之一壓力差等於吐氣人工肺過壓閥930之一開啟壓力,則由深度D3再繼續上升至深度D4之過程中,吐氣人工肺過壓閥930會開啟,以將吐氣端人工肺93內之氣體逐漸排出至外界水中(一旦吐氣端人工肺93內之氣體壓力Pin4與外界水壓P4之一壓力差等於吐氣人工肺過壓閥930之一開啟壓力,則吐氣人工肺過壓閥930就會關閉),當上升至深度D4時,吐氣端人工肺93內之氣體壓力Pin4依舊大於外界水壓P4,密閉循環呼吸迴路之迴路體積變大了(由V0變成Vmax),因此造成浮力變大了;(B)浮力氣囊96之體積之變化:由深度D0上升至深度D4的過程中,由外界水壓由P0變小為P4,因此,浮力氣囊96之體積也變大了,因此造成浮力變大了。通常使用者在深度D0上升至深度D4的過程中,會逐步地藉由控制控制器98以開啟排氣閥970,迅速地使浮力氣囊96內之氣體排出至外界水中,使得使用者(含裝備)整體的浮力變小;此外,由於剛上升至深度D4時吐氣人工肺過壓閥930還在開啟狀態,直至吐氣端人工肺93內之氣體壓力Pin4與外界水壓P4之一壓力差等於或小於吐氣人工肺過壓閥930之一開啟壓力,則吐氣人工肺過壓閥930就會關閉,所以使用者也必須注意吐氣人工肺過壓閥930將吐氣端人工肺93內之氣體逐漸排出至外界水中之狀況,並輔以一些方式,自密閉循環呼吸迴路內排除部分氣體(例如藉由使用者的嘴唇與咬嘴924之間之縫隙排出),使吐氣端人工肺93內之氣體壓力Pin4與外界水壓P4大致平衡,以回到一般的呼吸吞吐量呼吸狀態;而將密閉循環呼吸迴路內之部分氣體排出的過程也會使得使用者(含裝備)整體的浮力變小,以維持住在深度D4的中性浮力。對於經驗老到的使用者,可以同時控制好浮力氣囊96之排氣量,並同時注意吐氣端人工肺93內之氣體自吐氣人工肺過壓閥930逐漸排出的排氣量,以及控制好密閉循環呼吸迴路的排氣量,以維持住在深度D4的中性浮力;然而這過程中或多或少也會先將「過多的氣體」自浮力氣囊96內排出,再將一些氣體補回至浮力氣囊96內。對於經驗不足的使用者來說,通常無法同時兼顧好;當上升至深度D4時,吐氣人工肺過壓閥930還正在將吐氣端人工肺93內之氣體逐漸排出,等到吐氣端人工肺93內之氣體壓力Pin4與外界水壓P4之一壓力差等於或小於吐氣人工肺過壓閥930之一開啟壓力時,吐氣人工肺過壓閥930就會關閉停止排氣,但此時吐氣端人工肺93內之氣體壓力Pin4依舊大於外界水壓P4,密閉循環呼吸迴路之迴路體積還是Vmax;所以對經驗不足的使用者,常常來不及處理好密閉循環呼吸迴路之氣體排出量,會先自浮力氣囊96內之排出稍微過量的氣體,以維持在深度D2的中性浮力,然後再看吐氣端人工肺93內之氣體透過吐氣人工肺過壓閥930逐漸排出至外界水中之狀況,並輔以一些方式自密閉循環呼吸迴路內排除部分氣體,於此同時經由控制控制器98以開啟進氣閥980,使氣體自供氣瓶流入浮力氣囊96內,以達到在深度D2之中性浮力;也就是說,常常會先將「過多的氣體」自浮力氣囊96內排出,再將一些氣體補回至浮力氣囊96內。這一過程中,浮力氣囊96所多排出之氣體將形成一種浪費;且這一過程之控制過於複雜。
有鑑於此,發明人開發出簡便組裝的設計,能夠避免上述的缺點,安裝方便,又具有成本低廉的優點,以兼顧使用彈性與經濟性等考量,因此遂有本發明之產生。
本發明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在於如何簡化浮力控制裝置以及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浮力控制程序。
為解決前述問題,以達到所預期之功效,本發明提供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浮力氣囊具有一氣囊開口,浮力氣囊經由一單向閥與一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一吐氣端人工肺相連接,單向閥之一端與吐氣端人工肺之一第一開口相連接,藉以供一氣體自吐氣端人工肺流入單向閥,單向閥之另一端與浮力氣囊之氣囊開口相連接,藉以供浮力氣囊接收流經單向閥之氣體。
此外,本發明更提供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包括一單向閥以及一浮力氣囊。其中浮力氣囊具有一氣囊開口,浮力氣囊經由單向閥與一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一吐氣端人工肺相連接,單向閥之一端與吐氣端人工肺之一第一開口相連接,藉以供一氣體自吐氣端人工肺流入單向閥,單向閥之另一端與浮力氣囊之氣囊開口相連接,藉以供浮力氣囊接收流經單向閥之氣體。
此外,本發明更提供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浮力氣囊具有一氣囊開口,浮力氣囊經由包括一單向閥之一連接件與一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一吐氣端人工肺相連接,連接件之一端與吐氣端人工肺之一第一開口相連接,藉以供一氣體自吐氣端人工肺流入連接件之單向閥,連接件之另一端與浮力氣囊之氣囊開口相連接,藉以供浮力氣囊接收流經單向閥之氣體。
此外,本發明更提供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包括一連接件以及一浮力氣囊。其中連接件包括一單向閥。浮力氣囊具有一氣囊開口,浮力氣囊經由連接件與一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一吐氣端人工肺相連接,連接件之一端與吐氣端人工肺之一第一開口相連接,藉以供一氣體自吐氣端人工肺流入連接件之單向閥,連接件之另一端與浮力氣囊之氣囊開口相連接,藉以供浮力氣囊接收流經單向閥之氣體。
於實施時,其中單向閥之一開啟壓力係小於吐氣端人工肺所具有之一吐氣人工肺過壓閥之一開啟壓力。
此外,本發明更提供一種與前述之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其中吐氣端人工肺具有一第一開口,吐氣端人工肺經由一單向閥與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相連接,單向閥之一端與吐氣端人工肺之第一開口相連接,藉以供一氣體自吐氣端人工肺流入單向閥,單向閥之另一端與浮力氣囊之氣囊開口相連接,藉以供浮力氣囊接收流經單向閥之氣體。
此外,本發明更提供一種與前述之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包括一單向閥以及一吐氣端人工肺。其中吐氣端人工肺具有一第一開口,吐氣端人工肺經由單向閥與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相連接,單向閥之一端與吐氣端人工肺之第一開口相連接,藉以供一氣體自吐氣端人工肺流入單向閥,單向閥之另一端與浮力氣囊之氣囊開口相連接,藉以供浮力氣囊接收流經單向閥之氣體。
此外,本發明更提供一種與前述之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其中吐氣端人工肺具有一第一開口,吐氣端人工肺經由包括一單向閥之一連接件與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相連接,連接件之一端與吐氣端人工肺之第一開口相連接,藉以供一氣體自吐氣端人工肺流入連接件之單向閥,連接件之另一端與浮力氣囊之氣囊開口相連接,藉以供浮力氣囊接收流經單向閥之氣體。
此外,本發明更提供一種與前述之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包括一連接件以及一吐氣端人工肺。其中連接件包括一單向閥。吐氣端人工肺具有一第一開口,吐氣端人工肺經由連接件與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相連接,連接件之一端與吐氣端人工肺之第一開口相連接,藉以供一氣體自吐氣端人工肺流入連接件之單向閥,連接件之另一端與浮力氣囊之氣囊開口相連接,藉以供浮力氣囊接收流經單向閥之氣體。
於實施時,其中吐氣端人工肺具有一吐氣人工肺過壓閥,其中單向閥之一開啟壓力係小於吐氣人工肺過壓閥之一開啟壓力。
