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8817B - 連接器裝置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8817B
TWI748817B TW109145731A TW109145731A TWI748817B TW I748817 B TWI748817 B TW I748817B TW 109145731 A TW109145731 A TW 109145731A TW 109145731 A TW109145731 A TW 109145731A TW I748817 B TWI748817 B TW I74881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cover
housing
connector
sliding
push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57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26680A (zh
Inventor
沈欣緯
Original Assignee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457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48817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8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881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26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6680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連接器裝置包括第一門蓋、第二門蓋、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連桿機構及連接器模組。第一門蓋具有第一引導槽。第二門蓋具有第二引導槽且第二門蓋與第一門蓋相對配置。第一限位件配置於第一引導槽以引導第一門蓋移動。第二限位件配置於第二引導槽以引導第二門蓋移動。連桿機構包括推動件、第一連接桿及第二連接桿。第一連接桿樞接第一門蓋與推動件,第二連接桿樞接第二門蓋與推動件。推動件移動時能夠帶動第一門蓋及第二門蓋互相遠離或靠近,以露出或覆蓋空間。

Description

連接器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連接器裝置。
習知充電器包含殼體及連接器,電子裝置可插置在連接器上,使充電器可透過連接器對電子裝置充電。一般來說,連接器常態地露出於殼體,但這樣容易導致連接器受環境雜質(如灰塵、液體等)的汙染及破壞。因此,亟需提出一種能改善前述習知問題的連接器裝置。
因此,本發明提出一種連接器裝置,可改善前述習知問題。
本發明一實施例提出一種連接器裝置。連接器裝置設置於一殼體且包括第一門蓋、第二門蓋、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連桿機構及連接器模組。第一門蓋具有一第一引導槽。第二門蓋具有一第二引導槽且第二門蓋鄰設於第一門蓋,且第二門蓋與第一門蓋相對配置並能夠互相遠離或靠近。第一限位件配置於第一引導槽。第二限位件配置於第二引導槽。連桿機構包括一第一滑動件、一推動件、一第一連接桿及一第二連接桿,其中第一連接桿樞接第一門蓋與推動件,而第二連接桿樞接第二門蓋與推動件。連接器模組連接連桿機構並容置 於殼體內且包括一第二滑動件及一連接器,第二滑動件與第一滑動件可相對滑動地連接,連接器配置在第二滑動件。第一門蓋與第二門蓋共同覆蓋容置連接器模組的一空間。推動件移動時,能夠帶動第一連接桿及第二連接桿,第一連接桿帶動第一門蓋且第一門蓋受第一限位件的引導而沿第一引導槽之延伸方向移動,第二連接桿帶動第二門蓋且第二門蓋受第二限位件的引導而沿第二引導槽之延伸方向移動。當推動件自一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二位置時,推動件能夠連動第一門蓋及第二門蓋互相遠離並露出空間,且第二滑動件相對第一滑動件運動,使連接器伸出殼體,當推動件自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一位置時,第二滑動件相對第一滑動件運動,使連接器縮回至殼體,推動件能夠連動第一門蓋及第二門蓋互相靠近並覆蓋空間。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10:電子裝置
100:連接器裝置
110:第一門蓋
110r:第一引導槽
120:第二門蓋
120r:第二引導槽
125:第一限位件
126:第二限位件
1261,1271:固定部
1262,1272:止擋部
127:止擋件
