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7160B - 具反及型緩衝器之反及型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具反及型緩衝器之反及型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7160B
TWI727160B TW107111866A TW107111866A TWI727160B TW I727160 B TWI727160 B TW I727160B TW 107111866 A TW107111866 A TW 107111866A TW 107111866 A TW107111866 A TW 107111866A TW I727160 B TWI727160 B TW I72716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ip
nand flash
flash memory
write
fu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1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5921A (zh
Inventor
摩納許 夏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谷歌有限責任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谷歌有限責任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谷歌有限責任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5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59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71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716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223User address space allocation, e.g. contiguous or non contiguous base addressing
    • G06F12/023Free address space management
    • G06F12/0238Memory management in non-volatile memory, e.g. resistive RAM or ferroelectric memory
    • G06F12/0246Memory management in non-volatile memory, e.g. resistive RAM or ferroelectric memory in block erasable memory, e.g. flash memor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58Controller construction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8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in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memory systems, e.g. virtual memory systems
    • G06F12/0802Addressing of a memory level in which the access to the desired data or data block requires associative addressing means, e.g. caches
    • G06F12/0804Addressing of a memory level in which the access to the desired data or data block requires associative addressing means, e.g. caches with main memory upda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8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in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memory systems, e.g. virtual memory systems
    • G06F12/0802Addressing of a memory level in which the access to the desired data or data block requires associative addressing means, e.g. caches
    • G06F12/0866Addressing of a memory level in which the access to the desired data or data block requires associative addressing means, e.g. caches for peripheral storage systems, e.g. disk cache
    • G06F12/0868Data transfer between cache memory and other subsystems, e.g. storage devices or host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06F3/061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in relation to response tim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29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35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by changing the path, e.g. traffic rerouting, path reconfigu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46Horizontal data movement in storage systems, i.e. moving data in between storage devices or systems
    • G06F3/0652Erasing, e.g. deleting, data cleaning, moving of data to a wastebaske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56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59Command handling arrangements, e.g. command buffers, queues, command schedu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73Single storage device
    • G06F3/0679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e.g. flash memory, one time programmable memory [OT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83Plurality of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88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arra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2/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2212/21Employing a record carrier using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06F2212/214Solid state dis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2/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2212/22Employing cache memory using specific memory technology
    • G06F2212/222Non-volatile memor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2/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2212/72Details relating to flash memory management
    • G06F2212/7203Temporary buffering, e.g. using volatile buffer or dedicated buffer blo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2/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2212/72Details relating to flash memory management
    • G06F2212/7205Cleaning, compaction, garbage collection, erase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emory System (AREA)
  • Read Only Memory (AREA)
  • Memory System Of A Hierarchy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至少一個態樣係關於一種包含複數個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及一控制器之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該控制器經組態以經由一輸入/輸出(I/O)匯流排來接收資料,且將該經接收資料寫入至該複數個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一第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及該複數個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一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至各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寫入操作在時間上不重疊。該控制器經組態以自該第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或該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當前未執行一寫入操作的任一者讀取資料,使得未將讀取操作佇列在寫入操作之後。

Description

具反及型緩衝器之反及型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
基於NAND快閃記憶體之儲存裝置具有良好的平均延時;然而,最壞情況延時(被稱為「尾延時(tail latency)」)可遠更長。提供一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中之更加可預測延時在NAND快閃記憶體技術之一些應用中(例如,在基於NAND快閃記憶體之儲存裝置及交換裝置中)可為有利的。一交換裝置可用作一運算系統中之擴充記憶體空間(有時稱為交換空間)。交換裝置可表示RAM之較快速度與替代記憶體/儲存媒體(諸如一硬碟機(HDD)或一固態磁碟(SSD))之較低成本之間之一折衷。基於NAND快閃記憶體之一SSD雖然快於一HDD,但其可歸因於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操作之方式而遭受不可預測的尾延時。
至少一個態樣係關於一種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該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包含複數個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及一控制器。該控制器經組態以經由一輸入/輸出(I/O)匯流排接收資料。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將該經接收資料相繼寫入至該複數個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一第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及該複數個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一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使得至各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寫入操作在時間上不重疊。該控制器經組態以經由該I/O匯流排接收一讀取命令。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回應於接收到該讀取命令而自該第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或該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當前未執行一寫入操作之任一者讀取資料,使得未將讀取操作佇列在寫入操作之後。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控制器可進一步經組態以將該第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次要寫入晶片、將該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未來次要寫入晶片、將一第三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主要寫入晶片、將一第四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未來主要寫入晶片,且將任何其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唯讀。該控制器可經組態以將該經接收資料相繼寫入至該主要寫入晶片及該次要寫入晶片,使得至各晶片之寫入操作在時間上不重疊。該控制器可經組態以將有效資料自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複製至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該控制器可經組態以在該經接收資料之該寫入及該有效資料之該複製之後,將該第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唯讀、將該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次要寫入晶片、將該第三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且將該第四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主要寫入晶片。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控制器可進一步經組態以在該經接收資料之該寫入及該有效資料之該複製之後,將一第五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該控制器可經組態以將經由該I/O匯流排接收之第二資料相繼寫入至該主要寫入晶片及該次要寫入晶片,使得至各晶片之寫入操作在時間上不重疊。該控制器可經組態以將第二有效資料自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複製至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該控制器可經組態以在該第二經接收資料之該寫入及該第二有效資料之該複製之後,將該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唯讀、將該第三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次要寫入晶片、將該第四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且將該第五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主要寫入晶片。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複製操作可包含將該有效資料自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複製至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使得該有效資料及自由空間分別佔用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之實質上連續各自記憶體空間。該複製操作可包含將該有效資料自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複製回至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使得該有效資料及該自由空間分別佔用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之實質上連續各自記憶體空間。該複製操作可包含擦除由該自由空間佔用之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及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之該等記憶體空間。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在重疊時間段期間執行該寫入操作及該複製操作。 