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3426B - 海水分離系統 - Google Patents

海水分離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3426B
TWI773426B TW110125281A TW110125281A TWI773426B TW I773426 B TWI773426 B TW I773426B TW 110125281 A TW110125281 A TW 110125281A TW 110125281 A TW110125281 A TW 110125281A TW I773426 B TWI773426 B TW I77342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medium oil
medium
seawater
hea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5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02469A (zh
Inventor
楊境界
Original Assignee
四季洋圃生物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四季洋圃生物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四季洋圃生物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252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73426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34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342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024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2469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REA)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指一種海水分離系統,其中,該海水分離系統之分離腔體周邊分佈有海水儲存槽,該分離腔體設有氣化腔室懸設噴頭,該氣化腔室上方設有防鹽導環形成的防鹽室,該防鹽室銜接有冷凝接管。海水儲存槽容納有海水。海水輸送裝置周邊分佈有加壓泵浦連接該海水儲存槽吸取該海水進入該加壓腔體,該加壓腔體外部貼接有第一加熱器,該加壓腔體銜接有該加壓腔室。淡水收集裝置周邊分佈有冷凝腔體,該冷凝腔體具有冷凝器,該冷凝器連通有熱交換機,該冷凝腔體側面銜接有該冷凝接管,下側銜接有淡水輸出管,該淡水輸出管下端連接有淡水收集槽。

Description

海水分離系統
本發明係為一種海水分離系統,其中,該海水分離系統設有分離腔體,該分離腔體內設有噴頭,該噴頭在該分離腔體內高溫噴灑高壓之海水,將該海水含有之淡水汽化來分離鹽分的技術領域者。
首按,係指目前氣候漸趨極端,澇旱不定,且區域含蓋日廣,導致危及人身安全,以及廣泛性的財產損失,其中,尤指旱災是以雨水少或長期無雨,產生的狀況有:生活用水無著落,致危及生存與衛生環境之破壞,加上農業種植停擺,致食物缺乏與糧食危機的饑荒伴隨,因此,有臨海之地區,才開始大幅轉向海水淡化,供應民生及農、工、商使用。
目前海水淡化皆是將海水鹽份和礦物質去除,僅保留淡水的工序,其中,目前主流係利用膜處理逆滲透系統之高效過濾海水淡化;另外,就是火力及核能發電廠與垃圾焚化爐之熱循環系統配合加熱海水蒸發汽化淡水部份,汽化之淡水再冷凝成為可使用的淡水;或者是冷凍令海水將淡水部份結冰,在結冰同時,將鹽分和礦物質排出冰外的技術。惟,上述膜處理逆滲透系統雖高效,但設施龐大昂貴,海水加壓的驅動成本與過濾設施更換成本也很高,且過濾設施裡的鹽份和礦物質回收再利用效益有限。而熱循環系統若要達到高效與成本控制,只得依附於火力及核能發電廠與垃圾焚化爐,致不易於獨立在此高耗熱能下實施。而冷凍海水則對電 力耗費過大,且製程時效極長,實際運用之效果有待評估。因而,可知目前之海水淡化皆有高成本化問題,實有待改進。