為進一步了解本發明,以下舉較佳之實施例,配合圖式、圖號,將本發明之具體構成內容及其所達成的功效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見圖1,係為本發明之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及與其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之一具體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本發明之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及與其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包括:一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一浮力控制裝置2以及一單向閥8。其中浮力控制裝置2包括:一浮力氣囊7、一充排氣管70、一控制器71、一排氣閥72、一進氣閥73以及一浮力氣囊過壓閥74。在此實施例中,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之型態適合用在前開扣型背心式之浮力控制裝置。充排氣管70之一端與浮力氣囊7之一開口76相連通。控制器71、排氣閥72以及進氣閥73設置於充排氣管70之另一端。排氣閥72以及進氣閥73分別與充排氣管70相連通。控制器71用以控制排氣閥72之開啟或關閉以及控制進氣閥73之開啟或關閉。當一使用者在水下潛水時,使用者可經由控制控制器71以開啟排氣閥72,使浮力氣囊7內之氣體經由排氣閥72排出至外界水中,使得浮力氣囊7之體積變小,而使用者(含裝備)整體的浮力則因此變小;使用者亦可經由控制控制器71以開啟進氣閥73,使氣體自一供氣瓶(圖中未顯示)流入浮力氣囊7內,使得浮力氣囊7之體積變大,而使用者(含裝備)整體的浮力則因此變大。故,使用者可藉由控制器71以控制排氣閥72之開啟或關閉以及控制進氣閥73之開啟或關閉,從而控制使用者(含裝備)整體的浮力大小。當浮力氣囊7內之氣體壓力過大時,浮力氣囊過壓閥74會開啟,以將浮力氣囊7內之氣體排出至外界。通常在水下潛水時,浮力氣囊7內之氣體壓力是不會過大,因為一旦浮力氣囊7被充飽了氣體,使得浮力氣囊7內之氣體壓力過大時,使用者應該會快速地上升至水面。其中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包括:一呼吸頭3、一吐氣端人工肺4、一吸氣端人工肺5、一二氧化碳吸附器6、一第一連通件33以及一第二連通件34。呼吸頭3具有一咬嘴32、一吐氣單向閥30以及一吸氣單向閥31。吐氣單向閥30經由第一連通件33分別與吐氣端人工肺4之一第二開口40以及二氧化碳吸附器6之一輸入端單向閥60相連通。吸氣單向閥31經由第二連通件34分別與吸氣端人工肺5之一第一開口50以及二氧化碳吸附器6之一輸出端單向閥62相連通。使用者咬住咬嘴32以進行呼吸。當使用者吐氣時,由使用者的肺中所吐出之氣體只能經由吐氣單向閥30流出(無法經由吸氣單向閥31流出),並經由第一連通件33分別流入吐氣端人工肺4以及二氧化碳吸附器6(輸入端單向閥60使氣體只能單向地流入二氧化碳吸附器6)。當使用者所吐出之氣體流入吐氣端人工肺4內時,由於吐氣端人工肺4是由柔性袋所製成,使用者所吐出之氣體會使吐氣端人工肺4之體積膨脹,而使用者之肺之體積則會縮小;而使用者所吐出之氣體流入二氧化碳吸附器6時,二氧化碳吸附器6會吸附氣體中之二氧化碳;經二氧化碳吸附器6吸附二氧化碳之後之氣體(尚含有氧氣),由輸出端單向閥62流出(輸出端單向閥62使氣體只能單向地流出二氧化碳吸附器6),再經由第二連通件34流入吸氣端人工肺5內,由於吸氣端人工肺5是由柔性袋所製成,故會使得吸氣端人工肺5膨脹。當使用者吸氣時,吸氣端人工肺5內之氣體經由第二連通件34以及吸氣單向閥31(無法經由吐氣單向閥30)被使用者吸入至使用者的肺中,而使吸氣端人工肺5之體積變小,而使用者之肺之體積則會膨脹。本發明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再加上使用者的肺,構成一個密閉循環呼吸迴路,而此密閉循環呼吸迴路具有一迴路體積(包括使用者的肺之體積、吐氣端人工肺4之體積、吸氣端人工肺5之體積、二氧化碳吸附器6之體積、第一連通件33之體積、第二連通件34之體積以及呼吸頭3之體積),此迴路體積之大小變化也會影響到使用者(含裝備)整體的浮力大小。吐氣端人工肺4具有一吐氣人工肺過壓閥43。當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壓力與外界水壓之一壓力差大於吐氣人工肺過壓閥43之一開啟壓力時,吐氣人工肺過壓閥43會開啟,以將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排出至外界水中。本發明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經由單向閥8與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相連接;其中單向閥8之一端與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之一第一開口41相連接,而單向閥8之另一端與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之一氣囊開口75相連接,其中單向閥8之一開啟壓力係小於吐氣人工肺過壓閥43之開啟壓力。當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壓力與浮力氣囊7內之氣體壓力之一壓力差大於單向閥8之開啟壓力,且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壓力與外界之水壓之一壓力差小於吐氣人工肺過壓閥43之開啟壓力時,單向閥8會開啟,使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流入單向閥8,再經由單向閥8流入浮力氣囊7;而當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壓力與浮力氣囊7內之氣體壓力之壓力差大於單向閥8之開啟壓力,且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壓力與外界之水壓之壓力差大於吐氣人工肺過壓閥43之開啟壓力時,吐氣人工肺過壓閥43以及單向閥8兩者皆會開啟,使得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經由吐氣人工肺過壓閥43排出至外界水中,且使得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經由單向閥8流入浮力氣囊7。
當一使用者使用本發明之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及與其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在水下一深度H0(外界之水壓為B0)潛水時,若使用者是以一般的呼吸吞吐量呼吸(非深度呼吸)時,此時密閉循環呼吸迴路之迴路體積W0是小於密閉循環呼吸迴路之一迴路體積上限Wmax(W0 < Wmax);當使用者吐氣時,吐氣端人工肺4並不會膨脹到最飽滿的狀態,此時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壓力Bin0與外界之水壓B0大致平衡。若使用者想由深度H0快速上升至一深度H3,由深度H0上升至深度H3的過程中,會先到達一深度H1(外界之水壓為B1),再到達一深度H2(外界之水壓為B2),最後到達深度H3,其中H0 > H1 > H2 > H3。在上升的過程中,使用者會逐步地藉由控制控制器71以開啟排氣閥72,迅速地使浮力氣囊7內之氣體排出至外界水中,使得使用者(含裝備)整體的浮力變小。