130:連桿機構
131:推動件
1311:第一滑動件
1311s:第一斜面
1312:連接件
132:第一連接桿
133:第二連接桿
134:撥鈕
1341:穿設部
140:連接器模組
141:連接器
142:第二滑動件
142a:貫穿孔
142s:第二斜面
143:第一電路板
144:第二電路板
150:殼體
150a:開口
150r:滑槽
150b:底壁
150r1:第一滑槽段
150r2:第二滑槽段
150w1:第一內側壁
150w2:第二內側壁
151:第一限位部
152:第二限位部
153:第三限位部
154:第四限位部
160:第一彈性元件
170:第二彈性元件
SP1:空間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D4:第四方向
D5:第五方向
D6:第六方向
W2:寬度
W1:間隔
H1,H2:高度
第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連接器裝置的示意圖。
第2圖繪示第1圖之連接器裝置之連接器模組內縮至殼體內的示意圖。
第3圖繪示電子裝置連接於第1圖之伸出的連接器模組的示意圖。
第4圖繪示第2圖之連接器裝置的爆炸圖。
第5A~5C圖繪示第1圖之連接器裝置之連接器模組於不同視角的數個示意圖。
第6A~6C圖繪示第2圖之連接器裝置之連接器模組於不同視角的數個示意圖。
第7圖繪示第1圖之殼體的底視圖。
第8A圖繪示第6A圖之撥鈕之位於第二滑槽段的示意圖。
第8B圖繪示第8A圖之連接器裝置於不同視角的示意圖。
請參照第1~4圖,第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連接器裝置100的示意圖,第2圖繪示第1圖之連接器裝置100之連接器模組140內縮至殼體150內的示意圖,第3圖繪示電子裝置10連接於第1圖之伸出的連接器模組140的示意圖,而第4圖繪示第2圖之連接器裝置100的爆炸圖。
如第4圖所示,連接器裝置100配置於殼體150且包括第一門蓋110、第二門蓋120、連桿機構130、連接器模組140、第一彈性元件160、至少一第二彈性元件170及至少一止擋件127。殼體150具有一開口150a。連接器模組140可經由開口150a內縮至殼體150內(如第2圖所示),或外伸至殼體150外(如第1圖所示),以供電子裝置10插置(如第3圖所示)。連接器裝置100例如是充電器,以對電子裝置10充電,其中電子裝置10例如是可攜式通訊裝置,然本發明實施例不受此限。
請參照第5A~6C及7圖,第5A~5C圖繪示第1圖之連接器裝置100之連接器模組140(以粗線繪製)於不同視角的數個示意 圖,而第6A~6C圖繪示第2圖之連接器裝置100之連接器模組140(以粗線繪製)於不同視角的數個示意圖,而第7圖繪示第1圖之殼體150的底視圖。為了讓圖示更清楚,第5C及6C圖未繪示殼體150。
如第4、5A及6A圖所示,連桿機構130樞接於第一門蓋110及第二門蓋120且包括推動件131、第一連接桿132及第二連接桿133,其中第一連接桿132樞接第一門蓋110與推動件131,而第二連接桿133樞接第二門蓋120與推動件131。連接器模組140連接連桿機構130。如第6A圖所示,推動件131能夠往連接器模組140的方向(本文稱「第三方向D3」)移動而帶動第一門蓋110及第二門蓋120互相遠離,以露出空間SP1(如第6C圖所示,空間SP1露出)。如第5A圖所示,推動件131能夠往遠離連接器模組140的方向(本文稱「第四方向D4」)移動而帶動第一門蓋110及第二門蓋120互相靠近,以覆蓋空間SP1(如第5C圖所示,空間SP1被覆蓋)。如此,空間SP1可選擇性開啟或覆蓋。當空間SP1被覆蓋時,可阻擋環境雜質進入連接器裝置100內部。
如第5C圖所示,殼體150上配置有第一限位件125及第二限位件126。第一門蓋110具有第一引導槽110r,而第二門蓋120具有第二引導槽120r。第一限位件125及第二限位件126可分別配置於第一引導槽110r及第二引導槽120r,其中第一限位件125可引導第一門蓋110平移,而第二限位件126可引導第二門蓋120平移。第一引導槽110r及第二引導槽120r為長條槽,使第一引導槽110r與第一限位件125沿第一引導槽110r的長軸延伸方向可相對滑動,且第二 引導槽120r與第二限位件126沿第二引導槽120r的長軸延伸方向可相對滑動。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引導槽110r及第二引導槽120r可沿平行於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的方向延伸,使第一門蓋110及第二門蓋120分別沿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平移,以露出空間SP1(如6C圖所示),或分別沿第二方向D2及第一方向D1平移,以覆蓋空間SP1(如5C圖所示)。
此外,如第5C圖所示,第一引導槽110r的長軸延伸方向與第二引導槽120r的長軸延伸方向大致上共線,即重合。