鑑於以上所述得知習知海水淡化皆有高成本化問題的事實,因此,促使本案發明人朝向降低成本的方向研發,並經由本案發明人多方思考,遂而思及,利用高溫噴灑高壓之海水是為最佳。
本發明之海水分離系統分佈有分離腔體,該分離腔體周邊分佈有:海水儲存槽、海水輸送裝置與淡水收集裝置。該分離腔體內設有一氣化腔室,該氣化腔室分佈有懸設的噴頭,該噴頭設有一朝下的噴嘴,該噴頭銜接有透出該分離腔體之海水輸入管。該分離腔體在該氣化腔室上方設有一朝上及內縮之防鹽導環,該防鹽導環在該氣化腔室上方形成有一防鹽空間,該防鹽空間導接有透出該分離腔體之冷凝接管。該氣化腔室下方至少設有一鹽粒收集槽,該氣化腔室至少設有一封閉與開啟該鹽粒收集槽之收集槽閥門。該海水儲存槽容納有海水,該海水輸送裝置周邊分佈有:加壓泵浦與加壓腔體。該加壓泵浦連接有該海水儲存槽,該加壓泵浦吸取該海水儲存槽所容納之該海水進入該加壓腔體,該加壓腔體內部具有一容納該加壓泵浦所吸取與加壓之該海水的加壓腔室,該加壓腔體外部貼接有第一加熱器,該加壓腔體銜接有防止該海水逆流回該加壓泵浦之第一電磁閥。該加壓腔體銜接有連通該加壓腔室之該海水輸入管,該海水輸入管在該加壓腔體與該分離腔體之間設有一防止該海水逆流回該加壓腔體的第二電磁閥。該淡水收集裝置周邊分佈有:冷凝腔體與熱交換機。該冷凝腔體內部具有一冷凝腔室,該冷凝腔室中設有一冷凝器,該冷凝器透出該冷凝 腔體之外連通有該熱交換機,該冷凝腔體側面銜接有連通該冷凝腔室之該冷凝接管,該冷凝腔體下側銜接有連通該冷凝腔室之淡水輸出管,該淡水輸出管下端連接有一淡水收集槽。
本發明之該海水分離系統分佈有熱媒加熱裝置,該熱媒加熱裝置設有一媒油腔體,該媒油腔體內部設有一媒油室,該媒油室容納有媒油,該媒油腔體外側分佈有:一第一媒油泵浦、一第二媒油泵浦與一第三媒油泵浦。該第一媒油泵浦設有伸入該媒油室吸取該媒油之第一汲取管,該第一媒油泵浦串接有該熱媒加熱裝置分佈之媒油加熱器,該媒油加熱器增設有一太陽集熱傘,該熱媒加熱裝置由該太陽集熱傘集中光線加熱該太陽集熱傘中央朝上架接之集熱器,該集熱器內部設有一流通該媒油之油媒集熱室,該媒油加熱器設有串接該集熱器之油媒連通管,且最後的該油媒集熱器銜接有循環該媒油回該油媒室之第一媒油迴流管。該第二媒油泵浦設有伸入該媒油室吸取該媒油之第二汲取管。該分離腔體周圍分佈有環貼之第二加熱器,該第二加熱器設有環貼該分離腔體之第二熱媒循環管,該第二熱媒循環管導通有一透出該第二加熱器銜接該第二媒油泵浦之第二熱媒導管,該第二熱媒循環管導通有一透出該第二加熱器銜接該媒油室之第二熱媒迴流管。該第三媒油泵浦設有伸入該媒油室吸取該媒油之第三汲取管。該加壓腔體外部貼接之該第一加熱器設有環貼該加壓腔體之第三熱媒循環管,該第三熱媒循環管導通有一透出該第一加熱器連接該第三媒油泵浦之第三熱媒導管,且該第三熱媒循環管導通有一透出該第一加熱器連接該媒油室之第三熱媒迴流管。
本發明之該第一加熱器設有環貼該加壓腔體之第一電熱 條。該分離腔體周圍分佈有環貼之第三加熱器,該第三加熱器設有環貼該分離腔體之第二電熱條。該海水分離系統分佈有綠能發電機,該綠能發電機所產生之電力儲存入設的蓄電池,該綠能發電機產生之電力透過該蓄電池供應予該第一電熱條與該第二電熱條,以及該蓄電池所儲存電力供應予該海水分離系統。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該加壓泵浦吸取該海水儲存槽所容納之該海水進入該加壓腔體,該加壓腔體外具有該第一加熱器,該加壓腔體透過該噴頭噴已加熱之該海水進入該分離腔體汽化,汽化在該防鹽空間導接之冷凝接管。該氣化腔室懸設噴頭,設有一朝下的該噴嘴,該噴頭銜接有該海水輸入管進入該淡水收集裝置,其餘進入該鹽粒收集槽之實質效益。
