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2487B - 三維聲場生成系統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三維聲場生成系統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52487B TWI752487B TW109115142A TW109115142A TWI752487B TW I752487 B TWI752487 B TW I752487B TW 109115142 A TW109115142 A TW 109115142A TW 109115142 A TW109115142 A TW 109115142A TW I752487 B TWI752487 B TW I752487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ound
- signal
- digital
- dimensional
- sound field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reophonic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種三維聲場生成系統,包含:一個空間/環境聲波輸入單元,用以接收聲波並將其轉化成數位格式訊號;一個雙耳訊號處理單元,用以接收該轉化之數位訊號並依據雙耳訊號處理技術,對該訊號進行比對、再次分離處理;一個數位運算分析單元對接收該轉化分離之數位訊號並對其進行三維演算與分析,以及進行即時計算、分配、處理、數位類比轉換以及類比數位轉換;一個三維訊號演算與比對單元,對由數位運算分析單元輸出之訊號進行演算最佳化訊號比對與自動化的調整,再將比對的處理訊號分配至一個聲音訊號播放系統以產生重建之聲場。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三維聲場生成技術領域,更明確地說,係關於一種三維聲場生成系統及方法。
隨著科技的發展與應用,現今市場上對聲音產品的需求與應用逐年增長。為了因應市場上不斷變化的消費使用需求,新的應用技術推陳出新、加入不同技術條件以增加新的聆聽感受度,對消費市場而言是必須的。要達成上述條件,電聲音響與空間的耦合是重要探討課題,於設計上重點不僅在於聲音產品的系統特性與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考慮聲音產品中系統與實際環境聲學間相互作用的影響,藉以設計出更貼近人的雙耳於環境中不同位置、角度間實際聆聽感受之特性表現。
三維聲場技術(3D spatial sound field technologies)除了可以改善聲場環境與聲音動態的表現外,於實際聆聽的情境下聽眾的感受度會接近實際空間聲場的情況。近幾年由於360度影片、VR/AR/MR的蓬勃發展,使得大家回過頭來尋求沉浸式的聲場在場域收音、格式解析/量化、處理、重建等各方面的幫助,以求能在耳機或各種喇叭佈局上實現自然的聲響,其中關鍵之一就是演算出聲源在一個廣域的3D空間裡所應讓人耳聽到的直接音和一次、二次、三次反射音,相應於聆聽者雙耳和聲源之間的距離與方位變化,即時的將前端的計算結果呈現在後端聆聽系統上。
三維聲場,本質上來說它是對沉浸式聲場的一種更加科學的表達方式。通常來說(在某些定義),這兩個名稱可以互換使用,但是三維聲場是一
個相對更準確的術語。在三維聲/環境立體聲中,聲音可以被定位在以聽眾為球心的球體中的任何一個位置,通過在四個聲道上進行編碼-三個通道分別用於前/後、左/右和上/下的方向資訊,還有一個「全向」通道。在回放環境立體聲時,必須解碼後才能在特定的回放系統上進行播放,這個系統可以是DTS:X家庭影院系統,也可以是傳統的5.1聲道環繞設備,甚至可以是常規的耳機或是多向的陣列揚聲器系統。此外,沉浸式音頻技術的實現是與揚聲器無關的,這意味著人們只需要對混音進行簡單的調整,就可以在不同的音響系統上進行回放(play back)。對於沉浸式聲場技術來說,我們不但可以在電影院的音響系統中使用,也可以在智能揚聲器網絡,甚至是普通的耳機上回放同一段混音,而且能夠同時保留住空間資訊。
有鑑於目前市場上高階音響產品售價不菲,在高品質的產品上合理價格還有許多空間,本發明提出一種創新三維聲場生成系統及方法可以應用於微型化音響產品上,利用可以自動調整最佳聆聽範圍技術,無論聲場環境條件如何,本發明提出之設計可以藉由多個揚聲器形成聲域,建立完整的聲音定位,藉由可以自動調整處理環境聲場,模擬建立原聲場的聽覺感受,使得聽眾於不同環境中都可有接近最佳化的聆聽效果。
