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7576B - 活體內no產生裝置 - Google Patents

活體內no產生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7576B
TWI757576B TW108102736A TW108102736A TWI757576B TW I757576 B TWI757576 B TW I757576B TW 108102736 A TW108102736 A TW 108102736A TW 108102736 A TW108102736 A TW 108102736A TW I757576 B TWI757576 B TW I75757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ion
pressure
vivo
reference pressure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27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6157A (zh
Inventor
柿沼由彥
人見雄一
渡邊正廣
長尾佳文
Original Assignee
學校法人日本醫科大學
日商御津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學校法人日本醫科大學, 日商御津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學校法人日本醫科大學
Publication of TW201936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61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7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7576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能抑制使用者的疼痛與不適感,且同時可在活體內有效率地產生NO之活體內NO產生裝置。 本發明之解決手段為如下之活體內NO產生裝置:具備有裝在四肢之任一者且會壓迫血管之壓迫裝置、以及根據基準壓力控制壓迫裝置所造成的壓迫之控制部;前述基準壓力為收縮壓;控制部將壓迫壓力設定為前述基準壓力之47~93%,並以前述壓迫壓力進行透過壓迫裝置之預定時間的壓迫。

Description

活體內NO產生裝置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活體內NO產生裝置,更詳細地說,係有關於一種用於在血管等活體內產生NO(一氧化氮)之活體內NO產生裝置。
發明背景
已知在活體內的血管內皮細胞所產生的NO具有血管擴張作用,對於動脈硬化之預防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若欲增加NO的產生量,藉由運動或入浴等使血流增加被認為是有效的,然而用習知之方法難以產生足夠量的NO。
另一方面,作為從外部控制活體的血流之裝置,例如專利文獻1之揭示,已知有一種重複操作對動脈的壓迫造成缺血以及解除壓迫造成再灌流之組成。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再公表特許第2014/21267號公報
發明概要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上述專利文獻1之裝置為了壓迫動脈直到血液的流動被阻斷造成缺血,是用比使用者的最大血壓(收縮壓)更高的壓力進行,因此若持續特定期間(例如5分鐘左右),會有所謂使用者的疼痛與不適感容易變得過大之問題。此外,上述專利文獻1之裝置是以促進活體內的乙醯膽鹼產生為目的,關於使NO有效率地產生一事,現狀上至今都沒有充分的研討。
因此,本發明是以提供一種能抑制使用者的疼痛與不適感,且同時在活體內有效率地產生NO之活體內NO產生裝置為目的。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前述目的是透過活體內NO產生裝置達成,其具備有裝在四肢之任一者且會壓迫血管之壓迫部件、以及根據基準壓力控制由前述壓迫部件所造成的壓迫之控制部件;前述基準壓力為收縮壓;前述控制部件將壓迫壓力設定為前述基準壓力之47~93%,並以前述壓迫壓力進行透過壓迫部件之預定時間的壓迫。
