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9641B - 扣具裝置 - Google Patents

扣具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9641B
TWI749641B TW109124036A TW109124036A TWI749641B TW I749641 B TWI749641 B TW I749641B TW 109124036 A TW109124036 A TW 109124036A TW 109124036 A TW109124036 A TW 109124036A TW I749641 B TWI749641 B TW I74964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olt
electromagnetic
buckle
accommodating space
clas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4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4753A (zh
Inventor
邱世光
Original Assignee
智崴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智崴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智崴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240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49641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96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964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04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4753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一種扣具裝置,包含一主體單元、一卡扣單元,及一鎖栓單元。該主體單元包括一圍繞界定一容置空間之殼體、二設置於該殼體之第一穿孔、二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之滑塊,及二與該滑塊抵接在一起之第一彈力體。該卡扣單元包括一扣片,及二設置於該扣片之扣孔。該鎖栓單元包括二穿設於該第一穿孔之栓體,及二與該栓體抵接在一起之第二彈力體。當該扣片與該二滑塊分離時,該二滑塊受該二第一彈力體推動以使該二滑塊撐抵該二栓體,當該扣片與該二滑塊接觸時,該扣片可推動該二滑塊,且該二第二彈力體將該二栓體推入該二扣孔並對該扣片產生鎖固。

Description

扣具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扣具裝置,尤其是一種利用遠端電子訊號阻止該扣具裝置被按壓解鎖的雙重保護扣具裝置。
提供體感效果的遊樂設施會讓座椅產生移動或轉動以產生體感效果,為避免乘坐者發生危險,會於該座椅上設置安全帶,並以具有扣片及扣具的鎖固結構將乘坐者固定於椅子上,以避免乘坐者在遊樂設施運行時發生危險,更可以讓乘坐者貼緊座椅以感受到座椅移動時產生的體感效果。
參閱圖1,為台灣專利I684541,說明一種扣具裝置10,該扣具裝置10可提供一扣片11插設,該扣具裝置10包括二立式轉盤101、一按鍵102、二電磁推桿103、二設置於該二立式轉盤101與該按鍵102間之第一彈簧104、二分別設置於該二電磁推桿103之第二彈簧105,及二用以偵測該二電磁推桿103的偵測器106。
該立式轉盤101可與該扣片11產生干涉,以將該扣片11鎖固於該扣具裝置10中。該按鍵102受外力按壓後,可解除該立式轉盤101的鎖固狀態,以使該第一彈簧104推動該立式轉盤101,同時將該扣片11向外推出。
該第二彈簧105用以將該電磁推桿103推入該立式轉盤101,以對該立式轉盤101進行鎖固,即使將該按鍵102按壓,該立式轉盤101也無法進行轉動。必須將該電磁推桿103與該立式轉盤101分離後,該按鍵102才可以解除該立式轉盤101對該扣片11的鎖固狀態。
雖然習知技術揭露了一種扣具裝置,但是實際使用時仍具有下列缺點:
一、結構複雜: 習知的立式轉盤結構複雜,具有複數凹槽與凸件,以對應設置彈簧或鎖固結構,無法以漸進式的方式進行組裝,組裝者必須以見縫插針的方式,克服彈簧結構產生的彈力,以及旋轉結構因旋轉產生之結構位置不固定的條件,將零件設置於該扣具裝置中,結構複雜不易組裝。
二、不能阻擋按鍵被按壓: 習知之電磁推桿與立式轉盤產生干涉後,按鍵還是可以被外力按壓,雖然立式轉盤因為被電磁推桿干涉的關係而無法轉動,但是該按鍵可被按下會讓乘坐者產生較多的不安心感。
三、結構強度不足: 立式轉盤必須依靠轉軸才能設置在扣具裝置的中間,轉軸連接該立式轉盤的二側臂,轉軸長度較長,容易因外力產生形變,加上電磁推桿直接鎖扣立式轉盤,對上扣片拉扯的力量明顯不足,且立式轉盤上設有複數凸件,用以與其他結構產生干涉並限定轉動的角度,而該複數凸件體積較小,容易產生磨損,當立式轉盤產生磨損,就容易發生危險。
