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1649B - 複合曲柄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複合曲柄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1649B
TWI741649B TW109119964A TW109119964A TWI741649B TW I741649 B TWI741649 B TW I741649B TW 109119964 A TW109119964 A TW 109119964A TW 109119964 A TW109119964 A TW 109119964A TW I741649 B TWI741649 B TW I74164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piece
metal
piece
core material
cha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99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46281A (zh
Inventor
郭文昌
黃俊彥
張家瑋
周柏岳
Original Assignee
世同金屬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世同金屬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世同金屬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199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41649B/zh
Priority to CN202011299445.6A priority patent/CN113799907B/zh
Priority to CN202022683853.3U priority patent/CN213594451U/zh
Priority to US17/342,782 priority patent/US20210388865A1/en
Priority to DE102021114929.0A priority patent/DE102021114929A1/de
Priority to DE202021103139.5U priority patent/DE202021103139U1/de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16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164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46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628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68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by incorporating or moulding on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or layers, e.g. foam blocks
    • B29C70/86Incorporated in coherent impregnated reinforcing layers, e.g. by win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3/00Construction of cranks operated by hand or foo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68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by incorporating or moulding on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or layers, e.g. foam bl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68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by incorporating or moulding on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or layers, e.g. foam blocks
    • B29C70/681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一種複合曲柄包含一第一金屬件、一第二金屬件、一套接空間、一外纖維件,與一補強纖維件,該第一金屬件與該第二金屬件間隔排列,以定義一套接空間形成於該複合曲柄內且位於該第一金屬件與該第二金屬件之間,該外纖維件包覆該第一金屬件、該第二金屬件,與該套接空間,該補強纖維件設置於該第一金屬件與該第二金屬件之間,其包含分別貼合於該外纖維件沿複合纖維件的厚度方向的二相對內側表面的兩貼合段,以及設置於該套接空間並連接該兩貼合段的一肋壁;該複合曲柄具有重量輕,並可以提升厚度方向結構強度的優點。

