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9580B - 依據腦波判斷認知向度以安排編班授課之系統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依據腦波判斷認知向度以安排編班授課之系統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9580B
TWI769580B TW109139438A TW109139438A TWI769580B TW I769580 B TWI769580 B TW I769580B TW 109139438 A TW109139438 A TW 109139438A TW 109139438 A TW109139438 A TW 109139438A TW I769580 B TWI769580 B TW I7695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gnitive
class
dimension
teaching
targ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94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9882A (zh
Inventor
梁瑛心
張本杰
Original Assignee
南開科技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開科技大學 filed Critical 南開科技大學
Priority to TW1091394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6958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19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98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9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9580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一種依據腦波判斷認知向度以安排編班授課之系統與方法,其透過分析多個目標人員進行認知功能之訓練或測驗時之腦波訊號以取得各目標人員的較強刺激向度,並將較強刺激向度相同的目標人員編在同一班之技術手段,可以依照學生學習所使用之認知向度將學生編班,並達成讓學生以合適之教學方式學習的技術功效。

Description

依據腦波判斷認知向度以安排編班授課之系統與方法
一種編班系統及其方法,特別係指一種依據腦波判斷認知向度以安排編班授課之系統與方法。
在現行教育制度中,學校會將學生分為若干組,每組各自獨立為一個單位,以便教師教學。
目前學校將學生分組的方式,大多是依據學生的年齡或學習程度分為不同年級,每個年級的學生則通常是依據學生的生日或居住地等個人資料或依據學生的測驗成績分為不同的班級。學校會為每一個班級所需要教學的專業科目分配一位教師授課。
然而,每個學生在學習時所使用的認知能力並不相同,以現有依據個人資料或測驗成績將同年級之學生分班的方式將使得同一個班級內的學生用來學習的認知能力不一致,如此,在教師授課時,教師的教學方式可能只適合以認知能力中之特定一個或多個認知向度學習的學生,導致程度相近的學生可能因為教學方式的合適與否而有不同的學習效率。對於不適合教師之教學方式的學生而言,並無法更換為合適的教師,只能花費較多的時間學習。
綜上所述,可知先前技術中長期以來一直存在沒有依照學生學習所使用之認知向度編班以致於教師教學方式未必適合所有學生的問題,因此有必要提出改進的技術手段,來解決此一問題。
有鑒於先前技術存在沒有依照學生學習所使用之認知向度編班以致於教師教學方式未必適合所有學生的問題,本發明遂揭露一種依據腦波判斷認知向度以安排編班授課之系統與方法,其中:
本發明所揭露之依據腦波判斷認知向度以安排編班授課之系統,至少包含:腦波取得模組,用以取得多個目標人員進行認知功能之訓練或測驗時之腦波訊號,認知功能包含多個認知向度;腦波分析模組,用以分析各腦波訊號以取得各目標人員之較強刺激向度,各目標人員之較強刺激向度為認知向度其中之一;人員編班模組,用以將較強刺激向度相同之目標人員編至同一班級。
本發明所揭露之依據腦波判斷認知向度以安排編班授課之方法,其步驟至少包括:取得多個目標人員進行認知功能之訓練或測驗時之腦波訊號,認知功能包含多個認知向度;分析各腦波訊號以取得各目標人員之較強刺激向度,各目標人員之較強刺激向度為認知向度其中之一;將較強刺激向度相同之目標人員編至同一班級。
本發明所揭露之系統與方法如上,與先前技術之間的差異在於本發明透過分析多個目標人員進行認知功能之訓練或測驗時之腦波訊號以取得各目標人員的較強刺激向度,並將較強刺激向度相同的目標人員編在同一班,藉以解決先前技術所存在的問題,並可以達成讓學生以合適之教學方式學習的技術功效。
以下將配合圖式及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之特徵與實施方式,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能夠輕易地充分理解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所應用的技術手段並據以實施,藉此實現本發明可達成的功效。