因此,如何修改結構加速安裝時間,並具有較強的結構以加強耐用度,更可以保持扣具裝置應有的功能,是相關技術人員亟需努力的目標。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目的是在提供一種扣具裝置,該扣具裝置包含一主體單元、一卡扣單元,及一鎖栓單元。
該主體單元包括一圍繞界定一容置空間之殼體、至少一設置於該殼體之第一穿孔、至少一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之滑塊,及至少一與該滑塊抵接在一起之第一彈力體。
該卡扣單元包括一可分離地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並可分離地與該滑塊抵接之扣片,及至少一設置於該扣片之扣孔。
該鎖栓單元包括至少一穿設於該第一穿孔之栓體,及至少一與該栓體抵接在一起之第二彈力體。
當該扣片與該滑塊分離時,該第一彈力體推動該滑塊以使該滑塊撐抵該栓體並阻擋該栓體進入該容置空間,當該扣片與該滑塊接觸時,該扣片可推動該滑塊移動位置以使該第二彈力體將該栓體推入該扣孔中並使該栓體對該扣片產生鎖固。
本發明的又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主體單元更包括至少一設置於該殼體並與該第一穿孔間隔設置之第二穿孔,該第二彈力體將該栓體推入該扣孔時,該栓體更穿設於該第二穿孔中。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扣具裝置更包含一按壓單元,該按壓單元包括一設置於該殼體之按壓體,及一與該按壓體抵接之第三彈力體,該按壓體可於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間移動,當該滑塊撐抵該栓體時,該按壓體受該第三彈力體推動於該第一位置並與該栓體彼此間隔,當該栓體進入該扣孔時,該栓體與該按壓體連接,且該按壓體受外力按壓時可移動至該第二位置並帶動該栓體移動位置。
本發明的再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按壓單元更包括至少一設置於該按壓體之支撐斜面,當該栓體進入該容置空間時,該栓體與該支撐斜面連接,當該按壓體受外力按壓時可由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以使該支撐斜面將該栓體由該扣孔中移出。
本發明的又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扣具裝置更包含一電磁單元,該電磁單元包括至少一設置於該殼體之電磁模組、至少一穿設於該電磁模組之電磁推桿,及至少一與該電磁推桿抵接之第四彈力體,該電磁推桿可於一第三位置及一第四位置間移動,該電磁模組激磁時可使該電磁推桿位於該第三位置,令該電磁推桿與該栓體彼此間隔,當該栓體進入該容置空間且該電磁模組未激磁時,該第四彈力體推動該電磁推桿於該第四位置,令該電磁推桿與該栓體彼此干涉用以阻擋該栓體離開該容置空間。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扣具裝置更包含一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包括至少一設置於該殼體並用以偵測該電磁推桿位置之偵測模組,及一與該偵測模組及該電磁模組電連接之控制模組。
本發明的再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鎖栓單元更包括至少一與該栓體連接之鎖栓導位體,該鎖栓導位體具有二與該殼體連接之側壁、二分別設置於該二側壁之導位部,及一與該二側壁連接之頂壁。
本發明的又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栓體具有一設置於該第一穿孔並可伸入該容置空間之鎖固部、一與該鎖固部連接之的凸伸部,及二分設於該凸伸部兩側並分別穿設該二導位部之側翼。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殼體具有一第一板部、一與該第一板部間隔之第二板部、二間隔設置並與該第一板部與該第二板部連接之第三板部、一與該二第三板部連接並與該第一板部間隔之第四板部,及至少一與該第一板部連接之電磁固定部,該第一板部、該第二板部,及該二第三板部相配合圍繞界定出該容置空間,該第一穿孔設置於該第一板部,該第二穿孔設置於該第二板部,該按壓體設置於該第一板部、該二第三板部,及該第四板部之間,該電磁模組設置於該電磁固定部中。
本發明的再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該第一板部與該第二板部的間隔距離與該扣片及該滑塊的厚度相配合,以使該第一板部與該第二板部可箝制該扣片及該滑塊,以使該扣片及該滑塊穩固於該容置空間滑動,並使該扣片及該滑塊其中之一撐抵該栓體以阻擋該栓體進入該容置空間。
本發明之有益功效在於,該第一彈力體用以推動該滑塊,當該栓體離開該卡扣單元之扣孔時,該第一彈力體推動該滑塊以將該扣片的位置移動並解除該扣具裝置的鎖扣狀態。該滑塊與該扣片可相互配合,以輪流撐抵該栓體,並避免該栓體進入該容置空間。當該扣片插入該容置空間,該扣片可推動該滑塊移動位置,並使該栓體伸入該扣孔中,令該栓體對該扣片產生干涉,以阻止該扣片離開該容置空間。該第一穿孔與該第二穿孔相配合以撐抵該栓體,可增加該扣片的外部拉扯力量,有效提升該扣具裝置的結構強度。
有關本發明之相關申請專利特色與技術內容,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地呈現。
參閱圖2、圖3、圖4、圖5、圖6、圖7,及圖8,為本發明一種扣具裝置之一較佳實施例,該扣具裝置包含一主體單元3、一卡扣單元4、一鎖栓單元5、一按壓單元6、一電磁單元7,及一控制單元8。