Description

複合曲柄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關於一種用於自行車的曲柄,特別是關於一種複合材質的曲柄。
自行車設計通常以剛性結構車架來串聯前後車輪,而曲柄是連接於鏈輪與踏板之間,將使用者踩踏踏板的力量,透過鏈輪和鏈條傳遞至後輪。作為力量傳遞的結構性部件,自行車曲柄經常由鋼材或合金製成。為了確保曲柄的踏板端和鏈輪端都能順暢樞轉此外,曲柄兩端必須具有強固的樞接結構,才能同時承受來自踏板端和鏈輪端的扭轉荷載。此外,為了降低車體重量,纖維材料被應用在自行車架的製造上。不過,纖維材料並不利於製作承受高度扭力的樞接結構,遂有自行車曲柄以金屬與纖維進行複合材料製造。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複合曲柄及其製造方法,該複合曲柄具有重量輕,並可以提升該複合曲柄的厚度方向結構強度的優點。
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本發明所提出的複合曲柄,包含:一第一金屬件,包含一第一接孔部,具有一第一接孔;以及一第一連接段,由該第一接孔部延伸,該第一連接段內具有一第一容室,並於遠離該第一接孔部的一端形成一第一開口; 一第二金屬件,係與該第一金屬件間隔排列,以定義一套接空間形成於該複合曲柄內且位於該第一金屬件與該第二金屬件之間,該第二金屬件包含一第二接孔部,具有一第二接孔;以及一第二連接段,由該第二接孔部延伸,該第二連接段內具有一第二容室,並於遠離該第二接孔部的一端形成一第二開口,該套接空間經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一容室連通,該套接空間經該第二開口與該第二容室連通;一外纖維件,包覆該第一金屬件、該第二金屬件,與該套接空間;以及一補強纖維件,沿該第一金屬件與該第二金屬件之一連線方向延伸,係設置於該第一金屬件與該第二金屬件之間,該補強纖維件為纖維片材彎折出一肋壁與兩貼合段,其中該肋壁設置於該套接空間,並沿該連線方向與該複合曲柄的一厚度方向延伸;該兩貼合段分別貼合於該外纖維件沿該複合曲柄的厚度方向的二相對內側表面,該兩貼合段皆沿該連線方向延伸,並分別由該肋壁之相對兩長邊彎折後朝向該複合曲柄的一寬度方向延伸。
本發明所提出的複合曲柄的製造方法,其包含提供一第一金屬件、一第二金屬件,與一芯材,其中該第一金屬件包含一第一接孔部,具有一第一接孔;以及一第一連接段,由該第一接孔部延伸,該第一連接段內具有一第一容室,並於遠離該第一接孔部的一端形成一第一開口;該第二金屬件包含一第二接孔部,具有一第二接孔;以及 一第二連接段,由該第二接孔部延伸,該第二連接段內具有一第二容室,並於遠離該第二接孔部的一端形成一第二開口;成形一補強纖維件於該芯材上,該補強纖維件為纖維片材彎折出一肋壁與兩貼合段,該肋壁穿設於該芯材並沿著該芯材相對兩端的一連線方向延伸,該兩貼合段分別自該肋壁的相對兩長邊彎折後朝向該芯材沿一寬度方向延伸,並分別貼合於該芯材沿一厚度方向的相對側表面;將帶有該補強纖維件的該芯材的相對兩端分別插入該第一金屬件之第一容室與該第二金屬件之第二容室;以及將外纖維件包覆成形於該第一金屬件、該第二金屬件及該芯材之表面並以模型熱壓成型,使該外纖維件與該補強纖維件之兩貼合段結合。
本發明利用外纖維件包覆第一金屬件與第二金屬件的方式減輕複合曲柄的重量,並利用設於該套接空間的補強纖維件,提升該複合曲柄的厚度方向剛性,而讓本發明的複合曲柄具有重量輕,並可以提升該複合曲柄的厚度方向結構強度的優點。
1:複合曲柄
10:第一金屬件
11:第一接孔部
110:第一接孔
13:第一連接段
131:第一容室
132:第一開口
133:第一連接周壁
20:第二金屬件
201,202:子金屬件
21:第二接孔部
210:第二接孔
2101,2102:子接孔
211:孔壁
2111,2112:子孔壁
221,222:子外環壁
23:第二連接段
231:第二容室
232:第二開口
233:第二連接周壁
24:環槽
241,242:子環槽
251:凸部
252:凹部
30:補強纖維件
31:肋壁
33:貼合段
40:外纖維件
41a,41b:內環肋
50:芯材
51:穿槽
52:嵌槽
525:插入嵌槽
53:插入部
X:長軸
Y:短軸
Z:參考軸
D1:第一寬度
D2:第二寬度
G1,G2:間隙
S:套接空間
圖1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
圖2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俯視剖面圖,顯示其具有一個補強纖維件。
圖3A為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剖面圖,顯示其具有多個補強纖維件。
圖3B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剖面圖,顯示其具有一個補強纖維件。
圖4A為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剖面圖,顯示其具有多個補強纖維件。
