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0840B - 回音估計系統以及回音估計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回音估計系統以及回音估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0840B
TWI730840B TW109123601A TW109123601A TWI730840B TW I730840 B TWI730840 B TW I730840B TW 109123601 A TW109123601 A TW 109123601A TW 109123601 A TW109123601 A TW 109123601A TW I730840 B TWI730840 B TW I73084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cho
signal
circuit system
energy
linea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3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3595A (zh
Inventor
黃柏榮
李政憲
吳淙恩
廖裕東
Original Assignee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236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30840B/zh
Priority to US17/333,162 priority patent/US11558126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08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084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03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3595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0082Monitoring; Testing using service channels; using auxiliary channels
    • H04B17/0085Monitoring; Testing using service channels; using auxiliary channels using test signal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0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measurement of specific parameters of the transmitter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4B17/103Reflected power, e.g. return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5Performance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9Performance tes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一種回音估計系統包含一收發電路系統以及一處理電路系統。處理電路系統耦接收發電路系統。處理電路系統依據收發電路系統中的一待測訊號,用以計算出一線性回音能量以及一非線性回音能量。線性回音能量以及非線性回音能量用以決定收發電路系統的品質或用以決定收發電路系統中的元件參數。

Description

回音估計系統以及回音估計方法
本揭示中所述實施例內容是有關於一種通訊技術,特別關於一種可估計出線性回音能量以及非線性回音能量的回音估計系統以及回音估計方法。
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各式的通訊系統已被發展出來且已被應用於許多不同的應用中。舉例而言,在採用全雙工(full-duplex)技術的通訊系統中,收發電路系統會在雙絞線(Twisted Pair,TP)上同時傳送訊號以及接收訊號。然而,當混合(hybrid)電路的阻抗不匹配時,或是混合電路本身非理想特性下,將會在此收發電路系統的接收端造成回音(echo)訊號。回音訊號是一種雜訊,其會影響到此收發電路系統的接收端的訊號雜訊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進而影響通訊系統的品質。
本揭示之一些實施方式是關於一種回音估計系統。回音估計系統包含一收發電路系統以及一處理電路系統。處理電路系統耦接收發電路系統。處理電路系統依據收發電路系統中的一待測訊號,用以計算出一線性回音能量以及一非線性回音能量。線性回音能量以及非線性回音能量用以決定收發電路系統的品質或用以決定收發電路系統中的元件參數。
本揭示之一些實施方式是關於一種回音估計方法。回音估計方法包含:藉由一收發電路系統產生一待測訊號;以及藉由一處理電路系統依據待測訊號計算出一線性回音能量以及一非線性回音能量。線性回音能量以及非線性回音能量用以決定收發電路系統的品質或用以決定收發電路系統中的元件參數。