於該較佳實施例,該扣具裝置設置於一第一外殼201,及一第二外殼202之中,該第一外殼201與該第二外殼202為該扣具裝置的保護蓋,可避免外界力量干涉該扣具裝置的機械結構,也可以避免該扣具裝置對人員產生傷害。
該扣具裝置與一延伸固定體203連接,該延伸固定體203上設有一固定孔204,及二鎖固孔205。該二鎖固孔205可提供二鎖固組件206穿設以將該扣具裝置與延伸固定體203鎖固在一起。
該固定孔204可以將該延伸固定體203固定於一座椅(圖式未示出)上,以使該扣具裝置設置於該座椅上,再配合一帶體(圖式未示出)以將一人員(圖式未示出)固定在該座椅上。所述座椅是設置於遊樂設施上,遊樂設施會移動座椅的位置,所述帶體與該扣具裝置組合成安全帶,以保護該人員乘坐座椅的安全,由於在遊樂設施上設置具有安全帶的座椅為習知技術,於此不再詳述。
該主體單元3包括一圍繞界定一容置空間31之殼體32、二設置於該殼體32之第一穿孔33、二設置於該容置空間31之滑塊34、二與該滑塊34抵接在一起之第一彈力體35、二設置於該殼體32之第二穿孔36、二設置於該殼體32之板部穿孔37,及二設置於該容置空間31之滑動導位體38。
該殼體32具有一第一板部321、一與該第一板部321間隔之第二板部322、二間隔設置並與該第一板部321與該第二板部322連接之第三板部323、一與該二第三板部323連接並與該第一板部321間隔之第四板部324、二設置於該第一板部321之電磁固定部325,及複數設置於該第四板部324之止擋部326。
該第一板部321、該第二板部322,及該二第三板部323相配合圍繞界定出該容置空間31。該二第一穿孔33設置於該第一板部321,該二第二穿孔36設置於該第二板部322。
其中,該二第三板部323與該第二板部322為同一塊金屬板,是以沖壓的方式進行彎折,以使該二第三板部323豎立於該第二板部322之兩側邊,該二板部穿孔37間隔設置於該第一板部321上,該二第三板部323分別穿設於該二板部穿孔37,並撐立於該第一板部321的兩側邊,該第四板部324設置於該二第三板部323的頂部並相互連接,該第一板部321與該第四板部324彼此間隔。該二電磁固定部325與該第四板部324連接在一起。
該延伸固定體203夾合於該第一板部321與該第二板部322之間,該二鎖固組件206將該第一板部321、該延伸固定體203,及該第二板部322鎖固在一起。該第一板部321與該第二板部322的間隔距離為該容置空間31的高度,該二滑塊34的厚度與該容置空間31的高度相配合,以使該二滑塊34可於該容置空間31中滑動。
每一滑動導位體38為二鎖設於該第二板部322並凸伸於該容置空間31的螺絲,該二滑塊34中具有穿孔,該二滑動導位體38分別穿設該二滑塊34中的穿孔,用以限制該二滑塊34在該容置空間31的滑動位置。
該卡扣單元4包括一可分離地設置於該容置空間31之扣片41、二設置於該扣片41之扣孔42、一設置於該扣片41並面向該第一板部321之第二表面43。
該第一板部321與該第二板部322的間隔距離為該容置空間31的高度,該扣片41的厚度與該容置空間31的高度相配合,以使該扣片41可於該容置空間31滑動,該容置空間31的左側與外部空間連通,以使該扣片41可從外部空間插入該容置空間31,該扣片41也可以從該容置空間31離開。
其中,將該二滑塊34之上表面分別界定為一第一表面39,該二第一表面39分別面對該第一板部321。由於該二滑塊34與該扣片41的厚度與該容置空間31的高度相配合,因此該二第一表面39會與該第二表面43的高度一致。
配合參閱圖9,及圖10,於該較佳實施例中,該二第一彈力體35的垂直長度大於該容置空間31的垂直長度,因此該第一板部321與該第二板部322上分別設置有二用以固定該二第一彈力體35的開孔,該複數開孔的形狀概呈長方形,該複數開孔的長度與該二第一彈力體35的長度相等,該複數開孔的寬度小於該二第一彈力體35的寬度,以使該複數開孔側邊的第一板部321與該第二板部322可以固定該二第一彈力體35的上下兩側。其中,設置於該複數開孔右側的第一板部321與第二板部322可以撐抵該二第一彈力體35的右側,而該二第一彈力體35的左側分別與該二滑塊34的右側抵接在一起,以使該二第一彈力體35的彈力可以推動該二滑塊34於該容置空間31中向左滑動,或是該二滑塊34在外力推動下於該容置空間31中向右滑動並將該二第一彈力體35進行壓縮,實際實施時,該二第一彈力體35可以使用其他結構來進行固定,不應以此為限。
該鎖栓單元5包括二設置於該二第一穿孔33之栓體51、二與該二栓體51連接之第二彈力體52,及二與該栓體51連接之鎖栓導位體53。
該二鎖栓導位體53分別具有二與該第一板部321連接之側壁531、二分別設置於該二側壁531之導位部532、一與該二側壁531連接之頂壁533,及一設置於該頂壁533之彈簧開口534。
每一栓體51具有一設置於該第一穿孔33並可伸入該容置空間31及該第二穿孔36之鎖固部511、一與該鎖固部511連接並設置於該二側壁531之間的凸伸部512、二與該凸伸部512連接並分別由該二導位部532向外凸伸之側翼513,及二設置於該凸伸部512側邊的側擋部514。該凸伸部512可提供該第二彈力體52設置,該二側擋部514用以穩定該第二彈力體52的設置,以避免該第二彈力體52與其他彈簧結構相互碰觸。
該彈簧開口534可以提供該第二彈力體52穿設,以方便該第二彈力體52的安裝,該第二彈力體52的頂端撐抵該第四板部324,該第二彈力體52的底端與該凸伸部512相套設,以使該第二彈力體52可以將該栓體51向下推動。
當該扣片41與該二滑塊34分離時,該二滑塊34受該二第一彈力體35推動,以使該二滑塊34的位置分別位於該二第一穿孔33的下方,使該二滑塊34上之第一表面39撐抵該二栓體51之鎖固部511的底端,用以阻擋該二栓體51之鎖固部511進入該容置空間31。