圖4B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端視剖面圖。
圖5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省略外纖維件)。
圖6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包覆外纖維件的動作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省略外纖維件)。
圖8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省略外纖維件)。
圖9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的俯視剖面圖。
圖10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剖面圖。
圖11為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的端視剖面圖。
圖12為本發明製造方法的方塊圖。
請參考圖1、圖2、圖3A/3B及圖4A/B,本發明的複合曲柄1之第一較佳實施例,其適用於一自行車,為方便說明,各圖式中定義一長軸X、一短軸Y,與一參考軸Z或複合曲柄1的厚度方向,長軸X與短軸Y分別與參考軸Z或複合曲柄1的厚度方向互相垂直,且短軸Y垂直於長軸X。為便於說明,本發明各實施例是以平直的複合曲柄1為例;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複合曲柄1的上表面、下表面與側表面,以及所有元件與結構,皆可能沿著參考軸Z、長軸X及短軸Y其中二個或三個方向同時延伸,使得複合曲柄1是具有曲度、扭轉或偏斜,因此平直且單一厚度的曲柄並非必要限制。
複合曲柄1包含第一金屬件10、第二金屬件20、套接空間、外纖維件40,與一或多個補強纖維件30/30a/30b。複合曲柄1主要沿著長軸X延伸,第一金屬件10與第二金屬件20相隔一間距而間隔排列,而在第一金屬件10與第二金屬件20間定義一套接空間S,外纖維件40包覆於第一金屬件10、第二金屬 件20與套接空間S的外周,而補強纖維件30則縱向貫穿套接空間S,並連接外纖維件40相對的二內表面。長軸X或稱為第一金屬件10與第二金屬件20的連線方向,短軸Y或稱複合曲柄1的寬度方向,而參考軸Z或稱為複合曲柄1的厚度方向,本發明的複合曲柄1主要在提升參考軸Z方向或複合曲柄1的厚度方向的結構強度。
第一金屬件10,例如可為一鋁件,包含第一接孔部11與第一連接段13,第一接孔部11具有波浪環面狀孔壁,定義一第一接孔110,第一接孔110沿參考軸Z方向或複合曲柄1的厚度方向延伸,第一接孔部11用以與腳踏車下管、後下叉及/或座管匯集處的三通或五通輪穀轉軸連接,本實施例中,第一接孔110為貫穿孔,然第一接孔110亦可設為盲孔,或局部貫穿孔與盲孔的組合;第一連接段13由第一接孔部11延伸,例如可沿長軸X方向延伸,並於遠離第一接孔部11的一端形成一第一開口132,第一連接段13具有沿短軸Y方向延伸之一第一寬度D1。
第二金屬件20與第一金屬件10間隔排列而以其外廓定義套接空間S,第二金屬件20與第一金屬件10例如可沿長軸x方向間隔排列,第二金屬件20可為一鋁件,第二金屬件20包含一第二接孔部21與一第二連接段23,第二接孔部21定義一第二接孔210,第二接孔210沿參考軸Z方向或複合曲柄1的厚度方向延伸,第二接孔部21用以與腳踏車的腳踏件連接,本實施例中,第二接孔210為一貫穿孔,第二接孔210亦可設為一盲孔;第二連接段23由第二接孔部11延伸,例如可沿長軸X方向朝向第一金屬件10延伸,並於遠離第二接孔部21與鄰近第一金屬件10的一端形成一第二開口232,第二連接段23具有沿短軸Y方向延伸之一第二寬度D2。
套接空間S形成於複合曲柄1內,並位於第一金屬件10與第二金屬件20之間,且與第一開口132及第二開口232連通;較佳的是,第一連接段13 進一步包含有一第一容室131,第一容室131形成於第一連接段13內,並與第一開口132連通,第一容室131的外周環繞形成一第一連接周壁133,第一容室131經第一開口132與套接空間S連通;第二連接段23進一步包含一第二容室231,第二容室231形成於第二連接段23內,並與第二開口232連通,且第二容室231外周環繞形成一第二連接周壁233,第二容室231經第二開口232與套接空間S連通。
外纖維件40,可為碳纖維、玻璃纖維或其他纖維材質(纖維片材)之樹脂預浸料,其包覆於第一金屬件10、第二金屬件20,與套接空間S的整體外周。圖3A/3B及圖4A/4B所示的補強纖維件30/30a/30b可為碳纖維、玻璃纖維或其他纖維材質(纖維片材)之樹脂預浸料,一或多個補強纖維件30/30a/30b均設置於第一金屬件10與第二金屬件20之間,補強纖維件30/30a/30b包含兩貼合段33/33a/33b與一肋壁31/31a/31b,兩貼合段33/33a/33b分別貼合於外纖維件40沿參考軸Z方向或複合曲柄1的厚度方向的兩相對內側表面,肋壁31/31a/31b設置於套接空間S並連接兩貼合段33/33a/33b。在不同實施例中,補強纖維件30/30a/30b及其兩貼合段33/33a/33b與肋壁31/31a/31b,基本上沿著第一金屬件10與第二金屬件20之直線連線(例如前述圖式的平直複合曲柄1)或曲線連線方向(例如具有曲度的複合曲柄1)延伸,兩貼合段33/33a/33b由肋壁31/31a/31b延伸彎折後,才貼附到外纖維件40沿複合曲柄1的厚度方向的二相對內側表面。
