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1705B - 用於改良式無損壓縮之編碼器、解碼器、方法及電腦程式 - Google Patents

用於改良式無損壓縮之編碼器、解碼器、方法及電腦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1705B
TWI771705B TW109122642A TW109122642A TWI771705B TW I771705 B TWI771705 B TW I771705B TW 109122642 A TW109122642 A TW 109122642A TW 109122642 A TW109122642 A TW 109122642A TW I771705 B TWI771705 B TW I77170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tream
predetermined portion
lossless
image
co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2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0196A (zh
Inventor
克里斯汀 赫姆瑞區
班傑明 布洛斯
松皇 阮
希可 史瓦茲
迪特利夫 馬皮
湯瑪士 威剛德
Original Assignee
弗勞恩霍夫爾協會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弗勞恩霍夫爾協會 filed Critical 弗勞恩霍夫爾協會
Publication of TW202110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01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17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170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7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syntax aspects related to video coding, e.g. related to compression standa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selection affected or controlled by the adaptive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selection affected or controlled by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17Filters, e.g. for pre-processing or post-proces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selection affected or controlled by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2Selection from among a plurality of transforms or standards, e.g. selection between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DCT] and sub-band transform or selection between H.263 and H.264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selection affected or controlled by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24Quant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selection affected or controlled by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Adaptive entropy coding, e.g. adaptive variable length coding [AVLC] or context adaptive binary arithmetic coding [CABA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criterion affecting or controlling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57Assigned coding mode, i.e. the coding mode being predefined or preselected to be further used for selection of another element or parame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6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 H04N19/17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the region being a picture, frame or fie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46Embedd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in the video signal during the compression process
    • H04N19/463Embedd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in the video signal during the compression process by compressing encoding parameters before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6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transform coding
    • H04N19/6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transform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predictive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80Details of filtering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ideo compression, e.g. for pixel interpolation
    • H04N19/82Details of filtering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ideo compression, e.g. for pixel interpolation involving filtering within a prediction lo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6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 H04N19/17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the region being a block, e.g. a macroblo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自一資料串流解碼一圖像之解碼器,其經組配以檢查含於該資料串流中、與該圖像之一預定部分有關並相對於該預定部分控制一預測殘餘變換模式及一量化準確性之多個寫碼參數是否指示對應於一無損預測殘餘寫碼之一寫碼參數設定。回應於該多個寫碼參數指示對應於該無損預測殘餘寫碼之該寫碼參數設定,該解碼器經組配以設定關於該解碼器之一或多個工具之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以用於處理相對於該預定部分經校正之一預測殘餘預測性重構,使得相對於該預定部分停用該一或多個工具。

Description

用於改良式無損壓縮之編碼器、解碼器、方法及電腦程式
發明領域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係關於用於改良式無損壓縮之編碼器、解碼器、方法及電腦程式。本發明係關於現代混合影像之無損壓縮之擴展及視訊寫碼解決方案。 引言:
在下文中,將描述不同發明實施例及態樣。並且,將藉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界定其他實施例。
應注意,由申請專利範圍界定之任何實施例可藉由以下不同發明實施例及態樣中所描述之細節(特徵及功能性)中之任一者進行補充。
並且,應注意,可個別地或組合地使用本文中所描述之個別態樣。因此,可將細節添加至該等個別態樣中之每一者,而不將細節添加至該等態樣中之另一者。
亦應注意,本揭露內容明確地或隱含地描述可用於編碼器(用於提供輸入信號之經編碼表示的設備)及解碼器(用於基於經編碼表示提供信號之經解碼表示的設備)中之特徵。因此,本文所描述之特徵中之任一者可用於編碼器之上下文及解碼器之上下文中。
此外,本文中所揭示之與方法有關之特徵及功能性亦可用於設備(經組配以執行此類功能性)中。此外,本文中相對於設備所揭示之任何特徵及功能性亦可用於對應方法中。換言之,本文所揭示之方法可藉由關於設備所描述的特徵及功能性中之任一者加以補充。
並且,本文中所描述之特徵及功能性中之任一者可實施於硬體或軟體中,或使用硬體與軟體之組合加以實施,如將在章節「實施替代方案」中所描述。
發明背景
在目前先進技術有損視訊壓縮中,編碼器使用特定量化步長
Figure 02_image001
來量化預測殘餘或經變換預測殘餘。步長愈小,量化愈精細且原始信號與重構信號之間的誤差愈小。最新視訊寫碼標準(諸如H.264及H.265)導出量化步長
Figure 02_image001
使用所謂的量化參數(QP)之指數函數,例如:
Figure 02_image003
量化步長與量化參數之間的指數關係允許更精細地調整所得位元率。解碼器需要知曉量化步長以執行經量化信號之正確縮放。儘管量化不可逆,但此階段有時被稱作「逆量化」。此為解碼器自位元串流剖析縮放因數或QP之原因。 QP傳信通常以階層方式執行,亦即基礎QP在位元串流中之較高層級,例如在圖像層級進行傳信。在圖像可由多個圖塊、圖案塊或方塊(brick)組成的子圖像層級,僅傳信基礎QP之增量。為了以更精細粒度調整位元率,增量QP甚至可每區塊或區塊區域被傳信,例如在HEVC中於寫碼區塊之N×N區域內的一個變換單元中被傳信。編碼器通常將增量QP技術用於主觀最佳化或速率控制演算法。在不損失一般性的情況下,在下文中假定,本發明中之基礎單元為圖像,且因此,藉由編碼器針對由單一圖塊組成之各圖像傳信基礎QP。除此基礎QP (亦稱作圖塊QP)以外,可針對各變換區塊(或變換區塊之任何並集,亦稱作量化群組)傳信增量QP。
諸如高效視訊寫碼(HEVC)之目前先進技術視訊寫碼方案或即將進行之通用視訊寫碼(VVC)標準藉由允許超出廣泛使用的II類離散餘弦變換(DCT-II)之整數近似值的額外變換來最佳化各種殘餘信號類型之能量壓縮。HEVC標準進一步使用特定框內定向模式針對4×4變換區塊指定VII類離散正弦變換(DST-VII)之整數近似值。歸因於此固定映射,不需要傳信係使用DCT-II抑或DST-VII。除此之外,可針對4×4變換區塊選擇恆等變換。在此,編碼器需要傳信係應用DCT-II/DST-VII抑或恆等變換。由於恆等變換為等效於乘以1之矩陣,其亦稱作變換跳過。此外,當前VVC發展允許編碼器選擇用於殘餘的DCT/DST系列之更多變換以及在DCT/DST變換之後於編碼器處應用及在逆DCT/DST之前於解碼器處應用的額外不可分離變換。經擴展DCT/DST變換集合及額外不可分離變換皆需要每變換區塊進行額外傳信。
圖1b說明混合式視訊寫碼方法,其具有殘餘信號24在編碼器10處之正變換及後續量化以及對於解碼器36後接逆變換之經量化變換係數之縮放。強調變換及量化相關區塊28/32及52/54。
諸如高效率視訊寫碼之現代影像及視訊寫碼解決方案(HEVC、H.265、ISO/IEC 23008-3)及當前開發之通用視訊寫碼(VVC、H.266)允許甚至以極低位元率高效地壓縮靜態或動畫內容。此等編碼解碼器(寫碼器-解碼器)解決方案之典型用例為用於廣播之高解析度視訊材料之有損壓縮(例如,電視)及流式傳輸(例如,IP視訊)應用。儘管如此,編碼解碼器亦支援無損壓縮,因此允許在解碼後之經寫碼輸入信號之在數學上完美的重構。更特定言之,HEVC提供若干脈碼調變(pulse code modulation,PCM)相關寫碼工具以及所謂的transquant 旁路 寫碼模式,這有助於藉由簡化熵寫碼程序及藉由停用量化、變換(DCT或DST)及解塊步驟而進行無損寫碼。細節可發現於為公開可用之[1]之HEVC語法及解碼規格中。
在VVC之當前版本中,HEVC之後繼者處於開發中,至少在參考寫碼及解碼軟體[2]中基本上接替HEVC之無損寫碼功能性。此意謂PCM相關寫碼工具以及變換量化旁路寫碼 模式二者可供用於藉由HEVC編碼器及當前VVC參考編碼器二者啟動。此外,不僅針對位元串流之整個位元串流或圖像(圖框)而且針對該位元串流或圖框之個別子區塊(寫碼單元CU或變換單元TU)指定變換量化旁路寫碼旗 標(1位元語法元素)。換言之,在HEVC及VVC二者中,可在子區塊基礎上啟用變換量化旁路寫碼 ,因此允許每子區塊單獨地停用量化、變換及解塊寫碼工具。
最近,已經引入了如上文所描述之JVET內VVC標準化活動之貢獻,其校正當前VVC草案中變換跳過 寫碼功能性之特定無損寫碼相關缺點,其亦存在於HEVC中且針對給定寫碼子區塊(CU或TU)指定略過逆殘餘係數變換操作(逆DCT或DST)。更特定言之,在子區塊中啟動變換跳過 之情況下,該貢獻提出將由量化參數(QP)控管之量化步長限於大於或等於一之值(由為4之QP表示)。因此,在QP為4且在由該子區塊覆蓋之空間區域中停用迴路內濾波之情況下,無損寫碼可在啟動變換跳過 時實現。然而,此行為與使用變換量化旁路寫碼模式相同,此係由於QP=4 (亦即,統一步長)情況下之量化實際上表示略過量化演算法。
此外,為了達成使用VVC之位元率可接受地低之無損寫碼或具有類似損耗寫碼功能性及成套工具之任何其他視訊編碼解碼器,可能有必要更改一些其他新近引入寫碼工具之行為,該等寫碼工具在HEVC及先前視訊寫碼標準中並不可用。特定言之, •       可能需要停用新近引入之自適應迴路濾波器(ALF)及整形器工具, •       聯合色度間變換[3]之矩陣需要改變成允許無損寫碼。
本發明之目標為提供冗餘無損寫碼能力(關於變換量化旁路變換跳過 功能性)之上述二個缺陷之解決方案及在需要無損寫碼時修改一些寫碼工具之行為細節之必要性。
因此,需要提供位元率可接受地低及/或無損壓縮經改良的圖像或視訊之無損寫碼之概念。
此係藉由本申請案之獨立申請專利範圍的主題來達成。
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係由本申請案之附屬申請專利範圍的主題界定。
發明概要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態樣,本申請案之諸位發明人意識到,在嘗試改良圖像或視訊之無損寫碼時所遇到的一個問題源自解碼器或編碼器之一些工具,如自適應迴路濾波器(ALF)及整形器工具會導致有損寫碼的事實。根據本申請案之第一態樣,藉由停用用於處理經校正預測殘餘預測性重構之一或多個工具以免在圖像之預定部分之無損重構之後的資訊損耗而克服此困難。換言之,圖像之預定部分之樣本之重構後修改經停用。另外,第一態樣係基於以下想法:可針對無損寫碼停用該一或多個工具而無需指示對圖像之預定部分之無損預測殘餘寫碼之語法元素。解碼器及編碼器可經組配以基於含於資料串流中之該多個寫碼參數推斷無損預測殘餘寫碼將用於圖像之預定部分,從而無需無損寫碼之顯式傳信。解碼器經組配以有利地針對圖像之個別部分在無損寫碼與有損寫碼之間切換。無需指示對圖像之個別部分之無損寫碼的額外傳信。此導致經縮減量之待編碼資料及用於解碼圖像之預定部分的經縮減量之資料。可實現改良式無損寫碼壓縮。該資料串流有可能包含無損寫碼語法元素,其指示圖像之預定區域或整個圖像是否使用無損寫碼來寫碼,但不再需要該資料串流針對圖像之每一部分均包含無損寫碼語法元素。此係歸因於解碼器及/或編碼器檢查寫碼參數是否指示無損預測殘餘寫碼之能力。此外,已發現,可藉由組合解碼器或編碼器之一或多個工具之停用與檢查該多個寫碼參數是否指示對應於無損預測殘餘寫碼之寫碼參數設定而實現較高寫碼效率及減低之位元率。
因此,根據本申請案之第一態樣,用於自資料串流解碼圖像之解碼器經組配以檢查含於資料串流中、與圖像之預定部分有關並相對於該預定部分控制預測殘餘變換模式及量化準確性之多個寫碼參數,例如量化參數(QP)及/或變換模式(TM)是否指示對應於無損預測殘餘寫碼之寫碼參數設定。對應於無損預測殘餘寫碼之此寫碼參數設定例如由(QP,TM) = (4,變換跳過)或(QP,TM) = (1…4,變換跳過)表示。該寫碼參數設定對應於無損預測殘餘寫碼,此係因為立即藉由寫碼參數設定或藉由因解碼器經組配以將此寫碼參數設定解譯或改變為引起無損殘餘寫碼之寫碼參數設定而引起此寫碼,諸如在變換模式為變換跳過之情況下將小於四之量化參數(QP<4)映射至等於四之量化參數(QP=4)而傳信此寫碼。寫碼參數設定之此解譯或改變可基於該多個寫碼參數。解碼器可經組配以自該多個寫碼參數導出係有損抑或無損預測殘餘寫碼將用於圖像之預定部分。回應於該多個寫碼參數指示對應於無損預測殘餘寫碼之寫碼參數設定,解碼器經組配以設定關於解碼器之一或多個工具,例如解塊、樣本自適應偏移濾波(SAO)及/或自適應迴路濾波(ALF)之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以用於處理相對於該預定部分經校正之預測殘餘預測性重構,使得相對於該預定部分停用該一或多個工具。