當該扣片41與該二滑塊34接觸時,該扣片41可受外力的推動,並移動該二滑塊34,以使二滑塊34離開該二第一穿孔33下方,此時,該二第二彈力體52將該二栓體51之鎖固部511推入該容置空間31,該二栓體51之鎖固部511穿設該扣片41之二扣孔42,此時,該二栓體51與該扣片41產生干涉,以阻擋該扣片41離開該容置空間31。
因為,該延伸固定體203夾合於該第一板部321與該第二板部322之間,該第一板部321與該第二板部322的間隔距離由該延伸固定體203的厚度所界定,因此該容置空間31的厚度與該延伸固定體203的厚度相同,且該扣片41及該二滑塊34的厚度與該第一板部321與該第二板部322的間隔距離相配合,因此該扣片41及該二滑塊34可於該容置空間31中以水平方向穩定的滑動。舉例來說,該扣片41及該二滑塊34的厚度相等,且該扣片及該滑塊的厚度小於該第一板部321與該第二板部322的間隔距離0.01公分,該第一板部321之底面與該第二板部322之頂面可以箝制該扣片41及該二滑塊34,實際實施時,該第一板部321與該第二板部322的間隔距離,或是該扣片41及該二滑塊34的厚度,應以實際的機械結構進行設置,不應以此為限。
續上所述,該第一板部321與該第二板部322可箝制該二滑塊34,以使該二滑塊34可穩固於該容置空間31中滑動,當該扣片41進入該容置空間31時,該第一板部321與該第二板部322可箝制該扣片41,以使該扣片41可穩固於該容置空間31中滑動。
當該扣片41與該二滑塊34於該容置空間31相互抵觸並滑動時,該扣片41與該二滑塊34可輪流撐抵該二栓體51,以使該二栓體51在伸入該二扣孔42的狀況之下,才可以進入該容置空間31並伸入該二第二穿孔36,其餘狀況都被該扣片41與該二滑塊34撐抵,不可進入該容置空間31。
舉例來說,當該扣片41進入該容置空間31與該二滑塊34抵接並受到外力的推動時,該扣片41會將該二滑塊34推離該二第一穿孔33的側邊,該扣片41就會緊鄰的移動至該二第一穿孔33的側邊,在該扣片41與該二滑塊34於該容置空間31滑動的同時,該二栓體51也會在該二滑塊34之第一表面39產生滑動,並滑動至該扣片41之第二表面43,以使扣片41撐抵該二栓體51,避免該二栓體51進入該容置空間31。接著,當該二扣孔42未到達該二第一穿孔33的側邊並解除施加於該扣片41的外力時,該二第一彈力體35會推動該二滑塊34及該扣片41,以將該扣片41推離該二第一穿孔33的側邊,且該二滑塊34會緊鄰的移動至該二第一穿孔33的側邊,在該扣片41與該二滑塊34於該容置空間31滑動的同時,該二栓體51也會在該扣片41之第二表面43產生滑動,並滑動至該二滑塊34之第一表面39,以使該二滑塊34撐抵該二栓體51,避免該二栓體51進入該容置空間31。
值得一提的是,該二第一穿孔33設置於該第一板部321上,該二第二穿孔36設置於該第二板部322上,該二第二穿孔36的設置位置對應該二第一穿孔33。該二栓體51之鎖固部511進入該容置空間31後,不僅會穿設該二扣孔42,還會再穿設於該二第二穿孔36。
因為該二栓體51之鎖固部511分別穿設了該二第一穿孔33與該二第二穿孔36,藉由該二第一穿孔33與該二第二穿孔36所提供的撐抵力,可以使該二栓體51之鎖固部511撐抵住該扣片41之二扣孔42,並有效對抗該卡扣單元4的橫向拉力,可有效提升該扣具裝置的結構強度。
該按壓單元6包括一設置於該第一板部321、該二第三板部323,及該第四板部324間之按壓體61、一與該按壓體61連接之第三彈力體62、二設置於該按壓體61之支撐斜面63、一設置於該按壓體61的解鎖穿孔64,及複數設置於該按壓體61的限位凸體65。
該按壓體61可於一第一位置(配合參閱圖9)及一第二位置(配合參閱圖12)間移動,當該二滑塊34撐抵該二栓體51之鎖固部511底端時,該按壓體61受該第三彈力體62推動於該第一位置並與該二栓體51之側翼513彼此間隔。當該按壓體61於該第一位置時,該二栓體51之鎖固部511可推入該容置空間31。
當該二栓體51進入該容置空間31時,該二栓體51之側翼513與該按壓體61上的二支撐斜面63抵接,該按壓體61受外力按壓時可移動至該第二位置。當該按壓體61由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時,該按壓體61之二支撐斜面63可支撐該二栓體51之側翼513,以將該鎖固部511由該容置空間31移出。
該複數限位凸體65的位置與該複數止擋部326的位置相配合,該複數限位凸體65分別撐抵該複數止擋部326,以限制該按壓體61於該主體單元3移動的位置,該第三彈力體62的兩側撐抵該按壓體61及該電磁固定部325,用以將該按壓體61向左方推動。於該較佳實施例,該限位凸體65與該止擋部326設置數量為三組,實際實施時,不應以此為限。
該電磁單元7包括二電磁模組71、二設置於該二電磁模組71之電磁推桿72,及二與該二電磁推桿72連接之第四彈力體73。該二電磁推桿72分別具有一設置於該電磁模組71中之磁動部721,及二與該磁動部721連接之阻擋部722。
該二電磁模組71分別是一種電磁線圈結構,外觀概呈具有孔洞的圓柱狀,並分別設置於該二電磁固定部325中。該二電磁推桿72之磁動部721分別設置於該二電磁模組71之圓柱狀孔洞中,並可分別受到該二電磁模組71的電磁作用而移動位置,由於以電磁作用移動磁吸體的技術為習知技術,於此不再詳加贅述。
該電磁推桿72可於一第三位置(配合參閱圖10)及一第四位置(配合參閱圖11)間移動。該二電磁模組71激磁時可使該二電磁推桿72位於該第三位置,並使該二電磁推桿72與該二栓體51彼此間隔,當該電磁推桿72於該第三位置時,該按壓體61可以移動至該第二位置,並將該二栓體51由該容置空間31中移出。