本發明可以分析學生在進行認知能力之各個認知向度的測驗或訓練時的腦波訊號後,可以依據各個認知向度的腦波訊號取得各個學生的較強刺激向度,並可以將有相同較強刺激向度的學生編至相同班級,使得教師可以使用較適合該班級之學生的方式授課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狀況。
本發明所提之認知能力包含多個認知向度,每一個認知向度為一種訊息處理的能力,例如,認知向度可以包含記憶、專注、定向、算術、邏輯、視覺空間與語文等能力;本發明所提之較強刺激向度為訊息處理較佳的能力。
以下先以「第1圖」本發明所提之依據腦波判斷認知向度以安排編班授課之系統架構圖來說明本發明的系統運作。如「第1圖」所示,本發明之系統應用於裝置100中,含有腦波取得模組120、腦波分析模組130、人員編班模組180,及可附加的測驗訓練模組110、影像擷取模組150、影像分析模組160、教師評估模組170。其中,裝置100為計算設備。
測驗訓練模組110可以提供目標人員進行認知功能之訓練或測驗,例如,測驗訓練模組110可以提供認知功能的遊戲、實驗、測驗或問卷給目標人員以進行認知功能之訓練或測驗。其中,目標人員為需要被編班的人員,通常為學生。
測驗訓練模組110可以在進行認知功能之訓練或測驗的過程中,顯示相關訊息,使得目標人員依據相關訊息進行認知功能之訓練或測驗,例如,目標人員可以隨著遊戲畫面做出反應、依據實驗內容模擬實驗操作、根據測驗或問卷的題目作答等。
腦波取得模組120負責取得目標人員進行認知功能之訓練或測驗時的腦波訊號。腦波取得模組120可以即時在目標人員進行認知功能之訓練或測驗時接收由被穿戴於目標人員頭部之腦波儀等腦波測量裝置(圖中未示)所擷取的腦波訊號,也可以由裝置100的儲存媒體(圖中未示)中讀取目標人員的腦波訊號,或可以連線到外部的資料伺服器(圖中未示)下載目標人員的腦波訊號,本發明沒有特別的限制。其中,腦波取得模組120由裝置100中所讀出或由外部之資料伺服器所下載的腦波訊號可以是腦電圖(electroencephalogram, EEG),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要說明的是,腦波取得模組120並不限於只取得一位目標人員的腦波訊號,也就是說,腦波取得模組120可以取得多位目標人員的腦波訊號。
腦波分析模組130負責分析腦波取得模組120所取得之目標人員的腦波訊號,進而以取得目標人員的較強刺激向度。舉例來說,腦波分析模組130可以依據目標人員進行各個認知向度之訓練或測驗時的腦波訊號是否超過腦波門檻值來判斷目標人員之較強刺激向度,例如,當某位學生在進行某一項認知向度(如記憶、專注、定向、算術、邏輯、視覺空間或語文等)之訓練或測驗時的腦波訊號的強度或振幅超過腦波門檻值,則腦波分析模組130可以將該項認知向度判定為該學生的較強刺激向度。
腦波分析模組130也可以依據目標人員進行各個認知向度之訓練或測驗時的腦波訊號所呈現出之專注力及/或注意力判斷目標人員的較強刺激向度。例如,當某位學生在進行某項認知向度之訓練或測驗時的腦波訊號呈現出高度的專注力及/或注意力,則腦波分析模組130可以將該項認知向度判定為該學生的較強刺激向度。其中,由判斷腦波訊號所呈現出之專注力/注意力高低的方式已為習知,本發明不再多加描述。
腦波分析模組130也可以預先依據大量已知較強刺激向度的人員進行各個認知向度之訓練或測驗時的腦波訊號建立腦波與認知能力的關聯模型,並可以將目標人員進行各個認知向度之訓練或測驗時的腦波訊號輸入所建立之關聯模型,藉以透過關聯模型判斷目標人員的較強刺激向度。但腦波分析模組130判斷目標人員的較強刺激向度之方式並不以上述為限。
在部分的實施例中,腦波分析模組130也可以在分析腦波取得模組120所取得之目標人員的腦波訊號時,一併分析目標人員在較強刺激向度的專注時間。例如,腦波分析模組130可以將目標人員在進行較強刺激向度之訓練或測驗時的腦波訊號的強度或振幅超過腦波門檻值之持續時間的統計值作為專注時間,也可以將腦波訊號呈現出高度專注力/注意力之持續時間的統計值作為專注時間,或可以透過所建立之關聯模型判斷專注時間。其中,上述之統計值包含但不限於平均值或中位數等。
影像擷取模組150可以擷取包含進行認知功能之訓練或測驗的目標人員的影像。一般而言,影像擷取模組150可以在固定時間或每隔一定時間擷取包含目標人員的影像,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例如,影像擷取模組150也可以在判斷目標人員之肢體或位置或表情改變時才擷取目標人員的影像。
影像分析模組160可以分析影像擷取模組150所擷取到之包含目標人員的影像,並可以在分析後取得目標人員在進行認知功能之訓練或測驗時的反應。舉例來說,影像分析模組160可以對包含目標人員的影像進行特徵擷取等進行影像分析所需要的技術過程,並可以依據所擷取出之影像特徵判斷目標人員的動作、表情、及/或情緒(如專心、輕鬆、愉快、焦慮、煩躁、平常心)等反應。其中,由影像分析出影像中之人物的動作、表情、情緒之方式已為習知,故本發明僅以上述簡單說明。
教師評估模組170可以收集一個或多個教師對應各個認知向度的教學結果。教師評估模組170可以由裝置100的儲存媒體(圖中未示)中讀取教師的教學結果,也可以連線到外部的資料伺服器(圖中未示)下載教師的較學結果,本發明沒有特別的限制。其中,教師評估模組170所收集之教師的教學結果可以是教師所教授之學生或班級的成績等。