與解碼器相似,用於將圖像編碼成資料串流之編碼器經組配以在資料串流中傳信多個寫碼參數並檢查與圖像之預定部分有關並相對於該預定部分控制預測殘餘變換模式及量化準確性之該多個寫碼參數是否指示對應於無損預測殘餘寫碼之寫碼參數設定。回應於該多個寫碼參數指示對應於該無損預測殘餘寫碼之該寫碼參數設定,編碼器經組配以設定關於該編碼器之一或多個工具之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以用於處理相對於該預定部分經校正之預測殘餘預測性重構,使得在該編碼器之預測迴路中相對於該預定部分停用該一或多個工具。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態樣,本申請案之諸位發明人意識到,在嘗試改良圖像或視訊之無損寫碼時所遇到的一個問題源自無損寫碼相較於有損寫碼通常產生明顯較高位元率的事實。根據本申請案之第二態樣,藉由針對無損寫碼及有損寫碼在二進位化中使用不同程式碼而克服此困難。有可能針對無損寫碼及有損寫碼在不同二進位化之間切換。已發現,對於無損寫碼,相對於有損情況下之二進位化計算複雜度降低之二進位化的位元率明顯降低。舉例而言,相較於有損寫碼,在無損寫碼情況下,藉由在使用上下文模型化及二進位算術寫碼之CABAC中使用等機率旁路模式而非常規寫碼模式對更多位元子進行寫碼而降低計算複雜度。因此,可防止處理瓶頸。
因此,本申請案之第二態樣係關於用於自資料串流解碼圖像之解碼器及用於將圖像編碼成資料串流之編碼器。解碼器(編碼器)經組配以針對圖像之預定部分判定係使用無損寫碼抑或有損寫碼將該預定部分寫碼成資料串流。解碼器(編碼器)經組配以在圖像之預定部分使用無損寫碼被寫碼成資料串流時以第一方式使用預測殘餘資料至二進位字符串之二進位化及二進位字符串之上下文自適應性二進位熵解碼(編碼)針對預定部分自資料串流解碼預測殘餘(將預測殘餘編碼成資料串流);且在圖像之預定部分使用有損寫碼被寫碼成資料串流時以第二方式使用預測殘餘資料至二進位字符串之二進位化及二進位字符串之上下文自適應性二進位熵解碼(編碼)針對預定部分自資料串流解碼預測殘餘(將預測殘餘編碼成資料串流)。第一方式與第二方式不同,使得第一方式之計算複雜度相較於第二方式降低。
根據本發明之第三態樣,本申請案之諸位發明人意識到,在嘗試改良圖像或視訊之無損寫碼時所遇到之一個問題源自藉由編碼器之變換或藉由解碼器之逆變換可需要在數學上禁止圖像或圖像之一部分之完美重構的捨入為整數步驟的事實。因此,目前,針對無損寫碼略過或停用變換程序。根據本申請案之第三態樣,藉由針對無損寫碼使用完全可逆變換而克服此困難。解碼器/編碼器經組配以針對無損寫碼及有損寫碼在不同變換模式之間切換。藉由完全可逆變換,可實現無損寫碼,此係由於不會出現捨入錯誤。舉例而言,完全可逆變換為分量間變換或頻譜分解之顏色分量內變換。資料串流中可需要存在額外語法元素以指示及/或控制完全可逆變換,但已發現,位元率可明顯降低,從而可提高寫碼效率。
因此,本申請案之第三態樣係關於用於自資料串流解碼圖像之解碼器及用於將圖像編碼成資料串流之編碼器。解碼器(編碼器)經組配以針對圖像之預定部分判定係使用無損寫碼抑或有損寫碼將該預定部分寫碼成資料串流。解碼器(編碼器)經組配以在圖像之預定部分使用無損寫碼被寫碼成資料串流時對預測殘餘或預定部分之經校正預測殘餘重構(例如,在編碼器之預測迴路中)執行完全可逆變換;且在圖像之預定部分使用有損寫碼被寫碼成資料串流時對預測殘餘或預定部分之經校正預測殘餘重構(例如,在編碼器之預測迴路中)執行非完全可逆變換。
根據本發明之第四態樣,本申請案之諸位發明人意識到,在嘗試改良圖像或視訊之無損寫碼時所遇到之一個問題源自平滑濾波器引起資訊損耗之事實。根據本申請案之第四態樣,藉由停用濾波或藉由相較於有損寫碼針對將無損解碼或編碼之圖像之一部分減少用於獲得預測信號之濾波而克服此困難。針對該部分停用濾波導致資料串流中無濾波相關語法元素,從而可實現改良式位元串流壓縮。替代地,用於圖像之該部分之預測信號在無損寫碼情況下相較於有損寫碼情況較少經濾波。在無損寫碼情況下,舉例而言,可應用內插濾波器,其中來自預測信號之總空間頻率頻譜之較高頻率的一半在無損寫碼情況下相較於在有損寫碼情況下具有較高能量。此係基於在無損寫碼情況下在導出預測信號時儘可能不更改預測信號為有利的想法。已發現,產生預測信號之較高資訊內容之用於無損寫碼之特殊濾波選項導致位元率降低且因此產生高效率。
因此,本申請案之第四態樣係關於用於自資料串流解碼圖像之解碼器及用於將圖像編碼成資料串流之編碼器。解碼器(編碼器)經組配以針對圖像之預定部分判定係使用無損寫碼抑或有損寫碼將該預定部分寫碼成資料串流。解碼器(編碼器)經組配以在圖像之預定部分使用無損寫碼被寫碼成資料串流時以第一方式導出用於預定部分之預測信號;且在圖像之預定部分使用有損寫碼被寫碼成資料串流時以第二方式導出用於預定部分之預測信號。第一方式與第二方式不同,使得例如藉由使用內插濾波器,預測信號在第一方式下相較於第二方式下較少經濾波或在第一方式下未經濾波而在第二方式下經濾波。
根據本發明之第五態樣,本申請案之諸位發明人意識到,在嘗試改良圖像或視訊之無損寫碼時所遇到之一個問題源自迴路內濾波器及/或量化引起資訊損耗之事實。根據本申請案之第五態樣,藉由停用用於處理相對於預定部分經校正之預測殘餘預測性重構的解碼器/編碼器之一或多個工具及/或藉由停用用於預測殘餘重新量化/量化的解碼器/編碼器之一或多個工具而克服此困難。針對該部分停用工具導致資料串流中無後處理相關語法元素及/或(重新)量化相關語法元素或後處理相關語法元素及/或(重新)量化相關語法元素之量減少,從而可實現改良式位元串流壓縮。
因此,本申請案之第五態樣係關於用於自資料串流解碼圖像之解碼器及用於將圖像編碼成資料串流之編碼器。解碼器(編碼器)經組配以針對圖像之預定部分判定係使用無損寫碼抑或有損寫碼將該預定部分寫碼成資料串流。解碼器(編碼器)經組配以推斷若圖像之預定部分使用無損寫碼被寫碼成資料串流,則將設定關於解碼器(編碼器)之一或多個工具(用於處理相對於預定部分經校正之預測殘餘預測性重構(例如,在編碼器之預測迴路中)及/或用於預測殘餘重新量化(量化))之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使得相對於預定部分停用該一或多個工具;且若圖像之預定部分使用有損寫碼被寫碼成資料串流,則藉由自該多個寫碼參數導出該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而設定關於解碼器(編碼器)之一或多個工具(用於處理相對於預定部分經校正之預測殘餘預測性重構(例如,在編碼器之預測迴路中)及/或用於預測殘餘重新量化(量化))之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
根據本發明之第六態樣,本申請案之諸位發明人意識到,在嘗試改良圖像或視訊之無損寫碼時所遇到之一個問題源自位元深度,亦即與待編碼視訊相關聯或與待藉由解碼器輸出之視訊相關聯的輸入位元深度與內部位元深度之間的差引起資訊損耗的事實。根據本申請案之第六態樣,藉由執行位元深度轉變克服此困難。因此,輸入位元深度或輸入位元深度與內部位元深度之間的差藉由編碼器經編碼成資料串流並藉由解碼器自資料串流讀取。替代地,輸入位元深度或前述差可藉由一或多個寫碼參數,如量化參數(QP)指示。藉由關於輸入位元深度或該差之資訊,解碼器經組配以在輸入位元深度處輸出視訊,其中視訊輸出之位元深度等於藉由編碼器編碼之視訊輸入之位元深度。因此,可實現無損寫碼。在位元深度藉由該一或多個參數指示之情況下,無需額外語法元素,從而可實現改良式位元串流壓縮。應注意,根據輸入位元深度為編碼器接收編碼視訊之位元深度,亦即解碼器輸出視訊之位元深度的事實具有其名稱的輸入位元深度需要等於內部位元深度,但編碼器及解碼器允許資料串流中之不同設定,其可包括二個位元深度相同之一個設定及二個位元深度不相同之一或多個設定。
因此,本申請案之第六態樣係關於視訊解碼器及視訊編碼器。解碼器經組配以在內部位元深度處自資料串流執行視訊解碼及在輸入位元深度或內部位元深度處輸出視訊。與解碼器相似,編碼器經組配以在內部位元深度處執行至資料串流之視訊編碼及在輸入位元深度或內部位元深度處接收視訊輸入。舉例而言,在輸入視訊及/或輸出視訊之位元深度,亦即輸入位元深度等於內部位元深度的情況下,輸出視訊及/或輸入視訊與內部位元深度相關聯。另外,解碼器(編碼器)經組配以自資料串流讀取語法元素(將語法元素編碼成資料串流),該語法元素指示輸入位元深度及/或內部位元深度與輸入位元深度之間的差。
因此,本申請案之第六態樣係關於經組配以在內部位元深度處自資料串流執行視訊解碼及在輸入位元深度或內部位元深度處輸出視訊的視訊解碼器。與視訊解碼器相似,視訊編碼器經組配以在內部位元深度處執行至資料串流之視訊編碼及在輸入位元深度或內部位元深度處接收視訊輸入。舉例而言,在輸入視訊及/或輸出視訊之位元深度,亦即輸入位元深度等於內部位元深度的情況下,輸出視訊及/或輸入視訊與內部位元深度相關聯。另外,解碼器(編碼器)經組配以自資料串流讀取語法元素(將語法元素編碼成資料串流),該語法元素指示量化步長縮放參數之最小值(QP最小值),亦即絕對或相對量化步長、重新量化步長或縮放參數。最小量化步長縮放參數可表示統一步長,亦即等於四之量化參數。舉例而言,語法元素指示由於內部位元深度與輸入位元深度之間的非零差的量化步長縮放參數之最小值。例如除QP最小值之外,亦可藉助於傳輸如上文所描述之差或藉由傳輸二個值,亦即內部位元深度及輸入位元深度來通知解碼器內部位元深度與輸入位元深度之間的此差。除四以外的另一QP可引起或近似引起無損寫碼。若QP最小值經設定成四,從而引起無損寫碼,則小於四之QP可藉由解碼器調適成等於4之QP。
因此,本申請案之第六態樣係關於視訊解碼器(編碼器),其經組配以自資料串流解碼內部位元深度及輸入位元深度或內部位元深度與輸入位元深度之間的差之指示(將該指示編碼成資料串流)並在內部位元深度處自資料串流執行視訊解碼(編碼成資料串流)。另外,解碼器經組配以在輸入位元深度處輸出視訊且編碼器經組配以在輸入位元深度處接收視訊,亦即視訊輸入。解碼器(編碼器)經組配以檢查內部位元深度是否降至低於輸入位元深度並將內部位元深度改變成對應於輸入位元深度。因此,輸入位元深度與內部位元深度之間的差經校正且實現無損寫碼。
實施例係關於基於與上述編碼器及/或解碼器相同的考慮因素的方法。順便而言,方法可在具有亦相對於編碼器及/或解碼器描述之所有特徵及功能性的情況下完成。
實施例係關於一種電腦程式,其具有在執行於電腦上時用於執行本文所描述之方法之程式碼。
實施例係關於一種資料串流,其藉由用於對圖像信號進行基於區塊之編碼的方法獲得。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即使出現於不同圖中,以下描述中仍藉由相等或等效附圖標記表示具有相等或等效功能性之相等或等效一或多個元件。
在以下描述中,闡述多個細節以提供對本發明之實施例的更透徹解釋。然而,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可在無此等特定細節之情況下實踐本發明之實施例。在其他情況下,以方塊圖形式而非詳細地展示熟知結構及裝置以免混淆本發明之實施例。此外,除非另外特定地指出,否則可將本文中所描述之不同實施例的特徵彼此組合。
諸圖之以下描述以呈現基於區塊之預測性編碼解碼器的編碼器及解碼器之描述開始,基於區塊之預測性編碼解碼器用於寫碼視訊之圖像以便形成可建置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寫碼框架的實例。關於圖1a至圖3描述各別編碼器及解碼器。本發明之概念之本文所描述之實施例可分別建置成圖1a、圖1b及圖2之編碼器及解碼器,但藉由圖4至圖6所描述之實施例亦可用於形式下伏於圖1a、圖1b及圖2之編碼器及解碼器的不根據寫碼框架操作之編碼器及解碼器。
圖1a展示用於例示性地使用基於變換之殘餘寫碼將圖像12預測性地寫碼成資料串流14的設備(例如,視訊編碼器及/或圖像編碼器)。使用參考符號10指示設備或編碼器。圖1b亦展示用於將圖像12預測性地寫碼成資料串流14的設備,其中更詳細地展示可能之預測模組44。圖2展示對應的解碼器20,亦即經組配以亦使用基於變換之殘餘解碼對來自資料串流14之圖像12'進行預測性解碼之設備20,其中撇號用於指示藉由解碼器20重構之圖像12'在藉由預測殘餘信號之量化引入之寫碼耗損方面自最初藉由設備10編碼之圖像12偏離。圖1a、圖1b及圖2例示性地使用基於變換之預測殘餘寫碼,但本申請案之實施例不限於此種預測殘餘寫碼。對於關於圖1a、圖1b及圖2所描述之其他細節亦如此,如將在下文所概述。
編碼器10經組配以使預測殘餘信號經受空間至頻譜變換且將因此獲得之預測殘餘信號編碼成資料串流14。同樣,解碼器20經組配以自該資料串流14解碼預測殘餘信號且使因此獲得之預測殘餘信號經受頻譜至空間變換。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編碼器10在內部可包含預測殘餘信號形成器22,該預測殘餘信號形成器產生預測殘餘24以便量測預測信號26與原始信號,亦即與圖像12之偏離,其中預測信號26可解譯為一或多個預測器區塊之集合的線性組合。預測殘餘信號形成器22可例如為自原始信號,亦即自圖像12減去預測信號的減法器。編碼器10隨後進一步包含變換器28,該變換器使預測殘餘信號24經歷空間至頻譜變換以獲得譜域預測殘餘信號24',該譜域預測殘餘信號隨後經歷藉由亦由編碼器10包含之量化器32進行之量化。因此,經量化預測殘餘信號24''經寫碼成位元串流14。為此,編碼器10可任擇地包含熵寫碼器34,該熵寫碼器將經變換及量化之預測殘餘信號熵寫碼成資料串流14。
預測信號26由編碼器10之預測級36基於編碼成資料串流14且可自資料串流解碼的預測殘餘信號24''產生。為此目的,如圖1a中所示,預測級36可在內部包含:解量化器38,其解量化預測殘餘信號24''以便獲得譜域預測殘餘信號24''',該信號除量化損失以外對應於信號24';繼之以逆變換器40,其使後一預測殘餘信號24'''經受逆變換,亦即頻譜至空間變換,以獲得除量化損失以外對應於原始預測殘餘信號24之預測殘餘信號24''''。預測級36之組合器42接著諸如藉由相加來重組合預測信號26與預測殘餘信號24'''',以便獲得經重構信號46,亦即,原始信號12之重構。經重構信號46可對應於信號12'。如圖1b中更詳細地展示,預測級36之預測模組44隨後藉由使用例如空間預測(亦即圖像內預測)及/或時間預測(亦即圖像間預測)基於信號46產生預測信號26。
同樣,如圖2中所示,解碼器20可在內部由對應於預測級36並以對應於該預測級之方式互連的組件構成。詳言之,解碼器20之熵解碼器50可對來自資料串流之經量化譜域預測殘餘信號24"進行熵解碼,接著以上文相對於預測級36之模組所描述的方式互連及協作的解量化器52、逆變換器54、組合器56及預測模組58基於預測殘餘信號24"恢復經重構信號,使得如圖2中所示,組合器56之輸出產生經重構信號,亦即圖像12'。
儘管上文未具體描述,但容易瞭解,編碼器10可根據一些最佳化方案,例如以最佳化與某一速率及失真相關的準則(亦即寫碼成本)之方式設定一些寫碼參數,包括例如預測模式、運動參數等。舉例而言,編碼器10及解碼器20及對應模組44、58可分別支援不同預測模式,諸如框內寫碼模式及框間寫碼模式。編碼器及解碼器在此等預測模式類型之間切換所藉以的粒度可對應於圖像12及12'分別被細分成寫碼片段或寫碼區塊。以此等寫碼片段為單位,例如可將圖像細分成經框內寫碼之區塊及經框間寫碼之區塊。
經框內寫碼區塊係基於各別區塊(例如,當前區塊)之空間已寫碼/解碼鄰域(例如,當前範本)而預測,如下文更詳細地概述。若干框內寫碼模式可存在並經選擇用於各別經框內寫碼片段,包括定向或角度框內寫碼模式,各別片段根據定向或角度框內寫碼模式藉由沿著對各別定向框內寫碼模式具專一性的某一方向將鄰域之樣本值外推成各別經框內寫碼片段而填充。框內寫碼模式可例如亦包含一或多個其他模式,諸如:DC寫碼模式,各別經框內寫碼區塊之預測根據該模式將DC值指派至各別經框內寫碼片段內之所有樣本;及/或平面框內寫碼模式,各別區塊之預測根據該模式估算或判定為由二維線性函數描述之樣本值在各別經框內寫碼區塊之樣本位置上的空間分佈,該各別經框內寫碼區塊具有由二維線性函數基於相鄰樣本界定的平面之驅動傾斜及偏移。
相比之下,可例如在時間上預測經框間寫碼區塊。對於經框間寫碼區塊,可在資料串流14內傳信運動向量,該等運動向量指示圖像12所屬之視訊的先前經寫碼圖像(例如,參考圖像)之部分的空間移位,在該空間移位處,對先前經寫碼/經解碼圖像進行取樣以便獲得各別經框間寫碼區塊之預測信號。此意謂除由資料串流14包含的殘餘信號寫碼(諸如,表示經量化之譜域預測殘餘信號24''之經熵寫碼變換係數位階)以外,資料串流14可能已在其中編碼用於指派寫碼模式至各種區塊的寫碼模式參數;用於區塊中之一些的預測參數,諸如用於經框間寫碼片段之運動參數;及任擇的其他參數,諸如用於控制及傳信圖像12及12'分別細分成片段的參數。解碼器20使用此等參數以與編碼器相同之方式細分圖像,從而將相同預測模式指派給片段,且執行相同預測以產生相同預測信號。
圖3說明一方面經重構信號(亦即,經重構圖像12')與另一方面如在資料串流14中傳信之預測殘餘信號24''''與預測信號26之組合之間的關係。如上文已指示,該組合可為相加。預測信號26在圖3中說明為圖像區域成使用陰影線例示性指示之經框內寫碼區塊及非陰影例示性指示的經框間寫碼區塊之細分。該細分可為任何細分,諸如圖像區域成正方形區塊或非正方形區塊之列及行之常規細分或來自樹根區塊之圖像12成多個具有不同大小之葉區塊之多分樹細分,諸如四分樹細分等,其中圖3中說明其混合,在圖3中,圖像區域首先細分成樹根區塊之列及行,該等樹根區塊接著根據遞歸多分樹細分而另外細分成一或多個葉區塊。
同樣,資料串流14可針對經框內寫碼區塊80而在其中寫碼框內寫碼模式,其將若干所支援框內寫碼模式中之一者指派給各別經框內寫碼區塊80。對於經框間寫碼區塊82,資料串流14可具有寫碼於其中之一或多個運動參數。一般而言,經框間寫碼區塊82並不限於在時間上寫碼。替代地,經框間寫碼區塊82可為自超出當前圖像12自身之先前經寫碼部分預測的任何區塊,先前經寫碼部分諸如圖像12所屬之視訊的先前經寫碼圖像,或在編碼器及解碼器分別為可調式編碼器及解碼器之情況下另一視圖或階層式下部層之圖像。