本發明另一目的在於:該海水分離系統分佈有該熱媒加熱裝置,該熱媒加熱裝置設有該媒油腔體,該媒油腔體內部設有該媒油室,該媒油室容納有媒油,該媒油腔體外側之該第一媒油泵浦吸取該媒油進入該媒油加熱器之該集熱器內部,由該太陽集熱傘集中光線加熱該集熱器,該集熱器內部流通之該媒油由該第一媒油迴流管循環回該油媒室,該媒油透過該第二媒油泵浦吸取至該分離腔體之該第二加熱器。該媒油透過該第三媒油泵浦吸取至該加壓腔體外部之該第一加熱器的實質效益。
本發明又一目的在於:該第三加熱器設有環貼該分離腔體之該第二電熱條,該海水分離系統分佈有該綠能發電機所產生電力儲存入該蓄電池,該綠能發電裝置產生之電力透過該蓄電池供應予該海水分離系統的實質效益。
〔本發明〕
A:海水
A1:淡水
A2:鹽顆粒體
B:媒油
C:綠能發電機
C1:蓄電池
C2:太陽能板
C3:風力發電機
C4:水力發電機
1:海水分離系統
11:分離腔體
12:氣化腔室
13:噴頭
131:噴嘴
132:海水輸入管
14:防鹽導環
141:防鹽空間
142:冷凝接管
15:鹽粒收集槽
151:收集槽閥門
16:第二加熱器
161:第二熱媒循環管
162:第二熱媒導管
163:第二熱媒迴流管
2:海水儲存槽
3:海水輸送裝置
31:加壓泵浦
32:加壓腔體
33:加壓腔室
34:第一加熱器
341:第三熱媒循環管
342:第三熱媒導管
343:第三熱媒迴流管
35:第一電磁閥
36:第二電磁閥
4:淡水收集裝置
41:冷凝腔體
411:冷凝腔室
412:冷凝器
42:熱交換機
43:淡水輸出管
44:淡水收集槽
5:熱媒加熱裝置
51:媒油腔體
511:媒油室
512:第一媒油泵浦
5121:第一汲取管
513:第二媒油泵浦
5131:第二汲取管
514:第三媒油泵浦
5141:第三汲取管
52:媒油加熱器
521:太陽集熱傘
522:集熱器
5221:油媒集熱室
5222:油媒連通管
523:第一媒油迴流管
【圖1】係為本發明之海水分離系統示意圖。
【圖2】係為本發明之海水分離系統使用示意圖。
【圖3】係為本發明之海水分離系統另一示意圖。
【圖4】係為本發明之海水分離系統具有綠能發電裝置示意圖。
今為使 貴審查委員對本發明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茲佐以下列實施例說明之。
本發明係指一種海水分離系統1,其中,該海水分離系統1分佈有分離腔體11,該分離腔體11周邊至少分佈有:海水儲存槽2、海水輸送裝置3與淡水收集裝置4。該分離腔體11內設有一氣化腔室12,該氣化腔室12分佈有懸設的噴頭13,該噴頭13設有一朝下的噴嘴131,該噴頭13銜接有透出該分離腔體11之海水輸入管132。該分離腔體11在該氣化腔室12上方設有一朝上及內縮之防鹽導環14,該防鹽導環14在該氣化腔室12上方形成有一防鹽空間141,該防鹽空間141導接有透出該分離腔體11之冷凝接管142。該氣化腔室12下方至少設有一鹽粒收集槽15,該氣化腔室12至少設有一封閉與開啟該鹽粒收集槽15之收集槽閥門151。該海水儲存槽2容納有海水A,該海水輸送裝置3周邊至少分佈有:加壓泵浦31與加壓腔體32。該加壓泵浦31連接有該海水儲存槽2,該加壓泵浦32吸取該海水儲存槽2所容納之該海水A進入該加壓腔體32,該加壓腔體32內部具有一容納該加壓泵浦31所吸取與加壓之該海水A的加壓腔室33,該加壓腔體32外部貼接有第一加熱 器34,該加壓腔體32銜接有防止該海水A逆流回該加壓泵浦31之第一電磁閥35。該加壓腔體32銜接有連通該加壓腔室33之該海水輸入管132,該海水輸入管132在該加壓腔體32與該分離腔體11之間設有一防止該海水A逆流回該加壓腔體32的第二電磁閥36。該淡水收集裝置4周邊至少分佈有:冷凝腔體41與熱交換機42。該冷凝腔體41內部至少具有一冷凝腔室411,該冷凝腔室411中設有一冷凝器412,該冷凝器412透出該冷凝腔體41之外連通有該熱交換機42,該冷凝腔體41側面銜接有連通該冷凝腔室411之該冷凝接管142,該冷凝腔體41下側銜接有連通該冷凝腔室411之淡水輸出管43,該淡水輸出管43下端至少連接有一淡水收集槽44(如:圖1所示)。