教師評估模組170也可以依據所收集到之各個教師對應各個認知向度的教學結果評估各個教師擅長教學的認知向度。舉例來說,教師評估模組170可以依據某位教師所教授之已知較強刺激向度之學生/班級的成績與所有學生/班級的成績來評估該教師是否擅長教學該學生/班級的較強刺激向度,當某位教師所教授之已知較強刺激向度之學生/班級的成績高於所有學生/班級的成績一定比例時,可以判定該教師是否擅長教學該學生/班級的較強刺激向度,但教師評估模組170評估教師擅長教學之認知向度的方式並不以上述為限。
教師評估模組170也可以接收人員編班模組180所傳送之評估訊息,並可以依據評估訊息所包含之向度識別訊息,調整評估教師是否擅長教學向度識別訊息所表示之認知向度的門檻。例如,降低教師所教授之已知較強刺激向度為向度識別訊息所表示的認知向度之學生/班級的成績與所有學生/班級的成績的比例等。
教師評估模組170也可以依據所取得之教學結果,使用調整後之門檻再次對專長為評估訊息內之專業科目的教師評估是否擅長教學評估訊息內之向度識別訊息所表示之認知向度,也就是評估擅長教學評估訊息內之向度識別訊息所表示之認知向度且專長為專業科目的教師。
人員編班模組180負責將腦波分析模組130所分析出之較強刺激向度相同的目標人員編至相同的班級。若腦波分析模組130還分析出目標人員在較強刺激向度的專注時間,則人員編班模組180也可以將較強刺激向度相同且專注時間相同或相近之目標人員編至同一班級。其中,專注時間相近表示專注時間的差值或比值低於預定值。
人員編班模組180也可以將腦波分析模組130所分析出之較強刺激向度相同且影像分析模組160所判斷出在進行相同較強刺激向度之測驗或訓練時之反應相同或相似的目標人員編至相同班級。
人員編班模組180也可以將擅長以同一班級中之目標人員的較強刺激向度進行教學之一個或多個教師配置給該班級。人員編班模組180還可以參考教師的專長科目配置各班級的教師,例如,人員編班模組180可以不將專長科目相同之教師配置到同一班級。
人員編班模組180也可以在判斷所編出之班級的專業科目沒有可以配置的教師時,產生包含該專業科目及表示該班級之學生之較強刺激向度的向度識別訊息的評估訊息給教師評估模組170。
接著以一個實施例來解說本發明的運作系統與方法,並請參照「第2A圖」本發明所提之依據腦波判斷認知向度以安排編班授課之方法流程圖。
在校方使用裝置100編班時,裝置100的腦波取得模組120可以取得目標人員進行認知功能之訓練或測驗時的腦波訊號(步驟220)。在本實施例中,假設腦波取得模組120可以由本地(裝置100)或外部資料伺服器取得目標人員在進行認知能力之訓練或測驗時所產生的腦電圖(腦波訊號);若裝置100還包含測驗訓練模組110,則在目標人員穿戴腦波儀等腦波偵測裝置後,測驗訓練模組110可以提供目標人員進行認知能力的訓練或測驗,使得腦波偵測裝置可以偵測在目標人員進行認知能力之各種認知向度的訓練或測驗時所產生的腦波訊號,並可以將所偵測到的腦波訊號傳送到裝置100,使得腦波取得模組120可以即時取得進行認知能力之訓練或測驗之目標人員的腦波訊號。
在裝置100的腦波取得模組120取得目標人員進行認知功能之訓練或測驗時的腦波訊號(步驟220)後,裝置100的腦波分析模組130可以分析腦波取得模組120所取得的腦波訊號以取得進行認知功能之訓練或測驗的目標人員的較強刺激向度(步驟230)。在本實施例中,假設腦波分析模組130可以依據目標人員在進行各種認知向度之訓練或測驗時之腦波訊號的強度、振幅、及/或所呈現出之專注力/注意力的程度判斷目標人員的較強刺激向度。
在裝置100的腦波分析模組130取得目標人員的較強刺激向度後,裝置100的人員編班模組180可以將腦波分析模組130所分析出之較強刺激向度相同的目標人員編至同一班級(步驟270)。在本實施例中,假設認知功能被分為記憶、專注、定向、算術、邏輯、視覺空間及語文等七個認知向度,人員編班模組180可以將較強刺激向度為記憶之認知向度的目標人員都分到第一班、將較強刺激向度為專注之認知向度的目標人員都分到第二班、…、將較強刺激向度為語文之認知向度的目標人員都分到第七班。
如此,透過本發明,可以將較容易被刺激之認知向度相同的學生編到相同班級,也就是同一班級中的學生容易被刺激之認知向度相同,使得教師可以使用容易刺激該認知向度的方式授課以提升該班級之學生的學習狀況。
在本實施例中,若如「第2C圖」所示之流程,在裝置100的腦波分析模組130分析腦波訊號以取得目標人員的較強刺激向度(步驟230)時,腦波分析模組130也可以一併分析出目標人員在較強刺激向度的專注時間(步驟240),如此,在人員編班模組180將較強刺激向度相同的目標人員編至同一班級(步驟270)時,人員編班模組180還可以參考腦波分析模組130所分析出之目標人員在較強刺激向度的專注時間進行編班,也就是將較強刺激向度相同且在較強刺激向度之專注時間相同或相近的目標人員編至同一班級(步驟272)。
在本實施例中,若裝置100還包含影像擷取模組150與影像分析模組160,則在裝置100的人員編班模組180將較強刺激向度相同的目標人員編至同一班級(步驟270)前,可以如「第2B圖」所示之流程,影像擷取模組150可以在目標人員進行認知能力之訓練或測驗時擷取包含目標人員的影像(步驟250),影像分析模組160可以分析影像擷取模組150所擷取到之包含目標人員的影像,並可以在分析後取得目標人員在進行認知功能的訓練或測驗時的反應(步驟260)。例如,影像分析模組160可以取得目標人員在進行認知功能之各個認知向度的訓練或測驗時的動作、表情、情緒等反應。如此,在人員編班模組180將較強刺激向度相同的目標人員編至同一班級(步驟270)時,人員編班模組180還可以參考影像分析模組160所分析出之目標人員在進行各個認知向度之訓練或測驗時的反應進行編班,也就是將較強刺激向度相同且進行相同較強刺激向度之訓練或測驗時之反應相同或相似的目標人員編至同一班級(步驟271)。