如第5A及6A圖所示,第一限位件125及第二限位件126可固定於殼體150。在一實施例中,殼體150更包括第一限位部151(第一限位部151繪示於第7圖)及第二限位部152。第一限位部151及第二限位部152例如是柱體。第一限位件125連接於第一限位部151,而第二限位件126連接於第二限位部152。以第二限位件126的結構來說,第二限位件126包括相連接之固定部1261與止擋部1262,其中固定部1261固定於第二限位部152,而第二門蓋120被限制於止擋部1262與固定部1261之間。止擋部1262的外徑大於第二引導槽120r的寬度,以避免第二限位件126與第二門蓋120輕易分離。此外,第一限位件125具有類似或同於以第二限位件126的結構,以實現類似技術功效,容此不再贅述。
如第4及6C圖所示,推動件131、第一連接桿132及第二連接桿133配置於殼體150內。第一連接桿132樞接第一門蓋110與推動件131,而第二連接桿133樞接第二門蓋120與推動件131。 如第6A圖所示,在推動件131沿第三方向D3移動的過程中,第一門蓋110及第二門蓋120分別沿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移動,如第6C圖所示,以露出空間SP1。在推動件131沿一相反於第三方向D3之第四方向D4(第四方向D4繪示於第5A圖)移動的過程中,第一門蓋110及第二門蓋120分別沿第二方向D2及第一方向D1移動,如第5C圖所示,以覆蓋空間SP1且遮蔽開口150a。此外,第三方向D3及第四方向D4大致平行於圖式座標的X方向,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大致平行於圖式座標的Y方向。
綜上,第一門蓋110與第二門蓋120共同覆蓋容置連接器模組140的空間SP1,其中,推動件131移動時,能夠連動第一連接桿132及第二連接桿133,第一連接桿132帶動第一門蓋110且第一門蓋110受第一限位件125的引導而沿第一引導槽110r的延伸方向移動,第二連接桿133帶動第二門蓋120且第二門蓋120受第二限位件126的引導而沿第二引導槽120r的延伸方向移動。當推動件131自一第一位置(如第5A所示位置)移動至一第二位置(如第6A所示位置)時,推動件131能夠連動第一門蓋110及第二門蓋120互相遠離並露出空間SP1。當推動件131自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一位置時,推動件131能夠連動第一門蓋110及第二門蓋120互相靠近並覆蓋空間SP1。
如第4及5A圖所示,連桿機構130更包括一撥鈕134。殼體150具有一滑槽150r。撥鈕134可滑動地配置於滑槽150r。滑槽150r包括相接之第一滑槽段150r1與第二滑槽段150r2,第一滑槽段150r1從第二滑槽段150r2沿第四方向D4延伸,第二滑槽段150r2從 第一滑槽段150r1沿第五方向D5延伸,第二滑槽段150r2垂直第一滑槽段150r1。第五方向D5大致平行於圖式座標的Z方向。此外,撥鈕134可突出於殼體150,以方便使用者以手或工具操作。
撥鈕134連接於推動件131,以帶動推動件131活動。例如,如第5A及6A圖所示,在第5A圖之撥鈕134於滑槽150r內沿第三方向D3移動至第6A圖之位置的過程,撥鈕134帶動推動件131沿第三方向D3移動,同時帶動連接器模組140沿第六方向D6往開口150a移動,直到連接器模組140之連接器141自開口150a伸出,如第1及6A圖所示。在第6A圖之撥鈕134於滑槽150r內沿第四方向D4移動至第5A圖之位置的過程,撥鈕134帶動推動件131沿第四方向D4移動,同時連接器模組140之連接器141沿第五方向D5內縮至殼體150內,如第2及5A圖所示。如此,可避免連接器141受環境雜質(如灰塵、液體等)的汙染及破壞。
如第4圖所示,連桿機構130之推動件131包括相連接之第一滑動件1311及連接件1312。前述撥鈕134連接於連接件1312,以帶動連接件1312、第一門蓋110、第二門蓋120、第一連接桿132與第二連接桿133進行連桿運動。
此外,連桿機構130與連接器模組140可進行斜面運動,以帶動連接器141伸出至殼體150外。例如,連接器模組140之第二滑動件142與連桿機構130之第一滑動件1311可相對滑動地連接,以帶動連接器141伸出至殼體150外。詳言之,如第5A及6A圖所示,推動件131之第一滑動件1311具有第一斜面1311s。連接器模組140 更包括第二滑動件142,第二滑動件142具有第二斜面142s。第一滑動件1311沿第三方向D3移動過程中,第二斜面142s與第一斜面1311s進行斜面運動,以帶動第二滑動件142沿第六方向D6往開口150a移動,直到連接器模組140之連接器141自開口150a伸出,如第1及6A圖所示。
如第4圖所示,連接器模組140更包括第一電路板143及第二電路板144。前述連接器141配置且電性連接於第一電路板143。第一電路板143之二端分別連接第二滑動件142與第二電路板144。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路板143例如是軟性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如此,當第二滑動件142移動時,第一電路板143形變而避免受力破壞。第二電路板144例如是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其可做為連接器裝置100的對外接口。訊號及/或電流可透過第一電路板143及第二電路板144傳輸於連接器141與一外部裝置(未繪示)之間,其中外部裝置例如是電源或可與電子裝置10通訊的裝置。