本發明提出一種三維聲場生成系統,包含:一個空間/環境聲波輸入單元,用以接收空間與環境中的聲波並將其轉化分離成數位格式訊號;一個雙耳訊號處理單元,用以接收該轉化分離之數位訊號並依據雙耳訊號處理技術,對該訊號進行比對、再次分離處理;一個數位運算分析單元包含一數位音頻訊號處理器以及一數位訊號處理器,其中該數位音頻訊號處理器用以接收該轉化分離之數位訊號並對其進行三維演算與分析,其中該數位訊號處理器用以接收由該雙耳訊號處理單元與該數位音頻訊號處理器輸入之訊號進行即時計算、分配、處理、數位類比轉換以及類比數位轉換;及一個三維訊號演算與比對單元,用以對由數位運算分析單元輸出之訊號進行演算最佳化訊號比對與自動化的調整,再將比對完的處理訊號分配至一個聲音訊號播放系統用以產生重
建之聲場。
上述的三維聲場生成系統,其更包含一現場音源收錄演算與比對單元用以將現場演出的音源或訊號透過一個現場三維錄音裝置收錄,將所收錄之訊號與上述演算最佳化訊之號比對並進行自動化的調整,再將比對完的處理訊號分配至上述聲音訊號播放系統用以產生重建之聲場。
上述雙耳訊號處理單元依據雙耳聲壓差(interaural level difference,ILD)、雙耳時間差(interaural time difference,ITD)、頭部相關傳遞函數(head related transform function,HRTF)等雙耳訊號處理技術,對輸入的該數位形式訊號進行比對、再次分離處理將複雜的空間混音轉換為左右兩個聲道的聲音信號。
上述聲音訊號播放系統包括一個三維揚聲器陣列。
本發明提出一種三維聲場生成方法,包含:透過聲波輸入單元接收空間與環境中聲波,並將其轉化成數位訊號;以雙耳訊號處理單元對該數位訊號進行雙耳訊號處理;藉由數位運算分析單元進行三維演算;及以三維訊號演算與比對單元,將該數位訊號進行最佳化訊號比對,再分配至一聲音訊號播放系統,以產生重建之聲場。
100:生成三維聲場之系統架構
10:聲波
101:空間/環境聲波輸入單元
101a:陣列麥克風
101b:WXYZ
101c:解碼器(Decoder)
102:雙耳訊號處理單元
103:數位運算分析單元
103a:數位音頻訊號處理器(DAFX)
103b: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
104:三維訊號演算與比對單元
105:現場音源收錄演算與比對單元
105a:現場三維錄音裝置
105b:3D處理器(3D processor)
106:分配器
107:播放系統(3D array speaker)
109:3D耳機
111:電競系統
113:3D個人消費產品
115:3D家庭劇院
117:現場演出
圖一顯示本發明三維聲場生成系統之特徵,異地重放技術之示意圖。
圖二顯示本發明之三維聲場生成系統利用AI數據分析功能輔助達到聲場還原技術之示意圖。
圖三顯示本發明之三維聲場生成系統如何增加聲場的聲場範圍與其指向的控制。
圖四顯示本發明之三維聲場生成系統利用多個或是多組音響單體或是揚聲器的陣列排放,增加聲場的聲場範圍與其指向的控制之示意圖。
圖五顯示本發明之生成三維聲場之系統架構功能方塊示意圖。
本說明書僅對本發明之必要元件作出陳述,且僅係用於說明本發明其中之可能之實施例,然而說明書之記述應不侷限本發明所主張之技術本質的權利範圍。
亦應瞭解的是,目前所述僅係本發明可能之實施例,在本發明之實施或測試中,可使用與本說明書所述裝置或系統相類似或等效之任何方法、流程、功能或手段。除非有另外定義,否則本說明書所用之所有技術及科學術語,皆具有與熟習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者通常所瞭解的意義相同之意義。本說明書目前所述者僅係實例方法、流程及其相關資料。然而在本發明之實際使用時,其可使用與本說明書所述方法及材料相類似或等效之任何方法及手段。
再者,本說明書中所提及之一數目以上或以下,係包含數目本身。且應瞭解的是,本說明書揭示執行所揭示功能之某些方法、流程,存在多種可執行相同功能之與所揭示結構有關之結構,且上述之結構通常可達成相同結果。
以下將詳述本發明之較佳具體實施例,藉以充分說明本發明之特徵、精神及優點。
有關三維聲場技術(3D spatial sound technologies)的建立及應用,其原理是利用有限元素(Finite Element Method,FEM)法所提供之數學運算分析,在特定的邊界條件下,將空間切割劃分成有限數量的微小元素(微小體積),使用波動方程式