至少一個態樣係關於一種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該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包含複數個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複數個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及一控制器。該控制器經組態以經由一輸入/輸出(I/O)匯流排接收傳入資料。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將該經接收傳入資料相繼寫入至該複數個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一第一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及該複數個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一第一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使得至各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寫入操作在時間上不重疊。該控制器經組態以經由該I/O匯流排接收一讀取命令。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回應於接收到該讀取命令而自該第一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或該第一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當前未執行一寫入操作之任一者讀取資料,使得未將讀取操作佇列在寫入操作之後。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控制器可經組態以將該第一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主要寫入晶片、將一第二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未來主要寫入晶片、將該第一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次要寫入晶片、將一第二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且將任何其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唯讀。該控制器可經組態以將該經接收資料相繼寫入至該主要寫入晶片及該次要寫入晶片,使得至各晶片之寫入操作在時間上不重疊。該控制器可經組態以將有效資料自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複製至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該控制器可經組態以在該經接收資料之該寫入及該有效資料之該複製之後,將該第一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唯讀、將該第二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主要寫入晶片、將該第一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且將該第二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次要寫入晶片。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控制器可經組態以在該經接收資料之該寫入及該有效資料之該複製之後,將一第三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該控制器可經組態以將經由該I/O匯流排接收之第二資料相繼寫入至該主要寫入晶片及該次要寫入晶片,使得至各晶片之寫入操作在時間上不重疊。該控制器可經組態以將第二有效資料自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複製至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該控制器可經組態以在該第二經接收資料之該寫入及該第二有效資料之該複製之後,將該第二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唯讀、將該第三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主要寫入晶片、將該第一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次要寫入晶片,且將該第二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複製操作可包含將該有效資料自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複製至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使得該有效資料及自由空間分別佔用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之實質上連續各自記憶體空間。該複製操作可包含:將該有效資料自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複製回至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使得該有效資料及該自由空間分別佔用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之實質上連續各自記憶體空間;及擦除由該自由空間佔用之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及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之該等記憶體空間。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等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可為單位階胞(SLC) 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且該等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可為三位階胞(TLC) 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 至少一個態樣係關於緩衝一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之方法。該方法包含經由一輸入/輸出(I/O)匯流排接收資料。該方法包含將該經接收資料相繼寫入至複數個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一第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及該複數個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一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使得至各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寫入操作在時間上不重疊。該方法包含經由該I/O匯流排接收一讀取命令。該方法包含回應於接收到該讀取命令而自該第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或該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當前未執行一寫入操作之任一者讀取資料,使得未將讀取操作佇列在寫入操作之後。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方法可包含將該第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次要寫入晶片、將該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未來次要寫入晶片、將一第三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主要寫入晶片、將一第四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未來主要寫入晶片,且將任何其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唯讀。該方法可包含將該經接收資料相繼寫入至該主要寫入晶片及該次要寫入晶片,使得至各晶片之寫入操作在時間上不重疊。該方法可包含將有效資料自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複製至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該方法可包含在該經接收資料之該寫入及該有效資料之該複製之後,將該第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唯讀、將該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次要寫入晶片、將該第三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且將該第四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主要寫入晶片。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方法可包含在該經接收資料之該寫入及該有效資料之該複製之後,將一第五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該方法可包含將經由該I/O匯流排接收之第二資料相繼寫入至該主要寫入晶片及該次要寫入晶片,使得至各晶片之寫入操作在時間上不重疊。該方法可包含將第二有效資料自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複製至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該方法可包含在該第二經接收資料之該寫入及該第二有效資料之該複製之後,將該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唯讀、將該第三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次要寫入晶片、將該第四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且將該第五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主要寫入晶片。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複製操作可包含將該有效資料自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複製至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使得該有效資料及自由空間分別佔用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之實質上連續各自記憶體空間。該複製操作可包含將該有效資料自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複製回至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使得該有效資料及該自由空間分別佔用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之實質上連續各自記憶體空間。該複製操作可包含擦除由該自由空間佔用之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及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之該等記憶體空間。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在重疊時間段期間執行該寫入操作及該複製操作。 至少一個態樣係關於緩衝一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之方法。該方法包含經由一輸入/輸出(I/O)匯流排接收資料。該方法包含將該經接收傳入資料相繼寫入至複數個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一第一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及複數個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一第一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使得至各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寫入操作在時間上不重疊。該方法包含經由該I/O匯流排接收一讀取命令。該方法包含回應於接收到該讀取命令而自該第一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或該第一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當前未執行一寫入操作之任一者讀取資料,使得未將讀取操作佇列在寫入操作之後。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方法包含將該第一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主要寫入晶片、將一第二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未來主要寫入晶片、將該第一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次要寫入晶片、將一第二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且將任何其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唯讀。該方法包含將該經接收資料相繼寫入至該主要寫入晶片及該次要寫入晶片,使得至各晶片之寫入操作在時間上不重疊。該方法包含將有效資料自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複製至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該方法包含在該經接收資料之該寫入及該有效資料之該複製之後,將該第一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唯讀、將該第二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主要寫入晶片、將該第一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且將該第二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次要寫入晶片。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方法包含在該經接收資料之該寫入及該有效資料之該複製之後,將一第三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該方法包含將經由該I/O匯流排接收之第二資料相繼寫入至該主要寫入晶片及該次要寫入晶片,使得至各晶片之寫入操作在時間上不重疊。該方法包含將第二有效資料自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複製至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該方法包含在該第二經接收資料之該寫入及該第二有效資料之該複製之後,將該第二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唯讀、將該第三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主要寫入晶片、將該第一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次要寫入晶片,且將該第二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方法包含將該有效資料自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複製至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使得該有效資料及自由空間分別佔用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之實質上連續各自記憶體空間。該方法包含將該有效資料自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複製回至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使得該有效資料及該自由空間分別佔用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之實質上連續各自記憶體空間。該方法包含擦除由該自由空間佔用之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及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之該等記憶體空間。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等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可為單位階胞(SLC) 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且該等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可為三位階胞(TLC) 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 下文詳細論述此等及其他態樣及實施方案。前述資訊及以下[實施方式]包含各種態樣及實施方案之闡釋性實例,且提供用於理解所主張態樣及實施方案之性質及特性的一概述或框架。圖式提供各種態樣及實施方案之繪示及一進一步理解,且其併入於本說明書中且構成本說明書之一部分。
