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9534B - 使用i/o使用者裝置集提供通信服務 - Google Patents

使用i/o使用者裝置集提供通信服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9534B
TWI749534B TW109113749A TW109113749A TWI749534B TW I749534 B TWI749534 B TW I749534B TW 109113749 A TW109113749 A TW 109113749A TW 109113749 A TW109113749 A TW 109113749A TW I749534 B TWI749534 B TW I74953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communication
user terminal
downlink
terminal emul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37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46693A (zh
Inventor
湯米 亞格恩
漢司 漢努
彼得 歐韋斯特
史帝芬 萬斯特
Original Assignee
瑞典商Lm艾瑞克生(Publ)電話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典商Lm艾瑞克生(Publ)電話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典商Lm艾瑞克生(Publ)電話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46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66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95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953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8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 H04L47/283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in response to processing delays, e.g. caused by jitter or round trip time [RT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0Program contr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 G06F13/105Program contr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where the programme performs an input/output emulation function
    • G06F13/107Terminal em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65Network streaming protocols, e.g.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RTP] or real-time control protocol [RTC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種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維護識別I/O使用者裝置(130a、130b)之網路位址、UI能力及通信協定之一資料庫。在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及一網路實體以及位於一使用者附近之I/O使用者裝置之間建立通信工作階段,且該等通信工作階段提供一組合式I/O使用者介面。判定在該應用與該等I/O使用者裝置之間的延遲概況。將來自該網路實體之一下行鏈路流(940)分離成指派給該等I/O使用者裝置之複數個下行鏈路流分量(942a、942b)。針對該等下行鏈路流分量中之每一者,該伺服器將該分量格式化以供傳輸至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起始將該經格式化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且基於與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相關聯之該延遲概況來控制將該經格式化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時之時序。

Description

使用I/O使用者裝置集提供通信服務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使用輸入及/或輸出(I/O)使用者裝置集提供通信服務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一種由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使用I/O使用者裝置集提供通信服務之方法及一種使用I/O使用者裝置集提供通信服務之電腦程式產品。
在一可攜式手持外觀尺寸之侷限內為使用者提供愈來愈先進之通信及其他操作特徵之追求驅動著使用者終端機市場。由於設計者力圖將各種各樣之使用者介面及先進操作特徵整合於可攜式手持外觀尺寸內,因此使用者終端機之開發要求變得愈來愈複雜。操作特徵之進步已要求處理電路具有更高整合度、更快速且具有更大電路密度,此在對成本及功耗之侷限下變得更困難。
使用者終端機發展之此種無所不包特徵豐富之方法未滿足消費者所抱有之所有種種不同訴求,因而謀求迅速擴大通信服務多樣性之解決方案。此外,當今社會之始終連接期望促使使用者警覺地保持其使用者終端機觸手可及或擔心無法及時地接收或起始通信服務。
本文中所揭示之各種實施例係關於提供使用聯網的輸入及/或輸出(I/O)使用者裝置集仿真一使用者終端機之一基於中心伺服器之方法,該等輸入及/或輸出(I/O)使用者裝置經判定位於一使用者附近且具有可組合以使得一使用者能夠接收及/或起始與一網路實體之一通信服務之使用者介面(UI)能力。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可將一下行鏈路流分離成複數個下行鏈路流分量,將該等下行鏈路流分量中之每一者格式化以與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相容,且基於針對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判定之一延遲概況來控制將該經格式化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時之時序。該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亦可將來自I/O使用者裝置之上行鏈路流分量組合成一組合式上行鏈路流,該組合式上行鏈路流經格式化以與該網路實體相容。
在一項實施例中,一種用於使用者裝置集提供通信服務使用I/O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實行包含維護一資料庫之操作,該資料庫基於所接收到之註冊訊息之內容識別I/O使用者裝置之網路位址、I/O使用者裝置之UI能力及I/O使用者裝置之通信協定。自一網路實體接收在一使用者與網路實體之間建立一通信服務之通信請求。回應於該通信請求,在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與該網路實體之間以及在該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與該等I/O使用者裝置之一集之間提供通信工作階段,該等I/O使用者裝置經判定位於該使用者之一位置附近且滿足一組合能力規則,該組合能力規則係可組合以為該使用者提供用以與該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介接以實行該通信服務之一組合式I/O使用者介面。判定該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與該集中之該等I/O使用者裝置之間的該等通信工作階段之延遲概況,其中該等延遲概況中之每一者指示和與該集中之該等I/O使用者裝置中之 一不同I/O使用者裝置通信相關聯的一通信延遲。
自該網路實體接收一下行鏈路流並將該下行鏈路流分離成指派給該集中之該等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不同I/O使用者裝置的複數個下行鏈路流分量,該集中之該等下行鏈路流分量中之該等不同下行鏈路流分量具有與該集中之該等I/O使用者裝置中之該等不同I/O使用者裝置的由該資料庫識別之該等UI能力匹配之不同UI特性。該等操作包含針對該等下行鏈路流分量中之每一者重複:基於由該資料庫識別之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的該通信協定將該下行鏈路流分量格式化以供傳輸至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起始將該經格式化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及基於和與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通信相關聯之該延遲概況來控制將該經格式化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時之時序。
此所述及相關實施例之某些潛在優點包含一使用者可接收並起始通信服務,而無需一傳統的無所不包特徵豐富之使用者終端機。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可適應性地組合在一使用者附近之I/O使用者裝置之可用UI能力以試圖提供一通信服務。該等I/O使用者裝置可包含例如無線(例如,藍芽、WiFi、光通信LiFi及/或蜂巢式)能力揚聲器、麥克風、顯示裝置、鍵盤、其他使用者輸入及/或輸出使用者介面裝置等,該等曲無線裝置依靠物聯網(IoT)變革而變得幾乎無處不在。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可藉由與可用I/O使用者裝置以操作方式進行通信來對面向使用者之一傳入通信請求或來自使用者之一傳出通信請求動態地作出回應,該等可用I/O使用者裝置位於一使用者附近以形成使得由伺服器執行之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提供使用者終端機功能性以達成一通信服務之一組合式使 用者介面。基於伺服器之方法可為使用者提供低成本可調適通信服務。
由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實行之格式化操作使得網路實體與I/O使用者裝置之間的通信能夠跨越任何特定通信格式侷限。舉例而言,格式化可針對每一下行鏈路流分量產生成對之即時協定(RTP)及即時控制協定(RTCP)流,每一下行鏈路流分量係自一下行鏈路流分離而來且經格式化與I/O使用者裝置中之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相容。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可控制去往I/O使用者裝置中之個別I/O使用者裝置之傳輸之時序,舉例而言以補償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與個別I/O使用者裝置之間的不同通信傳輸時間延遲,及/或補償個別I/O使用者裝置處理下行鏈路流分量以產生UI去往使用者之輸出的不同時間延遲。
熟習此項技術者在閱讀下圖及詳細說明時,將明瞭或逐漸明瞭其他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由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進行之方法及與根據本發明標的物之實施例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搭配使用之電腦程式產品。所有此等額外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旨在包含於此說明內,在本發明標的物之範疇內且受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保護。此外,可單獨地或以任何方式及/或組合而組合地實施本文中所揭示之所有實施例。
100: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仿真伺服器
110: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應用/隨選流式傳輸應用/相關聯仿真應用
120:資料庫
130:輸入及/或輸出使用者裝置
130a:輸入/輸出使用者裝置/第一輸入/輸出使用者裝置
130b:輸入/輸出使用者裝置/第二輸入/輸出使用者裝置
140:通信服務功能
150:網路實體
200:蜂巢式系統
202:營運商服務節點
210:核心網路
212:輸入/輸出使用者裝置處理常式
214:控制功能
216:服務閘道器
220:無線電存取網路
230:使用者終端機/遠端使用者終端機
232:輸入/輸出使用者裝置
240:外部基礎設施
400:通知
402:輪詢
404:報告
406:更新
410:使用者介面能力發現(同步化)通信
412:操作
414:操作
416:操作/重新協商
420:預選答覆裝置
422:信令
424:操作
426:工作階段
428:操作
429:工作階段
430:路由
500:通知
502:輪詢
504:報告
506:更新
510:使用者介面能力發現(同步化)通信
512:操作
514:觸發
516:傳訊
518:操作
520:回應信令
522:操作
524:重新協商
528:接收
530:路由
532:傳輸
534:監測
536:工作階段
538:組合
540:路由
610:方塊
611:參考方塊
612:方塊
614:方塊
616:方塊
617:查詢
618:查詢
619:方塊
620:產生
622:重新協商
624:方塊
626:顯示
628:提供
700:維護
702:註冊
704:接收
706:識別
708:提供
710:路由
712:選擇
716:組合
800:接收
802:更新
900:分離器
910a:流式傳輸協定傳輸格式器/格式器
910b:流式傳輸協定傳輸格式器/格式器
912a:傳輸時序控制器
912b:傳輸時序控制器
930:網路時間協定模組
940:下行鏈路流
942a:下行鏈路流分量/第一下行鏈路流分量
942b:下行鏈路流分量/第二下行鏈路流分量
946a:即時協定流
946b:即時傳送協定流
947a:即時控制協定流
947b:即時控制傳送協定流
948a:即時協定流
948b:即時協定流
1000a:流式傳輸協定接收器格式器/接收器格式器
1000b:流式傳輸協定接收器格式器/接收器格式器
1010a:TX時序控制器
1010b:TX時序控制器
1020:組合器與傳輸器
1030a:即時協定流
1030b:即時協定流
1031a:即時控制協定流
1031b:即時控制協定流
1032a:上行鏈路流分量
1032b:上行鏈路流分量
1034:組合式上行鏈路流
1100:維護
1102:接收
1104:提供
1105:判定
1106:接收
1108:分離
1110:重複
1112:格式化
1114:起始
1116:控制
1200:接收
1202:組合
1203:格式化
1204:實質上時間對準
1206:起始
1300:判定
1302:控制
1400:處理器電路/處理器
1402:有線/無線網路介面電路
1410:記憶體電路/記憶體
1412:程式碼
1420:近場通信電路
1430:相機
1440:麥克風
1450:揚聲器
1460:顯示裝置
1470:使用者輸入介面
1500:處理器電路/處理器
1510:記憶體電路/記憶體
1512: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
1520:有線/無線網路介面電路
1530:顯示裝置
1540:使用者輸入介面