是之,該海水分離系統1先據該加壓泵浦31吸引該海水儲存槽2所容納之該海水A進入該加壓腔體32之該加壓腔室33加壓至預定壓力值,再以該第一加熱器34加熱該加壓腔體32內部已加壓之該海水A,待該海水A已達預定溫度時,再開啟該第二電磁閥36令該海水A進入該海水輸入管132,由該海水輸入管132通過該噴頭13將高壓、高溫的該海水A噴霧入該氣化腔室12汽化出淡水A1部份,以及分離出鹽份和礦物質成乾燥之鹽顆粒體A2。汽化之該淡水A1部份上漂至該防鹽空間141透過該冷凝腔體41之該冷凝器412冷卻凝結成該淡水A1,該淡水A1再經由該淡水輸出管43收集至該淡水收集槽44。而該鹽顆粒體A2掉落入該鹽粒收集槽15,配合以該收集槽閥門151之該鹽粒收集槽15的封閉與開啟來處理排出該鹽顆粒體A2(如:圖2所示)。
惟,該海水分離系統1係以可隨時任意變更之部份有:該加壓腔體32之數量、不同容量之該加壓腔體32組裝、該加壓腔體32內部壓力、 該第一加熱器34加熱溫度;俾此,佐以小個體之該分離腔體11與該加壓腔體32設置有利於:
一、該加壓泵浦31針對該海水A輸送入該加壓腔體32加壓,可在小體積之該加壓腔體32任意調整至最大化該海水A加壓效益。
二、該加壓腔體32利用該第一加熱器34針對已加壓之該海水A加熱,可在小體積之該加壓腔體32任意調整至最大化該海水A高溫加熱效益。
三、該海水A在各別該加壓腔體32加壓及高溫加熱後,循序該噴頭13在該分離腔體11內部之該氣化腔室12有限空間內高速噴灑出汽化之該淡水A1,並依排序之該加壓腔體32輪番、持續在該氣化腔室12有限空間內產生不間斷的汽化壓力,迫使汽化之該淡水A1噴入該冷凝腔體41,該冷凝腔體41再以該冷凝器412高速冷卻汽化之該淡水A1凝結成可使用的該淡水A1,該淡水A1再經由該淡水輸出管43持續收集到該淡水收集槽44。且該加壓腔體32與該分離腔體11及該冷凝腔體41可在小空間內連接鋪設組成該海水分離系統1,以及據該加壓腔體32與該分離腔體11及該冷凝腔體41之搭配,令該海水分離系統1可持續及快速生產該淡水A1。
四、可依該淡水A1需求數額來變更配置該分離腔體11數量,以及變更配置該加壓腔體32的搭配組合數量。
俟後,經由一至四整理出之結論至少具有:該加壓腔體32與該加壓腔體32及該冷凝腔體41匯集成為一高效、快速生產該淡水A1的該海水分離系統1,且該海水分離系統1在該氣化腔室12所分離之該鹽顆粒體A2可完全收集再利用,令使用該海水分離系統1可保證該海水A所含資源無 虞浪費(如:圖2所示)。
本發明之該海水分離系統1又分佈有熱媒加熱裝置5,該熱媒加熱裝置5增設有一媒油腔體51,該媒油腔體51內部又設有一媒油室511,該媒油室511另容納有媒油B,該媒油腔體51外側又分佈有:一第一媒油泵浦512、一第二媒油泵浦513與一第三媒油泵浦514。該第一媒油泵浦512增設有伸入該媒油室511吸取該媒油B之第一汲取管5121,該第一媒油泵浦512串接有該熱媒加熱裝置5另分佈之媒油加熱器52,該媒油加熱器52增設有一太陽集熱傘521,該熱媒加熱裝置5由該太陽集熱傘521集中光線加熱該太陽集熱傘521中央又朝上架接之集熱器522,該集熱器522內部又設有一流通該媒油A之油媒集熱室5221,該媒油加熱器52另設有串接該集熱器522之油媒連通管5222,且最後的該油媒集熱器52另銜接有循環該媒油B回該油媒室511之第一媒油迴流管523。該第二媒油泵浦513增設有伸入該媒油室511吸取該媒油A之第二汲取管5131。該分離腔體11周圍另分佈有環貼之第二加熱器16,該第二加熱器16增設有環貼該分離腔體11之第二熱媒循環管161,該第二熱媒循環管161又導通有一透出該第二加熱器16銜接該第二媒油泵浦513之第二熱媒導管162,該第二熱媒循環管161另導通有一透出該第二加熱器16銜接該媒油室511之第二熱媒迴流管163。該第三媒油泵浦514增設有伸入該媒油室吸取該媒油之第三汲取管5141。該加壓腔體32外部貼接之該第一加熱器34增設有環貼該加壓腔體32之第三熱媒循環管341,該第三熱媒循環管341另導通有一透出該第一加熱器34連接該第三媒油泵浦514之第三熱媒導管342,且該第三熱媒循環管341又導通有一透出該第一加熱器34連接該媒油室511之第三熱媒迴流管343(如:圖3所示)。
