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1963B - 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與用於能源管理及交易的區塊鏈系統 - Google Patents

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與用於能源管理及交易的區塊鏈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1963B
TWI761963B TW109132773A TW109132773A TWI761963B TW I761963 B TWI761963 B TW I761963B TW 109132773 A TW109132773 A TW 109132773A TW 109132773 A TW109132773 A TW 109132773A TW I761963 B TWI761963 B TW I76196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ent
blockchain
time interval
information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2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3216A (zh
Inventor
楊宏澤
林於縉
Original Assignee
國立成功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國立成功大學 filed Critical 國立成功大學
Priority to TW1091327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61963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132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32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19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1963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一種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包含以下步驟:(A)當一伺服器單元自一交易平台接收到包含一待交易內容的一能源交易請求時,該伺服器單元將該待交易內容寫入一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中,並將該待交易內容公告於該交易平台;(B)該伺服器單元判定公告於該交易平台之未匹配成交的所有先前待交易內容中,是否存在一與該待交易內容匹配成交的配對交易內容;及(C)當該伺服器單元判定為是時,該伺服器單元根據該待交易內容與該配對交易內容產生一交易配對結果,並將該交易配對結果寫入該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中,且將該交易配對結果公告於該交易平台。

Description

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與用於能源管理及交易的區塊鏈系統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特別是指一種關於電能的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
近年來,由於再生能源、智慧家庭與電動車技術的快速發展,配合各國政府所推行節能減碳、提高再生能源佔比的政策目標。普通家戶開始於住宅屋頂架設太陽能發電設備、風力發電裝置、儲能系統與購置電動車,各地陸續推展農地、魚塭、工廠種電,大小型風力發電機陸續於沿海或空曠處架設,分散式電力裝置隨之快速增加。 在綠能與電動車越趨普及的未來,若未能提供有效的綠能交易與分配管理,將使綠能資源無法獲得更有效率的運用。
然而,現有的社區、建築、居家電能管理系統,對於用電分析、預測、監控,尚未達成自動電能交易、自動需量反應與相關量、價推薦最佳化的買賣電能方式。此外,現有之電能交易技術亦尚未有一套完善的電能交易平台,可保障交易的安全性、匿名性與不可竄改性,以避免造成個資與財產的損失,故實有必要提出一解決方案。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保障電能交易的安全性、匿名性與不可竄改性的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
於是,本發明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藉由一經由一第一通訊網路連接一由一第一使用者所持有之使用端的區塊鏈系統來實施,該區塊鏈系統包括一伺服器單元,及經由該第一通訊網路與該伺服器單元以及該使用端連接並公告有多筆相關於電能之先前待交易內容的一交易平台,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A)當該伺服器單元自該交易平台接收到由該使用端所產生之相關於電能,並包含一待交易內容的一能源交易請求時,該伺服器單元透過區塊鏈系統中的智慧合約將該待交易內容寫入該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中,並將該待交易內容公告於該交易平台;
(B)該伺服器單元透過區塊鏈系統中的智慧合約判定公告於該交易平台之未匹配成交的所有先前待交易內容中,是否存在一與步驟(A)所公告之待交易內容匹配成交的配對交易內容;及
(C)當該伺服器單元判定出存在該配對交易內容時,該伺服器單元根據步驟(A)所公告之待交易內容與該配對交易內容產生一交易配對結果,並透過區塊鏈系統中的智慧合約將該交易配對結果寫入該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中,且將該交易配對結果公告於該交易平台。
又,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保障電能交易的安全性、匿名性與不可竄改性之用於能源管理及交易的區塊鏈系統。
於是,本發明用於能源管理及交易的區塊鏈系統,經由一第一通訊網路連接一由一第一使用者所持有之使用端,該區塊鏈系統包含一交易平台及一伺服器單元。
該交易平台與該使用端連接並公告有多筆相關於電能之先前待交易內容。
該伺服器單元經由該第一通訊網路與該交易平台連接,當該伺服器單元自該交易平台接收到由該使用端所產生之相關於電能,並包含一待交易內容的一能源交易請求時,該伺服器單元透過區塊鏈系統中的智慧合約將該待交易內容寫入該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中,並將該待交易內容公告於該交易平台,該伺服器單元透過區塊鏈系統中的智慧合約判定公告於該交易平台之未匹配成交的所有先前待交易內容中,是否存在一與該待交易內容匹配成交的配對交易內容,當該伺服器單元判定出存在該配對交易內容時,該伺服器單元根據該待交易內容與該配對交易內容產生一交易配對結果,並透過區塊鏈系統中的智慧合約將該交易配對結果寫入該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中,且將該交易配對結果公告於該交易平台。
本發明的功效在於:藉由提供該區塊鏈系統以自動匹配電能買賣交易,並可確保電能交易的安全性、匿名性與不可竄改性。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本發明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的一實施例,藉由一能源管理及交易系統來實施,該能源管理及交易系統包含分別由多個使用者所持有之多個使用端2、多個分別對應該等使用者的供電裝置組3、多個分別對應該等使用者的用電裝置組4及多個分別對應該等使用者的電能量測裝置5,以及經由一第一通訊網路100及一第二通訊網路101與該等使用端2連接,且經由該第二通訊網路101與該等供電裝置組3、該等用電裝置組4及該等電能量測裝置5連接的區塊鏈系統1。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通訊網路100可為一無線網路、一有線網路或一4G行動網路等,該第二通訊網路101可為一無線網路或一低功耗藍牙無線通訊等