本發明之態樣係以舉例方式圖解說明且不受附圖限制。在圖式中:圖1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某些實施例的具有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之一系統,該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以操作方式整合位於使用者附近之I/O使用者裝置集以在邏輯上形成提供通信服務之虛擬化使 用者終端機;圖2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某些實施例的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與一蜂巢式系統之各種元件通信以提供通信服務的一方塊圖;圖3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某些其他實施例的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以一不同方式與一蜂巢式系統之各種元件通信以提供通信服務之一方塊圖;圖4至圖6係根據本發明某些實施例的使用者標籤、I/O使用者裝置及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之間的操作及相關資料流的組合流程圖;圖7及圖8係根據本發明某些實施例的可由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實行以透過一I/O使用者裝置集提供通信服務之操作之流程圖;圖9係根據本發明某些實施例的經組態以操作之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之下行鏈路流功能組件之一方塊圖;圖10係根據本發明某些實施例的經組態以操作之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之上行鏈路流功能組件之一方塊圖;圖11及圖13係根據本發明某些實施例的可由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實行以透過一I/O使用者裝置集提供通信服務之下行鏈路流操作之流程圖;圖12係根據本發明某些實施例的可由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實行以透過一I/O使用者裝置集提供通信服務之上行鏈路流操作之一流程圖;圖14係根據某些實施例的經組態以操作之一I/O使用者裝 置之硬體電路組件之一方塊圖;且圖15係根據本發明某些實施例的經組態以操作之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之硬體電路組件之一方塊圖。
現在將在後文中參考附圖更全面地闡述本發明概念,在附圖中展示本發明概念之實施例之實例。然而,本發明概念可體現為諸多不同形式,且不應被解釋為僅限於本文所陳述之實施例。而是,提供此等實施例以使得本發明將變得透徹及完整,且將向熟習此項技術者完全傳達各種本發明概念之範疇。亦應注意,此等實施例並不相互排斥。默認認為,來自一項實施例之組件可存在於或用於另一實施例中。
本文中所揭示之各種實施例係關於改良使用一聯網輸入及/或輸出(I/O)使用者裝置集對一使用者終端機進行仿真之基於一中心伺服器之方法之操作,輸入及/或輸出(I/O)使用者裝置經判定位於一使用者附近且具有使用者介面(UI)能力,使用者介面(UI)能力可組合以為使用者提供用以與伺服器之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介接以實行一通信服務的一組合式I/O使用者介面。
此等實施例之某些潛在優點包含一使用者可接收並起始通信服務而無需一傳統的無所不包的特徵豐富之使用者終端機,即,一習用智慧型電話、行動電話、平板電腦等。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可適應性地組合位於在一使用者附近之I/O使用者裝置之可用UI能力以試圖提供一通信服務。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可藉由以操作方式利用可用I/O使用者裝置來對指向一使用者之一傳入通信請求或來自使用者之一傳出通信請求動態地作出回應,該等可用I/O使用者裝置在一使用者附近從而形成使 得由伺服器執行之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提供使用者終端機功能性以達成一通信服務之一組合式介面。基於伺服器之方法可為使用者提供低成本可調適通信服務。
只要I/O使用者裝置位於一使用者附近隨時隨地動態地分配I/O使用者裝置能力使得能夠高效且靈活地使用能夠在一通信服務期間為使用者提供某些UI功能性之現有硬體,諸如電視、會議電話、膝上型電腦、監控攝影機、經連接家用電器、經連接汽車等。因此,使用者減少或不必攜帶包含全部必要的UI能力、顯示裝置、鍵盤、揚聲器等的一昂貴且無所不包之使用者終端機,例如智慧型電話。而是,使用者可攜帶操作以經由針對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一或多者之一無線通信介面(諸如,一近場通信(NFC)介面)識別使用者之一硬體裝置,被稱為一「使用者標籤」。本文中所揭示之各種實施例可打破傳統手持裝置為中心之行動通信行業,此乃因形成一使用者終端機之器件之特徵及能力並不僅侷限於行動電話製造商域。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可操作以提供一使用者終端機,該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亦可被稱為一軟式UE或由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運行之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
圖1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某些實施例的具有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之一系統,該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以操作方式整合位於使用者附近之I/O使用者裝置130之集以邏輯地仿真使用者終端機,從而提供通信服務。
參考圖1,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可係經聯網網路以遠離I/O使用者裝置130之一雲端資源,或可更靠近地位於與I/O使用者裝置130共用之一網路上。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經組態以在一通信 服務期間與I/O使用者裝置130進行通信以識別哪些(如存在)位於一使用者附近以用於提供UI能力。
使用者可攜帶一硬體標籤(又名使用者標籤),其能夠透過一通信介面(諸如,一近場通信介面(例如,藍芽、BLE、NFC、RFID等或其組合))傳輸一獨有使用者識別符,以由位於該使用者附近之I/O使用者裝置130中之一或多者接收。一種類型之使用者標籤可係具有透過一近場通信介面傳輸一識別符之有限能力之一簡單獨立電子裝置。另一類型之使用者標籤可係一智慧型電話或智慧型腕錶,其等具有透過一蜂巢式介面或一近場通信介面傳輸一蜂巢式識別碼(例如,自一SIM卡)或一應用識別碼的蜂巢式連接性。
替代地或另外,可藉由由例如I/O使用者裝置130中之一或多者實行之生物特徵量測操作以操作方式判定使用者識別符。生物特徵量測操作可包含但不限於語音辨識、影像/面部辨識、眼睛辨識、指紋辨識中之一或多者或其一組合。可基於由使用者在例如登入至一應用或賬戶中時提供之憑證來判定使用者身份。使用者身份可由一蜂巢式電話使用來自訂閱SIM之資訊提供,且蜂巢式電話與I/O使用者裝置130中之一或多者之接近度可使用電話之近場通信(NFC)能力來判定。
一使用者識別符、一使用者標籤識別符及一使用者終端機應用彼此可在一使用者註冊程序或另一設置程序之一部分期間在一資料庫中邏輯地相關聯。舉例而言,在一使用者註冊程序期間,一使用者可獲得一賬戶登入識別符(用作使用者識別符),該賬戶登入識別符註冊於資料庫中,與已被提供給使用者(例如,使用者已購買)之一實體使用者標籤之一使用者標籤識別符相關聯,且與仿真具有經界定能力之一使用者終端機 (例如,提供蜂巢式及跨類型IP語音通信服務之一蜂巢式電話)之一使用者終端機應用相關聯。
下文進一步參考圖7闡述可由系統實行以為使用者提供通信服務之操作,圖7係由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進行之操作之一流程圖。參考圖1及圖7,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維護700一資料庫120,資料庫120基於所接收到之註冊訊息之內容識別I/O使用者裝置130之網路位址且進一步識別I/O使用者裝置130之UI能力。可基於所提供之UI能力之類型(例如,顯示裝置、麥克風、揚聲器、鍵盤)將I/O使用者裝置130之能力邏輯地配置於資料庫120中,且可進一步基於由UI能力提供之一服務品質來配置I/O使用者裝置130之能力。一I/O使用者裝置130可回應於一初始設置操作而將含有其網路位址及UI能力之一註冊訊息輸送至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以連接至一新通信網路,及/或回應於用於觸發一註冊訊息之產生之另一經界定事件而將該註冊訊息輸送至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註冊訊息可包含I/O使用者裝置130之一地理位置,可儲存於資料庫120中。I/O使用者裝置130可使用一WiFi收發器、藍芽收發器、蜂巢式收發器、光通信收發器(LiFi)及/或另一RF或光通信收發器經由一資料網路(例如,網際網路及/或專用網路)與伺服器100進行通信。
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利用提供通信服務之一網路實體150註冊702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之一網路位址及一使用者之一身份。網路實體150提供一通信服務功能140,通信服務功能140可例如對應於一雲上網際網路協定上的語音(VoIP)服務、Netflix服務、Facebook服務、Skype服務、網際網路瀏覽器服務、一蜂巢式通信服務等。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由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執行。一 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可運行通常由一智慧型電話運行之一或多個應用,諸如一Netflix應用、Facebook應用、Skype應用、網際網路瀏覽器應用等。
如圖1中所圖解說明,伺服器100為將被提供通信服務之每一使用者代管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之一不同例項(即,所圖解說明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至#N對應於使用者1至N)。根據圖7之操作,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可藉由網路實體150實行使用者註冊,且回應於通信請求而執行關於一使用者之一通信服務之設置。
當網路實體150之通信服務功能140係一VoIP服務時,藉由網路實體150來註冊702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之網路位址及使用者身份之操作可包含藉由一VoIP通信服務提供商之一網路伺服器來註冊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之網路位址及使用者身份。
當網路實體150之通信服務功能140係一蜂巢式通信服務時,藉由網路實體150註冊702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之網路位址及使用者身份的操作可包含藉由由一蜂巢式通信服務提供商操作之一核心網路之一家庭用戶伺服器(HSS)或其他網路節點來註冊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之網路位址及使用者身份。
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可使用工作階段發起協定(SIP)/工作階段闡述協定(SDP)自I/O使用者裝置接收註冊訊息,其中註冊訊息中之每一者識別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一者之網路位址及UI能力。可使用SIP/SDP自網路實體150接收通信請求,且可使用SIP/SDP實行在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與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中之每一者之間以及在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與請求中之使用者終端機之間提供通信工作階段的 操作。
來自一I/O使用者裝置之一註冊訊息可包含例如一IP位址及埠號、MAC位址、完整網域名稱(FQDN)及/或另一網路位址,且進一步包含識別I/O使用者裝置之UI能力之資訊。I/O使用者裝置可藉由將註冊訊息輸送至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而作出開機回應。
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自網路實體150接收704在使用者與一請求使用者終端機(例如,一蜂巢式電話、具有Skype應用之電腦等)之間建立一通信服務之一通信請求。回應於該通信請求,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在由資料庫120識別的I/O使用者裝置130當中識別706一I/O使用者裝置集,該I/O使用者裝置集經判定位於該使用者之一位置附近且進一步基於由資料庫120識別的I/O使用者裝置集之UI能力且基於通信請求之內容經判定滿足一組合能力規則,該組合能力規則係可組合以為使用者提供與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介接之一組合式I/O使用者介面以提供通信服務。
基於判定I/O使用者裝置集滿足組合能力規則,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經由網路實體150在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與該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之間且在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與提出請求之使用者終端機之間提供708通信工作階段。由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接收704到之通信請求可含有在通信服務期間必須提供給使用者之一最小UI能力(諸如:僅揚聲器;揚聲器與麥克風之組合;僅顯示器;顯示裝置、揚聲器及麥克風之組合等)之一指示。通信請求指示由伺服器100使用來判定是否可提供一通信服務且I/O使用者裝置集可基於最小UI能力而藉此被界定的組合能力規則。
然後,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經由網路實體150將自該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中之至少一者接收到之通信訊務朝向提出請求之使用者終端機路由710。針對以通信訊務形式自提出請求之使用者終端機接收到之每一資料類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基於資料類型與由資料庫120識別的該等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一者之UI能力之匹配特性來自I/O使用者裝置集當中選擇該等I/O使用者裝置中之該一者,且然後將資料類型之資料朝向該等I/O使用者裝置中被選定之該等I/O使用者裝置之網路位址路由。
如下文將更詳細地闡釋,伺服器100亦可對自該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接收到之資料串流進行組合716,並例如經由網路實體150將組合式資料串流朝向提出請求之使用者終端機路由。
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例如,下文所闡述之應用110或一I/O使用者裝置處理常式)可負責追蹤哪些I/O使用者裝置位於使用者之一目前位置附近。圖8係對應操作之一流程圖。伺服器100可自I/O使用者裝置中之個別I/O使用者裝置接收800存在報告,該等存在報告含有I/O使用者裝置之網路位址及經I/O使用者裝置判定位於附近之一使用者之一識別符。舉例而言,一I/O使用者裝置可透過一NFC通信介面讀取一硬體標籤(亦被稱為一「使用者標籤」),可自使用者感測生物特徵量測資訊及/或可實行其他操作以偵測是否存在一使用者及識別該使用者。回應於該等存在報告,伺服器100更新802資料庫120以指示哪些使用者識別符位於I/O使用者裝置中之哪些I/O使用者裝置附近。
進一步參考圖1之實例性系統,所實例化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已判定,一I/O使用者裝置130集位於攜帶使用者標籤#1之一 第一使用者之一位置附近,且亦具有可組合以滿足提供一組合式I/O使用者介面以在一所請求通信服務期間供第一使用者使用之組合能力規則的UI能力。應用#1作為回應而使用I/O使用者裝置130集來經由第一使用者與另一使用者終端機之間的網路實體150提供一組合式I/O使用者介面以在一通信服務期間供第一使用者使用。
類似地,所實例化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2已判定,另一I/O使用者裝置130集位於攜帶使用者標籤#2之一第二使用者之一位置附近,且亦具有可組合以滿足提供一組合式I/O使用者介面以在一所請求通信服務期間供第二使用者使用之組合能力規則之UI能力。應用#2作為回應而使用I/O使用者裝置130集以經由第二使用者與又一使用者終端機之間的網路實體150提供一組合式I/O使用者介面以在一通信服務期間供第二使用者使用。
圖1亦圖解說明另一I/O使用者裝置130集不位於使用者標籤#1或使用者標籤#2附近。