是之,該熱媒加熱裝置5係先以該第一媒油泵浦512輸送該媒油B持續通過該集熱器522吸收該太陽集熱傘521集中之光線加熱,該媒油B在光線加熱之同時也持續循環熱度至該媒油室511中,令該媒油B在該媒油室511之中持續聚熱昇高溫度,該媒油B之溫度由此拉高後,係以該第二媒油泵浦513輸送至該分離腔體11之該第二加熱器16,用以輔助該分離腔體11內部維持該海水A噴霧汽化出該淡水A1的條件穩定性。另外,該媒油B之溫度由此拉高後,又可利用該第三媒油泵浦514輸送至該加壓腔體32加熱已加壓之該海水A,迫使已加壓之該海水A可提昇熱度,有利該海水A在由該噴頭13在該氣化腔室12噴灑成霧狀時迅速汽化分離該淡水A1,且該分離腔體11可據該第二加熱器16穩定該海水分離系統1在起初運作時之該海水A汽化分離該淡水A1之條件,而當該氣化腔室12溫度與汽化壓力達到可持續運作條件時,該第二加熱器16即可視狀況調降功率或關閉運作(如:圖3所示)。
本發明之該第一加熱器34增設有環貼該加壓腔體32之第一電熱條344。該分離腔體11周圍另分佈有環貼之第三加熱器17,該第三加熱器17增設有環貼該分離腔體11之第二電熱條171。該海水分離系統1又分佈有綠能發電機C,該綠能發電機C所產生之電力儲存入增設的蓄電池C1,該綠能發電機C產生之電力再透過該蓄電池C1供應予該第一電熱條344與該第二電熱條171,以及該蓄電池C1所儲存電力再供應予該海水分離系統1使用(如:圖4所示)。
是之,該綠能發電機C所生產之電能係透過該蓄電池C1供應予該海水分離系統1所有電力的需求,且該綠能發電機C至少可包含有:太陽能板C2、風力發電機C3與水力發電機C4(如:圖4所示)。
經由以上敘述可知:該海水分離系統1據該加壓泵浦31吸引該海水A進入該加壓腔室33加壓至預定壓力值,再以該第一加熱器34加熱已加壓之該海水A至預定溫度,再開啟該第二電磁閥36令該海水A通過該噴頭13噴霧入該氣化腔室12汽化出淡水A1部份,汽化之該淡水A1部份上漂至該防鹽空間141透過該冷凝腔體41之該冷凝器412冷卻凝結成該淡水A1,該淡水A1再經由該淡水輸出管43收集至該淡水收集槽44,而分離出的鹽份和礦物質則同時乾燥成該鹽顆粒體A2落入該鹽粒收集槽15,配合以該收集槽閥門151之該鹽粒收集槽15的封閉與開啟來處理排出該鹽顆粒體A2的首要優異特點。
本發明另一優異特點在於:該海水分離系統1係以該分離腔體11與該加壓腔體32之設置利於該加壓泵浦31輸送該海水A進入該加壓腔體32加壓,可任意調整該海水A在該加壓腔體32內部之預定壓力值效益;加壓至預定壓力值的該海水A在該加壓腔室33內以該加壓腔體32外側組裝的該第一加熱器34執行加熱至預定溫度;該海水A在該加壓腔體32加壓及加熱後,循序該噴頭13在該分離腔體11內部之該氣化腔室12有限空間內高速噴灑出汽化之該淡水A1,並依排序之該加壓腔體32輪番持續供應該海水A至該氣化腔室12不間斷汽化出該淡水A1,汽化之該淡水A1噴入該冷凝腔體41以該冷凝器412高速冷卻成可使用的該淡水A1,該淡水A1再經由該淡水輸出管43持續收集到該淡水收集槽44之效益而成為本發明的特色效益。
本發明又一優異特點在於:該熱媒加熱裝置5以該太陽集熱傘521集中之光線加熱該集熱器522及該媒油B,該媒油B持續循環熱度至該媒油室511昇高該媒油B溫度,該媒油B之溫度拉高後以該第二媒油泵浦513 輸送至該分離腔體11之該第二加熱器16,用以輔助該分離腔體11內部維持該海水A噴霧汽化出該淡水A1的條件穩定性。另外,該媒油B可利用該第三媒油泵浦514輸送至該加壓腔體32加熱已加壓之該海水A,迫使該海水A提昇熱度,由該噴頭13在該氣化腔室12噴灑迅速汽化分離該淡水A1。且據該第二加熱器16可穩定該分離腔體11初運作之該海水A汽化條件,而當該氣化腔室12溫度與汽化壓力達到可持續運作時,該第二加熱器16可視狀況調降功率或關閉運作的特色效益。
本發明另有一優異特點在於:該綠能發電機C所生產之電能係透過該蓄電池C1供應予該海水分離系統1所有電力需求的特色效益。
本發明之技術內容及技術特點已揭示如上,據此可知,本發明確實具符合新穎性、進步性及產業利用性之發明專利要件,然而熟悉本項技術之人士仍可能基於本發明之揭示而作各種不背離本案發明精神之替換及修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應不限於實施例所揭示者,而應包括各種不背離本發明之替換及修飾,並為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A:海水
1:海水分離系統
11:分離腔體
12:氣化腔室
13:噴頭
131:噴嘴
132:海水輸入管