如第5A及6A圖所示,第一彈性元件160連接殼體150與連桿機構130,例如是連桿機構130之連接件1312。在第一滑動件1311沿第三方向D3的移動過程中,第一彈性元件160被拉伸形變而儲存彈性位能。當釋放撥鈕134時,第一彈性元件160釋放彈性位能,以帶動撥鈕134於滑槽150r內沿第四方向D4回到初始位置(復位),進而帶動連接件1312回到初始位置,如第5A圖所示之位置。換言之,當釋放撥鈕134時,連桿機構130在第一彈性元件160的帶動下可自 動回到初始位置。
如第5A及6A圖所示,第二彈性元件170位於殼體150與連接器模組140,例如是連接殼體150與連接器模組140之第二滑動件142。在連桿機構130沿第三方向D3的移動過程中,第二彈性元件170形變而儲存彈性位能。舉例來說,在連桿機構130沿第三方向D3的移動過程中,連接器模組140沿一相反於第五方向D5之第六方向D6往開口150a移動,使第二彈性元件170被壓縮形變而儲存彈性位能。
如第5A及6A圖所示,在連桿機構130沿第四方向D4的移動過程中,第二彈性元件170釋放彈性位能,以驅使連接器模組140復位。舉例來說,當第一滑動件1311沿第四方向D4的移動過程中,第二彈性元件170釋放彈性位能,將第二滑動件142往第五方向D5推動。當第一滑動件1311沿第四方向D4回到初始位置時,如第5A圖所示之位置,第二滑動件142在第二彈性元件170的持續推動下也回到初始位置。換言之,當釋放撥鈕134時,第一滑動件1311沿第四方向D4退開,連接器模組140在第二彈性元件170的推動下自動回復至初始位置(復位)。
此外,第一彈性元件160及/或第二彈性元件170例如是螺旋彈簧,如壓縮彈簧。然本發明實施例不受此限,只要是可儲存及釋放彈性位能者,都能應用為本發明實施例之第一彈性元件160及/或第二彈性元件170。
此外,如第5A圖及第7圖所示,殼體150更包括至少 一第三限位部153。第三限位部153用以限制第二彈性元件170的位置。例如,第三限位部153是柱體,其例如是沿第五方向D5或第六方向D6延伸。第二彈性元件170環繞第三限位部153配置,第三限位部153可避免第二彈性元件170形變時過度歪斜。第二滑動件142具有至少一貫穿孔142a,第三限位部153可穿過貫穿孔142a,使第二滑動件142可沿第三限位部153的延伸方向滑動,即,沿第五方向D5或第六方向D6滑動。如第5A及第6A圖所示,各止擋件127連接於對應之第三限位部153。各止擋件127包括相連接之固定部1271與止擋部1272,其中固定部1271可固定於第三限位部153,止擋部1272的外徑大於貫穿孔142a的內徑,以止擋第二滑動件142。換言之,如第5A圖所示,第二滑動件142抵靠在止擋部1272的位置為連接器模組140之一極限位置。
請參照第8A~8B圖,第8A圖繪示第6A圖之撥鈕134位於第二滑槽段150r2的示意圖,第8B圖繪示第8A圖之連接器裝置100於不同視角的示意圖。
殼體150更包括第四限位部154。前述第一限位部151、第二限位部152、第三限位部153與第四限位部154例如是一體成形結構。
如第8A及8B圖所示,撥鈕134包括一穿設部1341,其穿過滑槽150r。第四限位部154相對於滑槽150r之第一滑槽段150r1的第一內側壁150w1突出,第四限位部154與滑槽150r之第二內側壁150w2之間的間隔W1實質上等於或大於撥鈕134之穿設部 1341的寬度W2。如此,撥鈕134之穿設部1341可透過間隔W1進出第二滑槽段150r2。
此外,第四限位部154與滑槽150r之第二滑槽段150r2的底壁150b之間的高度H1實質上等於或大於撥鈕134之穿設部1341的高度H2。如此,撥鈕134可容置在第二滑槽段150r2內。
如此,第四限位部154可拘束撥鈕134的位置。例如,當撥鈕134位於第二滑槽段150r2內時,撥鈕134受到第四限位部154之止擋而不會回到第一滑槽段150r1內,使連接器141維持在伸出狀態,如第1圖所示,以維持電子裝置10與連接器141的連接穩定性,如第3圖所示。
連接件1312可撓地連接於第一滑動件1311。如此,如第8B圖所示,當撥鈕134位於第二滑槽段150r2內時,連接件1312形變而儲存彈性位能。當解除撥鈕134與第四限位部154的止擋關係時,連接件1312釋放彈性位能,帶動撥鈕134回到第一滑槽段150r1。進一步來說,當撥鈕134位於第二滑槽段150r2內時,撥鈕134可往第三方向D3脫離第四限位部154的止擋,以解除撥鈕134與第四限位部154的止擋關係,使撥鈕134在連接件1312的帶動下可回到第一滑槽段150r1。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連接器裝置
110:第一門蓋
110r:第一引導槽
120:第二門蓋
120r:第二引導槽
130:連桿機構
131:推動件
1311:第一滑動件
1312:連接件
132:第一連接桿
133:第二連接桿
134:撥鈕
