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3597B - 胃造瘻照護用之引導式操作暨檢測裝置 - Google Patents

胃造瘻照護用之引導式操作暨檢測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3597B
TWI773597B TW110144034A TW110144034A TWI773597B TW I773597 B TWI773597 B TW I773597B TW 110144034 A TW110144034 A TW 110144034A TW 110144034 A TW110144034 A TW 110144034A TW I773597 B TWI773597 B TW I77359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signal
signal transmission
gastrostomy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40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20876A (zh
Inventor
邱小鳳
Original Assignee
長庚學校財團法人長庚科技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長庚學校財團法人長庚科技大學 filed Critical 長庚學校財團法人長庚科技大學
Priority to TW1101440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73597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35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359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20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0876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種胃造瘻照護用之引導式操作暨檢測裝置,包括一檢測載具、一光達測距模組、一顯示模組及一警示模組,其中該檢測載具內部設有一陀螺儀模組、一超音波檢測模組及一第一訊號傳輸模組,可用測醫療人員操作時的移動量及旋轉角度,同時搭配該光達測距模組,將其測量出的數值轉換成訊號後透過該訊號傳輸模組傳送至該顯示模組及該警示模組,引導醫療人員正確操作,並能即時監控其操作;並且,該超音波檢測模組能檢測胃造瘻內部是否被胃壁肌肉組織包覆,且透過一第二訊號傳輸模組,將訊號發送至該顯示模組及該警示模組,確保其照護操作的正確性。

Description

胃造瘻照護用之引導式操作暨檢測裝置
本創作係屬於醫療器材的領域,特別是關於一種胃造瘻照護用之引導式操作暨檢測裝置,能夠引導醫療人員照護胃造瘻,並確保其照護操作的正確性,以防止胃液滲漏、皮膚損傷及疼痛,以及緩衝墊埋入症候群(Buried bumper syndrome,BBS)者。
按,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人的平均壽命亦隨之延長,但仍有如:中風、神經肌肉病症、老人痴呆症及部分口腔癌及食道癌等病症,因為病患無法自行進食,因此,管灌餵食也成為治療中必要的維生手段,以目前鼻胃管作為主流的管灌餵食手段,其有許多不便之處,包括了每個月甚至每星期須更換一次,其安裝時都會造成病患的不舒服感,而容易被病人扯掉...等,甚至還有可能產生如:逆流性食道炎、食道潰瘍併出血或吸入性肺炎等併發症。因而有胃造廔便成為長期需管灌餵食者之替代選擇。
經皮內視鏡胃造瘻術(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一種用以取代傳統鼻胃管灌食法的一種腸道內營養供給方式,是醫師藉由胃鏡方式將胃造廔管由胃腔拉出至腹壁上,於患者腹壁上僅留下1.5cm左右的廔口,術後經過觀察就可以進行餵食。與傳統管灌餵食法比較起來,胃造瘻術有諸多優點,包括:維持病人的身體心像、不須經常更換灌食管、不易脫落、避免鼻腔受傷、減少胃食道逆流、食道發炎、潰瘍或出血、及 容易灌食不易阻塞等優點,並且適用於頭頸喉癌、臉部外傷、或任何超過3個月無法由口進食的病人。
然,PEG留置於體內時也常會發生胃液滲漏、皮膚損傷及疼痛等狀況之外,最嚴重是發生緩衝墊埋入症候群(Buried bumper syndrome,BBS),嚴重可導致死亡,因此,如何能夠預防BBS發生而進行照護,是為醫療人員亟欲改善之處。
因此,本創作人即投入心力研究一種胃造瘻照護用之引導式操作暨檢測裝置,利用穿戴於醫療人員手部之一檢測載具,其內部設有一陀螺儀模組、一超音波檢測模組及一第一訊號傳輸模組,同時搭配一光達測距模組及一第二訊號傳輸模組,以將檢測所得訊號傳輸至一顯示模組及一警示模組,當進行操作時,能夠顯示數據及提供警示效果,供引導醫療人員精確地照護胃造瘻,並透過該超音波檢測模組確保照護完畢後的正確性,以防止胃液滲漏、皮膚損傷及疼痛,以及緩衝墊埋入症候群(Buried bumper syndrome,BBS)等功效。