相關申請案 本申請案主張2017年6月23日申請之標題為「NAND FLASH STORAGE DEVICE WITH NAND BUFFER」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524,016號的權利及優先權,該案之全部內容特此係以引用的方式併入。 以下係對與具NAND緩衝器之一可預測延時的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及其使用方法有關之各種概念以及其等實施方案之描述。可以許多方式之任一者實施在上文介紹且在下文更詳細論述之各種概念,此係因為所描述概念不限於實施方案之任何特定方式。主要為闡釋性目的而提供特定實施方案及應用之實例。 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一種具一NAND緩衝器之可預測延時的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儲存裝置可為一固態磁碟(SSD)或一交換裝置。一交換裝置係可用作隨機存取記憶體(RAM)之一擴充之一次要儲存裝置。當待保留在記憶體中之資料量超過RAM之容量時,可在有時稱為「分頁」之一操作中將一些資料移動至交換裝置。傳統上,次要裝置可為一硬碟機(HDD)。然而,相對於RAM,自一HDD讀取及寫入資料非常緩慢,而使一HDD在其中擷取速度較重要之設定中作為一交換裝置不切實際。最近的SSD (特定言之基於NAND快閃記憶體之SSD)雖然仍慢於RAM,但其相對於HDD展現較快擷取時間。NAND SSD亦趨於比RAM便宜,因此減小RAM容量而支持SSD容量可導致成本節省。最近發展出的低延時NAND (LLNAND) (諸如Samsung之Z-NAND)設計為具有改良其典型讀取延時之特殊電路。基於LLNAND之SSD甚至更快,且因此對於一些伺服器應用中之分頁及其他暫時資料儲存係實用的。 然而,NAND快閃記憶體SSD具有其他缺點。雖然NAND讀取時間非常快(約數十微秒),但擦除及寫入操作遠更緩慢(各自約數毫秒)。又,因為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無法同時執行一讀取操作及寫入操作,所以佇列在一擦除/寫入操作之後之一讀取操作與正常相比可展現兩個或三個數量級之一延時增加。此被稱為「尾延時」。雖然可將資料緩衝在RAM中以寫入至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但額外耗用可能成本過高。例如,具有10個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一裝置將需要等效於總NAND容量之1/10之RAM作為一緩衝器。因為DRAM可為NAND儲存器之四倍貴,所以成本額外耗用可為40%。 因此,本發明提出採用一NAND緩衝器來以低於一RAM緩衝器之成本額外耗用之一成本額外耗用改良尾延時。系統藉由將各資料頁依以下序列寫入至兩個晶片中而運作:首先至一第一晶片中,且接著至一第二晶片中。第二晶片可被視為一NAND緩衝器。寫入操作在時間上不重疊。可藉由當前未執行一寫入操作之晶片執行讀取操作。因此,不需要將讀取操作佇列在寫入操作之後,而容許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具有更加可預測的延時。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晶片(及引申而言第二晶片)被填充,且選取兩個新晶片作為寫入緩衝器。可將第一晶片切換為唯讀,且因為第一晶片可在無來自寫入操作之中斷之情況下執行讀取操作,所以不再需要複製儲存於第二晶片上之資料。第二晶片現空閒以用於未來主要寫入操作。可選擇兩個新晶片(一第三晶片及一第四晶片)用於寫入。在此情況中,第四晶片可被視為一NAND緩衝器。 為使此一系統運作,使經選擇用於寫入之兩個新晶片含有重複資料係有幫助的。因此,在接收新資料之前,可首先將第三晶片上之現有資料複製至第四晶片。複製操作涉及「廢料收集」 (記憶體裝置執行以空出由已無效(不再在使用中)之資料佔用之空間之一操作)。廢料收集可為耗時的,且(如同擦除/寫入操作)可防止在其完成之前執行讀取操作。因此,執行廢料收集及複製操作使得最初僅第四晶片被寫入且第三晶片可用於讀取。稍後,將廢料收集版本自第四晶片複製回至第三晶片,使得第四晶片可用於讀取。此外,第三晶片與第四晶片之間的廢料收集及複製操作在時間上係與至第一及第二晶片中的寫入重疊。只要廢料收集及複製操作花費少於寫入操作之時間,則第三及第四晶片將在第一及第二晶片被填充時準備好接管寫入操作之執行。接著,將選擇一對新的晶片用於廢料收集及複製操作。 在此一系統中,於任何給定時間,兩個緩衝晶片含有另外兩個晶片中之資料之一複本。因此,具有用於儲存之10個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一裝置可具有兩個額外NAND快閃記憶體緩衝晶片。因此,成本額外耗用將為20%,此可為使用一DRAM緩衝器之成本額外耗用的一半。 可採用額外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來改良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之寫入頻寬。一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之寫入頻寬係指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在一給定時間量內可接收且儲存之資料量。在一些情況中,一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之寫入頻寬可受限於其將資料寫入至一特定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所花費之時間。因此,可藉由增添更多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且將寫入操作分配於其等當中來增加寫入頻寬。因此,在一些實施方案中,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可包含額外緩衝晶片(即,4個、6個、8個或更多個)以改良寫入頻寬。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可採用損耗均衡。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在展現過量位元錯誤之前僅可執行有限數目個寫入操作。最終,在執行許多寫入操作之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將耗損且開始失效。為延長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之壽命,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可旋轉被指定為用於寫入操作之緩衝晶片的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相對於將緩衝寫入操作集中在少量晶片上,可旋轉指定以等化或實質上等化裝置中之一些或全部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當中的損耗。以此方式,可跨裝置之許多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來散佈或「均衡」損耗。 圖1係根據一闡釋性實施方案之包含具一NAND緩衝器之一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之一例示性電腦系統100的方塊圖。系統100可為一運算裝置;例如(且不限於)一個人運算裝置(諸如一膝上型電腦或桌上型電腦)、一共用運算裝置(諸如一伺服器或主機),或前述運算裝置或其他運算裝置之組件。系統100包含一處理器(諸如一中央處理單元(CPU) 110)、RAM 120 (諸如DRAM)、一輸入/輸出(I/O)匯流排130 (諸如一周邊組件快速互連(PCIe))、一資料儲存裝置140 (諸如用於長期資料儲存之一硬碟機(HDD)或一固態磁碟(SSD)),及一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150。RAM 120可為一主記憶體,且可由CPU 110經由(例如)載送所要位置之一記憶體位址之一位址匯流排及用於自指定記憶體位址讀取資料或將資料寫入至指定記憶體位址之一資料匯流排直接存取。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150可為向系統100提供一交換空間之一交換裝置。在一些運算環境中,核心或作業系統可採用諸如虛擬記憶體之一記憶體/儲存器抽象化,其向在CPU 110上執行之應用程式提供對類型及位置可變化之一或多個記憶體裝置之透明且一致存取。例如,虛擬記憶體可容許在CPU 110上執行之應用程式存取一擴充記憶體空間。擴充記憶體空間可超過RAM 120之容量。當企圖儲存於記憶體中之資料超過RAM 120之容量時,虛擬記憶體功能可執行分頁,藉此系統100可將資料儲存於一次要記憶體裝置(諸如一HDD或一SSD)中。可將此擴充記憶體空間稱為交換空間,且可將提供交換空間之儲存裝置稱為一交換裝置。 不同類型之記憶體及儲存裝置之存取速度可變化極大,其中RAM一般遠比HDD更快,且NAND快閃記憶體落在中間。HDD之緩慢存取時間使其等對於需要快速存取資料之應用不切實際。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遠比HDD更快,且因此變得可用於更廣範圍之應用。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具有比一些常見類型之RAM (諸如DRAM)更便宜之額外優點。較新穎類型之NAND (諸如低延時NAND (LLNAND))可甚至更快,對比大約70 µs之常規NAND,其展現大約10 µs之讀取操作延時。對比常規NAND之數毫秒,LLNAND亦展現程式化(寫入)操作之更少延時(即,100 µs至200 µs)。然而,一寫入操作通常涉及一程式化操作及一擦除操作兩者。LLNAND可仍遭受緩慢擦除時間,其可花費約5 ms。作為一額外挑戰,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或晶粒一般一次僅可執行一個操作。例如,若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正執行一寫入操作之一擦除/程式化序列,則將任何傳入讀取命令將排入佇列直至完成。因此,儘管有數十微秒之一標稱延時,然一些讀取操作可需要高達數毫秒來完成。此等離群點延時被稱為「尾延時」。當使用NAND快閃記憶體時,此尾延時之持續時間及不可預測性兩者皆可呈現困難。一些系統可使用一RAM來快取正被寫入之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內容,使得RAM可在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執行寫入操作時執行讀取操作(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4/936,486號)。然而,因為RAM可比NAND快閃記憶體更昂貴,所以RAM增加一成本額外耗用,此對於一些應用可為不可接受的。因此,本發明提出提供一或多個額外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以提供對駐留在執行寫入操作之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中之資料之一快取。下文關於圖2更詳細描述一基於NAND快閃記憶體之緩衝器。 圖2係根據一闡釋性實施方案之具一NAND緩衝器之一例示性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250之一方塊圖。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250可用作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150。為避免與將讀取操作佇列在寫入操作之後相關聯之尾延時,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250可採用雙緩衝,其使用兩個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270a及270b (統稱為「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270」)。一控制器260可處置經由I/O匯流排230接收之儲存器存取命令。控制器260可包含可程式化邏輯,諸如一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SIC)、一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一微控制器或一微處理器。控制器260可與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250整合或在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250外部。控制器260可統籌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250之讀取及寫入操作,使得CPU 110不需要知曉(或其自身執行) 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250之緩衝操作。或者,可設計一較簡單控制器,其依賴於CPU 110來統籌操作,而控制器執行完成各操作之較低級工作。因此,控制器260經組態以經由I/O匯流排230接收資料及/或命令,且將經接收資料首先寫入至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270之一者且接著寫入至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270之一第二者。控制器260相繼執行寫入操作(自主地或在CPU 110之指導下)使得其等在時間上不重疊;因此,在任何給定時間,目前未執行一寫入操作之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270可立即執行讀取操作。一旦控制器260執行各寫入操作,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270之兩者便可含有相同資料。控制器260可藉由自第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或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當前未執行一寫入操作之任一者讀取而執行讀取命令,使得未將讀取操作佇列在寫入操作之後。以此方式,可改良尾延時。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250可包含額外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270c及270d以進一步改良寫入頻寬。例如,具有四個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270a至270d之一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250可在兩個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270 (例如,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270a與270b)之間分離寫入操作。在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270a及270b完成其等各自寫入操作之後,可在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270c及270d上重複該等寫入操作。以此方式,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250之寫入頻寬可近似加倍。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250可採用額外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270來進一步增加寫入頻寬。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NAND裝置250可包含某一RAM 265以用作用於在將資料寫入至各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270時儲存資料之一快取區或緩衝器。此RAM 265不需要具有緩衝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270之全部內容之容量,而是其可僅足夠大以緩衝一單一資料區塊或資料頁。因此,其可遠小於一專用RAM緩衝器,且因此未明顯促成NAND裝置250之成本額外耗用。 圖3係展示根據闡釋性實施方案之使用具一NAND緩衝器之一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之一例示性方法300之一流程圖。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可包含本文中描述之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150、250、450或750之任一者。方法300包含經由一輸入/輸出(I/O)匯流排接收資料(階段310)。方法300包含將經接收資料相繼寫入至一第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及一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使得至各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寫入操作在時間上不重疊(階段320)。方法包含經由I/O匯流排接收一讀取命令(階段330)。方法300包含自第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或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當前未執行一寫入操作之任一者讀取資料,使得未將讀取操作佇列在寫入操作之後(階段340)。 方法300包含經由一I/O匯流排接收資料(階段310)。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可經由I/O匯流排(諸如先前分別關於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150或250描述之I/O匯流排130或230之一者)接收一寫入命令。寫入命令可包含待由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儲存之資料。 方法300包含將經接收資料相繼寫入至一第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及一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使得至各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寫入操作在時間上不重疊(階段320)。寫入操作可由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之一控制器(諸如先前描述之CPU 110或控制器260)執行。控制器可對兩個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諸如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270a或270b)之一者執行寫入操作。在控制器對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270之一者執行一寫入操作時,該特定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將無法處理其他操作。