當該二栓體51進入該容置空間31且該二電磁模組71未激磁時,該二第四彈力體73分別推動該二電磁推桿72於該第四位置,且該二電磁推桿72分別對該二栓體51產生干涉,以避免該按壓體61將該栓體51推出該容置空間31。
較佳地,該二第四彈力體73分別設置於該二阻擋部722與該電磁模組71之間,用以分別推動該二電磁推桿72以使該二電磁推桿72可以移動至該第四位置,該二電磁模組71激磁時可分別將該二電磁推桿72移動至該第三位置。
該控制單元8包括二設置於該殼體32之二電磁固定部325並用以偵測該二電磁推桿72位置之偵測模組81、一與該偵測模組81及該電磁模組71電連接之控制模組82,及一與該控制模組82電連接之操控模組83。
該控制模組82是一種微控制器,可以運行程式以對遊樂設施進行控制,該扣具裝置設置於該遊樂設施中之座椅上,該操控模組83是一種操作面板,較佳地,該操控模組83是一種觸控螢幕,實際實施時,不應以此為限。
於該較佳實施例,該二偵測模組81是一種紅外線偵測器,可偵測紅外線是否被遮斷,來判斷該二電磁推桿72的位置。舉例來說,當該二電磁模組71激磁時,該二電磁推桿72之阻擋部722遠離該栓體51,同時該二電磁推桿72之磁動部721會向右移動以擋住該二偵測模組81輸出的紅外線,如此該偵測模組81可取得該二電磁推桿72位於該第三位置。當該二電磁模組71未通電時,該二第四彈力體73會將該二電磁推桿72向左推動,因此該二電磁推桿72會遠離該二偵測模組81,該二偵測模組81輸出的紅外線不會被擋住,如此該控制模組82就可以得知該二電磁推桿72位於該第四位置。於該較佳實施例,該二偵測模組81分別鎖設於該二電磁固定部325上,以偵測該二電磁推桿72的位置,實際實施時,不應以此為限。
該操控模組83可以顯示該扣具裝置的狀況,也可以控制該二電磁模組71通電與否,該控制模組82可與複數扣具裝置連接,並使該操控模組83顯示出該複數扣具裝置的狀態。
於該較佳實施例,該滑塊34、該鎖栓單元5,及該電磁單元7設置數量為兩組,只要其中一組機械結構發生問題,該二偵測模組81就可以將偵測資訊傳輸給該控制模組82,以使該控制模組82可藉由該操控模組83發出警示資訊,並停止遊樂設施的動作。實際實施時,該較佳實施例,該滑塊34、該鎖栓單元5,及該電磁單元7的設置數量可以為一組,不應以本較佳實施例之舉例為限。
本發明之扣具裝置在安裝時,可先將該鎖栓單元5,及該按壓單元6設置於該第一板部321後,再將該第四板部324鎖設於該二第三板部323,及該電磁固定部325上,如此就可以將該鎖栓單元5,及該按壓單元6固定在該第一板部321、該二第三板部323,及該第四板部324之間,相對早期以立式轉盤結構之扣具,本發明之扣具裝置安裝相對簡單。發明人進行實物組裝時,具有立式轉盤結構之扣具的安裝時間約3~4小時,而本發明之扣具裝置的安裝時間約1~2小時,製造時間明顯縮短,產量可以提升。
配合參閱圖9,當該卡扣單元4之扣片41未進入該容置空間31時,該二第一彈力體35將設置於該二滑塊34上之第一表面39推動至該二第一穿孔33下方的位置,該二滑動導位體38限制了該二滑塊34的位置,所以該二滑塊34不會衝出該容置空間31。此時,設置於該二滑塊34上之第一表面39分別撐抵住該二栓體51之鎖固部511的底部,以使該二栓體51之鎖固部511沒有進入該容置空間31。
該按壓體61由該第三彈力體62推動於該第一位置。當該卡扣單元4之扣片41未進入該容置空間31時,即使該按壓體61受到外力按壓並移動至該第二位置,也因為該栓體51之鎖固部511未進入該容置空間31,該支撐斜面63無法與該栓體51之側翼513接觸,所以該扣具裝置不會產生任何動作。
該控制模組82對該電磁模組71供電,以激磁該電磁模組71並對外產生磁力,以將該電磁推桿72推動於該第三位置。當該卡扣單元4之扣片41未進入該容置空間31時,即使該控制模組82切斷對該電磁模組71的供電,該電磁模組71之二阻擋部722是會被該栓體51之二側翼513擋住,所以該電磁推桿72是無法移動至該第四位置,此時該扣具裝置也不會產生任何動作。
配合參閱圖10,該卡扣單元4之扣片41推入該容置空間31時,該扣片41會推動該二滑塊34,以使該二滑塊34向右滑動,又因為該第一表面39的高度與該第二表面43的高度一致,該栓體51之鎖固部511底端會從與該第一表面39抵接的狀況下,改變成與該第二表面43抵接,最後,該二扣孔42會移動至該二栓體51之鎖固部511的下方。
因為該二扣孔42位於該二栓體51之鎖固部511的下方,所以該二扣孔42的位置對應該二第一穿孔33,該二栓體51之鎖固部511未被任何物體支撐,該二第二彈力體52分別推動該二栓體51,以使該二栓體51之鎖固部511進入該二扣孔42中,換句話說,該二栓體51之鎖固部511進入了該容置空間31。此時,該二栓體51之鎖固部511對該扣片41產生干涉,令該扣片41無法離開該容置空間31。
配合參閱圖11,接著該控制模組82取消對該二電磁模組71的通電,該二電磁模組71不會對外產生磁力,因此該二第四彈力體73會將該二電磁推桿72向左推動,以使該二電磁推桿72移動至該第四位置。
當該二電磁推桿72位於該第四位置時,該二電磁推桿72之二阻擋部722位於該二栓體51之二側翼513的上方,且該二阻擋部722分別對該二側翼513產生干涉,以使該二栓體51無法往上移動。
因為該二栓體51已經對該扣片41產生干涉,且因為該二阻擋部722分別對該二側翼513產生干涉,令該按壓體61無法被外力按壓至該第二位置。所以該扣片41無法從該容置空間31中脫離。如此乘坐在該座椅的人員可被穩穩的固定,在一些遊樂設施中,本發明之扣具裝置可以保護乘坐在該座椅之人員的安全。其中,該二偵測模組81必須都確認該二電磁推桿72進入該第四位置,該控制模組82才可以啟動遊樂設施,以確保該人員確實被固定於座椅上。