若當到達深度H1時密閉循環呼吸迴路之迴路體積剛好達到迴路體積上限Wmax,此時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壓力Bin1與外界之水壓B1大致平衡;則當由深度H1繼續上升至深度H3的過程中,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壓力會大於外界之水壓;但若使用者上升至深度H2時,此時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壓力與浮力氣囊7內之氣體壓力之一壓力差等於單向閥8之一開啟壓力(但此時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壓力與外界之水壓之一壓力差小於吐氣人工肺過壓閥43之開啟壓力),則由深度H2繼續上升至深度H3之過程中,單向閥8已經開啟,使得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開始經由單向閥8流入浮力氣囊7(亦即,浮力氣囊7內之氣體包含了部分來自吐氣端人工肺4之氣體);而使用者可以藉由控制控制器71以開啟排氣閥72,迅速地使浮力氣囊7內之氣體排出至外界水中,使得使用者(含裝備)整體的浮力變小,以快速地達到在深度H3之中性浮力。如此將大幅簡化使用者對浮力的控制,使用者只需要專注於以控制器71控制浮力氣囊7,以達到中性浮力,使用者幾乎無須再另外對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做排出氣體的控制。此外,也可以避免習知技術需先將「過多的氣體」自浮力氣囊內排出,再將一些氣體補回至浮力氣囊內,所造成之浪費。
但若是使用者想由深度H0快速上升至更高之一深度H5(外界之水壓為B5)時,會先經過深度H1、深度H2、深度H3,再經過一深度H4(外界之水壓為B4),最後上升至深度H5,其中 H0 > H1 > H2 > H3 > H4 > H5。在上升的過程中,同樣地使用者會逐步地藉由控制控制器71以開啟排氣閥72,迅速地使浮力氣囊7內之氣體排出至外界水中,使得使用者(含裝備)整體的浮力變小。當到達深度H1時密閉循環呼吸迴路之迴路體積剛好達到迴路體積上限Wmax,此時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壓力Bin1與外界之水壓B1大致平衡;則當由深度H1繼續上升至深度H5的過程中,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壓力會大於外界之水壓;但若使用者上升至深度H2時,此時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壓力與浮力氣囊7內之氣體壓力之一壓力差等於單向閥8之一開啟壓力(但此時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壓力與外界之水壓之一壓力差小於吐氣人工肺過壓閥43之開啟壓力),則由深度H2繼續上升至深度H5之過程中,單向閥8已經開啟,使得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開始經由單向閥8流入浮力氣囊7。而當上升至深度H4時,此時若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壓力與浮力氣囊7內之氣體壓力之一壓力差大於單向閥8之一開啟壓力(也就是單向閥8持續開啟著),且此時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壓力與外界之水壓之一壓力差等於吐氣人工肺過壓閥43之一開啟壓力,則由深度H4繼續上升至深度H5的過程中,吐氣人工肺過壓閥43以及單向閥8兩者皆會開啟,使得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經由吐氣人工肺過壓閥43排出至外界水中,且使得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經由單向閥8流入浮力氣囊7;而使用者單純地藉由控制控制器71以開啟排氣閥72,迅速地使浮力氣囊7內之氣體排出至外界水中,使得使用者(含裝備)整體的浮力變小,以快速地達到在深度H3之中性浮力。如此將大幅簡化使用者對浮力的控制,使用者只需要專注於以控制器71控制浮力氣囊7,以達到中性浮力,使用者幾乎無須再另外對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做排出氣體的控制。此外,也可以避免習知技術需先將「過多的氣體」自浮力氣囊內排出,再將一些氣體補回至浮力氣囊內,所造成之浪費。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及與其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包括一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以及一浮力控制裝置2,其中在此實施例中之浮力控制裝置2之結構係與圖1之實施例之浮力控制裝置2之結構完全相同,在此實施例中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結構包括圖1之實施例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以及單向閥8;其中在此實施例中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經由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單向閥8與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相連接;其中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單向閥8之一端與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之第一開口41相連接,藉以供氣體自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流入單向閥8;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單向閥8之另一端與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之氣囊開口75相連接,藉以供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接收流經單向閥8之氣體。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及與其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包括一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以及一浮力控制裝置2,其中在此實施例中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結構係與圖1之實施例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結構完全相同,在此實施例中之浮力控制裝置2之結構包括圖1之實施例之浮力控制裝置2以及單向閥8;其中在此實施例中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經由浮力控制裝置2之單向閥8與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相連接;其中浮力控制裝置2之單向閥8之一端與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之第一開口41相連接,藉以供氣體自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流入單向閥8;浮力控制裝置2之單向閥8之另一端與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之氣囊開口75相連接,藉以供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接收流經單向閥8之氣體。