較佳的是,補強纖維件30/30a/30b的肋壁31/31a/31b沿長軸X(或稱第一金屬件10與第二金屬件20之連線方向)與參考軸Z(或複合曲柄1的厚度方向)延伸,兩貼合段33/33a/33b沿長軸X延伸;於本實施例中,補強纖維件30/30a/30b的縱長兩端分別與第一金屬件10及第二金屬件20鄰接。
於本實施例中,補強纖維件30/30a/30b之兩貼合段33/33a/33b分別由肋壁31/31a/31b朝向沿短軸Y(複合曲柄1的寬度方向)之相反方向延伸,而形 成一Z字形(圖4A/4B),第一金屬件10的第一連接段13的第一寬度D1大於第二金屬件20的第二連接段23的第二寬度D2(圖3A/3B),且補強纖維件30/30a/30b之各貼合段33/33a/33b鄰近第一金屬件10一端沿短軸Y(複合曲柄1的寬度方向)之寬度尺寸大於鄰近第二金屬件20一端沿短軸Y(複合曲柄1的寬度方向)之寬度尺寸,而可提升複合曲柄1的鄰近第一金屬件10的部分的強度。在其他實施例中,貼合段33/33a/33b也可以設置成固定的寬度。
圖2中,補強纖維件30縱長兩端,分別與第一金屬件10第一連接段13、及與第二金屬件20第二連接段23間有間隙G1/G2,外纖維件40形成二內環肋41a/41b於間隙G1/G2處,即內環肋41a位於補強纖維件30一縱長端與第一金屬件10第一連接段13間,內環肋41b位於補強纖維件30另一縱長端與第二金屬件20第二連接段23之間。
利用外纖維件40包覆具有中空的第一連接段13/第二連接段23的第一金屬件10/第二金屬件20,以及兩者間的套接空間S的方式,可以減輕複合曲柄1的重量,並利用設於套接空間S內的補強纖維件30/30a/30b,提升複合曲柄1在厚度方向的結構強度,而讓本發明的複合曲柄1具有重量輕,並可以提升複合曲柄1的厚度方向剛性的優點。
請參考圖5、圖6及圖12,上述的複合曲柄1之製造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下列說明以製造方法為主,結構或元件特徵未盡之處請參考其他實施例圖式與對應的文字說明;未於以下製程直接提及的其他實施例的元件特徵或結構,本領域通常知識者也可以應用以下的製程步驟,搭配元件特徵或結構的描述而予以實現。
步驟S1:提供一第一金屬件10、一第二金屬件20,與一縱長延伸的芯材50。為方便說明,以下以平直的複合曲柄1為例,故將相互垂直之長軸X、短軸Y及參考軸Z作為方向參考。但如前所述,在不同實施例中複合曲柄 1是可以具有曲度、扭轉或偏斜、可變厚度/寬度,因此長軸X應可替代為第一金屬件10與第二金屬件20間的直線連線或曲線連線方向,短軸Y應可替代為複合曲柄1的寬度方向,參考軸Z應可替代為複合曲柄1的厚度方向,並且前述連線方向、寬度方向與厚度方向,並無彼此垂直的絕對必要,以順應具有曲度、扭轉或偏斜、厚度/寬度不一的複合曲柄1。
第一金屬件10可以為用以連接自行車五通芯軸之鋁件,其包含一第一接孔部11與一第一連接段13,第一接孔部11定義一沿一參考軸Z方向延伸之一第一接孔110,第一連接段13由第一接孔部11沿一長軸X方向延伸,並於遠離第一接孔部11的一端形成一第一開口132,長軸X與參考軸Z互相垂直,第一連接段13內形成有與第一開口132連通的第一容室131。
第二屬件10可以為用以連接自行車腳踏件之鋁件,其包含一第二接孔部21與一第二連接段23,第二接孔部21定義一沿參考軸Z方向延伸之一第二接孔210,第二連接段23由第二接孔部21沿長軸X方向延伸,並於遠離第二接孔部21的一端形成一第二開口232,第二連接段23內形成有與第二開口232連通的第二容室231。
芯材50可為蠟質材料或發泡樹脂,蠟質材料製成的芯材50為可以取出的蠟芯,芯材50沿長軸X方向延伸,芯材50沿長軸X方向的相對兩端分別凸設有一插入部53;芯材50設有一穿槽51與兩嵌槽52,穿槽51為一狹長的貫穿孔,並沿長軸X方向與參考軸Z方向或複合曲柄1/芯材50的厚度方向延伸,兩嵌槽52分別凹設於芯材50沿參考軸Z方向或複合曲柄1/芯材50的厚度方向的相對側的表面,且與穿槽51連通,兩嵌槽52分別由穿槽51朝向沿短軸Y之方向延伸。
步驟S2:成形一補強纖維件30於芯材50上,補強纖維件30可以使用前述纖維片材之樹脂預浸料,穿過芯材50的穿槽51後,將補強纖維件30突 出芯材50沿參考軸Z方向相對側的區段,分別彎折而貼附於芯材50沿參考軸Z方向的相對側表面,並分別容置於芯材50的兩嵌槽52內,而讓補強纖維件30穿設於芯材50的區段形成一肋壁31,貼合於芯材50沿參考軸Z方向的相對側的區段形成兩貼合段33。
步驟S3:將帶有補強纖維件30的芯材50的相對兩端分別插入第一金屬件10之第一開口132與第二金屬件20之第二開口232。將芯材50沿長軸X方向的相對兩端的插入部53分別插入第一金屬件10的第一開口132與第二金屬件20的第二開口232,而使插入部53插設於第一金屬件10的第一容室131與第二金屬件20的第二容室231內,而讓芯材50的外表面與第一金屬件10及第二金屬件20的外表面齊平,且補強纖維件30的貼合段33與第一金屬件10及第二金屬件20沿參考軸Z方向的相對側的外表面齊平。
步驟S4:將外纖維件40包覆於第一金屬件10、第二金屬件20及芯材50之表面並以模型熱壓成型。外纖維件40可以使用一或複數片前述纖維片材之樹脂預浸料,將外纖維件40包覆於第一金屬件10、第二金屬件20、芯材50與補強纖維件30組接完成的半成品的外表面後,外纖維件40會覆蓋於補強纖維件30的兩貼合段33的外側,再將已包覆外纖維件40之半成品放入模具中進行熱壓成型,在熱壓成型的過程中,模具的高溫可以由外纖維件40傳導至補強纖維件30,而使外纖維件40的纖維預浸料以及補強纖維件30的纖維預浸料固化成型,並讓外纖維件40、第一金屬件10、第二金屬件20、芯材50,與補強纖維件30結合成為一體。