綜上所述,本揭示的回音估計系統以及回音估計方法,可估計出收發電路系統的線性回音能量以及非線性回音能量。藉此,可有效地/精準地決定收發電路系統的品質或相關電路的元件參數,以滿足系統要求。
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詞『耦接』亦可指『電性耦接』,且用詞『連接』亦可指『電性連接』。『耦接』及『連接』亦可指二個或多個元件相互配合或相互互動。
參考第1A圖。第1A圖是依照本揭示一些實施例所繪示的回音估計系統S1的示意圖。在一實施例中,回音估計系統S1為千兆位元乙太網路系統(Gigabit Ethernet communication system)。以第1A圖示例而言,回音估計系統S1包含收發電路系統100、處理電路系統200以及收發電路系統300。
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發電路系統100以及處理電路系統200配置於一待測裝置(Device Under Test,DUT)中,且收發電路系統100耦接處理電路系統200。收發電路系統300配置於一連線夥伴(Link Partner,LP)裝置。
參考第1B圖。第1B圖是依照本揭示一些實施例所繪示的回音估計系統S2的示意圖。以第1B圖示例而言,設置電阻R取代第1A圖中的收發電路系統300。
以第1A圖示例和第1B圖示例而言,收發電路系統100包含訊號產生電路110、數位類比轉換器120、傳送端類比電路130、混合電路140、接收端類比電路150、增益放大器160以及類比數位轉換器170。其中,訊號產生電路110、數位類比轉換器120、傳送端類比電路130及部分混合電路140可視為發送電路(傳送端),而接收端類比電路150、增益放大器160、類比數位轉換器170及部分混合電路140可視為接收電路(接收端)。
訊號產生電路110產生預設訊號SS,並耦接數位類比轉換器120。數位類比轉換器120耦接傳送端類比電路130。傳送端類比電路130耦接混合電路140。混合電路140耦接雙絞線TP以及接收端類比電路150。接收端類比電路150耦接增益放大器160。增益放大器160耦接類比數位轉換器170。
混合電路140與接收端類比電路150之間的節點形成接收端介面A。接收端類比電路150與增益放大器160之間的節點形成接收端介面B。增益放大器160與類比數位轉換器170之間的節點形成接收端介面C。類比數位轉換器170的輸出端形成接收端介面D。
在一些實施例中,數位類比轉換器120的輸出訊號、傳送端類比電路130的輸出訊號、混合電路140的輸出訊號、接收端類比電路150的輸出訊號、增益放大器160的輸出訊號可為差動(differential)訊號,且該些輸出訊號的訊號值可為相應的兩差動訊號的差值。舉例而言,若耦接至數位類比轉換器120的輸出端的其中一傳輸線上攜帶訊號值+1,耦接至數位類比轉換器120的輸出端的另一傳輸線上攜帶訊號值-1,代表數位類比轉換器120的輸出訊號為+2。
處理電路系統200包含訊號產生電路210、回音估計電路220、加法器230、訊號平均電路240以及高通濾波器250。訊號產生電路210產生預設訊號SS,並耦接回音估計電路220。回音估計電路220耦接高通濾波器250以及加法器230。加法器230耦接高通濾波器250。訊號平均電路240耦接收發電路系統100以及高通濾波器250。其中,高通濾波器250為可選的(optional)。在另一實施例中,處理電路系統200不包含高通濾波器250,而訊號平均電路240耦接收發電路系統100、回音估計電路220及加法器230。在另一實施例中,處理電路系統200不包含訊號產生電路210,回音估計電路220接收來自收發電路系統100中訊號產生電路110所產生的預設訊號SS。
在受測裝置與連線夥伴進行資料/訊號傳輸的運作上,數位類比轉換器120會將接收到的數位訊號轉為類比訊號傳給傳送端類比電路130。傳送端類比電路130可包含驅動器或濾波器(例如:低通濾波器)。驅動器可將來自數位類比轉換器120的訊號的電位提高至一預定電位。低通濾波器可濾除傳送訊號中濾波器頻寬外的雜訊。從傳送端類比電路130所輸出的訊號被傳送至混合電路140。據此,混合電路140可產生傳送端傳送訊號(後簡稱傳送訊號),且將傳送訊號透過雙絞線TP傳給收發電路系統300。另一方面,混合電路140會透過雙絞線TP接收來自收發電路系統300的遠端傳送訊號,即接收端接收訊號(後簡稱接收訊號)。
假若混合電路140為理想的(例如:阻抗完美匹配),混合電路140可從傳送訊號以及接收訊號的結合中將傳送訊號完全移除,接收端只會接收來自於連線伙伴的遠端訊號,並將此接收訊號傳給接收端類比電路150。接收端類比電路150可包含濾波器(例如:低通濾波器)。低通濾波器可濾除接收訊號中濾波器頻帶以外的雜訊。增益放大器160將來自接收端類比電路150的訊號進行放大以產生類比放大訊號。類比數位轉換器170將來自增益放大器160的類比放大訊號轉為數位訊號。類比數位轉換器170所產生的數位訊號可傳至其他後端電路進行後續的處理或判斷。
以千兆位元乙太網路系統為例,後端電路可包含一通道等化器、一數位回音消除器、一通道串音(crosstalk) 消除器、一訊號同步處理電路或一實體編碼子層,其中通道等化器可對訊號進行等化,數位回音消除器可利用最小均方 (Least Mean Square,LMS)演算法求得回音消除係數以消除線性回音訊號,通道串音消除器可用以消除通道間的串音雜訊。
然而,實際系統中混合電路140為非理想的(例如:阻抗非完美匹配)電路,因此混合電路140無法從傳送訊號以及接收訊號的結合中完全移除傳送訊號。傳送訊號中未完全移除的部分會漏回接收端類比電路150。這即是回音訊號,可視為雜訊。回音訊號會降低收發電路系統100的接收端的訊號雜訊比。特別是,在長距離連線時的回音訊號造成訊號雜訊比降低的問題更是嚴重。