請參見圖2,係為本發明之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及與其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本發明之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及與其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包括一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一浮力控制裝置2以及一單向閥8;其中圖2之實施例之浮力控制裝置2之結構與圖1之實施例之浮力控制裝置2之主要結構大致相同,惟,其中浮力氣囊7之形狀係為一環面(適合用在背在背部之浮力控制裝置);其中圖2之實施例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結構與圖1之實施例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主要結構大致相同,惟,其中第一連通件33包括一第一部分330以及一第二部分331;第二連通件34包括一第一部分340以及一第二部分341;吐氣單向閥30經由第一連通件33之第一部分330與吐氣端人工肺4之一第二開口40相連通;二氧化碳吸附器6之一輸入端單向閥60經由第一連通件33之第二部分331與吐氣端人工肺4之一第三開口42相連通;吸氣單向閥31經由第二連通件34之第一部分340與吸氣端人工肺5之一第一開口50相連通;二氧化碳吸附器6之一輸出端單向閥62經由第二連通件34之第二部分341與吸氣端人工肺5之一第二開口52相連通。當使用者吐氣時,由使用者的肺中所吐出之氣體只能經由吐氣單向閥30流出(無法經由吸氣單向閥31流出),並經由第一連通件33之第一部分330流入吐氣端人工肺4,再由吐氣端人工肺4經由第一連通件33之第二部分331流入二氧化碳吸附器6;二氧化碳吸附器6會吸附氣體中之二氧化碳,經二氧化碳吸附器6吸附二氧化碳之後之氣體(尚含有氧氣),再經由第二連通件34之第二部分341流入吸氣端人工肺5內。當使用者吸氣時,吸氣端人工肺5內之氣體經由第二連通件34之第一部分340流入吸氣單向閥31(無法經由吐氣單向閥30),而被使用者吸入至使用者的肺中。吐氣端人工肺4具有一吐氣人工肺過壓閥43。當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壓力與外界水壓之一壓力差大於吐氣人工肺過壓閥43之一開啟壓力時,吐氣人工肺過壓閥43會開啟,以將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排出至外界水中。本發明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經由單向閥8與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相連接;其中單向閥8之一端與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之一第一開口41相連接,而單向閥8之另一端與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之一氣囊開口75相連接,其中單向閥8之一開啟壓力係小於吐氣人工肺過壓閥43之開啟壓力。當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壓力與浮力氣囊7內之氣體壓力之一壓力差大於單向閥8之開啟壓力,且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壓力與外界之水壓之一壓力差小於吐氣人工肺過壓閥43之開啟壓力時,單向閥8會開啟,使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流入單向閥8,再經由單向閥8流入浮力氣囊7;而當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壓力與浮力氣囊7內之氣體壓力之壓力差大於單向閥8之開啟壓力,且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壓力與外界之水壓之壓力差大於吐氣人工肺過壓閥43之開啟壓力時,吐氣人工肺過壓閥43以及單向閥8兩者皆會開啟,使得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經由吐氣人工肺過壓閥43排出至外界水中,且使得吐氣端人工肺4內之氣體經由單向閥8流入浮力氣囊7。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及與其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包括一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以及一浮力控制裝置2,其中在此實施例中之浮力控制裝置2之結構係與圖2之實施例之浮力控制裝置2之結構完全相同,在此實施例中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結構包括圖2之實施例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以及單向閥8;其中在此實施例中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經由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單向閥8與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相連接;其中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單向閥8之一端與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之第一開口41相連接,藉以供氣體自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流入單向閥8;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單向閥8之另一端與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之氣囊開口75相連接,藉以供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接收流經單向閥8之氣體。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及與其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包括一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以及一浮力控制裝置2,其中在此實施例中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結構係與圖2之實施例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結構完全相同,在此實施例中之浮力控制裝置2之結構包括圖2之實施例之浮力控制裝置2以及單向閥8;其中在此實施例中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經由浮力控制裝置2之單向閥8與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相連接;其中浮力控制裝置2之單向閥8之一端與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之第一開口41相連接,藉以供氣體自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流入單向閥8;浮力控制裝置2之單向閥8之另一端與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之氣囊開口75相連接,藉以供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接收流經單向閥8之氣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圖2之實施例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結構可替換為圖1之實施例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結構。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圖2之實施例之浮力控制裝置2之結構可替換為圖1之實施例之浮力控制裝置2之結構。