要說明的是,裝置100的影像擷取模組150擷取包含目標人員的影像(步驟250)後,裝置100的影像分析模組160分析包含目標人員的影像以取得目標人員在進行認知功能的訓練或測驗時的反應(步驟260),及裝置100的腦波取得模組120取得目標人員的腦波訊號(步驟220)後,裝置100的腦波分析模組130分析腦波訊號以取得目標人員的較強刺激向度(步驟230)並沒有先後次序的關係,也就是說,在本發明中,影像擷取模組150可以較腦波取得模組120或腦波分析模組130先執行,影像分析模組160同樣也可以較腦波取得模組120或腦波分析模組130先執行。
另外,若裝置100包含教師評估模組170,則本實施例也可以如「第3圖」之流程所示,教師評估模組170可以收集教師對各個認知向度的教學結果(步驟310),並可以依據所收集到之教師對各個認知向度的教學結果評估各個教師擅長教學的認知向度(步驟330)。
接著,在裝置100的人員編班模組180將較強刺激向度相同的目標人員編至同一班級(步驟270)後,人員編班模組180可以將教師評估模組170所評估之擅長教學各班級中之學生的較強刺激向度的教師配置給各班級(步驟350)。例如,將擅長教學較強刺激向度為記憶之認知向度的教師配置給第一班、將擅長教學較強刺激向度為專注之認知向度的教師配置給第二班、…、將擅長教學較強刺激向度為語文之認知向度的教師配置給第七班等。
要說明的是,裝置100的教師評估模組170收集教師對各個認知向度的教學結果(步驟310)並評估各個教師擅長教學的認知向度(步驟330)通常是在裝置100的腦波取得模組120取得目標人員的腦波訊號(步驟220)前,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也就是說,教師評估模組170也可以在腦波取得模組120執行後或腦波分析模組130執行後再執行。
在裝置100的人員編班模組180將擅長教學各班級中之學生的較強刺激向度的教師配置給各班級(步驟350)後,若人員編班模組180判斷存在有班級之一個或多個專業科目沒有配置到教師(步驟370),則人員編班模組180可以產生包含專業科目及表示該班級中之學生的較強刺激向度之向度識別訊息的評估訊息(步驟380),裝置100的教師評估模組170可以在取得人員編班模組180所產生的評估訊息後,依據所取得之教學結果再次對專長為專業科目之教師評估是否擅長教學評估訊息內之向度識別訊息所表示之認知向度(步驟390),使得人員編班模組180再次依據教師評估模組170所評估出之擅長教學各班級中之學生的較強刺激向度的教師配置給各班級(步驟350)。
綜上所述,可知本發明與先前技術之間的差異在於具有分析多個目標人員進行認知功能之訓練或測驗時之腦波訊號以取得各目標人員的較強刺激向度,並將較強刺激向度相同的目標人員編在同一班之技術手段,藉由此一技術手段可以來解決先前技術所存在沒有依照學生學習所使用之認知向度編班以致於教師教學方式未必適合所有學生的問題,進而達成讓學生以合適之教學方式學習的技術功效。
再者,本發明之依據腦波判斷認知向度以安排編班授課之方法,可實現於硬體、軟體或硬體與軟體之組合中,亦可在電腦系統中以集中方式實現或以不同元件散佈於若干互連之電腦系統的分散方式實現。
雖然本發明所揭露之實施方式如上,惟所述之內容並非用以直接限定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任何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所揭露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對本發明之實施的形式上及細節上作些許之更動潤飾,均屬於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仍須以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                  裝置 110:                  測驗訓練模組 120:                  腦波取得模組 130:                  腦波分析模組 150:                  影像擷取模組 160:                  影像分析模組 170:                  教師評估模組 180:                  人員編班模組 步驟220:          取得多個目標人員進行認知功能之訓練或測驗時之腦波訊號,認知功能包含多個認知向度 步驟230:          分析腦波訊號以取得各目標人員之較強刺激向度,各較強刺激向度為認知向度其中之一 步驟240:          分析腦波訊號以取得目標人員於較強刺激向度之專注時間 步驟250:          於目標人員進行認知功能之訓練或測驗時擷取目標人員之影像 步驟260:          分析目標人員之影像以取得各目標人員於認知功能之訓練或測驗時之反應 步驟270:          將較強刺激向度相同之目標人員編至同一班級 步驟271:          將較強刺激向度相同且進行相同較強刺激向度之測驗或訓練時之反應相同或相似之目標人員編至同一班級 步驟272:          將較強刺激向度相同且專注時間相同或相似之目標人員編至同一班級 步驟310:          收集教師對各認知向度之教學結果 步驟330:          依據各教學結果評估教師擅長教學之認知向度 步驟350:          將擅長以班級中目標人員之較強刺激向度教學之教師配置至該班級 步驟370:          判斷是否有班級之專業科目沒有配置教師 步驟380:          產生評估訊息 步驟390:          依據評估訊息及教學結果再次評估擅長教學認知向度且專長為專業課目之教師