因此,控制器將相繼對兩個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執行寫入操作,使得其等在時間上不重疊。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可重複接收階段310及寫入階段320直至第一及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已滿或實質上已滿。在一些實施方案中,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係低延時NAND (LLNAND)晶片。 方法包含經由I/O匯流排接收一讀取命令(階段330)。方法300包含自第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或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當前未執行一寫入操作之任一者讀取資料,使得未將讀取操作佇列在寫入操作之後(階段340)。在執行寫入操作期間,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可經由I/O匯流排接收一讀取命令。控制器可將讀取命令引導至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當前未執行一寫入操作之任一者。以此方式,階段330及340可與階段310及320同時進行,且可立即處理讀取操作而未將其佇列在較緩慢寫入操作之後。方法300之階段可在經由I/O匯流排接收額外資料及讀取命令時重複。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各特定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所起之作用可輪轉,其中不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在不同時間執行不同緩衝及儲存功能。下文參考圖4至圖9描述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緩衝及儲存之不同方式之實例。 圖4係根據闡釋性實施方案之具一NAND緩衝器及額外NAND儲存器之一例示性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450之一方塊圖。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450包含用於執行經由I/O匯流排430接收之讀取及寫入命令之一控制器460。控制器460可包含RAM 465或經由一記憶體匯流排與RAM 465通信。控制器460可包含可程式化邏輯,諸如一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SIC)、一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一微控制器或一微處理器。控制器460可與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450整合或在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450外部。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450可包含兩個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a及470b (統稱為「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在一些實施方案中,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450可包含額外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如下文進一步描述。在一些實施方案中,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450可使用RAM 465來在將經由I/O匯流排430接收之資料寫入至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之一或多者時緩衝該資料。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450亦包含提供超過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之記憶體容量之額外記憶體容量的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5a至475e (統稱為「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5」)。在將經由I/O匯流排430接收之資料複製至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5之一者之前,可將該資料緩衝在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中。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可為單位階胞(SLC) 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或低延時NAND (LL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而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5可為多位階胞(MLC)或三位階胞(TLC) 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可具有小於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5之容量。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之一群組可具有等於一單一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5之容量之一容量。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之群組可共同用作一單一緩衝晶片。 歸因於執行寫入操作之相對緩慢速度,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之寫入頻寬可受限。然而,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可藉由指定更多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作為寫入緩衝器而改良寫入頻寬。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且類似於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250,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450可包含額外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例如,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c及緩衝470d。在一些實施方案中,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450可包含甚至更多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因此,控制器460可將寫入操作散佈在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當中以使寫入頻寬倍增。 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450可潛在地面臨兩個缺點。第一,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最終將達到容量。一旦已將一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中之全部資料複製至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5之一者,便可刪除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中之全部資料。在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執行擦除操作時,其無法執行一寫入操作。因此,寫入頻寬將因該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之不可用性而受限。 第二潛在缺點係關於在展現過量位元錯誤之前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可處置之寫入操作之有限數目。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因處理寫入操作而經歷損耗。最終,在執行許多寫入操作之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將耗損且開始展現故障。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可藉由如上文描述般增加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之數目而解決有限寫入頻寬之挑戰,且可藉由使用較高耐久性的晶片作為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而解決NAND損耗問題。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可藉由旋轉被指定為用於傳入資料之緩衝器的特定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而解決NAND損耗問題。下文參考圖7至圖9進一步描述此一損耗均衡方案。下文圖5繪示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450之例示性操作。 圖5展示根據一闡釋性實施方案之具一NAND緩衝器及額外NAND儲存器之一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之例示性操作500。此等操作可由一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諸如先前描述之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450)執行。操作500包含階段510,其中將傳入資料寫入至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a及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5a,且運用廢料收集將資料自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5b複製至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b且隨後複製回至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5b。操作500包含階段520,其中將傳入資料寫入至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b及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5b,且運用廢料收集將資料自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5c複製至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a且隨後複製回至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5c。操作500包含階段530,其中將傳入資料寫入至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a及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5c,且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b接收自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5d複製之資料。藉由一緩衝器580框指示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藉由一縮寫字指示各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或475當前正執行之操作。「PW」代表「主要寫入」,且指示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5當前經指定用於接收資料且執行寫入操作。「SW」代表「次要寫入」,且指示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當前亦經指定用於接收資料且執行寫入操作。「FPW」代表「未來主要寫入」,且指示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5經指定以準備用於接收資料及執行寫入操作之未來服務。「FSW」代表「未來次要寫入」,且指示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經指定以準備用於接收資料及執行寫入操作之未來服務。「RO」代表「唯讀」,且指示控制器460將僅要求RO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5執行讀取操作。此等標記僅為任意的,且僅經指派用於描述各種晶片在特定時間點之操作之目的。在操作500之各狀態之間,各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或475之作用隨著不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或475接收資料且執行寫入操作而改變。 在階段510期間,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a及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5a接收且寫入傳入資料,如由箭頭指示。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a及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5a接收且寫入相同資料而分別作為SW晶片及PW晶片;然而,其等可在不重疊時間段期間執行寫入操作。以此方式,PW晶片及SW晶片兩者實質上含有相同資料,且未執行一寫入操作之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可對一讀取命令作出回應且立即執行讀取操作,而不必等待相對較長寫入操作完成。在一些實施方案中,PW晶片及SW晶片可繼續接收資料且執行寫入操作直至其等已滿或實質上已滿。同時,FPW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5b將其資料複製至FSW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b以準備好在下一階段520中接收外部資料。在複製操作期間,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450可對FPW晶片及FSW晶片執行廢料收集。在將分段資料自FPW晶片被複製至FSW晶片時,將資料合併使得將其寫入至FSW晶片之一連續或實質上連續記憶體空間中,而將自由空間類似地合併在一第二連續或實質上連續記憶體空間中。此使資料表示更緊湊且在末尾留下用於在下一階段520寫入新資料之空間。在將全部有效資料自FPW晶片複製至FSW晶片之後,擦除FPW上之自由空間,且將有效資料自FSW晶片複製回至FPW晶片。當PW晶片及SW晶片已完成其等寫入操作且FPW晶片及FSW晶片已完成其等複製及廢料收集時,操作500可繼續下一階段520。 在階段510 (以及階段520及530)期間,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450可不時地接收到一讀取請求。取決於所請求資料是在一RO晶片上、PW晶片或SW晶片之一者上還是FPW晶片或FSW晶片之一者上,控制器460可以三種方式之一者處置讀取請求。若所請求資料在一RO晶片上,則控制器460可簡單對RO晶片執行讀取操作且傳回資料(未發生將干擾或延遲讀取操作之執行之寫入操作)。若所請求資料在PW晶片或SW晶片上,則控制器460可對PW晶片或SW晶片之當前未執行一寫入操作之任一者執行讀取操作,使得未將讀取操作佇列在寫入操作之後。若所請求資料在FPW晶片或FSW晶片上,則控制器460可對FPW晶片或FSW晶片之當前未執行一寫入操作之任一者執行讀取操作,使得未將讀取操作佇列在寫入操作之後。即,若當前正運用廢料收集將資料自FPW晶片複製至FSW晶片,則控制器460將正對FSW晶片執行寫入操作,且因此可對FPW晶片執行讀取操作。當正將資料自FSW晶片複製回至FPW晶片時,控制器460可對FSW晶片執行讀取操作。以此方式,不管哪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含有所請求資料及哪一(些) 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正執行寫入操作,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450皆可讀取且傳回所請求資料而無因將讀取操作佇列在一寫入操作之後而引起的不當延遲。 在階段520期間,將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5b指定為PW晶片,將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b指定為SW晶片,將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5c指定為FPW晶片,將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a指定為FSW晶片,且將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5a指定為RO。PW晶片、SW晶片、FPW晶片及FSW晶片之功能類似於由在先前階段510中具有相同指定之晶片執行之功能,但其中不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執行各指定作用。SW晶片及PW晶片接收且寫入相同資料,如由箭頭指示;然而,其等可在非重疊時間段期間執行寫入操作,使得其等可對一讀取命令作出回應且立即執行讀取操作而不必等待相對較長寫入操作完成。同時,FPW晶片將其資料複製至FSW晶片以準備好在下一階段530中接收外部資料。在複製操作期間,FPW晶片及FSW晶片可執行廢料收集操作。