每一使用端2之實施態樣可為一個人電腦、一筆記型電腦、一平板電腦,或一智慧型手機等。每一供電裝置組3用於持續感測一指示出自身之供電狀況的供電資訊,每一供電裝置組3可被裝設於所對應之使用者所處之環境,且例如包含一太陽能發電裝置與一風力發電裝置等之至少一者。每一用電裝置組4用於持續感測一指示出自身之用電狀況的用電資訊,每一用電裝置組4可被裝設於所對應之使用者所處之環境,且例如包含一儲能裝置如儲能系統(Energy Storage System,簡稱ESS)、一電器、一供一電動車使用的充電樁,與一供一插電電器插設的智慧插座等之至少一者。每一電能量測裝置5用於持續感測所對應之供電裝置組3與用電裝置組4的供電狀況與用電狀況,以獲得一對應的電能資訊,每一電能量測裝置5可為一智慧電錶,或其他可量測電能的量測器。
該區塊鏈系統1包括一伺服器單元11、經由該第一通訊網路100與該伺服器單元11以及該等使用端2連接的一交易平台12,及經由該第一通訊網路100與該伺服器單元11連接的多個區塊鏈節點13。該伺服器單元11包含多台伺服器,每一伺服器之實施態樣可為一個人電腦、一筆記型電腦、一伺服器電腦,或一雲端伺服器等。該交易平台12公告有多筆相關於電能之先前待交易內容。每一區塊鏈節點13可被裝設於所對應之使用者所處之環境,並經由該第二通訊網路101與所對應之使用者所持有的使用端2、裝設於所對應之使用者所處之環境的供電裝置組3、用電裝置組4及電能量測裝置5連接,且用於接收來自所對應連接之供電裝置組3、用電裝置組4及電能量測裝置5感測到的供電資訊、用電資訊及電能資訊。
在本實施方式中,可將本發明應用於智慧家庭,每一供電裝置組3、用電裝置組4及電能量測裝置5被裝設於所對應之使用者的家中,本發明所提供之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能為使用者分析、預測家庭的用電情況,同時為使用者推薦最佳電能買賣交易方式、參與需量反應之時間、價格與電量,並進一步規畫相對應之負載(即,用電裝置組4)的自動化排程,為使用者打造全方位的智慧家庭。然而。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亦可將本發明應用於各類電動車停車場,提供電動車車主、電力商、電力產銷用戶,一個完整的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以讓電動車車主,從原本的電力消耗者,轉變為電力產銷者,透過參與電能交易、需量反應,賺取額外的利潤。對於電力商與電力產銷用戶,也可以透過電動車所提供的雙向電能交易,進行更多的操作買賣。如此一來,不僅能吸引更多用戶,投入綠能市場,增加再生能源的佔比,也能夠增加整體電網的穩定度。又或者,本發明亦可用於新興虛擬電廠,提供小範圍到大範圍的區域電能交易、媒合與調度。例如,在社區內的電力產銷、消耗用戶,可以透過加本發明所提供之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進行綠能買賣,除了能夠達成區域綠能共享、減少輸電損耗的目標外,更可以參加需量反應,賺取額外的利潤,並同時保持電網的穩定度。社區與社區間的電力用戶,亦可透過本發明,買賣過剩的綠能,或是配合儲能電池進行削峰填谷的電力操作,讓整體的電網能夠高效、穩定與安全的運轉。新興虛擬電廠業者,可以透過本發明,減低發電與運作成本,進而增加整體收益,此外,更能夠配合政府政策,鼓勵更多家庭用戶成為電力產銷者,增加再生能源佔比,減少地球環境空氣污染,一舉數得。
以下將藉由本發明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的實施例來說明該能源管理及交易系統中各元件的運作細節,本實施例依序包含一供電預測模型獲得程序、一用電預測模型獲得程序、一推薦程序、一買賣電能程序、一買賣驗證程序,及一負載控制程序。
參閱圖1與圖2,該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的供電預測模型獲得程序說明了如何獲得一用於預測一晚於一當前時間區間之未來時間區間之供電狀況的供電預測模型,並包含下列步驟。
在步驟201中,對於每一供電裝置組3,該供電裝置組3持續感測並傳送一對應指示出自身之供電狀況的供電資訊至所連接的區塊鏈節點13。
在步驟202中,對於每一區塊鏈節點13,該區塊鏈節點13持續根據所接收到之供電資訊,產生一對應一使用者識別資訊的供電內容,並將該供電內容寫入該區塊鏈系統1之分散式帳本。其中,每一區塊鏈節點13可被設計為預存有對應於該使用者識別資訊的識別碼,所產生的供電內容即可包含所對應的識別碼。
值得一提的是,步驟202還包含以下子步驟(見圖3)。
在子步驟221中,對於每一區塊鏈節點13,該區塊鏈節點13持續根據所接收到之供電資訊,產生對應該使用者識別資訊的該供電內容。
在子步驟222中,對於每一區塊鏈節點13,該區塊鏈節點13自該伺服器單元11獲得一憑證金鑰。
在子步驟223中,對於每一區塊鏈節點13,該區塊鏈節點13將該供電內容、該憑證金鑰及一工作證明傳送至該伺服器單元11。
在子步驟224中,對於每一區塊鏈節點13,該伺服器單元11根據該區塊鏈節點13所傳送之該憑證金鑰及該工作證明驗證該區塊鏈節點13。對於每一區塊鏈節點13,當該伺服器單元11成功驗證該區塊鏈節點13時,流程進行步驟225;對於每一區塊鏈節點13,當該伺服器單元11驗證該區塊鏈節點13失敗時,流進行步驟227。
在子步驟225中,該伺服器單元11傳送一指示出認證成功的授權訊息至被該伺服器單元11成功驗證的該區塊鏈節點13,以授予該區塊鏈節點13對該區塊鏈系統1之分散式帳本進行寫入的權限。
在子步驟226中,當該區塊鏈節點13被該伺服器單元11成功驗證(亦即,收到該授權訊息)後,該區塊鏈節點13將該供電內容寫入該區塊鏈系統1之分散式帳本。
在子步驟227中,該伺服器單元11傳送一指示出認證失敗的通知訊息至無法被該伺服器單元11成功驗證的該區塊鏈節點13。
在步驟203中,該伺服器單元11獲得該當前時間區間之當前的天氣資訊。
在步驟204中,該伺服器單元11自該區塊鏈系統1之分散式帳本獲得每一區塊鏈節點13在該當前時間區間(如,今天)及一早於該當前時間區間的先前時間區間(如,今天以前一週)所寫入之當前的供電內容(如,今天整天的供電內容)及先前的供電內容(如,今天以前一整週的供電內容),並將每一區塊鏈節點13對應之當前的供電內容及先前的供電內容,以及該當前的天氣資訊作為一對應的供電訓練資料。其中,每筆供電訓練資料中之當前的供電內容作為訓練資料的正確結果(亦即,標籤) 。
在步驟205中,該伺服器單元11根據每一區塊鏈節點13對應之供電訓練資料利用一機器學習演算法建立用於預測該未來時間區間(如,明天)之供電狀況的該供電預測模型。
值得特別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當該供電裝置組3同時包含該太陽能發電裝置與該風力發電裝置時,該供電裝置組3中的該太陽能發電裝置與該風力發電裝置會各自傳送對應指示出自身之供電狀況的供電資訊至所連接的區塊鏈節點13,以各自構成相關於太陽能發電裝置與風力發電裝置的供電訓練資料,使得該伺服器單元11根據相關於太陽能發電裝置的供電訓練資料建立一用於預測太陽能發電裝置在該未來時間區間之供電狀況的供電預測模型,並根據相關於風力發電裝置的供電訓練資料建立一用於預測風力發電裝置在該未來時間區間之供電狀況的供電預測模型。
參閱圖1與圖4,該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的用電預測模型獲得程序說明了如何獲得一用於預測該未來時間區間之用電狀況的用電預測模型,並包含下列步驟。
在步驟301中,對於每一用電裝置組4,該用電裝置組4持續感測並傳送一對應指示出自身之用電狀況的用電資訊至所連接的區塊鏈節點13。
在步驟302中,對於每一區塊鏈節點13,該區塊鏈節點13持續根據所接收到之用電資訊,產生一對應該使用者識別資訊的用電內容,並將該用電內容寫入該區塊鏈系統1之分散式帳本。其中,所產生的用電內容可包含所對應之使用者識別資訊的識別碼。
值得一提的是,步驟302還包含以下子步驟(見圖5)。
在子步驟321中,對於每一區塊鏈節點13,該區塊鏈節點13持續根據所接收到之用電資訊,產生對應該使用者識別資訊的該用電內容。
