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5930B - 光電半導體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電半導體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5930B
TWI785930B TW110146603A TW110146603A TWI785930B TW I785930 B TWI785930 B TW I785930B TW 110146603 A TW110146603 A TW 110146603A TW 110146603 A TW110146603 A TW 110146603A TW I785930 B TWI785930 B TW I78593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emiconductor device
semiconductor layer
semiconductor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6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5684A (zh
Inventor
吳凡磊
李世昌
陳怡名
詹燿寧
蔡均富
Original Assignee
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466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8593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15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56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59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5930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d Devices (AREA)
  • Bipolar Transistors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Abstract

光電半導體裝置包括:一第一半導體層;一第二半導體層,位於該第一半導體層上;及一第一活性結構,位於該第一半導體層及該第二半導體層之間;一第三半導體層,位於該第二半導體層上;一第四半導體層,位於該第三半導體層上;以及一第二活性結構,位於該第三半導體層及該第四半導體層之間;其中,該光電半導體裝置具有一發光光譜,該發光光譜包含在一第一波峰位置w1具有一第一發光強度I1及在一第二波峰位置w2具有第二發光強度I2,w2>w1,w2及w1為750 nm~1700 nm,且

Description

光電半導體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半導體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光電半導體裝置。
半導體裝置包含由Ⅲ-Ⅴ族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半導體,例如磷化鎵(GaP)、砷化鎵(GaAs)或氮化鎵(GaN),半導體裝置可以為光電半導體裝置如發光二極體(LED)、雷射二極體、光偵測器、太陽能電池或為功率裝置(Power Device)。發光二極體包含一p型半導體層、一n型半導體層與一活性結構設於p型半導體層與n型半導體層之間,使得在一外加電場作用下,n型半導體層及p型半導體層所分別提供的電子及電洞在活性結構複合,以將電能轉換成光能。如何提升光電半導體裝置的光電轉換效率,實為研發人員研發的重點之一。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光電半導體裝置。
根據一實施例,係提出一種光電半導體裝置,其包括:一第一半導體層;一第二半導體層,位於該第一半導體層上;及一第一活性結構,位於該第一半導體層及該第二半導體層之間;一第三半導體層,位於該第二半導體層上;一第四半導體層,位於該第三半導體層上;以及一第二活性結構,位於該第三半導體層及該第四半導體層之間;其中,該光電半導體裝置具有一發光光譜,該發光光譜包含在一第一波峰位置w1具有一第一發光強度I1及在一第二波峰位置w2具有第二發光強度I2,w2>w1,w2及w1為750 nm~1700 nm,且
Figure 02_image003
為0.2~2。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為讓本揭露之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第1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概念之光電半導體裝置100的剖面示意圖。第2圖是根據一實施例繪示本揭露之半導體光電半導體裝置100的上視圖,第1圖對應為第2圖AA'線之剖面示意圖。光電半導體裝置100具有一半導體疊層1及一基板30。在本實施例中,基板30上方可依序設置導電黏結層31、反射結構32、導電結構33、絕緣層35、第一窗戶層34、半導體疊層1。第一電極結構2與第二電極結構36配置在半導體疊層1的相反側。