第1圖為本發明所提之依據腦波判斷認知向度以安排編班授課之系統架構圖。 第2A圖為本發明所提之依據腦波判斷認知向度以安排編班授課之方法流程圖。 第2B圖為本發明所提之參考認知能力之訓練或測驗時之反應編班之方法流程圖。 第2C圖為本發明所提之參考專注時間編班之方法流程圖。 第3圖為本發明所提之配置班級之授課教師之方法流程圖。
步驟220:          取得多個目標人員進行認知功能之訓練或測驗時之腦波訊號,認知功能包含多個認知向度 步驟230:          分析腦波訊號以取得各目標人員之較強刺激向度,各較強刺激向度為認知向度其中之一 步驟270:          將較強刺激向度相同之目標人員編至同一班級

Claims (10)

  1. 一種依據腦波判斷認知向度以安排編班授課之方法,係應用於一裝置,該方法至少包含下列步驟:取得多個目標人員進行一認知功能之訓練或測驗時之腦波訊號,該認知功能包含多個認知向度;分析各該腦波訊號以取得各該目標人員之較強刺激向度,各該目標人員之較強刺激向度為該些認知向度其中之一;及將該些較強刺激向度相同之該些目標人員編至同一班級。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依據腦波判斷認知向度以安排編班授課之方法,其中分析各該腦波訊號以取得對各該目標人員之較強刺激向度之步驟更包含分析各該目標人員於較強刺激向度之專注時間,且其中將該些較強刺激向度相同之該些目標人員編至該班級之步驟為將該些較強刺激向度相同且各該專注時間相同或相近之該些目標人員編至該班級。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依據腦波判斷認知向度以安排編班授課之方法,其中該方法更包含於該些目標人員進行該認知功能之訓練或測驗時擷取並分析該些目標人員之影像以取得該些目標人員之反應,藉以在將該些較強刺激向度相同之該些目標人員編至該班級之步驟中,將該些較強刺激向度相同且進行相同較強刺激向度之測驗或訓練時之反應相同或相似之該些目標人員編至該班級。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依據腦波判斷認知向度以安排編班授課之方法,其中分析各該腦波訊號以取得對各該目標人員之較強刺激向度之步驟為依據各該腦波訊號於進行各該認知向度之訓練或測驗時是否超過一腦波門檻值判 斷各該目標人員之較強刺激向度,或依據各該腦波訊號於進行各該認知向度之訓練或測驗時所呈現出之專注力及/或注意力判斷各該目標人員之較強刺激向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依據腦波判斷認知向度以安排編班授課之方法,其中該方法更包含收集至少一教師對各該認知向度之教學結果,並依據各該教學結果評估該至少一教師擅長教學之一該認知向度,及配置擅長以該班級中之該些目標人員之較強刺激向度進行教學之至少一教師給該班級之步驟。
  6. 一種依據腦波判斷認知向度以安排編班授課之系統,係應用於一裝置,該系統至少包含:一腦波取得模組,用以取得多個目標人員進行一認知功能之訓練或測驗時之腦波訊號,該認知功能包含多個認知向度;一腦波分析模組,用以分析各該腦波訊號以取得各該目標人員之較強刺激向度,各該目標人員之較強刺激向度為該些認知向度其中之一;及一人員編班模組,用以將該些較強刺激向度相同之該些目標人員編至同一班級。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依據腦波判斷認知向度以安排編班授課之系統,其中該腦波分析模組更用以分析各該目標人員於較強刺激向度之專注時間,該人員編班模組更用以將該些較強刺激向度相同且各該專注時間相同或相近之該些目標人員編至該班級。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依據腦波判斷認知向度以安排編班授課之系統,其中該系統更包含一影像擷取模組及一影像分析模組,該影像擷取模組用以於該些目標人員進行該認知功能之訓練或測驗時擷取該些目標人員之影像, 該影像分析模組用以分析該些目標人員之影像以取得該些目標人員之反應,該人員編班模組更用以將該些較強刺激向度相同且進行相同較強刺激向度之測驗或訓練時之反應相同或相似之該些目標人員編至該班級。
  9. 如請求項6所述之依據腦波判斷認知向度以安排編班授課之系統,其中該系統更包含一教師評估模組,用以收集至少一教師對各該認知向度之教學結果,並依據各該教學結果評估該至少一教師擅長教學之一該認知向度,該人員編班模組更用以配置擅長以該班級中之該些目標人員之較強刺激向度進行教學之至少一教師給該班級。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依據腦波判斷認知向度以安排編班授課之系統,其中該人員編班模組更用以產生一評估訊息,該評估訊息包含一專業科目及一向度識別訊息,該教師評估模組更用以再次依據各該教學結果評估擅長教學該向度識別訊息所表示之一該認知向度且專長為該專業科目之該至少一教師,使該人員編班模組將再次評估出之該至少一教師配置給該班級。