以及Helmholtz方程式▽2 f=-k 2 f (2)為基本計算來求出聲場之特徵以及其在空間中的聲場擴散行為,並加入邊界條件(Boundary element method(BEM))演算將Helmholtz equation轉化為邊界積分方程做進一步的特徵分析,並可在邊界上求解聲波之壓力和速度,之後即可在空間中假設或是程式中預測與評估的任意點上計算出聲波之聲場的壓力、頻率域、相位。接著,基於在空間中,各頻率域會在不同的空間幾何、容積、形狀,產生不同的聲音現象,如駐波。聆聽者在不同點的位置會隨者其所在位置改變,導致聲音感受也會改變,因此需要考慮空間幾何條件進行演算分析。又由於在3D空間中,聲音會因為各種行為(例如,駐波衰減、因擴散聲場駐波產生各類波混響時間)而產生改變,這種改變就影響聽的感受度會形成時間殘響(Reverberation Time),這類影響亦必須於三維聲場的演算法中加入考慮。
當上述場域收音、經由軟體演算(考慮空間幾何、分析各類波的混響時間)包含將其解析/量化、處理,然後轉化分離成數位格式,接著需要以聲波合成技術(Wave Field Synthesis)完成聲波在聆聽位置的合成,其應考量到應具有相同的相位、能量、聲壓,對3D聲場的建立是重要的。以本發明技術的思考角度而言,其考慮要素包括:增加聲場的聲場範圍與其指向的控制、透過場景播放定位計算與軟體及揚聲器數量之間的定位與演算、並考慮雙耳效應(Binaural effect)影響與控制聆聽者所聽到的虛擬及實際聲源位置。
對於三維聲場技術(3D spatial sound technologies)的分析,以一個場地說明,例如音樂廳,聲音經由揚聲器系統放送,聲波在此空間中產生擴散、反射、折射、繞射等行為,這些聲音波動行為會改變聲音在此空間中的聽覺感受度變化。此技術的基礎是利用聲音接收系統,例如麥克風、感測器、訊號接收器,來接收聲音,並藉由一些處理設備將聲音轉換為電訊號,我們再利用軟體或計算式對聲音的電訊號進行分析。
經由軟體或計算式分析過的訊號,藉由本技術進行初步處理,即
自動偵測,可以快速的分離判斷出聲音在此空間(例如音樂廳)的資訊,如:響度(Loudness)、聲壓級與頻率(Level and Frequency)、空間脈衝響應、反射能量指向、臨界距離、時間殘響(Reverberation Time)、聲能比、回聲(Echo)、早期衰變時間(Early Decay Time,EDT)、D50(50ms內到達的早期聲能與總聲能比值)、TS(脈衝響應平方的重力時間)、C80(聲場清晰度)、ITDG(初始的延遲間隙)...等。利用這些獲得的資訊,我們可以將其儲存為數位訊號計算格式,例如C語言程式碼或其他可以處理聲音訊號的任何軟體程式。此外,我們可以去各空間場地(例如音樂廳、國家劇院、大型室外演唱會場地等)獲得更多上述列舉之空間的資訊,這些收集到的不同表演場地之空間資訊經儲存為數位訊號後可以建立為資料庫做為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數據化的儲存資訊。
上述自動偵測在應用上,是使用數位訊號處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來處理並應用於開發的產品上。其具有聲場自動偵測分析功能,我們利用此自動偵測功能,可以即時的分析目前所偵測的場地。當已獲的場地資訊後,可針對聲場做自動化的調整,我們稱之異地(異位)重放技術:首先請參考圖1,其顯示一異地重放技術之實施例,其概念為如本發明所開發之帶有自動偵測技術的聲音訊號播放設備或產品,其可以將空間A之聲場還原至空間B,或是將空間B之聲場還原至空間A,取決於哪個聲場是依個人喜好而定。例如,將音樂廳之聲場還原至家中客廳,或是將家庭劇院之聲場還原至自駕車內部空間中播放。以一較佳實施例而言,聲場還原技術亦可以使用AI數據分析功能,參考圖2,將原有自他處(例如,音樂廳、室外演唱會場、國家劇院等)儲存之聲場條件,諸如該處之響度(Loudness)、聲壓級與頻率(Level and Frequency)、空間脈衝響應、反射能量指向、臨界距離、時間殘響(Reverberation Time)、聲能比、回聲(Echo)、早期衰變時間(Early Decay Time,EDT)、D50(50ms內到達的早期聲能與總聲能比值)、TS(脈衝響應平方的重力時間)、C80(聲場清晰度)、ITDG(初始的延遲間隙)...等參數還原至目前所在之空間(例如,家中家庭劇院、自駕車車內等)。
對於如何增加聲場的聲場範圍與其指向的控制,參考圖3,其中圖3(a)顯示只有單一聲源時聲波在空間中並無干涉現象,當有二個或二個以上的
聲源(如揚聲器)存在時,如圖3(b)-(c),這些聲源產生的聲波在空間中會因為彼此之間的距離與頻率而造成相互干涉(其中,圖3(b)顯示具有6個低頻聲源;圖3(c)顯示具有6個高頻聲源),進而產生聲柱(如圖3(b)-(c)中花瓣狀聲柱)以及聲場指向性。因此利用多個或是多組音響單體(含有高、低音)或是揚聲器的陣列排放(組合),例如圖4(a)-(c)所示的揚聲器的陣列組合,可以增加聲場的聲場範圍與其指向的控制(圖4(d)-(e))。由於揚聲器中音圈於大聲壓條件時,音圈的位移與失真程度範圍低,因此結構上有別於現今大多數的智慧型音響於低音部分除採用"陣列"方式排列,本發明設計出仰賴“結構形狀條件”來增強低音及擴散表現。