步驟S5:如有必要,將芯材50自外纖維件40內取出。芯材50為蠟芯時,本發明製造方法更包含提供出蠟孔洞,將芯材50熱熔流出外纖維件40之外。取出的方式可以先在外纖維件40對應芯材50的位置進行鑽孔,並將鑽孔完成的曲柄放入烤箱中加熱熔蠟,而讓熔化後的芯材50自鑽孔處流出,並讓原 本芯材50的空間形成一中空的套接空間S,而可以得到中空並且具有補強肋之複合曲柄1。由於熔蠟僅需微小孔徑就能流出,鑽孔填補後能夠維持相對高的結構強度,也不會殘留芯材50餘料於複合曲柄1中,徒增重量或敲擊聲響。鑽孔處並不限於芯材50未插入第一金屬件10與第二金屬件20的區域,出蠟孔洞也可視需要預留在第一金屬件10及/或第二金屬件20上。芯材50為發泡材料時,由於熱壓過程中芯材50將收縮套箍束固於補強纖維件30上,雖不需取出,也不致造成無謂聲響。
請參考圖7,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中,第二金屬件20的第二接孔部21包含一環槽24,環槽24圍繞於第二接孔210的外周,並與第二接孔210之間以一孔壁211分隔,環槽24與第二容室231連通,而可進一步減輕複合曲柄1的重量;具體而言,第二金屬件20包含沿參考軸Z方向或複合曲柄1的厚度方向互相對合的兩子金屬件201、202,兩子金屬件201、202分別包含一子外環壁221、222與一凸部,子外環壁221、222形成於子金屬件201、202的外周,凸部沿參考軸Z或複合曲柄1的厚度方向朝另一子金屬件201、202的方向凸設於子金屬件201、202內,並與另一子金屬件201、202的凸部相抵,凸部與子外環壁221、222之間形成一個子環槽241、242,各凸部內皆形成有沿參考軸Z或或複合曲柄1的厚度方向延伸之一子接孔2101、2102,而於子接孔2101、2102的外周形成一子孔壁2111、2112,兩子金屬件201、202的子孔壁2111、2112相抵,而形成第二金屬件20的孔壁211,兩子金屬件201、202的子接孔2101、2102互相對齊而連通形成第二金屬件20的第二接孔210,兩子金屬件201、202的子環槽241、242相連通而形成環繞於孔壁211的外周的環槽24。
請參考圖8至圖10,本發明的第三較佳實施例中,複合曲柄1最終產品可進一步包含一芯材50,芯材50可以使用發泡樹脂,芯材50設置於套接空間S,芯材50的相對兩端分別插入第一金屬件10的第一開口132與第二金屬件 20的第二開口232,且補強纖維件30之肋壁31穿設於芯材50,而可以利用芯材50支撐於套接空間S內,提升複合曲柄1在模型熱壓成型過程的結構強度。
具有芯材50的複合曲柄1的製造方法,是將第一金屬件10、第二金屬件20、芯材50,與補強纖維件30組接完成後,再將外纖維件40包覆成形於第一金屬件10、第二金屬件20,與芯材50表面,並與補強纖維件30之兩貼合段33結合後,即可以得到具有芯材50的複合曲柄1,而不需要再將芯材50從外纖維件40內取出。芯材50為發泡材料時,由於模型熱壓過程後芯材50將收縮束箍固著於補強纖維件30上,雖不需取出,也不致造成無謂聲響。
較佳的是,補強纖維件30之肋壁31伸入第一金屬件10之第一容室131與第二金屬件20之第二容室231,而讓補強纖維件30之肋壁31與第一金屬件10及第二金屬件20結合,藉以增加結構性;補強纖維件30之兩貼合段33,可進一步分別貼附於第一金屬件10之第一容室131沿參考軸Z方向的相對側,以及第二金屬件20之第二容室231沿參考軸Z方向的相對側,芯材50的穿槽51延伸至芯材50的插入部53,插入部53於沿參考軸Z相對側的表面分別凹設有插入嵌槽525,插入嵌槽525與嵌槽52相接並形成一段差,補強纖維件30的貼合段33可以順著段差容置於嵌槽52與插入嵌槽525內,並選擇性地貼附於第一金屬件10的第一容室131與第二金屬件20的第二容室231的表面,補強纖維件30的貼合段33伸入第一容室131與第二容室231的兩末端部份,可以因而與未伸入第一容室131與第二容室231的本體段具有段差。其中,補強纖維件30的貼合段33與第一容室131及第二容室231的表面之間可以貼附一膠材,而讓補強纖維件30的貼合段33可以更穩固的結合於第一容室131與第二容室231的內表面。在不同實施例中,補強纖維件30之肋壁31及/或二貼合段33可單獨或同時伸入第一金屬件10之第一容室131與第二金屬件20之第二容室231。
在不同實施例中,本發明複合曲柄1之製造方法,可以包含將補強纖維件30之兩貼合段33分別由肋壁31之長邊彎折後朝向複合曲柄1之寬度方向延伸的步驟,沿寬度方向延伸可代表單補強纖維件30a二貼合段33a同時朝相同方向(圖11)、或單補強纖維件30二貼合段33分別朝相反方向(圖4A/4B)、或如圖11雙補強纖維件30a/30b的各貼合段33a/33b於肋壁31兩端沿短軸Y方向(寬度方向)的相對側延伸。在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複合曲柄1之製造方法,可以包含將補強纖維件30之肋壁31及/或二貼合段33伸入第一金屬件10之第一開口132與第二金屬件20之第二開口232的步驟。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金屬件10的第一連接段13設有第一容室131,第二金屬件20的第二連接段23設有第二容室231,本發明複合曲柄之製造方法可以包含:將補強纖維件30之兩貼合段33分別經第一開口132與第二開口232,分別伸入貼附於第一金屬件10之第一容室131內表面,以及第二金屬件20之第二容室231內表面。