如上文所闡釋,網路實體150可使用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之網路位址及早前藉由網路實體150註冊之使用者身份起始請求與一經識別使用者建立通信服務之通信請求。然而,另外或替代地,可由I/O使用者裝置130中之一者回應於自一位於附近之使用者接收到之一命令產生通信請求。舉例而言,一使用者可操作由I/O使用者裝置130中之一者提供之一使用者介面來起始對另一使用者之一組合式音訊與視訊呼叫。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例如,IODH或該使用者之應用110)接收通信請求以及使用者身份,該使用者身份可經由使用者標籤來感測。應用110實行上文參照圖7所闡述之識別706、提供708、路由710、選擇712及組合716 操作,以經由網路實體150設置並操作使用者與其他使用者之間的一通信服務。
現在將闡述其他實例性系統及相關操作以進一步圖解說明可如何以操作方式組合具有不同UI能力之I/O使用者裝置,以提供可由使用者使用之來滿足一通信服務之通信要求之一組合式UI。
關於以下一實例性實施例闡述其他說明性操作:一揚聲器裝置係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130中能夠播放一所接收到音訊串流之I/O使用者裝置,且一麥克風裝置係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130中能夠感測音訊以輸出一麥克風串流之I/O使用者裝置。由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進行之操作包含基於來自揚聲器裝置及麥克風裝置之註冊訊息之內容更新資料庫120以識別揚聲器裝置及麥克風裝置之網路位址,且識別具有一揚聲器能力之揚聲器裝置及具有一麥克風能力之麥克風裝置之UI能力。揚聲器UI能力可識別所提供之揚聲器之一數目、聲音響度能力及/或其他操作特性。麥克風UI能力可識別所提供之麥克風之一數目、麥克風之靈敏度及/或其他操作特性。揚聲器裝置及麥克風裝置各自被識別為屬經判定位於使用者位置附近之I/O使用者裝置集(例如,使用者標籤#1),且亦基於由資料庫120識別之UI能力而被判定為能滿足可組合以為使用者提供一組合式I/O UI以與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介接進而提供通信服務的組合能力規則。基於判定揚聲器裝置及麥克風裝置滿足組合能力規則,實行將自麥克風裝置接收到之一麥克風串流朝向提出請求之使用者終端機(例如,經由網路實體150)路由的進一步操作。當自提出請求之使用者終端機以通信訊務形式接收到一音訊串流時,操作基於對音訊串流之一音訊特性與由資料庫識別的揚聲器裝置之揚聲器能力進行匹配來選擇揚聲器裝置,且然後 將音訊串流朝向該揚聲器裝置之網路位址路由。
實例性實施例可包含當一顯示裝置係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中能夠顯示一所接收視訊串流之I/O使用者裝置時,該等操作基於註冊訊息之內容更新資料庫120以識別顯示裝置之網路位址,且識別具有一顯示能力之顯示裝置之UI能力。顯示UI能力可識別一螢幕顯示器大小、縱橫比、像素解析度、所支援之視訊圖框速率、顯示裝置是否經由分割螢幕組態支援共用使用者支援及/或其他操作特性。顯示裝置亦被識別為處於經判定位於使用者位置附近之I/O使用者裝置集當中,且亦基於由資料庫120識別之UI能力而被判定為能滿足可組合以為使用者提供組合式I/O UI以與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介接進而提供通信服務的組合能力規則。基於判定揚聲器裝置、顯示裝置及麥克風裝置滿足組合能力規則,進一步操作對自提出請求之使用者終端機以通信訊務形式接收到視訊串流做出如下回應:基於對視訊串流之一視訊特性與由資料庫120識別的顯示裝置之顯示能力進行匹配來選擇顯示裝置,且然後將視訊串流朝向該顯示裝置之網路位址路由。
在實例性實施例中,分別朝向揚聲器裝置及顯示裝置之網路位址路由音訊串流及視訊串流之操作可包含當透過一第一通信工作階段在來自提出請求之使用者終端機之同一串流內接收音訊資料及視訊資料時:將音訊資料與視訊資料分離;透過一第二通信工作階段朝向揚聲器裝置之網路位址路由音訊資料;及透過第二通信工作階段或一第三通信工作階段朝向顯示裝置之網路位址路由視訊資料。
實例性實施例可包含,當一相機裝置係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中能夠輸出一相機串流之I/O使用者裝置時,操作基於一註冊訊息之 內容更新資料庫120以識別相機裝置之一網路位址且識別具有一相機能力之相機裝置之一UI能力。相機UI能力可識別一相機像素計數、影像品質、光靈敏度及/或其他操作特性。相機裝置進一步被識別為經判定位於使用者位置附近之I/O使用者裝置集中之一項,且亦基於由資料庫120識別之UI能力而被判定為能滿足可與集中之其他I/O使用者裝置組合以為使用者提供組合式I/O UI以與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介接進而提供通信服務的組合能力規則。基於判定相機裝置滿足組合能力規則,實行例如經由網路實體150將自相機裝置接收到之相機串流朝向提出請求之使用者終端機路由的進一步操作。
將自麥克風裝置接收到之麥克風串流及自相機裝置接收到之相機串流朝向提出請求之使用者終端機路由的操作可包含:透過一第一通信工作階段自麥克風裝置接收麥克風串流;透過第一通信工作階段或一第二通信工作階段自相機裝置接收相機串流;將麥克風串流與相機串流組合成一組合式串流;及透過一第三通信工作階段例如經由網路實體150將組合式串流朝向提出請求之使用者終端機路由。
實例性實施例可包含,當一鍵盤裝置係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中能夠回應於一使用者在鍵盤裝置之各個鍵當中進行之鍵選擇而輸出鍵選擇資料的I/O使用者裝置時,操作可基於一註冊訊息之內容更新資料庫120以識別鍵盤裝置之一網路位址且識別具有一鍵盤能力之鍵盤裝置之一UI能力。鍵盤裝置能力可識別一鍵計數、鍵盤是一實體鍵盤還是一觸敏輸入裝置的指示及/或其他鍵盤能力。鍵盤裝置進一步被識別為經判定位於使用者位置附近之I/O使用者裝置集中之一項,且進一步基於由資料庫120識別之UI能力而被判定為能滿足可與集中之其他I/O使用者裝置組合 以為使用者提供組合式I/O UI以與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介接以提供通信服務的組合能力規則。基於判定鍵盤裝置滿足組合能力規則,實行以下進一步操作:識別自鍵盤接收到之鍵選擇資料形成之命令的且實行被預定義為基於接收到之所識別命令而被觸發的操作。
路由自鍵盤裝置接收到之鍵選擇資料及自麥克風裝置接收到之麥克風串流的操作可包含:透過一第一通信工作階段自鍵盤裝置接收鍵選擇資料;透過第一通信工作階段或一第二通信工作階段自麥克風裝置接收麥克風串流;將鍵選擇資料與麥克風串流組合成一組合式串流;及透過一第三通信工作階段例如經由網路實體150朝向提出請求之使用者終端機路由組合式串流。
儘管已在當被請求使用者經判定位於滿足組合能力規則之一I/O使用者裝置集附近時成功地設置通信服務以達成所述通信服務的內容脈絡中闡述了各種操作,但當未以該方式判定一足夠I/O使用者裝置集時將不會發生此通信服務。下文闡釋可在無法設置一通信服務時由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實行之對應操作。在此實例中,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自網路實體150接收在另一使用者與另一提出請求之使用者終端機之間的建立另一通信服務的另一通信請求。回應於該另一通信請求,操作實行以下一判定:由資料庫120識別之I/O使用者裝置當中之另一I/O使用者裝置集是否經判定位於另一使用者之一位置附近且是否可用於另一通信服務,且進一步基於由資料庫120識別的另一I/O使用者裝置集之UI能力被判定為滿足可組合以為另一使用者提供一組合式I/O UI以與另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介接以提供另一通信服務的組合能力規則。基於判定其他I/O使用者裝置集判定不滿足組合能力規則且不位於另一使用者之位置附 近,操作將指示無法建立另一通信服務之一訊息輸送至網路實體150。如此一來,通知網路實體150在此時無法設置與所識別使用者之一通信服務請求。
圖2係圖解說明作為一蜂巢式系統200內之一營運商服務節點202之一元件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之一方塊圖。參考圖2,網路實體140(圖1)之通信服務功能可由營運商服務節點202提供或可透過外部基礎設施240(例如網際網路)達到。舉例而言,伺服器100可實施於無線電存取網路220中以提供能夠做出快速回應之邊緣計算,或可實施於蜂巢式系統200之另一節點內。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可包含一I/O使用者裝置處理常式(IODH)212、一控制功能(CF)214、所實例化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及一服務閘道器(GW)216。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可運行通常由一智慧型電話運行之一或多個應用,諸如一Netflix應用、Facebook應用、Skype應用、網路瀏覽器應用等。
IODH 212可實行管理I/O使用者裝置之操作,諸如對資料庫120進行維護(圖7中之700)及/或實行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之註冊(圖7中之702)。舉例而言,IODH 212可操作以在一Skype服務伺服器中註冊一Skype應用之IP位址及使用者之Skype名稱,Skype應用由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運行或介接至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CF 214可負責將一IP位址指派給每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可自核心網路210功能性(諸如,一PDN-GW)接收由CF 214指派之IP位址。服務GW 216可將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互連至一PSTN網路、一3GPP(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系統之封包資料網路閘道器等。蜂巢式系統200可包含具有一家庭用戶伺服器(HSS)之一核心網路210、一策略與計費規則功能(PCRF)、 閘道器(GW)以及提供與行動終端機行動性及無線電存取安全性相關之控制信令之行動性管理實體(MME)。HSS含有用戶相關資訊且為使用者鑒認及使用者對系統之存取提供支援功能性。PCRF藉由基於營運商設定策略及用戶資訊來針對每一資料流設定QoS規則而依據資料流及無線電載體達成QoS控制。GW可包含一伺服GW(S-GW)及一封包資料網路GW(PDN-GW),其中S-GW將核心網路210與無線電存取網路220互連且為I/O使用者裝置232及/或130以及使用者終端機230路由傳入封包及傳出封包。PDN-GW將核心網路210與外部基礎設施240(諸如,網際網路)互連,並且分配IP位址且實行策略控制及計費。
某些I/O使用者裝置232具有蜂巢式通信能力可經由例如一無線電存取網路220之eNB或其他無線電存取節點、經由核心網路210與營運商服務節點202進行通信。在圖2之系統中,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可經由蜂巢式系統200處置在一使用者附近之一選定I/O使用者裝置集與一遠端使用者終端機230(例如,智慧型電話)之間的一通信服務之設置。
圖3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某些實施例的以一不同方式與一蜂巢式系統200中之各種元件通信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之一方塊圖,蜂巢式系統200可用作網路實體140(圖1)以提供通信服務。圖3之系統與圖2之系統之差異在於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係在蜂巢式系統200之外的外部基礎設施240內之一網際網路服務。在圖3之系統中,CF 214可基於來自外部基礎設施240內之網際網路服務之信令來判定被指派給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中之不同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之IP位址。
現在將在三個不同實例性「用例」之內容脈絡中更詳細地闡述以上及其他操作:1)傳入呼叫情景;2)傳出呼叫情景;及3)I/O使用者裝置情景之共用(實體資源及/或能力之共用)。
用例1:傳入呼叫情景
此用例涉及當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接收到一傳入呼叫時具有一使用者標籤或其他被識別方式之一使用者位於具有不同UI能力之I/O使用者裝置130附近。儘管下文在透過使用者所攜帶之一實體使用者標籤識別一使用者之內容脈絡中對操作加以闡釋,但此等操作並不僅限於此且可與識別一使用者之任何其他方式(諸如藉由感測識別使用者之生物特徵量測資訊)搭配使用。
可回應於面向使用者標籤之一傳入呼叫(服務、工作階段)而實例化或者啟動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可識別與使用者標籤(即實體使用者)相關聯之訂閱及已由使用者規定之較佳通信方法(例如,音訊而非視訊、音訊與視訊等),且判定滿足UI能力所需之I/O使用者裝置之UI能力,該等UI能力可經規定以用於傳入通信工作階段。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可要求IODH識別哪些I/O使用者裝置130位於該使用者標籤附近,且可進一步要求IODH判定或可自行判定所識別I/O使用者裝置130是否可組合以滿足傳入通信工作階段所規定之UI能力。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及/或IODH可接收回關於是否有足夠I/O使用者裝置130集可用於提供通信服務之一ACK或NACK。若為ACK,則IODH亦將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130之狀態設定為使用中,以避免另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試圖利用目前在使用中之同一I/O使用者裝置130。在NACK之情形中,回應於顯示裝置目前不可使用之情況,使 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及/或IODH可根據使用者設定而採取不同行動,以設置與使用者之一精簡UI能力通信服務,例如僅允許基於聲音之通信而不允許聲音與視訊之一組合。當在一進行中通信服務期間位於該使用者附近之唯一顯示裝置目前正被另一使用者使用來自另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接收資訊時或者當顯示裝置皆不位於該使用者附近時,可出現顯示裝置不可用之一實例。
圖4係根據本發明某些實施例的操作與使用者標籤、I/O使用者裝置及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之間的相關資料流的一組合流程圖。參考圖4,一使用者標籤進入一房間且使用一發現信標信號來發信號通知400任何位於附近且有能力之I/O使用者裝置其存在。替代地,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一或多者藉由輪詢402判定使用者標籤之存在,諸如藉由週期性地傳輸觸發使用者標籤進行回應傳訊之發現信標信號。接收到指示存在使用者標籤之信令之I/O使用者裝置將I/O使用者裝置之一網路位址(例如,IP位址、埠號、MAC位址、FQDN等)一起報告404給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中之IODH。關於偵測使用者之存在更新406與特定使用者(即,使用者標籤)對應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IODH可操作以自位於該使用者標籤附近之I/O使用者裝置接收通知。在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與I/O使用者裝置之間實行進一步UI能力發現(同步化)通信410。I/O使用者裝置與資料庫中之使用者以及相關聯指示訂閱、位於該使用者標籤附近之I/O使用者裝置集所提供之可組合UI能力相關聯。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一或多者可經選擇以用於預設呼叫接收ACK/NACK。藉由操作412,現在已知,可在系統內透過具有所識別UI能力之一所識別I/O使用者裝置集(例如,揚聲器是/否、顯示器是/否、麥克風是/否、鍵盤是/否等)與藉助使用者標籤之使 用者取得聯繫,從而創建可為使用者提供一通信服務之一邏輯虛擬化使用者終端機。使用者可透過一觸控螢幕、由一麥克風感測之語音命令、實行可由一相機觀察到之一經定義手勢及/或提供至位於附近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一者之其他輸入來起始一通信服務。