半導體疊層1包含一第一半導體層111、一第二半導體層112及一活性結構113位於第一半導體層111及第二半導體層112之間,換言之,活性結構113與第二半導體層112依一堆疊方向(即圖示中Z方向,其可實質上垂直於X方向)依序位於第一半導體層111上。一實施例中,光電半導體裝置100為一發光裝置,半導體疊層1為發光疊層,第一半導體層111及第二半導體層112例如為包覆層(cladding layer)及/或限制層(confinement layer),且具有一大於活性結構之能隙,藉此提高電子、電洞於活性結構113中結合以發光的機率。活性結構113可以發出一發射光,該發射光具有一峰值波長(peak wavelength)約為200 nm~1800 nm;在一實施例中,半導體疊層1之發射光為紅外光,且該發射光之峰值波長約為750 nm~1700 nm。
半導體疊層1具有一第一表面11,第一電極結構2位於該第一表面11上,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表面1為一粗糙面,以增加光電半導體裝置100的光取出效率。第一窗戶層34設在第一半導體111上且具有一第二表面34a遠離半導體疊層1的第一表面11。
第一半導體層111及第二半導體層112分別具有不同之一第一導電性及一第二導電性,以分別提供電子與電洞,或者分別提供電洞與電子。活性結構113可以包含單異質結構(single heterostructure)、雙異質結構(double heterostructure)或多層量子井(multiple quantum wells)。第一半導體層111、第二半導體層112及活性結構113之材料為三五族化合物半導體,例如可以為:GaAs、InGaAs、AlGaAs、AlInGaAs、GaP、InGaP、AlInP、AlGaInP、GaN、InGaN、AlGaN、AlInGaN、AlAsSb、InGaAsP、InGaAsN、AlGaAsP等。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若無特別說明,上述化學表示式包含「符合化學劑量之化合物」及「非符合化學劑量之化合物」,其中,「符合化學劑量之化合物」例如為三族元素的總元素劑量與五族元素的總元素劑量相同,反之,「非符合化學劑量之化合物」例如為三族元素的總元素劑量與五族元素的總元素劑量不同。舉例而言,化學表示式為AlGaAs即代表包含三族元素鋁(Al)及鎵(Ga),以及包含五族元素砷(As),其中三族元素(鋁及鎵)的總元素劑量可以與五族元素(砷)的總元素劑量相同或相異。另外,若上述由化學表示式表示的各化合物為符合化學劑量之化合物時,AlGaAs即代表Al x1Ga 1-x1As,其中,鋁含量x可符合0<x1<1;AlInP代表Al x2In 1-x2P,其中,鋁含量x可符合0<x2<1;AlGaInP代表(Al1 yGa 1-y1) 1-x3In x3P,其中,0<x3<1;AlGaN代表Al x4Ga 1-x4N,其中,鋁含量x4可符合0<x4<1;AlAsSb代表AlAs x5Sb 1-x5,其中,0<x5<1;InGaP代表In x5Ga 1-x5P,其中,0<x5<1;InGaAsP代表In x6Ga 1-x6As (1-y2)P y2,其中,0<x6<1, 0<y2<1;InGaAsN代表In x7Ga 1-x7As 1-y3N y3,其中,0<x7<1,0<y3<1;AlGaAsP代表Al x8Ga 1-x8As 1-y4P y4,其中,鋁含量x可符合0<x8<1,0<y4<1;InGaAs代表In x9Ga 1-x9As,其中,0<x9<1。
一實施例中,第一半導體層111與第二半導體層112的組成均包含鋁,且具有相同的鋁含量。在本實施例中,光電半導體裝置100另包含一第二窗戶層(圖未示)位於第二半導體層112上,且第二窗戶層的厚度大於第二半導體層112,藉此增加光取出效率。第二窗戶層的鋁含量小於第二半導體層的鋁含量且材料為Al 0.2Ga 0.8As。第二窗戶層的厚度為9μm。
一實施例中,活性結構113具有多層量子井(multiple quantum wells)結構,包含在堆疊方向(如第1圖的Z方向)上交替堆疊的複數個量子井層(quantum well layer)與複數個阻障層(barrier layer),且阻障層的能障大於量子井層,藉此限制載子分布。此外,複數個量子井層彼此之間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材料組成及能障,在此係不多做限制。一實施例中,複數阻障層的其中之一具有鋁元素,且其鋁含量與第一半導體層111的鋁含量不同,具體而言,複數阻障層的其中之一的鋁含量小於第一半導體層111的鋁含量。一實施例中,第一半導體層111具有鋁元素,阻障層的其中之一具有鋁元素。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半導體層111的鋁含量與阻障層的其中之一的鋁含量之差異至少為8%,較佳為10~25%,更佳為12~20%。或者,複數阻障層中每一層皆具有鋁元素,且每一層中的鋁含量皆小於第一半導體層111的鋁含量。一實施例中,每一阻障層中的鋁含量與第一半導體層111的鋁含量之差異至少為8%,較佳為10~25%,更佳為12~20%。
第一半導體層111、第二半導體層112及活性結構113的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可依其材料的元素組成改變。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半導體層111、第二半導體層112及活性結構113的材料為AlGaAs,且當鋁含量越高,其折射率越低,兩者大致呈線性關係,例如:折射率n與鋁含量x的關係為n=3.3-0.53x+0.09x 2。一實施例中,第一半導體層111具有第一折射率,活性結構113之阻障層的其中之一具有第二折射率。第一折射率與第二折射率的差異至少為0.04。