TW109139438A 2020-11-12 2020-11-12 依據腦波判斷認知向度以安排編班授課之系統與方法 TWI7695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9438A TWI769580B (zh) 2020-11-12 2020-11-12 依據腦波判斷認知向度以安排編班授課之系統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9438A TWI769580B (zh) 2020-11-12 2020-11-12 依據腦波判斷認知向度以安排編班授課之系統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9882A TW202219882A (zh) 2022-05-16
TWI769580B true TWI769580B (zh) 2022-07-01

Family

ID=82558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9438A TWI769580B (zh) 2020-11-12 2020-11-12 依據腦波判斷認知向度以安排編班授課之系統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6958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03164A (en) * 2005-07-07 2007-01-16 zheng-yi Lin Electroencephalograph (EEG) octave wisdoms examining method
US20130089840A1 (en) * 2011-10-07 2013-04-11 Axeo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nd altering a training session
CN103136972A (zh) * 2011-11-21 2013-06-05 学习时代公司 针对年轻学习者的基于计算机的语言浸入式教学
CN105139695A (zh) * 2015-09-28 2015-12-09 南通大学 一种基于脑电波采集的课堂教学监测方法及系统
US20170007147A1 (en) * 2014-01-23 2017-01-12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gnitive function evaluation apparatus, method, system and program
CN110916631A (zh) * 2019-12-13 2020-03-27 东南大学 基于可穿戴生理信号监测的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评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03164A (en) * 2005-07-07 2007-01-16 zheng-yi Lin Electroencephalograph (EEG) octave wisdoms examining method
US20130089840A1 (en) * 2011-10-07 2013-04-11 Axeo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nd altering a training session
CN103136972A (zh) * 2011-11-21 2013-06-05 学习时代公司 针对年轻学习者的基于计算机的语言浸入式教学
US20170007147A1 (en) * 2014-01-23 2017-01-12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gnitive function evaluation apparatus, method, system and program
CN105139695A (zh) * 2015-09-28 2015-12-09 南通大学 一种基于脑电波采集的课堂教学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0916631A (zh) * 2019-12-13 2020-03-27 东南大学 基于可穿戴生理信号监测的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评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9882A (zh) 2022-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türmer et al. What is in the eye of preservice teachers while instructing? An eye-tracking study about attention processes in different teaching situations
Bilge et al. Factors affecting burnout and school engagement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Study habits, self-efficacy beliefs, and academic success.