至於如何實現經由自動調整最佳聆聽範圍技術,無論聲場環境條件如何,本設計可以藉由多個揚聲器形成聲域,建立完整的聲音定位,藉由可以自動調整處理環境聲場,模擬建立原聲場的聽覺感受,使得聽眾於不同環境中都可有接近最佳化的聆聽效果。基於上述三維聲場技術(3D spatial sound technologies)的分析,本發明提出一生成三維聲場之系統架構100,如圖5所示,該系統架構包括空間/環境聲波輸入單元101、雙耳訊號處理單元102、數位運算分析單元103、三維訊號演算與比對單元104、以及現場音源收錄演算與比對單元105,其中空間/環境聲波輸入單元101包含陣列麥克風101a,用於收錄或接收空間與環境中的聲波10,並將其轉化分離成數位形式、格式經數位運算分析單元103中的數位音頻訊號處理器(DAFX)103a進行3D演算與分析,分析後之訊號分別饋入雙耳訊號處理單元102以及數位運算分析單元103中的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103b中。饋入雙耳訊號處理單元102之訊號其來源為將收錄或接收空間與環境中的聲波10先經過WXYZ 101b的處理技術,分離轉化成類似人雙耳對於空間的感知訊號(B-format訊號),經過解碼器(Decoder)101c處理成二個迴路(L+R)聲道訊號,訊號(X(n)再經由介面(ALLPASS1、2)做傳輸至另一處理機構的處理。此機構的的處理是將以收錄處理過的訊號,再根據雙耳聲壓差(interaural level difference,ILD)、雙耳時間差(interaural time difference,ITD)、頭部相關傳遞函數(head related transform function,HRTF)等理論技術處理。此處理是針對人對於空間的聲音、環境的聽覺辨識定位分析與處理,主要是利用人耳對於聲音的聲壓差、能量強度、頻域
(頻譜)、時間的感知辨識分析。這部分在3D景觀聲場來說,是還原聲場或建立3D音響系統來說重要的環節,依據雙耳聲壓差(interaural level difference,ILD)、雙耳時間差(interaural time difference,ITD)、頭部相關傳遞函數(head related transform function,HRTF)等雙耳訊號處理技術,對數位形式聲波訊號(X(n)、cos(ωmn))進行比對、再次分離處理將複雜的空間混音轉換為左右兩個聲道的聲音訊號(yL(n)、yR(n))。數位訊號處理器(DSP)103b對接收之訊號,包括由雙耳訊號處理單元102以及由DAFX 103a輸入之訊號,做及時的計算、分配、處理、ADC(Analog-Digital conversion)、DAC(Digital-Analog conversion)轉換然後由三維訊號演算與比對單元104將由數位訊號處理器(DSP)103b輸入之訊號利用3D處理器105b進行訊號與演算最佳化訊號比對以及自動化的調整,再將比對完的處理訊號利用分配器106分配至播放系統(3D array speaker)107播放或輸出至其他使用目的裝置(例如輸出至3D耳機109、電競系統111、3D個人消費產品113、3D家庭劇院115、或現場演出117)。現場音源收錄演算與比對單元105將現場演出、空間的音源或訊號透過現場三維錄音裝置105a收錄,經由3D處理器(3D processor)105b將所收錄之訊號與演算最佳化訊之號比對並進行自動化的調整,再將比對完的處理訊號分配至播放系統(3D array speaker)107播放或輸出至其他使用目的裝置。
綜上所述,本發明所開發的三維聲場生成系統,其具有下列特點:
a).聲場自我調整,自動偵測與即時的數位計算,計算完成後,自動提供與提供訊息給使用者最佳化的調整數據與指令,例如:(1)揚聲器與揚聲器之間的間距、“xyz”軸的間距、揚聲器與揚聲器在空間中的布局範圍等優化參數;(2)音質的自動調整,包含“EQ、延遲Delay、相位Phase”之調整;(3)音量大小的自動調整,依照自動偵測揚聲器與揚聲器之間與聽者距離的音量,給予自動調整;(4)聲場條件參數的調整,對於國內外幾個音響效果評價較好的音樂廳、劇院...等,工作小組將其聲場條件參數數位化,並供給使用者作為效果調整,使其聲場接近其音樂廳、劇院的聲場感受度。
b).個人使用的揚聲器(音箱)結構:包含(1)高、中、低音單元為陣列式排列;(2)揚聲器與揚聲器可結合、可分離使用;(3)主機上可有低音單體,作為較低頻的效果;(4)各分離的揚聲器內部包括擴大功率放大的零件,為主動式音箱;(5)主
機上與分離式的音箱,其結構設計為增強導流功能,聲音藉由此結構能流順與中低音增強功能。