本揭露並不限於如第1圖所示之單一半導體疊層1的結構。其它實施例中,光電半導體裝置100可具有多個半導體疊層配置在第一電極結構2及第二電極結構36之間,例如配置在第一電極結構2及第一窗戶層34之間。所述多個半導體疊層可具有相同或不同的結構及/或性質。一實施例中,半導體裝置具有兩個半導體疊層的結構,例如在第1圖所示之半導體疊層1的上方或下方可配置另一半導體疊層,此設計優點之一係可以增加半導體裝置的發光效率。所述另一半導體疊層可類似半導體疊層1,例如具有一第三半導體層位於半導體疊層1的第二半導體層112上、一第四半導體層位於第三半導體層上、及位在第三半導體層與第四半導體層之間的一活性結構。半導體疊層1的活性結構113(第一活性結構)與所述另一半導體疊層的活性結構(第二活性結構)可具有相同或相異的能隙以發出相同或相異波長的光。一實施例中,可在兩個半導體疊層之間配置穿隧結構。穿隧結構可為單層或多層,且每一層的摻雜濃度大於5
Figure 02_image005
10 18/cm 3,可讓電子藉由穿隧效應通過,穿隧結構的材料可以為三五族半導體,例如包含鎵(Ga)、鋁(Al)、銦(In)、磷(P)、氮(N)、鋅(Zn)、鎘(Cd)或硒(Se)之化合物。另一實施例中,穿隧結構可置換為黏結結構,用以接合其上、下方的半導體疊層。黏結結構可為單層或多層,且材料包含導電材料如金屬氧化物材料或三五族半導體材料。金屬氧化材料例如為氧化銦錫(ITO)、氧化銦(InO)、氧化錫(SnO)、氧化鎘錫(CTO)、氧化銻錫(ATO)、氧化鋅(ZnO)、氧化鎂(MgO)、氧化鋁鋅(AZO)、氧化鋅錫(ZTO)、氧化鎵鋅(GZO)、氧化銦鎢(IWO)、氧化銦鋅(IZO)或氧化鉭(Ta 2O 5);三五族半導體材料例如為砷化鋁鎵(AlGaAs)、氮化鎵(GaN)或磷化鎵(GaP)。在另一實施例中,黏結結構包含絕緣材料,例如Su8、苯并環丁烯(BCB)、過氟環丁烷(PFCB)、環氧樹脂(Epoxy)、丙烯酸樹脂(Acrylic Resin)、環烯烴聚合物(CO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亞醯胺(PI)、聚碳酸酯(PC)、聚醚醯亞胺(Polyetherimide)、氟碳聚合物(Fluorocarbon Polymer)、玻璃(Glass)、氧化鋁(Al 2O 3)、氧化矽(SiO 2)、氧化鈦(TiO 2)、氮化矽(SiNx)、旋塗玻璃(SOG)或四乙氧基矽烷(TEOS)。
第一電極結構2可位於半導體疊層1之上。第二電極結構36可位於基板30之下,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
基板30可用以支持位於其上之半導體疊層1與其它層或結構。半導體疊層1可以透過有機金屬化學氣相沉積法(MOCVD)、分子束磊晶法(MBE)或氫化物氣相磊晶法(HVPE)等磊晶方法成長於基板30或另一成長基板上,若是在成長基板上生成的半導體疊層1則可藉由基板轉移技術,將半導體疊層1接合至基板30並可選擇性地移除成長基板。在一實施例中,半導體疊層1係生長於成長基板後,再透過基板轉移技術,透過導電黏結層31接合於基板30。具體而言,基板30對於活性結構113所發射的光可為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亦可以為導電、半導體或絕緣。在本實施例中,光電半導體裝置100為一垂直式型態,因此,基板30係為一導電材料,且包含金屬材料、金屬合金材料、金屬氧化物材料、半導體材料或含碳材料。金屬材料包含銅(Cu)、鋁(Al)、鉻(Cr)、錫(Sn)、金(Au)、鎳(Ni)、鈦(Ti)、鉑(Pt)、鉛(Pb)、鋅(Zn)、鎘(Cd)、銻(Sb)、鉬(Mo)、鎢(W)或鈷(Co);金屬合金材料為包含上述金屬材料之合金;金屬氧化物材料可以包含但不限於氧化銦錫(ITO)、氧化銦(InO)、氧化錫(SnO)、氧化鎘錫(CTO)、氧化銻錫(ATO)、氧化鋁鋅(AZO)、氧化鋅錫(ZTO)、氧化鎵鋅(GZO)、氧化銦鎢(IWO)、氧化鋅(ZnO)、氧化銦鋅(IZO)、氧化鎵(Ga 2O 3)、鎵酸鋰(LiGaO 2)、鋁酸鋰(LiAlO 2)或鋁酸鎂(MgAl 2O 4);半導體材料可以包含但不限於IV族半導體或III-V族半導體,例如:矽(Si)、鍺(Ge)、碳化矽(SiC)、氮化鎵(GaN)、氮化鋁(AlN)、磷化鎵(GaP)、砷化鎵(GaAs)、磷砷化鎵(AsGaP)、硒化鋅(ZnSe)、硒化鋅(ZnSe)或磷化銦(InP)等;含碳材料可以包含但不限於類鑽碳薄膜(Diamond-Like carbon,DLC)或石墨烯。
在另一實施例中,當光電半導體裝置100為非垂直式型態時,例如:第一電極結構2及第二電極結構36位於半導體疊層1的同一側之水平式型態,基板30可包含絕緣材料,例如藍寶石(sapphire)、玻璃(glass)、石英(Quartz)、壓克力(Acryl)、環氧樹脂(Epoxy)、絕緣氮化物(如:SiN)或絕緣氧化物(如SiO 2)等。在本實施例中,光電半導體裝置為近場紅外線發光元件,且基板30的材料包含磷化銦(InP)或砷化鎵(GaAs),例如基板30的材料為InP或GaAs或者實質上由InP或GaAs所組成。
導電黏結層31之材料可包含導電材料,例如金屬氧化物材料、半導體材料、金屬材料、金屬合金材料或含碳材料。舉例來說,金屬氧化物材料可以包含但不限於氧化銦錫(ITO)、氧化銦(InO)、氧化錫(SnO)、氧化鎘錫(CTO)、氧化銻錫(ATO)、氧化鋁鋅(AZO)、氧化鋅錫(ZTO)、氧化鎵鋅(GZO)、氧化鋅(ZnO)、氧化銦鈰(indium cerium oxide,ICO)、氧化銦鎢(IWO)、氧化銦鈦(indium titanium oxide,ITiO)、氧化銦鋅(IZO)、氧化銦鎵(indium gallium oxide,IGO) 、氧化鎵鋁鋅(gallium and aluminum codoped zinc oxide,GAZO)。半導體材料可以包含但不限於磷化鎵(GaP)。金屬材料可以包含但不限於銅(Cu)、鋁(Al)、錫(Sn)、金(Au)、銀(Ag)、鉛(Pb)、鈦(Ti)、鎳(Ni)、銦(In)、鉑(Pt)或鎢(W)。金屬合金材料為包含上述金屬材料之合金。含碳材料可以包含但不限於石墨烯(Graphene)。導電黏結層31可將連接基板30連接至反射結構32,且可具有複數個從屬層(未顯示)。