如果該控制單元8失去電力,該控制模組82無法對該二電磁模組71進行供電,乘坐在座椅上的人員是無法直接解開該扣片裝置。此時可以透過一強制解鎖體(圖式未示出),將該扣具裝置進行強制解鎖,該強制解鎖體是由該解鎖穿孔64插入,同時抵觸該按壓體61及該二電磁推桿72,以同時推動該按壓體61及該二電磁推桿72,以使該二電磁推桿72由該第四位置移動至該第三位置,該按壓體61由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進一步帶動該二栓體51向上移動,以解開對該扣片41的干涉。由於強制解鎖的技術與習知技術相同,於此不再詳述。
配合參閱圖10,當人員要離開座椅時,該控制模組82對該二電磁模組71供電,以使該二電磁模組71對外產生磁力,該二電磁推桿72之磁動部721接收磁力以將該二電磁推桿72移動至該第三位置,此時,該二電磁推桿72之二阻擋部722離開該二栓體51之二側翼513的上方,該二電磁推桿72未對該二栓體51產生干涉。
配合參閱圖12,接著該按壓體61受外力按壓,以使該按壓體61由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此時設置於該按壓體61上之二支撐斜面63分別撐抵該二栓體51之一側翼513,並將該二栓體51向上推動。接著該二栓體51之鎖固部511會離開該容置空間31,並從該二扣孔42離開,以使該二栓體51未對該扣片41產生干涉,然後該二第一彈力體35推動該二滑塊34以將該扣片41向左推動,設置於該二滑塊34之第一表面39位於該二第一穿孔33下方。
配合參閱圖9,最後釋放按壓該按壓體61的外力,該第三彈力體62推動該按壓體61從該第二位置移動至該第一位置,人員可以將該扣片41從該主體單元3之容置空間31移出。該第二彈力體52推動該栓體51向該容置空間31移動,此時,該主體單元3之第一表面39撐抵該栓體51之鎖固部511的底部,以避免該栓體51進入該容置空間31。
由上述說明可知,本發明一種扣具裝置確實具有下列功效:
一、提生產量: 本發明的組裝方式是以一層一層堆疊設置的方式,其中,彈簧的設置相對簡單,結構物不會產生滑動,可以快速將扣具裝置組裝完成,有效提升扣具裝置的產量。
二、阻止按壓: 當該二電磁推桿72位於該第四位置時,該二電磁推桿72之二阻擋部722分別對該二栓體51之二側翼513產生干涉,會有阻力阻擋該按壓體61被外力按壓。
三、結構強度增強: 於該扣具裝置中,該二栓體51是以直上直下的方式進行移動,該二鎖栓導位體53有效控制該二栓體51的移動位置並提供支撐強度,加上該二第一穿孔33與該二第二穿孔36同時撐住該栓體51之鎖固部511,相較早期以立式卡盤的旋轉結構來說,該二栓體51可以承受更大的拉扯力,令該卡扣單元4不易脫離該容置空間31。
綜上所述,該第一板部321、該第二板部322,及該二第三板部323圍繞界定之容置空間31設有二滑塊34,該二滑塊34可以阻擋該二栓體51進入該容置空間31。該扣片41可進入該容置空間並撐抵該二滑塊34移動位置,以使該二栓體51之鎖固部511伸入該二扣孔42,令該二栓體51對該扣片41產生干涉並阻擋該扣片41離開該容置空間31。
該二第一穿孔33及該二第二穿孔36相配合以撐抵該二栓體51之鎖固部511,有效加強該二栓體51對該扣片41的撐抵力量,有效提升該扣具裝置的結構強度。
當該二栓體51之鎖固部511伸入該二扣孔42,該二電磁推桿72可由該第三位置移動至該第四位置,該二電磁推桿72之二阻擋部722可分別對該二栓體51之二側翼513產生干涉,以阻擋該二栓體51之鎖固部511離開該二扣孔42,並阻擋該按壓體61維持於該第一位置。
當該二電磁推桿72移動至該第三位置時,該按壓體61可被外力按壓並從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該二支撐斜面63可撐抵該二栓體51之側翼513,以使該二栓體51之鎖固部511離開該二扣孔42,解除該二栓體51對該扣片41的干涉。該二第一彈力體35更可以推動該二滑塊34及該扣片41,以使該扣片41可以離開該容置空間31,並使該二滑塊34撐抵該二栓體51之鎖固部511。該扣具裝置具有鎖固該卡扣單元4的效果,故確實可以達成本發明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一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扣具裝置 101:立式轉盤 102:按鍵 103:電磁推桿 104:第一彈簧 105:第二彈簧 106:偵測器 11:扣片 201:第一外殼 202:第二外殼 203:延伸固定體 204:固定孔 205:鎖固孔 206:鎖固組件 3:主體單元 31:容置空間 32:殼體 321:第一板部 322:第二板部 323:第三板部 324:第四板部 325:電磁固定部 326:止擋部 33:第一穿孔 34:滑塊 35:第一彈力體 36:第二穿孔 37:板部穿孔 38:滑動導位體 39:第一表面 4:卡扣單元 41:扣片 42:扣孔 43:第二表面 5:鎖栓單元 51:栓體 511:鎖固部 512:凸伸部 513:側翼 514:側擋部 52:第二彈力體 53:鎖栓導位體 531:側壁 532:導位部 533:頂壁 534:彈簧開口 6:按壓單元 61:按壓體 62:第三彈力體 63:支撐斜面 64:解鎖穿孔 65:限位凸體 7:電磁單元 71:電磁模組 72:電磁推桿 721:磁動部 722:阻擋部 73:第四彈力體 8:控制單元 81:偵測模組 82:控制模組 83:操控模組