圖3中之預測殘餘信號24''''亦經說明為圖像區域細分成區塊84之細分。此等區塊可被稱作變換區塊,以便將其與寫碼區塊80及82區分開。實際上,圖3說明編碼器10及解碼器20可使用圖像12及圖像12'分別細分成區塊之二種不同細分,亦即分別細分成寫碼區塊80及82之一種細分及細分成變換區塊84之另一種細分。二種細分可能相同,亦即每一寫碼區塊80及82可同時形成變換區塊84,但圖3說明如下情況:其中例如細分成變換區塊84之細分形成細分成寫碼區塊80、82之細分的擴展,使得區塊80及82之二個區塊之間的任何邊界與二個區塊84之間的邊界重疊,或換言之每一區塊80、82與變換區塊84中之一者重合或與變換區塊84之叢集重合。然而,亦可獨立於彼此判定或選擇細分,使得變換區塊84可替代地跨越區塊80、82之間的區塊邊界。就細分成變換區塊84而言,類似陳述因此如同關於細分成區塊80、82所提出之彼等陳述而成立,亦即,區塊84可係圖像區域細分成區塊(具有或不具有呈列及行之配置)之常規細分的結果、圖像區域之遞歸多分樹細分的結果,或其組合或任何其他類別之分塊。順便指出,應注意,區塊80、82及84不限於正方形、矩形或任何其他形狀。
圖3進一步說明預測信號26與預測殘餘信號24''''之組合直接產生經重構信號12'。然而,應注意,多於一個預測信號26可根據替代實施例與預測殘餘信號24''''組合以產生圖像12'。
在圖3中,變換區塊84應具有以下重要性。變換器28及逆變換器54以此等變換區塊84為單位執行其變換。舉例而言,許多編碼解碼器將某種離散正弦變換(DST)或離散餘弦變換(DCT)用於所有變換區塊84。一些編碼解碼器允許跳過變換,使得對於變換區塊84中之一些,直接在空間域中對預測殘餘信號進行寫碼。然而,根據下文描述之實施例,編碼器10及解碼器20以使得其支援若干變換之方式進行組配。舉例而言,由編碼器10及解碼器20支援之變換可包含: •       DCT-II (或DCT-III),其中DCT代表離散餘弦變換 •       DST-IV,其中DST代表離散正弦變換 •       DCT-IV •       DST-VII •       標識變換(IT)
當然,雖然變換器28將支援此等變換之所有正向變換版本,但解碼器20或逆變換器54將支援其對應的後向或逆向版本: •       逆DCT-II (或逆DCT-III) •       逆DST-IV •       逆DCT-IV •       逆DST-VII •       標識變換(IT)
後續描述提供關於編碼器10及解碼器20可支援哪些變換之更多細節。在任何情況下,應注意,所支援變換之集合可僅包含一個變換,諸如一個頻譜至空間或空間至頻譜變換,但亦有可能編碼器或解碼器根本不使用變換或變換不用於單個區塊80、82、84。
如上文已概述,圖1a至圖3已呈現為一實例,其中本文所描述之本發明概念可經實施以形成根據本申請案之編碼器及解碼器的特定實例。就此而言,圖1a、圖1b及圖2之編碼器及解碼器可分別表示上文所描述之編碼器及解碼器的可能實施。然而,圖1a、圖1b及圖2僅為實例。然而,根據本申請案之實施例之編碼器可使用上文或下文更詳細概述之概念執行對圖像12之基於區塊之編碼,且與圖1a或圖1b之編碼器之不同之處諸如在於以不同於圖3中所例示之方式執行細分成區塊80之細分,及/或在於根本不使用變換(例如變換跳過/恆等變換)或變換不用於單個區塊。同樣,根據本申請案之實施例的解碼器可使用下文進一步概述之寫碼概念執行圖像12'自資料串流14之基於區塊之解碼,但與圖2之解碼器20的不同之處可例如在於該解碼器以不同於關於圖3所描述之方式將圖像12'細分成區塊,及/或在於該解碼器不在變換域中而例如在空間域中自資料串流14導出預測殘餘,及/或在於該解碼器根本不使用任何變換或不將變換用於單個區塊。
根據實施例,在下文中所描述之本發明概念可係關於編碼器之變換器28/逆變換器40及量化器32/解量化器38或解碼器之逆變換器54及解量化器52。根據實施例,可針對圖像之區塊之無損寫碼停用變換器28,逆變換器40、54,量化器32及/或解量化器38、52,其中藉由寫碼參數,如量化參數及變換模式指示無損寫碼。本發明概念亦可係關於預測殘餘24''及/或預測信號26及/或經校正預測殘餘預測性重構46之進一步處理,其中聚焦於無損寫碼下解碼器/編碼器之功能。
量化步長,亦即量化準確性可取決於選定變換及變換區塊大小而變化,如下文所描述。以下描述係自解碼器視角書寫,且使用量化步長之解碼器側縮放52 (相乘)可視為除以步長之編碼器側除法之逆向(非可逆)程序。
在解碼器側,如H.265/HEVC之當前視訊寫碼標準中的(經量化)變換係數層級之縮放52,亦即解量化係針對變換係數而設計,從而產生如圖4中所示具有較高精確度之DCT/DST整數變換。此處,變數bitDepth 指定影像樣本之位元深度,例如8或10位元。變數log2TbWlog2TbH 分別指定變換區塊寬度及高度之二進位對數。圖4展示諸如H.265/HEVC之最新視訊寫碼標準中之解碼器側縮放52及逆變換54。
應注意,在解碼器處,二個基於1D DCT/DST之整數變換1281 引入需要藉由逆縮放進行補償之額外因數
Figure 02_image005
。對於具有奇數log2TbH +log2TbW 之非方形區塊,縮放包括因數
Figure 02_image007
。此可藉由加上縮放因數181/256或使用針對此情況併入彼因數的不同levelScale 值集合來進行考慮,該集合例如
Figure 02_image009
。對於恆等變換或變換跳過情況1282 ,此方式不適用。
可見,對於小於4之QP,步長或縮放因數(
Figure 02_image011
)變得小於1,因為此等QP之levelScale 小於64=26 。對於該等變換係數,由於整數正變換1281 提高殘餘信號之精確度且因此增大動態範圍,此情況不會有問題。然而,對於在恆等變換或變換跳過1282 情況下之殘餘信號,動態範圍未增大。在此情況下,針對QP<4,小於1之縮放因數可引入失真,對於具有縮放因數1之QP 4而言,不存在該失真。此與降低QP將減少失真之量化器設計意圖相對立。
取決於選定變換,例如變換跳過抑或未跳過而改變量化步長可用以導出用於變換跳過1282 之不同量化步長。尤其對於最低QP 0、1、2及3而言,此將解決最低QP具有小於1之量化步長/縮放因數的問題。在圖5中所示的一個實例中,解決方案可為量化參數至值為四之所允許最小值(QP ' )之剪輯53,從而產生無法低於一之量化步長。除此之外,以bdShift1 進行之大小相依性正規化541 及以bdShift2 最終捨入542 至變換所需的位元深度可經移動至變換路徑54。此將藉由捨入使變換跳過縮放以10位元降低至下移位置。在另一實例中,可界定位元串流限制,其並不允許編碼器代替將QP值剪輯成4而針對變換跳過使用產生小於1之縮放因數之QP值。圖5展示根據本發明之改良解碼器側縮放52及逆變換54。
在位元率範圍之另一端,亦即對於較低位元率,用於恆等變換1282 之量化步長可被減小一偏移量,從而產生不應用變換或應用恆等變換1282 之區塊之較高保真度。此將使得編碼器能夠針對變換跳過區塊選擇適當QP值以達成較高壓縮效率。此態樣不限於恆等變換/變換跳過1282 ,其亦可用以將用於其他變換類型1281 之QP修改一偏移量。舉例而言,編碼器將以例如藉由最大化感知視覺品質或最小化如給定位元率之方誤差的物鏡失真,或藉由降低給定品質/失真之位元率而提高壓縮效率之方式判定此偏移量。自圖塊QP之此(就所應用準則而言)最佳導出取決於例如內容、位元率或複雜度操作點以及諸如選定變換及變換區塊大小之其他因數。本發明描述用於針對多個變換之情況傳信QP偏移量的方法。在不損失一般性之情況下,給定二個替代變換,固定QP偏移量可由編碼器針對二個替代變換中之每一者在高層級語法結構(諸如序列參數集、圖像參數集、圖案塊群組標頭、圖塊標頭或類似者)中進行傳輸。替代地,當編碼器已選擇替代變換時,QP偏移量例如由編碼器針對各變換區塊進行傳輸。二種方法之組合為在高層級語法結構中傳信基礎QP偏移量及傳信使用替代變換之每一變換區塊之額外偏移量。該偏移量可為與基礎QP相加或自其減去的值或至偏移值集合之索引。彼集合可在高層級語法結構中預定義或傳信。
• 對於恆等變換,相對於基礎QP之QP偏移量可在高層級語法結構中,例如在序列、圖像、圖案塊群組、圖案塊或圖塊層級上傳信。 •       替代地,對於恆等變換,相對於基礎QP之QP偏移量可經傳信用於每一寫碼單元或寫碼單元之預定義集合。 •       替代地,對於恆等變換,相對於基礎QP之QP偏移量經傳信用於應用恆等變換之每一變換單元。
圖6展示解碼器,例如圖1a至圖2中所示之解碼器20或36之特徵及功能性。並且,以下描述主要自解碼器視角書寫,編碼器顯然可包含相似特徵。
圖像12藉由編碼器經編碼成資料串流14且解碼器經組配以基於資料串流14提供經重構圖像,其中該經重構圖像等於圖像12或在無損寫碼情況下與圖像12不具有可辨識最小差異。圖像12可被劃分成部分100,亦即區塊及區域104。區域104包含多個部分100。預定部分100在預定區域104內。資料串流14可包含部分個別資訊,如多個寫碼參數98;及區域個別資訊,如任擇地無損寫碼語法元素102。該多個寫碼參數98與圖像12之預定部分100有關並相對於預定部分100控制預測殘餘變換模式(例如在圖1a至圖2中所示之變換器28及逆變換器40、54內)及量化準確性(例如在圖1a至圖2中所示之量化器28及解量化器40、54內)。預測殘餘變換模式可受指示語法元素981 之變換模式控制。量化準確性可受量化參數(QP)982 控制。
用於自資料串流14解碼圖像12之解碼器經組配以檢查106多個寫碼參數98是否指示對應於無損預測殘餘寫碼1061 之寫碼參數設定,該對應係因為立即傳信此寫碼或藉由因解碼器經組配以將此設定解譯或改變成引起無損殘餘寫碼之設定,諸如在TM=變換跳過之情況下將QP<4映射至QP=4而引起此寫碼。用於將圖像12編碼成資料串流14之編碼器亦可經組配以檢查該多個寫碼參數98是否指示對應於無損預測殘餘寫碼1061 之寫碼參數設定。(QP,TM) = (4,變換跳過)或(QP,TM) = (1…4,變換跳過)可表示對應於無損預測殘餘寫碼1061 之寫碼參數設定。量化參數982 至等於或相較於預定量化準確性較精細之量化準確性及/或指示語法元素981 之變換模式至作為變換模式之變換跳過之寫碼參數設定可對應於無損預測殘餘寫碼1061
根據實施例,解碼器/編碼器經組配以自資料串流14讀取多個寫碼參數98/在該資料串流中傳信該多個寫碼參數並檢查藉由該多個寫碼參數98指示(例如藉由指示語法元素981 之變換模式指示)之預測殘餘變換模式是否對應於變換跳過模式及藉由該多個寫碼參數98指示(例如藉由量化參數982 指示)之量化準確性是否對應於相較於預定量化步長較精細之量化步長(例如對應於QP<4,對應於無量化),且若為是,則將量化步長改變成預定量化步長,例如QP=4。若變換模式經設定成變換跳過,則解碼器/編碼器經組配以將相較於預定量化準確性較精細之量化參數982 (QP<4)映射至等於預定量化準確性之量化參數982 以達成無損寫碼。預定量化準確性可表示無量化32、52或量化32、52之略過或停用。
回應於該多個寫碼參數98指示對應於該無損預測殘餘寫碼1061 之該寫碼參數設定,解碼器/編碼器經組配以設定110關於解碼器/編碼器之一或多個工具之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以用於處理相對於該預定部分100經校正之預測殘餘預測性重構(例如,在編碼器之預測迴路中),使得相對於該預定部分100停用該一或多個工具。經校正預測殘餘預測性重構可分別表示組合器56或42之輸出,亦即經重構信號46,如圖1a至圖2中所示。該一或多個工具例如與解塊、SAO、ALF有關且可分別定位於組合器56或42之輸出46下游。
根據實施例,解碼器/編碼器經組配以在該多個寫碼參數指示對應於無損預測殘餘寫碼1061 之寫碼參數設定時設定相對於預定部分100之該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使得相對於預定部分100停用110該一或多個工具;且在該多個寫碼參數並不指示對應於無損預測殘餘寫碼之寫碼參數設定,亦即在有損寫碼情況1062 下將該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設定成預定工具狀態。
解碼器任擇地經組配以自資料串流14讀取無損寫碼語法元素102(例如,由編碼器判定及編碼),其指示涵蓋或含有預定部分100之圖像之預定區域104係使用(非專門地,而是針對履行檢查106之部分)無損寫碼抑或有損寫碼被寫碼成資料串流14。解碼器經組配以在無損寫碼語法元素102指示圖像12之預定區域104使用無損寫碼1061 被寫碼成資料串流14且在該多個寫碼參數98指示對應於無損預測殘餘寫碼1061 之寫碼參數設定時設定110該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使得相對於預定部分100停用該一或多個工具。另外,解碼器經組配以在該多個寫碼參數98並不指示,亦即並不等於對應於無損預測殘餘寫碼1061 之寫碼參數設定或無損寫碼語法元素102指示圖像12之預定區域104使用有損寫碼1062 被寫碼成資料串流14時將該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設定120成預定工具狀態。無損寫碼語法元素102經傳信用於圖像12之區域104及解碼器/編碼器檢查106該多個寫碼參數98對於個別部分100指示無損寫碼1061 抑或有損寫碼1062 之區域104內之每一部分100。因此,對於整個區域104,該等部分中之一些有可能以不同於由無損寫碼語法元素102所指示之方式經解碼/編碼。
根據實施例,解碼器經組配以取決於一或多個語法元素108,例如資料串流14中關於SAO、ALF等之語法元素判定預定工具狀態。在無損寫碼1061 情況下,解碼器經組配以跳過122讀取該一或多個工具語法元素108,由於該一或多個工具經停用110。任擇地,相較於態樣3.4,資料串流14中不存在該一或多個語法元素108中之至少一者,若設定相對於預定部分100之該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使得相對於預定部分100停用110該一或多個工具。
根據實施例,解碼器經組配以回應於該多個寫碼參數98指示對應於無損預測殘餘寫碼1061 之寫碼參數設定而將相對於預定部分100之一或多個其他寫碼選項(例如在以下描述中關於以下態樣1至3.4所描述)設定130成預設狀態。預設狀態可表示在用於導出用於預定部分100之預測信號,例如圖1a至圖2中所示之預測信號26之低通濾波方面濾波之縮減或濾波之停用(參見態樣3.3)及/或待對預測殘餘信號,例如圖1a至圖2中所示之預測殘餘信號24執行之完全可逆變換(參見態樣3.2)。其他寫碼選項可與以下有關:預測殘餘資料至二進位字符串之二進位化(參見態樣3.1)及二進位字符串之上下文自適應性二進位熵解碼及/或對預測殘餘24'''、24''''或預定部分100之經校正預測殘餘重構46之完全可逆變換(參見態樣3.2)之使用及/或用於導出用於預定部分之預測信號26之濾波(參見態樣3.3)之停用或縮減及/或相對於預定部分100經校正之預測殘餘預測性重構46或預測殘餘重新量化(參見態樣3.4)之處理之停用。類似地,對於編碼器,其他寫碼選項可與以下有關:預測殘餘資料至二進位字符串之二進位化及二進位字符串之上下文自適應性二進位熵編碼及/或編碼器之預測迴路中對預測殘餘24'''、24''''或預定部分之經校正預測殘餘重構46之完全可逆變換之使用及/或用於導出用於預定部分之預測信號26之濾波之停用或縮減及/或相對於預定部分100經校正之預測殘餘預測性重構46或預測殘餘量化之處理之停用。
編碼器可經組配以判定及編碼資料串流14中之該多個寫碼參數98、無損寫碼語法元素102及/或工具語法元素108。編碼器可包含與相對於解碼器所描述相似的特徵及/或功能性。這至少適用於與解碼器具有相同特徵及/或功能性之編碼器之預測迴路36。但顯然,關於解碼器之逆變換器54或解量化器52之特徵類似地亦可應用於編碼器之變換器28及/或量化器32。
以下態樣中之一或多者可整合於相對於圖6所描述之解碼器/編碼器中。替代地,以下態樣可單獨實施於解碼器或編碼器中。 態樣1 用於無損影像或視訊寫碼之語法元素之數目之縮減
此態樣之基礎方法為使逐子區塊變換量化旁路寫碼旗 標過時,由於藉由上文所描述之校正,當採用為4之寫碼量化參數(QP)(統一步長)且停用藉由諸如迴路內濾波器等寫碼工具之區塊樣本之重構後修改時,其功能性完全由逐子區塊變換跳過 功能性提供。此類後濾波器之撤銷啟動可藉由對變換跳過模式及低於或等於四之QP之調節而實現。
在以下段落中,指定不同可能的實施。
態樣1之實施例係藉助於逐寫碼區塊(此處,逐變換區塊及逐顏色分量)之一位元變換跳過指示符,被稱作transform _skip _flag 。此指示符例如作為變換單元寫碼語法之部分傳輸,如表1中所示。該多個寫碼參數98可包含transform_skip_flag,亦即指示語法元素981 之變換模式,從而控制相對於圖像12之預定部分100之預測殘餘變換模式。transform_skip_flag針對預定部分100將變換跳過界定為變換模式,亦即預測殘餘變換模式。
transform_unit( x0, y0, tbWidth, tbHeight, treeType, subTuIndex, chType ) { 描述符
 if( IntraSubPartitionsSplitType  !=  ISP_NO_SPLIT  &&    treeType  = =  SINGLE_TREE  &&  subTuIndex  = =  NumIntraSubPartitions − 1 ) {  
  xC = CbPosX[ chType ][ x0 ][ y0 ]  
  yC = CbPosY[ chType ][ x0 ][ y0 ]  
  wC = CbWidth[ chType ][ x0 ][ y0 ] / SubWidthC  
  hC = CbHeight[ chType ][ x0 ][ y0 ] / SubHeightC  
 } else {  
  xC = x0  
  yC = y0  
  wC = tbWidth / SubWidthC  
  hC = tbHeight / SubHeightC  
 }  
 chromaAvailable = treeType  !=  DUAL_TREE_LUMA  &&  sps_chroma_format_idc  !=  0  &&   ( IntraSubPartitionsSplitType  = =  ISP_NO_SPLIT   | |   ( IntraSubPartitionsSplitType  !=  ISP_NO_SPLIT  &&   subTuIndex  = =  NumIntraSubPartitions − 1 ) )  