當PW晶片及SW晶片已完成其等寫入操作且FPW晶片及FSW晶片已完成其等複製及廢料收集時,操作500可繼續下一階段530。 在階段530期間,將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5c指定為PW晶片,將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a指定為SW晶片,將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5d指定為FPW晶片,將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b指定為FSW晶片,且將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5b指定為RO。PW晶片、SW晶片、FPW晶片及FSW晶片之功能類似於由在先前階段510及520中具有相同指定之晶片執行之功能,但其中不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執行各指定作用。SW晶片及PW晶片接收且寫入相同資料,如由箭頭指示;然而,其等可在非重疊時間段期間執行寫入操作,使得其等可對一讀取命令作出回應且立即執行讀取操作而不必等待相對較長寫入操作完成。同時,FPW晶片將其資料複製至FSW晶片以準備好在下一階段中接收外部資料。在複製操作期間,FPW晶片及FSW晶片可執行廢料收集操作。當PW晶片及SW晶片已完成其等寫入操作且FPW晶片及FSW晶片已完成其等複製及廢料收集時,操作500可繼續下一階段。操作500可以此方式繼續直至已寫入全部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5,此時操作500可以階段510開始而重複。 圖6係展示根據闡釋性實施方案之使用具一NAND緩衝器及額外NAND儲存器之一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之一例示性方法600之一流程圖。方法600可提供超出由緩衝NAND晶片提供之儲存空間的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空間。例如,方法600可係由先前關於圖4描述之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450執行。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450可包含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0及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5。方法600包含將一第一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主要寫入(PW)晶片、將一第二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未來主要寫入(FPW)晶片、將一第一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次要寫入(SW)晶片、將一第二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未來次要寫入(FSW)晶片,且將任何其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唯讀(RO)。方法600包含經由一輸入/輸出(I/O)匯流排來接收資料(階段620)。方法600包含將經接收資料相繼寫入至PW晶片及SW晶片,使得至各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寫入操作在時間上不重疊(階段630)。方法600包含經由I/O匯流排接收一讀取命令(階段640)。方法600包含回應於接收到讀取命令而自當前未執行一寫入操作之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讀取資料,使得未將讀取操作佇列在寫入操作之後(階段650)。方法600包含將有效資料自FPW晶片複製至FSW晶片(階段660)。方法600包含在寫入經接收資料且複製有效資料之後,將第一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RO、將第二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PW晶片、將第一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FSW晶片,且將第二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SW晶片(階段670)。 方法600包含將一第一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主要寫入晶片、將一第二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未來主要寫入晶片、將一第一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次要寫入晶片、將一第二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且將任何其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唯讀(RO)。 方法600包含經由一I/O匯流排接收資料(階段620)。階段620可類似於先前描述之階段310。 方法600包含將經接收資料相繼寫入至PW晶片及SW晶片,使得至各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寫入操作在時間上不重疊(階段630)。階段630可類似於先前描述之階段320。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可重複接收階段620及寫入階段630,直至PW晶片及SW晶片已滿或實質上已滿。 方法600包含經由I/O匯流排接收一讀取命令(階段640)。階段630可類似於先前描述之階段430。 方法600包含回應於接收到讀取命令而自當前未執行一寫入操作之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讀取資料,使得未將讀取操作佇列在寫入操作之後(階段650)。階段650可類似於先前描述之階段340。實務上,所請求資料可駐留在一RO晶片上、PW晶片或SW晶片之一者上,或FPW晶片或FSW晶片之一者上。取決於所請求資料駐留在何處,控制器可以三種方式中之一者處置讀取請求。若所請求資料係在PW晶片或SW晶片上,則控制器可對PW晶片或SW晶片之當前未執行一寫入操作之任一者執行讀取操作,使得未將讀取操作佇列在寫入操作之後,且方法600可進行至下一階段。若所請求資料係在一RO晶片上,則控制器可簡單對RO晶片執行讀取操作且傳回資料(未發生將干擾或延遲讀取操作之執行的寫入操作)。若所請求資料係在FPW晶片或FSW晶片上,則控制器可對FPW或FSW之當前未執行一寫入操作之任一者執行讀取操作,使得未將讀取操作佇列在寫入操作之後。即,若當前正運用廢料收集將資料自FPW晶片複製至FSW晶片,則控制器460將正對FSW晶片執行寫入操作,且因此可對FPW晶片執行讀取操作。當正將資料自FSW晶片複製回至FPW晶片時,控制器可對FSW晶片執行讀取操作。以此方式,不管哪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含有所請求資料及哪一(些) 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正執行寫入操作,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皆可讀取且傳回所請求資料,而無因將讀取操作佇列在一寫入操作之後所引起的不當延遲。以此方式,階段640及650可與階段620及630同時進行,且可立即處理讀取操作而未將其佇列在較緩慢寫入操作之後。階段620至650可在經由I/O匯流排接收額外資料及讀取命令時重複。 方法600包含將有效資料自FPW晶片複製至FSW晶片(階段660)。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在複製操作期間,FPW晶片及FSW晶片可執行廢料收集以分別合併有效資料及自由空間。例如,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可首先將有效資料自FPW晶片複製至FSW晶片使得有效資料及自由空間分別佔用FSW晶片之實質上連續各自記憶體空間。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可將有效資料自FSW晶片複製回至FPW晶片使得有效資料及自由空間分別佔用FPW晶片之實質上連續各自記憶體空間。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可擦除由自由空間佔用之FPW晶片及FSW晶片之記憶體空間。可在與階段620及630之緩衝操作重疊之一時間段期間執行階段660之複製操作。另外,可藉由FPW及FSW之當前未執行作為複製操作之部分之寫入操作之任一者來接收且執行讀取命令。以此方式,亦可在與階段640及650之讀取操作重疊之一時間段期間執行階段660之複製操作。 方法600包含在寫入經接收資料且複製有效資料之後,將第一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RO、將第二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PW晶片、將第一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FSW晶片,且將第二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SW晶片(階段670)。方法600之階段可在經由I/O匯流排接收額外資料及讀取命令時重複。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各特定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所起之作用可輪轉,其中不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在不同時間執行不同緩衝及儲存功能。 圖7係根據闡釋性實施方案之具用於損耗均衡之一旋轉NAND緩衝器之一例示性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750之方塊圖。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750包含用於處理經由I/O匯流排730接收之讀取及寫入命令之一控制器760。控制器760可包含RAM 765或經由一記憶體匯流排與RAM 765通信。控制器760可包含可程式化邏輯,諸如一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SIC)、一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一微控制器或一微處理器。控制器760可與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750整合或在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750外部。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750包含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a至770f (統稱為「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在一些實施方案中,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750可包含更多或更少之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在一些實施方案中,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750可使用RAM 765來在將經由I/O匯流排730接收之資料寫入至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之一或多者時緩衝該資料。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750可藉由不定期改變用於緩衝之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而採用損耗均衡。例如,在一第一操作階段期間,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a及770b可用作NAND緩衝器,其中控制器760將資料輪流寫入至各者。下文關於圖8更詳細描述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750之例示性操作。 圖8展示根據闡釋性實施方案之具採用損耗均衡之一旋轉NAND緩衝器之一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之例示性操作800。此等操作可由一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諸如先前描述之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750)執行。操作800包含階段810,其中將傳入資料寫入至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a及770c,同時運用廢料收集將資料自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d複製至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b且隨後複製回至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d。操作800包含階段820,其中將傳入資料寫入至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b及770d,同時運用廢料收集將資料自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e複製至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c且隨後複製回至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e。操作800包含階段830,其中將傳入資料寫入至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c及770e,同時運用廢料收集將資料自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f複製至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d且隨後複製回至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f。在各操作800期間,次要寫入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及未來次要寫入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被視為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且由一緩衝器880框指示。藉由一縮寫字指示各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當前正執行之操作。「PW」代表「主要寫入」,且指示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當前正接收資料且執行寫入操作。「SW」代表「次要寫入」,且指示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當前正接收資料且執行寫入操作而作為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一者。「FPW」代表「未來主要寫入」,且指示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藉由將其資料複製至未來次要寫入晶片而準備用於作為主要寫入晶片之未來服務。「FSW」代表「未來次要寫入」,且指示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正自FPW晶片接收資料以準備用於作為一SW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未來服務。「RO」代表「唯讀」,且指示控制器760將僅要求RO 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執行讀取操作。此等標記僅為任意的,且僅經指派用於描述各種晶片在操作800之一給定階段期間之功能之目的。在操作800之各階段之間,各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之作用可改變,如由各晶片下方之標記及旋轉通過可用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之緩衝器880框指示。 在階段810期間,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a用作SW晶片,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b用作FSW晶片,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c用作PW晶片,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d用作FPW晶片,且其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用作RO晶片。將傳入資料寫入至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a及770c (分別為SW晶片及PW晶片)。同時,運用廢料收集將資料自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d複製至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b (分別為FPW晶片及FSW晶片),且隨後複製回至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b。在階段810期間,緩衝器880包含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a及770b。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b自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d接收資料之一複本,因此其可能至少部分無法用於執行讀取操作,且控制器760可斷然防止其執行與複製操作無關聯之讀取或寫入操作。可在複製操作期間執行廢料收集。此意謂僅複製有效資料且在該程序中移除由無效資料留下之任何間隙。此使資料表示更緊湊且在末尾留下用於在下一階段寫入新資料之空間。