在一實施例中,反射結構32可用以反射來自半導體疊層1之發射光,以增加光電半導體裝置100的光取出效率。反射結構32的材料可包含但不限於金屬材料或金屬合金材料,例如:銅(Cu)、鋁(Al)、錫(Sn)、金(Au)、銀(Ag)、鉛(Pb)、鈦(Ti)、鎳(Ni)、鉑(Pt)、鎢(W);金屬合金材料為包含上述材料之合金。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例中,反射結構32包含一反射層326、一反射黏結層324位於反射層326之下、一阻障層322位於反射黏結層324之下、以及一電接觸層320位於阻障層322之下。反射層326可反射來自半導體疊層1之發射光。反射黏結層324可用以連接反射層326與阻障層322。阻障層322可用以防止導電黏結層31之材料於製程中擴散至反射層326而破壞反射層326的結構,藉此維持反射層326的反射率,且電接觸層320可以與下方的導電黏結層31形成低電阻的接觸。
導電結構33位於第一半導體層111下方,並可對於半導體疊層1所發之發射光為透明,用以增加第一窗戶層34與反射結構32之間的電流傳導與擴散,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結構33可與反射結構32共同形成全方位反射鏡(Omni-Directional Reflector,ODR)。導電結構33的材料可包含金屬氧化物材料、金屬材料、金屬合金材料、含碳材料或上述材料之組合。金屬氧化材料如氧化銦錫(ITO)、氧化銦(InO)、氧化錫(SnO)、氧化鎘錫(CTO)、氧化銻錫(ATO)、氧化鋁鋅(AZO)、氧化鋅錫(ZTO)、氧化鎵鋅(GZO)、氧化銦鎢(IWO)、氧化鋅(ZnO)、磷化鎵(GaP)、氧化銦鈰(ICO)、氧化銦鎢(IWO)、氧化銦鈦(ITiO)、氧化銦鋅(IZO)、氧化銦鎵(IGO)、氧化鎵鋁鋅(GAZO)。金屬材料如金(Au)、鍺(Ge)、鈹(Be)。金屬合金材料則為包含上述金屬材料之合金。含碳材料可以包含但不限於石墨烯。
如第1圖所示,在一實施例中,導電結構33具有一第一導電層331,位於反射結構32上方,以及一第二導電層332位於半導體疊層1與第一導電層331之間。第一導電層331與第二導電層332的材料可以不同,例如第一導電層331之材料為氧化銦鋅(IZO),第二導電層332之材料為氧化銦錫(ITO),但不以此為限。
第二導電層332可與絕緣層35及/或第一窗戶層34直接接觸,且覆蓋絕緣層35至少一表面。一實施例中,第一窗戶層34之第二表面34a面向絕緣層35並朝向基板30的方向,且絕緣層35具有一上表面35a面向第一窗戶層34。在一實施例中,由光電半導體裝置100的上視觀之,上表面35a的表面積相對於第二表面34a之表面積之百分比為1.5%~50%,較佳為2%~30%,如此可使光電半導體裝置100具有較佳之發光效率。另一實施例中,絕緣層35的上表面35a可為一粗糙表面,以散射半導體疊層1所發之光而提升光電半導體裝置100之出光效率。
如第1圖所示,在一實施例中,絕緣層35可具有圖案化分佈,例如絕緣層35的分布由俯視觀之可以呈現具規則性或非規則性。絕緣層35可設置對應於第一電極結構2下,以減少電流流經第一電極結構2下的半導體疊層1,並避免第一電極結構2下的半導體疊層1所發出的光被第一電極結構2吸收。此外,藉由絕緣層35的設置,可促使電流擴散至非第一電極結構2下半導體疊層1的位置。絕緣層35的材料可以選擇為對於半導體疊層1所發之發射光之穿透率大於90%,絕緣層35之材料可以選擇包含氧化物絕緣材料或非氧化物絕緣材料,氧化物絕緣材料例如為氧化矽(SiO x),非氧化物絕緣材料例如為苯并環丁烯(BCB)、環烯烴聚合物(COC)、氟碳聚合物(Fluorocarbon Polymer)氟化鈣(CaF 2)、氟化鎂(MgF 2)或氮化矽(SiNx)。
在一實施例中,絕緣層35之折射率小於第一窗戶層34之折射率,且第一窗戶層34與絕緣層35間介面之臨界角小於第一窗戶層34與導電結構33間介面的臨界角,使半導體疊層1所發之發射光射向絕緣層35後,在第一窗戶層34與絕緣層35之間的介面形成全反射的機率增加。此外,穿過第一窗戶層34與導電結構33之間的介面而進入導電結構33之光因絕緣層35具有低折射率,故在導電結構33與絕緣層35之間的介面亦可能產生全反射,因而提升光電半導體裝置100的出光效率,舉例來說,絕緣層35的折射率可以選擇小於1.7,較佳為1.3~1.6。在一實施例中,絕緣層35之厚度小於導電結構33之一半厚度。另一實施例中,絕緣層35之厚度小於導電結構33之1/5厚度,如此可避免或減少導電結構33形成後的表面平坦化製程破壞絕緣層35之結構。在一實施例中,絕緣層35至少一表面被導電結構33覆蓋,如此可增加導電結構33的接合面積,而強化絕緣層35與第一窗戶層34之間的接合,提升結構的機械強度。在一實施例中,複數個孔隙351形成於絕緣層35之中,且導電結構33填入複數個孔隙351中,並與第一窗戶層34直接接觸以形成電性連接。
第一窗戶層34之導電性可與第一半導體層111之導電性相同,例如同為n型或p型,第一窗戶層34對於半導體疊層1所發之發射光為透明,其材料可包含金屬氧化物材料或半導體材料,金屬氧化物材料如氧化銦錫(ITO)、氧化銦(InO)、氧化錫(SnO)、氧化鎘錫(CTO)、氧化銻錫(ATO)、氧化鋁鋅(AZO)、氧化鋅錫(ZTO)、氧化鎵鋅(GZO)、氧化銦鎢(IWO)、氧化鋅(ZnO)、氧化鎂(MgO)、或氧化銦鋅(IZO);半導體材料例如為砷化鎵(GaAs)、砷化鋁鎵(AlGaAs)、氮化鎵(GaN)、磷化鎵(GaP)。
第一電極結構2及第二電極結構36位於半導體疊層1的相對兩側,以形成一垂直型的光電半導體裝置100。如圖所示之光電半導體裝置100之結構僅為例示,並非用以限制,例如在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極結構2與第二電極結構36亦可位於半導體疊層1的同一側,以形成一水平式的半導體裝置。第一電極結構2與第二電極結構36均可用以連接外部電源並提供電流使半導體疊層1發光。一實施例中,第二電極結構36係形成於基板30的背面,第二電極結構36的材料可以與第一電極結構2的材料相同或不同,第一電極結構2與第二電極結構36的材料可包含金屬材料、合金材料、金屬氧化物材料、或含碳材料。舉例來說,金屬材料可以包含但不限於鋁(Al)、鉻(Cr)、銅(Cu)、錫(Sn)、金(Au)、鎳(Ni)、鈦(Ti)、鉑(Pt)、鉛(Pb)、鋅(Zn)、鎘(Cd)、銻(Sb)或鈷(Co),合金材料包含上述金屬組合的合金,且金屬氧化物材料可以包含但不限於氧化銦錫(ITO)、氧化銦(InO)、氧化錫(SnO)、氧化鎘錫(CTO)、氧化銻錫(ATO)、氧化鋁鋅(AZO)、氧化鋅錫(ZTO)、氧化鎵鋅(GZO)、氧化銦鎢(IWO)、氧化鋅(ZnO)、或氧化銦鋅(IZO)。含碳材料可以包含但不限於類鑽碳薄膜(DLC)或石墨烯。