圖1是一側視剖面示意圖,說明台灣專利I684541,一種使用立式轉盤結構之扣具裝置的內部結構; 圖2是一立體示意圖,為本發明一種扣具裝置之一較佳實施例,說明該扣具裝置的立體態樣; 圖3是一分解示意圖,說明於該較佳實施例中,該扣具裝置的分解態樣; 圖4是一立體示意圖,說明於該較佳實施例中,於一第一板部上設置一鎖栓單元及一電磁單元的立體態樣; 圖5是一立體示意圖,說明於該較佳實施例中,該鎖栓單元之一栓體的立體態樣; 圖6是一立體示意圖,說明於該較佳實施例中,該鎖栓單元之一鎖栓導位體的立體態樣; 圖7是一分解示意圖,說明於該較佳實施例中,該電磁單元的結構分解態樣; 圖8是一裝置功能模組圖,說明於該較佳實施例中,一控制單元與該電磁單元之二電磁模組的設置態樣; 圖9是一側視剖面示意圖,說明於該較佳實施例中,一卡扣單元與該主體單元分離時的側視剖面態樣; 圖10是一側視剖面示意圖,說明於該較佳實施例中,該卡扣單元插入該主體單元的側視剖面態樣; 圖11是一側視剖面示意圖,說明於該較佳實施例中,該電磁單元於一第四位置,以對該栓體產生干涉的側視剖面態樣;及 圖12是一側視剖面示意圖,說明於該較佳實施例中,該電磁單元於一第三位置,且一按壓單元受外力按壓,用以將該栓體推離一容置空間的側視剖面態樣。
201:第一外殼
202:第二外殼
203:固定體
204:固定孔
205:鎖固孔
206:鎖固組件
3:主體單元
321:第一板部
322:第二板部
323:第三板部
324:第四板部
325:電磁固定部
326:止擋部
4:卡扣單元
41:扣片
42:扣孔
43:第一表面
6:按壓單元
61:按壓體
63:支撐斜面
64:解鎖穿孔
65:限位凸體
7:電磁單元
71:電磁模組
8:控制單元
81:偵測模組

Claims (9)

  1. 一種扣具裝置,包含:一主體單元,包括一圍繞界定一容置空間之殼體、至少一設置於該殼體之第一穿孔、至少一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之滑塊,及至少一與該滑塊抵接在一起之第一彈力體;一卡扣單元,包括一可分離地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並可分離地與該滑塊抵接之扣片,及至少一設置於該扣片之扣孔;一鎖栓單元,包括至少一穿設於該第一穿孔之栓體,及至少一與該栓體抵接在一起之第二彈力體;及一按壓單元,包括一設置於該殼體之按壓體,及一與該按壓體抵接之第三彈力體,該按壓體可於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間移動;當該扣片與該滑塊分離時,該第一彈力體推動該滑塊以使該滑塊撐抵該栓體並阻擋該栓體進入該容置空間,當該扣片與該滑塊接觸時,該扣片可推動該滑塊移動位置以使該第二彈力體將該栓體推入該扣孔中並使該栓體對該扣片產生鎖固;當該滑塊撐抵該栓體時,該按壓體受該第三彈力體推動於該第一位置並與該栓體彼此間隔,當該栓體進入該扣孔時,該栓體與該按壓體連接,且該按壓體受外力按壓時可移動至該第二位置並帶動該栓體移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扣具裝置,其中,該主體單元更包括至少一設置於該殼體並與該第一穿孔間隔設置之第二穿孔,該第二 彈力體將該栓體推入該扣孔時,該栓體更穿設於該第二穿孔中。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扣具裝置,其中,該按壓單元更包括至少一設置於該按壓體之支撐斜面,當該栓體進入該容置空間時,該栓體與該支撐斜面連接,當該按壓體受外力按壓時可由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以使該支撐斜面將該栓體由該扣孔中移出。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扣具裝置,更包含一電磁單元,該電磁單元包括至少一設置於該殼體之電磁模組、至少一穿設於該電磁模組之電磁推桿,及至少一與該電磁推桿抵接之第四彈力體,該電磁推桿可於一第三位置及一第四位置間移動,該電磁模組激磁時可使該電磁推桿位於該第三位置,令該電磁推桿與該栓體彼此間隔,當該栓體進入該容置空間且該電磁模組未激磁時,該第四彈力體推動該電磁推桿於該第四位置,令該電磁推桿與該栓體彼此干涉用以阻擋該栓體離開該容置空間。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扣具裝置,更包含一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包括至少一設置於該殼體並用以偵測該電磁推桿位置之偵測模組,及一與該偵測模組及該電磁模組電連接之控制模組。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扣具裝置,其中,該鎖栓單元更包括至少一與該栓體連接之鎖栓導位體,該鎖栓導位體具有二與該殼體連接之側壁、二分別設置於該二側壁之導位部,及一與該二側壁連接之頂壁。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扣具裝置,其中,該栓體具有一設置於該第一穿孔並可伸入該容置空間之鎖固部、一與該鎖固部連接之的凸伸部,及二分設於該凸伸部兩側並分別穿設該二導位部之側翼。
  8. 如請求項2所述之扣具裝置,其中,該殼體具有一第一板部、一與該第一板部間隔之第二板部,及二間隔設置並與該第一板部與該第二板部連接之第三板部,該第一板部、該第二板部,及該二第三板部相配合圍繞界定出該容置空間,該第一穿孔設置於該第一板部,該第二穿孔設置於該第二板部。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扣具裝置,其中,該第一板部與該第二板部的間隔距離與該扣片及該滑塊的厚度相配合,以使該第一板部與該第二板部可箝制該扣片及該滑塊,以使該扣片及該滑塊穩固於該容置空間滑動,並使該扣片及該滑塊其中之一撐抵該栓體以阻擋該栓體進入該容置空間。