在操作414中,來自指向使用者(使用者標籤)之一提出請求之使用者終端機之一傳入工作階段(例如,視訊呼叫)到達用於攜帶該使用者標籤之使用者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在操作416中,比較可用I/O使用者裝置之可組合UI能力與傳入工作階段之UI要求。當I/O使用者裝置之可組合UI能力未能滿足傳入工作階段之UI要求時,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可重新協商416傳入工作階段之所需UI能力(例如,QoS)。反之,當I/O使用者裝置之可組合UI能力滿足傳入工作階段之UI要求時,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經由可用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一或多者(例如,一預選答覆裝置)提示攜帶使用者標籤之使用者提供一工作階段請求答覆(ACK/NACK)。使用者透過預選答覆裝置420作出接受(ACK)或拒絕(NACK)傳入工作階段之回應以將信令422提供至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當接收到一ACK時,操作424經由一或多個工作階段426將一音訊串流自提出請求之使用者終端機路由至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中具有一揚聲器能力之一I/O使用者裝置,且經由一或多個工作階段426將一視訊串流自提出請求之使用者終端機路由至另一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中具有一顯示器能力之I/O使用者裝置。透過一或多個工作階段429將自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一者接收到之一資料串流朝向提出請求之使用者終端機路由430。當透過一或多個工作階段429自I/O使用者裝置接收到兩個或兩個以上資料串流時,可將該兩個或兩個以上資料串流組合成一組合式資料串 流,再朝向提出請求之使用者終端機之路由430。
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可實行操作428以連續地監測I/O使用者裝置之存在以判定何時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一或多者不再位於該使用者附近,以使得其可不再包含為在進行中通信工作階段期間提供之組合式UI之一部分。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可回應於集中之一先前項無需再存在而以另一I/O使用者裝置之UI能力替代使用者正在使用之集以用於進行中通信工作階段。
用例2,傳出呼叫
此用例涉及當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接收達到一傳出呼叫(通信工作階段)時,具有一使用者標籤之一使用者位於具有不同UI能力之I/O使用者裝置130附近。I/O使用者裝置130經由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與所識別使用者相關聯,當相關聯I/O使用者裝置130由一IODH管理時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為使用者處置全部通信工作階段。
可回應於攜帶使用者標籤之一使用者請求之一傳出呼叫而實例化或者啟動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使用者可透過一觸控螢幕、由一麥克風感測之語音命令、實行可由一相機觀察到之一經定義手勢及/或提供至位於附近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一者之其他輸入來起始一傳出呼叫。
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可識別與使用者標籤(即實體使用者)相關聯之訂閱及已由使用者規定之較佳通信方法(例如,音訊而不是視訊、音訊與視訊等),且判定滿足可針對傳出呼叫而規定之UI能力將需要之I/O使用者裝置之UI能力。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可要求IODH識別哪些I/O使用者裝置130位於該使用者標籤附近,且可進一步要求IODH 判定或可自行判定所識別I/O使用者裝置130是否可組合以滿足傳出呼叫所規定之UI能力。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及/或IODH可接收回關於是否有一足夠I/O使用者裝置130集可用於提供通信服務之一ACK或NACK。若為ACK,則IODH亦將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130之狀態設定為使用中以避免另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試圖利用目前在使用中之同一I/O使用者裝置130。在NACK之情形中,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及/或IODH可回應於顯示裝置目前不使用之情況(例如,當目前由另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使用或當皆不位於該使用者標籤附近時)而採取不同行動以根據使用者設定來設置與使用者之一精簡UI能力通信服務,例如僅允許聲音而不允許較佳的聲音與視訊。
圖5係根據本發明某些實施例的一傳出呼叫之操作與使用者標籤、I/O使用者裝置及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之間的相關資料流的一組合流程圖。參考圖5,一使用者標籤進入一房間且使用一發現信標信號發信號通知500房間中任何位於附近且有能力之I/O使用者裝置其存在。替代地,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一或多者藉由輪詢502判定使用者標籤之存在,諸如藉由週期性地傳輸觸發使用者標籤進行回應傳訊之發現信標信號。接收到指示存在使用者標籤之信令之I/O使用者裝置將該等I/O使用者裝置之一網路位址(例如,IP位址、埠號、MAC位址、FQDN等)一起報告504給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中之IODH。關於所偵測使用者之存在而更新506與特定使用者(即,使用者標籤)對應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
IODH可操作以自位於該使用者標籤附近之I/O使用者裝置接收通知。在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與I/O使用者裝置之間實行進一步UI能力發現(同步化)通信510。I/O使用者裝置與資料庫中之使用者、以及 相關聯指示訂閱、由位於該使用者標籤附近之I/O使用者裝置集提供之可組合UI能力相關聯。可針對預設呼叫接收ACK/NACK選擇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一或多者。藉由操作512,現在已知,可在系統內透過具有所識別UI能力之一所識別I/O使用者裝置集(例如,揚聲器是/否、顯示是/否、麥克風是/否、鍵盤是/否等)與藉助使用者標籤之使用者取得聯繫,從而創建可為使用者提供一通信服務之一邏輯虛擬化使用者終端機。使用者可透過一觸控螢幕、由一麥克風感測之語音命令、實行可由一相機觀察到之一經定義手勢及/或提供至位於附近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一者之其他輸入來起始一通信服務。
在操作514中,攜帶使用者標籤之一使用者使用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一者之UI來觸發514一傳出呼叫(例如,視訊呼叫),此舉會觸發該傳出呼叫向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進行傳訊516。在操作518中,IODH透過位於該使用者附近之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一者查詢使用者(例如,顯示一訊息、產生一聲音等),以請求使用者在目前可用於傳出呼叫之可用通信方法類型當中進行選擇。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一者將指示使用者針對傳出呼叫而選擇之通信方法類型的回應信令520提供給IODH。在操作522中,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將一傳出工作階段串流請求輸送至網路實體150,其中請求可包含呼叫中使用者之一識別符、被呼叫使用者之使用者終端機之識別符及通信工作階段之一服務品質。在操作522中,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自網路實體150接收一通信工作階段接受(ACK)或拒絕(NACK)。當通信工作階段被拒絕時,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可試圖諸如在一較低服務品質下重新協商524所請求通信工作階段。
當通信工作階段被接受(ACK)時,對於以通信訊務形式自 提出請求之使用者終端機接收528到之每一資料類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基於資料類型與由資料庫識別的I/O使用者裝置集當中之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一者之UI能力的匹配特性來選擇該等I/O使用者裝置中之該一者,且然後將該資料類型之資料朝向I/O使用者裝置中之該選定I/O使用者裝置之網路位址路由530。I/O使用者裝置中之資料起源I/O使用者裝置透過一或多個工作階段536將資料串流傳輸532至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該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可將資料串流組合538成一組合式資料串流,將該組合式資料串流朝向被呼叫使用者終端機經由網路實體150路由540。
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可連續地監測534 I/O使用者裝置之存在以判定何時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一或多者不再位於該使用者附近,以使得其可不再包含為在進行中通信工作階段期間提供之組合式UI之一部分。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可回應於集中之一先前項無需再存在而以另一I/O使用者裝置之UI能力替代使用者正在使用之集以用於進行中通信工作階段。
用例3,使用者共用I/O使用者裝置(實體資源、UI能力)
第三用例係關於以下一情景:兩個或兩個以上使用者位於具有具備組合式UI能力之若干個I/O使用者裝置之一實體區域中,在兩個使用者不共用I/O使用者裝置中之某些I/O使用者裝置之情況下該等組合式UI能力不足以滿足支援時間重疊之通信工作階段所需之UI要求。在此情形中,將在某些I/O使用者裝置附近偵測到兩個使用者之ID實體(即,使用者標籤),然後IODH將該兩個使用者之ID實體關聯至使用者之各別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
在圖6之圖解說明中,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已正在處置一進行中通信工作階段,在進行中通信工作階段中,相關聯I/O使用者裝置中之某些I/O使用者裝置被分配且由與使用者標籤#1對應之一第一使用者使用;此意味著實例圖4中之方塊430之後開始。在該時間點處,攜帶使用者標籤#2之另一第二使用者進入實體區域。
在方塊610中,使用者標籤#2位於I/O使用者裝置中目前由使用者終真端仿應用#1利用之至少一者附近。I/O使用者裝置中之至少一者該偵測使用者標籤#2。IODH負責在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上實例化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2。
在方塊612中,接收旨在用於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2之一新通信工作階段之一請求。在方塊614中,IODH認為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當中之優先級已被實例化。IODH比較當前代管(正在進行中)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工作階段之訂閱與朝向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2的用於一通信工作階段之新傳入請求之訂閱。
若未識別到一優先化,則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被平等對待,以使得以一先到先服務方式分配具有UI能力之可用I/O使用者裝置。反之,若識別到一優先化,則IODH操作以:根據所定義QoS/能力優先級規則將一優先級指派給具有最高優先級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之一些I/O使用者裝置;在一些類型之I/O使用者裝置具有一些UI能力之情況下,某些UI能力以操作方式在第一使用者與第二使用者之間共用(例如,一足夠大之顯示螢幕可分離成兩半,每一半分別指派給第一使用者及第二使用者)。
在目前預情景中,在未進行優先化之情況下,平等對待使 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及#2,此適用於參考方塊611內之全部操作。
在方塊616中,IODH評估對第二使用者及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2之能力之請求(認為在先前步驟中已建立優先化,若存在)。若無論任何優先級如何,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2不支援(例如,無經判定(經由對I/O使用者裝置之查詢617)滿足所需UI能力之可用I/O使用者裝置或者經判定滿足所需UI能力之可用I/O使用者裝置不足夠)傳入請求,則IODH可操作以與向第二使用者發送工作階段請求之網路實體協商UI能力/QoS。反之,若由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2查詢618可用I/O使用者裝置判定,用於進行所請求通信工作階段之使用者裝置仿真應用#2所提供之UI能力支援傳入請求,則將一ACK輸送至網路實體150。
若當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2被經授權某些優先級以用於目前正由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使用之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一或多者時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2可支援傳入通信請求,則可實行方塊619之操作以先佔或使得共用目前正由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使用之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一或多者。然後,IODH及/或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可與網路實體150重新協商622用於第一使用者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之通信工作階段所需之UI能力。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可接收由被先佔的或與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2共用之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一或多者所產生620之一工作階段ACK/NACK,工作階段ACK/NACK指示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可使用何種UI能力;且可作為回應而在由I/O使用者裝置提供之所需UI能力不足以由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用於達成通信工作階段之情況下終止現有通信工作階段。
在方塊624中,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2透過I/O使用者裝 置中之一預選I/O使用者裝置查詢第二使用者是否接受所請求通信工作階段。I/O使用者裝置中之預選I/O使用者裝置可顯示626查詢第二使用者之一提示以得到一答覆,該答覆以一ACK/NACK形式被提供628至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2。當第二使用者接受通信工作階段(ACK)時,透過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2及網路實體150在第二使用者與一遠端使用者終端機之間建立一通信服務。
一I/O使用者裝置存在監測可用作IODH之一功能以監測(連續地,週期性地或回應於發生一所定義事件)一進行中通信工作階段,以確保由I/O使用者裝置集提供之全部UI能力位於附近且使用者可以操作方式使用。
可使用工作階段起始協定(SIP)及工作階段說明協定(SDP)施行不同系統實體之間的訊息交換,其中在協定及媒體格式上做出關於當前所支援方法之可能的某些微小改變。使用SIP/SDP可有利的,此乃因I/O使用者裝置與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之間的連接可係一SIP工作階段,該SIP工作階段可按照與兩個VoIP用戶端之間的方式類似之一方式設置。