請參見圖3,係為本發明之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及與其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之又一具體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本發明之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及與其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包括一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一浮力控制裝置2以及一連接件80;其中圖3之實施例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結構係與圖2之實施例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結構完全相同;其中圖3之實施例之浮力控制裝置2之結構係與圖1之實施例之浮力控制裝置2之結構完全相同。在圖3之實施例中,連接件80包括一單向閥8以及一第一連接部81,其中第一連接部81之一端(連接件80之一端)與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之第一開口41相連接,第一連接部81之另一端係與單向閥8之一端相連接,藉以供氣體自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流入單向閥8,單向閥8之另一端(連接件80之另一端)與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之氣囊開口75相連接,藉以供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接收流經單向閥8之氣體。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及與其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包括一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以及一浮力控制裝置2,其中在此實施例中之浮力控制裝置2之結構係與圖3之實施例之浮力控制裝置2之結構完全相同,在此實施例中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結構包括圖3之實施例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以及連接件80;其中在此實施例中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經由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連接件80與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相連接;其中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連接件80之一端與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之第一開口41相連接,藉以供氣體自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流入連接件80之單向閥8;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連接件80之另一端與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之氣囊開口75相連接,藉以供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接收流經連接件80之單向閥8之氣體。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及與其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包括一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以及一浮力控制裝置2,其中在此實施例中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結構係與圖3之實施例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結構完全相同,在此實施例中之浮力控制裝置2之結構包括圖3之實施例之浮力控制裝置2以及連接件80;其中在此實施例中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經由浮力控制裝置2之連接件80與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相連接;其中浮力控制裝置2之連接件80之一端與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之第一開口41相連接,藉以供氣體自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流入連接件80之單向閥8;浮力控制裝置2之連接件80之另一端與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之氣囊開口75相連接,藉以供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接收流經連接件80之單向閥8之氣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圖3之實施例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結構可替換為圖1之實施例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結構。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圖3之實施例之浮力控制裝置2之結構可替換為圖2之實施例之浮力控制裝置2之結構。