如第3圖所示,光電半導體裝置100’與光電半導體裝置100具有類似的結構,相關描述可參考前面段落,於此將不再撰述。第二導電層332係位於第一窗戶層34及絕緣層35之間。第二導電層332直接接觸第一窗戶層34,絕緣層35直接接觸第二導電層332而無直接接觸第一窗戶層34。第一導電層331填入孔隙351中,且透過第二導電層332與第一窗戶層34電性連接。絕緣層35圖案化分布於第二導電層332下方,上表面35a的表面積為第二表面34a的表面積之1.5%~50%,較佳為2%~30%,如此可使光電半導體裝置100具有較佳之發光效率。
一實施例中,當提供一電流至光電半導體裝置100中,該電流大於3.5A或半導體疊層1的電流密度大於3.5 A/mm 2時,半導體疊層1放射出之發射光的發光光譜具有兩個波峰位置(峰值波長),即第一波峰位置w1與第二波峰位置w2,於一實施例中,第一波峰位置w1與第二波峰位置w2皆大於900 nm或者大於930 nm。第二波峰位置w2大於第一波峰位置w1(即:w2>w1),且第一波峰位置w1及第二波峰位置w2之間彼此分開一距離且具有分離率為0.5%~10%,較佳為1%~6%。分離率係符合以下公式(一): 分離率
Figure 02_image007
...公式(一)
或者,光電半導體裝置100係可以透過前述之鋁含量差異、折射率差異,於通電後,放射出之發射光的發光光譜具有兩個波峰位置,即第一波峰位置w1與第二波峰位置w2。兩個峰值位置之分離率為0.5%至10%之間,較佳為1%~6%。
第4A-4D圖係為光電半導體裝置之發光光譜具有兩個波峰位置之例示。
如第4A圖所示,發光光譜包含一第一波峰P1及一第二波峰P2。第一波峰P1具有第一波峰位置w1及第二波峰P2具有第二波峰位置w2。第一波峰P1更具有第一發光強度I1,且第一發光強度I1為第一波峰位置w1在一範圍內(例如:第一波峰位置w1±3 nm)具有相對的最大強度。類似地,第二波峰P2更具有第二發光強度I2,且第二發光強度I2為第二波峰位置w2在一範圍內(例如:第二波峰位置w2±3nm)具有相對的最大強度。第二波峰位置w2大於第一波峰位置w1。第一發光強度I1與第二發光強度I2可相同或不同。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發光強度I1大於第二發光強度I2。於本實施例中,第二發光強度I2大於第一發光強度I1,且第二發光強度對於第一發光強度的較佳具有一比值為0.2~2,且上述比值更佳為1.1~1.5。第一波峰位置w1與第二波峰位置w2皆大於900 nm,詳言之, 第一波峰位置w1為946 nm,第二波峰位置w2為956 nm,分離率約為1.06 %。
第4B圖所示之發光光譜,其第一波峰位置w1為948 nm,第二波峰位置w2為974 nm,分離率約為2.74%。
第4C圖所示之發光光譜,第一波峰位置w1為908 nm,第二波峰位置w2為959 nm,分離率約為5.62%。
第4D圖所示之發光光譜,第一波峰位置w1為919 nm,第二波峰位置w2為949 nm,分離率為3.26%。
上述第一波峰位置w1及第二波峰位置w2的定義將於後說明。
第5圖為一實施例之光電半導體裝置於不同電流下的發光光譜。光電半導體裝置之結構可參考第1圖,第一半導體層111、第二半導體層112及活性結構113的阻障層材料皆為AlGaAs。第一半導體層111及第二半導體層112之主體材料相同且第一半導體層111及第二半導體層112具有不同的摻雜物以使其具有不同的導電性。第一半導體層111與第二半導體層112的鋁含量為36%(x1=0.36)。阻障層的數量為三層,每一阻障層的鋁含量為20%(x1=0.2)。此實施例中,第一半導體層111的鋁含量與阻障層的鋁含量的差異為16%,第二半導體層112的鋁含量與阻障層的鋁含量的差異亦為16%,且光電半導體裝置100的半導體疊層1具有一面積約為1.138 mm 2(即42 mil 2)。
第5圖係對上述光電半導體裝置100分別施加電流為1A、2A、3A、3.5A、4A、4.5A、4.75A、5A而得之發光光譜。在上述電流下,半導體疊層中的電流密度分別約為0.9A/mm 2、1.8A/mm 2、2.6 A/mm 2、3.0 A/mm 2、3.5 A/mm 2、4.0 A/mm 2、4.2 A/mm 2、4.4 A/mm 2,而施加電流的時間則一致為666μs。當施加電流為1~4A時,光電半導體裝置100的發光光譜僅具有一個波峰,然而,當繼續施加電流至大於4A(即半導體疊層中的電流密度大於3.5A/mm 2時),例如電流達4.5A時,光電半導體裝置100之發射光譜具有兩個波峰,分別為第一波峰位置在946nm的第一波峰及第二波峰位置在956 nm的第二波峰,第一波峰位置及第二波峰位置的分離率為1.06%。當施加電流為4.75 A時,波峰分離的狀況更加明顯,第一波峰位置在946 nm,第二波峰位置在960 nm,分離率為1.48%,且第一發光強度小於第二發光強度。當施加電流為5A時,第一波峰位置為947 nm,第二波峰位置為960 nm,分離率為1.37%,且第二發光強度I2大於第一發光強度I1。第一波峰位置及第二波峰位置會隨著電流不同而改變。
參照第5圖所述的結果可知,當提供至半導體疊層1的電流密度大於3.5 A/mm 2時,半導體疊層1之發光光譜中可具有兩個波峰位置。