 if( ( treeType  = =  SINGLE_TREE  | |  treeType  = =  DUAL_TREE_CHROMA )  &&    sps_chroma_format_idc  !=  0  &&     ( ( IntraSubPartitionsSplitType  = =  ISP_NO_SPLIT  &&  !( cu_sbt_flag  &&    ( ( subTuIndex  = = 0  &&  cu_sbt_pos_flag )  | |    ( subTuIndex  = = 1  &&  !cu_sbt_pos_flag ) ) ) )  | |    ( IntraSubPartitionsSplitType  !=  ISP_NO_SPLIT  &&    ( subTuIndex  = =  NumIntraSubPartitions − 1 ) ) ) ) {  
 tu_cb_coded_flag [ xC ][ yC ] ae(v)
 tu_cr_coded_flag [ xC ][ yC ] ae(v)
 }  
 if( treeType  = =  SINGLE_TREE  | |  treeType  = =  DUAL_TREE_LUMA ) {  
  if( ( IntraSubPartitionsSplitType  = =  ISP_NO_SPLIT  &&  !( cu_sbt_flag  &&     ( ( subTuIndex  = = 0  &&  cu_sbt_pos_flag )  | |     ( subTuIndex  = = 1  &&  !cu_sbt_pos_flag ) ) )  &&     ( CuPredMode[ chType ][ x0 ][ y0 ]  = =  MODE_INTRA  | |     ( chromaAvailable  &&  ( tu_cb_coded_flag[ xC ][ yC ]  | |     tu_cr_coded_flag[ xC ][ yC ] ) )  | |     CbWidth[ chType ][ x0 ][ y0 ] > MaxTbSizeY  | |     CbHeight[ chType ][ x0 ][ y0 ] > MaxTbSizeY ) )  | |     ( IntraSubPartitionsSplitType  !=  ISP_NO_SPLIT &&     ( subTuIndex < NumIntraSubPartitions − 1  | |  !InferTuCbfLuma ) ) )  
  tu_y_coded_flag [ x0 ][ y0 ] ae(v)
  if(IntraSubPartitionsSplitType  !=  ISP_NO_SPLIT )  
   InferTuCbfLuma  = InferTuCbfLuma  &&  !tu_y_coded_flag[ x0 ][ y0 ]  
 }  
 if( ( CbWidth[ chType ][ x0 ][ y0 ]  >  64  | |  CbHeight[ chType ][ x0 ][ y0 ]  >  64  | |    tu_y_coded_flag[ x0 ][ y0 ]  | |  ( chromaAvailable  &&  ( tu_cb_coded_flag[ xC ][ yC ]  | |    tu_cr_coded_flag[ xC ][ yC ] ) )  &&  treeType  !=  DUAL_TREE_CHROMA  &&    pps_cu_qp_delta_enabled_flag  &&  !IsCuQpDeltaCoded ) {  
 cu_qp_delta_abs ae(v)
  if( cu_qp_delta_abs )  
  cu_qp_delta_sign_flag ae(v)
 }  
 if( ( CbWidth[ chType ][ x0 ][ y0 ]  >  64  | |  CbHeight[ chType ][ x0 ][ y0 ]  >  64  | |    ( chromaAvailable  &&  ( tu_cb_coded_flag[ xC ][ yC ]  | |    tu_cr_coded_flag[ xC ][ yC ] ) ) )  &&    treeType  !=  DUAL_TREE_LUMA  &&  sh_cu_chroma_qp_offset_enabled_flag  &&    !IsCuChromaQpOffsetCoded ) {  
 cu_chroma_qp_offset_flag ae(v)
  if( cu_chroma_qp_offset_flag  &&  pps_chroma_qp_offset_list_len_minus1 > 0 )  
  cu_chroma_qp_offset_idx ae(v)
 }  
 if( sps_joint_cbcr_enabled_flag  &&  ( ( CuPredMode[ chType ][ x0 ][ y0 ]  = =  MODE_INTRA    &&  ( tu_cb_coded_flag[ xC ][ yC ]  | |  tu_cr_coded_flag[ xC ][ yC ] ) )  | |    ( tu_cb_coded_flag[ xC ][ yC ]  &&  tu_cr_coded_flag[ xC ][ yC ] ) )  &&    chromaAvailable )  
 tu_joint_cbcr_residual_flag [ xC ][ yC ] ae(v)
 if( tu_y_coded_flag[ x0 ][ y0 ]  &&  treeType  !=  DUAL_TREE_CHROMA ) {  
  if( sps_transform_skip_enabled_flag  &&  !BdpcmFlag[ x0 ][ y0 ][ 0 ]  &&     tbWidth  <=  MaxTsSize  &&  tbHeight  <=  MaxTsSize  &&     ( IntraSubPartitionsSplitType  = =  ISP_NO_SPLIT )  &&  !cu_sbt_flag )  
  transform_skip_flag [ x0 ][ y0 ][ 0 ] ae(v)
  if( !transform_skip_flag[ x0 ][ y0 ][ 0 ]  | |  sh_ts_residual_coding_disabled_flag )  
   residual_coding( x0, y0, Log2( tbWidth ), Log2( tbHeight ), 0 )  
  else  
   residual_ts_coding( x0, y0, Log2( tbWidth ), Log2( tbHeight ), 0 )  
 }  
 if( tu_cb_coded_flag[ xC ][ yC ]  &&  treeType  !=  DUAL_TREE_LUMA ) {  
  if( sps_transform_skip_enabled_flag  &&  !BdpcmFlag[ x0 ][ y0 ][ 1 ]  &&     wC  <=  MaxTsSize  &&  hC  <=  MaxTsSize  &&  !cu_sbt_flag )  
  transform_skip_flag [ xC ][ yC ][ 1 ] ae(v)
  if( !transform_skip_flag[ xC ][ yC ][ 1 ]  | |  sh_ts_residual_coding_disabled_flag )  
   residual_coding( xC, yC, Log2( wC ), Log2( hC ), 1 )  
  else  
   residual_ts_coding( xC, yC, Log2( wC ), Log2( hC ), 1 )  
 }  
 if( tu_cr_coded_flag[ xC ][ yC ]  &&  treeType  !=  DUAL_TREE_LUMA  &&    !( tu_cb_coded_flag[ xC ][ yC ]  &&  tu_joint_cbcr_residual_flag[ xC ][ yC ] ) ) {  
  if( sps_transform_skip_enabled_flag  &&  !BdpcmFlag[ x0 ][ y0 ][ 2 ]  &&     wC  <=  MaxTsSize  &&  hC  <=  MaxTsSize  &&  !cu_sbt_flag )  
  transform_skip_flag [ xC ][ yC ][ 2 ] ae(v)
  if( !transform_skip_flag[ xC ][ yC ][ 2 ]  | |  sh_ts_residual_coding_disabled_flag )  
   residual_coding( xC, yC, Log2( wC ), Log2( hC ), 2 )  
  else  
   residual_ts_coding( xC, yC, Log2( wC ), Log2( hC ), 2 )  
 }  
}  
表1:變換單元寫碼語法
取決於此transform _ skip _ flag (若使用變換跳過則為值1,否則為值0),可例如針對如項目1.1下所描述之調色板寫碼如等式(436)至(438)中所指定以及針對如項目1.2下所描述之變換係數縮放如等式(1153)中所指定來判定實際量化參數qP 982 。該多個寫碼參數98可包含相對於圖像12之預定部分100控制量化準確性之此量化參數qP 9821.1 調色板模式之解碼程序
對此程序之輸入為: -位置(xCbComp,yCbComp),指定相對於當前圖像之左上方樣本之當前寫碼區塊之左上方樣本, -變數treeType,指定使用單樹抑或雙樹,且若使用雙樹,則其指定當前樹對應於明度抑或色度分量, -變數cIdx,指定當前區塊之顏色分量, -二個變數nCbW及nCbH,分別指定當前寫碼區塊之寬度及高度。
此程序之輸出為陣列recSamples[x][y],其中x=0…nCbW−1,y=0…nCbH−1,指定區塊之經重構樣本值。
取決於treeType之值,變數startComp、numComps及maxNumPalettePredictorSize導出如下: -若treeType等於SINGLE_TREE,則: startComp = 0                                                                               (422) numComps = sps_chroma_format_idc  = = 0  ? 1 : 3                    (423) maxNumPalettePredictorSize = 63                                                (424) -否則,treeType等於DUAL_TREE_LUMA: startComp = 0                                                                               (425) numComps = 1                                                                              (426) maxNumPalettePredictorSize = 31                                                (427) -否則,treeType等於DUAL_TREE_CHROMA: startComp = 1                                                                               (428) numComps = 2                                                                              (429) maxNumPalettePredictorSize = 31                                                (430)
取決於cIdx之值,變數nSubWidth及nSubHeight導出如下: -若cIdx大於0且startComp等於0,則nSubWidth被設定成等於SubWidthC且nSubHeight被設定成等於SubHeightC。 -否則,nSubWidth被設定成等於1且nSubHeight被設定成等於1。
經重構樣本陣列recSamples在位置(xCbComp,yCbComp)處之(nCbW×nCbH)區塊由recSamples[x][y]表示,其中x=0…nCbW−1且y=0…nCbH−1,且對於在0至nCbW−1範圍內(包括端點)之每一x及在0至nCbH−1範圍內(包括端點)之每一y,recSamples[x][y]之值導出如下: -變數xL、yL、xCbL及yCbL導出如下: xL = x * nSubWidth                                                                      (431) yL = y * nSubHeight                                                                     (432) xCbL = xCbComp * nSubWidth                                                   (433) yCbL = yCbComp * nSubHeight                                                  (434) -變數bIsEscapeSample導出如下: -若PaletteIndexMap[ xCbL + xL ][ yCbL + yL ]等於MaxPaletteIndex且palette_escape_val_present_flag等於1,則bIsEscapeSample被設定成等於1。 -否則,bIsEscapeSample被設定成等於0。 -若bIsEscapeSample等於0,則以下適用: recSamples[ x ][ y ] = CurrentPaletteEntries[ cIdx ][ PaletteIndexMap[ xCbL + xL ][ yCbL + yL ] ]           (435) -否則(bIsEscapeSample等於1),以下經定序步驟適用: 1. 量化參數qP導出如下: - 若cIdx等於0,則 qP = Max( QpPrimeTsMin, Qp'Y )                                               (436) - 否則,若cIdx等於1,則 qP = Max( QpPrimeTsMin, Qp'Cb )                                             (437) -否則(cIdx等於2), qP = Max( QpPrimeTsMin, Qp'Cr )                                              (438)1.2 變換係數之縮放程序
對此程序之輸入為: -明度位置(xTbY,yTbY),指定相對於當前圖像之左上方明度樣本的當前明度變換區塊之左上方樣本, -變數nTbW,指定變換區塊寬度, -變數nTbH,指定變換區塊高度, -變數predMode,指定寫碼單元之預測模式, -變數cIdx,指定當前區塊之顏色分量。
此程序之輸出為具有元素d[x][y]之經縮放變換係數的(nTbW)×(nTbH)陣列d。
量化參數qP及變數QpActOffset導出如下: -若cIdx等於0,則以下適用: qP = Qp'Y (1142) QpActOffset = cu_act_enabled_flag[ xTbY ][ yTbY ] ? −5 : 0   (1143) -否則,若TuCResMode[ xTbY ][ yTbY ]等於2,則以下適用: qP = Qp'CbCr (1144) QpActOffset = cu_act_enabled_flag[ xTbY ][ yTbY ] ? 1 : 0     (1145) -否則,若cIdx等於1,則以下適用: qP = Qp'Cb (1146) QpActOffset = cu_act_enabled_flag[ xTbY ][ yTbY ] ? 1 : 0     (1147) -否則(cIdx等於2),以下適用: qP = Qp'Cr (1148) QpActOffset = cu_act_enabled_flag[ xTbY ][ yTbY ] ? 3 : 0     (1149)
量化參數qP經修改且變數rectNonTsFlag及bdShift導出如下: -若transform_skip_flag[ xTbY ][ yTbY ][ cIdx ]等於0,則以下適用: qP = Clip3( 0, 63 + QpBdOffset, qP + QpActOffset )                                        (1150) rectNonTsFlag = ( ( ( Log2( nTbW ) + Log2( nTbH ) ) & 1 )  = =  1 ) ? 1 : 0     (1151) bdShift = BitDepth + rectNonTsFlag +          (1152) ( ( Log2( nTbW ) + Log2( nTbH ) ) / 2 ) − 5 + sh_dep_quant_used_flag -否則(transform_skip_flag[ xTbY ][ yTbY ][ cIdx ]等於1),以下適用: qP = Clip3( QpPrimeTsMin, 63 + QpBdOffset, qP + QpActOffset )                                                                                     (1153) rectNonTsFlag = 0                                                                      (1154) bdShift = 10            (1155)