請參見圖4,係為本發明之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及與其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之再一具體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本發明之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及與其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包括一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一浮力控制裝置2以及一連接件80;其中圖4之實施例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結構係與圖2之實施例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結構完全相同;其中圖4之實施例之浮力控制裝置2之結構係與圖1之實施例之浮力控制裝置2之結構完全相同。在圖4之實施例中,連接件80包括一單向閥8以及一第二連接部82,其中單向閥8之一端(連接件80之一端)與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之第一開口41相連接,藉以供氣體自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流入單向閥8,單向閥8之另一端與第二連接部82之一端相連接,第二連接部82之另一端(連接件80之另一端)與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之氣囊開口75相連接,藉以供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接收流經單向閥8之氣體。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及與其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包括一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以及一浮力控制裝置2,其中在此實施例中之浮力控制裝置2之結構係與圖4之實施例之浮力控制裝置2之結構完全相同,在此實施例中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結構包括圖4之實施例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以及連接件80;其中在此實施例中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經由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連接件80與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相連接;其中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連接件80之一端與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之第一開口41相連接,藉以供氣體自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流入連接件80之單向閥8;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連接件80之另一端與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之氣囊開口75相連接,藉以供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接收流經連接件80之單向閥8之氣體。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及與其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包括一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以及一浮力控制裝置2,其中在此實施例中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結構係與圖4之實施例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結構完全相同,在此實施例中之浮力控制裝置2之結構包括圖4之實施例之浮力控制裝置2以及連接件80;其中在此實施例中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經由浮力控制裝置2之連接件80與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相連接;其中浮力控制裝置2之連接件80之一端與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之第一開口41相連接,藉以供氣體自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流入連接件80之單向閥8;浮力控制裝置2之連接件80之另一端與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之氣囊開口75相連接,藉以供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接收流經連接件80之單向閥8之氣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圖4之實施例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結構可替換為圖1之實施例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結構。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圖4之實施例之浮力控制裝置2之結構可替換為圖2之實施例之浮力控制裝置2之結構。
請參見圖5,係為本發明之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及與其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本發明之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及與其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包括一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一浮力控制裝置2以及一連接件80;其中圖5之實施例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結構係與圖2之實施例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結構完全相同;其中圖5之實施例之浮力控制裝置2之結構係與圖1之實施例之浮力控制裝置2之結構完全相同。在圖5之實施例中,連接件80包括一單向閥8、一第一連接部81以及一第二連接部82,其中第一連接部81之一端(連接件80之一端)與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之第一開口41相連接,第一連接部81之另一端係與單向閥8之一端相連接,藉以供氣體自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流入單向閥8,單向閥8之另一端與第二連接部82之一端相連接,第二連接部82之另一端(連接件80之另一端)與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之氣囊開口75相連接,藉以供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接收流經單向閥8之氣體。