較佳的是,第二金屬件20的兩子金屬件201、202,分別設有相對合之至少一凹部252與至少一凸部251,提升組裝的便利性與穩固性。
請配合參考圖11,於本發明的第四較佳實施例中,兩補強纖維件30a/30b的各貼合段33a/33b於肋壁31兩端沿短軸Y方向(寬度方向)的相對側延伸,而使補強纖維件30a/30b的整體截面呈H字形,例如補強纖維件30a/30b可以利用兩碳纖維預浸料分別折成U字形與倒U字形後,經由模具熱壓固化成型而結合成H字形的補強纖維件30a/30b,而利用H字形的補強纖維件30a/30b提升複合曲柄1的結構強度。圖11與圖4A/4B相較,圖4A/4B單一補強纖維件30/30a/30b本身的二貼合段33/33a/33b由肋壁31/31a/31b之長邊彎折後,二貼合段33/33a/33b可視需要沿同向或反向延伸(在短軸Y或複合曲柄1的寬度方向上);此外,圖4A/4B中Z字架構的補強纖維件30a/30b,可以協助具有曲度或偏斜結構的複合曲柄1用於荷載特定方向的剪應力。
於其他實施例中,在合適的製造工藝配合下,前述貼合段33/33a/33b與外纖維件40二相對內表面也可以不需要大面積的彎折與面貼附,貼合段33/33a/33b可以僅僅作為肋壁31/31a/31b兩側與外纖維件40二相對內表面的貼附端面,換言之,補強纖維件30/30a/30b可以僅為1字形,而貼合段33/33a/33b並沒有彎折。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並非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若在不脫離本發明所提技術特徵的範圍內,利用本發明所揭示技術內容所做出局部更動或修飾的等效實施例,並且未脫離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內容,均仍屬於本發明技術特徵的範圍內。
1:複合曲柄
10:第一金屬件
11:第一接孔部
110:第一接孔
13:第一連接段
131:第一容室
132:第一開口
133:第一連接周壁
20:第二金屬件
21:第二接孔部
210:第二接孔
23:第二連接段
231:第二容室
232:第二開口
233:第二連接周壁
30a,30b:補強纖維件
31a,31b:肋壁
33a,33b:貼合段
40:外纖維件
41a,41b:內環肋
X:長軸
Y:短軸
D1:第一寬度
D2:第二寬度
G1,G2:間隙
S:套接空間

Claims (11)

  1. 一種複合曲柄,包含:一第一金屬件,包含一第一接孔部,具有一第一接孔;以及一第一連接段,由該第一接孔部延伸,該第一連接段內具有一第一容室,並於遠離該第一接孔部的一端形成一第一開口;一第二金屬件,係與該第一金屬件間隔排列,以定義一套接空間形成於該複合曲柄內且位於該第一金屬件與該第二金屬件之間,該第二金屬件包含一第二接孔部,具有一第二接孔;以及一第二連接段,由該第二接孔部延伸,該第二連接段內具有一第二容室,並於遠離該第二接孔部的一端形成一第二開口,該套接空間經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一容室連通,該套接空間經該第二開口與該第二容室連通;一外纖維件,包覆該第一金屬件、該第二金屬件,與該套接空間;以及一補強纖維件,沿該第一金屬件與該第二金屬件之一連線方向延伸,係設置於該第一金屬件與該第二金屬件之間,該補強纖維件為纖維片材彎折出一肋壁與兩貼合段,其中該肋壁設置於該套接空間,並沿該連線方向與該複合曲柄的一厚度方向延伸;該兩貼合段分別貼合於該外纖維件沿該複合曲柄的厚度方向的二相對內側表面,該兩貼合段皆沿該連線方向延伸,並分別由該肋壁之相對兩長邊彎折後朝向該複合曲柄的一寬度方向延伸。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複合曲柄,其中該第二金屬件的第二接孔部包含一環槽,該環槽圍繞於該第二接孔的外周,並與該第二接孔之間以一孔壁分隔,該環槽與該第二容室連通。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複合曲柄,其中該第二金屬件包含沿該厚度方向互相對合的兩子金屬件。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複合曲柄,其中該兩子金屬件分別設有相對合之至少一凹部與至少一凸部。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複合曲柄,其中該補強纖維件之該二貼合段伸入該第一金屬件之第一容室與該第二金屬件之第二容室。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複合曲柄,其中該補強纖維件的該兩貼合段伸入該第一容室與該第二容室的二末端部份,與該兩貼合段未伸入該第一容室與該第二容室的本體段具有段差。
  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複合曲柄,其中該第一金屬件之第一連接段具有沿該複合曲柄的寬度方向延伸之一第一寬度,該第二金屬件之第二連接段具有沿該寬度方向延伸之一第二寬度,該第一寬度大於該第二寬度,該補強纖維件之各貼合段鄰近該第一金屬件一端沿該寬度方向之寬度尺寸大於鄰近該第二金屬件一端沿該寬度方向之寬度尺寸。