根據實施例,qP之值限於大於或等於QpPrimeTsMin之最小值、等式(69)中所指定之常數(跨越給定視訊序列):sps _internal _bitdepth _minus _input _bitdepth 如下指定用於變換跳過模式之最小允許量化參數: QpPrimeTsMin = 4 + 6 * sps_internal_bitdepth_minus_input_bitdepth (69)
sps_internal_bitdepth_minus_input_bitdepth之值應在0至8範圍內(包括端點)。
換言之,解碼器/編碼器經組配以自資料串流14讀取該多個寫碼參數98/在該資料串流中傳信該多個寫碼參數並檢查由該多個寫碼參數指示之預測殘餘變換模式是否對應於變換跳過模式及是否對應於相較於預定量化步長(亦即QpPrimeTsMin,對應於無量化)較精細之量化步長,且若為是,則將量化步長改變成預定量化步長QpPrimeTsMin,量化步長最後由逐序列傳輸(在序列標頭中)參數sps _internal _bitdepth _minus _input _bitdepth 控管。預定量化步長可取決於內部位元深度及輸入位元深度,例如其可取決於內部位元深度與輸入位元深度之間的差。解碼器/編碼器可經組配以基於該差推斷量化步長縮放參數之最小值,亦即預定量化步長及/或QpPrimeTsMin,並在預測殘餘變換跳過模式下針對部分100依循最小量化步長縮放參數。解碼器/編碼器可經組配以在對於在預測殘餘變換跳過模式下經寫碼之部分100依循最小量化步長縮放參數時,在資料串流14中針對該等部分100所傳信之經傳信量化步長縮放參數982 降至低於該最小量化步長縮放參數的情況下,將該經傳信量化步長縮放參數改變成等於該最小量化步長縮放參數。應注意,當此參數等於零(其為通常遇到之情況)時,QpPrimeTsMin產生值4。
因此,使用元素sps _internal _bitdepth _minus _input _bitdepth 元素transform _skip _flag 及變數QpPrimeTsMin,有可能達成特定圖像區域(諸如寫碼或變換單元)中之經校正預測殘餘預測性經重構圖像樣本及特定顏色分量之無損寫碼。
為了甚至在存在迴路內「重構後」解塊濾波的情況下達成無損寫碼,解塊濾波參數亦以使得實際上當qP值小於或等於QpPrimeTsMin時略過濾波之方式對實際量化參數qP進行調節。此係藉由解塊參數ß'及tc'均等於零之對應規格實現,如項目1.3之表2及等式(1280)及(1282)中所示。應注意,此可需要在等式(69)之QpPrimeTsMin大於4 (其由sps _internal _bitdepth _minus _input _bitdepth >0產生)之情況下針對等式(1280)傳輸sh _luma _beta _offset _div2 之特定適合值並針對等式(1282)傳輸sh _luma _tc _offset _div2 之特定適合值。解碼器/編碼器經組配以推斷若圖像12之預定部分100使用無損寫碼1061 被寫碼成資料串流14,則設定110關於解碼器/編碼器之一或多個工具之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以用於處理相對於預定部分100經校正之預測殘餘預測性重構或用於預測殘餘重新量化/量化,使得相對於預定部分100停用該一或多個工具;且若圖像之預定部分100使用有損寫碼1062 被寫碼成資料串流14,則藉由自該多個寫碼參數98導出120該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而設定關於解碼器/編碼器之一或多個工具之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以用於處理相對於預定部分經校正之預測殘餘預測性重構或用於預測殘餘重新量化/量化。1.3 用於明度區塊邊緣之決策程序
對此程序之輸入為: -圖像樣本陣列recPicture, -位置(xCb,yCb),指定相對於當前圖像之左上方樣本之當前寫碼區塊之左上方樣本, -位置(xBl,yBl),指定相對於當前寫碼區塊之左上方樣本之當前區塊之左上方樣本, - 變數edgeType,指定係濾波豎直(EDGE_VER)邊緣抑或水平(EDGE_HOR)邊緣, -變數bS,指定邊界濾波強度, -變數maxFilterLengthP,指定最大濾波器長度, -變數maxFilterLengthQ,指定最大濾波器長度。 此程序之輸出為: -變數dE、dEp及dEq,含有決策, -經修改濾波器長度變數maxFilterLengthP及maxFilterLengthQ, -變數tC
樣本值pi , k 及qj , k 導出如下,其中i=0…Max(2,maxFilterLengthP),j=0…Max(2,maxFilterLengthQ)且k=0及3: -若edgeType等於EDGE_VER,則以下適用: qj, k = recPicture[ xCb + xBl + j ][ yCb + yBl + k ]                      (1273) pi, k = recPicture[ xCb + xBl − i − 1 ][ yCb + yBl + k ]                (1274) -否則(edgeType等於EDGE_HOR),以下適用: qj, k = recPicture[ xCb + xBl + k ][ yCb + yBl + j ]                      (1275) pi, k = recPicture[ xCb + xBl + k ][ yCb + yBl − i − 1 ]                (1276)
變數qpOffset導出如下: -若sps_ladf_enabled_flag等於1,則以下適用: -經重構明度層級之變數lumaLevel導出如下: lumaLevel = ( ( p0,0 + p0,3 + q0,0 + q0,3 ) >> 2 )                             (1277) -變數qpOffset被設定成等於sps_ladf_lowest_interval_qp_offset且修改如下: for( i = 0; i < sps_num_ladf_intervals_minus2 + 1; i++ ) { if( lumaLevel > SpsLadfIntervalLowerBound[ i + 1 ] ) qpOffset = sps_ladf_qp_offset[ i ]                                               (1278) else break } -否則,qpOffset被設定成等於0。
變數QpQ 及QpP 經設定成等於寫碼單元之QpY 值,其包括分別含有樣本q0,0 及p0,0 之寫碼區塊。
變數qP導出如下: qP = ( ( QpQ + QpP + 1 )  >>  1 ) + qpOffset                                                                                                           (1279)
如表2中所指定基於如下導出之量化參數Q判定變數β′之值: Q = Clip3( 0, 63, qP + ( sh_luma_beta_offset_div2  <<  1 ) )                                                                                                           (1280) 其中sh_luma_beta_offset_div2為用於含有樣本q0 , 0 之圖塊的語法元素sh_luma_beta_offset_div2之值。 變數β導出如下: β = β' * ( 1  <<  ( BitDepth − 8 ) )                                                                                                     (1281)
如表2中所指定基於如下導出之量化參數Q判定變數tC '之值: Q = Clip3( 0, 65, qP + 2 * ( bS − 1 ) + ( sh_luma_tc_offset_div2  <<  1 ) ) (1282)
其中sh_luma_tc_offset_div2為用於含有樣本q0 ,0 之圖塊的語法元素sh_luma_tc_offset_div2之值。
變數tC 導出如下: roundOffset = 1  <<  ( 9 − BitDepth )                                          (1283) tC = BitDepth < 10 ? ( tC ' + roundOffset )  >>  ( 10 − BitDepth ) : tC ' * ( 1  <<  ( BitDepth − 10 ) )                                                                                                   (1284)
Q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β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6
tC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Q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β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 22 24 26 28
tC ' 0 3 4 4 4 4 5 5 5 5 7 7 8 9 10 10 11
Q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β '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52 54 56 58 60 62
tC ' 13 14 15 17 19 21 24 25 29 33 36 41 45 51 57 64 71
Q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β ' 64 66 68 70 72 74 76 78 80 82 84 86 88 - -    
tC ' 80 89 100 112 125 141 157 177 198 222 250 280 314 352 395    
表2:自輸入Q導出臨限變數β'及tC ' 態樣 2 新「全域」 lossless _ coding 旗標之引入
為了簡化無損寫碼能力之VVC組配,提出將本文中被稱作lossless_coding 的新的一位元旗標引入至影像或視訊寫碼位元串流之序列、圖框、圖像、子圖像、圖案塊群組或圖塊標頭語法中。換言之,提出將引入新的「全域」(相對於子區塊層級)旗標,其可具有值0 (無無損寫碼操作,亦即常用模式)或值1 (無損模式)並控制由受影響影像或視訊編碼解碼器提供(亦即,指定)之至少二個寫碼工具之操作(啟動或撤銷啟動或演算法細節)。更特定言之,工具之以下清單之至少2之操作取決於lossless_coding 旗標: •       用於任何殘餘(空間或變換)信號係數之熵寫碼器 •       在變換矩陣操作方面之聯合分量間變換(ICT) •       一些預測性寫碼工具(待停用)之平滑濾波操作 •       迴路內濾波器:解塊、形狀自適應偏移、自適應迴路濾波器(ALF)、整形器(停用) •       殘餘空間或變換係數之量化(停用) 態樣 3 個別寫碼工具上之「全域」 lossless _ coding 旗標之所要效應
此第三態樣詳細地指定如上文態樣1中所提及的lossless_coding 旗標之值或變換模式之推斷含義(指示變換跳過功能性)及QP (指示特定步長)如何針對與該lossless_coding旗標或該推斷含義相關聯之給定圖像區域或部分改變熵寫碼、分量間變換、預測及迴路內濾波工具之行為。 3.0 量化
量化參數(QP)等於四且變換跳過模式之使用引起殘餘信號之無損量化模式。當輸入位元深度與內部位元深度不同時,位元深度校正為必需的。可藉由傳信高層級語法中之輸入位元深度而瞭解輸入位元深度與內部位元深度之間的差。替代地,輸入位元深度與內部位元深度之間的差可在高層級語法中傳輸。另一替代方案為確切地或相對於基礎QP傳信高層級語法中變換跳過所允許之最小QP。
實施例係關於經組配以在內部位元深度處自資料串流14執行視訊解碼及在輸入位元深度或內部位元深度處執行視訊輸出之視訊解碼器。視訊解碼器經組配以自資料串流讀取語法元素,其指示內部位元深度與輸入位元深度之間的差。相似地,視訊編碼器經組配以在內部位元深度處執行至資料串流14之視訊編碼及在輸入位元深度或內部位元深度處接收視訊輸入。視訊編碼器經組配以將語法元素編碼成資料串流14,該語法元素指示內部位元深度與輸入位元深度之間的差。
可執行自內部重構視訊版本46至輸入位元深度之位元深度轉變。解碼器可經組配以在視訊輸出之前執行此轉變且編碼器可經組配以在預測迴路36中執行此轉變。
根據實施例,解碼器/編碼器經組配以基於該差,例如由於非零差推斷量化步長縮放參數,例如量化參數982 之最小值,非4之另一QP可引起無損寫碼或幾乎無損寫碼,並針對預測殘餘變換跳過模式下經寫碼之視訊部分依循最小量化步長縮放參數。解碼器/編碼器經組配以將相較於最小值較精細之量化步長縮放參數982 (例如QP<4)映射至等於最小值之量化步長縮放參數982 以達成無損寫碼。對於無損寫碼,最小值可與無量化32、52或量化32、52之略過或停用相關聯。解碼器/編碼器可經組配以在針對在預測殘餘變換跳過模式下經寫碼之視訊部分100依循最小量化步長縮放參數時,在針對視訊部分100在資料串流14中傳信之經傳信量化步長縮放參數降至低於最小量化步長縮放參數的情況下將該經傳信量化步長縮放參數改變成等於最小量化步長縮放參數。解碼器/編碼器可僅僅在資料串流14傳信無損寫碼模式1061 之視訊區域104內依循最小量化步長縮放參數。
另一實施例係關於視訊解碼器,其經組配以在內部位元深度處自資料串流14執行視訊解碼及在輸入位元深度或內部位元深度處執行視訊輸出,並例如由於內部位元深度與輸入位元深度之間的非零差自資料串流14讀取指示量化步長縮放參數之最小值(QP最小值)之語法元素,例如除QP最小值之外,亦可藉助於傳輸該差或藉由傳輸二個值,亦即輸入位元深度及內部位元深度而通知解碼器該差。非4之另一QP可引起或幾乎引起無損寫碼。相似地,視訊編碼器可經組配以在內部位元深度處執行至資料串流14之視訊編碼及在輸入位元深度或內部位元深度處接收視訊輸入,並將指示量化步長縮放參數之最小值之語法元素編碼成資料串流14。解碼器/編碼器可經組配以在對於在預測殘餘變換跳過模式下經寫碼之視訊部分100依循最小量化步長縮放參數時,在資料串流14中針對視訊部分100所傳信之經傳信量化步長縮放參數降至低於最小量化步長縮放參數的情況下,任擇地將該經傳信量化步長縮放參數改變成等於該最小量化步長縮放參數。解碼器/編碼器可僅僅在資料串流14傳信無損寫碼模式1061 之視訊區域104內依循最小量化步長縮放參數。
另一實施例係關於視訊解碼器/編碼器,其經組配以自資料串流14導出內部位元深度及輸入位元深度或內部位元深度與輸入位元深度之間的差之指示/將該指示編碼成該資料串流、在內部位元深度處自資料串流14執行視訊解碼/執行至資料串流之編碼,且解碼器經組配以在輸入位元深度處進行視訊輸出而編碼器經組配以在輸入位元深度處接收視訊輸入。另外,解碼器/編碼器經組配以檢查內部位元深度是否降至低於輸入位元深度並將內部位元深度改變成對應於輸入位元深度。任擇地,解碼器/編碼器經組配以自資料串流14導出無損經寫碼視訊部分之指示/將該指示編碼成該資料串流,並在無損經寫碼視訊部分內執行檢查及改變及針對有損經寫碼視訊部分使用內部位元深度,例如自資料串流14導出。內部位元深度可在資料串流中傳信為編碼器。 3.1. 熵寫碼
由於無損寫碼(例如在QP為4之情況下)相較於有損寫碼通常產生明顯較高位元率,因此熵寫碼引擎可切換至高輸送量模式以防止處理瓶頸。此可例如藉由在二進位化中使用不同程式碼或在使用上下文模型化及二進位算術寫碼之CABAC中在二進位化之後代替常規寫碼模式在旁路寫碼模式下處理較多位元子而進行。
實施例係關於解碼器(編碼器),其經組配以針對圖像12之預定部分100判定係使用無損寫碼1061 抑或有損寫碼1062 將該預定部分寫碼成資料串流14,且若圖像12之預定部分100使用無損寫碼1061 被寫碼成資料串流14,則以第一方式(在表1中被稱作residual_ts_coding())使用預測殘餘資料至二進位字符串之二進位化及二進位字符串之上下文自適應性二進位熵解碼(編碼)針對預定部分100自資料串流14解碼預測殘餘(將預測殘餘編碼成資料串流);若圖像12之預定部分100使用有損寫碼1062 被寫碼成資料串流14,則以第二方式(在表1中被稱作residual_coding())使用預測殘餘資料至二進位字符串之二進位化及二進位字符串之上下文自適應性二進位熵解碼(編碼)針對預定部分自資料串流解碼預測殘餘(將預測殘餘編碼成資料串流),其中第一方式與第二方式不同,使得第一方式之計算複雜度相較於第二方式降低。
判定係使用無損寫碼1061 抑或有損寫碼1062 將圖像12之預定部分100寫碼成資料串流14可基於例如相對於圖6中之解碼器/編碼器或藉由讀取逐部分變換量化旁路寫碼旗標或以不同方式所描述之資料串流14。根據實施例,解碼器經組配以藉由自資料串流14讀取無損寫碼語法元素,例如102執行判定並取決於該無損寫碼語法元素執行判定,該無損寫碼語法元素指示係使用無損寫碼1061 抑或有損寫碼1062 將圖像12之預定部分100或含有預定部分100之預定區域104寫碼成資料串流14。編碼器可對此無損寫碼語法元素進行編碼。
第一方式之計算複雜度相較於第二方式可藉由以下中之至少一者而降低 -使用等機率旁路模式寫碼之該等二進位字符串之位元子之數目在該第一方式下相較於在該第二方式下較大,及 -用於第一及第二方式中之不同二進位化程式碼,例如指數哥倫布碼、截斷一元碼等。