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及與其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包括一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以及一浮力控制裝置2,其中在此實施例中之浮力控制裝置2之結構係與圖5之實施例之浮力控制裝置2之結構完全相同,在此實施例中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結構包括圖5之實施例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以及連接件80;其中在此實施例中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經由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連接件80與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相連接;其中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連接件80之一端與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之第一開口41相連接,藉以供氣體自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流入連接件80之單向閥8;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連接件80之另一端與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之氣囊開口75相連接,藉以供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接收流經連接件80之單向閥8之氣體。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及與其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包括一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以及一浮力控制裝置2,其中在此實施例中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結構係與圖5之實施例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結構完全相同,在此實施例中之浮力控制裝置2之結構包括圖5之實施例之浮力控制裝置2以及連接件80;其中在此實施例中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經由浮力控制裝置2之連接件80與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相連接;其中浮力控制裝置2之連接件80之一端與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之第一開口41相連接,藉以供氣體自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吐氣端人工肺4流入連接件80之單向閥8;浮力控制裝置2之連接件80之另一端與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之氣囊開口75相連接,藉以供浮力控制裝置2之浮力氣囊7接收流經連接件80之單向閥8之氣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圖5之實施例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結構可替換為圖1之實施例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1之結構。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圖5之實施例之浮力控制裝置2之結構可替換為圖2之實施例之浮力控制裝置2之結構。
以上所述乃是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及所運用之技術手段,根據本文的揭露或教導可衍生推導出許多的變更與修正,仍可視為本發明之構想所作之等效改變,其所產生之作用仍未超出說明書及圖式所涵蓋之實質精神,均應視為在本發明之技術範疇之內,合先陳明。
綜上所述,依上文所揭示之內容,本發明確可達到發明之預期目的,提供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及與其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極具產業上利用之價植,爰依法提出發明專利申請。
1: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 2:浮力控制裝置 3:呼吸頭 30:吐氣單向閥 31:吸氣單向閥 32:咬嘴 33:第一連通件 330:第一部分 331:第二部分 34:第二連通件 340:第一部分 341:第二部分 4:吐氣端人工肺 40:第二開口 41:第一開口 42:第三開口 43:吐氣人工肺過壓閥 5:吸氣端人工肺 50:第一開口 52:第二開口 6:二氧化碳吸附器 60:輸入端單向閥 62:輸出端單向閥 7:浮力氣囊 70:充排氣管 71:控制器 72:排氣閥 73:進氣閥 74:浮力氣囊過壓閥 75:氣囊開口 76:開口 8:單向閥 80:連接件 81:第一連接部 82:第二連接部 9: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 90:浮力控制裝置 92:呼吸頭 920:吐氣單向閥 921:吸氣單向閥 922:第一連通管 923:第二連通管 924:咬嘴 93:吐氣端人工肺 930:吐氣人工肺過壓閥 931:開口 94:吸氣端人工肺 940:開口 95:二氧化碳吸附器 951:輸入端單向閥 953:輸出端單向閥 96:浮力氣囊 97:充排氣管 970:排氣閥 98:控制器 980:進氣閥 99:浮力氣囊過壓閥
[圖1]為本發明之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及與其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之一具體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之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及與其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之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及與其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之又一具體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之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及與其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之再一具體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之一種浮力控制裝置之浮力氣囊及與其相連接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之吐氣端人工肺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圖6]為習知技術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以及浮力控制裝置之一具體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1: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
2:浮力控制裝置
3:呼吸頭
30:吐氣單向閥
31:吸氣單向閥
32:咬嘴
33:第一連通件
34:第二連通件
4:吐氣端人工肺
40:第二開口
41:第一開口
43:吐氣人工肺過壓閥
5:吸氣端人工肺
50:第一開口
6:二氧化碳吸附器
60:輸入端單向閥
62:輸出端單向閥
7:浮力氣囊
70:充排氣管
71:控制器