在子步驟322中,對於每一區塊鏈節點13,該區塊鏈節點13自該伺服器單元11獲得另一憑證金鑰。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每一區塊鏈節點13在寫入資料至該區塊鏈系統1之分散式帳本時,皆會重新自該伺服器單元11獲得另一憑證金鑰,以避免使用同一憑證金鑰,藉此,即便之前使用過的憑證金鑰被惡意第三方竊取後,惡意第三方仍無法利用所竊取的憑證金鑰通過該伺服器單元11之認證。然而,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每一區塊鏈節點13在寫入資料至該區塊鏈系統1之分散式帳本時,也可皆使用同一把憑證金鑰,並不以此為限。
在子步驟323中,對於每一區塊鏈節點13,該區塊鏈節點13將該用電內容、該另一憑證金鑰及另一工作證明傳送至該伺服器單元11。
在子步驟324中,對於每一區塊鏈節點13,該伺服器單元11根據該區塊鏈節點13所傳送之該另一憑證金鑰及該另一工作證明驗證該區塊鏈節點13。對於每一區塊鏈節點13,當該伺服器單元11成功驗證該區塊鏈節點13時,流程進行步驟325;對於每一區塊鏈節點13,當該伺服器單元11驗證該區塊鏈節點13失敗時,流進行步驟327。
在子步驟325中,該伺服器單元11傳送指示出認證成功的該授權訊息至被該伺服器單元11成功驗證的該區塊鏈節點13,以授予該區塊鏈節點13對該區塊鏈系統1之分散式帳本進行寫入的權限。
在子步驟326中,當該區塊鏈節點13被該伺服器單元11成功驗證(亦即,收到該授權訊息)後,該區塊鏈節點13將該用電內容寫入該區塊鏈系統1之分散式帳本。
在子步驟327中,該伺服器單元11傳送指示出認證失敗的該通知訊息至無法被該伺服器單元11成功驗證的該區塊鏈節點13。
在步驟303中,該伺服器單元11自該區塊鏈系統1之分散式帳本獲得每一區塊鏈節點13在該當前時間區間(如,今天)及該先前時間區間(如,今天以前一週)所寫入之當前的用電內容(如,今天整天的用電內容)及先前的用電內容(如,今天以前一整週的用電內容),並將每一區塊鏈節點13對應之當前的用電內容及先前的用電內容,以及該當前的天氣資訊作為一對應的用電訓練資料。其中,每筆用電訓練資料中之當前的用電內容作為訓練資料的正確結果(亦即,標籤) 。
在步驟304中,該伺服器單元11根據每一區塊鏈節點13對應之用電訓練資料利用一機器學習演算法建立用於預測該未來時間區間(如,明天)之用電狀況的該用電預測模型。
值得特別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當該用電裝置組4同時包含該儲能裝置、該電器、該充電樁與該智慧插座時,該用電裝置組4中的該儲能裝置、該電器、該充電樁與該智慧插座會各自傳送對應指示出自身之用電狀況的用電資訊至所連接的區塊鏈節點13,以各自構成相關於該儲能裝置、該電器、該充電樁與該智慧插座的用電訓練資料,而該伺服器單元11會根據相關於該儲能裝置、該電器、該充電樁與該智慧插座的用電訓練資料建立通用的該用電預測模型,該用電預測模型可用於預測該儲能裝置、該電器、該充電樁與該智慧插座等之任一種負載裝置在該未來時間區間的用電狀況。
參閱圖1與圖6,該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的推薦程序說明了如何獲得一指示出電能賣買方式的賣買電能推薦資訊及一指示出欲推薦之用電排程的用電排程推薦資訊,並包含下列步驟。由於每一區塊鏈節點13獲得該賣買電能推薦資訊及該用電排程推薦資訊的運作類似,在以下的說明書中,僅以單一區塊鏈節點13如,該等區塊鏈節點13中被一第一使用者所持有的第一區塊鏈節點13來進行說明。
在步驟401中,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自該伺服器單元11獲得該供電預測模型及該用電預測模型,藉此,以供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進行邊緣運算。
在步驟402中,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獲得該未來時間區間之未來的天氣資訊。其中,該未來的天氣資訊例如可自一線上的氣象預測平台獲得。
在步驟403中,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根據在另一早於該未來時間區間(如,明天)的先前時間區間(如,明天以前一週)所產生的供電內容(如,明天以前一整週的供電內容)及該未來的天氣資訊,利用該供電預測模型獲得一指示出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所對應之供電裝置組3在該未來時間區間之供電狀況的預測供電資訊。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所對應之供電裝置組3包含該太陽能發電裝置與該風力發電裝置,故該預測供電資訊包含該太陽能發電裝置在該未來時間區間之供電狀況的一太陽能供電資料,與該風力發電裝置在該未來時間區間之供電狀況的一風力供電資料。
在步驟404中,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根據在該另一先前時間區間所產生的用電內容(如,明天以前一整週的用電內容)及該未來的天氣資訊,利用該用電預測模型獲得一指示出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所對應之用電裝置組4在該未來時間區間之用電狀況的預測用電資訊。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所對應之用電裝置組4包含該儲能裝置、該電器、該充電樁與該智慧插座,故該預測用電資訊包含該儲能裝置在該未來時間區間之用電狀況的一儲能用電資料、該電器在該未來時間區間之用電狀況的一電器用電資料、該充電樁在該未來時間區間之用電狀況的一充電樁用電資料,與該智慧插座在該未來時間區間之用電狀況的一插座用電資料。
在步驟405中,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獲得該未來時間區間之未來的電價資訊。其中,該未來的電價資訊例如可自一線上的市電交易平台或本交易平台12獲得。
在步驟406中,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根據該未來時間區間的預測供電資訊、預測用電資訊與未來的電價資訊,進行如,習知的最佳化規劃程序以獲得並傳送對應該未來時間區間的該賣買電能推薦資訊至被該第一使用者所持有的使用端2。
在步驟407中,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根據該未來時間區間的預測用電資訊與賣買電能推薦資訊,進行如,習知的最佳化規劃程序以獲得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所對應之用電裝置組4於該未來時間區間的該用電排程推薦資訊,並傳送至被該第一使用者所持有的使用端2。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所對應之用電裝置組4包含該儲能裝置、該電器、該充電樁與該智慧插座,故該用電排程推薦資訊包含該儲能裝置在該未來時間區間之欲推薦之用電排程的一儲能用電排程推薦資料、該電器在該未來時間區間之欲推薦之用電排程的一電器用電排程推薦資料、該充電樁在該未來時間區間之欲推薦之用電排程的一充電樁用電排程推薦資料(亦即,如何對所對應之電動車進行充放電的排程),與該智慧插座在該未來時間區間之欲推薦之用電排程的一插座用電排程推薦資料(亦即,如何控制所對應之插電電器之啟閉的排程)。
參閱圖1與圖7,該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的買賣電能程序說明了如何進行電能的買賣,並包含下列步驟。由於每一使用端2進行電能交易的運作類似,在以下的說明書中,僅以單一使用端2如,被該第一使用者所持有的該使用端2來進行說明。
在步驟501中,該使用端2根據自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所接收到的該賣買電能推薦資訊及對應於該第一使用者之第一使用者識別資訊,產生一待交易內容,並根據該待交易內容產生並傳送一相關於電能且包含該待交易內容的能源交易請求至該交易平台12。其中,該待交易內容包含該第一使用者識別資訊(如,第一使用者A在明日9點要賣出20度電),此外,該待交易內容係第一使用者透過其使用端2收到該賣買電能推薦資訊時,評估其實際買賣需求後,對該使用端2進行輸入操作而產生。