本創作之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種胃造瘻照護用之引導式操作暨檢測裝置,俾具有一檢測載具、一光達測距模組、一顯示模組及一警示模組,其中該檢測載具內部設有一陀螺儀模組、一超音波檢測模組及一第一訊號傳輸模組,可用來檢測醫療人員操作時的移動量及旋轉角度,同時搭配該光達測距模組,將其測量出的數值轉換成訊號後透過該訊號傳輸模組傳送至該顯示模組及該警示模組,而作為操作時之引導效果;並且,透過該超音波檢測模組可快速檢測胃造瘻內部是否被胃壁肌肉組織包覆,且透過一 第二訊號傳輸模組,將訊號發送至該顯示模組及該警示模組,以避免發生BBS之情事發生。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之胃造瘻照護用之引導式操作暨檢測裝置,其中,該胃造瘻係於病患體表設有一瘻孔,且於該瘻孔二側分別於體內設有一內固定柵,以及體外設有一外固定柵,以將一胃造瘻管透過一固定器而穿設安裝於該內固定柵及該外固定柵中心之一穿孔內,該引導式操作暨檢測裝置係包括:一檢測載具,用來穿戴於一醫療人員之手部,且該檢測載具設有一陀螺儀模組及一超音波檢測模組,該檢測載具係可偵測該醫療人員操作該胃造瘻管進行照護時的相對旋轉角度及位移量,以及該內固定柵是否被胃壁肌肉組織包覆;一光達測距模組,設於該外固定柵之一側,該光達測距模組用來偵測該外固定柵到皮膚表層的距離;一顯示模組,訊號連接該檢測載具及該光達測距模組,以接收該檢測載具及該光達測距模組的訊號並顯示於該顯示模組,作為引導操作用途;及一警示模組,訊號連接該檢測載具及該光達測距模組,以接收該檢測載具及該光達測距模組的訊號並於發生異常時,由該警示模組以聲光或是簡訊通知該醫療人員發生異常。
於一實施例中,本創作之該胃造瘻照護用之引導式操作暨檢測裝置,更具有一電力源,設於該檢測載具內部且電性連接該陀螺儀模組及該超音波檢測模組,且該電力源具有一輸入端口以供輸入電力,並且,該電力源為充電電池,而可便於攜帶使用。
於另一實施例中,本創作係具有多種訊號傳輸方式,因而有對應不同的結構設計,本創作之該檢測載具係設有一第一訊號傳輸模組,以及該光達測距模組設有一第二訊號傳輸模組,並於該顯示模組對應該第一訊號傳輸模組及該第二訊號傳輸模組而設有一第一訊號接收模組,以及該警 示模組對應該第一訊號傳輸模組及該第二訊號傳輸模組而設有一第二訊號接收模組;其一,本創作之該第一訊號傳輸模組、該第二訊號傳輸模組、該第一訊號接收模組及該第二訊號接收模組係採用有線訊號傳輸技術,且該第一訊號傳輸模組設有一第一訊號連接埠及一第一訊號連接線,該第二訊號傳輸模組設有一第二訊號連接埠及一第二訊號連接線,該第一訊號接收模組設有一第三訊號連接埠,以及該第二訊號接收模組設有一第四訊號連接埠。其二,本創作之該第一訊號傳輸模組、該第二訊號傳輸模組、該第一訊號接收模組及該第二訊號接收模組係採用無線訊號傳輸技術,且無線訊號傳輸技術係選自如:藍芽、無線網路及行動無線網路等其中之一者,快速達到連線顯示的效果,提升使用效率。
於再一實施例中,本創作之該陀螺儀模組對應設置於該醫療人員拇指、食指及中指的位置,以及該超音波檢測模組對應設置於該醫療人員的掌心位置。並且,該顯示模組及該警示模組係整合設於一電子裝置內,且該電子裝置選自如:電腦、行動通訊裝置及遠端控制系統等其中之一者,而可透過應用程式的方式進行引導及檢測顯示。
1:引導式操作暨檢測裝置
11:檢測載具
111:陀螺儀模組
112:超音波檢測模組
113:電力源
1131:輸入端口
114:第一訊號傳輸模組
1141:第一訊號連接埠
1142:第一訊號連接線
12:光達測距模組
121:第二訊號傳輸模組
1211:第二訊號連接埠
1212:第二訊號連接線
13:顯示模組
131:第一訊號接收模組
1311:第三訊號連接埠
14:警示模組
141:第二訊號接收模組
1411:第四訊號連接埠
15:電子裝置
2:胃造瘻
21:瘻孔
22:內固定柵
23:外固定柵
24:胃造瘻管
25:固定器
圖1,為一般胃造瘻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的硬體方塊圖。
圖3,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穿戴操作時的狀態示意圖(一)。
圖5,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穿戴操作時的狀態示意圖(二)。
為使 貴審查委員能清楚了解本創作之內容,僅以下列說明搭配圖式,敬請參閱。
請參閱圖1、圖2、圖3及圖4~圖5,係為一般胃造瘻的結示意圖,以及本創作較佳實施例的硬體方塊圖及其結構示意圖,以及本創作較佳實施例穿戴操作時的各種狀態示意圖。如上述各圖所示,本創作之胃造瘻2照護用之引導式操作暨檢測裝置1係包括一檢測載具11、一光達測距模組12、一顯示模組13及一警示模組14,其中,該胃造瘻2係於病患體表設有一瘻孔21,且於該瘻孔21二側分別於體內設有一內固定柵22,以及體外設有一外固定柵23,以將一胃造瘻管24透過一固定器25而穿設安裝於該內固定柵22及該外固定柵23中心之一穿孔內。