TW109124036A 2020-07-16 2020-07-16 扣具裝置 TWI7496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4036A TWI749641B (zh) 2020-07-16 2020-07-16 扣具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4036A TWI749641B (zh) 2020-07-16 2020-07-16 扣具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49641B true TWI749641B (zh) 2021-12-11
TW202204753A TW202204753A (zh) 2022-02-01

Family

ID=80681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4036A TWI749641B (zh) 2020-07-16 2020-07-16 扣具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4964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6642B (zh) * 2021-08-19 2022-09-01 智崴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顯示鎖固狀態的扣具裝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42882A (en) * 2005-06-01 2006-12-16 Yu Zong Hua Seat belt clasper
US8173919B2 (en) * 2006-07-03 2012-05-08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eat belt buckle fastening detector and seat belt buckle
TWM538334U (zh) * 2016-11-10 2017-03-21 Brogent Tech Inc 扣具裝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42882A (en) * 2005-06-01 2006-12-16 Yu Zong Hua Seat belt clasper
US8173919B2 (en) * 2006-07-03 2012-05-08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eat belt buckle fastening detector and seat belt buckle
TWM538334U (zh) * 2016-11-10 2017-03-21 Brogent Tech Inc 扣具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6642B (zh) * 2021-08-19 2022-09-01 智崴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顯示鎖固狀態的扣具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4753A (zh)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13102B1 (en) Buckle device
JP6343401B2 (ja) ドアラッチシステム
TWI749641B (zh) 扣具裝置
CN102197184B (zh) 机电锁和闩锁装置
US4846246A (en) Security gate operable with one hand
TWM538334U (zh) 扣具裝置
CN112237315A (zh) 扣具
CA3093730C (en) Buckle device
EP3973809B1 (en) Buckle device
CN110051086B (zh) 一种安全带锁扣
CN113941159B (zh) 扣具装置
KR102650325B1 (ko) 잠금 상태를 표시할 수 있는 패스너 장치
TWI782778B (zh) 扣具裝置
EP0066558B1 (en) Card controlling device for locking, alarm and similar lockable units
JP7209368B2 (ja) バックル装置
US4968071A (en) Security gate operable with one hand
CN110984724A (zh) 柜锁
CN210353471U (zh) 一种安全带锁扣
WO2011162424A1 (ko) 통공 카드 인식 록킹 해정장치
CN219487243U (zh) 一种安全座椅
CN216102513U (zh) 锁组件和车辆
CN212697938U (zh) 一种易于操作的磁吸式表扣
CN114991587B (zh) 锁具的致动方法
JPH0717356A (ja) シートベルトのショルダーアジャス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