該活體內NO產生裝置是以進一步具備有使前述基準壓力能透過使用者之操作進行輸入之輸入部件為佳。
前述控制部件是以使透過前述壓迫部件之壓迫隔著間隔並重複進行為佳,且以使透過前述壓迫部件之壓迫重複進行3次後停止為更佳。前述控制部件亦可以是在每次重複進行透過前述壓迫部件之壓迫時,以使前述壓迫壓力在前述基準壓力之47~70%的範圍內階段性地增加之方式構成。 發明效果
藉由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能抑制使用者的疼痛與不適感,且同時在活體內有效率地產生NO之活體內NO產生裝置。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對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將參照圖式進行說明。圖1為關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的活體內NO產生裝置之概略構成圖,圖2為圖1所示活體內NO產生裝置之方塊圖。如圖1及圖2所示,活體內NO產生裝置1具備有裝備於手或腳等四肢之任一者之壓迫裝置10、以及連接至壓迫裝置10之裝置本體20。壓迫裝置10在本實施型態中是1個,然而亦可構成為設置有複數個,並能分別裝備於四肢之不同部位。
壓迫裝置10具備有帶狀的帶11、及設置於帶11內側的面之流體袋12,使流體袋12接觸欲抑制動脈血流之活體部位,並將帶11纏繞後,將由黏扣帶等構成之固定部13壓附於帶11之外側的面,藉此將壓迫裝置10固定於活體部位。作為壓迫裝置10,可以使用例如市售的血壓測定用袖帶。
裝置本體20具備有由按鈕或刻度盤等構成之輸入部21、由用於記憶基準壓力等各種資訊之半導體記憶體等構成之記憶部22、由CPU等構成之控制部23、驅動壓迫裝置10之驅動部24、以及由液晶面板等構成之顯示部25。輸入部21及顯示部25設置於裝置本體20之外側的面,而記憶部22、控制部23及驅動部24內藏於裝置本體20。
驅動部24具備有幫浦、閥、壓力檢測器等,透過連接管14連接於壓迫裝置10之流體袋12,對流體袋12進行氣體等流體之供給或排出。控制部23根據記憶於記憶部22之基準壓力而控制驅動部24之驅動。
接著,對於具備有上述組成之活體內NO產生裝置1之運作進行說明。本實施型態之活體內NO產生裝置1能讓使用者以血壓計預先測量等而掌握之自己的收縮壓(最大血壓),透過輸入部21之操作進行輸入以作為基準壓力。被輸入的基準壓力會被納入記憶部22。被納入記憶部22的基準壓力並不一定限定於從輸入部21輸入的資訊,例如,可以是將活體內NO產生裝置1連接至其他血壓計等機器,或於活體內NO產生裝置1附加血壓計之機能等,並且以使收縮壓自動地納入記憶部22之方式組成。亦或,可將之前納入記憶部22之基準壓力透過輸入使用者之識別ID等來取出並使用。
其次,使用者於四肢之任一部位將壓迫裝置10纏繞並固定後,按壓輸入部21之開始按鈕,控制部23即依據使用者之基準壓力對流體袋12之壓迫壓力進行設定,以該壓迫壓力透過壓迫裝置10進行特定時間之壓迫。之後,當控制部23解除了壓迫裝置10造成的壓迫,則因為受抑制的血流之急速激烈變動使得剪應力作用於血管內皮細胞,從血管內皮細胞釋放出NO。壓迫活體部位的特定時間,只要是藉由之後的壓迫解除會產生血管擴張反應之時間則無特別限制,例如1~10分鐘之間,亦可設定成藉由輸入部21之操作而連續地或階段性地(例如每10秒)變更。壓迫壓力較佳為如後述般設定成基準壓力之47~93%範圍,會設定成比不至於使動脈缺血之收縮壓更低。如此的設定壓力主要會使靜脈系統受到壓迫。壓迫壓力相對於基準壓力之比例可以使用在上述範圍內且預先記憶於記憶部22之值,亦或構成為藉由輸入部21之操作而能在上述範圍內連續地或階段性地(例如每5單位)變更,使用由使用者妥善選擇的值。
壓迫裝置10對活體部位之壓迫可以是僅只1次,然而較佳為設有間隔並重複進行。重複進行壓迫時的間隔(解除壓迫的時間)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因血流增加使血管徑能達到最大擴張之時間,例如1~10分鐘間,亦可設定成藉由輸入部21之操作而連續地或階段性地(例如每10秒)變更。壓迫之重複次數並無特別限制,但重複次數過多則NO產生之效果會變得不易顯現,以2~5次為較佳,以如後述之3次為最佳。關於壓迫次數,亦能構成為可藉由輸入部21之操作而變更。重複壓迫時的壓迫時間及壓迫解除時間可以是每次重複壓迫都相同,亦可在每次重複壓迫使其變化。