一般而言,回音訊號可分為線性回音訊號以及非線性回音訊號。線性回音訊號是指因系統中對傳送訊號進行加法運算以及乘法運算所造成的回音。而線性回音訊號以外的回音則為非線性回音訊號。大部分非線性回音訊號為傳送訊號的倍頻訊號漏回接收端所造成的非線性成分。
一般而言,回音回饋損失(Echo Return Loss,ERL)越大,代表該通訊系統對於回音訊號的處理越好,也就是接收端的訊號雜訊比越不會因為回音訊號而降低。在本揭示中,處理電路系統200可精確估計出接收端介面A、接收端介面B、接收端介面C或接收端介面D的線性回音能量以及非線性回音能量。處理電路系統200可進一步計算接收端介面A、接收端介面B、接收端介面C或接收端介面D的線性回音回饋損失以及非線性回音回饋損失,以有效地/精準地決定收發電路系統100的品質或收發電路系統100中的相關電路元件參數。舉例而言,若接收端介面A的線性回音回饋損失以及非線性回音回饋損失在預期範圍內,然而接收端介面B的線性回音回饋損失以及非線性回音回饋損失異常地小(代表回音訊號異常地大),即代表接收端類比電路150貢獻了大部分的回音訊號。根據此流程/方法,可判斷接收端類比電路150為異常(例如:設計不良)。而一控制電路或電路設計者可依此來修正接收端類比電路150的電路架構或決定接收端類比電路150的元件參數。詳細而言,接收端類比電路150中的濾波器可以是例如但不限定巴特沃斯(Butterworth)濾波器或柴比雪夫(Chebyshev)濾波器,更進一步地,控制電路或電路設計者可根據上述流程/方法決定或修正接收端類比電路150中濾波器的電容值,用以改變濾波器頻寬。
關於如何估計出一接收端介面的訊號(待測訊號)的線性回音訊號和非線性回音訊號,以及根據線性回音訊號和非線性回音訊號計算出線性回音回饋損失和非線性回音回饋損失將於後面段落搭配第2圖以及第3圖進行詳細描述。後面段落將以接收端介面D為例進行詳述。其他接收端介面A-C具有相似的操作,故不再贅述。
參考第2圖。第2圖是依照本揭示一些實施例所繪示的傳送端平均能量估計方法2000的流程圖。以千兆位元乙太網路系統為例,第2圖的傳送端平均能量估計方法2000可應用於第1A圖的回音估計系統S1和第1B圖的回音估計系統S2,以計算傳送端傳送訊號於媒介相關介面MDI(Media Dependent Interface,MDI)上的平均能量。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執行傳送端平均能量估計方法2000時,收發電路系統100可藉由雙絞線TP耦接收發電路系統300(如第1A圖),但不進行連線,也不企圖進行連線。也就是說,收發電路系統100的接收端不會接收到來自收發電路系統300的傳送訊號,這樣的目的是模擬真正連線時,待測裝置的傳送端所看到的負載線路,但沒有來自於遠端的訊號,純粹只有近端的回音訊號。另外一種操作方式,收發電路系統100可藉由雙絞線TP耦接至電阻R(如第1B圖)。示波器SC與收發電路系統300或電阻R並聯耦接,示波器SC用來量測媒介相關介面MDI上的訊號。
在操作S202中,訊號產生電路110重覆地傳送預設訊號SS。舉例而言,預設訊號SS包含N個符元(symbol)且預設訊號SS被重覆地傳送了K次,N例如是2047,K例如是100,但本揭示不以此些數值為限。
在操作S204中,示波器SC對預設訊號SS執行超取樣程序。舉例而言,示波器SC使用U倍的超取樣頻率對預設訊號SS進行超取樣,U例如是40。據此,示波器SC共紀錄了2047
Figure 02_image001
100
Figure 02_image001
40(N
Figure 02_image001
K
Figure 02_image001
U)個取樣點,但本揭示不以此些數值為限。
在操作S206中,計算傳送訊號(在另一端沒有傳送訊號過來之情況)於媒介相關介面MDI上的平均能量。如前所述,當執行傳送端平均能量估計方法2000時,收發電路系統100不會接收到來自收發電路系統300的傳送訊號。據此,基於示波器SC所紀錄到的該些取樣點,可計算出傳送訊號於媒介相關介面MDI上的平均能量。計算出來的媒介相關介面MDI上的平均能量可用於後續第3圖的回音估計方法3000,以進一步計算出線性回音回饋損失以及非線性回音回饋損失。
參考第3圖。第3圖是依照本揭示一些實施例所繪示的回音估計方法3000的流程圖。第3圖的回音估計方法3000可應用於第1A圖的回音估計系統S1和第1B圖的回音估計系統S2,以計算出線性回音回饋損失以及非線性回音回饋損失。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執行回音估計方法3000時,收發電路系統100可藉由雙絞線TP耦接收發電路系統300(如第1A圖),但不進行連線,也不企圖進行連線。另外一種操作方式,收發電路系統100不與收發電路系統300進行耦接,而是藉由雙絞線TP與電阻R進行耦接(如第1B圖)。
在操作S302中,訊號產生電路110重覆地傳送預設訊號SS。舉例而言,預設訊號SS包含N個符元且預設訊號SS被重覆地傳送了K次。
在操作S304中,訊號平均電路240紀錄接收端介面D的輸出訊號(待測訊號)(即回音訊號),且執行平均程序,以得到平均後回音訊號E avg。舉例而言,若訊號平均電路240紀錄到M個週期,代表訊號平均電路240紀錄到M
Figure 02_image001
N個符元。訊號平均電路240對M
Figure 02_image001