表1列示一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的第一半導體層112具有不同鋁含量(A-D)、鋁含量差異、折射率差異及相關光譜性質(波峰數量及波峰位置)。光譜性質係施加4.5A的電流至半導體疊層1後量測而得,半導體疊層1的電流密度約為4.0A/mm 2。半導體裝置具有如第1圖之結構。阻障層與第一半導體層的主體材料皆為AlGaAs且阻障層的鋁含量皆為20%(即x1=0.2)。由表1可知第一半導體層112的鋁含量具有36%及32%(A、B),半導體疊層之發射光可具有兩個波峰位置;第一半導體層112的鋁含量具有28%及24%(C、D),半導體疊層之發光光譜中只具有一個波峰位置。由此可知,當第一半導體層與阻障層之間的鋁含量差異大於8%時,及/或當第一半導體層與阻障層之間的折射率差異大於0.04時,半導體疊層之發光光譜中可具有兩個波峰位置,且兩個波峰位置的分離率為0.5%~10%。 表1
  第一半導體層的鋁含量 鋁含量差異 折射率差異 波峰數量 波峰位置
A 36% 16% 0.077 2 946 nm、956 nm
B 32% 12% 0.058 2 917 nm、946 nm
C 28% 8% 0.039 1 948 nm
D 24% 4% 0.020 1 939 
第6圖為一實施例之光電半導體裝置於不同電流下的發光光譜。光電半導體裝置之結構可參考第1圖,然第二窗戶層的厚度為7μm。
第7圖為另一實施例之光電半導體於不同電流下裝置的發光光譜。光電半導體裝置之結構可參考第1圖,然,光電半導體裝置包含兩個半導體疊層,且包含一穿隧結構位於兩個半導體疊層之間。
從第6圖及第7圖的結果可發現,跟單一半導體疊層結構相比,在提供相同的電流下,具有兩個半導體疊層的光電半導體裝置之發光光譜更容易具有兩個波峰位置。例如:施加電流達到5A(即電流密度為4.4 A/mm 2)時,具有一個半導體疊層的的光電半導體裝置才具有兩個波峰位置,然而,具有兩個半導體疊層的的光電半導體裝置在施加4A的電流(即電流密度為3.5 A/mm 2)時,即具有明顯的兩個波峰位置。當施加的電流達到5A(即電流密度為4.4 A/mm 2)時,具有兩個半導體疊層的光電半導體裝置之發光光譜具有兩個波峰的現象更加明顯。
第8圖為一實施例之光電半導體裝置於不同施加電流時間下的發光光譜。光電半導體裝置之結構可參考第1圖,且施加電流為5A,且施加電流的時間,如:5μs、10μs、25μs、50μs、100μs、500μs、1ms、2ms。從第8圖顯示的趨勢可知,當施加電流的時間越長時,半導體疊層之發光光譜更容易具有兩個波峰位置。如第8圖所示,當施加電流的時間為500μs時,半導體疊層的發光光譜出現了兩個波峰位置,而在增加施加電流的時間至1ms及2ms時,發光光譜具有兩個波峰的情況更為明顯。
第9圖為另一實施例之光電半導體裝置的發光光譜。光電半導體裝置之結構可參考第1圖,然,光電半導體裝置不具有絕緣層,即絕緣層的上表面的表面積相對於第一窗戶層的第二表面的表面積之百分比為0%,因此導電結構完全與第一窗戶層接觸。
第10圖為第1A圖之光電半導體裝置的發光光譜,此光電半導體裝置具有圖形化的絕緣層。
第9、10圖皆為施加5A的電流(即電流密度為4.4 A/mm 2)、施加電流的時間為100 μs於光電半導體裝置時所獲得之發光光譜。從第9、10圖顯示的結果可知,當絕緣層的上表面的表面積相對於第一窗戶層的第二表面的表面積之百分比越大時,半導體疊層之發光光譜更容易具有兩個波峰位置。
上述第一波峰位置w1及第二波峰位置w2可由直接數值判讀或透過數據處理軟體分析等方式而得。如第4A或4B圖所示,當發光光譜具有兩個相對高強度的明顯波峰位置時,第一波峰位置w1及第二波峰位置w2可直接由數值判讀,即具有相對高強度的強度數值所對應的波長定義為第一波峰位置w1及第二波峰位置w2。當第一波峰位置w1及第二波峰位置w2無法用直接數值判讀方式判定時,可使用數據處理軟體(例如:originLab) 方式而得到第一波峰位置w1及第二波峰位置w2,如第4C或4D圖所示。簡言之,將發光光譜的數值匯入originLab並藉由curve fitting功能得到一回歸曲線。此回歸曲線相對於發光光譜的數值具有一決定係數(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 2),當該決定係數大於或等於0.95時,即可定義出第一波峰位置w1及第二波峰位置w2。
具體而言,首先,當將光電半導體裝置的發光光譜以OriginLab 2017版本進行分析時,發光光譜中具有最高強度所對應的波長位置定義為預設值(Wx)。接著,依次序選取下列的選項:analysis→fitting→nonlinear curve fitting。在setting標籤的function selection中的Function下拉選擇Gauss,並至Advanced中的Number of Replicas下拉選擇1,以模擬出兩個高斯分布曲線。兩個高斯分布曲線分別具有兩個預設波峰位置(xc及xc_2,且xc>xc_2)。
接著,若前述之最高強度所對應的波長位置較接近xc,則至Parameters標籤中,將Wx輸入xc的欄位中。若前述之最高強度所對應的波長位置較接近xc_2,將Wx輸入xc_2的欄位中,並將該欄位的Fixed打勾,接著按下代表"Fit until converged"的按鈕進行運算。然後,將Fixed欄位的打勾取消,再按下代表"Fit until converged"的按鈕進行運算。若運算結果的決定係數大於或等於0.95即完成運算。此時,在xc欄位的數值即代表第一波峰位置(w1),在xc_2的波長即代表第二波峰位置(w2)。若運算結果的決定係數小於0.95,則調整在"Param"中的參數(例如:y0、xc、w、A、xc_2、w_2、A_2),直到決定係數不小於0.95即完成運算。在調整參數的過程中,實際上可以一次選擇一個參數,輸入數值至相對應的欄位中,並將該欄位的Fixed打勾,接著按下代表"Fit until converged"的按鈕進行運算。然後,將Fixed欄位的打勾取消,再按下代表"Fit until converged"的按鈕進行運算。