更通常而言,由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實行之操作可包含自網路實體接收在另一使用者與另一提出請求之使用者終端機之間建立另一通信服務之另一通信請求。回應於該另一通信請求,操作判定由資料庫識別之I/O使用者裝置當中之另一I/O使用者裝置集是否經判定位於另一使用者之一位置附近且是否可用於另一通信服務,且基於由資料庫識別的該另一I/O使用者裝置集之UI能力進一步判定是否滿足可組合以為另一使用者提供一組合式I/O UI以與另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介接以提供另一通信服務的組合能力規則。基於判定其他I/O使用者裝置集經判定無法滿 足組合能力規則,不可用於另一通信服務使用,且不位於另一使用者之位置附近,操作作為回應而對I/O使用者裝置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中位於該另一使用者附近但當前正由使用者使用之I/O使用者裝置進行組態以,以操作來提供一共用UI,該共用UI在為使用者繼續提供通信服務時由該使用者使用,且在為另一使用者提供另一通信服務時由該另一使用者使用。
在一項實例中,可對引導至使用者之資訊進行路由以在顯示裝置之一螢幕之一半中加以顯示,且可對引導至另一使用者之資訊進行路由以在顯示裝置之螢幕之另一半上加以顯示。在另一實例中,在兩個使用者輸入資訊時經由鍵盤(例如,藉由鍵入一使用者ID、掃描使用者標籤、生物特徵量測掃描等)標識自身之該兩個使用者可共用一鍵盤,以使得伺服器可選擇性地路由鍵盤條目以校正兩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中之一者。
用例4,行動性處理
在此內容脈絡中,I/O使用者裝置及/或一使用者標籤可正在移動中,以使得隨時間推移位於該使用者標籤附近之I/O使用者裝置集發生改變。此外,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一或多者變得不操作(例如,功率損失)或者當I/O使用者裝置之間的無線電空氣介面被阻擋或經受過度無線電干擾時,可造成此等改變。IODH可經組態以動態地判定I/O使用者裝置中之哪一I/O使用者裝置可用於與使用者標籤相關聯。
在一項實施例中,由位於IODH中之I/O使用者裝置存在監測器(IODPM)來監測行動性態樣,如圖4中之方塊428及圖5中之方塊534中所圖解說明。當IODPM發現一當前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即,該當前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利用之I/O使用者裝置中之某些I/O使用者裝置)不 再透過I/O使用者裝置集得到一足夠UI能力(例如此可導致違反目前通信工作階段之一QoS契約)時,IODPM可觸發透過網路實體150且可能與遠端使用者終端機進行之通信工作階段之UI能力要求之重新協商。
即時協定流之操作問題
如即時協定(RTP)等某些傳輸協定需要用於將媒體串流同步化之一帶外方法。在RTP之情形中,每一媒體串流具有其自己之時間戳記,使用一獨立時脈速率及每串流隨機化開始值。
需要一即時控制協定(RTCP)發送端報告(SR)來用於每一串流以將串流同步化。必要RTCP封包可能會丟失(由於RTP/RTCP不保證遞送)或直至串流已開始至少數秒才發送。諸多軟體用戶端不發送RTCP或發送非相容型資料。
通常利用一音訊同步器來校正並維護音訊與視訊間的同步化。電視行業標準組織已建立可接受音訊與視訊時序誤差量及與維護可接受時序相關之建議慣例。
對於電視應用,先進電視系統委員會建議音訊應領先視訊不超過15ms且音訊應落後於視訊不超過45ms。然而,ITU對專家觀眾實行嚴格受控測試且發現可偵測性之臨限值係-125ms至+45ms。對於電影,可接受唇形同步在任一方向上不超過22ms。
RTP使用一任意時間線上之原始時間戳記來對媒體進行時控。諸如由網路時間協定遞送並在與媒體相關聯之工作階段描述協定中闡述之一即時時脈可用於將媒體同步化。然後,可使用一伺服器來實現最終同步化以移除任何殘餘偏移。
一會議中之作用發送端週期性地發送發送端報告(SR)以報 告在間隔期間發送之全部RTP封包之傳輸及接收統計資料。發送端報告包含一絕對時間戳記,其係自1900年1月1日午夜以來流逝之秒數。該絕對時間戳記允許接收器將RTP訊息同步化。此在同時傳輸音訊及視訊兩者時特別重要,此乃因音訊串流及視訊串流使用獨立的相對時間戳記。
現有行業標準化方法不能提供足夠的操作功能性,以在基於雲端之軟件定義之智慧型電話或其他I/O使用裝置中使用,來分離及/或組合去往及來自每一唯一的個別實體I/O用戶裝置之媒體內容流,並且使分離或組合之流適應提供使用者通信服務之I/O使用者裝置集之不同通信服務需要。
一個特別重要之度量指標係語音與視訊之間的滯後,此滯後(及其抖動)應該保持在最小程度。
出於實際目的,I/O使用者裝置應該足夠簡單,且僅具備基本協定轉換(媒體流轉譯)能力;因此,較佳的係,在雲端中實行任何內容再處理或轉譯,但具有及時遞送至接收節點(即,I/O使用者裝置)之約束,或者在相反的方向上,來自邏輯上結合但實體上分離之I/O使用者裝置之各個流被同調地組合並向上游遞送至接收節點(即,網路實體)。
控制時序及流格式
本發明之某些其他實施例係關於基於彼等I/O使用者裝置之各種通信協定將已被分離之一下行鏈路流之下行鏈路流分量格式化,以供傳輸至一I/O使用者裝置集。此等實施例亦控制基於延遲概況將經格式化下行鏈路流分量單獨傳輸至I/O使用者裝置時之時序,該等延遲概況中之每一者指示和與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一不同I/O使用者裝置進行通信相關聯之一通信延遲。其他相關實施例係關於用於組合來自I/O使用者 裝置之上行鏈路流而實行之對應操作。上行鏈路流操作可包含:接收來自一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之上行鏈路流分量;將該等上行鏈路流分量組合成一組合式上行鏈路流,其包含藉由將上行鏈路流分量格式化以供傳輸至網路實體同時亦可實行時間對準;及起始將組合式上行鏈路流傳輸至網路實體。下文參考圖1及圖9至圖15充分闡述此等及相關實施例。
在圖1之內容脈絡中之實例性時序及格式控制操作
現在將在圖1之內容脈絡中闡述實例性時序及格式控制操作。再次參考圖1,可在由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處理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與I/O使用者裝置130中之每一者之間創建一即時工作階段。可使用例如SIP來設置該即時工作階段。可由RTP協定組發送將在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與一I/O使用者裝置130之間傳送之資料。
在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與一I/O使用者裝置130之間交換之資料可被視為即時資料,但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與其同級特徵(例如代管一流式傳輸用戶端及一流式傳輸伺服器之網路實體150)之間的原始資料具有一不同特性,例如流式傳輸視訊。因此,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經組態以實行一資料重新格式化(「格式化」)功能性,其獲取自網路實體150接收到之一種類型之應用資料並將該應用資料處理成I/O使用者裝置130可使用以經由其UI能力將資訊傳達至終端機使用者(「使用者」)之格式相容之一資料格式。可對自I/O使用者裝置130接收到且旨在去往網路實體150之資料實行一類似過程。
因此,在自網路實體150至一I/O使用者裝置130之方向上,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運行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之一例項)接收資料,將資料解碼並將資料重新格式化成與目標I/O使用者裝置相 容之格式。將資料重新格式化可包含當針對I/O使用者裝置130形成一應用層封包時將資料封裝成I/O使用者裝置130以操作方式理解之一資料格式,諸如藉由將一標頭添加至資料。將新創建之應用層協定封包發送至I/O使用者裝置130。I/O使用者裝置130接收封包,處理封包標頭並實行透過I/O使用者裝置130之UI(例如,顯示裝置、揚聲器裝置、觸覺回饋裝置等)將封包中之資料之資訊傳達給使用者之恰當動作。
舉例而言,當仿真伺服器100正在實行一隨選流式傳輸應用110時,仿真伺服器100可將隨選視訊串流傳輸資料分離成多個下行鏈路流分量,將該多個下行鏈路流分量重新格式化成與集中為一使用者提供使用者介面之I/O使用者裝置130之要求相容,且基於彼等I/O使用者裝置130之相關聯延遲概況來控制將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I/O使用者裝置130中之個別I/O使用者裝置130時之相對時序。下文將在後續各圖之內容脈絡中更詳細地闡述判定及使用延遲概況來控制傳輸時序之實例性操作。
在自一I/O使用者裝置130至網路實體150之方向上,諸如當一使用者進行在一即時交談期間對著一麥克風講話之動作時,I/O使用者裝置處理使用者輸入(例如,形成數位化編碼語音)且創建緩衝器在一輸出緩衝器中之一系列資料單元。I/O使用者裝置130自緩衝器獲取一資料單元並創建一應用層封包,然後將應用層封包發送至由仿真伺服器100處理之相關聯仿真應用110。仿真伺服器100接收應用層封包,將資料單元格式化成可由網路實體150以操作方式使用之一資料單元類型。仿真伺服器100將資料單元封裝成一應用層封包並將其向前發送至網路實體150。
當第一資料單元及第二資料單元之格式係相同類型時且因此第一封裝格式及第二封裝格式亦係相同類型時,在仿真伺服器100中發 生之格式化可僅係應用層封包之某些或全部封裝標頭欄位之一改變。
在自網路實體150至一I/O使用者裝置集之反方向上,需要使用一I/O使用者裝置130集之組合式使用者介面能力將來自網路實體150之數個封包串流一起提供給使用者。舉例而言,一即時交談視訊服務可具有一個音訊串流及一個視訊串流,需要將該等串流以一時間同步方式傳達給使用者。為避免串流間同步化問題,諸如當使用者將觀測到唇形同步化時間偏移時,仿真伺服器100可提供將相關音訊及視訊串流傳輸至集中之各別I/O使用者裝置之間的時間同步化。RTP協定組藉由使每一RTP串流伴隨有攜帶RTP時間戳記及網路時間協定(NTP)時間戳記兩者之一即時控制協定(RTCP)串流來達成串流間同步化之一部分。
由仿真伺服器100進行之一資料格式化操作之另一實例係來自網路實體150之資料單元含有旨在用於一立體聲系統(例如,5:1系統)之音訊資訊,選擇五個揚聲器裝置類型之I/O使用者裝置130之一集且格式化操作接收一個資料單元作為輸入並將其分離並重新格式化成5個資料單元,將該5個資料單元引導至該5個不同接收揚聲器裝置。然後在另一態樣中,揚聲器裝置類型之I/O使用者裝置130可通知仿真伺服器100(即,圖2之IODH 212)其在一房間中相對於相關聯使用者標籤等之各別位置,從而使得仿真伺服器100(IODH 212)預處理音訊串流,以使得相對於揚聲器裝置及使用者標籤之相對位置將正確音訊頻道分量傳輸至恰當揚聲器裝置。
控制下行鏈路流時序之其他操作及格式化
圖9係經組態以根據本發明某些實施例操作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之下行鏈路流功能組件之一方塊圖。圖11係根據本發明 某些實施例的可由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實行以透過一I/O使用者裝置集提供通信服務之下行鏈路流操作之一流程圖。
參考圖9及圖11,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之下行鏈路流功能組件經組態以將來自網路實體150之一下行鏈路流分離成複數個流分量,該複數個流分量經格式化以輸送至具有I/O使用者介面能力之各別I/O使用者裝置,將I/O使用者介面能力操作以在一通信服務期間向一使用者傳達流分量之內容(例如,顯示、產生音訊輸出、產生觸覺回饋等)。功能組件亦基於已判定的I/O使用者裝置之通信之一延遲概況來控制將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I/O使用者裝置中之每一者之時序。
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可同步化傳輸下行鏈路流分量,以使得I/O使用者裝置實質上同時地接收到該等下行鏈路流分量。舉例而言,可將具有指示將透過一較快第一通信鏈路將一第一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一第一I/O使用者裝置之一延遲概況之該第一下行鏈路流分量延遲,以使得第一下行鏈路流分量將與具有指示透過一較慢第二通信鏈路將一第二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一第二I/O使用者裝置之一延遲概況之該第二下行鏈路流分量實質上同時地接收到。
替代地,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可基於由個別I/O使用者裝置引入之處理延遲來控制將個別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個別I/O使用者裝置時之時序,以使得I/O使用者裝置實質上同時產生去往使用者之輸出。舉例而言,假定一第一I/O使用者裝置具有指示接收一下行鏈路流分量至向一使用者對應輸出內容之間的處理延遲比一第二I/O使用者裝置小的一延遲概況。仿真伺服器100可相對於一第二下行鏈路流分量至第二I/O使用者裝置之傳輸來延遲一第一下行鏈路流分量至第一I/O使用者裝置 之傳輸,以使得第一I/O使用者裝置及第二I/O使用者裝置各自實質上同時地向使用者產生輸出。
在圖9及圖11之特定實例之內容脈絡中,仿真伺服器100基於可自一使用者、I/O使用者裝置或另一網路組件接收之註冊訊息之內容維護1100一資料庫120(圖15)識別I/O使用者裝置之網路位址、I/O使用者裝置之UI能力及I/O使用者裝置之通信協定。仿真伺服器100自網路實體150接收1102一通信請求以在一使用者與網路實體之間建立一通信服務。仿真伺服器100藉由實行在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圖1)與網路實體150之間以及在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圖1)與一I/O使用者裝置集(「第一I/O使用者裝置130a」及「第二I/O使用者裝置130b」)之間提供1104通信工作階段的操作來對通信請求做出回應,該一I/O使用者裝置集判定位於該使用者之一位置附近且滿足可組合以為使用者提供與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圖1)介接以實行通信服務之一組合式I/O使用者介面的一組合能力規則。
仿真伺服器100判定1105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圖1)與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130a及130b)之間的通信工作階段之延遲概況。延遲概況中之每一者指示與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130a及130b)中之一不同I/O使用者裝置進行通信相關聯之一通信延遲。如本文中所使用,對於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中之每一者,相關聯延遲概況可對以下各項中之任一者或多者進行表徵:1)起始自仿真伺服器100傳輸一下行鏈路流分量之一封包直至I/O使用者裝置完成接收封包之間所流逝的時間;2)隨在自仿真伺服器100至I/O使用者裝置之通信之時間內發生之通信延遲之一變化的通信抖動量;及3)透過I/O使用者裝置之一UI能力接收到一封包與將內容 輸出至一使用者之間的處理延遲。延遲概況可由仿真伺服器100直接量測,基於來自I/O使用者裝置及/或另一系統組件之報告來判定,及/或可基於I/O使用者裝置之識別符來判定。
仿真伺服器100自網路實體150接收1106一下行鏈路流940。一下行鏈路流接收器及分量分離器900將下行鏈路流940分離成複數個下行鏈路流分量,將該複數個下行鏈路流分量指派給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不同I/O使用者裝置。集中之下行鏈路流分量中之不同下行鏈路流分量具有不同UI特性,該等不同UI特性與由資料庫120(圖15)識別的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不同I/O使用者裝置UI能力匹配。在圖9之實例中,分離器900將下行鏈路流940分離成第一下行鏈路流分量942a及第二下行鏈路流分量942b。
一流式傳輸協定傳輸格式器910a基於由資料庫120(圖15)識別的第一I/O使用者裝置130a的通信協定將第一下行鏈路流分量942a格式化1112以供傳輸至第一I/O使用者裝置130a。在圖9之實例中,格式器910a將第一下行鏈路流分量942a格式化以產生RTP流946a及RTCP流947a,將RTP流946a及RTCP流947a提供至一傳輸時序控制器912a。傳輸時序控制器912a基於和與第一I/O使用者裝置130a進行通信相關聯之延遲概況來控制1116將經格式化下行鏈路流分量(例如,RTP流946a及RTCP流947a)傳輸至第一I/O使用者裝置130a時之時序。仿真伺服器100在由傳輸時序控制器912a相對於由共同時間時脈(諸如,由一網路時間協定(NTP)模組930提供之共同時間時脈)指示之時間而控制之一時間事件處起始1114將經格式化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第一I/O使用者裝置130。