根據實施例,屬於該等二進位字符串之一元碼或截斷一元碼的該等二進位字符串之位元子之量在該第一方式下相較於在該第二方式下較低。 3.2 分量間變換(ICT)
ICT逆變換矩陣之係數並不允許無損寫碼,由於不存在對應正變換矩陣,其在不存在殘餘信號量化的情況下引起完全無損重構。因此,相較於當lossless_coding 等於0 (正常操作)時,提出當lossless_coding 等於1時將在編碼解碼器中採用不同ICT逆變換矩陣(指定為係數或諸如移位或乘法之數學運算之清單)。特定言之,當lossless_coding 等於零時,習知ICT上混運算,例如 cb = c1 + c2, cr = sign*(c1 - c2) 可經採用,其中c1及c2為二個經傳輸殘餘區塊信號且cb及cr為由逆ICT產生之相關聯輸出殘餘信號。然而,當lossless _coding 等於一時,代替上述操作,提昇變換[4,5]或模變換[6]操作可適用於c1及c2,在不存在量化及迴路內濾波的情況下允許cb及cr預測殘餘之完美重構。描述此完美重構性質之不同但等效的方式表明變換在數學上完全可逆 ,甚至在例如執行於電腦上之實際應用中,在實際應用中,變換操作通常需要捨入至整數步驟,從而禁止在數學上完美的重構。舉例而言,正無損ICT c1 = cb + sign*cr, c2 = cb - sign*INT(c1/2) 以及對應逆無損ICT cb' = c2 + sign*INT(c1/2), cr' = sign*(c1 - cb') 實現cb及cr二者之完美重構(亦即,cb'=cb,cr'=cr),其中INT()表示底限(向負無窮捨入)、上限(向正無窮捨入),或捨入(捨入至最接近的整數)運算符且正負號等於1或-1。因此,產生cb'及cr'之上述逆無損ICT操作在需要無損寫碼時較佳應用於解碼器中。應注意,完美重構亦可藉由切換上述正及逆無損操作而實現,使得正無損ICT由以下給定 c1 = cr + sign*INT(cb/2), c2 = sign*(cb - c1) 且對應逆無損ICT由以下給定 cb' = c1 + sign*c2,
cr' = c1 - sign*INT(cb'/2)。
亦應注意,上述等式中之+及-正負號在特定實施中可不同,但產生等效結果(亦即,cb'=cb,cr'=cr)。最後,值得注意的為,略微不同公式化,例如[5]中所描述之HD-AAC中等效於整數中間側(M/S)處理之公式化在解碼程序中可用作無損逆變換。
根據實施例,解碼器(編碼器)經組配以針對圖像12之預定部分100判定係使用無損寫碼1061 抑或有損寫碼1062 將該預定部分寫碼成資料串流14,且若圖像12之預定部分100使用無損寫碼1061 被寫碼成資料串流14,則對預測殘餘24'''、24''''或預定部分100之經校正預測殘餘重構46 (例如,在編碼器之預測迴路中)執行完全可逆變換;且若圖像12之預定部分100使用有損寫碼1062 被寫碼成資料串流14,則對該預測殘餘或預定部分之該經校正預測殘餘重構(例如,在編碼器之預測迴路中)執行非完全可逆變換。
判定係使用無損寫碼1061 抑或有損寫碼1062 將圖像12之預定部分100寫碼成資料串流14可基於例如相對於圖6中之解碼器/編碼器或藉由讀取逐部分變換量化旁路寫碼旗標或以不同方式所描述之資料串流14。根據實施例,解碼器經組配以藉由自資料串流14讀取無損寫碼語法元素,例如102執行判定並取決於該無損寫碼語法元素執行判定,該無損寫碼語法元素指示係使用無損寫碼1061 抑或有損寫碼1062 將圖像12之預定部分100或含有預定部分100之預定區域104寫碼成資料串流14。編碼器可對此無損寫碼語法元素進行編碼。
完全可逆變換及非完全可逆變換可為顏色分量間變換或頻譜分解之顏色分量內變換。 3.3 一些預測器中之平滑濾波器
對於高位元率下之無損寫碼,應用於預測信號以減少壓縮假影之濾波器,例如減少量化假影之平滑濾波器可並非有益的。因此,在變換跳過以及量化跳過的情況下,針對無損寫碼可停用此等濾波器。
根據實施例,解碼器(編碼器)經組配以針對圖像12之預定部分100判定係使用無損寫碼1061 抑或有損寫碼1062 將該預定部分寫碼成資料串流14,且若圖像12之預定部分100使用無損寫碼1061 被寫碼成資料串流14,則以第一方式導出用於預定部分100之預測信號26;且若圖像12之預定部分100使用有損寫碼1062 被寫碼成資料串流14,則以第二方式導出用於該預定部分之該預測信號,其中第一方式與第二方式不同,使得預測信號26例如藉由內插濾波器在第一方式下相較於在第二方式下較少經濾波或在第一方式下未經濾波而在第二方式下經濾波。
判定係使用無損寫碼1061 抑或有損寫碼1062 將圖像12之預定部分100寫碼成資料串流14可基於例如相對於圖6中之解碼器/編碼器或藉由讀取逐部分變換量化旁路寫碼旗標或以不同方式所描述之資料串流14。根據實施例,解碼器經組配以藉由自資料串流14讀取無損寫碼語法元素,例如102執行判定並取決於該無損寫碼語法元素執行判定,該無損寫碼語法元素指示係使用無損寫碼1061 抑或有損寫碼1062 將圖像12之預定部分100或含有預定部分100之預定區域104寫碼成資料串流14。編碼器可對此無損寫碼語法元素進行編碼。
根據實施例,預測信號26在低通濾波方面在第一方式下相較於在第二方式下較少經濾波或在第一方式下未經濾波而在第二方式下經濾波,例如預測信號26以來自預測信號26之總空間頻率頻譜之較高頻率的一半的形式在基於第一方式導出時相較於第二方式具有較高能量。 3.4 迴路內濾波器及量化
lossless_coding 等於1時,所有迴路內濾波器(例如,解塊、形狀自適應偏移(SAO)、整形器)及量化經停用,且其相關語法元素(包括其個別序列或逐圖框啟動旗標及任何QP或增量QP)不應存在於經寫碼位元串流中。
根據實施例,解碼器(編碼器)經組配以針對圖像12之預定部分100判定係使用無損寫碼1061 抑或有損寫碼1062 將該預定部分寫碼成資料串流14,且推斷若圖像12之預定部分100使用無損寫碼1061 被寫碼成資料串流14,則將設定關於解碼器(編碼器)之一或多個工具之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以用於處理相對於預定部分100經校正之預測殘餘預測性重構46或用於預測殘餘重新量化52、38(量化52),使得相對於預定部分100停用該一或多個工具;且若圖像12之預定部分100使用有損寫碼1062 被寫碼成資料串流14,則藉由自多個寫碼參數98導出該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而設定關於解碼器(編碼器)之一或多個工具之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以用於處理相對於預定部分經校正之預測殘餘預測性重構或用於預測殘餘重新量化(量化)。
判定係使用無損寫碼1061 抑或有損寫碼1062 將圖像12之預定部分100寫碼成資料串流14可基於例如相對於圖6中之解碼器/編碼器或藉由讀取逐部分變換量化旁路寫碼旗標或以不同方式所描述之資料串流14。根據實施例,解碼器經組配以藉由自資料串流14讀取無損寫碼語法元素,例如102執行判定並取決於該無損寫碼語法元素執行判定,該無損寫碼語法元素指示係使用無損寫碼1061 抑或有損寫碼1062 將圖像12之預定部分100或含有預定部分100之預定區域104寫碼成資料串流14。編碼器可對此無損寫碼語法元素進行編碼。
在下文中,描述方法之不同實施例。
圖7展示用於自資料串流解碼圖像(將圖像編碼成資料串流)之方法200,包含針對圖像之預定部分判定106係使用無損寫碼抑或有損寫碼將該預定部分寫碼成資料串流,且若圖像之預定部分使用無損寫碼被寫碼成資料串流,則以第一方式210使用預測殘餘資料至二進位字符串之二進位化及二進位字符串之上下文自適應性二進位熵編碼針對預定部分自資料串流解碼預測殘餘(將預測殘餘編碼成資料串流);且若圖像之預定部分使用有損寫碼被寫碼成資料串流,則以第二方式220使用預測殘餘資料至二進位字符串之二進位化及二進位字符串之上下文自適應性二進位熵編碼針對預定部分自資料串流解碼預測殘餘(將預測殘餘編碼成資料串流),其中第一方式210與第二方式220不同,使得第一方式210之計算複雜度相較於第二方式220降低。
圖8展示用於自資料串流解碼圖像(將圖像編碼成資料串流)之方法300,包含針對圖像之預定部分判定106係使用無損寫碼抑或有損寫碼將該預定部分寫碼成資料串流,且若圖像之預定部分使用無損寫碼被寫碼成資料串流,則對預測殘餘或預定部分之經校正預測殘餘重構執行完全可逆變換310;且若圖像之預定部分使用有損寫碼被寫碼成資料串流,則對預測殘餘或預定部分之經校正預測殘餘重構執行非完全可逆變換320。
圖9展示用於自資料串流解碼圖像(將圖像編碼成資料串流)之方法400,包含針對圖像之預定部分判定106係使用無損寫碼抑或有損寫碼將該預定部分寫碼成資料串流,且若圖像之預定部分使用無損寫碼被寫碼成資料串流,則以第一方式410導出用於預定部分之預測信號;且若圖像之預定部分使用有損寫碼被寫碼成資料串流,則以第二方式420導出用於預定部分之預測信號,其中第一方式與第二方式不同,使得預測信號例如使用內插濾波器在第一方式410下相較於第二方式420下較少經濾波或在第一方式410下未經濾波而在第二方式420下經濾波。
圖10展示用於自資料串流解碼圖像(將圖像編碼成資料串流)之方法500,包含針對圖像之預定部分判定106係使用無損寫碼抑或有損寫碼將該預定部分寫碼成資料串流,且推斷若圖像之預定部分使用無損寫碼被寫碼成資料串流,則將設定關於解碼器/編碼器之一或多個工具之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以用於處理相對於預定部分經校正之預測殘餘預測性重構或用於預測殘餘量化,使得相對於預定部分停用510該一或多個工具;且若圖像之預定部分使用有損寫碼被寫碼成資料串流,則藉由自該多個寫碼參數導出520該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而設定關於解碼器/編碼器之一或多個工具之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以用於處理相對於預定部分經校正之預測殘餘預測性重構或用於預測殘餘量化。
圖11a展示方法600,包含在內部位元深度處自資料串流執行610視訊解碼及在輸入位元深度或內部位元深度處之視訊輸出620並自資料串流讀取630語法元素,其指示內部位元深度與輸入位元深度之間的差。圖11b展示相似方法600,包含在內部位元深度處執行612至資料串流之視訊編碼及在輸入位元深度或內部位元深度處接收622視訊輸入並將語法元素編碼632成資料串流,該語法元素指示內部位元深度與輸入位元深度之間的差。
圖12a展示方法700,包含在內部位元深度處自資料串流執行610視訊解碼及在輸入位元深度或內部位元深度處之視訊輸出620並自資料串流讀取730語法元素,其指示量化步長縮放參數之最小值。圖12b展示相似方法700,包含在內部位元深度處執行612至資料串流之視訊編碼及在輸入位元深度或內部位元深度處接收622視訊輸入並將語法元素編碼732成資料串流,該語法元素指示量化步長縮放參數之最小值。
圖13a展示方法800,包含自資料串流導出810內部位元深度及輸入位元深度或內部位元深度與輸入位元深度之間的差之指示、在內部位元深度處自資料串流執行610視訊解碼及在輸入位元深度處之視訊輸出620、檢查820內部位元深度是否降至低於輸入位元深度,及將內部位元深度改變830成對應於輸入位元深度。圖13b展示相似方法800,包含將內部位元深度及輸入位元深度或內部位元深度與輸入位元深度之間的差之指示編碼812成資料串流視訊、在內部位元深度處執行612至資料串流之視訊編碼及在輸入位元深度處接收622視訊輸入、檢查820內部位元深度是否降至低於輸入位元深度,及將內部位元深度改變830成對應於輸入位元深度。參考文獻
[1] ITU-T, Recommendation H.265 and ISO/IEC, Int. Standard 23008-2, “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 Geneva, Switzerland, Feb. 2018. Online: http://www.itu.int/rec/T-REC-H.265. [2] JVET/Fraunhofer HHI, “VVCSoftware_VTM: VVC VTM reference software,” Jul. 2019. Online:  https://vcgit.hhi.fraunhofer.de/jvet/VVCSoftware_VTM. [3] C. Helmrich, H. Schwarz, T. Nguyen, C. Rudat, D. Marpe, and T. Wiegand, "CE7: Joint Chroma Residual Coding with Multiple Modes (Tests CE7-2.1, CE7-2.2)," Joint Video Experts Group, document JVET-O0105, Gothenburg, June 2019. [4] I. Daubechies and W. Sweldens, "Factoring Wavelet Transforms into Lifting Steps,"J. Four. Anal. Appl. , Sep. 1996. [5] R. Geiger, R. Yu, J. Herre, S. Rahardja, S.-W. Kim, X. Lin, and M. Schmidt, "ISO/IEC MPEG-4 High-Definition Scalable Advanced Audio Coding,"J. Aud. Eng. Soc. , vol. 55, no. 1/2, pp. 27-43, Jan. 2007. [6] S. Srinivasan, "Modulo transforms - An alternative to lifting,"IEEE Trans. on Signal Processing , vol. 54, no. 5, pp. 1864-1874, June 2006. 實施替代方案:
儘管已在設備之上下文中描述一些態樣,但顯然,此等態樣亦表示對應方法之描述,其中區塊或裝置對應於方法步驟或方法步驟之特徵。類似地,方法步驟之上下文中所描述之態樣亦表示對應區塊或項目或對應裝置之特徵的描述。可由(或使用)硬體設備(比如微處理器、可程式化電腦或電子電路)執行方法步驟中之一些或全部。在一些實施例中,可由此設備執行最重要之方法步驟中之一或多者。
取決於某些實施要求,本發明之實施例可在硬體或軟體中實施。實施可使用數位儲存媒體來執行,該媒體例如軟性磁碟、DVD、Blu-Ray、CD、ROM、PROM、EPROM、EEPROM或快閃記憶體,該媒體上儲存有電子可讀控制信號,該等電子可讀控制信號與可程式化電腦系統協作(或能夠協作),使得執行各別方法。因此,數位儲存媒體可係電腦可讀的。
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包含具有電子可讀控制信號之資料載體,其能夠與可程式化電腦系統協作,使得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中的一者。
通常,本發明之實施例可實施為具有程式碼之電腦程式產品,當電腦程式產品在電腦上執行時,程式碼操作性地用於執行該等方法中之一者。程式碼可例如儲存於機器可讀載體上。
其他實施例包含儲存於機器可讀載體上之用於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中的一者的電腦程式。
換言之,本發明方法之實施例因此為電腦程式,其具有用於在電腦程式於電腦上執行時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中之一者的程式碼。
因此,本發明方法之另一實施例為資料載體(或數位儲存媒體,或電腦可讀媒體),其包含記錄於其上的用於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中之一者的電腦程式。資料載體、數位儲存媒體或記錄媒體通常為有形的及/或非暫時性的。
因此,本發明方法之另一實施例為表示用於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中的一者之電腦程式之資料串流或信號序列。資料串流或信號序列可例如經組配以經由資料通信連接(例如,經由網際網路)而傳送。
另一實施例包含處理構件,例如電腦或可程式化邏輯裝置,其經組配以或經調適成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中之一者。
另一實施例包含電腦,其上安裝有用於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中之一者的電腦程式。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包含經組配以(例如,電子地或光學地)傳送用於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中之一者的電腦程式至接收器的設備或系統。舉例而言,接收器可為電腦、行動裝置、記憶體裝置等。設備或系統可例如包含用於傳送電腦程式至接收器之檔案伺服器。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程式化邏輯裝置(例如,場可程式化閘陣列)可用以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的功能性中之一些或全部。在一些實施例中,場可程式化閘陣列可與微處理器協作,以便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中之一者。通常,該等方法較佳地由任何硬體設備來執行。
本文中所描述之設備可使用硬體設備或使用電腦或使用硬體設備與電腦之組合來實施。
本文中所描述之設備或本文中所描述之設備的任何組件可至少部分地以硬體及/或以軟體來實施。
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可使用硬體設備或使用電腦或使用硬體設備與電腦的組合來執行。
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或本文中所描述之設備的任何組件可至少部分地由硬體及/或軟體執行。