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可將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b中之此緊湊形式的資料複製回至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d。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e及770f以及未繪製之任何其他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可用作RO晶片。在一適當時間,控制器760可更新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指定,且進行至操作800之階段820。此可為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a及770c變滿或實質上已滿之時、在已執行預定數目個寫入操作之後或在一預定時間間隔之後。 在階段810 (以及階段820及830)期間,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750可不時地接收到一讀取請求。取決於所請求資料是在一RO晶片上、PW晶片或SW晶片之一者上還是FPW晶片或FSW晶片之一者上,控制器760可以三種方式之一者處置讀取請求。若所請求資料在一RO晶片上,則控制器760可簡單對RO晶片執行讀取操作且傳回資料(未發生將干擾或延遲讀取操作之執行之寫入操作)。若所請求資料在PW晶片或SW晶片上,則控制器760可對PW晶片或SW晶片之當前未執行一寫入操作之任一者執行讀取操作,使得未將讀取操作佇列在寫入操作之後。若所請求資料在FPW晶片或FSW晶片上,則控制器760可對FPW或FSW之當前未執行一寫入操作之任一者執行讀取操作,使得未將讀取操作佇列在寫入操作之後。即,若當前正運用廢料收集將資料自FPW晶片複製至FSW晶片,則控制器760將正對FSW晶片執行寫入操作,且因此可對FPW晶片執行讀取操作。當正將資料自FSW晶片複製回至FPW晶片時,控制器760可對FSW晶片執行讀取操作。以此方式,不管哪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含有所請求資料及哪一(些) 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正執行寫入操作,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750皆可讀取且傳回所請求資料而無因將讀取操作佇列在一寫入操作之後而引起的不當延遲。 在階段820期間,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b用作SW晶片,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c用作FSW晶片,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d用作PW晶片,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e用作FPW晶片,且其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用作RO晶片。將傳入資料寫入至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b及770d,且運用廢料收集將資料自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e複製至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c且隨後複製回至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e。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a被指定為一RO晶片,且可用於執行讀取操作而無來自寫入操作之中斷。緩衝器880現包含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b及770c。因為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c先前用作PW晶片,所以其含有之資料將並非獨有的,此係因為先前亦將該資料寫入至先前SW。因此,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c可自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e接收重複資料以準備在下一操作階段中被指定為SW。在複製操作期間,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c及770e可執行廢料收集操作。 在階段830期間,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c用作SW晶片,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d用作FSW晶片,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e用作PW晶片,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f用作FPW晶片,且其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用作RO快閃記憶體晶片。將傳入資料寫入至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c及770e,同時運用廢料收集將資料自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f複製至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d且隨後複製回至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f。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b被指定為一RO晶片,且可用於執行讀取操作而無來自寫入操作之中斷。緩衝器880現包含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c及770d。因為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d先前用作PW晶片,所以其含有之資料將並非獨有的,此係因為先前亦將該資料寫入至先前SW。因此,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d可自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f接收重複資料以準備在一後續操作階段中被指定為SW。 額外階段可以此方式無限期地進展以在一些或全部可用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當中散佈損耗。在執行此等操作時,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750將各經接收資料頁兩次寫入至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而使所造成的損耗量加倍;然而,當損耗跨許多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均勻地散佈時,此額外損耗量可為可接受的。 圖9係展示根據闡釋性實施方案之使用具用於損耗均衡之一旋轉NAND緩衝器之一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之一例示性方法900之一流程圖。例如,方法900可由先前關於圖7描述之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750執行。方法900可旋轉通過可用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而將各者輪流指定為一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以分配因執行寫入操作而引起之損耗且避免因將寫入操作集中在少量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上而潛在地引起之故障。方法900包含將一第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次要寫入(SW)晶片、將一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未來次要寫入(FSW)晶片、將一第三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主要寫入(PW)晶片,且將一第四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未來主要寫入(FPW)晶片(階段910)。方法900包含經由一輸入/輸出(I/O)匯流排接收資料(階段920)。方法900包含將經接收資料相繼寫入至PW晶片及SW晶片,使得至各晶片之寫入操作在時間上不重疊(階段930)。方法900包含經由I/O匯流排接收一讀取命令(階段940)。方法900包含回應於接收到讀取命令而自當前未執行一寫入操作之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讀取資料,使得未將讀取操作佇列在寫入操作之後(階段950)。方法900包含將有效資料自FPW晶片複製至FSW晶片(階段960)。方法900包含在寫入經接收資料且複製有效資料之後:將第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唯讀、將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SW晶片、將第三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FSW晶片,且將第四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PW晶片(階段970)。 方法900包含將第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SW晶片、將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FSW晶片、將第三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PW晶片,且將第四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FPW晶片(階段910)。先前關於圖8描述該等指定。 方法900包含經由I/O匯流排接收資料(階段920)。階段920類似於先前描述之階段310及610。 方法900包含將經接收資料相繼寫入至PW晶片及SW晶片,使得至各晶片之寫入操作在時間上不重疊(階段930)。階段930類似於先前描述之階段320及620。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在推進至階段950之前,方法900可繼續執行階段920之接收操作及階段930之寫入操作直至PW晶片及SW晶片已滿或實質上已滿。可與階段920及930之操作同時執行下文描述之階段940及950之操作。 方法900包含經由I/O匯流排接收一讀取命令(階段940)。階段940類似於先前描述之階段330及640。 方法900包含回應於接收到讀取命令而自當前未執行一寫入操作之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讀取資料,使得未將讀取操作佇列在寫入操作之後(階段950)。階段950類似於先前描述之階段340及650。實務上,所請求資料可駐留在一RO晶片上、PW晶片或SW晶片之一者上,或FPW晶片或FSW晶片之一者上。取決於所請求資料駐留在何處,控制器可以三種方式之一者處置讀取請求。若所請求資料在PW晶片或SW晶片上,則控制器可對PW晶片或SW晶片之當前未執行一寫入操作之任一者執行讀取操作,使得未將讀取操作佇列在寫入操作之後,且方法600可進行至下一階段。若所請求資料在一RO晶片上,則控制器可簡單對RO晶片執行讀取操作且傳回資料(未發生將干擾或延遲讀取操作之執行之寫入操作)。若所請求資料在FPW晶片或FSW晶片上,則控制器可對FPW或FSW之當前未執行一寫入操作之任一者執行讀取操作,使得未將讀取操作佇列在寫入操作之後。即,若當前正運用廢料收集將資料自FPW晶片複製至FSW晶片,則控制器460將正對FSW晶片執行寫入操作,且因此可對FPW晶片執行讀取操作。當正將資料自FSW晶片複製回至FPW晶片時,控制器可對FSW晶片執行讀取操作。以此方式,不管哪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含有所請求資料及哪一(些) 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正執行寫入操作,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皆可讀取且傳回所請求資料而無因將讀取操作佇列在一寫入操作之後而引起之不當延遲。以此方式,階段940及950可與階段920及930同時進行,且可立即處理讀取操作而未將其佇列在較緩慢寫入操作之後。階段920至950可在經由I/O匯流排接收額外資料及讀取命令時重複。 方法900包含將有效資料自FPW晶片複製至FSW晶片(階段960)。為準備兩個新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以在一稍後階段中用作緩衝NAND晶片,方法900可將資料自一個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複製至另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可將複製源指定為FPW晶片且可將複製目的地指定為FSW晶片。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複製操作可為雙向的;即,可在FPW晶片與FSW晶片之間協調資料,使得其等可含有另一者的資料之一複本。在複製操作期間,FSW晶片及FPW晶片可執行廢料收集操作以合併資料且空出無效或不再需要之資料空間。可在與階段920及930之緩衝操作重疊之一時間段期間執行階段960之複製操作。另外,可藉由FPW及FSW之當前未執行作為複製操作之部分之寫入操作之任一者來接收且執行讀取命令。以此方式,亦可在與階段940及950之讀取操作重疊之一時間段期間執行階段960之複製操作。 方法900包含在寫入經接收資料且複製有效資料之後:將第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唯讀晶片、將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SW晶片、將第三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FSW晶片,且將第四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PW晶片(階段970)。一旦FPW晶片及FSW晶片含有重複資料,其等便將準備好分別接替作為PW晶片及SW晶片。只要可在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仍處置寫入操作時執行複製操作,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770便可無延遲地切換指定且繼續執行寫入操作而無寫入頻寬之一顯著損失。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旋轉可繼續。例如,控制器760可將一第五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770e指定為FPW晶片。控制器760可將經由I/O匯流排730接收之第二資料寫入至PW晶片及SW晶片,使得至各晶片之寫入操作在時間上不重疊。控制器760可將第二有效資料自FPW晶片複製至FSW晶片。又,在寫入第二經接收資料且複製第二有效資料之後,控制器760可將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唯讀、將第三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SW晶片、將第四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FSW晶片、將第五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PW晶片,且將一第六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FPW晶片。 雖然本說明書含有許多具體實施方案細節,但不應將此等細節解釋為對任何發明或可主張之內容之範疇的限制,而是應解釋為對特定發明之特定實施方案所特有之特徵的描述。亦可在一單一實施方案中組合實施在本說明書中在單獨實施方案之內容背景中描述之特定特徵。相反地,亦可在多個實施方案中單獨地實施或以任何適合子組合實施在一單一實施方案之內容背景中描述之各種特徵。此外,儘管上文可將特徵描述為以特定組合作用且甚至最初如此主張,但在一些情況中,來自一所主張組合之一或多個特徵可自該組合去除且該所主張組合可指向一子組合或一子組合之變動。 對「或」之引用可解釋為包含性的,使得使用「或」描述之任何術語可指示一單一、一個以上及全部所描述術語之任一者。標識「第一」、「第二」、「第三」等不一定意謂指示一順序且通常僅用於在相似或類似品項或元件之間區分。 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容易明白對本發明中描述之實施方案之各種修改,且本文中定義之一般原理可應用於其他實施方案而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或範疇。因此,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並不意欲限於本文中展示之實施方案,而是應符合與本文中揭示之本發明、原理及新穎特徵一致之最廣範疇。
100‧‧‧電腦系統110‧‧‧中央處理單元(CPU)120‧‧‧隨機存取記憶體(RAM)130‧‧‧輸入/輸出(I/O)匯流排140‧‧‧資料儲存裝置150‧‧‧反及型(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230‧‧‧輸入/輸出(I/O)匯流排250‧‧‧反及型(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260‧‧‧控制器265‧‧‧隨機存取記憶體(RAM)270a至270d‧‧‧反及型(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300‧‧‧方法310‧‧‧接收階段320‧‧‧寫入階段330‧‧‧階段340‧‧‧階段430‧‧‧輸入/輸出(I/O)匯流排450‧‧‧反及型(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460‧‧‧控制器465‧‧‧隨機存取記憶體(RAM)470a至470d‧‧‧緩衝反及型(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475a至475e‧‧‧儲存反及型(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500‧‧‧操作510‧‧‧階段520‧‧‧階段530‧‧‧階段580‧‧‧緩衝器600‧‧‧方法620‧‧‧接收階段630‧‧‧寫入階段640‧‧‧階段650‧‧‧階段660‧‧‧階段670‧‧‧階段730‧‧‧輸入/輸出(I/O)匯流排750‧‧‧反及型(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760‧‧‧控制器765‧‧‧隨機存取記憶體(RAM)770a至770f‧‧‧反及型(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800‧‧‧操作810‧‧‧階段820‧‧‧階段830‧‧‧階段880‧‧‧緩衝器900‧‧‧方法910‧‧‧階段920‧‧‧階段930‧‧‧階段940‧‧‧階段950‧‧‧階段960‧‧‧階段970‧‧‧階段