第11圖為本揭露內容一實施例之光電半導體裝置的封裝結構示意圖。請參照第11圖,封裝結構200包含光電半導體裝置100、封裝基板21、載體23、接合線25、接觸結構26以及封裝材料28。封裝基板21可包含陶瓷或玻璃材料。封裝基板21中具有多個通孔22。通孔22中可填充有導電性材料如金屬等而有助於導電或/且散熱。載體23位於封裝基板21一側的表面上,且亦包含導電性材料,如金屬。接觸結構26位於封裝基板21另一側的表面上。在本實施例中,接觸結構26包含接觸墊26a以及接觸墊26b,且接觸墊26a以及接觸墊26b可藉由通孔22而與載體23電性連接。在一實施例中,接觸結構26可進一步包含散熱墊(thermal pad)(未繪示),例如位於接觸墊26a與接觸墊26b之間。光電半導體裝置100位於載體23上,且可為本揭露內容任一實施例所述的光電半導體裝置。在本實施例中,載體23包含第一部分23a及第二部分23b,光電半導體裝置100藉由接合線25而與載體23的第二部分23b電性連接。接合線25的材質可包含金屬,例如金、銀、銅、鋁或至少包含上述任一元素之合金。封裝材料28覆蓋於光電半導體裝置100上,具有保護光電半導體裝置100之效果。具體來說,封裝材料28可包含樹脂材料如環氧樹脂(epoxy)、矽氧烷樹脂(silicone)等。封裝材料28更可包含複數個波長轉換粒子(圖未示)以轉換光電半導體裝置100所發出的第一光為一第二光。第二光的波長大於第一光的波長。在其他實施例中,上述封裝結構200中的光電半導體裝置100可以為光電半導體裝置100’,或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封裝結構200包含多個光電半導體裝置100及/或100’,且該些多個光電半導體裝置100及/或100’可以串聯、並聯或串並連接。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100’:光電半導體裝置 1:半導體疊層 11:第一表面 111:第一半導體層 112:第二半導體層 113:活性結構 2:第一電極結構 30:基板 31:導電黏結層 32:反射結構 320:電接觸層 322:阻障層 324:反射黏結層 326:反射層 33:導電結構 331:第一導電層 332:第二導電層 34:第一窗戶層 34a:第二表面 35:絕緣層 351:孔隙 35a:上表面 36:第二電極結構 X、Z:方向 25:接合線 26:接觸結構 200:封裝結構 21:封裝基板 22:通孔 23:載體 23a:第一部分 23b:第二部分 26a、26b:接觸墊 28:封裝材料
第1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光電半導體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第2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光電半導體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第3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光電半導體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第4A-4D圖為光電半導體裝置之發光光譜具有兩個波峰位置之例示。 第5圖為一實施例之光電半導體裝置於不同電流下的發光光譜。 第6圖為一實施例之光電半導體裝置於不同電流下的發光光譜。 第7圖為一實施例之光電半導體裝置於不同電流下的發光光譜。 第8圖為一實施例之光電半導體裝置於不同施加電流時間下的發光光譜。 第9圖為一實施例之光電半導體裝置的發光光譜。 第10圖為一實施例之光電半導體裝置的發光光譜。 第11圖為一實施例之光電半導體裝置的封裝結構示意圖。
100:光電半導體裝置
1:半導體疊層
111:第一半導體層
112:第二半導體層
113:活性結構
2:第一電極結構
30:基板
31:導電黏結層
32:反射結構
320:電接觸層
322:阻障層
324:反射黏結層
326:反射層
33:導電結構
331:第一導電層
332:第二導電層
34:第一窗戶層
35:絕緣層
351:孔隙
35a:上表面
36:第二電極結構
X、Z:方向
11:第一表面
34a:第二表面

Claims (10)

  1. 一種光電半導體裝置,包括:一第一半導體層;一第二半導體層,位於該第一半導體層上;一第一活性結構,位於該第一半導體層及該第二半導體層之間;一第三半導體層,位於該第二半導體層上;一第四半導體層,位於該第三半導體層上;一第二活性結構,位於該第三半導體層及該第四半導體層之間;一反射結構;以及一絕緣層,位於該第一半導體層及該反射結構之間;其中,該光電半導體裝置具有一發光光譜,該發光光譜包含在一第一波峰位置w1具有一第一發光強度I1及在一第二波峰位置w2具有第二發光強度I2,w2>w1,w2及w1為750nm~1700nm,且
    Figure 110146603-A0305-02-0031-1
    為0.2~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電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一活性結構及該第二活性結構具有相同的能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電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一活性結構及該第二活性結構具有不同的能隙。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電半導體裝置,更包含一穿隧結構於該第二半導體層及該第三半導體層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光電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穿隧結構的摻雜濃度大於5×1018/cm3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電半導體裝置,更包含一黏結結構於該第二半導體層及該第三半導體層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電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發光光譜係該光電半導體裝置於電流密度大於3.5A/mm2時量測而得。