N個符元執行平均程序以得到平均後回音訊號E avg。具體而言,將M個週期中各週期的第一個符元進行平均,將M個週期中各週期的第二個符元進行平均,以此類推,以得到包含N個符元的平均後回音訊號E avg。平均程序的目的是為了消除期望值為零的各種雜訊。此外,上述紀錄待測訊號的方式包括但不限於在各接收端介面(例如接收端介面A、B、C或D)拉出接腳(pin)擷取訊號。
在操作S306中,先計算平均後回音能量,再計算出回音回饋損失。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計算出在操作S304所得到的平均後回音訊號E avg的能量與在第2圖的操作S206中所得到的媒介相關介面MDI上的平均能量的比值,以得到回音回饋損失。
在操作S308中,高通濾波器250將平均後回音訊號E avg通過高通濾波器,以得到濾波後回音訊號E0。高通濾波器的目的是為了濾除直流成分以及縮短通道脈衝響應數目(tap)。
在操作S312中,回音估計電路220藉由位移預設訊號SS來對齊濾波後回音訊號E0,以得到對齊後預設訊號。具體而言,對每一次位移後的預設訊號SS與濾波後回音訊號E0執行相關性(correlation)程序。舉例而言,若預設訊號SS包含N個(例如:2047個)符元,則需執行N次(例如:2047次)位移程序以及相關性程序。當其中一次位移後的預設訊號SS與濾波後回音訊號E0的相關性最大,代表此次位移後的預設訊號SS與濾波後回音訊號E0對齊。此位移後的預設訊號SS稱為對齊後預設訊號。
在操作S314中,回音估計電路220依據在操作S312所得到的對齊後預設訊號與在操作S308所得到的濾波後回音訊號E0計算出回音估算器係數。舉例而言,假設在操作S312所得到的對齊後預設訊號為實數矩陣A=[A(1), A(2),…,A(N)],假設在操作S308所得到的濾波後回音訊號為實數矩陣E0=[E0(1), E0(2),…,E0(N)],假設回音估算器係數為實數矩陣C且其長度為M,C=[C(1),C(2),…,C(M)],其中M以及N為正整數且M小於N。回音估算器係數為C可由以下公式(1)-公式(7)得到:
Figure 02_image003
Figure 02_image005
Figure 02_image007
其中公式(2)可理解為有N個聯立方程式。若每一個方程式皆無法由其他方程式線性組合合成,那麼N個聯立方程式則需要N個未知數來求解。意即,C的長度必須為N。
在電路設計上,將M設計為小於N,意味著無法找出一個C滿足N個聯立方程式。在此限制下,可採用最小均方法求解
Figure 02_image009
,使得
Figure 02_image011
為最小,如下述公式(3):
Figure 02_image013
令成本函數
Figure 02_image015
,展開得下述公式(4):
Figure 02_image017
Figure 02_image019
,如下述公式(5)並可依序化簡得到下述公式(6)以及公式(7):
Figure 02_image021
Figure 02_image023
Figure 02_image025
其中T代表矩陣的轉置運算。
在操作S316中,回音估計電路220依據在操作S312所得到的對齊後預設訊號與在操作S314所得到的回音估算器係數計算出線性回音訊號E1。舉例而言,線性回音訊號E1可由以下公式(8)得到:
Figure 02_image027
其中E1為實數矩陣,E1=[E1(1),E1(2),…E1(N)]。
在操作S318中,加法器230依據在操作S308所得到的濾波後回音訊號E0與在操作S316所得到的線性回音訊號E1計算出非線性回音訊號E2。舉例而言,加法器230可將濾波後回音訊號E0減去在操作S316所得到的線性回音訊號E1,以得到非線性回音訊號E2。
在操作S320中,處理電路系統200先計算線性回音能量以及非線性回音能量,再計算出線性回音回饋損失以及非線性回音回饋損失。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將訊號平方後取平均以得到訊號能量。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計算出在操作S316所得到的線性回音訊號E1的能量與在第2圖的操作S206中所得到的媒介相關介面MDI上的平均能量的比值,以得到「線性回音回饋損失」。計算出在操作S318所得到的非線性回音訊號E2的能量與在第2圖的操作S206中所得到的媒介相關介面MDI上的平均能量的比值,以得到「非線性回音回饋損失」。
如前所述,接收端介面A、接收端介面B、接收端介面C或接收端介面D的線性回音訊號E1的能量(或更進一步計算出線性回音回饋損失)以及非線性回音訊號E2的能量(或更進一步計算出非線性回音回饋損失)可用以決定收發電路系統100的品質或收發電路系統100中的相關電路元件參數。
如何決定收發電路系統100中的相關電路元件參數將搭配第4圖進行描述。第4圖是依照本揭示一些實施例所繪示的決定元件參數的示意圖。參考第1A圖、第1B圖以及第4圖。選項1至選項8分別對應至混合電路140中的一電容的不同電容值(例如:美國專利號US7,554,933)。第4圖中選項5所對應的線性回音訊號E1的能量(非線性回音訊號E2的能量)最小,這代表選項5所對應的線性回音回饋損失(非線性回音回饋損失)最大。在這個情況下,收發電路系統100中該電容的電容值可設計為選項5所對應的電容值,以減少回音訊號對收發電路系統100的不良影響,以提升接收端的訊號雜訊比。
綜上所述,本揭示的回音估計系統以及回音估計方法,可估計出收發電路系統的線性回音能量以及非線性回音能量。藉此,可有效地/精準地決定收發電路系統的品質或相關電路的元件參數,以滿足系統要求。