在步驟502中,當該伺服器單元11自該交易平台12接收到由該使用端2所產生之該能源交易請求時,該伺服器單元11透過區塊鏈系統1中的智慧合約將該待交易內容寫入該區塊鏈系統1之分散式帳本中,並將該待交易內容公告於該交易平台12。
在步驟503中,該伺服器單元11透過區塊鏈系統1中的智慧合約判定公告於該交易平台12之未匹配成交的所有先前待交易內容中,是否存在一與步驟502所公告之待交易內容匹配成交的配對交易內容。當該伺服器單元11判定出不存在該配對交易內容時,流程回到步驟503;當該伺服器單元11判定出存在該配對交易內容,其中,該配對交易內容包含對應於一第二使用者之第二使用者識別資訊 (如,第二使用者B在明日9點要買進20度電)時,流程進行步驟504。
在步驟504中,該伺服器單元11根據步驟502所公告之待交易內容與該配對交易內容產生一交易配對結果,並透過區塊鏈系統1中的智慧合約將該交易配對結果寫入該區塊鏈系統1之分散式帳本中,且將該交易配對結果公告於該交易平台12。
參閱圖1與圖8,該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的買賣驗證程序說明了如何進行電能買賣之驗證,並包含下列步驟。在交易配對完成後,該區塊鏈系統1中對應該交易配對結果之使用者識別資訊的區塊鏈節點13,將依據該交易配對結果,進行電能交易,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係以步驟504所產生的交易配對結果來進行說明。
在步驟601中,第一區塊鏈節點13根據自所對應之電能量測裝置5接收到的電能資訊,產生對應該第一使用者識別資訊的一第一電能內容(如,第一使用者A對應的電能量測裝置5在明日9點偵測出其輸出20度電的電能資訊,使得第一區塊鏈節點13產生指示出第一使用者A在明日9點輸出20度電的第一電能內容),並將該第一電能內容寫入該區塊鏈系統1之分散式帳本。
值得一提的是,步驟601還包含以下子步驟(見圖9)。
在子步驟611中,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根據所接收到之電能資訊,產生對應該第一使用者識別資訊的該第一電能內容。
在子步驟612中,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自該伺服器單元11獲得又一憑證金鑰。
在子步驟613中,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將該第一電能內容、該又一憑證金鑰及又一工作證明傳送至該伺服器單元11,以使該伺服器單元11根據該又一憑證金鑰及該又一工作證明驗證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
在子步驟614中,該伺服器單元11根據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所傳送之該又一憑證金鑰及該又一工作證明驗證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當該伺服器單元11成功驗證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時,流程進行步驟615;當該伺服器單元11驗證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失敗時,流進行步驟617。
在子步驟615中,該伺服器單元11傳送指示出認證成功的該授權訊息至被該伺服器單元11成功驗證的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以授予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對該區塊鏈系統1之分散式帳本進行寫入的權限。
在子步驟616中,當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被該伺服器單元11成功驗證(亦即,收到該授權訊息)後,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將該第一電能內容寫入該區塊鏈系統1之分散式帳本。
在子步驟617中,該伺服器單元11傳送指示出認證失敗的該通知訊息至無法被該伺服器單元11成功驗證的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
在步驟602中,該伺服器單元11自該區塊鏈系統1之分散式帳本獲得對應於該待交易內容的第一電能內容,並根據該第一電能內容產生一對應該待交易內容的第一實際交易內容。
在步驟603中,該等區塊鏈節點13中被該第二使用者所持有的第二區塊鏈節點13根據自所對應之電能量測裝置5接收到的電能資訊,產生對應第二使用者識別資訊的一第二電能內容(如,第二使用者B對應的電能量測裝置5在明日9點偵測出其輸入20度電的電能資訊,使得第一區塊鏈節點13產生指示出第二使用者B在明日9點輸入20度電的第二電能內容),並將該第二電能內容寫入該區塊鏈系統1之分散式帳本。其中該第二區塊鏈節點13亦須通過該伺服器單元11之認證後,方能被授予對該區塊鏈系統1之分散式帳本進行寫入的權限,由於其認證流程與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類似,故不再於此贅述。
在步驟604中,該伺服器單元11自該區塊鏈系統1之分散式帳本獲得對應於該配對交易內容的第二電能內容,並根據該第二電能內容產生一對應該配對交易內容的第二實際交易內容。
在步驟605中,該伺服器單元11根據該第一實際交易內容與該第二實際交易內容產生一實際交易結果,並透過區塊鏈系統1中的智慧合約將該實際交易結果寫入該區塊鏈系統1之分散式帳本中,且將該實際交易結果公告於該交易平台12。藉此,不論賣出電能的第一使用者或是買入電能的第二使用者都可以藉由該伺服器單元11的驗證來確定賣出電能方與買入電能方是否確實有賣出其待交易內容所指示出的電能及買入其配對交易內容所指示出的電能。
參閱圖1與圖10,該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的負載控制程序說明了如何自動控制用電裝置組4,並包含下列步驟。由於每一用電裝置組4的控制方式類似,在以下的說明書中,僅以單一用電裝置組4如,對應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的該用電裝置組4來進行說明。
在步驟701中,該使用端2根據自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所接收到的該用電排程推薦資訊,產生並傳送相關於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所對應之用電裝置組4在該未來時間區間之一實際的用電需求資訊至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其中,該實際的用電需求資訊係第一使用者透過其使用端2收到該用電排程推薦資訊時,評估其實際用電需求後,對該使用端2進行輸入操作而產生。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所對應之用電裝置組4包含該儲能裝置、該電器、該充電樁與該智慧插座,故該實際的用電需求資訊包含該儲能裝置在該未來時間區間之一儲能用電需求資料、該電器在該未來時間區間之一電器用電需求資料、該充電樁在該未來時間區間之一充電樁用電需求資料,與該智慧插座在該未來時間區間之一插座用電需求資料。
在步驟702中,對應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的該用電裝置組4持續感測並傳送一指示出自身之運作狀況的運作資訊至所連接的第一區塊鏈節點13。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所對應之用電裝置組4包含該儲能裝置、該電器、該充電樁與該智慧插座,故該運作資訊包含該儲能裝置之一儲能運作資料、該電器之一電器運作資料、使用該充電樁之電動車的一電動車運作資料,與插設於該智慧插座之插電電器的一插電電器運作資料,其中,該儲能運作資料包含該儲能裝置的電池荷電狀態(State-Of-Charge,簡稱SOC),該電器運作資料包含該電器的運作狀態,例如,若該電器為一冷氣機,該冷氣機的運作狀態可為一環境溫度,該電動車運作資料包含該電動車的電池荷電狀態,該插電電器運作資料包含該插電電器的運作狀態如,該插電電器的啟閉狀態。