c).揚聲器(音箱)功能:包含(1)揚聲器與揚聲器訊號採用無線或藍芽分配;(2)分配之訊號,可解析為L+R+SUB、L+R+C+SUB及沉浸式(Immersive)的功能;(3)訊號可以依處理完後,分配至各揚聲器,至多可達100只以上之揚聲器;(4)針對數量超過2只或以上的揚聲器,其另一項功能為指向性的控制,可針對環境、使用者位置等,將聲音指向想要的方向效果。
基於本發明上述技術特點,可以藉以開發出個人音頻播放設備。除了功率、效果、微型體積設計外,計聲場調整功能,消費者依喜好擺放微型揚聲器位置,在有條件的範圍內(聆聽範圍),微型揚聲器將擁有參考最佳效果,加入聲場因素,可自動化聲場評估計算,讓聽者可以隨心擺放並得到優質的聲音感。以往音頻設備播放中會依環境因素而造成聆聽的感受度不同,例如在固定環境中架設一套音響設備,使用者也許會試者用相關儀器設備調整出其個人喜好的聆聽感受及音場,若是將其設備移至其他房間、空間,感受度一定產生變化,這是因為聲音在空間中條件改變,聲音到達人耳的效果也出現變化。個人音頻播放設備(微型音響)的設計目的就是讓家庭劇院品質的微型產品,能讓消費者像耳機般隨身攜帶,使其具有異地(異位)重放的效能。因此產品的開發方向著重於研究空間因素與微型揚聲器音場調整,運用DSP快速演算與及時調整,達到聲壓補償、音質(EQ)調整補償、相關間距的時間處理等,獲得接近家庭劇院品質的感受度。
針對於不同環境會有不同的聽覺感受,我們更於個人音頻播放設備(微型音響)加入了自動調整最佳化聆聽範圍的聲場調整功能,讓不同環境中,都可有接近最佳化的聆聽效果。此外,運用Wi-Fi、藍芽及擴充組合技術,也可將主機與音箱分離,消費者亦可選擇性的單獨處理訊號多軌擴充音響,在主機與音箱擺位的聲場調整中,消費者亦可使用聲場自動調整功能,將可能因為擺位不同而造成聲音變化自動調整,其擴充數量可從1到100只音箱。
隨著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演算技術的快速發展,相關的
產品運用更為方便,空間感的調適,殘響,整體聲像,音質等化處理等等,都可以增加優化的表現。
專屬於此個人音頻播放設備(微型音響)產品獨特性功能之設計“自動調整最佳化聆聽範圍”的聲場調整功能,讓不同環境中,都可有接近最佳化的聆聽效率。此外,由於各種環境條件因素,將可能因為擺位不同而造成聲音變化聽覺感受度不同,講究聲音的質感,自動調整功能將輔助優化的可能,其更加入Transfer Function使聲音以鎖定方向並參入了最佳指標建議訊號,聲場調整功能除了調整音質之外,也具有聲束控制指向(Beam)之特性。
藉由以上具體實施例之詳述,係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發明之特徵與精神,而並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之範疇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蓋各種改變及具相等性的安排於本發明所欲申請之專利範圍的範疇內。因此,本發明所申請之專利範圍的範疇應根據上述的說明作最寬廣的解釋,以致使其涵蓋所有可能的改變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100:生成三維聲場之系統架構
10:聲波
101:空間/環境聲波輸入單元
101a:陣列麥克風
101b:WXYZ
101c:解碼器(Decoder)
102:雙耳訊號處理單元
103:數位運算分析單元
103a:數位音頻訊號處理器(DAFX)
103b: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
104:三維訊號演算與比對單元
105:現場音源收錄演算與比對單元
105a:現場三維錄音裝置
105b:3D處理器(3Dprocessor)
106:分配器
107:播放系統(3D array speaker)
109:3D耳機
111:電競系統
113:3D個人消費產品
115:3D家庭劇院
117:現場演出
Claims (11)
- 一種三維聲場生成系統,包含:一空間/環境聲波輸入單元,用以接收空間與環境中的聲波並將其轉化分離成數位格式訊號,其中該空間/環境聲波輸入單元包含陣列麥克風,用於收錄或接收空間與環境中的聲波,並將其轉化分離成數位訊號,以收集不同表演場地之空間資訊,經儲存為數位訊號後,建立資料庫做為人工智慧數據化的儲存資訊,其中該不同表演場地之空間資訊選自以下之一或組合:響度、聲壓級與頻率、空間脈衝響應、反射能量指向、臨界距離、時間殘響、聲能比、回聲、早期衰變時間、D50(50ms內到達的早期聲能與總聲能比值)、TS(脈衝響應平方的重力時間)、C80(聲場清晰度)、ITDG(初始的延遲間隙);一雙耳訊號處理單元,與該空間/環境聲波輸入單元耦接,用