上述實施例僅說明本發明之原理。應理解,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對本文中所描述之配置及細節的修改及變化。因此,其僅意欲由接下來之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限制,而非由藉由本文中實施例之描述及解釋所呈現的特定細節限制。
10:設備/編碼器 12,12':圖像 14:資料串流 20:設備/解碼器 22:預測殘餘信號形成器 24,24':預測殘餘信號 24'',24''',24'''':預測殘餘/預測殘餘信號 26:預測信號 28:變換器 32:量化器/量化 34:熵寫碼器 36:預測級/預測迴路 38:解量化器 40:逆變換器 42,56:組合器 44,58:預測模組 46:經重構信號/預測殘餘重構 50:熵解碼器 52:量化/解碼器側縮放/解量化器 53:剪輯 54:逆變換器/逆變換/變換路徑 541 :大小相依性正規化 542 :最終捨入 80,82:區塊/寫碼區塊 84:區塊/變換區塊 98:寫碼參數 981 :語法元素 982 :量化步長縮放參數 100:預定部分 102:無損寫碼語法元素 104:預定區域/區域 1061 :無損預測殘餘寫碼/無損寫碼 1062 :有損寫碼 108:語法元素/工具語法元素 1281 :整數變換/整數正變換 1282 :恆等變換/變換跳過 200,300,400,500,600,700,800:方法 106,110,120,122,130,210,220,310,320,410,420,510,520,610,612,620,622,630,632,730,732,810,812,820,830:步驟
圖式未必按比例繪製,實際上重點一般放在說明本發明之原理上。在以下描述中,參考以下圖式描述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其中: 圖1a展示編碼器之示意圖; 圖1b展示替代編碼器之示意圖; 圖2展示解碼器之示意圖; 圖3展示基於區塊之寫碼之示意圖; 圖4展示最新視訊寫碼標準中之解碼器側縮放及逆變換的示意圖; 圖5展示根據實例之解碼器側縮放及逆變換之示意圖; 圖6展示根據實施例的由解碼器及/或編碼器執行之無損寫碼檢查之示意圖; 圖7展示取決於無損或有損寫碼使用不同二進位化之方法之方塊圖; 圖8展示針對無損寫碼使用完全可逆變換之方法之方塊圖; 圖9展示用於取決於無損或有損寫碼導出預測信號之方法之方塊圖; 圖10展示用於取決於無損或有損寫碼設定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之方法之方塊圖; 圖11a及圖11b展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考慮到輸入位元深度及內部位元深度之方法之方塊圖; 圖12a及圖12b展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考慮到輸入位元深度及內部位元深度之方法之方塊圖;且 圖13a及圖13b展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考慮到輸入位元深度及內部位元深度之方法之方塊圖。
12:圖像
14:資料串流
98:寫碼參數
981:語法元素
982:量化步長縮放參數
100:預定部分
102:無損寫碼語法元素
104:預定區域/區域
1061:無損預測殘餘寫碼/無損寫碼
1062:有損寫碼
108:語法元素/工具語法元素
106,110,120,122,130:步驟

Claims (38)

  1. 一種用於自資料串流解碼圖像之解碼器,其經組配以針對該圖像之一預定部分判定係使用無損寫碼抑或有損寫碼將該預定部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及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無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以一第一方式使用預測殘餘資料至二進位字符串之二進位化及該等二進位字符串之上下文自適應性二進位熵解碼針對該預定部分自該資料串流解碼一預測殘餘;且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有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以一第二方式使用預測殘餘資料至二進位字符串之二進位化及該等二進位字符串之上下文自適應性二進位熵解碼針對該預定部分自該資料串流解碼該預測殘餘,其中該第一方式與該第二方式不同,使得該第一方式之一計算複雜度相較於該第二方式降低。
  2. 如請求項1之解碼器,其經組配使得藉由以下中之至少一者使該第一方式之該計算複雜度相較於該第二方式降低:使用等機率旁路模式寫碼之該等二進位字符串之數個位元子之一數目在該第一方式下相較於在該第二方式下較大,及在該第一方式下及在該第二方式下使用不同的二進位化程式碼。
  3. 如請求項2之解碼器,其經組配使得屬於該等二進位字符串之一一元碼或截斷一元碼的該等二進位字符串之數個位元子之一量在該第一方式下相較於在該第二方式下較低。
  4. 一種用於自資料串流解碼圖像之解碼器,其經組配以針對該圖像之一預定部分判定係使用無損寫碼抑或有損寫碼將該預定部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及 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無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對一預測殘餘或該預定部分之一經校正預測殘餘重構執行一完全可逆變換;且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有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對該預測殘餘或該預定部分之該經校正預測殘餘重構執行一非完全可逆變換。
  5. 如請求項4之解碼器,其中該完全可逆變換及該非完全可逆變換為顏色分量間變換或頻譜分解之顏色分量內變換。
  6. 一種用於自資料串流解碼圖像之解碼器,其經組配以針對該圖像之一預定部分判定係使用無損寫碼抑或有損寫碼將該預定部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及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無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以一第一方式導出用於該預定部分之一預測信號;且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有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以一第二方式導出用於該預定部分之該預測信號,其中該第一方式與該第二方式不同,使得該預測信號在該第一方式下相較於在該第二方式下較少經濾波或在該第一方式下未經濾波而在該第二方式下經濾波。
  7. 如請求項6之解碼器,其中在低通濾波方面,該預測信號在該第一方式下相較於在該第二方式下較少經濾波或在該第一方式下未經濾波而在該第二方式下經濾波。
  8. 一種用於自資料串流解碼圖像之解碼器,其經組配以針對該圖像之一預定部分判定係使用無損寫碼抑或有損寫碼將該預定部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及推斷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無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將設定關於該解碼器之一或多個工具之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以用於處理相對於該預定部分經校正之一預測殘餘預測性重構或用於預測殘餘重新量化,使得相對 於該預定部分停用該一或多個工具;且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有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藉由自多個寫碼參數導出該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而設定關於該解碼器之一或多個工具之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以用於處理相對於該預定部分經校正之該預測殘餘預測性重構或用於預測殘餘重新量化。
  9.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4、或請求項6、或請求項8之解碼器,其經組配以基於該資料串流執行該判定。
  10.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4、或請求項6、或請求項8之解碼器,其經組配以藉由以下操作執行該判定:自該資料串流讀取一無損寫碼語法元素,該無損寫碼語法元素指示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或含有該預定部分之一預定區域係使用無損寫碼抑或有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及取決於該無損寫碼語法元素執行該判定。
  11.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4、或請求項6、或請求項8之解碼器,其經組配以藉由以下操作執行該判定:檢查含於該資料串流中、與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有關並相對於該預定部分控制一預測殘餘變換模式及一量化準確性之多個寫碼參數是否指示對應於一無損預測殘餘寫碼之一寫碼參數設定,取決於該多個寫碼參數是否指示對應於該無損預測殘餘寫碼之該寫碼參數設定而判定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無損寫碼抑或有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
  12. 一種視訊解碼器,其經組配以自一資料串流視訊導出一內部位元深度及一輸入位元深度或該內部位元深度與該輸入位元深度之間的一差之一指示,在該內部位元深度處自該資料串流執行視訊解碼及在該輸入位元深度處執 行視訊輸出,檢查該內部位元深度是否降至低於該輸入位元深度並將該內部位元深度改變成對應於該輸入位元深度。
  13. 如請求項12之視訊解碼器,其經組配以自該資料串流導出一無損經寫碼視訊部分之一指示,及在該無損經寫碼視訊部分內執行該檢查及該改變並針對一有損經寫碼視訊部分使用如自該資料串流所導出之該內部位元深度。
  14. 一種用於將圖像編碼成資料串流之編碼器,其經組配以針對該圖像之一預定部分判定係使用無損寫碼抑或有損寫碼將該預定部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及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無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以一第一方式使用預測殘餘資料至二進位字符串之二進位化及該等二進位字符串之上下文自適應性二進位熵編碼針對該預定部分將一預測殘餘編碼成該資料串流;且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有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以一第二方式使用預測殘餘資料至二進位字符串之二進位化及該等二進位字符串之上下文自適應性二進位熵編碼針對該預定部分將該預測殘餘編碼成該資料串流,其中該第一方式與該第二方式不同,使得該第一方式之一計算複雜度相較於該第二方式降低。
  15. 如請求項14之編碼器,其經組配使得藉由以下中之至少一者使該第一方式之該計算複雜度相較於該第二方式降低使用等機率旁路模式寫碼之該等二進位字符串之數個位元子之一數目在該第一方式下相較於在該第二方式下較大,及在該第一方式下及在該第二方式下使用不同的二進位化程式碼。
  16. 如請求項15之編碼器,其經組配使得 屬於該等二進位字符串之一一元碼或截斷一元碼的該等二進位字符串之數個位元子之一量在該第一方式下相較於在該第二方式下較低。
  17. 一種用於將圖像編碼成資料串流之編碼器,其經組配以針對該圖像之一預定部分判定係使用無損寫碼抑或有損寫碼將該預定部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及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無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對一預測殘餘或該預定部分之一經校正預測殘餘重構執行一完全可逆變換;且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有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對該預測殘餘或該預定部分之該經校正預測殘餘重構執行一非完全可逆變換。
  18. 如請求項17之編碼器,其中該完全可逆變換及該非完全可逆變換為顏色分量間變換或頻譜分解之顏色分量內變換。
  19. 一種用於將圖像編碼成資料串流之編碼器,其經組配以針對該圖像之一預定部分判定係使用無損寫碼抑或有損寫碼將該預定部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及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無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以一第一方式導出用於該預定部分之一預測信號;且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有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以一第二方式導出用於該預定部分之該預測信號,其中該第一方式與該第二方式不同,使得該預測信號在該第一方式下相較於在該第二方式下較少經濾波或在該第一方式下未經濾波而在該第二方式下經濾波。
  20. 如請求項19之編碼器,其中在低通濾波方面,該預測信號在該第一方式下相較於在該第二方式下較少經濾波或在該第一方式下未經濾波而在該第二方式下經濾波。
  21. 一種用於將圖像編碼成資料串流之編碼器,其經組配以 針對該圖像之一預定部分判定係使用無損寫碼抑或有損寫碼將該預定部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及推斷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無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將設定關於該編碼器之一或多個工具之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以用於處理相對於該預定部分經校正之一預測殘餘預測性重構或用於預測殘餘量化,使得相對於該預定部分停用該一或多個工具;且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有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藉由自多個寫碼參數導出該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而設定關於該編碼器之一或多個工具之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以用於處理相對於該預定部分經校正之該預測殘餘預測性重構或用於預測殘餘量化。
  22. 如請求項14、或請求項17、或請求項19、或請求項21之編碼器,其經組配以在該資料串流中傳信該判定。
  23. 如請求項14、或請求項17、或請求項19、或請求項21之編碼器,其經組配以將一無損寫碼語法元素編碼成該資料串流,該無損寫碼語法元素基於該判定指示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或含有該預定部分之一預定區域係使用無損寫碼抑或有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
  24. 如請求項14、或請求項17、或請求項19、或請求項21之編碼器,其經組配以藉由以下操作執行該判定檢查與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有關並相對於該預定部分控制一預測殘餘變換模式及一量化準確性之多個寫碼參數是否指示對應於一無損預測殘餘寫碼之一寫碼參數設定,在該資料串流中傳信該多個寫碼參數;取決於該多個寫碼參數是否指示對應於該無損預測殘餘寫碼之該寫碼參數設定而判定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無損寫碼抑或有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 串流。
  25. 一種視訊編碼器,其經組配以將一內部位元深度及一輸入位元深度或該內部位元深度與該輸入位元深度之間的一差之一指示編碼成一資料串流視訊,在該內部位元深度處執行至該資料串流之視訊編碼及在該輸入位元深度處接收視訊輸入,檢查該內部位元深度是否降至低於該輸入位元深度並將該內部位元深度改變成對應於該輸入位元深度。
  26. 如請求項25之視訊編碼器,其經組配以將一無損經寫碼視訊部分之一指示編碼成該資料串流,及在該無損經寫碼視訊部分內執行該檢查及該改變並針對一有損經寫碼視訊部分使用該內部位元深度;及在該資料串流中傳信該內部位元深度。