在步驟703中,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根據該實際的用電需求資訊、該交易配對結果、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所對應之供電裝置組3在一當前時間間隔的供電資訊,及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所對應之用電裝置組4在該當前時間間隔之用電資訊與運作資訊,利用線性規劃法,產生在一晚於該當前時間間隔之未來時間間隔與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所對應之用電裝置組4有關的控制指令,以控制該第一區塊鏈節點13所對應之用電裝置組4在該未來時間間隔之操作方式。其中,該控制指令可控制該儲能裝置之充放電、該電器之啟閉,並可控制該充電樁以對該電動車進行充放電,及控制該智慧插座來開啟或關閉該插電電器。
綜上所述,本發明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藉由該等供電裝置組3與用電裝置組4上傳的供電資訊與用電資訊來建立出該供電預測模型及該用電預測模型,並藉由該供電預測模型及該用電預測模型預測出該預測供電資訊及該預測用電資訊,藉此以根據預測供電資訊、預測用電資訊與未來的電價資訊產生該賣買電能推薦資訊與該用電排程推薦資訊,以推薦使用者最佳的電能賣買方式與用電排程。此外,藉由提供該區塊鏈系統1之智慧合約,自動匹配電能買賣交易,並可確保電能交易的安全性、匿名性與不可竄改性,又,藉由買賣雙方之電能量測裝置5輸出的電能資訊來驗證實際的電能買賣交易內容,故確實能達成本發明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的範圍,凡是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的範圍內。
1········ 區塊鏈系統 11······ 伺服器單元 12······ 交易平台 13······ 區塊鏈節點 2········ 使用端 3········ 供電裝置組 4········ 用電裝置組 5········ 電能量測裝置 100····· 第一通訊網路 101····· 第二通訊網路 201~205 步驟 221~227子步驟 301~304 步驟 321~327子步驟 401~407 步驟 501~504 步驟 601~605 步驟 611~617子步驟 701~703 步驟
本發明的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一方塊圖,說明執行本發明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之實施例的一能源管理及交易系統; 圖2是一流程圖,說明本發明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之實施例的一供電預測模型獲得程序; 圖3是一流程圖,說明每一區塊鏈節點如何產生並寫入一供電內容至一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 圖4是一流程圖,說明本發明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之實施例的一用電預測模型獲得程序; 圖5是一流程圖,說明每一區塊鏈節點如何產生並寫入一用電內容至該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 圖6是一流程圖,說明本發明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之實施例的一推薦程序; 圖7是一流程圖,說明本發明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之實施例的一買賣電能程序; 圖8是一流程圖,說明本發明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之實施例的一買賣驗證程序; 圖9是一流程圖,說明一第一區塊鏈節點如何產生並寫入一第一電能內容至該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及 圖10是一流程圖,說明本發明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之實施例的一負載控制程序。
501~504 步驟

Claims (18)

  1. 一種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藉由一經由一第一通訊網路連接一由一第一使用者所持有之使用端的區塊鏈系統來實施,該區塊鏈系統包括一伺服器單元,及經由該第一通訊網路與該伺服器單元以及該使用端連接並公告有多筆相關於電能之先前待交易內容的一交易平台,該區塊鏈系統還包括經由該第一通訊網路與該伺服器單元連接的多個區塊鏈節點,該等區塊鏈節點分別經由一第二通訊網路與多個電能量測裝置連接,每一電能量測裝置用於持續感測並傳送一對應的電能資訊至所連接的區塊鏈節點,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A)當該伺服器單元自該交易平台接收到由該使用端所產生之相關於電能,並包含一待交易內容的一能源交易請求時,該伺服器單元透過區塊鏈系統中的智慧合約將該待交易內容寫入該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中,並將該待交易內容公告於該交易平台,該待交易內容包含一對應於該第一使用者之第一使用者識別資訊;(B)該伺服器單元透過區塊鏈系統中的智慧合約判定公告於該交易平台之未匹配成交的所有先前待交易內容中,是否存在一與步驟(A)所公告之待交易內容匹配成交的配對交易內容,該配對交易內容包含對應於一第二使用者之第二使用者識別資訊;(C)當該伺服器單元判定出存在該配對交易內容時,該伺服器單元根據步驟(A)所公告之待交易內容與該配對 交易內容產生一交易配對結果,並透過區塊鏈系統中的智慧合約將該交易配對結果寫入該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中,且將該交易配對結果公告於該交易平台;(D)該等區塊鏈節點中被該第一使用者所持有的第一區塊鏈節點根據所接收到之電能資訊,產生對應該第一使用者識別資訊的一第一電能內容,並將該第一電能內容寫入該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E)該伺服器單元自該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獲得對應於該待交易內容的第一電能內容,並根據該第一電能內容產生一對應該待交易內容的第一實際交易內容;(F)該等區塊鏈節點中被該第二使用者所持有的第二區塊鏈節點根據所接收到之電能資訊,產生對應第二使用者識別資訊的一第二電能內容,並將該第二電能內容寫入該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G)該伺服器單元自該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獲得對應於該配對交易內容的第二電能內容,並根據該第二電能內容產生一對應該配對交易內容的第二實際交易內容;及(H)該伺服器單元透過區塊鏈系統中的智慧合約根據該第一實際交易內容與該第二實際交易內容產生一實際交易結果,並將該實際交易結果寫入該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中,且將該實際交易結果公告於該交易平台。