其中該檢測載具11係用來穿戴於一醫療人員之手部,其形狀係對應為手套造型,或可為多指套造型等設計,且該檢測載具11設有一陀螺儀模組111及一超音波檢測模組112,該檢測載具11係可偵測該醫療人員操作該胃造瘻管24進行照護時的相對旋轉角度及位移量,以及該內固定柵22是否被胃壁肌肉組織包覆;應注意的是,該陀螺儀模組111對應設置於該醫療人員拇指、食指及中指的位置,以及該超音波檢測模組112對應設置於該醫療人員的掌心位置,而可以拇指、食指甚至是中指夾持該胃造瘻管24進行如:旋轉或是拉伸等照護操作,因而需要檢測其旋轉角度及位移量,並經過該陀螺儀模組111而轉換為數位訊號,再者,該超音波檢測模組112則是以觸診方式進行身體內部的超音波掃描,並將其檢測結果轉換成影像資料。
該光達測距模組12係設於該外固定柵23之一側,該光達測距模組12用來偵測該外固定柵23到皮膚表層的距離,由於醫院為病患安裝該胃造瘻時,該內固定柵22及該外固定柵23間距離即是固定的,如果發現量測距離大於0.5到1公分,就會由該光達測距模組12產生一警告訊號。
該顯示模組13係訊號連接該檢測載具11及該光達測距模組12,以接收該檢測載具11及該光達測距模組12的各種訊號並顯示於該顯示模組13上,可顯示操作數據,或是超音波掃描的影像資料,或是操作不良時的警告圖像,以作為醫療人員操作時的引導用途。
該警示模組14係訊號連接該檢測載具11及該光達測距模組12,以接收該檢測載具11及該光達測距模組12的訊號並於發生異常時,由該警示模組14以聲光或是簡訊通知該醫療人員發生異常。
再者,為了方便攜帶使用,本創作之該引導式操作暨檢測裝置1,更具有一電力源113,設於該檢測載具11內部且電性連接該陀螺儀模組111及該超音波檢測模組112,該電力源113具有一輸入端口1131以供輸入電力,且該電力源113為充電電池,而可透過該輸入端口1131進行充電。
另外,為了增加其連線使用時的便利性,本創作之該檢測載具11係設有一第一訊號傳輸模組114,以及該光達測距模組12設有一第二訊號傳輸模組121,並於該顯示模組13對應該第一訊號傳輸模組114及該第二訊號傳輸模組121而設有一第一訊號接收模組131,以及該警示模組14對應該第一訊號傳輸模組114及該第二訊號傳輸模組121而設有一第二訊號接收模組141。並且,該第一訊號傳輸模組114、該第二訊號傳輸模組121、該第一訊號接收模組131及該第二訊號接收模組141係採用有線訊號傳輸技術,且該第一訊號傳輸模組114設有一第一訊號連接埠1141及一第一訊號連接線1142,該第二訊號傳輸模組121設有一第二訊號連接埠1211及一第二訊號連接線1212,該第一訊號接收模組131設有一第三訊號連接埠1311,以及該第二訊號接收模組141設有一第四訊號連接埠1411,以將該第一訊號連接線1142分別連接該第一訊號連接埠1141、該第三訊號連接埠1311及該第四訊號連接埠1411,以及將該第二訊號連接線1212分別連接該第二訊號連接埠 1211、該第三訊號連接埠1311及該第四訊號連接埠1411,完成該檢測載具11訊號連接至該顯示模組13及該警示模組14,以及該光達測距模組12訊號連接至該顯示模組13及該警示模組14的工作。應注意的是,本創作之該第一訊號傳輸模組114、該第二訊號傳輸模組121、該第一訊號接收模組131及該第二訊號接收模組141亦可採用時下最常見的無線訊號傳輸技術,且無線訊號傳輸技術係選自如:藍芽、無線網路及行動無線網路等其中之一者,而可透過無線訊號傳輸技術完成其間的訊號連接。
更重要的是,本創作之該顯示模組13及該警示模組14係整合設於一電子裝置15內,且該電子裝置15選自如:電腦、行動通訊裝置及遠端控制系統等其中之一者,透過該電子裝置15還能實現雙向引導的操作,讓持有該另一電子裝置15的醫師,可即時監控該醫療人員的操作手法,以及即時超音波掃描的影像畫面,快速判讀當下的狀況,並利用此一手段進行雙向引導討論,直接教導現場醫療人員進行即時性的處置工作,避免發生遺憾。
唯,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故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或是熟悉此技術所作出等效或輕易的變化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與範圍下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涵蓋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
1:引導式操作暨檢測裝置
11:檢測載具
111:陀螺儀模組
112:超音波檢測模組
113:電力源
1131:輸入端口
114:第一訊號傳輸模組
1141:第一訊號連接埠
1142:第一訊號連接線
12:光達測距模組
121:第二訊號傳輸模組
1211:第二訊號連接埠
1212:第二訊號連接線
13:顯示模組
131:第一訊號接收模組
1311:第三訊號連接埠
14:警示模組
141:第二訊號接收模組