1341:穿設部
140:連接器模組
141:連接器
142:第二滑動件
143:第一電路板
144:第二電路板
160:第一彈性元件
125:第一限位件
126:第二限位件
SP1:空間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Claims (10)

  1. 一種連接器裝置,設置於一殼體,包括:一第一門蓋,具有一第一引導槽;一第二門蓋,具有一第二引導槽,且該第二門蓋鄰設於該第一門蓋,該第二門蓋與該第一門蓋相對配置並能夠互相遠離或靠近;一第一限位件,配置於該第一引導槽;一第二限位件,配置於該第二引導槽;一連桿機構,包括:一第一滑動件;一推動件;一第一連接桿,樞接該第一門蓋與該推動件;一第二連接桿,樞接該第二門蓋與該推動件;以及一連接器模組,連接該連桿機構並容置於該殼體內,包括:一第二滑動件,與該第一滑動件可相對滑動地連接;及一連接器,配置在該第二滑動件;其中,該第一門蓋與該第二門蓋共同覆蓋容置該連接器模組的一空間,其中,該推動件移動時,能夠連動該第一連接桿及該第二連接桿,該第一連接桿帶動該第一門蓋且該第一門蓋受該第一限位件的引導而沿該第一引導槽的延伸方向移動,該第二連接桿帶動該第二門蓋且該第二門蓋受該第二限位件的引導而沿該第二引導槽的延伸方向移動,當該推動件自一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二位置時,該推動件能夠連動該第一門蓋及該第二門蓋互相遠離並 露出該空間,且該第二滑動件相對該第一滑動件運動,使該連接器伸出該殼體,當該推動件自該第二位置移動至該第一位置時,該第二滑動件相對該第一滑動件運動,使該連接器縮回至該殼體,該推動件能夠連動該第一門蓋及該第二門蓋互相靠近並覆蓋該空間。
  2. 如請求項1所之連接器裝置,其中該殼體具有一滑槽;該推動件配置於該殼體內,且可與該連接器模組進行相對運動;該連桿機構更包括:一撥鈕,可滑動地配置於該滑槽且連接於該推動件,以帶動該推動件活動。
  3. 如請求項2所之連接器裝置,其中該推動件包括:一連接件,可撓地連接於該第一滑動件。
  4. 如請求項1所之連接器裝置,其中該殼體具有一滑槽,該滑槽具有相對之一第一內側壁與一第二內側壁;以及一撥鈕,可滑動地配置於該滑槽,且具有一穿設部;其中,該殼體包括一限位部,該限位部相對於該第一內側壁突出,該限位部與該第二內側壁之間的間隔實質上等於或大於該撥鈕之該穿設部的寬度。
  5. 如請求項1所之連接器裝置,其中該殼體具有一滑槽;該連接器裝置更包括:一撥鈕,可滑動地配置於該滑槽,且具有一穿設部; 其中,該殼體包括一限位部,該限位部相對於該滑槽之一內側壁突出,該限位部與該滑槽之底壁之間的高度實質上等於或大於該撥鈕之該穿設部之高度。
  6. 如請求項1所之連接器裝置,其中該殼體具有一滑槽,該滑槽包括一第一滑槽段及一第二滑槽段,該第一滑槽段從該第二滑槽段往遠離該連接器模組的方向延伸,該第二滑槽段係垂直該第一滑槽段;以及一撥鈕,可滑動地配置於該滑槽。
  7. 如請求項1所之連接器裝置,其中該第一滑動件具有一第一斜面;該第二滑動件具有一第二斜面,該第二斜面與該第一斜面可進行斜面運動。
  8. 如請求項1所之連接器裝置,更包括:一第一彈性元件,連接該殼體與該連桿機構;其中,基於該連桿機構的移動,該第一彈性元件形變而儲存彈性位能;基於該第一彈性元件釋放彈性位能,該連桿機構復位。
  9. 如請求項1所之連接器裝置,其中該殼體具有一開口;其中,基於該連桿機構往該連接器模組的方向的移動,該第二滑動件與該第一滑動件進行斜面運動,使該連接器透過該開口伸出該殼體。
  10. 如請求項1所之連接器裝置,更包括:一第二彈性元件,連接該殼體與該連接器模組; 其中,基於該連桿機構往該連接器模組的方向移動,該第二彈性元件形變而儲存彈性位能;基於該連桿機構往遠離該連接器模組的方向移動,該第二彈性元件釋放彈性位能,以驅使該連接器模組復位。
TW109145731A 2020-12-23 2020-12-23 連接器裝置 TWI7488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45731A TWI748817B (zh) 2020-12-23 2020-12-23 連接器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45731A TWI748817B (zh) 2020-12-23 2020-12-23 連接器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48817B true TWI748817B (zh) 2021-12-01
TW202226680A TW202226680A (zh) 2022-07-01

Family

ID=80681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5731A TWI748817B (zh) 2020-12-23 2020-12-23 連接器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4881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11165B2 (en) * 2013-01-14 2015-04-21 Wistron Corporation Power adapter