各種功能性元件和方塊已於此公開。對於本技術領域具通常知識者而言,功能方塊可由電路(不論是專用電路,或是於一或多個處理器及編碼指令控制下操作的通用電路)實現,其一般而言包含用以相應於此處描述的功能及操作對電氣迴路的操作進行控制之電晶體或其他電路元件。如將進一步理解地,一般而言電路元件的具體結構與互連,可由編譯器(compiler),例如暫存器傳遞語言(Register Transfer Language,RTL)編譯器決定。暫存器傳遞語言編譯器對與組合語言代碼(assembly language code)相當相似的指令碼(script)進行操作,將指令碼編譯為用於佈局或製作最終電路的形式。確實地,暫存器傳遞語言以其促進電子和數位系統設計過程中的所扮演的角色和用途而聞名。
雖然本揭示已以實施方式揭示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示,任何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示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揭示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收發電路系統 110:訊號產生電路 120:數位類比轉換器 130:傳送端類比電路 140:混合電路 150:接收端類比電路 160:增益放大器 170:類比數位轉換器 200:處理電路系統 210:訊號產生電路 220:回音估計電路 230:加法器 240:訊號平均電路 250:高通濾波器 300:收發電路系統 2000:傳送端平均能量估計方法 3000:回音估計方法 S1,S2:回音估計系統 TP:雙絞線 MDI:媒介相關介面 A,B,C,D:接收端介面 E:回音訊號 E avg:平均後回音訊號 E0:濾波後回音訊號 E1:線性回音訊號 E2:非線性回音訊號 SS:預設訊號 SC:示波器 R:電阻 S202,S204,S206,S302,S304,S306,S308,S312,S314,S316,S318,S320:操作
為讓本揭示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夠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 第1A圖是依照本揭示一些實施例所繪示的一回音估計系統的示意圖; 第1B圖是依照本揭示一些實施例所繪示的一回音估計系統的示意圖; 第2圖是依照本揭示一些實施例所繪示的一傳送端平均能量估計方法的流程圖; 第3圖是依照本揭示一些實施例所繪示的一回音估計方法的流程圖;以及 第4圖是依照本揭示一些實施例所繪示的決定元件參數的示意圖。
S1:回音估計系統
100:收發電路系統
110:訊號產生電路
120:數位類比轉換器
130:傳送端類比電路
140:混合電路
150:接收端類比電路
160:增益放大器
170:類比數位轉換器
200:處理電路系統
210:訊號產生電路
220:回音估計電路
230:加法器
240:訊號平均電路
250:高通濾波器
300:收發電路系統
TP:雙絞線
MDI:媒介相關介面
A,B,C,D:接收端介面
E:回音訊號
Eavg:平均後回音訊號
E0:濾波後回音訊號
E1:線性回音訊號
E2:非線性回音訊號
SS:預設訊號
SC:示波器

Claims (9)

  1. 一種回音估計系統,包含:一收發電路系統;以及一處理電路系統,耦接該收發電路系統,其中該處理電路系統依據該收發電路系統中的一待測訊號,用以計算出一線性回音能量以及一非線性回音能量,其中該線性回音能量以及該非線性回音能量用以決定該收發電路系統的品質或用以決定該收發電路系統中的元件參數,其中該處理電路系統包含:一訊號平均電路,用以依據該待測訊號產生一平均後回音訊號;一高通濾波器,用以依據該平均後回音訊號產生一濾波後回音訊號;以及一回音估計電路,用以依據一預設訊號以及該濾波後回音訊號產生相關於該線性回音能量的一線性回音訊號。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回音估計系統,其中該收發電路系統包含:一訊號產生電路,用以產生該預設訊號,其中該收發電路系統依據該預設訊號產生該待測訊號。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回音估計系統,其中該回音估計電路更用以依據該預設訊號以及該濾波後回音訊號 產生一對齊後預設訊號,依據該對齊後預設訊號以及該濾波後回音訊號產生一回音估計係數,且依據該對齊後預設訊號以及該回音估計係數產生該線性回音訊號。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回音估計系統,其中該處理電路系統更用以依據該濾波後回音訊號以及該線性回音訊號產生一非線性回音訊號。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回音估計系統,該處理電路系統更包含:一加法器,用以計算出該濾波後回音訊號以及該線性回音訊號的一差值,以作為該非線性回音訊號。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回音估計系統,其中該處理電路系統更用以依據該線性回音訊號計算出該線性回音能量,且依據該線性回音能量以及一媒介相關介面能量計算一線性回音回饋損失,其中該處理電路系統更用以依據該非線性回音訊號計算出非線性回音能量,且依據該非線性回音能量以及該媒介相關介面能量計算一非線性回音回饋損失,其中該線性回音回饋損失或該非線性回音回饋損失用以決定該收發電路系統的品質或用以決定該收發電路系統中的元件參數。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回音估計系統,其中該媒 介相關介面能量是在一第一條件或一第二條件下量測,其中該第一條件為該收發電路系統與另一收發電路系統耦接,該第二條件為該收發電路系統與一電阻耦接。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回音估計系統,其中該收發電路系統包含多個接收端介面,且該待測訊號產生於該些接收端介面的其中一者。