Xu et al. Learning emotions EEG-based recognition and brain activity: A survey study on BCI for 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
D'Mello et al. Posture as a predictor of learner's affective engagement
Kosel et al. Identifying expert and novice visual scanpath pattern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assessing learning-relevant student characteristics
Hardy et al.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events during training: Use of skin conductance to inform future adaptive learning systems
EP347474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cognitive flow
JP2013178601A (ja) 序列化装置、序列化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i Measuring cognitive engagement: An overview of measurement instruments and techniques
Chiu et al. A bayesian classification network-based learning status management system in an intelligent classroom
US20150313528A1 (en) Validation process for ipsative assessments
Ray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chnology enabled affective learning using fusion of bio-physical and facial expression
Matlovič Emotion Detection using EPOC EEG device
Sanders et al. Non-intrusive classroom attention tracking system (nicats)
Xu et al. Person-centered approach to explore learner's emotionality in learning within a 3D narrative game
TWI769580B (zh) 依據腦波判斷認知向度以安排編班授課之系統與方法
D'Angiulli et al. Retooling Computational Techniques for EEG-Based Neurocognitive Modeling of Children's Data, Validity and Prospects for Learning and Education
RU2529482C2 (ru) Способ оценки восприятия информации
CN115793847A (zh) 一种用于监测学生线上上课状态的教学系统
Aydin et al.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venth-Grade Students' Self-Regulation Skills and Their Problem-Solving Achievements.
Deenadayalan et al. EEG based learner’s learning style and preference prediction for E-learning
Chen Measur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raditional learning and game-based learning using 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physiologically based methodology
TW202219699A (zh) 依據腦波判斷認知向度以安排授課內容之系統與方法
Boswell et al. Using AI-based NiCATS System to Evaluate Student Comprehension in Introductory Computer Programming Courses
Radu Emergent technologies for learning analytic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