14:防鹽導環
141:防鹽空間
142:冷凝接管
15:鹽粒收集槽
151:收集槽閥門
2:海水儲存槽
3:海水輸送裝置
31:加壓泵浦
32:加壓腔體
33:加壓腔室
34:第一加熱器
35:第一止逆閥
36:第二止逆閥
4:淡水收集裝置
41:冷凝腔體
411:冷凝腔室
412:冷凝器
42:熱交換機
43:淡水輸出管
44:淡水收集槽

Claims (5)

  1. 一種海水分離系統,其中,該海水分離系統分佈有分離腔體,該分離腔體周邊至少分佈有:海水儲存槽、海水輸送裝置與淡水收集裝置;該分離腔體內設有一氣化腔室,該氣化腔室分佈有懸設的噴頭,該噴頭設有一朝下的噴嘴,該噴頭銜接有透出該分離腔體之海水輸入管;該分離腔體在該氣化腔室上方設有一朝上及內縮之防鹽導環,該防鹽導環在該氣化腔室上方形成有一防鹽空間,該防鹽空間導接有透出該分離腔體之冷凝接管;該氣化腔室下方至少設有一鹽粒收集槽,該氣化腔室至少設有一封閉與開啟該鹽粒收集槽之收集槽閥門;該海水儲存槽容納有海水,該海水輸送裝置周邊至少分佈有:加壓泵浦與加壓腔體;該加壓泵浦連接有該海水儲存槽,該加壓泵浦吸取該海水儲存槽所容納之該海水進入該加壓腔體,該加壓腔體內部具有一容納該加壓泵浦所吸取與加壓之該海水的加壓腔室,該加壓腔體外部貼接有第一加熱器,該加壓腔體銜接有防止該海水逆流回該加壓泵浦之第一電磁閥;該加壓腔體銜接有連通該加壓腔室之該海水輸入管,該海水輸入管在該加壓腔體與該分離腔體之間設有一防止該海水逆流回該加壓腔體的第二電磁閥;該淡水收集裝置周邊至少分佈有:冷凝腔體與熱交換機;該冷凝腔體內部至少具有一冷凝腔室,該冷凝腔室中設有一冷凝器,該冷凝器透出該冷凝腔體之外連通有該熱交換機,該冷凝腔體側面銜接有連通該冷凝腔室之該冷凝接管,該冷凝腔體下側銜接有連通該冷凝腔室之淡水輸出管,該淡水輸出管下端至少連接有一淡水收集槽。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海水分離系統,其中,該海水分離系統又分佈有熱媒加熱裝置,該熱媒加熱裝置增設有一媒油腔體,該媒油腔體內部又設有一媒油室,該媒油室另容納有媒油,該媒油腔體外側又分佈有:一第一媒油泵浦與一第二媒油泵浦;該第一媒油泵浦增設有伸入該媒油室吸取該媒油之第一汲取管,該第一媒油泵浦又串接有該媒油腔體 另分佈用於加熱該媒油之媒油加熱器,該媒油加熱器增設有將該媒油迴流至該媒油室之第一媒油迴流管;該第二媒油泵浦增設有伸入該媒油室吸取該媒油之第二汲取管;該分離腔體周圍另分佈有環貼之第二加熱器,該第二加熱器增設有環貼該分離腔體之第二熱媒循環管,該第二熱媒循環管又導通有一透出該第二加熱器銜接該第二媒油泵浦之第二熱媒導管,該第二熱媒循環管另導通有一透出該第二加熱器銜接該媒油室之第二熱媒迴流管。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海水分離系統,其中,該海水分離系統又分佈有熱媒加熱裝置,該熱媒加熱裝置增設有一媒油腔體,該媒油腔體內部又設有一媒油室,該媒油室另容納有媒油,該媒油腔體外側又分佈有:一第一媒油泵浦與一第三媒油泵浦;該第一媒油泵浦增設有伸入該媒油室吸取該媒油之第一汲取管,該第一媒油泵浦又串接有加熱該媒油之媒油加熱器,該媒油加熱器增設有將該媒油迴流至該媒油室之第一媒油迴流管;該第三媒油泵浦增設有伸入該媒油室吸取該媒油之第三汲取管;該加壓腔體外部貼接之該第一加熱器增設有環貼該加壓腔體之第三熱媒循環管,該第三熱媒循環管另導通有一透出該第一加熱器連接該第三媒油泵浦之第三熱媒導管,且該第三熱媒循環管又導通有一透出該第一加熱器連接該媒油室之第三熱媒迴流管。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海水分離系統,其中,該海水分離系統又分佈有熱媒加熱裝置,該熱媒加熱裝置增設有一媒油腔體,該媒油腔體內部又設有一媒油室,該媒油室另容納有媒油,該媒油腔體外側又分佈有:一第一媒油泵浦、一第二媒油泵浦與一第三媒油泵浦;該第一媒油泵浦增設有伸入該媒油室吸取該媒油之第一汲取管,該第一媒油泵浦串接有該熱媒加熱裝置另分佈之媒油加熱器,該媒油加熱器增設有一太陽集熱傘,該熱媒加熱裝置由該太陽集熱傘集中光線加熱該太陽集熱傘中央又朝上架接之集熱器,該集熱器內部又設有一流通該媒油之油媒集熱 