並行地對第二下行鏈路流分量942b實行類似操作。一流式 傳輸協定傳輸格式器910b基於由資料庫120(圖15)識別的第二I/O使用者裝置130b的通信協定將第二下行鏈路流分量942b格式化1112以供傳輸至第二I/O使用者裝置130b。格式器910b將第二下行鏈路流分量942b格式化以產生即時傳送協定(RTP)流946b及即時控制傳送協定(RTCP)流947b,將等即時傳送協定(RTP)流946b及即時控制傳送協定(RTCP)流947b提供至一傳輸時序控制器912b。傳輸時序控制器912b基於和與第二I/O使用者裝置130b進行通信相關聯之延遲概況控制1116將經格式化下行鏈路流分量(例如,RTP流946b及RTCP流947b)傳輸至第二I/O使用者裝置130b時之時序。仿真伺服器100在由傳輸時序控制器912b相對於由NTP模組930指示之時間控制之一時間事件處起始1114將經格式化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第二I/O使用者裝置130b。
格式器910a及910b基於由資料庫120(圖15)識別之其各別通信協定將第一下行鏈路流分量942a及第二下行鏈路流分量942b格式化1112以供傳輸至各別第一I/O使用者裝置130a及第二I/O使用者裝置130b的操作可包含基於諸如來自NTP模組930之一共同時間時脈將一時間戳記(例如,一流封包標頭)添加至下行鏈路流分量中之每一者。
傳輸時序控制器912a及912b控制1116將各別經格式化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各別第一I/O使用者裝置130a及第二I/O使用者裝置130b時之時序的操作可包含控制時序以使得RTP經格式化下行鏈路流分量946a及946b在以RTP流948a及948b形式被傳輸時實質上時間對準。
舉例而言,控制1116傳輸經格式化下行鏈路流分量(例如,RTP流)時之時序的操作可包含:比較和與第一I/O使用者裝置130a及第二I/O使用者裝置130b進行通信相關聯之延遲概況;及基於對延遲概況 之比較控制傳輸下行鏈路流分量中之個別下行鏈路流分量之時間之間的時序偏移,使得第一I/O使用者裝置130a與第二I/O使用者裝置130b實質上同時地接收到下行鏈路流分量。
如上文所闡釋,可基於和與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一不同I/O使用者裝置(即,第一I/O使用者裝置130a及第二I/O使用者裝置130b)進行通信相關聯之通信抖動判定延遲概況中之每一者,其中通信抖動係基於在自仿真伺服器100至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一者之通信時間內量測之通信延遲之變化而判定。
參考圖13之流程圖,仿真伺服器100可針對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中之每一者重複進行基於I/O使用者裝置之一下行鏈路流處理延遲判定1300一延遲概況之操作,其中下行鏈路流處理延遲係基於I/O使用者裝置接收一下行鏈路流分量至自下行鏈路流分量中之至少一部分之處理輸出一結果之間的一時間延遲。針對下行鏈路流分量中之每一者,仿真伺服器100可重複進行基於與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相關聯之延遲概況控制1302將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時之時序的操作。
基於I/O使用者裝置之下行鏈路流處理延遲判定1300延遲概況的操作可包含針對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中之每一者重複進行自透過通信工作階段及一較早通信工作階段中之至少一者起始將一回應請求傳輸至I/O使用者裝置與自I/O使用者裝置接收到一回應之間的一時間延遲之一判定。因此,時間延遲可針對一當前進行中通信工作階段判定,及/或可基於已終止之一或多個較早通信工作階段來判定。
判定1105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與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之間的通信工作階段之延遲概況之操作可包含針對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 中之每一者重複進行基於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控制更新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與I/O使用者裝置之間的通信工作階段之延遲概況之一速率:通信延遲之變率;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與I/O使用者裝置之間的通信工作階段之服務品質;及為實行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與I/O使用者裝置之間的通信而使用之無線電技術之類型。如此一來,仿真伺服器100可更迅速地更新與仿真伺服器100具有一快速改變通信鏈路之一特定I/O使用者裝置之延遲概況,同時避免在比追蹤彼等特定通信鏈路之改變所需的更頻繁地更新具有更穩定通信鏈路之其他I/O使用者裝置之其他延遲概況之情況下原本會導致的不必要處理額外負荷。
揚聲器及顯示裝置之說明性操作
現在關於圖11在揚聲器裝置及顯示裝置之內容脈絡中闡述可由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實行之各種其他操作,但此等操作並不僅限於此或可與其他類型之I/O使用者裝置搭配使用。
針對此等操作,一揚聲器裝置係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中能夠播放下行鏈路流中所含有之一音訊串流之一者,且一顯示裝置係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中能夠顯示下行鏈路流中所含有之一視訊串流之另一者。將下行鏈路流分離1108成指派給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不同I/O使用者裝置之複數個下行鏈路流分量之操作可包含產生含有音訊串流且不含有視訊串流之一第一下行鏈路流分量,及產生含有視訊串流且不含有音訊串流之一第二下行鏈路流分量。
將下行鏈路流分量格式化1112以供傳輸之操作可包含基於由資料庫識別之揚聲器裝置之通信協定將含有供傳輸至揚聲器裝置之音訊串流之第一下行鏈路流分量格式化,及基於由資料庫識別之顯示裝置之通 信協定將含有供傳輸至顯示裝置之視訊串流之第二下行鏈路流分量格式化。
起始1114將經格式化組件傳輸至集中之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之操作可包含根據由資料庫識別的揚聲器裝置之通信協定起始將經格式化第一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揚聲器裝置,及根據由資料庫識別的顯示裝置之通信協定起始將經格式化第二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顯示裝置。
判定1105一延遲概況之操作可包含判定揚聲器裝置之一延遲概況。判定1105一延遲概況之操作可進一步包含判定顯示裝置之一延遲概況。控制1116時序之操作可包含基於對揚聲器及顯示裝置之延遲概況之比較控制將經格式化第一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揚聲器裝置時之時序及將經格式化第二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顯示裝置時之時序。
可基於在揚聲器裝置自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接收到通信時之延遲之量測來判定揚聲器裝置之延遲概況。可基於顯示裝置自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接收到通信時之延遲之量測來判定顯示裝置之延遲概況。控制時序之操作可包含相對於將經格式化第二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顯示裝置之時間來控制將經格式化第一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揚聲器裝置之時間,以使得實質上在顯示裝置接收到經格式化第二下行鏈路流分量之同時揚聲器裝置接收到經格式化第一下行鏈路流分量。
替代地或另外,可基於揚聲器裝置接收一下行鏈路流分量與完成處理以輸出一音訊信號之間的處理延遲之量測判定揚聲器裝置之延遲概況。可基於顯示裝置接收一下行鏈路流分量與完成處理以顯示內容之間的處理延遲之量測來判定顯示裝置之延遲概況。控制時序之操作可包含相對於將經格式化第二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顯示裝置之時間來控制將經 格式化第一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揚聲器裝置之時間,以使得實質上在顯示裝置完成經格式化第二下行鏈路流分量之處理之同時揚聲器裝置完成對經格式化第一下行鏈路流分量之處理。
控制上行鏈路流時序之其他操作及格式化
圖10係經組態以根據本發明某些實施例操作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之上行鏈路流功能組件之一方塊圖。圖12係根據本發明某些實施例的可由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實行以透過一I/O使用者裝置集提供通信服務之上行鏈路流操作之一流程圖。
參考圖10及圖12,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之上行鏈路流功能組件經組態以自集中之I/O使用者裝置接收1200上行鏈路流分量。上行鏈路流功能組件將上行鏈路流分量組合1202成一組合式上行鏈路流,包含基於由資料庫識別之網路實體之一通信協定將上行鏈路流分量格式化1203以供傳輸至該網路實體。然後,上行鏈路流功能組件經由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與網路實體之間的通信工作階段來起始1206將組合式上行鏈路流1034傳輸至網路實體。
將上行鏈路流分量組合1202成組合式上行鏈路流之操作可包含在組合成組合式上行鏈路流時基於一共同時間時脈使上行鏈路流分量實質上時間對準1204。替代地或另外,將上行鏈路流分量組合1202成組合式上行鏈路流之操作可包含當組合成組合式上行鏈路流時,基於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與集中從其接收到上行鏈路流分量之I/O使用者裝置之間的通信工作階段之延遲概況來使上行鏈路流分量實質上時間對準1204。
在圖10之特定實例之內容脈絡中,一流式傳輸協定接收器格式器1000a可自第一I/O使用者裝置130a接收上行鏈路流分量,例如一 對RTP流1030a及RTCP流1031a。類似地,另一流式傳輸協定接收器格式器1000b可自第二I/O使用者裝置130b接收另一上行鏈路流分量,例如一對RTP流1030b及RTCP流1031b。該對接收器格式器1000a及1000b可基於由資料庫120(圖15)識別之網路實體之通信協定將上行鏈路流分量格式化以供傳輸至網路實體150。一對TX時序控制器1010a及1010b使用由NTP模組932提供之共同時間時脈來使上行鏈路流分量1032a及1032b實質上時間對準。一組合器及傳輸器1020組合上行鏈路流分量1032a及1032b以產生一組合式上行鏈路流1034,並將組合式上行鏈路流1034傳輸至網路實體150。
實例性I/O使用者裝置及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
圖14係經組態以根據某些實施例操作之一I/O使用者裝置130之硬體電路組件之一方塊圖。I/O使用者裝置130可包含一有線/無線網路介面電路1402、一近場通信電路1420、至少一個處理器電路1400(處理器)及至少一個記憶體電路1410(記憶體)。處理器1400經連接以與其他組件進行通信。記憶體1410儲存程式碼(例如,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412,該程式碼1412由處理器1400執行以實行本文中所揭示之操作。處理器1400可包含一或多個資料處理電路(例如,微處理器及/或數位信號處理器),該一或多個資料處理電路可位於同一位置或跨越一或多個資料網路分佈。處理器1400經組態以執行在下文被闡述為一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之記憶體1410中之程式碼1412,以實行本文中針對一行動電子裝置所揭示之實施例中之一或多者之某些或全部操作及方法。I/O使用者裝置130可包含一或多個UI組件裝置,包含但不限於一麥克風1440、一揚聲器1450、一相機1430及顯示裝置1460以及一使用者輸入介面1470。
圖15係經組態以根據某些實施例操作之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之硬體電路組件之一方塊圖。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可包含一有線/無線網路介面電路1520、一資料庫120(例如,列舉I/O使用者裝置、I/O使用者裝置之UI能力、用於與I/O使用者裝置進行通信之通信協定、已知的與使用者識別符之接近度等)、一顯示裝置1530、一使用者輸入介面1540(例如,鍵盤或觸敏顯示器)、至少一個處理器電路1500(處理器)及至少一個記憶體電路1510(記憶體)。處理器1500經連接以與其他組件進行通信。記憶體1510儲存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512,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512由處理器1500執行以實行本文中所揭示之操作。處理器1500可包含一或多個資料處理電路(例如,微處理器及/或數位信號處理器),該一或多個資料處理電路可位於同一位置或跨越一或多個資料網路分佈。處理器1500經組態以執行在下文被闡述為一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之記憶體1510中之電腦程式指令,以實行本文中針對一行動電子裝置所揭示之實施例中之一或多者之某些或全部操作及方法。
雲端實施方案
上文所闡述的由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或I/O使用者裝置130實行之某些或全部操作可替代地由另一者來實行,及/或由係一雲端計算資源之一部分之另一節點實行。舉例而言,該等操作可以以靠近邊緣(諸如在一電信網路營運商之一雲端伺服器或一雲端資源中,例如在一雲端RAN或一核心網路中)之一網路功形式來實行,及/或可由一媒體提供商之一雲端伺服器或一雲端資源(例如,iTunes服務提供商或Spotify服務提供商)實行。
縮寫:
3GPP 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
App 應用,即程式
eNB 演進節點B(又名RBS,無線電基地台)
GW 閘道器(亦係Leif GW Persson之首字母縮寫)
ICMP 網際網路控制訊息協定
IOD 輸入-輸出裝置
ITU 國際電信聯盟
RTP 即時協定
RTCP 即時控制協定
IOD 輸入輸出裝置
IODH 輸入輸出裝置處理常式
NTP 網路時間協定
SDP 工作階段說明協定
SR 發送端回應
UE 使用者裝備
其他定義及實施例:
在本發明概念之各種實施例之以上說明中,應理解,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僅出於闡述特定實施例之目的,並不旨在限制本發明概念。除非另有定義,否則本文中所使用之所有術語(包括技術術語及科學術語)具有與熟習本發明概念所屬領域技術者所通常理解的相同之含義。應進一步理解,應將術語(諸如常用字典中所定義之術語)解釋為具有與其在本說明書及相關技術之內容脈絡中之含義相一致之含義,而不可以理想化或過分形式化之意義來解釋,除非本文中明確定義如此。
當稱一元件「連接至另一元件」或「耦合至另一元件」、「回應於至另一元件」或其變化形式時,其可直接連接、耦合或回應於另一元件,或可存在介入元件。反之,當稱一元件「直接連接至」、「直接耦合至」、「直接回應於」另一元件或其變化形式時,則不存在介入元件。通篇中相似編號指代相似元件。此外,本文中所使用之「耦合」、「連接」、「回應」或其變化形式可包含無線耦合、連接或回應。如本文中所使用,單數形式「一(a)」、「一(an)」及「該(the)」也旨在包含複數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示。為簡潔及/或清晰起見,可不對眾所周知之功能或構造加以闡述。術語「及/或」包含相關聯所列物項中之一或多者之任何及所有組合。
應理解,儘管本文中可使用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來闡述各種元件/操作,但此等元件/操作不應受限於此等術語。此等術語僅用於區分一個元件/操作與另一元件/操作。因此,在某些實施例中之一第一元件/操作在其他實施例中可被稱為一第二元件,而這並不背離本發明概念之教示。在說明書通篇,相同參考編號或相同標示符代表相同或類似元件。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包括(comprise、comprising、comprises)」、「包含(include、including、includes)」、「具有(have、has、having)」或其變體是開放式的,且包含一或多個所述特徵、整數、元件、步驟、組件或功能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或多個其他特徵、整數、元件、步驟、組件、功能或其群組。此外,如本文中所使用,自拉丁語「exempli gratia」導出之常見縮寫「例如(e.g.)」可用於介紹或規定一先前提及物項之一或多個常見實例,且不旨在限制此物項。自拉丁語「id est」導出之常見縮寫「即(i.e.)」可用於規定來自一更籠統表述之一特定物項。