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其中,步驟(D)包含以下子步驟: (D-1)該第一區塊鏈節點根據所接收到之電能資訊,產生對應該第一使用者識別資訊的該第一電能內容;(D-2)該第一區塊鏈節點自該伺服器單元獲得一憑證金鑰;(D-3)該第一區塊鏈節點將該第一電能內容、該憑證金鑰及一工作證明傳送至該伺服器單元,以使該伺服器單元根據該憑證金鑰及該工作證明驗證該第一區塊鏈節點;及(D-4)當該第一區塊鏈節點被該伺服器單元成功驗證後,該第一區塊鏈節點將該第一電能內容寫入該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該區塊鏈系統還包括經由該第一通訊網路與該伺服器單元連接的多個區塊鏈節點,該等區塊鏈節點分別經由一第二通訊網路與多個供電裝置組連接,每一供電裝置組用於持續感測並傳送一指示出自身之供電狀況的供電資訊至所連接的區塊鏈節點,在步驟(A)前,該方法還包含以下步驟:(I)對於每一區塊鏈節點,該區塊鏈節點根據所接收到之供電資訊,產生一供電內容,並將該供電內容寫入該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J)該伺服器單元自該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獲得每一區塊鏈節點在一當前時間區間及一早於該當前時間區間的先前時間區間所寫入之當前的供電內容及先前的供電內容,並將每一區塊鏈節點對應之當前的供電內容及 先前的供電內容作為一對應的供電訓練資料;及(K)該伺服器單元根據每一區塊鏈節點對應之供電訓練資料利用一機器學習演算法建立一用於預測一晚於該當前時間區間之未來時間區間之供電狀況的供電預測模型。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在步驟(J)前,該方法還包含以下步驟:(L)該伺服器單元還獲得該當前時間區間之當前的天氣資訊;其中,在步驟(J)中,每一區塊鏈節點對應之供電訓練資料還包含該當前的天氣資訊。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該等區塊鏈節點還分別經由該第二通訊網路與多個用電裝置組連接,每一用電裝置組用於持續感測並傳送一指示出自身之用電狀況的用電資訊至所連接的區塊鏈節點,在步驟(A)前,該方法還包含以下步驟:(M)對於每一區塊鏈節點,該區塊鏈節點根據所接收到之用電資訊,產生一用電內容,並將該用電內容寫入該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N)該伺服器單元自該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獲得每一區塊鏈節點在該當前時間區間及該先前時間區間所寫入之當前的用電內容及先前的用電內容,並將每一區塊鏈節點對應之當前的用電內容與先前的用電內容,及該當前的天氣資訊作為一對應的用電訓練資料;及 (O)該伺服器單元根據每一區塊鏈節點對應之用電訓練資料利用一機器學習演算法建立一用於預測一晚於該當前時間區間之未來時間區間之用電狀況的用電預測模型。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每一區塊鏈節點還分別經由一第二通訊網路與其對應的使用端連接,在步驟(K)後,該方法還包含以下步驟:(P)該等區塊鏈節點中被該第一使用者所持有的第一區塊鏈節點自該伺服器單元獲得該供電預測模型;(Q)該第一區塊鏈節點獲得該未來時間區間之未來的天氣資訊;(R)該第一區塊鏈節點根據在另一早於該未來時間區間的先前時間區間所產生的供電內容及該未來的天氣資訊,利用該供電預測模型獲得一指示出該第一區塊鏈節點所對應之供電裝置組在該未來時間區間之供電狀況的預測供電資訊;(S)該第一區塊鏈節點獲得該未來時間區間之未來的電價資訊;及(T)該第一區塊鏈節點至少根據該未來時間區間的預測供電資訊與未來的電價資訊,獲得對應該未來時間區間的一指示出電能賣買方式的賣買電能推薦資訊,並傳送至該使用端,以使該使用端根據該賣買電能推薦資訊產生該待交易內容。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在步驟(T)前, 還包含以下步驟:(U)該第一區塊鏈節點自該伺服器單元獲得該用電預測模型;及(V)該第一區塊鏈節點根據在早於該未來時間區間的該另一先前時間區間所產生的用電內容及該未來的天氣資訊,利用該用電預測模型獲得一指示出該第一區塊鏈節點所對應之用電裝置組在該未來時間區間之用電狀況的預測用電資訊;其中,在步驟(T)中,該第一區塊鏈節點不僅根據該未來時間區間的預測供電資訊與未來的電價資訊,還根據該未來時間區間的預測用電資訊,獲得對應該未來時間區間的該賣買電能推薦資訊。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在步驟(C)後,還包含以下步驟:(W)該第一區塊鏈節點根據該未來時間區間的預測用電資訊與賣買電能推薦資訊,獲得該第一區塊鏈節點所對應之用電裝置組於該未來時間區間的一指示出欲推薦之用電排程的用電排程推薦資訊,並傳送至該使用端,以使該使用端根據該用電排程推薦資訊產生並傳送相關於該第一區塊鏈節點所對應之用電裝置組在該未來時間區間之一實際的用電需求資訊至該第一區塊鏈節點。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每一用電裝置組還用於持續感測並傳送一指示出自身之運作狀況的運作資訊至所連接的區塊鏈節點,在步驟(W)後,還包含以下 步驟:(X)該第一區塊鏈節點根據該實際的用電需求資訊、該交易配對結果、該第一區塊鏈節點所對應之供電裝置組在一當前時間間隔的供電資訊,及該第一區塊鏈節點所對應之用電裝置組在該當前時間間隔之用電資訊與運作資訊,產生在一晚於該當前時間間隔之未來時間間隔與該第一區塊鏈節點所對應之用電裝置組有關的控制指令,以控制該第一區塊鏈節點所對應之用電裝置組。
  10. 一種用於能源管理及交易的區塊鏈系統,經由一第一通訊網路連接一由一第一使用者所持有之使用端,該區塊鏈系統還經由一第二通訊網路與多個電能量測裝置連接,每一電能量測裝置用於持續感測一對應的電能資訊,該區塊鏈系統包含:一交易平台,與該使用端連接並公告有多筆相關於電能之先前待交易內容;多個區塊鏈節點,每一區塊鏈節點經由該第一通訊網路與該伺服器單元連接並分別經由該第二通訊網路與該等電能量測裝置連接;及一伺服器單元,經由該第一通訊網路與該交易平台連接,當該伺服器單元自該交易平台接收到由該使用端所產生之相關於電能,並包含一待交易內容的一能源交易請求時,該伺服器單元透過區塊鏈系統中的智慧合約將該待交易內容寫入該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中,並將該待交易內容公告於該交易平台,其中,該待交易內容包含一對應 於該第一使用者之第一使用者識別資訊,該伺服器單元透過區塊鏈系統中的智慧合約判定公告於該交易平台之未匹配成交的所有先前待交易內容中,是否存在一與該待交易內容匹配成交的配對交易內容,其中,該配對交易內容包含對應於一第二使用者之第二使用者識別資訊,當該伺服器單元判定出存在該配對交易內容時,該伺服器單元根據該待交易內容與該配對交易內容產生一交易配對結果,並透過區塊鏈系統中的智慧合約將該交易配對結果寫入該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中,且將該交易配對結果公告於該交易平台,該等區塊鏈節點中被該第一使用者所持有的第一區塊鏈節點根據自所對應之電能量測裝置接收到之電能資訊,產生對應該第一使用者識別資訊的一第一電能內容,並將該第一電能內容寫入該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該伺服器單元自該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獲得對應於該待交易內容的第一電能內容,並根據該第一電能內容產生一對應該待交易內容的第一實際交易內容,該等區塊鏈節點中被該第二使用者所持有的第二區塊鏈節點根據所接收到之電能資訊,產生對應第二使用者識別資訊的一第二電能內容,並將該第二電能內容寫入該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該伺服器單元自該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獲得對應於該配對交易內容的第二電能內容,並根據該第二電能內容產生一對應該配對交易內容的第二實際交易內容,該伺服器單元根據該第一實際交易內容與該第二實際交易內容產生一實際交易結果,並透過區塊鏈系統 中的智慧合約將該實際交易結果寫入該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中,且將該實際交易結果公告於該交易平台。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區塊鏈系統,其中,該第一區塊鏈節點根據所接收到之電能資訊,產生對應該第一使用者識別資訊的該第一電能內容後,該第一區塊鏈節點自該伺服器單元獲得一憑證金鑰,該第一區塊鏈節點將該第一電能內容、該憑證金鑰及一工作證明傳送至該伺服器單元,以使該伺服器單元根據該憑證金鑰及該工作證明驗證該第一區塊鏈節點,當該第一區塊鏈節點被該伺服器單元成功驗證後,該第一區塊鏈節點才將該第一電能內容寫入該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