圖3顯示源自大腿部的壓迫之NO代謝產物的測定結果。以受測者之收縮壓128mmHg作為基準壓力,以壓迫壓力作為參數,將5分鐘的壓迫及3分鐘的壓迫解除重複進行3次後的靜脈中NO2 血中濃度以Griess法進行測定,以此推估NO的產生量。壓迫壓力設為60mmHg、90mmHg、120mmHg,該等相對於基準壓力分別為約47%、約70%、約93%。
如圖3所示,將壓迫壓力設為基準壓力之47~93%時,確認到NO有良好的產生。若將壓迫壓力設為比基準壓力的93%更高並更接近基準壓力時,一方面在壓迫時間當中產生的疼痛與不適感變得過大,另一方面NO的產生量在基準壓力的70%時為峰值且有減少傾向,因此較佳為將壓迫壓力設為基準壓力之47~93%。特別是,當壓迫壓力設為基準壓力之47~70%時,能充分抑制疼痛與不適感並且促進NO產生,係屬較佳。重複進行壓迫時,因為重複壓迫而漸漸地不易感受疼痛與不適感,故較佳為使每次重複的壓迫壓力在基準壓力的47~70%範圍內階段性地增加。例如,將有關於該比例且來自輸入部21之輸入值設為A,相對於從輸入部21所輸入等的基準壓力,分別設定成第1次的壓迫壓力為基準壓力的(A-20)%、第2次的壓迫壓力為基準壓力的(A-10)%、第3次的壓迫壓力為基準壓力的A%。上述之各比例可以是固定的值,例如可以分別設定成第1次的壓迫壓力為基準壓力的50%、第2次的壓迫壓力為基準壓力的60%、第3次的壓迫壓力為基準壓力的70%。
圖4顯示將大腿部的壓迫重複次數作為參數時的NO代謝產物之測定結果。關於當壓迫壓力設為90mmHg、以5分鐘的壓迫與3分鐘的壓迫解除重複進行時的NO產生量,用與顯示於圖3之測定結果的情況相同之測定方法求出,結果是到第3次為止的每次進行壓迫都使NO產生量增加,但在第4次和第5次當中,NO產生量與壓迫前的值相同。亦即,可確認到壓迫重複進行3次之後停止能有效率地產生NO。
為了確認本發明之效果,將步行運動前後的NO產生量之變化顯示於圖5。圖5顯示受測者步行前的NO代謝產物與快走30分鐘之後的NO代謝產物,用與顯示於圖3之測定結果的情況相同之測定方法求出的結果。如圖5所示,步行運動後的NO產生量相對於步行運動前的NO產生量增加成約1.5倍。將此測定結果與圖3所示之測定結果進行對比,圖3所示當壓迫壓力為基準壓力之47~93%時的NO產生量皆高於圖5所示步行運動後的NO產生量的平均值,故顯見本實施型態之活體內NO產生裝置1在圖3當中的壓迫條件下使用,能比進行了快走30分鐘時產生更多量的NO。
圖6顯示本實施型態之活體內NO產生裝置讓受測者持續地使用時的脈搏數及血壓的變化。以90mmHg之壓迫壓力進行5分鐘壓迫以及3分鐘的壓迫解除,重複3次當作1輪,從5月前半開始每日進行1輪,每半個月測定脈搏數、最低血壓及最高血壓。如圖6所示,脈搏數及血壓皆從開始使用經過了1個月左右就表現出降低傾向,顯示出NO對於自主神經系統的介入效果。
圖7顯示本實施型態之活體內NO產生裝置讓受測者持續地使用時的血糖值(HbA1c值)的變化。在與圖6測定相同的壓迫條件下從4月前半至5月底每日進行1輪,從6月增加至1日2輪並每個月測定體重及HbA1c值,在7月前半的時間點,體重是從6月增加且與開始時相比幾乎相同,另一方面HbA1c值表現出降低傾向,顯示出NO對於自主神經系統的介入效果。
圖8顯示本實施型態之活體內NO產生裝置的使用造成血管年齡(baPWV值)之變化。受測者在每年1次的定期健康診斷所測定之baPWV值藉由開始使用活體內NO產生裝置而大幅降低,顯示出血管年齡的改善。
1‧‧‧活體內NO產生裝置 10‧‧‧壓迫裝置 11‧‧‧帶 12‧‧‧流體袋 13‧‧‧固定部 14‧‧‧連接管 20‧‧‧裝置本體 21‧‧‧輸入部 22‧‧‧記憶部 23‧‧‧控制部 24‧‧‧驅動部 25‧‧‧顯示部
[圖1]關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的活體內NO產生裝置之概略構成圖。 [圖2]圖1所示活體內NO產生裝置之方塊圖。 [圖3]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測定結果之圖。 [圖4]表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測定結果之圖。 [圖5]表示本發明之比較對象的測定結果之圖。 [圖6]表示本發明之其他測定結果之圖。 [圖7]表示本發明之其他測定結果之圖。 [圖8]表示本發明之其他測定結果之圖。
1‧‧‧活體內NO產生裝置
10‧‧‧壓迫裝置
11‧‧‧帶
12‧‧‧流體袋
13‧‧‧固定部
14‧‧‧連接管
20‧‧‧裝置本體
21‧‧‧輸入部
25‧‧‧顯示部