隨附圖式並不意欲按比例繪製。各個圖式中之相似元件符號及名稱指示相似元件。為清楚之目的,可能未在每一圖式中標記每一組件。在圖式中: 圖1係根據一闡釋性實施方案之包含具一NAND緩衝器之一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之一例示性電腦系統之方塊圖; 圖2係根據一闡釋性實施方案之具一NAND緩衝器之一例示性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之一方塊圖; 圖3係展示根據一闡釋性實施方案之使用具一NAND緩衝器之一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之一例示性方法之一流程圖; 圖4係根據一闡釋性實施方案之具一NAND緩衝器及額外NAND儲存器之一例示性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之一方塊圖; 圖5展示根據一闡釋性實施方案之具一NAND緩衝器及額外NAND儲存器之一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之例示性操作; 圖6係展示根據一闡釋性實施方案之使用具一NAND緩衝器及額外NAND儲存器之一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之一例示性方法之一流程圖; 圖7係根據一闡釋性實施方案之具用於損耗均衡(wear leveling)之一旋轉NAND緩衝器之一例示性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之方塊圖; 圖8展示根據一闡釋性實施方案之具用於損耗均衡之一旋轉NAND緩衝器之一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之例示性操作;及 圖9係展示根據一闡釋性實施方案之使用具用於損耗均衡之一旋轉NAND緩衝器之一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之一例示性方法之一流程圖。
230‧‧‧輸入/輸出(I/O)匯流排
250‧‧‧反及型(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
260‧‧‧控制器
265‧‧‧隨機存取記憶體(RAM)
270a至270d‧‧‧反及型(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

Claims (16)

  1. 一種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其包括:複數個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其等包含一第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一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一第三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及一第四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及一控制器,其經組態以:將該第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次要寫入晶片、將該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未來次要寫入晶片、將一第三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主要寫入晶片、將一第四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未來主要寫入晶片,且將任何其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唯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經由一輸入/輸出(I/O)匯流排來接收資料;將該經接收資料相繼(successively)寫入至該主要寫入晶片及該次要寫入晶片,使得至各晶片之寫入操作在時間上不重疊;經由該I/O匯流排接收一讀取命令;回應於接收到該讀取命令,而自該第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或該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當前未執行一寫入操作中之任一者讀取資料,使得未將讀取操作佇列在寫入操作之後;將有效(valid)資料自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複製至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及在該經接收資料之該寫入及該有效資料之該複製之後,將該第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唯讀、將該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 指定為該次要寫入晶片、將該第三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且將該第四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主要寫入晶片。
  2. 如請求項1之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其中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在該經接收資料之該寫入及該有效資料之該複製之後:將一第五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將經由該I/O匯流排接收之第二資料相繼寫入至該主要寫入晶片及該次要寫入晶片,使得至各晶片之寫入操作在時間上不重疊;將第二有效資料自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複製至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及在經接收之該第二資料之該寫入及該第二有效資料之該複製之後:將該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唯讀、將該第三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次要寫入晶片、將該第四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且將該第五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主要寫入晶片。
  3. 如請求項1之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其中該複製操作包含:將該有效資料自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複製至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使得該有效資料及自由空間分別佔用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之實質上連續的各自記憶體空間;將該有效資料自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複製回至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使得該有效資料及該自由空間分別佔用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之實質上 連續的各自記憶體空間;及擦除由該自由空間佔用之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及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之該等記憶體空間。
  4. 如請求項1之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其中:在重疊時間段期間,執行該寫入操作及該複製操作。
  5. 一種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其包括:複數個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其等包含一第一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及一第二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複數個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其等包含一第一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及一第二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及一控制器,其經組態以:將該第一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主要寫入晶片、將一第二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未來主要寫入晶片、將該第一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次要寫入晶片、將一第二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且將任何其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唯讀;經由一輸入/輸出(I/O)匯流排來接收傳入(incoming)資料;將該經接收傳入資料相繼寫入至該主要寫入晶片及該次要寫入晶片,使得至各晶片之寫入操作在時間上不重疊;經由該I/O匯流排接收一讀取命令;回應於接收到該讀取命令,而自該第一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 片或該第一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當前未執行一寫入操作中之任一者讀取資料,使得未將讀取操作佇列在寫入操作之後;將有效資料自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複製至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及在該經接收資料之該寫入及該有效資料之該複製之後,將該第一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唯讀、將該第二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主要寫入晶片、將該第一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且將該第二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次要寫入晶片。
  6. 如請求項5之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其中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在該經接收資料之該寫入及該有效資料之該複製之後:將一第三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將經由該I/O匯流排接收之第二資料相繼寫入至該主要寫入晶片及該次要寫入晶片,使得至各晶片之寫入操作在時間上不重疊;將第二有效資料自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複製至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及在經接收之該第二資料之該寫入及該第二有效資料之該複製之後,將該第二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唯讀、將該第三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主要寫入晶片、將該第一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次要寫入晶片,且將該第二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
  7. 如請求項5之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其中該複製操作包含:將該有效資料自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複製至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使得該有效資料及自由空間分別佔用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之實質上連續的各自記憶體空間;將該有效資料自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複製回至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使得該有效資料及該自由空間分別佔用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之實質上連續的各自記憶體空間;及擦除由該自由空間佔用之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及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之該等記憶體空間。
  8. 如請求項5之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其中:該等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係單位階胞(SLC)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及該等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係三位階胞(TLC)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
  9. 一種緩衝一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之方法,其包括:將一第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次要寫入晶片、將一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未來次要寫入晶片、將一第三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主要寫入晶片、將一第四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未來主要寫入晶片,且將任何其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唯讀; 經由一輸入/輸出(I/O)匯流排來接收資料;將該經接收資料相繼寫入至該主要寫入晶片及該次要寫入晶片,使得至各晶片之寫入操作在時間上不重疊;經由該I/O匯流排接收一讀取命令;回應於接收到該讀取命令,而自該第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或該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當前未執行一寫入操作中之任一者讀取資料,使得未將讀取操作佇列在寫入操作之後;將有效資料自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複製至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及在該經接收資料之該寫入及該有效資料之該複製之後:將該第一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唯讀,將該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次要寫入晶片,將該第三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且將該第四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主要寫入晶片。
  10. 如請求項9之方法,其包括:在該經接收資料之該寫入及該有效資料之該複製之後:將一第五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將經由該I/O匯流排接收之第二資料相繼寫入至該主要寫入晶片及該次要寫入晶片,使得至各晶片之寫入操作在時間上不重疊;將第二有效資料自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複製至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及在經接收之該第二資料之該寫入及該第二有效資料之該複製之後,將該第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唯讀、將該第三NAND 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次要寫入晶片、且將該第四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主要寫入晶片,且將該第五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