1411:第四訊號連接埠
15:電子裝置

Claims (8)

  1. 一種胃造瘻照護用之引導式操作暨檢測裝置,其中,該胃造瘻係於病患體表設有一瘻孔,且於該瘻孔二側分別於體內設有一內固定柵,以及體外設有一外固定柵,以將一胃造瘻管透過一固定器而穿設安裝於該內固定柵及該外固定柵中心之一穿孔內,該引導式操作暨檢測裝置係包括:一檢測載具,用來穿戴於一醫療人員之手部,且該檢測載具設有一陀螺儀模組及一超音波檢測模組,該檢測載具係可偵測該醫療人員操作該胃造瘻管進行照護時的相對旋轉角度及位移量,以及該內固定柵是否被胃壁肌肉組織包覆;一光達測距模組,設於該外固定柵之一側,該光達測距模組用來偵測該外固定柵到皮膚表層的距離;一顯示模組,訊號連接該檢測載具及該光達測距模組,以接收該檢測載具及該光達測距模組的訊號並顯示於該顯示模組,作為引導操作用途;及一警示模組,訊號連接該檢測載具及該光達測距模組,以接收該檢測載具及該光達測距模組的訊號並於發生異常時,由該警示模組以聲光或是簡訊通知該醫療人員發生異常。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胃造瘻照護用之引導式操作暨檢測裝置,更具有一電力源,設於該檢測載具內部且電性連接該陀螺儀模組及該超音波檢測模組,且該電力源具有一輸入端口以供輸入電力。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胃造瘻照護用之引導式操作暨檢測裝置,其中,該電力源為充電電池。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胃造瘻照護用之引導式操作暨檢測裝置,其中,該檢測載具係設有一第一訊號傳輸模組,以及該光達測距模組設有一第二訊號傳輸模組,並於該顯示模組對應該第一訊號傳輸模組及該第二訊號傳輸 模組而設有一第一訊號接收模組,以及該警示模組對應該第一訊號傳輸模組及該第二訊號傳輸模組而設有一第二訊號接收模組。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胃造瘻照護用之引導式操作暨檢測裝置,其中,該第一訊號傳輸模組、該第二訊號傳輸模組、該第一訊號接收模組及該第二訊號接收模組係採用有線訊號傳輸技術,且該第一訊號傳輸模組設有一第一訊號連接埠及一第一訊號連接線,該第二訊號傳輸模組設有一第二訊號連接埠及一第二訊號連接線,該第一訊號接收模組設有一第三訊號連接埠,以及該第二訊號接收模組設有一第四訊號連接埠。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胃造瘻照護用之引導式操作暨檢測裝置,其中,該第一訊號傳輸模組、該第二訊號傳輸模組、該第一訊號接收模組及該第二訊號接收模組係採用無線訊號傳輸技術,且無線訊號傳輸技術係選自如:藍芽、無線網路及行動無線網路等其中之一者。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胃造瘻照護用之引導式操作暨檢測裝置,其中,該陀螺儀模組對應設置於該醫療人員拇指、食指及中指的位置,以及該超音波檢測模組對應設置於該醫療人員的掌心位置。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胃造瘻照護用之引導式操作暨檢測裝置,其中,該顯示模組及該警示模組係整合設於一電子裝置內,且該電子裝置選自如:電腦、行動通訊裝置及遠端控制系統等其中之一者。
TW110144034A 2021-11-25 2021-11-25 胃造瘻照護用之引導式操作暨檢測裝置 TWI7735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4034A TWI773597B (zh) 2021-11-25 2021-11-25 胃造瘻照護用之引導式操作暨檢測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4034A TWI773597B (zh) 2021-11-25 2021-11-25 胃造瘻照護用之引導式操作暨檢測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73597B true TWI773597B (zh) 2022-08-01
TW202320876A TW202320876A (zh) 2023-06-01

Family

ID=83806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4034A TWI773597B (zh) 2021-11-25 2021-11-25 胃造瘻照護用之引導式操作暨檢測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7359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351143A1 (es) * 2009-05-14 2011-02-01 Consejo Superior De Investigaciones Cientificas (Csic) Sistema y procedimiento de control para manipuladores.