以接收該轉化分離之數位訊號並依據雙耳訊號處理技術,對該訊號進行比對、再次分離處理;一數位運算分析單元包含一數位音頻訊號處理器以及一數位訊號處理器,與該空間/環境聲波輸入單元及該雙耳訊號處理單元耦接,其中該數位音頻訊號處理器用以接收該轉化分離之數位訊號並對其進行三維演算與分析,並分別體入該雙耳訊號處理單元以及該數位訊號處理器,其中該數位訊號處理器用以接收由該雙耳訊號處理單元與該數位音頻訊號處理器輸入之訊號進行即時計算、分配、處理、數位類比轉換以及類比數位轉換;及一三維訊號演算與比對單元,與該數位運算分析單元耦接用以對由該數位運算分析單元輸出之訊號進行演算訊號比對與調整,再將比對完的處理訊號分配至一個聲音訊號播放系統用以產生重建之聲場,當已獲該不同表演場地之空間資訊後,可針對該聲場做調整,以實現異地重放。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三維聲場生成系統,其更包含一現場音源收錄演算與比對單元用以將現場演出的音源或訊號透過一個現場三維錄音裝置收錄,將所收錄之訊號與上述演算訊號比對與調整,再將比對完的處理訊號分配至上述聲音訊號播放系統用以產生重建之聲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三維聲場生成系統,其中上述雙耳訊號處理單元依據雙耳聲壓差(interaural level difference,ILD)、雙耳時間差(interaural time difference,ITD)、頭部相關傳遞函數(head related transform function,HRTF)雙耳訊號處理技術,對輸入的數位形式訊號進行比對、再次分離處理將複雜的空間混音轉換為左右兩個聲道的聲音信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三維聲場生成系統,其中上述聲音訊號播放系統包括一個三維揚聲器陣列。
- 一種三維聲場生成系統,包含:一空間/環境聲波輸入單元,用以接收空間與環境中的聲波並將其轉化分離成數位格式訊號,其中該空間/環境聲波輸入單元包含陣列麥克風,用於收錄或接收空間與環境中的聲波,並將其轉化分離成數位訊號,以收集不同表演場地之空間資訊,經儲存為數位訊號後,建立資料庫做為人工智慧數據化的儲存資訊,其中該不同表演場地之空間資訊選自以下之一或組合:響度、聲壓級與頻率、空間脈衝響應、反射能量指向、臨界距離、時間殘響、聲能比、回聲、早期衰變時間、D50(50ms內到達的早期聲能與總聲能比值)、TS(脈衝響應平方的重力時間)、C80(聲場清晰度)、ITDG(初始 的延遲間隙);一雙耳訊號處理單元,與該空間/環境聲波輸入單元耦接,對該轉化分離成數位格式訊號進行雙耳訊號處理;一數位運算分析單元,與該空間/環境聲波輸入單元及該雙耳訊號處理單元耦接,以進行三維演算,以及數位/類比間轉換;及一三維訊號演算與比對單元,與該數位運算分析單元耦接,進行訊號比對,隨之再分配至一聲音訊號播放系統,以產生重建之聲場,當已獲該不同表演場地之空間資訊後,可針對該聲場做調整,以實現異地重放。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三維聲場生成系統,其更包含一現場音源收錄演算與比對單元,用以將現場演出的音源或訊號透過一個現場三維錄音裝置收錄、比對並調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三維聲場生成系統,其中上述雙耳訊號處理單元依據雙耳聲壓差(interaural level difference,ILD)、雙耳時間差(interaural time difference,ITD)、頭部相關傳遞函數(head related transform function,HRTF)處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三維聲場生成系統,其中上述聲音訊號播放系統包括一個三維揚聲器陣列。
- 一種三維聲場生成方法,包含:透過空間/環境聲波輸入單元接收空間與環境中聲波,並將其轉化成數位訊號,其中該空間/環境聲波輸入單元包含陣列麥克風,用於收錄或接收空間 與環境中的聲波,並將其轉化分離成數位訊號,以收集不同表演場地之空間資訊,經儲存為數位訊號後,建立資料庫做為人工智慧數據化的儲存資訊,其中該不同表演場地之空間資訊選自以下之一或組合:響度、聲壓級與頻率、空間脈衝響應、反射能量指向、臨界距離、時間殘響、聲能比、回聲、早期衰變時間、D50(50ms內到達的早期聲能與總聲能比值)、TS(脈衝響應平方的重力時間)、C80(聲場清晰度)、ITDG(初始的延遲間隙);以雙耳訊號處理單元對該數位訊號進行雙耳訊號處理;藉由數位音頻訊號處理器進行三維演算,其中該數位音頻訊號處理器用以接收該轉化分離之數位訊號並對其進行三維演算與分析,並分別饋入該雙耳訊號處理單元以及該數位音頻訊號處理器,其中該數位訊號音頻處理器用以接收由該雙耳訊號處理單元與該數位音頻訊號處理器輸入之訊號進行即時計算、分配、處理、數位類比轉換以及類比數位轉換;及以三維訊號演算與比對單元,將該數位訊號進行訊號比對,再分配至一聲音訊號播放系統,以產生重建之聲場,當已獲該不同表演場地之空間資訊後,可針對該聲場做調整,以實現異地重放。