  8. 一種複合曲柄之製造方法,其包含:提供一第一金屬件、一第二金屬件,與一芯材,其中該第一金屬件包含一第一接孔部,具有一第一接孔;以及一第一連接段,由該第一接孔部延伸,該第一連接段內具有一第一容室,並於遠離該第一接孔部的一端形成一第一開口;該第二金屬件包含一第二接孔部,具有一第二接孔;以及 一第二連接段,由該第二接孔部延伸,該第二連接段內具有一第二容室,並於遠離該第二接孔部的一端形成一第二開口;成形一補強纖維件於該芯材上,該補強纖維件為纖維片材彎折出一肋壁與兩貼合段,該肋壁穿設於該芯材並沿著該芯材相對兩端的一連線方向延伸,該兩貼合段分別自該肋壁的相對兩長邊彎折後朝向該芯材沿一寬度方向延伸,並分別貼合於該芯材沿一厚度方向的相對側表面;將帶有該補強纖維件的該芯材的相對兩端分別插入該第一金屬件之第一容室與該第二金屬件之第二容室;以及將外纖維件包覆成形於該第一金屬件、該第二金屬件及該芯材之表面並以模型熱壓成型,使該外纖維件與該補強纖維件之兩貼合段結合。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複合曲柄之製造方法,其中該芯材設有一穿槽與兩嵌槽,該穿槽沿該連線方向與該厚度方向延伸,該兩嵌槽分別凹設於該芯材沿該厚度方向的相對側的表面且與該穿槽連通,該補強纖維件的肋壁穿設於該芯材的穿槽,該補強纖維件的兩貼合段分別容置於於該芯材的兩嵌槽。
  10. 如請求項8或9所述之複合曲柄之製造方法,其中該芯材為一蠟芯,該外纖維件包覆成型後,該方法更包含提供一出蠟孔洞,將該芯材熱熔流出該外纖維件。
  11. 如請求項8或9所述之複合曲柄之製造方法,其中該芯材為發泡材料,經模型熱壓步驟後收縮束固於該補強纖維件上。
TW109119964A 2020-06-12 2020-06-12 複合曲柄及其製造方法 TWI7416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9964A TWI741649B (zh) 2020-06-12 2020-06-12 複合曲柄及其製造方法
CN202011299445.6A CN113799907B (zh) 2020-06-12 2020-11-19 复合曲柄及其制造方法
CN202022683853.3U CN213594451U (zh) 2020-06-12 2020-11-19 复合曲柄
US17/342,782 US20210388865A1 (en) 2020-06-12 2021-06-09 Composite Crank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E102021114929.0A DE102021114929A1 (de) 2020-06-12 2021-06-10 Verbundwerkstoffkurbel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DE202021103139.5U DE202021103139U1 (de) 2020-06-12 2021-06-10 Verbundwerkstoffkurbe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9964A TWI741649B (zh) 2020-06-12 2020-06-12 複合曲柄及其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41649B true TWI741649B (zh) 2021-10-01
TW202146281A TW202146281A (zh) 2021-12-16

Family

ID=76596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9964A TWI741649B (zh) 2020-06-12 2020-06-12 複合曲柄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88865A1 (zh)
CN (2) CN213594451U (zh)
DE (2) DE102021114929A1 (zh)
TW (1) TWI7416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1649B (zh) * 2020-06-12 2021-10-01 世同金屬股份有限公司 複合曲柄及其製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09616B (zh) * 2007-01-11 2009-05-11
TWM445546U (zh) * 2012-09-07 2013-01-21 Qi-Yi Bai 自行車曲柄
CN104724242A (zh) * 2013-12-20 2015-06-24 什拉姆有限责任公司 自行车曲柄臂组件
TWM600723U (zh) * 2020-06-12 2020-09-01 世同金屬股份有限公司 複合曲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TO20010621A1 (it) * 2001-06-27 2002-12-27 Campagnolo Srl Pedivella per bicicletta e procedimento per la sua fabbricazione.