Claims (3)

  1. 一種活體內NO產生裝置,具備有:裝在四肢之任一者且壓迫血管之壓迫部件、及根據基準壓力控制由前述壓迫部件造成的壓迫之控制部件;前述基準壓力為收縮壓;前述控制部件將壓迫壓力設定為前述基準壓力之47~70%,並以前述壓迫壓力進行透過前述壓迫部件之預定時間的壓迫;前述控制部件使透過前述壓迫部件之壓迫隔著間隔並重複進行,且於每次重複進行透過前述壓迫部件之壓迫時,使前述壓迫壓力在前述基準壓力之47~70%的範圍內階段性地增加。
  2. 如請求項1之活體內NO產生裝置,其還具備有使前述基準壓力能透過使用者之操作進行輸入之輸入部件。
  3. 如請求項1之活體內NO產生裝置,其將透過前述壓迫部件之壓迫重複進行3次後停止。
TW108102736A 2018-02-28 2019-01-24 活體內no產生裝置 TWI7575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4042 2018-02-28
JP2018034042 2018-02-28
JP2018-210140 2018-11-08
JP2018210140A JP6864295B2 (ja) 2018-02-28 2018-11-08 生体内no産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6157A TW201936157A (zh) 2019-09-16
TWI757576B true TWI757576B (zh) 2022-03-11

Family

ID=67947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2736A TWI757576B (zh) 2018-02-28 2019-01-24 活體內no產生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864295B2 (zh)
TW (1) TWI757576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04354A (zh) * 2012-06-28 2014-02-01 Kaatsu Japan Co Ltd 加洩壓控制系統及血管強化方法
CN104207927A (zh) * 2013-05-30 2014-12-17 杜清静 缺血预适应训练仪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37879B2 (en) * 2003-12-29 2009-12-29 Medical Compression Systems, (Dbn)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isting vascular flow through external compression synchronized with venous phasic flow
JP6371334B2 (ja) * 2016-05-27 2018-08-08 株式会社ユネクス 超音波断面画像測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04354A (zh) * 2012-06-28 2014-02-01 Kaatsu Japan Co Ltd 加洩壓控制系統及血管強化方法
CN104207927A (zh) * 2013-05-30 2014-12-17 杜清静 缺血预适应训练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50553A (ja) 2019-09-12
JP6864295B2 (ja) 2021-04-28
TW201936157A (zh) 2019-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352819A1 (en) Efficacy based feedback system for 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
Gole et al. Hyperoxia-induced alterations in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and autonomic control during return to normoxic breathing
JP6449483B2 (ja) 虚血プレ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治療機器、その使用、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て血管の健康状態を判断する方法
US20090287243A1 (en)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1048542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assessing endothelial function
WO2007074451A2 (en) Intermittent external compression device
CN112437632A (zh) 脉搏波传播时间测定装置和血压测定装置
TWI757576B (zh) 活體內no產生裝置
Bhavanani et al. Immediate 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pranava relaxa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US20100262022A1 (en) Detection of Progressive Central Hypovolemia using the System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with Pulse-Decomposition Analysis (PDA)
Toska Handgrip contraction induces a linear increase in arterial pressure by peripheral vasoconstriction, increased heart rate and a decrease in stroke volume
US20150148694A1 (en) Detection of progressive central hypovolemia
CN109561838B (zh) 血压测试装置
Lamotte et al. Influence of different resistive training modalities on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responses of healthy subjects
Sakamaki et al. Blood pressure response to slow walking combined with KAATSU in the elderly
KR20110050000A (ko) 공압 마사지 장치 및 방법
Ritvanen et al. Relief of work stress after weekend and holiday season in high school teachers
JP2002102184A (ja) 自動血圧計の計測表示方法
KR100906657B1 (ko) 맥파 피드백을 이용한 마사지 방법
WO2022224518A1 (ja) 血管トレーニング装置、方法、血管トレーニングシステム
Nomura et al. Involuntary “Deep Breathing” by posture-respiration feedback control system
Wilund et al. ACUTE HEMODYNAMIC RESPONSES TO INTRADIALYTIC EXERCISE
Rahimi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an Adaptive Compression System
JP6635548B2 (ja) 筋肉増強方法及び筋肉増強装置
JP2021186620A (ja) 呼吸相同調型圧迫式マッサージ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