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三維聲場生成方法,其更包含一現場音源收錄演算與比對單元,用以將現場演出的音源或訊號透過一個現場三維錄音裝置收錄、比對並調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三維聲場生成方法,其中上述雙耳訊號處理包含雙耳聲壓差(interaural level difference,ILD)、雙耳時間差(interaural time difference,ITD)、頭部相關傳遞函數(head related transform function,HRTF)處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115142A TWI752487B (zh) | 2020-05-05 | 2020-05-05 | 三維聲場生成系統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115142A TWI752487B (zh) | 2020-05-05 | 2020-05-05 | 三維聲場生成系統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43747A TW202143747A (zh) | 2021-11-16 |
TWI752487B true TWI752487B (zh) | 2022-01-11 |
Family
ID=80783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15142A TWI752487B (zh) | 2020-05-05 | 2020-05-05 | 三維聲場生成系統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752487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131305B2 (en) * | 2012-01-17 | 2015-09-08 | LI Creative Technologies, Inc. | Configurable three-dimensional sound system |
CN109195063A (zh) * | 2018-08-24 | 2019-01-11 | 重庆清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立体声发生系统及方法 |
-
2020
- 2020-05-05 TW TW109115142A patent/TWI752487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131305B2 (en) * | 2012-01-17 | 2015-09-08 | LI Creative Technologies, Inc. | Configurable three-dimensional sound system |
CN109195063A (zh) * | 2018-08-24 | 2019-01-11 | 重庆清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立体声发生系统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43747A (zh) | 2021-1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Frank et al. | Producing 3D audio in ambisonics | |
Vilkamo et al. | Directional audio coding: Virtual microphone-based synthesis and subjective evaluation | |
US7289633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l transference of acoustical events | |