本文中參考電腦實施方法、設備(系統及/或裝置)及/或電腦程式產品之方塊圖及/或流程圖圖解說明來闡述實例性實施例。應理解,方塊圖及/或流程圖圖解說明中之一方塊以及方塊圖及/或流程圖圖解說明中之方塊之組合可由一或多個電腦電路所執行之電腦程式指令實施。此等電腦程式指令可提供至一個一般用途電腦電路、特殊用途電腦電路及/或其他可程式化資料處理電路之一處理器電路以產生一機器,使得經由電腦及/或其他可程式化資料處理設備之處理器執行之指令變換並控制電晶體、儲存於記憶體位置中之值及此電路系統內之其他硬體組件,以實施方塊圖及/或流程圖方塊中規定之功能/動作,且藉此形成用於實施方塊圖及/或流程圖方塊中規定之功能/動作之構件(功能性)及/或結構。
電腦程式指令亦可儲存於一有形電腦可讀媒體中,該等電腦程式指令可引導一電腦或其他可程式化資料處理設備以一特定方式發揮功能,以使得儲存於該電腦可讀媒體中之指令產生包含實施方塊圖及/或流程圖方塊中所規定之功能/動作之指令之一製品。因此,本發明概念之實施例可體現為硬體及/或在一處理器(諸如一數位信號處理器)上運行之軟體(包含韌體、常駐軟體、微碼等),該等硬體與軟體可被統稱為「電路系統」、「一模組」或其變化形式。
亦應注意,在某些替代實施方案中,方塊中所述之功能/動作可不按流程圖中所述的次序發生。舉例而言,連續展示之兩個方塊事實上可實質上同時執行或方塊有時可以相反次序執行。具體情形取決於所涉及之功能性/動作。此外,流程圖及/或方塊圖之一給定方塊之功能性可分 成多個方塊,及/或流程圖及/或方塊圖之兩個或兩個以上方塊之功能性可至少部分地整合。最後,可在所圖解說明之方塊之間添加/插入其他方塊,及/或可省略方塊/操作,而這不背離發明概念之範疇。此外,儘管圖式中之某些圖式包含關於通信路徑之箭頭以展示一主要通信方向,但應理解,通信可沿與所繪示箭頭相反之方向發生。
可在不實質上背離本發明概念之原理之情況下對實施例做出諸多變化及修改。全部的此等變化及修改在本文中旨在包含於本發明概念之範疇內。上文所揭示之標的物應被視為說明性而非限定性的,且隨附實施例之實例旨在涵蓋所有此等修改、提高及屬本發明概念之精神及範疇內之其他實施例。因此,在法律允許之最大限度內,本發明概念之範疇將由包含以下實施例之實例及其等效內容在內的本發明之最寬廣可准許解釋來判定,且不應受前述詳細說明之限定或限制。
100: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仿真伺服器
130a:輸入/輸出使用者裝置/第一輸入/輸出使用者裝置
130b:輸入/輸出使用者裝置/第二輸入/輸出使用者裝置
900:分離器
910a:流式傳輸協定傳輸格式器/格式器
910b:流式傳輸協定傳輸格式器/格式器
912a:傳輸時序控制器
912b:傳輸時序控制器
930:網路時間協定模組
940:下行鏈路流
942a:下行鏈路流分量/第一下行鏈路流分量
942b:下行鏈路流分量/第二下行鏈路流分量
946a:即時協定流
946b:即時傳送協定流
947a:即時控制協定流
947b:即時控制傳送協定流
948a:即時協定流
948b:即時協定流

Claims (20)

  1. 一種用於使用輸入及/或輸出I/O使用者裝置(130)集提供通信服務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該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包含一處理器、包含電腦程式指令之記憶體、一上行鏈路流分量及一下行鏈路流接收器,該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執行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實行包括以下各項之操作:基於藉由該下行鏈路流接收器所接收到之註冊訊息之內容維護(1100)一資料庫(120),該資料庫識別I/O使用者裝置之網路位址、該等I/O使用者裝置之使用者介面UI能力及該等I/O使用者裝置之通信協定;自一網路實體(150)藉由該下行鏈路流接收器接收(1102)在一使用者與該網路實體之間建立一通信服務之一通信請求;及回應於該通信請求,實行:在該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110)與該網路實體之間以及在該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與該等I/O使用者裝置之一集之間提供(1104)通信工作階段,該等I/O使用者裝置經判定位於該使用者之一位置附近且滿足可組合以為該使用者提供一組合式I/O使用者介面以與該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介接以實行該通信服務的一組合能力規則;判定(1105)該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與該集中之該等I/O使用者裝置之間的該等通信工作階段之延遲概況,其中該等延遲概況中之每一者指示和與該集中之該等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一不同I/O使用者裝置通信相關聯的一通信延遲;自該網路實體接收(1106)一下行鏈路流; 將該下行鏈路流分離(1108)成指派給該集中之該等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不同I/O使用者裝置之複數個下行鏈路流分量,該集中之該等下行鏈路流分量中之該等不同下行鏈路流分量具有與該集中之該等I/O使用者裝置中之該等不同I/O使用者裝置的由該資料庫識別之該等UI能力匹配之不同UI特性;及針對該等下行鏈路流分量中之每一者重複(1110),基於由該資料庫識別之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的該通信協定將該下行鏈路流分量格式化(1112)以供傳輸至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起始(1114)將該經格式化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及基於和與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通信相關聯之該延遲概況來控制(1116)將該經格式化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時之時序。
  2. 如請求項1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其中該基於由該資料庫識別的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之該通信協定將該下行鏈路流分量格式化(1112)以供傳輸至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的操作包括:基於一共同時間時脈給該等下行鏈路流分量中之每一者添加一時間戳記。
  3.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其中:針對該等下行鏈路流分量中之每一者重複,該將該下行鏈路流分量格式化(1112)之操作,該操作包括產生一即 時傳送協定RTP經格式化下行鏈路流分量及一即時控制傳送協定RTCP經格式化下行鏈路流分量,該基於和與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通信相關聯之該延遲概況來控制(1116)將該經格式化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時之時序之操作,該操作包括基於一共同時間時脈對該時序進行控制,使得用於該集中之該等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之該等RTP經格式化下行鏈路流分量實質上時間對準;及該起始(1114)傳輸該經格式化分量之操作,該操作會操作以起始將該RTP經格式化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
  4. 如請求項2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其中該等操作進一步包括基於一網路時間協定NTP更新該共同時間時脈。
  5.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其中該等操作進一步包括:自該集中之該等I/O使用者裝置接收(1200)上行鏈路流分量;將該等上行鏈路流分量組合(1202)成一組合式上行鏈路流,該組合包含藉由基於由該資料庫識別的該網路實體之一通信協定將該等上行鏈路流分量格式化(1203)以供傳輸至該網路實體;及起始(1206)經由該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與該網路實體之間的該通信工作階段將該組合式上行鏈路流傳輸至該網路實體。
  6. 如請求項5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其中該將該等上行鏈路流分 量組合(1202)成該組合式上行鏈路流之操作包括:當組合成該組合式上行鏈路流時基於一共同時間時脈來使該等上行鏈路流分量實質上時間對準(1204)。
  7. 如請求項5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其中該將該等上行鏈路流分量組合(1202)成該組合式上行鏈路流之操作包括:當組合成該組合式上行鏈路流時基於該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與該集中的從其接收到該等上行鏈路流分量之該等I/O使用者裝置之間的該等通信工作階段之延遲概況來使該等上行鏈路流分量實質上時間對準(1204)。
  8.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其中該基於和與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通信相關聯之該延遲概況來控制(1116)將該經格式化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時之時序的操作包括:比較和與該等經格式化下行鏈路流分量被傳輸至之該等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通信相關聯之該等延遲概況;及基於對該等延遲概況之該比較來控制傳輸該等下行鏈路流分量中之個別下行鏈路流分量之時間之間的時序偏移,使得該集中之該等I/O使用者裝置實質上同時地接收到該等下行鏈路流分量。
  9. 如請求項1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其中:該等延遲概況中之每一者係基於和與該集中之該等I/O使用者裝置中 之一不同I/O使用者裝置通信相關聯之通信抖動而判定,該通信抖動係基於在自該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至該集中之該等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一者之通信的時間內量測之該等通信延遲之變化而判定。
  10.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其中該等操作進一步包括:針對該集中之該等I/O使用者裝置中之每一者重複基於該I/O使用者裝置之一下行鏈路流處理延遲判定(1300)一延遲概況,該下行鏈路流處理延遲係基於該I/O使用者裝置接收到一下行鏈路流分量至自處理該下行鏈路流分量之至少一部分輸出一結果之間的一時間延遲;及針對該等下行鏈路流分量中之每一者重複基於與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相關聯之該延遲概況控制(1302)將該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時之時序。
  11. 如請求項10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其中該等針對該集中之該等I/O使用者裝置中之每一者重複基於該I/O使用者裝置之該下行鏈路流處理延遲判定(1300)該延遲概況之操作包括:針對該集中之該等I/O使用者裝置中之每一者重複判定透過該等通信工作階段及一較早通信工作階段中之至少一者起始將一回應請求傳輸至該I/O使用者裝置與自該I/O使用者裝置接收到一回應之間的一時間延遲。
  12.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其中該判定(1105)該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與該集中之該等I/O使用者裝置之間的該 等通信工作階段之延遲概況的操作包括:針對該集中之該等I/O使用者裝置中之每一者重複基於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控制更新該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與該I/O使用者裝置之間的該通信工作階段之該延遲概況之一速率:該通信延遲之變率;該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與該I/O使用者裝置之間的該通信工作階段之服務品質;及用於實行該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與該I/O使用者裝置之間的通信之無線電技術類型。
  13.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其中:一揚聲器裝置係該集中之該等I/O使用者裝置中能夠播放該下行鏈路流中所含有之一音訊串流之I/O使用者裝置;一顯示裝置係該集中之該等I/O使用者裝置中能夠顯示該下行鏈路流中所含有之一視訊串流之I/O使用者裝置;該將該下行鏈路流分離(1108)成指派給該集中之該等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不同I/O使用者裝置之複數個下行鏈路流分量的操作包括:產生含有該音訊串流且不含有該視訊串流之一第一下行鏈路流分量;及產生含有該視訊串流且不含有該音訊串流之一第二下行鏈路流分量;該將該等下行鏈路流分量格式化(1112)以供傳輸之操作包括:基於由該資料庫識別的該揚聲器裝置之該通信協定將含有該音訊串流之該第一下行鏈路流分量格式化以供傳輸至該揚聲器裝置;及基於該顯示裝置的由該資料庫識別之該通信協定將含有該視訊串 流之該第二下行鏈路流分量格式化以供傳輸至該顯示裝置,及該起始(1114)將該等經格式化分量傳輸至該集中之該等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的操作包括:根據由該資料庫識別的該揚聲器裝置之該通信協定起始將該經格式化第一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該揚聲器裝置;及根據由該資料庫識別的該顯示裝置之該通信協定起始將該經格式化第二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該顯示裝置。
  14. 如請求項13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其中:該判定(1105)一延遲概況之操作包括判定該揚聲器裝置之一延遲概況;該判定(1105)一延遲概況之操作進一步包括判定該顯示裝置之一延遲概況;及該控制(1116)時序之操作包括基於對該揚聲器裝置之該延遲概況與該顯示裝置之該延遲概況之比較來控制將該經格式化第一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該揚聲器裝置及將該經格式化第二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該顯示裝置時的時序。
  15. 如請求項14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其中:該揚聲器裝置之該延遲概況係基於對該揚聲器裝置自該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接收到通信之延遲之量測而判定;該顯示裝置之該延遲概況係基於對該顯示裝置自該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接收到通信之延遲之量測而判定;且 該控制時序之操作包括相對於將該經格式化第二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該顯示裝置之時間來控制將該經格式化第一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該揚聲器裝置之時間,使得實質上在該顯示裝置接收到該經格式化第二下行鏈路流分量之同時該揚聲器裝置接收到該經格式化第一下行鏈路流分量。
  16. 如請求項14之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其中:該揚聲器裝置之該延遲概況係基於對該揚聲器裝置接收到一下行鏈路流分量與完成處理以輸出一音訊信號之間的處理延遲之量測而判定;該顯示裝置之該延遲概況係基於對該顯示裝置接收到一下行鏈路流分量與完成處理以顯示內容之間的處理延遲之量測而判定;該控制時序之操作包括相對於將該經格式化第二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該顯示裝置之時間來控制將該經格式化第一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該揚聲器裝置之時間,使得實質上在該顯示裝置完成對該經格式化第二下行鏈路流分量之處理之同時該揚聲器裝置完成對該經格式化第一下行鏈路流分量之處理。