室,該媒油加熱器另設有串接該集熱器之油媒連通管,且最後的該油媒集熱器另銜接有循環該媒油回該油媒室之第一媒油迴流管;該第二媒油泵浦增設有伸入該媒油室吸取該媒油之第二汲取管;該分離腔體周圍另分佈有環貼之第二加熱器,該第二加熱器增設有環貼該分離腔體之第二熱媒循環管,該第二熱媒循環管又導通有一透出該第二加熱器銜接該第二媒油泵浦之第二熱媒導管,該第二熱媒循環管另導通有一透出該第二加熱器銜接該媒油室之第二熱媒迴流管;該第三媒油泵浦增設有伸入該媒油室吸取該媒油之第三汲取管;該加壓腔體外部貼接之該第一加熱器增設有環貼該加壓腔體之第三熱媒循環管,該第三熱媒循環管另導通有一透出該第一加熱器連接該第三媒油泵浦之第三熱媒導管,且該第三熱媒循環管又導通有一透出該第一加熱器連接該媒油室之第三熱媒迴流管。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海水分離系統,其中,該第一加熱器增設有環貼該加壓腔體之第一電熱條;該分離腔體周圍另分佈有環貼之第三加熱器,該第三加熱器增設有環貼該分離腔體之第二電熱條;該海水分離系統又分佈有綠能發電機,該綠能發電機所產生之電力儲存入增設的蓄電池,該綠能發電機產生之電力再透過該蓄電池供應予該第一電熱條與該第二電熱條,以及該蓄電池所儲存電力再供應予該海水分離系統。
TW110125281A 2021-07-09 2021-07-09 海水分離系統 TWI7734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5281A TWI773426B (zh) 2021-07-09 2021-07-09 海水分離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5281A TWI773426B (zh) 2021-07-09 2021-07-09 海水分離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73426B true TWI773426B (zh) 2022-08-01
TW202302469A TW202302469A (zh) 2023-01-16

Family

ID=83807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5281A TWI773426B (zh) 2021-07-09 2021-07-09 海水分離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7342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902837A (zh) * 2017-06-07 2019-01-16 金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鹽水淡化系統及其方法
US20190336883A1 (en) * 2015-10-06 2019-11-07 Doosan Heavy Industries & Construction Co., Ltd. Cyclone type liquid-vapor separator and forced circulation type evaporator using the same
US20210107807A1 (en) * 2019-10-11 2021-04-15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Desalination systems, apparatus,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use with saline fluid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336883A1 (en) * 2015-10-06 2019-11-07 Doosan Heavy Industries & Construction Co., Ltd. Cyclone type liquid-vapor separator and forced circulation type evaporator using the same