US20110098660A1 (en) * 2009-10-23 2011-04-28 Porreca Jr Louis O Enteral Feeding Tube Having Unclogging Lumen
US20120078174A1 (en) * 2010-09-27 2012-03-29 Kok-Ming Tai Configurable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Tube
US20130158401A1 (en) * 2011-12-15 2013-06-20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Ultrasonic percutaneous enteral feeding tube
TWM578487U (zh) * 2018-12-24 2019-05-21 王克堯 Wearable control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351143A1 (es) * 2009-05-14 2011-02-01 Consejo Superior De Investigaciones Cientificas (Csic) Sistema y procedimiento de control para manipuladores.
US20110098660A1 (en) * 2009-10-23 2011-04-28 Porreca Jr Louis O Enteral Feeding Tube Having Unclogging Lumen
US20120078174A1 (en) * 2010-09-27 2012-03-29 Kok-Ming Tai Configurable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Tube
US20130158401A1 (en) * 2011-12-15 2013-06-20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Ultrasonic percutaneous enteral feeding tube
TWM578487U (zh) * 2018-12-24 2019-05-21 王克堯 Wearable control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0876A (zh) 202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69144A (zh) 一种麻醉生命体征监测控制系统
WO2012121554A2 (ko) 전기 자극을 이용한 측정·경락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경락방법
CN104970757A (zh) 植入式无线胃肠道功能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7174190A (zh) 一种耳鼻喉电子检查装置
CN206138545U (zh) 一种逆行气管插管套装
TWI773597B (zh) 胃造瘻照護用之引導式操作暨檢測裝置
CN102743296A (zh) 可视性鼻肠管
CN203710524U (zh) 鼻夹式鼻插管管路脱落无线报警装置
WO2018207935A1 (en) Swallowing-related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pparatus, information analysis method, and program
CN102139137A (zh) 基于数字图像导航的体外磁控制药物释放胶囊系统
Apuzzio et al. Operative Obstetrics, 4E
CN105616083A (zh) 一种综合医学护理系统
WO2015158278A1 (zh) 牵引式可回收胶囊内镜
CN203873726U (zh) 植入式无线胃肠道功能检测系统
CN209808495U (zh) 一种消化内科异物夹取装置
CN102085085B (zh) 基于数字图像导航的体外磁控制热疗胶囊系统
CN201912473U (zh) 空肠营养管
CN206730164U (zh) 一种空肠置管可视装置
CN206381161U (zh) 妇产科检查给药器
CN203042291U (zh) 儿科专用智能听诊器
CN220898954U (zh) 一种无痛胃肠镜转运床
CN220158383U (zh) 一种无线传输图像的动物全科壁挂诊断装置
TWI710350B (zh) 智能光感測穿戴輔助裝置
CN211355374U (zh) 一种电子胃镜
CN214856544U (zh) 一种妇产科临床用子宫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