  17. 一種由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用於使用輸入及/或輸出I/O使用者裝置(130)集提供通信服務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基於所接收到之註冊訊息之內容維護(1100)一資料庫,該資料庫識別I/O使用者裝置之網路位址、該等I/O使用者裝置之使用者介面UI能力及該等I/O使用者裝置之通信協定;自一網路實體接收(1102)在一使用者與該網路實體之間建立一通信服務之一通信請求;及 回應於該通信請求,實行:在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與該網路實體之間以及在該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與該等I/O使用者裝置之一集之間提供(1104)通信工作階段,該等I/O使用者裝置經判定位於該使用者之一位置附近且滿足可組合以為該使用者提供一組合式I/O使用者介面以與該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介接以實行該通信服務的一組合能力規則;判定(1105)該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與該集中之該等I/O使用者裝置之間的該等通信工作階段之延遲概況,其中該等延遲概況中之每一者指示和與該集中之該等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一不同I/O使用者裝置通信相關聯的一通信延遲;自該網路實體接收(1106)一下行鏈路流;將該下行鏈路流分離(1108)成指派給該集中之該等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不同I/O使用者裝置之複數個下行鏈路流分量,該集中之該等下行鏈路流分量中之該等不同下行鏈路流分量具有與該集中之該等I/O使用者裝置中之該等不同I/O使用者裝置的由該資料庫識別之該等UI能力匹配之不同UI特性;針對該等下行鏈路流分量中之每一者重複(1110),基於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的由該資料庫識別之該通信協定將該下行鏈路流分量格式化(1112)以供傳輸至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及起始(1114)將該經格式化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及基於和與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通信相關聯之該延遲概況來控 制(1116)將該經格式化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時之時序。
  18. 如請求項1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實行如請求項2至16中任一項之操作。
  19. 一種包括儲存程式碼之一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之電腦程式產品,該程式碼由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伺服器(100)之至少一個處理器(1500)執行以使用輸入及/或輸出I/O使用者裝置(130)集提供通信服務,該程式碼在由該至少一個處理器(1500)執行時實行包括以下各項之操作:基於所接收到之註冊訊息之內容維護(1100)一資料庫,該資料庫識別I/O使用者裝置之網路位址、該等I/O使用者裝置之使用者介面UI能力及該等I/O使用者裝置之通信協定;自一網路實體接收(1102)在一使用者與該網路實體之間建立一通信服務之一通信請求;及回應於該通信請求,實行:在一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與該網路實體之間以及在該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與該等I/O使用者裝置之一集之間提供(1104)通信工作階段,該等I/O使用者裝置經判定位於該使用者之一位置附近且滿足可組合以為該使用者提供一組合式I/O使用者介面以與該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介接以實行該通信服務的一組合能力規則;判定(1105)該使用者終端機仿真應用與該集中之該等I/O使用者裝置之間的該等通信工作階段之延遲概況,其中該等延遲概況中之每 一者指示和與該集中之該等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一不同I/O使用者裝置通信相關聯的一通信延遲;自該網路實體接收(1106)一下行鏈路流;將該下行鏈路流分離(1108)成指派給該集中之該等I/O使用者裝置中之不同I/O使用者裝置之複數個下行鏈路流分量,該集中之該等下行鏈路流分量中之該等不同下行鏈路流分量具有與該集中之該等I/O使用者裝置中之該等不同I/O使用者裝置的由該資料庫識別之該等UI能力匹配之不同UI特性;及針對該等下行鏈路流分量中之每一者重複(1110),基於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的由該資料庫識別之該通信協定將該下行鏈路流分量格式化(1112)以供傳輸至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起始(1114)將該經格式化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及基於和與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通信相關聯之該延遲概況來控制(1116)將該經格式化下行鏈路流分量傳輸至該經指派I/O使用者裝置時之時序。
  20. 如請求項19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程式碼在由該至少一個處理器(1500)執行時進一步實行如請求項2至16中任一項之操作。
TW109113749A 2019-05-03 2020-04-24 使用i/o使用者裝置集提供通信服務 TWI7495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EP2019/061417 2019-05-03
PCT/EP2019/061417 WO2020224746A1 (en) 2019-05-03 2019-05-03 Providing communication services using sets of i/o user devic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6693A TW202046693A (zh) 2020-12-16
TWI749534B true TWI749534B (zh) 2021-12-11

Family

ID=66440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3749A TWI749534B (zh) 2019-05-03 2020-04-24 使用i/o使用者裝置集提供通信服務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637783B2 (zh)
EP (1) EP3963844B1 (zh)
CN (1) CN113748651B (zh)
BR (1) BR112021021159B1 (zh)
PL (1) PL3963844T3 (zh)
TW (1) TWI749534B (zh)
WO (1) WO2020224746A1 (zh)
ZA (1) ZA2021076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47924A1 (en) * 2019-01-15 2020-07-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oviding communication services using sets of i/o device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04178A1 (en) * 2011-10-19 2013-04-25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Set top box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executing a widget
US20130185448A1 (en) * 2012-01-16 2013-07-18 Sphere 3D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Emulation Sess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27335B2 (en) * 2004-05-05 2011-09-27 Prodea Systems, Inc. Multimedia access device and system employing the same
FR2872654B1 (fr) 2004-06-30 2006-09-08 Alcatel Sa Procede de re-synchronisation de flux beneficiant de services d'emulation de circuits, pour un reseau de communications a commutation de paquets
US8400911B2 (en) 2006-02-13 2013-03-19 Belair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cket timing of circuit emulation services over networks
JP2011044040A (ja) * 2009-08-21 2011-03-03 Fujitsu Ltd 表示装置、機器連係システム、機器連係制御方法および機器連係制御プログラム
US8989010B2 (en) * 2012-07-10 2015-03-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elayed based traffic rate control in networks with central controllers
US20140316897A1 (en) * 2013-04-20 2014-10-23 Gabstr, Inc. Location based communication platform
US9392494B2 (en) * 2013-07-15 2016-07-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ed latency during initial link setup
US9087012B1 (en) 2014-06-04 2015-07-21 Pure Storage, Inc. Disaster recovery at high reliability in a storage cluster
US9939865B2 (en) 2014-06-13 2018-04-10 Seagate Technology Llc Selective storage resource powering for data transfer management
US10122605B2 (en) 2014-07-09 2018-11-06 Cisco Technology, Inc Annotation of network activity through different phases of execution
US10098164B2 (en) 2014-07-17 2018-10-09 Benu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virtualized cloud peering emulation services
US9717017B2 (en) * 2014-08-22 2017-07-25 Seven Networks, Llc Mobile device equipped with mobile network congestion recognition to make intelligent decisions regarding connecting to an operator network for optimize user experience
US9807005B2 (en) 2015-03-17 2017-10-31 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Multi-fabric manager
EP3387550B1 (en) * 2015-12-10 2020-12-0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Data driven automated provisioning of tele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US10986528B2 (en) * 2018-02-15 2021-04-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cking QoS violated event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04178A1 (en) * 2011-10-19 2013-04-25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Set top box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executing a widget
US20130185448A1 (en) * 2012-01-16 2013-07-18 Sphere 3D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Emulation Sess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24746A1 (en) 2020-11-12
TW202046693A (zh) 2020-12-16
ZA202107602B (en) 2022-07-27
BR112021021159B1 (pt) 2023-03-14
CN113748651B (zh) 2023-11-07
CN113748651A (zh) 2021-12-03
US11637783B2 (en) 2023-04-25
BR112021021159A2 (zh) 2021-12-14
PL3963844T3 (pl) 2022-12-27
US20220200922A1 (en) 2022-06-23
EP3963844A1 (en) 2022-03-09
EP3963844B1 (en) 2022-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041119B2 (en) Providing communication services using sets of I/O user devices
US11736537B2 (en) Providing communication services using sets of I/O user devices
JP7257526B2 (ja) I/oデバイスのセットを使用した通信サービスの提供
CA2913181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active communication session streams between devices
US20240275843A1 (en) Providing communication services through i/o user devices to a user
WO2016029772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US20130278707A1 (en) Vide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TWI749534B (zh) 使用i/o使用者裝置集提供通信服務
WO2023208354A1 (en) Authentication of user tags obtaining communication services via i/o user devices performing user terminal emulation as a cloud computing service
BR112021024750B1 (pt) Servidor de emulação de terminal de usuário e método para prover serviços de comunicação usando conjuntos de dispositivos de usuário de entrada e/ou saída e meio não transitóri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relacionado
WO2023213395A1 (en) Echo cancellation for i/o user devices performing user terminal emulation as a cloud computing ser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