72:排氣閥
73:進氣閥
74:浮力氣囊過壓閥
75:氣囊開口
76:開口
8:單向閥

Claims (5)

  1. 一種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包括一吐氣端人工肺以及一單向閥,該吐氣端人工肺經由該單向閥與一浮力控制裝置所具有之一浮力氣囊相連接,該單向閥之一端與該吐氣端人工肺之一第一開口相連接,藉以供一氣體自該吐氣端人工肺流入該單向閥,該單向閥之另一端與該浮力氣囊所具有之一氣囊開口相連接,藉以供該浮力氣囊接收流經該單向閥之該氣體,該浮力氣囊係與該浮力控制裝置之一充排氣管之一端相連通,該充排氣管之另一端設置有該浮力控制裝置之一控制器以及與該充排氣管相連通之該浮力控制裝置之一排氣閥以及一進氣閥。
  2. 一種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包括一吐氣端人工肺以及一連接件,該連接件包括一單向閥以及一連接部,該吐氣端人工肺經由該連接件與一浮力控制裝置所具有之一浮力氣囊相連接,該連接部之一端與該吐氣端人工肺所具有之一第一開口相連接,該連接部之另一端與該單向閥之一端相連接,藉以供一氣體自該吐氣端人工肺流入該單向閥,該單向閥之另一端與該浮力氣囊所具有之一氣囊開口相連接,藉以供該浮力氣囊接收流經該單向閥之該氣體,其中該浮力控制裝置之一充排氣管之一端係與該浮力氣囊相連通,該充排氣管之另一端設置有該浮力控制裝置之一控制器以及與該充排氣管相連通之該浮力控制裝置之一排氣閥以及一進氣閥。
  3. 一種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包括一吐氣端人工肺以及一連接件,該連接件包括一單向閥以及一連接部,該吐氣端人工肺經由該連接件與一浮力控制裝置所具有之一浮力氣囊相連接,該單向閥之一端與該吐氣端人工肺所具有之一第一開口相連接,藉以供一氣體自該吐氣端人工肺流入該單向閥, 該單向閥之另一端與該連接部之一端相連接,該連接部之另一端與該浮力氣囊所具有之一氣囊開口相連接,藉以供該浮力氣囊接收流經該單向閥之該氣體,該浮力氣囊係與該浮力控制裝置之一充排氣管之一端相連通,該充排氣管之另一端設置有該浮力控制裝置之一控制器以及與該充排氣管相連通之該浮力控制裝置之一排氣閥以及一進氣閥。
  4. 一種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包括一吐氣端人工肺以及一連接件,該連接件包括一單向閥、一第一連接部以及一第二連接部,該吐氣端人工肺經由該連接件與一浮力控制裝置所具有之一浮力氣囊相連接,該第一連接部之一端與該吐氣端人工肺所具有之一第一開口相連接,該第一連接部之另一端與該單向閥之一端相連接,藉以供一氣體自該吐氣端人工肺流入該單向閥,該單向閥之另一端與該第二連接部之一端相連接,該第二連接部之另一端與該浮力氣囊所具有之一氣囊開口相連接,藉以供該浮力氣囊接收流經該單向閥之該氣體,其中該浮力控制裝置之一充排氣管之一端係與該浮力氣囊相連通,該充排氣管之另一端設置有該浮力控制裝置之一控制器以及與該充排氣管相連通之該浮力控制裝置之一排氣閥以及一進氣閥。
  5.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之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其中該單向閥之一開啟壓力係小於該吐氣端人工肺所具有之一吐氣人工肺過壓閥之一開啟壓力。
TW110136512A 2021-09-30 2021-09-30 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 TWI7890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6512A TWI789036B (zh) 2021-09-30 2021-09-30 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6512A TWI789036B (zh) 2021-09-30 2021-09-30 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89036B true TWI789036B (zh) 2023-01-01
TW202315811A TW202315811A (zh) 2023-04-16

Family

ID=86669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6512A TWI789036B (zh) 2021-09-30 2021-09-30 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89036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71978A (en) * 1992-11-30 1995-12-05 Zexel Corporation Canister for semi-closed breathing apparatus
CN202935559U (zh) * 2012-10-17 2013-05-15 无锡世强休闲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带充气嘴的潜水服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71978A (en) * 1992-11-30 1995-12-05 Zexel Corporation Canister for semi-closed breathing apparatus
CN202935559U (zh) * 2012-10-17 2013-05-15 无锡世强休闲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带充气嘴的潜水服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5811A (zh) 2023-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37050B1 (en) Innovations in mechanical ventilators
CN209967566U (zh) 一种呼吸科患者肺功能康复训练器
CN108568063B (zh) 一种呼吸阻挡训练器
US3877425A (en) Underwater breathing apparatus
TWI789036B (zh) 密閉式循環呼吸系統
CN209075788U (zh) 一种改良型高流量储氧面罩
CN208355885U (zh) 新型呼吸器
CN212038517U (zh) 密闭吸氧器
CN215025779U (zh) 一种声乐呼吸换气训练器
CN205924628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多功能呼吸装置
CN2878198Y (zh) 一种自供气潜水器具
CN208842604U (zh) 一种应急储气式可呼吸救生装置
CN208943149U (zh) 一种新生儿呼吸器
CN111135413A (zh) 密闭吸氧器
CN102488950B (zh) 防毒、高原吸氧方法及设备
CN206621641U (zh) 一种双层防泄漏麻醉呼吸机面罩
JP7429063B2 (ja) 呼吸を可能とするマスク
CN2046017U (zh) 简易急救呼吸器
CN220842923U (zh) 一种时间延长型循环式潜水呼吸器
CN206325087U (zh) 一种通气系统及呼吸机
CN210904493U (zh) 一种呼吸科用人工呼吸器
CN215505392U (zh) 一种呼吸内科肺动力锻炼器
CN214597069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儿科呼吸训练装置
CN213698612U (zh) 一种混气装置和高原配气式呼吸器
CN219376011U (zh) 一种呼吸锻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