  9. 一種回音估計方法,包含:藉由一收發電路系統產生一待測訊號;以及藉由一處理電路系統的一訊號平均電路依據該待測訊號產生一平均後回音訊號;藉由該處理電路系統的一高通濾波器依據該平均後回音訊號產生一濾波後回音訊號;藉由該處理電路系統的一回音估計電路依據一預設訊號以及該濾波後回音訊號產生一線性回音訊號,且依據該待測訊號計算出一線性回音能量以及一非線性回音能量,其中該線性回音能量以及該非線性回音能量用以決定該收發電路系統的品質或用以決定該收發電路系統中的元件參數。
TW109123601A 2020-07-13 2020-07-13 回音估計系統以及回音估計方法 TWI7308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3601A TWI730840B (zh) 2020-07-13 2020-07-13 回音估計系統以及回音估計方法
US17/333,162 US11558126B2 (en) 2020-07-13 2021-05-28 Echo estimation system and echo estimation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3601A TWI730840B (zh) 2020-07-13 2020-07-13 回音估計系統以及回音估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30840B true TWI730840B (zh) 2021-06-11
TW202203595A TW202203595A (zh) 2022-01-16

Family

ID=77517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3601A TWI730840B (zh) 2020-07-13 2020-07-13 回音估計系統以及回音估計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558126B2 (zh)
TW (1) TWI73084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67327A1 (en) * 2002-07-03 2008-10-30 Xiaopeng Chen Nonlinear echo compensator for class B transmitter line driver
US20110317564A1 (en) * 2010-06-29 2011-12-29 Fadi Saibi High-Speed Ethernet Transceiver Calibration with Echo Canceller Reuse
TW201633804A (zh) * 2014-11-25 2016-09-16 諾爾斯電子公司 用於非線性和時變回音消除之參考麥克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22426A (en) 1995-06-06 1998-10-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Balanced hybrid circuit
US6185261B1 (en) 1998-11-02 2001-02-06 Broadcom Corporation Determination of transmitter distortion
ATE343872T1 (de) 2001-03-15 2006-11-15 Cit Alcatel Hybridschaltung für breitbandmodem
US7176823B2 (en) 2002-11-19 2007-02-13 Stmicroelectronics, Inc. Gigabit ethernet line driver and hybrid architecture
US7554933B2 (en) 2004-01-09 2009-06-30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Echo cancellation device for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106235B1 (en) 2005-05-31 2006-09-12 Semiconductor Co., Ltd. Active hybrid circuit for a full duplex channel
US9419779B2 (en) 2013-09-06 2016-08-16 Broadcom Corporation Full-duplex driver with hybrid adaptation
US10142084B2 (en) * 2016-07-01 2018-11-27 Intel Corporation Full-duplex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67327A1 (en) * 2002-07-03 2008-10-30 Xiaopeng Chen Nonlinear echo compensator for class B transmitter line driver