  12.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區塊鏈系統,還經由一第二通訊網路與多個供電裝置組連接,每一供電裝置組用於持續感測一指示出自身之供電狀況的供電資訊,該區塊鏈系統還包含經由該第一通訊網路與該伺服器單元連接並分別經由該第二通訊網路與該等供電裝置組連接的多個區塊鏈節點,對於每一區塊鏈節點,該區塊鏈節點根據自所對應之供電裝置組接收到之供電資訊,產生一供電內容,並將該供電內容寫入該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該伺服器單元自該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獲得每一區塊鏈節點在一當前時間區間及一早於該當前時間區間的先前時間區間所寫入之當前的供電內容及先前的供電內容,並將每一區塊鏈節點對應之當前的供電內容及先前的供電內容作為一對應的供電訓練資料,該伺服器單元根據每一區塊鏈節 點對應之供電訓練資料利用一機器學習演算法建立一用於預測一晚於該當前時間區間之未來時間區間之供電狀況的供電預測模型。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區塊鏈系統,其中,該伺服器單元還獲得該當前時間區間之當前的天氣資訊,每一區塊鏈節點對應之供電訓練資料還包含該當前的天氣資訊。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區塊鏈系統,還經由該第二通訊網路與多個用電裝置組連接,每一用電裝置組用於持續感測並傳送一指示出自身之用電狀況的用電資訊至所連接的區塊鏈節點,對於每一區塊鏈節點,該區塊鏈節點根據所接收到之用電資訊,產生一用電內容,並將該用電內容寫入該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該伺服器單元自該區塊鏈系統之分散式帳本獲得每一區塊鏈節點在該當前時間區間及該先前時間區間所寫入之當前的用電內容及先前的用電內容,並將每一區塊鏈節點對應之當前的用電內容與先前的用電內容,及該當前的天氣資訊作為一對應的用電訓練資料,該伺服器單元根據每一區塊鏈節點對應之用電訓練資料利用一機器學習演算法建立一用於預測一晚於該當前時間區間之未來時間區間之用電狀況的用電預測模型。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區塊鏈系統,其中,每一區塊鏈節點還分別經由一第二通訊網路與其對應的使用端連接,該等區塊鏈節點中被該第一使用者所持有的第一區塊鏈節點自該伺服器單元獲得該供電預測模型,該第一區塊鏈節點 獲得該未來時間區間之未來的天氣資訊及電價資訊,該第一區塊鏈節點還根據在另一早於該未來時間區間的先前時間區間所產生的供電內容及該未來的天氣資訊,利用該供電預測模型獲得一指示出該第一區塊鏈節點所對應之供電裝置組在該未來時間區間之供電狀況的預測供電資訊,且該第一區塊鏈節點至少根據該未來時間區間的預測供電資訊與未來的電價資訊,獲得對應該未來時間區間的一指示出電能賣買方式的賣買電能推薦資訊,並傳送至該使用端,以使該使用端根據該賣買電能推薦資訊產生該待交易內容。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區塊鏈系統,其中,該第一區塊鏈節點還自該伺服器單元獲得該用電預測模型,並根據在早於該未來時間區間的該另一先前時間區間所產生的用電內容及該未來的天氣資訊,利用該用電預測模型獲得一指示出該第一區塊鏈節點所對應之用電裝置組在該未來時間區間之用電狀況的預測用電資訊,且該第一區塊鏈節點不僅根據該未來時間區間的預測供電資訊與未來的電價資訊,還根據該未來時間區間的預測用電資訊,獲得對應該未來時間區間的該賣買電能推薦資訊。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區塊鏈系統,其中,該第一區塊鏈節點根據該未來時間區間的預測用電資訊與賣買電能推薦資訊,獲得該第一區塊鏈節點所對應之用電裝置組於該未來時間區間的一指示出欲推薦之用電排程的用電排程推薦資訊,並傳送至該使用端,以使該使用端根據該用電排 程推薦資訊產生並傳送相關於該第一區塊鏈節點所對應之用電裝置組在該未來時間區間之一實際的用電需求資訊至該第一區塊鏈節點。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區塊鏈系統,每一用電裝置組還用於持續感測並傳送一指示出自身之運作狀況的運作資訊至所連接的區塊鏈節點,其中,該第一區塊鏈節點根據該實際的用電需求資訊、該交易配對結果、該第一區塊鏈節點所對應之供電裝置組在一當前時間間隔的供電資訊,及該第一區塊鏈節點所對應之用電裝置組在該當前時間間隔之用電資訊與運作資訊,產生在一晚於該當前時間間隔之未來時間間隔與該第一區塊鏈節點所對應之用電裝置組有關的控制指令,以控制該第一區塊鏈節點所對應之用電裝置組。
TW109132773A 2020-09-22 2020-09-22 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與用於能源管理及交易的區塊鏈系統 TWI7619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2773A TWI761963B (zh) 2020-09-22 2020-09-22 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與用於能源管理及交易的區塊鏈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2773A TWI761963B (zh) 2020-09-22 2020-09-22 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與用於能源管理及交易的區塊鏈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3216A TW202213216A (zh) 2022-04-01
TWI761963B true TWI761963B (zh) 2022-04-21

Family

ID=82197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2773A TWI761963B (zh) 2020-09-22 2020-09-22 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與用於能源管理及交易的區塊鏈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6196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3330B (zh) * 2022-05-26 2023-05-21 國立成功大學 利用區塊鏈的認證方法
TWI815678B (zh) * 2022-09-27 2023-09-11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種具有最佳化記帳分配之區塊鏈授權系統、方法及其電腦可讀媒介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4671A (zh) * 2019-10-24 2020-03-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网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TW202013299A (zh) * 2018-09-20 2020-04-01 美林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散式能源交易系統與方法
US20200151340A1 (en) * 2017-07-20 2020-05-1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onitoring a blockchain
CN111461890A (zh) * 2020-04-21 2020-07-28 上海积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多种预测和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发电交易系统和方法