CN111370948A (zh) * 2020-04-13 2020-07-03 上海霆亘电脑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线伸缩充电盒
CN111711024A (zh) * 2020-06-30 2020-09-25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可隐藏式充电连接器
CN211958094U (zh) * 2020-06-10 2020-11-17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伸缩插脚的充电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11165B2 (en) * 2013-01-14 2015-04-21 Wistron Corporation Power adapter
CN111370948A (zh) * 2020-04-13 2020-07-03 上海霆亘电脑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线伸缩充电盒
CN211958094U (zh) * 2020-06-10 2020-11-17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伸缩插脚的充电器
CN111711024A (zh) * 2020-06-30 2020-09-25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可隐藏式充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6680A (zh) 2022-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57771B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amera assembly
US6932629B2 (en) Device with USB terminal
US20090061696A1 (en) Data storage apparatus
US7778037B2 (en) Dual-interface data storage apparatus
US7679008B2 (en) Portable storage device with multiple data interfaces
US7815464B2 (en) Storage device having a memory module, cover, and light-transmission elements
CN111150189B (zh) 一种智能腕带设备
US20100166414A1 (en) Lens cover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9722346B1 (en) USB-A slide port
US8068342B2 (en) Cover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JP2008071704A (ja) 雄端子保護機能付コネクタ
TWI748817B (zh) 連接器裝置
US883575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nnector
US8481200B2 (en) Battery cover
TWM497329U (zh) 具有偏轉開閉護蓋之隨身碟
US20070049217A1 (en) Electronic equipment connectable to external equipment
US9040818B2 (en) Dust-proof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10262125A1 (en) Camera
TWI659291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JP5178449B2 (ja) 外部機器の収納部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US7450391B2 (en) Computer front bezel with movable cover
JP5285529B2 (ja) スライド式携帯電子機器
US9337562B1 (en) Pressable portable storage device
JP5884023B2 (ja) 蓋開閉機構
TWI387428B (zh) 具有介面保護蓋的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