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電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絕緣層具有複數個孔隙。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光電半導體裝置,另包含一導電結構,填入該複數個孔隙中。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電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絕緣層具有一上表面,且該上表面為一粗糙表面。
TW110146603A 2019-01-25 2019-01-25 光電半導體裝置 TWI7859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6603A TWI785930B (zh) 2019-01-25 2019-01-25 光電半導體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6603A TWI785930B (zh) 2019-01-25 2019-01-25 光電半導體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5684A TW202215684A (zh) 2022-04-16
TWI785930B true TWI785930B (zh) 2022-12-01

Family

ID=82197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6603A TWI785930B (zh) 2019-01-25 2019-01-25 光電半導體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859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0216B (zh) * 2022-04-29 2024-01-21 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發光元件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705443A (zh) * 2015-02-18 2017-02-01 皇家飛利浦有限公司 具有多個經堆疊發光裝置之裝置
TW201739067A (zh) * 2013-08-30 2017-11-01 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具阻障層的光電半導體元件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739067A (zh) * 2013-08-30 2017-11-01 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具阻障層的光電半導體元件
TW201705443A (zh) * 2015-02-18 2017-02-01 皇家飛利浦有限公司 具有多個經堆疊發光裝置之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5684A (zh) 2022-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074252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US9209356B2 (en) Light-emitting element including a light-emitting stack with an uneven upper surface
JP2024133566A (ja) 半導体素子
CN109494286B (zh) 半导体元件
TWI785930B (zh) 光電半導體裝置
US12051767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component including the same preliminary class
US20230135799A1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CN116031355A (zh) 半导体元件及包含其的半导体组件
TWI752295B (zh) 光電半導體裝置
TWI823644B (zh) 光電半導體裝置
CN220569701U (zh) 半导体元件及半导体组件
TWI823136B (zh) 半導體元件
TWI840665B (zh) 半導體元件及包含其之半導體組件
US20230058195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CN220358110U (zh) 半导体元件及包含其的半导体装置
TW202427825A (zh) 光電半導體裝置
TWI757187B (zh) 半導體元件
TW202412336A (zh) 半導體元件
TW202119651A (zh) 半導體元件及包含其之半導體組件
TW202337043A (zh) 光電半導體元件
TW202213817A (zh) 具有布拉格反射結構的半導體發光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