CN111459461A (zh) * 2020-04-24 2020-07-28 上海积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的用能权核定及交易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151340A1 (en) * 2017-07-20 2020-05-1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onitoring a blockchain
TW202013299A (zh) * 2018-09-20 2020-04-01 美林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散式能源交易系統與方法
CN110874671A (zh) * 2019-10-24 2020-03-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网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461890A (zh) * 2020-04-21 2020-07-28 上海积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多种预测和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发电交易系统和方法
CN111459461A (zh) * 2020-04-24 2020-07-28 上海积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的用能权核定及交易系统和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3330B (zh) * 2022-05-26 2023-05-21 國立成功大學 利用區塊鏈的認證方法
TWI815678B (zh) * 2022-09-27 2023-09-11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種具有最佳化記帳分配之區塊鏈授權系統、方法及其電腦可讀媒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3216A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oto et al. Peer-to-peer energy trading: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US20240078617A1 (en) Energy resource network
Baidya et al. Reviewing the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for the digitalization of energy
CN107925675B (zh) 供应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EP4287441A2 (en) Systems for machine learning, optimising and managing local multi-asset flexibility of 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resources
US9134353B2 (en) Comfort-driven optimization of electric grid utilization
Suthar et al. Peer-to-peer energy trading in smart grid: Frameworks, implementation methodologies, and demonstration projects
US2010033237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rticipation in energy-related markets
Bukar et al. Peer-to-peer electricity trad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n current developments and perspectives
CN103003829A (zh) 能源服务交付平台
TWI761963B (zh) 能源管理及交易方法與用於能源管理及交易的區塊鏈系統
Widergren et al. Transactive systems simulation and valuation platform trial analysis
Chen et al. Review of energy sharing: Business models, mechanisms, and prospects
Gao et al. FogChain: A blockchain-based peer-to-peer solar power trading system powered by fog AI
GB2597342A (en) Systems for machine learning, optimising and managing local multi-asset flexibility of 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resources-divisional
Yagmur et al. Blockchain-based energy applications: The DSO perspective
Lee et al. Anomaly detection of smart metering system for power management with battery storage system/electric vehicle
Lai et al. Blockchain applications in microgrid clusters
Akter et al. Transactive energy coordination mechanism for community microgrids supplying multi‐dwelling residential apartments
Karuseva et al. The impact of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on consumers in the power supply market
Gazafroudi et al. Islanded microgrid management based on blockchain communication
GB2598495A (en) Systems for machine learning, optimising and managing local multi-asset flexibility of 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resources
TWI804783B (zh) 電能量測裝置
Wang et al. Blockchain adoption and security management of large scale industrial renewable-based systems: Knowledge-based approach
Venkatakrishnan et al. Optimally manage the energy between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s and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system: A hybrid techniq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