US20110317564A1 (en) * 2010-06-29 2011-12-29 Fadi Saibi High-Speed Ethernet Transceiver Calibration with Echo Canceller Reuse
TW201633804A (zh) * 2014-11-25 2016-09-16 諾爾斯電子公司 用於非線性和時變回音消除之參考麥克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3595A (zh) 2022-01-16
US20220014281A1 (en) 2022-01-13
US11558126B2 (en) 202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78314B2 (e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far-end crosstalk (FEXT) detection and estimation
US7786737B2 (en) Modeling and calibrating a three-port time-domain reflectometry system
US7636388B2 (en) Channel fault detection for channel diagnostic systems
US7627026B2 (en) Threshold setting using piecewise linear approximation for channel diagnostic systems
US7627025B2 (en) Echo canceller gain control for channel diagnostic systems
US20080101794A9 (en)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ommunication links by software simulation of reference channel and/or reference receiver
US20060182014A1 (e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characterization of ethernet cable impairments
US20120134665A1 (en)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ommunication Links by Software Simulation of Reference Channel and/or Reference Receiver
US10644863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echo cancellation method thereof
US10097237B1 (en) On-chip alien crosstalk characterization and diagnostics
US712632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transmission delay time of a signal propagation path between printed circuit boards
CN100568002C (zh) 一种以太网回波损耗的测量方法和系统
JP2013541907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処理方法
TWI730840B (zh) 回音估計系統以及回音估計方法
CN113972930B (zh) 回音估计系统以及回音估计方法
US6571187B1 (en) Method for calibrating two port high frequency measurements
CN103701547A (zh) 实现互调测试中残余互调降低的互调测试系统及方法
US10455079B2 (en) Effective crosstalk estimation in presence of clipping errors
US9879970B2 (en) Method for estimating cable length in Ethernet system and receiver thereof
CN116348773A (zh) 用于补偿由于导电信号测试中的射频(rf)信号探针失配引起的功率损耗的系统和方法
US10523341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n-situ crosstalk measurement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5967439A (zh) 光信号损伤提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495421B (zh) 一种同相分量正交分量失配补偿装置及方法
CN104426818A (zh) 以太网络系统的线缆长度估测方法及其接收器
Carrel et al. DesignCon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