  11. 如請求項9之方法,其中該複製操作包含:將該有效資料自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複製至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使得該有效資料及自由空間分別佔用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之實質上連續的各自記憶體空間;將該有效資料自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複製回至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使得該有效資料及該自由空間分別佔用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之實質上連續的各自記憶體空間;及擦除由該自由空間佔用之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及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之該等記憶體空間。
  12. 如請求項9之方法,其中:在重疊時間段期間,執行該寫入操作及該複製操作。
  13. 一種緩衝一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之方法,其包括:將一第一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主要寫入晶片、將一第二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未來主要寫入晶片、將一第一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次要寫入晶片、將一第二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一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且將任何其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唯讀; 經由一輸入/輸出(I/O)匯流排來接收資料;將該經接收傳入資料相繼寫入至該主要寫入晶片及該次要寫入晶片,使得至各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寫入操作在時間上不重疊;經由該I/O匯流排接收一讀取命令;回應於接收到該讀取命令,而自該第一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或該第一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之當前未執行一寫入操作中之任一者讀取資料,使得未將讀取操作佇列在寫入操作之後;將有效資料自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複製至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及在該經接收資料之該寫入及該有效資料之該複製之後:將該第一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唯讀,將該第二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主要寫入晶片,將該第一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且將該第二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次要寫入晶片。
  14.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包括:在該經接收資料之該寫入及該有效資料之該複製之後:將一第三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將經由該I/O匯流排接收之第二資料相繼寫入至該主要寫入晶片及該次要寫入晶片,使得至各晶片之寫入操作在時間上不重疊;將第二有效資料自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複製至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及 在經接收之該第二資料之該寫入及該第二有效資料之該複製之後,將該第二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唯讀、將該第三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主要寫入晶片、將該第一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次要寫入晶片,且將該第二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指定為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
  15.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該複製操作包含:將該有效資料自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複製至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使得該有效資料及自由空間分別佔用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之實質上連續的各自記憶體空間;將該有效資料自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複製回至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使得該有效資料及該自由空間分別佔用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之實質上連續的各自記憶體空間;及擦除由該自由空間佔用之該未來主要寫入晶片及該未來次要寫入晶片之該等記憶體空間。
  16.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該等緩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係單位階胞(SLC)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及該等儲存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係三位階胞(TLC)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
TW107111866A 2017-06-23 2018-04-03 具反及型緩衝器之反及型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 TWI7271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24016P 2017-06-23 2017-06-23
US62/524,016 2017-06-23
US15/816,447 US10606484B2 (en) 2017-06-23 2017-11-17 NAND flash storage device with NAND buffer
US15/816,447 2017-11-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5921A TW201905921A (zh) 2019-02-01
TWI727160B true TWI727160B (zh) 2021-05-11

Family

ID=61899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1866A TWI727160B (zh) 2017-06-23 2018-04-03 具反及型緩衝器之反及型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0606484B2 (zh)
EP (1) EP3418897B1 (zh)
JP (1) JP7234144B2 (zh)
KR (1) KR102276350B1 (zh)
CN (1) CN109117085B (zh)
DE (2) DE102018109929A1 (zh)
GB (1) GB2563713B (zh)
TW (1) TWI727160B (zh)
WO (1) WO20182364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81834B2 (en) * 2018-01-24 2019-11-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rasure code data protection across multiple NVME over fabrics storage devices
US11048430B2 (en) * 2019-04-12 2021-06-29 Netapp, Inc. Object store mirroring where during resync of two storage bucket, objects are transmitted to each of the two storage bucket
KR20200142219A (ko) 2019-06-12 2020-12-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저장 공간 이용 방법
JP2021043908A (ja) * 2019-09-13 2021-03-18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メモリ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US11269779B2 (en) 2020-05-27 2022-03-0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emory system with a predictable read latency from media with a long write latency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71655A1 (en) * 2008-12-19 2010-06-2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Redundant data storage for uniform read latency
US20110145475A1 (en) * 2009-12-15 2011-06-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ducing access contention in flash-based memory systems
US20170068456A1 (en) * 2015-09-04 2017-03-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ontrol unit and contro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emiconductor storage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0167A (en) 1997-07-30 1999-07-27 Sandisk Corporation Multi-state non-volatile flash memory capable of being its own two state write cache
US20100262773A1 (en) 2009-04-08 2010-10-14 Google Inc. Data striping in a flash memory data storage device
CN106021147B (zh) * 2011-09-30 2020-04-28 英特尔公司 在逻辑驱动器模型下呈现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
WO2013048451A1 (en) 2011-09-30 2013-04-04 Intel Corporation Presentation of direct accessed storage under a logical drive model
JP2013109404A (ja) * 2011-11-17 2013-06-06 Toshiba Corp 情報処理装置
US8301832B1 (en) 2012-03-23 2012-10-30 DSSD, Inc. Storage system with guaranteed read latency
KR102039537B1 (ko) 2013-03-15 2019-11-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불휘발성 저장 장치 및 그것의 운영체제 이미지 프로그램 방법
US20140304452A1 (en) 2013-04-03 2014-10-09 Violin Memory Inc. Method for increasing storage media performance
US9213634B2 (en) * 2013-11-22 2015-12-15 Apple Inc. Efficient reuse of segments in nonoverwrite storage systems
US9632729B2 (en) * 2014-05-07 2017-04-25 Seagate Technology Llc Storage compute device with tiered memory processing
KR20160075229A (ko) 2014-12-19 2016-06-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비지 컬렉션 동작 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하는 레이드 스토리지 시스템
US9880778B2 (en) 2015-11-09 2018-01-30 Google Inc. Memory devices and methods
US10318175B2 (en) * 2017-03-07 2019-06-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SD with heterogeneous NVM typ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71655A1 (en) * 2008-12-19 2010-06-2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Redundant data storage for uniform read latency
US20110258362A1 (en) * 2008-12-19 2011-10-20 Mclaren Moray Redundant data storage for uniform read latency
US20110145475A1 (en) * 2009-12-15 2011-06-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ducing access contention in flash-based memory systems
US20170068456A1 (en) * 2015-09-04 2017-03-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ontrol unit and contro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emiconductor storage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17085A (zh) 2019-01-01
EP3418897A1 (en) 2018-12-26
EP3418897B1 (en) 2022-09-14
JP7234144B2 (ja) 2023-03-07
KR102276350B1 (ko) 2021-07-12
GB2563713A (en) 2018-12-26
US10606484B2 (en) 2020-03-31
KR20200003055A (ko) 2020-01-08
TW201905921A (zh) 2019-02-01
GB2563713B (en) 2020-01-15
CN109117085B (zh) 2021-08-20
US20180373440A1 (en) 2018-12-27
DE102018109929A1 (de) 2018-12-27
DE202018102304U1 (de) 2018-10-30
WO2018236440A1 (en) 2018-12-27
JP2020524839A (ja) 2020-08-20
GB201804693D0 (en) 2018-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7160B (zh) 具反及型緩衝器之反及型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
US10817201B2 (en) Multi-level memory with direct access
US11487666B2 (en) Timed data transfer between a host system and a memory sub-system
US10379782B2 (en) Host managed solid state drivecaching using dynamic write acceleration
US10929059B2 (en) Resistance switching memory-based accelerator
US10541009B2 (en) Write data mask for power reduction
US20240037039A1 (en) Management of Programming Mode Transitions to Accommodate a Constant Size of Data Transfer between a Host System and a Memory Sub-System
US11573891B2 (en) Memory controller for scheduling commands based on response for receiving write command, storage device including the memory controller, and operating method of the memory controller and the storage device
US11507289B2 (en) Storage device, controller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torage device
JP2024513234A (ja) ソリッドステートドライブ内のnandダイの衝突を軽減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20200081634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memory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