TW201902837A (zh) * 2017-06-07 2019-01-16 金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鹽水淡化系統及其方法
US20210107807A1 (en) * 2019-10-11 2021-04-15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Desalination systems, apparatus,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use with saline flui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2469A (zh) 2023-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7176B (zh) 沿海及岛屿火电厂冷却塔海水淡化装置
WO2010076841A1 (ja) 気流循環海水淡水化装置
JP2014188475A (ja) 太陽熱利用の発電プラント・海水淡水化プラント統合システム
CN111392797A (zh) 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及方法
CN211056755U (zh) 一种低温高效雾化引射海水淡化装置
CN101973598A (zh) 喷雾蒸发空气加湿除湿式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
CN104761015B (zh) 一种基于热伏耦合技术的超声辅助太阳能海水淡化器
CN101737282A (zh) 一种高效混合式海洋温差发电系统
CN101921006A (zh) 一种太阳能聚光发电和海水淡化集成方法及系统
CN109867317A (zh) 一种低温高效雾化引射海水淡化装置及其方法
BR102014023072B1 (pt) sistema de condensação à vácuo utilizando condensador evaporativo e sistema de remoção de ar acoplado as turbinas de condensação em termoelétricas
CN206244450U (zh) 一种风能独立供电高效太阳能淡水生成装置
CN104628067A (zh) 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灶具联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1620052U (zh) 基于超声波和节流技术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
CN105329962B (zh) 太阳能复合热泵海水淡化及供生活用水系统及方法
TWI773426B (zh) 海水分離系統
CN106892473A (zh) 一种地热能淡水制备系统及地热能淡水制备方法
CN106365233A (zh) 船舶用太阳能海水淡化发电装置
CN102583857A (zh) 一种沿海及岛屿火电厂电淡水联产装置
CN102145954A (zh) 用海洋核能使海水淡化解决水资源紧缺及沙漠防治的方法
CN101863527A (zh) 基于超声波和节流技术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设备
CN2923674Y (zh) 一种海水淡化装置
TWM619154U (zh) 海水分離系統
CN202766323U (zh) 一种制冷海水淡化装置
CN115614115A (zh) 一种光核互补多源配汽的海水淡化系统及运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