JP4921161B2 (ja) | マルチチャンネルリスニングにおける自然のまたは修正された空間印象を再生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その方法を実行する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 |
JP4819823B2 (ja) | 音響システム駆動装置、駆動方法および音響システム | |
US5764777A (en) | Four dimensional acoustical audio system | |
CN110537221A (zh) | 用于空间音频处理的两阶段音频聚焦 | |
KR20050083928A (ko) | 오디오 데이터를 처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에 따른 사운드수집 장치 | |
CN109891503A (zh) | 声学场景回放方法和装置 | |
CN103053180A (zh) | 用于声音再现的系统和方法 | |
Lee et al. | A real-time audio system for adjusting the sweet spot to the listener's position | |
Frank et al. | Case study on ambisonics for multi-venue and multi-target concerts and broadcasts | |
JP2005157278A (ja) | 全周囲音場創生装置、全周囲音場創生方法、及び全周囲音場創生プログラム | |
TWI752487B (zh) | 三維聲場生成系統及方法 | |
Ackermann et al. | Recordings of a loudspeaker orchestra with multichannel microphone arrays for the evaluation of spatial audio methods | |
De Sena | Analysi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ultichannel audio systems | |
Braasch et al. | A Spatial Auditory Display for Telematic Music Performances | |
Enomoto et al. | 3-D sound reproduction system for immersive environments based on the boundary surface control principle | |
US20230370777A1 (en) | A method of outputting sound and a loudspeaker | |
US20230005464A1 (en) | Live data distribution method, live data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live data distribution apparatus | |
US20230007421A1 (en) | Live data distribution method, live data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live data distribution apparatus | |
Glasgal | Improving 5.1 and Stereophonic Mastering/Monitoring by Using Ambiophonic Techniques | |
Miller III | Spatial Definition and the PanAmbiophone microphone array for 2D surround & 3D fully periphonic recording | |
Rosero et al. | Demystifying Spatial Audio Plugins: Comparative Insights into Functionality and Features | |
Kaiser et al. | Active Acoustics, Speech Enhancement and Noise Masking in Multipurpose Venu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