ITTO20010617A1 (it) * 2001-06-27 2002-12-27 Campagnolo Srl Pedivella per bicicletta e procedimento per la sua fabbricazione.
DE20211870U1 (de) * 2002-08-01 2002-10-17 Jiang, Cheng-Xun, Tali, Taichung Kurbel
US20040182197A1 (en) * 2003-03-18 2004-09-23 Cheng-Hsun Chiang Bicycle crank
CN2617670Y (zh) * 2003-04-14 2004-05-26 江承勋 改良结构的曲柄
US20040211289A1 (en) * 2003-04-25 2004-10-28 Cheng-Hsun Chiang Crank structure of bicycle
EP2110302A1 (en) * 2003-06-11 2009-10-21 CAMPAGNOLO S.r.l. Bicycle component
EP1818251A1 (en) * 2006-02-14 2007-08-15 CAMPAGNOLO S.r.l. Bicycle pedal crank, intermediate produc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uch a pedal crank
ATE523419T1 (de) * 2006-02-14 2011-09-15 Campagnolo Srl Fahrradtretkurbel und herstellungsmethode für eine derartige tretkurbel
TWI288100B (en) * 2006-06-27 2007-10-11 Yi-Jie Chen Hollow structure of the carbon fiber crank of bike
US9027439B2 (en) * 2013-07-08 2015-05-12 Tien Hsin Industries Co., Ltd. Crank arm
CN206520718U (zh) * 2017-01-10 2017-09-26 东莞市聚泰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自行车曲柄
TWI741649B (zh) * 2020-06-12 2021-10-01 世同金屬股份有限公司 複合曲柄及其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09616B (zh) * 2007-01-11 2009-05-11
TWM445546U (zh) * 2012-09-07 2013-01-21 Qi-Yi Bai 自行車曲柄
CN104724242A (zh) * 2013-12-20 2015-06-24 什拉姆有限责任公司 自行车曲柄臂组件
TWM600723U (zh) * 2020-06-12 2020-09-01 世同金屬股份有限公司 複合曲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99907A (zh) 2021-12-17
TW202146281A (zh) 2021-12-16
CN213594451U (zh) 2021-07-02
DE202021103139U1 (de) 2021-09-17
DE102021114929A1 (de) 2021-12-16
US20210388865A1 (en) 2021-12-16
CN113799907B (zh) 2023-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12758B2 (en) Bicycle frame construction
EP1803635B1 (en) Bicycle having multiple tube frame structure
EP1795370B1 (en) Wheel having multiple tube frame structure.
US6123353A (en) Method of joining and reinforcing molded plastic bicycle frames
US5544907A (en) Composite bicycle frame with y shaped tubular configuration
US20060075846A1 (en) Bicycle crank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9302733B2 (en) Bicycle crank assembly
US5076601A (en) High strength composite bicycle frame and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US20020084689A1 (en) Wheel
JPH04500940A (ja) 交差管状部を備えた複合自転車フレーム
TWI741649B (zh) 複合曲柄及其製造方法
US7887078B2 (en) Customizable carbon frames for bicycles or other vehicles
TWM600723U (zh) 複合曲柄
TWI777751B (zh) 複合曲柄及其製造方法
US5676780A (en) Method of making a single rear fork bicycle frame
WO1989008039A1 (en) Bicycle
CA2557960C (en) Bicycle frame construction
US20220144373A1 (en) Arrangement for a bicycle fr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20240317351A1 (en) Part of a cycle frame or of a cycle fork and method to assemble such a part
KR100976609B1 (ko) 자전거 크랭크암
ITBO20010719A1 (it) Elemento di carro posteriore particolarmente per cicli
ITMI951896A1 (it) Telaio per biciclette composito di tipo regolamentare e procedimento per la sua realizzazione
ITPN20010091A1 (it) Telaio di biciclet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