  27. 一種用於自資料串流解碼圖像之方法,其包含:針對該圖像之一預定部分判定係使用無損寫碼抑或有損寫碼將該預定部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及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無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以一第一方式使用預測殘餘資料至二進位字符串之二進位化及該等二進位字符串之上下文自適應性二進位熵解碼針對該預定部分自該資料串流解碼一預測殘餘;且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有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以一第二方式使用預測殘餘資料至二進位字符串之二進位化及該等二進位字符串之上下文自適應性二進位熵解碼針對該預定部分自該資料串流解碼該預測殘餘,其中該第一方式與該第二方式不同,使得該第一方式之一計算複雜度相較於該第二方式降低。
  28. 一種用於自資料串流解碼圖像之方法,其包含:針對該圖像之一預定部分判定係使用無損寫碼抑或有損寫碼將該預定部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及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無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對一預測殘餘或該預定部分之一經校正預測殘餘重構執行一完全可逆變換;且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有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對該預測殘餘或該預定部分之該經校正預測殘餘重構執行一非完全可逆變換。
  29. 一種用於自資料串流解碼圖像之方法,其包含:針對該圖像之一預定部分判定係使用無損寫碼抑或有損寫碼將該預定部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及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無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以一第一方式導出用於該預定部分之一預測信號;且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有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以一第二方式導出用於該預定部分之該預測信號,其中該第一方式與該第二方式不同,使得該預測信號在該第一方式下相較於在該第二方式下較少經濾波或在該第一方式下未經濾波而在該第二方式下經濾波。
  30. 一種用於自資料串流解碼圖像之方法,其包含:針對該圖像之一預定部分判定係使用無損寫碼抑或有損寫碼將該預定部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及推斷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無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將設定關於該解碼器之一或多個工具之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以用於處理相對於該預定部分經校正之一預測殘餘預測性重構或用於預測殘餘重新量化,使得相對於該預定部分停用該一或多個工具;且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有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藉由自該多個寫碼參數導出該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 而設定關於該解碼器之一或多個工具之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以用於處理相對於該預定部分經校正之該預測殘餘預測性重構或用於預測殘餘重新量化。
  31. 一種用於自資料串流解碼視訊之方法,其包含:自該資料串流導出一內部位元深度及一輸入位元深度或該內部位元深度與該輸入位元深度之間的一差之一指示,在該內部位元深度處自該資料串流執行視訊解碼及在該輸入位元深度處執行視訊輸出,檢查該內部位元深度是否降至低於該輸入位元深度並將該內部位元深度改變成對應於該輸入位元深度。
  32. 一種用於將圖像編碼成資料串流之方法,其包含:針對該圖像之一預定部分判定係使用無損寫碼抑或有損寫碼將該預定部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及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無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以一第一方式使用預測殘餘資料至二進位字符串之二進位化及該等二進位字符串之上下文自適應性二進位熵編碼針對該預定部分將一預測殘餘編碼成該資料串流;且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有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以一第二方式使用預測殘餘資料至二進位字符串之二進位化及該等二進位字符串之上下文自適應性二進位熵編碼針對該預定部分將該預測殘餘編碼成該資料串流,其中該第一方式與該第二方式不同,使得該第一方式之一計算複雜度相較於該第二方式降低。
  33. 一種用於將圖像編碼成資料串流之方法,其包含:針對該圖像之一預定部分判定係使用無損寫碼抑或有損寫碼將該預定部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及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無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對一預測 殘餘或該預定部分之一經校正預測殘餘重構執行一完全可逆變換;且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有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對該預測殘餘或該預定部分之該經校正預測殘餘重構執行一非完全可逆變換。
  34. 一種用於將圖像編碼成資料串流之方法,其包含:針對該圖像之一預定部分判定係使用無損寫碼抑或有損寫碼將該預定部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及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無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以一第一方式導出用於該預定部分之一預測信號;且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有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以一第二方式導出用於該預定部分之該預測信號,其中該第一方式與該第二方式不同,使得該預測信號在該第一方式下相較於在該第二方式下較少經濾波或在該第一方式下未經濾波而在該第二方式下經濾波。
  35. 一種用於將圖像編碼成資料串流之方法,其包含:針對該圖像之一預定部分判定係使用無損寫碼抑或有損寫碼將該預定部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及推斷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無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將設定關於該編碼器之一或多個工具之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以用於處理相對於該預定部分經校正之一預測殘餘預測性重構或用於預測殘餘量化,使得相對於該預定部分停用該一或多個工具;且若該圖像之該預定部分係使用有損寫碼來寫碼成該資料串流,則藉由自該多個寫碼參數導出該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而設定關於該編碼器之一或多個工具之一或多個預定寫碼選項以用於處理相對於該預定部分經校正之該預測殘餘預測性重構或用於預測殘餘量化。
  36. 一種用於將視訊編碼成資料串流之方法,其包含:將一內部位元深度及一輸入位元深度或該內部位元深度與該輸入位元深度 之間的一差之一指示編碼成該資料串流,在該內部位元深度處執行至該資料串流之視訊編碼及在該輸入位元深度處接收視訊輸入,檢查該內部位元深度是否降至低於該輸入位元深度並將該內部位元深度改變成對應於該輸入位元深度。
  37. 一種電腦程式,其用於實施如請求項27、或請求項28、或請求項29、或請求項30、或請求項31、或請求項32、或請求項33、或請求項34、或請求項35、或請求項36之方法。
  38. 一種資料串流,其可藉由請求項32、或請求項33、或請求項34、或請求項35、或請求項36之方法獲得。
TW109122642A 2019-07-05 2020-07-03 用於改良式無損壓縮之編碼器、解碼器、方法及電腦程式 TWI7717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9184790.4 2019-07-05
EP19184790 2019-07-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0196A TW202110196A (zh) 2021-03-01
TWI771705B true TWI771705B (zh) 2022-07-21

Family

ID=67303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2642A TWI771705B (zh) 2019-07-05 2020-07-03 用於改良式無損壓縮之編碼器、解碼器、方法及電腦程式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1973988B2 (zh)
EP (1) EP3994879A1 (zh)
JP (2) JP7354403B2 (zh)
KR (1) KR20220056846A (zh)
CN (1) CN114342370A (zh)
BR (1) BR112022000094A2 (zh)
MX (1) MX2022000007A (zh)
TW (1) TWI771705B (zh)
WO (1) WO2021004887A1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77696A1 (en) * 2011-09-26 2013-03-2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ssless Coding Mode in Video Cod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04072A (ja) 2006-10-20 2008-05-01 Canon Inc 画像データの符号化方法および符号化装置
US20130294524A1 (en) 2012-05-04 2013-1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form skipping and lossless coding unification
WO2020085278A1 (ja) * 2018-10-22 2020-04-30 日本放送協会 符号化装置、復号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764577B2 (en) * 2018-10-25 2020-09-0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Non-MPM mode coding for intra prediction in video coding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77696A1 (en) * 2011-09-26 2013-03-2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ssless Coding Mode in Video Coding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網路文獻 Cuiling Lan et.al, Lossless coding via transform skipping, JCTVC-J0238, Joint Collaborative Team on Video Coding (JCT-VC) of ITU-T SG 16 WP 3 and ISO/IEC JTC 1/SC 29/WG 11 10th Meeting: Stockholm, SE, 11–20 July 2012 Lossless coding via transform skipping JCTVC-J0238, Joint Collaborative Team on Video Coding (JCT-VC) of ITU-T SG 16 WP 3 and ISO/IEC JTC 1/SC 29/WG 11 10th Meeting: Stockh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04887A1 (en) 2021-01-14
EP3994879A1 (en) 2022-05-11
TW202110196A (zh) 2021-03-01
JP2022538687A (ja) 2022-09-05
US20220132169A1 (en) 2022-04-28
MX2022000007A (es) 2022-03-17
US11973988B2 (en) 2024-04-30
BR112022000094A2 (pt) 2022-03-15
CN114342370A (zh) 2022-04-12
JP2023169321A (ja) 2023-11-29
JP7354403B2 (ja) 2023-10-02
KR20220056846A (ko) 2022-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51258B2 (en) Chroma slice-level QP offset and deblocking
CN109964482B (zh) 视频译码中指示双边滤波器使用的方法
US10313682B2 (en) Determining regions when performing intra block copying
KR102298599B1 (ko) 샘플 적응 오프셋 필터링에 대한 인코더측 결정
EP2843949B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emulating low-fidelity coding in a high-fidelity coder
US11212534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tra coding a block having pixels assigned to groups
US20160105685A1 (en) Boundary filtering and cross-component prediction in video coding
EP2299720A1 (en) Dynamic image encoding/decoding method and device
EP2491718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c intra prediction mode for video encoding and decoding
KR20160110961A (ko) 비대칭 구획을 갖는 인트라 블록 카피 예측 및 인코더측 검색 패턴, 검색 범위 및 구획화 접근법
WO2015031499A1 (en) Residual prediction for intra block copying
KR20220030999A (ko) 스케일링에 기초하는 개선된 변환을 갖는 인코더, 디코더,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TWI771705B (zh) 用於改良式無損壓縮之編碼器、解碼器、方法及電腦程式
CN112020860B (zh) 用于选择性量化参数传输的编码器、解码器和其方法
US20240187653A1 (en) Encoder, decoder,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an improved lossless compression
WO202113407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video coding in 4:4:4 chroma format
WO2021119337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video coding in 4:4:4 chroma format
WO2021138697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video coding in 4:4:4 chroma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